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标准

--质量管理标准

检修质量管理标准

1 管理目标

1.1 使发电设备检修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1.2 检修质量优良率达到100%,修后设备完好率达到100%。机组大、小修后一次点火、冲转、并网成功。修后180天不发生因检修质量造成的机组非计划停运。再鉴定一次率90%以上。

1.3 定义

1.4 质检员:是指经授权不直接参加检修工作,只进行验证、检查,以确认检修工作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工程技术人员。本公司一般为设备维护部质检员、点检工程师、专工。

1.5 监理工程师:是指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由本公司委托的具有发电设备质量管理资质的负责大、小修设备检修质量策划、过程监督事项的第三方机构人员。

1.6 质检点:是指在工序管理中根据某道工序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而设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这些控制点不经质量检查签证不得转入下道工序。包括H点、W点和C点。

1.7 停工待检点(H点):是指为重要或关键工序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必须由质检员按要求检查认可签证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1.8 质量见证点(W点):是指由作业人员测量,质检员见证或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检查点。如质检员认为无需到场,则以自检记录为准,检修工作可以继续。

1.9 一般检查点(C点):是指除H点、W点之外的所有工序点,由检修工作负责人(或工作班成员)自己检查,以确认和保证所进行的工作符合质量标准。

1.10 检修文件包:是指为指导检修工作负责人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由技术人员按有关规定、规程整理提供,由检修单位工作负责人携带、保管、使用、记录和补充的有关检修作业的书面文件汇总。

1.11 设备再鉴定:包括品质再鉴定和功能再鉴定。其中:

——品质再鉴定是指检修后的设备投运前,通过试转、试验等方式对设备

的性能及检修质量进行的检验;

——功能再鉴定是指对检修后投入运

行的设备进行是否满足运行要求的

评价;

1.12 不符合项:是指由于特性、文件或程序方面不足,使其质量变得不可接受或无法判断的项目。它不能用已批准的程序或文件中的信息解决。

2 管理流程

2.1 编制检修文件包

2.1.1 编写

2.1.1.1 检修文件包可包含以下内容:

——工作任务单(或工单)。

——工作申请票、检修工作票(可选项)。

——检修作业指导书。

——质量监督计划(无检修作业指导书时使用)。

——再鉴定报告(需要时)。

——完工报告单(无检修作业指导书时使用)。

——不符合项报告单(需要时)。

2.1.1.2 检修文件包由质检员根据检修计划书编写。

2.1.1.3 检修作业指导书一经批准可直接使用。根据实际检修需要其分工序可作适当取舍,去掉的工序由质检员在分工序的标题中间画一横线,并签名。与去掉工序有关的质量标准、质量记录、试验报告等相关内容也同时去掉。

2.1.1.4 设备进行A、B、C级检修时,检修文件包应包括工作任务单和检修作业指导书。

2.1.1.5 设备进行D级检修时,检修文件包应包括工作任务单、质量监督计划、完工报告单。

2.1.1.6 设备的日常维护按本公司资产管理系统上工单,按其流程进行。

2.1.2 照技术标准和质量文件要求进行必要的解体检查、材质检验和性能测试等。

2.2 检修过程质量管理

2.2.1 盖有“生效印”的检修文件包由质检员交工作负责人。

2.2.2 工作负责人在开始工作前应组织参加该项目检修工作的人员学习检修文件包的内容,在完成检修文件包所要求的准备工作后方可开工。

1

2.2.3 对于机组大、小修,质检组在大、小修项目确定后,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和是否监理项目等具体情况确定检验级别,并组织编制《机组检修质量检验人员分工一览表》。在开工前下发至工作负责人和各质检员手中。

2.2.4 检修工作过程中,工作负责人完成有关工序后,填写好技术数据并通过自检合格后,按照检修文件包要求向质检员申请对现场质检点进行检验。

2.2.5 检修过程中工作负责人对有关技术数

据做好记录,对于检修文件包中要求的一般质检员(C点),由工作负责人自检,签证过程按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执行。

2.2.6 检验时工作负责人应带上有关技术记

录表格、工作记录。在检验过程中,工作负责人要随时回答质检员提问,出示有关图纸资料和记录。所有检验不合格项都必须返工,合格后再另行安排检验。

2.2.7 停工待检点(H点)、质量见证点(W 点)均应在工作负责人自检合格和检修单位质检员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2.2.8 停工待检点(H点)、质量见证点(W 点)由质检员检验并签证。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返工。

2.2.9 检修中不得未经检验人员签证越项检修。否则,必须返工,并按有关制度考核。

2.2.10 上级有关文件和本公司有关标准规定需总工程师组织验收的,按其规定执行。检修文件包应包含有关要求和表格。

2.2.11 全部工序检验合格后,完成检修工作。工作负责人凭完整的作业指导书,交回工作票,向大、小修运行隔离及再鉴定组申请再鉴定。进入再鉴定流程。

2.3 不符合项管理

2.3.1 在检修过程中发现的、对系统或部件的质量安全或可用率有影响的异常项,如不能用已批准的程序或文件中的信息解决时由工作负责人填写不符合项报告单。

2.3.2 报告单中的不符合项事实陈述由工作

负责人填写,检修方负责人审核。

2.3.3 纠正、预防措施栏由工作负责人或质检员填写。纠正、预防措施由检修副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审核。纠正、预防措施由工作负责人组织落实后按H点检验程序执行。

2.4 再鉴定质量控制

2.4.1 品质再鉴定

2.4.1.1 检修项目完工后,工作负责人凭完整的作业指导书,交回工作票,向检修运行隔离及再鉴定组提出再鉴定申请。

2.4.1.2 再鉴定组检查所有程序和资料合格后,安排当值值长进行试运。设备试运时,质检员配合运行人员进行检验。运转合格的,由工作负责人、监理工程师、质检员和再鉴定组成员在品质再鉴定记录表上签证,结束工作票,该项检修工作结束。不合格的出具通知单通知工作负责人组织返修,另行申请品质再鉴定。

2.4.2 功能再鉴定

2.4.2.1 适用于机组大、小修。

2.4.2.2 功能再鉴定在机组启动后一个月内进行,由检修总指挥主持召开由质检组成员、检修监理组成员、运行隔离及再鉴定组成员、安全保卫消防组成员、文明施工组成员参加的评定会议,根据设备的安全及经济技术指标记录,经充分的讨论,对修后设备进行全面的评定。品质再鉴定分为优、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优:检修后,功能和性能达到或超过设计预期值,严格按工艺要求进

行施工,手续完备,资料齐全,设备

外形美观。

——良:检修后,设备功能和性能能达到预期值,外形美观,但资料、手续

等方面工作做得较差。

——合格:检修后,设备功能和性能基本能达到或经过返工后才达到设计

预期值,外形较差。

——不合格:检修后,设备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不到设计预期值。

2.4.2.3 功能再鉴定完成后,形成会议纪要。

2.5 质量管理文件关闭

2.5.1 设备维护部各专业点检长(专工)负责组织关闭质量管理文件。

2.5.2 大、小修完成功能再鉴定后或一般检修完成品质再签定后,即可关闭质量管理文件。

2.5.3 各方签证后,由工作负责人将完成的检修文件包,还包括不符合项报告、再鉴定报告、增项审批单、消项审批单等交质检员。质检员签署资料验收单。

2

2.5.4 质检员进行资料整理后交处长。由处长统一在检修后45天内移交公司档案室。

2.5.5 移交的资料应加封面见表5。资料的顺序按表的序号编排。

2.5.6 表中第1、3、4、5为原提供给检修方的检修文件包内容。

2.5.7 检修申请票和工作票如有,则存档。2.5.8 使用检修作业指导书时保存其封面以

及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质量记录、试验报告、完工报告单、承包商经验反馈、再鉴定报告(如有)和不符合项报告(如有),其余不存档。

2.5.9 不符合项报告内容应反映在完工报告

单的“检修中发现并消除的主要缺陷”栏中。封面的设备名称与工作任务单中设备名称相同。文件包编号为工作任务单中项目序号。

3 管理内容及要求

3.1 检修阶段备品配件质量管理。

3.2 编制检修文件包。

3.3 检修过程质量管理。

3.4 不符合项管理。

3.5 再鉴定质量控制。

3.6 质量管理文件关闭。

3.7 严格按要求填写工作任务单:

3.7.1 工作任务单采用WORD字处理软件编写,除“工作任务单”五字用黑体小二号字以外,其余均为宋体小四号字。

3.7.2 设备编码:为设备的KKS码。

3.7.3 设备名称:为设备的全名,如:#3炉#1暖风器疏水泵。

3.7.4 设备位置:以能表述清楚为宜。

3.7.5 项目序号:指该工作任务单对应项目的编号,与检修计划中编号相同;临时检修项目用以下表示方法:X*—* * * *。从左向右分别为专业代码、顺序号、短线、年号。专业代码:用字母表示。其中:汽机(Q),化学(H),电气(D)、继电保护(B),锅炉(G),燃除(R),脱硫(l)热工(K),土建(T),金属(J)。顺序号:用自然数从1开始顺序编排。年号:用四位数表示。

3.7.6 适用标准:填写适用的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号,综合性的项目可适用两个及以上检修作业指导书。不采用检修作业指导书时,空白。

3.7.7 工作内容描述:根据原因(或现象)对设备进行检修工作。工作较复杂的项目按工序先后描述。

3.7.8 先决条件:根据实际需求,对表中所列的几种条件进行选择。

3.7.9 风险分析:该项工作存在的风险预想,描述要逐条填写,并加项目符号。使用检修作业指导书时可不填。

点检定修管理标准

1管理内容

3.8 3.1 定义

3.8.1 3.1.1 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

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专用的仪器、仪表工具,(精密点检要用特殊、精密设备和仪器)按照预先制定的点检标准,定人、定点、定期、定方法、定量、定业务流程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管理方法。

3.8.2 3.1.2 设备定修是指在设备点检的基

础上,根据预防检修的原则和设备的实际状况确定检修周期和工期,以此编制检修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设备检修的一种检修管理方式。

3.8.3 3.1.3 点检定修制是以点检为核心的

全员设备管理体制,可以使设备在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达到协调优化管理。在点检定修制中,点检人员是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全过程管理。点检、运行、检修三方面之间,点检处于核心地位。

3.8.4 3.1.4 精密点检是指用检测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检查,或在设备未解体情况下运用诊断技术、特殊仪器、工具和其他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振动、温度、裂纹、变形、绝缘等状态量,并对测得的数据对照标准和历史记录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以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的一种检测方法。

3.8.5 3.1.5 设备劣化是指设备或系统降低

或丧失了规定的功能,是设备工作异常、性能降低、突发故障和设备损坏等状态的总称。

3.8.6 3.1.6劣化倾向管理是通过对点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设备劣化趋势和规律,实行预知检修的一种管理方式。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