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宁海饮食习俗

浅谈宁海饮食习俗

浅谈宁海饮食习俗
浅谈宁海饮食习俗

浅谈宁海饮食习俗

我的家乡在宁波市内的小县区------宁海县。宁海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它依山傍海,有1219平方公里的山区半山区和157平方公里的浅海滩涂,盛产竹木茶桑果,丰收鱼虾蟹贝藻。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农业投入和开发,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海水养殖发展迅猛,面积已超过20万亩,拥有万亩以上水产养殖基地8个,对虾、泥蛤、青蟹、黄鱼等近70个花色品种,水产品总量达8万吨,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县;山区经济综合开发进一步推进,已形成柑桔、茶叶、笋竹、香榧、高山蔬菜和畜牧等商品基地。宁海以天然、绿色、有机为特质的宁海农产品名闻遐迩,长街蛏子、西店牡蛎、凫溪香鱼饮誉省内外,望海峰牌望海茶、望府银毫有机茶、怡绿牌脐橙等皆有口碑。

宁海的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特色,由此就有每个地方不同风格的美食,形成特产。首先是长街蛏子,主产宁海长街、明港一带沿海,这些地区濒三门湾,港湾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泥质略带沙性,常年又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水咸淡适宜,营养丰富,是适宜蛏子生长的上佳地区。这里所养的蛏子体大壳薄,肉质肥壮,色白味鲜,名闻遐迩,当地美食家称之为“西施舌”。长街主产的泥螺亦很著名,长街泥螺肉质脆嫩不含泥筋(肠泥),个体肥大,味鲜美,民间多腌吃,腌制泥螺,以五月抱黄泥螺和八月桂花泥螺为佳。腌制办法是:洗净用盐加草木灰渍死,再洗净涎水灰分,腌制5天后,沥出腌卤煮沸,冷却澄清后复用,加少量食盐,复制1月即可食用。也因此,居住于长街一带的居民喜好海鲜,饮食偏向于重盐。

其次是西店牡蛎,主产西店镇浅海,目前该镇的20个沿海村均养有壮蛎,养殖面积达1.8万亩,每年产量达12800吨。牡蛎养殖在西店已有700年历史,据有关史书介绍,铁江江中有两个岛屿叫石孔双山,宋朝石孔村进士冯唐英曾避乱于此。看见岩边牡蛎盛生,就叫村民聚石养蛎,遂开养蛎先河。西店牡蛎之所以鲜美,跟这里得天独厚的水质有关。此地的海水咸度在20‰以下,是适宜牡蛎生长的最佳水质。西店牡蛎素有“海牛奶”之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核黄素等营养成分。《本草纲目》载,牡蛎还有治虚弱、解丹毒、止渴等药用价值。

第三就是香鱼了,清光绪《宁海县志》载,香鱼产溪中,出浮(凫)溪者佳。缘溪集雨面积大,营养盐类丰富,水清流急,砾石底,多深潭,适宜生长。所产香鱼,鳞细眼白,脂肪多,清香无腥,营养丰富,誉称“淡水鱼之王”。烘制成干,体色金黄,香气扑鼻,肉质松脆,口味鲜美。清代曾是进贡的贡品。20世纪40年代,环流于凫溪村一段溪流中,年产香鱼200余公斤。50年代,年产约2500公斤。60年代,由于拦溪兴建水库,香鱼回游通道中断,加之酷渔滥捕,产量急剧下降,至70年代濒临绝迹。1993年,有关科技人员攻克难关,在大佳何甬佳鳗场成功实施香鱼人工繁殖,目前该县已有5个养殖点,年产香鱼5吨以上。

第四就是对虾,大佳何镇是“浙江对虾之乡”,所辖的26个行政村村村养对虾,目前已形成溪下王、应家、大佳何等八个专业村为中心、从黄墩港畔到象山圆山码头长达10公里的对虾养殖带。全镇目前有8600多亩对虾养殖塘,对虾品种有12种,以对虾养殖为主的水产养殖业产值达1.26亿元。大佳何对虾之所以出名,原因有三:一是该镇濒临的象山港水质盐度在20‰以下,低于我国沿海任何一块养殖区,这种水质育出的对虾肉质最嫩;二是对虾的饵料新鲜,每天凌晨,虾农们就到宁海水产城购买小活虾、小活鱼,并拌以蛋黄喂虾,因此大佳何对虾营养充足,个体最肥;三是象山港的海水清澈,有利于提高对虾肉质。

第五就是茶院番薯面,茶院的番薯面以高山上种植的纯天然红薯为原料,采用独有的传统工艺与做出面条,保持天然本色,晶莹纯净、营养丰富、经久耐煮、不浑汤、不断条、

柔软可口,而且低热低脂,十分健康,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送亲人的最佳礼品。

第六是有名的前童“三宝”,前童豆腐、前童香干、前童空心腐,简称为前童“三宝”。前童豆腐白嫩细腻,前童香干喷香柔韧,前童空心腐又香又脆。男女老少个个皆宜,人人喜爱。长期食用豆制品,可降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还有水车萝卜,水车一带,属白溪下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很适宜种蔬菜,有名的“水车萝卜”就出产于此。当地农民种的萝卜特别甜脆、饱汁,嫩滑而无渣,美味可口。

第七是望海茶,产自望海岗,茶场海拔高度931米,四季云雾缭绕,基地面积5000亩。望海茶历史悠久,成品外形条索略扁,细紧挺秀,色泽翠绿,峰毫显露。1995年,望海茶获得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8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望府银毫是宁海望府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该公司是宁波市最早进行大规模栽培、制作有机茶的企业。望府银毫对质量管理十分严格,茶场从不施化肥、农药,对病虫草害则采取生物防治等综合技术。1998年,望府茶场获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食品原料生产证书,成为有机茶生产基地。1999年,该公司经国际有机食品检查员严格检测,又取得欧盟国际I—M0有机茶颁证。预计今年出口欧盟210吨茶叶。

第八是白荔枝枇杷,它主产宁海县一市镇。白荔枝枇杷是枇杷专业户叶建国在1993年发现的,它是白砂枇杷的一个变异品种,因果大味甜,果肉状如鲜荔枝肉,因此被命名为“白荔枝”。1994年,叶建国不惜损失数万元,将30亩成年的枇杷树全部锯掉,嫁接了“白荔枝”品种,1997年,第一批白荔枝枇杷一面市就被抢购一空,且每公斤价格要比普通枇杷高出5倍以上。目前一市镇已发展白荔枝枇杷1600多亩。

第九是宁海高山蔬菜,宁海高山蔬菜基地被批准为宁波市级特色“菜篮子”基地,“泉丰”牌高山红茄、青椒被评为市绿色农产品。由于地处海拔500米以上高山,污染、虫害少,农药的施用量也较少,蔬菜基本上达到了绿色无公害的标准。

第十就是宁海土鸡,宁海土鸡是宁波市振宁牧业有限公司依托浙江大学的高新技术开发生产的绿色产品,该鸡在纯天然环境下放养,肉色鲜艳,香味浓郁,食味鲜美,无药残,且营养价值较高,对人体有保健防病等功效。宁海土鸡体型紧凑、大小适中、尾羽高跷、颈细。商品土鸡肌肉中的肌红蛋白、肌内脂肪、鲜味物质(肌甘酸、肌酸酐)含量比普通肉鸡增加30%一35%,而异味物质(雄甾烯酮、粪臭素)含量降低25%一30%。胴体表皮呈淡黄包,丰满,切面光亮,有弹性。宁海土鸡原产地在力洋镇,经县政府大力推广,现在宁海土鸡养殖辐射到全县各地,并向周边县市延伸。

接下来就是红阳猕猴桃和翠冠梨,红阳猕猴桃是从野生实生苗中选育的珍稀品种,果皮光滑无毛,果肉金黄,果心鲜红,香甜清爽,营养价值居“水果之冠”,具有嫩肤养颜、软化血管、抗癌防衰等功效,有“保健奇果”、“水果皇后”等美称。翠冠梨是宁海县浙江东海岸绿色农产品基地和宁海县果蔬市场名特优生产基地的主打果品,它果皮薄,果心小,肉质细嫩,汁液多,香醇,脆甜,品质上等。

还有“宁海脐橙”俗称“抱子桔”,有“柑桔之王”之美称。“怡绿”牌宁海脐橙是由宁海县林特技术推广总站从欧美品种中,经多年选育而成。果品形美、色艳、汁多、香高、味浓、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元素,耐贮藏,“怡绿”牌脐橙实行定点基地生产,栽培技术成熟,全部产品实行完熟栽培,不进行人工催熟,是回归自然的理想“绿色食品”。

“三臭”宁海人饮食偏咸,品种多样的佐餐“咸下饭”是宁海餐饮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闻着臭、吃着香的宁海三臭是当地历史悠久的腌制土菜。宁海西乡民间有“无臭不下饭”的说法,可见其在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三臭”的脯制方法较为简单,一般要经过清洗、烧煮、冷却、腌制等工序,腌制时间年久愈香,20世纪90年代中期,“三臭”生产开始走上产业化道路,宁海三臭走出县门,远销全国各地。宁海城关翔鹰土特产加工厂生产的“百欢牌“臭冬瓜、臭苋菅、臭菜心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特优农产品展优秀奖、中国国际农业博

览会产品优质奖、上海市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目前,该厂已在上海、杭州、宁波、温州、舟山等地设立专卖店,去年共销出“三臭”500吨,销售额达到了300万元

宁海的民间传统美食品种繁多,花样百出,地方特色浓厚,尤其是与民间的各个节庆结合在一起,更显得这些传统美食不同寻常。

每年中最热闹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前为春节,俗称过新年。宁海春节的传统美食有红枣汤、番薯汤、八宝饭、八宝菜等,以食品谐音寓意新年吉利:吃红枣汤,寓意全年早些红红火火;吃番薯汤,寓意生活翻身如意、生意翻倍;吃八宝饭、八宝菜,寓意八方顺利、积聚财宝。其次就是元宵节,照常规应以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而宁海以正月十四为元宵。通常说法是,一般人们总在过完元宵后再下地劳作或出门做工,宁海人则提前一天。这是当时宁海民众勤劳品质的象征。元宵节晚餐,宁海各地有吃糯米团、麦粉汤包、番薯淀粉汤包、糊辣羹、麦(米)饺筒、青团等不同习惯。意在旧年已过。一家人要团结同心,在新的一年中再创新业。

宁海的有一饮食习俗就是十四夜,吃麦搂。麦搂即是将菜叶、香干丝、虾皮、番薯粉面丝一道放在水中煮熟,然后把麦粉放下搅拌,成为薄薄的糊状,就叫“麦搂”。这个典故跟戚继光有关,当时戚继光在宁海抗倭,为了让士兵们御寒充饥,宁海人民就把小麦粉做成麦搂送给他们吃,那一夜刚好是十四夜,于是就流传下了“十四夜,吃麦搂”的习俗。

在清明节时宁海人会吃“青麻糍”、“青团”。在清明时节采“青”捣麻糍、和“青团”以祭祖,是祭告先祖,一年一度的新春又到来了,后人将会抓紧这宝贵时光,辛勤耕作,争获丰收。宁海人在清明时还作兴"吃蛳螺"。因这个时节蛳螺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是采食的最佳时令,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还有些节日如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二月二,俗称“百花娘子生日”,又称花朝节。民间传说,唐太宗曾于花朝节亲自在御花园主持挑菜御宴,武则天每到花朝节便令宫女采集百花并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百花糕”赏赐群臣。故宁海也有制作百花糕的习俗。三月三,俗称“上巳节”。在宁海,三月三又称“孝娘节”。是日,嫁出去的女儿要以“炒粉桶”盛“炒粉”送给娘家,以示对娘亲的孝敬。四月八,农历四月八,是传统的“牛生日”,或者叫做“耕牛节”。在这一天,全体牛休息一天,牵回家喂以“乌饭麻糍”以及黄酒、鸡蛋、糯米粥等食品,补其力,壮其骨,养其神,让牛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耕作。在宁海,这样的习俗被一直保留到今天,不过现在的“乌饭麻糍”早已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广受青睐。

每年的立夏和冬至也有一番习俗。宁海立夏习俗以“蛋”为主题。在立夏这一天大家都要吃蛋,认为蛋形如心,吃了蛋能“拄心”,补助精神。立夏这一天,宁海还有尝“鲜”习俗,品尝新鲜的蚕豆、青梅,竹笋。故有“立夏日、采豆荚”之谚。近海一带的民众,还有尝“腥”的习俗,专指吃鱼。有“立夏不吃腥,蚊子叮眼睛”之说。冬至,宁海人也称“长至日”。按宁海风俗,冬至要吃汤圆或炒圆,用糯米粉做圆。汤圆有带馅的和不带馅的,带馅的又有甜的和咸的之分。长辈们为了鼓励孩子吃冬至圆,经常说“你几岁了就要吃几只冬至圆,否则年岁加不上”。宁海有些地方,冬至作兴吃“冬至团”及特色糕点,同样是以糯米粉制作,辅以不同的馅料,花色繁多,风味独特。宁海人在这一天还有“晒冬米”的风俗,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冬至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还有端午节和中秋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在宁海的传统中,这一天除了盛行吃粽子外,还要吃麦饼,也有的作兴吃竹筒饭。做的棕子形式多样,有狗头粽、横包粽等。狗头粽是象形的称呼,包成四角锥形;横包粽则是五花大绑包成长方形。粽子有纯米粽、红豆粽、番薯粽、豆板粽、咸肉粽等,甜咸皆有,各具风味。包粽子所用的材料粽叶,都是就地取材,选取毛笋壳或箬竹叶等天然材料。故粽子煮熟后,具有竹笋、箬竹叶等天然清香。全国各地中秋均为农历八月十五日,只有宁海、台州、温州一带为八月十六日。在这一天,月饼、特色糕点、桂花酒、白馍糍、锅灶(音同“卓”)糍、印花麦粿、烊糕等传统美食一应俱全,其

中以印花麦粿和烊糕最具特色。宁海民谣说,“八月初三树头敲,八月十六吃烊糕”,这里所说的“树头敲”,指的就是印花麦粿。“烊糕”也叫“方糕”,是用浸过的米和黄豆用石磨磨出来再蒸的。经过特制的磨粉方式和特色的蒸法,宁海的烊糕就具有独特的风味。

在这些节日中,宁海的主要传统美食有前童麦饼、桑洲肉麦饼、黄坛麦饼(干麦饼与苔麦饼)、岔路麦糊头(麦锅贴)、紫色酥、捣碗花、烤玉米、烤南瓜等。在前童、岔路一带,当年因粮食不足而盛行的包芦糊(玉米糊),现在反而成为颇受欢迎的民间美味。

总之,宁海地产丰富,特产颇多,饮食习俗也别具一格,是个山美水美,食更美的好地方。

中国地方小吃排行榜

中国地方小吃排行榜 中国地方特色小吃排行榜排行榜第1名:四川乐山麻辣烫四川麻辣烫是乐山一带为代表的地方小吃,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了,具有口感麻辣,味道鲜香的特点。 最初的时候,是船工和纤夫创造了麻辣烫的吃法。 从四川宜宾到三峡内的巫山,这一带由于水流湍急,他们在拉纤之余,在江边拾上几块石头,支起瓦罐,舀几瓢江水,**上把干柴生火,在罐里加入蔬菜,没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调料,涮烫食之,吃后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驱寒、祛湿;制作方便的煮食**俗便在江边沿袭。 这就是麻辣烫的起源。 后来,码头上的小贩见这种涮烫方式有利可图,便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担两头,边走边吆喝,江边桥头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享用起来。 麻辣烫渐渐从江边上了岸。 重庆城内的饭馆把这种饮食方式店堂化,麻辣烫就开始发展起来,到了当代,麻辣烫更是因为方便,自助,快捷的优点迅速名扬大河南北,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饮食。 排行榜第2名:陕西西安羊肉泡馍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食,尤以西安最享盛名。 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

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 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经过近一百五十多年的变革发展,目前狗不理已成为拥有大型饭店、中型酒家、排挡式餐厅、快餐、早餐、早点、速冻食品生产,商品零售、物流商贸和烹饪学校以及在国内外设有七十余家特许连锁企业的集团公司。 排行榜第4名:安徽宁国粑粑安徽宁国粑粑是宁国特色小吃之一,以香、软、油而不腻而出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外地游客对其也是赞不绝口。 宁国粑粑据说源于徽州,聪明的宁国人在“徽州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于是便形成今日的“ 宁国粑粑。 宁国粑粑以油上下翻煎之,大约6分钟左右。 宁国粑粑馅取材广泛,有老腌菜、豇豆、萝卜、豆腐干、笋子,甚至还有南瓜、韭菜等,另外加肉丝、灌鸡蛋也很美味,最经典的就是腌菜肉馅。 将馅用面粉包好后用擀面杖推擀成圆形,之后使用大平底锅以油煎熟(也可加鸡蛋同煎)。 煎成后香味扑鼻,酥香味美。

中国传统生态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生态观 吴萍 (扬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 学号M13221)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危机已成为中国所面临的的一个挑战。其实,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就已经提出了许多宝贵的生态观念,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生态观,分析“天人合一”等思想给后人带来的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生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改革开放30年来采取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所带来的负担也已经越来越沉重。无疑,“雾霾”成为2013年的关键词之一,它将成为我国面临的又一大生态环境问题。如果这样的状况一再恶化,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估计将难以继续。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解决生态问题的步伐,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中国传统的生态观可以为我们如今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一.客观规律与生态问题 马克思提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人类只能遵循和利用规律。 人类在自然世界中的实践活动是以客观世界为对象的。这就要求人们的实践活动必需要遵守客观世界的规律,只有抛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理念,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让经济在短期内有较快的进步,我们错误估量了人工的力量以及自然的承载能力,在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肆意妄为地开发与利用自然。虽然,不可否认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是随之而来的自然环境的恶化,深深震撼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温室效应的主要祸首二氧化碳,我国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国,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目标:能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和见解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几个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习俗和风格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来历,通过看视频、听故事、谈感受、唱歌曲……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准备: 学生: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但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由此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同学们绝大多数都是汉族人,那你知道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同学记得这么清楚,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相信,这节课大家也一定学得很棒!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而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就盛装打扮,唱歌跳舞欢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这样的节日呀?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去感受少数民族朋友的节日快乐! (二)个人汇报,信息共享。 1、傣族介绍

自然地理环境与地方特色美食之间的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与地方特色美食之间的联系 中国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四季轮回中,隐藏着一套严密的历法,历经千年而不衰。相比农耕时代,今天的人们与自然日渐疏远。然而,沿袭祖先的生活智慧,并以此安排自己的饮食,已内化为中国人特有的基因。这是关于时间的故事,是中国人与自然相处的秘密。同时,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正是利用一年四季的自然气候以及变化万千的独特地理环境来对食材进行挑选,进而用心制作各式各样的地方风味美食。 阳光和温度,造就美味,更带来多彩的世界,冰消水融,万物复苏,生生不息。光合作用促成植物发育,成熟。不同的积温,滋养出种类繁多的作物。阳光下,果实积累糖分,食物脱水得以储存。 自然,并不永远眷顾人类。在湖南,艳阳高照,部分乡镇鱼塘接近干涸。农民家面临着颗粒无收的困境。缺水,让稻子停止灌浆,只留下干瘪的谷壳。为了挽救30亩稻田,用尽各种办法,做最后的努力。尽管全国总体粮食丰产已经持续10年,但局部极端天气给农户带来的损失仍然是巨大的。干枯的稻秸被付之一炬,一家人准备尽快种上旱地作物。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 除了阳光,生命离不开水,中国的降水从东南到西北呈递减态势。吐鲁番,常年少有云层遮挡,充足的日照,活跃的光合作用,让葡萄

积累丰富的糖分。夜晚热量消散,呼吸作用微弱,糖分得到很好的保存。中国最甜葡萄的秘密,就隐藏在这巨大的昼夜温差之间。 即便这些地方美食与我们远隔海角天涯,但地方特色馆诚邀全国各地方优质保证的农副产品特色美食商家免费入驻,通过微商供货,线上营销的模式,从而使得大众能够轻而易举地品尝全国各地方特色美食小吃,让吃货吃遍天下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 论文题目:中国传统饮食文 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他在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历史阶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阶段。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

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继承与发展 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法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又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进步,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饮食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它至少包括饮食资源、烹调技术、食品制造、食物治疗、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方面内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物质层次,包括饮食结构和饮食器具;行为层次,包括烹调技艺、器具制作工艺、食物保藏运输方法等;精神层次,包括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等文化内涵。 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饮食文化出现了这么四个高峰:大约1万年前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的发展,我们的祖先逐渐掌握了新的谋生手段,告别了单纯依赖自然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大约50个世纪,创造出相当灿烂的原始饮食文化。约在4000多年前,在中原地区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一夏朝,经历商朝和周朝,统称“三代”,约延续了16个世纪,成为古代东方鼎盛的奴隶制国家。三代在原始社会丰厚的食料生活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进行国土开发,在黄土高原、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片片以犁耕农业和沟渠工程相结合的井田,那时大抵能亩产一石,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批稳产高产田,初步奠定了大农业的基础。三代出现了较系统的烹调理论,反映了认识食料的一定深度和广度,以及膳食制造业的成熟;对饮食卫生、保鲜与食疗等,都已积累了成套经验,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从战国到南北朝,约经历了10个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向上发展时期。在这段历史最繁盛的汉代,除了保持黄河流域的垦区外,

多姿多彩的天气

二年级上册《多姿多彩的天气》 林婷婷 教学目标:通过艺术欣赏、表演、绘画等艺术活动,引发学生观察、想象、表现大自然的天气情景。学习运用艺术手段表现和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天气图片天气声音天气预报片段简单的天气图标天气记录表 学具准备:绘画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大家来听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风声雨声雷声) 2 天气可以听得见,同样的,也能看得见。(欣赏不同天气得艺术作品和图片。) 3 大家都知道都有些什么天气吗?(引出课题,板书:多姿多彩的天气) 三、有关天气的表演 1 大家说了那么多的天气,那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呢? 2 谁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都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冷得哆嗦、热得流汗、被风吹得难以前行) 3 刚才有小朋友说了,刮风的时候,树都被吹得一直摇。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表演一下刮风时候的小树,把手举起来当成我们的树枝。(没有风就不动,微风就轻轻摆动,大风就加大摆动的幅度,狂风被吹的东倒西歪) 四、设计天气图标 1 观看天气预报片段。 2 看天气预报中,它用很简单的图标就可以告诉我们天气怎么样。 3 引出课题《天气图标》。(板书:天气图标) 4 让学生欣赏老师收集的天气图标作为参考。 5 根据常见的晴、阴、雨、霜、雪、风等天气状况,让学生创制天气图标。 五、作品展示 请小朋友到黑板上来画自己设计的天气图标,并给大家讲解,自己画的都是什么天气。大家再来说说,谁画的最棒。

六、课后延伸 我是天气预报员。注意近一个月的天气变化,并用自己设计的符号、图标把它记录下来。同学之间可展开交流,看看自己的记录结果对吗。 附:板书天气记录表 多姿多彩的天气 天气图标:(各种天气图标卡和图案) (学生绘制的天气图标)

中国各地特色美食文化调查问卷分析

中国各地特色美食文化调查问卷分析摘要 关键词中国美食文化特色美食调 查现状 1调查问卷设计 近期,随着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各地美食文化关注程度显著提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食文化的发展现状也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国家或各区域的发展建设。为了了解各地特色美食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居民对特色美食文化的认知程度,中国医科大学于2012年8月组织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主要围绕有关饮食文化认知了解、发展现状及趋势、传承推广及制约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共设计30个问题。主要了解影响我国各地特色美食文化建设的因素以及群众对其认知程度,进一步认清饮食文化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有利于饮食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调查问卷关注以下主要内容:特色美食的食用地点、受关注方面、宣传途径;特色美食和美食老店的传承情况;群众对美食文化现状、传承、发展以及推广的认知情况;美食节的相关情

况;本地美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美食文化消退的因素。 于湖北襄阳市发放问卷33份,回收30份,回收率90.9%。调查对象为市区居民,采用不记名方式,每人次耗费7分钟答卷。2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2.1您是否是本地居民(单项选择) 选项人数比例 是27 90% 否 3 10% 合计30 100% 分析以上数据得出,本地居民为大多数,占90%,非本地居民仅为10%,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可反映本地美食文化。 2.2您的年龄是(单项选择)

20岁以 5 17% 下 20岁 12 40% -30岁 30岁 10 33% -40岁 40岁 2 7% -50岁 50 岁以 1 3% 上 合计30 100% 分析以上数据得出,年龄分布以20-40岁为主,占73%,30岁以上居民占43%,调查问卷反映的认知情况较为全面客观。 2.3您的文化程度是(单项选择)

幼儿园学前教育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多彩节日(重点资料).doc

大班主题教案:多彩节日 节日是一种文化,节日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孩子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进行的。5“6岁的幼儿社会发展能力大大提高,他们的情感趋于稳定,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展示自己各方面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更可以增长社会知识,获得团结、合作的社会化技能,体验热爱、尊敬等社会情感,从而促进其社会化的进程。 一.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晚会”。可做月亮变化日记展、表演节目(尽量让幼儿自己准备),将从家中带来的食物与大家分享,用望远镜观察中秋节的月亮等。 重阳节 1、区域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保护思想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保护思想研究 摘要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观念,先民们对自然的看法以客观的、自然主义的态度为主。提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并且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产生了系统的生态观念,在此基础上,先民主张实行生态保护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生态科学观及实践是其重要的表现。此外,生态观念在文化中还有一个显著的体现。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将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的认识和促进中国的生态文化建设。 关键词:传统文化生态保护生态文明研究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人对自然真象的整体领悟,是人在生存实践中对自然规 律的敬畏与尊重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形态,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各流派,如儒、法、墨、道,尽管各有其独立的体系和不同的政治主张,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生态观方面所具有的内容的丰富性和所指与能指的一致性[2]。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当今社会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利于生态保护思想的研究 正文:面对着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不得不使人类对生存问题的思考变得严峻 起来了,使人类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开始重新思考人在自然中的角色定位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也在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道家以超越一切的道为出发点,从自然的天道、天地循环所造成的自然界的和谐秩序,平等地对待万物,以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儒家则从人道契入天人关系,以人道体天道,将天道人伦化,以仁义思想为核心,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属性赋予自然界,提出了仁民爱物的道德观。而中国佛教的诸流派,则根据缘起论的宇宙观,众生及万物皆有佛性的平等观,提出了尊重生命及其环境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为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3]。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制度与精神成果的综合;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4]。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存在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整体都弥散着浓郁的生态文化气息,从政治制度、社会伦理、生产劳作、文学艺术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贯彻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的和合精神及与自然相亲、相融、相谐的态度[5]。 (一)“时中”生态伦理自然观的精神内核 从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可以发现重“时”“尚”“中”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基本秉承重“时”“尚”“中”并不意味着“时”与“中”的分离二者相互渗透、彼此含蕴、互为诠释即“时”不离“中”,“中”不离“时”,“时中”是也。《易》言“时中之义甚大”。“时中”是儒家的真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真精神[6]。“时中”是儒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生态智慧它集中体现了儒家生态伦理自然观的精神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3

《丰盛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1.态度: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3.知识: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严重组成部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例外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别具风格的民族艺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读书、看报、上网查询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照片、资料;有能力的同学还可自制幻灯片。 教师: 1、收集了许多少数民族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孩子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呢?(课件)对,记得汉族有哪些民族节日吗?

除了汉族,我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课件)他们也有着自己传统的民族节日。每逢节日,人们盛装打扮,置办酒席,歌舞欢庆。孩子们你知道有哪些民族节日呢? (学生可能说出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二、处理信息讨论交流 1、学生可能说出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课件) 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介绍:可展示图片、照片,讲述关于少数民族节日的传说、故事)说得可真好!听了XX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补充:也可展示自己课前做好的关于少数民族节日的幻灯片。如果班里有少数民族的学生,就请他讲讲自己家是如何庆祝民族节日的。)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一起来欣赏。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学生边说边补充信息卡内容) 2、学生介绍其它两个节日。[教师适时评价]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看了同学们收集的这么丰盛的资料,我真高兴。老师也收集了其它民族的节日,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三、说说唱唱情感升华 孩子们,这节课老师被你们深深的感动了。因为你们还只是十一、二岁的孩子,却对我国的民族节日有这么多的了解。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老师准备的课件中的内容特别感兴趣,但马上就要下课了,同学们是不是意犹未尽?这样吧,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到微机教室继续观看这个课件,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民族节日,可以到图书室去借阅相关书籍,还可以上网查询。 56个民族56朵花,我们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祖国才会更加强健。(音乐)让我们在这首欢乐的歌曲《爱我中华》结束今天这堂课吧!

自由与责任作文高二优秀范文5篇

自由与责任作文高二优秀范文5篇 一瓣雪花在深处无声地燃烧,一只鸟在笼子里仰望,一个人静静地徜徉于那段自由的日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以自由为话题的高二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自由为话题的高二作文篇1 天圆地方,事物皆有规矩。 但,没有人会打心眼儿里喜欢这样那样的“无处不在的规矩”。在各种规矩的“压迫”下,苦难的灵魂早就开始叫嚣:哪里那么麻烦!哪里那么多的规矩! 这样的话早已刻满了那堵给规矩们投诉墙,可收到的回答永远两个简短的字: 必然。 按耐不住的灵魂用因害怕而颤抖却又愤怒的目光盯着那堵墙,心中怨念一下子被两个字 点燃:必然?这是何等的可笑!你们规矩也是从有到无的,甚至就是由我们中的某些人创造的。创造了你们,是为了超越,是

为了更好;不是为了压迫,不是为了剥削!你们冷血强硬,所有的事情处理得千篇一律,不懂得一点变通,没有一点创造者的人情味儿。看看现实吧,哪里有我们想要的美丽和谐?只是遍地狼藉罢了,听听现实吧,哪里有我们想要的欢声笑语?只是哀怨悲泣罢了。甚至用你那生了锈的鼻子去闻一闻空气中的味道都会令你们作呕。 是的,现实就被你们打造成了这样,早已没有了我们的真实,只剩下了一副被你们钉死了的无形的框架! 你们,是我们的奴隶,现在竟然开始管教主人!我们要联合起来废掉你,还给我们最初的无忧无虑的自由! 这是来自灵魂的咬牙切齿的咆哮。 墙外的喧闹声越来越大,墙后传出了一不满的咕噜声。 深邃的目光从墙缝里透出来。 “你们想要绝对的自由?这可不行。”“这很简单,废掉你们这些愚蠢的规矩就行了!” 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自由。 鱼儿只要不被养在鱼缸里,而是畅游在海洋,这就是自由。 鸟儿只要不被养在鸟笼里,而是翱翔在天空,这就是自由。

【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民俗传统

【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民俗传统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的一些国家汇集着各国的移民,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一、饮食结构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这都为我国的饮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据《武林旧事》记载的一次盛宴便列举菜肴有200多道,其中,以猪、鸭、鱼、虾等物经烤、煮等诸多工艺制作成的有41道,有42道果品和蜜饯,有20道多类蔬菜,有29道各类鱼干,有17种饮料,还有59道点心等。所涉及的食物种类繁多,天上地下水生陆长和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饮食构成。可见,在南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趋于成熟。据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我国的主食以稻米和小麦为主,另外小米、玉米、麦荞、土豆、红薯和各种苕类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米线之外,各种面食,如馒头、面条、油条以及各种粥类、饼类和变化万千的小吃类使得人们的餐桌丰富多彩。 二、食物制作 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煮、蒸、烧、炖、烤、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拌等。而且长期以来,由于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味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如闽菜、川菜、粤菜、京菜、鲁菜、苏菜、湘菜、徽菜、沪菜、鄂菜、辽菜、豫菜等。各菜系在制作方法上更是各有特色:如湖北菜的煨、滑,京菜的涮、烤等,更有四川菜以味多、味广、味厚、味道多变而著称,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佳话。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口味精美。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同时,追求色、香、味、形、艺的有机统一。在色的配制上,以辅助的色彩来衬托、突出、点缀和适应主料,形成菜肴色彩的均匀柔和、主次分明、浓淡相宜、相映成趣、和谐悦目。在口味的配合上,强调香气,突出主味,并辅佐调料,使之增香增味。在形的配制上,注重造型艺术,运用点缀、嵌酿等手法,融雕刻和菜肴于一体,形成和谐美观的造型。中国饮食将色,形,香,味,滋,养,六者融于一体,使人们得到了视觉,触觉,味觉的综合享受,构成了以美味为核心,以养身为目的的中国烹饪特色。它选料谨慎,刀工精细,造型逼真,色彩鲜艳,拼配巧妙,有着无可争辩的历史地位。 三、食物器皿 饮食用具的多样性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特别用竹筷进食,运用自如,经济方便,被欧美人士赞为是艺术的创造。中国饮食用具从用途上来分,有豆、罐、鬲、杯、盆、碗、盒、瓮、壶、甑、盘等等;从材料上来分,有陶制品、瓷制品、金属制品和竹木制品等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饮食用具在材料、质量、形态等诸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隋唐开始,已大量使用了金银等贵金属所制的饮食用具,在民间,陶瓷用具大量使用,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瓷器享誉海外。直到现代,陶瓷食具美不胜收,灿烂辉煌,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和特色。 四、营养保健 以谷物为主,注重饮食保健。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中国人很注重饮食的营养保健,主张营养成份合理搭配,平衡饮食,通过调配食用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气味、功用各不相同的食品,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

多姿多彩的天气-教案

多姿多彩的天气 一、概述: 《多姿多彩的天气》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的课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及儿童以有的前概念,以天气现象展开研究,通过观察、欣赏不同的天气现象,使学生知道怎样观察和欣赏大自然带给我们神奇的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②知道可以用一些可测的量来描述天气。 ③初步知道天气预报的方法。 2、能力目标(科学探究法): ①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②初步知道描述的天气的量有哪些。 ③了解天气的利与弊。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观看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领略天气变化的美丽与神奇,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②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感受文字描述天气现象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及天气现象。 2、教学难点: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 四、学生分析: 本节课教学是与我们生活、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天气现象来展开观察、研究的,让学生从身边发现科学,研究科学,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五、设计理念: 本课以认识天气为目的,以科学探究为教学手段,围绕我们熟悉的天气现象展开学习。学生在欣赏多姿多彩的天气同时,感受自然美,知道天气可以测量,并掌握相关天气常识。 六、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图片或照片,及有关天气现象的诗句;课件。 七、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猜谜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几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猜吧!(课件出示谜语) 2、提问:刚才的谜语都是与什么有关的?板书:天气 二、新授 1、了解天气 a、欣赏天气现象的图片(课件演示) 【我们欣赏了晴、阴、雨、雪、霜、龙卷风、雾、雾霾等天气现象,所有这些天气现象我们统称为天气。】 b、认识气象图标 【而气象学家为了让我们方便认识天气现象,他们通过图画的形式画出来了,你们认识吗?】 (1)出示各种气象图标,学生猜一猜,认一认。 【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认识更多的气象图标呢?】 (2)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气象图标。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各地的天气都不一样,真是多姿多彩。板书:多姿多彩】 【那么,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几种呢?】 C、讲述常见的四种天气:“晴、阴、雨、雪”。【气温、风、雨】 学生说说这四种天气各有什么特点? D、收集与天气有关的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叶朗 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上出现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观念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要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世界上的民众都是我的亲兄弟,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我的同伴)程颐说:“人与天地一物也。”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朱熹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这样的话很多。这些话都是说,人与万物是同类,是平等的,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和这种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意识相关联,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生态美学的意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万物之生意”。周敦颐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他说:“与自己意思一般。”又说:“观天地生物气象。”周敦颐从窗前青草的生长体验到天地有一种“生意”,这种“生意”是“我”与万物所共有的。这种体验给他一种快乐。程颢养鱼,时时观之,说:“欲观万物自得意。”他又有诗描述自己的快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他体验到人与万物的“生意”,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浑然与物同体”,得到一种快乐。这是“仁者”的“乐”。 这种对天地万物“心心爱念”和观天地万物“生意”的生态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有鲜明的体现。 中国古代画家最强调要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生意”。明代画家董其昌说,画家多长寿,原因就在他们“眼前无非生机”。宋代董逌在《广川画跋》中强调画家赋形出象必须“发于生意,得之自然”。清代王概的《画鱼诀》说:“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像。”“悠然羡其乐,与人同意况。”中国画家从来不画死鱼、死鸟,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生意盎然的。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意象世界,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态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也是如此。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贯穿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的美,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聊斋志异》的诗意,就是人与万物一体的诗意。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花草树木、

多彩的节日

多彩的节日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圣诞节、感恩节、开斋节、狂欢节等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2.对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3.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问题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圣诞节、感恩节、开斋节、狂欢节等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以及各个民族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难点:理解不同民族所产生的不同节日和独特的节日活动,感受人类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感受文化的多元性,尊重各民族的传统,分享节日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制作、对各节日深入了解、对学生的课外资料收集进行指导。 学生:收集有关节日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节日猜想 一年四季,我们会迎来很多节日,比如4月5日的……农历8月15是……农历1月1日是……(分别出示圣诞节、感恩节、狂欢节、开斋节图片)你知不知道这些画面展示的分别是什么节日?(二)节日探秘

1.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习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世界各国,去领略一下精彩、独特的节日文化。揭示课题:多彩的节日。 2.小组学习:请选择一个主题,结合课文和资料研究 l 设计:请设计一个具有浓郁特色的圣诞节活动。 l 讨论:感恩节为什么只有美国人才独有? l 讨论:穆斯林的斋月和别的节日有什么特别之处? l 收集:国外还有哪些著名的节日? l 排练:请学习几个狂欢节的舞蹈动作。 (三)开心词典 1.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今天让我们走进“开心词典”,到世界各地去领略一下节日的文化。 2.圣诞节: (1)假如要设计一个精彩的圣诞节,你们会怎么设计? (2)课件展示有关圣诞物品:圣诞大餐、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圣诞音乐等。(3)判断:下列说法对吗?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教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美誉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中国饮食文化也在逐渐影响着西方的一些国家的饮食文化,逐渐渗透融合、博采众长,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大致特点: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实际上,

三年级科学《多姿多彩的天气》

---------------------------------------------------------------最新资料推荐------------------------------------------------------ 三年级科学《多姿多彩的天气》 三年级科学《多姿多彩的天气》教学设计单位: 石泉县饶峰镇中心小学教师: 柯宝林《多姿多彩的天气》教学设计一、概述: 《多姿多彩的天气》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的课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及儿童以有的前概念,以天气现象展开研究,通过观察、欣赏不同的天气现象,使学生知道怎样观察和欣赏大自然带给我们神奇的天气现象。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②知道可以用一些可测的量来描述天气。 ③初步知道天气预报的方法。 2、能力目标(科学探究法): ①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②初步知道描述的天气的量有哪些。 ③用游戏等方式表现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1 / 5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观看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领略天气变化的美丽与神奇,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②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感受文字描述天气现象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及天气现象。 2、教学难点: 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 四、学生分析: 本节课教学是与我们生活、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天气现象来展开观察、研究的,让学生从身边发现科学,研究科学,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五、设计理念: 本课以认识天气为目的,以科学探究为教学手段,围绕我们熟悉的天气现象展开学习。 学生在欣赏多姿多彩的天气同时,感受自然美,知道天气可以测量,并掌握相关天气常识。 六、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图片或照片,及有关天气现象的诗句;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多彩的节日》教学

《多彩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节日文化习俗,初步了解圣诞节、开斋节、狂欢节等几个典型节日。 2、感受节日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探究节日文化内涵的兴趣。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圣诞节、感恩节、开斋节、狂欢节等几个主要节日的文化内涵及丰富多彩的庆祝形式。 教学难点: 感受世界节日文化的多元性,理解并接纳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世界各地节日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迁移导入。 1、师导:同学们,在一年四季中,我们会迎来许多节日。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节日歌曲。从欢快的音乐声中,你能猜出歌曲中的节日吗?(播放视频:《元日》歌曲片段) 2、师:同学们猜得非常准,谁能告诉老师自己是怎么猜的?(生:我是从“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猜出来的,因为过春节家家户户会放鞭炮。) 3、师:是呀,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春节时家家户户会放鞭炮喜迎新春,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过春节时,你们和家里人会做些什么呢?(生交流) 4、师:听大家说得这么起劲,老师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春节气息了。其实,和我国一样,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他们都有着自己传统的节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世界上多姿多彩的节日。(板书课题:多彩的节日) 二、活动一:各地节日知多少 1、师: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有关世界各地不同节日的相关资料。现在谁来给大家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 2、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3、互动游戏:节日猜想。师展示相关节日图片,请生猜猜是什么节,也可让学生简单地介绍节日相关资料。(圣诞节、开斋节、万圣节)

地域文化与地方美食之探讨

地域文化与地方美食之探讨 中国美食是地域文化形成的产物。地域文化是地方美食的根植土壤。提炼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形成以“我”为核心的优秀文化积淀,通过人们对食物的体验收获和广泛认同,并得到长时间的传承与发扬,是中华美食遍及华夏大地的原动力和重要拓展方式。 一、传承地域美食、彰显文化主题 我们常讲“人定胜天”,听起来是人类与自然的“斗争”,其实是人与自然适应的过程。物产有地域的区别,人们通过辛勤劳动培育了各种食材并转化成为赖以生存的食物,逐步上升到“以食为美”的认识高度,这是人类进步的创造,也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地域美食文化包括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对生存方式的理解以及对食物与生命间关系的理解。在理解过程中,人们对“美”的感悟不断丰富,通过尝试,使“美”在食物当中得以表现。饮食文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不变中有变化、变化中有不变”是饮食文化演变的基本特征。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速度是缓慢的,人们对久已适应了的饮食方式传统和饮食生活习惯有很强的眷顾依恋之情。 常说的一句话叫“遇水而生”。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食物的组成部分,因此不难理解大江名川、沿河靠海成为人口密集地区的原因。黄河下游的齐鲁大地讲究“无酱不食”;长江上游与中游,无论川渝还是湘鄂,大众对辛辣的喜尚已经成了浓郁的乡愁;下江地区的人们把对食物的热情转化成无与伦比的精心巧手;珠江流域则把开放的文化观念体现在了饮食方面,明显地表现出当地人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丰富的天然食材无疑是“上天”的馈赠,精妙的烹饪技艺则是人们心与手、智与力的完美结合——最终化作一桌筵席,成为“礼”的绝妙表达。 食为味之体,味为食之魂。数千年中华饮食文明发展,中国人对食物之味有永不满足的追求,一代代美食家与事厨者精益求精的探索,创造了饮食文化“味”的独到成就,形成了中国饮食文明的一个突出特色。人类自以火熟食起,便已点燃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燎原之火。从此,历经绵延发展的饮食文化,便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在历经生食到熟食这一漫长的历史跨越后,食材的选择和加工方法成为重要课题。饮食文化主题包括对食物原料、辅料的选择和加工,对“五味调和”的实践和体验,以及对食物与健康之间关系的追求。先圣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主张,为世人所熟知。这八字之道,就是强调:食物原料的选择、加工、制作,都要严肃认真,重视卫生,充分利用物性和发挥技艺水平,使物性美质的利用和加工技艺的发挥都达到最佳状态。这一切,都源自于人们对食物的敬惜,对劳动的敬崇。对食物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敬畏——这便是中华饮食文化之根。 中原地区是华夏的心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我理解中原饮食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和”字:对各色食材的广泛采用、以味载道的中庸之理、烹饪技法的调和之术,无一不体现中原文化的博大和宽厚。中原美食有很大的适应性,取料广泛,味道谦和,技法多样,通过对这些文化的挖掘提炼,继往开来,溯往昔荣光,辟未来辉煌,中原美食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塑造美食文化,创新主题品牌 美食无处不在。而地域美食是人们在岁月长河中践行历练、奋勇向前的足迹。地域美食的形成,需要顺其自然和精心打造并举。特别是对美食地域特色的总结表达一方面需要挖掘、整理、梳顺,另一方面要审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