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边坡支护工程设计

某边坡支护工程设计

某边坡支护工程设计
某边坡支护工程设计

某边坡支护工程设计探讨

摘要:边坡支护工程的设计应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因素,综合考虑其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并应根据施工过程的地质情况和变形监测情况随时进行校核、修改。

关键词:边坡;支护结构;格构式;锚杆;动态设计

1工程概况

本边坡支护工程位于某中学校园内,场地原为一无名山丘,坡脚已建有学生宿舍一栋,饭堂一栋。学生宿舍高六层,框架结构,天然地基基础;饭堂高三层,框架结构,天然地基基础。现学校拟将山丘削平降低,拓宽场地后建设学生活动中心。拟建的学生活动中心高六层,采用框架结构,天然地基基础。

场地的规划设计如图1。边坡北段:坡脚为运动场,地面标高16.300m,下部设有毛石

重力式挡土墙,高约2.000m,往上为自然斜坡;边坡南段:坡脚为学生宿舍及饭堂,地面标高为12.000m,下部在距饭堂约3m处设有毛石重力式挡土墙,高约4.500m,往上为自然山体。

根据规划设计,拆除原有的毛石挡土墙,重新修建支护结构,支护结构的(坡顶)位置距拟建的学生活动中心最近处6.000m,支护结构的底部位置距饭堂最近处10.000m。支护结构分二段:ab段:坡脚标高16.300m,坡顶标高22.300m,高差6.000m;bc段:坡脚标高12.000m,坡顶标高22.300m,高差10.300m。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1、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 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 (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 (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 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 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3.3.1 人工填土层(Q ml) 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不均匀混有碎石、块石、砼块、砖块等硬杂质及少量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20~40%,最大粒径10cm,松散状态。层厚0.50~5.50m。 3.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含卵石细砂:褐黄、褐灰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卵石含约20~40%,呈亚圆形~次棱角形,质坚硬,一般粒径3~6cm,大者超过10cm,含约10%~20%粘性土,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80~3.60m,层顶埋深1.50~4.00m,层顶标高11.41~22.50m。 3.3.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pl)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灰白色,成分相对较纯,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层厚0.30~4.90m,层顶埋深0.00~5.50m,层顶标高40.38~69.61m。 3.3.4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K1)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K1)细粒花岗岩,青灰色,风化后呈红褐、黄褐、肉红、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钻探仅揭露其强风化带:强风化细粒花岗岩():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

边坡设计说明

某铁路沿线两侧边坡及绿化恢复工程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XX市XX新区,XX铁路(XX站周边)与XX路交叉口段的沿线边坡,北近三棵松水库,东北侧为松子坑森林公园,是XX新区的生态核心;南部紧邻城市主干道XX大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万平方,共有10处边坡。其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2、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TP-03、TP-04、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 边坡平面位置图 新增边坡3:拟建边坡总长约173米,边坡呈近南北走向,坡向东,坡高8-15m,后缘坡度50-75°,前边缘平坦。坡后缘北段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南段为强-中风化中细粒花岗岩。前缘为素填土,层厚-3.0m。 新增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300米,边坡呈北东走向,坡向南东,坡度在前45-70°之间(为阶梯状),坡高21-36m,坡前缘紧靠高铁高架桥。边坡段多为强至弱风化中细粒花岗岩,中部素填土,南西段后缘多为坡积粉质粘土,且有一条北东走向构造。 旧有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2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南东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70-85°前缘较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5-8m,②坡后缘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2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1-2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4:拟建边坡总长约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斜坡,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斜坡陡坎坡度25-50°。为弱风化中粒花岗岩,前缘公路傍有少量素填土,层厚。 新增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14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东西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65-8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1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小于粉质粘土。 旧有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169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东南向。西北高、东南低,后边缘陡85-9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及中部为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砂、粘粉粒,②山坡之上坡残积土,层厚左右,局部2-4m,③下部为弱风化花岗岩。 TP-03、TP-04:拟建边坡总长约307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南北向。北高、南低,后缘较陡-陡,65-80°,前缘较平,坡度5-20°。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1-12m,②后缘多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10m左右,部份后缘为-1.5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5:拟建边坡总长约436米,呈半月形,坡向东南,西高东低,后缘陡坎55-80°,前缘坡度在5-15°。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2-1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8-30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6:拟建边坡总长约216米,呈半月形,坡向南,北高南低,后缘陡坎65-80°,前缘坡度在5-15。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3-20m左右,③后缘坡表层局部有粉质粘土。 第二部分边坡支护部分 一、边坡分析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XX市XX新区松子坑周边边坡复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对现场考察分析, 本次设计对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上边坡),新增边坡7,TP3-03,TP3-04边坡,为原采坑壁及原采石场形成的高边坡,主要由中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岩质边坡,边坡上部有坡残积粉质粘土,上述边坡目前整体稳定,拟对上部土体进行1:1清坡, 坡面绿化,防止上部土体剥落。拟对TP3-03,TP3-04原采坑填石边坡按1::2清坡, 坡面绿化,防止大块石滚向高铁。旧有边坡1,东北端小山坡按1:1清坡。上述边坡清坡及完善边坡排水设计。见

边坡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中国石油东北销售大连分公司 老干部活动室护坡改造工程边坡支护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由中国石油东北销售大连分公司建设,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针对该工程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场地位置: 大连西岗区智勇巷。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部门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地表以下为杂填土厚度0.50—0.60m,下部为强风化石英岩板岩互层厚度5.00—5.50m。 二、工程主要任务: ①人工挖孔桩:197.4m,桩身桩径1.0m。桩长9.40m; ②桩身钢筋制作:16.80t; ③桩身混凝土(C30):186 m3; ④锚索工作量:620m,开孔直径ф130mm ⑤腰梁槽钢制作:84m ⑥锚喷混凝土C25,厚度150mm,252m2 三、投入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清单

四、执行技术标准: 1、《老干部活动室护坡改造工程边坡支护设计》 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钢筋焊接验收规范》(JGJ118-96) 7、《建筑工程文件编制归档规程》(DB21/T1342-2004) 五、施工部署: 1、施工程序: ①设备材料进场,放线定点; ②成桩施工,冠梁施工; ③AB\BC段人工挖孔桩及锚索(杆)施工。 ④钢筋混凝土面板施工、安装反力架;张拉锁定。

2、施工准备: 施工前有项目经理部主持施工准备会议,主要明确开工前、施工中、整体部署及安全、质量、设备、材料、计划、劳力组织等相关内容。 ①熟悉审查施工图纸,进行技术交底。 ②落实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责任到人。 ③按工种划分施工单位。 ④按生产排序制定分步工程及整体工程工期计划。 3、现场准备工作; ①地下管线及地下障碍物测定。 ②平整现场,测量放线。 ③建设临时道路、临时供电、供水管线铺设。 ④现场暂设及现场照明设备安装。 ⑤根据施工材料计划组织材料进场、加工,并做好妥善保管。 ⑥做好场内外协调。 六、施工方案及主要工艺: 1、人工挖孔桩: ①施测孔位:首先对建设单位给出的施工轴线进行复测,做好复测记录。确定无误后,再根据放出的轴线定桩位,做出“十字”控制点。并做好标记,然后报请监理验线。 ②人工挖孔: (1)挖孔前复核测量基线、水准基点及桩位明确桩孔的控制点。 (2)依据设计的桩径和护壁厚度,挖第一节护壁土方复测孔位后支模,按设计要求安设钢筋、灌注第一节护壁砼。同时将“十字”控制点 返到护壁井圈上,并将桩号写到护壁墙上。为防止杂物落到孔内, 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表150~200mm。 (3)在第一节护壁砼强度达到50%以上时,方可进行下一节护壁的支护施工,坚持层层吊中。控制好桩孔垂直度。 (4)在施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桩径偏差和桩中心距桩边的半径偏差,直至挖到持力层,由质检员报告现场监理工程师。待监理及相关人

基坑支护设计总说明

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贵阳市白云区南湖东路西北侧,场地西北紧临建设小区,建设小区比本项目±0.000高程面低2至4米,东北侧紧临白云区医院现有锅炉房及医院用房,东南侧紧临医院用房及南湖路,西南侧紧靠山体绿地。拟建建筑物住院楼±0.000高程为1299.300m,设两层地下室,框架结构,拟采用柱基(桩基);一号医技楼±0.000高程为1300.000m,设两层地下室,框架结构,拟采用柱基(桩基);二号医技楼±0.000高程为1298.45m,框架结构,拟采用柱基(桩基);根据场地周边现状及项目建筑构成,白云区医院改扩建项目基坑边坡支护工程将形成十三段基坑边坡,总长724.5m,各段边坡工程概况详见表1: 各段边坡特征统计表表1 本项目场地狭小,基坑AB、CWDEJ、FG段无放坡条件,采用垂直开挖;BC、JF、JHF段土层按1:1坡比开挖,岩层采用1:0.3坡比开挖;GYKLMNQ段土层按1:0.3坡比开挖,岩层采用1:0.15坡比开挖;AQ段按1:05开挖施工挡墙后再按施工规范回填,所有基坡均是一级开挖到位。WDEJHFG、AQ段坑顶周围为场内临时便道及材料加工存放场,上部考虑均布荷载30KPa,但距支护结构顶2.0m范围内不许如何形式的附加荷载。基坑边坡若垮塌,造成的不良影响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GYKLMNQ段边坡按永久性边坡进行设计,设计年限与主体结构一致;其余边坡均按临时性边坡进行设计,设计有效支护时间为2年。 受贵阳白云泉福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拟建场地基坑边坡支护工程进行专项设计。 二、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据白云区医院改扩建项目基坑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现场踏勘,现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简述如下: 1、地质地貌 场地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紧邻南湖路,交通便利。该区域为溶蚀残丘-洼地地貌区,原自然地面起伏较小,地势开阔平坦,南高北低,拟建场地位于坡度较缓的山脚处,经后期平场,勘察期间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在1299.5~1303,最大高差3.5米。

小区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方案

小区基坑边坡支护 设计方案

昆山翡翠湾小区16#楼基坑边坡支护方案 编制目录 编制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基坑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基坑降水及围护方案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基坑围护方案-----------------------------------------------

××××基坑支护方案 编制说明 编制原则: 本方案是指导×××××基坑围护施工实施过程中各项组织、技术措施、生产的文件,包含了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施工及周围环境的监测及质量控制,确保本工程正常、安全的进行。 编制依据: ①××××基坑围护工程的招标文件 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 ③<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 ⑤<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 ⑥<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 50086─ ⑦<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YB 9258─97 ⑧<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CECS 22: ⑨<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 CECS 96:97 一、基坑工程概况 1.1 工程总体概况 ××××××位于昆山市巴城镇马鞍山路南侧、古城,×××××为10层,框剪结构、桩基础,地下室为半地下架空停车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地产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设计,×××××地质工程勘察院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 地势平坦,地面平均高程为+1.60m(黄海高程)。 本工程室内地坪±0.00m相当于1985国家高程+3.20m。 1.2 基坑情况 本工程地面平均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1.60m,以此作为基坑支护设计的±0.000m。以下未经说明均为相对标高。 地下室北面为半悬空地下车库,沿周均为1CT1承台,开挖深度0.45m;地下室开挖深度 2.80~3.40m。基坑沿周承台开挖深度及其外沿距轴线距离见下表。 基坑沿周承台开挖深度统计表 注:开挖深度为垫层顶标高加上50mm厚垫层;围护边线为避免阳角取承台距轴线最远距离再加上地下室外墙作业面,作业面不小于50cm。

某建筑边坡治理设计说明

四川省地震灾区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 边坡治理设计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七月 2 2

四川省地震灾区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 边坡治理设计 总经理: 总工程师: 审定: 审核: 设计: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七月

图纸目录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位于都江堰市某某某,本工程由11栋3层住宅楼组成。主要工程特征见表1.1。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承担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房建设项目的边坡支护结构设计工作。 二、设计依据: 1.《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总平面图》(电子版.2011.06)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工程地质剖面图》(电子版.2011.06) 《都江堰市某某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房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2.设计采用的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三、设计的基本原则 1.本设计仅根据勘察报告进行,施工时如地质条件与实际不一致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和修改; 2.设计使用年限50年; 3.按二级边坡进行设计,设计抗震烈度为8度; 4.坡顶建筑荷载:按局部荷载q=20kN/m2/计; 5.挡土结构根据场地平整后,总平面图要求的标高进行设计; 6.挡土结构根据场地的开挖和填方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支护。 四、场地基本地质条件 1、《都江堰市某某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年06月)提供的地勘资料,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各地层特征从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 本次勘察揭露深度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 4ml)、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 4 dl+pl) 及中生界三叠纪沉积岩(T 3x )组成。各层特征由上向下描述如下: (1)素填土(Q 4 ml):浅灰色、灰黑色、褐灰色,稍湿,较松散,以粉质粘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含少量的碎石、块石,在本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50~3.80m。 (2)含粘性土碎石(Q 4 dl+pl):浅灰色为主,其石质成分以花岗岩、闪长岩及细砂岩为主,为中风化,粒径Φ>200mm约占10%, 200mm≥Ф>100mm约占10%~15%,100mm≥Ф>20mm约占30%~45%,粘性土、砂及砾石约占40%,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2.00~14.20m。 (3)淤泥质粉质粘土(Q 4 dl+pl):浅灰色、灰黑色,软塑,其间含砂及碎石,分布于含粘性土碎石土间,层厚1.50~3.30m。 (4)砂岩(T3x):灰色,灰黑色为中等风化,呈块状结构,岩芯为碎块状,裂隙较发育,局部较破碎,部分区域呈碳质,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V,勘察深度内未揭穿。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土属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 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赋存填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本次勘察初见水位埋深在4.20m~5.50m,绝对标高在951.82m~960.21m。本次勘察期间未测得稳定的地下水位。 五、设计原则: 1、本设计将挡土墙分为三个部份,每个部分根据场地平整标高、按填方和挖方高度进行支挡结构计算设计。 2、A1-A7段、C1-C4、D1-D5段均采用高度为3m的重力式挡土墙支护;B1-B3段才用高度为7m的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支护。挡土墙墙持力层为含粘土碎石层,基础埋深不小于1.0m。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A1-A7段、C1-C4段挡土墙墙趾距原始边坡临空面不小于1m。西侧边坡布置了格构护坡工程。 六、设计参数 1、边坡重要性系数为1.00(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2、岩土参数: 1. 本图为挡土墙结构设计图,图中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mm计; 2. 墙体用M7.5浆砌块石,块石应新鲜且不易风化,强度不低于MU30,砂浆须饱满;砌筑至墙顶时选用大块石置于墙顶并用砂浆抹平;墙面用M10砂浆勾凸缝; 3. 挡土墙每10m设一20mm宽的伸缩缝,伸缩缝内嵌浸沥青木板; 4. 墙体预留泄水孔,材料可用Φ80mmPVC管,水平和竖直间距为2m,梅花型布置; 5. 挡土墙以天然地基为基础,基础埋深不小于1.0m;如遇软土层或杂填土,则应采用碎石类土换填基础;并保证挡土墙座落在稳定坚实的岩土层上; 6. 墙背后设300mm厚的卵石透水层,透水层上下皆夯填300mm的粘土封闭;挡墙墙后填料可采用原边坡土料掺入不少于25%的块石或碎、卵石进行回填,回填时必须控制粘性土的含水量,使其达到最优含水量。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填土干密度不小于1 7.0kN/m。不得采用膨胀性岩土、淤泥质土、耕植土作为回填料; 7. 为保证施工安全,挡土墙应采取分段施工方法,每段长度最好以伸缩缝为界。同时应采取挡板等措施对基槽开挖边坡作临时支护。为符合环保要求,弃土应封闭外运。墙顶、底高程按纵断面图上的高程施工,墙体拉线砌筑; 8.各类型挡土墙结构参数详见附图1-14/14。 九、施工注意事项 挡土墙施工需要严格按设计图及有关规范施工。应将开挖过程视为对不稳定斜坡进行再勘查过

右坝肩边坡支护方案讲解

右岸公路边坡支护施工方案 1.1工程概述 右岸坝肩边坡最大开挖高程为216m,边坡最大开挖高度216m(计算至2000m), 2138m高程以上岩石开挖坡比1:0.7,2138~2098m高程开挖坡比 1:0.75,2000~2098m高程开挖坡比1:1.24。 1.2主要工程量 支护工程量见表1.2-1 编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 1喷混凝土C20,δ=10cm m31020 2喷混凝土C20,δ=15cm m31510 3锚杆Φ=25mmL=7m根560 4锚杆Φ=25mmL=5m根560 5锚杆Φ=25mmL=6m根1280 6锚筋束3根Φ=25mmL=17m束60 7锚索100t,L=40m套21 8锚索100t,L=46m套20 9挂网钢筋t40 10框格梁混凝土C25m356 11锚墩混凝土C35m350 12锚墩框格梁钢筋t47 13排水孔Φ=4cmL=3m m2240 1.2.1工程地质情况 两岸坝肩大多基岩裸露,岩性组合复杂,两岸岩体风化卸荷较强,强风化、强卸荷 水平深度30~45m,右岸坝肩强风化、强卸荷岩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倾倒变形。强风化、强 卸荷岩体和右岸的倾倒变形体均属Ⅴ类岩体,岩体破碎、结构松弛,呈碎裂—散体结构,整体强度低,其变形模量低,且结构极为不均一,抗变形性能差,两岸心墙部位清除强 风化、强卸荷岩体及右岸倾倒变形体,将心墙基础置于弱卸荷、弱风化上段岩体上,该 类岩体完整性差,以Ⅳ类岩为主,变形模量较低,弱风化下段多为Ⅲ-2类岩体。 坝区呈宽缓“V”型谷,地形坡度为40~50°。岩层产状为N40~60° W/NE∠50~75°,走向总体与河谷走向近于平行,为纵向谷,地层陡倾,右岸为顺向坡,

公路边坡常见支护方法

公路边坡常见支护方法 目前,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在高等级公路的修建中,出现大量的深挖路堑与高填路堤边坡,其防护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满足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双重目标,对高边坡病害特征的深入分析和对其治理工程方案的慎重选择显得十分重要。 公路边坡沿公路分布的范围广,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范围大,如果在防护的同时,能够注意保护环境和创造环境,采用适当的绿化防护方法来进行,则会使公路具有安全、舒适、美观、与环境相协调等特点,也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边坡设计应遵循“安全绿色、水土保持、恢复自然、环保之路”的设计原则。 对公路边坡进行防护,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①边坡稳定: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与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②环境保护:使工程对环境的扰乱程度减少到最小,并谋求人工构造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③综合效应:综合防光,防眩,防烟,诱导司机视线,改善景观等目的进行边坡绿化防护,充分发挥防护工程的综合效益。 1、工程防护 1.1 抹面与捶面[1] 1.1.1适用条件: ①对各种易于风化的软岩层(如泥质砂岩、页岩、千枚岩、泥质板岩等)边坡,当岩层风化不甚严重时; ②所防护的边坡,本身必须是稳定的,但其坡面形状、陡度及平顺性不受限制; ③所防护的边坡,必须是干燥、无地下水的岩质边坡。 1.1.2构造要求: ①抹面厚度一般为5~7cm,捶面厚度为10~15cm,一般为等厚截面。 ②抹面与捶面工程的周边与未防护坡面衔接处,应严格封闭。如在其边坡顶部做截水沟,沟底与沟边也要做抹面或捶面防护。 ③大面积抹面或捶面时,每隔5~10m应设伸缩缝。 1.2 灌浆与勾缝[1] 灌浆适用于石质坚硬、不易风化、岩层内部节理发育,但裂缝宽度较小的岩质路堑边坡。 勾缝适用于石质较坚硬、不易风化、张开节理不甚发育,且节理缝较大较深的岩石路堑边坡上。 1.3水泥土护坡 1.3.1适用条件: ①适用于粉土、粉砂、粉质粘土、粘土等填方边坡。 ②易受洪水浸淹的路基填方边坡。 ③可用于盐渍土地区。 1.3.2构造要求:水泥土护坡厚度一般为10~20cm.水泥掺量一般为8%~15%,具体掺量施工时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1.4 护面墙[1] 1.4.1适用条件: ①多用于易风化的云母岩、绿泥片岩、千枚岩及其它风化严重的软质岩层和较破碎的岩石地段,以防止继续风化;

边坡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 主要施工方案 1.1. 施工工艺流程 1.2. 施工准备 1)清除地表垃圾、砖块、混凝土块等,场地平整至-0.250m标高处。 2)由建设单位、站前单位、勘察单位提供地下管线图,探明浇筑施工区域地下无地下管线。 3)边坡喷锚、基坑监测、土方施工队伍完成招标,签订分包合同。 4)机具设备进场报验合格、特种作业人员证件齐全、人证对应。 5)现场临电、临水、临时道路接通。 6)钢筋原材提前见证取样送检。 7)商品混凝土站提前请监理单位现场考察。 8)事先确定场外堆土区域,为基坑回填做好准备,并确定好场外运输路线。 9)施工测量 (1)测量准备: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工程采用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钢尺

等测量器仪。所用测量工具必须经过法定计量单位检验校准。 熟悉和了解总体院在施工现场周边布设的CPI、CPII点,利用GPS设备完成精测加密,并与站前施工单位进行联测,确保工程坐标的准确性。 对施测用辅助工具如木桩和铁锤等应做好准备。 对在施工现场影响施测的各种障碍进行处理,以确保通视良好及施工测量的顺利进行。 (2)施工高程控制: 水准点引测:根据设计单位交接的水准点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的方法布设现场施工用水准点。现场水准点布置数量不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 施工中标高控制:在基坑周边已设置一级控制点5个,经复核后可用,在间隔一定的时间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核,对检测的数据应认真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施工中标高控制方法:根据现场水准网控制点,采用高精度的水准仪在基坑四周布置标高传递基准点,以此点控制基坑的开挖标高。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在基坑壁上每2m设置一个控制标高。 基底标高的控制:为了保证不超挖,在距基底设计标高1m处抄出开挖面1m轮廓线并绞线标记,以此标高线来控制挖土深度。 1.3. 土方开挖 本深基坑工程的土方开挖共分二次,第一次按1:1.25放坡开挖,此时使

公路边坡防护设计与周边生态美

科霾罐赢市I政I与I路I桥 公路边坡防护设计与周边生态美 周洁唐璜 (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广州深圳518100) 摘要:论述了公路边坡破坏的主要型式与机理,并对植物防护、框格防护、护坡、封面、护面墙等公路边坡常见的防护措施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公路;防护;应用;分析 1边坡破坏的主要形式与机理 1.1公路下边坡,路基下边坡一般为填土路堤。受力稳定的路堤边坡的硅,主要表现为边坡坡面及坡脚的冲刷。坡面冲刷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对边坡遥直接冲刷和坡面径流的冲刷,使路基边坡沿坡面流水方向形成冲沟,冲沟不断发展导致路基发生破坏,沿河路堤及修筑在河滩上。滞洪区内的路堤,还要受到洪水的威胁,这种威胁常表现为冲毁路堤坡脚导致边坡破坏。 边坡破坏还与路基填料的性质、路基边坡高度、路基压实度有关。一般地,砂性土边坡较粘性土边坡易于遭受冲刷而破坏,较高的路边坡较粘性土边坡易于遭受冲刷而破坏,较高的路基边坡较较低的路基边坡更容易遭受坡面流水冲刷。压实度较好的边坡较较低的路基边坡更容易遭受坡面流水冲刷,压实度较好的边坡,比压实度较低的边坡耐冲刷。 1.2公路上边坡,上边坡是人工开挖的斜坡,其强度应满足稳定边坡的要求,这样的稳定边坡在降雨、融雪、冻胀、及其它形式的风化等作用下,边坡主要破坏形式为冲刷、崩坍等。 冲刷破坏一般发生于较缓的土质边坡,如砂性土边坡,亚粘土边坡、黄土边坡等,在大气降水的作用下,沿坡面径流方向形成许多小冲沟,如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在边坡坡脚,冬季易发生积雪,造成坡脚湿软,强度降低,上部土体失去支撑,发生破坏;同时,高速行驶的汽车溅起的雨雪,也冲刷坡脚。土质边坡的坡脚部位,是边坡的最薄弱环节。 边坡的崩坍。一般分为三类:落石型、滑坡型和流动型。有时在一次崩坍中会同时具有这三种形式。 落石型一般指较陡的岩石边坡,易产生落石的岩层必然是节理,层理或断层影响下裂缝发育,并被裂缝分割成软弱有力方向性的断块。落石和岩石滑动易沿陡的裂面发生。裂缝由于渗水,会反复冻融,产生微小移动,裂缝逐渐扩大,由于裂缝中充满水,产生侧向静水压力作用,造成崩坍。一般裂缝隙发育岩体,更易发生落石现象。崩坍滚落的岩石极易对行车构成威胁,因此此类破坏形式必须严格控制。 滑坡型崩坍,指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剪断,沿层问软岩发生顺层滑动,多发生于倾向于路基,层间有软弱夹层的岩体中,另外,当基岩上伏岩屑层、岩堆等松散的堆积物时,堆积物也易沿岩层的层理面、节理面或断层面发生崩坍。 降水多时的崩坍多属于流动型,砂、岩屑、页岩风化土等松散沉积土多会受水的影响而产生流动型,流动型崩坍没有明显的剪切滑动央。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在边坡的防护设计中,既要做好坡面防护设计,排水防水设计、控制好水的问题,又要根据地质条件、岩体性质、岩层产状、边坡高度做好边坡坡面设计。 2边坡防护设计与主要防护措施 2.1植物防护:采用植物防护,就是利用植 被对边坡的覆盖作用、植物根系对边坡的加固 作用,保护路基边坡免受大气降水与地表径流 的冲刷。采用植物防护,增加植被面积,减少地 表径流,可从根本上减少路基的水土流失。植物 覆盖对于地表径流和水土冲刷有极大的减缓作 用。 植物防护包括在边坡上种草、植草皮、植 树等。种草一般选取多年生、耐寒、耐旱、根系发 达的草种;植物优选容易成活的树种。在我国温 暖多雨的南方地区,植物防护已较多地用于土 质上下边坡的防护中,既保护了边坡,又美化了 环境。在北方地区,植物防护措施还仅限于下边 坡的防护,上这坡经常干旱缺水,不易养护,且 坡度较陡不利于植物生长。近年来有不少绿化 专家试图在北方陡的上边坡采用三维土工网等 措施搞公路物绿化防护,但没有在公路上大面 积推广。 2.2框格防护:框格防护是用混、浆砌块石 等材料,在边坡上形成骨架,能有效地防止路基 边坡在坡面水冲刷下形成冲沟;同时,提高了边 坡表面地表粗度系数,减缓了水流速度。一般冲 刷仅限于框格内部范围,采用框格防护与种草 防护结合起来的方法,提高了防护效果,同时美 化了环境。 框格防护措施用于土质边坡防护,既增加 路容的美化效果,又可防止边坡出现冲刷,尤其 在互通立交范围内边坡应用中往往采用这种防 护形式。但由于框格在上边坡使用时需嵌槽镶 迸,施工难度大,仅在重要景点经常使用。 2.3护坡:在稳定的边坡上铺砌片石,块石 或混凝土预制块等材料以防止地表径流或坡面 水流对边坡的冲刷称之为护坡。铺砌方式一般 采用浆砌,冲刷轻微时可采用干砌。 位于河滩或滞洪区内的路基,往往处于洪 水的直接威胁之下,因此必须休用护坡防护措 施,防护高度应至少在路基设计洪水位加浪高、 壅刁(高及0.5米安全值以上,另外当路基溪,路 基边坡侵占河道时,也要采取护坡防护措施,在 软土地基上的路堤护坡,无水流冲刷影响时,可 采用干砌片石护坡,以适应地基沉降引起的路 堤边坡变形。 2.4封面:封面包括抹面、捶面、喷浆、喷射 混凝土等防护形式。 2.4.1抹面防护、捶面防护由于其使用年限 较短,各等级公路上使用较少,尤其在高速公路 物边坡上尚未采用过这样防护措施。 2.4.2喷浆防护与喷射混凝土防护:喷浆防 护和喷射混凝土防护适用于边坡易风化、裂隙 和节理发育、坡面不平整的岩石边坡,其主要作 用是封闭边坡岩石裂隙,阻止大气降水及坡面 流水侵入,从而阻止裂隙中侧向水压和冻裂,防 止边坡岩石继续风化,在防护是最好在混凝土 中设置菱形金属网或高强度聚合物土工格栅并 通过锚杆或锚固定于边坡上,增加边坡的整体 性,确保不发生落石崩坍。 2.5护面墙:为了覆盖各软质岩层和较破 碎岩石的挖方边以及坡面易受锓蚀的土质边 坡,免受大气影响而修建的墙,称为护面墙。 护面墙多用于易风化的云母片岩、绿泥片 岩、泥质灰岩、千枚岩及其它风化严重的软质岩层 和较破碎的岩石地段,以防止继续风化。可以有效 地防止边坡冲刷,防止滑动型、流动型及落石型 边坡崩坍,是上边坡最常见的一种防护型式。 护面墙除自重外,不担负其它荷载和墙后 土压力,因此护面墙所防护的挖方边坡坡度应 符合极限稳定边坡的要求。护面墙有实体护面 墙、孔窗式护面墙、拱式护面墙等。实体护面墙 用于一般土质及破碎岩石边坡,孔窗式护面墙 用于坡度缓于1:O.75的边坡,孔窗内可捶面或 干砌片石。拱式护面墙用于边坡下部岩层较完 整而需要防护上部边坡者。用护面墙防护的挖 方边坡不宜陡于1:O.5。 在我国山区高等级公路的防护设施中,护 面墙是上边坡采用较多的防护形式,而且多是 实体护面墙。一般根据边坡的高度,岩石的风化 程度及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采取半防护或全防 护措施。在半防护措施中,有时采用坡脚护面 墙,由于路堑的开挖,改变了空气的流向,在路 堑内形成旋转气流,雨雪天气,该气流携带着雨 雪对坡脚的冲刷破坏能力最大,同时汽车高速 行驶溅起的雨雪水也直接冲刷坡脚,自然降水 自坡顶沿坡面向下流,流至坡脚时,速度最大, 冲刷最严重,因此在坡脚处设置矮墙是最起码 的防护措施。从另一方面计,在坡脚设置护面墙 还起到诱导行车视线的作用。对于土质边坡、技 术、经济条件允许时,还可以搞绿化、种植一些 藤本植物美化环境。责任编辑:魏玉新 (上接67页)度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情感 和积极性的艺术。任何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 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真正建立起适 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职工需求且行之有效的 开放性激励机制,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 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叶国标.中小企业乘风破浪正有时Ul今日上海, 1999& 团吕红兵,漆俊.企业激励机制的方案探讨陬经济 管理,2001,12 【3】郑学益.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陬北京大学 学报,2005卮 作者简介:李惠芳(19670,女,辽宁阜新人,阜 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事部,经济师。 一178—  万方数据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防护设计说明 一、概述 受梧州市东泰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平民冲规划片区内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工程1~12号道路的设计,1号路的0+000~0+288.889段和2~12路已在2010年6月份进行了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范围为1号路0+288.889~0+787.103段。 本设计文件共分2册,第一册内容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第二册内容为0+361~0+415段与0+660~0+757.5段边坡防护设计。本册为第二册。 二、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9) 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0.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三、地质概况 由于这两段边坡现场的建筑物未折除,还未能进行专项的边坡地质勘察。原云山海泰项目中的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在这两段边坡处有部分地质钻孔,现参照《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边坡防护设计,工程施工前必须补充针对本工程的地质勘察,以便及时调整设计。 按由市建筑设计院勘察的《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边坡的地质概况为: 场地位于石鼓冲尾部,属桂东粤西丘陵峡谷山区,拟建场地在平面上呈“Y”字形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沟谷狭窄细长,三面环山,开口朝南。主要沟谷有两条,沟谷多呈"u"字形,低部平缓,西侧的沟谷南北走向,为原蛇园养殖场,东侧的沟谷呈北东——南西向,原为梧州外运修车厂。沟谷两侧山体走向基本与沟谷走向一致。 拟建场地上部边坡基本为自然边坡,仅东侧边坡(26—26'~36—36'剖面)为四恩寺入口道路及及广场,坡下经削坡建房或开路形成陡坡,基岩裸露。地貌类型主要为垄状低丘,丘顶高程在80~145之间,高差40~100m,山坡自然坡度为30~40°。坡面植茂盛,多以高大松树为主,间杂低矮乔木和杂草。边坡岩土层主要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覆盖层为坡积粘性土,厚度多为0.5~3m。 (一) 岩土层特性 场区边坡部位的覆盖层主要为坡积粘性土,坡下拟建建筑地段及冲沟地段覆盖层有第四系填土、第四系冲积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 岩土层特性描述如下: 1、素填土 素填土①:属人工随意堆填(Q ml4),堆填年限一般大于10年,一般分布与沟谷底部及原有建筑场地,在自然坡上缺失。褐黄色,其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杂风化砂岩碎块、碎屑物及生活垃圾,结构松散,土质均匀性差,孔隙度大,湿,高压

边坡设计计算说明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设计 某公路高大边坡设计 年级: 2014级 学号:2014200015 姓名:黄锐 专业:岩土工程 指导老师:马建林 二零一五年六月三十日

摘要:边坡工程是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及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常常作为项目的控制性工程,随着我国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边坡支护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设计为一个公路工程高大边坡设计,对支护结构的设置位置及工后的变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对边坡C及D两个节段的K1+810及K1+860控制横断面进行设计。目前,边坡的支挡结构主要有重力式挡土墙、锚杆框架梁、排桩等形式,考虑到上述限制因素及边坡本身高度条件,经过方案比选,对边坡采用锚杆桩板墙结构进行加固,其中,K1+810断面采用锚杆桩板墙及桩顶放坡的支护形式,对桩板墙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后,还对桩顶土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K1+860横断面设计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将前后排桩分开计算,桩顶位移累加,此计算方法是偏于安全的。设计采用理正岩土5.6进行计算。 Abstract:the slope engineering is alw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highway engineering, railway engineering,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ts quantity is big,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etc, often as controlling engineering of the proje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such as road, railway, puts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slope supporting technology. This tall slope design for a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the location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the deformation after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of slope C and D are two segments of K1 + 810 and K1 + 860 control cross-sectional design. At present, the slope of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mainly include gravity retaining wall pile, anchor frame beam, such as form, considering the above constraints and slope itself highly conditions, through scheme comparison, to reinforce the slope with anchor ZhuangBanQiang structure, among them, the anchored ZhuangBanQiang K1 + 810 section and pile top slope support form, the stability of ZhuangBanQiang after checking, also the stability of pile top slope calculation.K1 + 860 cross-sectional design of retaining structure with double-row piles were adopted, the front row piles is calculated separately, the displacement of pile top accumulation, this calculation method is more safe. Design USES reason is geotechnical 5.6 to calculate.

边坡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方案

边坡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施工单位: 编制单位: 揭阳市揭西建筑集团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年月日 审批负责人: 审批日期: 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工程概况 (3) 三、地质概况 (3) 四、施工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3) 五、扶壁式挡墙施工工艺 (8) 六.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 七、质量检查项目 (15) 八、施工现场管理 (16) 九、雨季施工措施 (16) 十、安全保证体系及各分项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17) 十一、规范化施工及文明施工 (19)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是: (1)由业主提供施工图 (2)设计要求和有关基坑支护、砌体施工规范要求。 《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 02-98)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等。 二、工程概况 边坡支护高度约2.0-4.0m需设置支护结构物的边坡主要分布厂区的北面;挡土墙采用扶壁式挡土墙及锚杆+扶壁式挡土墙的支护结构。 三、地质概况 由于该区域边坡支护主要位于厂区北面山体地,场地地貌单元为剥蚀丘陵区,地势较陡峭,土质为粉质粘土及砂质粘性土,局部岩层埋藏较浅,强风化岩及孤石。 四、施工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一)施工计划 1、施工顺序:各工序、工种采用交叉作业。 测量放线→土方基槽开挖及边坡修整→土方开挖(局部可先行施工) →钢管搭设操作平台(4-B-4锚杆段)→进行挡土墙结构施工。 2、施工准备计划 平整场地、接通水电、施工用水电均从四区土建处接出 3、工程进度计划 各工序分先后及交叉作业,边坡支护各工作面分别进行施工,工程进度计划见附表1 4、施工人员组成 组成现场工程项目部,由项目经理负责全面工作,配施工管理人员2名,技术员1名、测量人员2名共同负责技术方案实施、质量管理和解决工程进展中的技术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