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论述题训练

高三历史论述题训练

高三历史全国卷41題论述题训练

1.(12分)运州历史思维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历史素养。阅读示例,完成下列要求。

示例:“工农武装割据”

(1)背景:蒋、汪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位一体的红色政权建设思想。首先,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其次,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再次,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战略阵地。

(3)影响: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是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理论武器。

(4)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有着本质不同。军阀割据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建立的反动武装集团,它既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又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工农武装割据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工农大众的利益。

仿照示例,从经济史方面任选一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解析。(要求:概念的选择须从经济史方面人手;要素分解全面、科学;对要素的解析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些先进国家占统治地位,并且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列宁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其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其内容包含三方面:(1)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组成的政治体系;(2)以资本主义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行分析。(12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3.(2016·广东广州增城高三10月调研·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革命”一词,在古代是天命更易。在近代,政治革命通常意指:对于当时制度与秩序不满的人群,秉持一定的理念,由下而上发动群众力量,推翻统治者,建立新政权,而且随着新体制当权,通常还进行社会革命,改变社会价值,以贯彻掀起革命的理念。在近代世界,这种革命屡次出现,但以其重要性而言,当以美国独立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大革命及中国的革命,影响最为深远。

——摘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近代

“政治革命”这一概念进行诠释。(说明:就材

料中列出的近代革命中任选一国作为例证展开

诠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2016·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10月联

考·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字内涵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请根据图一

或者图二,确立一个为主题,并进行评析。(要

求主题明确,评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5、(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在研究中国20世纪初的历史时指出,面对列强的侵略奴役和中国自身的黑暗落后,中国既有对民族和国家的保护要求,即救亡;也有对民主、自由、平等意识培养的要求,即启蒙。并就救亡与启蒙二者关系作出了如下基本判断:一、启蒙与救亡二者相互促进;二、救亡压倒了启蒙。

——摘编自李泽厚《近代中国思想史论》

请运用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基本论断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可以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也可以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论断。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6、(2016·广东广州荔湾、海珠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1956年和1957—1961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12分)

7、(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8、(2015·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41)(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9、(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10、(2015·湖北武昌高三五月调研·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进程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全球化源于16世纪;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一般认为,全球化包括各个领域的内容。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巨大,且是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因此备受关注。——摘自《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起源”问题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1、(2015·河南六市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81年2月,针对“滞胀”,美国总统里根向国会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以下为计划的部分要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里根总统经济复兴计划提出一条补充建议,并说明理由。(12分,要求:建议明确,史论结合)

12、(2015·黑龙江哈三中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所谓“基本线索”,就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反映一定历史阶段本质的事件。建国以来,对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认识出现很多种说法: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三次革命高潮说”);李时岳、胡滨提出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四个阶梯论”);陈旭麓认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1927年的大革命和1949年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这三次革命高潮推动或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历程(“新陈代谢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所认为的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要有明确主线和相关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13、(2015·湖南衡阳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啰咳,

干稻草那个软又黄哟咳啰咳,金丝被那个盖身上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咳心里暖洋洋暖洋洋咳啰咳

依呀依吱呀呀哟咳呀呀依吱哟,依呀依吱呀呀哟咳依呀依吱哟

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咳啰咳,反围剿那个斗志旺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咳天天打胜仗打胜仗打胜仗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啰咳

上述歌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某一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请根据相关信息确定两个历史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阐述。【要求:主题关键词选用恰当,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14、(2015·陕西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者指出:“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根主轴展开的。”既然如此,那么,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凡促进生产力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凡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否定。将社会交往的发展作为历史评价的一个具体标准,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20世纪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地位》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历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论述。(要求:简析原因,概述内容,并运用材料中所述的观点进行评价)

15、(2015·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世界经济史和社会史的Gregorj Clark教授认为: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从大的方面看,世界人均GDP在1800年前的两三千年里基本没有变化,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上升。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

——摘编自《历史大数据: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历史》

请结合中国近代史实对Cregory Clark教授观点的微观方面加以论证。

16、(2015·湖北黄冈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朝万历年间,富豪王伯昌及其妻蒋氏有三个女儿,大女儿金花嫁给了官宦子弟,二女儿银花嫁给了富商子弟,只有三女儿翠花违背父命,嫁给勤奋好学但家徒四壁的秀才徐文俊。王伯昌夫妇因此对翠花一家十分不满。

蒋氏六十寿辰时,翠花家里除了三升荞麦以外一无所有。翠花将它做成荞麦馍作为寿礼前往娘家拜寿。金花和银花分别送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作为寿礼,蒋氏十分高兴,她们俩得到很好的招待。翠花的寿礼只是一篮荞麦馍,当面受到父母的奚落和虐待,并不准王翠花参加寿宴,最终在风雪交加的寒夜,王翠花被父母赶出了家门。不久,王伯昌卧病不起,蒋氏熬药时不慎引起火灾,王伯昌葬身火海,家产全部烧光。蒋氏无家可归,求助于金花和银花。金花和银花以各种借口拒绝收留,蒋氏只好沿街乞讨……——摘编自地方戏剧《荞麦馍赶寿》(亦称《翠花女捡过》)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故事背景,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蒋氏遭金花银花拒绝收留后的故事情节,并加以解释说明。(要求:续写的故事情节要与材料能衔接上,解释说明必须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三个方面入手,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17、(2015·江西赣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

18、(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给“哥伦布交流”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并评价“哥伦布交流”。

19、(2015·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4月联考·41)(12 分)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最高行政首长,领导整个秘书处工作,被看作“世界的总管”。下表是历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履职简表:

根据材料,提取有关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的职能信息,确定 2 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12 分)

21、(2015·江西景德镇三模·41)(12分)《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答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树圈之所生。复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2、(2015·江西新余二模·41)(12分)下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指出曲线A.B分别代表的经济理论并描述曲线A.B影响力的演变历程。

23、(2015·江西鹰潭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又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学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说明理由。

24、(2015·甘肃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6年10月3日,梁启超在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上的证婚词中讲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材料二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郁达夫的看法是:“他们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岂不是千古的美谈?忠厚柔艳和小曼,热烈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对徐志摩陆小曼婚姻的态度及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这种婚姻出现的原因,并加以评价。(6分)

25、(2015·云南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状况是基拙,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等等。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而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否则把理论应用于任何历史时期,就会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容易了。

——恩格斯《恩格斯致约·布洛赫》(1890)

根据材料,选择中国近现代史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论述恩格斯的主要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300字以内。)

26、(2015·新疆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时期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2015·湖南益阳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两种教科书对于中国近代史19世纪40—90年代的内容目录。

根据目录及其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两种教科书编写的各自主要特点,并予以分析说明。(12分)

28、(2015·河北邯郸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代状元籍贯表

——本表资料主要来源于两《唐书》、新旧《五代史》、《唐才子传》等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中国古代状元籍贯分布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12分)

30、(2015·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五·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涂归亦称“封驳”“封还”“驳还”等,其意义略相同。……若以今日惯语说之,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与知州同领州事,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的官员。知州不法,通判可奏告朝廷。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宋史》

材料三第五章国务员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副署权与专制政治的关系为视角,结合所学,对以上三则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2分)

31、(2015·安徽宣城八校高三11月联考·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一句话,它按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世界”。这个新的世界,就是资本主义生产下形成并不断发展着的世界经济,以及建立和形成于世界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外交、军事等全球性战略格局(如下:图10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军事格局发展进程)。

(1)根据以上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6分)

(2)阅读图10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史中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6分)

32、(2015·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请回答:

概括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33、(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41)(12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

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34、(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5、(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高三历史论述题训练参考答案

1、【解析】仿照示例,从经济史方面任选一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解析,例如可以选择“重农抑商政策”来解析。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强本抑末)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封建制度的建立最早由战国时商鞅提出。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表现:歧视商人;采取征收重税等手段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垄断盐铁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影响:初期,巩固小农经济,维护政治稳定。后期,抑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关系可以和海禁、闭关锁国相比较。

2、【解析】可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论证。

示例一,据材料中“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其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得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结合所学,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对外关系上等方面分析论证。

示例二,据材料中“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得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存在着不公平、不公正性。结合所学,从先进国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等方面分析论证。

【答案】示例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4分)

在经济上,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了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在思想文化上,突破了封建社会对思想文化的垄断与禁锢,有利于人类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繁荣;在对外关系上,资本主义把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等传播到各地,客观上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8分)

示例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存在着不公平、不公正性。(4分)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建立在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剥削的基础上,加深了被侵略国家的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陷人贫穷落后的状态。(8分)(12分。示例仅作参考,其它符合设问的答案亦可)

3、【解析】就材料中列出的近代革命中任选一国作为例证,从发动、结果、具体措施、影响等角度阐述史实,表述全面。

【答案】示例:以中国革命为例

面对晚清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革命政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社会革命,如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奖励发展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一等(12~9分)紧扣题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全面。

二等(8~5分)能基本扣住题意,合理引用史实,表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题意,未引用或引用错误史实,表述混乱。

4、【解析】此题小论文的关键在于找到文字内涵折射出时代的背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豪凸显出革命年代的阶级斗争;“土豪”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冲击下部分国人的拜金主义倾向,应该否定。过去的老师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尊师重道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科教兴国等战略推动教师地位的提高,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对坐在台上评委都称为“老师”,虽然有对老师职业的尊敬,但有滥用之嫌。据此展开论述即可。

【答案】本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只要从“土豪”或“老师”内涵变化角度分析入手,并结合时代分析即可。以下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是唯一答案。

示例(一):从土豪内涵的变化看时代的变迁(2分)

土地革命时期,国内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革命。由此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巩固了红色政权。那时的土豪指那些为富不仁、盘剥贫苦农民、破坏革命的反动派,他们是被专政与被打击的对象。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文化生活逐渐丰富。但少数人有钱不理性消费、没什么品味、喜欢炫耀。“土豪”成了这部分人的代名词。后来该意义衍生出“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土豪,求抱大腿”等,则有拜

金主义倾向,与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相违背,不值得提倡。(10分)

示例(二):从被称“老师”的群体看时代价值取向(2分)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唐韩愈对老师职业功能作了精辟阐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中看出,老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老师“这个词是社会对教书者的敬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广大教师通过他们的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们的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然而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对坐在台上评委都称为“老师”,还有更甚者称为“导师”,虽然体现了对评委的尊敬,但“老师”严重泛滥,则显得有些不合适了。(10分)

5、【解析】紧扣评论对象,明确观点;合理引用史实,根据材料“面对列强的侵略奴役和中国自身的黑暗落后,中国既有对民族和国家的保护要求,即救亡”可结合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史实进行论述,根据材料“也有对民主、自由、平等意识培养的要求,即启蒙”可利用新文化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多角度评论和论述。

6、【答案】(1)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2分)

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4分)

(2)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2分)

说明: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是主要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4分)

7、【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8、【答案】【答案示例一】世界现代史开端:

观点一: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4分)因此从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1900年是近代世界的起点。(2分)

观点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4分)因此从革命史观角度看,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起点。(2分)

【答案示例二】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观点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随之兴起,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6分)

观点二:1860年开始清政府洋务运动展开,洋务派在经济、教育、军事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中国开始了主动的近代化探索,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而1840-1860年之间中国社会对外来刺激反映迟缓,没有主动进行近代化尝试。(6分)

【答案示例三】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观点一认为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就结束了,也就是认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是新一轮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此观点主要着眼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前后两次工业革命有诸多差异,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英国为中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多个国家同时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为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体现了科学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规模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大规模垄断组织等。(6分)

观点二则认为只有一次工业革命,即两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有内在的一致性:两次革命的时间实际是前后相继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两次工业革命都体现出生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在英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是交叉进行的,

9、【解析】观察表2,找出我国节假日变化的趋势,例如从1950年与1995年—2008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从2008年开始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等,选取任一趋势,结合史实对变化趋势的原因进行说明。

【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10、【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2分)说明: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2分)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分)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各大洲的物种交流频繁,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在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下,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2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分)说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2分)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4分)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2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国际经济组织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已经纳入到全球管辖的范畴,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出现。(2分)

同意第三种观点: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的开始。(2分)说明: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是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2分)20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为全球化扫清了障碍。(2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2分)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2分)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2分)

12、【解析】本题属于典型史学理论论证题,回答时候先依据材料中信息概括出有效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证,会挨打时候要依据材料中的观点,注意表述成文即可。

【答案】论证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均可。

主线2分;相关史实4分(至少写出2个相关史实);论证部分6分(围绕主线和相关史实进行论证)

(1)第一等(12分):有明确主线和相关史实;史实运用恰当,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2)第二等(6~9分):有主线和相关史实;史实运用比较恰当,逻辑较为清晰,表达基本准确。

(3)第三等(3~5分):有主线和相关史实;论证不清或者无论证。

(4)第四等(0~2分):无主线和相关史实;论证不清或者无论证。

13、【解析】依据材料“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咳啰咳,反围剿那个斗志旺啰咳啰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咳天天打胜仗打胜仗打胜仗”,可以总结主题农村革命根据地军民反围剿,结合1927年至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反围剿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阐述即可。依据材料中“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看,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啰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啰咳”可总结主题二,共产主义乐观精神,结合歌谣中的唱词进行分析和阐释即可。第三个主题,依据材料中““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咳啰咳,反围剿那个斗志旺啰咳啰咳,”可以总结军民艰苦奋斗,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相关史实进行论证,例如红军长征等。

【答案】答案示例:主题一(政治上):农村革命根据地军民反围剿。(2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多次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4分)

主题二(经济上):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2分)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奠定了根据地的物质基础,巩固了红色政权。

主题三(理论上):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鉴于以城市为中心革命受挫的教训,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4分)

其他如: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共产主义乐观精神、官兵平等民主、军民艰苦奋斗等主题,言之有理均可。

14、【解析】以闭关锁国政策为例,明清时期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限制中国的商品出口,阻断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和技术的渠道;原因: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防范外国侵略的需要;影响:助长了国人盲目排外心理,导致中国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由此可见,对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应予以否定。

【答案】以闭关锁国政策为例。(也可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自明朝晚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限制中国的商品出口限制中国民众与西方进行贸易,阻碍了中国对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的学习。(3分)

原因: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天朝上国思想:防范外侵略的需要。(3分)

影响:助长了排外心里,导致中国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4分)

由此可见,清政府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予以否定。(2分) 【评分标准】一等(9—12分):①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典型;②论述步骤完整,材料观点运用合理;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4—8分):①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合理;②论述步骤基本完整,材料观点运用基本合理;③论证较完整,表述较清楚。

三等(0—3分):①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不够妥当;②论述步骤不完整,未运用材料观点;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15、【解析】根据“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可知,可以从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来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论述,可以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影响,也可以论述工业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的影响。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导致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议会

制度的改革,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也导致了自由主义思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指导思想。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而言,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向外扩张,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由此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方面都发生一定的变化,政治上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产生近代民族工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生活逐渐西化,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渐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答案】思路提示: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大门,引发社会变革的工业技术和与之相配思维方式传入中国,从此,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比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6、【解析】第一小问后续故事情节部分,能与材料衔接,且合理。可以续写翠花不计前嫌收留了蒋氏。第二小问解释说明部分,能紧扣故事,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三个方面进行说明,有理有据,表述清楚。政治上,为官或富有即有社会地位,能受到尊重;科举可以改变命运。经济上,经济意识渐浓,婚俗讲究“门当户对”,嫌贫爱富也比较流行;思想观念上,尊老爱幼观念、基本伦理道德观念、传统纲常观念等角度回答。

【答案】【后续故事情节部分】能与材料衔接,且合理,无明显不合理之处即可给6分。

【解释说明部分】分三个层次计分。

一等,能紧扣故事,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三个方面进行说明,有理有据,表述清楚给5—6分;

二等,能紧扣故事,从一到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有理有据,表述清楚给3—4分;

三等,偏离故事,说服力欠缺,表述不清楚给0—2分。

【示例】

【后续故事情节】后来,徐文俊考中头名状元,蒋氏得知便求助于翠花收留自己。翠花一方面痛恨母亲当年的行径,另一方面感念母亲生养之恩;便与丈夫徐文俊商量,二人深明大义,不计前嫌收留了蒋氏。同时劝说世人,要尊老爱幼,不要嫌贫爱富。

【解释说明】政治:为官或富有即有社会地位,能受到尊重(如蒋氏喜欢金花和银花);科举考试使选官用人权掌握在皇帝之手,普通士人通过科举可以改变命运(如徐文俊考中头名状元)……

经济:经济意识渐浓,讲求财物,婚俗讲究“门当户对”,嫌贫爱富也比较流行……

思想观念:尊老爱幼观念;基本伦理道德观念(如孝道);传统纲常观念(男权主义观念,夫贵则妻荣);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7、【答案】示例:(1)南北议和。(1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南方的革命党人和北方袁世凯所控制的清政府进行的和谈。和谈虽迫于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压力,南方的革命党人妥协退让达成协议,但有利于减轻南方革命政府内外交困所面临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又避免了流血斗争。(3分)

(2)第一次国共合作。(1分)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国共两党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3分)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分)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的“兵谏”。在中共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解决时局转换的关键,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分)

(4)第二次国共合作。(1分)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经过协商谈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对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3分)

(5)重庆谈判。(1分)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经过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谈判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3分)

注:史实如列举无积极意义、作用或影响的,诸如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陈独秀的妥协退让等,一律不给分。

18、【答案】定义:历史上的“哥伦布交流”是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3分)

评价:促进了物种的相互交流,改变世界的生态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促进了人口的交流,但也

改变了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印第安人锐减);使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答出三点即可,9分)

19、【答案】主题1:联合国秘书长人选都产生在中小国家,并兼顾各个大洲。(2 分)

说明:联合国秘书长的产生坚持地区轮任、小国优先等原则,常任理事国无人担任,体现大国一致的原则,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各国矛盾,保证联合国机构的正常运作。(4 分)

主题2: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2 分)

说明: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平等友好关系为宗旨,在协调美苏争霸、支持民族独立运动、调解宗教争端和领土纷争、反恐等方面都有积极作为,促进了世界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4 分)

主题3:联合国曾一度受制于超级大国,作用有限。(2 分)

说明:联合国成立之初,或受制于美国,或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或成为强权政治的工具,在很多重大问题上难有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用不充分,甚至造成不良影响。(4 分)

主题4:进入21 世纪后,联合国不断推进体制改革。(2 分)

说明:因为联合国制定和通过的系列国际法不具有司法强制力,在协调冲突和矛盾时艰难无力,为此,联合国不断推进改革,力图通过扩大联合国大会的权力以及修改宪章等强化联合国的权威。(4 分)

主题5:联合国在促进世界发展上任重道远。(2 分)

说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如何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如气候、资源和环境问题、国际犯罪和恐怖主义、全球金融危机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国际协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 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20、【答案】含义:工业革命后,中国逐渐失去世界领先地位,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西方主要国家发展迅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日迅速崛起,逐渐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3分)

关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则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西方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完善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优势逐渐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6分)

判断: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发展科教;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言之成理即可。)

21、【答案】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能利用材料,明确史料与史论的关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指出史料价值得3分)

答案举例1:《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经济史研究资料。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颜氏家训》规定:“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树圈之所生。”从中可以透析当时的家庭收入来源和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而透视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一幅典型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式风光。

答案举例2:《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资料。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极力倡导,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支柱。

家是微缩的社会,《颜氏家训》强调人伦道德教育,承袭了儒家孝悌仁义的传统思想。

将夫妇、父子、兄弟三亲当作人伦之重,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作为治家的基本法则,体现了儒家伦理纲常在家族中的实施。《颜氏家训》以《礼》、《论语》等儒家经典作为家庭教育的教材,这是儒家文化不断向下层社会普及与渗透的结果。

22、【答案】曲线A经济理论:自由主义(2分)

历程:从1776—1929年,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1929—1981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渐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1981年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经济理论,如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4分)

曲线B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2分)

历程:20世纪30年代由凯恩斯所创立;二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凯思斯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并得到社会上的普遍承认和广泛支持;7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无法应对滞胀,因而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4分)

23、【答案】史观一: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为后来很多国家效仿;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思想意识上形成先进的政治和哲学思想。(3分,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阐述即可)。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国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改变整个世界历史走向,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开始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3分)

史观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欧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原始资本积累,欧亚非连在一起,世界历史从黑暗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3分)。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理由:从1500—1900年,西方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阶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结束。(3分,学生能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角度阐述即可,3分)

24、【答案】(1)态度:虽然对他们的结婚表示祝贺,但对他们的再婚持否定态度,希望将来他们感情专一。(4分)

原因:梁启超思想中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根深蒂固。(2分)

(2)原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中国纲常伦教和宗法家风:个性解放、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等新观念在中国逐步被人们所接受。(4分)

评价:比起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基于爱情的婚姻更值得肯定。(2分)

25、【答案】(1)概括恩格斯的主要观点。(2分)

(2)选择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阐释。(8分)

①可以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角度阐释,例如,多角度解释武昌起义的爆发、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原因等等。

②也可以从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结果的成因角度阐释,例如,多角度解释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政治陷入困境的原因、农村和城市改革取得成效的原因等等。

“阐释”分层评分:选择历史事件或现象不准确,评0分;

选择历史事件或现象合理,角度不够合理、表述不够准确,评1一2分;

选择历史事件或现象合理,列举多角度因素,角度合理,表述准确,评3一5分;

选择历史事件或现象合理,列举多角度因素且能指出因素之间的关系,角度合理,表述准确,评6一8分。

(3)结论。(2分)

示例:恩格斯的主要观点是经济状况是历史进程的重要基础,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历史进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起义爆发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则提供了阶级基础;以中国同盟会为代表的革命组织长期宣传民主共和思想,为推翻清政府准备了思想条件;革命党人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不断动摇清朝统治;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湖北新军的首义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综上所述,经济因素在历史进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但经济决定论并不可取。深入分析经济原因,同时关注其他社会因素的作用,历史解读更多元、更丰富。(其他言之成理,酌情评分)

26、【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概括学者的观点: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的正统,应客观评价这一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列举这一

时期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即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理性和自由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进程的,在论述过程中注意史论结合即可。

【答案】评分标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2分)②合理引用史实,从五个方面进行评述。(每个方面至少举一例说明,共10分。)

观点: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的正统,应客观评价这一时期。(2分)

实例:经济上:民族资本丰义经济出现短暂的春天,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加快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必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纸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变迁。

27、【解析】第一小问特点,由所给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甲种教科书侧重于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侧重阶级斗争,乙种教科书侧重于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变,即近代化的角度,也可以从书的编写体例的角度思考回答,即从纵横经纬的角度考虑;第二小问说明,从两种教科书主要内容涉及了什么,如何对这一教科书进行评价和认识的角度回答。

【答案】示例一:甲种教科书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了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2分)甲种教科书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着力介绍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革命两大方面的史实,突出了革命性和阶级斗争,较好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精神。(4分)

乙种教科书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了现代化史观(或近代化史观)。(2分)乙种教科书着重介绍了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认识和初步行为,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变化,突出了生产力标准,引导人们更好地朝着政治民主化、经济现代化、思想文化理性化方向发展,对现实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4分)

示例二:甲种教科书编写体例的特点是以时序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纬。(2分)四次列强侵华战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等史实集中撰写,波澜壮阔,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凸显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反映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精神。(4分)

乙种教科书编写体例的特点也是以时序为经,但以相似事件归类为纬。(2分)教科书能依照时间顺序,统治阶级中的先进思想、洋务派的活动、政府的行动等归为一类,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近代洋务企业的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归为一类,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阐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变化,从而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出我国现代化蹒跚的脚印与走向,对现实提供了历史的理性参考。(4分)

28、【解析】(1)答案示例一: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中五代、南宋,特别是明朝和清朝时期“南方小计”多于“北方小计”,得出籍贯分布趋势自北向南;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影响文化中心变动,南方社会相对稳定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示例二: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江苏”、“浙江”数据比较得出状元最多的省区;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从经济重心南移,“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影响文化中心变动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示例三: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金朝”、“元朝”数据得出少数民族政权开科取士;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从少数民族汉化等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答案示例一

特征:状元籍贯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3分)

说明: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向江南地区转移,文化中心与人才密集区也作相应的变动;南方社会相对稳定。(3分)

答案示例二

特征:江苏、浙江是全国出状元最多的省区。(3分)

说明:江浙地区经济发达,重视读书教育。(3分)

答案示例三

特征: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也开科取士。(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