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10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书画和戏曲的重大成就。这一课内容中,代表作品可以在教材中看到,学生也了解一些,但是,学生对于理解书画的发展特征以及书画同源,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汉字的起源时间、演变过程

(2)说出中国画的演变过程及代表作

(3)说出中国戏曲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2.能力目标:

(1)归纳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探究书画同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四、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尤其是分析能力需要提高,所以讲解阶段特征时需要仔细。

1.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学案进行认真的预习,用时约20分钟。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请学生品一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内涵及价值,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她上面的笔划,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划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以竹简汉字笔体书写的“Beijing2008”更浸透着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这一切,既浓缩了我国古代印章由字而画的发展轨迹,也诠释了我国古代哲学力求中庸的主流观点。这些,再加上象征中国的红色印泥和巨型方印,使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积聚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富足的文化精髓。中国书画以它们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

【讲述新课】

一、汉字和书法艺术。

1、地位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讲仓颉造字的传说)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仓颉造字传说:远古时候,人们都用结绳的办法录史记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由于记录史实的结绳形状奇异,年久月深难以辨识,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c āng 颉ji é 奎ku í星x īng 圜hu án 曲q ǔ

2、教师提问: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例如半坡彩陶上的象形字)

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后来,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商代的甲骨文。(P46图)

(3)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发展至今约有36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形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这样的发展脉络,虽然字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

3、教师提问:学生依据教材用四个字概括汉字的发展趋势?

趋势: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其过程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其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合作探究】2:阅读学思之窗,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解题关键:寻找有利于汉字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

思路引领:联系必修一、必修二的相关内容以及初中学过的文化史知识综合思考。

(1)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教师提问,学生依据教材概括:书法艺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有哪三种形体?各自的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书法艺术的两个阶段: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

文字本来是用来记事的,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但发展到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

5、小结:我们不但要了解书法演变的历史而且要通过书法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特别是在电脑时代疏忽书写的情况下,提倡书法艺术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过渡:在中国书法和绘画总是相提并论的,书画同源、琴棋书画、能书会画等词语都是证明,探讨了书法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同具魅力的中国绘画。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中国画概述(学生自我阅读课本47页最后一段,了解。5分钟)

(2)绘画材料:笔、墨和矿物颜料、纸、绢

(3)门类: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2、中国画发展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48页,概括各朝代绘画艺术的特点、代表作,进行回答10分钟)

A远古时代的绘画艺术:

(1)特点:质朴与浪漫

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主要是人物、动物或者抽象的几何图案;描绘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2)代表作:《鹳鱼石斧图》(彩陶画)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鹳鱼石斧图》,绘在一只作为葬具的陶器表腹面。其神态描绘得恰当生动。画面色彩单纯、质朴,构图稳定。但其描绘及造型的手法,

已包含了远古时代的艺术特征,使它成为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代表当时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

鹳gu àn 鱼y ú

B 夏商周三代(战国)的绘画:

(1)特点:中国绘画艺术处在从萌芽走向成熟;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2)代表作: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C 秦汉时代,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1)特点: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注重线条和色彩.

(2)代表作: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壁画、《夫妇宴饮图》等.

(要一学生朗读课文P48历史纵横)

《夫妇宴饮图》出土于河南洛阳唐宫路南侧东汉墓。墓主夫妇宴饮是东汉墓室壁画常见的题材。作者在处理这一画面时,匠心独运,突破了常规夫妇对坐呆板的格局,而是抓住丈夫劝媳妇饮酒这一情节,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精神状态,因而显得既传神又富有生活气息。画面上丈夫左手持耳杯,右手作一手势,目视媳妇,进行劝酒,媳妇娇怯含羞,不好意思正视丈夫,却又用眼悄悄窥视,人物形象刻画得很逼真。作者描绘人物所用的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再加浓重艳丽的色彩,成为典型的“工笔重彩”画。

D 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1)特点:这个时期,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了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

(2)代表作: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E 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1)特点:隋唐时期的绘画,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2)代表作: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此外,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教师讲解:

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绘画艺术综合了前代的风格,为唐代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其影响深远。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再加上唐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此兴起。

F两宋时期:

(1)特点:两宋时期,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段,画学兴起;各画种全面发展名家辈出,其中,风俗画是当时最大的亮点,

(2)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G元明清时期:

(1)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2)代表作:元代的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

小结: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渡: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戏曲。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繁花似锦,尤其是京剧,被视为国粹。

三、京剧的出现。

1、学生阅读教材48页倒数第二段,概括戏曲的发展历程

戏曲的发展历程:

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京剧等各剧种

中国的戏曲艺术远源流长、丰富多彩。早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刀耕火种、捕鱼打猎的生活。为了获取食物,人们在采集或出猎以前,要进行跳舞、欢歌的祈祷活动,以求成功。原始社会的仪式性歌舞因为要用人来装扮野兽或其他事物,便为后世人们装扮故事中的人物提供了借鉴。仪式性歌舞到后来发展为各种既娱神又娱人的节日民俗,成为一种歌舞传统。以后,宫廷和民间还有各种祭祀神灵、驱除瘟神的仪式,大家载歌载舞,活动中还需要装扮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称为优伶,他们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演员。关于“优伶”,有这样的说法,据说,滑稽戏为中国戏曲的表演提供了重要基础。滑稽戏最早是由“优”发展来的。优是国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国王和贵族的缺点为职业。战国时期,楚庄王手下有一个叫优孟的人,善于讽刺。宰相孙叔敖颇器重他。孙叔敖病危时,嘱咐他的儿子日后穷困可找优孟帮忙。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果然穷得以打柴为生。优孟得知后,穿戴起孙叔敖的衣冠,用一年的时间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装扮得十分相像。楚庄王以为孙叔敖复活,立即请他做宰相。优孟却说:像孙叔敖那样出色的宰相死后他儿子都只能以打柴为生,做宰相有什么意思呢?然后唱了一首歌,讽刺做贪官要受罪,做清官要受穷。楚庄王听后,感到对不起孙叔敖。立即招来其子,赐予土地和奴仆。于是,人们就把专以讽刺国王和贵族的缺点为职业的国王贵族弄臣称为优。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2、学生阅读教材48页最后一段,京剧形成的条件和发展历程怎样?

向大家介绍你知道的京剧的角色

(1)形成的历史条件:

[教案]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第三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4课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汉字的起源 2.汉字的演变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2.楷、草、行书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三、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1.先秦绘画艺术及特点 2.秦汉绘画艺术及特点 3.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及特点 4.隋唐五代绘画艺术及特点 5.两宋绘画艺术及特点 6.元明清绘画艺术及特点

重点:了解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写意画、文人画等涵义 【教学方法】 关于对本节充满魅力中国书画的讲述,一方面通过对主要问题提示和重要概念讲解,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借助中国书艺术形象化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可先找一些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图片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上网等多媒体手段查找或者放映一些与教材相关的书法和绘画的图片,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法,以展现书画艺术本身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书画的了解和认识。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中国文化悠远流长,中国书画也一脉相承,以其独特的魅力艺坛独树一帜。一提起书画我们马上会想到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近代知名的绘画大师,但任何一个国家的书画发展都与它的传统特色有关。中国古代书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我们面对先贤遗下的丹青墨宝时,仿佛正在翻阅一部浩瀚的历史巨册,她将我们带入那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去……中国书画以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超凡的艺术魅力,使她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独特的且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汉字的起源 提问:汉字的起源于何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后进行概括归纳: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汉字起源于绘画,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文字的使用,是人类文明一大进步。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汉字起源于何时,又是谁创造的,至今并没有一致的说法。 汉字《世本》、《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古文献,都说汉字是在黄帝时代由仓颉、沮诵两人创造的。许慎《说文解字》试图作出比较圆通的解释,认为伏羲作八卦“以垂宪象”,启发人们根据不同事物去作不同的符号。神农氏时代“结绳而治”,但庶事繁多,终于不能满足。在黄帝时代就出现了仓颉,“见鸟兽蹄选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并说仓颉初造书契时,“依类象形”谓之文,后来形声相益谓之字。 2.汉字的演变 提问: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后进行概括归纳: 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从那时起,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六百年的历史。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

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完美版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 2.理解文化繁荣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单元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以其说学习,不如说我们一起来回顾学过的知识,去寻找古代中国文化之美。 一、穿越时空之寻找书法之美 请同学们来欣赏《龙》字组图,找出这些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不同点是这些字写法都不一样;相同点事它们都是“龙”字(或者说都是汉字) 问题设置1:书法和汉字的关系? 合作探究: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通过以上概念,我们能不能总结书法之美有几点美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文字之美(文字源流美) 合作探究:指导学生总结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引入“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 得出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结绳记事→刻竹、木→图画文字→象形字→汉字 发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引入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 2、写法之美(书法字体美)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展示各种书法,通过图片欣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3、意境之美(书法感情、意境美) 引入意境的概念 通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张旭的《肚痛帖》体会意境之美 过度:通过猜谜的方式过度到绘画艺术 二、穿越时空之寻找绘画之美 指导学生欣赏《长沙马王堆帛画》《人物龙凤图》《清明上河图》《敦煌彩塑》《墨竹》《夫妻宴饮图》《富春山居图》体会古代绘画的 1、形神之美 2、情感之美 引入时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和海峡两岸的愿望。激发学生民族之情和国家主权完整意识 通过连线图,让学生描述中国画的发展脉络。 远古萌芽 战国理论总结,出现真正的中国画 秦汉萌芽→成熟,人物肖像为主 魏晋画学兴起,风俗画为亮点 隋唐门类丰富 两宋文人画成就突出 元明清吸收外来风格,中国古代绘画高峰 过渡:听一段音频素材,判断这是什么类型的音乐? 三、穿越时空之戏剧之美 (引入京剧的发展脉络)

湖南省蓝山二中最新高二历史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岳麓版必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汉字的起源时间和演变过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理解“书画同源”;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能说出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书画作品、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通过问题探究、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北京奥运会会徽,请学生品一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内涵及价值。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地位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讲仓颉造字的传说) 2、演变

(1)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例如半坡彩陶上的象形字) 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后来,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商代的甲骨文。(P46图) (3)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发展至今约有36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形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这样的发展脉络,虽然字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 3、趋势: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其过程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其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书法艺术的两个阶段: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 文字本来是用来记事的,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但发展到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2、书法的三种形体: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堂达标】 1.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A属于草书,B属于楷书,C属于行书, D属于隶书。题干所描述的是草书的书法特点。 2.中国古代绘画种类中,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是() A.人物画B.山水画 C.风俗画D.文人画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的是文人画。 3.郑板桥是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其作品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遗产。他的代表作是() A.《墨兰图》B.《游春图》 C.《牡丹蕉石图》D.《墨梅图》 解析:选A。《游春图》是隋唐时期的作品;《墨梅图》是元代王冕的作品;《牡丹蕉石图》是明代徐渭的作品;清代郑板桥的作品是《墨兰图》。 4.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 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结合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元杂剧盛行于全国,由此排除④。 5.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确是一对孪生姊妹,她们以独特的风采,

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画人物时,常常数年不点眼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这个故事,道出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就是注重、追求表现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注:阿堵:六朝口语,意为这、这个。 请回答: (1)以汉字的起源说明“书画同源”的依据。 (2)据材料回答中国书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解析:第(1)问从汉字起源于图画角度来分析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出答案。 答案:(1)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数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2)追求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注重意境,形成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形式与传统特色。

书画和戏曲艺术

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 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2)形成 商朝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4)趋势 由繁到简 2、书法 (1)阶段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2)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 ●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①始于东汉。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代表人物:魏晋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初唐的欧阳询(欧体)、盛唐的颜真卿(颜体)、晚唐的柳公权(柳体);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等。 ●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

有实用价值。 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作: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元朝赵孟頫的《行书十札卷》、明朝文征明的《离骚》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远古的绘画艺术:彩陶画、岩画、壁画和地画。其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的绘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代表作有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彩绘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夫妇宴饮图》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5、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糅合外来美术风格;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代表作有: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成为最大亮点,绘画成为商品。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等。 三、京剧的出现 1、古代戏曲的起源 (1)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即优伶。 (3)元朝时,中国戏曲艺术开始走向真正成熟,出现元杂剧。 (4)明代时,出现昆曲。 2、京剧的出现 (1)形成

【提高练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历史人教必修三)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中国书法发展史,有书法艺术的三大古风之说:晋韵、唐法、宋意。下列书法作品体现晋韵的是() 2.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走向繁复化 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实用性不断增强 3.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曾有一首《和谢秘书西湖马上》:“表里湖山极目春,据鞍时此避埃尘。苍苍烟树悠悠水,除却王维少画人”。林逋的评价如此之高,最有可能是因为王维() A.对山水描摹惟妙惟肖 B.开后世文人画之先河 C.是唐代最富盛名的诗人 D.身处中国画成熟时期 4.“一个商业性民族,往往会在物质、艺术上产生一定的飞跃,频繁的人口迁徙导致了文字系统的正式成型,我们終于迎来了可以通过考古发现的,正统王朝——商的时代。”材料反映() A.商业发展促进艺术进步 B.人口迁徙导致文字形成 C.商朝开始方有考古发现 D.商有专制已为考古证明 5.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6.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A.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 C.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 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 7.宋以后是戏曲的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导学案

绛县中学高二历史学案编号:010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主备:柳永审核:高二历史组 教师寄语: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背会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2. 说出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 能列出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二、学习重点 1. 汉字的演变脉络。 2. 楷书、草书、行书的主要特点。 3. 王羲之的主要书法成就。 4.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特点及代表作。 5. 京剧的形成。 三、学习难点 学会分析京剧产生发展与时代政治经济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于演变: (1)中国的原始文字称为“”。至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汉字按照甲骨文、、、、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演变的总趋势是。 2、书法艺术发展: (1)发展的两个阶段:中国书法以时期为界限可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由隶书衍出、、。 (2)主要功能:功能和功能。 (3)楷书:笔画、结构严整,价值极高。 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4)草书:笔画,钩连不断,线条流畅,,难于辨认,实用性不大,但价值极高。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 (5)行书:既有的规矩,又有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文征明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远古时代:起源,杰作有彩陶画《》。 2、战国时期:走向成熟,帛画主要有《》《人物驭龙图》。 3、魏晋南北朝:画家活跃。代表作有顾恺之的《》《 》,他提出“”,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继承前代基础,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步辇图》、《天王送子图》等。另有

古代中国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7天 古代中国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6—2017学年江苏宿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图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下列对该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说法正确的是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参考答案】D 【解题必备】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及发展 ①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 ②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③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3)总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 (1)发展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主要书体 特点书法家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 的字体,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魏晋:钟繇、王羲之。唐代: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 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 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中国画的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起源与演变 (1)先秦时期 ①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②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魏晋时期 ①成就: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②代表:东晋画家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3)隋唐时期 ①成就: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②代表: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优化训练及答案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基础达标 1.据目前所知,商朝出现的成熟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原始刻画符号 答案:A 2.东晋画家顾恺之强调绘画要“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是( ) A.《夫妇饮宴图》 B.《洛神赋图》 C.《游春图》 D.《人物龙凤图》 答案:B 3. (2018·济南调研)下图是某位书法家作品,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这幅作品的作者最可能是( ) A.王羲之 B.怀素 C.颜真卿 D.柳公权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从图片和题干信息可知该作品是草书,而选项中只有怀素是以草书闻名,故B项正确。王羲之是以行书闻名,颜真卿和柳公权是以楷书闻名。 答案:B 4.(原创题)清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两种地方戏曲是( ) A.徽调、秦腔 B.昆曲、徽调 C.昆曲、汉调 D.徽调、汉调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结合所学可知京剧是在徽剧和汉调的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等戏曲剧种逐渐演变而形成,故D项正确。 答案:D 5.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由此可见,他的画属于( ) A.文人画 B.风俗画

C.宫廷画 D.山水画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材料可看出此画是“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具有的文人画的典型特征,故选A项。 答案:A 6.下图为宋代《货郎图》,下列作品与其题材类似的是( ) A.展子虔《游春图》 B.阎立本《步辇图》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王冕《墨梅图》 解析:本题考查图片分析能力。《货郎图》体现了对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描绘了北宋都城商业繁荣的情景,都属于风俗画。A、B、D项分别属于人物山水画、人物画、文人画。 答案:C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诏版及其铭文 材料二《兰亭序》 材料三《玄秘塔碑》 材料四电脑的发明和普遍使用,又伴随着一阵惊呼。有人担心美妙的书法艺术将从此衰微,又一件中国国粹将沉没在现代化的络海洋之中。 问题: (1)材料一所示诏版最早刊刻于哪一年?上面的文字属于什么字体?它为研究秦代的哪些史实提供了直接依据?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 同步练习

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同步练习 目标解读 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后期,至商代已形成完整体系。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大致分为七个阶段:(1)原始社会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2)夏商周三代以人物肖像为主,战国时期从萌芽走向成熟。(3)秦汉时期,有进一步发展。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5)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结合下图信息,“文字图画”的准确含义是() A. 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 成为汉字 B. 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出来 C.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 D.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 下列有关我国汉字形体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汉字形体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B. 汉字形体演变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C. 商代的甲骨文是汉字成熟的标志 D. 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3. 汉字形体演变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B.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 D. 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 4.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B.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5.关于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觉阶段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发阶段 ③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少有追求审美功能 ④魏晋以后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③④ 6.自东汉至今一直在通用的字体是() A.隶书 B.草书C.楷书D.甲骨文

第4课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

4 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 目标解读 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后期,至商代已形成完整体系。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大致分为七个阶段:(1)原始社会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2)夏商周三代以人物肖像为主,战国时期从萌芽走向成熟。(3)秦汉时期,有进一步发展。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5)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结合下图信息,“文字图画”的准确含义是() A. 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 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B. 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出来 C.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 读出来的图画 D.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 下列有关我国汉字形体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汉字形体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B. 汉字形体演变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C. 商代的甲骨文是汉字成熟的标志 D. 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3. 汉字形体演变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B.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 D. 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 4.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B.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5.关于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觉阶段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发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历史史实: 阅读理解概念:王羲之与《兰亭序》、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山水画、文人画、风俗画、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吴道子与《天王送子图》。 理解记忆: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主要的书法家、画家及其代表作。 阅读理解概念:元杂剧、《牡丹亭》、昆曲、京剧。 理解记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历史解释: 分析汉字的演化规律及其原因,感悟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分析探讨各类书法艺术的特征,感悟其艺术特色。 分析不同时期绘画风格演变的原因,感悟其艺术特征。 分析元朝元曲发展的原因,探讨元朝文人生存状态。 分析艺人群体生存状态的变迁,探讨社会对艺人的观念变迁。 发展性选择: 分析秦“书同文字”的必要性,探讨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感悟楷书“颜筋柳骨”特色,探讨个性与艺术特色的关系。 比较文人画与杨柳青年画的异同,探讨中国古代艺术品商品化的原因及表现。综合古代艺术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模块相关知识,探讨艺术与城市商品经济、文化精神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关系。 学习提纲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一)汉字 1、演变:⑴起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 ⑵成熟: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⑶演变: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小篆、、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2、特点: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 学思之窗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汉字跨越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沟通不同方言区域,连接汉族和诸多少数民族。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起到了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重大作用。 思考?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答案提示:1、中央集权的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书法 1、阶段特征: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⑴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既有价值,又具价值 ⑴楷书: ①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②代表: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⑵草书: ①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②代表: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⑶行书: ①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②代表:东晋王羲之、唐朝、北宋苏轼、元朝、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一)从萌芽走向成熟: 1、起源: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彩陶画《》是其中的杰作。 2、成熟:留存至今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二)特点: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三)发展: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历史纵横 秦汉时期,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与战国帛画的传承关系明显。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画家抓住劝酒情景,细腻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十分传神,堪称工笔重彩画的杰作。 1、魏晋时期--绘画理沦 ⑴特点:上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沦,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⑵代表:晋画家顾恺之不仅留厂了《》《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而且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2、隋唐时期--吸取印度、波斯风格 ⑴特点:吸取印度、波斯风格等外来美术风格。 ⑵代表:创作出展子虔的《》,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这一时期,敦煌莫高窟的画,更是盛极一时。 3、两宋时期—宫廷画、风俗画 ⑴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足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⑵代表: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4、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4《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教案(新人教必修3)

2.4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 理解“书画同源”。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充满魅力的中国古代书画: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以它们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 本课引言以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例,简介了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传神”,“以形写神”,乃至“得意忘形”的特点。建议教师结合引言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本课的主要学习问题:汉字的起源于何时?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基本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第一目:“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教材主要叙述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的基本脉络和趋势。 (1)汉字的起源。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3)汉字的演变趋势。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优质教案

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掌握汉字的演变,书法、绘画成就,京剧形成发展的过程。 知识结构: 一、汉字和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演变: (1)起源:图画 (2)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商朝时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走向成熟) (3)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 (1)发展阶段:自发阶段——————自觉阶段 (2)功能:实用功能、审美功能 (3)三种书体的特点、成就:(教材P46-47页) 魏晋时期 (商朝) (秦朝) (汉朝)

(当时的文人借助戏剧、小说、书画等文学、艺术形式来表现个性,抒发情感) 三、戏曲艺术 1、中国戏曲的发展: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 春秋战国:出现优伶 元朝:元杂剧把中国吸取艺术推向成熟 明朝: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京剧形成、发展 2、京剧的形成、发展过程: 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③同、光年间——京剧成熟;④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梅兰芳等) 单元小结: 一条线索:古代中国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演变 三个重点: 个原因——见第8课提纲)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的成就) 几个认识: ①古代中国科技曾经长期领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济、政治、民族和外交关系等) ③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是以经济、政治等为基础的。 ④对待我国古代传统(思想) 批判继承,不断创新,使之与时俱进、走向世界。 (科技、文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4) 新人教版 必修3 课标要求: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掌握汉字的演变,书法、绘画成就,京剧形成发展的过程。 知识结构: 一、汉字和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演变: (1)起源:图画 (2)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商朝时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走向成熟) (3)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 (1)发展阶段:自发阶段——————自觉阶段 (2)功能:实用功能、审美功能 两宋风俗画出现的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适应市民生活需要(艺术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魏晋时期 (商朝) (秦朝) (汉朝)

映了社会生活)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戏剧、小说成就突出的原因:封建专制走向顶峰,思想文化专制越来越强化,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元、清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比较尖锐;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的文人借助戏剧、小说、书画等文学、艺术形式来表现个性,抒发情感) 三、戏曲艺术 1、中国戏曲的发展: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 春秋战国:出现优伶 元朝:元杂剧把中国吸取艺术推向成熟 明朝: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京剧形成、发展 2、京剧的形成、发展过程: ①乾隆末年——徽班进京;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③同、光年间——京剧成熟;④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梅兰芳等) 单元小结: 一条线索:古代中国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演变 三个重点: ①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五个领域;两点认识;三个原因——见第8课提纲) ②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③书画和戏曲艺术成就(汉字的演变,书法、绘画和戏曲艺术的成就) 几个认识: ①古代中国科技曾经长期领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反映,而文学、艺术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民族和外交关系等) ③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是以经济、政治等为基础的。 ④对待我国古代传统(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的态度: 批判继承,不断创新,使之与时俱进、走向世界。 (科技、文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之间不仅有时间上的距离,也有专业知识的认识距离。怎样弥补并进一步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本人认为这堂课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课堂导入新颖。本堂课选择的是图片导入并且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往往比较感兴趣,而我们这堂课所学的汉字恰恰又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他们对汉字的了解还是不够透彻,所以通过图片和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好的。 2、看图归纳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通过放映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归纳楷、行、草书的特点,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知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而我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在看图片的同时思考这些楷、行、草书的特点,并让他们归纳。在课堂小结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楷、行、草书的特点这些知识点记得比较好。 3、围绕古代中国在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这条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问,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探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综合素质。 4、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对汉字和书法深入挖掘民族性,使学生体会民族精神。 5、对教材进行取舍、重难点突出。在本堂课中在绘画艺术那一块知识点,只对《鹳鱼石斧图》、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及文人画做重点讲解,其他的绘画知识只是让学生对它有所了解就行了,让学生对它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及这幅画的作者。 6、板书工整。板书工整,以便于学生做笔记和识记知识点。一堂课讲解完了之后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本堂课所学,对本堂课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 但是,在实践中也有些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关系,对于如何取舍外来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讨论略显不足。 2、绘画艺术和戏曲洗漱的教学时间略显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将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整合在一起,既节约时间,也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书画同源”的含义。 3、在讲解戏曲艺术时,开始让学生来一小段京剧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爱好京剧的学生最开始是不好意思唱,后来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唱了几句的时候,后面的学生笑翻了。结果课堂气氛是比较活跃,只不过是活跃过头了,学生止不住笑,我又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去维持纪律。相应的地效果没有看到,学生对于后面我们要学的京剧的形成过程学的也没有那么用心,所以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