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法第一章

劳动法第一章

劳动法

劳动法课程

工商管理系陈琛

手机号码:556698

QQ:422075018

邮箱:chenchen_1113@https://www.doczj.com/doc/a811507064.html, LOGO

课程要求

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旷课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

上课手机静音,需要记笔记可以拿出手机进行拍摄

考察方式

出勤:10%

作业、案例、课堂讨论:10% 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60%

绪言

一、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劳动法?

二、劳动法学是什么?

三、我们如何学习好劳动法学?

2007年-2012年9月浙江省劳动仲裁案件数及涉案人数

2012年浙江省劳动争议与审判典型案例

竞业禁止有约定单方毁约把责担

企业管理需制度制定制度要民主

岗位要求需值班加班工资不能算

法律规定有救济职工患病不能弃

职工拒签合同二倍工资不支持

合同期满不续签经济补偿要承担

用人单位违法先职工无需把责任担

社会保险必须缴纳承诺放弃也无效

约定非全日制用工加班工资无需支付

拖欠工资要不得恶意欠薪把牢坐

2008-2009年9月劳动仲裁机构受理的劳动争议企业分布类型及案件分布类型

https://www.doczj.com/doc/a811507064.html, 为什么学习劳动法学

1、从HR角度来说:专业知识必备(了解劳动法学基本理论,熟知有关劳动法的制度。)

2、从劳动者本身来讲:增强自身的维权意识,建立良性互动的劳动关系。

3、从国家大局角度: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全社会安居乐业的局面

一、劳动法学

1、劳动法是什么?劳动法学是什么?二者关系?劳动法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是我国法学体系的重要分支学科,以劳动法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劳动法的基本理论、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制度、历史发展规律、实施情况和经验、外国劳动法和国际立法)

劳动法是劳动法学产生的基础,劳动法学反过来推动劳动法的发展和完善,劳动法的发展又促进劳动法学的繁荣。

劳动法学学科体系

劳动法学以劳动法为基础形成。体系图如下Part I

Part 2Ch3劳动关系协调篇Ch4劳动条件基准篇Ch5劳动保障篇

Ch6法律救济篇

Ch1立法简史篇Ch2基础理论篇

劳动法律体系

劳动监督法

劳动法体系

劳动关系协调法

劳动基准法

劳动保障法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

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工时制度

工资制度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特殊劳动保护制度

促进就业制度

职业技能开发

社会保障和福利

劳动监察制度

学习方法

第一章劳动法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讲是劳动法学的基础理论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劳动法基础理论,劳动法的地位,作用;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为理解劳动法律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重点与难点】重点:1、劳动法的调整对象;2、劳动法的地位;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4、劳动法适用范围。

难点上,注意劳动法和其它部门法的区别;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LOGO

第一部分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https://www.doczj.com/doc/a811507064.html, 本章知识结构导图

第一部分劳动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

1、狭义上的劳动法概念

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其他社会关系的全国性、综合性法律。

(1994.7.5;1995.1.1)

劳动法包括13章107条,主要内容有哪些?

2、广义上的劳动法概念

除1995年1月起实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外,也涵盖所有具有劳动法性质的规范性文件。P2

劳动法的诞生--视频《新中国日记》之劳动法诞生

《劳动法》颁布实施的意义(重点)

1、填补了我国法制建设的空白,成为法制建设的新的里程碑。

2、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有了法律保障。《劳动法》对于劳动者享有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义务及其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应负的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应履行的监督职能及劳动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都做了具体的规定。

3、为进一步实施劳动制度改革保驾护航。《劳动法》的颁布有利于运用法律武器推行劳动制度改革,为改革指明方向,扫清障碍,为建立市场经济下劳动制度创造有利条件。

4、全面规范劳动工作,把劳动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劳

动法》规定了劳动工作各个方面的基准和规范,使劳动工作的管理有了法定标准。

5、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及时解决,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劳动法》的颁布使劳动争议的处理制度更完善起来,在处理劳动争议时有所遵循,有了法律依据,可以避免劳动增益出现久拖不决的现象,避免恶性案件的出现,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6、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劳动法》的诞生有利于我国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法扩大我国的影响,在国际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复习题

1、我国最早的劳动立法是北洋政府1923年公布的()

A.《劳动立法》

B.《暂行工厂规则》

C.《劳动法案大纲》

D.《劳动法典》

2.我国的劳动立法始于()

A.清朝末年

B.北洋政府时期

C.广州、武汉民国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劳动法学习题及答案集

《劳动法学》习题及答案集 目录 第一章劳动法学概述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劳动法律关系 第五章附随劳动法律关系 第六章促进就业制度 第七章劳动合同 第八章集体合同 第九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 第十章工资制度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第十二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十三章职业培训制度 第十四章社会保险制度 第十五章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第十六章劳动监察制度 第十七章违反劳动法的责任 第一章劳动法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是( C )。 A.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借款关系 B.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C.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 D.两企业之间签订劳务输出合同2.我国劳动法生效的时间是( C )。 A.1995年7月5日 B.1994年7月5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l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于( D )等劳动者。 A.国家机关公务员 B.现役军人 C.家庭保姆 D.企业职工 4.劳动关系的双方为( A )。

A.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B.工会与企业行政 C.劳动者与劳动行政部门 D.工会与劳动行政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劳动关系中,适用《劳动法》的规定的是( ACDE )。 A.乡镇企业与其职工之间的关系 B.某家庭与聘用的保姆之间的关系 C.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工勤人员之间的关系 D.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E.个体工商户与其雇工之间的关系 2.以下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的调整对象的是( CD )。 A.某作家将其书稿交出版社出版而形成的出版关系 B.个体户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所形成的共同劳动关系 C.因处理劳动争议发生的关系 D.工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E.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与人民法院之间的诉讼关系 3.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有( ABCDE )。 A.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 B.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C.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 D.工会组织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E.监督劳动法执行方面的关系 三、判断说明题 1.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 X ) 说明: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

劳动法-第一章

识记: 1.劳动法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上,包括宪法规定的基本劳动制度及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劳动基本法以及与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子法、行政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等。狭义上,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综合性法律,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号通过,自1995年1月1号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成为劳动法基本法。 2.我国《劳动法》通过和实施的时间1994.7.5通过,1995.1.1实施 《劳动合同法》通过和实施的时间2007.6.29通过,2008.1.1实施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通过和实施的时间2007.12.29 通过,2008.5.1实施 3.劳动发调整的对象:劳动法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同时也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社会关系。 4.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5.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19世纪初期的“工厂立法”。 6.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是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 7.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组织机构:国际劳工组织是一个有个会员国组成的国际性的政府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不用的一个突出是“三方性原则”。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有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国际劳工局。 8.我国批准的核心劳动公约:1951年《同工同酬公约》(第100号公约)、1973年《最低就业年龄公约》(第138号公约)和1999年《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公约》(第182号公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 9.国际核心劳动公约:第一类,1948年《结社自由与保护组织权公约》(第87号公约) 1949年《组织权与集体谈判权公约》(第98号公约) 第二类,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第29号公约) 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第105号公约) 第三类,1958年《(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 1951年《同工同酬公约》(第100号公约) 第四类,1973年最低就业年龄公约(第138号公约) 1999年《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公约》(第182号公约) 10.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法律的基本原则是立法的指导思想和执法的行为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在劳动立法中所体现的指导思想和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这个劳动法体系。 领会: 1.劳动法上的劳动特征:(1)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劳动力所有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2)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5)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2.劳动法的功能:(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2)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版)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章特别规定 第一节集体合同 第二节劳务派遣 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2020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修正案)第一章

2020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修正案)第一章劳动合同法 | 最新劳动合同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用人单位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经过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后,由用人单位决定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实施。 外国企业驻华办事机构、外国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机构招用劳动者,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2020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将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一〉乙方在试用期间,月薪为____元。试用期满后,按乙方的技术水平、劳动态度和工作效率评定,根据所评定的级别或职务确定月薪。 第十八条甲方应当要求用工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确定除劳动合同期限以外的劳动合同内容。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劳动合同法》全文逐条解析

《劳动合同法》全文逐条解析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专家点评」:立法宗旨开宗明义说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是说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理论依据就是用人单位本身就强势,劳动者本身就是弱势,一开始双方地位就不平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取得劳资双方关系的相对平衡。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专家点评」:本条增加了一个用工主体,即民办非企业单位,且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可依照本法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专家点评」:本条无甚新意,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的基本原则,任何合同概莫能外。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专家点评」:此条对用人单位影响深远,规章制度需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民主管理发挥到了极限。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专家点评」:此条规定在实践中基本上会流于形式,毫无作用。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知识点整理

精心整理 劳动法 一、题型 (一)辨析题(单选)2*10 (二)名词解释5*4 (三)论述题10*1+20*1 (四)案例分析15*2 二、重点(按章节整理) 第一章: 一、我国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狭义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颁布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综合性法律。 (2)广义劳动法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关系 (一)定义(《劳动法》中的是狭义的概念) 1、广义: 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社会关系。 2、狭义(劳动法): 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二)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与劳动(过程)有直接联系。 2、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3、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产生了隶属关系。 4、职业性、有偿性劳动而发生的关系。 (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1、主体不同 2、用工双方的关系不同 3、报酬支付形式不同 4、法律的适用不同 5、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 6、关系的稳定性不同 第三章: 一、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 (一)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三)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四)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五)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六)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七)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简单来说: 1、劳动权:(首要地位) 2、劳动报酬权包括:(1)报酬协商权(2)报酬请求权(3)报酬支配权。 3、劳动保护权——休息权 4、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5、生活保障权 6、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 7、合法权益保护权 第四章: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 (一)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二)以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法规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三)是一种双务关系,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 (四)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 三、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一)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 1、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劳动法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2、现实中的劳动关系只有取得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其运行过程才有法律的保障。 (二)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答论述和案例分析记得补充)书本P55 1、范畴不同 2、形成前提条件不同 3、内容和效力不同 4、体现的意志不同 5、范围不同: 四、劳动者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及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 (1)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16周岁开始、退休终止);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则是可分割的。(民事权利能力:出生开始,死亡结束;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开始,死亡结束) (2)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必须由劳动者本人实现;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协助。 (3)一个劳动者只能存在一个劳动法律关系,一般不允许两个以上劳动法律关系的存在;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受限制。 第六章:(重中之重!!!这章最好把书大致看一下>.<) 一、劳动合同的相关概念和特征 (一)劳动合同概念 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关于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二)劳动合同的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 2、诺成、有偿、双务性; 3、劳动合同的内容规定具有特殊性;

劳动法笔记(自己整理)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狭义的理解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关于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的、全国 性的、综合性的法律,即第八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的理解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劳动法的解释的共同点: (1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是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部门。 (2 )劳动法与工厂立法有密切关系,是工厂立法逐步发展而形成。 (3)劳动法还要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 第二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 ⑴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 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要素: A 主体: a 劳动者:是指依照劳动法律好劳动合同的规定, 人。 劳动者的资格条件: ① 年龄:16-18不能从事有毒有害的工种 16 最低劳动年龄 (童工V 16 ② 劳动能力:与特定工种相符合的能力条件。 ③ 要有基本的行为能力 (实习生不是劳动者) b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资格,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单位。 用人单位的类型: 企业 事业单位 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 个体经济组织 B 客体:劳动行为 ⑵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也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 ① 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 ② 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③ 处理劳动争议所发生的某些关系 ④ 工会组织与单位行政之间的关系; ⑤ 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3 )劳动关系的特征为: ① 客体: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② 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必须是自然人) ,另一方是的用人单位(必须有用人资格) ③ 从属性特征: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用人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 现代劳动法的起源:1802《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是一部工厂立法。 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获取相应报酬的自然 未成年工:16-18 未成年人:V 18) 劳动者的范围 排除:公务员(不适用劳动法)适用公务员法 农村劳 动者(纯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人) 家庭保姆 现役军人 享有外交特权好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 ① ② ③ ④ ⑤

新劳动合同法(2020新版)

编号:JY-HT-00399 新劳动合同法(2020新版) Any parties with a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can sign a contract to protect legal rights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

新劳动合同法(2020新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章特别规定 第一节集体合同 第二节劳务派遣 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

劳动法笔记

劳动法(人民大学出版社关怀主编版)笔记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第1节劳动法的概念 1.概念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二.调整对象政府 (1)劳动关系 广义:劳方、资方、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 狭义:用人单位-劳动者(企业、雇主、老板)(职工、工会) 1. 特征 ①与劳动有关 ②主体是特定的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 ③双方具有隶属关系(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④具有严格的法定关系 (2)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 ①有的是发生劳动关系的必要前提 ②有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 ③有的是随着劳动关系而附带产生的关系 P.S.判断是否属于劳动关系或者属劳动法管:用劳动关系的定义和它的4条特征判断。 补充知识: 2008年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2节 劳动法的渊源 1. 法的渊源 1.定义: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外在形式,只指“效力渊源”。 2.包含:①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 ②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 ③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 ④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 ⑤规章(由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地方政府发布)

⑥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⑦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⑧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二.劳动法的渊源 1. 广义:劳动法 狭义:《劳动法》(1994年7月5日颁布,1995年1月1日实施) 2. 包含:①宪法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②法律中有关劳动的规定 ③行政法规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④规章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⑤地方性法规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⑥司法解释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补充知识: 1.宪法的四次修改时间: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 2.四条重要的宪法修正案 ①1988年:私营经济取得合法地位,土地使用权可以合法转让。 ②1993年: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1999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国营企业”改成“国有企业”。 ④2004年:私有财产保护入宪。(2007年颁布《物权法》) 3. 涉及最低工资的法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4. 涉及带薪休假的:行政法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年 颁布,2008年实施) 规章——《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3节 劳动法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1. 劳动法的地位 1.地位:劳动法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独立:指有不同的调整对象、不同的调整方法) 2. 法律体系:由不同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同一整体。如:行政 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国际法等。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劳动合同法完整版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我国劳动合同法完整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章特别规定 第一节集体合同 第二节劳务派遣 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护劳 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 的原则。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作出修改完善。 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 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 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精品文档

劳动法读书笔记

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 1、1994年7月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劳动法中所指的劳动,有以下特征:①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②是有偿性的劳动③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第二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1、劳动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2、其特征:①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②劳动关系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③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劳动的产生 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第二节各国劳动法的发展 1、1918年12月,苏维埃政权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法,即《苏俄劳动法》又称《劳动法典》。 2、1923年,北洋政府公布的《暂行工厂规则》是我国劳动法颁布的开始。 第三节中国劳动立法概述 第三章国际劳动立法 第一节国际劳动立法范围及初期国际劳动立法 1、国际劳动立法范围广义上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公约及建议书,联合国和区域性的公约或协定,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协定。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动建议书)。

第二节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动立法机构 中国是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也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第四章劳动法的地位、体系、作用及适用范围 第一节劳动法的地位 第二节劳动法体系、作用及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依照本法执行。 第五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第一节劳动法基本原则 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第二节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劳动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结社权;⑨集体协商权;⑩民主管理权。 第三节劳动者的基本劳动义务 我国劳动者应履行以下基本劳动义务:①完成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③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六章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1、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思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 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

自考劳动法第一章第第四章单元测试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助学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法学》单元测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 要求:卷面整洁,回答完整,禁止乱涂乱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劳动标准法的是() A.职业安全卫生法B.工资法 C.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障法D.集体合同法 2.下列关于《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家庭聘用的保姆适用《劳动法》 B.个体经济组织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C.事业单位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D.国家机关和与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 3.狭义的劳动法指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劳动法及相关法律 C.社会保障法 D.《宪法》及相关法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的时间是()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7月5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5日 5.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是() A.《中共苏维埃劳动法》 B.《中共苏维埃劳动法典》 C.《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D.《美国社会保险法》 6.国际劳动立法思想的产生于() A.19世纪上半叶 B.19世纪下半叶 C.20世纪初 D.20世纪下半叶 7.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成立于()A.1919年5月 B.“十月革命” C.1919年6月 D.1921年7月 8.1922年苏维埃政权重新制定了() A.《苏俄劳动法》 B.《苏维埃劳动法典》 C.《苏俄劳动法典》 D.《苏共劳动法》 9.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是() A.中国劳动组合秘书部 B.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C.中国劳动组合委员会 D.中共中央政府 10.下列不属于1922年颁布的法律条文的是() A.《费城宣言》 B.《劳动立法原则》 C.《劳动立法大纲》 D.《劳动法大纲》 11.下列属于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劳动立法是() A.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动和领导的劳动立法运动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劳动法 C.1948年全国劳动大会决议中提出“关于解放区职工运动的任务” D.北洋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 12.下列属于2002年通过的法律条文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C.《工伤保险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3.下列不属于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的是() A.国际劳工大会 B.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 C.国际劳工局 D.国际政府 14.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代表讨论劳工问题的会议是在() A.瑞士 B.伯林 C.北京 D.巴黎 15.1944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 A.《国际劳动宪章》 B.《巴黎宣言》 C.《费城宣言》 D.《开罗宣言》 16.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协调法的是() A.劳动合同 B.劳动争议 C.集体协商 D.集体合同 17.本书第一章至第六章为劳动法的() A.基础理论 B.劳动标准 C.保障 D.监督法 18.下列不属于劳动法的适用范围的是() A.空间适用范围 B.时间适用范围 C.大气适用范围 D.人的适用范围 19.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共有() A.10章100条 B.11章103条 C.13章107条 D.16章106条 20.标准工作时间是指每日工作___小时,每周工作___小时,一般每周工作为___小时。( ) A.5,36,40 B.8,40,42 C.8,40,44 D.6,36,40

我国劳动合同法完整版

2008最新劳动合同法(全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章特别规定 第一节集体合同 第二节劳务派遣 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作出修改完善。 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 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

劳动合同法txt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劳动合同法txt 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XX年中国新劳动法(全文)自1月1日起施行 义务宣传并履行最新劳动法:劳动法律法规,中国劳动法,新劳动法概论,新劳动法违约金,新劳动法培训,20XX年 新劳动法下载,劳动仲裁,劳动诉讼,工伤,辞退,解雇,试用期,劳动争议,经济补偿等法律知识文章培训资料。20XX年中国新劳动法(全文)自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六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XX 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0XX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2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3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8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9 第五章特别规定 -----------------------------------14 第一节集体合同--------------------------14 第二节劳务派遣--------------------------16 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18 第六章监督检查 ----------------------------------18 第七章法律责任 -----------------------------------20 第八章附则-----------------------------------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

2017自考劳动法笔记全面

1

2 (4)最低工资立法。 重要法律,也是工人争取生存条件的重要目标。美国 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中对最低工资做了规定。(5)社会保险法。(6)劳动合同立法(7 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的立法。 (8)前苏联的劳动立法。 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于1918 法》,1922年重新制定了《苏俄劳动法典》,1970 了1922 (2)劳动法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3)劳动法已成为完整而系统的法律体系。 (4 机构。 (5)为保障劳动者的最基本权利,各国劳动法一般均规定了各项主要劳动条件的最低标准。 (6 际劳工组织成立以来, 织。 1922 机关。《劳动立法原则》、《劳动立法大纲》、 纲》。 (2)北洋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1923年 我国最早的劳动立法。 (3)广州、武汉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工会条例》、 人运动决议案》、《关于工人十条》、《劳动仲裁条例》(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工会组织条例》、 理法》、《团体协约法》、《工厂法》、《修正工厂法》、 重要、最完备的立法。 《关于实施劳动法的决议案》。 1949年至1966年,《关于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 于私营工商企业劳资双方订立集体合同的暂行办法》、营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纲要》、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职工退休处理的暂行办法》、 暂行办法》、《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 共和国工会法》、《工厂安全卫生规程》等。 1999年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2003 布了《工伤保险条例》等。 2001年10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务员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修正案、 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5劳动合同法(完整版)

2015劳动合同法(完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

学习劳动法读书笔记

学习劳动法读书笔记 【篇一:劳动法读书笔记】 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 1、 1994年7月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劳动法中所指的劳动,有以下特征:①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②是有偿性的劳动③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第二节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1、劳动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2、其特征:①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②劳动关系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③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劳动的产生 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第二节各国劳动法的发展 1、 1918年12月,苏维埃政权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法,即《苏俄劳动法》又称《劳动法典》。 2、 1923年,北洋政府公布的《暂行工厂规则》是我国劳动法颁布的开始。 第三节中国劳动立法概述 第三章国际劳动立法 第一节国际劳动立法范围及初期国际劳动立法 1、国际劳动立法范围广义上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公约及建议书,联合国和区域性的公约或协定,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协定。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包括: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标准(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动建议书)。 第二节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劳动立法机构

中国是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也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 之一。 第四章劳动法的地位、体系、作用及适用范围 第二节劳动法体系、作用及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依照本法执行。 第五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第一节劳动法基本原则 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原则;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第二节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劳动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③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 职业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 处理的权利;⑧结社权;⑨集体协商权;⑩民主管理权。 第三节劳动者的基本劳动义务 我国劳动者应履行以下基本劳动义务:①完成劳动任务;②提高职 业技能;③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六章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1、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 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思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 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 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 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 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第三节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及消灭 按行为人所处的地位和实施行为目的、性质和职责划分,行为又可 以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劳动行政管理行为、劳动仲裁行为、劳动 司法行为四大类。 第七章劳动就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