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

幼儿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

幼儿园个案观察分析记录

幼儿:涵涵【男孩、5岁】地点:本班教室

时间:晨间活动、手工活动、数学区域活动

观察记录:

观察一:今天下雨,小朋友在教室进行晨间活动——建构活动。小朋友正专注地建构,只见涵涵在教室窜来窜去,不时地把小朋友的玩具扔在地上;小朋友很生气,他却憨憨地看着小朋友笑。自己从不坐下安静地玩。

观察二:要进行手工活动了,小朋友都表现得很兴奋,只见涵涵沮丧地来到我身边,对我说“为什么要做手工?不做手工好不好?”我说“你为什么不喜欢做手工?”他说:“我讨厌做手工?”小朋友在做的过程中,只见他拿起剪刀胡乱地剪几下,然后就对我说:“老师,我的破了,再给我一张。”我在给他用双面胶补贴,他则窜来窜去地用手抓小朋友的手工材料。

观察三:下午组织幼儿练习书写10以内的数字,小朋友都在认真地书写,只见涵涵拿着铅笔在写字本上胡乱画圈圈,我上前指导他,没想到他连握铅笔都不会,一下午他只学会了写1.

案例分析:

家庭环境的影响,爸爸妈妈是大学老师,平时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引导他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爷爷奶奶在家里照顾他,在爷爷

奶奶心中他是小皇帝,他提出的条件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爷爷奶奶都会答应,使他养成了唯他独尊的性格,以致于他什么都不会,因为有人包办了。所以,他没有自己做事的目的,也没有自己做事的习惯,更没有练习出独立做事的能力,连玩他都是在东游西逛,不知道要独立完成。

措施:

1.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抽时间指导他练习书写10以内数字。请家长不要事事包办,引导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手工活动时,教师在他身旁引导他剪贴,做的不美观不要紧,关键要他自己动手剪贴,培养他自己动手做事的能力。

3.建构活动、泥工活动时,给他下达指令:拼搭什么、捏出什么动物,培养他做事的目的性。不准下位游荡。

4.抓住他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提高他的自信心。

效果:

1.涵涵进步比较明显的是现在能独立完成书写10以内数字,并且速度较快,不会东游西逛,做事有目的性了。

2.手工活动时,他不会咔嚓一下就把手工材料剪坏,会求助老师指导他完成手工制作。

3.与幼儿相处这一方面效果不明显,还有待进一步引导。

个案观察分析记录

案例描述:

最近幼儿园对体育器械的位置摆放做了重新的调整,对我们小朋友出去户外活动方便了不少。另外,幼儿园还布置了一些十分有趣的奇趣体育项目,例如:户外娃娃家、小山坡等,这些都十分吸引小朋友。

今天我们的场地是环形水泥地,我让小朋友自己选择了器械,很多小朋友选择了剪刀车,辰辰本来也想选择剪刀车玩,可惜“下手”慢了些,剪刀车都被别的小朋友选去了,他看上去有点不开心,走过来告诉我说:“老师,我想玩剪刀车,可是剪刀车都被他们抢光啦!”我安慰他:“要不你先去玩一会儿扭扭车吧,等会可以跟玩剪刀车的小朋友换一换啊,好吗?”他觉得有点道理,就推着扭扭车去玩了。

没过多久,辰辰的扭扭车就扭到我旁边来,跟我说:“老师,我不想玩了,他们不跟我换剪刀车。”我看了看玩剪刀车的小朋友,有的在比赛,有的自己在玩,正是起劲的时候,我说:“要不你再等等。”他没说话,把扭扭车开走了。不一会儿,我发现,他把扭扭车放到了原来的位子,换了一个皮球来拍,拍着拍着发现自己还不会拍皮球,又跑到放器械的地方,换了一把手抢过来。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辰辰换了四五次器械。

案例分析:

体育户外活动的开展本是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练、练中玩,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观念

我一直认为,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是幼儿的引导者,在活动中,我经常会让孩子们自由玩,而老师更多的是帮助能力相对较弱的小朋友和观察小朋友在活动中的表现。而对个别小朋友的需要没有真正的了解。

二、材料的问题

1、种类多,数量少,个别孩子无法拿到自己想玩的器械

有的地方的器械很多,但是数量比较少,一些刚买来的新奇的器械往往比较受欢迎,但总是不能满足大多数小朋友的意愿,就会发生争吵、争执的现象。

2、没有深入挖掘材料的玩法,孩子们玩法单一,兴趣渐失。

孩子们对游戏材料只有单一的玩法,如孩子们玩圈除了跳圈还是跳圈,跳绳除了跳还是跳,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

对策与思考:

一、充分挖掘材料的一物多玩,让幼儿保持兴趣。

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不断加强,他们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游戏玩法,我们要不断地挖掘游戏材料的玩法,和幼儿一起探究材料的一物多玩。

二、教师指导的方式要有针对性

在游戏中要不断发现孩子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纠正。

三、引导幼儿之间相互谦让

孩子的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在平时要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

个案观察分析记录

观察内容:

能积极投入艺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的表现出来。

实地记录:

轩轩是一个腼腆的小男孩,总是乖乖的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特别安静平时也不怎么说话。从来不需要老师担心,有时老师都会不小心忽略他的存在。

下午起床后,老师请孩子们自己上来排队拿纸画画,等到小朋友们都拿到纸后,老师开始观察与孩子们交流,可到后来我发现他面前空空如也——原来是没有去拿纸。我问他:“你为什么没纸呢?需要我帮你拿纸吗?”只听他小声的说:“老师,我不想画,我不知道画

什么,我也不喜欢画画。”“可以随你画什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你喜欢的就好。”老师是,他还是固执的摇着头,坚决不画画。

家长工作:

1.在家时请家长多鼓励孩子画画给,给孩子足够的信心。

2.带领孩子尝试新鲜的事物,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3.在家时不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一些独立的爱好进行规划(看电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