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属于意识形态。

2、超阶级的哲学从来是不存在的。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哲学中的最高问题,是任何

一个哲学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哲学家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了整个哲学的基本方向;对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的回答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两条思想路

线、两种思想方法的斗争。

5、朴素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唯一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基本特点)。

6、马哲的基本立足点——唯物主义一元论思想

7、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8、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

9、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相对静止

实际上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0、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反映了事物的广延性、结构性和并存性;

时间反映了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整个物质世界的空间和时间是无限的;每一个事物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其空间和时间又是有限的。

11、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最基本特点)、普遍性、稳

定性、重复性等特点。

12、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出发点。

13、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包括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认识,以及情感、信仰、意

志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

14、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5、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在于通过实践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意识能

够反映外部世界,具有认识作用,这是意识最根本的作用;表现出预见的作用;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实施方案的作用;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动的作用;规范和调整社会成员关系和行动的作用。这些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调整着全部复杂的社会生活过程,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成为改造客观世界,反作用于物质发展过程的强大力量。

16、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改造外部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基本特点

是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有变革自然界的生产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变革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探索外部世界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实验活动。

17、实践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其主体是具有思维能力并运用一定物质和精神手段去认识

和改造世界的人。实践主体和客体之间是改造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主体是能动的、主导的方面,客体是受动的、基础的方面。

18、实践主体的能动性(认识理性、实践理性、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客体对主体活动的

制约性。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坚持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19、联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联

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是坚持辩证法联系观点的唯物主义前提。

20、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透过事物外部的、现象的、偶然的联系,发现其内部的、本

质的、必然的联系,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1、系统: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并同周围的环境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22、条件:指在事物之外制约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任何事物的存在和

发展都由一定的条件;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决反对无条件论和机械决定论。

23、运动是一切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是指一般的变化,是宇宙中一切变化过程中所共

有的东西。

24、发展是上升的运动或前进的变化。唯物辩证法把发展的前进的方向性作为自己科学

的发展观的核心。

25、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是决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事

变动性和稳定性的统一;过程是指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26、过程论:对过去,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对现在,要立足现实;对未来,要有预

见性。

27、决定论——是一种肯定事物具有客观的、普遍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哲学理

论。历经自发决定论、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三种历史形态。

28、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

心。统一物中总包含着对立的因素,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这种对立的统一就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

29、矛盾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联结、互相依

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和斗争性(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分离的倾向)。同一性的相对性——条件性,斗争性的绝对性——无条件性。

30、事物发展的内部根据和外部条件,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

部的矛盾性;内因是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通过内因起作用。

31、矛盾的普遍性(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和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认识

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的认识事物和正确的解决矛盾的基础。事物的本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矛盾的斗争是无条件的、普遍的、绝对的;矛盾的斗争形式是有条件的、特殊的、相对的。斗争形式取决于矛盾的性质和矛盾所处的具体条件。3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二者互相

联结、互相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认识事物矛盾的根本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

33、唯物辩证法两个基本原则: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条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

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一系列基本范畴: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34、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这个规律揭示了事

物最本质的联系和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因;矛盾观点提供了理解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的钥匙;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

35、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矛盾运动,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质是一事物区别于

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质和量的统一,表现为度,即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量在度的范围内的增加或减少。质变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飞跃,是对原有度的突破和超越。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36、否定之否定规律:阐明了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是事

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一事物向他事物的转化,是质的飞跃(一切事物最终都要被否定,永世长存的东西是没有的)。

37、扬弃,新旧事物之间这种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的关系,哲学上成为扬弃。

38、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的一个周期。事物的发展呈现否定之否定

的过程,是事物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升性与回复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取决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不是简单抛弃,而是扬弃;取决于否定之否定是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39、新事物——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必然性的、进步的,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旧

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和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的判断标准:一是看它是否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二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40、基本范畴之一:本质和现象。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隐蔽的、比较一般的、相

对稳定的,靠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是表面的、丰富多彩的、变动不居的,事物的现象靠人的感官去感知。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种种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是本质某一方面的显现。真相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也是。

现象有真假之分,本质有层次之分。

41、基本范畴之二:内容和形式。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

结构和表现方式。形式有内在的,有外在的,同事物特定的内容有必然联系的形式是内在形式,无必然联系的形式是外在形式。二者是相对的。内容居于主导地位,内容决定形式,一定的内容要求与它相适合的形式;内容的变化决定形式的更替。

42、基本范畴之三:原因和结果。因果联系是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一种情形。原因和结

果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因果联系是先行现象引起后续现象的必然联系。引起被引起是构成因果联系的关键。二者是对立面的统一。原因不能同时是结果,结果也不能同时是原因。因果关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宇宙间的一切无一例外受因果必然性的支配。

43、基本范畴之四:必然性和偶然性。这是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联系和非确定联系

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确定不移的必然性联系是由事物的内部根据即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一定如此的趋向;偶然性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或许此时出现,或许彼时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两者并非彼此孤立互不相干,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的。两者互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方向,偶然性则会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

44、基本范畴之五: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事物内部潜在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

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实现了的可能性。可能性存在于现实性之中,现实性是可能性的实现。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是由事物的内部根据和外部条件决定的,是根据和条件的统一。现实性是可能性充分发展的结果,比可能性更高。——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与抽象的可能、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有利的与不利的可能性。区分各种可能性,均需人的经验、智慧和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关键在于条件。

45、认识和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物质世界的反映。反映是意识的一种功能,

即认识主体以一定形式、一定准确程度复制与再现意识之外的认识客体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功能。反映的物质承担者是作为主体的人和人脑,反映对象是外部世界。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是反映论的基本前提。

46、是否承认反映论,是认识论上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一条根本分界线。唯物主

义的认识论是可知论。世界上只有人们尚未认识之物,而根本不存在什么不可认识

之物。

4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

由于主体具有能动反映的能力,主体的认识便不会停留在客观事物的表面,而是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把握对象的本质,从而使得认识具有超前性、预见性。

48、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制约。认识是观念性活动,实践是物质性活动,相互区别,又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认识的归宿。认识的任务不在于正确解释世界,更为重要的是运用正确的认识能动地改造世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任何实践都是在既有的认识指导下进行的;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在越来越丰富的认识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升华而形成的,理论依赖于实践,同时对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集中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9、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在主观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作为认识范畴的真理,其形式是主观的,其内容是客观的,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一致。对客观真理或真理客观性的承认,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真理只能是一元的,真理的客观来源只有一个即物质世界。

获得真理的根本途径只能是联结主体和物质对象的社会实践。

50、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或绝对性,指的是实践标准的至上性和权威性;实践标准的不确

定性或相对性,是指由于现实的实践活动总是具体地、历史的,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即总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把握和处理三个关系:一是从实践发展的过程看,是历史的实践和当前的实践的关系;二是从实践的范围说,是全局的实践和局部的实践的关系;三是从实践的主体看,是群众的实践和个人的实践的关系。

51、逻辑证明:运用已知的正确概念和判断,通过推理来论证另一些判断的正确性的一

种逻辑方法,是探求真理的一种手段,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52、真理既具有客观性这一根本属性,又具有价值属性。价值是一定事物或现象能够满

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对个人、群体或社会具有积极主义的属性,由事物所具有的客观属性和人们对事物的主观需要两个因素构成,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尺度原则。

53、认识的辩证过程和主体的认识能力: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

了解其本质和内部联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和起点,必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是人类认识运动独具的特点和优点。理性认识是在拥有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主体头脑借助逻辑思维的力量加工制作而形成的。理性认识借助于理性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抽象,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基本形式包括概念(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判断(运用概念对事物的性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推理(以已知的判断为前提,遵循逻辑规则,引出新的判断)。

54、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是认识过程的飞跃。这种飞跃不可能自发实现,而

是要依赖于认识主体能动作用的正确发挥。理性认识绝不是认识的终点,它必须继续向前推进,即向实践转化。认识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认识发展的曲折性、反复性和前进性,曲折反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深刻的主客观原因。

5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谬误是贯穿于认识过程的一对矛盾,二者相比较而

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界限在于是否正确反映。二者界限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真理开始只为少数人甚至个别人所掌握的问题。要正确对待探索真理过程中的失误。

说错误难免,是从认识的总体,认识的过程来说的,对此不能加以绝对化,不能把任何错误的产生都当成不可避免的。

56、认识是认识主体在实践中和认识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主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

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现实的人,包含了作为认识主体的物质性、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多重规定。认识客体是指进入认识主体认识活动范围的客观对象,它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又是与人的认识活动发生关系的客观世界的那一部分。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因而认识的主体客体同样也就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57、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具有能动的认识作用,客体对主体具有制约作用,客体的状态

和过程制约着主体的状态和过程,影响着认识主体认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认识主体层次或分类包括个人认识主体、群体认识主体、人类认识主体。

58、主体的认识能力,是指主体在认识过程中能正确发挥出来的自觉的能动性。构成包

括:主体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主体的知识经验,主体的情感、意志和性格。

59、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实践,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即

物质生产是一切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条件,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基础。

6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范畴。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

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标志着哲学基本问题(存在与思维关系)问题的彻底解决。

61、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上的根本变革,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划时代标志。意义:

一是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长期的独立统治;二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三是为各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62、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客观条件,是指

不依赖于主体并存在于主体之外的那些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自然条件,是决定社会发展过程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主观条件是指主观本身方面的条件,集中表现为主体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社会条件对人的活动的制约(受到经济条件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政治条件即政治制度和社会形式的制约,思想条件的制约)。

63、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是人们的社会生活过程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因为社会历史过程就是人们的一系列社会活动构成的。人的活动的能动性表现在主动性、目的性、创造性和选择性。社会历史规律存在和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是内含人的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在内的。

64、人们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人们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构

成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侧面,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65、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地物质力量,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和作用自然界,获

得物质资料的力量,它表示的是人对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66、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三个:一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技能和知识的劳动者;二

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三是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主体因素,具有能动性;劳动资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

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生产工具是最主要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也是区分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物质标志);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劳动资料进行加工改造的一切物质对象。这三个基本要素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部分,系统还包括体现这些基本要求间相互关系的技术结构以及其他非实体性的重要因素。非实体性要素包括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管理、科学技术等。

6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第一位的推动作用;二是科学成

为生产发展的先导,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形成双向循环运动,并愈益一体化;三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国民经济增长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

6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以一定方式结

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体现着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体现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之中。69、生产关系不是一种主观的意志关系,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物质关系,

这种物质关系并不是物质实体,而是一种客观实在的关系。

7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一是采取一定方式进行的生产,是社

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进行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二是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性质和面貌;三是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7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它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力的状况规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具有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基本相适合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基本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2)矛盾运动。始终遵循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根本规律),二者从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是一个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无限运动的过程。

72、经济基础: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包括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上层

建筑的核心。二者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基本内容,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对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二者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相互作用,构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73、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基

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是生产方式发展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生产力是检验党的工作、政策乃至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或最高标准,不是唯一标准,也不是直接衡量各领域、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的标准。

7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内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

建设社会主义所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而不是泛指任何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上展开和发展的,因而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其解决的方法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调节能力,自觉的不断得到调整解决。

75、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76、阶级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私有制的形成。阶级本质上是个经济

范畴,阶级的划分只能以经济为标准,不能以政治、思想为标准。

77、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源于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一切阶级斗争

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经济利益而引起,围绕着经济利益而展开的。社会革命是社会形态的根本质变和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其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用先进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社会制度,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新的生产力与腐朽的生产关系矛盾的尖锐化是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

78、国家: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社会内部阶级矛

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联合力量及其整体利益的代表,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以巩固自己的经济政治地位,镇压被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本质)。军队、警察是国家权力的基本成分和主要工具。国体表明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国家的对内职能:专政、经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对外职能:处

理国家间关系、进行经济政治往来、开展科技文化交流、抵御外部入侵、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剥削阶级还有对外侵略扩张职能)。

7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特点:(1)物质利益矛盾大量化;(2)领导和

群众矛盾突出化(3)矛盾表现形式多样化、复杂化。坚持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来解决的原则:是非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体制原因造成的矛盾用改革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矛盾用综合的方法去解决。

80、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形成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的总和。最大的特点是它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社会意识以具体的历史的形式反映变化着的社会存在,抽象的、超历史的、一成不变的社会意识是不存在的。

81、社会意识具有系统性,从主体可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从社会意识层次分为社

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具体的、直接的反映,是一种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社会意识,以感性为主,包括感情、情绪、风俗、习惯、传统、社会风气等。社会意识形式是经过人们的思维加工,从社会生活中概括出来的思想体系,是一种系统的自觉的社会意识。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自然科学、逻辑学。

82、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着意识形态的产

生发展和变化;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要为它反映的经济基础服务,对自己的经济基础起着维护和强化的作用。其中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是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

83、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一是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二是意识形态的发展和经

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三是意识形态内部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意识形态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是它为建立巩固和发展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提供必要的思想集中和思想保证;二是它具有指导作用,组织和动员作用,批评和变革作用,以及教育和规范作用;三是它为团结本阶级和广大群众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84、意识形态的作用有两种不同性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阻碍社会的发展。判断标准有

三:一是是否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相一致;二是是否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

观要求;三是是否有助于新的经济基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建立、巩固和完善。作用的方式具有间接性,不能直接引起包括经济基础在内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而是通过社会舆论、社会思潮、社会宣传等形式,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间接地作用于物质生活。

8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的特点:鲜明的无产阶级阶级性、科学性和批判的革命

性。

86、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是对世界相对确切的反映和具有客观真理性的认识。社会

科学的绝大部分学科具有明显阶级性,属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自然科学本身内容没有阶级性,不属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科学活动是重要的社会劳动,由活动主体、工具(智力、物质工具)、客体、管理等要素组成。

87、技术是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

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

人对自然、社会的能动关系是通过技术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二者构成要素不同、任务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研究过程不同、活动特点不同、成果表现形式不同(6个)。

8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是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逐渐提到第一位;

二是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诸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发展和变革;

三是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并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

89、科学依赖于社会生产,生产决定科学,推动科学发展(社会生产的需要是科学首先

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反过来科学又反作用于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科学和社会生产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这是科学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社会需要的日益增长,是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

90、人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社会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的历史。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

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即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根本分歧之一。

91、群众观点的主要理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特别

是生产观点。另一个理论根据——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观点。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最广大的社会群体,包括一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等,反动势力不属于人民群众。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部分。

9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一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是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源,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力量,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93、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虽然表现为种种历史的偶然性,但同时他们又都是历史必然性

的表现、构成环节和补充。都是历史过程的参与者,但有大小之分。作用差别是同个人的素质及其努力程度直接相关,但造成个人历史作用重大差别的,主要还是社会历史条件,是随着分工而产生的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重大差别。个人所起的历史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其所隶属的阶级或共同体的性质。

94、人民群众是杰出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基础。杰出人物的出现,是人民群众的客观需

要,是时代的需要的体现;杰出人物的智慧、才能主要来自人民群众;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变成现实。杰出人物起着组织领导、引导教育作用,能够加速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95、党的群众观点(六个):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党要依靠群众又要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等。

96、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实现我们党

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97、执政党要更加自觉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要深入持久地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的学习和教育,使全党牢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二要努力保证党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法制化;四要改进领导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等)。

98、民主集中制是以广大群众包括广大党员的民主为基础的集中,同以党和国家领导机

关和领导干部的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2考点汇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2考点汇总 应试关键点 安全生产管理2阶段发展论 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 安全生产2结合的监管体制 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 安全生产5方管理机制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 安全生产责任对象体系:4方面 政府、企业、中介和从业人员。 安全生产法律责任体系:3方面 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防护用品的分类方法:2种 按防护用途分:(1)按防护性能分类。(2)按劳动卫生护品防护部位分类。(3) 按劳动卫生护品用途分类 按防护部位分:头部、呼吸器官、眼面部、听觉气管、手部足部、躯干、护肤。 安全评价种类:3种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安全评价的程序:6阶段 l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142种物质临界量 l N种物质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安全评价的理论模型 l FTA、ETA分析方法 l LEC、JHA评价法 事故应急预案种类:3种 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事故应急预案文件体系:4层次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象:4种人 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它从业人员。 人员安全资格论证要:3种人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专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l 高危行业负责人和专管人员资格培训48学时,每年不少于16学时 l 一般行业负责人和专管人员资格培训32学时,每年不少于12学时 l 一般行业新员工培训不少于24学时,高危行业员工培训72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少于20学时。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资格培训7内容 (一)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三)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四)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五)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六)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七)其它需要培训的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7内容 (一)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 (二)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劳动卫生知识和安全文化知识,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三) 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四) 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五) 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六)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七)其它需要培训的内容 安全生产投入要求:4方面 安全生产条件要求;防护用品保障;安全宣传教育;工伤保险。 安全检查4种方式,5方面内容 定期检查、经常性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职工代表不定期安全生产巡查 软:?查思想、查意识;?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 硬:?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职业病种类:10类、115种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3种

小学年级百科知识重点大汇总

小学1-6年级百科知识重点大汇总,超实用! (为孩子收了)长知识 国家常识 1.我国的国旗是什么?(五星红旗) 2.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陆地960万平方公里,还有海洋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 3.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56个) 4.我国的建军节是哪一天?(8月1日) 5.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我国古典园林是什么?(圆明园) 6.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什么?(汉语) 7.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重阳节、老人节) 8.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什么?(商朝) 9.香港是哪年、哪月、哪日回归祖国的?(1997.7.1) 10.目前,中国的人口大约有多少亿(13亿) 11.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是什么?(京杭运河) 12.我国的第一位封建皇帝是谁?(秦始皇赢政) 13.请问我国的教师节是哪一天?(9月10日) 14.“泼水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傣族) 15.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各地有包棕子、赛龙舟的习俗,请问这是为了纪念哪位爱国诗人?(屈原) 16.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哪五个?(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17.我国最大的岛屿是什么?(台湾岛)

18.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什么?(太平洋) 19.美国现任的总统是谁?(奥巴马) 20.法国的首都叫什么?(巴黎) 21.“世界环境日”指的是哪一天?(6月5日) 22.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23.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24.布达拉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著名建筑?(藏族) 25.现在世界人口约60多亿,人口最多的三个国家是什么?(中、印、美) 26.英国的首都是什么?(伦敦) 27.日本首都是什么?(东京) 28.意大利的首都是什么?(罗马) 29.美国的首都是什么?(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30.被称为“风车王国”的国家是?(荷兰) 31.世界上最早使用地铁的国家是?(英国) 32.世界上有不少城市独具特点,请写出下列城市的名字(世界水城-威尼斯、音乐之都-维也纳,世界雾都-伦敦、世界表城-伯尔尼) 文学文化常识 1. 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圣”的是谁?(杜甫)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朝哪位诗人的诗句?(王之涣) 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4. 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本医学名著叫什么?(《本草纲目》) 5. 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张衡)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教育家的话?(孔子)

最新通用版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 ?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 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017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辩证法核心考点

第三节辩证法

【真题示例】 (20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2015)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物质基础的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工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的生产过程说明 A.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事物的产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真题示例】 (2014)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四、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二)矛盾的内涵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点汇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点汇总 1、法的最基本属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共同意志; 2、社会主义法以国家意志形式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 3、居住在我国的外国人,在某些问题上适用于他本国的法律; 4、《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公布,2002年11月1日起生效; 5、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6、安全生产执法基本原则:合法、公正、公开,联合执法,惩戒与教育相结合,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在同一类问题上,特殊法优于一般法; 8、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 9、地方性法规由省人大及常委会制定; 10、《安全生产法》基本原则:人身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社会监督、综合治理; 11、《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加强管理、防止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 12、《安全生产法》调整范围:除香港、澳门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13、《安全生产法》排除适用:已发现的,特殊法中未做出规定的问题; 1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 15、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16、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责任的决策人; 17、工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8、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19、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依照执业标准; 20、安全资金投入应以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 21、高危行业(无论有多少从业人员)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2、300人以上的非高危行业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3、300人以下的非高危行业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或委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7、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真题知识点-2013

2013年真题知识点 一、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P7-9 1、系统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 ①各级安全管理人员 ②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 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④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 ⑤安全生产管理信息 (1)动态相关性原则: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明确分工。 (3)反馈原则: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 2、人本原理 (1)动力原则:①物质动力②精神动力③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①内在动力②外部压力③工作吸引力 (4)行为原则: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3、预防原理 (1)偶然损失原则: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 3) 3E 原则:①工程技术对策②教育对策③法制对策 (4) 本质安全化原则: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4、强制原理 ( 1) 安全第一原则: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要以安全为主。 ( 2) 监督原则: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 二、博德的因果连锁理论P12-13 1、控制不足——管理 2、基本原因——起源论 3、直接原因——征兆 4、事故——接触 5、受伤——损坏——损失 三、生产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P36 1、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检维修现场安全管理) ( 1)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 ( 2 )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 3)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括: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4)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百科知识竞赛汇总

百科知识竞赛 卷一 一、选择题 1、的"山"是指:(B) A泰山B、太行山C沂蒙山D、恒山 2、史书《资治通鉴》是属于哪一类体例的历史?(C) A纪传体B、纪事本末体C编年体D国别体 3、著有"农村三部曲"的著名作家是:(B) A巴金B、茅盾C郭沫若D、欧阳山 4、唐代诗人有称“诗圣”的杜甫“诗仙”的白等,你可知道被人颂称“诗魔”的是谁?(A) A、白居易 B、王维 C、禹锡 D、商隐 5、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市?(B) A、、新疆 B、、蒙 C、、新疆 6、阿姆斯特朗是乘哪个飞船成功登月的? ( A) A 阿波罗11号B阿波罗12号C和平号D爱国者6号 7、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D) A骑马B杂技C射箭D驾车. 8、我们平时常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请问这句名言出自于英国的哪位作家?(C) A、雨果 B、拜论 C、雪莱 D、普斯金

9、白菜属于_________科(C) A.豆科 B.菊科 C.十字花科 D.蔷薇科 10、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是:(B) A古罗马B古希腊C古代中国D古巴比伦 11、我国境最早的人类是:(B) A.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丁村人 12、下列哪个国家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D) A.英国 B.法国 C.中国 D.德国 13、色盲患者最普遍的不易分辨的颜色是什么?(A) A.红绿 B.蓝绿 C.红蓝 D.绿蓝 14、天下第一书"《兰亭集序》是哪一位古代书法家的杰作?(C) A.旭 B.王献之 C.王羲之 D.芝 15、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哪一个?(B) A. B.新疆C. D. 16、"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D) A.二十岁 B.七十岁 C.三十岁 D.五十岁 17、请问:火车连续发出两声长鸣,这表示:(C) A.前进 B.停留 C.倒退 D.故障 18、轮船发出六声短笛,这是表示什么呢?(D) A.倒退 B.避让 C.转弯 D.遇险 19、"隐形飞机"是指什么样的飞机?(D) A.肉眼看不见 B.飞行太高看不见 C.体积太小 D.雷达测不到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种方法、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4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得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1大规律、1个基本问题)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1个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大概念 (一)物质 物质就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得一种共性——即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得意识所反映得客观实在性。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得就是它得客观实在性,也就就是说它存在于人得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可以独立存在。同时它又可以为人得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 (1)意识产生得充分条件:人脑。意识就是物质得产物,但又不就是物质本身,意识就是特殊得物质——人脑得机能与属性。 (2)决定条件:社会实践(语言促进)。社会实践特别就是劳动在意识得产生与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得产生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与可能,在人们得劳动与交往中形成得语言促进了意识得发展。 (3)意识得本质:意识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就是人脑特有得机能与属性,就是物质世界得主观印象,就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得统一。 马克思:“观念得东西不外就是移入人得头脑并在人得头脑中改造过得物质得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大原理 (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这就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得一个基本原理。包含三点内容: 1、世界就是统一得,世界得本源只有一个。 2、世界得统一性在于它得物质性,而不就是某种“始基”得物体。 3、物质世界就是多样性得统一,不就是单一无差别得统一。 (二)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得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点汇总-必考点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 点汇总-必考点 1. 什么叫安全? 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一种状态和过程。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2. 什么是安全生产? 答: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3. 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答: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们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4. 什么是“三违”现象? 答: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5. 我国当前努力构建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什么? 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6. 什么是事故? 答: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7. 什么是事故隐患? 答: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8. 什么是危险? 答: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9. 什么是本质安全? 答: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者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两个部分。 10. 安全生产“五要素”分别是什么?相互关系如何? 答: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1)安全文化,即安全意思,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支配人们行为是否安全的思想;(2)安全法制,即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执法;(3)安全责任,主要指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心;(4)安全科技,是指安全生产科学与技术;(5)安全投入,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的经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框架

看好了啦。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1、辩证唯物主义2、历史唯物主义(又名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分三点:1、辩证唯物论2、唯物辩证法3、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分四点:1、人名群众2、价值观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基 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文化就是意识,所有虚的,比如政策,理念都是意识。做选择题时刻记着: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在①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 计划性(不重要)②意识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③意识具有指导 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指导人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不重要) 3、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遵循客观规律。 4、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点可以归在2的③ 里,但是经常需要把这句话拉出来说,独立成一点。) 5、(套话。看材料意识是对谁起了作用)意识对+对象+具有正确的指导作 用。(有时候你得看那个意识是坏的还是好的。不过一般是好的)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并利 用这种规律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反对在规律面前的经 验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唯物辩证法⑴联系观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可加上客观性、多样性),要用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具有多样性,善于分析事 物的具体联系 ③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密不 可分,没有整体,部分也就不成其为部分。没有部分,也就没有 完整的整体。 ④系统优化。 ⑵发展观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 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成,即否定了旧事物中的腐朽东西,又保留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 1,自然科学: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 2,阶级基础: 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社会科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 1.唯物论 物质: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时绝对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 ! 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空间是运动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 物质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 意识: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社会劳动; 意识起源的基本环节有三个:第一,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 感应性;第二,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由一般动物的 # 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反映,意识不仅仅反映事 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 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主体拥有意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拥有人脑,而是必须参与到人类社会实践# 中去。 规律: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向。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固有的联系。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能被改变、创造、消除的。人只能认识规律、尊 重规律、利用规律。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一,朴素唯物主义;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辩证法 ! 两个特征: 联系观: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观) 发展观: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 三个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或称斗争性与同一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而 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重点论”)。 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反映了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

最新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重点及总结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点 1、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安全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危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他损失。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 A/一般事故:死亡1-2人,重伤1-9人,直接损失:一千万以下。 B/较大事故:死亡3-9人,重伤10-50人,直接损失:一千万—五千万。

C/重大事故:死亡10-30人,重伤50-100人,直接损失:五千万-1亿元 D/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重伤100人以上,直接损失:1亿元。 6、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重大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7、危险程度=风险度,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 8、海因里希法则: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 9、危险源:第一类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第二类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的频率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10、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翻译硕士历年百科知识考点精归纳

跨考独家整理最全翻硕考研知识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翻译硕士考研真题和知识点等内容,加入我们的翻硕考研交流群还可以获得翻硕学长免费答疑服务,帮你度过最艰难的考研年。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翻硕考研一对一咨询进行解答。 1、总统制:是源于欧美地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 2、SCO上合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上海合作组织的简称。前身是“上海五国”的会晤机制。2001年6月举行首次会谈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合组织正式成立。它不是封闭的军事政治集团,防务安全始终遵循公开、开放和透明的原则,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原则,一直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辛亥革命: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背景是清王朝日益腐败,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目的是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富强。结束了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使共和观点深入人心。 4、国台办:全程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是国务院办事机构,属于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遵循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方针政策,负责管理、指导、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各方面涉台事务;督促检查各部门、各地区贯彻执行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的情况,组织制定涉台事务的有关政策、规定。 5、君主专制制度:又称君主专制或君主专政,是一种政治体制和政府形式,统治者君主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利,但没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序告诉君主如何行使权力。是一种专制政体,采用世袭方式产生。 6、欧盟:欧洲联盟的简称,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91年12月通过《马约》,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盟诞生。现有27个会员国。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国际组织,在贸易、农业、金融等方面趋近于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在内政、国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则类似一个个独立国家所组织的同盟。 7、希拉里.克林顿:美利坚合众国第67任国务卿,第42任总统威廉.杰斐逊.克林顿的夫人,美国律师、政治家,民主党成员。是一位富有争议性的政治人物,普遍认为其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曾参加08年总统选举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但最终失败。 8、民主党:美国两大政党之一,无固定党员,党籍自由,党员总数按本党总统候选人投票结果计算,以驴为徽,颜色为蓝色。 9、伊拉克战场: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发动全面战争,但最后为发现。10年8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伊拉克作战行动将于8月底结束。伊拉克战争历经7年5个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间及社会历史条件,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它和一般的哲学及科学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的含义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时代 (1)现代西方哲学概念的指称对象及其主要思潮和流派。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时代精神的精华。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条件。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两大理论成果。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含义。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区别。 (3)关于运动的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的根本区别。 (4)关于运动的辩证法观点与形而上学观点、相对主义及辩论的根本区别。 (5)相对静止的含义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6)关于时间空间的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的根本区别。 (7)关于时间空间的辩证法观点与形而上学观点的根本区别。 (8)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 (1)意识起源的几个环节。

(2)劳动在意识的起源上起决定作用。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实在的主观映象。 (4)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5)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和途径。 (6)人工智能及其与意识的关系。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2)规律概念的定义和规律的特点。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1)联系概念 (2)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唯物主义的联系观。 (3)联系的条件性及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关于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概念同一般系统论的关系。 (5)系统概念及系统的特征。 (6)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7)发展概念与运动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8)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 (9)新生事物的本质特征。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1)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3)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的辩证关系。 (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 (7)质、量、度概念。 (8)度与关节点概念的区别。 (9)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点 第一章 1.哲学(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学问(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三)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 3.不可知论代表:18世纪英国的休谟(感觉之外一概不可知),19世纪德国的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 4. 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各自独立,互相平衡的本原,其实质是唯心主义。17世纪笛卡尔(法国)“我思故我在”。 5. 唯物主义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奴隶制或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但又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代表人物: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水”,赫拉克利特“火”,中国的“五行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2、近代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但又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解释世界。 代表人物:17世纪英国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洛克“白板论”、霍布斯“人对人是狼” 18世纪法国拉美特利“人是机器”、狄德罗“大理石雕像变成人)、爱尔维修“人是环境的产物”霍尔巴赫。 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恢复唯物主义,抛弃了辩证法)局限性:①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半截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6.唯心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 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某种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这种主观精神派生的。 人的意志:经验、感觉、心等。关于“心”,孟子“心之官则思”是误解。 代表人物:18世纪英国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 中国南宋时期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中国明代王阳明(心外无物)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代表人物:古希腊柏拉图“理念”,德国黑格尔“绝对理念” 宋代朱熹“理” 7.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 代表: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由斗争产生的”。 2、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为主要代表 3、唯物主义辩证法

2014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必考点【看后必过】

2014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必考点 1. 什么叫安全? 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一种状态和过程。 2. 什么是安全生产? 答: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3. 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答: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们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4. 什么是“三违”现象? 答: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5. 我国当前努力构建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什么? 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6. 什么是事故? 答: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7. 什么是事故隐患? 答: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8. 什么是危险? 答: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9. 什么是本质安全? 答: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者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两个部分。 10. 安全生产“五要素”分别是什么?相互关系如何?

小学生百科知识大全(已整理过-非常实用)

1、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2、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谁?(许海峰) 3、眼镜由谁发明的?(罗吉、培根) 4、月亮围绕地球东西转,转一周期(24小时) 5、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天文学家是谁?(张衡) 6、电池的发明人是谁?(伏特) 7、最早的农作物是什么?小麦。 8、甩掉中国贫油帽子的人是谁? 李四光。 9、什么动物是人最早驯养的?鸡。 10、最高的哺乳动物是什么?长颈鹿。 11、冰淇淋是哪国发明的?中国。 12、我们看到天上的星星比月亮小得多,实际上它们大多比月亮大。(对) 13、穿黑色的衣服容易被蚊子咬。 14、狗热时用舌头散热。 15、蝙蝠不是鸟。 16、月亮不能发光。 17、睡觉的时候打鼾是因为用鼻子呼吸。 18、环境污染影响儿童智力 19、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20、蚊子晚上靠温度发现目标 21、地震最频繁的国家:日本 22、第一个在田径运动会上获奖的中国运动员:刘翔 23、竹子是草 24、飞蛾不会吃东西 25、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吗?不是 26、蚊子发出“嗡嗡”的声音是翅膀振动 27、雪花的形状:六角形 28、大雁南飞的季节:秋季 29、萤火虫的光不能点燃火柴 30、飞的最高的鸟:大雁 31、海洋中的鱼:鲨鱼 32、所有的鸟都会飞吗?不是 33、鲜蛋竖放不宜放坏 34、什么东西经常会来,但从来没有来过:明天 35、白色的花在自然界中最多。 36、看鱼鳞可以知道鱼的年龄。 37、《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是孙悟空,贪吃贪睡的是猪八戒。 38、《百家姓》中的第一姓是:赵 39、太阳和月亮都是东升西落

40、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 4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42、 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约法三章——刘邦江郎才尽——江淹 煮豆燃萁——曹植洛阳纸贵——左思刮目相看——吕蒙图穷匕见——荆轲 凿壁借光——匡衡指鹿为马——赵高闻鸡起舞——祖逖完璧归赵—蔺相如 退避三舍——重耳负荆请罪——廉颇投笔从戎——赵班纸上谈兵——赵括 还我河山——岳飞精忠报国——岳飞入木三分——王羲之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望梅止渴——曹操初出茅庐——诸葛亮画龙点睛——张僧要 卧薪尝胆——勾践三顾茅庐——刘备一字千金——吕不韦墨守成规——墨翟 马革裹尸——马援围魏救赵——孙膑高山流水——钟子期覆水难收——朱买臣 衣锦夜行——项羽暗渡陈仓——刘邦背水一战——韩信胯下之辱——韩信 一饭千金——韩信江郎才尽——江淹目不窥园——董仲舒惊弓之鸟—更赢 因材施教——孔子铁杵成针——李白程门立雪——杨时马革裹尸——班固 草木皆兵——苻坚悬梁刺股——苏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黄袍加身——赵匡胤焚书坑儒——秦始皇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诸葛亮 一鼓作气——曹刿投笔从戎——班超乐不思蜀——刘禅妙笔生花——李白 呕心沥血——李贺东山再起——谢安愚公移山——愚公名落孙山——孙山 请君入瓮——周兴铁面无私——包拯不耻下问——孔子一鸣惊人——齐威王 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一笔勾销——范仲淹九牛一毛——司马迁 雪中送炭——宋太宗惊弓之鸟——孙更赢小心翼翼——贾黄中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高山流水——钟子期百闻不如一见——赵充 有眼不识泰山—鲁班先发制人约法三章——刘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仲三顾毛庐如鱼得水——刘备运筹帷幄 孺子可教——张良过关斩将单刀赴会——关羽脱颖而出毛遂自荐——毛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神机妙算锦囊妙计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如果有人触电,首先应该迅速切断电源 44、遇到有重病人,应该拨打(110 )电话。 45、遇到火灾拨打(119 )电话。 46、遇到小偷拨打(110)电话。 47、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48、为了保护牙齿,应该(早晚都刷牙 )。 49、在睡觉的过程哪种睡姿对人体的健康最有利(右侧卧) 50、预防近视要坚持做( 眼保健操)。 51、小红回到家,看到桌上有干净的苹果 (用水洗干净手再吃 )。 52、保持口腔卫生,每天至少刷(2次)次牙。 53、课间活动的好处( 有利于身心健康 )。 54、进行剧烈运动比较适宜的时间应安排在饭后(1.5小时)。 55、夏天运动后,要用(温水)洗澡,既去污、去汗,又防中暑 56、早晨8点,小明测的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6米,上午11点再去测量,小明的影子(变短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