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地理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9224386.html,

初中地理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郎玉宏

来源:《学园》2013年第19期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将培养创新思维的

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师组织和设计教学的技能,逐步形成符合高效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是亟待深入探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092-01

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及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它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点。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裨益。现就现阶段本课题研究方面的收获和体会作如下整理。

一运用直观教具演示,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与现代社会以及科技的发展保持密切联系。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在地理课程的设置上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能够突出现实性。如在教授世界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这一内容时,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对学生来说都是难点。要弄懂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突破这个难点历来是地理教师感到吃力和为难的。在引导学生复习这一节时,教师拿一支手电筒、一个地球仪作教具。把教室空间模拟成太阳系,将手电筒的光线当成太阳光线,让地球仪绕手电筒(即太阳)“公转”一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日期以及地球上的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状况。增加了趣味性,增强了空间感,提高了课堂效率,直观地反映出由于地球公转才形成了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的更替现象,而且在经过演示后,学生会提出很多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如地球在公转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是垂直的吗?地球上昼夜长短情况怎样?正午太阳高度怎样变化?有无四季更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熏陶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利用课本中的图表引导分析,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并且具有社会学科以及自然学科的性质。它阐述了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