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瘿病中医诊疗方案

瘿病中医诊疗方案

瘿病中医诊疗方案
瘿病中医诊疗方案

瘿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2年版)

瘿是甲状腺疾病的总称。古人云:“瘿,婴也,在颈婴喉也。”婴有缠绕之意,是指颈前结喉两侧肿大的一类疾病。其特点是:发于甲状腺部,或为漫肿,或为结块,或有灼痛,多数皮色不变。良性肿物大多随吞咽上下移动,或伴有烦热、心悸、多汗及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症状。包括西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癌等。

一、诊断标准

甲状腺肿物属中医瘿病范畴,特点为颈部肿物随吞咽上下移动,质韧。分为气瘿、肉瘿、石瘿及瘿痈。瘿痈在本院内分泌病科治疗,凡瘿痈者转内分泌病科治疗。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凝常规、心电图、血型、肝肾功能;影像学检查: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CT。

1.气瘿:是瘿病的一种,因其患部肿块柔软并可随喜怒而消长,故称为气瘿。俗称“大脖子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甲状腺肿。

症候分型肝郁气滞证颈前弥漫性肿大,边缘不清,皮色如常 质地柔软,按之不痛,肿块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有时能随喜怒而消长,舌质淡红,舌苔薄,脉弦。

2.肉瘿:是发生于结喉正中附近的半球形肿块,能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学的甲状腺腺瘤或囊肿。

症候分型

(l)肝郁痰凝证颈前结喉一侧或两侧无痈性肿块.质地柔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舌苔薄腻,脉弦。

(2)痰凝血瘀证颈前肿块.质地坚韧.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一般无名显全身症状,舌苔薄,舌质暗红有瘀斑,脉细涩。

3.石瘿:是一种颈部结块坚硬如石,不可移动者的瘿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甲状腺癌。

症候分型痰瘀毒聚证颈块短期内增大较快,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但全身症状尚不明显,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弦。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中药汤剂治疗

1、气瘿

肝郁气滞证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消肿

方选:四海舒郁丸加减,药物组成:柴胡、木香、陈皮、香附、昆布、海藻、海蛤壳、黄药子等。

2、肉瘿

肝郁痰凝证

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选:海藻玉壶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香附、夏枯草、昆布、海藻、海浮石、贝母、牡蛎、山慈菇、黄药子等。

痰凝血瘀证

治宜: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方选: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当归、赤芍、丹参、三棱、莪术、桃仁、红花、香附、昆布、海藻、海浮石、贝母、牡蛎、山慈菇、黄药子等。

3、石瘿

痰瘀毒聚证

治宜:活血化瘀、解毒消肿。

方选:海藻玉壶汤加减,药物组成:夏枯草、海藻、昆布、当归、赤芍、红花、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凤尾草、露蜂房等。

(二)手术治疗

具各下列情形之一者,建议手术治疗

1、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可以耐受手术,无明显手术禁忌症。

2、发现颈部肿物,可触及甲状腺肿物,质韧,随吞咽上下移动。

3、胸片发现颈部肿物坠入胸腔者。

4、肿物影响呼吸及吞咽。

5、肿物疑为恶性者。术前考虑恶性可能者,术中需行术中快速病理,以明确病变性质,以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上不用抗生

素,如伴有其他并发症有应用指征的,可合理选用抗生素。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三)辨证选择口服本院自制制剂

胎盘胶囊: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

三味降酶胶囊: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双花连翘清热颗粒: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

(四)中医食疗

1、夏枯草60g,瘦猪肉100g。加水炖服,可加盐等佐料。

2、海带30g,薏苡仁30g,鸡蛋3只,油、盐、胡椒粉各适量。将海带用清水浸泡洗去咸味,切成条状,薏苡仁淘洗干净,然后一起放入锅内加水同煮至海带、薏苡仁烂透,打入鸡蛋,调以油、盐、胡椒粉即可食用,喝汤吃海带及薏苡仁。

3、蛎肉210g,海带50g。将海带用水发胀,洗净,切细线,放水中煮至熟软后再放入牡蛎肉同煮,以食盐、猪脂调味即成。

4、蛤肉带壳60g,紫菜30g。煮熟后,吃肉和菜并喝汤。

5、干海蛾鱼7~8尾,瘦猪肉100g。炖食,饮汤食鱼及肉。

(五)外治法-耳穴压豆

取穴:神门、肝、脾、颈、甲状腺、内分泌、胃。

操作:用探棒在穴区内找到敏感点后,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于敏感点上。嘱患者每日自行揉按3~4次,每隔3~4天换1次,两耳轮流换贴。

(六)护理

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心理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难点分析

部分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虽经手术治疗后切除肿物,但术后甲状腺功能仍存在异常,需配合西药治疗。并发甲减者,予甲状腺素片或左甲状腺素治疗。拟开展中药治疗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中药组方研究。

四、疗效评价

1、冶愈:肿物消失;甲状腺功能正常;无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愈合良好。

2、好转:肿物消失;甲状腺功能轻度异常或术后刀口愈合不良。

3、未愈:肿物仍存在、甲状腺功能严重异常或术后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者。

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个人收集整理-ZQ 癫痫持续状态是临床上常见地急症,如果不及时处理,最后可能导致死亡.癫痫持续状态又可分为大发作持续状态、复杂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失神性癫痫持续状态、单纯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而不同地类型地持续性症状会出现不同地症状.癫痫持续状态地治疗方法也很多,家长关键是需要了解癫痫地急救措施,在患者发病能及时处理,减轻患者地伤害,并及时将送往医院救治. 一、癫痫地治疗原则: ()选用快速有效地抗惊厥药物控制发作. ()维持生命功能,预防控制并发症,应特别注意处理脑水肿、酸中毒、呼吸循环衰竭及高热等. ()积极寻找病因,控制原发病. ()发作停止后,应进行长期抗癫痫治疗. 二、癫痫地中医治疗 癫痫俗称羊癫风,是一种严重影响危害患者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地疾病.中医通过多年地临床实践,发现一些方药治疗癫痫效果较好,常用地有以下几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痫症镇心丸 痫症镇心丸其配方包括:犀角、犀黄、川连、麦冬、茯苓、珠粉、枣仁、炙甘草、胆星、朱砂.将前几种药共研细末,胆星氧化,加蜂蜜为丸,朱砂为衣,每粒湿重克.每次丸,姜汤送服,每日~次.痫症镇心丸对精神性发作有效,用于大发作伴有精神症状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温胆汤 温胆汤配方及用法是:半夏、茯苓、陈皮、远志、石菖蒲、枳实、竹茹、甘草.用水煎成毫升,每次毫升,每日次,早晚分服.也可简化改用二陈丸,每次克,每日次,和白金丸(每次克)共服.如体质虚弱,可采用白金丸与河车大造丸同服,每次各克,每日次.温胆汤对癫痫精神症状有一定疗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定痫丸 定痫丸配法及用法:钩藤、天麻、贝母、胆星、半夏、陈皮、茯苓、丹参、麦冬、菖蒲、远志、全蝎、天虫、琥珀、甘草,共研细末,用竹沥姜汁和水泛丸,朱砂为衣,每次克,每日~次.定痫丸对癫痫及癫痫性痴呆有一定疗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治疗需要医生与病人地配合才能取得好地效果.医生需细心判断病情并确立诊断,如用药与否,用什么药,用药量多少等.病人首先要有长期服药地精神准备,因为几天不犯病、几个月不犯病,都不能认为已经治愈.一般认为至少年不发病,才算取得明显地疗效,还要用约年地时间逐步地减少用药量,直到停止用药.这一原则更适合原发性者;对继发性者,用药时间可能还要长得多.服药期间千万不要轻易停药;经医生同意换药时,要用几天到更多地时间逐渐减少,然后再换用另一种药物.用药以简单、少用而维持不发病为原则,过多用药不仅可能增加副作用,还会增添经济负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原文地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 / 1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精编版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目录 一、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 二、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

三、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4 四、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8 五、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2 六、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6 七、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30 八、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35 九、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39 十、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4 十一、迟脉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8 十二、结脉证(房室传导阻滞)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52 十三、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57 十四、郁病(抑郁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60 十五、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65 十六、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71 十七、肺痿病(肺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77 十八、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1 十九、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3 二十、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9 二十一、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95 二十二、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98 二十三、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03 二十四、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07 二十五、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10 二十六、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15 二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24 二十八、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32 二十九、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37 三十、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40 三十一、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45 三十二、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50 三十三、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56 三十四、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62 三十五、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67 三十六、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73 三十七、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79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劳力过度,或因病人体虚以致营卫气血不足,正气亏虚。如居处潮湿阴冷,冒雨涉水,或劳后当风取冷,或汗后冷水淋浴等,内虚湿邪由体表侵入,流走于关节、经络、肌肉之间,与气血相搏结,以致气血运行不畅发生痹证,甚至导致关节变形,丧失劳动能力。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沉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09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装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09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A:受累关节 -1个大关节(0分) -2—10大关节(1分)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超过10个小关节(至少一个大关节)(5分) 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RF和ACPA(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抗瓜氨酸化的蛋白抗体)阴性(0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RF和ACPA,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 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项结果) -CRP和ESR均正常(0分) -CRP和ESR异常(1分) D:症状持续时间 -<6周(0分) -≥6周(1分) 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二)症候诊断 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拘急,局

治疗癫痫病的中医药药方

治疗癫痫病的中医药药方 治疗癫痫病的中医药药方-配方-偏方治癫痫 1.【配方】:茯苓,龙骨,牡蛎,钩藤各30克,党参,僵蚕各15克,白术,石菖蒲,胆星各12克,法夏,陈皮,远志,竹茹各10克,甘草6克.【功效】脾虚痰阻型痫证久发,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眩晕时作,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舌质淡,脉濡细.治宜健脾益气,化痰降逆. 2.【配方】:生石决明,紫石英,茯神各30克,丹参,全瓜蒌各15克,法夏,僵蚕,麦冬,远志,石菖蒲各12克,陈皮,川贝,天麻各10克,全蝎6克,朱砂1克,竹沥10毫升(冲兑),琥珀粉2克(吞).【功效】肝火挟痰型平日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发作时同上,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化痰开窍.肝风挟痰型发作前头昏,胸闷,乏力,情绪不稳,继而突然昏倒,口吐白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意识恢复后双眼发呆,持物落地,舌淡苔腻,脉弦滑.治宜熄风化痰,开窍定惊. 3【配方】:生石决明,钩藤,茯苓各30克,生地15克,黄芩,栀子,法夏,胆星,枳实,泽泻,石菖蒲各12克,柴胡,车前子,陈皮,竹茹各1O克,生大黄5克(后下).【功效】肝火挟痰型平日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发作时同上,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4【配方】白矾蝉衣散治癫痫雄黄20克,白矾12

克,蝉衣30克,蜈蚣20条.【制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成人每次2克,日服2次,开水送服.儿童每次1克,或酌情加减.服药后如有大便稀,或吐痰涎,为正常情况,不需停药.【功效】清热化痰,祛风利窍,清心镇惊,安神止痫.用治痫病. 5【配方】生石决明治癫痫生石决明12克,天麻6克,蜈蚣2条,广郁金10克,南红花5克,菖蒲6克,僵蚕6克,胆草5克,神曲10克,桑枝10克,全蝎3克,朱砂(分冲)1.2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清肝熄风,开窍醒神',镇痉止搐.用治惊痫,羊痫. 6【配方】钩藤全蝎黄芩治癫痫钩藤50克,羚羊角15克,全蝎15克,琥珀25克,朱砂15克,石决明50克,珍珠母15克,冰片10克,牛黄5克,菖蒲10克,枳实50克,胆星25克,天竺黄25克,黄芩60克,栀子25克.【制用法】共研细面,每服2克,日服3次,饭前温水送服.【功效】清热涤痰,平肝止痉.用治肝风痰热所致的癫痫病. 7【配方】蚯蚓煨黄豆止痉挛蚯蚓干60克,黄豆500克,白胡椒30克.【制用法】将上物放入锅内,加清水2000毫升,以文火煨至水干,取出黄豆晒干,存于瓶内.每次吃黄豆30粒,日用2次.【功效】祛风,镇静,止痉.可用于癫痫病的辅助治疗. 8【配方】白矾散治羊痫风净白矾.【制用法】将白矾研成细粉,备用.成人每次服3~4.5克,每日早,晚饭后,睡前

痿症的治疗方法

痿症的治疗方法 发表者:赵东奇 1663人已访问 痿症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辨证主要分清虚实,明确病位。治疗虚者宜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实者清热化湿,祛痰活血。要重视“治痿者独取阳明”,调治脾胃。临床区分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证辨治。 痿证的辨证分型 肺热津伤 症见始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湿热浸淫 初期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继而手足无力,大多见于下肢,肢体困重麻木,胸脘痞闷,大便粘浊,小便赤涩,舌黄厚腻,脉滑数而濡。 脾胃气虚 临床主要症状有四肢软弱无力,渐致缓纵不收,肌肉枯萎,瘦削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面目虚浮无华,舌淡胖,脉沉细或沉弱。 肝肾亏损 症见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障碍,或感觉消失,渐致下肢痿废不用,腰脊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滑泄,或月经不调,舌谈红少苔,脉沉细数。 淤血阻滞 症见四肢软弱无力,或麻木不仁,筋脉抽掣,甚者萎枯不用,舌紫唇青,或舌见瘀斑,四肢脉络青涩,脉涩滞。 中医认为痿证发生的原因颇多,如阴血虚则濡养不足;阳气虚则温煦不充;湿痰着滞、瘀血停留阻遏气机,妨碍血运,皆能导致筋骨、肌肉、皮肤失养,发为痿证。临床以肺胃津伤,肝肾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最为常见。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瘦弱不用。此即《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留"之谓也。以上病机重点在于肺热叶焦,导致五脏失濡,筋脉失养。若不及时调治,可能重伤五脏精气,使痿病更加严重。 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久处湿地,或冒雨露,浸淫经脉,使营卫运行受

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优选.)

颈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致颈痛和其它综合症状。 本病属中医“痹症”、“颈肩痛”、“颈强”等范畴,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本病常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久坐耗气、劳损筋肉;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发病缓慢,以头枕、颈项、肩背、上肢等部疼痛以及进行性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症。轻者头晕、头痛,恶心,颈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二)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神经根型 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疼痛向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活动不灵、仰头、咳嗽、喷嚏可加重疼痛,肩胛、上臂、前胸区有疼痛感。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2.交感神经型 表现为头晕、偏正头痛、枕部疼痛、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瞳孔散大或缩小甚至失明。眼窝肿痛、心跳加快、心动徐缓,心前区疼痛,肢体发冷,肢体、头颈、面部、发麻疼痛。X线、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型颈椎病相似。 3.椎动脉型 表现为椎间隙狭窄,颈椎不稳或颈椎关节骨质增生、手压迫或刺激,动脉血流暂时受阻,因痉挛而阻塞或梗塞。 4.脊髓型 早期为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以后发展为肌力虚弱,行走困难,大小便功能障碍,或各种类型瘫痪。X线平片表现与神经根型相似。脊髓造影、CT、MRI可显示脊髓受压情况。脑脊液动力学测定、核医学检查及生化分析可反映椎管通畅程度。 【辨证分型】 (一)痹痛型 颈项拘急疼痛,常在体虚受邪之时而发,或久卧高枕,长期低头工作所致。颈痛牵掣上臂,项强难以回顾,发病急骤,舌苔薄白,脉浮紧。 (二)气滞血瘀型 颈肩部疼痛如针刺刀割,手指麻木,伴蚁走感,或面部刺痛,唇颊发麻,病程较长,舌暗紫,脉弦涩。 (三)肝阳挟痰型 多见于年过五旬之人,颈臂酸痛重着,伸展不利,伴有头晕、目眩、恶心,甚至猝倒,常有烦躁易怒,面红潮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癫痫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癫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癫痫俗称“羊癫风”“母猪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 征为发作时突然跌倒,昏不知人,口吐诞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作如猪羊叫声,不久渐渐苏酲,醒后一如常人。癫痫的发作具有突然性、暂时性与反复性三个特点。有的患者脑电图检查可有异常。 癫痫可分两大类: (一)原发性癫痫,又称功能性癲痛。发病原因尚不明了,往往在儿童期发病,与遗传因素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脑部检查一般无明显的病理改变。这类患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情缩波动,饥饿,发热,强烈的声、光刺激)容易诱发癫痫。 (二)继发性癫痫,又称器质性癫痫。这类癫痫常继发于各种疾病,癫痫发作只是这些疾病的一个症状或后遗症。例如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缺血、脑缺氧、脑炎、脑膜炎、脑寄生虫病、颅脑外伤、子痫、尿毒症、血糖过低、血钙减少、维生索B6缺乏等都可引起瘋痫的发作。 癫痫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局限性发作”等四种类型,其中以“大发作”较为常见。 1.“大发作”:多数有先兆。发作前病人有头昏、上腹部不适、恐惧、心慌及感觉(嗅觉、听觉、视觉)异常,随即突然跌倒、昏迷、

喉头痉李发出异常叫声(如猪、羊叫声) ,呼吸停顿,全身肌肉强直痉挛,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头和眼转向一侧,牙关紧闲,甚至咬破舌尖,口吐白沫,二便失禁,历时数十分钟后转入阵挛,肌肉变为一紧一松,经数分钟后,抽摘停止,病者进入昏睡状态,约半小时至数小时后逐渐清醒。 2.“小发作”:一时性的意识障碍,无全身性抽搐,多见于儿童。有的可有节律性瞬眼,低头,两目直视,躯干前屈,约十多秒钟意识即恢复。如果是婴幼儿,发作数秒钟即止,但往往每日多次发作。 3.“精神运动性发作”:多发于成年人,突然意识模糊,往往在工作时或睡眠中突然起立、徘徊、奔走,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也有表现为恐惧,愤怒,凭空咀嚼、吞咽等反常动作。发作过后完全不自知(自己没有印象)。 4。“局限性发作”: 局部肌肉抽搐,例如颜面的一侧或身体的一侧抽搐,但病人并不跌倒或昏迷,没有意识障碍。这种“局限性发作”也可转变为“大发作”。 癫痫属于祖国医学的“痫证”范畴,认为病在肝、脾、肾三脏,因脾肾两虚,肝失濡养,而肝风内动,引起抽搐。风、火与痰相结,上扰心窍,故意识丧失。 中药治疗原则,在发作时以豁痰开窍、息风定痫为主,平 时则以培补脾肾为主。 发作时要使病人平卧在地上或床上,防止跌伤和骨折,

25个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操作

25个常见病简单诊断与治疗操作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麦粒肿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 四、急性结膜炎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 五、牙痛 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六、急性咽痛 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 七、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八、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九、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十、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十一、腱鞘囊肿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辨证 (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推拿治疗 基本治法: (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大肠300次,清小肠200次; 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200次; 3)患儿俯卧位:按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 辨证施治: (1)伤食泻:加揉中脘100次,清脾胃各200次,分腹阴阳30次,推箕门100次,揉板门100次。 (2)阳虚泻:加补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左端正50次,捏脊5遍。 (3)外感泻:加开天门100次,运太阳100次,推坎宫100次,推天柱骨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一窝风100次。 十六、小儿食积 1.食积夹寒型 (1)基本治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2)取穴:脾土、腹阴阳、三关、八卦、足三里、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3)操作: 1)补脾土: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推300次; 2)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桡侧及尺侧100次; 3)推三关600次; 4)运八卦:使患儿掌心向上,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卦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卦”,约300次; 5)分推腹阴阳:患儿仰卧位,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200次; 6)摩揉脐腹:患儿仰卧位,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1)基本治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2)取穴:脾土、腕阴阳、三关、六腑、四横纹、外劳宫、腹阴阳、足三里。

康复科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典型脊柱骨折外伤史,于伤后立即发病。 (2)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瘫痪为主症。 (3)西医学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萎缩,或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符合神经、肌肉系统相关疾病诊断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1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简称“ASIA”进行诊断。 A完全性骶段(S4-5)无任何运动或感觉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感觉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但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以下 D不完全性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大部分关键肌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正常 (二)证候诊断 (1)瘀血阻络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局部肿胀,痛有定处,或有皮下瘀斑,腹胀,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2)气虚血瘀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伤处肿痛,肌肉萎缩,面色淡白,腹胀,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3)脾胃虚弱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肌肉萎缩,神倦,气短自汗,食少腹胀,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缓。 (4)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不调(癃闭或失禁),肌肉消减,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5)气血两虚证:肢体痿软、肢体麻木、大便不调(秘结或失禁),小便

腰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畴。 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

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紧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

癫病中医诊疗方案

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①有癫病或类似疾病的家族史。 ②平素性格内向,有性急易怒,或多疑多虑,焦虑胆怯,或忧愁悲郁,甚至愤恨等情志内伤,近期有情志刺激,意欲不遂等诱发因素。 ③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或喃喃自语,静而少动,妄见妄闻等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④病非中毒、热病及药物原因所致。 ⑤头颅CT及其他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 具备以上③④项,参考①②⑤项即可诊断为癫病。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要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20200530122128)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一、感冒的诊疗常规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 床表现。 1、诊断依据 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 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 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 调护: 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 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 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⑴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标准如下: 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严重者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⑻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某些特定的横纹肌群肌无力呈斑片状分布,表现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肌无力症状晨轻暮重,持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好转。通常以眼外肌受累最常见。 (2)药理学表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3)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上;单纤维肌电图(SFEMG测定的“颤抖”增宽、伴或不伴有阻滞。 (4)抗体:多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或在极少部分MG患者中可检测到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 酶(抗-MuSK抗体、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 (抗LRP-4)抗体。 在具有MG典型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MG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患者血清抗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需除外其他疾病。 临床分类(改良Osserman分型):I眼肌型,U A轻度全身型,U B中度全身型,川重度激进型,W迟发重度型,V肌萎缩型。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⑴痿病的证候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证候标准。 1.脾胃气虚证:胞睑下垂,朝轻暮重,少气懒言,肢体痿软,或咽下困难,

2015版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讲解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项痹病 西医病名:神经根型颈椎病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3.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4.气虚血瘀证:颈臂刺痛,痛处固定,上肢麻木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晦暗。舌质淡暗有瘀斑,苔少,脉细涩。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6.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四)鉴别诊断 1.肩凝病: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三、治疗方案 (一) 针灸疗法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针刺取穴:颈夹脊天柱玉枕风池 大杼肩井、肩髃曲池 外关合谷后溪膈俞 双侧取穴,肩髃、曲池外关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艾灸取穴:大杼膈俞 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

中医治疗痫病类医案83例

中医治疗痫医案83例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 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本文提供中医治疗痫医案83例, 以供大家参详。

1 风痰交阻清窍被蒙 张某,男,13岁。 癫痫年余,恼怒易发,发则昏厥,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移时则苏,醒后如常,一个月或间月而作。 脑电图检查证实为癫先。 此因风痰交阻,流窜筋脉,浊痰不化,清气不升,清窍被蒙,苔腻,脉弦滑。 拟涤痰宣窍,熄风定痫。 抱胆丸一料(三十粒),每晨空腹时服一粒,鲜石菖蒲9克煎汤化,服30天。 二诊:药后痰浊渐化,癫痫未作,苔薄,脉弦,再宗前治,原方连服四料。 四年后随访:初诊后,共服药五料,迄今癫痛未发,脑电图复查正常。 原按:抱胆丸为我家祖传秘方,处方内容如下:飞雄黄15克郁金30克陈胆星30克白明矾18克天竺黄30克(因缺货以川贝母30克代,如能用天竺黄效果更佳)。 上药共研极细末,以不落水之猪心血捣和为丸,分三十粒,如楂园大,朱砂为衣。 上方以化痰宣窍为主,雄黄能定痛化痰,陈胆星、川贝母(天竺黄),均能清化痰热,明矾升清降浊涤痰,郁金宣窍开郁,朱砂定心宁神,不落水猪心血则取其引药归经。 《临证指南》说:“痫病或由惊恐,或由饮食不节,或由母腹中受惊,以致脏气不平,经久失调,一触积痰,厥气内风,卒焉暴逆,莫能禁止,待其气反然后已”本方即根据以上学说而拟定,对原发性癫痈及继发性癫痫,均可应用,效果颇佳。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徐治本医案》)

2 中医认为癫、痫、狂是三种病。 癫是疯疯癫癫,说话语无伦次,颠三倒四,处境不分秽洁,言语不懂善恶,时悲时笑,神识不正常,是精神病的一种。 狂是猖狂刚暴,妄见妄言,漫骂不避亲疏,抵触不畏水火,逾垣上房,无所不能,是一种精神分裂症。 痫是平时依如常人,但病来突然昏扑倒地,肢体抽搐,胸背强直,口眼相引,叫吼吐涎,有如羊鸣。 本处所说癫痫是西医病名,即中医的痫证。 有大发作、小发作之分。 癫痫大发作症状特点,是在意识丧失前有自觉眩晕或肢体麻水感觉等先兆症状;继之昏倒在地,出现抽搐,口吐白沫,舌唇咬破,时间长短不等,后即进人嗜睡状态,醒后对发作无所记忆。中医分析癫痫之因主要是痰浊夹肝风上蒙清窍所致,也有因为肾中相火上升,夹热夹惊的。 治疗癫痫一定要抓住清痰、逐痰、平肝熄风、镇痉止搐等主要治法,熄风要注意活血,因为“血行风自灭”。 赵老常用下列两方: 方一:青礞石10克石决明12克天麻6克天竺黄10克胆南星6克钩藤3克全蝎2.4克僵蚕6克代赭石10克南红花5克桃仁3克法夏5克 方中青礞石、天竺黄、胆星、法夏,豁痰,逐痰,兼有宣窍之力;石决明、代赭石、天麻、钩藤,有平肝、镇肝熄风之功;佐用桃仁、红花,活血以助熄风之效;全蝎、僵蚕镇痉止搐。 根据上述原则,临床上还可以随证加减。 方二:生石决明12克天麻6克蜈蚣2条广郁金10克南红花5克菖蒲6克僵蚕6克胆草5克神曲10克桑枝10克全蝎3克朱砂1.2克(分冲)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内科病症 一、感冒: (一)含义:感受触冒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二)病因病机 1.病因:以风邪为主因 (1)六淫风邪常兼夹它邪致病:寒、热、暑湿、湿、燥; (2)时行病毒; (3)生活起居失当; (4)正气虚馁,卫外不固。 2.病机 (1)发病:卫气之强弱及感邪的轻重 (2)病位:主要在肺卫。 (3)病性:一般以实证居多,若素体正虚,又感外邪,为本虚表实证。 (4)病势:邪袭肺卫,多以表证为主,很少发生传变。 (5)病机转化:初起多见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外邪束表犯肺,肺卫功能失调。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三)分类及用药 1.风寒感冒:包括风寒表实证和风寒表虚证。 (1)风寒表实证 证候特点:轻者仅见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重者可伴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脉浮而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常用中成药: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伤风停胶囊、表实感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感冒疏风丸、都梁丸、小儿清感灵片等。 正柴胡饮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或3g (无糖型),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2)风寒表虚证 证候特点: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咳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缓。证机概要:风寒袭表,营卫失和,肺气不利。 治法: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代表方剂:桂枝汤。 常用中成药:桂枝合剂、表虚感冒颗粒,等等。 桂枝合剂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发热,鼻塞干呕,汗出恶风。【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2.风热感冒:包括风热犯表证及暑湿伤表证。 (1)风热犯表证 证候特点:身热较著,微恶风,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

痿病的辨证论治

痿病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凡起病急,发展较快,肢体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尚不明显,属实证;而起病缓慢,渐进加重,病程长,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显者,多属虚证。 2、辨脏腑发生于热病过程中,或热病之后,伴咽干咳嗽者,病变在肺;若面色萎黄不华,食少便溏者,病变在脾胃;起病缓慢,腰脊酸软,遗精耳鸣,月经不调,病变在肝肾。 二、治疗原则 1、独取阳明即指治痿病应重视调理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肝肾的精血来源于脾胃的生化,只有脾胃健运,津液精血之源生化,才能充养肢体筋脉,有助于痿病的康复。所谓调理不尽属于补益,脾胃虚弱者固当健脾益胃,而脾胃为湿热所困者,又当清胃火去湿热,皆属治阳明调理之法。所谓“独取”,乃重视之意,不应理解为“唯独”之法。 2、泻南补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即指治痿病应重视滋阴清热,因肝肾精血不足,不独不能濡养筋脉,且阴虚则火旺,火旺则阴更亏,故滋阴可充养精血以润养筋骨,且滋阴有助降火;外感热毒,当清热解毒,火清热去则不再灼阴耗精,有存阴保津之效。若属虚火当滋阴以降火。若湿热当清热化湿而不伤阴。 3、治兼夹怔在调理脾胃、滋阴清热的基础上,对痿病的兼夹证要予以兼顾治疗,视其所夹湿热、痰湿、瘀血、积滞等,分别治以清湿热、化痰浊、祛瘀血、消积滞或清郁热等,辨证论治,才能收效。 4、慎用风药因治风之剂,皆发散风邪,开通腠理之药,若误用之,阴血愈燥酿成坏病。至于因七情六欲太过而成痿者,必以调理气机为法,盖气化改善,百脉皆通,其病可愈。即吴师机所谓“气血流通即是补”之理。 三、分证论治 肺热津伤 症状:病起发热之时,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咽干咳呛少痰,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方药:清燥救肺汤。 方中以人参、麦冬、生甘草甘润生津,益气养阴;生石膏、霜桑叶、苦杏仁、火麻仁宣肺清热,润燥降逆;蜜炙枇杷叶、阿胶、炒胡麻仁润肺滋阴清燥。若壮热,口渴,汗多,则重用生石膏,还可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若咳呛少痰,加炙瓜蒌、桑白皮、川贝、知母润肺止咳化痰。咽干不利者,加花粉、玉竹、百合养阴生津。若身热退净,食欲减退,口燥咽干较甚者,证属肺胃阴伤,宜用益胃汤加薏苡仁、山药、生谷芽之类,益胃生津。 本证肺热而津已伤,勿滥用苦寒、香燥、辛温之品重亡津液,可佐养胃清火之药,如沙参、玉竹、山药之类,胃火清则肺金肃,也是“治痿独取阳明”之法。 湿热浸淫 症状:四肢痿软,肢体困重,或微肿麻木,尤多见于下肢,或足胫热蒸,或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细数而濡。 治法:清热燥湿,通利筋脉。 方药:加味二妙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