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政治习题__摘自徐之明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

考研政治习题__摘自徐之明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

考研政治习题__摘自徐之明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
考研政治习题__摘自徐之明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

资料来自徐之明考研图书专网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ac10353194.html,

第十二章祖国安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D.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大陆同胞B.世界华人C.台湾当局D.台湾人民

3.下列选项属于香港特区所拥有的高度自治权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4) ()

①行政管理权②最高立法权③司法权④终审权⑤涉外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4.首次正式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提法的文献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4) ()

A.《告台湾同胞书》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D.《汪辜会谈共同协议》

5.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这表明(本题难度系数为

0.5) ()

A.实践具有历史性

B.实践具有社会性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6.台湾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4) ()

A.岛内台独势力长期主政,无意与大陆和谈

B.美国长期以来的阻挠和破坏

C.我国的综合国力无力解决

D.台湾同胞意见不一

7.中国政府与“台独”斗争的焦点集中表现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6) ()

A.是否两种制度并存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台湾是否拥有更多自治权

D.是否能参与国际社会

8.我国之所以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3) ()

①存在一小撮企图分裂祖国的“台独”分子

②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可靠保证

③国际上有企图干涉台湾问题的外国势力

④才能更有利地实现和平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9.两岸对话与谈判“冷冻”的困难焦点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A.美国的暗中干涉 B.台湾提出“主权对等论”

C.台湾提出“一边一国论” D.台湾当局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10.在台湾岛内台独愈演愈烈之际,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中国政府的上述态度主要表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A.主张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B.中国政府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对台湾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C.“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D.“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三通”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通商B.通航C.通邮D.通话

2.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恢复和进行两岸对话,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主要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6) ()

A.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

B.可以谈与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问题

C.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问题

D.可以谈中国的具体国名问题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A.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B.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4.“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意义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

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5.两岸统一后,台湾保持高度自治,具体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4) ()

A.台湾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B.台独的生活方式不变

C.台湾同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

D.台湾的民主制度不变

6.广西高二学生朱某,在浏览美国雅虎网站时,意外地发现其所展示的中国地图上,用橘黄色表示的中国领土不完整,台湾岛、海南岛、澎湖列岛等均未和祖国大陆一样用橘黄色表示。于是,他立即向雅虎网站的管理者发出了电子邮件,严正地指出其错误,强烈要求该网站进行修正。这位学生的行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4) ()

A.维护了国家的荣誉和尊严

B.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C.履行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D.正确行使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7.美国众议院置中美关系大局和国际关系准则于不顾,悍然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因为美众议院的行径实质上(本题难度系数为

0.5) ()

A.违背了美国人民的愿望,也不符合美国利益

B.是进一步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C.企图强化美台军事关系,为增加售台先进武器提供法律依据

D.是霸权主义的表现

8.一国两制构想之延伸的新思路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A.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B.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

C.避开主权,共同开发

D.共享主权,共同得利

9.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前顽固坚持的“三不”立场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4) ()

A.不谈判

B.不接触

C.不妥协

D.不通信

答案与解题思路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题思路】1995年1月,江泽民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继续重申这一原则。因此B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政策,“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属于策略的考虑,“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属于具体的措施,都不是“基础”,故排除ACD。

2.【答案】D

【解题思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是党的重要文件和会议的正式规定。因此D正确。“台湾当局”是靠不住的,他们要实现台独,排除C;“世界华人”比较分散,不具有控制力,排除B。“大陆同胞”对解决台湾问题也难以找出现实的、有效的措施,也排除A。

3.【答案】A

【解题思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利有行政管理权、司法权、终审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最高立法权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外交权在中央人民政府。故选A,排除BCD。

4.【答案】C

【解题思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提法取代了延续多年的“解放台湾”的口号。有评论曾这样说:“1979年1月1日,海浪如往常一样拍打着海峡两岸。然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这一天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和大陆方面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故选C,排除ABD。

5.【答案】A

【解题思路】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这表明实践具有历史性,也就是说,随着实践历史的发展,理论会相应地不断丰富和发展。故选A。由于题干强调了“丰富”二字,问的是“表明了……”,故BCD均错误。

6.【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记忆型试题,难度不大。美国的长期阻挠和破坏是台湾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的主要原因。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把台湾当作美国牵制中国发展强大的重要棋子,以各种方式支持、教唆台湾对抗大陆,致使问题长期无法解决,选B。其他各项也是台湾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但相对于美国的阻挠与破坏来说,就不是主要的原因了,故排除ACD。

7.【答案】B

【解题思路】台独分子坚持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是我们与台独分子斗争的焦点。其他各项都没有象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那样具有根本性,故选B,排除ACD。

8.【答案】A

【解题思路】不承诺承诺使用武力的原因,是因为当前还存在一小撮企图分裂祖国的“台独”分子,国际上有企图干涉台湾问题的外国势力,只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可靠保证,才能更有利地实现和平统一,故选A。

9.【答案】D

【解题思路】两岸对话与谈判“冷冻”的困难焦点主要是因为台湾当局拒不承认“一个中国”

的原则,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这是最根本的。不管美国的暗中干涉,还是台湾提出“主权对等论”、“一边一国论”的企图,都是为了冲击“一个中国”的原则,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故选D,排除ABC。

10.【答案】B

【解题思路】这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争取国家的和平统一,也表明了中国政府的鲜明立场:中国政府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对台湾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不会发生战争。故选B。其他各项的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不是题干的材料所强调的,故排除。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

【解题思路】实现两岸的直接“三通”是指: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没有“通话”的说法。因此选ABC,排除D。

2.【答案】ABC

【解题思路】十六大报告中提到了“三个可以谈”,也就是选项ABC的内容,因而是正确的。选项D与一个中国的原则相违背,不能选。

3.【答案】BCD

【解题思路】一个中国原则是“一国两制”的一个具体内容,是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选项A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不合题意,排除。因此,选项BCD是正确的。

4.【答案】ABCD

【解题思路】“一国两制”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来是用来解决国际间的问题的,现在把它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这是一个创造。坚持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为解决世界性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全选。

5.【答案】ABC

【解题思路】两岸统一后,台湾的高度自治表现为一系列“不变”,主要是指台湾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台独的生活方式不变,台湾同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故选AB。

6.【答案】ABD

【解题思路】题中雅虎网站的作为所引发的高二学生的行为是朱某正确行使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维护了国家的荣誉和尊严,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这里没有涉及到国家安全,所以选ABD,排除C。

7.【答案】BD

【解题思路】这里考生一定要注意,题干问的是“实质”。美众议院的行径实质上是进一步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这是霸权主义的表现。违背美国人民意志与否我国并不关心,而加强对台军售只是该法的具体内容,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所以选BD,排除AC。

8.【答案】ABC

【解题思路】一国两制的延伸思路是在处理国际争端时,主权问题暂时不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先不去触碰;共同考虑如何实现互谋其利。主权暂时搁置不等于永远搁置,也不等于可以共享,所以选ABC,排除D。

9.【答案】ABC

【解题思路】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前台湾当局顽固坚持的“三不”立场是: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妄图以拖待变。但是不存在不通信,故排除D,选ABC。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A.中国、美国、日本B.中国、越南、朝鲜

C.中国、印度、缅甸D.中国、印尼、巴基斯坦

2.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C.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D.同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最高准则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4) ()

A.反对强权政治B.反对霸权主义

C.主张一切国家一律平等D.国家利益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4) ()

A.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成因素放在一边

B.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

C.大小国家一律平等

D.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维护自身权益

5.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时,和平问题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

0.6) ()

A.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都和平共处

B.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C.在全世界消除一切战争

D.实现国际社会广泛公正合作

6.在我们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建立的新安全观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B.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C.互利、平等、协作、发展的新安全观D.平等、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7.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无所谓改变还是不改变

B.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C.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根本就没有希望改变

D.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8.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A.实行真正的结盟来保护自己的国家

B.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C.实现不结盟来保护自己的国家

D.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9. 2000年8月,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失事,英、美、法、德和挪威等国积极参与营救行动。上述国家对这一事件的积极态度(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表明英、美等国愿意帮助俄罗斯维持核大国地位

B.表明各国担心沉没核潜艇发生核泄露

C.归根结底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

D.表明英、美等国与俄罗斯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10.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署的双边协议,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铺平了道路。这次协议的签署是一个“双赢”的成果,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克林顿称美中达成的中国“入世”协议对中国来说是件好事,对美国来说是件好事,对世界来说也是件好事。日本、欧盟等也都对中美达成协议表示欢迎。()

这表明:

①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关系的最基本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③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来愈明显

④中美两国已消除了分歧,共同迈向21世纪(本题难度系数为0.4)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中国主张建立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其内涵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5) ()

A.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B.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C.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D.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2.中国政府提出的外交的主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

A.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B.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D.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论断和决策,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主要包括(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A.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B.制定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真正不结盟的方针

D.提出“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4.1985年3月,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根据这一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

A.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B.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C.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D.东西问题是核心问题

5.美国新任总统小布什刚上任不久,美英联合再次轰炸伊拉克,这是自1998年12月以来两国联手展开的规模最大的单一攻击行动。这表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4) ()A.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B.世界人民维护持久和平任重道远 C.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证 D.国家的性质和利益决定了其对外政策 6.中国努力构筑“面向21世纪新型伙伴关系”框架已经出现,其中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

A.中国和俄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B.中国和法国的“全面伙伴关系”

C.中国和加拿大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D.中国和日本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7.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不太平。这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

0.5) ()

A.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B.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C.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

D.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8. 抗美援朝的胜利,表明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正确性,这一胜利体现了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4) ()

A.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D.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9.1978年以来我国的对外关系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主要表现有(本题难度系数为

0.5) ()

A.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处于和睦相处的最佳时期

B.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又有新的进步

C.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继续改善和加强

D.积极参与和发挥我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作用

10.当今时代的潮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

A.世界要和平B.意识形态要保持一致 C.国家要发展D.人民要合作 1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B.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D。消灭海盗、进驻索马里

12.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A.科技革命B.资金跨国流动C.生产力的发展D.人员互相往来13.中国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是努力实现(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A.和平的发展B.开放的发展C.合作的发展D.和谐的发展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5) ()

A.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答案与解题思路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记忆型试题,根据所记知识直接判断即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中国、印度、缅甸。这是在1953年到1954年间周恩来总理与这两国的相关人士会晤时提出的,故选C。

2.【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也是一道记忆型试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现代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1953年12月31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接见印

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设想。当时,中国政府本着和平外交政策,着眼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团结,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新老殖民主义的侵略政策。故选D。

3.【答案】D

【解题思路】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国际战略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也是对外政策的最高准则,故选D。其他各选项的内容“反对强权政治”、“反对霸权主义”、“主张一切国家一律平等”等主张是在旧的国际格局下,应对来自超级大国的不公正做法,第三世界各国所提出的措施,也就是说是属于反霸权的主张,而不是外交的主张,更不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主张,故排除。

4.【答案】A

【解题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是反对各种形式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各个国家和人民的独立自主和选择适合本民族特点的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也就是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成因素放在一边不予考虑,故选A。相比较而言,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维护自身权益就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了,故排除BCD。

5.【答案】B

【解题思路】所谓的和平问题,指的就是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在当前条件下,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都和平共处、在全世界消除一切战争、实现国际社会广泛公正合作是人们在祈求和平的良好愿望下的一种理想状态,在目前是不大可能实现的。故选B,排除ACD。

6.【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记忆型试题,根据所记忆的知识直接判断即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我国致力于建立的新安全观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本题通过对比各选项间所用词语的含义的差别,也可直接得到答案为B。

7.【答案】B

【解题思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并没有根本改变,选B。很明显,“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无所谓改变还是不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根本就没有希望改变”、“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表述上就有问题,ACD均排除。

8.【答案】B

【解题思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大的任务就是国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因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是和平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这样的目标的实现,也能给我们进行和平自主的外交目标的实现创设条件,故选B。ACD的内容属于在处理国家事务中、在参加一些国际活动中我们应有的基本原则,不符合本题的要求,排除。

9.【答案】C

【解题思路】国家利益始终是第一位的。对失事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营救行动归根结底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但是不能说这些国家与俄罗斯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因为他们的利益可能只是限于某些环节,而不是整体上的相同,故选C,排除D。AB的表述明显错误,排除。

10.【答案】C

【解题思路】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署的双边协议表明,首先,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关系的最基本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其次,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再次,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来愈明显,综合考虑,选C。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题思路】中国主张建立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四个方面,也就是上述选项中所列的内容,因而都是正确答案。

2.【答案】ABCD

【解题思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关于外交主张主要表现在: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因此全选。

3.【答案】ABCD

【解题思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对国际国内的形势作了分析之后提出了一系列论断和决策,这些论断和决策主要表现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制定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真正不结盟的方针,提出“一国两制”的新构想。这都是邓小平为中国外交政策调整做出的贡献,因而都是正确的。

4.【答案】ABC

【解题思路】1985年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谈话,在作出上述判断后,他接着指出:“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根据这一论述,正确答案是ABC。

5.【答案】ABD

【解题思路】小布什刚上任不久,美英再次轰炸伊拉克表明,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国家的性质和利益决定了其对外政策,世界人民维护持久和平任重道远,故选ABD。C项“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证”是一个与题干无关的正确命题,排除。

6.【答案】ABCD

【解题思路】我国努力构筑“面向21世纪新型伙伴关系”框架中有:中国和俄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法国的“全面伙伴关系”、和加拿大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和日本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故全选。

7.【答案】ABCD

【解题思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但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这是因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障碍,如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等,故全选。

8.【答案】ABC

【解题思路】抗美援朝的胜利体现的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有: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此处不能体现D选项,排除D。

9.【答案】ABCD

【解题思路】1978年以来,我国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也使我国的对外关系上了新的台阶,主要表现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处于和睦相处的最佳时期,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又有新的进步,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继续改善和加强,积极参与和发挥我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故全选。

10.【答案】ACD

【解题思路】当今时代的潮流是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合作,意识形态不可能保持一致,也难能保持一致,故选ACD,排除B。

11.【答案】ABC

【解题思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故选ABC。“消灭海盗、进驻索马里”是在当前索马里比较贫穷、国内形势不太稳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局部问题,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排除D。

12.【答案】AC

【解题思路】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故选AC。资金跨国流动、人员互相往来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不是动力,排除BD。

13.【答案】ABCD

【解题思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故全选。

14.【答案】ACD

【解题思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所以选ACD。由于本题强调的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B项的内容与其要求相去甚远,故排除。

2019考研政治主观题复习之评分标准和解题方法

2019考研政治主观题复习之评分标准和解题方法 来源:智阅网 马原、毛中特等主观题评分标准各有不同,所以就让咱们一起了解一下考研政治主观题的评分标准,这样有助于考生们复习考研政治主观题,提高复习效率和成绩。 1、马原 答案并不唯一,沾边即给分。 马原是最具有"纸老虎"特质的题目。很多人以为自己考点没写对就得不到分,其实其答案设置有多个标准。因为哲学部分的题目可以从不同的原理角度进行理解,因此只要大家认真审题,联系相关考点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答案跑偏。 如果你还不是很放心的话,还可以将模棱两可的几个原理都写上去,这样就相当于给自己上了双保险。 2、史纲、毛中特 时间轴法是万金油。 近年来这两个题目的出题策略都是二者相结合的考。比如第一问考史纲的背景,第二问就可能考毛中特的意义。 在答史纲的题目时,有一个小窍门可以拿来参考:即使你不知道这个题该怎么做,但是据题目给出的时间阶段在脑海中画出这一阶段的历史时间轴,梳理这段时间的重大事变、原因、意义、失败的教训等,然后对照题目依次列举出来。 根据按点得分的原则,这样至少可以得到一半的分数。 3、思修 关注热点,轻松拿分。 思修的考点也是和社会热点紧密相连的,比如12年的信义兄弟、14年的“鹦哥岭的大学生”和15年的“法治中国”。 思修的题目一般很容易理解,考点清晰,如果考生在考前用心背诵,就可以轻松拿高分。

4、时政 押题命中率最高。 最后一道大题就是时政题了,虽然说每年从一月份开始到十二月份有很多的时政新闻,但是重点的时政大事件屈指可数,大家也可以自己预测出哪些时政热点适合出主观题。 因此,在备考时只要准备这些很明显的必考知识点,就可以轻松应对。总之,时政题出题不会很偏,一定会在你准备的范围内。 解题方法: 首先,开门见山,明确考点。 考研政治主观题的第一步就是审题,细读题目和材料,找出隐藏在材料背后的考点所在。有时候,一个材料包含很多考点,甚至多是跨章节、跨学科的。这就需要考虑周全,建议先在心里在或草稿纸上罗列一下,把思维打开,不要局限于材料本身,也不要局限在某一框架之内,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其次,联系题目,阐释考点。 考点不能光列出来就完了,还要适当地展开一下,进行分析,这一步是非常必要的,有对应的分值。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可以不必过长,两三句即可,但一定要有。 再次,段落清晰,整洁有序。 不同的考点,以及总结部分,最好都分段,并在开头加上“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综上所述”等标志性话语,使段落之间的逻辑结构清晰明了,切忌一段到底,长篇大论。整道题答完最好占据答题空白处的80%,既不要太少,也不宜太满。 最后,高度概括,做出总结。 把考点全部答完,最后最好加上一两句总结性话语,独立成段,简单干练地对上述答题内容进行总结,哪怕是把说过的话再说一遍。

考研政治大题模板(50分的大题能拿40分左右!)

考研政治大题模板(自己听课总结的,2014年考研政治50分主观题我得了40分) (一)政治第34题是马原题,有2问或3问。最后一问一般只回答方法论意义,不用结合材料。除非是5分的题,则要用几个半句话结合材料。前1~2问都要回答原理及内容,并单独用一句话结合材料。 34题第一问: ①如果材料告诉了原理,先把原理里面关键的名词的定义解释一下。例如2013年第34题第一问要先回答“认识”的定义,回答了就得2分。 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认识论)认为:原理A内容(如果是按老师的模板写得就不要再细分,全写于这点就ok。 ③用一句话,结合材料说明材料是怎么做到原理A的。 ④此外,这也反映了原理B、原理C(B和C只写原理名字,建议C可以写万能原理,食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中间这问:步骤同上。 最后一问: 上一问考的是辩证法的原理就回答全部的辩证法方法论意义。 ①矛盾是普遍联系的,(......是不可避免的。5分的题则要结合半句材料,其他不用结合材料),我们要正视矛盾,要正确分析和解决矛盾。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具体地分析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5分的题需要结合半句材料。) ③解决矛盾时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⑤要坚持与时俱进,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要坚持通过现象看本质。 上一问考的是方法论的原理就回答全部的方法论方法论意义。 ①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活动。 ②要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对待........(抄题干关键词)。 ③要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④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全面具体地看问题。 ⑤要坚持与时俱进,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要坚持通过现象看本质。 老师给模板回答原理内容: A和B是并列关系,则按以下答内容:A和B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A 和B的定义、特征、作用和地位不同。A和B相互依存,A离不开B,B也离不开A(或用正、反、换。“A和B相互依存,只有.....才.......;如果没有.......就不会........;所以........可以|/是.........。”)。A和B相互渗透,A渗透着B,B也渗透着A。A和B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A能转化为B,B也能转化为A。 A和B是从属关系(很少见),则按以下答内容: 和大题常考的原理名称(综合了所有辅导班老师压的重点,但近几年大题只考认识论和辩证

考研政治思修第一章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鲜活力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去曾有种种同情人民群众的思潮或学说,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用科学理论揭示了工人阶级获得自身解放乃至解放全人类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是并没有停留在19世纪。作为一个以指导革命与建设为己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排斥而且最能够吸收、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虽然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所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同时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科学预见。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胡

考研政治答题套话

政治大套话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2.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就是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3.我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4.重视同XXX的关系,着眼于维护XXX地区的稳定,促进与XXX国的经济合作,愿意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同XXX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5.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6.唯物论 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反对两中片面性,一种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借口,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等”、“靠”、“要”,不去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种是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置客观规律于不顾,单凭个人热情和勇气盲目蛮干。 7.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要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孕育和诞生的。 8.普遍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一个事物既作用、影响它周围的事物,也必然受到周围其它事物的作用和影响。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一切事物和处理各种问题。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9.矛盾学说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全部发展过程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和解决能够促使我们获得新的发展。解决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 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不受已有的思维定式的束缚,根据实际具体情

考研政治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外在性 B.可感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惟一特性。 【拓展】要注意题干问的是惟一特性,主要依据的是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物质概念的定义及其定义的方法。 【解析】列宁对物质的哲学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在意识观念中标示为“客观实在”)来定义的。其他选项无法对物质进行界定。 【拓展】做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深刻把握列宁定义的物质内涵,这样才能相应地对他定义的方法与角度有准确的把握。 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A.本质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与自然科学概念的关系。 【解析】哲学与自然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它们的概念也自然具有这种关系。而哲学与自然科学里的概念都具有其他三项所叙述的关系,所以不选。 4.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答案】B

5.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科学实验 B.社会关系实践 C.生产实践 D.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活动的理解。 【拓展】生产实践始终都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题干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迷惑性的句子,考生应该从“生产力”而不是“科学技术”的角度把握,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选得答案C而非A。 6.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 A.自我意识的出现 B.社会对自然的诞生 C.人类的实践活动 D.自然对于人的生成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 【解析】在实践中实现了人的自然化以及自然的人化,其他选项都可以从C项中得到解释。【拓展】做这种题目的时候,一般看到既有自然也有人类,既有分化又有统一的字眼,就应该与实践联系起来。 7.人类生活的实践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A 【考点】本题是对人类实践活动产生结果的考查。 【解析】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了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这是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不是由实践产生的,故B、C错;D项只涉及社会关系即人类社会,不全面。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答案】B 【考点】本题是对生产实践活动创造性的理解。 【解析】B项是恩格斯的话语,意思是:人类通过实践将客观的天然物质转化成了人工产品。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人类不能脱离天然物质而神化般地创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不是偶然的。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思想理论渊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主要是:第一,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刻而复杂的人民大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这些因素与条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形成一种历史的合力,共同推动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苏俄革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和实事求思想路线的提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中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思想进入曲折发展阶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十分落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毛泽东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形成了新鲜活泼和、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离不开党领导人民从事的丰富的实践及其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和丰富经验。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自从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后,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曾对这一概念作出概括与说明。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

拯救篇-考研政治主观题(30分钟拿下,对于根本没看过书的大神们非常有效)

当代: 1、(关键词)国际新秩序6句 美国3句: 美国打着建立新秩序旗号,实际是维护旧秩序; 国际旧秩序的实质就是国与国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压迫多数发展中国家; 所谓美国的领导,就是维护这种不平等。 中国3句: 中国的主张与国际旧秩序完全对立,倡导国家的平等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民主、文明,符合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方向,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正确主张; 中国的主张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2、(关键词)经济全球化2句 北方发达国家1句: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南北国家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差距,其根源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3.中国1句话: 全球化是必然的、利大于弊;所以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进展。 其他的关键词,霸权主义新表现、一超多级的国际政治新格局、世界多极化,这3个字眼一定要塞进去,不管题目有没提到! 模仿万能作文总结的万能段落,只要能对上号的都往上丢,保证能多加5分以上 以下各条只是一些点,相应展开一下就可以了—— 万能依据: (1)中国国情,性质,基本制度……决定的 (2)生产力发展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三个文明需要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掌的需要 (4)关于党的——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党的先进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5)从经验总结出来的——革命经验,现代化建设经验,他国,他人经验…… (6)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理论要这么做的 (7)最重要的一条: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万能意义: (1)哲学方面的:党制定执行正确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论基础、根本依据; 有助于克服各种错误思想——说明一下; (2)……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4)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中的国际地位于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大计。 (5)最重要一条:有利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万能结尾: 总之,(抄一下题目)。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练习题及答案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篇一】 1.我国能够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和平改造的客观条件(或可能性)在于 A.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 B.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C.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D.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2.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正确的论述有: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1956 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4.1964 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就是: A.在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1980 年代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温饱 C.在20 世纪内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在20 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5.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动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2 年12 月5 日,******到河北省西柏坡进行调研,重温了西柏坡精神,重申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在经中央媒体报道后,此举引发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海内外舆论普遍将此解读为极具符号性的行为。针对上述材料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忧患意识 B.“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C.“两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久执政,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的历史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D.共产党要永葆先进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必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 6.毛泽东当年曾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新中国成立50 多年来,“两个务必”时时警示着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激励着广大干部、党员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赶考”仍在继续,但“赶考”的环境、“考题”和“考生”状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关于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考题”变为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赶考”的主人没变,依然是中国共产党,”考官”没变仍然是全体中国人民 C.评判“考生”成绩的标准变为是否更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赶考”环境更加复杂,“赶考”的任务更加艰巨,“考生”的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 7.1964 年6 月毛泽东提出了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具备: A.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 B.必须是能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必须是民主集中指导模范执行者 C.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必须用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D.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8.在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毛泽东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是: A.中国是一个大国, 经济发展不平衡 B.人口多、底子薄 C.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生产力不发达 9.在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考研政治主观题知识点

考研政治主观题知识点 【篇一:考研政治主观题知识点】 考研政治大题模板(自己听课总结的,2014年考研政治50分主观 题我得了40分) (一)政治第34题是马原题,有2问或3问。最后一问一般只回答 方法论意义,不用结合材料。除非是5分的题,则要用几个半句话 结合材料。前1~2问都要回答原理及内容,并单独用一句话结合材料。 34题第一问: ①如果材料告诉了原理,先把原理里面关键的名词的定义解释一下。例如2013年第34题第一问要先回答认识的定义,回答了就得2分。 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认识论)认为:原理a内容(如果是按老 师的模板写得就不要再细分,全写于这点就ok。 ③用一句话,结合材料说明材料是怎么做到原理a的。 ④此外,这也反映了原理b、原理c(b和c只写原理名字,建议c 可以写万能原理,食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中间这问:步骤同上。 最后一问: 上一问考的是辩证法的原理就回答全部的辩证法方法论意义。 ①矛盾是普遍联系的,(......是不可避免的。5分的题则要结合半句 材料,其他不用结合材料),我们要正视矛盾,要正确分析和解决 矛盾。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具体地分析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5分的 题需要结合半句材料。) ③解决矛盾时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坚持两点论 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⑤要坚持与时俱进,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要坚持通过现象 看本质。 上一问考的是方法论的原理就回答全部的方法论方法论意义。 ①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活动。 ②要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对待........(抄题干关键词)。 ③要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考研政治主观题语言组织技巧有哪些

考研政治主观题语言组织技巧有哪些 首先,“语言该如何组织”这样一个问题似乎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语文问题。那么考研政治是想考核大家的语文水平吗?答案 显然是否定的。其实,同学们在练习主观题的过程中,自以为是无 法组织语言的问题,实质上是没有摸索出科学的审题方法,没有建 立起寻找思维起点和答题角度的应对机制,没有对所学原理有较为 透彻的掌握。这些问题汇聚到一起就呈现出似乎是无法组织语言的 问题了。正确的归因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我们只有明确了真 正的问题所在才能找到适合的解决途径。 其次,材料和设问哪个更重要?到底应该先审哪一个?主观题的材料往往会占据很长的篇幅,而设问又在材料之后,所以同学们自然 而然的会先阅读材料,甚至会试图在材料中寻找答题的关键点,然 后再去审设问,最后开始根据材料和设问组织语言。如果我们把这 个顺序颠倒一下,试着先来审设问,也许会更有的放矢,更明确答 案点。例如2009年真题的34题设问(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 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设问(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就算我们不看具体材料,光这两个设 问就明确指涉了答案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一共就五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世界观是“矛盾的特殊性”,明确了这两 点再去材料里面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这道主观题就可以回答得相 对完整了。 最后,就轮到组织语言的问题了。说实在的,有了前面两个步骤,这一步是水到渠成的。在考研政治主观题的作答中,需要同学们发 挥语言表达功力的机会几乎很少。一方面我们需要掌握重要的基本 原理的表述,另一方面材料的语言是题目里直接给出的。同学们所 担心的那个问题,要我们自己组织语言是根本不存在的。 第一步:开门见山,明确考点

精典考研政治练习题

精典考研政治练习题 多选题 1、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单选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多选题 3、以下属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的是______。 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C.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D.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简答题 4、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什么 简答题 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胡锦涛2012年1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2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标志。关于用“法制”还是“法治”是经过再三斟酌的。虽然一字之差,但意义大不相同。 ――温家宝同大学生谈法治:“法治天下”就是法比天大,《法制日报》,2009年12月4日 请回答: 结合已学知识说明“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多选题 6、邓小平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1996年3月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构想;而党的十五大则更加明确地指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依法治国的内涵包括 A.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B.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C.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党的领导 D.依法治国的宗旨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单选题 7、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

主观题套话

第一,大题答题的关键在于套路,答法很活,首先是答题格式的问题,最好是分点答,1、什么什么;2、什么什么。前面标个数字1234,作为区分,这样老师很容易看清,也可以作为拿分的依据;另,可进行总分总的答,从正反两方面来答。 第二,套话怎样去写的问题。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准备了,政治大的方向无非就是那么几个,红宝书上的话其实都是非常经典的。 经济方面的,比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提到经济方面的往往也可以和科技扯上关系,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写到这也可以联系上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使用排比句,很有气势。 政治方面的,比如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去阐述。 这样的话建议同学们考前多多准备,有很多话其实都可以互相适用的,比如深化 ____ 体制改革,加强____ 结构战略性调整,横线部分可以填经济文化政治等等,类似的东西很多很多,希望大家不要拘泥于某一个论点,很多东西都是通用的,语句的写法最好是比较专业的书面语,老师看了也会感觉是亮点给你加分。 政治的答题很活,答案不是死的,关键是知识点要答中,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政治答题我的个人感觉就是要会扯,题目考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可以回答与之相近的知识点,毕竟主观题多答了不扣分。 哲学方面几个大的定律要记住,矛盾分析法,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两分法两点论等等。答题时我喜欢这样:首先写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然后具体的用哪一个规律去分析,自己根据实际的题目去分析,结合材料分析,答的时候尽量全面一点,可以从正反两个反面来答。 举个例子,怎样具体的去答,分步骤去答。有的材料题可能会牵扯到民生问题,让你答如何处理及为什么要处理好民生问题,这里我给出两个大的方向,其实都可以分化成很多小知识点来答,这样有助于老师分点给分,同时格式也很清晰。你可以这样答: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进一步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助于更好的缓解矛盾,保证社会安定团结……以下略,可以答的更详细点,相关的知识点都可以靠上来(这是从理论上来答的,相当于为什么)。(另外,也可以从哲学的观点来阐述,即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有助于人民更好的去发展社会,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可以答怎样去解决民生问题,可以从党的作用来答,后面再提出具体是实施方案)比如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把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然后可以说明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千方百计解决好失业问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等等等,很多知识点可以穿插在其中,尽量点数多答一点。 这里只是从两个方面来答,其实要答的东西很多,注意自己写的要有两点,专业的术语或者热点话题会

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 模板

哲学主观题答题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⑵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⑷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⑴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⑵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⑶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认识论常用的观点 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⑴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⑵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3.如何运用真理的知识分析问题 ⑴真理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绝对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⑵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⑶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⑷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总是在与谬误的斗争中向前发展的, 注意: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注意: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是绝对的,具有绝对性;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即真理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 4.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⑴联系具有普遍性;⑵联系具有客观性;⑶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⑷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⑸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⑹系统优化的方法。 5.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⑵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⑶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⑷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最新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4)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4)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 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 A.联系 B.发展 C.矛盾 D.质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

考研政治练习题二十四

2018年《考研政治》练习题(二十四) 单选题-1 社会工作者小张为患有绝症的高大爷提供服务有三年了,双方建立了高度信任的关系。高大爷把小张当做自己亲身儿子看待,有很多没有跟儿女提起的事情,他都会跟小张说。有一天,小张在与高大爷的谈话中得知他有数额不小的银行存款,但又不愿意留给子女。面对这种情况,小张应当( )。 A.告知高大爷的家人 B.根据保护隐私原则,为高大爷保守秘密 C.与高大爷面谈,了解他日前的苦恼和生活状况 D.劝说高大爷将存款转给自己的孩子 【答案】B 【解析】 [解析] 为服务对象保密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之一。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除非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如果在紧急情形下,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不及提出报告,社会工作者事后以后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并补办手续,以记录必要的工作程序。本题所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张应为高大爷保守秘密。 单选题-2

社会公正又称( ),是指一个社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在政治、经济等资源分配方而所具有的正当性的状态。 A.社会和谐 B.社会平等 C.社会正义 D.人人平等 【答案】C 【解析】 [解析] 社会公正又称社会正义,是指一个社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在经济、政治等资源分配方面所具有的正当性的状态。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目标,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 单选题-3 国际社会工作界归纳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诚信、能力以及( )。 A.同理心 B.接纳 C.不批判 D.保密 E.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