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模拟题(最全、含答案)

管理心理学模拟题(最全、含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未考试

《管理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10×2=20)

1.( C )下列关于管理心理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B.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C.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D.管理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A )研究者有目的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些现象,以此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所起作用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访谈法;C.个案法;D.观察法;

3.( B )主持霍桑实验的人是。

A.亚当斯;B.梅奥和罗利斯伯格;C.艾宾浩斯;D.费斯汀格;

4.( D )每个人特定人群总有一种共同的、较为一致且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其人格的依据,这种现象被称为。

A.光环作用;B.假定相似作用;C.首因效应;D.社会刻板效应;

5.(D )行为发生的原因与行为的预测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行为是由引起的,那么行为是否会再发生则很难确定;如果行为是由引起的,那么就可以推测出该行为者的许多特点,并对该行为的再次出现进行预测。

A.外部条件;内部条件;B.内部条件;外部条件;

C.内部原因;外部原因;D.外部原因;内部原因;

6. ( B )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这种群体称为。

A.非正式群体;B.正式群体;C.小群体;D.参照群体;

7.(D )在奥德弗的ERG理论中,E、R、G分别是指。

A.生存;自尊;自我实现;B.存在;相互关系;自我实现;

C.生存;安全;自我实现;D.生存;相互关系;成长;

8. ( B)如果职工A通过与职工B相比,认为自己报酬偏低,因而产生不公平感。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达到公平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投入。9.(B)路径─目标理论认为,如果下属的工作是结构化的,则领导可以带来高的

绩效和满意度,而对于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下属,的领导可能被视为多余的,相信自己能够控制命运的内控型下属对领导更为满意。

A.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B.支持型;指导型;参与型;

C.指导型;参与型;支持型;D.参与型;支持型;指导型;

10.()行政层级制、职能制、矩阵型组织形态分别最适宜的环境是。

A. 简单/动态、简单/静态、复杂/动态;

B. 复杂/静态、简单/静态、复杂/动态;

C. 简单/静态、简单/静态、复杂/动态;

D. 复杂/静态、简单/静态、简单/动态;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10×1=10)

1.气质有好与不好之分,气质的类型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2.人的社会知觉总是正确的,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环境的情况。(×)

3.需要转化为动机和行为有两个条件,即需要的强度和诱因。(√)

4.群体沟通的一般模式包括:发信息者、编码、讯道、译码和接收者。(√)

5.人际关系可以分为四种:亲密形态、互利形态、勉强形态和冲突形态。(√)

6.群体内部的冲突会妨碍群体的绩效水平,破坏群体的团结和凝聚力,因此所有的冲突都是有害的。(×)

7.压力能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所以压力对于个体是有利的。(×)

8.只要群体士气高,生产效率就一定高。(×)

9.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

10.群体决策优于个体决策。(×)

三、简答题(5×4=20)

1、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答:(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2)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3)实践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4)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2、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

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从需要开始的。当人产生某种需要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在遇到满足需要的特定的目标时,这种心理就会转变成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所以,一个人行动的心理过程,首先是人的需要对自己的机体产生刺激,然后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最后动机作为一种力量推动人采取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规模因素、(二)战略因素、(三)环境因素、

(四)技术因素、(五)权力控制、(六)文化因素

4、组织变革的过程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1)分析与确定问题;(2)组织诊断;(3)计划并执行变革方案;(4)对变革作效果评估。

5、心理压力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心理压力的积极作用:(1)保持一定压力,才能集中精力、发挥潜力做好工作;(2)适度的压力,能更好地调动人的智慧和创造力;(3)适当的压力,使体内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调动更多的能量来应付当前问题。

2》心理压力的消极作用:(1)压力过大,会抑制人的行为,使要工作效率更低;(2)持续的、超强度的压力,对身体特别有害。

四、论述题(2×10=20)

1.请选择管理情境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并结合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程序、研究方法说明如何

进行研究才能获得正确结论。

2 请结合具体案例谈谈管理机制缺乏绩效评估会产生哪些严重后果?

答:(1)、逆向选择,人力资源逆向选择产生的消极后果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缺乏公平感,士气低落,人员成本费用高,产出效益低;(2)道德风险,人力资源道德风险问题不仅仅限于偷懒、搭便车等行为,还包括所有自利行为。人力资源道德风险行为对公司利润肯定会产生消极影响,有时还会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

五、案例分析(2×15=30)

案例一:

市针织总公司财务处长刘仁退休后,其职务由该公司属下最大的一家针织厂的财务处长李刚继任。

财务处在公司内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处长刘仁资深能干,待人随和,善解人意。他要求下属互相协作,在没有严格监督下做好各自的工作。长期以来,财务处的工作颇有效率。

李刚正值年富力强,既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被认为是接替前任的合适人选。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刚一上任,就立刻检查财务处的工作情况,对许多地方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强调要用科学和标准化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工作,要求定期确定工作的目标并直接向他汇报工作,对下属的一些工作方面的问题经常是当面指出并规定其改进的期限。李刚本人也是以身作则,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工作,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李刚希望通过他的领导用出色的工作表现向总公司汇报。

一次,李刚急着要用最新的成本资料,两位女职员却屡屡拖延,李刚认为这是故意的。最后一了解情况,原来是这两位职员刚刚中专毕业分配来不久,工作上还未进入正轨,李刚

在会上专门就此事发表意见,要求这两位职员要发挥出自力更生,努力自学的精神,迅速了解情况,适应工作要求。

又有一次,由于一位职员老李误报情况,致使李刚在给总经理的一份报告中出现差错。为此,李刚很恼火,当着其他同事的面批评了这位老职员。老李今年46岁,在财务处工作了十几年,由于学历不高而迟迟得不到提升。李刚经常在会议上发现,当他提出什么改进工作的建议时,征求大家的意见时,有的职员有意无意地朝老李看,李刚觉得很纳闷。

有一天刚上班,处里一位年轻的女职员来请事假,说是要去火车站接人,李刚不准假,结果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如此等等,令李刚深感苦恼。就职两个多月来,李刚觉得财务处的工作效率下降了,不顺心的事接二连三。

1.作为新上任的领导,李刚的困窘是如何造成的?(3分)

2.李刚与前任的刘仁的领导方式有何不同?(3分)

3.请对领导有效性理论体系作简单介绍,并采用其中的合适的理论解释该案例中出现的

情况。(3分)

4.如果你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顾问,你将如何帮助李刚摆脱目前的困境,将财务处的工

作搞好?(3分)

5.在上列中所提出的方案中,你认为优先采用哪一个,为什么?(3分)

案例二:

27岁的张华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他能力出众,待人和蔼,乐于助人。可最近一段时间,他情绪非常低落,还经常向家人和朋友大发牢骚,泄怨气,工作效率也与以往大不相同,这不符合他的性格。原来在最近的一次绩效评估中,原想自己肯定可以得高分,但是实际评分却很低。在奖金分配中,感觉自己投入比别人多,而所得与别人相差不大,另外也没有理所应当的得到提升。因此,张华感到非常气愤和委屈。据最新消息了解,他已经递交了辞职报告,准备到别的一家公司去工作。

公司的领导对张华的离职感到非常吃惊,他们很想留下张华,请你帮他们想想办法,出出主意。

1 请运用组织行为学的一个激励理论来解释张华的反常行为。(5分)

2 激励的理论体系主要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分别有哪些代表性的理论?(5分)

3 请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如何才能最大程度上消除员工的不公平感觉。(5分)

《管理心理学》复习试题(一)

一、选择题

1.( A )研究者有目的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些现象,以此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所起作用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访谈法 C.个案法 D.观察法

2. ( D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A.个体心理

B.群体心理

C.组织心理

D.病理心理

3.( B )主持霍桑实验的人是。

A.亚当斯B.梅奥和罗利斯伯格C.艾宾浩斯 D.费斯汀格

4. ( C )谈话法和问卷法应属于。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5.( D )每个人特定人群总有一种共同的、较为一致且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其人格的依据,这种现象被称为。

A.光环作用 B.假定相似作用 C.首因效应D.社会刻板效应

6. ( A )使人们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表现出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态度特征

D.意志特征

7.( A )由于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

A.需要;动机;激励B.需要;激励;动机 C.动机;需要;激励 D.动机;激励;需要

8. ( C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A.物理因素、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主体因素

C.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D.内在因素、外在因素9.( D )在奥德弗的ERG理论中,E、R、G分别是指。

A.生存;自尊;自我实现 B.存在;相互关系;自我实现 C.生存;安全;自我实现D生存;相互关系;成长

10. ( B )以感情来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参照群体

D.实属群众

11.( D)下列关于非正式组织缺陷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非正式组织往往是小道消息传播的渠道; B.非正式组织往往会抵制变革;

C.非正式组织是造成员工从众的重要原因;D.非正式组织减少了员工间相互交流的渠道12.( D )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

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暗示

D.顺从

13.( B )群体的结构与任务完成的效率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当完成较复杂的任务时,的群体效率较高。

A.同质B.异质C.相同 D.合作

14. ( A )管理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之间的。

A.心理关系

B.行为关系

C.交往和联系

D.竞争与合作

15.许多研究发现,工作取向且关心人的领导,比其他类型的领导更能促使员工有高绩效和高工作满意感。A

A.高;高度B.高;低度 C.低;高度 D.低;低度

16. ( D )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从事科学工作的专家、从事教育工作的教授,有效的领导方式一般是。

A.高工作与低关系

B.高工作与高关系

C.低工作与高关系

D.低工作与低关系17.( B )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认为,如果下属的工作是结构化的,则领导可以带来高的绩效和满意度,而对于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下属,的领导可能被视为多余的,相信自己能够控制命运的内控型下属对领导更为满意。

A.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B.支持型;指导型;参与型

C.指导型;参与型;支持型 D.参与型;支持型;指导型

18. ( B )下述公式中表述正确的是。

A.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

B.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C.领导有效性=f(领导作风、成熟度、环境)

D.领导有效性=f(领导效率、被领导者成熟度)19.( C )某建筑公司设有集团财务部、设计部、规划部、工程部、行政部和物资部这6个主要部门。当公司承接一个建设项目时,由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项目小组对项目进行开发和实施。该建筑部门的组织结构形式属于。

A.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B.职能式组织结构C.矩阵型组织结构D.事业部型组织结构20.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提高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另一个是 C 。

A.使组织得到发展

B.有效地行使组织职能

C.改变成员的行为

D.增加经济效益

21.在社会知觉偏差中,由于特定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影响到对其整体行为特征评价的心理效应称为(C )。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B.第一印象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效应;

22.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A )。

A.弗鲁姆;B.洛克;C.斯金纳;D.佛隆

二、改错题

1.气质有好与不好之分,气质的类型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2.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

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3.群体沟通的一般模式包括:发信息者、编码、讯道、译码和接收者。(√)

4.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

5.群体内部的冲突会妨碍群体的绩效水平,破坏群体的团结和凝聚力,因此所有的冲突都

是有害的。(×)

6.社会知觉即在社会情景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也称作人际知觉。(√)

7.只要群体士气高,生产效率就一定高。(×)

8.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

9.在任何情况下,群体决策优于个体决策。(×)

10.冲突会妨碍团体的绩效,破坏团体的整体性,所以冲突都是有害的。(×)

三、名词解释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探讨、揭示管理活动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行为和领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找出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

2、态度:态度就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倾向。态度是刺激与个体行为反映的中介变量。态度决定着人们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预测个体行为的较好指标之一

3、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4、心理压力:简称压力,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5、群体士气:指员工对群体的认同感和满意感,愿意为达到群体的目标奋斗的精神状态。士气是群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6、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个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7、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常是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正式规定的

四、简答题

1、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答:心理的实质是:(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2)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3)实践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4)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2、简要说明管理机制有效性的条件有哪些?

答:管理机制有效性条件:(1)、参与约束;(2)、激励相容;(3)、信任;(4)、绩效评估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规模因素、(二)战略因素、(三)环境因素、

(四)技术因素、(五)权力控制、(六)文化因素

4、心理压力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心理压力的积极作用:(1)保持一定压力,才能集中精力、发挥潜力做好工作;(2)适度的压力,能更好地调动人的智慧和创造力;(3)适当的压力,使体内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调动更多的能量来应付当前问题。

2》心理压力的消极作用:(1)压力过大,会抑制人的行为,使要工作效率更低;(2)持续的、超强度的压力,对身体特别有害。

5、组织变革的过程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1)分析与确定问题;(2)组织诊断;(3)计划并执行变革方案;(4)对变革作效果评估。

6、决定工作满意感的因素有哪些?

答: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和提升等

7、什么是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和生产效率的关系是什么?

答:群体凝聚力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力,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也称为内聚力。

关系: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并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凝聚力高,群体的生产效率可能高也可能会降低,这主要是因为会受到群体规范的性质和水平,即组织共同所制定的生产指标的性质和数量的影响。在一个凝聚力强的组织里,成员的行为高度一致,个人有较强服从组织规范的倾向,如果这个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则凝聚力与生产率成负相关,生产率越低,反之,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则二者成正相关,生产率越高。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需要的结构。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这五个层次的需要以生理需要为基础,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满足,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他认为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才可能会有下一个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是需要层次的最高顶点,是促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实现的趋势。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五、论述题

1. 请阐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要点,并谈谈如何在具体的领导和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

答: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把领导行为四象限模式与“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立了三维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不能仅仅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来划分领导类型,而应把下属的成熟度结合起来考虑,即应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下属的成熟程度联系起来考虑。“高工作与高关系”的领导方式并不一定都有效,而“低工作与低关系”的领导方式也并不一定都无效,问题的关键在于下属的成熟程度。如果把领导方式分为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际关系为中心这两种领导类型,则有效的领导方式应随着下属的逐渐成熟,而不断调整工作型和人际关系型这两种领导方式的比例,这样才能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2.试述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该理论认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也就是说激励的程度取决于该行动所能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目标并得到某种结果的期望概率。即:M(激发力量)=E(期望值)×V(目标效价)×I(工具性)。

1).如果管理者能针对性地给人以期望,就能较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2).在目标管理中既要考虑目标的效价,又要考虑达到目标的概率。

3).正确处理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 联系实际,论述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强化手段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时效性原则,时效原则也称为及时反馈原则,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2)、渐进性原则,渐进性原则批强化应采用小步子、多阶段来进行,而且强化物的刺激量也要逐步递增。(3)、整体一致性原则,强化物作用一致会加强效果,不一致则会导致效果减弱;(4)公平原则,强化物的公平性即相对比较量会影响强化效果;(5)、针对性原则,员工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等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

4. 请选择管理情境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并结合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程序、研究方法说明如何

进行研究才能获得正确结论。

5. 联系实际分析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

答: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不公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员工对报酬的满足程度是一个社会比较的过程,一个人对自己的报酬是否感到满意,不仅受到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每个人都需要保护分配上的公平感,只有产生公平感时,才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

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1).要求公平是任何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管理者在各方面的工作中是否能做到公平合理,消除员工不公平感,既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能否保持企业安定、人际关系良好、员工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

(2).人们的心理普遍有寻求公平的需要,因此在管理中应该采取一些方法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并重点发挥群众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著名学府的高才生“硫酸泼熊”的事件被披露后,民众的心理及反应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起初,在不知道肇事者是何许人的情况下,民众通过舆论,一致呼吁“严惩凶手”,但是,当人们得知肇事者为一著名学府的高才生时,舆论便开始转向,“刀下留人”的呼声日渐,最后,舆论导向致使肇事者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惩罚。

1.什么是晕轮效应,请结合案例说明晕轮效应对人行为的影响。

2.请结合组织行为学中社会认知的相关知识,谈谈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哪些?

3.怎样才能形成对某一事件的客观、正确的认知?

案例2.

尼桑汽车公司(Nissan)面临着一个问题:它在日本招收不到足够的工人。

日本的年青人抵制装配线工作。他们认为这种工作单调乏味、节奏太快、令人厌倦。他们宁愿从事工作环境清洁的服务工作。甚至那些从事了汽车装配工作的年青人中,也有30%的员工会在第一年后辞职。

劳动力短缺意味着工作大量超时,许多员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周六也工作,引起了员工的不满,公司还会因为雇佣临时工人和管理层人员的工作时间太长支出巨额费用,造成了公司运营成本的增加。

尼桑汽车公司能做什么呢?不论提出什么解决方法,他们都认识到这不是一个短期问题。日本人口日趋老化。低人口出生率意味着18岁的年青人会从现在的200万下降到10年后的150万人。而且汽车制造商被日本政府强迫缩短平均工作时间以便和其它工业化国家更一致。

美国卡车公司(USA Truck)也面临着与尼桑汽车公司相似的问题。阿肯色州的长途运输公司为固特异(Goodyear)公司,通用(GM)汽车公司运输汽车轮胎纤维和汽车部件。由于员工的高流动率也面临着卡车司机的短缺问题。当新的管理层在1989年接管公司时,他们决定勇敢的面对这个问题。他们直接去找他们的600名司机员工,征求他们对降低流动率的建议。这成为公司管理层和资深司机之间固定季度性会议的第一次。

美国卡车公司的新管理层从司机那里得到了大量的信息。当工资高时(通常是每年50000美元或更多),司机抱怨工作时间长(其实每周工作70个小时是正常的,而且通常有不少的时间是在路上)。司机强调增加车辆的安全性,要求增装反锁装置和气动装置时,公司安装了。公司在阿肯色州的西孟菲斯市的终点建造了司机住宅小区,并且按照员工的要求建立私人浴室而不是公共浴室。另外司机要求在漫长和横跨全国的长途运输中能有更多的时间回

家,公司就延长了司机在路上的时间,并将出差的时间由每星期6次减为2次。

美国卡车公司的这些变革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士气,也降低了员工的流动率,但是工作仍然是非常坚苦的。管理层要求按时送货,因为不像大多数运输公司,美国卡车公司对送货时间的承诺是准确到了小时而不是到天。所以在管理层表现出对员工尊重日益增加的同时,并没有减少对司机的期望。公司规定,一年内迟到两次的员工会失去工作。

问题:

1.运用双因素理论分析尼桑汽车公司的问题,还可以运用其它什么激励理论解决尼桑汽车公司的问题。(5)

2.对比美国卡车公司与日本尼桑汽车公司解决员工短缺的做法,你觉得哪一家公司做

得好,为什么?(5)

列出尼桑汽车公司可能采取的解决员工短缺的各种措施,你建议他们优先采用哪一个,为什么?(5)

《管理心理学》试题(二)

一、选择题

1.(C )下列关于管理心理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B.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C.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D.管理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C )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D )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A.斯特恩B.斯科特C.罗利斯伯格D.闵斯特伯格

4. (C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A )由于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

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

A.需要;动机;激励B.需要;激励;动机C.动机;需要;激励D.动机;激励;需要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C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C )下列属于内在激励因素的是 C 。

A.晋升B.福利C.责任感D.表扬

8. (B )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D )下列关于非正式组织缺陷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非正式组织往往是小道消息传播的渠道;B.非正式组织往往会抵制变革;

C.非正式组织是造成员工从众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D.非正式组织减少了员工间相互交流的渠道;

10. (D )行为发生的原因与行为的预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第一种情况下,如果行为是由引起的,那么行为是否会再发生则很难确定;如果行为是由引起的,那么就可以推测出该行为者的许多特点,并对该行为的再次出现进行预测。

A.外部条件;内部条件B.内部条件;外部条件

C.内部原因;外部原因D.外部原因;内部原因

11.(D )强化理论以斯金纳的为基础。

A.操作理论B.条件反射理论C.需要层次理论D.操作性学习理论

12( D )能力具有与的特征。

A.跨空间;跨情境 B.跨时间;跨地点 C.跨空间;跨地点D.跨时间;跨情境

13.(D )勒温提出,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和他们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A.群体气氛理论B.群体相互作用理论C.群体效能理论D.群体动力学理论14.(C )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5.(A )许多研究发现,工作取向且关心人的领导,比其他类型的领导更能促使员工有高绩效和高工作满意感。

A.高;高度B.高;低度C.低;高度D.低;低度

16(B )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且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且群体凝聚力较强

C.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且群体凝聚力较强

D.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且群体凝聚力较弱

17.(B )路径─目标理论认为,如果下属的工作是结构化的,则领导可以带来高的绩效和满意度,而对于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下属,的领导可能被视为多余的,相

信自己能够控制命运的内控型下属对领导更为满意。

A.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B.支持型;指导型;参与型

C.指导型;参与型;支持型D.参与型;支持型;指导型

18. (D )根据布雷克管理方格图,下列管理方式中对工作抓的最紧的是。(注:横座标为重视工作,纵座标为重视员工)

A.8.4

B.3.7

C.2.8

D.9.2

19.(B )某公司的组织设总经理一人,领导三个部门销售部(设经理1人,销售员6名)、采购部(设经理1人,采购员7名)、财务部(设经理1人,员工2人)、人事部(设经理1人,员工2名),则该公司的组织结构为,管理层次为层。

A.直线式组织结构;2 B.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3

C.事业部型组织结构;3 D.职能型组织结构;3

20. (A )勒温认为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解冻、变革和。

A.再冻结

B.激励

C.管理

D.目标

二、改错题

1.气质有好与不好之分,气质的类型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2.“评价中心”是用于评价、考核和选拔管理人员的方法。(√)

3.需要转化为动机和行为有两个条件,即需要的强度和诱因。(√)

4.麦格雷戈认为,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创造一个可以允许和鼓励每个职工都能从工作中得到

“内在奖励”的环境。(√)

5.人际关系可以分为四种:亲密形态、互利形态、勉强形态和冲突形态。(√)

6.社会知觉即在社会情景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也称作人际知觉。(√)

7.压力能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所以压力对于个体是有利的。(×)

8.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是相同的。(×)

9.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

10.只要采取某种方法,传言是可以杜绝的。(√)

三、名词解释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探讨、揭示管理活动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行为和领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找出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以实现组织

2、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

3、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力,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也称为内聚力。

4、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一种原初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

5、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6、能力:能力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个体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7、领导方格图理论:方格图理论也是分析领导行为的二维方法,一维为纵轴称为“对人的关心程度”,一维为横轴称为“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再将横轴与纵轴划分为1至9个标度,作为衡量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程度的标准。

8、心理压力:简称压力,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9、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管理主体形式管理职能,经过设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组织内外环境变化,是组织结构变化的决定性条件。

10、社会知觉: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关于个人和团体特征的知觉,包括个人知觉和人际关系知觉。

四、简答题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答:(1)课题的选择、(2)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建立假设、(3)调查和实验的设计、(4)研究的取样、(5)数据的收集、(6)数据的统计分析、(7)做出结论

2、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规模因素、(二)战略因素、(三)环境因素、

(四)技术因素、(五)权力控制、(六)文化因素

3、管理机制有效的条件有哪些?

答:管理机制有效性条件:(1)、参与约束;(2)、激励相容;(3)、信任;(4)、绩效评估4、心理压力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心理压力的积极作用:(1)保持一定压力,才能集中精力、发挥潜力做好工作;(2)适度的压力,能更好地调动人的智慧和创造力;(3)适当的压力,使体内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调动更多的能量来应付当前问题。

2》心理压力的消极作用:(1)压力过大,会抑制人的行为,使要工作效率更低;(2)持续的、超强度的压力,对身体特别有害。

5、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主要因素。

(1)客观因素:宣传者的威信、宣传者的隐藏动机、宣传者的人格魅力;

(2)主观因素:自尊心、智力水平、需要、性格、性别。

6、组织变革的过程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1)分析与确定问题;(2)组织诊断;(3)计划并执行变革方案;(4)对变革作效果评估。

7、简要比较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在信息传递活动中的优劣。

答: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但双向沟通由于信息的传递有反馈,准确性高,易保持良好的气氛和人际关系。从程序上看,单向沟通安静、规矩,易于保持信息传递的权威性,而双向沟通混乱无秩序。单向和双向沟通各有长短,在组织管理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沟通方式。

8、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答:(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2)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3)实践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4)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9、简述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答: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群体的团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成员团结的重要基础。

(2)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提高群体工作效率。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群体的效益。而凝聚力是工作效率得以发挥的前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方法。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1).人们长期从事某种工作,心理上有安全感,而急剧的变革,打破了人们原来心理上的平衡,从而产生抵制变革的心理。(2).组织中多数职工容易安于现状,求稳怕乱,对那些需要冒很大风险的变革往往缺乏坚定信心,这种心理惰性也是变革的一种阻力。(3).无论人事或技术变革,都会涉及到人的地位的变化。他们不情愿失去权力地位,在行动会以各种形式抵制变革。(4).部分人担心改革会影响个人的经济收入,经济利益得失的顾虑往往也是变革的一种阻力。(5).组织因机构需要精简,或因用工制度的变更而调整职工队伍时,会对非正式群体产生冲击,因而遭其反对,成为变革的一种阻力。

(二)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

(1).统一认识。组织变革只有变成全体成员的需要,认识得到统一,才会有群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以克服群体对改革的阻力。(2).积极参与。在组织变革中,吸收组织成员参与变革方案计划制定和实施十分必要,它有利于提高成员责任意识,进而推动变革。(3).威信。组织变革的决策与领导权应由领导能力强的人来掌握,借助其影响力,强化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促进改革顺利进行。(4).心理适应。组织变革需要时间,组织成员需要有心理准备,不能操之过急。(5).群体作用。当群体心理与行为需要变革时,应注意引导,循循善诱,使成员在目标、价值观、情感、行为等方面适应组织变革的要求,以克服群体对改革的阻力。

2、请谈谈公平理论的要点及在管理中的应用?

答: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不公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员工对报酬的满足程度是一个社会比较的过程,一个人对自己的报酬是否感到满意,不仅受到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每个人都需要保护分配上的公平感,只有产生公平感时,才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

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1).要求公平是任何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管理者在各方面的工作中是否能做到公平合理,消除员工不公平感,既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能否保持企业安定、人际关

系良好、员工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

(2).人们的心理普遍有寻求公平的需要,因此在管理中应该采取一些方法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并重点发挥群众的作用。

3、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答:(1).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知识经验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生经历的变化,人的知识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相应的人的世界观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于是,对人际交往的观念也就会发生变化。

(3).社会角色的变化。人的角色不同,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就不同,由此就产了不同的观点。就必然引起人际关系的重新分化组合。

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1)、加强自我认识。人只有认识了自我,对自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让谦虚感染人,在人际交往中,时时处处表现出谦虚恭谨的美德,势必会博得对方敬重,赢得对方好感。(3)、以合作结交人。为了改善人际关系,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同事加强合作,只有这样,人们才愿意结交你。(4)、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人总是有优缺点的,优点容易赢得欣赏的态度,但对其缺点也不能都要付之以冷漠和轻视。(5)、寻找双方的共同点。有了共同点,双方会激起交往的火花,会产生心理的共振共鸣,会形成一种互悦互纳的心理倾向。

4、通过一个学期的管理心理学学习,你有哪些心理得与体会?

六、案例分析

案例1.

某校决定采取“满勤奖”的制度加强管理,出满勤者当月有奖,缺勤一次则全部取消。这一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勤、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病请假两天,并未痊愈就来上班,却被扣发了奖金。李老师经常小病大养,实行“满勤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迟到两次,在他看来这月奖金已经没有了,又何必一定准时来上班呢?

思考题:

1、请采用一个激励理论对这种激励方式进行分析?

2、应该采取一些怎样的措施,才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又能激励大家的积极性?

案例2

市针织总公司财务处长刘仁退休后,其职务由该公司属下最大的一家针织厂的财务处长李刚继任。

财务处在公司内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处长刘仁资深能干,待人随和,善解人意。

他要求下属互相协作,在没有严格监督下做好各自的工作。长期以来,财务处的工作颇有效率。

李刚正值年富力强,既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被认为是接替前任的合适人选。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刚一上任,就立刻检查财务处的工作情况,对许多地方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强调要用科学和标准化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工作,要求定期确定工作的目标并直接向他汇报工作,对下属的一些工作方面的问题经常是当面指出并规定其改进的期限。李刚本人也是以身作则,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工作,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李刚希望通过他的领导用出色的工作表现向总公司汇报。

一次,李刚急着要用最新的成本资料,两位女职员却屡屡拖延,李刚认为这是故意的。最后一了解情况,原来是这两位职员刚刚中专毕业分配来不久,工作上还未进入正轨,李刚在会上专门就此事发表意见,要求这两位职员要发挥出自力更生,努力自学的精神,迅速了解情况,适应工作要求。

又有一次,由于一位职员老李误报情况,致使李刚在给总经理的一份报告中出现差错。为此,李刚很恼火,当着其他同事的面批评了这位老职员。老李今年46岁,在财务处工作了十几年,由于学历不高而迟迟得不到提升。李刚经常在会议上发现,当他提出什么改进工作的建议时,征求大家的意见时,有的职员有意无意地朝老李看,李刚觉得很纳闷。

有一天刚上班,处里一位年轻的女职员来请事假,说是要去火车站接人,李刚不准假,结果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如此等等,令李刚深感苦恼。就职两个多月来,李刚觉得财务处的工作效率下降了,不顺心的事接二连三。

问题:

6.作为新上任的领导,李刚的困窘是如何造成的?(5)(领导方式与非正式群体)

7.请对领导有效性理论体系作简单介绍,并采用其中的合适的理论解释该案例中出现的

情况。(5)(领导作风理论,不成熟-成熟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8.请你结合组织变革的某一特定方法,谈谈如何改变李刚的行为?(5)首先通过测量、

讨论等方法使李刚了解自己的行为处在领导行为方格图的什么位置,与理想的领导行为的差距是什么?然后制定领导行为改革目标和具体手段,过一段时间后再考察与理想领导行为的差距有多少,如果再有差距,再制定相应的领导行为改革行动步骤,最后直到与理想的领导行为没有差距为止。

《管理心理学》试题(三)

一、选择题

1. ( C )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德国

2. ( C )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

A.“复杂人”假设理论

B.“经济人”假设理论

C.“社会人”假设理论

D.“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

3.( B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行为上不得不与其他人保持一致,但是内心仍然保持自己原有的意见的现象称为。

A. 模仿;

B. 从众;

C. 暗示;

D. 顺从;

4. ( A )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可以划分为。

A.对个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

B.对个人的知觉、群体知觉、角色知觉

C.人际知觉、群体知觉、角色知觉

D.对个人知觉、群体知觉、人际知觉

5. ( A )决策的基础是。

A.信息的沟通;B.领导的权力; C.人员的配备;D.组织结构的合理性;

6.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认为须从以下C 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才能理解和判断一个人的行为。

A.一贯性、积极性、差异性;B.一贯性、普遍性、合理性;

C.一贯性、普遍性、差异性;D.一贯性、同一性、差异性;

7. ( B )如果职工A通过与职工B相比,认为自己报酬偏低,因而产生不公平感。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达到公平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8.( D )股票期权理论属于。

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强化理论;D.综合型激励理论;

9. ( D )沟通的环节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其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发信者、编码、收信者、解码、讯道、行为反应

B.发信者、编码、讯道、解码、收信者、行为反应

C.发信者、编码、收信者、讯道、解码、行为反应

D.发信者、编码、讯道、收信者、解码、行为反应

10.( A )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称为。

A.挫折

B.公平

C.期望

D.强化

11.( B )完成复杂的、富有创造力的,或做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工作时,要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一般要求群体的特征是。

A.同质群体;B.异质群本;C.混合群体; D.简单群体;

12. ( C )下列不属于决策程序的内容是。

A.提出问题

B.问题的诊断

C.矛盾和争端的解决

D.实施方案并进行追踪决策

13.( C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除了应该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外,还应考虑被领导者的。

A.素质; B.业务水平;C.成熟程度;D.培训提高;

14. ( D )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最佳的管理方式为。

A.9.1型管理方式

B.1.9型管理方式

C.1.1型管理方式

D.9.9型管理方式

15. ( A )一般说来,人际交往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其中最深层的是。

A.感情交往

B.礼仪交往

C.思想交往

D.功利交往

16.( B )关于动机与工作效率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动机越强,则工作效率越高

B.工作动机的适宜水平应根据任务难度而定

C.动机越弱,则工作效率越低

D.工作动机的强弱与工作效率没有什么关系

17.( C )在下列沟通通道中,能提供最丰富内容的沟通方式是。

A.电话

B.备忘录

C.面对面的交谈

D.广告、公告

18. ( B )现代组织理论主张。

A.在组织形态上倾向于高耸组织结构

B.在集权与分权上偏重于分权

C.在集权与分权上偏重于集权

D.在专业分工上提倡群体化

19. ( B )在组织形象识别系统中,作为组织形象战略的灵魂和整体系统的原动力,对系统的其他部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CI

B.MI

C.BI

D.VI

20. ( B )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激发要求变革的动机属于。

A.变革阶段

B.解冻阶段

C.再结冻阶段

D.预备阶段

二、改错题

1.人的社会知觉总是正确的,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环境的情况。(×)

2.只要采取某种方法,传言是可以杜绝的。()

3.群体沟通的一般模式包括:发信息者、编码、讯道、译码和接收者。(√)

4.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5.群体内部的冲突会妨碍群体的绩效水平,破坏群体的团结和凝聚力,因此所有的冲突都

是有害的。(×)

6.气质是人最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7.只要群体士气高,生产效率就一定高。(×)

8.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情感将决定人的行为。(√)

9.在一般情况下,群体决策优于个体决策。(√)

三、名词解释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探讨、揭示管理活动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行为和领导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找出激励人的行为动机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以实现组织目标。

2、群体压力:群体有一种迫使其成员在态度与行为上与其他成员一致的压力存在,这种压力就被称为群体压力。

3、社会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4、光环作用:如果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或有价值的特点,那么就会被赋予其它许多积极的特征。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些不好的显著特征,那么就会被赋予其它一些不好的特征

5、群体决策:是领导者以过研究和思考,从几种方案,几种计划,几种意见或几种安排中,选择出一种最好的方案、计划、意见、安排的过程。

6、归因:就是根据个体外部行为反应特征来推测其内在心理状态,并对行为进行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7、社会促进效应:指因为他人在场,促进了个体的行为能力或水平。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边观察的时候,活动效率会比单独进行时升高或降低。

8、群体士气:指员工对群体的认同感和满意感,愿意为达到群体的目标奋斗的精神状态。

士气是群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四、简答题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

答: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友爱和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5种需要分为高低两级,并且按次序上升。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才会去追求高级需要。

2、简述从众与顺从行为的区别。

答:从众行为指因群体情境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判断与行为,使个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群体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