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10KV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10KV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10KV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10KV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前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学、课程设计等几个主要部分。在完成了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专业特安排了本次课程设计。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而发电厂正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希望线路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护线路的各种继电装置应该有比较可靠的、及时的保护动作,从而切断故障点极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供电范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本次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了六大部分,分别为运行方式的选择、电网各个元件参数及负荷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继电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对所选择的保护装置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电气设备的选择是本设计的重点。通过此次线路保护的设计可以巩固我们本学期所学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能提高我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页34 共页1 第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 所做设计要求

1.1 电网接线图

图示110kV单电源环形网络:(将AB线路长度改为45km,CD长度改为20km)

(1)所有变压器和母线装有纵联差动保护,变压器均为Yn,d11接线;

(2)发电厂的最大发电容量为(2×25+50)MW,最小发电容量为2×25MW;

(3)网络的正常运行方式为发电厂发电容量最大且闭环运行;

(4)允许的最大故障切除时间为0.85s;

(5)线路AC、BC、AB、CD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250、150、230和140A,负荷自起动K 1.5;系数ss(6)时间阶梯△t=0.5s;

(7)线路正序电抗每公里为0.4Ω;

1.2 任务

I计算结果,计算结果用表格列出。必须说明系统运行方式、短路点与短路类型的决1、k定原则或依据,以及计算时考虑的其他因素。

2、保护方式的选择及整定计算结果

1.3 要求

要求说明选用保护方式的原则,各保护的整定计算条件,并用表格列出整定计算结果。整定计算时所采用的公式及各种系数的数值也应列出。

页34 共页2 第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2 运行方式的选择

2.1 运行方式的选择原则

2.1.1 发电机、变压器运行方式选择的原则

(1)一个发电厂有两台机组时,一般应考虑全停方式,一台检修,另一台故

障;当有三台以上机组时,则选择其中两台容量较大机组同时停用的方式。对水电厂,还应根据水库运行方式选择。

(2)一个发电厂、变电站的母线上无论接几台变压器,一般应考虑其中容量

最大的一台停用。

2.1.2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选择原则

(1)发电厂、变电所低压侧有电源的变压器,中性点均要接地。

(2)自耦型和有绝缘要求的其它变压器,其中性点必须接地。

(3)T接于线路上的变压器,以不接地运行为宜。

(4)为防止操作过电压,在操作时应临时将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操作完毕后

再断开,这种情况不按接地运行考虑。

2.1.3 线路运行方式选择原则

(1)一个发电厂、变电站线线上接有多条线路,一般考虑选择一条线路检修,

另一条线路又故障的方式。

(2)双回路一般不考虑同时停用。

2.1.4 流过保护的最大、电小短路电流计算方式的选择

(1)相间保护

对单侧电源的辐射形网络,流过保护的最大短路电流出现在最大运行方式;

而最小短路电流,则出现在最小运行方式。

对于双电源的网络,一般(当取Z1=Z2时)与对侧电源的运行方式无关,可按单侧电源的方法选择。

对于环状网络中的线路,流过保护的电大短路电流应选取开环运行方式,开环点应选在所整定保护线路的相邻下一线线路上。而对于电小短路电流,则应选闭环运行方式,同时再合理停用该保护背后的机组、变压器及线路。

页34 共页3 第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2)零序电流保护

对于单侧电源的辐射形网络,流过保护的最大零序短路电流与最小零序电流,其选择方法可参照相间短路中所述,只需注意变压器接地点的变化。

对于双电源的网络及环状网,同样参照相间短路中所述,其重点也是考虑变压器接地点的变化。

2.1.5 选取流过保护的最大负荷电流的原则

选取流过保护的最大负荷电流的原则如下:

(1)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引起的增加负荷。

(2)并联运行线路的减少,负荷的转移。

(3)环状网络的开环运行,负荷的转移。

(4)对于双侧电源的线路,当一侧电源突然切除发电机,引起另一侧增加负

荷。

2.2 本次设计的具体运行方式的选择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保护的性能。因此,在对继电保护进行整定计弊之前,首先应该分析运行方式。这里要着重说明继电保护的最大运行方式是指电网在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大,继电保护的最小运行方式是指

电网在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小。因此,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不一定就是保护的最大运行方式;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也不一定就是保护的最小运行方式。

现结合本次设计具体说明如下,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是所有设备全部投入运行;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为发电机G1和G2投入,发电机G3停运。对保护1而言,其最大运行方式应该是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线路L1回路断开,其他设备全投;保护1的最小运行方式应该是:在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下线路L1+L2与L3并联运行。

3 电网各个元件参数计算及负荷电流计算

3.1基准值选择

基准功率:S=100MV·A,基准电压:V=115V。基准电流:I=S/1.732

V=100BBBBB33/1.73210×=115/1;基准电抗:AZ=V.732 I×115=0.502K10×/1.732×BBB页34 共页4 第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502=132.25Ω;电压标幺值:E=E=1.05

(2)3.2电网各元件等值电抗计算

3.2.1输电线路等值电抗计算

(1) 线路L1等值电抗计算

正序以及负序电抗:X= XL=0.4×50=20Ω1L11X= X/ Z=20/132.25=0.1512

BL1L1*零序电抗:X= XL= 3XL=3×0.4×50=60Ω1011L10X= X/ Z=60/132.25=0.4537 BL10*L10(2) 线路L2等值电抗计算

正序以及负序电抗:X= XL=0.4×40=16Ω2L21X= X/ Z=16/132.25=0.121

BL2*L2零序电抗:X= XL= 3XL=3×0.4×40=48Ω2L20201X= X/ Z=48/132.25=0.363 BL20L20*(3) 线路L3等值电抗计算

正序以及负序电抗:X= XL=0.4×90=36Ω3L31X= X/ Z=36/132.25=0.2722

BL3*L3零序电抗:X= XL= 3XL=3×0.4×90=108Ω33L3010X= X/

Z=108/132.25=0.8166BL30*L30(4) 线路L4等值电抗计算

正序以及负序电抗:X= XL=0.4×25=10Ω4L41X= X/ Z=10/132.25=0.0756

BL4L4*零序电抗:X= XL= 3XL=3×0.4×25=30Ω4401L40X= X/ Z=30/132.25=0.2268 BL40L40*

3.2.2变压器等值电抗计算

(1) 变压器T1、T2等值电抗计算

23/ S)≈1040.333Ω×=(UX= X%/100)(V×NNT1T2K X= X=X/

Z=40.333/132.25=0.3050

BT2*T1T1*页34 共页5 第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3) 变压器T4、、T6、等值电抗计算

23/ S)≈63.5×10ΩX==X==(U%/100)×(V NKT4NT6X= X = X= X=0.4802

T5*T7*T6*T4*3.2.3发电机等值电抗计算

(1)发电机G1、G2电抗标幺值计算

X= X=XS/ S= XS COSφ/ P=0.132×100×0.8/25=0.4224 G1G1d1BG1* BG2*d1(2)发电机G3电抗标幺值计算

X=XS/ S= XS COSφ/ P=0.129×100×0.8/50=0.2064

G3d3G3*G3d3BB3.2.4最大负荷电流计算

(1) B、C母线最大负荷电流计算

最大负荷电流计算(拆算到110KV)

2 / 1.732 U COSφ= PI= I V avfhBmaxfhB max maxfhC··3/1.732×115×0.8≈0.1255KA;=20×103.2.5 各线路运行方式下流过断路器的最大负荷电流

(2) 保护2的最大运行方式:发电机Fl、P2、F3全投入,断开L3回路;通I?131?131?79?341A。最大负荷电流为保护2的最小运行方式;过保护2max?fh F3停,线路全部运行。

(3) 保护4的最大运行方式:Fl、F 2、F3全投,继开线路L3;通过保护4

I?131?79?210A。保护4的最小运行方式:的最大负荷电流为F3停,线max fh?路全部运行。

(6) 保护6因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有正向电流通过,要是有正向电流

通过,一定是线路发生故障。为此,在保护3和保护7上只需判别电流(功率)的方向即可,故不用分析保护3和保护6的运行方式。

4短路电流计算

4.1电网等效电路图

由于短路电流计算是电网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的基础,因此分别考虑最大运行方式(三台发电机全部投入,系统环网取开网运行)时各线路未端短路的情况,最小运行方下(三台中最小的一台投入,系统按环网计算)时各线路未端短路的情况。电网等效电路图如图3.1所示

页34 共页6 第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kV电网距离保护设计

前言 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安全可靠、电能质量高、经济性好。但是电力系统的组成元件数量多,结构各异,运行情况复杂,覆盖的地域辽阔。因此,受自然条件、设备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各种故障和不正常的运行状态。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作用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它的基本任务是:(1)当电力系统中发生短路故障时,继电保护能自动地、迅速地和有选择地动作,使断路器跳闸,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以系统无故障的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并使故障的设备或线路免于继续遭受破坏。 (2)当电气设备出现不正常运行情况时,根据不正常运行情况的种类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继电保护装置则发出信号,以便由值班人员及时处理,或由装置自动进行调整。 由此可见,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预防事故或缩小事故范围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最大限度的保证向用户安全供电。因此,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本设计针对110kv电网的距离保护展开讨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2运行方式分析 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的区别在于系统负载不同(阻抗),由于电网中某一段线路电压均为定值,所以继电保护中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下主要是考虑系统阻抗变化对电流型保护整定值的影响。 过电流分段保护注意如下: 1、最大运行方式下,本线路I段保护范围应大于线路全长的50%; 2、最小运行方式下,本线路I段保护范围应不小于线路全长的15%; 3、最大运行方式下,本线路II段保护范围应尽量不大于下一线路的在最小运行方式下的 I 段保护范围,以免本线路II段保护与下一线路的 II 段保护冲突。 图2-1 110kv电网最大运行方式接线图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完整版)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评语: 考勤(10) 守纪 (10) 设计过程 (40) 设计报告 (30) 小组答辩 (10) 总成绩 (100)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1004 姓名:王英帅 学号:201009341 指导教师:赵峰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3年7月18日

1 设计原始资料 1.1 具体题目 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 3115/E =? kV ,G115X =Ω、G310X =Ω,160L =km ,340L =km ,B-C 50L =km , C-D 30L =km ,D-E 20L =km ,线路阻抗0.4Ω/km , I rel 1.2K =、III rel rel 1.15K K II ==,A 300I m ax C.-B =、C-D.max 200A I =、D-E.max 150A I =,SS 1.5K =,re 0.85K = G1 G3 98 4 51 2 3 A B C D E L1L3 1.2 要完成的任务 我要完成的是对保护5和保护3进行三段电流保护的整定设计,本次课程设计通过对线路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来满足对各段电流及时间的要求。 2 设计的课题内容 2.1 设计规程 根据规程要求110kV 线路保护包括完整的三段相间距离保护、三段接地距离保护、三段零序方向过流保护和低频率保护,并配有三相一次重合闸功能、过负荷告警功能,跳合闸操作回路。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涉及的是三段过流保护。其中,I 段、II 段可方向闭锁,从而保证了保护的选择性。 2.2 本设计保护配置 2.2.1 主保护配置 主保护:反映整个保护元件上的故障并能最短的延时有选择的切出故障的保护。在本设计中,I 段电流速断保护、II 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作为主保护。 2.2.2 后备保护配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B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B)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电流保护I段的灵敏系数通常用保护范围来衡量,其保护范围越长表明保护越( ) A.可靠 B.不可靠 C.灵敏 D.不灵敏 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与相邻线路电流速断保护在定值上和时限上均要配合,若( )不满足要求,则要与相邻线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配合。 A.选择性 B.速动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3.使电流速断保护有最小保护范围的运行方式为系统( ) A.最大运行方式 B.最小运行方式 C.正常运行方式 D.事故运行方式 4.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的并联线路上发生跨线不同相两点接地短路时,两相星形接线电流保护只切除一个故障点的几率为( )。 A.100% B.2/3 C.1/3 D. 0 5.按900接线的功率方向继电器,若I J =-Ic,则U J 应为( ) A.U AB B.-U AB C.U B D.-U C 6.电流速断保护定值不能保证( )时,则电流速断保护要误动作,需要加装方向元件。 A.速动性 B.选择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7.作为高灵敏度的线路接地保护,零序电流灵敏I段保护在非全相运行时需( )。 A.投入运行 B.有选择性的投入运行 C.有选择性的退出运行 D.退出运行 8.在给方向阻抗继电器的电流、电压线圈接入电流电压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接错极性,如果接错极性,会发生方向阻抗继电器( )的后果。 A.拒动 B.误动 C.正向故障拒动或反向故障误动 D.损坏 9.方向阻抗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是可以调节的。调节方法是改变电抗变换器DKB ( ) A.原边匝数 B.副边匝数 C.原边线圈中的电阻大小 D.副边线圈中的电阻大小 10.距离II段的动作值应按分支系数Kfz为最小的运行方式来确定,目的是为了保证保护的( )。 A.速动性 B.选择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11.相间短路的阻抗继电器采用00接线。例如I J =I B -I A 时,U J =( )。 A.U B B.U B -U A C.U A -U B D.U A 12.差动保护只能在被保护元件的内部故障时动作,而不反应外部故障,具有绝对( )。 A.选择性 B.速动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13.对于间接比较的高频保护,要求保护区内故障时保护动作行为不受通道破坏的影响,应该选择的间接比较信号是( )。 A.允许信号 B.跳闸信号 C.闭锁信号 D.任意信号 14.相高频保护用I1+KI2为操作电流,K=6 8,主要是考虑( )相位不受两侧电源相位的影响,有利于正确比相。 A.正序电流 B.零序电流 C.负序电流 D.相电流 15.高频保护基本原理是:将线路两端的电气量(电流方向或功率方向)转化为高频信号;以( )为载波传送通道实现高频信号的传送,完成对两端电气量的比较。 A.微波通道 B.光纤通道 C.输电线路 D.导引线 二、(本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10KV线路继电保护课程设计15431汇编

第1章绪论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继电保护的萌芽期、晶体管继电保护、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和计算机继电保护。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速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 继电保护的原理是利用被保护线路或设备故障前后某些突变的物理量为信号量,当突变量到达一定值时,起动逻辑控制环节,发出相应的跳闸脉冲或信号。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性能要求是有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这次课程设计以最常见的110KV电网线路保护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设计,要求对整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课程有综合的了解。特别是对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电路、发电厂的电气部分有一定的研究。重点进行了电路的化简,短路电流的求法,继电保护中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具体计算。 1.1 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发生各种形式的各种短路。发生短路时可能会产生以下后果: 1、电力系统电压大幅度下降,广大用户负荷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 2、故障处有很大的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弧会烧坏电气设备。 3、电气设备中流过强大的电流产生的发热和电动力,使设备的寿命减少,甚至遭到破坏。 4、破坏发电机的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电力系统震荡甚至使整个系统失去稳定而解列瓦解。 因此在电力系统中要求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或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故障,必须迅速而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且切除故障的时间常常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秒)。实践证明只有在每个元件上装设保护装置才有可能完成这个要求,而这种装置在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是由单个继电器或继电器及其附属设备的组合构成的,因此称为继电保护装置,它能够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

110KV电网线路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10KV电网线路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二、设计内容 1. CA线路保护设计 AS、AC、AB线路保护设计 2. 2 BS线路保护设计 3. BA、 1 三、设计任务 1.系统运行方式和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选择 2.故障点的选择及正、负、零序网络的制定 3.短路电流计算 4.线路保护方式的选择、配置与整定计算(选屏) *5.主变及线路微机保护的实现方案 6.线路自动综合重合闸 7.保护的综合评价 *8、110KV系统线路保护配置图,主变保护交、直流回路图 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继电保护的萌芽期、晶体管继电保护、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和计算机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发生各种形式的各种短路。发生短路时可能会产生以下后果: (1)电力系统电压大幅度下降,广大用户负荷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 (2)故障处有很大的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弧会烧坏电气设备。 (3)电气设备中流过强大的电流产生的发热和电动力,使设备的寿命 减少,甚至遭到破坏。 (4)破坏发电机的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电力系统震荡甚至使整个系统失去稳定而解列瓦解。 因此在电力系统中要求采取各种措施消除或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故障,必须迅速而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且切除故障的时间常常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秒)。实践证明只有在每个元件上装设保护装置才有可能完成这个要求,而这种装置在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是由单个继电器或继电器及其附属设备的组合构成的,因此称为继电保护装置,它能够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生告警信号。 继电保护的任务就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等)和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过负荷、过电压、低电压、低周波、瓦斯、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目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一、设计目的 (1) 二、课题选择 (1) 三、设计任务 (1) 四、整定计算 (1) 五、参考文献 (2) 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 (3) 一、摘要 (3) 二、继电保护基本任务 (3) 三、继电保护装置构成 (4) 四、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4) 五、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及接线图 (6) 六、继电保护设计 (7) 1.确定保护3在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等值电抗 (7) 2.相间短路的最大、最小短路电流的计算 (8) 3.整定保护1、2、3的最小保护范围计算 (8) 4.整定保护2、3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值,并校验灵敏度 (9) 5.保护1、2、3的动作时限计算 (11) 参考文献: (1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基础理论的理解。 2、对课程中某些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3、学习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4、学习设计型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课题选择 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要求 熟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等相关课程知识。 2、原理接线图 四、整定计算 ,20,3/1151Ω==G X kV E φ

,10,1032Ω=Ω=G G X X L1=L2=60km ,L3=40km, LB-C=30km,LC-D=30km, LD-E=20km,线路阻抗0.4Ω/km, 2.1=I rel K ,=∏rel K 15.1=I ∏rel K , 最大负荷电流IB-C.Lmax=300A, IC-D.Lmax=200A, ID-E.Lmax=150A, 电动机自启动系数Kss=1.5,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Kre=0.85。 最大运行方式:三台发电机及线路L1、L2、L3同时投入运行;最小运行方式:G2、L2退出运行。 五、参考文献 [1] 谷水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2] 贺家礼.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 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1982 [4] 方大千.实用继电保护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5] 崔家佩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整定计算[M].北京:水利电 力出版社,1993 [6] 卓有乐.电力工程电气设计200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7] 陈德树.计算机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设计题目110kV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 设计时间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年级电气134班 姓名王学成 学号 2013011983 提交时间 2016年12月19日 成绩 指导教师何自立许景辉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第1章、概述 (2) 1.1距离保护配置 (2) 1.1.1主保护配置 (2) 1.1.2后备保护配置 (3) 1.2零序保护配置 (4) 1.2.1零序电流I段(速断)保护 (4) 1.2.2零序电流II段保护 (5) 第2章、系统分析 (5) 2.1故障分析 (5) 2.1.1故障引起原因 (5) 2.1.2故障状态及其危害 (5) 2.1.3 短路简介及类别 (6) 2.2输电线路保护主要形式 (7) (1)电流保护 (7) (2)低电压保护 (7) (3)距离保护 (7) (4)差动保护 (7) 2.3对该系统的具体分析 (8) 2.3.1对距离保护的分析 (8) 2.3.2对零序保护的分析 (8) 2.4整定计算 (8) 2.4.1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 (8) 2.4.2零序保护的整定计算 (14) 2.4.3结论 (20) 2.5原理图及动作分析 (20) 2.5.1原理图 (20) 2.5.2动作分析 (22) 第3章、总结 (22)

摘要 距离保护是以距离测量元件为基础构成的保护装置,又称阻抗保护。当系统正常运行时,保护装置安装处的电压为系统的额定电压,电流为负载电流,而发生短路故障时,其电压降低、电流增大。因此,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在正常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是有很大变化的。由于线路阻抗和距离成正比,保护安装处的电压与电流之比反映了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的阻抗,也反映了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的距离。所以可按照距离的远近来确定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这样就能有选择地切除故障。 本设计为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简述了输电线路距离保护的原理具体整定方法和有关注意细节,对输电网络距离保护做了详细的描述,同时介绍了距离保护的接线方式及阻抗继电器的分类,分析了系统振荡系统时各发电机电势间的相角差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和短路过渡电阻影响。最后通过MATLAB建模仿真分析本设计的合理性,及是否满足要求。 关键词:距离保护;整定计算;

110kV电网距离保护课程设计.doc.

110k V电网距离保护课 程设计.d o c.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110kV电网距离保护设计 指导教师 院(系、部)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2014年1月11日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110kV电网距离保护设计 二、设计任务 根据所提供的110kV系统接线图及原始参数(详见附1),完成以下设计任务: 1. 分析线路上的各个保护运行方式; 2. 距离保护(包括相间距离保护和接地距离保护)的配置和整定; 3. 分析系统振荡闭锁情况。 三、设计计划 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1天:查阅相关材料,熟悉设计任务 第2天:分析各保护的运行方式 第3天:配置相间距离保护 第4天:配置接地距离保护 第5天:分析系统振荡闭锁情况 第6天:整理设计说明书 第7天:答辩 四、设计要求 1. 按照设计计划按时完成 2. 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模板及格式要求详见附2和附3)一份 3. 不参加答辩者,视为自愿放弃成绩

指 导 教师: 教研室主任: 时间:2014年 1月9日 一、原始数据 (学号15) 系统接线图如图所示,发电机以发电机—变压器组方式接入系统,最大开机方式为4台机全开,最小开机方式为两侧各开1台机,变压器T5和T6可能2台也可能1台运行。 参数如下: 电动势: E ? = 115/3kV , 发电机:(学号 15) = = = = [5 + (15 ? 5)/15] ?=17/3?, = = = = [8 + (10 ? 8)/15] ?=122/15?, ~ = [5 + (10 ? 5)/15] ?=16/3?, ~ = [15 + (30 ? 15)/15] ?=16?, = = [15 + (20 ? 15)/15] ?=46/3?, = = [20 + (40 ? 20)/15] ?=64/3?, 线路: L AB = 60km ,L BC = 40km , 线路阻抗: z 1 = z 2 = ?/km ,z 0 = ?/km , 21.1-Z =21.2-Z =B A X -.1=B A X -.2=60km ×?/km=24?, 43.1-Z =43.2-Z =B C X -.1=B C X -.2=40km ×?/km=16?, 21.0-Z =B A X -.0=60km ×?/km=72?,

继电保护及课程设计_第二次作业

继电保护及课程设计_第二次作业 36.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将故障部分切除 ,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时,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应发出信号。 37.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保护在应动作时不拒动 ,不应动作时不误动。 38. 本线路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一般不超出相邻下一线路电流速 断保护的保护范围,故只需带0.5s 延时即可保证选择性。 39. 检验电流保护灵敏系数时,最小短路电流I d.min是指在被保护范围末端,在最小运行方式下的两相短路电流。40. 为保证选择性,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应按阶梯原则整定,越靠近电源处的保护,时限越长。 41. 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过低,将使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增 大,保护的灵敏系数降低。 42. 电流保护的接线系数定义为流过继电器的电流与电流互感器二次电 流之比,故两相不完全星形接线的接线系数 为 1 。 43.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后,将出现零序电压U0,其值为故障前相电压 值,且电网各处零序电压相等。44. 绝缘监视装置给出信号后,用依次断开线路方法查找故障线路,因此该装置适用于出线较少的情况。 45. 阻抗继电器根据比较原理的不同分为幅值比较式和相位比较式两类。 46. 当保护范围不变时,分支系数越大(小),使保护范围越小(大),导致灵敏性越低(高)。 47. 阻抗继电器的执行元件越灵敏,其精确工作电流越小。 48. 三种圆特性的阻抗继电器中,方向阻抗继电器受过渡电阻的影响最大,全阻抗继电器受过

渡电阻的影响最小。 49. 阻抗继电器受系统振荡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保护的安装地点和阻抗继电器的特性。 50. 闭锁式高频方向保护在故障时启动发信,而正向元件动 作时停止发信,其动作跳闸的基本条件是正向元件动作且收不到闭锁信号。 51. 方向高频保护是比较线路两侧端功率方向,当满足功率方向同时指向线路条件时,方向高频保护动作。 52. 线路纵联保护载波通道的构成部件包括输电线 路、高频阻波器、耦合电容器、结合滤波器、高频电缆、保护间隙、接地刀闸和收发信机。 53. 相差高频保护是比较线路两端电流的相位,当满足电流相位同相条件时,相差高频保护动作。54. 高频保护启动发信方式有保护启 动、远方启动和手动启动。 55. 具有同步检定和无电压检定的重合闸,在线路一侧,当线路无电压时,允许该端线路的重合闸重合;而在另一侧,需检测母线电压和线路电压满足同期 条件时允许重合闸重合。 56. 在变压器的励磁涌流中,除有大量的直流分量外,还有大量的高次谐波分量,其中以二次谐波为主。 57. 对于变压器纵差动保护,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为零(理论值)。 58.名词解释:选择性 答: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的保护切除故障,系统中非故障部分仍继续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当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由相邻设备的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 59.名词解释:速动性 答: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可能快的切除短路故障。 60.名词解释:灵敏性 答:灵敏性——是指在设备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的反应能力。 61.名词解释:系统最大(小)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试题以及答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试题以及答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B) A.等于0 B.小于1 C.等于1 D.大于1 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灵敏系数要求(B) A.大于2 B.大于1.3~1.5 C.大于1.2 D.大于0.85 3.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由同一变电所母线引出的并列运行的线路上发生两点异相接地短路,采用不完全星形接线保护的动作情况是(A) A.有机会只切除一条线路B.有机会只切除一条线路 C.100%切除两条故障线路D.不动作即两条故障线路都不切除 4.在双侧电源系统中,采用方向元件是为了提高保护的(D) A.方向性B.可靠性 C.灵敏性D.选择性 5.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采用的接线方式是(D) A.90°接线B.3 0、3 0 C.-3 、-3 D.-3 0、3 0 6.正方向出口相间短路,存在动作“死区”的阻抗继电器是(B) A.全阻抗继电器B.方向阻抗继电器 C.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D.上抛圆阻抗继电器 7.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反应接地短路的阻抗继电器接线方式是(D) A.0°接线B.90°接线 C.3 0、3 0 D.A、A+ 3 0零序补偿电流的接线方式 8.由于过渡电阻的存在,一般情况下使阻抗继电器的(A) A.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减小B.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增大 C.测量阻抗减小,保护范围减小D.测量阻抗减小,保护范围增大 9.在距离保护的Ⅰ、Ⅱ段整定计算中乘以一个小于1的可靠系数,目的是为了保证保护动作的(A) A.选择性B.可靠性 C.灵敏性D.速动性 10.在校验距离Ⅲ段保护远后备灵敏系数时,分支系数取最大值是为了满足保护的(C)

110KV电网继电保护毕业设计

引言 电力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乃至社会稳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电力系统的各种元件在运行中不可能一直保持正常状态。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为电力系统建立一个安全保障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专门技术之一就是继电保护技术。它可以按指定分区实时的检测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快速及时地采取故障隔离或告警等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维持系统的稳定,保持供电的连续性,保障人身的安全,防止或减轻设备的损坏。 由于最初的继电保护装置是又机电式继电器为主构成的,故称为继电保护装置。尽管现代继电保护装置已发展成为由电子元件或微型计算机为主构成的,但仍沿用次名称。目前常用继电保护一词泛指继电保护技术或由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组成的继电保护系统。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隶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从工业生产的角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力工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职责。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各大电力系统的容量和电网区域不断扩大。为适应大电网发展的需要,相继出现超高压电网和大容量机组,致使电网结构日趋复杂,电力系统稳定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可视为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等部分组成。对作用于跳闸的继电保护装置,在技术上有四个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分析研究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在它们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条件下统一的一面。继电保护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绝大部分工作也是围绕着如何处理好这四个基本要求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而进行的。 关于电网继电保护的选择在“技术规程”中已有具体的规定,一般要考虑的主要规则为: (1)电力设备和线路必须有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必要时增加辅助保护,其中主保护主要考虑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后备保护主要是考虑主保护和断路器拒动时用于故障切除;辅助保护是补充前二者的不足或在主保护退出时起保护作用; (2)线路保护之间或线路保护与设备保护之间应在灵敏度、选择性和动作时间上相互配合,以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 前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学、课程设计等几个主要部分。在完成了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专业特安排了本次课程设计。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而发电厂正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希望线路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护线路的各种继电装置应该有比较可靠的、及时的保护动作,从而切断故障点极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供电范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本次110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了五大部分,运行方式的分析,电路保护的配置和整定,零序电流保护的配置和整定,距离保护的配置和整定,原理接线图及展开图。通过此次线路保护的设计可以巩固我们本学期所学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能提高我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行方式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保护的性能,因此,在对继电保护进行整定计算之前,首先应该分析运行方式。需要着重说明的是,继电保护的最大运行方式是指电网在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大,继电保护的最小运行方式是指网在某种连接情况下通过保护的电流值最小。 图1 110kV电网系统接线图 系统接线图如图1所示,发电机以发电机—变压器组方式接入系统,最大开机方 式为4台机全开,最小开机方式为两侧各开1台机,变压器T5和T6可能2台 也可能1台运行。参数如下: 电动势:E = 115/3kv; 发电机:= = = = 5 + (15 5)/14=, = = = = 8 + (9 8)/14=; 变压器:~ = 5 + (10 5)/14=, ~ = 15 + (30 15)/14=., = = 15 + (20 15)/14=, = = 20 + (40 20)/14=; 线路:L A-B = 60km,L B-C = 40km,线路阻抗z1 = z2 = /km,z0 = /km, =60km× /km=24,=40km×/km=16; =60km×/km=72,=40km×/km=48; = = 300A; K ss = ,K re = ; 电流保护:K I rel = ,K II rel = , 距离保护:K I rel = ,K II rel = 负荷功率因数角为30,线路阻抗角均为75,变压器均装有快速差动保护。

2019年继电保护和电力电网安全试题及答案

2019年继电保护和电力电网安全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 开关非自动状态一般是在开关为或状态时使用。 答:运行热备用 2. 线路高频(或差动)保护两侧状态原则上要求。 答:始终保持一致 3. 线路高频(或差动)保护全停时,若线路仍需运行,须经华东网 调相关领导批准,本线路按整定单要求调整,同时要求相邻线路具有,不允许相邻线路的高频(或差动)保护。 答:距离II段时间全线快速保护同时停 4. 当500kV线路停运且该线路任一侧相应的开关需恢复运行状态时,应将线路的远方跳闸停用,方向高频改为,分相电流差动改为,以免误动,操作由当值调度员发布操作指令。 停用无通道跳闸信号运行开关 5. 500kV厂站均采用每组母线上有二套母差保护,在运行中同一母线的二套母差同时停用,若二套母差同时停用,则要求该母线。答:不考虑停役 6. 部分厂站的500kV开关之间,具有二套的短线保护,当网调发令操作称为短线保护时,即认为是。 答:相同二套短线保护同时操作 7. 500kV短线保护在线路或变压器闸刀拉开时,现场应将其改为跳闸,当线路或变压器闸刀合上时应将短线保护改为。正常情况下,网调

操作短线保护。 答:跳闸信号不发令 8. 500kV变压器低压过流保护是的主保护,原则上运行中不得,若 因保护异常或保护工作,导致主变低压侧无过流保护时,则应考虑。答:低压侧母线全停变压器陪停 9. 振荡指电力系统并列的两部分间或几部分间,使系统上的、、、发生大幅度有规律的摆动现象。 答:输送功率往复摆动电流电压无功 10. 变压器的主保护同时动作跳闸,未经查明原因和消除故障之前, 不得进行。 答:强送 11. 变压器的瓦斯或差动之一动作跳闸,在检查变压器外部无明显故障,检查,证明变压器内部无明显故障者,可以试送一次,有条件 时,应尽量进行零起升压。 答:瓦斯气体 12. 电压互感器发生异常情况,若随时可能发展成故障时,则不得就 地操作该电压互感器的。 答:高压闸刀 13. 220KV系统线路开关发生非全相且分合闸闭锁时,应首先拉开对 侧开关使线路处于充电状态,然后用,设法隔离此开关。 答:旁路开关代 14. 对于500KV联变220KV侧开关发生非全相且分合闸闭锁时,应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前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学、课程设计等几个主要部分。在完成了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专业特安排了本次课程设计。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而发电厂正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压器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并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希望线路有比较好的可靠性,因此在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护线路的各种继电装置应该有比较可靠的、及时的保护动作,从而切断故障点极大限度的降低电力系统供电范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本次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了六大部分,分别为运行方式的选择、电网各个元件参数及负荷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继电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和校验、对所选择的保护装置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短路电流的计算和电气设备的选择是本设计的重点。通过此次线路保护的设计可以巩固我们本学期所学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一课程的理论知识,能提高我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所做设计要求 电网接线图 × × × ×cosφ=0.85X〃=0.129 X〃=0.132 cosφ=0.85cosφ=0.8cosφ=0.8cosφ=0.8 图示110kV 单电源环形网络:(将AB 线路长度改为45km,CD 长度改为20km ) (1)所有变压器和母线装有纵联差动保护,变压器均为Yn ,d11接线; (2)发电厂的最大发电容量为(2×25+50)MW,最小发电容量为2×25MW; (3)网络的正常运行方式为发电厂发电容量最大且闭环运行; (4)允许的最大故障切除时间为; (5)线路AC 、BC 、AB 、CD 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250、150、230和140A,负荷自起动系数5.1 ss K ;

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整定与配置设计

110kV环形网络继电保护配置与整定(二) 摘要:继电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整定值是保证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的关键。本文结合给定110kV电网的接线及参数,对网络进行继电保护设计,首先选择电流保护,对电网进行短路电流计算,确定电网的最大、最小运行方式,整定电流保护的整定值。在电流保护不满足的情况下,相间故障选择距离保护,接地故障选择零序电流保护,同时对距离保护、零序电流保护进行整定计算。本设计最终配置的保护有:电流速断保护、瓦斯保护、纵差动保护等。关键词:继电保护,短路电流,整定计算 Abstract:Relay protection is important part to guarantee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and setting value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protection correct action. In this paper, with given the wiring and the parameters of 110kV power grid to design 110KV network protection of relay, first ,select the current protection, calculate short circuit current on the grid, determine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operating mode of the grid, set the setting value of the current protection. Second ,Selecting the distance protection if the current protection does not meet the case, the phase fault choose the distance protection and the ground fault select zero sequence current protection .while setting calculation the distance protection and zero sequence current protection, . The final configur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this design include: current speed trip protection, gas protection, the longitudinal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and so on. Keywords: protection of relay, short-circuit current, setting calculation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作者:————————————————————————————————日期: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课程设计 班级:2008级生信1班 学号:20085097 姓名:曹学博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王牣 评分:A(优),B(良),C(中),D(合格),E(不合格) 项目学生自评指导老师评定 设计内容完整性 计算公式准确性 计算数据正确性 绘图质量 文档规范性 综合评定 教师签名(盖章): 日期:年月日

目录 第一节设计任务书 (1) 1、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原始数据 (2) 2.1 基础数据 (2) 2.2 系统接线图 (3) 3、课程设计要求 (4) 3.1 需要完成的设计内容 (4) 3.2 设计文件内容 (5) 第二节馈线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 (6) 1、馈线保护配置 (6) 2、馈线保护整定计算 (6) 2.1 电流速断定值计算 (6) 2.2 阻抗I段定值计算 (6) 2.3 阻抗II段定值计算 (7) 2.4 过电流定值计算 (7) 第三节变压器保护配置与整定计算 (8) 1、变压器保护配置 (8) 2、变压器电量保护整定计算 (8) 2.1 差动速断保护 (8) 2.2 二次谐波制动的比率差动保护 (8) 2.3 三相低电压过电流保护 (9) 2.4 单相低电压过电流保护 (9) 2.5 零序过电流保护 (10) 2.6 过负荷保护 (10) 3、变压器非电量计算 (10) 3.1 瓦斯保护整定计算 (10) 3.2 主变过热整定计算 (10) 第四节并联电容补偿装置配置与整定计算 (11) 1、并联补偿装置保护配置 (11) 2、并联补偿装置整定计算 (11) 2.1 电流速断保护 (11) 2.2 差流保护 (11) 2.3 过电流保护 (12) 2.4 高次谐波过流保护 (12) 2.5 差压保护 (13) 2.6 低电压保护 (14) 2.7 过电压保护 (14) 第五节 B相馈线保护原理接线图和展开图 (15) 1、电流保护 (15) 2、阻抗保护 (1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试卷及答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 B ) A .等于0 B .小于1 C .等于1 D .大于1 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灵敏系数要求( B ) A .大于2 B .大于1.3~1.5 C .大于1.2 D .大于0.85 3.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由同一变电所母线引出的并列运行的线路上发生两点异相接地短路,采用不完全星形接线保护的动作情况是( A ) A .有32机会只切除一条线路 B .有3 1机会只切除一条线路 C .100%切除两条故障线路 D .不动作即两条故障线路都不切除 4.在双侧电源系统中,采用方向元件是为了提高保护的( D ) A .方向性 B .可靠性 C .灵敏性 D .选择性 5.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采用的接线方式是( D ) A .90°接线 B .3U 0、3I 0 C.-30 U 、-30I D .-3U 0、3I 0 6.正方向出口相间短路,存在动作“死区”的阻抗继电器是( B ) A .全阻抗继电器 B .方向阻抗继电器 C .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 D .上抛圆阻抗继电器 7.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反应接地短路的阻抗继电器接线方式是( D ) A .0°接线 B .90°接线 C .3U 0、3I 0 D .U A 、I A +K 3I 0零序补偿电流的接线方式 8.由于过渡电阻的存在,一般情况下使阻抗继电器的( A ) A .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减小 B .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增大 C .测量阻抗减小,保护范围减小 D .测量阻抗减小,保护范围增大 9.在双侧电源线路上,过渡电阻的存在,使测量阻抗( C ) A.增大 B.减少 C.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 D.不变 10.使带速饱和变流器的发电机纵差保护出现死区的短路点在( B ) A.机端附近

110kV电网距离保护设计

一、原始数据 系统接线图如下图所示,发电机以发电机—变压器组方式接入系统,最大开机方式为4台机全开,最小开机方式为两侧各开1台机,变压器T5和T6可能2台也可能1台运行。参数如下: E? = 115/3kV,X1.G1 = X2.G1 = X1.G2 = X2.G2 = 15Ω, X1.G3 = X2.G3 = X1.G4 = X2.G4 = 10Ω,X1.T1 ~ X1.T4 = 10Ω,X0.T1 ~ X0.T4 = 30Ω, X1.T5 = X1.T6 = 20Ω,X0.T5 = X0.T6 = 40Ω,L AB = 60km,L BC = 40km, 线路阻抗z1 = z2 = 0.4Ω/km,z0 = 1.2Ω/km,I AB.L.max = I CB.L.max = 300A, K ss = 1.2,K re = 1.2,K I rel = 0.85,K II rel = 0.75,K III rel = 0.83 负荷功率因数角为30?,线路阻抗角均为75?,变压器均装有快速差动保护。 图110kV电网系统接线图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但是在电力系统中的也伴随着各种故障。所以,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保护也随之快速的进步。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发生各种形式的各种短路。继电保护的任务就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等)和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过负荷、过电压、低电压、低周波、瓦斯、超温、控制与测量回路断线等),能够自动、迅速、有选择性且可靠的发出跳闸命令将故障切除或发出各种相应信号,从而减少故障和不正常现象所造成的停电范围和电气设备的损坏程度,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本次课程设计是对110kV电网距离保护的整定。 关键词:电力系统距离保护整定阻抗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 姓名:邓义茂 班级:电气1班 学号: 201028009 2013年12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搞好课程设计,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经过设计、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方案设计、整定计算、设备选型、资料整理查询和电气绘图等使用方法,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搞好课程设计,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新型继电保护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编写技术文件的技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原始资料 某企业供电系统如图所示: 图1.1 某企业供电系统图 三、设计要求 1)AB段设三段式保护(速断、限时速断、过流),BC段设两段式保护(速断、 过流),CD段设过流保护; 2)计算出各保护的整定值,校验其保护范围和灵敏度系数是否符合要求,并完 成主要电气设备的型号选择。 3)画出A段和B段的保护接线原理图和展开图。 四、原始参数 1)速断可靠系数取1.2 2)限时速断可靠系数取1.1 3)过流可靠系数取1.2 4)接线系数取1 5)返回系数取0.85 6)自起动系数取1

7)线路均阻抗Km = z/ 4.0Ω 课程设计时间分为二周,合计共10个工作日,时间分配可参考如下; 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2; 〈2〉《电力工程设计手册》二册;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新技术》第二版,李佑光主编,科学出版社; 〈4〉《电力系统分析》,于永源,杨绮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5〉《供变电工程》第二版,翁双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五、设计效果评价与考核 设计成绩按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表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完成任务的质量,课程设计成果及设计等综合评定,共分五级评定。设计成绩综合后按优秀(90- 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一79),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计分制评定。 六、备注 最终成绩按照平时表现和设计说明书为主要参考依据,最后总评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若发现有抄袭,取消参加考核的资格,成绩以零分记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