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doc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doc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doc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doc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通史概要: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1)、二战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基本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美苏双方的“冷战”而逐渐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美苏争霸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欧洲的走向联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振兴。这些都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4)、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

2020-05-16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通史概要: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1)、二战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基本

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美苏双方的“冷战”而逐渐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美苏争霸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欧洲的走向联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振兴。这些都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4)、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

2020-05-16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通史概要: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1)、二战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基本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美苏双方的“冷战”而逐渐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美苏争霸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欧洲的走向联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

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振兴。这些都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4)、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

2020-05-16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通史概要: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1)、二战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基本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美苏双方的“冷战”而逐渐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美苏争霸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欧洲的走向联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振兴。这些都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4)、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

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

2020-05-16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通史概要: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1)、二战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基本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美苏双方的“冷战”而逐渐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美苏争霸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欧洲的走向联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振兴。这些都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4)、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

2020-05-16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通史概要: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1)、二战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基本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美苏双方的“冷战”而逐渐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美苏争霸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欧洲的走向联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振兴。这些都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4)、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

2020-05-16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通史概要: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1)、二战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基本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美苏双方的“冷战”而逐渐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美苏争霸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欧洲的走向联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振兴。这些都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4)、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

2020-05-16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通史概要: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1)、二战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基本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美苏双方的“冷战”而逐渐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美苏争霸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欧洲的走向联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振兴。这些都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20世纪80年代末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4)、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

2020-05-16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通史概要: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1)、二战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基本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美苏双方的“冷战”而逐渐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美苏争霸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欧洲的走向联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振兴。这些都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4)、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

2020-05-16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通史概要: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1)、二战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基本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美苏双方的“冷战”而逐渐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美苏争霸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欧洲的走向联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振兴。这些都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4)、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

高一物理专题训练 力的等效和替代

高一物理专题训练 力的等效和替代 1、 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2、 力的图示:用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3、 力的等效和代替: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一个力与其他力就是等效的;从力的效果上看,这个力就可以代替其他几个力,反过来,也可以用其他几个力代替这一个力。 4、 合力和分力:一个力(F ),如果它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1F 、2F )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 )就叫做那两个(1F 、2F )的合力,这两个力(1F 、2F )就叫做一个力(F )的两个分力。 5、 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1F 和2F 的线段为两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其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所夹的对角线来表示,这就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6、 合力的计算: ①、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②、计算合力的两种方法:作图法和计算法。 例1、如图所示,一物体A 受到一个大小为10N 的拉力作用,该拉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画出这个拉力的图示。 例2、物体A 对物体B 的压力是20N ,如图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例3、将两个力1F 和2F 合成为一个力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B 、物体同时受到1F 、2F 和F 的作用 C 、1F 和2F 可用F 等效代替 D 、1F 、2F 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例4、两个共点力1F 和2F ,其合力为F ,则( ) A 、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B 、合力有可能小于任何一分力 C 、分力1F 增大,而2F 不变,且他们夹角不变时,合力F 一定增大 D 、当两个分力大小不变时,增大分力的夹角,则合力一定减小 例5、力1F =4N ,方向向东,力2F =3N ,方向向北,求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6、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 的光滑圆球,如图所示,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和对挡板的压力大小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案:9.2新兴力量的崛起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新兴力量的崛起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 一、“欧洲人的欧洲” 1. 背景 (1) 经济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得到恢复。 ⑵现实需要: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只有联合才能使欧洲得到稳定与发展。 (3)政治基础: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奠定了欧洲统一的政治基础。 2. 进程 (1) 经济一体化 (2) 政治一体化 ①1973年,欧共体提岀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②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 ③20世纪80年代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加强,防务合作加快。 细微点拨 [思维点拨] 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

是为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欧共体成立后,在政治经济领域展开多方面合作,实力大大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和两极格局,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

、迅速兴起的日本 1. 原因 (1) 经济: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 外交: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 科教:重视教育,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2. 表现 (1)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 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3. 影响 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推动其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 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名师指津] 日本在战后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并非美国的扶植, 而是日本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 形势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图解识记] 战后日本的崛起 〔冲击两极椎冋) 三、 东方巨龙的腾飞 1. 经济建设成就 (1) 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2)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2007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 世界第三经济体。 2?国际地位 (1) 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 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1. 背景 (1) 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 结盟的外交政策。 战后日 本的缁起 外沽 宀发展教 In 」

力的等效和替代

F 2 F 1 G 图2 A 第九讲 力的等效和替代 一、课前热身 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只弹簧测力计 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 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次实验中,O 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 .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 点的位置 C .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 点时,两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D .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只弹簧 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 点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B .一切矢量的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C .以两个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都是它们的合力 D .与两个分力共点的那一条对角线所表示的力是它们的合力 3、有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14N 、10N 、5N ,其合力的最小值为( ) A .0 B .3N C .5N D .1N 4、将质量为m 的长方形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斜向右上方的力F 拉着木块向右运动,如图1所示,则( ) A .力F 的水平分力为F cos α,等于木块受的摩擦力 B .力F 的竖直分力为F sin α,它使物体m 对桌面的压力比mg 小 C .力F 的竖直分力为F sin α,它不影响物体对桌面的压力 D .力F 与木块重力mg 的合力方向可以竖直向上 5、如图2,某同学把放在斜面上的木箱的重力分解为F 1和F 2两个力,F 1平行于斜面向下,F 2垂直于斜面向下,下列关于这两个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 1是木箱受的力 B .F 2是斜面受的压力 C .F 2是木箱受的力 D .斜面受的压力与F 2大小相等 二、考纲考点 三、学习目标 1、通过“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知 识 点 要求程度 矢量与标量 Ⅰ 力的合成与分解 Ⅱ 图1

浙江省镇海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案 必修1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讲美苏争锋 ★考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标志、基本过程;雅尔塔体系的概念;美苏“冷战”的概念、表现及影响;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华约等知识;★阅读内容:“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和“经济互助委员会”等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基础知识 一.形成背景: 1、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逐 渐被两 极格局所取代。 2、二战后期,等国际会议确立了国际关系新体制,即二战后以美苏为中心的体制。 3、战后,美苏在、和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最终导致美苏从二战 时的合作走向 战后的分裂 二.主要表现形式:冷战 1、冷战概念: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经、军、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直接诉 诸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2、冷战形成过程: ①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演说。 ②正式开始:(政治)美:1947年的提出。 ③(经济)美:1947年计划的提出,其作用是是利用手段控制了西欧,同时又可以达到了对的遏制。 ④(军事)1949年美国倡导成立组织,年苏联倡导成立组织,这

两大组织的出现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最终形成。三.影响: 1、积极影响:①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吸取教训,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促使的崛起 ④冷战双方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竞争也客观上推动了战后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冷战后好多美苏的军事科技开始用于民用领域,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2、消极影响: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问题思考 1、你认为一个新的国际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以一战、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什么是冷战,你如何理解冷战与热战之间的关系。 ★拓展延伸 1.如何理解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所谓“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简言之就是美、苏、英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立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主要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三者的关系是: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在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练习巩固 1.下列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雅尔塔体制确立 B.美苏由战时合作走向分裂C.“冷战”时代开始 D.欧洲

2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2 人民版必修

2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2 人民版必修 新兴力量的崛起1教学理念: 建立在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观和学习观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的吸收 ,而是靠主动的探究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 ,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构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学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以及元认知能力。 基于这一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由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贯穿整个基础知识学习过程的“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引,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达到自主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然后,在分析和利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深对掌握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学原则: 从学生学情及教学实际出发,遵循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的要求,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 3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基本史实,在设计教

学思路中,遵循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的原则,分别根据各自不同的内容及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学情分析: 对本节内容中的有关中国振兴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已经较好,而且也比较容易从现实生活中获得亲身的体验;但对于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等基本史实却大都知之甚少,在讲课中要重点加强记忆。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等内容,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对高一的同学来说,收集和处理史料也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等等。这在课堂上要给予足够重视。 5教学思路 第一层次: 基础知识再现(记忆): 通过一个问题将本课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的思维意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各种方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层次: 重点知识深化(理解): 通过问题的探究,联系新旧知识,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认识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

《力的合成》导学案

§4.力的合成——问题导读(命制教师:张宇强) §4.力的合成——问题导读 使用时间:11月30日——12月2日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我们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 1、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知道共点力的概念,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2、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在作用效果上的等效代替; 3、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学会作图,并能把握几种特殊情形,会求共点力的合力。 4、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问题导读】 认真阅读《课本》P61—63内容,并完成以下导读问题: 1、两个孩子可以一起提起一桶水,一个成年人也可以独自提起一桶水,这说明成年人的提水桶的力等效的替代了两个孩子的力,则这个成年人提水桶的力是两个孩子提水桶力的力,这两个孩子的提力叫成年人提力的力。 2、叫做力的合成。 3、两个力合成时,以为邻边作, 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 求两个以上的力的合力:先求出,再求出,直到,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所有这些力的合力。 4、共点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当这些力或者虽不,但它们的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力。

§4.力的合成——课堂导学 姓名班级 一、根据《课本》P62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探究目的是什么? 2、图3.4-2中F1、F2、F、F0各代表什么力? 3、为什么图乙和图丙中都要把小圆环拉到O点? 4、通过探究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课上基础训练】 ★1、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以下两图中F1和F2的合力: 二、求合力的方法: 1、图解法: 步骤:选择某一标度→用力的图示法画出两个分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合力→根据所选标度求出合力的大小,用量角器量得合力方向。 用图解法求合力时,选用的标度不能太小,标度太小会导致误差增大。 【课上基础训练】 ★2、用力的图示法求F1和F2的合力: 2、计算法: 利用三角函数和三角形中的几何关系求合力,常用的有勾股 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比例关系等。 例如:如图:F1⊥F2,合力为F,若已知F1、F2和θ则: F= F1 sinθF= F2 cosθF=F1 2+ F 2 2 F1 F2 F1 F2 F F2=20N F 2 F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一第10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社会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基本趋势是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 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以实力确立了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 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 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第10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概念阐释——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亦称科学共产主义。广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其广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轻巧识记—— 1.俄国十月革命 2.十月革命的经过 易误指正——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 俄国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从革命任务来看,它是要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反对封建主义。从革命结果来看,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3)(1)

新兴力量的崛起 【自主预习】 一.请自主学习教材专题二第二课p159页至P163页 二.思考题目 三.自主解答 1、1967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3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2、从____________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到____________,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_______________年,日本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3、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学习】 一、情景激趣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欧洲联盟的旗帜)法国文学大师维 克多·雨果曾经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 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 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维克多·雨果的理想已经变为现实。大家再数一数上面有多少颗金黄色的星?(12颗)知道为什么有12颗吗?欧洲联盟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哪?。 二.探究生趣 主题一:“欧洲人的欧洲”——欧共体的形成 1、欧共体的建立; (1)背景:西欧国家经济恢复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两极格局,美苏争锋。 (2)过程: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 A、时间:1951年4月; B、国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C、意义: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原子能联营);时间:1958年; ③欧洲共同体 A、时间:1967年; B、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3)性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一体化国际组织,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形成的国家联合。 2、欧共体的发展 (1)原因: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2)表现: ①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的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和分解学案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和分解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等概念,知道力的合成本质上是在作用效果相等的条件下的等效替代.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知道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合力.3.会用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4.知道力的分解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5.知道三角形定则,掌握力的分解的一般方法. 知识点一合力与分力 1.概念:假设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假设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单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作那个力的分力. 2.关系:合力与分力之间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 知识点二力的合成和分解 1.概念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合成,把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作力的分解. 2.力的合成方法 平行四边形定则: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力的分解方法 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没有限制,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实际问题中,应把力按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 知识点三矢量和标量 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作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算术法则的物理量叫作标量. 1.合力及其分力可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

2.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 ) 3.两个力的合力一定比其分力大.( ) 4.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都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 5.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间一定构成封闭的三角形.( ) 6.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 ) [答案] 1.× 2.√ 3.× 4.√ 5.√ 6.×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可以看出,两个力F1、F2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随着F1、F 的夹角而变化.当夹角分别等于0°和180°时,怎样确定合力F的大小与方向? 2 [答案]当F1、F2的夹角为0°时,F=F1+F2,方向与两力方向相同.当F1、F2的夹角为180°时,F=|F1-F2|,方向与两力中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要点一对合力与分力关系的理解 1.正确理解合力与分力 (1)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可以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力的合成实际上就是找一个力(合力)去代替几个已知的力(分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 (2)在力的合成中,分力是实际存在的,每个分力都有对应的施力物体,而合力是“虚拟”的力,没有与之对应的施力物体. (3)只有同一物体同时受到的力才能合成. 2.合力与分力的三性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1)

新兴力量的崛起 考点考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了解和掌握识别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通过分析和理解所搜集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相关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史料,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相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并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客观恰当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相关知识;学生有实际参与课堂能力和自主、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教学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表格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基础知识 一、“欧洲人的欧洲”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背景:①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③重振西欧的世界地位,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2)过程: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时间:国家: 意义:加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向统一的前提),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时间:(也称西欧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又称为原子能联营)

2017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 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练习题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 练习粤教版必修1 1、力的图示: 在物理学中,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是按一定比例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W、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2、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3、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1、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D) A、两个力的大小相同 B、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 C、两个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 D、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相同 2、下图中,电灯所受的拉力F的示意图正确的是(B)

解析:电灯所受的拉力F,作用在电灯上,方向沿绳子向上,所以B正确、 3、比较下列两力的大小,正确的是(B)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判断 解析:用力的图示表示力时,首先要选取标度,即单位长度代表力的大小、而表示F2的线段的长度虽然比表示F1的短,但是标度较大,所以F1

力的合成-(导)学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 4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等效替代思想. 2.了解实验探究合力的方法,并知道它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 3.初步应用矢量运算法则,并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4.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 自主探究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 2.两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 3.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的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上,或者虽不作用在上,但它们的延长线,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合作探究 一、合力与分力 探究活动:两名瘦小的学生抬起一桶水和一名高大的学生自己提起这桶水,从把水桶提起的效果来看,两组同学活动的效果是相同的. 思考问题:(1)两个力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它们之间是否可以相互替代? (2)如果两个力方向相同,如何求合力?如果两个力方向相反,如何求合力? (3)如果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有一定的夹角时,那么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怎样? 1.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是,它们是可以. 2.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方向. 3.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方向. 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猜想与假设:若两个力成一定的角度,则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 (1)研究对象是谁?如何得到合力F与分力F1、F2?如何保证F与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 (2)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方向如何记录).如何准确直观地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注意事项: (1)同一次实验橡皮条的结点要拉到同一个位置. (2)要记录结点的位置,用力的图示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力的方向(结合初中所学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规律,沿着细绳套点两个点,其连线方向就是力的方向). (3)弹簧测力计要校零,读数时正视刻度,应使拉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橡皮条、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套要与纸面平行,选择适当的标度作力的图示,所作的图不宜过小或过大. 分析论证:通过实验探究确定了两个分力与合力,并且用力的图示将它们表示出来,交流实验中得到的图形,并思考归纳、总结本实验探究的结论.

金学案秋历史人民必修练习:专题九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含解析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1.1950年,法国外长发表声明称“法国政府提议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这一机构同时向欧洲其他国家开放”。联邦德国总理也说该计划“是法国及其外交部长舒曼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个宽宏大量的步骤”。这表明() A.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国家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B.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解析:题干反映了法国政府主张法德加强经济合作,而联邦德国认为这是“法国及其外交部长舒曼对德国和欧洲问题所采取的一个宽宏大量的步骤”,说明两国都倾向于联合,A项正确。 答案:A 2.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解析:“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说明不是想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故A项不正确。材料的意思是既反对美国庇护,又不反对美国,说明主张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故B 项正确,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表达出建立统一欧洲的意图,故D 项不正确。 答案:B 3.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解析:材料表明了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正谋求政治上的相应地位。 答案:B 4.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事件是() A.亚非独立国家的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兴起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 文章 来源莲山 课件w ww.5 y kj.Co m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要点 1、欧洲共同体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 前水平。但是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西欧地位下降。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的联合 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 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它的建立 加强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 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2、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 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其立国的主要方针; 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尤其是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3、中国外交方面政策 中国是第三世界中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 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4、不结盟运动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 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本目重点和难点 1、欧洲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3《力的等效和替代》word学案

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 F的跟另外几个力F1、F2、F3…的共同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等效和相互替代。等效替代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之一,它可以使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 2.合力与分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合力与分力之间是效果上的等效“替代”关系. 3.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物理学中,通常从相同这一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求一个力的分力 叫. 4. (单选)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 B.合力的大小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 5.(单选)两个大小和方向都确定的共点力,其合力的() A.大小和方向都确定B.大小确定,方向不确定 C.大小不确定,方向确定D.大小和方向都不确定 【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1.作用效果,作用效果2.合力,分力3.作用效果,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4.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不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如图甲所示,也不一定小于大的分力,如图乙所示;合力的大小也不随夹角的增大而增大,如图丙所示,并 且也不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故选项D正确. 5.解析: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当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后,则其对角线的大小和方向也确定了,故选项A正确. 样的,一个人把它提起来, 感觉很重,给桶施加了个向上的拉力;两个Array人共同提起来,感觉很轻松,给桶施加了 个力.一个人提和两个人提都是将桶提了起来, 作用效果是的. 1.合力与分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 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 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合力与 图3-3-1 分力之间是效果上的等效“替代”关系. 2.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物理学中,通常从作用效 果相同这一点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 求合力的方法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图 答案:一,两相同 重点归纳 对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理解

9.2 新兴力量的崛起 学案(含答案)

9.2 新兴力量的崛起学案(含答案) 第第2课课新兴力量的崛起新兴力量的崛起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等国家兴起和发展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世界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 一.“欧洲人的欧洲”1背景1经济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得到恢复。 2现实需要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只有联合才能使欧洲得到稳定与发展。 3政治基础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奠定了欧洲统一的政治基础。 深化理解西欧能够实现联合的原因1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也比较密切。 2政治制度都以资产阶级代议制为主。 3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 4法德两国战后逐渐实现和解。

5欧洲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摆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格局下的不利局面。 6根本原因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不是欧洲共同体成立的根本原因。欧洲国家的联合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 2进程1经济一体化时间进程目标1951年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2政治一体化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 20世纪80年代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防务合作加快。 判断正误1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摆脱美国的控制。 答案2欧共体就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简称。 答案解析欧洲经济共同体于1958年成立,仅是一个经济组织,欧共体是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它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来。 问题思考两幅漫画反映美欧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漫画一创作于1951年漫画二创作于1963年答案变化由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优质课教案_6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 考试说明: 欧洲的联合;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谋求政治大国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重点】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及意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日本崛起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美欧、美日关系的演变 一、排查基础知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请各位同学为自己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设计一段解说词 提示: 1、第一位可围绕欧洲联合的背景、过程叙述。 2、第二位可从日本崛起的原因、表现方面表达。 3、第三位可说出中国的曲折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4、第四位可围绕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宗旨、影响叙述。 二、易错微点拨(见课件)(设计意图:主要是就本节课中的易错易混点进行再强调,加强学生记忆) 三、细讲核心考点(设计意图:就考纲中的重要内容做重点讲解,通过补充课外材料,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考点一:欧洲的联合 A.欧洲联合的背景与目的 材料一:

材料二:西欧各国普遍较小,各国须扩大市场,打破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才能进一步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同时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与日本、美国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 材料三: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 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四: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 《舒曼计划》1950年 小结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B、欧洲联合的影响 材料一: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747亿美元,超过美国1.43倍......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在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上采取联合行动,使得欧洲在国际政治讲坛上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材料二: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材料三: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欧盟决不甘愿充当美国小伙伴的消极角色,欧洲作为独立的一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小结欧洲联合的影响: 考点二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 1.漫画证史——二战后美日关系的变化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主备:杨淑晓 高二()班姓名:上课时间 【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考试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重点】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难点】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 知识点汇编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背景: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美苏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内容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4、成果:第一次建交高潮(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 (1)建国一周年时已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英国等8个国家承认新中国; (3)最突出的成就:和苏联建交;毛泽东、周恩来访苏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二、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背景: (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内容: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外交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 (1)会议的背景及目的: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时间、地点: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 (3)中国代表团及积极的外交活动: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影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