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

4 应急响应

4.1 液氨泄漏的现象:液氨泄漏时,从泄漏处冒出大量的烟雾,周围环境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泄漏处的设备、管线发冷,严重时结冰。

4.2 液氨泄漏的原因

4.2.1 液氨储罐破损。

4.2.2 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密封不严泄漏。

4.2.3 各接头及压力表的安装处密封不严泄漏。

4.3 液氨泄漏的处置措施

按程序报告公司党群保卫部电话:3584023,同时发生事故的事业部立即采取:

4.3.1 疏散人员至上风口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或将泄漏控制住。

4.3.2 切断火源,必要时切断污染区内的电源。

4.3.3 开启消防水及喷林装置对泄漏部位进行喷淋。

4.3.4 应急人员佩戴好液氨专用防毒面具及手套进入现场检查原因。

4.3.5 采取对策:切断气源,并将管路中残余的液氨稀释后由泄放管路排尽。

4.3.6 在泄漏区严禁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和机动车辆,严重时还应禁止使用通讯工具。

4.3.7 参与抢救的人员应戴防护气势手套和液氨专用防毒面具。

4.3.8 逃生人员应逆风逃生,并用湿毛由、口罩或衣物置于口鼻处。

4.3.9 中毒人员应立即送往通风处,进行紧急抢救并通知专业部门。

4.4 液氨储罐泄漏处理

4.4.1 液氨储罐的处理: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泄漏可能的原因为阀门处的填料阀门泄漏。处理方法是戴好防护面具及手套用消防水进行掩护将出口处的阀

门关死如果仍然泄漏就需一直保持喷水,直到泄漏完毕。

4.4.2 连接管路泄漏处理:对从液氨储罐之后的泄漏,必须先关死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再进行连接处泄漏的处理,如果仍然泄漏就需用消防水进行长期喷水。

4.5 现场抢险防护器材配置:防护服、空气呼吸器、防护手套、液氨专用防毒面具、急救药品等。

4.5.1 消防器材要求:消防水带、水枪(雾状水枪)、消防栓专用扳手。灭火剂可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硫化碳、沙土。

4.5.2 环境要求:液氨区域严禁使用明火作业。

4.5.3 人员要求:作业人员懂得液氨的理化特性,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熟悉应急处理措施,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液氨的泄漏事故;消防人员须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在上风处灭火。

4.6 大量氨泄漏危害特点

4.6.1 中毒:由于储罐内压力较高,泄漏到空气中,液氨迅速蒸发,而且蒸发速度非常快,会迅速占据空间,大量气氨在空气中蔓延,会使人中毒。

4.6.2 着火:大量泄漏的氨气,如遇上明火,会发生燃烧。

4.6.3 爆炸:大量泄漏的氨气,没有接触到明火,或者没有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暂时不会爆炸。但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4.6.4 灼伤: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4.6.5 冻伤:液氨从容器内泄漏出来后,由于压力变化,液氨开始气化,同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如接触人员,易造成人体皮肤冻伤。

4.7 泄漏的健康危害

4.7.1 侵入途径:吸入、灼伤、冻伤。

4.7.2 健康危害:低浓度吸入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4.7.3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现出鼻炎、喉炎、气管炎;可能有角膜及皮肤灼伤。重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氨可引起呼吸停止。如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4.8 急救措施

4.8.1 单纯接触氨气者,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

眼睛。

4.8.2 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者,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

4.8.3 对氨气吸入者,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不可口对口施行人工呼吸。

4.8.4 皮肤接触氨严重者,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4.8.5 现场急救之后,应立即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将中毒受伤人员送医院救治,切不可延误。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

1、介质特性

1.1 理化特性。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水溶液呈碱性,1%水溶液PH值:11.7,相对密度0.60(空气=1)。气氨加压到0.7—0.8MPa 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致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因其价廉的特点在制冰和冷藏行业得到广泛使用。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1.2 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火灾爆炸危险性类别为乙类。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反应。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5.5~25%。氨具有较高的体积膨胀系数。如:满量充装液氨的钢瓶,在0—60℃范围内,液氨温度每升高1℃,其压力升高约1.32—1.80MPa,因而液氨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为此氨罐周围设置了降温喷淋装置。

1.3 液氨的存储安全要求

1.3.1 氨区设置

由于氨的危险特征,氨区应设置相应安全标志,修建围墙或围栏将氨区隔离,

禁止非专业人员随意进出。液氨常温储存宜选用卧罐或球罐,卧罐之间的防

火间距一般为1.0倍卧罐直径且不宜大于1.5m,球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宜0.5-1.0倍球罐直径。氨区应设置氨泄露检测仪及防晒、冷却水喷淋降温装置或良好的绝热保温措施。储罐一端为固定端、一端为滑动端,以保证罐体因外界环境及内部压力变化发生伸缩时能自由滑动。

氨区与周边建筑物防火间距根据液氨储罐量和建筑物防火等级确定,最少不小于12m,一般25m为宜。在储罐20m以内,严禁堆放易燃、可燃物品。

1.3.2 防火堤设置

液氨储罐周围设置防火堤,防火堤设计应根据储罐形式和储罐容量确定,其高度应为

1.0-

2.2m,并在防火堤不同方向的适当位置设至少2个踏步或坡道。常温储存方式下防火堤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其中最大储罐的容量。防火堤内地坪不易高于堤外消防道路地面标高。

1.3.3 装卸场所要求

在距装卸车鹤位10m以外的装卸液氨管道上,除设置便于操作的紧急切断阀外,还应设远程切断装置。液氨严禁就地排放。液氨的装卸车场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地面。

1.3.4 消防要求

液氨储存、装卸场所应建立健全岗位防火责任制。消防给水当采用临时高压用水系统,

管道的供水压力应能保证用水总量达到最大且水枪在罐区的任何部位,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10.0m。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小于两条。消火栓应沿道路布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或便于取用的地点,

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其铭牌朝外。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火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灭火器箱不得上锁。氨棚顶部设置了消防喷淋水管。

1.3.5 防雷及静电接地

氨区应保证满足电力设计安全规程中的防静电规定和防雷规定。氨区建立静电接地系统,液氨槽车卸氨前必须做静电接地。氨区屋面装接闪器,引下线沿建筑物均匀布置。

1.3.6仪控管理

运行人员应轮流驻控制室,负责检视各仪表设备数据,及时排查问题点,做好运行记录,将问题报告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校核仪表等仪控设备,保证仪表设备正常运行。

1.4 健康危害。

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

1.4.1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昏、头

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

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睑、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

能出现溃疡。

1.4.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

洗,要特别注意清洗腋窝、会阴等潮湿部位。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

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1.5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对动植物造成冻伤。

2 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

2.1 液氨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位计接口、安

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2.2 氨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2.3 氨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

3 装备与器材

3.1 消防装备及器材。

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枪、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3.2 防护器材。

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湿毛巾、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全密封阻燃防化服、

防冻衬纱橡胶手套、工作靴。

3.3 设备物资储备。

吊车、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米,用于救援中毒伤员

和拖曳气瓶)、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器材和工具、防爆电筒、密封胶、稀盐酸等。

3.4医疗救护车、2%—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其它常用救护药品。

4 泄漏处理

液氨贮罐泄漏时,由检修车间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消防队员立即穿好防化

服,戴好空气呼吸器,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首先察看现场有无中毒人员,

若有人员中毒,应以最快速度将中毒受伤者脱离现场,其次开启所有液氨贮罐顶部喷

淋装置进行喷淋,关闭所有液氨贮罐的进出口阀门,并将消防水龙带接到消防栓

上,用大量清水喷向泄漏区进行稀释、溶解、同时判断液氨泄漏的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的材料,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在堵漏时如果条件允许,可同时进行倒槽处理,溶解的废氨水用废水泵或移动泵送指定场所处理。

4.1 氨站发生泄漏情况

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在正常生产中仪表、阀门、人孔等密封点出现轻微泄漏。

处理方法为:关闭事故设备的入口阀,关闭泄露仪表的隔离阀,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待设备及管道中的气氨

向生产区卸压后,充氮气置换泄露设备及管道内的氨气,最后对漏点进行修复。

阀门漏一般是压盖、法兰连接处或是阀芯漏,直接用工具拧紧阀门压盖、法兰螺栓能处理。人孔漏的话一般是垫子失效,只有倒罐置换干净做更换处理。

(2)在卸氨过程中,装卸臂接口阀门、转动臂密封圈出现泄漏。

处理方法为:应检查泄漏点,若是因司机没有连接好卸车臂和槽车接口,应停止卸氨重新连接。

b、若泄漏较大,关闭卸氨阀门和运氨槽车阀门。打开消防栓或喷淋软管,用水

对泄漏的液氨进行稀释,待氨排尽后,再检修更换。

(3)液氨贮罐、阀门、管线突然出现大量泄漏。

处理方法为:

a、迅速打开喷淋及消防装置,用大量水冲洗,防止气氨向周围扩散。

b、如泄漏点在罐体的根部阀后,迅速切断根部阀及泄漏部位与其它系统相关联

阀门,通知检修;如泄漏点在罐体根部阀前,应立即派人切断该罐与其它系统的

联接,开启该罐与备用罐相联之阀门,用倒罐的方法,将罐中液氨压至备罐中,

将压泄完后,切断其与备罐之间联系,通知检修抢修。

c、如泄漏点在贮罐罐体,处理方法按a条和b条漏点在根部阀前处理方式。

d、如泄漏点在管线,首先根据风向,用大量消防水顺风向冲洗泄漏液氨,然后

切断泄漏管线上距离泄漏点最近且方便操作之前后阀门,通知检修人员抢修漏

点。

e、有关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下达处置指示,泄漏严重应通知附近无

关人员撤离现场,并发出报警。

f、救援人员应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查明泄漏部位,采取堵漏措施。防止泄

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

g、事故处理完毕,确认无其它泄漏源后立即组织抢修,然后由生产单位负责人

召集有关人员调查事故原因,总结处理经验,并写出事故报告。

4、2 堵漏方法

4.2.1 泄压排空

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无法止漏时,开启降温喷林、消防喷淋及消防水带在事故现场布置多道水幕,在空中形成严实的水网,尽可能地将泄露区域给覆盖住,中和、稀释、溶解泄漏的氨气。启动废水泵或临时移动泵将废水输送到指定区域处理,不能让废水流入公司污水管网。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封堵,防止造成二次水污染事故。尽量将罐内残余液氨导入空罐或其它备用罐中。

4.2.2 器具堵漏

a 、管道壁发生泄漏,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b 、微孔泄漏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

c 、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

d 、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

具施行堵漏。

e 、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以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5、着火处理

液氨贮罐发生着火时,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并且由检修车间专业技术人员及消防队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后进入现场,首先察看现场有无受伤人员,若有人员受伤应以最快速度将受伤者脱离现场,其次开启所有液氨贮罐顶部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关闭所有液氨贮罐的进出口阀门,并将消防水龙带接到消防栓上,用大量清水喷向泄漏区进行稀释、溶解,

并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火灭后要立即判断液氨泄漏的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粘合剂等),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在堵漏时如果条件允许,可同时进行倒槽处理,溶解的废氨水用废水泵送指定场所处理。

现场指挥人员要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若遇到火势难以熄灭,着火处火焰变亮耀眼,伴有尖叫、安全阀打开,罐体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6、爆炸处理

液氨贮罐发生爆炸后,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并且由检修车间专业技术人员及消防队员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首先察看现场无中毒、受伤者,若有人员中毒受伤,应以最快速度将中毒受伤者脱离现场,其次开启所有液氨贮罐顶部喷淋装置进行喷淋,关闭所有液氨贮罐的进出口阀门,并将消防水龙带接到消防栓上,用大量清水喷向爆炸区进行稀释、溶解,溶解的废氨水启动废水泵送指定场所处理。

氨的理化性质

液氨的理化性质 1、液氨的理化特性 外观与形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熔点:-77.7℃沸点:-33.5℃ 相对密度:0.7714g/L 临界压力:11.40Mpa 临界温度(℃):132.5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2、氨的燃爆特性及健康危害 燃烧性:易燃 爆炸极限:15.7~27.4% 引燃温度:651℃ 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30mg/m3 建议火险登进:乙级 危险性类别:第2.3类 危险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火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 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3、氨的生理效应如下表所示 空气中浓度(mg/m3)影响 0.7 感到气味 62.7 45分钟后鼻和眼有刺激感 140 30分钟后眼和上呼吸道有不适,头痛 175~350 20分钟呼吸和心跳加速 700 咳嗽 1750~4500 接触30分钟即有生命危险 4500~7000 立即死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的性质。教材从氨的合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及其发现历史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内容放在了硅、氯、硫、氮的化合物之后,形成了完整的非金属体系,是学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基础。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于死记硬背,对知识的理解和独立思考较弱,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因此,在本节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氨气的性质,轻松愉悦的掌握本节内容。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动手、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性质; 2、了解氨气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新闻的阅读以及氨气的观察,通过喷泉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得出氨气的性质;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合成氨及其氨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 2、引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创新精神。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 以喷泉实验、氨与氯化氢的实验为导向,通过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氨的性质。 2、讨论法 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多个学生对答案进行补充,最终得到完整的知识。 六、教学重点 氨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 七、教学难点

液氨的化学性质

液氨的化学性质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 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 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 CAS编号:7664-41-7 自燃点:651.11℃ 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 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 蒸气压:882kPa(20℃) 二、中毒处置 (一)毒性及中毒机理 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 ml/kg 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 ppm/5m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 1.吸入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液氨应急处理指南

液氨应急处理指南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 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 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 CAS编号:7664-41-7 自燃点:651.11℃ 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 沸点(℃):-33.4 1%水溶液PH值:11.7 蒸气压:882kPa(20℃) 二、中毒处置 (一)毒性及中毒机理 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 ml/kg 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 ppm/5m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 1.吸入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三)急救措施 1.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 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2.病人复苏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 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

液氨化学性质说明及危险性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氨气(液氨) 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 gas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液氨或高浓度氨 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2;压力下气体,液化气体;急 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 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易燃气体。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吸入会中毒。造成 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避免吸入粉尘/烟气/ 气体/烟雾/蒸气/喷雾。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作业

后彻底清洗。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保持远离服装/有机材料/可燃材料。避免排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火灾时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如皮肤 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 洗。如有不适感,就医。如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 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如有不适感,就 医。如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 医。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有毒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 温不宜超过30℃。应与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废弃处置:先用水稀释,再加盐酸中和,然后放入废水系统。 物理化学危险: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 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轻度中毒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 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 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 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 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 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可并发气胸或纵隔气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 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 氨7664-41-7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液氨的理化性质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 1、介质特性 1.1 理化特性。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水溶液呈碱性,1%水溶液PH值:11.7,相对密度0.60(空气=1)。气氨加压到0.7—0.8MPa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致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因其价廉的特点在制冰和冷藏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1.2 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火灾爆炸危险性类别为乙 类。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反应。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5.5~25%。氨具有较高的体积膨胀系数。如:满量充装液氨的钢瓶,在0—60℃范围内,液氨温度每升高1℃,其压力升高约1.32—1.80MPa,因而液氨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为此氨罐周围设置了降温喷淋装置。 1.3 液氨的存储安全要求 1.3.1 氨区设置 由于氨的危险特征,氨区应设置相应安全标志,修建围墙或围栏将氨区隔离,禁止非专业人员随意进出。液氨常温储存宜选用卧罐或球罐,卧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一般为1.0倍卧罐直径且不宜大于1.5m,球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宜0.5-1.0 倍球罐直径。氨区应设置氨泄露检测仪及防晒、冷却水喷淋降温装置或良好的绝热保温措施。储罐一端为固定端、一端为滑动端,以保证罐体因外界环境及内部压力变化发生伸缩时能自由滑动。氨区与周边建筑物防火间距根据液氨储罐量和建筑物防火等级确定,最少不小于12m,一般25m为宜。在储罐20m以内,严禁堆放易燃、可燃物品。 1.3.2 防火堤设置 液氨储罐周围设置防火堤,防火堤设计应根据储罐形式和储罐容量确定,

氨气性质的探究

《氨气性质的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探究,掌握氨气的性质 2.通过氨气性质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以氨的知识为载体,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知识回顾】 人工固氮的原理: 【活动一】认识氨气 1.氨气的物理性质: 思考: (1)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氨气是否溶于水? (2)氨气与水反应吗?用氨气制作一个小喷泉,验证你的猜想(画出装置图)提供仪器:圆底烧瓶、双孔胶塞、胶头滴管、尖嘴导管、胶管、烧杯、止水夹 提供试剂:氨气、酚酞、水 实验现象: 原因及结论: 2.用化学符号(方程式)表征氨气溶于水显碱性的原理

思考:液氨和氨水相同吗?氨水中有哪些微粒? 【活动二】氨气:碱性气体 1.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溶于水生成NH 3·H 2 O,氨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思考:(1)氨气能与盐酸反应,能与HCl气体反应吗?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提供仪器:玻璃棒、 提供试剂:浓盐酸、浓氨水 (2)若换成蘸有硝酸的玻璃棒不接触能否反应? 若换成蘸有硫酸的玻璃棒不接触能否反应? (3)你发现什么规律吗? 【活动三】 1.思考:(1)由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析,氨还应该有什么性质? (2)根据问题1的判断,你认为NH3可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2.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如下图所示 (1)试写出以下每一步转化的反应方程式。 (2)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含N物质的分类为横坐标,构建二维N元素物质转化图 【小结】氨的性质

【练习】 1.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气体的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知是否确实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你认为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方法是( )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B 、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C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 D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2.下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NH 3(H 2O 含酚酞)/红色喷泉 B.SO 2(NaOH 溶液)/无色喷泉 C.CO 2(NaHCO 3溶液)/无色喷泉 D.HCl (AgNO 3溶液)/白色喷泉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

液氨的化学特性及处理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为了促进对液氨危害和处置措施的了解,本文特介绍液氨的理化特性、中毒处置、泄漏处置和燃烧爆炸处置4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氨的理化性质 分子式:NH3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 分子量:17.04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 CAS编号:7664-41-7自燃点:651.11℃ 熔点(℃):-77.7爆炸极限:16%~25% 沸点(℃):-33.41%水溶液PH值:11.7 蒸气压:882kPa(20℃) 二、中毒处置

(一)毒性及中毒机理 液氨人类经口TDLo:0.15ml/kg 液氨人类吸入LCLo:5000ppm/5m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 1.吸入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2)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皮肤和眼睛接触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

液氨的理化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

4 应急响应 4.1 液氨泄漏的现象:液氨泄漏时,从泄漏处冒出大量的烟雾,周围环境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泄漏处的设备、管线发冷,严重时结冰。 4.2 液氨泄漏的原因 4.2.1 液氨储罐破损。 4.2.2 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密封不严泄漏。 4.2.3 各接头及压力表的安装处密封不严泄漏。 4.3 液氨泄漏的处置措施 按程序报告公司党群保卫部电话:3584023,同时发生事故的事业部立即采取: 4.3.1 疏散人员至上风口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或将泄漏控制住。 4.3.2 切断火源,必要时切断污染区内的电源。 4.3.3 开启消防水及喷林装置对泄漏部位进行喷淋。 4.3.4 应急人员佩戴好液氨专用防毒面具及手套进入现场检查原因。 4.3.5 采取对策:切断气源,并将管路中残余的液氨稀释后由泄放管路排尽。 4.3.6 在泄漏区严禁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和机动车辆,严重时还应禁止使用通讯工具。 4.3.7 参与抢救的人员应戴防护气势手套和液氨专用防毒面具。 4.3.8 逃生人员应逆风逃生,并用湿毛由、口罩或衣物置于口鼻处。 4.3.9 中毒人员应立即送往通风处,进行紧急抢救并通知专业部门。 4.4 液氨储罐泄漏处理 4.4.1 液氨储罐的处理: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泄漏可能的原因为阀门处的填料阀门泄漏。处理方法是戴好防护面具及手套用消防水进行掩护将出口处的阀 门关死如果仍然泄漏就需一直保持喷水,直到泄漏完毕。 4.4.2 连接管路泄漏处理:对从液氨储罐之后的泄漏,必须先关死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再进行连接处泄漏的处理,如果仍然泄漏就需用消防水进行长期喷水。

4.5 现场抢险防护器材配置:防护服、空气呼吸器、防护手套、液氨专用防毒面具、急救药品等。 4.5.1 消防器材要求:消防水带、水枪(雾状水枪)、消防栓专用扳手。灭火剂可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硫化碳、沙土。 4.5.2 环境要求:液氨区域严禁使用明火作业。 4.5.3 人员要求:作业人员懂得液氨的理化特性,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熟悉应急处理措施,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液氨的泄漏事故;消防人员须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在上风处灭火。 4.6 大量氨泄漏危害特点 4.6.1 中毒:由于储罐内压力较高,泄漏到空气中,液氨迅速蒸发,而且蒸发速度非常快,会迅速占据空间,大量气氨在空气中蔓延,会使人中毒。 4.6.2 着火:大量泄漏的氨气,如遇上明火,会发生燃烧。 4.6.3 爆炸:大量泄漏的氨气,没有接触到明火,或者没有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暂时不会爆炸。但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4.6.4 灼伤: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4.6.5 冻伤:液氨从容器内泄漏出来后,由于压力变化,液氨开始气化,同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如接触人员,易造成人体皮肤冻伤。 4.7 泄漏的健康危害 4.7.1 侵入途径:吸入、灼伤、冻伤。 4.7.2 健康危害:低浓度吸入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4.7.3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现出鼻炎、喉炎、气管炎;可能有角膜及皮肤灼伤。重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氨可引起呼吸停止。如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4.8 急救措施 4.8.1 单纯接触氨气者,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

液氨的化学性质及处理

液氨的化学性质及处理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有刺激臭味的无色有毒气体。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液化,一般液氨可作致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氨气爆炸极限为15.7-27.4%。因此、氨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和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储存容器受热时也极有可能发生爆炸。氨气能侵袭湿皮肤、粘膜和眼睛,可引起严重咳嗽、支气管痉挛、急性肺水肿,甚至会造成失明和窒息死亡。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制冰和冷藏行业,它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一、氨的理化性质 分子式:NH3 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 分子量:17.04 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 自燃点:651.11℃ 爆炸极限:16%~25% 1%水溶液PH值:11.7 二、中毒处置 (一)接触途径 1、皮肤和眼睛接触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二)急救措施 (1)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min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 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min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2)病人复苏。 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出污染区,至空气新鲜处,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

液氨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MSDS)

液氨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 标识中文名液氨英文名ammonia Liquefied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3 CAS号7664-41-7 危规号23003 UN编号1005 化学类别氨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流动液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臭)。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硝酸及亚硝酸盐、碘化物、溴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 临界温度(℃) 132.5 临界压力(MPa) 11.4 熔点(℃) –77.7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沸点(℃) –33.5 相对密度(水=1) 0.82(-79 ℃) (空气=1)0.6 饱和蒸气压(KPa) 857(20℃)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有刺激性,在氧气中能燃烧分解。 引燃温度(℃) 651 闪点(℃) 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爆炸下限(%) 15.7 爆炸上限(%) 27.4 最大爆炸压力(MPa) 0.580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滴入皮肤,会冻伤和腐蚀。接触眼睛可使眼结膜水肿,角膜溃疡、虹膜炎、晶体混蚀甚至角膜穿孔。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急性毒性:LD50 350mg/kg(大鼠经口),LC50 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触控制与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30 前苏联MAC(mg/m3):20 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沐浴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