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金锁记》曹七巧的心理变态过程

浅析《金锁记》曹七巧的心理变态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a7615520.html,

浅析《金锁记》曹七巧的心理变态过程

作者:梁大向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5期

摘要:在《金锁记》中张爱玲有层次性地刻画了曹七巧心理变态过程。《金锁记》实则

是在塑造情欲和黄金枷锁的七巧形象,而曹七巧逐渐在这一枷锁中变得干枯萎靡、自私、暴戾。本文将从婚前、婚后、分家后曹七巧生活的这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曹七巧的心理变态过程。

关键词:曹七巧;女性;心理变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1

一、婚前

曹七巧出生乡下开麻油店的家庭。此时她的形象是小市民形象,马油店的女儿。“临着碎石子街的馨香的麻油店,黑腻的柜台,芝麻酱桶里竖着木匙子,油缸上吊着大大小小的铁匙子。漏斗插在打油的人的瓶里,一大匙再加上两小匙正好装满一瓶—一斤半。熟人呢,算一斤四两。”曹七巧年轻漂亮,充满朝气,乡下的不少年轻人都在追求她,她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郎君,然而,她就很难改变门庭,很可能要在麻油店里辛苦一辈子。因此面对姜家的提亲,她怎么会不答应呢,说明曹七巧是心甘情愿的套上黄金锁链。曹七巧就像浪潮中的一片随波逐流的枯叶,追逐,漂零。

此时的七巧,和电视剧《哑巴新娘》中林静云、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她们三个身上有太多的共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首先,七巧和林静云做比较,她们都是身患疾病,都是在不知丈夫真實情况下嫁入了夫家,都是为了金钱,但不同的是静云是迫于无奈,而七巧是心甘情愿。七巧与王琦瑶同样是上海的女儿,一样存在过着动荡的上海生活,但是二者展现着不同形象。七巧她是鲜活的,有未来,有梦想的。这与她之后我们看到的人物性格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遗憾、苍凉之感。

有人说责怪七巧贪财不如责怪她那贪财的哥嫂,哥嫂为了钱财卖她至大户人家。这是带偏见的。小说中有一段七巧大骂她哥哥曹大年,说他昧着良心把她扔进了苦海。这应该可以说是强词夺理。曹大年当然同意把妹妹嫁入姜家,因为他有便宜占。但是,如果曹七巧不愿意,他哥哥也是拿他没有办法的,那时处于封建制度已彻底崩溃、革命、维新、洋化充斥着市场。因此,她誓死不嫁,没人敢强迫她,再有,曹大年也没有那样的权威,曹七巧并不把哥哥放眼里,不然,也就不会对哥哥破口大骂。

二、婚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