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

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

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

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

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

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实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了解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辨认和识别。

3.通过画、量、折、分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探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在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边数增加变化中感悟数学研究方法,进一步确定多边形的内角和。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并能根据其特征辨认和区别它们。

1.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2.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能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内角和是180°解决实际问题。

(1)三角形的特性(1课时)

(2)两点间的距离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课时)

(3)三角形的分类(1课时)

(4)练习课(1课时)

(5)三角形的内角和(1课时)

(6)四边形的内角和(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中获得,形成结论。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课题三角形的特性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教学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完成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本节课通过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获取深刻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1.从“活动”的视角诠释教材。

通过对教进行深入理解,结合学的实际情况,为了较好完成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燮的《新竹》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二、尝试探究,操作感知。(20分钟)

1.组织学生画一个三角

形,说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

个角,几个顶点。

2.介绍三角形的各部分

名称及表示方法。(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并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1)认识三角形的底和

高。

(2)指导学生画出三角形

的高,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三

角形一共有几条高。

4.动手操作,体验、探究

三角形的稳定性。

(1)用3根小棒摆三角

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

看各能摆出几个?

(2)课件出示图片,哪些

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有什么作

用?

1.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

画一个三角形,明确三角形的

概念。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

连)叫做三角形。

2.汇报三角形的各部分

名称及用字母表示。

三角形的3个顶点可以

用字母A、B、C表示,那么这

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

形ABC。

3.小组合作学习。

(1)明确三角形的底和

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

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

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底。

(2)先在三角形中画高,

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三角形

一共有3条高。

4.小组合作学习。

(1)动手摆,汇报。

(2)看图,找出三角形,

交流有什么作用。(不易变形)

(3)动手操作,体验三角

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有什么

2.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答案:(1)是三角形

3.填空。

(1)由3条线段()的

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有()

个顶点,()条边,()

个角,三角形具有()性。

(3)从三角形的()到

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

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

答案:(1)围成(2)333

稳定(3)顶点高

4.画出每个三角形指明的

底边上的高。

(3)组织学生动手分别拉一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

(4)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不同。

(4)交流总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2分钟)

1.判断。

(1)三角形有无数条高。

()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3)由3条边组成的图形

叫做三角形。()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

一做”。

1.独立完成后汇报。

2.独立完成,互相交流,

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

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特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这里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外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的特性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本节课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课前制作三角形,课内摆三角形、四边形、拉学具,探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素材积累】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素材积累】

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孟昶等,多少为成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

2、早上,晴空万里,云雾满天。太阳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层薄薄的金黄色。一群小鸟,摘老松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这些小淘气们一跳上去,那些晶莹的小露珠旧滴一声,跳到了地上,继续进行它们的旅行。空气摘早上也是非常的清新,你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心烦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旧是我家乡的早晨。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特性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阳泉市郊区文苑小学白月桂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钝角三角形只画一条)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互相垂直垂足 2、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展示课本第6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 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 4.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三、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出示学习目标 2.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几个角?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出示课件)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相邻两个端点相连。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出示练习纸:屋子的三角形房顶。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总12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内容。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教学设想: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及时地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反思、对比,从而形成新的正确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所以我通过学生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到说说三角形,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三角形。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

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三角形高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已经学习过,所以我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知识迁移到三角形的高,让学生对认识三角形的高由无从下手到有手可下。学生很快地随着自学提纲的提示,通过合作学习自然地发现了三角形的高。此时,很多学生已对三角形高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我在黑板上直观、形象地演示三角形的高,并提醒学生画高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当学生明确了三角形高的定义以及高的画法后,学生第一次练习画高。由于有了前面教学环节的铺设,部分学生自然地画出了三角形的三条高,继而小结出三角形有三条高的结论。然后通过判断高和画指定底边的高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再现了学生画高时常出现的几种错误,再次明确了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在于它具有稳定性。为使学生亲身感受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三角形》测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 1、一个三角形,其中两个角分别是40°和60°,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可以画( )条高。 3、一个等腰三角形,从它的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分成的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4、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40°,它的另个两个角可能是( )和( ),也可能是( )和( )。 6、三角形按角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7、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B =36°,那么∠C =( ),这是一个( )三角形,也是一个( )三角形。 8、 二、小小评判家(对的画“√”,错的画“×”。) 1、用三根分别长13厘米、20厘米和6厘米的小木棒,一定能摆出一个三角形。 ( )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的三角形。 ( )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4、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 ) 5、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角是直角。 ( ) 三、选择题 1、修凳子时常在旁边加固成三角形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 A 、三条边的特性 B 、 易变形的特性 C 、稳定不变形的特性 2、有一个角是600的( )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 我是等边三角形,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 )我有一个锐角是50度,另一个锐角是( )度。

A、任意 B、直角 C、等腰 3、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越大,内角和(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四、操作题 1、下列哪些线段能组成三角形?能的打“√”,不能的打“×”。(单位:厘米) 5 1 6 1 7 2 ()() 4 8 7 5 3 14 ()() 2、分别画出每个三角形中的其中一条高。并标出相应的底。 3、求出下面图形中的角的度数。

(完整word)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授课时数:66课时 1、四则运算..................................6课时 2、位置与方向................................4课时 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1课时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1课时 5、三角形....................................7课时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7、统计......................................2课时 8、数学广角..................................4课时 9、总复习....................................4课时 机动课时......................................30课时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体现了两方面的特点或理念。一是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采处理好继

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有改革的新理念,又有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这是学习四年级下册数学学生的必选课本。 教材内容: 该教材含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等九大内容,另外加入营养午餐、小管家等内容一起学习,将会为学生的学习经历起到更丰富、更深入的效果,更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 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等内容更是对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分析、推理、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把数学运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有深远影响,也是学生打下终生学习基础的最基本条件。 学习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让学生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强化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5、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6、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四下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一、直接写出得数(10分) 350÷70= 33×30 = 5 +1.6= 3.26-1.6= 3.82+2.24= 7-3.44 = 6.82+1.34= 3.5+2.4= 5.4+6.6= 7.25+1.75= 二、填空(18分) 1.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按角可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3.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 4.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度和40度,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5.0.9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度。 7.10个0.1是()。8个0.1是(),10个0.01是()。 8.0.405读作(),它是由4个()和5个()组成。 9.把4.25扩大到原来的()倍得4250,把1200缩小到原来的() 倍得0.12. 三、判断题(8分) 1.三角形共有一条高。()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的三角形。() 3.两个底角都是280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4.0.5与0.50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5.小数都比整数小。() 6.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一个三角形有一个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8.如果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一倍。() 四、选择题8分) 1.0.006里面有6个()。 A、十分之一 B、百分之一 C、千分之一

2.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底角是750,顶角是( ) A.750 B.450 C.300 D.600 3.把367500改写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A、36万 B、36.75万 C、37万 4.下面各小数中,最大的小数是()。 A、5.602 B、5.620 C、5.206 5.0.3的计数单位是0.30计数单位的()倍。 A、1 B、10 C、100 6.三角形越大,内角和(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7.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 )高。 A.一条 B.两条 C三条 D.无数条 8.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A、180度 B、270度 C、360度 五、计算(14分) 67×101 7.55+5.68= 10-9.57= 19.08-4.28=98.2-37.9-10.1 480÷32﹢22 3840÷[(220-202)× 8] 六、求出下面图形中的角的度数(8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公开课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生活中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物体)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图片,想说些什么呢?(都是三角形的) 2.生活中有这么多地方都使用了三角形,那么它究竟有哪些特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 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 (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学习单上画一画吧。(边画边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2)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多叫几个人回答) 预设1: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预设2 :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预设3:由三条线段、三个角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上30页,齐读。 师:这里的“围成”是什么意思? (3)师:学习了什么是三角形,请大家判断下这些图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出示下面图形) 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请说明理由。 (1)(2)(3)(4)(5) (4)全班交流,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 学生汇报预设:图①不是,因为它有四条线段。图②不是,因为有一条边弯曲了,不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80~81页的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 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和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 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践中发现三角形有稳定性。 四、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三角板、吸管、图钉、三角形和 四边形框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三角形的框架,并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你知道有关它的什么知识?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并板书课题: 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画一画:画出一个三角形。

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想一想:①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有几个顶点? ②三角形有几条线段?线段与线段之间是怎样 连接的? ③怎样表示这个三角形? 根据学生的汇报,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汇报之后再翻开课本读一读,画出最重要的词。 4、判一判: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5、找一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呢?它具有 什么特性? 6、做一做:每个小组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这三根吸管能围其它不同三角形?这四根吸 管能围其它不同的四边形? 怎样才能让四边形稳定呢? 完成课本86页的2、3两题。 7、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角形的特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0-81页例1、例2及练习十四1、2题。 教学目标:1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2 、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3 、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4 、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重点:1 、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的底和高。2 、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课前用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用彩纸剪一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80 页例1 前教学情境图。 教师:从这幅情境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学过的图形? 指名口答,当学生回答能找到三角形时,多媒体闪动图中的一个三角形的边,让学生感知

2、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想一想,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指名口答,让学生举例说明后,教师可以再举一些例子(如红领巾,三角尺,斜拉桥等上都能找到三角形) ,为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积累感性材料。 教师:对于三角形,你想探索哪些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来重点探索什么是三角形,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特征,探索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索新知:教学例1 (三角形的意义)。 1、三角形的意义 ( 1)让学生用小棒围三角形。 师:请问你能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吗?请试一试。 ( 2 )师生判断摆的是否正确。 ( 3)师:你们认为围成三角形的小棒表示的线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 ( 4)引导讨论: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学生说) ( 5)师生共同概括出三角形的意义? (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 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6)突出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围成”这三个词。(围成指每 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 7)(课件出示)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 第1课时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填一填。 1、食品超市有85箱饮料,上午卖出26箱,下午又运来18箱,超市现在有( )箱饮料。 2、一辆轿车2小时行驶144千米,5小时能行驶( )千米。 3、计算78-33+15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计算15×200÷100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 )往( )的顺序计算。 2、比一比,谁最快。 (1) (2) 3 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 1 (2)37 + 168 97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136+72-143 40×16÷8 328÷8×19 246-187+121 52÷4×17 630—198—35 5、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4节车厢一共装煤228吨,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列火车有18节这样的车厢,那么这列火车一共可以运煤多少吨? (2)小明5分钟跑了400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9分钟能跑多少米? 第2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

1 里填上“>”“<”或“=”。 27——76 345÷15× —17+2 366÷6×—13×6 144÷ 12÷÷11+18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45 2倍 多15 (1)甲: 乙: ? (2)苹果: 香蕉: 每箱36千克 每箱40千克 ①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千克? ②香蕉比苹果重多少千克? 3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2)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380—120÷15 150×50—25×5 5、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1)275与25的积比它们的商多多少? (2)100减去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6、解决问题。 (1)火车8小时行驶600千米,汽车5小时行驶230千米,火车平均每小时比汽车平均每小时快多少千米?(列综合算式解答) (2)亮亮读一本童话书,前6天每天读12页,后4天每天读18页才读完,这本童话书一共有多少页? 第3课时 第1、2课时的综合练习

《三角形的特性》(名师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下第80~81页的例1、例2【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美,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的高 }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若干平面图形、三角板、、练习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你们想看吗好,但是你们在看的过程中要想一想这些图片都有哪种平面图形。(播放课件1-7) 二、摸一摸,初步感知。 师:谁来说一说这些图片都有哪种平面图形看完你有什么感受 师:现在请同学们玩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个纸盒子,里面装着一些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谁能闭上眼睛从纸盒里摸出一个三角形来。有信心吗 师:好,你很勇敢,请你来。 : 师:同学们看,他摸对了吗好,掌声送给她。 师: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从这么多的平面图形中摸出三角形的 师:谁还想来试一下又是个大胆的好孩子。 师:说说你又是怎么摸出来的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能从这么多平面图形中摸出三角形,看来三角形一定有和其他平面图形不一样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三角形,提高对三角形

的认识。揭示课题(播放课件8)并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三、构建三角形的概念 ? 1.练习画三角形。 师:刚才我们通过摸三角形,已经知道了它的一些特征,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播放课件9)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我认为刚才这位同学说的都很有条理,但是直线是无法度量的,你们画的线,准确的讲应该是线段。 师:现在我们一起合作,在黑板上再来画一个三角形。(板书一个三角形到黑板) 2.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的意义。 师:根据刚才我们画三角形的2次经验,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三角形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我们现在再仔细看看黑板上画的三角形的三条边是怎样在一起的。谁来说一说 、 师:“围在一起的。”你真了不起!你说的“围”准确而简洁地说出了三角形三条边也可以说是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80页看看课本是怎样说的。 师:大家一起读一遍。教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同学们认为哪一个词比较重要,请加上重点符号。 师:好,你来说。你很会抓重点,那你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围成”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能突出重点的语气再把三角形的定义读一遍。 3. 运用三角形的定义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师: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播放课件1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练习

三角形1 基础知识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条线段要首尾相连) 2、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为了表达方便,可以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例如右边的三角形可以称做三角形ABC 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5、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 两点间的距离 6、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7、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可分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长。 练习 一、填空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三个角都是(),所以等边三角形又叫做( ) 2、三角形按角来分可以分成()、( )、(),按边来 分可以分为普通三角形、()和( )。 3、三角形具有( )性,在生活中能体现这种特性的例子有()( ) ( )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 5、等腰三角形的两腰长( ),两个( )也相等 6、每个三角形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画( )条高 7、每个三角形都可以画出()条高 8、用三根长分别是5厘米,6厘米和12厘米的小木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填能或不能) 9、用三根长分别为5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同上) 10、用三根长分别人5厘米,4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同上) 二、判断 1、( )等腰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 2、( )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锐角

3、( )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 4、( )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78度,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5、( )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6、()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 7、( )所有原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8、(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9、( )用三根长5分米,4分米和9分米的木条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10、( )钝角三角形大于锐角三角形 三、选择 1、下面各组小棒中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A、3厘米、3厘米、6厘米B、4厘米、3厘米、5厘米 C、2厘米、2厘米、4厘米D、1厘米、2厘米、3厘米 2、在一个松动的椅子腿上用一根木条斜着固定一下,这是因为( ) A、省力B、省钱C、方便D、三角形的稳定性 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 A、2厘米B、12分米C、11厘米D、13厘米4、一个三角形最大的内角是108度,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5、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 )条高 A、1 B、2C、3 D、无数 6、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个锐角 A、1 B、2 C、3 D、无数 7、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一定可以拼出一个( ) A、长方形 B、正方形C、长方形和正方形 8、自形车的车架子一般是三角形的,这是因为( ) A、好看B、美观C、省力D、三角形有稳定性 四、我是操做小能手, 1、请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练习题(最新整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1课时 三角形的的特性 1.口算 16×2+8= 25×2+20= 60-25×2= 100-36×2= 48-15×2= 25+15×2= 18+30×2= (58-18)÷2= (47-15)÷2= (96-30)÷2= 2.填一填。 ①由3条线段( )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 )个顶点。 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 )做一条( )垂线,( )和( )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 3.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用木条围成下列图形并用钉子固定,最为牢固的一种是( ) ②图中阴影三角形AB 边上的高是( )。 A AC B AD C CE 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最多可以画( )条。 A 1 B 2 C 无数 ④下图是小薇画出的三角形各边上的高,其中最长边上的高的正确画法是( )。

4.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5.数一数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①由1个基本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 )个。②由2个基本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 )个。③由3个基本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 )个。④由4个基本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有( )个。 ⑤图中一共有( )个三角形。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实验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 是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 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 形。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平面图形的表象,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有了提 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比较抽象地认识图形,并进行探索。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小学学习阶段的关键期,该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方法欠缺,不 喜欢思考。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1 (教材第60至6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2. 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3. 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4. 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 难点: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教具,三角板,小棒等。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 出示主题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试题

2020年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题 姓名:考号:分数: 一、填空题。 1.三角形有()条边,()个角。 2.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如果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这个大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3.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厘米。 4.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钝角。 5.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 6.在许多建筑中,经常可以见到三角形,是因为三角形具有()。 7.至少用()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至少用()个同样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8.已知∠1、∠2、∠3是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其中∠1=70°,∠2=35°,那么∠3=()。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3.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4.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两个钝角,但可能有两个直角。() 5.等腰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6.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红领巾是一个()三角形,还是一个()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等腰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等腰直角 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7厘米、15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厘米。 A.8 B.20 C.25 D.50 4.下面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线段是()(单位:厘米)。 A.6、7、8 B.3、5、8 C.4、6、11 D.2、4、6 四、仔细想,认真画。 1.画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 2.在下面的方格图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既是钝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word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课程标准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课程标准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但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的顺序是计算教学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四则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一般采用的是多次循环的编排方式。即在低年级逐步引入混合运算、直观描述运算顺序(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四册,下同),接着逐步出现整数四则三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第五册~第八册),之后在高年级(第九册)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以整理和概括——出现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为学生初中时学习第三级运算做准备。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逐步形成列综合算式的能力;但是也造成了循环过多,比较烦琐,教学步子比较小,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不足等问题。 本套实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说明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容: 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容。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0——81页的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设想: 定义是揭示概念涵的逻辑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及时地把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始概念进行反思、对比,从而形成新的正确概念。《三角形的特性》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体验。所以我通过学生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到说说三角形,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三角形。这样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

能。 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三角形高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已经学习过,所以我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高的知识迁移到三角形的高,让学生对认识三角形的高由无从下手到有手可下。学生很快地随着自学提纲的提示,通过合作学习自然地发现了三角形的高。此时,很多学生已对三角形高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我在黑板上直观、形象地演示三角形的高,并提醒学生画高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当学生明确了三角形高的定义以及高的画法后,学生第一次练习画高。由于有了前面教学环节的铺设,部分学生自然地画出了三角形的三条高,继而小结出三角形有三条高的结论。然后通过判断高和画指定底边的高的练习,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再现了学生画高时常出现的几种错误,再次明确了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就在于它具有稳定性。为使学生亲身感受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拉拉三角形,然后得出结论。而是先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基础——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做到“以思考指导实践,实践验证思考”的科学态度。学生从探索实践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

课题三角形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方法与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要点:三角形定义及各部分名称。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难点: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教具、学具课件 通案个案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 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 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 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 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 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 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定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 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 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 指名说一说哪个小组摆出了三角形。 师: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 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再来判断各小组摆的图形是不 是三角形。 (二)、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例1 1、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 了什么?小组合作从教材中找一找。 2、小组派代表说一说,教师总结。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表示法 (三)、三角形的特性:例2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 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 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 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 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 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 堂 检 测 基础练习: 1、填空: (1)三角形是由()条边,()个顶点,()个角组成的。 (2)三角形具有()性。(3)三角形有()条高。 2、判断: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三角形有三条高,三条底。()拓展练习:3、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教 学 反 思

2020最新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 课时练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1课时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1、填一填。 (1)食品超市有85箱饮料,上午卖出26箱,下午又运来18箱,超市现在有( )箱饮料。 (2)一辆轿车2小时行驶144千米,5小时能行驶( )千米。 (3)计算78-33+15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计算15×200÷100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 )往( )的顺序计算。 2、比一比,谁最快。 (1) (2) 3 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 ) (2)37 + 168 97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136+72-143 40×16÷8 328÷8×19 246-187+121 52÷4×17 630—198—35 +24 +29 -36 +80

可以运煤多少吨? (2)小明5分钟跑了400米,照这样的速度,小明9分钟能跑多少米? 第2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 1 里填上“>”“<”或“=”。 27—— 76 345÷15× —17+2 366 ÷6× —13×6 144 ÷12÷÷11+18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45 2倍 多15 (1)甲: 乙: ? (2)苹果: 香蕉: 每箱36千克 每箱40千克 ①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千克? ②香蕉比苹果重多少千克? 3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2 列出综合算式: 列出综合算式: 4、脱式计算。 380—120÷15 150×50—25×5 + —

5、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1)275与25的积比它们的商多多少?(2)100减去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6、解决问题。 (1)火车8小时行驶600千米,汽车5小时行驶230千米,火车平均每小时比汽车平均每小时快多少千米?(列综合算式解答) (2)亮亮读一本童话书,前6天每天读12页,后4天每天读18页才读完,这本童话书一共有多少页? 第3课时 第1、2课时的综合练习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4×2= 9+12-7= 12-5×2= 6×8÷4= 15-5×3= 18÷9×6= 2、改正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800-150÷5 16×6+38÷2 =650÷5 改正:=96+38÷2 改正: =130 =134÷2 =67 3、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数的4倍是160,这个数的8倍是多少?应列式为()。 A.160÷8×4 B.160÷4×8 C.160×4÷8 (2)小明读一本书,每天读15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列式是()。 A.15×6÷9 B.15×6×9 C.15×9÷6 4、脱式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