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标准文本格式及模板(单元)

课程标准文本格式及模板(单元)

课程标准文本格式及模板(单元)
课程标准文本格式及模板(单元)

关于课程标准的格式要求

1.各级标题的字号、字体和编号:

标题:小二号字,宋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五号字,宋体,加粗;编号为“一、”“二、”“三、”等

二级标题:五号字,宋体;编号为“1、“2、”等

(上述三级标题可以只选用部分,但层次不要混乱)

一二三级标题应该单独一行,句尾无标点符号

2.A4页面,页边距为上下均为2.54cm,左右均为

3.17cm;

3.标题和正文之间空一行;

4.行间距:单倍行距;

5.正文字体:宋体,字体大小全部采用五号字;

6.插入页码:页面底端,居中;

7.以上未提及的格式、版式设置一律默认。

教务处

2011年3月2日

示例1:

《XXXX》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

……,(备注:此处含前置后续课程说明)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

◆……

◆……

◆……

◆……

◆……

2、素质目标

◆……

◆……

◆……

◆……

四、课程设计思路

……

六、课程实施建议

(备注:表格根据教学单元数进行设置)

七、课程教学保障

1、教师要求

(备注:说明承担此课程的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也可说明教学团队需要的能力)2、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备注:说明要完成此课程教学所必需的硬件设施)

3、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

(备注:主要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教材性质等)

(2)教学参考资料

(备注:参考书、网站资料等)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格式

附件一: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课程标准写作指南 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 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含职业拓展课) 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 一、课程定位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 如:本课程是XXX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 建议该部分用一段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如: “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 三、课程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和可展示的。具体应从下述3个方面展开表述: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XXXX》课程标准 (黑体,三号,居中,1.5倍行距) 一、课程概述(黑体,四号,加粗, 1.5倍行距。下同) (一)制定依据(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 下同) 本标准依据《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xxx》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20磅。下同)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XX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XXX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是校企(院)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 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医院”、“课堂与车间合一”等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四)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分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

核心课程建设内容要求及规范

在学院骨干院校建设项目中,核心课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项目,影响范围较广,对学院的课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核心课程建设内容的要求与规范如下: 一、资源入库前的总体属性要求: 1、Title (标题):资源的名称; 2、Creator (创建者):资源的创建者、作者; 3、Subject (主题):资源的主题内容; 4、Description:(描述):资源的内容、介绍信息; 5、Date (日期):资源制作及上传时间; 6、Type (类型):资源所属的类别,系统也可自动识别; 7、适用专业 8、关键字:时间、主题、涉及系部; 9、扩充属性包含:适用课程(可以多个),资源来源等等。 二、教学文件类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定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2、内容要求: 含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要素的完整文档。(学院提供模板) 3、技术标准: 文档格式为word 或pdf。

4、获取途径: 根据学院骨干建设目标与要求,由学院教务处提供模板,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组织撰写,聘请专家论证,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审议后调用。 (二)课程标准 1、定义: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专业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结果的期望。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内容要求: 含有课程标准各要素的完整文档。(学院提供模板) 3、技术标准: 文档格式为word 或pdf。 4、获取途径: 由各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目标,参考学院提供的模板,自制本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经系重点专业负责人审核,报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实施。 (三)课程设计 1、定义: 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狭义指课程组织实施的过程及进度的规划。 2、内容要求: (1)含有课程设计的各要素。(学院提供模板) 2)课程设计以2 课时为教学组织单元 3、技术标准:

课程标准模板(参考)

课程标准 【注:以下内容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板填写: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填写A 模板;项目化课程 填写B模板;整周实训课程填写C模板;其它课程填写D模板】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说明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还是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 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本课程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专业能力定位,服务于哪些岗位要求开设本课程的;如是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职业素质或者能力定位,服务于从事哪些职业工作要求开设的课程;专门为掌握知识、拓展专业素质开设的课程可以按照传统的描述方式。 (二)先修后续课程 除说明本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外,还应说明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说明课程设计的理念;其次在分析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说明学习情境中教学内容选取和排序思路。 最好能用表格描述通过学习领域学习来培养行动领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

三、课程目标首先描述课程的总体目标。用具体、明确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 的能力目标一一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用XX做XX”。这里所说的“做”,是指“完成专业任务”,不是指“掌握知识”。所以,“能理解XX概念,能掌握XX定义,能回答XX 问题”之类,都不是我们要求的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①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②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③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④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⑤按照规范操作的能力;⑥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⑦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⑧事故的处理能力;⑨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⑩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应首先分析本课程直接服务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需要本课程的哪些知识、能力、素质,再联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说明本课程在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 【然后分类叙述具体目标,采用如下三种目标的描述:】 (一)能力目标 【注:尽可能使用清晰、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知识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知道”“了解”“懂得”“掌握”“熟悉”之类的动词;能力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物流仓储管理软件”;素质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获得、形成、树立、提高、发挥、发展”等词。】 1.*** (1) ① 2. 3. (二)知识目标 1.*** (1) ① 2. 3. (三)素质目标 1 ***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与格式 专业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更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专业课程标准应体现专业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专业课程的性质、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为规范我院各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特提出本基本要求。 一、课程标准编制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前言 1.1课程定位用简练语言对该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总体描述。具体指出本课程在专业中属于哪类课程(职业能力必修课、职业能力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与其他课程的分工与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等。 1.2 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内容。 2.课程目标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具有哪些能力、掌握课程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是要说明具有哪些能力,突出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要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能力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按学习领域(指任务或模块化课题或工作项目等)顺序描述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态度,突出能力要求。 4.实施建议

ps课程标准模板(电商专业)

《Photoshop》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由企业电商课程组开发制定。 《Photoshop》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以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启发性为原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以通过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为着眼点,以淘宝网店为教学活动载体,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中做、做中学”。 一、学习领域定位 (一)本学习领域课程对应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应的职业或岗位工作任 务领域) 1、Photoshop 基础知识 ①Photoshop的工作界面:菜单栏、工具箱、工具属性栏、控制面板、图像窗口、状态栏的组成和功能。 ②图像与色彩: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的色彩模式、常用图像文件格式。 ③图像文件的基本操作: 文件的基本操作、图像显示与控制、图像与画布的调整、颜色的选取。 ④重点:Photoshop的工作界面;色彩模式的概念;常用图像文件格式的概念及转换;图像与画布的调整。 2、图像的编辑 ①选择区域: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创建选择区域;选区的修正、变换、存储和调出;选区的移动、复制、增加、减少等操作技巧。 ②绘画工具:建新笔刷、编辑修改笔刷、定义笔刷、装载笔刷等操作技巧。 ③图像的填充与描边:描边命令、填充命令、油漆桶工具、渐变工具的应用。 ④编辑工具:历史记录控制面板的应用、橡皮擦、图章工具、修复工具、模糊、锐化和涂抹工具、减淡、加深和海绵组工具的应用。 ⑤重点:选区的建立与编辑;各种编辑工具的属性设置、命令面板的设置与应用。 3、图层 ①图层的基本操作: 图层控制面板的应用;新图层的建立;图层的编辑;图层蒙版的应用。 ②图层样式: 图层混合选项的应用;图层效果的应用;图层样式的应用。 ③图层中蒙板的使用;图层的效果控制与编辑;文本层的概念及操作。 ④重点: 图层的编辑与图层蒙板的应用;图层效果的应用。 4、路径 ①路径的基本操作: 路径工具的应用;创建路径的方法;编辑路径的方法。 ②路径控制面板: 创建路径;复制路径;显示和隐藏路径;删除路径;路径与选区互换; 路径的填充与描边。 ③形状工具组: 几何图形工具;直线工具;自定义形状工具。 ④重点:路径的编辑、路径与选区互换;路径的填充与描边。 5、文字的编辑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讲课讲稿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课程标准 (黑体,三号,居中,1.5倍行距) 一、课程概述(黑体,四号,加粗, 1.5倍行距。下同) (一)制定依据(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 距。下同) 本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20磅。下同)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是校企(院)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医院”、“课堂与车间合一”等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四)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分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机械常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械常识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第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式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所需的机械操作(主要是钳工)的基本技能,具有识读零件图和一般装配图的技能,掌握相应的理论机械知识;具有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意识;达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职业资格五级标准中的相关模块要求,为学生学习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其它工种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基础。 1. 2设计思路 1、以实践为导向,课程综合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由实践整合理论。 2、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行研究性学习。 3、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工作分析,从而确定从事该专业的中级工应具有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专项技能,并将各项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划归相关工种,按工种组织课程。 4、本课程按机械操作初级工涉及的职业活动所涵盖的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组成一系列典型的工作项目、课题。 5、课程项目化、课题化,各项目、课题以目前企业机械操作(主要是钳工)的实际为基础,兼顾企业发展需求,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初级工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本门课程的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职业观念,树立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逐步推行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技术、学理论的积极性。 2.1能力结构目标 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的规章制度; 2、会使用、维护与保养常用机械操作的工具、量具与设备; 3、具有划线、锉削、锯割、钻孔、锪孔、铰孔、攻丝、套丝、锉配、錾削的基本技能; 4、会编制简单零件钳工加工工艺; 5、会识读常见零件图及一般装配图; 6、会装配、维修简单机械; 7、具有研究性学习的初步能力。 2.2知识结构目标 1、掌握机械制图中的投影基础、图样画法、标准件和常用件及其规定画法、零件图、装配图等 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机构、部件、联接、传动等机械基础知识和简单机械原理;

《理财规划》课程标准修订(模板)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理财规划》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理财规划 课程编码:0831010 适用对象: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开课学时:36 理论学时:28 实验/训学时:8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拓展课 团队名称: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学团队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计理念 一、课程性质 《理财规划》是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国际金融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在系统介绍理财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理财实务也做了全面介绍,所以本课程既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一门应用类课程,同时也是银行从业资格考证、助理理财规划师考证的必考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 (一)教学组织的实施、课程内容结构、培养方法和目标以及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设计课程标准,以学生金融机构投资分析和理财咨询、规划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二)本课程教学内容与银行从业资格证、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注重学生理财实务操作能力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财素质和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财思维,掌握正确的理财理念,了解理财策划的基本原理和实务知识,熟悉各种理财产品和工具,引导学生将理财基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和生活,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具备从事理财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能力目标 (一)初步培养学生的理财思维; (二)了解理财策划的基本原理和实务知识,熟悉各种理财产品和工具; (三)引导学生将理财基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和生活,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具备从事理财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知识目标 (一)能在前期接洽客户,独立与客户沟通、客户营销; (二)能在中期针对客户实况撰写个人财务报告; (三)能在后期撰写个人理财建议与策划,并进行理财产品推介; (四) 能够具备银行从业职业资格、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 三、素质目标 (一)具备与人沟通、与人交流、与人协作的能力; (二)具备自我营销、客户营销的能力; (三)具备搜寻信息、分析资料、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镇江高专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 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 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 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 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 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 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 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 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课程标准模板模板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级、三年制) 专业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教务处处长签印: 批准日期: 经济贸易学院 二○一四年二月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一、教学对象 国际市场营销课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 同时也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具体介绍国际市场营销业务流程的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商务类课程, 能够让学生掌握在国际市场中开展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 二、学分与学时 34学时2学分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 专业课、素质拓展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国际市场营销课是一门具体介绍国际市场营销业务流程的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商务类课程, 能够让学生掌握在国际市场中开展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 经过学习和实践, 学生应了解国际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等环境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 学会识别和分析各国、各地区重要的, 具有环境独特性的方法和原则; 提高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差异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掌握解决和处理国际市场营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拓展学生的视野, 活化学生的思维, 提

升其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指学生修读本门课程与专业计划中其它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即应先修的主要课程, 以及本课程修完后才能继续修读的主要课程。 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章节) ⒈某一章的内容不多时, 能够以”章”为单元, 提出该章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 见下文中的第一章) 。某一章内容较多时, 能够以”节”为单元, 分节次提出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 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一节) , 单元与单元之间留一空行。 ⒉”目的要求”中对不同教学内容, 规定要求学生掌握的深广度, 应采用体现教学要求层次的关键词。例如: 理论知识部分可用”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 要求对教学内容能够深入透彻, 牢固记忆, 并能灵活运用。 熟悉: 对教材内容清楚地理解, 并记住其中主要内容。 了解: 对教材内容一般了解, 今后需要应用时会进一步查阅有关材料。 ⒊”主要内容”中列出该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内容中分讲授内容、自学内容( 见下文中的第一章) 。如果没有自学内容, 能够不写( 见下文中的第二章第一节) 。 ⒋当整章或整节为自学内容时, 则在”章( 或节) ”后注明”自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模板】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采购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型:B类(理论+实践)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1. 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物流管理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采购方式(包括询价采购、招标采购、网上采购等)、采购谈判、采购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实施招标采购、网上采购的能力、采购市场调查和分析的能力、采购谈判的能力、对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能力。它以《物流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仓储管理》课程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1、该课程是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物流业务运作”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采购管理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

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48。以基于工作过程得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以采购管理过程中常用的采购方式(包括询价采购、招标采购等)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1.3课程开发思路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学院“小学校、大课堂”的办学思路和“校企融合、同兴共赢”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分析,构建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 ●融合职业资格标准,推行双证书制; ●校企合作,共建新型实践教学基地;

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2: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修读学期第×学期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类别 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 注: 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 B类(理论+实践)/ C类(纯实践课) 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选修课 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 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 一、课程定位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及相互作用;依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阐述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预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可以用整体性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附以结构图或表格的方式加以直观展现。例如: 【本课程是××××专业的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专业综合实践课。通过……方式,采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能力、……能力。】(仅供参考)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描述中应体现最新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课程开发的基础,以及开发这门课程的意义,特别是本课程的创新点要突出表述。例如: 【本课程根据……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的基础上,采用……课程开发模式(如: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或工作过程系统化),遵循……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和……,在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培养学生……。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仅供参考) 这里的语言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不要重复,尽可能采用概括性的语言。 三、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能力、经验及知识。主要围绕课程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能运用…,完成…”,且这些能力是可测量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及规范 一、格式设置要求 1.页面设置 2.字体要求 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小四号“宋体”,表格中的文字为五号“宋体”,行距为1.5行。 二、各部分内涵要求 1.课程定位 主要包括本门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及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关系等内容。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专业能力(知识与技能)、方法能力(过程与方法)、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一般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 方法能力一般包括: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能力;信息处理和数字应用能力等,可以理解为学生获取专业能力和

社会能力的途径。

社会能力一般包括: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对工作本身的态度(敬业精神、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起点 学生学习本课程时的学习现状简述。包括:年级、前导课程、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的情况。 4.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内容概要:列出教学内容的主题学习单元的名称。即学习情境(或项目或案例或课业等)的名称。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概要的细化。即明确表述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 学习标准: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程度,尽量采用程度用语。为学习标准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示波器”。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 ●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 ●技能类:模仿、独立操作、迁移等 模仿一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扩展等。 独立操作一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安装、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了解一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 理解一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区别、提供、预测、检索、整理等。 应用一设计、辩护、质疑、撰写。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等。 ●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 ●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评价建议、教学建议:总体说明根据相应学习内容的特点及要求提出评价(如评价的方式、方法)

最新课程标准模板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标 准 学院: 教研室: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执笔人: 审核人: 年月日

一、课程性质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类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用 几句话概括。 参考样板: 该课程是 **** 课程,为专业 **** 的培养目标服务, 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 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 **** 方面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如行业分析、 核心能力提炼、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 、课程设计的思路。 参考样板: 该课程是依据“ **** 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 **** 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 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设计以 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课程目标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总体要求,学生 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恰当分解该课程所要完成的技能、知识、素质、等目标,并具体说明。 课程标准格式模板 页边距:上: 2cm ,下: 2cm ,左: 2.5cm ,右: 2.0cm 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单倍行距 小标题:小四号,楷体,行距 正文: 23 磅 小四号,宋体,行距 23 磅 课程编号: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教学模式: 后继课程: 计划学时:

课程标准模版

注1: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 注2:蓝色字体部分为填写样式或建议 ***********学院 《**************》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注:对于岗位能力、专业知识课程只能填写一个专业,不含方向;职业素质类课程,可填大类,如全院所有专业、工科类专业等)编者:××教研室(××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学院****系(部) 合作单位:(注:请填写单位全称,如无,则将此项删除) 编制日期:年月日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书写要求:表格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 (二)课程详细信息(书写要求:标题为黑体四号;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1.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学生。 2.适用专业 *******专业 3. 参考课时 *** 学分 *** 4. 课程简介 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课程的主要信息,让同行教师很直观了解到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开发特色、教学特色、组织特色等信息。

②语言凝练,一般不超过200字。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果是专业核心课程,请表述为“***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②课程定位:明确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该课程预期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6. 课程设计思路 ①课程设计依据:包括相关文件、制度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课程的设置要求等。 ②具体设计思路: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的设计思路 ③建议采取“主题句+详细阐述”的方式进行阐述。注意思路清晰,语言凝练。 7. 课程目标 ①应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 ②总体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③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证书目标四部分(如无证书目标,可删除)。归纳具体目标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细致区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对目标的描述建议采用“(能够)+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切勿照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 8.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列表。包括结构模块、课题(学习情境或实训项目或任务及子学习情境或子项目或子任务等,若非学习领域和项目化教学课程,可将2、3列合并,只保留学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商品学

工商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参考模板(项目课程) 《商品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商品学》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商品学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学为主,与社会科学、经济学相结合的应用性学科,是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商品的基本概念、商品分类、商品的质量和品种、商品质量的分析和评价、维护和监督、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学习研究商品知识的方法,掌握商品基础知识;重点掌握经营管理活动中几大类商品的成分、性质、分类和质量要求;熟悉商品的分类方法;掌握主要商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商品标准的容和使用;了解连锁经营管理活动中有关商品的相关政策等。使学生除掌握课

程所介绍的商品外,还学会研究物流活动中商品的一般规律性,成为该领域的专业性人才。 1、专业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商品的本质与属性;掌握商品品种的概念与品种划分标准;掌握商品分类的方法,掌握商品的编码制度;了解商品分类体系与商品目录的形成。 (2)明确商品质量的概念,增强质量意识,了解商品应具备的要求及影响商品品质的因素;明确商品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与作用;熟悉国际标准及我国标准的种类及各类标准的代号与编号;掌握商品标准的基本容及标准化与标准化管理。 (3)明确商品检验目的、任务、类型;熟悉商品检验、商品抽样、商品品级等概念;掌握商品检验和商品抽样的基本方法和容。 (4)掌握商品包装及其功能;了解商品包装的种类及设计原则、新型包装材料与现代包装技术;掌握商品包装标准化与包装标志;了解商品品牌与商标。 (5)掌握日用工业品商品、电子商品、纺织品等的主要特征;掌握农产品的发展趋势以及蔬菜、饮料、新型食品等的主要特征。 (6)具备商品属性和商品质量的分析和判别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 ⑴制定工作计划能力。 ⑵能够有效地获取、利用、传递信息。

数学课程标准中核心概念的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核心概念的解读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目标里边,可以看到了对这些核心概念的一些具体解释,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但是同时也能发现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把它称为核心概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 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除了前面说的这些理念,怎么设计这个课程标准,也进行了一个讨论,在提出设计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希望课程的这些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需要反复强调。从知识技能,从过程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来构架整个数学课程。这是一个渗透在整个标准的研制过程中。第二件事,就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凸显出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的数学内容,因为它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记得当时在讨论的时候,就在过去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能不能用一些词,把这些东西彰显出来,经过讨论,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 (二)核心概念的理解 1.数感 数感在实验稿里边就提出来,在修订稿里边又进一步明确了数感的含义。在这里边,有这样两句话,来帮助理解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这是一层含义,是一种感悟,对那些数量、数量关系和估算

结果的估计这种感悟。然后第二句话的含义是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这两层意思都是数感,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第二层意思就是数感的功能。学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 数感的学习,其实是和数的抽象,数的应用相连的。支撑数感的数学内容有很多,比如说,单位,在一个情景中,碰到一些量,总要选择一个单位来刻画它,这样一种感悟,对建立数量刻画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单位的感觉,对于数量级的感觉,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让学生去体验,去称一个人的重量要用什么单位,称一个铅笔的重量用什么单位,称一头大象的重量用什么单位,选择不同的单位,也是一种数感。 当然在如何培养数感的问题上,老师们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数感一定要创造这样一些机会,它不像数的运算,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老师们可能更容易去用一种训练的方法来让学生们去学习,而形成数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让学生感受的到的,或者说能够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感觉,需要在活动当中,逐渐的去积累,对数的这样一种认识。换句话说要积累相关的经验,所以这点,可能还需要老师在教学当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2.符号意识 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标准的修改稿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因为符号感更多的是感知,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而符号意识对学生理解要求更高一些。在标准里边它是这样来表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就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层意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