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公开课)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公开课)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公开课)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公开课)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林艳玲【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建立密度概念;

2、知道密度公式、单位;

3、会查密度表,鉴别物质;

4、能联系实际,知道密度的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场景引入,鉴别饮料,体会物质的特性;

2、通过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体验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3、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类比,通过类比速度,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2、通过物质鉴别,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3、从物理走向生活,使学生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体验对”如何鉴别物质“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2、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难点:

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建立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3、认识密度表,能鉴别物质

【教学方法】比值定义法、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金属、饮料

【内容设计】

“密度”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建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以“鉴别物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从实验结论中,引出新的物理量--密度。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通过鉴别饮料,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拿出一神秘物体,到底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呢?引导学生想办法!通过提出新问题“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提炼出密度概念。最后从物理走向生活,使学生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简单的鉴别物质,并理解密度在选材上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孙悟空的金箍棒

师: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从此取经路上,悟空随身携带,降妖除魔全赖这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同学们是否曾经好奇过:金箍棒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生:.....

师:老师查了西游记原著仅有这样的记载:长两丈多,斗来粗细,重13500斤。”

从这里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是金箍棒的质量和体积,如何知道它是什么物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识别物质的一种方法—密度。或许它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神话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唤起探究物理奥秘探究的兴趣】

二、[设疑]:识别物质

师:同学们,平时喜不喜欢喝饮料?走进超市,我们就会香甜可口的饮料种类繁多,今天特地带来几款,请同学们帮我鉴别鉴别,这是哪款饮料?

这里那一杯是可乐,那一杯是雪碧?

生:左边是可乐,右边是雪碧

师:大家的判断依据是?

生:颜色

师:那这两杯呢?颜色差不多,哪杯是王老吉,哪杯是酸梅汤?

生:...

师:看不出来,怎么办?

生:喝一口

师:好。哪位同学愿意来喝一口,为大家鉴别鉴别!

一学生喝了:这是王老吉

师:你的判断依据是?

生:味道

师:不错,在生活中,我们通过物体的颜色、味道来鉴别物质。但老师这里有个宝贝,它放着沉甸甸的,拿出来一看,金亮金亮的,它是哪种物质构成的呢?大家来鉴别鉴别!

生接过掂量掂量:铁做的

生2:铜做的

师:但老师却想,这会不会是黄金做的呢?

生:不可能

师:这宝贝到底是什么物质?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找到像物体颜色、味道一样,物体特有的性质,把宝贝鉴别出来。

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拿到宝贝,都先用手掂一下,大家是想通过什么方法来鉴别?生:质量

师:好,用质量来鉴别物质!那老师这有个大铁锤,一个小铁钉,他们都是铁,可为什么质量却不一样?

生:因为体积不一样

师:看来,(同种物质构成的实心)物体的质量还与体积有关,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那做进一步的思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三、[思考方法]: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看能不能从中找到鉴别物质的新方法!师:那该怎么来做实验呢?想一想,我们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呢?生:质量和体积,需要天平和量筒。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时,同学们测出了铜块、铁块、铝块1和2的质量和体积,现在我们翻开书本94,各小组观察数据,尝试分析,看能不能找到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实验】在上一课时已操作完成

四、[分析数据]:建立密度概念

【小组讨论】

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师:有没有那个小组得到规律了,请举手。

生:.......

生1:体积相同的铜和铁其质量不同

生2:铝块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师:当我们在找寻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时,常常可以纵向分析,看看倍数变化情况,横向分析,算算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或是乘积,那根据老师的提示,同学们再来分析数据,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分析铝1和铝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近似相等。

师:这个发现很有意义。其他组有没有算过它们的比值,是不是也相等呢?

【学生活动】

计算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师:是不是相等?

生:是相等的

师:我们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

师:那这个比值与质量、体积有没有关系呢?

生:没有

师:可见,这个比值与质量、体积无关。

师:这个比值与质量体积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科学研究需要交流与合作,各小组间左右交换数据表,结合自己的数据,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

师:这个发现就更有意义了。通过交流合作,我们发现: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师:最初我们进行这个实验,就是为了找到鉴别物质的新方法。那结合这两个实验结论,我们找到鉴别物质的方法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用是什么鉴别呢?

生: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师:这个比值的意义就在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它就像颜色、味道一样,是物质所特有的性质。

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利用这种不同,就能把一种物质同另一种物质区分开来,它能够鉴别物质!

为了反应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

五、[类比归纳]:密度概念

师: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那类比速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定义是:物体单位时间的路程,同学们,也给密度下个定义!

生: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师:2、根据密度的定义,同学们能不能写出密度的公式。

ρ=……m/v

师:最后,请大家类比速度的国际单位m/s,想想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呢?

生:国际单位:kg/m3

师:那同学们看看刚才计算的比值,它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g/cm3

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到g/cm3,记住:1 克/厘米3=103 千克/米3

换算过程:

六、[鉴定金箍棒]:查看密度表及应用

师:最初我们探究这节课是为了解答我们心中疑惑:金箍棒是由什么物质做成的?现在你们能算出它的密度?

生:可以

【学生活动】

计算金箍棒的密度

师:那得考考大家,密度是7849kg/m 3是哪种金属呢?

生:....

师:无法确定啊!那这就需要和已知的物质密度相对比,科学家为我们精确的测出了常见物质的密度,并列出密度表,请大家翻到课本 p96页,查查看,这是那种金属! 生:是铁

师:原来金箍棒是铁做的。看来还是悟空本事大,铁棒到了他手中就能发挥出不一般的威力。 这个密度表用处真大!

(弹性控制:

师:再次阅读密度表,看看,大家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 固体密度>液体>气体,

——哦,固、液、气密度不一样,可见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师:同学们再看看,水结成冰,密度是否改变

——物质的密度还与状态有关!

师:同学们的观察归纳能力很强 )

师:其实,利用密度不仅可以为我们鉴别物质,还能帮助工程师选材!大家当回小工程师,想一想:让你设计飞机外壳,你会选择那种材料?是密度较大的材料,还是密度较小的材料。 生:密度小

师:

师:其实在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我们一直都在探索更高强度、又低密度的材料。科学家们最近创造出一种超轻质的金属材料,虽是金属,但它的密度只有水的密度的千分之一,甚至可以放在蒲公英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一下 “低密度新材料 ” 了解详细内容!

七、[针对练习]:巩固概念

判断:

1、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

2、1kg 的铁比1kg 的棉花重。 ( )

计算:

有一枚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 .1克,体积为1 .8厘米3,试求制成这枚纪念币的金属密度,是何种金属?

八、[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通过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掌握了鉴别物质的方法,认识了密度。那老师的宝贝到底是什么材料的?大家能鉴别了吗?

3333

m /kg 1000m 000001.0kg 001.0cm 1g 1cm /g 1===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

2、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二、 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符号“ρ”

3、 公式:v m =ρ

4、单位: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克/厘米3

换算: 1 克/厘米 3=103 千克/米3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武冈市邓元泰镇中学潘用江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对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2、实验重难点 重点知识: (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2)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 如何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②、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 有关的物理现象。 ③、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使学生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物理规律。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 学生体验:实验桌上放着两个完全相同的铝块和铅块,你能用什么方法鉴别它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投影]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 [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 (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 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 [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 [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 [生]三次为宜. [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 [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

人教版物理《质量和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

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 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 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 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东升中学小组合作教案主备人:刘晓艳小组成员:张生雷万忠新任胜利石生亮王来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 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 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 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比如: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 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 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 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件才对? 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 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㈡新课教学 1:学生预习课本49页图2—17,问:同学们观察了图2—17后有什么发现?(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猜想与假设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物质了。 要测出物质的密度,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师生互答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精编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物质了。

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案

质量与密度复习课(PPT课件) 通济镇初级中学校执教者:曾强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知道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复习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解释生活中的一 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理解质量密度间的关系,能进行质量、密度的有关计算 复习重点: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和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复习过程: 一、质量 1、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对于一个物体来说,他的质量是确定的,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物质与物体的区别: 物体与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有一定空间,有体积和量的多少的实物,而物质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切勿混淆。 如:铁钉是物体,它由物质铁构成。 物体的__形状__变了质量__没_变化 物体的__状态__变了质量__没__变化

我国2008年将要发射的神舟七号实现宇航员出舱 __空间位置_变了质量__没__变化 练一练: (1)、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 质量不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 质量不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质量的单位 基本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练一练: (1)、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一张邮票的质量大约:50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 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80 一各苹果的质量大约:150 一元硬币的质量: 10 一只鸡的质量大约: 2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 2 一本物理书的质量: 一条鲸鱼的质量: 120 你们知道哪些工具可以测量质量呢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班级组号姓名 科目物理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授课时间 设计人王建国李鹏学案序号8 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 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学习过程 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思考后积极发言。 1、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杯相同体积的盐水和纯水,你能分辨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纯水吗? 在小组内讨论各人的观点和分辨方法。 二、实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上面的问题出发,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 (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教材127页的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4)现在你可知道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哪个质量大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空白处。小组展示。 三、自学课本51页内容。看完后完成以下内容,小组讨论总结。 1、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完整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概念、单位。 2、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测量密度。 3、密度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体积、面积等的特殊测量。 2、有关密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班班通、赢在中考总复习 六、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历了一年半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课时就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坚持到底。 七、教学资源:教学用书 八、授课班级:九年级(4)班、九年级(6)班 九、授课时间:2017年5月20日 十、教学课时:共两课时 十一、教学程序:认定目标→巩固基础→分层练习→反馈答疑 十二、教学过程: (一)认定目标:学生展示课前复习自学导学题,教师补充并分别指出重、难点。 (二)通过微视频及课件复习本章重点知识。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顾并完成重要知识点回顾。 (三)分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收集信息、精讲点拨、反馈纠正。 (四)反馈答疑:提问学生还有哪些不太懂或哪类问题不太懂,特别要注意哪些,并解答学生提问。 (五)布置作业: 赢在中考章节练习 第一课时 学习方案 (一)课前复习自学导学题 1、质量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用字母____表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而改变, (2)单位:质量的国际主单位: 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换算关系:1t=_______Kg 1g=_______Kg 1mg=_______Kg 2、关于质量的测量 (1)质量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实验室用______测质量。 (2)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_____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______。②“放”:把天平放在_______,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_____,这时横梁平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

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突出重难点,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一)激趣导入 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课教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二、 引入新课 1 ?让学生展示上节课中测量体积相等的铜、铁、铝柱体的质量, 引导学生得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 2 ?在不同学生的测量数据中,发现“同种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 量相等”。 3 ?展示手里的大铁块和小铁块,让学生思考质量的大小关系。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定性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物体的质量 与体积的定量关系。 三、 新授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 ?提出问题: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较充分的思考后,对该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猜 想,并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形成假说: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成 反比。 真实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而要进行 实验,还要先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下面就请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探究的一般程序自 己设计方案,并提供课本 P 119的表格供学生参考。 展示实物,前后 互应,引导启 发。 激起学生的兴 趣,把学生的好 奇心带进课堂。 利用学生的回 答引出课题。 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进行猜想 与假设的能力。 教给学生围绕 问题进行实验 设计的方法;使 学生体 会到实 验设计在科学 探究中的作用。 探究物质的密度 知识与技能: 1、 能通过实验探究,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 间的正比关系,并学习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 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 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难点 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 目的 要求 重点 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建构密度概念。 教法与学法 温故知新

7.3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 邛崃市宝林中学郑睽 一、教材和学情 1、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的第七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首先由鉴别外表相同,实质不同的物体这一问题开始,用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和讨论得出密度公式和单位,进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并找寻特点进入密度知识的应用,通过练习的形式将之具体化: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来研究空心问题。 2、学生情况 我所教学生现阶段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较弱,许多学生已建立了“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不正确概念。大多数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动手操作的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行深入科学探究的经验相当欠缺,本课将通过猜想、实验、讨论、辨析、归纳、交流和训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初步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和比较概括的方法,认识到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体会比值定义法在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把有关密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确密度计算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意义。 2、难点:让学生相对完整地体验对一个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二、教学方法 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作为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是初二学生

《质量和密度》复习课

质量和密度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结构。 (2)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4)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5)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能力。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质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难点:密度的概念。 三、知识梳理 1、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概念。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物体有质量,物质有密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 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累积法。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2、体积 (1)、单位:m3, dm3, cm3 (2)测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 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⑶体积的测量方法:A:对于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外形的固体,可按照其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测出有关量求出其体积。B:对于没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可设法把物体完全浸入某种液

中考物理《密度》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密度》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重点:密度 难点:密度 教具、学具: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大小不同的若干铁块,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活动:想想做做 让学生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 学生对称量的结果会认识到,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表明物质在这方面性质上的差异。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通过上面“想想做做”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推测: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是否也会增加到原来的两倍呢。也就是说,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取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格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从测量数据上看,会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小的结论。将测量数据图像化,会更直观地得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线性关系,即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将铝块换成铁块重做上述实验。 分别计算每个铝块、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得出其比值是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反映的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不同物质来说,其质量和体积的线性关系表现在过原点的不同直线上。换句话说,各种物质所对应的比值是不同的。 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二)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注意:(1)单位体积就是有一定大小的体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三)密度的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教师指出:要注意:(1)ρ的写法、读法。(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四)密度的单位 密度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3) 密度其他单位:,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设计:完成对应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密度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 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 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 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 (一)激趣导入 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的房屋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那影视拍摄中如果也使用这样的材料,就会把人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作者:张杰 【学习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时间】1课时 【课程标准】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3节的学习内容。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不吸水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和盐水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ρ=m/ν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是学习力学的第一个关键实验,有助于以后浮力知识的学习,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教学重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学情分析】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想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想到,很多学生由于受前面“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的影响,往往制定出不精确的方案,学生注意不到没把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有些残留在了烧杯内,使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所以这一环节要做重点处理。 【学习目标】 1、尝试用密度知识鉴别生活中的物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物质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

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质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难点:密度的概念。 三、知识梳理 1、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概念。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物体有质量,物质有密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 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 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2、体积 (1)、单位:m 3, dm 3, cm 3 (2)测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3)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 )=厘米 3 ( cm 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4)体积的测量方法: A :对于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外形的固体,可按照其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测出有关量求出其体积。 B :对于没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可设法把物体完全浸入某种液体中,得出其体积变化,则该体积变化就是该物体的体积。(排水法求体积,指不溶于液体或不发生化学反应,注意处理气泡、物体孔隙、化学反应、溶解等现象的问题)ρ物≥ρ液 可完全浸入;ρ物<ρ液 漂浮.(悬锤法、针压法); C :测质量算体积。 3、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ρ=m/V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正比;即m1:m2=V1:V2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