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讲义及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讲义及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讲义及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讲义及答案)

行程问题(讲义)

课前预习

1.小学我们已经学过行程问题,那么行程问题中的基本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小明家离学校2千米,一天小明在下午5:00放学之后开

始步行回家,同时爸爸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去接小明,已知小明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钟,爸爸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40米/分钟,请问小明爸爸从家出发几分钟后接到小明?设小明爸爸从家出发x分钟后接到小明,分别用含x的代数式表达小明和爸爸所走的路程.

3.上题中的等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睛

行程问题:

①理解题意,找关键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运动过程,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

方法来进行;

③梳理信息,列表,提取数据,列表时要按照运动状态或者

运动过程进行分类;

④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精讲精练

1.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

速度前进,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

经过了多长时间?

s v t 1号队员

其他队员

2.启明中学举行了一次路程为60千米的远足活动,八年级学生

步行,七年级学生乘一辆汽车,两个年级的学生同地出发,这辆汽车开到目的地后,再回头接八年级的学生.若八年级学生的速度为5千米/时,比汽车提前一小时出发,汽车的速度为60千米/时,问八年级学生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回头接他们的汽车相遇?

s v t 汽车(七年级)

步行(八年级)

3.王力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陈平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

两人都沿同一公路匀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还相距36km,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

距36km.求A,B两地间的路程.

s v t

相遇前

相遇后

4.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走28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35千米,去

时下坡路程比上坡路程的2倍少14千米,原路返回比去时多用12分钟,则去时上、下坡路程各多少千米?

s v t 去时上坡

去时下坡

返回上坡

返回下坡

5.某人在上午8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按计划在中午12时到

达.在上午10时汽车发生故障而停车修理15分钟,修好后司机为了能及时赶到,把每小时的车速又提高了8千米前进,结果在11时55分提前到达乙地,求汽车原来的速度.

6.一列火车匀速行驶,经过一条长300m的隧道需要20s的时

间;隧道的顶上有一盏灯,垂直向下发光,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10s.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否求出火车的长度?

7.甲、乙两人分别后,沿着铁轨反向而行,此时,一列火车匀速

地向甲迎面驶来,火车在甲身旁开过,用了15秒,然后在乙身旁开过,用了17秒.已知两人的步行速度都是3.6千米/时,请计算这列火车的长度.

8.铁路旁的一条平行小路上有一行人和一骑车人同时向东行

进,行人速度为3.6km/h,骑车人速度为10.8km/h,如果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它通过行人用了22秒,通过骑车人用了26秒,问这列火车的车长和火车的速度.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路程速度时间2.

140x 60x 3.爸爸所走路程小明所走路程140602000x x += 知识点睛1

路程速度时间2示意图线段图 精讲精练

1.

解:设经过了t 小时,根据题意得

45t +35t =10×2解得14

t =答: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14

小时.2.s

v t 汽车

60(x -1)60x -1八年级

5x 5x 解:设八年级出发后经过x 小时与回头接他们的汽车相遇,根据题意得

5x +60(x -1)=2×60

解得36

13

x =答:八年级学生出发后经过

3613小时与回头接他们的汽车相遇.

s

v t 1号队员

45t 45t 其他员35t 35t

3.s

v t 相遇前

36x -36108x --10-8相遇后36

x +36

128x +-12-8解:设A ,B 两地间的路程为x km ,根据题意得

36108x --=36128

x +-解得

108x =答:A ,B 两地间的路程为108km .

4.

上坡42千米,下坡70千米5.

40km/h 6.

火车长为300米.7.

火车长为255米.8.火车长为286米,车速为14m/s .

五年级行程问题——相遇讲义及练习

一、我们熟悉的 多远——路程 多久——时间 多快——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二、我们必会的㈠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注意事项:⑴相遇——相向或路程和⑵时间——同时走过⑶相背而行倒带 例1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问:二人几小时后相遇? 练习1⑴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两地相距1100米,甲每分钟行50 米,乙每分钟行60米,问两人在距两地中点多远处相遇?

(2)东、西镇相距45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时多行1千米,5小时后两人相遇,问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2 甲、乙两地相距350千米,海海在早上8点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前往乙地,2小时后佳佳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前往甲。问:什么时候两人在途中相遇? 练习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甲列车每小时行70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55千米,相遇时,甲列车比乙列车多行了60千米。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3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甲、乙两车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前进,甲、乙两车各自到达B、A两地后,立即按原路原速返回。两车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共用6小时求AB两地的距离 例4甲乙两人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一只小狗一起出发。小狗每小时行16千米,碰到乙时,小狗掉转头往甲这边跑,碰到甲就掉转头往乙这边跑,直到两人相遇。问:小狗一共跑了多少路? 例5姐妹两人绕一湖岸同时同地背向而跑,姐姐每秒跑6米,妹妹没秒跑5米,已知两人相遇后,妹妹又跑了120秒,才回到原出发点,问:妹妹绕湖边跑一周要多少时间?

行程问题答案及详解

关于行程问题 一、为什么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学不好? 1 、行程问题的题型多,综合变化多。行程问题涉及的变化较多,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涉及两个物体运动的,又有“相向运动”(相遇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和“相背运动”(相离问题)三种情况。行程问题每一类型题的考察重点都不一样,往往将多种题型综合起来考察。比如遇到相遇问题关键要抓住速度和,追击问题则要抓住速度差,流水行船中的相遇追及问题要注意跟水速无关等等。 2 、行程问题要求学生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奥数中静态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学会。打个比方,比如数线段问题,学生掌握了方法,依葫芦画瓢就行。一般情况,静态的奥数知识,学生只要理解了,就能容易做出来。行程问题难就难在过程分析是动态的,甲乙两个人从开始就在运动,整个过程来回跑。学生对文字题描述的过程很难还原成对应的数学模型,不画图,习惯性的在脑海里分析运动过程。还有的学生会用手指,用橡皮模拟,转来转去往往把自己都兜晕了还是没有搞明白这个过程,更别说找出解题所需要的数量关系了。 二、行程问题“九大题型”与“五大方法” 很多学生对行程问题的题型不太清楚,对行程问题的常用解法也不了解,那么我给大家归纳一下。 1 、九大题型: ⑴简单相遇追及问题;⑵多人相遇追及问题;⑶多次相遇追及问题;⑷变速变道问题;⑸火车过桥问题;⑹流水行船问题;⑺发车问题;⑻接送问题;⑼时钟问题。 2、五大方法: ⑴公式法:包括行程基本公式、相遇公式、追及公式、流水行程公式、火车过桥公式,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而且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折线图,还包括列表。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 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 ps :画图的习惯一定要培养起来,图形是最有利于我们分析运动过程的,可以说图画对了,意味着题也差不过做对了30%! 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 ps :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 ⑸ 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 ps :方程法尤其适用于在重要的考试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⑹假设法:在速度发生变化、或提前(晚)出发等数值发生变化的的行程问题中,假设速度没变或时间统一,往往非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极其有利于解决行程问题。 三、怎样才能学好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很多学生已开始就会有畏难心理。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贪多,力争学一个知识点就要能吃透它。学习奥数有四种境界:第一种:课堂理解。就是说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题目。第二种:能够解题。就是说学生听懂了还能做出作业。第三种:能够讲题。就是不仅自己会做,还要能够讲给家长听。 第四种:能够编题。就是自己领悟这个知识了,自己能够根据例题出题目,并且解出来。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公式

知能点1:市场经济、打折销售问题 (1)售价、进价、利润的关系式: 商品利润=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2)进价、利润、利润率的关系: 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 (3) 标价、折扣数、商品售价关系: 商品售价=标价×(折扣数/10) (4)商品售价、进价、利润率的关系: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利润率) (5)商品总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6)商品总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知能点2;储蓄、储蓄利息问题 (1)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息的20%付利息税 (2)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税=利息×税率(20%) ×100% (3)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 商品成本价 知能点3: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合做的效率=各单独做的效率的和。

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数量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 知能点4:若干应用问题等量关系的规律 (1)和、差、倍、分问题此类题既可有示运算关系,又可表示相等关系,要结合题意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如相等、和差、几倍、几分之几、多、少、快、慢等,它们能指导我们正确地列出代数式或方程式。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2)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底面积×高=S·h=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V=长×宽×高=ab (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知能点5:行程问题 要掌握行程中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相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相等关系是:各人走路之和等于总路程或同时走时两人所走的时间相等为等量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追及问题(同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 (1)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2)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同时同地反向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走的路程和等于一圈的路程;同时同地同向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差等于一圈的路程。 船(飞机)航行问题:相对运动的合速度关系是: 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

五年级奥数专题讲义-第29讲行程问题(二)通用版(含答案)

第 29 讲行程问题(二) 基础卷 1.轿车每小时行驶 84km,中巴车每小时行驶 60km,两车由同一地点出发。已知中巴车先开 30 分钟。这时轿车顺者中巴的方向开出,轿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中巴车? 30分后中巴士行30千米 30/(84-60)=1.25小时 答:经过1.25小时追上. 2. A、 B 两人从 100m 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出发沿着同一方向跑步, B 在前每分钟跑 100m, A 在后每分钟跑 120m。几分钟后A 追上 B? 5分钟,A每分钟比B多跑20米,两人相距100米,5分钟后,两人相遇. 3.甲骑自行车从 A 村到 B 村,速度为每小时 15km. 1 小时后乙骑自行车也从 A 村到 B 村,速度为每小时 18km,结果两人同时到达 B 村。 A、 B 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A、 B 两村相距90千米 4.一辆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要行驶 360km,开始按计划以每小时45km 的速度行驶.途中因汽车故障修车 2 小时,如按时赶到上

海,修好后的汽车每小时必须行驶 75km。问:汽车在离南京多远处出了故障? 设在离南京x千米处出故障。 则x/45+2+(360-x)/75=360/45。得答案为x=135千米。 5.小明家离学校 3km,他每天骑车以每分钟 200m 的速度上学,正好准时到校。有一天他出发几分钟后因交通阻塞耽误 4 分钟,为了准时到校;后面的路必须每分钟多行 100m。求小明是在离家多远处遇阻塞的? 算术方法: 先分析: 从堵塞的地方到学校这段路程,平常的速度是200米/分钟,堵塞这天的速度是(100+200)=300米/分钟 速度比=200:300=2:3 这段路程相等,所以用时与速度成反比,用时比=3:2 又知这段路程平时比堵塞这天多用4分钟 所以这段路程平时用时 4÷(3-2)×3=12(分钟) 这段路程是12×200=2400米 所以家离堵塞的地方3000-2400=600(米) 列式如下: 100+200=300(米)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西安小升初考试中的热点题型,纵观近几年试题,基本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火车、流水、钟表、平均速度、发车间隔、环形跑道、猎狗追兔等题型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上述类型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的汇总整理,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我。 例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v千米/时,全程为s千米,则:去时,有s÷v=s/v=4,则 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了3.5小时。评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另外两项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正比或反比)。 例2: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 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3: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 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 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

一、解方程:(1)=x﹣. (3). (5). (7)4(x﹣1)﹣3(20﹣x)=5(x﹣2);(9) (11).(13).(2)(x﹣1)=2﹣(x+2).(4) (6)[3(x ﹣)+]=5x﹣1 (8) (10) (12) (14)

(17) (19)x ﹣﹣3 (21). (23). 20.解方程(1).(2).(I8)12y﹣2.5y=7.5y+5 (20). (22). 二、计算:(1) (2)÷ (4)﹣42×+|﹣2|3×(﹣)3 (5)当k为什么数时,式子比的值少3.

6.2.4解一元一次方程(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05?宁德)解方程:2x+1=7 考 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 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 析: 此题直接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可求解. 解答:解:原方程可化为:2x=7﹣1合并得:2x=6 系数化为1得:x=3 点评: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 2. 考 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 题: 计算题. 分 析: 这是一个带分母的方程,所以要先去分母,再去括号,最后移项,化系数为1,从而得到方程的解. 解答:解:左右同乘12可得:3[2x﹣(x﹣1)]=8(x﹣1),化简可得:3x+3=8x﹣8, 移项可得:5x=11, 解可得x=. 故原方程的解为x=. 点 评: 若是分式方程,先同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后,再移项化简,解方程可得答案. 3.(1)解方程:4﹣x=3(2﹣x); (2)解方程:.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计算题. 分析:(1)先去括号,然后再移项、合并同类型,最后化系数为1,得出方程的解; (2)题的方程中含有分数系数,应先对各式进行化简、整理,然后再按(1)的步骤求解.

小升初行程问题分类讲义(精)

行程问题 一、追及相遇 1、和差行程 例、两条公路成十字交叉,甲从十字路口南1800米处向北直行,乙从十字路口处向东直行。甲、乙同时出发12分钟后,两人与十字路口的距离相等;出发后75分钟,两人与十字路口的距离再次相等。此时他们距十字路口多少米? 练习、A、B两地相距96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6分钟相遇;若同向行走,80分钟甲可以追上乙。甲从A地走到B地要用多少分钟? 2、中点问题 例、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练习、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它们相遇时距A,B两地中心处8千米。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2倍,求A,B两地的距离。 3、多次相遇问题 例1、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时离A站有90 千米。然后各按原速继续行驶,分别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时在离A地的距离占A、B两站间全程的65%。A、B两站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例2、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走52米,小强每分钟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处相遇。若小红提前4分钟出发,但速度不变,小强每分钟走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小红和小强的家相距多远? 练习、A,B两地之间公路长96千米,甲骑自行车自A往B行驶,乙骑摩托车自B 往A行驶。他们同时出发,经80分钟后两人相遇。乙到A地后马上折回,在第一次相遇后40分钟追上甲。乙到B地后马上折回。问:再过多长时间甲与乙又一次相遇? 4、多人相遇问题 例1、小轿车、面包车和大客车的速度分别为60千米/时、48千米/时和42千米/时,小轿车和大客车从甲地、面包车从乙地同时相向出发,面包车遇到小轿车后30分钟又遇到大客车。问: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练习、某人沿公路前进,迎面来了一辆汽车,他问司机:“后面有骑自行车的人吗?”司机回答:“10分钟前我超过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这人继续走了10分钟,遇到了这个骑自行车的人。如果自行车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3倍,那么,汽车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例2、铁路旁有一条小路,一列长110米的火车以30千米/时的速度向南驶去,8点时追上向南行走的一名工人,15秒后离他而去,8点6分迎面遇到一个向北行走的农民,12秒后离开这个农民。问:工人与农民何时相遇?

行程问题 例题答案

模块一、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 【例1】甲、乙二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4 : 3,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达 B 地和乙到达A地后都立即沿原路返回,已知二 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30千米,则A、B 两地相距多少千 米? 【解析】两个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时间相等,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即两个人相遇时所走过的路程比为4 : 3.第一次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4/7;第二次相遇时甲、乙 两个人共走了3个全程,三个全程中甲走了45 31 77 ?=个全程,与第一次相遇地 点的距离为542 (1) 777 --=个全程.所以A、B两地相距 2 30105 7 ÷=(千米). 【例2】B地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送信,甲出发10分后,乙从B地出发到C地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 于是他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 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地至少要用多少 时间。 【解析】根据题意当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此时甲、乙位置如下: 因为丙的速度是甲、乙的3倍,分步讨论如下: (1)若丙先去追及乙,因时间相同丙的速度是乙的3倍,比乙多走两倍乙走需要10分钟,所以丙用时间为:10÷(3-1)=5(分钟)此时拿上乙拿错的 信 5分钟5分钟 10分钟 当丙再回到B点用5分钟,此时甲已经距B地有10+10+5+5=30(分 钟),同理丙追及时间为30÷(3-1)=15(分钟),此时给甲应该送的信, 换回乙应该送的信 在给乙送信,此时乙已经距B地:10+5+5+15+15=50(分钟), 此时追及乙需要:50÷(3-1)=25(分钟),返回B地需要25分钟 所以共需要时间为5+5+15+15+25+25=90(分钟) (2)同理先追及甲需要时间为120分钟 【例3】 (“圆明杯”数学邀请赛) 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点出发,甲每分钟行80米,乙每分钟行60米,出发一段时间后,两人在距中点的C处相遇;如果甲出发后 在途中某地停留了7分钟,两人将在距中点的D处相遇,且中点距C、D距离相

一元一次方程练习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 【同步达纲练习】 1.判断题: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 ①-3x-6x 2=7;( ) ②;31 =+x x ( ) ③5x+1-2x=3x-2; ( ) ④3y-4=2y+1. ( ) (2)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法是否正确: ①解方程3y-4=y+3 ②解方程:0.4x-3=0.1x+2 解:3y-y=3+4,2y=7,y=7 2 ;( ) 解:0.4x+0.1x=2-3;0.5x=-1,x=-2;( ) ③解方程15123=--+x x ④解方程12 .015.02-=-+-x x 解:5x+15-2x-2=10,3x=-3,x=-1; 解:2x-4+5-5x=-1,-3x=-2,x=3 2 .( ) 2.填空题: (1)若2(3-a )x-4=5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 . (2)关于x 的方程ax=3的解是自然数,则整数a 的值为: . (3)方程5x-2(x-1)=17 的解是 . (4)x=2是方程2x-3=m-x 2 1 的解,则m= . (5)若-2x 2-5m +1=0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 . (6)当y= 时,代数式5y+6与3y-2互为相反数. (7)当m= 时,方程6 5 312215--=--x m x 的解为0. (8)已知a ≠0.则关于x 的方程3ab-(a+b)x=(a-b)x 的解为 . 3.选择题: (1)方程ax=b 的解是( ). A .有一个解x=a b B .有无数个解 C .没有解 D .当a ≠0时,x=a b (2)解方程43(3 4 x-1)=3,下列变形中,较简捷的是( ) A.方程两边都乘以4,得3(34x-1)=12 B.去括号,得x-4 3 =3 C.两边同除以43,得3 4x-1=4 D.整理,得343 4=-x (3)方程2-6 7 342-- =-x x 去分母得( ) A.2-2(2x-4)=-(x-7) B.12-2(2x-4)=-x-7 C.12-2(2x-4)=-(x-7) D.以上答案均不对 (4)若代数式21+x 比3 5x -大1,则x 的值是( ). A .13 B .5 13 C .8 D .58

行程问题基础类型讲义

行程问题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基本类型 ①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②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③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顺速–逆速 = 2水速;顺速 + 逆速 = 2船速 顺水的路程 = 逆水的路程 类型一、相遇问题 例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90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行,小红每分走60米,小明每分走9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 例2、小红和小刚家距离90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行,5分钟后两人相遇,小红每分走80米,小明每分走多少米? 例3、两辆车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1小时后乙车出发,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出发几小时两车相遇? 例4、甲乙二人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先出发1小时,他们在乙出发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多行2千米,求两人的速度。 例5、小红和小明兄妹的家到学校900米,二人同时从家出发,同向而行,小明每分行70米,小红每分行50米,小明到达学校后马上返回与小红在途中相遇,两人从出发到相遇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变式训练 1、小明和小刚家距离90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行,5分钟后两人相遇,小刚每分走 80米,小明每分走多少米? 2.王强和赵文从相距2280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王强每分行60米,赵文每分行80米, 王强出发3分钟后赵文出发,几分钟后两人相遇?

3.两辆车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1小时 后乙车出发,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出发几小时两车相遇? 4.甲乙两地相距64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同向而行, 客车每小时行46千米,货车每小时34千米,客车到达乙地后马上返回与货车在途中相遇,问从出发到相遇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类型二、行程(追击)问题 例1、客车速度是75米/分,货车速度是45米/分。在货车出发20分钟后,客车出发去追货车。问:多少分钟后能追上? 例2一列慢车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开出1小时后,快车也从A地出发,每小时速度为90千米,快车经过几小时可追上慢车? 例3、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袍,他们同时同地出发,甲的速度是6米每秒,乙的速度是4米每秒,多长时间后甲追上乙? 例4、小红和小明绕周长为1200米的湖晨练,小红的速度为85米/分,小明比她快10米/分, (1)如果两人同时同向同一地点开跑,多少分钟两人会相遇? (2)如果两人同时相向同地开跑,多少分钟两人会相遇? (3)如果小红在小明前面200米两人同时反向开跑,多少分钟两人会相遇? 例5、一艘轮船,航行于甲、乙两地之间,顺水用5小时,逆水比顺水多用2小时。已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52千米,求水流的速度? 变式1:甲,乙两人登一座山,甲每分钟登高10米,并且先出发30分钟,乙每分钟登高15米,两人同时登上山顶。甲用多少时间登山?这座山有多高? 变式2、(环型跑道问题)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乙两人练习赛跑,甲每分钟跑350米,乙每分钟跑250米。

小升初行程问题大全(含答案)

行程问题 【题目1】有甲乙丙三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到B,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60分钟追上丙,问,甲出发后多少分钟可以追上乙? 【解答】乙丙的速度比是(10+40):40=5:4,甲丙的速度比是(20+60):60=4:3。所以甲乙的速度比是4/3:5/4=16:15,甲比乙晚出发10分钟,可以得出甲用了15×10=150分钟追上乙。 【题目2】正方形ABCD是一条环形公路,已知汽车在AB上的时速为90千米,在BC上的时速是120千米,在CD上的时速是60千米,在DA上的时速是80千米。已知从CD上的一点P同时反向各发一辆汽车,他们将在A、B的中点上相遇。那么如果从PC中点M点同时反向各发一辆汽车,他们将在A、B上的一点N相遇。求AN占AB的几分之几? 【解答】设每边720千米,AB、BC、CD和DA分别需要8,6,12,9小时,D→P需要(12-9+6)÷2=4.5小时,P→D→A需要13.5小时,这时相距8+6-13.5=0.5小时的路程,A→N就需要0.5÷2=1/4小时,所以AN:AB=1/4÷8=1/32 【题目3】甲乙二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进行两次竞赛,第一次乙先跑到25米后,甲开始追乙,到终点比乙提前7.5秒,第二次乙先跑18秒后,甲追乙,当乙到终点时,甲距终点40米,求在400米,甲乙速度各多少? 【解答】第一次甲行全程的时间乙行了全程的1-25÷400=15/16少7.5秒。第二次甲行全程的1-40÷400=9/10的时间乙就行了全程的15/16×9/10=27/32少7.5×9/10=27/4秒。乙行完全程需要(18-27/4)÷(1-27/32)=72秒。乙每秒行400÷72=50/9米。甲每秒行(400-40)÷(72-18)=20/3米 【题目4】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AB之间往返跑步,甲每秒跑3米,乙每

行程问题-例题答案

时甲、乙位置如下: 因为丙的速度是甲、乙的3倍,分步讨论如下: (1)若丙先去追及乙,因时间相同丙的速度是乙的3倍,比乙多走两倍乙走需要10分钟,所以丙用时间为:10÷(3-1)=5(分钟)此时拿上乙拿错的信 当丙再回到B点用5分钟,此时甲已经距B地有10+10+5+5=30(分钟),同理丙追及时间为30÷(3-1)=15(分钟),此时给甲应该送的信,换回乙应该送的信在给乙送信,此时乙已经距B地:10+5+5+15+15=50(分钟), 此时追及乙需要:50÷(3-1)=25(分钟),返回B地需要25分钟 所以共需要时间为5+5+15+15+25+25=90(分钟) (2)同理先追及甲需要时间为120分钟

【例 6】从甲地到乙地,需先走一段下坡路,再走一段平路,最后再走一段上坡路。其中下坡路与上坡路的距离相等。陈明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了 3 小时,其中第一小时比第二小时多走15 千米,第二小时比第三小时多走25 千米。如果汽车走上坡路比走平路每小时慢30 千米,走下坡路比走平路每小时快15 千米。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⑴由于3个小时中每个小时各走的什么路不明确,所以需要先予以确定. 从甲地到乙地共用3小时,如果最后一小时先走了一段平路再走上坡路,也就是说走上坡路的路程不需要1小时,那么由于下坡路与上坡路距离相等,而下坡速度更快,所以下坡更用不了1小时,这说明第一小时既走完了下坡路,又走了一段平路,而第二小时则是全在走平路.这样的话,由于下坡速度大于平路速度,所以第一小时走的路程小于以下坡的速度走1小时的路程,而这个路程恰好比以平路的速度走1小时的路程(即第二小时走的路程)多走15千米,所以这样的话第一小时走的路程比第二小时走的路程多走的少于15千米,不合题意,所以假设不成立,即第三小时全部在走上坡路. 如果第一小时全部在走下坡路,那么第二小时走了一段下坡路后又走了一段平路,这样第二小时走的路程将大于以平路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含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 一.解答题(共50小题) 1.李云是某农村中学的在校住宿生,开学初父母通过估算为他预存了一个学期的伙食费600元,学校的学生食堂规定一天的伙食标准:早餐每人1元,中餐、晚餐只能各选一份价格如表中的饭菜. 价格1(单位:元/份)价格2(单位:元/份) 中餐23 晚餐23 (1)请问该校每位住宿生一天的伙食费有几种可能的价格?其金额各是多少元? (2)若李云只选择(1)中的两种价格,并计划用餐108天,且刚好用完预存款,那么他应该选择哪两种价格?两种价格各用餐多少天? 2.已知高铁的速度比动车的速度快50km/h,小路同学从苏州去北京游玩,本打算乘坐动车,需要6h才能到达;由于得知开通了高铁,决定乘坐高铁,她发现乘坐高铁比乘坐动车节约72min.求高铁的速度和苏州与北京之间的距离. 3.列方程解应用题: 冬季来临,某电器商城试销A,B两种型号的电暖器,两周内共销售50台,销售收入14400元,A型号电暖器每台300元,B型号电暖器每台280元.试销期间A,B两种型号的电暖器各销售了多少台? 4.某中学到商店购买足球和排球,购买足球40个,排球30个共花费4000元,已知购买一个足球比购买一个排球多花30元. (1)求购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需多少元? (2)学校决定第二次购买足球和排球共50个,正好赶上商场对商品价格进行调整,一个足球售价比第一次购买时提高了10%,一个排球按第一次购买时售价的九折出售,如果学校第二次购买足球和排球的总费用是第一次购买总费用的86%,求学校第二次购买排球多少个? 5.这个星期周末,七年级准备组织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由各班班长负责买票,一班班长问售票员买团体票是否可以优惠,售票员说:50人以上的团体票有两个优惠方案可选择: 方案一:全体人员可打8折;

行程问题 (讲义及答案)

行程问题 ?课前预习 1.小学我们已经学过行程问题,那么行程问题中的基本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小明家离学校2千米,一天小明在下午5:00放学之后开始步行回家,同时爸 爸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去接小明,已知小明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钟,爸爸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40米/分钟,请问小明爸爸从家出发几分钟后接到小明?设小明爸爸从家出发x分钟后接到小明,分别用含x的代数式表达小明和爸爸所走的路程. 爸爸 学校 3.上题中的等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睛 行程问题: ①理解题意,找关键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运动过程,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进行; ③梳理信息,列表,提取数据,列表时要按照运动状态或者运动过程进行分类; ④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精讲精练 1.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 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 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 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 2.启明中学举行了一次路程为60千米的远足活动,八年级学生步行,七年级学生乘 一辆汽车,两个年级的学生同地出发,这辆汽车开到目的地后,再回头接八年级的学生.若八年级学生的速度为5千米/时,比汽车提前一小时出发,汽车的速度为60千米/时,问八年级学生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回头接 他们的汽车相遇? 3.王力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陈平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沿同一公路 匀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

三年级奥数讲义--行程问题

第七讲行程问题之一—--相遇问题 【知识要点】 路程、速度、时间是行程问题中常常出现的量,它们有如下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这一关系也可以写成 速度=路程÷时间 或 时间=路程÷速度 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研究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常用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这一关系也可以写成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或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典型题解】 例1:两地相距3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2千米。问:几小时后两人相遇? 练习1:A、B两地相距8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同时骑自行车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9千米,乙每小时行21千米。问:几小时后两人相遇?相遇点距离A 点多少千米?

例2: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6小时候两人相遇。问:A、B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2: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千米,6小时候两人相遇。A、B两地相距30千米。问:乙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例3:A、B两地相距600千米。上午8点客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A开往B。又有一列货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B开往A。要使两车在AB的中点相遇,货车应在什么时候出发? 练习3:李琳骑自行车、何英骑摩托车分别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自行车比摩托车少走12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问:A、B相距多少千米? 例4: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离A地500千米的C地。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到达B或A后各自折回。在离B地300千米的D

一元一次方程综合练习题

一元一次方程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已知4x 2n-5+5=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n=_______. 2.若x=-1是方程2x-3a=7的解,则a=_______. 3.当x=______时,代数式x-1和3x-11的值互为相反数. 4.已知x 与x 的3倍的和比x 的2倍少6,列出方程为________. 5.在方程4x+3y=12中,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y=________. 6.某商品的进价为300元,按标价的六折销售时,利润率为5%,则商品的标价为____元. 7.已知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和为60,则这三个数是________. 8.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若甲、乙一起做,?则需________天完成. 二、选择题 9.方程2m+x=1和3x-1=2x+1有相同的解,则m 的值为( ). A. 0 B. 1 C. 21 D. -2 10.方程│3x │=18的解的情况是( ). A. 有一个解是6 B. 有两个解,是±6 C. 无解 D. 有无数个解 11.若方程2ax-3=5x+b 无解,则a ,b 应满足( ). A.a ≠25 ,b ≠3 B.a=25 ,b=-3 C.a ≠25 ,b=-3 D.a=25 , b ≠-3 12.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60米,?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起跑,t 分钟后第一次相遇,t 等于( ). A. 10分 B. 15分 C. 20分 D. 30分 13.某商场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时发现,二月份比一月份增加了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少了10%,则三月份的销售额比一月份的销售额( ). A. 增加10% B. 减少10% C. 不增也不减 D. 减少1% 14.在梯形面积公式S=21 (a+b)h 中,已知h=6厘米,a=3厘米,S=24平 方厘米,则b=( ?)厘米. A. 5 B. 4 C. 3 D. 1 15.已知甲组有28人,乙组有20人,则下列调配方法中,能使一组人数为另一组人数的一半的是( ).

行程问题(讲义及答案)

行程问题(讲义) ?课前预习 1.小学我们已经学过行程问题,那么行程问题中的基本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小明家离学校2千米,一天小明在下午5:00放学之后开始步行回家,同时爸 爸骑自行车从家出发去接小明,已知小明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钟,爸爸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40米/分钟,请问小明爸爸从家出发几分钟后接到小明?设小明爸爸从家出发x分钟后接到小明,分别用含x的代数式表达小明和爸爸所走的路程. 爸爸 学校 3.上题中的等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睛 行程问题: ①理解题意,找关键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运动过程,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进行; ③梳理信息,列表,提取数据,列表时要按照运动状态或者运动过程进行分类; ④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精讲精练 1.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1号 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 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 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

2.启明中学举行了一次路程为60千米的远足活动,八年级学生步行,七年级学生乘 一辆汽车,两个年级的学生同地出发,这辆汽车开到目的地后,再回头接八年级的学生.若八年级学生的速度为5千米/时,比汽车提前一小时出发,汽车的速度为60千米/时,问八年级学生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回头接 他们的汽车相遇? 3.王力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陈平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沿同一公路 匀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 两人还相距36 km,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 km.求 A,B两地间的路程.

六年级行程问题练习及答案知识讲解

六年级行程问题练习 及答案

行程问题(1) 一、填空题 1.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千米. 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公里,回来时每小时走9公里,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公里. 3.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如果骑自行车每1公里比步行少用8分钟,那么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倍. 4.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秒. 5.A、B两城相距56千米.有甲、乙、丙三人.甲、乙从A城,丙从B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丙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行进.求出发后经小时,乙在甲丙之间的中点? 6.主人追他的狗,狗跑三步的时间主人跑两步,但主人的一步是狗的两步,狗跑出10步后,主人开始追,主人追上狗时,狗跑出了步. 7.兄妹二人在周长3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而行,兄每秒走1.3米,妹每秒走1.2米,他们第十次相遇时,妹妹还需走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8.骑车人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从102路电车始发站出发,沿102路电车线前进,骑车人离开出发地2100米时,一辆102路电车开出了始发站,这辆电车每分钟行500米,行5分钟到达一站并停车1分钟,那么需要分钟,电车追上骑车人.

9.一个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训练,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公里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并休息一天后再沿原路返回,每100公里休息一次.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的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那么这个休息地点距甲地有 公里. 10.如图,是一个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甲从A 出发,乙同时从B 出发,甲每 分钟行进65米,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乙在 边上. 二、解答题 11.动物园里有8米的大树.两只猴子进行爬树比赛,一只稍大的猴子爬上2米时,另一只猴子才爬了1.5米.稍大的猴子先爬到树顶,下来的速度比原来快了2倍.两只猴子距地面多高的地方相遇? 12.三个人自A 地到B 地,两地相距36千米,三个人只有一辆自行车,这辆车只能坐两人,自行车的速度比步行速度快两倍. 他们三人决定: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同乘自行车,第三个人步行.这三个人同时出发,当骑车的二人到达某点C 时,骑车人放下第二个人,立即沿原路返回去接第三个人,到某处D 与第三个人相遇,然后两人同乘自行车前往B ;第二个人在C 处下车后继续步行前往B 地.结果三个人同时到达B 地.那么,C 距A 处多少千米?D 距A 处多少千米? B C

小学数学小升初行程问题总结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经典题型 1、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0.5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3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骑车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 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5 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种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问家到公园多远? 6、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 “相遇问题”,常常要考虑两人的速度和. 7、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步行需要36分钟,小王骑自行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12 分钟.他们同时出发,几分钟后两人相遇? 8、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步行5千米,小王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步行4千米.两人同时出发,然后在离甲、乙两地的中点1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9、一列长100米的火车过一座桥,火车的速度是25米/秒,它过桥一共用了10秒,那么桥的长度是多少?

最新 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某手机经销商购进甲,乙两种品牌手机共 100 部. (1)已知甲种手机每部进价1500 元,售价2000 元;乙种手机每部进价3500 元,售价4500 元;采购这两种手机恰好用了 27 万元 .把这两种手机全部售完后,经销商共获利多少元? (2)已经购进甲,乙两种手机各一部共用了5000 元,经销商把甲种手机加价50%作为标价,乙种手机加价 40%作为标价. 从 A,B 两种中任选一题作答: A:在实际出售时,若同时购买甲,乙手机各一部打九折销售,此时经销商可获利1570 元.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 B:经销商采购甲种手机的数量是乙种手机数量的 1.5 倍.由于性能良好,因此在按标价进行销售的情况下,乙种手机很快售完,接着甲种手机的最后10 部按标价的八折全部售完.在这次销售中,经销商获得的利润率为 42.5%.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 【答案】(1)解:设购进甲种手机部,乙种手机部, 根据题意,得 解得: 元. 答:销商共获利元. (2)解:A: 设每部甲种手机的进价为元,每部乙种手机的进价元,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分别为:3000元,2000元. B:乙种手机:部,甲种手机部, 设每部甲种手机的进价为元,每部乙种手机的进价元,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分别为:2000元,3000元. 【解析】【分析】(1)甲的单价乘以部数加上乙的单价乘以部数等于总数,根据题意列出,然后解方程得到结果。(2)A 根据进价加利润等于甲和乙的售价,列出方程B 先求出甲乙的部数,表示出甲乙的标价,列出关系式,50部甲×甲的标价+10部甲×甲标价的八折+40部乙×乙的标价=利润率乘以成本,即可解出结果。 2.综合题 (1)如图,、、是一条公路上的三个村庄,、间的路程为,、间的路程为,现要在、之间建一个车站,若要使车站到三个村庄的路程之和最小,则车站应建在何处?______ A.点处 B.线段之间 C.线段的中点 D.线段之间 (2)当整数 ________时,关于的方程的解是正整数. 【答案】(1)A (2)或 【解析】【解答】(1)故答案为:A;(2)或 【分析】(1)根据图形要使车站到三个村庄的路程之和最小,得到车站应建在C处;(2)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求出m的值. 3.如图,数轴上有、、、四个点,分别对应,,,四个数,其中,,与互为相反数, (1)求,的值; (2)若线段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当 ________时,点与点重合,当 ________时,点与点重合; (3)若线段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的同时,线段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