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经与辩证法

易经与辩证法

易经与辩证法
易经与辩证法

《周易》与辩证法

在远古,由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低下,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是很模糊的,不可能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因而也就不可能产生系统的哲学思想。最初哲学思想的萌芽,往往被包含在原始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征服自然之幻想的神话传说之中。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随之人类抽象的理论思维也进一步发展起来之后,哲学才有可能从宗教神话中分离出来。《周易》辩证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中国哲学辩证法的源头。

中国哲学有着极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冯契先生指出:“《易经》试图用两个具有对立性质的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台(特定的数量关系)来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这就是以理论思维的方式来掌握世界。并可说有了朴素辩证法的因素。”

《周易》蕴涵精湛的哲学思想,堪称宇宙代数学和济世宝典,包括太极化生的宇宙观,三才统一的整体观,相反相成的矛盾观,对称互补的均衡观,穷变通久的变化观,等等。《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经》原是卜筮之书,但在宗教外衣下却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易传》名为传注,实则借题发挥,虽然没有完全摆脱宗教巫术的影响,却有丰富的辩证法内容。《周易》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联系的观点。《易传·系辞下》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是从唯物主义出发,包含了寻找事

物之间联系的思想。

矛盾的观点。《周易》认为世界万物均有阴阳两种属性。阳代表正面、光明、在上、刚健、尊贵……;阴代表反面、黑暗、在下、柔顺、卑贱……。因此天为阳,地为阴;暑为阳,寒为阴;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山为阳,谷为阴;南为阳,北为阴;雄为阳,雌为阴;表为阳,里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君、父、夫为阳,臣、子、妻为阴等等。世界万物无不可用阴阳来表示其属性。这种思想,为中国古代哲学家所普遍接受。中国古代哲学家论述阴阳对立,大体分三个层次:一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如天与地对,男与女对,有阳物必有阴物对,这叫做“以类对”。二指事物内部阴阳两种性质的对立,张载称为“二端”,任何事物内部都有相反的两种性质(因素、势力)存在,如正与反对,上与下对,这叫做“以反对”。三指阴阳各自也有对,阳中有阴阳,阴中也有阴阳。阴阳对立具有普遍性,这是《周易》关于矛盾多层次的思想的发展。

发展的观点。《易传·系辞下》曰:“《易》之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文言》曰:“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事物中矛盾的地位和矛盾中矛盾方面的地位是变化的,即同一事物有种种的矛盾组合态,一种矛盾组合态对应事物的一种具体状态,或即同样矛盾构成的事物可以表现为种种具体状态,与一定爻数的种种卦象对应。《周易》认为,宇宙万物永远处于变动不居的运动过程中,主张社会人生也同样处于日新月异的永恒变化中,所以《周

易》提倡人要顺应自然,刚健自强,革故鼎新,全力开创,正如《易传·杂卦》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周易》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统一于物质。《周易》通过卦爻的阴阳变化为依据,以乾为天象、坤为地象、兑为泽象、艮为山象、坎为水象、离为火象、震为雷象、巽为风象的方式,作为八卦的表象形式。以金、木、水、火、土作为世界所有事物的基本属性,并通过这五种属性的生、克、制、化来说明物质存在的不同状态,从而达到解释事物变化的趋势。

《周易》强调人的能动性。人的职能在于改造,协调世界,使之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人要具备两种精神:一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一是胸怀博厚的精神。乾坤两卦《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次,天道和地道统一于人道,要高度重视人道的作用。天地之道属于自然界的规律,而人道是对自然界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是说作为人类的准确反映天地之道的易理能保络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由于人道是对天地之道的准确反映,因而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即天地之道能为人们所掌握,转化为人道,以此能动地改造、协调世界。《周易》在强调人们改造世界时,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主张以人道对天地之道的准确反映有意识地、能动地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

《周易》认为万物变化的根源在于阴阳对立的相互作用,即“刚柔相推以生变化”。有矛盾有变化才是吉利,无矛盾无变化则不吉。事物不断发展变化,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叫做物

极必反。

《周易》承认万物都在变动,即“天下之理,未有不动而能恒者也”。但又认为静是根本,即“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追溯到本源,天地和太极(易)是不变的。万物生生不息的变化,只能在不变的天地里进行。只有动静交替才能产生万物,没有静也就没有动。运动变化终归以不变为基础,这是《周易》形而上学的特色。

《周易》认为从最高的本体“道”到每一具体事物都有阴阳对立。“一阴一阳之谓道”。朱熹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为“一分为二”的命题。他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就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因此“一分为二”和“合二以一”的关系,也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周易》是二千多年前古人的思想,它的辩证法主要用于论证人事方面的变化。《周易》的理论合乎封建统治的需要。《周易》一向被认为是“定人伦”、“明王道”、“治国家”的重要经典。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周易》中不易的一面论证封建统治的合理,使中国古代辩证法一直受着《周易》模式的束缚,但它的朴素辩证法却因此得以保存和发展。而它提出许多辩证法方面的重要范畴和命题,也为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可以从孔子和《易传》说起。孔子及其后来的儒家对《易经》是很重视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儒学建构,不仅受到了《易经》中阴阳之间关系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了阴阳相交的运动变法的启发,《中庸》就是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没有前者,就没有所谓的以“仁”释“礼”的儒学,没有后者,就没有儒家思想的灵魂——中庸之道。孔子对《易经》的重视,历史上是有明确资料记载的。相传,《易传》就为孔子晚年所作。《论语·述而》也说:“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看来,孔子是在50岁以后(有人说,孔子学《易》在68岁),才开始痴迷《周易》的,可谓相见恨晚。《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这些能够相互印证的资料无疑表明:孔子对《易》是有过精深研究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孔子曾经提出过人生的五大里程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据说,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正如他在上面感慨的那样:“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我们知道,孔子早期四处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得不到各路诸侯的采纳。而艰难困苦不改其志,即使累累如丧家之犬,仍然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至于孔子的主张为什么的不到当时得不到认可呢?原因也许很简单,就是孔子那一套以“仁”释“礼”的儒学建构缺少了内在的灵魂,很容易沦为一种死板的形式和教条。而知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孔子当时并没有读到《周易》。今天的我们也许无法想像,当时看本书是很困难的,尤其像《周易》这样的书,属于官方的教科书,只能藏在周天子自己家里的小图书馆里,属于秘藏典籍,为太史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才能看到。别说孔子这样的一个没落贵族的后裔,就是王公贵族也很难看到。所以说,孔子读《易》不得,是很苦恼的。孔子能最终读到《易经》,还是沾了时代的光。我们前面说过,春秋末年,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周王室衰微以后,原来在周天子身边当文官的知识分子为了生计,都跑到各路诸侯国去了。但这些人出走,并没有空着手,临走还要捞一把,随身带走了一些东西。带走的什么?文人嘛!当然带的是书。就像今天我们很多知识分子搬家,最为珍贵的还是书籍。在被这些人带有的书籍当中,很可能就有《易经》。孔子晚年定居鲁国,当了个编纂鲁国历史的小官,才得以见到《易经》的庐山真面目。孔子看到《易经》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易经》及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班级:11级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班级代号:119441 姓名:赵林旺 学号:1109634006

泰卦 在《易经》的卦序中“泰”列第十一卦,是由“坤”卦演化而来。在“坤”宫第四卦为“泰”卦所在的位置,“泰”卦达到了阴爻与阳爻的平衡。泰卦上坤下乾,天下地上,乃天地交通、阴阳和畅之象,故名泰卦。泰大通也。内乾“健”而外坤“顺”,这其中以阳刚主导于内,则阴柔听命于外,这样的一种格局就很吉祥,而六爻上下交流自然感应所以亨通。泰卦以上下大通为象,阴居上而求乎下,阳居下而应乎上,上下相应相通。泰者,君子之道大行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故亨通无碍也。然泰久必否,此为天理之必然也,故处泰之道,当居安思危,常守正固,修人事以胜之,则可保其泰也。世之小人不可胜尽,必欲迫而逐之,使之穷而无归,其势必至于争,争则胜负之势未有决焉,故独安夫“泰”,使君子居中,常制其命;而小人在外,不为无措,后君子之患无由而起,此“泰”之所以为最安也。 卦意:第11卦地天泰(泰卦)应时而变象曰:学文满腹入场闱,三元及第得意回,从今解去愁和闷,喜庆平地一声雷。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坤)相叠,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感,上下互通,天地相交,万物纷纭。反之则凶。万事万物,皆对立,转化,盛极必衰,衰而转盛,故应时而变者泰(通)。事业:坚持由小而大,循序渐进的原则,事业已达到顺利的境地,更应小心从事,居安思危,积极寻求、开拓新的事业,方可继续前进,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必遭失败。 经商:顺利。务必注意市场动向,开拓新的领域,展开新的竞争。为此,密切与他人的合作,争取各方面的帮助,但需谦虚谨慎,警惕巧言令色的小人。 求名:具有成功的条件,但一定得更加努力,刻苦追求,最忌聪明反被聪明误。外出:一帆风顺。 婚恋:美满姻缘。谈恋爱却不可不认真对待。 决策:吉祥如意。适应能力强,各项事业能成功。能谋善断,长于人际关系,能团结他人共创业绩,灵活机动,很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向新的领域迈进。但在人生途中必须兢兢业业,尤其不可麻痹大意,在择朋选友方面更应慎重,切防小人倒运。 “泰”的解释为互通,天地相交,万 物纷纭。反之则凶。万事万物,皆对立, 转化,盛极必衰,衰而转盛,故应时而 变者泰(通)。“泰”,通畅、平安的意 思,这是泰卦总体形势的特征。 《序卦传》说:“履而泰,然后安,故 受之以泰。泰者,通也。”泰卦紧接着履 卦发展而来。履卦的卦象上天下泽,乾阳 在上,兑阴在下,象征辨别上下之分的等 级秩序,所以说“履者礼也”,履卦的总 体形势就是遵守这种等级秩序的规定,循礼而行。泰卦的卦象与履卦恰恰相反,乾阳在下,坤阴在上,看来是颠倒了上下之分的等级秩序,违背了循礼而行的原则,但也正是由于这种表面形式上的颠倒违背,才使得总体形势通畅平安,形成“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的和谐。所谓“履而泰,然后安”,“而”是连词,一方面表示由履而泰是一种前

易经64卦解卦的基本方法

六十四卦解卦的基本方法 一易堂赵文海 按照易经的本义,评价一个卦的“好坏”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但求卦者往往需要通过对卦象、卦辞、爻辞、象辞、彖辞的深入理解,以此得到启示,对自己当前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因此,如何正确并深刻的解卦,是初学易者绕不开的一门基本功。本文抛开基本的“以辞解卦”,力图让学易者通过对“解卦原理”和“解卦规则”进行基本知识的普及,以便较快的提升易学修为。 在学习中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出的就是,易经“大道”告诉我们,任何事都有“一定规律”,但任何事也都会有规律之外“例外”情况,切不可过于死搬硬套,要学会灵活运用。 一、首先,看这个卦的两个组合,因为它有下卦和上卦,下卦是在下在内,上卦是在上在外,下卦是主卦,所以平常在看卦时,下卦是跟自己有关,上卦是跟别人、跟环境有关,讲政治的话,下卦就是老百姓,上卦就是统治者,看上下卦他们之间关系如何。 二、准确判断哪一个爻是主爻,对于卦象分析和卦辞解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选同性数最少之爻;少数爻多于两爻者,选中正之爻;有中有正,中胜于正,首选中爻,次选正爻;两爻皆中,选其正爻,同为正爻,选其有应之爻,仍不能决,对照卦爻辞,与卦辞意相近者为主爻。 三、了解整卦之后,再看你所占的爻位哪一爻,断此爻的吉凶悔吝,主要原则为: 1、是不是当位,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就是好,反则就是不当位,不好的爻。如果再居中,就更好。 2、是不是有正应,应的话可以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特殊情况是,六个爻里只有一个不同的爻,另外几个爻就相依为命了,原则就是这个主爻很明显,这个时候每个爻都是向它靠的,因为这个主爻在这个格局里物以稀为贵,这时候,不相应的爻与它之间就不再排斥了,而是同病相怜了。 3、看他的邻居,比如说你是阴爻,不宜乘刚,如果乘刚也尽量不要乘主爻。 四、六十四卦每卦从下到上六个爻,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各爻也具备各自基本的特性。 1、一为动,二为入,三为深,四为显,五为静,上为代 2、初难知,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易知 五、看这个卦或爻是怎么变来的,卦跟卦的关系,六十四卦三十二组,非覆即变,这叫做覆卦或变卦,但卦变又是另外一个概念,这要看十二消息卦了,看这个卦是从哪个消息卦变来的。四月乾,五月姤,六月遁,七月否,八月观,九月剥,十月坤,十一月复,十二月临,一月泰,二月大壮,三月夬,这十二消息卦都是同性爻由下往上没有交错,阳爻从乾开始,从下往上,坤卦也是阴爻从下往上,正好配合一年十二个月,消息卦作为基础,它会变成别的卦,这个卦几个阳爻几个阴爻,它一定是某两个卦变来的,像泰和否,都是三阳三阴,但上下位置不同,别的卦,如果也是三阳三阴,那它不是泰卦变来的就是否卦变来的,往往它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了解自然观演变的基本历史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伴随着科学的萌芽而产生,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 演变的逻辑顺序:自然的附魅→自然的祛魅→自然的返魅 (1)古代朴素自然观史前神话阶段的自然观 起因:对自然界加以说明和解释。特点:“万物有灵”论 表现形式: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史前神话自然观对当时社会活动的影响:“图腾”信仰和自然崇拜、巫术、祭祀、祈祷、从中萌发了理论科学。 中国古代自然观 (1)《周易》中体现的自然观:普遍联系的观点 周易:一般认为它是一部卜筮之书。 卜,占卜,指的是依据天地万物的表征来确定吉凶,“占”是观察兆象的意思,“卜”是用火灼甲骨取兆的意思。筮,用蓍草来预测凶吉。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自然观:演化观 原文:第一章: 1、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ao)。 2、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3)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侧重于回答自然是怎样的 优点:A、朴素辩证法(阴阳辩证法);B、自发运动变化(《易》—循环演化、生成论);C、自然、人生和社会相联系(天人合一) 缺点:A、不讲逻辑,不严密,不成体系。B、臆想、猜测,不重观察,人为规定。 古希腊自然观:侧重于回答自然为什么是这样的 A、泰勒斯:水——万物始基 意义: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 B、柏拉图,前427-347,理念论 1、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另一个是经验的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虚假的,只有理念世界是真实的。

易经第五十二卦:《艮卦》

易经第五十二卦:《艮卦》 易经 第五十二卦是《艮卦》,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大家了解多少呢? 第五十二卦:《艮卦》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白话】《艮卦》象征抑止:止于背部,不得使身体面向所止的地方;就好 像在庭院里行走,两两相背,不曾感觉到有人的存在,进入这一境界,就不会受 害。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白话】《象辞》说:《艮卦》的卦象是艮(山)下艮(山)上,为两山重叠之 表象,象征着抑止;君子的思想应当切合实际,不可超越自己所处的地位。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白话】初六,抑止应该在脚趾迈出之前,这样就不会受害,而且将有利于 长久坚守正道。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白话】《象辞》说:“抑止应该在脚趾迈出之前”,这就说明 没有失去正道。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白话】六二,抑止人的小腿的行动,不能迈步追随应该追随的人,他的心 中是不会快乐的。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白话】《象辞》说:“不能迈步追随应该追随的人”,又不能 退下来听从抑止的意见,因而心中不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白话】九三,抑止腰部的行动,断裂脊背的肉,危难将像熊熊的烈火一样 烧灼他的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白话】《象辞》说:“抑止腰部的行动”,说明危险将像熊熊 的烈火一样烧灼他的心。 六四,艮其身,无咎。 【白话】六四,抑止身体上部不动,就不会受害。

学习易经圆满家庭

学习易经,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今天通过分享易经易理,来指导如何扮演好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如何经营好一个家庭,大道至简。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20岁以前是少男、少女。20----40岁是中男、中女。40----60岁是长男、长女。60----80岁是老父、老母。易经讲易象、易理、易数。 现在人们都说男女平等了,解放妇女了,在过去,人们讲究男人走到县,女人走到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现在女人也顶半边天,但是现在离婚的概率,越来越高。 未婚以前,艮少男去追兑少女,少女在上,少男在下,成卦就是泽山咸卦。咸,感字无心,缺少理性,易冲动。咸加心就是感觉的感,少女追求的就是一种感觉,未婚以前,少男追少女的多,但是也有少女追少男的,但是这个少女多半婚姻不会吉利,因为少男就不会珍惜这个少女,因为得来的太容易嘛,这就是人性。 如果少女追少男,少男在上面,少女在下面,成卦就是山泽损卦。山泽损就会有损失,如少女私奔。中国不是有一句古话叫赔了夫人又折兵嘛,就是最好的诠释了山泽损。三国的时候,那个周瑜使的

美人计,让女的去追男的,造成了山泽损。所以说,在未婚以前,如果你是小女孩,一定要等男孩来追你,否则就会造成损失,最后会很伤心的。 20岁以后就进入了中年。坎中男在上,离中女在下,成卦就是水火既济,这更像是一个家庭,男主外,女主内。即过去男耕女织,男人主事业,女人在家一样,为既济,既济才能发展。男人在外面跑着赚钱,女人在家收拾家务,教育子女,孝敬父母,这就是水火既济,家庭很和谐。但是如果女人在外面赚钱,男人在家里抱孩子,就成了火水未济。就是上下不通了。所以说结婚以后,这个关系还要摆正,否则家庭是很难和谐的。 进入40岁以后,就会互相容忍,不再争强好胜,办事都是互相商量的,有时候,需要男人出去办事,男人就出去,需要男人在家抱孙子,男人就在家抱孙子。长男长女,夫唱妇随,和谐永恒之意,因雷风皆属木,风是木之性,雷是木之用,恒者,长久之意,意示和谐才能长久。 60岁以后就进入了老年,坤在上,乾在下,成卦就是地天泰,人老了就变成老小孩儿。有时候,儿媳妇给孙子点儿点心,老太太还提意见的。老年以后,老头儿就要让着一点儿老太太,不要和老太太一般见识。但是如果换成了坤在下,乾在上,就成了天地否,闭塞不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它内容丰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周易》是一部关于占卜的哲学书籍,其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哲学思想,关于本质规律,在《周易》中,最根本的规律体现就是阴阳,《周易》认为,天地人伦、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例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山为阳,水为阴;《易传·系辞》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我的理解是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是由阴和阳构成,这种规律适合于宇宙万物,抓住了阴阳就抓住了根本,这一点与占卜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人们通过占卜预测事物的吉凶,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外乎两种,好或坏,吉或凶,可与否,是与非,抽象出来就是一正一负,一阴一阳,而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就是阴阳的关系的变化,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通过阴阳的相生,相克,共存与转化来揭示万物最本质的规律,这种看似简单的规律却包罗万象,在任何地方都能解释的通,这也是《周易》的高明之处。其中一方面用“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来强调事物差别,对立变化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主张“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强调综合,统一在物体形态中的功效。《易传》中还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它指出肯定的论断包含着转化,而用“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来说明“变则通”,进一步指出了否定的东西和肯定的东西的联系。这些命题都朴素地表达了事物的发展是对立面矛盾而又统一的思想,构成了中国辨证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世界是物质的,这是西方哲学唯物论的最基本观点。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道生成的、组成的,二者同质而异名。《易经》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方法独特而且实用,全面而且深刻。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离代表太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2 —20 13 学年第 2 学期) 课号:054TSCAH0 课程名称:《周易》导读改卷教师: 学号:106090010 姓名:孙培军得分: 易经与哲学 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儒家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尤其对《易经》中关于中国哲学的理解。《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人们同时也在判断中寻求着《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本文就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关键词:易经哲学思想宇宙观唯物观发展观人生观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它早于老子、孔子而成书,成为老子、孔子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 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又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易》,对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周易64卦象及解说

第1卦 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第2卦 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 第3卦 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 下下卦 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 第4卦 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第5卦 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 第6卦 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 第7卦 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 中上卦 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 第8卦 水地比(比卦)诚信团结 上上卦 象曰:顺风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风,不用费力逍遥去,任意而行大亨通。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坤为地;坎为水。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赖,亲密无间。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诚团结的道理。 第9卦 风天小畜(小畜卦)蓄养待进 下下卦

易经与生活

[导读]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中国周易学会西安研究员吕山峰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 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这部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 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的书籍,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思想结晶, 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 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卦辞、《易传》语言晦涩难懂,然而却 与生活息息相关。孔子读易后,感慨“洁净精微,易之教也!”足以说明《易经》语言精深, 处处有哲理和教化之妙用。本文是我根据多年读易的体会,主要把《易经》的生活理论归纳 一些,以便参考学习。 一、《易经》与日常生活 1.衣:黄裳元吉;生活即教育。(坤六五)古人把上衣称作衣,下衣称为裳,喻意下 衣是为了陪衬上衣,君子以厚德载物,常怀忠信,舍己为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无成 有终”,这和《道德经》“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异曲同工之妙。有人认为老子思想守弱、消极,其实不然,实际上老子是解读了《易经》坤卦精神。笔者研读宗教文化典籍,曾 经在多次易经讲座中,反复强调我们要学习《易经坤卦》、《道德经》以及佛教的《地藏王 菩萨本愿经》,为其效法自然、善待众生、护念地球母亲的理念而深受感动。 2.食:君子以饮食宴乐。(水天需)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第一需要。饮食宴乐,民 以食为天,人生饮食大事,以快乐为准则。本卦从初爻到六爻,基本上包含了生存需要、安 全需要、尊重需要。相比而言,周文王《水天需》卦比马斯洛五大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要早 近3000多年。 3.住:先王以享于帝立庙。《风水涣》(涣,风行水上,患难,先王带领民众,选择 吉祥的地方建屋宇、立宗庙。注:涣,音同涣;享音同祥,帝同地。所有注疏解释都用到音 韵学。)居住,也是人生的一大追求,购房、买房,以选择福地而居住为目的。所以出现“相地、堪舆、风水”这一行业。不少学者认为,风水一词,最早出现在中郭璞《葬书》中,笔 者则以为最早出现在《易经》中。

浅淡_周易_与_黄帝内经_中的象数思维汇总

中医药理论研究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3月第31卷第3期总第400期浅淡《周易》与《黄帝内经》中的象数思维 高立珍①孟彪①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1003-0055-02 1《周易》象数思维的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其思维方式众多,而《周易》中的象数思维可谓独树一帜。它已渗透到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各个领域。所谓象数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假借象与数进行思维,取象比类,触类旁通,象以定数,数以证象,以发展理性思维的一种思维模式[1]。古代对于象数的认识发轫于占筮,《左传》僖公十五年曰:“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象”和“数”是通过占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2]。“象”是《周易》最重要的范畴,它既指卦象,又指物象,物象中既有有形状可见的“形”,又有无形状可见但却可以感受的“象”。 《周易》中的“象”是圣人对深奥之理的诠释,而象又是通过数来表示的。《易经?系辞上》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一、二、三、四、五称为生数,六、七、八、九、十称为成数。2 《黄帝内经》对“象”思维的发挥应用 《黄帝内经》继承了《周易》象思维的内含,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书中不仅有《阴阳应象大论》等以“象”命名的专论,还提出了:“五脏之象,可以类推”的原则,并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指出:“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将人的五脏与自然界的四时,五方,五味,五音,五谷,五臭,七窍等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黄帝内经》对于人的划分,也常依象而分,一种是按五行取象而划分的“五行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出:“先立五行金木水火

易经课程论文-《易经》与哲学

《易经》与哲学 《易经》是我国先秦的重要典籍,中华文化的瑰宝。历史传说中,有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周易》、孔子修易等,神话传说中又有连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传易等。《易经》是一部教人做人做事的著作。易是变化不定的方式,经是对易变化的方式而实行的方法。易和经是一体的,是万变和万法的合体。易经就是一易一经的学问。综合起来,易经就是指导如何提高生命能量,教导人们为人处世及适应生活的书。它涉及三项内容:修行学、哲学、占卜学。 《易经》有三大原则:1.简易,万事万物都是非常简单的,大道至简;2.变易,万事万物都是随时变化的,没有不变的人、事、物,3.不易:万事万物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总体来说《易经》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全息对应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对应的,没有单独存在的道理,一件事情的发生,往往预示着另一件事情也会发生; 2.五行生克制化论,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到五类元素:即金木水火土,一物生一物,一物克一物,没有最强者,也没有最弱者,事物在相生相克中才能得到发展。 3.阴阳论,万事万物都分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纯阳纯阴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4.时空论,万事万物的变化都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或空间变了,事物也会随着变化; 5.因果报应论,今世的果由前世做的因来决定,今世做的因决定了来生得到的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易经》包含很多的哲理,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哲学思想。 一、实存的本质 在《易经》中可以看到了两个基本概念“太极”和“道”,它们描画了人类所体验到的终极实存的特征。两者都产生于人类对自然界中万物的形成以及转化的经验,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它们表现了变化的一般特征以及对变化的一般本质的更深领悟。“太极”一词首次出现在“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六十四卦产生于八卦的两两组合,这一生成过程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不仅建立起了一幅实存作为万物的世界的生成和发展的宇宙演化图景,而且提供了一个在八卦和六十四卦系统结构中符号化了的宇宙结构学思维方式。此生成过程也可以称之为“道”,其持续之源被称为“太极”。“道”是过程位相中的“太极”,而“太极”是生成位相下的“道”。它们一起指向同一物,即创生、变化和转化的实存的总体。 实存与神性是所有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因为二者体现了对人类的根本关切。实际上,当我们追问如何能够确证我们的生活、安顿我们的感受以及决定我们的行动的时候,神性问题就不可否认地呈现出来了。因此,如果不提出实存或者人类起源和命运的问题,我们便几乎无法碰触到任何哲学问题。不同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和印度对“存在”概念的各种理解,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充分承认存在的变化这一事实,认为存在是存在的生成。 二、类比——等价性思维 《易经》是以事物变化的原始经验和宇宙的创造性为基础,发挥为卦象的类比——等价意义和哲学注释所要阐明、解释的理。就变化的原始经验和卦象的类比——等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周易第53卦_渐卦(风山渐)_巽上艮下

周易第53卦_渐卦(风山渐)_巽上艮下 周易第53卦_渐卦(风山渐)_巽上艮下本卦第53卦:渐卦(风山渐)互卦第64卦:未济卦(火水未济)错卦第54卦:归妹卦(雷泽归妹)综卦第54卦:归妹卦(雷泽归妹)目录[隐藏]周易第53卦详解周易第53卦初六爻详解周易第53卦六二爻详解周易第53卦九三爻详解周易第53卦六四爻详解周易第53卦九五爻详解周易第53卦上九爻详解 周易第53卦详解第五十三卦:渐卦(风山渐)渐。女归吉,利贞。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白话文解释渐卦:女大当嫁,这是好事。这是吉利的贞卜。《象辞》说:本卦下卦为艮,艮为山;上卦为巽,巽为木,木植山上,不断生长,是渐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山之育林,从而以贤德自居,担负起改善风俗的社会责任。邵雍河洛理数解卦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渐进即利,性急即败。小吉:得此卦者,逐步开运,凡事宜循序渐进,则谋事可成,不宜急进,性急则败。傅佩荣解卦手册时运:时来运转,可以得意。财运:逐渐得利,多行善事。家宅:君子居之;贤女可妻。身体:安居调养。传统解卦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巽)相叠。艮为山,巽为木。山上有木,逐渐成长,山也随着增高。这是逐渐进步的过程,所以称渐,渐即进,渐渐前进而不急速。大象:山上种有树木,逐渐生长,比喻循序渐进。

运势:逐渐走向光明前途,凡事宜打根基,可得吉庆,但须防色情之难及文书错失。事业:在经过一个相对静止的时期后,重新开始了事业的新阶段。这时最怕的是急躁冒进,务必循序上进,脚踏实地。同是注意品德修养,以沉着、谦逊的态度对待事业,可无往而不利。经商:正处在稳步向前发展的阶段,定要把握时机,既不可盲目乐观,也不要停步不前,而应采取逐步前进的策略,量力而行。遵守商业道德,以良好的服务,开拓市场。求名:效法树木植根山上,逐渐生长的精神。在品德和学业两个方面,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同时,肩负起改善社会风俗的责任。求名应以渐进为宜,切不可争进。婚恋:不可操之过急。幸福、美满,夫妻白头和谐。决策:时来运转的时刻已经到来,切莫错过良机。务必小心谨慎,渐进有益有利。以谦和的态度处世,可以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会获得重大成功。台湾张铭仁解卦渐:表示循序渐进,不可心急之意,主吉象。好事慢慢在进行中,一切遵循正理常规即可,事业投资均能有收益。感情婚姻,更是结果收成,欢喜结局之时。解释:逐渐好转。特性:感觉细腻,思想敏锐,重品味,讲情调之人,爱追求变化的事物,口才佳。反应快,为人热心,财运丰厚。运势:逐渐顺利,光明开运之象。凡事务必掌握时机,循序渐进,可得吉庆。须防款项交易之差错及色情之灾。家运:渐曙光明、幸福之象,诸事宜以顺乎自然为吉,反则有克也。疾病:恶化之象,

易经《家人》卦辞解说

家人 ——幸福的和不幸的家庭 家人:利女贞。 【白话】《家人卦》象征家庭,特别指妻子,注重妇女在家中的作用,妇女不仅是家庭的成员,而且料理家务、参与社会事务,如果她能够坚守正道,贞洁贤惠,将会非常有利,正所谓家有贤妻,其夫不遭横祸。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应言有物而行有恒。 【白话】《象辞》说:《家人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巽(风)上,为风从火出之表象,象征着外部的风来自于本身的火,家庭是君子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撑。君子应该说话要有根据和内容,行动要有原则和规矩,树立自己的威信,不能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 初九,闲有家,悔亡。 闲:防范。有:于。

【白话】,初九,治家应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立下规矩,防患于未然。如果这样做了,就不会有什么过失了。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白话】《象辞》说:“治家应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立下规矩,防患于未然”,意义就在于开一个好头十分重要。如果等到出现了问题再去想办法,效果就差多了。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遂:用作“坠”,意思是失误。中馈:家庭中的饮食之事。 【白话】六二,不要自作主张,追求功名,料理好家中的饮食起居,结果一定是吉祥的。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白话】《象辞》说:《家人卦》的第二爻位(六二)这所以能够吉祥如意,是因为它位置居中,符合常规,而且温柔顺从的缘故。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嗃(he):用作“嗷”意思是众口愁叹。嘻:笑声。 【白话】九三,由于治家过分严厉(君子过于权威),使得家里人承受不了而怨言丛生,这样做虽然有过失,会带

来麻烦,但是从长远看,最终会得到吉祥的。可是如果不能从严治家,听凭妇人和孩子们随心所欲,最终的发展结果却决不会好。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白话】《象辞》说:“由于过分严厉使得家中人怨言丛生,但最终却可以得到吉祥”,是因为这样做是符合治家的原则的,虽然有过失,但不失根本。而听凭“妇人和孩子随心所欲,最终的发展结果却决不会好”,是因为这样做违背了治家的原则和规矩。 六四,富家,大吉。 富,财富,名字做动词 【白话】六四,能够使家中的财富增加,就一定会非常吉祥如意。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白话】《象辞》说:六四之所以“能够使家中的财富增加,一定会非常吉祥如意”,是由于它柔顺的本性决定的,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中国古代著作易经

中国古代著作易经 《易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伏羲八卦为始那时并没有文字所以八卦。二为周文王父子承接伏羲八卦,八八重叠生六十四卦,周文王父子认为64卦已包含宇宙万物,每一卦都有卦辞。后有孔子做传又称《易传》《十翼》,《易经》的发展在夏朝时期产生了《连山易》,在商朝时期产生了《归藏易》,在周朝时期产生了《周易》。《易经》是中国最早的易经书,由伏羲氏所创。由于时间的原因,《连山易》和《归藏易》已失传,只剩下《周易》。所以周易是出自于《易经》的,它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但不乏文采和哲理,是国学(内含儒道两家思想)重要经典之一。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周易一书,并非仅仅为占卜之书,乃是借占卜学修身。每个卦都是修行中岔路,人身不正,处世即不正。人若生病,事业亦必荒废。周易与其说占卜人事,不如说是记录人体内的各种病症。易经的存在,是补充了黄帝内经人体经络病症。

人体经络运行不正,就要有是非灾厄。 易经,周行不易,读完后,唯留”中正”二字。 不易者,中正之”道”也。 基本简介 易:改变;经:书籍。《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 1、伏羲依照“河图”之启示而演成八卦,形成了《易经》典籍的核心内容,《易经》之五大规律也出自于“河图”之启示。 2、《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四象是对阴阳的细分;八卦是对四象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每卦及卦爻的含义有单独的章节进行释义;如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灵活运用《易经》之阴阳变化细分系统,则需要根据所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作出适当的选择。 3、以《易经》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国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乾为天第一 【原文】乾①。元亨、利贞②。 【译文】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注释】①乾,卦名。《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即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组成各卦的两个经卦,

又依其位置称为上卦与下卦。上卦又称为外卦,下卦又称为内卦。这种位置区分与卦象、爻位联系起来,也是分析卦、爻意义的重要的结构关系。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六画都是阳爻(阳爻,参见本卦初九爻题注),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后人说《易》多附会,将其象征意义广泛推衍,用以代表纯阳刚健的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可详《说卦》各篇)·②元亨、利贞,是两个贞兆辞。《易卦》的卦、爻之辞可以从很多角度上进行分析。大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贞事辞,它记录着占筮的具体事情;二是贞兆辞,它指占筮时神灵感应的兆示,如吉、凶之类;三是象占辞,它记录着日常生活中一些异常现象,比如说梦境中的现象,用以向神灵卜问其吉凶。元,大。亨,通。利贞,《说文》:“贞,卜问也。”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 【原文】《彖》曰①:大哉乾元②,万物资始③,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⑤。态呀终笔⑥,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⑧。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⑨。 【译文】《彖辞》说:伟大啊,上天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胚胎,它们统统属于上天。云在飘行,雨在降洒,繁殖万物,赋予形体。太阳运行,升上降下,出东没西,向南朝北,六方位置,依太阳的轨迹而得以确定。太阳驾驶着六条飞龙在空中有规律的运行。这种运行变化,形成季节气候,万物从而在大自然中找到适合生存的地位。天的运行,保持、调整着全面和谐的关系,于是达到普利万物,正常循环的境界。天的功德超出万种 物类,给万国带来普遍的康宁。 【注释】①彖(tuan团去声),《周易正义》:“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

自然辩证法中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哲学思想

中文摘要: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飞速发展以来,我们开始所面临的生各式各样的态危机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的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深入思考。生态文明是人类按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有效消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和谐的文明模式。生态文明是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它对于我们反思当前日益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价值。 关键字:环境哲学生态文明生态价值 绪论: 全球性生态危机己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深度忧虑,环境的恶化与残破,境意识之严重缺失"自然平衡能力遭到人为破坏而难以维继,从其表象上看生态危机是自然其深层蕴含则人们的生态意思缺失。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我国多年来坚持不懈致力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取得成果的总结,是对全球日趋严峻的生态问题做出的庄重承诺,更是对子孙后代和全世界人民负责的庄重承诺"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自身的发展历程中为缓解人与自然不和谐关系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其中不仅有人类观念上的挣扎,更有实践上的艰辛,不仅仅是某个地区人民的事情,而是全世界各国和全世界人民的事情。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需要摆脱工业文明以来盲目的开发方式,以正确的符合自然规律,合乎人与自然和谐的实践来建设生态文明"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由来: 生态破坏是人类文明最早的痼疾之一。自从人类发现了火的使用, 人类就开始掌握大规模地破坏和毁灭生态环境的能量。最初的大规模破坏是焚毁森林以播种粮食, 森林的毁灭是生态灾难之源。所以不难发现存在很多灿烂的古文明都因后期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崩溃而消逝与历史长河中。(生态的哲学朱小丰) 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业生产“制造”从自然界中选择部分有用的原料,再按照人的想法重新“合成”,最后形成一个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人工物”。这些”人工物“满足人类的需求,被人骄傲地称为“精美制品”,像洗涤剂、制冷剂、防腐剂、塑料等不能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因此在自然界中是无法降解或者很难降解,成为自然系统的垃圾。化石燃料的燃烧: 一是燃烧所排放的废气会改变大气的成分,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地球的温室效应和一系列自然灾害,危及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二是工业文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用完了地球亿万年的能量储备,这些能量储备或迟或早要被用光。 二、生态与社会发展 社会的发展水平体现在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政治、文化以及其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丰富程度。社会发展也要求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但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生态问题频繁出现,而生态哲学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解决生态问题的理论支持。([ 1 ] 余谋昌. 生态学哲学[ M]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1.)以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视角审视人与自然关系, 从而为审视社会发展与生态提供了一具 有人和自然双重尺度的参照系统。 1社会政治与生态:随着社会的发展, 政治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表现。纵观历史, 我们会发现政治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逐渐重视生态环境的过程。从表现上看,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种自然现象, 而政治的表现是一种社会现象, 二者似乎联系不大,可以说, 当今世界范围的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