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定义:

人们为了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

2.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提出问题或假设,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

料,整理与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或假设。

步骤1、研究设计(Identification of the Research Problem)包括选定课题,确定变量、建立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制订方案等。

2、资料收集(Data Collection)针对所要验证的假设,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有

关资料,包括有科学观察、科学调查、科学实验和测量等等。

3、整理分析、加工所得资料(Analysis)用科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简约化、分

类化、系统化,并分析确定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求获得规律性的知识,从而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

4、形成结论,撰写论文(Summarizing Results and Drawing Conclusions)

根据所获得的规律性的认识,获得一个概括性的陈述,提示某些定理、定律、原则,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写出研究报告。

3.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1、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2、规范教育技术学科研究。

3、丰富教育技术学科内容。

4、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研究设计

4. 课题选择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 课题选择的意义

1、研究始于问题

2、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3、正确选题是教育研究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功。

6. 研究变量的类型

变量(Variables):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特征或研究的条件。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作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特征: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特征:它必须是跟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对自变量做出响应的;它是根据需要,有待观测的因素;它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因素。

无关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 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定的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但会影响研究进程的、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调节变量(moderator variable):也叫次自变量。能影响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第三个变量。

中间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介于原因和结果之间,自身隐而不显,起媒介作用的变量。不能直接测量的控制,它的影响只能从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中推断出来。

7. 是不是每个研究都要建立假设

不是,假设:是对问题的结果、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现象的性质的推测或提议。

假设作用:1.依据假设,提出并确定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种类、数目及其关系,从而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目标。

2.依据假设,确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范围和方法。

3.依据假设,确定处理与分析数据资料的方向、范围,以便验证假设。

假设的陈述:1.它是包括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假想性关系陈述; 2.陈述中各变量具有明确的定义,并且可以被控制和测定; 3.假设的陈述只是一种待检验的关系的陈述,但必须是能被验证的。

8. 假设的表述方式有哪几种

存在式表述(又称描述型假设)条件式表述差异式表述函数式表述

9. 抽样的概念: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10. 抽样误差的概念: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抽样方法本身所引起的误差。当由总体中随机地抽取样本时,哪个样本被抽到是随机的,由所抽到的样本得到的样本指标x与总体指标μ之间偏差,称为实际抽样误差。当总体相当大时,可能被抽取的样本非常多,不可能列出所有的实际抽样误差,而用平均抽样误差来表征各样本实际抽样误差的平均水平。

抽样误差是指样本指标值与被推断的总体指标值之差。

主要包括: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样本成数与总体成数之差。

统计误差的来源:一类:登记性误差;二类:代表性误差(A、系统性误差;B、偶然性误差)抽样误差特指偶然性误差。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已选择标准误。

11.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哪些: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

12. 简单随机抽样有哪几种:抽签法,查表法,计算造数法

第三章数据资料的收集

13. 什么是文献:所谓文献,就是以书籍、实物、声像材料,以及随着高科技进步而产生的软件、光碟、网络等为载体,记录下来用于保存和传递信息的各种资料。

14. 教育技术文献类型

按其载体的不同加工程度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声像型文献。

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划分。

?内容加工深度(文献级别):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内容公开程度:白色文献、灰色文献、黑色文献

?内容与专业相关程度:核心文献,相关文献,边缘文献

?载体类型:纸介型文献、缩微型文献、声像型文献、电子型文献

?出版类型:期刊文献、会议文献、图书、专利等

?内容加工深度

零次文献:也叫灰色文献,未经公开发表或未交流于社会的文献。如私人笔记,设计草图、实验记录、文章草稿、会议记录、书信文书、以及档案等。其主要特点是内容新颖,但不成熟,不公开交流,难以获得。

一次文献(Primary Document):以著者本人的研究或研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习惯上称做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体现创作性。其主要特点是内容新颖丰富,叙述具体详尽,参考价值大,但数量庞大、分散。

二次文献(Secondary Document):就是检索工具。是将大量分散的无组织的一次文献经浓缩,整序的加工整理,编辑成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等检索工具或数据库。如文摘,目录、索引等。它有存贮、检索、报道的功能。体现高度的浓缩性。其主要功能是检索、通报、控制一次文献,帮助人们在较少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文献信息。二次文献具有汇集性、工具性、综合性、交流性等特点。

三次文献(Tertiary Document):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如专题述评、动态综述、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以及数据手册、百科全书等参考工具书。三次文献是情报研究的产物和成果。具有很强的的综合性。

一次文献(创造性),二次文献(有序化),三次文献(高度浓缩,提炼,再创造)。以上四个级别的文献中,零次文献由于没有进入出版、发行和流通这些渠道,收集利用十分困难,一般不作为我们利用的文献类型。而后三种文献是一个从分散的原始文献到系统化、密集化的过程。

一般来说,一次文献是基础,是检索利用的对象。二次文献是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也称之为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一次文献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我们利用的一种重要资源。

?内容公开程度划分

白色文献一切正式出版并在社会上公开流通的文献。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这类文献通过出版社、书店、邮局等正规的渠道公开发行,向社会所有成员公开,其蕴涵的信息大白于天下,人人均可利用。

灰色文献非公开发行的内部文献和限制流通的文献。包括社会公开传播的内部刊物、内部技术报告、内部教材和会议资料等。这类文献出版量小、发行渠道复杂、流通范围有一定限制,不易收集。

黑色文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们未破译和未辨识其中信息的文献,如考古发现的古老文字未经分析厘定的文献;二是处于保密状态和不愿公布其内容的文献,如未解密的政府文件、内部档案、个人日记、私人信件等。这类文献除作者及特定人员外,一般社会成员极难获得和利用。

?按照载体类型划分

纸介型文献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手抄型和印刷型两种。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献形式,是文献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其有点是传递知识方便灵活、广泛,保存时间相对较长;缺点是存储密度小,体积庞大。

缩微型文献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如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等。特点是体积小、信息密度高、轻便、易于传递、容易保存。缺点是使用时必须借助专门的放大设备。

声像型文献通过特定设备,使用声、光、磁、电等技术将信息转换为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等形式,给人以直观。形象感受的知识载体。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CD、VCD、DVD、等。声像型文献提供的形象、声音逼真,宜于记载难以用文

字表达和描绘的形象资料和音频资料。

电子型文献采用高科技手段,将信息存储在磁盘、磁带或光盘等一些媒体中,形成的多种类型的电子出版物。特点时信息存储密度高,存取速度快、具有电子加工、出版和传递功能。电子出版物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等。

?按照出版类型

根据文献的出版类型不同,文献可分为十大类: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档案。

图书(book)凡篇幅达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Book)。图书阅读量占到10%-14%。

特点:系统、全面、成熟,出版形式比较固定,但出版周期长,传递情报速度比较慢。

期刊(periodical , journal or magazine)特点:出版数量大,周期短,内容新颖,能迅速反映国内外的各种学科专业的水平和动向。占阅读量的65%。

会议文献(conference document)国内外各种学术团体召开的专业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与报告。特点:学术性强,内容比较新颖,通常代表着一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dissertation)学位论文是指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的学生为取得学位,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科学研究、科学试验成果的书面报告。它具有选题新颖、引用材料广泛、阐述系统、论证详细的特点。按授予学位的级别不同,分为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

15. 文献检索的作用及意义

可览天下之先、可采众家之长、可启创新之思、可提研究之质、可借历史之鉴

16. 文献的格式是怎样的

1、在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

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反复引用,则用同一序号标示。

2、文后参考文献,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参考文献列表时

应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

3、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句号结束。

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期号)。

4、文后参考文献如果是网络资料的话,请写明互联网的网名,文章的网页地址。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网名网页地址

5、参考文献的类型和其标识

a、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b、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c、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和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 CP EB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和其标识: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二、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和示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和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68-471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g.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和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EB/OL].https://www.doczj.com/doc/a718371427.html,/pub/wml.txt/980810-2.html'19 98-08-16/1998-10-04

[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7. 调查问卷的类型有哪些

问卷就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而编制成的一套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自填回答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测量个人行为态度倾向的测量手段。

1无结构型问卷,又称开放式问卷。它的特点是在问题的设置和安排上,没有严格的结构形式,受试者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做自由的回答。

2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它的特点是,问题的设置和安排具有结构化形式,问卷中提供有限量的答案,受试者只能选择做答。

a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和调查对象b确定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c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d确定问题的排列组合e试测与修订

20. 问卷设计对于表述性的问题有哪些要求

a.用词要通俗易懂,准确简短,不要使用那些使被测试者感到陌生的,过于专业化的的术语。

b.不要使用那些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或概念。

c.不要使用具有诱导性或者倾向性的词语,避免被调查者在这些词语的诱导下产生趋同心理,违背真实医院而做了附和的回答。

d.问题内容要具体,不要提出那些抽象的、笼统的或定义不明确的问题。

e.对于那些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应在文字表述上努力减轻敏感程度和威胁程度,使被调查者敢于坦率做出自己真实的回答。

21. 测量的概念及要素

按规则给对象或事件赋值。基本要素:对象,标记/属性,符号/数字,规则22. 什么是结构化观察

结构化观察是指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地,对特定对象进行有计划、系统化观察,并要作严格详细的可量化记录的一种观察方法。

23. 观察的类型有哪些?

24. 教师听课属于什么类型的观察:直接观察

第四章教育技术实验研究

25. 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特点

1.它可以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所遇不到的情况,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

2.它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因素分离出来,以便于分析某一特定因素的效果。

3.它便于测量,并获取比较可靠的研究结果。

4.它可以重复验证。

26. 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类型(清楚各个类型是怎样的)

2)对比性实验3)析因性实验p80

27. 教育技术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及模式的优缺点

什么是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需随机地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地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内容分析

29. 什么是内容分析法对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30. 内容分析法的特征1)分析的对象:明显的传播内容;2)分析的内容:客观性;3)分析的过程:系统性;4)分析的结果:数量化。

31. 内容分析和文献分析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频、视频等记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对象。

(1)分析对象不同:系列文献——单一样本

(2)分析方式不同:鉴别归类——类目评判

33. 在设计确定分析类目时必须注意什么1类目必须预先制订好,不能一边分析,一边修改;2类目不能交叉、重复;3分类方法要使每一个分类单元都有归属处。

34. 内容分析的应用模式有哪些(一)特征分析;(二)发展分析;(三)比较分析

第八章行动研究

35. 行动研究的定义以及第一次提出

行动研究内涵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考瑞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中,第一个将行动研究引入到教育研究之中。认为: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支持者能不断检查学校措施,学校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36. 行动研究的特征

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

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

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

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

从研究进程看,是“边行动边调整”

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和发展”

行动研究突出的特征

1、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 )

2、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 )

3、由行动者研究(research by actors )

37. 勒温的螺旋循环模式

38. 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⒈ 拟定课题,明确目标⒉ 提出总体实施方案⒊ 设计第一次行动“计划”并进行行动⒋ 对第一次行动进行“观察”纪录⒌ 对第一次行动“观察”结果进行内容分析⒍ 对第一次行动的"反思"评价⒎ 制订第二行动方案⒏ 进行第二次行动(行动实践、观察分析、反思评价)

39. 行动研究在教育技术领域的作用及应用的课题

行动研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学校的教学改革 2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 4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5可以给师范生提供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案例 6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

行动研究在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的课题

1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 3基于网络条件下综合学习课程的研究

4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第九章 质的研究

40. 质的研究的定义

质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

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1)

41. 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

1.质的研究强调将自然清净当做获取资料的直接源泉

2.质的研究者力图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进入被研究者所处的情境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其情绪、情感和态度,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

3.质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动态演化、极富弹性的过程。

4.质的研究结果采用归纳法收集、分析资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理论(被称做“扎根理论”)

5.质的研究报告主要是用文字来表达,辅以图表、相片、视频等形式进行描述和分析,并且尽可能使分析的资料如同原始记录一样丰富。

补充:文献综述

1.如何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2.文献综述的作用和特点

(1)作用:总结过去、指导提出新课题和推动理论与实践新发展。

(2)特点:内容浓缩化、集中化和系统化

3.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搜集文献应当客观、全面。

(2)材料与评论要协调、一致。

(3)针对性强。

(4)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5)适当使用统计图表。

(6)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思想。

4.文献综述的结构

?题目、摘要、关键词

?前言

?主体

?总结

?参考文献目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1、现代远程教育概念图。 图1

图2 2、立项理由。 资源不够 开展远程教育除构建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网络外,适合学生远程学习的多种媒体学习材料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从试点的情况看,在这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表现在专业很少、课件很少、质量很差、重复开发。可以说,教学资源匮乏是目前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实践证明,开发制作高质量、内容丰富、适于网络远程学习及可供全国共享的教学资源,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搞好资源建设要比建立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困难得多。 为了更好地协作和交流,资源建设必须要有统一规划,2000年5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发布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为统一协调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共同的标准。初期为资源建设投资1亿元,包括: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1年年底前,用2000万元建设200门网络课程,这些课程要具有较好的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开放性、共享性;三库建设,即用2000万元建10个左右库(如案例库、素材库、习题与试题库),为学校和教师制作网络课程提供素材;组织开发重重大教育软件,支持高校远程教育发展。当然仅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照“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生学习体系”的目标来说更是相距较远。 这就需要所有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学校在教育部的统筹指导下,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中注重做好以下工作:宏观规划分工,由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承担相应的教育资源建设;区域联合优势互补,实现硬件设备和技术资源的共享;重视现有资源的二度开发;不同载体资源相结合开发,多种载体的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齐头并进;加强共享合作,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库的最大效益。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第1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教育技术研究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建立科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 答(要点):(1).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 (2).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 (3).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4).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 2、科学理论及其特征 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所获得的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析、控制和预测 1)、客观真理性:科学理论的内容必须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2)、全面性:全面性就是指科学理论应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 3)、逻辑系统性:科学理论是一个概念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知识,是将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事实材料,经加工整理、分析,采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第2章教育技术的研究设计 1、科学研究课题中的所有成分都是未知的 2、系统抽样方法是一种等间隔法的基本抽样;系统抽样方法是一种基本抽样方法 3、实验的外在效度:实验的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即代表性问题,表示实验结果是否适合于推广应用,能否做到对同类事物现象做解析、预测和控制。 4、什么是因变量?具有哪些特征? 答(要点):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它具有如下的特征 (1)它必须是跟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对自变量做出响应的; (2)它是根据需要,有待观测的因素;(3)它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因素 5、什么是假设?科学的假设应具备哪些特点? 答(要点):假设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做假想性的回答,根据这种回答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述。 特点:(1).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2).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3).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6、什么是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的制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要点):研究方案就是针对要进行研究的范围提出问题,并拟定解决办法,以及为解决问题而需要的人员、预算和日程的一种研究计划书。(4分) 麦克山提出的研究方案制定的内容包括: A.研究问题 (1)问题的简述;(2)本研究的重要性; (3)列出所要进行检验的假说或要解答的特殊问题。 B.研究目的:列出本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和具体的目标。 C.其他有关研究的概述 (1)引述前人有关的研究(最好列举5人以上的研究); (2)讨论本研究与他人的研究之间的关系;(3)本研究与他人的研究不同的地方。 D.研究步骤 (1)总体来源,样本数目,抽样设计。若采用实验法,要说明实验组、控制组的构成; (2)资料搜集途径,资料的类型,搜集的方法,若用问卷调查,要说明调查的地点 (3)实验设计、模式和采用这种方法的理由; (4)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的数学方法的选择及其他分析方法的使用; (5)预期结果。 E.研究的日程进度 F研究人员 把从事研究的主持人及有关成员的姓名、学历简列出来。

对一般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思考(一)

对一般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思考(一)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化教育实现、普及和推广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信息化教育实现进程,培养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我国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日渐增多。本文就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一般普通高校的开设情况做了了解,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缺点,并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一般普通高等院校 一、一般普通高校的定位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一般普通高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笔者文中提到的“一般普通高校”,是指由于所处地域、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而与国家重点普通高校和“211工程”高等院校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差异的普通高等院校。一般普通高等院校多为省市级属院校,由于上级机构的投资、学校的发展规模、学校的发展历史等因素影响,在基础设施、教师员工、科研成果等方面与重点院校存在差距,这些院校大都为二批、三批本科院校。 二、一般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般普通院校大多为本科师范院校及部分大专院校,有些院校在不具备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条件下,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盲目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加之教育技术学专业本身的一些欠缺,致使目前教育技术界问题百出。2002年10月在北京师范

大学举办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高级研讨班”的57所高等院校的66名骨干教师及相关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这些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家和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按其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科定位模糊,教育理论与技术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资金支持不够,教学资源匮乏,教学人员知识结构单一”。1]结合专家提出的问题和笔者了解的现状,笔者对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定位模糊,学生认识不清 关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的论述并不少见,但并没有因此而使从事教育技术工作和学习的人能够很好地认识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很多新开设教育技术专业的院校,由于对教育技术学的解读不到位,专业教师本身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开设在师范类和非师范这两种专业性质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学校都是定位为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各类院校和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以及各级教育技术机构、高校和普教的教育工程技术人员,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毕业颁发的学位证书为教育学士。而新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某些院校,定位为非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却和师范类相同,颁发的证书依旧为教育硕士,这给本来就迷茫的同学们又一个疑问:既然是培养教师,为什么又是非师范专业

706教育技术学基础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深圳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技术学基础》是为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运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教育信息化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三、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教育技术学概述 (1)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牢固掌握教育技术学概念的内涵; (2)熟悉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和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分析这些知识与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关联; (3)能够从不同角度和脉络分析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掌握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4)熟悉当前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前沿动态。 2、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1)掌握学习资源、媒体资源、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掌握网络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系统与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掌握幕课资源、微课资源的结构功能以及教育价值。 3、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 (1)熟悉典型的学习过程理论,并能够分析这些理论对信息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影响;(2)掌握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主要教育功能,能够在网络教学支持平台中设计教学活动;(3)掌握有代表性的信息化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4、教学系统设计 (1)熟练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影响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2)深入掌握不同类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方法; (3)能够设计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安排和转换; (4)熟悉幕课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5、教学系统开发 (1)掌握教学系统开发的含义、教学系统开发的技术,熟悉当前网络教学系统开发的新技术; (2)掌握网络课程设计中的需求分析、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路线; (3)掌握网络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与应用的知识; (4)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软件和移动学习软件开发的技术方案。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作业2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2 一、课题一般分为哪些类型?如何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一)课题的类型 按不同的角度分类,一般性的研究课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研究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课题 描述性课题是以描述、研究社会现象的具体情况、发现新特点、新规律为目的。它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难度比较小,层次也比较低。 (2)因果性课题 因果课题是以解释两种或两种以上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为目的,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难度较大,层次也较高。 (3)预测性课题 是指在清楚社会现象关系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其对实际工作可起指导作用。难度最大,层次最高。 2.按题目的成果分类 (1)理论性课题 理论性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等进行分析,探索教育规律、教学方法,解释教学现象的本质。其研究成果一般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2)应用性课题 应用性课题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或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其最终成果是对这一问题和困难的具体解决方案或对策。 (3)综合性课题 当一个课题既涉及了理论性又涉及了应用性等多方面,便称之为综合性课题。 3.按题目的性质分类 (1)探索性课题 探索性课题主要是指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尚未涉及的领域或问题,研究成果能填补理论或技术上的空白。 (2)发展性课题 发展性课题是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修正或完善已有理论。 (3)争鸣性课题 争鸣性课题是指针对当前一些众说纷纭,暂无定论的问题的研究,最好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或看法。 (二)如何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要确定一个研究课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策略和方法步骤。 选题的思维策略: ●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 ●教育工作实践中的问题 ●理论学习及查阅研究文献 ●各级政府的教育研究规划 ●借用、移植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 ●与同行切磋讨论 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教育学类-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学类-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概述 本专业是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技术、方法和思路,具有形成具体的解决培养与教学环境开发方面的能力,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训练,教育信息处理及视听技术和摄录像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可从事高校电教中心、省市电教馆、电大系统、师范院校、中等学校的有关课程的教学、教材开发和教师培养工作,也可从事企业、工厂、军队、公司的相关工作,还可以从事电视教育栏目的开发、制作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教学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具有媒体(幻灯投影、电视电声教材、计算机课件)制作的基本能力; ◆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 ◆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主干学科 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主要课程 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教育基础、网络教育应用、远距离教育、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 5、实践教学 包括媒体制作实践、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教育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20周。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期末复习版)

教育技术许研究方法基础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本章重点: 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概念 2.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4.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人们为了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 特点: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研究对象: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活动的基本理论、规律、方法和工具。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1、程序化 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2、客观性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的,重视科学事实的搜集。 3、数量化 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收集具有数量特征的资料数据,并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4、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进行资料的记录、呈现、分析和处理。(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体系(理论方法、经验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 1.经验方法之文献研究法 有关专业文摘、索引、工具书、光盘及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等文献的检索以及鉴别文献真伪、发挥文献价值与创造性地利用文献的方法。 2.经验方法之社会调查法 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社会系统各要素和结构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 3.经验方法之实地观察法 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4.经验方法之实验研究法

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 A.理论方法之数学方法 忽略研究对象的其他特征,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化的处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说明,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结果。 B.理论方法之思维方法 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想象、分析综合等。 (I).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理论“老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为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就是以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研究活动的过程和资源为对象,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科学事实、探索规律,建立系统理论,以期能对教育技术应用的资源和过程做出科学的解释、控制和预测。 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 2、探求科学规律 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五)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1、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2、规范教育技术学科研究 3、丰富教育技术学科内容 4、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 (六)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研究设计 本章重点: 1.研究假设的建立 2. 研究变量的确定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的撰写 (一)研究课题的选择 科学研究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必须选择并确定研究的中心问题。 研究课题的选择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科研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1. 概述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肩负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校、企业、军事、社区和远程教育等领域的教育教学创新,开发与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前身是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主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育信息技术环境、教育信息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以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专业既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如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认知规律、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等),又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问题(如远程开放教育、教育信息化及其支撑技术、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及企业培训等),致力于培养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代码

040104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教育技术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及能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在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区域和行业特点,在现有办学基础与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学校各种资源优化配臵的整体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各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创新的契合点,建立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实现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监控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动态调整,确保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本专业典型岗位分析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思维导图)

经验之塔不仅是视听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之一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现代教学理论 视听教学理论 传播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教学理论 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 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理论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的教改实验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范例教学模式 知识构建理论 视感知规律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人眼的视觉心理 视觉的光谱灵敏度视觉范围彩色视觉听感知规律 经验之塔理论 传播的概念与类型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教育传播 系统论 控制论信息论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关于构建主义的主要观点 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构建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构建 新信息和本身的信息 学习者以自己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构建主义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教学在构建主义教学中广为采用,这位基于网络的写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联通主义的基本观点 学习就是联通-知识网络的形成与优化 连接管道比管道里的内容更重要,因为内容是不断变化的 新构建主义的核心思想与理论体系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联通主义解释了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发生的机制,学习者应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如何获得最新的知识 核心思想:实现知识创新 理论体系:选择原则和零存整取与经典构建主义的异同 相同点 强调真实情境对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写作与会话的关键作用 认为学习是意义构建的过程 认为知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不同点 考虑了网络时代学习的新特征:信息超载、知识碎片化、学习零散不系统强调网络时代会搜索就会学习 注重“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 强调学习创新观 积极反应原则-以问题形式教学 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问题情境假设与检验整合与应用 只要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的掌握标准 掌握学习的程序 诊断性评价实施集体教学 形成性测验二次教学下一单元学习 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内容 知识的整合协调应用 根据儿童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利于儿童发展要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 5条教学原则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任务-内容-形式-方法 运用范例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 掌握规律的阶段 掌握一般性的时间经验或生活经验 教学原则 真实的观点、现实的问题 多样化的观点 持续改进的观点 观点的概括和深化 学习是积极的认知者 社区知识与协同认知责任 民主化的知识 对等的知识发展 无处不在的知识构建 知识构建对话 权威资料的构建性使用 嵌入活动的形成性评价 分辨率视觉暂留心理趋合画面均衡视觉重心视觉心理与构图 线条色彩 明暗视觉节奏人耳的听觉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 人耳的隐蔽效应鸡尾酒会效应 颤音效应哈斯效应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 双耳效应 耳廓效应 经验之塔的主要内容 底层(做的经验) 中层(观察的经验) 顶层(抽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摩演示学习旅行 参观展览电影和电视 广播录音和静态图像 视觉符号 言语符号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教学活动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必须充满具体经验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为具体直观,也能为抽象活动创造条件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学媒体和视听经验,较上层的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容易理解的具体、形象的经验,它又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弥补下层的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传播的概念 传播的类型 转播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 人际传播 沟通 调节 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教育传播 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 网络传播 传播的数字化传播的互动性传播的快捷定传播的大容量检索的便利性媒体的综合性信息的再生性传播的开放性传播的选择性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控制分析(who)内容分析(say what) 媒体分析(in which channel) 受众分析(to whom) 效果分析(with what effect) 信源-编码-信道(干扰)-译码-信宿-反馈-信源 一个优秀的传播者,将经常注意受传者的反应,修正传播内容,使之更加适合受传者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等,以加强传播效果 贝罗传播模式 信源和编码者 传播技能 态度 知识水平社会系统文化背景 受传者与译码者 信息 符号内容 处理 通道 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 影响课堂教学的6大因素 教学系统怎样施教(B) 用什么教材施教(L) 用什么教学媒体施教(M) 对谁施教(P) 在什么情况(环境)下施教(S) 为什么(目的)施教(Z) 教育传播要素 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通道和媒体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 自学传播个别传播 课堂传播远程传播教育传播过程 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选择教育传播媒体 通道传送 接受与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 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整体,且又都自称系统,互为系统,每个系统都是在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并能保持动态稳定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保持一种有序的状态 系统论促使我们以整体的观点、综合的观点来考察教育教学过程与现象,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一个有效的教育教学系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反馈控制系统 如何对教育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如何分析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传播特点与规律,这就是教育技术关注的问题。信息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方法。 反馈原理 有序原理 根据有序原理,在研究与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时,应注意教学系统 与环境的关系,重视对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加以注意和选择,更要特别重视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组织,以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功能 整体原理 整体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时,要具有整体意识,不仅要注意发挥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注意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所形成结构的功能,达到教育教学系统的优化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整理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整理 1.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收集与分析数据,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证明或证伪),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创造 性的认识活动。 ●总结: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项系列活动。 2.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揭示和发现教育技术中客观存在的、真实的、精确的现象与关系; ●有助于我们对教育技术中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加工、整理,从而找出正确地 或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规律; ●有助于我们把概念、规律经过思维加工,构成严密的知识系统,从而能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释、 控制和预测。 3. 科学研究的标志性特征: ●理论指导(研究的理论基础); ●实际问题(研究的对象,通常以现象的形式存在); ●假设(对问题所做的假想性的回答); ●方法(途径); ●数据(材料); ●分析(寻找原因和规律); ●结论(研究结果)。 4. 科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5. 研究的分类 ●按照研究的目的分类: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按研究的容分类:基础研究(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层次)和应用研究(包含:宏观、中观 和微观三种层次) ●按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 般的结论。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定量研究侧 重于、且更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04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能力的,具备宽厚理论基础和前沿专业技能、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到各类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宣传部门、电视台、广告公司、在线教学公司等行业,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影视创作和平面设计、教育电子出版物编辑等工作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同时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培养规格 1.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求实,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工作。 2.掌握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科研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3.了解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与教育技术学专业相关的各交叉学科的知识,初步具备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4.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与文字表达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与中等学校物理教育以及自我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的阅读、交流和写作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 6.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软件office进行文字、表格及图像处理;至少能够熟练运用一个专业软件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问题;能够熟练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初步的科研创新活动;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工作。 7.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广泛的知识或兴趣,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8.心理素质好,身体健康,拥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具有社交能力、合作精神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了解国际化通识知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9.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以及乐教、懂教、会教、善教等教师教育专业素养。准确理解“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概念、行为准则,全面把握“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置结构体系 本专业课程结构分为理论教学和综合性实践教学两部分。 - 1 -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第1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一般研究方法的是……………………………………………(B) A.经验方法B.评价研究法C.理论方法D.系统科学方法2、下列哪项属于课题选择的首要原则的是…………………………………………………(A) A.需要性原则B.创造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 3、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专门研究方法的是………………………………………(A) A.系统论方法B.评价研究法C.信息内容分析法D.响应信息分析法 4、下列各项研究方法中,哪项属于理论方法……………………………………………(C) A.文献研究法B.评价研究法C.逻辑分析法D.内容分析法 5、整理分析、加工所收集到的科学事实,属于科学研究程序的那个阶段……………(C) A.准备阶段B.现象阶段C.实体阶段D.本质阶段 6、下列各项研究方法中,哪项不属于经验方法……………………………………………(D) A.文献研究法B.社会调查法C.实地观察法D.逻辑分析法 7、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8、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是:(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9、怎样判断教育研究的优劣? 有两个概念反映了教育研究的优劣 即教育研究的效度和教育研究的信度。 10、一般来说,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不同的水平: 1)知觉观察水平;2)探索原因水平;3)迁移推广水平;4)理论研究水平 11、科学研究方法的程序化特征 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按照一定的系统性、有程序的步骤进行的。 几个主要的步骤是:选题与假设;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整理;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12、科学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联系,它决定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必然过程。这种联系是稳固的,只要具备了它发生作用的条件,它所支配的事物发展过程就会重复出现13、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所获得的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析、控制和预测。 14、在教育技术研究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建立科学理论的任务有: 1)、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 2)、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 3)、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 4)、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

教育技术学就业前景大家说

A教育技术学(师范)毕业之后一般做什么? 近几年的就业和收入怎么样,能不能说一下你们毕业班的情况 我已经工作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和管理机房。这是大多数教学技术学学生进学校的工作内容。毕竟,计算机不是很受重视的课程,所以有很多时候还有帮助学校做一些打印方面的工作。如果进单位的话,主要是进电视台,不过这个很难。(晓庄学院) 这个专业男生找工作比较占优势,主要的方向是在学校做网络***或计算机教师,所以网络这一块一定要学好.考研的话,我不是太清楚.我身边的同学只有女生考研,好象是教育学方面的(晓庄学院) 中学的计算机老师(如果你教育局、学校有路子的话)、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如果你的图像处理技术过硬的话)、软件公司(如果你自学成才的话)。差不多理论上就是这么多。当时我们在学校里的时候也被这样的问题困惑着。我原来的同学们,现在做的事情差不多和教育技术都没有关系,我在一家港资公司做秘书,还有的同学在美罗做秘书(男生),还有一个倒是去了上海的一家软件公司,其他的都在做杂七杂八的事,反正和专业没关系。(苏州大学) C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在你们学校怎么样?这个专业前景如何? 本专业就业率100%,就业情况排全校第二(晓庄学院) D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好不好?你对要学这个专业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教育技术学(师范)就是电教咯,有四个专业方向:记者,网管,平面设计,信息技术教师。所以学得很杂的,摄影,摄像,音响,网络,非线性编辑,photoshop,flash,3D。。。都要学。我上大学的时候最怕的是高等代数和高等物理,狂难。(晓庄学院) E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本科毕业了适合考研还是工作? 在学校做老师吧先工作再说考研其实也是为了工作(晓庄学院)我想这要看他们的性格。如果她是那种想要每天开开心心生活,并不想坐到什么很高的职位,只想普普通通生活的人的话,教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教师现在工资也不低,而且有寒暑假,工作相对也不是很紧。如果他是那种很有野心有抱负的人的话,作为一个已经过工作的人,我给他一个建议:因为我们教育技术学系跟计算机关系比较大,我知道的很多人都在搞编程,虽然现在程序员不值钱了,那只是说编程的人太多,可社会要的人也多了。如果他有绘画的天赋,maya现在是最吃香的,嗯,现在一个好的maya工程师一开始的薪水是7000左右,不过那东西技术难学,而最要命的是要求有绘画的天赋。还有就是在学校其实你最应该学的不是什么所谓的新得技术,你工作之后就明白了,那些所谓的新技术公司根本不用,而你学的所谓的高深的技术更是不可能用上,所以,在学校的时候好好学学怎么 我自己是愿意去大学中当教师但是现在的大学都要求博士或者要求本硕都是在211读的学生所以大四毕业的同学去大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我自己感觉如果技术性好的话去公司干会有所提高(最好是男生),女生的话最好就去参加教师考试,也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总之,每一次考试机会最好都尽力,不要错过(临沂师范) 这个要看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了,自己擅长哪一方面当然做哪方面的工作能有好的发展了,毕竟有了起点了。由于教育技术这个专业涉及的面比较广,所以每个人的发展方向也很

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信息科学的知识和技术,是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化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而学习理论是教育科学中最核心的理论,它是指导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对教育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二十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被看作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B.F. Skinner)。在斯金纳看来,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因而他一直以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认为,通过对行为的研究,可以获得对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进行分析的方法,从而影响和预测有机体(包括人和动物)的行为。斯金纳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并把它们应用于人类学习的研究,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总结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如小步子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等,形成了程序教学理论。图2-2-1显示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图2-2-1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 行为主义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 第一,小步子原则。行为主义强调将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形成程序化教材。学生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小步子教学原则。小步子原则要求对学习内容分割适当,对单元划分的大小要由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确定(不是步子分割越小越好,否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第二,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做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特别要注意对学生所作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及时强化,以提高其操作能力。 第三,自定步调原则。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必须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学生在以适宜速度进行学习的同时,通过不停地强化得到了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很多时候,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来设计适当的步调。 解释 提问 回答 确认 (刺激) (反应) (强化) 正答 错答 下一步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第一章 一、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经验方法: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利用经验材料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解决科学问题。 ?理论方法:提供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思考方法和加工步骤。 ?系统科学方法: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综合思维方式的方法认识研究的各个阶段。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的应用: 三、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 哲学方法:最普遍的方法 一般研究法:某类学科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专门研究法:对专门问题所采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 四、教育技术学研究内容: 教育技术学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其内容: 1、教学系统的设计研究 2、学习资料的开发研究 3、学习资料的运用研究 4、教育技术的管理研究 5、教育技术的评价研究 五、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 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 2.探求科学规律 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六、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作用 1.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 2.为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 3.推广应用教育技术学科的桥梁 4.丰富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 七、教育技术的概念,作用 第二章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1)直接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社会需要; 2)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向教育理论的转化; 3)来源于教育基本理论向教育应用实践的转化; 4)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本身的偶然发现; 5)来源于现有教育理论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6)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 二、课题选择的原则:需求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自变量:自变量,就是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作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 ?因变量:因变量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 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 ?干扰变量:属于研究中可以判断其存在,但是无法控制或测量的变量,也有的叫中 间变量、无关变量,或复合变量。它的存在会对其他变量的效果解释产生不利影响,使研究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与解释。如,被试者的主观态度、习惯、动机等。 四、假设的特征 ?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 ?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五、抽样的概念: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六、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有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概率抽样也叫随机抽样,是指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排除主观意愿 的干扰,使总体的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选为样本单位,每个总体单位入样是随机的。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整群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有抽签法、查表法,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划分或排队,完全随机地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使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等的机会被抽中,故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 ?非概率抽样也叫非随机抽样,是指从研究目的出发,根据调查者的经验或判断,从总体 中有意识地抽取若干单位构成样本。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配额抽样、方便抽样等就属于非随机抽样。 第三章 一、文献检索的类型 1、按载体形式分(教育技术文献类型):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机读型文献;声像 型文献 2、按加工程序分:一级文献;二级文献;三级文献 二、 三、什么是结构化观察? 结构化观察是指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地,对特定对象进行有计划、系统化观察,并要作严格详细的可量化记录的一种观察方法。它是为进行量化研究提供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结构化观察的特点 1.有特定的观察内容 2.采用专门的观察方法 3.有限制的观察范围 4.可量化的观察的记录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