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二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 p10

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

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

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

(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 (4)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

9.1.42 g ,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 (2) 称量

(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第二章第一节 p29

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 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 p33

铁 粉 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

过 滤

FeSO 4溶液

蒸发 结晶

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

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2) CuCl2=Cu2++2Cl-

(3) Fe2(SO4)3=2Fe3++3SO42-(4) Ba(NO3)2=Ba2++2NO3-

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

(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10.(1)可溶铜盐+强碱=可溶盐+Cu(OH)2(2)强酸+强碱=可溶盐+H2O

(3) 强酸+CaCO3=可溶钙盐+H2O+CO2(4) 强酸+可溶盐=可溶盐+H2O+CO2

(5) 可溶铜盐+Fe=可溶铁盐+Cu

11.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于水后发生电离,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

金属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第二章第三节p38

1.电子氧化还原失去氧化还原得到还原氧化

2.O2 KClO3 KMnO4 HNO3 H2O2 Fe3+等H2 C CO 金属单质等

3.氧化S+O2=点燃=SO2还原4.C 5.D 6.C 7.C B 8.B C

9.(1)还原剂H2氧化剂O2转移电子4e-

(2)还原剂P 氧化剂O2 转移电子20e-

(3)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12e-

(4)还原剂H2氧化剂WO3转移电子6e-

10.略

第二章复习题p42

1.(1)A组CO2;B组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C 组O2;D组酸或强电解质等

(2)2Cu+O2+H2O+CO2=Cu2(OH)2CO3 转移4e-

2.还原性3.C;S和KNO3 4.A 5.C 6.D 7.B 8.C 9.A 10.B 11.稀硫酸

H++OH-=H2O CO32-+2H+=H2O+CO2↓2H++SO42-+2OH-+Ba2+=2H2O+BaSO4 12.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氯化钙和碳酸钾,可能含有硝酸钡。

Ca2++CO32-=CaCO3↓CaCO3+2H+=Ca2++H2O+CO2Ag++Cl-=AgCl

若还有硝酸钡,则还有下列反应:

Ba2++CO32-=BaCO3↓BaCO3+2H+=Ba2++H2O+CO2 ↓

第三章第一节p53

1.实验室中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这是由于钠很容易与空气或水反应。而钠密度大于煤油,沉入煤油底部,煤油将空气隔绝,使金属钠不和空气接触。

4Na+O2=2Na2O(白色固体) 2Na+O2=加热=Na2O2(淡黄色固体)

2Na+2H2O=2Na++2OH-+H2

2.B 3.B 4.D 5.D 6.A

7.(1) 3Fe+4H2O(g)=高温=Fe3O4+4H2 (2) 2Al+6H+=2Al3++3H2

(3) 2Al+2OH-+2H2O=2AlO2-+3H2 (4) Zn+Cu2+=Zn2++Cu

8.6.72L (0.3mol)9.Al放出的氢气多。

第三章第二节p62

1.2Na2O2+2H2O= 4NaOH+O2转移2e-2Na2O2+2CO2=2Na2CO3+O2转移2e-

2.酸强碱两性两性

3.白色沉淀 沉淀不消失 生成白色沉淀 沉淀逐渐消失

4.D 5.B 6.B 7.C 8.D 9.D 10.2Fe 3++Cu=2Fe 2++Cu 2+ 转移2e - 11

.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转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Fe 2++2OH -=Fe(OH)2 4Fe(OH)2+O 2+2H 2O=4Fe(OH)3 转移4e - 12.Na 2CO 3 21.2g 0.2 mol 第三章第三节 p68 10.55% 21×103 t 第三章复习题 p70

1.B 2.C 3.D 4.D 5.A 6.C 7.2Cu+O2=加热=2CuO CuO+H2SO4==CuSO4+H2O

CuSO4+2NaOH==Na2SO4+Cu(OH)2 Cu(OH)2=加热=CuO+H2O CuSO4+Fe==FeSO4+Cu

8.一开始时浓烧碱溶液吸收CO 2,使罐内气压降低,易拉罐变瘪;过一会,铝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使罐内气压变大,变瘪的易拉罐又鼓起来。

2OH -+CO 2=CO 32-+H 2O CO 32-+H 2O+CO 2=2HCO 3- 2Al+2OH -+2H 2O=2AlO 2-+3H 2

9.CaCO 3=高温=CaO+CO 2 CaO+H 2O=Ca(OH)2 Na 2CO 3+Ca(OH)2=CaCO 3 +2NaOH 10.取样于两支小试管中。用一洁净的铁丝蘸取少量溶液,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若出现紫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K +;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烧碱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继而沉淀逐渐消失,说明原溶液中含有Al 3+;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盐酸,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 42-。 11.53% 1:1

Mg + 2H+ == Mg2+ + H2↑ x-----------------------------x 2Al + 6H+ == 2Al3+ + 3H2↑ y---------------------------2y/3 24x+27y=5.1 x+2y/3=5.6/22.4 解得x 和y

(1)铝的质量分数=27y/5.1*100%=53% (2)铝和镁的物质的量比为y:x =1:1 第四章第一节(P80课后习题)

1.(1)⑧⑩ (2)④⑤⑥⑦⑨ (3)①②③④ 2.

3.Na 2SiO 3242442444232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H 4SiO 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4.B (注:SiO 2+4HF = SiF 4↑+2H 2O ;NaOH 与SiO 2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D 。)

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SiO 2,熔融烧碱时有:SiO 2+2NaOH=Na 2SiO 3+H 2O 反应发生,对坩埚造成腐蚀。

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SiO 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 7.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CO 3+SiO 2 高温 Na 2SiO 3+CO 2↑(注:其实水玻璃是指Na 2SiO 3的水溶液,并非Na 2SiO 3本身,Na 2SiO 3叫“泡花碱”。) 8.半导体。用于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IC )生产。 9.(1)还原剂 (2)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剂

(3)SiO 2 (沙滩物质)—— Si (粗)—— Si (纯)—— 集成电路产品如电脑(用户) 10.(1)同: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异:电子层数不同。二者为同主族元素。

(2)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非常相似,二者的硬度都很大,熔点都很高。但碳元素的另一单质石墨由于结构的关系,却很软。

(3)CO 2、SiO 2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CO 2常温下为气体,而SiO 2为非常坚硬的固体。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C 还原等。

11.(1)n (Na 2O ):n (CaO ):n (SiO 2)=62%13:56%7.11:60

%

3.75=1:1:6

化学式为:Na 2O·CaO·6SiO 2 (2)纯碱:72 t 石灰石:81 t 石英:246 t 12.略 第四章 第二节(P87课后习题)

1.氯气溶于水后,部分与水发生下列反应Cl 2+H 2O=HCl+HClO ,生成的HClO 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新生态的氧,具有强氧化性,故可以氧化有机色素(漂白)及把细菌、病毒杀死。 2.

3.略 48.漂白粉与漂粉精的化学成分都是次氯酸钙与氯化钙的混合物(其实,“漂粉精”只是商人为了多赚钱给漂白粉起的新名字,并无其它含义)。它们是固体,比较便于保存和运输。而氯水是液体,不便于保存运输。

9.因为一旦发生上述反应,产生出HClO ,它不稳定易分解造成漂白粉失效。故购买时应该注重看商品外包装是否破损,若破损则不要购买。保存也是一样要注意密封。

10.防止过多的接触氯气,若必须大量制备和使用,最好在通风橱里进行实验。

11.(1)这样可以尽快逃离氯气扩散区。

(2)吸收Cl2:Cl2+2OH- = Cl-+ClO-+H2O ,减轻其污染。

12.(1)Cl2+2Br- = Br2+2Cl-Cl2+2I- = I2 + 2Cl-(2)Br2+2I- = I2+2Br-

13.(1)可仔细观察外形,氯化钠晶体呈立方体透明,而纯碱呈不透明粉末状;(2)纯碱溶液有滑腻感,而食盐水无滑腻感;(3)分别取少量加食醋,有气泡产生的为纯碱;(4)取极少量尝一下,食盐咸而纯碱涩;(5)用石灰水鉴别…

14.(1)1.43 g (2)要考虑导管、烧瓶内会残留大量Cl2。故必须多取反应物(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的不同之处)。

15.略

第四章第三节(P95课后习题)

1.CaO+SO2 = CaSO32CaSO3+O2+4H2O = 2CaSO4·2H2O

2.(1)高温下促使N2、O2化合,另一可能原因是汽车汽缸内用于点燃汽油蒸气的电火花促

使N2、O2放电反应。(2)2NO+2CO催化剂CO2+N2(3)①②

3.A 4.C 5.C 6.D 7.D 8.C

9.(1)2SO2+O22SO3(2)Cl2+2NaOH=NaCl+NaClO+H2O (3)3NO2+H2O=2HNO3+NO 10.(1)1280 kg= 1.28 t (2)448 m3(3)720 t 11.略

第四章第四节(P103课后习题)

1.(1)酸性(酸的氧化性)(2)吸水性(3)脱水性(4)强氧化性(5)强氧化性

2.B 3.C 4.B 5.AB(但要明确,这二者的红色是不同的)6.A 7.C 8.D 9.可以分别先加铜片微热,溶液变蓝色且有少量气泡逸出的为稀硝酸。另两份溶液里直接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稀硫酸。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Ba2++SO42- = BaSO4↓

10.见后

11.干燥剂有酸性、中性、碱性之分,也有氧化性、非氧化性之分,还有液态、固态之分。要根据被干燥物质的性质与干燥剂的性质,以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不溶解为原则选择。SO2——可用浓硫酸干燥,但不能用碱石灰;

NO——可选用无CaCl2干燥。注意!不能用浓硫酸,因浓硫酸能与NO化合。也不宜用碱石灰。

NH3——可用碱石灰,或生石灰。不能用浓硫酸,也不能用无水氯化钙。CaCl2+8NH3=CaCl2·8NH3(类似于结晶水合物)。

12.等体积混合且混合后的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的两种溶液体积之和,二者无反应;则各自浓度减半:

c(CuSO4)=2.0 mol/L /(1+1) =1.0 mol/L

c(H2SO4)=1.0 mol/L/(1+1) =0.5 mol/L

2) c(H+)= c(H2SO4)X 2 = 0.5 X 2 = 1.0 mol/L

c(Cu2+)= c(CuSO4)= 1.0 mol/L

c(SO42-)= c(CuSO4)+ c(H2SO4)= 1.0 + 0.5 = 1.5 mol/L

3) Fe + CuSO4 = FeSO4 + Cu

c(Fe2+)= c(SO42-)= 1.5 mol/L

13略

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法物理方法:

1.称重法:浓硫酸比稀硫酸密度大(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相同体积,重的是浓硫酸。

2.粘度法:浓硫酸是粘稠的液体,而稀硫酸则接近于水的粘度,所以将试剂瓶拿起摇动几下

3.沸点法:硫酸是高沸点的酸,98%的浓硫酸沸点为338℃,故可取少许于试管中加热,先沸腾且有大量水蒸气产生的为稀硫酸

4.稀释法:浓硫酸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可在小烧杯中加20mL水,沿烧杯壁慢慢加酸(切不可将水加到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的是浓硫酸

5.露置法: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浓硫酸。

6.电导法:取两个碳棒作电极,插入酸中,电路中串联上小灯泡,用两节干电池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发光且较亮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中水较少,绝大部分硫酸分子没有电离,故自由移动的离子很少,导电性较差。

化学方法:

1.铁铝法:分别取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铁丝或铝片,无现象的是浓硫酸,有气泡出现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在常温时可使铁、铝等金属表面快速氧化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2.铜碳法: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铜片或木炭后,再分别加入酸,然后加热,能够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

3.胆矾法: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胆矾少许,再分别加入酸,晶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稀硫酸,晶体表面变白色的是浓硫酸。

4.纤维素法:分别用玻璃棒醮取两种酸在纸或木材或棉布上画痕,表面脱水炭化的是浓硫酸。

5.蔗糖法: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0g蔗糖,滴入1mL水后,再加入酸,能使蔗糖脱水炭化产生“黑面包”的是浓硫酸。

6.食盐(硝酸钠)法:在试管中加入少许食盐,然后分别加入酸,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食盐溶解无刺激性气体产生的是稀硫酸。

7. 镁锌法:稀硫酸与镁锌等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氢气,浓硫酸与镁锌等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8. 试纸法: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稀硫酸的变红,浓硫酸的碳化变黑。

不管鉴别几种什么物质,只有找出这些物质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即可

第四章复习题(P107)

1.MnO2+4HCl(浓)△MnCl2+2H2O+Cl2↑ MnO2HCl KMnO4

2.(1)N2N2不活泼,不易与金属及氧气反应

(2)NH3NH3易液化且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3)NH3NH3+H+ = NH4+

(4)铵盐NH4++OH△NH3↑+H2O

3.(1)2NaCl + 2H2O 电解2NaOH + H2↑+Cl2↑

(2)H2+Cl2点燃2HCl(溶解于水得盐酸)Cl2+2NaOH = NaCl+NaClO(漂白液、消毒液)4.C 5.B 6.D 7.D 8.B 9.D

10.可能产生白烟NH3+HCl=NH4Cl(离子化合物,常温下为固体小颗粒,呈烟状)11.N2+O放电2NO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硝酸降落后与土壤作用形成

硝酸盐肥料,“发庄稼”。

12.煤中的硫元素燃烧时形成SO2排放,在空气中飘尘表面(飘尘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被氧气氧化为SO3,SO3+H2O=H2SO4。形成硫酸型酸雨。

S+O2==SO2

SO2+H2O=H2SO3

2H2SO3+O2=H2SO4

13.此题中只设计实验分别证明白色晶体中含有NH4+、SO42-即可。(但其实这样做的不准确的,因为可能还含有别的杂质,严格应该定量确认一定质量晶体中NH4+与SO42-的质量和为晶体总质量才可以。具体设计略。)

14.(1)6.0 g (2)2.2 mol·L-1

15.2Cu+O2=2CuO 2CuO+2SO2+O2=2CuSO4

《化学(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P11

1.1;1;Cs;Li;7;1;F;F。2.C 3.C 4.A 5.(1)6

3Li 7

3

Li; (2)14

6

C 14

7

N;(3)

23 11Na 24

12

Mg。 6.7.8.略 9. 4Li+O2

点燃

2Li2O

10.(1)甲 C 二 IVA ;乙 O 二 VIA;丙 Na 三 IA;丁 Al 三 IIIA

(2)甲与乙:C+O2点燃

CO2 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2Na+O2

Na2O2

乙与丁:4Al+3O2△

2Al2O3。11.12.略

P19

1.减小;减弱;增强;Na ;NaOH ;Al (OH )3;HClO 4。

2.B 3.C 4.(1)金属性K ﹥Na (2)金属性Al ﹥B (3)非金属性Cl ﹥P (4)非金属性Cl ﹥S (5)非金属性O ﹥S 5.(1)酸性 HNO 3﹥H 3PO 4(2)碱性 Ca(OH)2 ﹥Mg (OH )2 (3)碱性Mg (OH )2 ﹥A l (O H )3 6.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 :碳元素 Y :氧元素 Z :钠元素 W :铝元素;

(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 (3)C+O 2

点燃

CO 2

4Na+O 2=2Na 2O 或者 2Na+O 2 △

Na 2O 2

4Al+3O 2

2Al 2O 3。

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第七周期,第VIA 族;金属元素。 P24

1.略2.C 3.D 4.D

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每个原子的和歪点子排布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7.略 8.以极性键结合的有 NH 3、CH 4、SO 2;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有F 2和O 2。 9.(1)HCl 、CO 2、H 2O 、CH 4中存在极性共价键,NaF 、MgCl 2、CaO 中存在离子键,NaOH 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H 2、Cl 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NaF 、MgCl 2、CaO 、NaOH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HCl 、CO 2、H 2O 、CH 4。 P28

1.(1)A :Na ;B :K ;C :Mg ;D :Al ;E :C ;F :O ;G :Cl ;(2)Al (OH )3+OH -=AlO 2-+2H 2O (3)Na Mg Al (4)H 2O 2K+2H 2O=2KOH+H 2↑ ﹥ (5)NaBr 黄 2.C 3.A 4.D 5.D 6.A 7.D 8.A 9.(1)A :Na ;B :O 2;C :Cl 2;D :H 2;E :N 2;F :Na 2O 2;G :Na 2CO 3;I :HCl ;J :NH 3。 (2)A 和B 4Na+O 2=2Na 2O 或者 2Na+O 2

Na 2O 2

F 和CO 2 2Na 2O 2+2CO 2=2NaCO 3+O 2 D 和E 3H 2+N 2 催化剂

2NH 3

I 和J HCl+NH 3=NH 4Cl (3)CO 32-+2H +

=H 2O+CO 2↑ 10.(1)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式:H 2S H 2Se H 2Te

稳定性变化规律:从上到下越来越不稳定

氧化物化学式:SeO3 TeO3

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H2SO3 H2SO4 H2S3O4 H2TeO4

(2)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

(3)从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的角度来分析。

P36

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

2.热量;放出。 3.C;CO2。 4.②③④⑤;①。

5.AD 6.C 7.AD 8.(1)D (2)C

9.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则要放出能量,当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最终放出能量,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放出就是热能。吸热反应所吸收的热量被用于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

10.同意乙同学的说法。因为放热反应是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但化学反应首先需要能量来断键。

11.结论1:破坏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和形成1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相等;

结论2:一个反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结论3:气态水变成液态水时是放热的变化。

12.(1)Q=890×1000/22.4= KJ

(2)39732×80%/(75×4.18)=126.76Kg

P44

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电能;负极;氧化;正极;还原;导电。

2.(1)Pb+PbO2+2H2SO4(浓)=2PbSO4+2H2O (2)浓硫酸;逐渐变小;充电

(3)PbSO4+2e-=Pb+SO42-;PbSO4+2H2O-2e-=PbO2+4H++SO42-。 3.B 4.C 5.D

6.一次性干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放完电之后就不能再使用。而蓄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

7.从电极材料判断: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作正极。从发生的反应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8.家用电器的普及和种类的增加,使得电池的使用量随之剧增。废电池混在垃圾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浪费。据报道,全国的电池年消耗量为30亿只,因疏于回收而丢失铜740吨,锌1.6万吨,锰粉9.7万吨。另外,普通干电池里含有镉和汞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若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就会发生“水俣病”(汞中毒)和“痛痛病”(镉中毒),这两种工业公害病,都在日本发生过,造成很多人死亡。为防止悲剧重演,我们应该把废旧电池与其他垃圾分开,集中回收。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废旧电池的回收,如德国的很多商店要求顾客在购买电池时,同时要把废旧电池交回商店;日本的分类垃圾箱里有一种专门放废旧电池的黄色垃圾箱,垃圾箱的投入口有三个,分别标有普通电池、纽扣电池和其他电池。

9.略

P53

1.略

2.D

3.BD

4.面粉属于表面积非常大的有机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所以,非常容易剧烈燃烧而发生爆炸。

5.(1)提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促进KClO3的分解。

(2)2KClO32KCl+3O2↑

6.7.略

P56

1.(1)化学反应(2)①化学;热;②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③热能转化为化学能;④光能

转化为化学能;(3)①②④

2.(1)洗净、擦干(2)将铁块挫成铁屑,将硫磺磨成细粉,并混合均匀

加热引发反应 3.C 4.C

5.(1)12g碳充分燃烧生成CO2比它不充分燃烧生成CO要多放出283kJ的热能,如果煤炭不完全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生成大气污染物CO和煤炭粉尘等。

(2)提示:从碳到CO2,比较一步转化和两步转化的热效应的大小。

6.提示:选用不同弄得的纯碱溶液或盐酸进行实验,确定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的合适浓度。

7.(1)负极锂是非常活泼的金属(2)锂极易与水反应(3)体积、重量轻、电压高(可达4.0V以上)、能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电池的输出能量)高、寿命长(可达5~10年)。

P64

1.C

2.A

3.D

4.A

5.C

6.C

7.B

8.D

9.(1)天然气(2)进风口改大,如不改造将造成天然气燃烧不充分。(3)严寒的冬季,气温降低至零下,丁烷变为液态,因此管道煤气供气量减小,从而导致火焰变小或断续现象。

10.CO2:0.5mol H2O:1mol

P72

1.石油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烯烃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修的四氯化碳溶液等

2.取代反应条件加成反应条件

3.⑤④①③

4.B

5.D

6.C

7.AD

9.

P76

1.B

2.B

3.AD

4.CD

5.A

6.C

7.B

8.C2H4→C2H5Br C2H4+HBr 催化剂

C2H5Br

C2H4→C2H5OH C2H4+H2O 催化剂

C2H5OH

C2H5OH→CH3CHO 2C2H5OH+O2催化剂

2 CH3CHO+ H2O(催化剂为铜或银)

9.略 10.略

P82

1.D

2.A

3.B

4.D

5.D

6.C

7.C

8.(1)C (2)冷却后,向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9.(1)未成熟的苹果肉中含还有淀粉,成熟后一部分淀粉水解成了葡萄糖。

(2)用碘液(碘水或碘酒等),如变蓝则没有水解完全,若不变蓝,则水解完全。

(3)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条件下可水解为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4)分别取抽取织物中的一根丝,灼烧,如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为蚕丝。

10.5t×80%×85%÷162×180=3.78t

11.略

P85

1.B 2.A 3.C 4.CD 5.AD 6.C

7.(1)不正确具有相同分子式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不正确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不正确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和氯化氢。

(4)正确

8.取一药片,研成粉末,溶于水,向其中滴加少量碘液,若溶液变蓝,则含有淀粉,若不变蓝,则不含淀粉。

9.提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增重5.6g,说明乙烯的质量为5.6g,其物质的量为0.2mol;乙烯和乙烷一共0.5mol,所以乙烷为0.3mol,质量为9g。

2:3 28:45

10.2mol蔗糖水解为2mol葡萄糖和2mol果糖,因此二者的质量均为360g。

P93

1.提示:金属单质的制取一般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而非金属单质的制取一半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非金属从其化合物中氧化出来。

2.SnO2+2C △

Sn+2CO WO3+3H2高温W+3H2O

2PbS+3O2△

2PbO+3SO2 UF4+2Mg

高温

U+2MgF2

2Au(CN)2-+Zn=2Au+Zn(CN)42-

3.2[2CuCO3·Cu(OH)2]+3C=6Cu+7CO2↑+2H2O;氧化还原反应

4.(1)NaOH ,过量(2)过滤(3)盐酸(4)MgCl2Mg+Cl2↑

5.海水中提取溴:Cl2+2Br-=2Cl-+Br2SO2+Br2+2H2O=2HBr+H2SO4

海带中提取碘:H2O2+2I-+2H+=I2+2H2O

氧化性强弱比较:Cl2>Br2>SO2 H2O2>I2

(1)Cl2+2NaBr=2NaCl+Br2

(2)不反应

(3)Cl2+2NaI=2NaCl+I2

(4)不反应

6.(1)Al2O3+2NaOH=2NaAlO2+H2O (2)NaAlO2+2H2O+CO2=Al(OH)3↓+NaHCO3

(3)2 Al(OH)3△

Al2O3+3H2O (4)2Al2O3(熔融)电解

4Al+3 O2↑

消耗能量最多的是第四步。

7.w=76.0%×56×3÷(56×3+16×4)=55% 8.略

9.(1)固体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变成蓝色。

(2)可以是Fe,因为铁的活泼性比铜强,可从溶液中置换出铜。(3)加热蒸干,灼烧,将CO(H2)通过灼热的固体。

10.TiO2+2C+2Cl2高温

TiCl4+2CO TiCl4+2Mg △

MgCl2+Ti

稀有气体氛围是为了防止Mg和T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P102

1.B 2.B 3.A 4.B 5.D 6.C 7.略

8.nCH 2

9.(

1)C 4H 10 (2)不止,因为每个分子式都各自有同分异构体,如丁烷就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3)加聚反应 10.C 3H 8+5O 23CO 2+4H 2O ,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石油气进入量。

11.略。 P105

1.B 2.CH 4?8H 2O 3.4NH 3+6NO 催化剂

△ 5N 2+6H 2O

4.(1)6PbO+O 2

2Pb 3O 4 (2)涂油漆、镀铬、制成合金(不锈钢)

(3)可用带余烬的木条检验氧气的生成

(4)Pb 3O 4+8HCl=3PbCl 2+Cl 2↑+4H 2O 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的生成 5.(1)热能

(2)CH 2=CH 2+Cl 2→CH 2ClCH 2Cl

nCH 3CH=CH

(3) 、 、

(4)聚氯乙烯、聚丙烯是常见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

6.①蛋白质;②脂肪;③可溶性化合物;④有机酸;⑤肥料;⑥CO 2、H 2S 等 7.(1)固体:焦炭;液体:苯、酚类、萘、NH 3·H 2O ;气体:CO 、CH 4、H 2、H 2S (2)128,CO 2和H 2O (3)闻气味,21%

(4)H 2S+Na 2CO 3=NaHS+NaHCO 3,再加入强氧化剂,得到硫磺

8.反应中消耗的K 2Cr 2O 7的物质的量为:0.100mol/L ×0.0160L=1.60×10-3

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6×n (K 2Cr 2O 7)=n (FeCl 2);n (FeCl 2)=2×n (SnCl 2)

n (SnCl 2)=4.8×1010-3mol ;n (Sn )=4.8×1010-3

mol ×119g/mol=0.571g 试样中Sn 的质量分数为0.571g/0.613g ×100%=93.1%

9.(1)漂白液NaClO ,使Fe 2+→Fe 3+

(2)NaOH ,使Mg 2+

以外的杂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除去(3)Na 2CO 3

(4)MgCO 3+H 2O

(OH )2↓+CO 2↑10.(1)C 4H 10 CH 3(CH 2)2CH 3或CH 3CH (CH 3)2

(2)略

(3)光合作用 6CO 2+6H 2O C 6H 12O 6+6O 2

2-CHCl n CH=CH 2 CH 2

n

-CH 2 n

3 CH 2-CH 2 n CH -CH 2

n CH 3

CH 2-CH 2-CH -CH 2 n CH 3

光能

叶绿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课本练习答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练习 基础题 1.B 2.B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3)2。 4.(1)白色;黑色。(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 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练习 基础题 1.(1)×(2)× 2.C 拓展题 (1)YyRr;yyRr。(2)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4。(3)YyRR或YyRr;4;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如果是YyRr与yyrr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 1.×2.×3.× 选择题 1.D 2.C 3.D 4.B。 二、知识迁移 因为控制非甜玉米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甜玉米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甜玉米接受非甜玉米的花粉时,非甜玉米花粉产生的精子中含有显性基因,而甜玉米的胚珠中的极核含有隐性基因,极核受精后发育成胚乳,胚乳细胞中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故在甜玉米植株上结出非甜玉米;当非甜玉米接受甜玉米的花粉时,甜玉米花粉产生的精子中含有隐性基因,而非甜玉米的胚珠中的极核含有显性基因,故在非甜玉米植株上结出的仍是非甜玉米。 三、技能应用 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所以在生物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如果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一般在一个群体中显性个体数多于隐性个体数。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蝴蝶的绿眼个体数多,并且绿眼∶白眼接近于3∶1;同样蝴蝶的紫翅个体数多,并且紫翅∶黄翅接近于3∶1,所以判断蝴蝶的绿眼和紫翅是显性性状,白眼和黄翅是隐性性状。

高一化学必修练习题及答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选择题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 A. 过滤 B.分液 C.结晶 D.蒸馏 2.用天然水制取纯度较高的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煮沸并加入石灰纯碱 B. 加明矾搅拌 C. 进行多次过滤 D?蒸馏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4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酒精变成无水酒精。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少,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氯化钾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方法制取氧气。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从

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浓硫酸 6.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蒸发时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7.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二、填空题 8.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附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 1.3 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3 2 H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2 B.电子数为3 C.中子数为2 D.质量数为2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态化石燃料是( ) A.水煤气B.一氧化碳C.天然气D.氢气3.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葡萄糖B.蔗糖C.淀粉D.油脂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 A.合金B.半导体材料C.催化剂D.农药5.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 A.滴加盐酸B.滴加浓硫酸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滴加浓硝酸 6.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7.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 A.Na B.Al C.Fe D.Ag 8.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是离子键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D.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氨气制氮肥B.可用氯气制漂白粉 C.可用蔗糖制食品D.可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10.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充电后可再使用 B.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11.山梨酸(CH 3—CH =CH —CH =CH —COOH )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与钠反应 B .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铜片是负极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3.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 .酒精和碘 B .苯和水 C .乙酸和水 D .溴和四氯化碳 14.已知反应A +B =C +D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15.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氯气与氢气反应 B .次氯酸分解 C .甲烷与氯气反应 D .甲烷与氧气反应 16.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乙烷 B .甲烷 C .苯 D .乙烯 1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一氯乙烷的结构式CH 3Cl B .丁烷的结构简式CH 3(CH 2)2CH 3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苯的分子式 18.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稀硫酸 Cl ····Cl Cl ····C Cl

关于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 Dd : dd=1 : 2 : 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 : 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 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 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 1 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 1 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1.B。2.B。 3.(1)在F1 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 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 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在F1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 )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拓展题 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2)杂交 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 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 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 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19 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第2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高一化学试题及答案参考

高一化学试题及答案参考 【篇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1.光纤通讯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目前长距离光纤通讯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光纤通讯的光学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A.石墨B.二氧化硅C.氧化镁D.氧化铝 2.金属钠着火时,可采用的灭火物质是 A.泡沫灭火器 B.水 C.沙子 D.干粉灭火器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4.某同学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连接 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连接好线路 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Cl是非电解质 B.NaCl溶液是电解质 C.NaCl在水中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5.小华家中有如下生活用品:碘酒、食盐、食醋、84消毒液(内含NaClO),小华利用上述用品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A.检验买来的奶粉中是否加有淀粉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C.除去保温瓶中的水垢D.洗去白色衣服上的番茄汁 6.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Cl2)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7.将CO2气体通人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A.氯化钾溶液B.碳酸氢钙溶液C.氯水D.氢氧化钠溶液 8.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可用于潜水艇的氧气来源B.氯气可用于制农药 C.纯碱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钠可用于冶炼金属钛 9.下列有关离子的检验方法一定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HNO3,若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Ag+ B.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出现血红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Fe3+C.向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稀HCl,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CO32- D.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未见紫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K+ 10.配制100mL0.2molL-1NaCl溶液,不会用到下列仪器中的哪一种 A.分液漏斗B.烧杯C.玻璃棒D.容量瓶 二.选择题 11.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A.NO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

高一上册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 一、选择题 1.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食海带,这是由于海带中含有较丰富的( ) A.碘元素 B.铁元素 C.钾元素 D.锌元素 【答案】A 2.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应含Fe2+,人若食用亚*盐,则导致血红蛋白中Fe2+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含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盐中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盐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亚*盐被氧化 【解析】题意中告诉我们亚*盐导致Fe2+转化为高价铁即Fe3+,所以亚*盐将Fe2+氧化,亚*盐为氧化剂,而维生素C能解除亚*盐中毒,即防止Fe2+被氧化为Fe3+或将氧化成的Fe3+转化为Fe2+,所以维生素C表现还原性是还原剂,故B、C正确。 【答案】BC 3.目前新一代高效、无污染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在饮用水的处理上。已知工业上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之一是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与氯酸钠反应,其反应关系为CH3OH+NaClO3+H2SO4―→ClO2+CO2+Na2SO4+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剂是甲醇

B.氧化产物是二氧化氯 C.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解析】配平并分析该氧化还原反应可得: 可见CH3OH是还原剂,NaClO3是氧化剂,CO2是氧化产物,ClO2是还原产物。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6∶1,故只有C正确。 【答案】C 4.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A.CO+H2O(g)高温,CO2+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w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H2O中H+1、O-2价态的变化:A中H+1―→H20,得电子,H2O作氧化剂,正确;B和C中水中H、O元素化合价不变,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中O-2―→O20,失电子,水作还原剂,故B、C、D 不合题意。 【答案】A 5.碘是原子半径较大的卤族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下列事实能够说明这个结论的是( ) A.已经制得ICl、IBr等卤素互化物 B.已经制得I2O5等碘的氧化物 C.已经制得了I(NO3)3、I(ClO4)32H2O等含I3+的化合物 D.碘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中形成I-3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表总结的总结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依据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 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 第Ⅷ族1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点 点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 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 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 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1.B。2.B。 3. (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S:32 Cu:64 N:14 Cl:35.5 Fe:56 Ba:137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 1、当钠、钾等金属不慎着火时,可以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煤油 C、沙子 D、泡沫灭火剂 2、在自然界中,既有以化合态存在,又有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碳 B、硅 C、镁 D、铝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N2的质量是14g B、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 C、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mol D、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 4、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a+、OH-、NO3-D.Ba2+、Ca2+、SO42-、OH-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2H++CO32- C.碳酸钡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Ba2+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OH—+Cu2+====Cu(OH)2↓ 6、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B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 C.稀H2SO4、NaOH溶液、纯HNO3D.液氨、石灰水、水银

高一化学第一章单元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 A.蒸馏B.蒸发 C.过滤D.搅拌 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氦气中有2N A个氦原子 B.14 g氮气中含N A个氮原子 C.2 L 0.3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0.6 N A个Na+ D.18 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8N A 5.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 g B.32 g C.64 g/mol D.32 g/mol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当某实验没有准确的药品用量说明时,为看到明显现象,取用药品越多越好 B.取用细口瓶里的试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标签朝外拿起瓶子,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 C.胶头滴管取完一种试液后,可直接取另一种不与其反应的试液 D.取用粉末状固体或固体小颗粒时,应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固体时,应用镊子夹取 7.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8.在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C.过滤时,烧杯内壁与漏斗下端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9.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10.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2014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4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常言“真金不怕火炼”从化学的角度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金的熔点高,难于熔化 B、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变质 C、金越炼越纯 D、金的硬度大,高温下难于变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 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③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①NaOH溶液②大理石③NaCl溶液④ 稀硝酸4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下列图示的某种试剂瓶中。按照试剂瓶的顺序 ......存放试剂序号正确的是D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 4、我们所食用的大豆,最终补充给人体的主要成分是 A、氨基酸 B、蛋白质 C、油脂 D、糖 5、绿色化学的目标是() A.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防患于未然,最终杜绝化学污染源 C.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化合物 D.研究变换基本原料和起始化合物

6、已知甲酸HCOOH可以写成CO(H2O),在50——600C时,向甲酸中加入浓硫酸会发生脱水生成CO。则草酸HOOC—COOH与浓硫酸在一定温度下脱水会生成 A、CO B、CO2 C、CO和CO2 D、C2O3 7、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 A、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 B、生铁比纯铁易生锈 C、制氢气时用粗锌而不用纯锌 D、工程施工队在铁制水管外刷一层“银粉” 8、下列最简式中,不需要知道对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确定其分子式的是 A、C3H4 B、CH C、CH2 D、C2H5O 9、下列关于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煤是工业上获得芳香烃的一种重要来源 B.煤的干馏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煤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D.煤除了主要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 10、工业炼铁是在高炉中进行的,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①2C(焦炭)+O2(空气)=2CO;②Fe2O3+3CO=2Fe+3CO该炼铁工艺中,对焦炭的实际使用量要远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其主要原因是: A.CO过量 B.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 C.炼铁高炉的高度不够 D.CO与Fe2O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1、2005年美国《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一种Al的超原子结构,这种超原子(Al13)是以1个Al原子在中心,12个Al原子在表面形成的三角二十面体结构。这种超原子具有40个价电子时最稳定。请预测稳定的Al13所带的电荷为 A、+3 B、+2 C、0 D、-1 1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总数③分子总数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总质量⑥物质的总能量,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3、“阿波罗号飞船”所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应为:负极:2H2+4OH--4e-=4H2O 正极O2+2H2O+4e-=4OH-该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 第1节 曲线运动 1. 答:如图6-12所示,在A 、C 位置头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同;在B 、D 位置头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反。 2. 答:汽车行驶半周速度方向改变180°。汽车每行驶10s ,速度方向改变30°,速度矢量示意图如图6-13所示。 3. 答:如图6-14所示,AB 段是曲线运动、BC 段是直线运动、CD 段是曲线运动。 第2节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1. 解: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v x =800×cos60°=400m/s;炮弹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是v y =800×sin60°=692m/s 。如图6-15。 2. 解:根据题意,无风时跳伞员着地的速度为v 2,风的作用使他获得向东的速度v 1,落地速度v 为v 2、v 1的合速度,如图6-15 所示, 6.4/v m s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tanθ=0.8,θ=38.7° 3. 答:应该偏西一些。如图6-16所示,因为炮弹有与船相同的由西向东的速度v 1,击中目标的速度v 是v 1与炮弹射出速度v 2的合速度,所以炮弹射出速度v 2应该偏西一些。 4. 答:如图6-17所示。 第3节 抛体运动的规律 1. 解:(1)摩托车能越过壕沟。摩托车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 =1.5m =2 12 gt 2 v 1v B y v x v

经历时间0.55t s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40×0.55m =22m >20m 所以摩托车能越过壕沟。一般情况下,摩托车在空中飞行时,总是前轮高于后轮,在着地时,后轮先着地。(2)摩托车落地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y =gt =9.8×0.55m/s = 5.39m/s 摩托车落地时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 x =v =40m/s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40.36/v s m s ===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tanθ=vx /v y =405.39=7.42 2. 解:该车已经超速。零件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 =2.45m =2 12 gt 经历时间0.71t s ===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13.3m ,零件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x /t =13.3/0.71m/s =18.7m/s =67.4km/h >60km/h 所以该车已经超速。 答:(1)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桌子边沿的水平距离x ;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球心的竖直距离y 。小球离开桌面的初速度为v =。 第4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 答: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实验步骤: (1)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球心的距离为某一确定值y ; (2)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 (3)测量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P1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1; (4)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球心的距离为某一确定值4y ; (5)让小球从斜面上同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 (6)测量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P 2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2; (7)比较x 1、x 2,若2x 1=x 2,则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改变墙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测量落点与抛出点之间的竖直距离y ,若2x 1=x 2,有4y 1=y 2,则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5节 圆周运动 1. 解:位于赤道和位于北京的两个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等,都2

高一化学化学试卷及答案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浓硝酸滴到皮肤变黄 C、钠与酒精混合有气泡 D、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2、某有机物蒸气,完全燃烧时需三倍于其体积的氧气,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二氧化碳,该 有机物可能是 A、C2H4 B、C2H5OH C、CH3CHO D、CH3COOH 3、用括号内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正确的是 A、乙醇中的水(钠) B.乙烷中的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碳酸钠溶液) D.苯中的甲苯(溴水) 4、难溶于水而且比水轻的含氧有机物是 ①硝基苯②苯③溴苯④植物油⑤乙醇⑥乙酸乙酯⑦乙酸 A、②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④⑥ D、①②③ 5、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C2H5OH B、CH4 C、C2H4O D、C3H8O2 6.100 mL浓度为2 mol/L的硫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硫酸 B.适当加热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稀硝酸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N2和H2,它们的起始浓度分别是1.8 mol·L-1和5.4 mol·L-1,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N2+3H22NH3,10 min后测得N2的浓度是0.8 mol·L-1,则在这10 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 A.0.2 mol·L-1·min- B.0.3 mol·L-1·min-1 C.0.1 mol·L-1·min-11 D.0.6 mol·L-1·min-1 8.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 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 B.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 C.X、Y、Z的浓度相等 D.X、Y、Z的分子个数比为3:1:2 9已知某反应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 : 2s: 据此可推算出上述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是()A.9:3:4 B. 3:1:2 C. 2:1:3 D. 3:2:1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答案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2015/12/5 一、选择题 1、关于合金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多数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高 B.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C.合金的物理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的物理性质不同 D.合金的化学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的化学性质不同 2、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金属单质才有焰色反应 B.只有金属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C.只有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D.只有金属离子才有焰色反应 3、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碳酸钠B.氢氧化铝C.氧化钙D.碳酸钡 4、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银白色金属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③熔点低于100℃④密度比水小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5、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2CO3?10H2O C.Na2CO3 D.NaHCO3 6、由钠、镁、铝、锌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12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6L氢气(标准状况),那么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Na B.Mg C.Al D.Zn 7、在含有1molFeSO4的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滤出沉淀并洗涤,然后在空气中灼烧沉淀得到的固体物 质是 A.Fe B.FeO C.Fe(OH)3D.Fe2O3 8、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若将甲蒸发掉一半水分,在乙中通入少量的CO2,丙不变, 然后分别向甲、乙、丙三瓶溶液中加入同浓度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所需盐酸溶液的体积是 A.甲=丙>乙B.丙>乙>甲C.乙>甲=丙D.甲=乙=丙 9、将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BaCl2NaOH NaHCO3B.Na2CO3MgCl2H2SO4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末考试卷

高一下期必修2期末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 1 C : 12 O : 16 N:14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请考生将你选择的答案填写在第Ⅰ卷的答题栏内,否则不能得分) 得 评卷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 分 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分为7个周期 B、元素周期表有9个横行,分为7个周期 C、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分为18个族 D、元素周期表有16个纵列,分为16个族 2、NaOH、Mg(OH)2和Al(OH)3的碱性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A、Mg(OH)2、Al(OH)3、NaOH B、NaOH、Al(OH)3、Mg(OH)2 C、NaOH、Mg(OH)2、Al(OH)3 D、Al(OH)3、NaOH、Mg(OH)2 3.“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并已加工好的真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适合的选择是()。 A.浓硫酸和水 B.生石灰和水 C.熟石灰和水 D.氯化钠和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键一定使原子结合成共价化合物 D、离子键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5.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C2H6 B.C4H10 C.C2H4CI2 D.C2H6O 6.绿色化学中,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是原子利用率为100%。常见有机反应有: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③酯化反应④水解反应⑤加聚反应;上述反应类型能体现“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 A.②⑤ B.①② ③④ D.②④ 7.在元素周期表中所示氮元素如下图。化学家在研究人工固氮的过程中使用了N3-,下列对于N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3-是氮元素的一种新单质 B.N3-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C.N3-的相对质量约为42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练习(第7 页) 1.(1)圆锥;(2)长方体;(3)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组合体; (4)由一个六棱柱挖去一个圆柱体而得到的组合体。 2.(1)五棱柱;(2)圆锥 3.略 习题1.1 A组 1.(1) C;(2)C;(3)D;(4) C 2.(1)不是台体,因为几何体的“侧棱”不相交于一点,不是由平等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的。(2)、(3)也不是台体,因为不是由平行与棱锥和圆锥底面平面截得的几何体。 3.(1)由圆锥和圆台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 (2)由四棱柱和四棱锥组合而成简单组合体。 4.两个同心的球面围成的几何体(或在一个球体内部挖去一个同心球得到的简单组合体)。 5.制作过程略。制作过程说明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可以展开为平面图形。 B组 1.剩下的几何体是棱柱,截去的几何体也是棱柱;它们分别是五棱柱和三棱柱。 2.左侧几何体的主要结构特征:圆柱和棱柱组成的简单组何体;中间几何体的主要结构特征:下部和上部都是一个圆柱截去一个圆柱组成的简单组何体;右侧几何体的主要结构特征:下部是一个圆柱体,上部是一个圆柱截去一个圆柱组成的简单组何体。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练习(第15 页) 1.略 2.(1)四棱柱(图略); (2)圆锥与半球组成的简单组合体(图略); (3)四棱柱与球组成的简单组合体(图略); (4)两台圆台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图略)。 3.(1)五棱柱(三视图略); (2)四个圆柱组成的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略); 4.三棱柱 练习(第19 页) 1.略。 2.(1)√(2)×(3)×(4)√ 3.A 4.略 5.略 习题1.2 A组 1.略 2.(1)三棱柱(2)圆台(3)四棱柱(4)四棱柱与圆柱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 3~5.略 B组 1~2.略 3.此题答案不唯一,一种答案是由15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高一化学必修一新人教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 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标况下) (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 (4)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 8. 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 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 6.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 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 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 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2) CuCl2=Cu2++2Cl- (3) Fe2(SO4)3=2Fe3++3SO42-(4) Ba(NO3)2=Ba2++2NO3- 铁粉 过滤 Fe、Cu FeSO4溶液 稀硫酸 过滤FeSO 4 溶液 蒸发 结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