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中村改造与城市设计

城中村改造与城市设计

城中村改造与城市设计
城中村改造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与城中村的改造创新

---以合肥葛大店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和延生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城中村的问题如顽疾一般都大大的困扰着规划师,其改造难度大且改造成本之高,并且很大的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城不是城,村也不像村所以才是城中村多带来的尴尬,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以自己熟悉的城市中存在的村中村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在城市设计的角度上来对城中村进行合理的改造,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进一步的了解城中村。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城市设计,创新

Abstract:With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 urban villages have become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generate have to face the problem, the problem of urban villages like ills are plagued by big planner, it is difficul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high cost an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ity of the city, the city is not a city, village, also don't like a village is the village many the embarrassment, so for this problem, in their own familiar with the city in the problems of village vill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udy how to at the point of view of urban design to reasonable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villages,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so a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urban villages.

Keyword:village in the city,transform ,city design,reformation

目录

1.城中村改造的现状 (2)

2.以合肥葛大店城中村为例进行探究 (3)

2.1葛大店问题的由来 (3)

2.2根源分析 (4)

3.相关案例的分析与借鉴 (4)

3.1国外改造的案例分析 (4)

3.2国内改造案例分析 (5)

4.城中村改造中规划住宅的设计方法 (5)

5.城中村改造对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 (6)

5.1城中村的改造对设计的要求 (6)

5.2整体布局设计 (6)

5.3居住设计 (7)

6.城中村的思考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9)

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的加快,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加速,不仅仅是城市的数量上的不断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本身的辖区也不断的扩张,因此,以前相较于老城区的边缘

地块现状渐渐成为了城市新城区的中心或者次中心地块,大量的耕地被征用,但是仍有一些土地权属问题,城中村存在大量农民自建的房屋,脏乱差的现状比比皆是,甚至可以称之为,中国城市中的平民窟。

一.城中村改造的现状:

21 世纪以来,无论大到深圳、广州等为代表一线城市再到合肥,南京长沙等二,三线城市都正在轰轰烈烈地大面积开展城中村改造运动,一般都是以整体拆除重建为主要途径、争取解决权属问题,把原村民的集体迁离到别处。并且出来了相关的一系列的文件作为城中村改革的指导方案。比如深圳市颁布的《关于深圳市城中村( 旧村) 改造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中,列出了城中村的两点更新模式:1) 综合整治,指的是不涉及拆除房屋的环境净化、美化;[1]2) 全面改造,包括对城中村进行整体拆建( 拆建比30% 以上) 和部分拆建( 拆建比30% 以下)。从目前已经实施的城中村更新案例看,全面改造,尤其是整体拆建已成为当前城中村更新的主要模式。济南市也在2011年颁布了为加快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的意见书也相应的指明了指导思想[2]等等,总的看来政府确实十分的关心城市城中村的改造的问题,但是不难发现,这些意见书大多都是从思想上来指导或者是泛泛的提出应该怎样合理的去改造城中村,不能想着用一锅端的或者是草草的想出几个大概的建议就能应对各个存在不同问题的城中村,把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如何合理的,运用专业的规划者的思维和能力来处理城中村的问题是一个挑战和机遇。

二.以合肥葛大店城中村为例进行探究

2.1葛大店问题的由来:

1979年葛大店来说是发展标志的开始,经济大多为自改自足,大部分人意务农为生,建筑也基本为小的平房,随着国家政策,全国都在大力的发展,自然城市的也迅速的扩张,政府也将葛大店的本属于农业用地也进行了城市的建设,随着高速发展,21世纪初,可以说是合肥大发展的十年,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外来人口来到合肥,自然带来了巨大的居住压力。葛大店村民也自然抓住了这个机会,原来的1-2层的楼房变成了对外出租的房屋,层数也渐渐曾经了4-5层,以适应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的居住,但是问题浮现了出来,老村区域内建筑大多数为单层,年久失修,却很多都有倒塌的危险,

[1]《关于深圳市城中村( 旧村) 改造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2009.(67):34-44

[2] 济南市《加快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的意见书》.2011(12):66-89

不在适合人居住,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居住在可能倒塌的建筑,具有很大安全隐患。而新村建设的住宅楼,建筑间距过小,市政设施的欠缺。

(图片来源与百度地图)

2.2根源分析

葛大店改造过程其实与大不多的旧村庄所面对的问题都是差不多了:比如建筑产权的不明给规划难度的增加,拆迁补偿的巨大。

1,建筑产权不明;合肥如果承认城中村违法建筑的产权,就会很大方面鼓励了村名违违法的行为,但是如果不承认产权,对部分违章建筑强制的直行拆除,则会宁改造无从进行

2,规划难度大;葛大店现状居住区开发强度很大,容积率快要接近3.0市政公用设施严重的欠缺,城中村就如一个鸡肋,葛大店村民要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开发商也要考虑到呀的利益。

3.拆迁补偿;巨大因为现状的村民很多是以出租自己的房子为收入,前数量之多,村民自然对拆迁有很大的抵触的情绪,这给改造单元带来了巨大的改造成本,这常常让开发商望而却步

三.相关案例的分析与借鉴

3.1国外改造的案例分析

底特律城艾尔伍德的改造

在国外“城中村”这个词汇并不存在,一般是为相同性质的低收入人群的聚居区——贫民窟,艾尔伍德是曾为二战之后从欧洲流亡到此犹太人的居住区,但是不受到重视,服务设施长期得不到维修,最终沦落到环境质量低下,社会治安混乱的区域,被当地人称之为“黑色社区”[3]

对于艾尔伍德的改造,针对入住人群收入状况,把住房的服务对象变为低收入阶级的人群,让原来居住还是能够买得起,解决了基本的旧区的人口人群,在改造方案中还设置了方便便捷的社区街道,保证了居民能够安全自由的从家门走到居住区内商店,公园,游玩场所。各个市政设施都得以维修和重建,不足的设施也得以及时的加以建设。

(图片来源于道路守望者博客)

借鉴对比,充分考虑到了原住民的经济接受能力,改造建设定位准确,很注重了改善交通条件,方便具名生活,从各个方面避免了社会问题的可能[2]

3.2 国内改造案例分析

深圳改造最成功的城中村蔡屋围

蔡屋围南村片如仍然存在狭窄的过道,发黑的楼梯,脱落的墙面,楼道可以通过铁窗看到一个胳膊之长别人的家,作为一个城中村,蔡屋围南村的一些地方角落,同样有不容忽视的垃圾处理与环境卫生问题。3

作为深圳旧改范例的蔡屋围,如今的南村虽然实质性的改造还没有完成

但是蔡屋围城中村确实有很多借鉴之处,比如同样是亲密接触的握手楼,但是楼与楼之间的巷子干净整洁,不仅仅每栋楼都设有了楼长服务信箱,还有专门的业主委员会和出租房管理服务中心。为了借助蔡屋围北村,以地下通道,空中连廊进行“南北携手”形成高端金融城市综合体。

借鉴对比,依据了国内城中村所普遍存在的详情,合理的分步性的,从各个方面对城中村进行调整,并且也同样结合了地理区位和周边环境来加速自己的革新与改造4。

[3]查理科灵思。旧城再生——美国都市成长政策与实际保存。台北创业出版社,2001:36-40

[4]郑子龙,韩荡。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困境及对策,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11)29-31

[5]城中村改造背景下商住设计探究——对现实蔡台村改造的调查研究,西安建筑科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城中村改造中规划住宅的设计方法

针对城中村改造后规划住宅的使用者有明确的对象,多数仍然是原村民,所以城中村改造应该以乡村乡亲为主,可以把城中村定义为一个容纳居住,购物,休闲娱乐,信息交流等具有浓厚的任务色彩的城市综合性社区。社区的环境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参与性,在提供舒适的

休闲娱乐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应该要体现出乡村的概念

可以发现其实城中村和城市的老城区很像,但是存在着很多类似的问题,但是很大不一样的是,老城区曾是城市的是中心,只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城市的中心向为移,由于时代的原因,自然出现了一些道路或者建筑,空间上面的问题,但是城中村原本就是以乡村的模式存在的,也是按照乡村的模式来发展,只是随着城市的扩张,而渐渐的被城市所包围,却没有紧紧的跟着上城市的步伐,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区域文化,所以在针对城中村的设计改造中,不能完全的按照老城区的改造模式照搬照套的去做。因为每个城中村都有自己的文化。

(照片来源于实地拍摄)

五.城中村改造对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

5.1城中村的改造对设计的要求

对于合肥葛大街的城中村的资料的查询和实地的调研总结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

(1)增加休息娱乐空间,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部分,约占60%的居民在家工作或者是游手好闲,基本上早晚外出,根据生活习惯和方式,应该设置一些小型的广场,娱乐休闲,交流中心等,这样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和谐发展,满足这些具名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往的需求。

(2)道路规划设计的要求,在道路规划中既要便利通畅,又能满足消防的功能

(3)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环境质量

(4)增设老人和少年活动空间,可以设有老年人活动场所

城市设计时对于城市中历史文化保护的传承和演绎,对于合肥的葛大店城中村虽然看上去被遗忘了但是有它独有的元素,比如有好几所高等或职业院校,还有就是离马鞍山路很近有很好的地理优势,地铁一号线也马上很快就通车,一系列的元素让葛大店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5.2整体布局设计

社区的整体布局设计应充分的考虑居民的日常生活的行为,提供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安静的工作空间,满足休闲娱乐和购物等行为,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创造出田园风情的环境空间。城中村改造背景下西安高层商住综合体中住宅的布局和环境设计:高层住宅,从环境方面来讲,给予居住者及周边的影响是很大的。城中村改造背景下的高层商住综合体住宅的总体布局,要从整体居住环境和其对周边影响的观点出发来进行研究设计。

城中村改造中的景观轴的设计从整体布局来对城中村的改造,一个区域的轴向设计很重要从形态上讲,轴在社区要表现为以步行和绿色开放空间为主体的景观走廊,它既是对城市外部秩序的衔接,也是对社区内部秩的限定。轴在社区中是一种可感知的景观空间形式,它通过建筑物的布置、道路的走向、步行空间的延续以及绿色开放空间的分布被感知出来。由于景观轴在空间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复合性和多样性,轴的设计使得社区具有了生命的灵魂。在以人为本的社区设计中,应该将最有自然气息、最有可能吸引“人气”聚集、最能体现社区景观特色的地方让给步行的人群,以创造社区的精神与文化。由于步是景观体验最为生动细腻的方式,步行空间的景观轴线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5

(照片来源于筑龙网)

5.3居住设计

对于城中村最重要的城市设计当然是居住的设计,包含居住环境和住宅的设计,确保容积率和足够的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高层住宅是利用高容积率来实现低覆盖率的。但是由于层数增多而造成单位面积上住户的密度过高,要想充分保证室外足够的开敞空间就显得较为困难。对于地下停车库的设计,停车难是很多小区所头疼的问题。如果没有地下停车场,就会让地表就会停车场,既不安全也不能很好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因此,在对居住小区中的住宅进行规划布局时,应以追求土地的多重使用及高效利用的办法,努力维护居住环境外部开敞空间的设计。

日照对于居住者来说,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居住环境条件。所有的住户如果都能够拥有南向的房间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是由于用地条件所限不能现的情况也有。葛大店原有的楼房破旧且楼房间距非常的小,日照很难达到标准所以在改造时候,由于大部分城中村都处于城市中心区,日照时间可按2~4 小时来进行日照分析,从而确定两栋高层住宅之间的间隔距离。葛大店地势想对于比较高,加上旁边是马鞍山高架,所以具有良好的眺望视野,很重要,设计中如果能够对于高度充分的加以利用,能够与周边城市环境进行相互借用,对于改善居住者的室内舒适度将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规划布局时要避开周围建筑物和相邻高层住宅的遮挡,以获得空间上的开放感,葛大店居民就能从住宅眺望到城市等不同的景色,比如不远处的包河万达等等。

社区边界经常有城市道路、相邻用地边界。边界不同的空间形式赋予高层商住综合体社区封闭或开放的景观空间感受。,高层住宅生动活泼的景观造型应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方面以通过对住宅形式的改进顺应和激发多样化的居住行为;另一方面,应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段来创造边界的景观空间特色。在城中村中城市设计中景观设计已占有重要地位。从表面上看景观设计是美化环境、创造整洁优美的外部空间的一种手段,而实际上,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以偏重建筑以外的土地利用形态和自然元素的加工组织手段,使建筑物与外部空间有机结合,使人工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理想的居住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景观意向群是强化建筑群体空间特6征的一种方式,虽然它具有独立的空间形象,并往往成为社区的核心空间,但是它的结构应从属于住宅区的整体结构,并与建筑群的形象特征相应。

六.城中村的思考

[6] 城中村更新策略研究,四川建筑,2006年第五期

[7] 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科学出版社,2004

现有城市规划不能真正改造而只是铲除城中村,而城中村又是一种积极和正确的存在和真正的合肥城市特色,当下的城市规划;需要改造的,不是城中村,而是当下城市规划。

如果要把大部分城中村推倒重建成高档楼盘,不管城市乐意与否,那些原城中村的租户会转移到新的区域新的犄角旮旯中,塑造新的下半身形态和机能,因为他们和城市相互需要”。启发和改造城市规划的,也恰恰是被城市规划威胁的城中村。欲速则不达,

结论

作为一个专业的规划师所应该做的就是要上每个城中村变得独一无二,城中村改造要体现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城市就像一个人,有着自身的形象和内涵,个性化是城市发展重要的内在动力,是城市发展永恒的话题。因此城镇“城中村”改造规划首先应继承传统建筑,体现地方特色;在编制改造规划设计时应深入研究,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各方面因素,挖掘城市特色,利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手法,编制富有地方特色、个性鲜明的改造规划。继承传统的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外来的文化,注重创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世界建筑地区化、乡土建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圳市城中村( 旧村) 改造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2009.(67):34-44

[2] 济南市《加快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的意见书》.2011(12):66-89

[3]查理科灵思。旧城再生——美国都市成长政策与实际保存。台北创业出版社,2001:36-40

[4]郑子龙,韩荡。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困境及对策,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11)29-31

[5]城中村改造背景下商住设计探究——对现实蔡台村改造的调查研究,西安建筑科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 城中村更新策略研究,四川建筑,2006年第五期

[7] 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M].科学出版社,2004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的补充意见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有关政 策的补充意见 并政发〔2005〕30号 颁布时间:2005-11-29发文单位: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 各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现就有关政策,提出如下补充意见。 一、土地政策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解释,《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并政发〔2003〕10号)第三条第(三)项土地政策修改补充为: (一)城中村村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后,在其所剩余的少量集体土地全部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办理征收审批手续,转为国有土地。拟征收的集体土地中有农用地的,应依照法律规定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再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征收集体土地中有城市规划道路、绿化带等公共用地的,由用地单位按有关规定,负责代征土地费用和其地上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拆迁安置 费用。 (二)集体土地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留给村民的生产、生活用地由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按原用途继续使用,并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按市政府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组批准的改造方案和规划部门批准的具体建设项目,对进行拆迁改造的用地逐个以协议方式出让给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暂不进行拆迁改造的,待拆迁改造时再依法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三)城中村在土地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根据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政府确定的人均用地标准,留给转制后的集体股份制经济组织的发展用地,用于转制后村民的生活、生产、就业安置。 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并政发〔2004〕29号)相关政策第二条:“城中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在有剩余土地的前提下,按每人133平方米控制,包括居住、公共设施、预留生产发展用地、道路交通、绿化等用地”,修改补充为: 人均133平方米建设用地,应包括其安置村民住宅用地、小区级公建用地、道路用地(道路红线30米以下)、小区级及以下配套公共绿地、预留的生产发展用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益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公共绿地、城市道路(道路红线30米及以上)及两侧绿化用地不计入人均133平方米建设用地中。除此之外,城中村改造非农户房屋拆迁改造人均安置用地为30—50平方米,其中包括住宅、配套公建、道路、绿地、为实施改造的资金筹措开发用地。 三、改造规划编制及审批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以广州番禺区六大连湖主题公园为例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以广州番禺区六大连湖主题公园为例

————————————————————————————————作者: ————————————————————————————————日期: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以广州番禺区六大连湖主题公园为例 (2012-10-01 14:22:13) 转载▼ 分类:设计心得 标签: 学术园地 1.引言 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废弃采石场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景观生态问题,如影响城市景观、导致水土流失、危及城市防洪、存在潜伏的安全隐患、降低生物多样性等,并严重影响到城市生态、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城市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改造利用。 从国内外废弃采石场的改造研究与实践情况看,主要是利用废弃采石场的土地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加入休闲旅游元素,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把废弃采石场改造成为城市休闲农业公园、生态公园等旅游景区。在改造模式上,体现从传统的生态恢复单一目标到生态保护、休闲旅游开发等多目标的改造模式转变。 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一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利用为例。该废弃采石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总规划面积约2964亩,主要由6个已经废弃多年的采石场组成。该采石场常年累月荒废,形成6个蓄水大坑,最深的深达数十米。采石场现场千疮百孔,并形成峭壁和积水状态,石头松动,极容易发生坍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中的大岗石场已作为垃圾填埋场之用,基本被填平,现场垃圾散发阵阵异味,臭水横流,生态环境极差。采石场之间有若干荒废的山丘,植被数量较少,种类单一,景观性较差。而采石场北面分布两个植被较好的小山头、大面积的水塘等岭南乡村景观,环境较有特色。(图1)

城中村改造建设规划问题及解决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69203122.html, 城中村改造建设规划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者:朱爽 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9期 摘要:按照省、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的总体部署,双桥区从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高效完成了城中村改造、“四纵五横”路网拆迁、外八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及城郊村改造等工程的拆迁任务,有效保证了全市重大专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避暑山庄外八庙周边形成的自然村落建筑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失,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问题突出,与周围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影响了风景名胜和城市整体面貌。为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原古城风貌、恢复历史风韵,市政府启动了外八庙周围环境整治及城郊村改造,工程因拆迁而涉及的村民安置房建设是 项重大民生工程。治理范围涉及我区狮子沟镇的5个行政村、4个社区和普宁寺门前片区(五村六片四社区),拆迁6063户,15564人。项目拆迁房屋建筑总面积136.91万平方米。 就北区回迁房建设实际情况看,按照协议到2013年底拆迁村民应全部实现回迁,但到目前,还没有一处回迁房具备回迁条件,百姓反映极其强烈。回迁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存在的重点问题 1.资金问题。我区回迁房建设资金主要是采取代建企业垫资的方式进行建设的,由于我区肩负100余亿元的债务,致使资金严重不足,不能及时拨付企业的工程款,最终形成了政府对代建企业巨额拖欠而直接影响了回迁房的开工建设。 仅外八庙五村回迁房建设(不含商业用房)债务总量达39.5亿元:(1)企业垫资1 5亿元;(2)后续工程款还需14亿元;(3)基础设施还需9亿元;(4)群众过渡费还需1.5亿元。巨额的资金缺口没有来源。 2.涉军问题。殊像寺村草庐沟、窑塞沟军分区靶场、普宁寺东侧等地块回迁房建设涉及到的军产问题,虽然均有双方认可的方案,但由于手续办理、与军方协调繁琐,进展缓慢,相关回迁房建设工程没有进度。 3.土地指标问题。城中村改造回迁房用地及联动商业开发用地指标需求量较大,但土地指标严重不足,公开出让地块土地指标欠缺,土地供求矛盾突出。

做大做强县城是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及亮点

做大做强县城是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及亮点 陈前金 内容提要:县城是大中城市之尾、乡村之首,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重要结合部。加速县城城镇化建设,努力做大做强县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有效地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方略之一,是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及亮点。一是有利带动和促进全县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有利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有利充分利用和发挥县城基础设施的作用;四是有利发挥人口的集聚效应;五是有利增加农民收入;六是有利促进城镇化进程;七是有利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八是有利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九是有利做好资源保护工作;十是有利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十一是有利促进社会稳定;十二是有利促进经济发展;十三是有利缓解大中城市的人口压力。建议:一、提升县城规格;二、加强领导力量;三、扩大县城规模;四、完善管理体制; 五、大量吸纳人口;六、加大财政投入;七、加强基础建设;八、抓好产业转移; 九、放宽用地政策;十、依靠民众造城。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建设意义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县城是大中城市之尾、乡村之首,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重要结合部,加速县城城镇化建设,努力做大做强县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有效地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方略之一,是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及亮点。

城市公园体系竣工总结

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工程-提档升级工程 竣工验收总结 江苏煌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工程-提档升级工程竣工验收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首先我谨代表高邮市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工程所有建设者对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就本工程的施工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进行汇报。汇报分为工程概况、施工依据、施工组织情况、现场质量控制措施、进度控制措施、安全文明施工、工程技术资料整编情况、工程质量评定等八个部分。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高邮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高邮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江苏中建业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煌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工程分6个子单元工程,具体划分如下: 环城南路新建彩色透水混凝土漫步道、增设廊架、坐凳、亲水平台、亮化、绿化及沿线风光带改造; 蝶园广场增设笼式球场和健身器材; 运河东堤增设亭廊、坐凳、健身器材、完善公厕标识及屋面维修; 北澄子河增设健身器材、坐凳、桥下空间亮化、宣传标识标牌、并对损坏廊亭进行修缮; 大小淖河增设笼式球场、健身器材、廊亭及宣传标识标牌; 文游广场增设廊亭、坐凳、健身器材、人文雕塑及宣传标识标牌; 二、施工组织情况 (一)、建立技术管理制度 项目部所有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先进行自审,然后会同业主、设计、监理进行会审,以便正确无误地施工。 (二)、施工队伍的选择 根据施工部署中确定的组织机构,安排技术管理骨干,并配合项目施工管理层,同时配置技术熟练能打硬仗的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该工程的施工。 (三)、与监理单位协调 1、树立监理意识,熟悉监理工作程序,严格按照业主及监理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接受监理的检查和验收,出现问题时和监理商量,并按照监理要求,予以整改。杜绝了现场施工人员不服从监理工作的不正常现象发生,使监理的一切合理指令得到了全面执行。 2、施工过程中,努力为监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按监理程序办理,不靠监理把关来替代自查自检。 3、进入现场所使用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器具、设备等主动向监理提供产品合格证及质量认定证书,并主动递交检测结果报告。对分部、分项工序的质量验收,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

城中村改造现状与政策建议

– 14 – 2012年第11卷第3期 引言 新形势下加强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既有利于理顺城区基层管理体制,促进基层社区建设;也有利于加快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居民转变的速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对于改善城市地域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开发效益,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完成城中村改造,推进现代城市发展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1 城中村改造面临的问题 1.1 城中村宅基地产权变更困难 城中村现有土地产权不合理是城中村的根本问题,也是城中村改造的主要障碍。在目前运行机制和经济环境下,由于城中村人口密度高,实行房地产开发赢利空间较小,有关土地管理部门也不愿主动进行土地权属的转换,因此,短时期内变更土地产权将有一定的困难。 1.2 缺少资金来源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居民的拆迁及安置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目前政府无法负担如此庞大的费用。在缺少利益驱动的前提下,无法吸引多种大量资本投入,这也是城中村改造工作深入的巨大障碍。 1.3 管理体制没有良性发展 目前城中村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一开始就未能真正将其纳入城市管理的轨道,徘徊于城乡之间,在管理上缺乏系统,在发展上缺乏约束,没有得到科学、良性的发展。因此城中村改造及管理均需在体制上实施相应的改革。 1.4 政府与市场的不协调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是目前大多数城市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改造原则,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政府往往 城中村改造现状与政策建议 李献军 (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城中村改造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当经济结构、农民就业方式和文化生活需要达到了城市(或城镇)发展的水平时对农村管理模式实施的一项重大变革,也是我国现行城乡二元体制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政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3-0014-02 “缺位”或“越位”,即政府在该插手干预的地方却任由市场无序获取既得利益甚至违法操作,而本应该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地方政府却主动干预市场竞争,破坏市场机制。政府的有为与不为导致各利益主体之间得不到和谐发展,甚至由于政府不恰当的行为导致了利益主体之间的对抗,最终导致许多城中村改造难以实施,改造导致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合理,偏离城市发展的目标,这些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干预与市场运作之间的界限不明确有关。 2 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建议 2.1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 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努力提高项目经济利益,使城中村改造的利益普惠于众,尤其是城中村村民尽可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改造结果的最优化,是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模式。因此各级政府要在改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将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落到实处。在充分强调政府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宏观调控的同时,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的方式,又要按照“一村一方案”进行改造城中村,将城中村划分为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不同要求,并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市、区、街道、村各方面的积极性,采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改造资金、方法、收益分配等问题。这样既有利于解决拆迁安置这一重大障碍,也降低了改造强度和改造成本。 2.2 突出以民为本,兼顾各方利益 城中村改造既要照顾村民利益,充分考虑农民转为市民的意愿、需求和目的,在各项政策上多向村民倾斜,让他们在改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要重视政府、改造单位的利益,做到政府、村民、改造单位三者利益的均衡。政府与改造单位之间要兼顾改造单位的利 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城市公园的设计与改造

城市公园改造设计方法研究 XXX STUDIES ON THE METHODS OF URBAN PARK RENOVATION DESIGN Mou,Moumou 20XX年 X 月XX日

摘要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载体,具有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功能。在中国经济与城市化飞速发展、人们对公共生活期望不断改变的背景下,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传统模式的城市公园,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景观面貌衰退、设施陈旧、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因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及大众审美观对公园功能与景观效果提出的新要求,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建设方在改造过程中也暴露出大量改造观念和改造方式上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改造,更好地维持城市公园在生态、景观、文化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已成为时下的热点问题。研究城市公园改造设计的方法,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系统性理论不多。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园改造经典案例的分析研究,结合“有机更新”、生态恢复设计、环境行为学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在园林设计中实际运用的经验,提出了城市公园改造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园改造;园林设计;设计方法

ABSTRACT Urbanpark,animportantcomponentofurbanGreenlandsystemanda substantialvehicleofculturallifeoftheresidence,providesthefunctionof leisureandentertainment.Underthecircumstanceofhighspeedeconomy expansionandurbanization,thetraditionalurbanparks,builtin1950-1960,are confronted with unprecedented crisis because the new demands for urban parkgeneratedfromnewurbanlivesaregettinghigherandhigher.Many problemssuchaslandscaperecession,facilityobsolescence,eco-environmentdegradationhavebeenaccumulatedinthetraditional system. Furthermore,some problems on value and method are exposed from thegovernmentlevel.It’safocustobettermaintaintheurbanparks’sustainabilityonecology,landscapeandcultureandtomeettheneedof differentusersandindifferentperiodsaswell.Therefore,toinitiateapiece of research on how to renovate urban parks is an urgent issue. The research in thisfieldinChinaisjustinthestart-upperiodbyfarandtherearefew systematic theorie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hroughtheclassiccasestudy,domesticallyandglobally,basedonthe practicalapplicationoftheoriessuchasorganicrenewal,eco-restoration design,logicalenvironmentalbehaviortheoryandsustainability,thisarticle issues a structure on how to make renovation design of urban park. Key Words:UrbanPark;RenovationDesign;Landscape Design; Design Methods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与具体改造案例分析

《京基水贝拆迁组—拆迁改造研讨会》 时间:2011-7-28 地点:水贝村京基旧改办公室 出席人:游力勇崔文来朱喜荣胡唐娟邵雷 主持人:邵雷 议题:深圳市城中村现状与旧改案例分析 章程: ◆深圳市城中村现状分析与改造的必要性 ◆城中村成功改造案例共享与失败案例分析 ◆结合案例集思广益为水贝项目出谋划策(研讨) ◆未雨绸缪下步工作应注意的地方(研讨) 一深圳市城中村现状分析与改造的必要性 城中村问题主要存在于我国南方某些城市由于改革开放和特区政策带来经济的飞跃城市化浪潮急速席卷各地部分村落转眼间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而发展初期政府因无力妥善安置村民不得已划定某些特殊地块作为原村民居住和维持生计的空间这些地块基本保持以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村民面对着周围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发展为寻求土地空间的最大利用自发地以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对这些土地进行几乎是无序地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今天所谓的城中村问题。 1. 深圳特区内城中村现状分析 广州市有着138个城中村,杭州市有101个城中村,武汉市有147个城中村,没有哪一个城市像深圳这样有这么多的城中村,特区内共有173个自然村,约十万栋农民房,大部分高达5—8层,有不少超过10层,面积总量逾1亿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城中村居住人口规模超过了500万。 城中村的存在一直是制约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档次的一个“瓶颈”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这里房屋建筑质量差,人员复杂,卫生状况恶劣,消防隐患大,治安问题突出。片区通过功能改造与综合整治已难以奏效,拆除重建迫在眉睫。 2. 改造必要性 A 这是提升市容市貌实现城市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城中村地区功能定位模糊、土地使用性质的混乱、建筑物布局的随意性和风格的混杂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对城市空间总体规划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市容。从而降低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从市政建设来讲,城中村市政建设严重滞后,水电设施、排水管网、消防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等与城市整体严重不配套, 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因此, 要实现城市发展一体化,必须改造杂乱无章的城中村,使城中村物质形态融入到城市整体中。

街道城市建设中城中村改造的城市定位

街道“城中村”改造城市功能定位浅析 一、“城中村”的界定: “城中村”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出现的衍生新名词,“城中村”改造也是在快速推进城市进程中出现的社会性新问题。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建设急剧扩张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晚发外生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迟发展效应”,是在城乡二元格局依然存在状态下农村被动城市化的产物。在社会学范畴内,从居住和社会形态以及发展的角度界定“城中村”:是在快速推进城市进程中,原农村居住区域、人员和社会关系等就地保留下来,原来没机会参与而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步参与新的城市经济分工和产业布局,以土地、地面附着物以及城市化经济所带来的利益为生活来源,由原初级关系(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逐步向以次级关系(业缘关系和契约关系)为基础过渡中所形成的过渡型社区。“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的历史产物。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既是与当前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也是创建和谐社会、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 二、问题的提出: 要把握**城中村改造的科学城市定位,必选先掌握**城中村形态的历程:**街道,位于杭城北部,距离西湖不足10公里,距杭城中心—武林商圈6.5公里。早期地域面积为23.7平方公里,原辖15个行政村,辖区农居户共计逾7000余户;现地域面积为18.7平方公里,辖13个撤村建居社区、5个城市社区和15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在21世纪以前,这片土地冠以农村标识,整片为城市范围内距城中心较远“城中村”。1999年12月30日,随着辖区三宝、李家桥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立,改变了原有农村土地

2021年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xx村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主要从户籍、新农合、新农保、产业发展四个方面进行: 1、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是赋予有条件的农民工城镇居民身份,有利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利。二是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有利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是有利于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盘活城市资源。五是有利于扩大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当前,现行户籍制度已不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办事处下达xx村目标任务为130人,为实现目标任务,我村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与十四个村民小组明确了农转成的任务数,明确“农转成”工作责任。我村今年的农转城任务与XX年5月31日前全部完成。 2、新农合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XX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办事处下达xx村今年的筹资任务指标如下:应参合人数1860个人,缴款金额为111600元。参合率必须达95%以上。 至9月1日起XX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开始,xx村,成立以彭道权为组长的工作小组,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迅速行动起来,立即开展农民筹资收费、登记、发证工作;确保XX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顺利进行。 现缴款人数为650人,共计:39000元,未算七类减免人群,此项工作正在正常有序的进行,确保在11月20日之前完成95%的目标。 3、新农保完成良好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通过对农村居民推行普惠制的养老保险和之前的“新农合”双管齐下,有助于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缩小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有助于将来实现城乡统一保障体系的链接,从而有益于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正

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上课讲义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城市公园产生背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1]。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城市公园的发展 2.1西方园林的发展 纵观世界造园的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而服务于大众的公园出现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园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以及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主思想意识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 早在19 世纪末,西方城市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始建造公共绿地等城市景观系统。1880 年,著名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便成为了世界公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蓝本。之后,公园景观又逐渐开始结合灯光、建筑艺术、休闲设施等等元素[4]。 2.2我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故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园林大多数为皇家园林或权贵大臣的府邸园林,同时寺庙园林也是我国古代一笔财富。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当时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积极响应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但1949年前我国的公园数量还是很少,容量也很有限。 跨进21世纪,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事业直接刺激和促进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园的数量猛增,投入规模加大[3]。 3、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已由普通的城市广

PPP项目成功案例分享-新型城镇化案例-新农村建设的奇迹

PPP项目成功案例择抄 【新型城镇化案例】“楼兰古村”—新农村建设的奇迹 “楼兰古村”项目是一个典型的以旅游发展带动新农村发展的案例,依托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文化背景,通过吸引旅游人群和影视 拍摄人群,来提升当地的旅游人气,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 改善。通过旅游景区发展发挥景区周边新农村旅游设施,与景区本身 形成良性互动,并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蒲昌村位于城市郊区北部,紧邻AAAA级旅游景区库木塔格沙漠,是城市、景区、乡村的交汇节点,非常适合做旅游开发。2007年底,全经联会员企业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受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 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对其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改造工程,负责整个项 目的方案设计及后期施工监理工作。 设计手法和目标是:用独特的地域性语言展示城市的历史渊源和 人文景观、用原生态的建造手法塑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用真心为农的设计理念诠释新农村建设的精髓、用多样化的生活情景 体现城市的活力和生命的传承。 一、用独特的地域性语言展示城市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景观——打 造“楼兰古村” “鄯善”县大家一定感到很陌生,但提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 驿站“楼兰”古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楼兰”姑娘的传说几近家

喻户晓,“楼兰”城更是每个旅行者心中的“圣地”。在两千多年前的一场战役中,“楼兰”国被“且末”所灭,从此灰飞烟灭,当时的一部分楼兰人就迁移到了今日的鄯善地区。所以充分反映鄯善和楼兰的渊源,充分利用楼兰的神秘和沧桑打造鄯善的厚重与醇美的人文景观是进行主题定位的不二首选。 项目组据此决定,这个村子的改造工程以楼兰文化为主题,为项目注入灵魂,为静态的建筑和景观注入耐心寻味和体验的血肉,让曾经鲜活的历史和传说重新丰满起来。 二、用原生态的建造手法塑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建设“生土村落” 通过反复的选择和比较,我们最终确定用极具当地特色的建造手法——生土建筑的形式作为主要的建造工艺。生土建筑是指主要用未焙烧而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始于人工凿穴,历史悠久。当地拥有交河古城、高昌古城等生土城市遗址,现存的吐峪沟麻扎村也是生土建筑的代表作。 这种建筑形式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和形式美感,也与楼兰文化的主题契合,同时恢复和挖掘这种几近绝迹的建筑样式也是最好的旅游价值所在,可以为今后旅游品牌的建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用真心为农的设计理念诠释新农村建设的精髓——民俗街区与民俗客栈

城中村改造项目前期营销推广方案

宣恩县旧城改造项目 商业项目招商及销售营销策划提案

华夏鑫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06年9月15日 第一部分:本项目重要营销背景及营销命题 一.重要营销背景 1.华夏鑫龙商业地产品牌之作 本项目是华夏鑫龙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地产项目,对华夏鑫龙品牌及本项目住宅营销意义重大。 2.商业部分肩负赢利重任 由于地价高企,商业部分是本项目重要利润来源,能否实现商业部分最大化利润将直接关乎本项目的整体赢利水平。 3.宣恩县商业地产第一盘 本项目是宣恩县第一个推出销售的上规模的商业地产项目,由此打响宣恩县商业地产第一枪,示范效应强,且具有非常好的新闻题材,需要在营销中善用。

4.恩施地区商铺投资回归理性 恩施地区虚拟产权商铺销售受阻,独立产权街铺将重新成为实力投资型客户主流投资品种,对本项目是一个利好。(以上论据,在恩施地区商业地产项目调查报告提到) 5.“宣恩旧城改造项目”之概念及资源整合的深远意义 恩施地区是我省未来几年中西部开展的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打造“宣恩旧城改造项目”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人气预期将同样是本项目的重要营销背景。

二.重要营销命题 1.“商”与“铺”的关系 有“商”才为“铺”,招商是否成功、进驻商户是否有持久市场生命力将是商铺产权营销的重要前提。本项目应重视“招商”与“销售”的重要因果关系。 2.招商时机的选定 关于招商时机的选定。商业招商是一个周期相对长的营销工作,尤其是著名品牌的谈判。但一旦突破著名品牌,将形成强大羊群效应。因此在招商过程中,如何制订“头羊突破”策略尤为关键。 3.商铺产权销售时机的选定 关于商铺产权销售时机的选定。一个很重要的规律是:商业开业是商铺销售的坟墓!因此,除非对商业一开业就能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继而论证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并结合实例印证这些理念.论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主张为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最后论述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指出竞相模仿的时风是不能形成特色的病因,而治病的良方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因地制宜而不要因“宜”制地。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在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环境生态效应、生态工程技术、人的环境心理行为分析等方面都比较薄弱, 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因此,我国景观的生态建设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 就可操作性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现代景观环境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要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概念

上要强调整体设计观,这样的现代景观环境才不至于成为东拼西凑的杂乱无章之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只局限在当前的规划,服务于当代的人类,而且应是长远的、尊重自然的、维护生态的、切实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1.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1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虼搴透鸢洞甯挥形幕?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3超前意识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教育的挑战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教育的挑战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求“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需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视野中,围绕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深化城市教育改革,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1、确立社会公平的大局观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移民改变和创造城市的历史。对于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需要顺应这一社会发展的潮流,认识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正当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调整自己的心态,建立正确的价值立场。 面对快速城镇化进程,原先处于潜隐状态的“城里人”和“外地人”的利益冲突显现,出现了城市保护主义的“邻避政策”。这种社会现象被称为“巴士效应”:自己在车下时拼命主张打开车门;一旦自己上车了,就主张赶紧关门开车。这种以一己利益为计较的狭隘心态显然是不可取的。当我们争取自己的权利时,就意味着主张一种面向所有人的普适价值。今天所有的城市人,都是昨天的“乡下人”。我们不能一方面反对北京大学成为“北京人大学”,同时认为上海就应当是上海人的上海。 当然,一项现实的公共政策,必须强调理性、渐进性、建设性,需要谨慎地调整、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应当有先中小城市、后大城市的“梯度开放”战略。但是,必须明确和坚持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立场,要讲“大道理管小道理”,要有“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通过制度变革和创新,逐步实现宪法所规定的平等人权。否则,一方面要求每年转移上千万农村劳动力,同时各个城市却在设防,阻碍农民进城,社会现代化的理想就无从谈起了。 2、建立以常住人口为准的城市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对于城市社会而言,改革的目标已经确立,这就是建立以常住人口为主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实行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问题是如何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逐渐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目前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在城乡分治、没有人口流动的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无法适应大规模人口流动的现实。需要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形成对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改变以户籍人口为主的现行管理体制,建立在流动状态下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即以常住人口为准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近年来,各地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服务的范围。进一步地,一些地方将这一服务扩大到了学前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上海市已经提出将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纳入地方政府服务的视野,纳入政府的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并将有条件地开放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服务。最终,在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改革中,逐渐放开城乡二元的户籍限制,使外来农民工真正成为新市民。 建立这一新机制所需的制度创新,包括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担的财政机制。建立跨省的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机制,完善流动儿童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因为流动儿童的教育责任不应只由流入城市最基层的区县政府承担。上海市已经建立了市-区两级的财政分担机制,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当前,需要明确中央政府所应承担的财政责任,建立对流动儿童教育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而建立地方政府持

城市景观设计总结报告 总结

城市景观设计总结报告总结即是个化零为整的过程,总结归纳,从而提炼出所学的精华。本学期城市景观设计课程通过①广场景观规划设计②公园规划设计③大型主题旅游景区规划设计④居住区规划这四大块主题内容展开,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设计,交通,照明设施,大众行为心理学等等内容着手阐述。通过此次的总结报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具有良好梳理性的整理,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驾轻就熟。景观设计是满足于功能要求、舒适性、技术性、安全性、和谐性等要求前提下来满足大众审美评判标准。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的方面,而这三方面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也是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对象。城市景观的六项基本类型,包括城市建筑、道路、绿地、广场、水景及城市照明景观的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并对城市景观进行了理论总结。首先谈及广场景观规划设计。广场是可以供市民聚集的空地,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是城市道路枢纽,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在广场中或其周围一般布置着重要建筑物,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在城市中广场数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在设计时必须满足设计三元素:①视觉景观形象②环境生态绿化③大众行为心理。这三点任何设计中都尤为重要,这是达到人与景观和谐的必要条件。除考虑设计三元论外,在设计前,给广场的主题定位也是重中之重,例如是瞻仰性,或是娱乐性还是文化性等等等;接着考虑广场从其地理位置,人流层次,形象风格等来确定广场的定位,这些均是设计前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在设计风格的取向确定后即是对实际实用性的考量,例如广场的容量,道路规划,照明设施等公共设施。广场的容量并不只局限于人流量,也要考虑到景观建筑的容量;广场景观建筑小品设计通讯设施、雕塑、阅报栏、垃圾桶、铺装等等;景观建筑的照明包括①基础照明②庭院灯(即景观灯)③草坪灯等等。宜居城市的标准之一是市民生活是否闲适。具体反映到城市广场上,就是看是否有充盈的市民活动。在西方城市广场,按照过去传统的遗留,或多或少保留有中世纪来就存在的市民生活细节。比方说,罗马的“鲜花广场” ,现在仍然是市民购买鲜花的场所。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即便最热闹的中城地区,在周末时,市政府也会在专门路段封闭车辆进入,组织“街市” ,让附近居民有购买时蔬水果、自由交往的邻里空间。与之相比,中国的广场设计当下应该不再是强调城市有多少标志性建筑和体面的广场,而是看看这些标志性建筑和广场究竟有多少“亲民度” 。接着讲划设计。公园, 的园林,而现府修建并经观赏区和供玩的公共区城市生态、防用。而现代的到的是公园规古代是指官家代一般是指政营的作为自然公众的休息游域。具有着改善火、避难等作公园以其环境幽深和清凉避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情侣们,老人们,孩子们的共同圣地,公园的概念即是一大块草地供人们休闲娱乐,晒太阳,运动等等;它是公有的,面向全体人群。①公有,草地,树木,花,自然景观占大部分,人工构筑的景观为次要是公园的景观形象特征;其②景观分为可变色景观(即人工建筑物)和不可变色景观(即自然景观)两大类;③公园需包含动物、植物、水体、地形、游乐设施、园林建筑和人群这几大要素。突破传统意义的公园概念,当今城市公园这一理念正在飞速兴起,并越来越受推崇,创建城市中的绿色空间相当重要。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大批园林绿地的建设,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有明显效果,使粉尘、汽车尾气等得到有效抑制,在改善现代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开创了城市公园的先河。我国目前的城市公园都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创建发展至今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时代的缩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审美观念也随之逐步的改变和提高,城市居民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各地普遍新建旅游景区或是楼盘开发,城市公园的发展则相对忽视,自身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城中村改造方向与策略研究

城中村改造方向与策略研究 【摘要】由于城市高速发展而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位于城区边缘的农村被划入城区,产生了落后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底下的居民区。本文在深入分析城中村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梳理出可供探讨的城中村改造基本方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探寻可持续发展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关键字】城中村方法及策略可持续发展 一、城中村的形成机制 1、城中村概念界定 城中村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独特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张,使得过去的郊区、农村甚至更远的土地被国家陆续征用。但国家并不能承担土地征用后原住村民的生活和就业,于是采取保留村民住宅用地、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及少量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存留土地,虽然农耕生产的状态不复存在,但农村居民身份及农村管理制仍然得到了保留。 2、城中村形成原因 “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即原有居民“以地生财”;土地、规划、环保等政府部门规范化管理的缺位是产生“城中村”问题的政策原因;落后的城乡管理体制是造成“城中村”问题的体制原因;政府未能为大量外来人口提供足够的廉租屋是刺激“城中村”违法滥建的客观原因。 二、城中村形成的根源及存在的问题 1、城中村形成的根源 城中村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首先从客观上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从而城市化进程也紧随其后高速成长,这样就产生了城市规范化管理不到位以至于满足不了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只是主要矛盾;其次从主观上看,我国城乡的二元管理体制和我国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冲突,这是两种制度产生的矛盾,是次要矛盾;再次对于政府而言,城市政府的财力有限,所以在城市化的初期城市政府常常选择绕开村落的思路,导致城中村普遍存在。 2、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的障碍,它缺乏统一规划和严格管理,给城市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