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学复习资料共14页

饲料学复习资料共14页

饲料学复习资料共14页
饲料学复习资料共14页

1、饲料营养价值的定义及常用单位。

饲料营养价值是指饲料中含有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或营养素)能满足动物体需要的程度,是饲料被动物利用程度的度量。常用单位有:消化率、留存率、总可消化养分(TDN)、相对饲料价,相对牧草质量、饲料单位(淀粉价、干草价、燕麦单位、大麦单位、玉米单位)等。

2、概略养分分析系统测定的指标及方法,该分析系统优缺点。

答:优点:概略养分分析体系,该分析方案概括性强,实用,分析方法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分析成本低。缺点: (1)CP不能区别真蛋白质和NPN。(2)CF中各成分的营养价值差别大,纤维素与半纤维素较易消化,木质素不能被消化。测定值偏低。(3)EE是真脂肪、色素及脂溶性物质的混合物。(4)NFE是计算值,偏高。(5)不能分析特定养分。3、Van Soest洗涤纤维分析系统。

洗涤纤维分析法由美国康奈尔大学Van Soest所确立,主要用于测定饲料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该分析方案的纤维组分有:NDF、ADF、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优于传统的粗纤维分析方法。

4、动物实验评定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动物试验评定法是直接利用靶动物来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其结果更加客观和科学。常用的有:饲养试验、消化试验、代谢试验和屠宰试验等。

1、饲养试验在动物、试验和管理条件一致情况下,给靶动物饲喂不同的饲料或施加不同处理,通过记录或测定靶动物的生产性能指标、体尺指标、某些生理指标、发病率指标等变化,从而评定不同饲料的营养价值或有效性。

2、消化试验通过消化试验,在一定时间内测定试验动物的饲料采食量和粪便排出量,分别测定饲料和粪便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从而可以计算出饲料中某种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消化试验可以用全收粪法和指示剂法进行。全收粪法:准确记录饲料的营养物质进食量和排粪量,从二者之差计算出营养物质消化的数量或消化的比率,即消化率。指示剂法:采用不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成分作为内源或外源指示剂进行消化试验,来测定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3、代谢试验在消化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代谢试验,测定从尿和气体排泄的营养物质或能量,可以准确地评价饲料营养物质被动物利用的程度。

4、比较屠宰试验饲料被动物采食以后,其营养物质以能量或脂肪和蛋白质等产品形式沉积于动物体内,属于产品净能。为了研究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沉积脂肪、蛋白质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需要进行比较屠宰试验。屠宰试验关于胴体品质常规的测定指标有屠宰率、

净肉率、净肉重等。

5、活体外试验评定方法、原理和优缺点。

人工瘤胃法是把瘤胃内容物与底物在体外共同培养,研究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和底物(饲料)的利用情况。人工瘤胃试验的优点是受试验动物的限制少,试验条件易于控制,适合于试验研究,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应用的人工瘤胃方法主要有产气量法和连续培养法。1、产气法将饲料与瘤胃液一起培养,通过产气量来估计饲料消化率试验方法,即产气量法。产气量法的原理是基于消化率不同的各种饲料,在相应的时间内的产气量不同,且产气量与饲料体内消化率测定值之间存在强的相关性。

2)连续培养法活体外连续培养系统可以模拟动物活体瘤胃发酵时有底物(饲料)和缓冲液的连续进入及食糜(固相和液相食糜)的连续排出。所以,该系统是最接近活体内瘤胃发酵的情况。

3)尼龙袋法尼龙袋法主要用于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测定。将被测饲料装入一个特制尼龙袋,经瘤胃或全消化道消化,测定消化前后饲料养分的变化,便可对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

4)消化酶法消化酶法与瘤胃液或化学成分分析相结合,用以模拟饲料或牧草在全消化道的消化率或能量价值。包括两阶段法、三阶段法等。两阶段法:将体外消化模拟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模拟瘤胃消化过程,第二阶段模拟真胃和部分小肠的消化过程。培养结束后对饲料原样及消化后的剩余物进行养分分析,即可得到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率。三阶段法:应用较为广泛的三阶段酶解法是瘤胃液—胃蛋白酶—胰酶法和胃蛋白酶+胰酶+碳水化合物酶的水解法。瘤胃液法与碳水化合物酶法相比消化处理所用时间长,受瘤胃液的来源影响较大,而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是一种商品酶,组分稳定,消化处理所用时间也较短。

6、CNCPS如何对饲料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份进行剖分的?CNCPS将碳水化合物分为纤维性碳水化合物(FC)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两个组分,其中又将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划分为可消化(CB3)和不可消化(CC)2个组分;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进一步划分为6个组分,分别用CA1、CA2、CA3、CA4、CB1和CB2表示。CNCPS将饲料中的蛋白质划分为三个部分:非蛋白氮(NPN,蛋白质A组分protein A, PA)、真蛋白(PB)和不可利用蛋白(PC)三个部分,其中又将真蛋白分为可溶性蛋白(PB1)、中性洗涤可溶蛋白(PB2)、酸性洗涤可溶蛋白(PB3)三个部分。

7、近红外光谱法快速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原理、过程及特点。

近红外光是指波长介于可见区与中红外区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约为800~2500 nm。近红外反射光谱( 简称NIRS) 方法是利用有机物中含有C-H 、N-H 、O-H和C-C等化学键的泛频振动或转动,以漫反射方式获得在近红外区的光谱,根据光谱给出的信息对样品进行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分析时,首先收集到样品的光谱,再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人工神经网等现代化学计量学的手段,建立物质光谱与待测成分含量间的线性或非线性模型, 从而实现用物质近红外光谱信息对待测成分含量的快速预测。

近红外光谱分析分两个过程,首先利用已知样品建立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再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快速分析。其中分析模型的建立又包括定标样品的收集、光谱采集、组份含量测定、光谱处理、校正集和验证集的选择、建立回归模型、模型的验证等步骤。

该技术具有测定快速, 样品前处理简单, 一次可同时测定多个成分, 不需要化学试剂等

诸多优点,。

第三章能量饲料

1、能量饲料主要包括哪几类饲料?

能量饲料在饲料分类系统中属第四大类,它指干物质中粗纤维<18%、粗蛋白含量<20%的饲料,包括:

(1) 谷物籽实类饲料;

(2) 谷物籽实类加工副产品;

(3) 根、茎、瓜类饲料;

(4) 液态饲料。

2、谷物籽实类饲料的结构组成如何,其营养特点主要有哪些?

总的来说,淀粉含量高,能值高,适口性好,但蛋白质含量低,氨基酸组成差。

(1)无氮浸出物(NFE)占干物质70-80%,主要是淀粉,它是谷物籽实饲料的最主要养分。

(2)蛋白质含量低,一般8-12%,蛋白质中品质较高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低,而品质较差的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高,所以蛋白质品质差。

(3)脂肪含量低,一般为2-4%,燕麦脂肪含量较高,达到5%,麦类较低,一般<2%;高油玉米脂肪含量高达7%-21%;

(4)矿物质组成不平衡,钙少(<0.1%)磷多(0.3 - 0.5%),但主要是植酸磷(phytic phosphorus),单胃动物利用率(availability)低。

(5)维生素(vitamin)含量低,且组成不平衡,维生素B1和E含量较丰富,除黄玉米含有较高的胡萝卜素外,普遍缺乏胡萝卜素和维生素D。

3、玉米营养物质组成有何特点?

能量:可利用能高。(1分)

CHO:NFE高,且主要为淀粉,CF少,仅2%左右。(1分) CL:含量高,3.5~4.5%之间,

且多属UFA。(1分)

CP:玉米含CP的量约为8.6%左右,CP品质差。(1分)

矿物质:粗灰分1.4%,钙少P多,P多为植酸P,其他矿物元素也较低。(1分)

维生素:玉米维生素E含量较高,黄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玉米缺乏维生素D、K,维生素B1较多。黄玉米中还含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等色素。

4、谷物籽实饲料的加工方法有哪些?

粉碎(grinding)、破碎(cracking)、压扁(rolling)、挤压膨化(extruding)、制粒(pelleting)、压片(flaking)、焙炒(roasting)等。从加工成本和应用效果来看,粉碎、破碎、压扁和蒸汽压片是经济有效的加工方法。

5、糠和和麸的区别是什么?它们由谷物籽实中哪几部分组成?何谓统糠和砻糠?

谷物籽实类加工副产品分为糠和麸两类。制米的副产品称为“糠”,制粉的副产品称作“麸”。糠麸等副产品部分则来自种皮、糊粉层、胚等三部分。

6、小麦麸和次粉有哪些营养特点?对于动物有何特殊功用?

1、蛋白质含量较高,13-16%(DM basis),与玉米和小麦籽粒相比,小麦麸和次粉的氨基酸组成较平衡,其中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均较高;

2、粗纤维含量高,11-13%,故有效能值较低,可用来调节饲料的养分浓度;

3、脂肪含量约4%左右,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易氧化酸败

4、维生素B族及VE含量高,B1含量达8.9mg/kg,B2达3.5mg/kg,但V A、VD含量少;

5、矿物质含量丰富,但钙(Ca 0.13%)磷(P 1.18%)比例极不平衡,钙:磷比为1:8以上,磷多属植酸磷,约占75%,但含植酸酶;

6、小麦麸质地疏松,含有适量的硫酸盐类,有轻泻作用,可防止畜禽便秘。

7、米糠的营养特点如何?其抗营养因子有哪些?

米糠的营养价值受稻米精制加工程度的影响,精制程度越高,则米糠中混入的胚乳就越多,其营养价值也就越高。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情况较好,其中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含量高于玉米,但与动物需要相比仍然偏低;油脂含量较高,12%以上,其中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酸败;但粗纤维含量不高,故有效能值较高。维生素B族及VE含量高,且含有肌醇,但VA、VD、VC含量少;矿物质含量丰富,钙少(0.08%)磷多(1.6%),磷主要是植

酸磷,利用率不高。此外,米糠中锰、钾、镁、硅含量较高。米糠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用大量米糠饲喂雏鸡,会导致胰腺肿大。

8、液体能量饲料和根茎瓜类饲料包括哪些饲料?其营养特点?

根茎瓜类饲料主要包括薯类(甘薯、马铃薯、木薯)、糖蜜、甜菜渣等。

这类饲料干物质中主要是无氮浸出物,而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等较少或贫乏。液体能量饲料包括制糖工业的副产物-糖蜜、动物脂肪、植物油和油脚(榨油的副产物)以及乳品加工业的副产物-乳清等。

第四章蛋白质饲料

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有何营养特点?

干物质中含CP≥20%, CF?18%的所有植物性饲料均属此类。可分为三类,即豆类籽实、油料饼粕类和其他制造业的副产品,该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如下:①蛋白质含量高,为20-50%,蛋白质主要由球蛋白质和清蛋白组成。因此,蛋白质品质高于谷类蛋白,蛋白质利用率是谷类的1-3倍。

②粗脂肪含量变化大,油料籽实(如大豆)含量在30%以上,少的只有1%左右;饼粕内脂肪含量亦因加工工艺不同差异较大,高的可达10%,低的仅1%左右,因此,该类饲料的能量价值各不相同。

③CF含量一般不高,基本上与谷类籽实近似,饼粕类要高些。④矿物质含量与谷类近似,钙少磷多,且主要是植酸磷。

2、何谓饼、粕?加热不足的大豆粕含有哪些抗营养因子?它们对畜禽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富含脂肪的豆类籽实和油料籽实榨油后的副产品统称为饼粕类饲料。经压榨提油后的饼状副产品称作油饼,包括大饼和瓦片状饼;经浸提脱油后的碎片状或粗粉状副产品称为油粕。由于加热不足,或溶剂浸提法生产豆粕时由于温度和时间控制不当,都会使大豆饼粕出现过生现象,其所含的有害物质会对动物产生不良影响。(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最重要的抗营养因子,它可引起动物生长抑制、胰腺肥大和胰腺增生,其中对家禽影响最大。

(2)另一抗营养因子是大豆抗原,主要有①大豆球蛋白(glycinin)、②-伴大豆球蛋白

(-conglycinin)、③-伴大豆球蛋白(-conglycinin)、④-伴大豆球蛋白(

-conglycinin)。它们引起仔猪和犊牛肠道过敏反应,这也是腹泻的主要原因,其中主要抗原-伴大豆球蛋白。

3、试解释大豆粕加热不足和加热过度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原因。

大豆饼粕加热不足时,其中含有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rypsin inhibitor)与胰蛋白酶(trypsin)和糜蛋白酶(chymotrypsin)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使它们失活,导致饲料蛋白质消化率下降,并引起胰腺代偿性肿大。由于胰酶富含含硫氨基酸,大量分泌胰酶可能加剧大豆饼粕含硫氨基酸的缺乏现象。

当大豆饼粕加热过度时,一些不耐热的氨基酸如胱氨酸和蛋氨酸分解,同时大豆饼粕中

-氨基之间发生美拉德反应(mailard reaction),导致大多数氨基酸,

尤其是赖氨酸消化率降低,引起畜禽生产性能下降。

4、常用哪些指标来判断大豆饼粕的适宜加热程度?

判断大豆饼粕适宜加热程度的指标有:脲酶活性和蛋白质在0.2% KOH溶液中的溶解度。脲酶活性是判断加热不足的有效指标;蛋白质在0.2%KOH溶液中的溶解度是判断加热过度的有效指标。

5、棉籽饼粕中存在哪些主要抗营养因子?棉酚对畜禽的毒性有哪些?生产中如何安全使用棉籽饼?

棉籽饼粕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主要有: 棉酚、环丙烯脂肪酸、单宁、植酸,但最主要的是棉酚。动物发生棉酚中毒时,表现为贫血,呼吸困难,严重时死亡。游离棉酚损害动物生殖系统的机能,特别是雄性动物。游离棉酚还可影响蛋品品质,如橡皮蛋。棉酚慢性中毒后生产性能明显下降。棉酚中毒导致发生牛羊尿结石。最好的办法是控制添加量,一般以不超过饲粮5%为度。

7、菜籽饼粕的营养特点如何?主要抗营养因子有哪些?对畜禽生产性能有何影响?

1) 粗蛋白粗蛋白含量约36~38%,氨基酸的组成特点是蛋氨酸、赖氨酸的含量也较高,仅次于大豆饼粕。精氨酸含量低。菜籽饼粕与精氨酸含量高的棉籽(仁)饼粕搭配,可以改善赖氨酸与精氨酸的比例关系。(2) 有效能值菜籽饼粕的碳水化合物多为不易消化的淀粉,而且含有8%的戊聚糖,雏鸡无法利用;菜籽具有坚硬的外壳,使菜籽饼粕粗纤维含量达到10%-12%,故可利用能量水平较低。(3) 维生素菜籽饼粕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D的含量少,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泛酸的含量也较低,但烟酸和胆碱的含量高,是其他饼粕类饲料的2-3倍。(4) 矿物质菜籽饼粕的钙、磷含量高,但所含磷有65%属于植酸磷,利用率低。菜籽饼粕含硒量高含锰量也较高.

8、鱼粉的蛋白质组成特点如何?

(1)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平衡,适于与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搭配;(2)不含粗纤维,可利用能量较高;(3)矿物质中钙、磷含量高,磷全部为可利用磷,同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4)B 族维生素含量高;(5)含有生长未知因子(UGF)或动物蛋白因子(APF),能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

9、微生物蛋白质饲料有哪些特点?饲料酵母和酵母饲料的主要区别为何?饲料酵母和单细胞藻类的营养特点如何?

(一)(1)原料来源广泛(2)工业化生产(3) 生产周期快、效率高(4)单细胞蛋白营养丰富(二)饲料酵母和酵母饲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饲料酵母是利用酵母菌体作饲料,一般采用液体发酵法生产,是纯的单细胞蛋白。饲料酵母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1-2%;酵母饲料是指以酵母作为菌种,接种于某些植物蛋白质饲料上进行固体发酵而成的饲料,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低质蛋白质饲料的营养价值。酵母饲料,在畜禽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3-5%。(三)饲料酵母中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液态发酵的纯酵母粉粗蛋白质含量达40%-60%,而固态发酵制得的酵母饲料或酵母混合物,粗蛋白质含量约在30%-45%。饲料酵母富含畜禽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激素等。藻类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组成较好,其中赖氨酸含量高,但蛋氨酸含量较低,其营养价值与肉骨粉相当。藻类含有叶绿素等色素,并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作用。

10、何谓非蛋白氮饲料?尿素的使用条件和饲喂方法如何?

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 NPN)是指作为饲料用的尿素、氨、铵盐及其他合成的简单含氮化合物的总称。1、饲喂对象必须是瘤胃充分发育的成年反刍动物一般认为只有6月龄以上的反刍动物才能使用尿素。

2、利用尿素应有适应期根据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的不同,适应期一般为2-3周。

3、饥饿或空腹的家畜饲喂尿素时,会增加中毒的可能性,因此饲喂时应少量多次。

4、尿素不宜单喂,也不可溶于水中供家畜饮用,喂后半小时内也不能饮水。

5、尿素味苦,应与其他适口性好的饲料原料混合均匀饲用。

6、生豆类、生豆粕、苜蓿籽和野芥籽中含有尿素酶,注意不要与尿素混合饲喂。(1)制作尿素青贮料(2)拌入精料混合料(3)与易消化纤维饲料混合(4)用尿素制作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饲料学》教学大纲要点

《饲料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各种方法间的关系,掌握常见评定方法和饲料营养价值表的使用;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熟悉每类饲料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加工调制方法以、饲用价值和利用注意事

项;了解我国目前配合饲料的发展现状、产品形式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饲料配方技术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主要内容: 1.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学习目的和意义 2.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 3.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 习题:饲料学的概念、饲料在畜牧业生产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重点:饲料学与动物营养学的联系,饲料与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 教学要求:阐述饲料学的基本内容、地位与作用。饲料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 1.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 2.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史

3.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间的关系 4.我国当前采用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体系的组成 习题: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各种评定方法的关系。 本章重点:突出各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建立起总体的印象。 教学要求:阐述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及重要性;评定体系的组成及评定方法间的关系。 第二章饲料养分化学含量和总能的评定 第一节饲料常规成分分析 1.概略养分的内容和测定方法 2.牧草洗涤剂体系的内容与测定方法 3.饲料总能的测定方法 第二节饲料纯养分含量的测定 第三节养分含量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 1.粗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总含量的比较 2.粗纤维含量与非淀粉多糖含量的比较 3.必需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的化学评分 习题:饲料的概略养分、NDF、ADF、总能概念。不同基础条件下养分的换算方法。纯养分测定的意义。

饲料学整理

饲料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为满足某动物营养需要,通过有目的的劳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成果。包括能直接饲喂的全价饲料和各种半成品(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精料补充料)。 饲料学一门研究饲料物质结构、化学特性和营养价值的科学,其任务在于阐明饲料的种类、化学组成、营养特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和原理、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第四章饲料分类 国际饲料分类法: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补充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 中国饲料分类法:青绿多汁类饲料、树叶类饲料、青贮饲料、块根、块茎、瓜果类饲料、干草类饲料、农副产品类饲料、谷实类饲料、糠麸类饲料豆类饲料、饼粕类饲料、糟渣类饲料、草籽树实类饲料、动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油脂类饲料及其他 第五章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 水分含量高 蛋白质含量较高、品质较优 粗纤维含量较低 钙磷比例适宜 维生素含量丰富 主要青绿饲料 天然牧草 栽培牧草 青饲作物 叶菜类 非淀粉质根茎瓜类饲料 水生饲料 树叶类 第六章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将新鲜的青饲料切短装入密封容器里,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成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 保存青饲料的一种良好方法 一、常规青贮 青贮饲料的特点 1.青贮饲料能够保存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 2.可以四季供给家畜青绿多汁饲料 3.消化性强,适口性好 4.青贮饲料单位容积内贮量大 5.青贮饲料调制方便,可以扩大饲料资源

青贮原理:在密闭的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作用,使饲料的pH下降,创造条件促使乳酸菌大量繁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保存饲料。 青贮过程中的微生物:乳酸菌丁酸菌腐败菌醋酸菌酵母菌霉菌 乳酸菌:厌氧菌,少量为微需氧菌。分解碳水化合物,不分解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乳酸。最重要的是乳酸链球菌,乳酸杆菌。 乳酸菌在发酵后产生乳酸 作用:为乳酸菌自身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其他微生物死亡(腐败菌、酪酸菌) 当乳酸大量产生后,酸度增加,乳酸菌的生长被抑制。 青贮发酵过程 ?好氧性菌活动阶段:关键是尽可能缩短此阶段时间,通过及时青贮和切短压紧密封 来实现 ?乳酸菌发酵阶段: ?稳定阶段:玉米、高粱等青贮后20-30d,豆科牧草需要3个月以上。 调制优良青贮应具备的条件 ?青贮原料应有适当的含糖量:最低需要含糖量:乳酸菌形成乳酸,使pH值达4.2时所需要的原料含糖量。正青贮糖差、负青贮糖差。饲料最低需要含糖量(%)=饲料缓冲度×1.7 根据含糖量分为:易青贮原料、不易青贮原料 ?青贮原料应有适宜的含水量:一般原料适宜的含水量为65~75%。豆科牧草60~70%为宜,柔嫩的原料可低为60%。 ?创造厌氧环境:原料切短、压实、密封;适宜温度30℃左右 一、青贮设备 青贮窖:地上、地下、半地下 青贮壕: 长20~40m,上宽5.5~6m, 下宽4.5~5.5m,深2.5~3.5m。 青贮塔: 青贮袋:无毒聚乙烯双幅塑料薄膜,膜厚0.8~1.0mm,每袋装100~150Kg青贮原料塑料薄膜:1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地面上堆贮。规模可20~50t不等。 青贮的步骤和方法 (1)原料的适时收割:玉米在蜡熟期,豆科牧草在现蕾期至开花初期,禾本科牧草在孕穗至抽穗期收割,甘薯藤、马铃薯茎叶在收薯前1~2d或霜前收割 (2)切短:原料切碎程度关系到压实和动物采食 (3)装填压紧:原料随切随装,每装填15~20cm,压实一次,注意窖边或四角要特别踩实。 (4)密封:先在上面盖一层切短秸秆或软草(厚20~30cm)或铺塑料薄膜,再用土拍实,厚约30~50cm,做成馒头形,利于排水。为防止雨水渗入窖内,距离四周约1m处应挖排水沟。以后应经常检查,防止雨水渗入。 二、特种青贮(了解) 概念:采用普通青贮方法难以青贮的饲料,必须进行适当处理,或添加某些添加物。 特种青贮处理,对青贮发酵的作用: 1.促进乳酸发酵:如添加各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接种乳酸菌,加酶制剂等青贮,可迅速产生大量乳酸,使pH值很快达到3.8~4.2; 2.抑制不良发酵:如添加各种酸类、抑菌剂、凋萎或半干青贮,可防止腐败菌和酪酸菌的生长; 3.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物质:如添加尿素、氨化物等,可增加粗蛋白质含量。

逻辑学知识要点

逻辑学知识要点 上篇逻辑推理 逻辑学主要是从形式上or结构上来研究推理的正确性或者有效性的科学。 任何推理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逻辑常项:推理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是判定一种推理形式的类型的唯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类型的推理形式的唯一根据。∕无论给变项代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推理形式不会改变。 如果只要分析到所包含的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为止即可判定,那么这类推理称为复合命题推理,简称推理命题,相应的逻辑称为命题逻辑。∕逻辑常项、命题变项。 必须分析到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所包含的概念即词项才能判定,则这类推理称为简单命题推理,简称词项推理,相应的逻辑称为词项逻辑。∕逻辑常项、词项变项。 第一章基本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 负命题:就是通过否定某个命题所得到的命题,又叫做命题的否定。 一般公式是:并非¬。∕“并非“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并非”。 真假特征:p与“¬p”矛盾。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⑴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一般公式是:p并且q。∕“并且“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合取”。 “……和……”、“即……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词语都是“并且”的意思。 真假特征:联言支p,q同时真,联言命题p∧q为真;p,q同时假,p∧q为假。 ⑵联言推理:就是前提or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其真假特征所进行的推理。 推理形式有:分解式(由前提中一个联言命题为真,推出其任一支命题为真的推理)、组合式(由前提中一些支命题为真,推出这些支命题所组成的联言命题为真的推理)。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个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 ①⑴相容的选言命题:至少有一个存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命题,即选言支(p,q)之间具有并存的关系,p,q不同假。 一般公式是:p或者q。∕“或者“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析取”。

饲料学1

饲料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全价配合饲料:除水分外,能完全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饲料配方:配合饲料中各种原料的组成和比例。 饲料系数:生产单位水(畜)产品所需的饲料数量 饲料效率: 饲料:能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可促进动物生长或修补组织、调节动物生理过程的物质称为饲料。 稀释剂:与高浓度组分混合以降低其浓度的可饲物质。 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低于18%,粗蛋白低于20%的一类饲料。蛋白质饲料: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大于或等于20%以上的饲料。 阻害成分: 色素:使有机体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物质。天然色素都是由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组成的。所谓发色基团是指有机分子在紫外光及可见光区域内(200~700nm)有吸收峰的基团。 投饲率 H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HACCP: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PUFA: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 NSP:(非淀粉多糖:)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

粉组成。可分为不溶性NSP和可溶性NSP。 载体:能够承载活性物质,改善其分散性,并有良好化学稳定性的可饲物质。 水分活度:指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水分与食品结合程度(游离程度)。水分活度值越高,结合程度越低;水分活度值越低,结合程度越高。 皂化值:完全皂化1g油脂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抗营养因子:把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 1、饲料配方的类型。351 A、配合饲料按营养成分和作用可分为:全价配合饲料、混和饲料、 浓缩饲料、精料混合料、预混合饲料等。 B、按物理性状分为:粉状饲料、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硬颗粒 饲料、膨化塑=饲料)、微粒饲料(微胶囊饲料、微粘饲料、微膜饲料) 2、蛋白质饲料19 3、能量饲料原料包含的种类。 蛋白质饲料包含的种类: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和非蛋白质氮饲料。 能量饲料原料包含的种类:谷实类、糠麸类、脱水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动植物油脂类、乳清粉等。 3、主要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的抗营养因子: 豆类籽实: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细胞凝集素、植酸十二钠、抗维生素因子、尿酶、皂甙、雌激素、胀气因子以及大豆抗原蛋白等。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饲料部分2012汇总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 1初水分:=(鲜样重—风干样重)/鲜样重×100% 22风干样本:不含游离水,仅含吸附水,且吸附水含量在15%以下的饲料样本。 36表观消化率:被消化的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比为消化率。 42淀粉价:又称淀粉当量,以1千克可消化淀粉在阉牛体内沉积248克脂肪,或2356千卡产脂净能作为一个淀粉价。 43饲养试验:是通过给予动物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日粮或饲料,观察其体重、体尺、产蛋、泌乳等的变化和缺乏症的产生,产品与饲料消耗的关系,从而测定动物对某养分的需要量,比较饲料或日粮营养价值高低、饲养管理方式的优劣以及不同动物生产性能的差异等。 44粗饲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 45干草:是指青草(或其它青绿饲料作物)在未结子实之前,刈割后干制而成的饲料。 46青绿饲料: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新鲜饲草及以放牧形式饲喂的人工种植牧草,草原牧草等。47能量饲料:以饲料DM中CF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同时CP含量小于20%的饲料。 48蛋白质饲料:以DM中CF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而CP含量大于等于20%的饲料。 49抗营养因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生长和健康有害的物质,对动物产生抗营养作用的物质,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利用效率的物质。 50青贮饲料:以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为原料,以青贮的方式调制成的饲料。 51半干青贮:是将原料青草风干到含水量为40—55%,然后装入青贮窖中进行青贮。 52饲料添加剂:是指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 53综合法:即笼统计量为一目的或数目的某一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而不剖析构成此需要量的组分。 54析因法:通过剖析构成总需要量的各个组分,分别计算各个生理活动对营养物质的绝对需要量,然后相加即为总需要量。 55代谢体重:自然体重的0.75次方。 56基础代谢:是指体况良好的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57维持:维持是指动物体重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养分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 58维持需要:动物处于维持状态下的需要,称为维持需要。 59短期优饲:即在配种前的较短时期内(1—20天)提高饲粮能量水平(至少给母畜以高于维持50—100%的能量),以提高其排卵数。

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考试题型及分值 一、填空(10分) 二、单选(30个共60分) 三、综合(三道题15分)①求真值、范式②绘制欧拉图③用 真值表方法判断推理是否有效 四、推理(两道题15分) 一、判断(一) 1.SAP是指所有的S是P; 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 A 1 1 0 0 0 E 0 0 0 0 1 I 1 1 1 1 0 O 0 0 1 1 1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5.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在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周延的判断有全称否定和单称否定。 10.根据逻辑方阵的刻划,对第2项具体叙述: (1)矛盾关系 其中一个判断是真,另外一个判断一定是假; 其中一个判断是假,另外一个判断一定是真。 (2)反对关系 其中一个判断是真,另外一个判断一定是假; 其中一个判断是假,另外一个判断真假不定。 (3)下反对关系 其中一个判断是真,另外一个判断真假不定; 其中一个判断是假,另外一个判断一定是真。 (4)差等关系(其中一个是全称判断,另一个是特称判断)全称判断真,则特称判断真; 全称判断假,则特称判断真假不定; 特称判断假,则全称判断假;

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

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 绪 论 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论述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 3、简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 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 3、简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怎样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 4、简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 水的营养 1、简述水的生理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 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 第四章 蛋白质的营养 1、概念: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RDP、UDP、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真可利用氨基酸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 3、简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 8、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简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10、简述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 2、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什么的组成比例? 3、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5、NSP的概念。 6、简述NSP的营养特性。 7、简述NSP的负面营养特性及克服措施。 第六章 脂类的营养 1、必需脂肪酸、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的概念 2、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哪几种? 3、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4、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 5、何谓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简述其可能的机制。 第七章 能量代谢 1、热增耗(HI)、TMEn的概念 2、DE、ME、NE的定义或计算 3、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平均燃烧热分别为多少? 4、描述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5、简述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原理与措施。 6、简述能量的作用及来源。 第八章 矿物质营养 1、必需微量元素、白肌病、皮肤不完全角化症、滑腱症的概念。 2、各种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的典型缺乏症及其机理。 3、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4、试述钙、磷的主要营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4、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5、中性洗涤纤维:指饲料通过中性洗涤剂浸泡后所提出的纤维。 6、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7、非必需氨基酸: 8、限制性氨基酸:不同生理状态的动物对饲料中的EAA有其特定的要求,各种EAA之间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饲料中某一中氨基酸的缺乏会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利用,称这一缺乏的氨基酸为限制性氨基酸。通常将饲料中最缺少的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次缺少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9、蛋白质的互补效应: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 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互补作用也可能发生在不同时间饲喂的多种饲料中,但随间隔时间增长,互补作用减弱。 10、氨基酸拮抗作用: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需要量提高,这就称为氨基酸拮抗作用。 11、氨基酸中毒:由于饲粮中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添加其他氨基酸可部分缓解中毒症,但不能完全消除。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发生。 12、氨基酸平衡:若某种饲粮的EAA的相互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比最接近。 13、理想蛋白:氨基酸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 14、瘤胃降解蛋白:进入瘤胃的且能被降解的蛋白质。 15、瘤胃未降解蛋白: 16、非淀粉多糖(NSP):指饲料中除淀粉以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等。 17、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的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18、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或在体内通过特定的前体物形成,对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19、消化能: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20、代谢能: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所含的能量。 ME = DE - (UE+ Eg) = GE - FE - UE – Eg 21、真代谢能:真代谢能(TME)=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即TME = GE-(FE-FmE)-(UE-UeE)-Eg TME=AME+FmE+UeE 22、净能:能够真正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代谢能扣除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HI)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包括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 23、热增耗: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的短时间内,机体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饲料学(卢裕整理版)汇总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是在豆饼粕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所以测定大豆饼粕中TI活性是评价大豆饼粕质量最为可靠的化学方法。 2、脲酶活性测定方法包括:1国际标准法;2 pH增值法;3扩散法;4酚红法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法为国际标准法和pH增值法。 3、棉籽饼粕中含有少量单宁和植酸,对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质利用以及生产性能均有影响。 4、棉籽饼粕的脱毒处理:1硫酸亚铁法2 碱处理法3加热处理法4微生物发酵法 5、恶唑烷硫酮是菜籽饼粕中的主要有毒成分,主要毒害作用是阻碍甲状腺素的合成 6、异硫氰酸酯有辛辣味,严重影响菜籽饼粕的适口性 7菜籽饼粕的脱毒:热处理法水浸法醇类水溶液处理法氨、碱处理法发酵法 8、玉米蛋白粉的主要特点为蛋氨酸含量高,是所有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最高者 9、鱼粉:1普通鱼粉、2全鱼粉、3粗鱼粉就其质量而言:全鱼粉>普通鱼粉>粗鱼粉 10、限制鱼粉使用的主要因素为成本 鱼粉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肌胃糜烂素 12、我国规定含钙量超过10%为肉骨粉 13、微生物蛋白质饲料是指由细菌、酵母或藻类等单细胞蛋白构成的饲料。具有如下特点:1原料来源广泛2工业化生产3生产周期快、效率高4 单细胞蛋白营养丰富 14、生产酵母所用原料包括淀粉、酿酒、制糖、味精制造业的废液废渣,所用菌种包括酿酒酵母、曲霉属酵母和白地霉等 15、影响尿素利用效果的因素:1、日粮蛋白质水平和氨浓度: 2、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与数量3、矿物元素与维生素 16、淀粉的特性:糊化、老化、胶化。 17、淀粉一般由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成. 18、一般直链淀粉易老化,而支链淀粉易胶化 19、可溶性NSP: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 20、脂肪氧化型酸败:引发期、增殖期、终止期 21、纯纤维素、半纤维素较易分解而被动物利用,而天然存在的因含有木质素和难溶果胶而不易消化。 22、按脂类的化学组成:单纯脂质、复合脂质、衍生脂质 23、对于畜禽营养来说,亚油酸是唯一的EFA 24、所有饲料中CP的测定,几乎都是用凯氏定N法测定,该法不能区分PP和NPN 25、一般结构蛋白的EAA较平衡,品质优于贮藏蛋白。 26、动物营养上主要有三种重要的双糖:蔗糖、乳糖、麦牙糖 27、从动物营养的角度看,青绿饲料是一种相对平衡的饲料 28、苷草:紫花苷草、黄花苷草 29、浓缩苜蓿叶蛋白粉最大的特点是CP含量、叶黄素含量很高,其限制在猪鸡 30、日粮中利用的因素是皂苷含量 31、青贮方法:常规青贮、特种青贮 32、饲料配方的方法:方块法、试差法、线性方程组法

饲料学

名词解释 饲粮: 配合饲料:是根据畜禽不同品种、性别、年龄、体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生产方式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将多种饲料原料按科学比例配制而成的饲料。 日粮:满足一头动物一昼夜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总量称为日粮 非营养性添加剂:对那些天然饲料中所没有的物质,为达到防止饲料品质劣化,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动物健康生长和发育,或提高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同的人为添加的一些物质,又叫添加剂。 营养性添加剂:又称补充料,人们为了满足营养需要,对天然饲料中已经有的营养物质再另外加入起补充或强化作用的一类物质。 蛋白质补充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而粗单边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 能量饲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同时粗蛋白含量小于20%的饲料。 添加型预混料:是由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加入适量载体,按照畜禽不同均匀配制成的一种饲料半成品。 饲粮配方:单一饲料原料营养不平衡,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为了合理利用各种饲料原料,提高饲料养分消化率,有必要将各种饲料进行科学合理搭配,进行配方设计,以最经济的方式,使动物对养分的需要量和各种饲料原料中养分供给量相匹配。 中性洗涤纤维:NDF,是将饲粮样品在中性洗涤溶液中煮沸1h,然后过滤。滤渣由纤维性的、不易消化的饲料成分组成,称中性洗涤纤维。 酸性洗涤纤维: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滤渣称ADF。 概略养分分析:把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 抗营养因子:把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 浓缩饲料:是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饲料。 非淀粉多糖:谷物籽实中的结构多糖。 益生素: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 功能性寡糖:不被人和动物肠道吸收,能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有益于肠道健康的一类寡糖。 蛋白质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20%,消化能含量超过

《饲料学》

饲料学(2780)自学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饲料与饲养学是紧密围绕动物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 主要特点:基本概论较广、基本理论较深,前半部分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理论较强,饲料分类部分知识面比较广,日粮配合及动物饲养实践实践应用性较强。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先掌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本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去了解饲料的营养特性,最后结合动物的饲养标准和动物饲养实践配合饲料。通过各个章节的学习,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饲料与饲养学是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的专业课程,只有在学好此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养猪学”,“养羊学”等其它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阐述饲料的种类来源及其营养价值;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和评定方法;针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科学而又经济地用各种饲料组成饲粮;为饲料工业提供配合饲料的科学配方;论述不同饲料和饲草的加工处理方法。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了解各饲料的主要特性,饲料评定的基本方法及饲料配合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饲料与饲养学的先行课程是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和动物营养学。在这些学科阐明的动物消化、代谢和营养需要的基本原理之上,进一步解决如何由饲料提供营养物质全面满足动物生产的各方面要求,饲料与饲养学还涉及有关学科的应用知识,如分析化学、微生物学和计算数学。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基础知识是:1、普通化学;2、生物化学;3、动物营养学; 4、有机化学 重点: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2、消化试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3、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3、各种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4、日粮配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饲养技术难点:1、Van Soest 饲草分析方案;2、消化试验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3、饲料能值的评定;3、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4、饲料配方 疑点:动物性饮料与植物性饲料营养成分的异同点 –1–

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1)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 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 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 都是b ,所有的b 都是a ,则a 、b 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 都是a ,但有的a 不是b ,则a 、b 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a 都是 b ,但有的b 不是a ,则a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 b 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 (4)交叉关系:若有的a 是b ,有的a 不是b ,有的b 是a ,有的b 不是a ,则a 、b 之间为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 都不是b ,所有的b 都不是a ,则a 、b 之间为全异关系, 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a b a b a b

饲料学复习题

饲料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部分 1、饲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到饲粮中能保护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从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物质的总称。 2酸化剂:能使饲料酸化的物质叫酸化剂。 3、全价配合饲料:完全严格按照营养需要或饲料标准配合成的饲料,可以全面满足饲喂对象和营养需要用户不必另外添加任何营养性饲用物质而直接饲喂动物。 4、预混料:指由一种或多种的添加剂原料(或单体)与载体或稀释剂搅拌均匀的混合物,又称添加剂预混料或预混料。 5、能量饲料:以干物质计算,粗蛋白含量低于20%,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一类饲料叫能量饲料。 6、国际分类法:是以各种饲料干物质中的主要营养特性为基础,将饲料分为甘草和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非营养性添加剂饲料。编号系统:给每种饲料一个标准的编号,由6位数字组成,分为3节。节之间以“-”连接。第一位数(代表8大类的编号),第二节2位数,三节3位数(此5位数代表某饲料的编号顺序)共799992种饲料编号。 7、浓缩饲料:又称平衡用配合饲料浓缩饲料主要由三部分原料构成,即蛋白质饲料、常量矿物质饲料(钙、磷、食盐)、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通常为全价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 8、配合饲料:是指按照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和饲料等营养价值把多种单一饲料,依一定比例、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均匀混合而生产出的营养价值全面的能满足动物各种实际需求的饲料,有事亦称全价饲料。 9、青贮饲料:青储饲料是指将新鲜的青饲料切断装入密闭容器里,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成一种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 10、半干青贮:见课本133。低水分青贮也叫半干青贮。青饲料刈割后,经风干水分含量降到45%-55%时,植物细胞的渗透压达到5573-6080kPa。这种条件造成多种微生物的生理干燥状态,使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这种饲料制作方式叫做半干青贮。 11、酶制剂: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蛋白质。饲用酶制剂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或从动植物体内提取的酶。饲用酶制剂按其特性及作用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酶制剂。 12、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20%、粗纤维含量小于18%的饲料。 15、粗饲料:是指自然状态下水分在45%以下、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等于18%、能量价值低的一类饲料。 13、粗饲料:是指自然状态下水分在45%以下、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等于18%、能量价值低的一类饲料。 14、饲料氨化:是指秸秆饲料蛋白质含量低,当与氨相遇时,其有机物与氨发生氨解反应,破坏木质素与多糖链间的酯键结合,并形成铵盐,成为牛、羊瘤胃微生物的氨源叫做饲料氨化。 二、填空题部分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作者◆一剑钻神 一、判断(一) 1.SAP是指所有的S是P;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 A 1 1 0 0 0 E 0 0 0 0 1 I 1 1 1 1 0 O 0 0 1 1 1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判断的逻辑特征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和有真假。 普通逻辑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的真假,只研究判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9. 属于非传递的关系有:判断间的不等值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同时具有反对称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有: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和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 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非传递关系的是:判断间的矛盾关系和判断间的交叉关系。 具有反对称性质的是: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 具有传递性质的关系的有: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矛盾关

饲料学

饲料:能被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可促进动物生长或修补组织、调节动物生理过程的物质。 粗蛋白:用凯氏法测定的氮,除了蛋白质中的氮,还包括其他含氮化合物的氮。在根据含氮量计算蛋白质时,假设所有氮都是以蛋白质形式存在,所有蛋白质均含16%的氮。而实际上这两个假设都不完全成立,因此,这样计算出的蛋白质在营养上称为粗蛋白。 粗饲料:指自然状态下水分在45%以下、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等于18%、能量值低的一类饲料。青绿饲料:主要指天然水分含量等于或高于60%的青绿多汁饲料。主要包括天然牧草、人工栽培牧草、青饲作物、叶菜类、非淀粉质根茎瓜类、水生植物及树叶类等。 青贮饲料:指将新鲜的青饲料切短装入密封容器里,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制作成的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 能量饲料:以干物质计,粗蛋白含量低于20%、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一类饲料。类别:谷实类、糠麸类、脱水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动植物油脂及乳清粉等。作用:在动物饲粮中所占比例最大,一般为50%~70%,对动物主要起着供能作用。 饲料添加剂:(1)狭义的饲料添加剂概念是指各种用于强化畜禽饲料效果和有利于配合饲料生产和贮存的一类非营养性微量成分,如防霉剂、抗氧化剂、增味剂、酶制剂等。(2)广义的饲料添加剂概念是指在天然饲料的加工、调剂、贮存或饲喂过程中,人工加入的各种微量物质的总称。 配合饲料:指按照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和饲料的营养价值把多种单一饲料,依一定比例、并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均匀混合而生产出的营养价值全面的能满足动物各种实际需求的饲料,也称全价饲料。 浓缩料:由蛋白质饲料、常规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组成,通常为全价饲料中除去能量饲料的剩余部分。 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营养、饲料生产、饲料加工、饲料配合、人畜卫生、畜产品品质以及环境保护等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农业、工业、食品、医药、机械、内外贸等十多个行业的综合性学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