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

白皮书

前言

伴随着云计算技术步入成熟,其在政务、金融、教育、医疗以及工业等传统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化,“企业上云”能够帮助其降本增效,促进传统业务的持续创新发展。然而,传统行业软件云化过程面临着应用架构的改造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对于独立软件提供商(ISV)而言仍缺乏足够的技术和人才积累,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ISV 希望基础设施层服务提供商能够在现有云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开放云服务框架,通过开放其运维运营等服务接口和工具链,为传统行业软件云化赋能。

《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旨在向产业界推广开放云服务理念,为ISV 实现传统行业软件的快速云化和商业化提供参考,与业界共同构建健康繁荣的开放云服务生态体系。本报告将深入阐述开放云服务背景与概念,国内外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开放云服务整体框架并进行相关分析。同时,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开放云服务最佳实践案例,最终给出未来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建议。

目录

版权声明 (2)

一、开放云服务简介 (4)

(一)开放云服务背景 (4)

(二)开放云服务理念 (7)

二、开放云服务市场发展 (9)

(一)“企业上云”政策环境 (9)

(二)国内外开放云服务发展现状 (12)

(三)国内外开放云服务生态环境 (21)

三、企业上云对开放云服务产业诉求分析 (26)

(一)传统应用架构云化改造,亟需开放的开发框架支撑 (27)

(二)传统软件云化,安全防护能力需加强 (28)

(三)统一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基础设施资源和服务纳管 (29)

(四)传统软件云化商业模式转变,ISV 运营能力成关键 (30)

(五)多云并存,更好的“管云”成为企业需求焦点 (30)

(六)应用和数据云上灵活迁移 (31)

四、开放云服务总体框架及能力分析 (31)

(一)开放云服务总体框架 (31)

(二)多云适配 (32)

(三)云化引擎 (32)

(四)云化开发框架 (33)

(五)统一运维管理平台 (34)

(六)统一运营管理平台 (35)

五、开放云服务应用最佳实践 (36)

(一)传统软件行业云化转型升级-用友云 (36)

(二)媒体行业云化转型-“七彩云”融媒体平台 (43)

六、开放云服务发展建议 (48)

(一)构建开放云服务生态体系,为行业软件云化赋能 (48)

(二)发挥行业组织力量,打造最佳实践案例 (48)

(三)推进形成事实标准,完善开放云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48)

一、开放云服务简介

(一)开放云服务背景

政策和业务创新双驱动,传统行业上云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工信部相继发布《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工信部信软〔2017〕49 号)、《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 年)》(工信部信软〔2018〕135 号),大力推进企业上云,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创新能力、业务实力和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政务、金融、教育、医疗以及工业等传统行业均呈现互联网化趋势,企业需要借助云服务能力实现业务系统的快速开发迭代以及弹性部署,以满足不断创新发展的业务需求。

企业上云从“云优先”向“云效能”转变,应用架构云化是关键。在“企业上云”之初,大多数传统软件采用将原有应用系统从数据中心物理机整体迁移到云主机、块存储等云服务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础设施资源云化,迈出了“企业上云”的第一步。但是,仅仅完成基础设施资源上云,业务系统传统单体应用架构如果不做任何云化改造,部署在云服务商的系统无法在短时间内自动扩缩容,企业仍需购买大量云服务来支撑现有的业务系统,在资源利用率提升和成本节约上效果并不显著。例如,在秒杀、抢购等场景中,一方面在业务量激增时无法实现资源的快速弹性扩容;另一方面,在业务流量较低时也没有实现空闲资源的及时释放。因此,企业希望在基础设施资源云化的基础上,能够同步进行传统行业软件应用架构的云化。伴随着容

器化部署和微服务开发框架等技术的兴起,企业纷纷尝试对软件应用系统开发架构进行重构,以构建“好用的云架构” 和“适合云的应用”。

图 1 传统行业软件应用架构云化演进路线

架构云化引来运维运营模式巨变,软件服务持续运营备受关注。

在传统模式下,独立软件提供商(ISV)将软件产品以License 授权的方式售卖给企业客户,并部署到客户数据中心,后续的产品升级和售后服务并没有得到ISV 足够的重视。然而,软件应用云化后以SaaS 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客户,基础设施资源和软件应用架构的云化以及服务模式的云化带来了基础设施资源和应用服务运维管理和服务运营模式的巨大变化。在目前的情况下,传统行业软件要实现真正商业“云化”,ISV 需要具备软件服务的运维管理、多租户管理、计量计费、用户体验管理以及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持续运营能力。

多云成为企业上云的必然阶段,多云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单纯的公有云或私有云已很难满足现有业务的需求,

企业需要多种云环境并存来适应新的业务发展。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显示,2018 年,我国企业采用混合云的比例为14%,相比2017 年小幅度上升。企业选择“多云”部署,即将应用同时部署到多个云服务或私有云上,主要用以实现灾难恢复、数据备份和负载扩容等三个重要的应用场景。多云管理能力一般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资源管理、运维管理、服务运营管理、统一门户等。目前,单独管理各平台仍是企业最重要的混合云管理方式。虽然目前有很多多云管理服务提供商(MSP)为企业提供多云管理服务,但仍以逐个对接各个云服务商的资源方式为主,人力和时间成本较高。如果各个云服务商能够以标准化接口的方式提供服务,将大大降低多云管理的复杂度,帮助企业实现软件服务在多云间扩展的灵活性,即可以将构建在任何(公有或私有)云上的应用快速迁移,以兼具不同云服务商的优势服务能力。

图 2 2018 年中国市场云计算使用率调查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企业上云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在此过程中,要实现传统软件的应用架构云化、云化后软件服务运维运营管理以及多云管理能力,仅仅依靠ISV 和传统企业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其需要产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云服务提供商

不断开放其云服务能力,形成云服务平台效应,同时建立良好的合作

伙伴生态体系,助力我国传统软件产业的加速发展。

(二)开放云服务理念

至此,开放云服务的理念应运而生。开放云服务,即基于统一的应用云化开发框架、云化应用运维运营支撑框架以及多云适配接口,

为传统行业软件的快速云化和商业落地提供开放的接口、工具以及服务能力,联合云服务提供商以及ISV 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开放云服务生态体系,为传统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从开放能力上来看,开放云服务应包括开放的多云适配接口、开放的应用架构开发云化能力、开放的运维运营管理能力等三大方面:

●开放的多云适配接口能力: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应当开放其

基础设施资源管理接口,帮助行业企业和ISV 实现多云部署

后的资源纳管。从长期来看,通过建立云服务接口统一标准

体系,实现云服务接口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降低多云适配

的复杂度。

●开放的应用架构开发云化能力:通过功能模块分析,帮助传

统企业以及ISV 实现传统单体应用架构的解耦,构建软件服

务的应用开发框架,大大缩短云化后软件服务的开发部署周

期,实现业务系统的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满足传统软件行业

的可集成以及定制化需求,助力ISV 软件服务业务创新。

●开放的运维运营管理能力:包含基础设施资源和应用服务的

运维运营管理能力。其中,运维管理能力包括实现对基础设

施层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服务编排、监控告警、日志

管理以及配置中心等功能,帮助传统企业和ISV 构建统一的

运维管理平台,提升云化后软件服务的资源利用率和运维效

率,降低成本;开放的运营管理能力包括多租户账号管理、

计量计费管理以及用户体验管理等运营管理能力,为软件服

务持续运营提供支撑,帮助ISV 实现云化后软件服务的商业

落地。

多云适配接口能力、应用架构开发云化能力以及运维运营管理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开放共同构成了开放云服务能力总体框架。服务能力的开放不仅能够帮助ISV 实现多云环境下,云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降低多云部署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服务能力的开放还有助于增强ISV 传统软件应用架构云化开发能力,更加快速地开发部署独立于IaaS 层和PaaS 层的软件服务。得益于下层云服务能力的开放,基于开放云服务总体框架的软件服务必将更加适合于“云”上的生长,在软件服务的迁移性、可集成性、可定制化等方面有更加良好的表现。

开放云服务能力的实现离不开“开源”作为手段。将上述开放云服务框架能力以开源项目的形式开放出来,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开发者为之贡献一份力量,使之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得以应用实践。从长远来看,建立统一的开放云服务框架,通过开源等方式逐步形成开放云服务平台效应,推动开放云服务接口和完备的开放云服务工具链的事实标准形成,构建开放云服务生态环境,加速传统行业软件云化进程,最终实现企业上云后软件服务在多个云服务之间自由迁移。

二、开放云服务市场发展

(一)“企业上云”政策环境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 年)》显示,我国公有云市场保持高速增长。2018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962.8 亿元,增速39.2%。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37 亿元,相比2017 年增长65.2%,预计2019-2022 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到2022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 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 年 5 月

图 3 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及增速

国内政策利好推动企业上云,保障上云效果是关键。2018 年8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 年)》(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实施指南》从总体要求、科学制定部署模式、按需合理选择云服务、稳妥有序实施上云、提升支撑服务能力、强化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企业上云的工作要求和实施建议。

《实施指南》提出了企业上云的工作目标,到2020 年,云计算在企

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 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 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实施指南》同时指出,要制定出台企业上云的效果评价标准,逐步构建企业上云的效果评价体系,支持第三方机构根据相关标准,对企业上云效果进行评估、统计。在《实施指南》带动引导下,截至2018 年12 月,全国已有上海、浙江、江苏、

湖北等20 多个省市出台了企业上云政策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

表 1 全国重点省市企业上云目标及重点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2017 年11 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指出到2025 年,形成3-5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百万工业APP 培育以及百万企业上云。2017 年我国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到35.9%,其中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行业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分别为28.9%、35.7%、33.6%、38.3%,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6 年工业云平台企业用户数分别超过4 万、10 万、25 万、60 万,年均增长超过146%。《工业互联网APP

发展白皮书》表示预计到2025 年,工业APP 初具百万规模,有力

地助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在能源领域,信息系统较为复杂,当前上云进度较慢。电力、石油、化工等传统能源企业拥有大型集团企业共性的信息化痛点,包括:“集

团-省-地市”多级部署,管理成本高;业务系统“烟囱式”部署,数据

互通难;信息系统独立运行,运维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能源

企业的信息系统还具备服务对象广泛、信息量巨大、业务周期峰值明显等行业特色。信息系统的云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能源行业这些痛点

问题,因此对此需求迫切。

除工业互联网、政务、能源等领域,在通用软件以及医疗、媒体、教育等行业软件云化需求也逐步提升。根据IDC 数据推算,公有云软

件在整体应用软件中的占比将由2015 年的8.2%提升至2020 年的

17.5%。在“企业上云”的政策驱动下,传统行业软件云化势在必行,

因此也必将带来对开放云服务市场的巨大需求。

(二)国内外开放云服务发展现状

纵观国内外云服务商,在“企业上云”的政策背景下,纷纷投身

于为软件云化赋能,向上层软件应用开放自身服务能力。

Google

Google 开发和运维着世界上最大的在线服务,其在分布式计算和

分布式存储方面的技术令竞争对手望尘莫及。谷歌与其他产品的根本

区别在于充分利用容器和Kubernetes,专注于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

习等高计算产品,它还提供了相当大的规模和负载均衡。Google 更

加注重以开源以及DevOps 为中心,其开放框架更适合构建新的、基

于容器的应用程序。谷歌希望利用自身在Kubernetes 和云原生生态中

的优势地位,围绕Kubernetes 建立企业战略。

在云化迁移和管理方面,谷歌提供了分布式基础架构平台Anthos

帮助企业用户实现跨云移植,使用户无需修改应用程序或者虚拟机即可

灵活地将On-Prem 应用程序转移到云计算中。通过Anthos 进行跨平

台的数据与应用管理,省去了用户轮番登录、数据迁移以及重写API 等繁琐工作。Anthos 基于Kubernetes、Istio 和Knative 等开源技术构建,带有明显的开源色彩。其中核心模块Velostrata 是一项云迁移技术,帮助用户从物理环境迁移到Kubernetes 环境,其包含两个重要功能:一是流式on-prem 物理机或虚拟机以便在GCE 实例中创建副本;二

是将已有虚拟机转换为Kubernetes 应用程序(Pod)。同时,核心模

块配置管理和Stackdriver 分别实现了统一维护配置以及监控集群状

态和日志管理等功能。目前,Anthos 已经获得超过12 个ISV 的支持,很多平台提供商将他们的软件与Anthos 集成在一起。

由此可见,基于开放标准的Anthos 致力于实现传统软件云化、多云间灵活迁移以及多云管理,并且在生态环境构建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Anthos 业已实现与AWS 和Azure 等第三方云平台的兼容。

AWS

亚马逊是第一个互联网云计算提供商,也是目前最大的公有云服

务提供商。AWS 最大的优势是其市场主导能力,而其主导市场的能

力来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持续发掘和满足。AWS 提供超过了千余种云

服务,拥有最丰富的云产品工具、服务。早在2014 年,AWS 就推出了全球性合作伙伴计划(APN),该计划分为咨询合作伙伴计划和技术合作伙伴计划。其中咨询合作伙伴计划付诸帮助客户涉及、搭建、迁移和管理器在AWS 上的工作负载和应用;技术合作伙伴计划付诸提供托管在AWS 平台或与AWS 平台基础的软件解决方案。

在云化开发方面,AWS 提供的框架十分灵活。企业用户可以在EC2 上使用App Mesh 与Amazon ECS、Amazon EKS 和Kubernetes 来大规模运行容器化微服务。App Mesh 使用开源Envoy 代理,使其与各种AWS 合作伙伴和开源工具兼容,可以实现微服务监控。

在多云管理方面,Amazon API Gateway 可以实现API 管理平台的托管式服务,它提供了统一、安全、敏捷及可扩展的API 生产与消费方式,方便用户连接不同云服务商的产品。API Gateway 可以创建API 直接与后台的各类企业应用集成,也可以结合AWS Lambda,实现定制化的业务逻辑与管理功能,构建轻量级、松耦合的无服务器式微服务;当用户自己运行时,有着全部的灵活性,并掌控一切。当用户透过API 时,AWS 能够暴露很多选项,能让用户更好地明白自己的应用,AWS 认为用户应该有灵活性使自己的应用最优化

AWS 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提供基元而非框架”,AWS 可以轻松扩展,它可以支持几乎无限数量的用户,能为第三方集成提供大量灵活性、定制和支持,并能保持平台的中立与开放,几乎任何组织都可以通过AWS 公共云提供服务。

微软Azure

微软布局云计算较晚,但微软在Windows 操作系统和Office 办公软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庞大的技术生态体系。Azure 所有的产品都能与微软固有的产品线无缝整合,能提供给用户从IaaS 到PaaS 和SaaS 一套极为完整的云生态体系。

在云框架方面,微软提供了Microsoft Azure Service Fabric 工具,并于2018 年正式开源。Microsoft Azure Service Fabric 是微软开发的一套支撑高可用高伸缩云服务的框架,其核心部分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平台,这个平台能够封装可部署代码,同时支持创建无状态和有状态的微服务,并赋予微服务伸缩的弹性,可以应对高复杂度、低延迟、数据密集的情况。该平台还能通过应用程序级别的感知和洞察,为微服务带来编排和自动化的优势。从总体上看,Service Fabric 解决了云化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管理中的部分难点,从三个大的方面帮助企业用微服务的方式构建应用服务:一是提供系统服务平台,用于服务部署、服务升级、服务健康检查和重启、服务发现、服务路由、转台监控等;二是提供部署在容器中运行或作为进程运行的应用程序;三是以微服务形式生成应用程序的API,如https://www.doczj.com/doc/a83733511.html, Core、Reliable Actors 以及Reliable Services 等。

在运维架构方面,Azure DevOps 工具能支持完全托管的生成服务,支持持续集成和部署。在多云接口方面,微软的API 管理工具可以将云端的API 网关部署为托管服务。通过该管理工具,企业可以发布、管理API,打通云应用之间的通信,同时对API 实施保护和监控。

Azure 几乎是一种拆箱即用的解决方案,它的设置非常简单,原本就是微软产品用户的ISV 可以十分轻松地迁移到Azure 上。但是,Azure 的开放服务不像其他一些云平台那样为DevOps 方法提供那么多支持,它没有那么多的集成自动化,需要ISV 员工手动执行许多管理任务。

阿里云

阿里云是国内最早布局云服务的厂商,作为国内企业级公有云平台的领导者,其构建的飞天系统功能完备,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完善的产品服务体系。同时,阿里云主要面向中国的开发者,较Google、AWS 和Azure 三朵云相比,对国内用户的易用性更好。阿里云致力于提供最基本的、最底层的服务,包括弹性计算、云存储、移动OS、互联网基础服务等。

在云化开发框架方面,阿里云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服务(EDAS)向企业级云计算市场提供高可用分布式解决方案。EDAS 能提供多样的应用托管平台、丰富的微服务框架、完整的应用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治理及微服务管理、监控和诊断。运营运维方面,阿里的云开放平台整合了阿里云的API、SDK、开发者工具能力,以场景化的方式引导用户集成阿里云,满足企业级IT 管理和DevOps 场景。同时,阿里还提供API 网关用于多云管理,帮助用户对外开放其部署在ECS、容器服务等阿里云产品上的应用,可以为用户提供完整的API 发布、管理、维护生命周期。

阿里云开放云生态圈战略的重点,在于制定云计算技术标准、服

务资源整合平台、多边市场网络管理,通过技术架构连接所有企业、

政府、个人,基于开放平台整合所有服务商的服务资源,制定生态自治规则管理由云运营商、企业客户、服务商组成的多边市场。

腾讯云

腾讯云服务除了提供服务器、存储和带宽,更重要是把核心技术

与数据服务开放出来,包括腾讯内部社交、支付、LBS、安全在内的

平台资源和能力,还包括CDN、音视频处理能力、大数据能力,以

及机器学习、图片与自然语言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

腾讯云推出专有云TCE 矩阵专有云解决方案赋能企业转型,涵

盖企业版、大数据版、AI 版以及敏捷版四种类型,以满足不同场景

的企业业务需求。腾讯专有云TCE 矩阵采用开源技术构建整个基础

的分布式架构,支持异地多活及快速扩充,提供不间断稳定运行的基础

设施。其中,企业版向用户提供了腾讯云9 大产品线50 余个产品模块

的全量支持专有化输出,减低企业云化技术门槛,构建新一代IT 系统。值得一提的是,TCE 矩阵AI 版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能力开放

输出,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数据检测、系统化的调度决策算法,降低

平台升级所带来的维护门槛和成本,同时还能提供智能客服、图像识别、智能监控等服务接口,帮助企业提升云上运营能力。

同时,腾讯云对开发者开放其围绕微服务PaaS 平台TSF。TSF 服务框架底层融合了腾讯云内部中间件能力,提供企业云化架构所必

需的消息队列、Kafka、负载均衡、API 网关等全套中间件服务。TSF 基于开源Spring Cloud 框架,大大降低了厂商绑定的风险。同时,其

无缝兼容Dubbo 等RPC 框架,对于已经在使用Dubbo 框架的用户,可平滑迁移到TSF。

在多云管理方面,腾讯云同样提供了专门的API 工具:API 网关。该工具能提供API 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用户使用API Gateway 封装自身业务,将自身的数据、业务逻辑或功能开放出来,用以实现多云通信。

综合看来,腾讯云的能力开放侧重于连接器模式,更关注于关系链、产品级别的开放,将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企业通过数据、人工智能连接起来,提高生产效率。

华为云

截至目前,华为云已发布14 大类100+款云服务,60+行业与通用解决方案,并且长期坚定投入,从“芯”打造软硬件全栈技术,发挥“云+联接”优势,为企业客户提供开放互通,敏捷灵活的混合云和多云部署方案。

华为云基于开放OpenStack 架构和开放API 接口,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广泛合作构建多云生态,实现统一架构,统一API,统一服务,统一生态,为企业用户业务提供跨云弹性扩展,业务分层部署,跨云容灾及数据备份恢复。支持客户业务云间迁移,不锁定客户,从底层、平台和工具三层全面能力开放,构建生态基础。

现阶段企业用户业务上云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大部分业务尚未云化,华为云提供存储和数据网关实现传统IT 的数据平滑备份到公有云,并提供BMS 裸金属服务,满足业务无需改造快速上云。

在云化开发框架方面,华为的ServiceStage 产品,采用开放、灵活的资源调度框架,基于Kubernetes 容器编排平台,支持资源混合编排,让应用平滑上云。ServiceStage 不与特定框架和平台绑定,支持线下已有应用平滑迁移上云,同时配合函数服务FunctionStage、区块链服务CBS、分布式云中间件(分布式消息DMS、分布式缓存DCS、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DDM)、云性能测试CPTS、API 网关等云服务,充分满足企业云上应用开发需求。

在运营运维工具方面,华为云有一套立体化运维系统,融合了华为云的应用运维服务(AOM)、应用性能管理服务(APM),对虚机、存储、网络、数据库及应用等多维度实时监控,并通过应用与资源告警关联、日志分析、智能阈值、分布式调用追踪、手机APP 异常分析等技术,实现分钟级问题快速诊断和修复,保障云上的运维和运营活动。

在多云接口方面,华为云提供了API 网关工具APIG (API Gateway)。APIG 作为API 托管服务,能快速完成企业内部系统的解耦以及前后端分离,将企业内部服务能力以标准API 的形式开放给合作伙伴。

华为云的优势在于其在芯片、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的强大技术优势;同时华为主营业务为电子通信行业,云服务技术对于华为来说也存在切实的挑战。

从国内外云服务商的开放云服务来看,对企业上云的支持能力较好,能开放多种服务的API,第三方能通过接口直接获取平台数据或

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7版)

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7版) 2016年,在电动汽车产量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球及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行业创新加速,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各种新电池技术相继问世。作为最大的生产国以及最重要的应用市场,我国在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一批骨干企业快速成长,比亚迪公司锂离子电池产量目前已位居至全球第四。在此形势下,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编写了《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7版)》,全面梳理了2016年国内外锂离子电池产业创新进展,介绍了国际巨头和我国骨干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2016 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对2017年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状况一、市场规模2016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预计达到3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增速较2015年下滑了15个百分点,原因主要在于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速明显下滑。按容量计算,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首次超过90GWh,同比增长18%。容量增速高于产值增速,原因在于锂离子电池产品价格不断下滑。二、产业结构近两年,电动汽车市场开始爆发性增长,电动自行车占比稳步提升,而全球手机出货量平稳增长,便携式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逐步

退出市场,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按容量计算,2016年,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占比44.7%,比2015年的50%下降了5个百分点,占比首次跌破50%。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占比达到44.8%,首次超过消费型,而2015年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占比还只有40%。其他(储能&工业型)锂离子电池占比为10.5%,基本与2015年持平。三、区域分布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三者占据了全球97%左右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开始,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开始迅猛增长,2015年已经超过韩国、日本跃居至全球首位,2016年领先优势继续扩大。在新能源汽车带动下日本锂离子电池产量加快增长,韩国仍保持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导致其占比持续下滑。1、日本:加速增长在全球电动汽车热销的带动下,以松下、汤浅等为代表的日本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继续向动力电池转型,带动日本锂离子电池产业呈现加速增长势头。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国内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12.4亿只,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同比2015年增长了27%。其中,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产量占比已经接近2/3,创历年来新高。从产值看,2016年日本国内锂离子电池行业销售产值达到3799亿日元(约2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韩国:平稳增长在经历了2015年的快速增长之后,2016年韩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保持稳步增

大数据产业生态

大数据产业生态 文|本刊记者张光明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日前发布了《大数据白皮书(2014)》。《大数据白皮书(2014)》对大数据产业生态做了详细的分析。 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演进和应用持续深化,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生态正在加速构建。从实践情况看,大数据产业生态中主要包括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大数据处理服务提供商和数据资源提供商三个角色,分别向大数据的应用者提供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和数据资源。 当前大数据产业还处于构建的初期,呈现规模很小、增速快的特点。据Wikibon 公司的报告,2013 年全球大数据市场总体规模为181 亿美元, 年度增幅达61%,预计到2017 年还 将维持30% 的年增速。 内容。其中,大数据基础软件和应用 软件是大数据解决方案中的重点内 容。当前,企业提供的大数据解决 方案大多基于Hadoop 开源项目,例 如,IBM 基于Hadoop 开发的大数据 分析产品BigInsights、甲骨文融合 了Hadoop 开源技术的大数据一体机、 Cloudera 的Hadoop 商业版等。 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中,主要 包括传统IT 厂商和新兴的大数据创 业公司。传统IT 厂商主要有IBM、 HP 等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甲骨文、 Teradata 等数据分析软件商。它们大 多以原有IT 解决方案为基础,融合 Hadoop,形成融合了结构化和非结构 化两条体系的“双栈”方案。通过一 系列收购来提升大数据解决方案服务 能力,成为这些IT 巨头的主要策略。 国际上也诞生了一批专门提 供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方案的新兴创 业公司。这些公司包括Cloudera、 Hortonworks、MapR 等,它们主要基 于Hadoop 开源项目,开发Hadoop 商 业版本和基于Hadoop 的大数据分析 工具,单独或者与传统IT 厂商合作传统IT 厂商加快向大数据 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企业 用户提供大数据一站式部署方案,覆 盖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等硬件、数据存 储和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大数据分析 应用软件以及技术运维支持等方面

智慧科技-计划管理系统技术白皮书-万达信息

智慧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技术白皮书 1产品定位 各级科委目前对科技计划的管理主要采用电子文档化的管理模式。随着业务工作发展与政府服务职能的深化,业务信息的数据量也不断积累和扩大,现有的管理方式对业务工作的支撑力度开始显得不足,主要体现在信息记录的格式缺乏统一性、信息由多人管理较为分散、对信息的查阅和利用不够便捷等。因此,建设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利用更为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变得十分必要。 计划管理系统的建设将以实际业务需求为导向,实现科技计划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计划管理业务的管理要素和日常工作,并对收集到的各类要素信息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利用,为业务人员在计划管理中的综合处理、高效配置、科学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 凭借多年在信息化系统建设领域的丰富实践经验,我们在方案总体设计方面,周密考虑,充分部署,力争在方案的总体架构方面体现先进性、扩展性和实用性。 一方面,根据各级科委具体需求,采用BS应用结构作为整体应用架构,实现安全的信息交换与业务处理; 其次,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将各个管理环节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业务开展过程的全面推进; 第三,通过完善的后台管理功能,提供灵活的定制服务,满足业务处理的需求。 整个系统设计在考虑了现有信息系统的使用特点以及现阶段的业务需求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潜在需求,具有先进性和较高的可扩展性。 系统总体框架如下图:

2主要功能 ●计划可研 计划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计划指南,部门推荐,完成计划科研报告编写(Word和在线),在计划申报系统中进行填报。 可研报告包含企业信息,计划可研书要求的信息等 ●立项管理: 计划管理最关键过程,根据可研报告,进行立项管理过程。 计划立项审查,和全省市计划库中原有计划进行对比,从计划名称、计划建设内容、考核指标、承担单位、计划负责人等各个方面进行比对, 形成相应的客观报告。 专家根据立项审查结果,进行再次审核,最终形成结果,专家随机取自专家系统库,同时各自打分可以网上网下结合进行,保证其公平透明。 ●计划申报: 计划可研和立项管理结束后,将发放计划正式立项通知书。

云计算白皮书

天云科技云计算白皮书 目录 1 概述3 1.1云计算的概念3 1.2云计算的特点4 1.3云计算的分类5 1.4云计算实现机制6 1.5云计算发展现状8 2 云计算应用方向与实例10 2.1基础设施租用10 2.2海量数据管理12 2.3在线软件服务12 2.4云安全应用14 3 云计算优势分析17 3.1性价比优势17 3.2应用优势20 3.3可靠性优势20 3.4安全性优势21 4 云计算发展趋势22 4.1云计算的历史定位22 4.2云计算与3G和物联网25 4.3云计算与网格融合发展25 5 云计算演进策略28 5.1云计算带来的变革28 5.1.1 机遇28 5.1.2 挑战29 5.2政府部门的演进策略31 5.3运营商的演进策略33 5.4典型行业的演进策略34 5.4.1 能源行业35 5.4.2 服务行业35

5.4.3 教育行业36 5.4.4 医疗行业37 6 天云科技与云计算38 6.1 我们的使命39 6.2 我们的团队39 6.3 服务和产品39 6.4 推动形成云产业链40

1 概述 “云计算”这个词汇是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于2006年8月9日在搜索引擎战略会议上的演讲中首次提到。2007年第3季度,这个词汇开始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公众对这个词的搜索量呈爆炸式增长。一时间,众说纷芸,有人称之为炒作,有人猛烈抨击,有人迅速转型,有人大声叫好。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云计算已经形成了雷霆万钧的势能和横扫千军的动能。Google、Amazon、IBM与微软等互联网与IT巨头纷纷把云计算作为自己未来的核心战略。更重要的是在硅谷近百家新型云计算创新企业正在兴起,业务范围涉及从硬件、软件到应用的各个领域;这些企业创新的势头及其目标定位颇像三十年前个人计算机及十五年前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具有创新精神的小公司迅速而大量涌现,这些公司在刚成立时便立志从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挑战与颠覆现有的IT产业格局。 1.1 云计算的概念 然而,对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本白皮书给出一种参考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等。云计算将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通过专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用户可以动态申请部分资源,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转,无需为烦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资源池,这与早在2002年刘鹏教授提出的网格计算池(Computing Pool)的概念非常相似。网格计算池将计算和存储资源虚拟成为一个可以任意组合分配的集合,池的规模可以动态扩展,分配给用户的处理能力可以动态回收重用。这种模式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 之所以称为“云”,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现实中云的特征:云一般都较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它的边界是模糊的;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无法也无需确定它的具体位置,但它确实存在于某处。之所以称为“云”,还因为云计算的鼻祖之一亚马逊公司将大家曾经称为网格计算的东西,取了一个新名称“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ing Cloud),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将平台作为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将软件作为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最详细《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解读

“产业互联网”已成为一个被广泛传播的流行词得到全社会的热点关注。 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大势已至——政府要转型、产业要升级、金融要创新,以及科创板的推出、5G新技术的发展,这些力量正在聚合在一起,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产业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我们也必须清晰认识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传统产业中积极突破创新,需要从企业家到“产业家”格局的思考和行动,也需要更多地研究借鉴以少走弯路、规避风险。 由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AMT(上海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清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产技融创新平台结合多个产业互联网案例研究和咨询服务实践总结整理形成的《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系统总结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全面盘点产业互联网的前沿理论和最佳实践,为产业互联网转型提供实践指南。 本文将通过3个“三”、2个“五”、1个“12”、2个“100”带您一窥《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的精华内容! 3个“三” 《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是继2017版、2018版后的第三版

产业互联网的三层基础设施 产业互联网通过搭建“基础设施”进行连接和赋能。BAT、华为、移动、电信等提供了互联网时代适用于各行各业的通用基础设施,即跨产业的、通用性的技术服务平台。而产业互联网则通过深入研究产业场景,为垂直产业内的从业者提供集成性云服务,聚焦垂直产业链特点,解决垂直产业的痛点,成为该垂直产业的产业级基础设施。随着产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成熟,在通用基础设施和产业级基础设施之间也会出现一些中间层基础设施,提供各个垂直产业平台间可复制的模块组件、可共享的服务和资源,从而为产业平台间的整合奠定基础。比如AMT产业互联网PaaS平台,可为各垂直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交易结算、在线供应链金融等标准产品模块,同时通过PaaS平台可统一对接海关、物流、金融机构等相关的数据和资源,进一步可以帮助存在产业上下游关联的不同产业平台进行数据打通和连接整合,形成更大的产业链闭环。 产业互联网企业的三期估值 产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因此通过股权融资,适时的引入战略资本的力量,可有效推进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市值提升。 在股权融资中,企业比较关心的是产业互联网公司该如何估值?白皮书总结了产业互联网企业三期估值的方法: 1)早期项目估值:早期项目一般商业模式未确定,凭借产业经验,创始人对于未来发展有大体思路。此阶段估值,首先看标杆。可以对标海内外同行,通过与同行各项创业要素的对比获得公司估值;如果公司属于行业首创,商业模式被认可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一定估值溢价。其次,看天资。在没有对标企业的情况下,考虑所在产业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大,对于行业现有痛点的解决程度,市场空间越大、行业痛点越突出,估值越高;同时,产业互联网项目具有一定服务半径,创业企业所在区域产业密度是否足够,如果有1000亿市场空间则足够创业企业发展,是否是龙头企业转型、是否背靠大树、

开源操作系统白皮书

开源操作系统评估: 特性、灵活性和性能 白皮书 2009 年 6 月 摘要 操作系统是企业 IT 架构的基础。评估开源 (Open-Source) 和专有 (Proprietary) 操作系统解决方案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逐渐认可开源所提供的优势,包括易于访问、不断创新和灵活性强。然而对于现今要求严格的企业来说,Sun’s Solaris? 和 OpenSolaris? 操作系统可提供理想的战略平台。除了开源具有明显的优势,Solaris 和 OpenSolaris 还可为企业提供无与伦比的特性、灵活性、性能和可靠性。

Sun 公司 目录 内容摘要 (1) 为何将开源用于操作系统? (1) Solaris? 和 OpenSolaris? OS :Sun 公司的开源操作系统 (2) 开源社区在开发 Sun 操作系统中的价值 (4) Sun 公司开源 Solaris 操作系统的关键特性和功能 (5) 开放式操作系统案例分析 (7) Reliant Security 公司采用 Sun 公司技术创建优化的. 低成本零售业安全解决方案 (7) Solaris 和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简单比较 (9) 5 大区分因素 (9) 是否考虑在您的企业中部署开源操作系统? (11) 如何着手采用 Sun 开源操作系统 (11)

1 内容摘要 Sun 公司内容摘要 操作系统 (OS) — 一个由程序组成的集合,这些程序作为硬件与硬件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提供服务.—.会极大地影响企业应对其所面临挑战的成功与否。操作系统管理企业使用的所有其它程序以及硬件资源 (如 CPU、内存和硬盘驱动器) 的分配和使用。作为任何 IT 解决方案的一个关键性组件,选择操作系统对于企业来说同时具有商业和技术价值。 企业现在可以在开源操作系统和专有操作系统这两种解决方案之间进行选择。.本白皮书探究开源操作系统的优势,并考查 Sun 公司的开源 Solaris 和OpenSolaris OS,它们提供可提高性能、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跨平台功能和具有突破意义的特性。 为何将开源用于操作系统? 开源操作系统与专有操作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低成本、安全和高度可操作 的优点。用于操作系统开发的开源模式使创新活动超越一个公司的范围,与像Microsoft Windows、AIX 或 HP-UX 这样的操作系统背后的高成本、高维护频率、专有开发方法形成鲜明对比。开源操作系统的许可成本会比闭源操作系统低很多,而对于希望获得一个功能齐全的高端系统用版本的客户来说尤其如此。此外,运行于多种平台并与来源不同的多种应用程序协作的开源操作系统使供应商锁定 (Lock-in) 几乎成为不可能,而且具有特殊需要的公司可以定制特定的开源操作系统模块。

工业大数据白皮书2017版

一张图读懂工业大数据 1. 工业大数据 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领域中,围绕典型智能制造模式,从客户需求到销售、订单、计划、研发、设计、工艺、制造、采购、供应、库存、发货和交付、售后服务、运维、报废或回收再制造等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及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总称。 工业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有三类: 第一类是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主要来自传统企业信息化范围,被收集存储在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此类数据是工业领域传统的数据资产,正在逐步扩大范围。 第二类是设备物联数据。主要指工业生产设备和目标产品在物联网运行模式下,实时产生收集的涵盖操作和运行情况、工况状态、环境参数等体现设备和产品运行状态的数据。此类数据是工业大数据新的、增长最快的来源。 第三类是外部数据。指与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和产品相关的企业外部互联网来源数据。 2. 工业大数据的地位 2.1 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定位 工业大数据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关键技术标准的左侧,属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五大关键技术之一。

2.2与大数据技术的关系 工业领域的数据累积到一定量级,超出了传统技术的处理能力,就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方法来提升处理能力和效率,大数据技术为工业大数据提供了技术和管理的支撑。 首先,工业大数据可以借鉴大数据的分析流程及技术,实现工业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可视化。其次,工业制造过程中需要高质量的工业大数据,可以借鉴大数据的治理机制对工业数据资产进行有效治理。 2.3与工业软件和工业云的关系 工业软件承载着工业大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任务,是工业数据的重要产生来源,工业软件支撑实现工业大数据的系统集成和信息贯通。 工业大数据技术与工业软件结合,加强了工业软件分析与计算能力,提升场景可视化程度,实现对用户行为和市场需求的预测和判断。 工业大数据与工业云结合,可实现物理设备与虚拟网络融合的数据采集、传输、协同处理和应用集成,运用数据分析方法,结合领域知识,形成包括个性化推荐、设备健康管理、物品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前言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不仅有助于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还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数字动力,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必将加快应用落地进程,在各个行业实现快速发展。 本白皮书聚焦过去一年多来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变化,梳理当前发展热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白皮书首先介绍了云计算产业发展概况,然后重点围绕云原生、SaaS、分布式云、原生云安全、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等云计算领域热点话题进行探讨,最后对云计算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云计算产业发展概况 (1) (一)全球云计算市场稳定增长,我国公有云规模首超私有云 (1) (二)我国IaaS 发展成熟,PaaS 增长高速,SaaS 潜力巨大 (3) (三)云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云原生采纳率持续攀升 (5) (四)云计算使用率持续提升,分布式云初露头角 (5) (五)安全能力备受关注,原生云安全理念兴起 (7) (六)降本增效显著,云计算成数字化转型关键要素 (7) (七)利好政策不断加码,云计算成新基建重要组成 (8) 二、云原生技术体系日臻成熟,构建数字中台底座 (9) (一)云原生重塑中间件产品 (10) (二)云原生如何更好的服务上层应用成焦点 (11) (三)云原生助力数字中台建设 (12) 三、SaaS 市场开始加速,将成企业上云重要抓手 (14) (一)国外SaaS 市场模式成熟,国内SaaS 蓄势待发 (14) (二)疫情推动SaaS 服务迎来发展新机遇 (16) (三)SaaS 直击企业痛点,加速中小企业应用上云 (18) (四)深耕行业,SaaS 服务向平台化、智能化发展 (19) 四、分布式云成云计算新形态,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21) (一)云计算从中心向边缘延伸 (21) (二)云边协同成为分布式云的核心 (22) (三)云边协同助力行业应用转型升级 (25) 五、原生云安全理念兴起,推动安全与云深度融合 (30) (一)云原生重塑IT 架构,端到端安全风险引关注 (30) (二)原生云安全推动安全与云深度融合 (33) 六、数字化转型旨在提高生产力,云化能力是关键 (40) (一)数字化转型核心是提高生产力,传统信息基础设施亟待升级 (40) (二)云计算加速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生产力 (43) (三)IT 云化管理平台作用凸显,技术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45) 七、云定位从基础资源向基建操作系统扩展,提升算力与网络水平 (48) (一)新基建概念明确,云计算既是基础资源也是操作系统 (48) (二)云计算加速网络变革,推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53) (三)云计算加强多种算力统一调度,提高算力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 .. 56 八、云计算发展展望 (58)

西安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西安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工业重振雄风服务业凌云而上 ——聚焦首次发布的《西安产业发展白皮书》 围绕着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产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内外城市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产业竞争,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直接来源。 “产业强市”需要寻求一条清晰的产业发展路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用了近两年时间,对我市主体产业、主体产业区和主要部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在系统分析和论证基础上,形成了西安市第一部《产业发展白皮书》,并于昨日正式发布。 对比篇 西安产业地位 ●《白皮书》原音 西安市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数为11.16,在副省级城市中排第13位(长春市因为部分数据空缺,不参与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深圳市、广州市和杭州市。 副省级城市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数 ●解读 从综合指数上看,西安市同沿海城市差距比较明显,但是与东北老工业城市哈尔滨和沈阳差距不大,与济南的差距也比较小。

综合指数由基础资源层、核心竞争层和产业表现层三个部分组成。 △基础资源层。整体上看,西安市基础资源指数为5.11,位列第12位,位于济南和哈尔滨之间。综合而言,西安市的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但是资源瓶颈导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有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注重财富积累,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核心竞争层。从三次产业结构看,西安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形成稳定的“三、二、一”格局。就西安目前而言,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所占比重较小,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够强劲,说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在副省级城市中,西安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均列第4位;高校规模列第3位,仅次于武汉和广州;科技竞争力列第6位。综合来看,西安市的创新力指数,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在第4位,进行创新活动的资源优势较为明显,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产业表现层。企业整体表现一般,提升空间较大。截至2005年,西安市拥有上市公司18家,中国企业500强企业5家,在副省级城市中的位次均为第10位;截至2006年9月,西安市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3个,在副省级城市中排第6位。 相对于丰富的资源,产业综合表现不佳,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14位(长春市因为多个指标数据空缺,暂不进入排名),相对于其丰富的基础资源,产业表现是差强人意的。从指标及位次上可以看出,西安市的经济总量规模较小,产业外向度不高。 ●不足 通过对选取的指标的分析处理发现,西安市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科技实力强,经济(产业)弱”。 二是大企业集团缺位,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三是名牌产品数量和影响力有待提高。 定位篇 产业新格局 ●《白皮书》原音 西安市工业及服务业主要产业可归类为先导产业、明星产业、金牛产业。

云计算(1)

云计算20200225鄂州 云 计 算

目录 概述 (3) 产生背景 (4) 发展历程 (5) 特点 (7) 1、虚拟化技术。 (7) 2、动态可扩展。 (7) 3、按需部署。 (8) 4、灵活性高。 (8) 5、可靠性高。 (8) 6、性价比高。 (8) 7、可扩展性。 (9) 服务类型 (9) 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9) 2、平台即服务(PaaS) (9) 3、软件即服务(SaaS) (10) 实现关键技术 (10) 一、体系结构 (10) 二、资源监控 (11) 三、自动化部署 (11) 实现形式 (12) 安全威胁 (13) 1、云计算安全中隐私被窃取 (13) 2、云计算中资源被冒用 (14) 3、云计算中容易出现黑客的攻击 (14) 4、云计算中容易出现病毒 (15) 应用 (15) 1、存储云 (16) 2、医疗云 (16) 3、金融云 (16) 4、教育云 (17) 发展问题 (17) 1、访问的权限问题 (17) 2、技术保密性问题 (18) 3、数据完整性问题 (18) 4、法律法规不完善 (18) 完善措施 (19) 1、合理设置访问权限,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19) 2、强化数据信息完整性,推进存储技术发展 (19)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20)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 回给用户。云计算早期,简单地说,就是简单的分布式计算,解决任务分发,并进行计算结果的合并。因而,云计算又称为网格计算。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种)完成对数以万计的数据的处理,从而达到强大的网络服务。 现阶段所说的云服务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分布式计算,而是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负载均衡、并行计算、网络存储、热备份冗杂和虚拟化等计算机技术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概述 “云”实质上就是一个网络,狭义上讲,云计算就是一种提供资源的网络,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云”上的资源,按需求量使用,并且可以看成是无限扩展的,只要按使用量付费就可以,“云”就像自来水厂一样,我们可以随时接水,并且不限量,按照自己家的用水量,付费给自来水厂就可以。 从广义上说,云计算是与信息技术、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一种服务,这种计算资源共享池叫做“云”,云计算把许多计算资源集合起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参与,就能让资源被快速提供。也就是说,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商品,可以在互联网上流通,就像水、电、煤气一样,可以方便地取用,且价格较为低廉。

中国大数据产业的痛点和困难

中国大数据产业的痛点和困难 大数据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一直在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就像互联网+的概念一样,大数据被神话了,被送上了“宗教”的神坛。大数据企业总是有一个担心,生怕大数据被捧得的太高,将来可能会被摔的很惨。 201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的热度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开始,到9月国务院的2015第50号文《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进入高峰,相信10月份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大数据还会是一个大的热点。 大数据论坛上,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被介绍的很多。数据给企业带来的具体价值、数据应用场景、大数据产业的痛点介绍的很少。中国大数据产业经历着很多痛苦,大数据产业前景很好,但是大数据企业却很难做大,很难实现质的飞跃。中国大数据产业的痛点和困难如下。 1 大数据企业众多而弱小,很难实现产业优势 中国大数据企业大概有200多家,将近60%集中在北京,以小微企业为主,年销售额达到十亿人民币的企业几乎没有。大数据产业处于春秋时代早期,各家诸侯割地而立,每家占领了一块小的细分领域,很难做大,都面临着同行的激烈竞争,有的领域例如舆情监控已成为红海。 大数据企业人数大多在几十人到几百人,少有千人以上的企业。没有一家大数据企业可以统领一个行业,没有一家企业占有细分市场

10%的份额,没有一家大数据企业建立了行业标准,领导行业发展。 中国大数据产业处于极度分散状态,优秀的人才分布在不同企业,很难形成人才合力。各家企业规模小,很难在企业做深做大,很难利用大数据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提升。大多数企业的工具和数据很难满足企业整体的数据要求,中国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产品也很难和国外的产品进行竞争。 大数据产业如果要形成产业优势,必须需要一批领军企业。参考国外大数据产业,中国在大数据基础架构,数据产品,数据工具、数据清洗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人才都需要产生一批标杆企业。每个领军企业都规模应该在千人以上,销售额应该在百亿以上,否则很难形成技术和人才优势,也很难利用大数据帮助客户实现业务提升。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提到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为767亿元。这个数字看上去不错,估计其实真正和大数据工具和大数据产品相关的不足20%(业务价值提升)。大多数的经费都用于大数据基础平台(存储和计算)、咨询、报告等和业务价值提升相关度不大的领域。中国大数据市场销售额大多数集中在传统的IT企业例如IBM,Oracle,EMC,Intel,华为,联想等。真正大数据企业所有市场份额加起来可能就在百亿元左右。 中国大数据企业规模过小,领军企业缺少,行业过于分散,这些都是制约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因素,也是产业做大的一个痛点。 2 外部数据是一个个孤岛,数据价值低

华为公司以项目为中心运作项目管理体系建设

华为公司以项目为中心运作项目管理体系建设 十五年前,我入职华为公司,我当时的工号是46609,现在还能清楚记得当时激情洋溢 的军训。 这篇文章介绍了华为公司打破传统的功能型组织结构,从弱矩阵项目管理向强矩阵转变 的历程。内容包括如何全面铺设项目管理组织,转向“以项目为中心”。同时,通过一系列 的政策、标准和规定统一项目管理语言,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体系。 其中,华为创建的的分析、规划、建立、实施、移交、关闭标准6阶段方法论,很有特色,形成了完整的项目管理流程体系。而且,还建设了P-Link通用作战平台,支撑体系落 地执行。 在项目运营和度量上,华为公司借鉴了众多业界的最佳实践,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度量和 改进。 陈潺潺 华为公司以项目为中心运作项目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含规则、流程/平台/工具、组织、运营与度量四个方面。 1 建组织 要发挥项目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真正实现以项目为中心的运作,华为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调整组织架构,围绕项目的权力再分配。也就是说要打破传统的功能型组织结构,从弱矩阵向强矩阵转变。 在这一系列的变革过程中,公司轮值董事长郭平牵头负责向“以项目为中心”转变的能力建设,其下成立多个变革子项目,包括“项目型组织变革项目”、“通用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项目管理流程建设项目”等,确保了华为公司从弱矩阵一步步走向强矩阵。 华为在实施向以项目为中心转变的初期,就明确了必须在公司层面设立了项目管理专委会,同时成立PMCoE作为公司级PMO,统筹管理公司的项目管理政策、规则、流程、工具等,并在公司内部进行项目管理文化建设和项目管理能力提升。

各领域设立自己领域层面的项目管理能力中心或PMO,承接公司层面的政策和要求,依据领域的业务和项目管理特色进行适配、解释,并监督执行。由此确定了一个明确的、层次分明的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便于后续具体工作的落实和持续改进。 在项目层面的组织运作上,华为公司对项目型组织结构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必须围绕项目进行建设和调整,每个项目必须有HRBP,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必须有独立的HRBP,等一系列的系统要求并监督落实;项目必须有正式的任命,并在立项审批时有明确的目标、范围、价值;推动资源的公正评价机制建设。 2 定规则 规则主要用来统一语言、规范运作。华为主要从项目管理通用原则、项目经营、项目资源、项目预算、项目型组织这5个方面加强“以项目为中心”的运作,颁布了一系列的公司政策、公司标准和业务规定。 包括:华为公司项目、项目群定义、华为公司项目分类标准、华为公司项目等级标准、华为公司项目基本信息定义和构成、项目经营管理政策、项目概算管理规则、项目预算管理规则、资源买卖规则、技能管理指导白皮书、项目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规定、项目管理任职标准等30份以上的具体规则和白皮书。 在不否认各领域业务差异性的同时,在项目管理的认知和语言上进行了大范围的统一,为跨领域的项目管理沟通、协作、互助提供了土壤。

2012云计算白皮书

云计算白皮书 (2012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2年4月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云计算白皮书》,旨在与业界分享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近年来在云计算领域的研究成果。 当前,云计算已经成为全球ICT产业界公认的发展重点。各国政府积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式加快本国云计算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国际ICT产业巨头加快技术研发、企业转型和联盟合作以抢占云计算发展的主导权和新兴市场空间。我国在云计算领域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并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存在抓住机遇实现局部突破的机会,但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技术差距、规划布局和制度环境等问题也日益显现。 本白皮书从产业体系、技术架构、数据中心、安全和政府作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云计算发展形势,同时也分析了我国云计算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云计算概念 (1) 1. 云计算概念 (1) 2. 云计算的影响 (2) 二、云计算产业 (5) 1. 云计算产业体系 (5) 2. 全球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7) 3. 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9) 三、云计算技术 (12) 1. 云计算的技术架构 (12) 2. 云计算“基础设施”关键技术 (13) 3. 云计算“操作系统”关键技术 (18) 4. 我国云计算技术发展 (20) 5. 云计算标准化进展 (22) 四、云计算数据中心 (24) 1. 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24) 2. 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状况 (25) 3. 我国云计算数据中心布局的策略 (26) 五、云计算安全 (28) 1. 云计算安全概述 (28) 2. 云计算的法律环境 (29) 六、政府在云计算发展中的作用 (31) 1. 外国政府的云计算行动 (31) 2. 我国政府的云计算行动 (33) 七、我国发展云计算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36) 1. 我国云计算发展面临的机遇 (36) 2. 我国在云计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6) 3. 我国云计算未来发展思考 (38)

2019国内外大数据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 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 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 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 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 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 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 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 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 万欧元用于支持7 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 年6 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 战略——“创建

项目管理白皮书

文档编号: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管理白皮书 (Version 1.0) 拟制:马英恺 审核:蒋松、贺敬 批准:冯国宽 业务管理部 2007年12月5日

文档修订 版本日期更改人描述(注明修改的条款或页) 1.0 2006-8-10 马英恺文档建立 2006-12 马英恺补充第三章内容 2007-1-31 马英恺修订第一、二章内容、补充第三章内容 2007-6-18 蒋松整篇文档审核、补充,修订附录表格 2007-9-14 马英恺根据各事业部反馈意见修订整篇文档 2007-11-15 蒋松整篇文档审核、补充,修订附录表格审核人签字 职务姓名日期 批准人签字 职务姓名日期

前言 作为IT服务供应商,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营以项目为核心。项目执行的成本、进度、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及品牌。 项目管理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不仅能使项目实施过程有序,同时也能把项目管理技术和经验变成企业的共同财富,最终改善项目团队的整体生产力、提高公司的获利能力。 本白皮书的编写目的就是要逐步规范全公司各事业部的项目管理及实施过程,为公司的健康运营提供支撑和保障。

目录 第一章概述 (6) 1.1目的 (6) 1.2适用范围 (6) 1.3术语定义 (6) 1.4本白皮书的剪裁 (7) 1.5参考文献 (8) 第二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 (8) 2.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8) 2.2职责分配 (9) 2.2.1公司业务管理部 (9) 2.2.2 事业部 (10) 2.2.3 项目经理 (10) 第三章项目管理制度 (11) 3.1项目管理组织保证(执行) (11) 3.2项目经理任命(执行) (11) 3.3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制度(执行) (12) 3.4项目文档归档制度(执行) (13) 3.5单体项目管理制度(执行) (13) 3.6项目绩效管理制度(指导) (13) 3.7项目经理持证上岗制度(指导) (14) 3.8项目级别划分(指导) (14) 3.9项目经理分级管理(指导) (15) 3.10单项目核算制度(指导) (15) 第四章项目阶段划分及管理重点 (16) 附录1:项目各阶段工作流程及主要工作 (19)

(整理)《中国产业链大数据白皮书》全文.

《中国产业链大数据白皮书》 2014年

一、引言 (3) 二、迎接金融大数据时代到来 (5) 1、大数据起源 (5) 2、产业链大数据由来 (7) 三、产业链大数据的外部环境 (8) 1、产业链大数据的产业环境 (8) 2、产业链大数据的政策环境 (9) 3、产业链大数据的生态圈 (10) 四、产业链大数据的应用 (10) 1、大数据对能源产业链的变革 (10) 2、大数据对汽车、配件及后市场产业链的变革 (12) 3、大数据对食品饮料产业链的变革 (15) 4、大数据对物流供应链服务的变革 (16) 5、大数据对大健康产业链的变革 (17) 6、大数据对大文化领域的变革 (19) 7、大数据对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变革 (20) 8、大数据对家电及配套产业链的变革 (22) 9、大数据加快智能交通的推广 (22) 10、大数据对连锁经营贸易服务的变革 (24) 五、产业链大数据的未来及方向 (25) 1、产业链大数据的未来价值分析 (25) 2、产业链大数据的发展方向 (27) 六、结束语 (28)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在中国大陆上各行各业的领袖们都在谋划新的业务增长点来提升自身实力,在新的经济浪潮中占领先机。 在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大数据经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大数据时代》作者英国牛津大学维克托教授提醒,“未来数据将会像土地、石油和资本一样,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根本性资源。”因此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抢占资源赢得先机是企业家、股东们争相寻找的。 大数据在新经济时代可以将产业链上的供求信息、风险信息、企业数据信息有效传统,这样产业链变得更加紧密,使产业链的各环节数据的互通,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链效率。此外,大数据使得产业链的结构变得更加稳固,有助于将原有的一些产业链过度环节省去,重新打造更高效的产业链结构。 九次方大数据: 企业大数据+金融互联网+企业征信+智慧城市+产业链社交 创建于2010年的九次方大数据(JUSFOUN BIGDATA)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九次方大数据平台汇集分析了40多个产业链、8000多个行业、40000多个细分市场、500多个城市的750万家企业。每家企业设定了200多项指标,可以进行交叉分析。 基于企业大数据平台,九次方开发出来了八类大数据服务平台,服务覆盖了25个客户群,比如商业银行、P2P公司、省市区政府、

EPRO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弱电版)白皮书

EPRO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弱电版) 版本:<4.0> 编制单位: 广州建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编写人:软件开发部 时间:2013年8月

第三章 EPRO平台简介 《EPRO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是小超软件为中小型施工企业打造的项目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围绕施工企业核心业务。通过工地的数字化、网络化,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企业对项目人员、材料、机械设备、分包、合同、施工资料、财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国内首家办公、工作流、业务模型、项目管理、成本管理、PDA的完美结合,轻松建立企业项目管理平台,支持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管理。 本系统针对国内现有施工企业信息化不足、网络条件差等情况,结合我们近十年工程经验,坚持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软件研发,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施工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使我们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用户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 本系统集项目部一线人员、各级公司部门管理者、各级公司高层决策者于一体,通过托管日常业务工作,将企业庞大组织中的相关角色有机的集成为一个整体,按照企业自身的管理流程和规则有序协作,帮助施工企业对各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提升管理能力并实现战略落地。 良好的实施服务将帮助施工企业认清真实需求、降低投资风险、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变革进步。从而保证企业可以成功实施本系统,真正实现企业的管理智能化。 一.系统特点 采用本系统有利于企业节约IT资金,降低企业成本,创造更高的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外界形象。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规范管理全部项目部,使工地与项目之间真正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交换通道,最终达到决策者在第一时间根据各方面的企业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做出正确决策。 1.采用积木式设计,系统简洁、操作简单、上手快、易用性强,一般用户几乎不用培训就可以开始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