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要点

紫花苜蓿是我区饲养家畜的主要青干草、青饲草,也是农田进行倒茬肥田的主要栽培型多年生豆科牧草,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地方品种丰富。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

1、土壤耕作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纤细,顶土能力甚差,苗期生长缓慢;为了获得齐苗和全苗,要求对播种地进行精细的耕作。

秋季整地播种紫花苜蓿的土地,头年于前茬作物收获后,茬地要伏耕或秋耕,并于秋后耙耱镇压,以消灭杂草,蓄水保墒;灌溉地区秋耕后,要冬灌蓄水保墒。

播前整地达到疏松表层,土壤细碎,地面平整。播后耙耱或镇压。

2、施肥

基肥秋耕或播前浅耕时,每亩施有机肥料1500kg-2500kg,过磷酸钙50kg-60kg为底肥。

种肥对土壤肥力低下的,在播种时还要施入硝酸铵2.5kg-4kg,促进幼苗生长。

追肥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钾肥10kg,或磷二铵4kg-6kg。

二、播种

1、选种播种国家或省牧草种子标准规定的1、2级种子。播种前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

2、接种在从未种过苜蓿的土地上播种时,要接种苜蓿根瘤菌,每公斤种子用5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拌,随拌随播。无菌剂时,用老苜蓿地土壤与种子混合,比例最少为1:1。

3、播种量收草田每亩种1.0~1.5公斤;干旱或高寒地区,下种量可以略高,以增加20%到50%为宜。播种深度视土壤水分状况而定,土湿宜浅,土干则深,一般播深2厘米左右。

4、播种时期

春播春季土壤解冻后与春播作物同时进行播种,适宜播期4月中下旬至5月初。春播苜蓿当年生长发育好,产量高。

夏播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可在夏季雨后抢墒播种,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收草田可单播、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秋播在我区冬小麦种植区,秋季也可播种,但最迟不能超过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越冬率。

播种深度视土壤墒情和质地而定,土干宜深,土湿则浅,轻壤土宜深,重粘土则浅,一般1cm-2.5cm。

播种方法紫花苜蓿常用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和穴播三种;播种方式有单播、混播和保护播种三种,但在干旱地区应实行单播、条播。

种子田要单播、宽行条播,行距50cm;或穴播,穴距50cm ×70cm或50cm×50cm或50cm×60cm,每穴留苗1株~2株。种子田要注意隔离,防止串粉,与其它苜蓿品种的空间间距1km以上。

收草地可单播、混播或保护播种,可条播也可撒播。条播行距30cm。撒播时要先浅耕,后撒播,再耙耱。混播的可撒播也可条播,可同行条播,也可间行条播。保护播种的,要先条播或撒播保护作物,后撒播苜蓿种子,再耙耱。

三、田间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由于土壤板结,影响出苗时,要及时破除板结层,以利出苗。

苗期生长十分缓慢,易受杂草危害,要中耕除草3次-4次。

播种当年,在生长季结束前,刈割利用一次,植株高度达不到30cm-40cm时,要留苗过冬,严禁冬季放牧。

二龄以上的紫花苜蓿地,每年春季萌生前,应清理田间留茬,进行耙地保墒。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后,应施氮肥一次。

刈割可齐地刈割,但干旱和寒冷地区秋季最后一次刈割留茬高度应为7cm-8cm,以保持根部养分和利于冬季积雪,对越冬和

春季萌生有良好的作用。

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应在生长季结束前20-30天,过迟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茎部营养物质积累。

种子田在开花期要借助人工辅助授粉或利用蜜蜂授粉,以提高结籽率。

四、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地使用化学防治。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农药施用严格执行GB 4285和GB/T 8321的规定。

2、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草地混播采用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减少病害。

培育无病虫害壮苗。播前种子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治霜霉病、褐斑病等可遵照GB/T 8321的规定用药拌种。如用根瘤菌剂接种,则不能用农药拌种。

合理施肥,提高苜蓿的综合抗病能力。

草地合理利用,焚烧残茬、轮作倒茬。在草地早期发生病虫害时,应及时将染有病害的植株割除;如大面积发生病害,应整体一次性割除喂畜;在春初苜蓿返青前,将草地残茬清扫一遍,集中焚烧;在一块耕地上不能连续种植苜蓿,须隔6年后方可再种。

3、生物防治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选择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

4、药剂防治紫花苜蓿病虫害较多,常见病害有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黄斑病等,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防治;常见虫害有蚜虫、浮尘子、盲蝽象、金龟子、大灰象甲等,可用10%吡虫啉、5%啶高氯等防治蚜虫;其它虫害可用4.5%氯氰菊酯水剂等防治,但一经发现病虫害露头,即行刈割喂畜。

五、收获、加工、贮藏

1、牧草利用刈割调制干草适宜时期是初花期。大量收割前要注意收听中长期天气预报,防止茎叶遇雨淋湿霉烂变质或绿草变黄发黑。青割利用以在株高30cm-40cm时开始为宜,早春掐芽和幼嫩期刈割减产明显。紫花苜蓿用于放牧利用时,以猪、鸡、马属家畜最适宜。放牧反刍畜易得臌胀病。

2、种子田收获加工及贮藏

种子收获收种适宜时期是植株上1/2-2/3的荚果由绿色变成黄褐色时即可。收割前要注意收听中长期天气预报,阴雨天种子会因雨淋颜色变褐,甚至在荚果中发芽而造成严重损失。

种子加工对机械收获的种子或人工收割脱粒的种子要及时晾晒干燥,当种子含水量小于13%时,按标准清选分为Ⅰ、Ⅱ、Ⅲ级。

种子贮藏存放种子的库房要求干燥通风、防潮防鼠。种子放在距离地面15cm的隔板上,不靠墙壁,并堆垛成“非”字形,在有多种种子同时存放时,相互之间要有明显的标识,以防混杂。

4、收草地收获加工及贮藏

紫花苜蓿刈割干草适宜时期是始花期到盛花期;收种时期是植株上大部分荚果由绿色变成黄色或褐色时,也就是1/2到2/3荚果成熟时期。

收草、收种地在生长期每次可齐地面刈割,不需留茬;干旱寒冷地区秋季最后一次刈割留茬应为7~8厘米,以保持根部养分并有利于积累,对越冬和翌年春季萌生有良好作用。

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应在生长季结束前20~30天为宜,过旱或过迟刈割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茎中储藏营养物质的积累。

六、利用年限

紫花苜蓿的利用年限,应视苜蓿产草量最高年限而定,在我区一般利用年限应为4~8年。

红豆草栽培技术要点

一、概述

红豆草原产于欧洲和俄罗斯。我省致力于红豆草引种栽培和

推广的陈宝书、王素香等人从1972年开始以英国引进的普通红豆草和苏联引进的高加索红豆草为亲本经过长期的驯化、选育,于廿世纪八十年代培育成了适应性强、营养价值好、产草量高的甘肃红豆草,并于1990年正式通过了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多年来,以甘肃通渭县为中心,形成了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红豆草种子基地,每年向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四川、陕西、西藏、河北、天津、辽宁、吉林等省区提供种子近千万吨。经过最近十多年的栽培实践证明,甘肃红豆草耐旱、抗寒、耐瘠薄性能突出,适应性广泛,丰产品质好,是集高蛋白饲草、观赏绿化、水土保持、土壤改良、优质蜜源、草田轮作于一体的当家豆科优良草品种,号称牧草皇后。

二、植物形态学特性

红豆草是多年生草本,出苗时子叶伸出表土,第一片叶是单个的,叶柄长,叶片卵形;随后长出的叶具3~19对小叶,多为长椭园形,奇数羽状。开花前主要是基生叶,通常叶密,茎多,无茸毛或被短柔毛,茎中空,直立或基部升起,高70~120厘米。红豆草的豆荚形态是区别种的最重要特征,通常荚果含一粒种子,不裂,长4~10毫米,平扁或凸起,半园或肾脏形,有时稍微弯曲,具坚硬的壁。表面有蜂巢状小窝,具刺或无刺,无毛,被短柔毛,盘边缘鸡冠状突起上具刺或无刺。据资料报道,同一个种的豆荚具刺的程度,视生长条件而变化。红豆草种子是肾脏形,比苜蓿和三叶草种子大4~7倍,长约3~7mm,宽1.5~4mm,光滑,淡褐色。种子和荚长期储存有时变黑。花序是总状花序,密集或疏松,长达6~20厘米。花冠粉红色或紫红色。直角形式弯曲的龙骨瓣可作为花的特征,有时候超过旗瓣或者差不多等于旗瓣;翼瓣通常比龙骨瓣短,有时和旗瓣相当。根是轴根系,纺锤形,有很多分枝的侧根,入土深达2~6米,有时到10米,在生活的第一年可达2米长。细小侧根在耕作层形成稠密的根网,有大量、白色、长园形的根瘤。红豆草是异花授粉植物,种子产

量高,在甘肃中部种子产量可达60~100kg/亩。

红豆草可用于青饲、青贮、晒制青干草,加工草粉,配合饲料和多种草产品。各类家畜都喜食,与紫花苜蓿相比,突出的特点是作为反刍家畜青饲、放牧时不发生膨胀病。我省经多年种植,形成了特有的甘肃红豆草。

三、栽培技术

(一)播种前的准备豆科牧草根系发达,须深翻土壤,耕深不少于20厘米。深翻后土地要耙细,以利于出苗。

红豆草对土壤类型要求不严, 在旱作地区, 通常在前作物收获后,即进行伏耕灭草熟化土壤,秋季深翻耙耱蓄水保墒, 翌年种植。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夏种时,麦收后及时浅耕灭茬,施肥整地后即行种植。灌区秋耕后,浇足冬水,冬季碾耱镇压保墒,第二年播种。结合秋耕翻每亩施有机肥料2500~350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作底肥,土壤瘠薄的土地,播种时要加施速效氮肥,硝酸铵每亩10~15公斤。种子田选地势开阔、土层深厚肥沃、阳光充足、排灌方便、无病虫害和杂草的地块。

甘肃中部旱作区熟地、弃耕地播前深耕耙耱时施农家底肥2000公斤,磷肥10公斤即可。

红豆草在弃耕多年冰草较多的地块种植时,可在杂草返青后用百草枯灭后翻耕,一周左右再播种。一般情况下,红豆草抗病抗杂草能力强,尤其接种根瘤菌播种的红豆草生长到分枝期约20cm以后杂草便失去竞争优势了,不用除草。

(二)选种与根瘤菌接种将不饱满的籽粒、皮壳去掉,以利于出苗一致。所选种子必须达到国家Ⅰ、Ⅱ级种子标准。播种前要晒种2d~3d,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或者用50度热水将种子浸泡12小时以上(泡透的种子稍晾3~4个小时即可拌种播种)。

在从未种过红豆草的土地播种时,接种红豆草根瘤菌可起到加快生长的作用,接种量根据根瘤菌剂说明而定,注意拌种时避

光、并随拌随播;无菌剂时,取生长红豆草草地的土壤与种子混合,比例最少为1:1。

(三)播种红豆草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春季主要取决于地温、土壤湿度,当地温达到10℃时即可播种。定西等甘肃中部一般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也可在初夏雨后播种,在湿润及灌溉区春、夏、秋均可播种,但一般不迟于8月中旬。旱作区最好是透雨后抢墒播种。

播种方式有单播和混播。单播以带状播种为好,便于中耕除草和施肥,行距15~25cm连播三行,间隔40cm再连播三行,播后耙耱。可以和燕麦、苜蓿混播。和燕麦混播时各以单播量的80%将种子混匀后按照单播方法播种即可。和苜蓿混播时各以单播量的90%-100%的量分别播种,方法是先按条播带状播种红豆草,再沿播种的条行撒播苜蓿,然后耙耱即可。播种深度一般5~8cm(同小麦播深即可),疏松土壤稍深,粘重土壤稍浅;土壤干燥者稍深,潮湿者宜浅。单播红豆草4~5kg∕亩(发芽率80%以上),种子田2~3kg∕亩。

(四)田间管理红豆草一般播后不发生板结,苗期要及时锄草、中耕松土;播种当年的草地要严加管护,防止人畜进入,损害幼苗。干旱多风地区,冬季要镇压,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预防受旱、受冻、提高越冬率;冬季严禁放牧, 防止牲畜刨食, 造成越冬死亡。越冬后的草地,要在早春萌生前进行耙地保墒。当年刈割或放牧后,观察叶片如果有缺肥情况(叶片色泽偏淡少光泽)可追施农家肥500公斤或者磷二铵5~10公斤,如果叶片颜色深绿正常,则当年不需要追施肥料。第二年红豆草即进入产草高峰,每次刈割后追施肥料有利于延长红豆草利用年限和产草高峰期。

种子田在开花初期, 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或借助于蜜蜂传粉, 提高结籽率。种子田开花期, 用1:20的过磷酸钙溶液喷洒植株进行根外施肥2~3次, 可提高种子产量, 加速成熟。

(五)收获利用收草无论青饲或调制青干草,以初花至盛

花期最好,可以使高产与优质兼得。春季播种的当年能利用两次,第二年将第一次刈割期提前到初花期,以后每隔30~40天刈割一次,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区域可利用3~4次,开花前刈割和秋季重牧对越冬有一定影响。生长季结束前40天停止刈割或放牧利用。播种当年不宜放牧。

红豆草花期长,种子成熟很不一致,成熟荚果落粒性强,小面积可分期采收,大面积在50~60%的荚果变为黄褐色时,于早晨露水时一次收割,收割工作要在短期内完成,红豆草不论收草还是收种,利用年限一般为4~5年,是理想的草田轮作草种。

饲用甜高粱栽培技术要点

甜高粱作为一种优质牧草,具有含糖量高,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是草食畜喜吃牧草,深受广大养殖户喜爱。

一、植物学特性

甜高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刈割后能再生分蘖。须根系。叶片狭长,圆锥花序。种子成圆形或倒卵形。

二、生物学特性

甜高粱为喜温植物,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并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8~10℃,最适温度为20~30℃,生育期适温20~35℃,抗热性强,不耐寒,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高于38℃低于16℃时生长受阻,0℃以下幼嫩部分受冻,低于10℃易造成瘪籽粒。

三、栽培技术

(一)平地施肥甜高粱籽粒较小,顶土能力较弱,因此土地要精耕细耙,细碎平整。对土质要求不严格,pH值在5.0~8.5的土壤均能生长,每亩可施农家肥2000~3000kg左右,化肥可

沿沟施,每亩10kg磷酸氢铵、10kg尿素、30kg磷肥或50kg 复合肥。

(二)铺膜甜高粱种植实行全覆膜才能发挥品种性能,可采取秋覆膜或顶凌覆膜,温和半干旱地区可采用双垄沟方式,其它地区采用平覆膜方式。在温和半干旱地区旱地参照双垄沟铺膜,双垄沟全膜沟内点播(图一);半膜点播时,窄膜点三行(图二);宽膜点四行(图三),以梅花型点播为宜,选用幅宽1.2m地膜,大垄宽80cm、小垄40cm,垄高10cm,穴距30cm,亩穴数5500穴左右。在水地及温凉半干旱区和温凉半温润区采用平覆膜,选用幅宽1.2m,行距40cm,每幅种3行。

(三)适时播种由于幼苗对温度敏感,低温条件下易受冻害,所以播种时间不宜过早,一般在阳历5月上旬或中旬播种。播种时可采用穴播机或精量点播机播种,每穴2~3粒种子,以2粒为宜,播深2~4cm,水地穴距20cm,亩穴数8000穴左右;在温凉半干旱区和温凉半温润区旱地,穴距25cm,亩穴数6600穴左右。播种后覆细土或细沙压实,以促进发芽。亩播种量1kg 左右。

(四)田间管理避免幼苗互相争抢养分与水分,减少地力消耗,培养壮苗,在有3~4片真叶时间苗。在3叶期以后,要及时放苗培土定苗,避免地膜烧苗。造成缺苗断垄应及时补种补栽。苗期不再间苗,不打分蘖,遇到特别干旱需浇水保苗。当有杂草时需随除草随松土随培土,以防顶破地膜。播后遇雨,要及时破除板结。幼苗期生长缓慢,与杂草竞争能力弱,必须及时清除杂草。

(五)培耕追肥甜高粱在幼苗2~3叶期,进行第1次中耕,

可起到提高地温,消灭杂草,防旱保墒的作用。在4~6叶期时结合定苗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在10厘米左右,以切断表层根系,促使根系下扎。第3次中耕一般在第2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并行小培土,当植株长到70厘米高,即将封行时进行培土,将行间的土壤培于甜高粱的基部,在行间形成垄沟,促进支持根的生长,增强吸收能力,防止倒伏、排涝和便于灌溉。

甜高粱是喜肥作物,除在播种前要施足底肥外,在幼苗生长迅速期(5片叶子时)要及时追肥。在每次收割后应结合灌水进行追肥,以促进其分蘖加速生长。在拔节期,株高长到70~100cm 时,结合降雨亩追施尿素10~15kg,具体是:无雨时,在空行内距植株10cm处每2株或4株间用追肥枪或削尖的木棒斜插10~12cm的孔,灌入肥料并用土封孔;或直接撒匀到膜面,靠雨水溶化渗入土壤;或在株高1.3m以上时刈割后追肥灌水。

(六)及时浇灌甜高粱耐旱,但在生长期内至少浇灌3次水。不同的季节,视气温的高低,若气候炎热,长期干旱,应及时灌溉补充水分,保证甜高粱正常生长。甜高粱的生长过程中在抽穗前浇水最为重要,有利于后期的开花结实和秆中糖分的积累。

(七)虫害防治(1)蚜虫:甜高粱含糖度高,易受蚜虫危害,在天气炎热干旱时易发生,应及早防治。防治方法:若发现蚜虫,用溴氰菊脂、氯氰菊脂或无公害农药按比例喷洒防治,注意:甜高粱品种对有机磷农药过敏,忌用。(2)螟虫:若发现有螟虫危害心叶时,即按比例喷施溴氰菊脂;若螟虫已进入甜高粱秆内危害时,可在心叶处撒数粒呋喃丹防治;甜高粱抽穗后,螟虫上到穗部危害,可按比例施溴氰菊脂。

(八)及时收获甜高粱生长期在45~60天,一般在株高

120厘米左右时建议刈割利用,随着收割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能量增加是以糖的形式逐渐贮存在茎和叶片中,碳水化合物贮存在逐渐成熟的籽粒中。适时收割可收获2到3茬,在成熟后及时收获,以利第2茬生长,选晴天收割,便于切口愈合,收割时利刀斜砍,根茬3~5厘米整齐一致。若留种时,选取健壮叶茎,注意培土防止倒伏,成熟后要及时收获、防止鸟食。

(九)加工利用甜高粱作为一种优质牧草,其含糖量达到10~19%,粗蛋白达到8~12%,可以用做青饲、青贮或干草,是制作青贮(窖池青贮、袋装青贮、裹包青贮)的最佳原料。

燕麦栽培技术要点

一、概述

燕麦是一种优良的饲用麦类作物,广布于欧、亚、非三洲的温带地区。我国燕麦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的高寒牧区。其中以内蒙古、河北、甘肃、山西种植面积最大,新疆、青海、陕西次之,云南、贵州、西藏和四川山区也有少量种植。近年来,随着人工草地的建立,燕麦开始在牧区大量种植,发展很快,已成为高寒牧区枯草季节的重要饲草来源。

燕麦在世界谷物生产中仅次于小麦、玉米和水稻占第四位,种植以苏联为最多,其次是美国、加拿大、德国、波兰、瑞典、挪威等国,亚洲各国种植较少。

二、经济价值

燕麦是一种优良的草料兼用作物,一般亩产150~200公斤。青饲料亩产1000~1500公斤。秸秆亩产350~400公斤。

燕麦籽实含有大量易消化和高热量的营养物质,富含蛋白质,一般含量为10~14%,是各类家畜特别是马、牛、羊的良好的精

料,营养价值超过大麦。

三、植物学特性

燕麦为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系,较发达。株高80~150厘米。颖果纺锤形,狭长,具簇毛,有纵沟。谷壳率占籽粒重量的20~30%。

四、生物学特性

(一)燕麦的生长发育燕麦的生长期因品种、栽培地区和播种期而异。一般春播的75~125天,而秋播者可长达250天以上。华北和内蒙古,燕麦概为春播,生长期为90~115天。甘肃大多在90~110天左右。春播燕麦早熟品种生育期为75~90天,其植株较低矮,籽粒饱满,适于做精饲料栽培;晚熟品种的生育期为105~125天,其茎叶高大繁茂,主要用作青饲或调制干草;中熟品种的生育期为90~105天,株丛高度介于早熟和晚熟品种之间,属兼用型燕麦。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燕麦最适宜生长在气候凉爽、雨量充足的地区。对温度的要求较低,生长季炎热而干燥对其生长发育不利。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3~4℃,最高为30℃,适宜温度为15~25℃。不同品种燕麦在温度2~5℃的条件下,约经

10-14天便可完成春化阶段,并能使植株提早抽穗1~4天。抗寒力较其他麦类为强。幼苗能耐-2~-4℃的低温,成株在-3~-4℃低温下仍能恢复生长,在-5℃时才受冻害。生长期中需求温度也低,拔节至抽穗要求15~17℃,抽穗开花要求20~24℃。

燕麦对高温特别敏感,当温度达38~40℃时,经过4~5小时气孔就萎缩,不能自由开闭。在抽穗开花及灌浆期间高温的危害更大,将会导致结实不良,形成秕粒。所以夏季温度不太高

的地区,最适宜于种植燕麦。

燕麦为长日照植物,延长光照,发育缩短。

燕麦是需水较多作物,不仅发芽时需要较多的水分,且在其生育过程中耗水量也比大麦、小麦及其他谷类作物为多。试验表明,燕麦的蒸腾系数为474,小麦为424,大麦为403。总之,干旱缺雨,天气酷热,是限制燕麦生产和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干旱地区种植燕麦一定要注意灌溉保墒工作。

燕麦对于土壤的选择不严,可以栽种在各种土壤上,如粘土、壤土、沼泽土等,但以富于腐植质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为最宜。在高寒牧区的初垦地上,由于土壤腐植质的含量高,水分充足,即使整地较为粗糙,亦可获得很高的青草产量。但是干燥砂土,不适其生长。土质比较粘重潮湿而不适于种植小麦、大麦和其他谷类作物时,可以种植燕麦。燕麦对酸性土壤(ph5.0~6.5)的反应不如其他谷类作物敏感,耐碱性不如大麦,但某些品种的耐碱能力较小麦为强。

五、栽培技术

(一)轮作、整地和施肥燕麦对于氮肥有良好的反应,前作以豆科植物最为理想,尤以豌豆茬对它的增产效果特别显着。马铃薯、玉米都是燕麦的良好前作。燕麦忌连作,我国西北高寒牧区和内蒙古种植青燕麦,由于常年连作,产量下降,应注意适当地倒茬轮作。燕麦播种前整地的主要措施是深耕和施肥。春燕麦要求秋翻,冬燕麦则在前年作物收获后随即耕翻,耕翻深度以18~22cm为宜。翻后及时耙地和压地,耕前施基肥,每亩1500kg。化肥用量一般尿素10~15kg/亩,过磷酸钙30~45 kg/亩,硫酸钾10~20 kg/亩。大量施用有机肥对燕麦丰产的作用也

非常明显,但必须结合施用草木灰,以防倒伏。选用籽粒大,饱满,发芽率高,发芽势强,播种品质好的籽粒作种子能显着提高产量。

(二)播种

(1)适时播种及播种量:燕麦种子大小不整齐、应选纯净的大粒种子播种。黑穗病流行地区,播前要实行温汤浸种。播种期,因地区和栽培目的的不同而异。我国春播燕麦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也有迟至6月间进行夏播,过早过迟常易受冻害。具体播种时间可视自然条件和生产目的而定,如青刈燕麦长到抽穗刈割利用,自然种至抽穗约需65~75d,气温高,其生长期短,反之则延长。如适合定西地区的定引1号品种种子生产亩播量15~17.5kg,饲草生产亩播量17.5~22.5kg、白燕7号品种种子生产亩播量15~17.5kg,青刈燕麦亩播量17.5~22.5kg、定燕2号种子生产亩播量15~17.5kg,青刈燕麦亩播量17.5~22.5kg。青刈燕麦刈割期早,生长期短,不易倒伏,为获得高产优质的青饲料,可适当密植,其播种量可增加20%-30%。单播时一般行距为15~30cm,混播的为30~50cm,复种的可缩小到15cm。燕麦覆土宜浅,一般为3~4cm,干旱地区可稍深些,播种后镇压有利于出苗。

(2)播种机:采用三行或多行机械播种机。用机械播种出苗整齐,出苗率高。用穴播机,进行播种,种子集中,抱窝,抗倒伏。

(3)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技术:每亩箭筈豌豆播量2.5kg,不但提高草产量,而且提高饲草品质。

(三)田间管理燕麦在出苗前后若表土出现板结,可以轻

耙一次,苗期如果杂草太多,可以用人工除草,也可以用2,4-D 丁酯进行化学除草,每公顷用药量不超过1.5kg。在分蘖或拔节期进行第二次除草时,结合灌溉,降雨施入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分蘖时进行,可促进有效分蘖的发育。第二次在拔节期间进行,追氮,钾肥料。第三次追肥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孕穗或抽穗时进行,以磷、钾肥为主,配合使用粪肥。在抽穗期间以2%的过磷酸钙进行根外追肥,可促进籽粒饱满。燕麦在一生中浇水次数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而定。在干旱地区,生育期一般需浇水2~4次水,时间分别在分蘖,抽穗和灌浆期进行。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灌水应与追肥同时进行。燕麦从分蘖到拔节这一时期是幼穗分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水分供应不充分,就会增加不孕穗数,因而也降低种子产量。

(四)收获收籽粒燕麦,要在最上部的籽粒达到完熟,而下部的籽粒蜡熟时收获。一般每亩产300~400公斤。

青刈燕麦,可根据饲养需要于拔节开花期刈割。燕麦再生能力强,两次刈割能为畜禽均衡提供优质青绿饲料。第一次刈割要适当提早,留茬5~10cm,刈割后30d即可收获第二次,延至抽穗刈割只能割1次,产量和品质均较低。青刈燕麦的产量因条件不同而异,一般每亩1500~2000kg。1次刈割与2次刈割总产量相近,但就蛋白质产量而言,则以分期刈割为高,且可满足牲畜对青饲料的需要。

燕麦是一种极好的青刈饲料,在冬季较为温暖的地方可秋播供冬春利用。在冬季严寒的地方,则以春播利用,从乳熟期至成熟期均可收获,根据产量及消化实验结果,以乳熟期到蜡熟期收获最好。如果与豆科作物混播,则更能获得量质兼优的青饲料。

燕麦可以鲜喂、青贮、调制干草或利用燕麦地放牧,其饲用价值很高,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饲草。

(五)病虫害防治技术(1)坚黑穗病:用拌种霜或者粉锈宁(三唑酮)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拌后7天之内播种完毕。(2)红叶病:由蚜虫传播,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两次喷雾。喷洒36%甲基硫菌悬浮剂500-6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粘虫防治:用90%的敌百虫1200倍液,或50%的敌敌畏2000倍液喷雾,每亩喷50公斤药液。

饲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要点

一、经济价值

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家畜、家禽的优良精饲料和优良的青饲和青贮原料。它在畜牧业生产上的地位远远超过粮食生产,有“饲料之王”之称。

二、植物学特性

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禾谷类作物中体积最大的一种作物。为须根系植物,根系发达,根系占全株重量的16%~25%;茎扁圆形,茎的高矮因品种、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而异;玉米的叶剑形,互生;果实为颖果。

三、生物学特性

玉米为喜温植物,对温度要求因品种而异。发芽最适温度为25℃左右。苗期抗寒力较弱,遇-2~-3℃低温即受霜害,但以后尚能恢复生长。

玉米为短日照植物,在8~10h的短日照条件下开花最快,但不同品种对光照的反应差异很大,且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品种要求8~10h的光照和20~25℃的温度。缩短日照可促

进玉米的发育,因此北部高纬度地区的品种移到南方栽培时,生育期缩短,可提早成熟,反之,南方品种北移时,茎叶生长茂盛,一直到秋初短日照条件具备时,方能抽穗开花。

玉米对氮的要求远比其它禾本科作物高。如果氮肥不足,则全株变黄,生长缓慢,茎杆细弱,产量降低,玉米对磷和钾的要求也较多,不足时影响花蕾的形成和开花结实,一般乳熟以前要求氮肥较多,乳熟以后,要求磷、钾较多。因此,玉米除施足基肥外,生育期间还应分期追肥。肥料不足,空杆增多。

玉米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类土壤均可种植。质地较好的疏松土壤保肥保水力强,可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有利于增产。对土壤酸碱性的适应范围应在PH5~8,且以中性土壤为好;玉米不适于生长在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中。

玉米的生育期一般为80~140d,早熟种80~95d,晚熟种120~140d。

四、栽培技术要点

本栽培技术适应在年降雨250~450mm的干旱半干旱区应用推广。

(一)选茬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的旱川地或梯田地,以豆、麦、马铃薯茬为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块,无根茬。

(二)科学施肥施肥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结合秋季耕耱一次性施入农家肥3000kg。起垄前,亩施尿素

28kg,过磷酸钙70kg,施硫酸钾15kg,或亩施尿素21kg,二铵18kg,施硫酸钾15kg。

(三)选用良种海拔2000m以下地区选用承3359、沈单

16号等中晚熟品种,海拔2000~2300m地区选用中早熟或早熟品种。

(四)起垄用划行器在距地边35cm处划行,小行靠地边,宽40cm,大行宽70cm,在小行地表按施肥标准一次性撒施化肥,然后用步犁沿小行划线向中间来回翻耕起小弓形垄,垄高5~

10cm。两小弓形垄中间为70cm宽的大垄,将起小垄时形成的犁沟沿土刮至大垄中间形成大弓形垄,脊高5cm,大小弓形垄中间为播种沟,每个播种沟对应一大一小两个集雨垄面。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要达到垄沟、垄面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大小垄共宽110cm。从一边开始一直起到另一边。第一道垄结束后,再起第二道垄。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kg加细沙土50kg制成毒土撒施于垄沟内。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g兑水50kg全地面喷雾。

(五)覆膜选用120cm宽、厚度为0.008~0.01mm的地膜覆盖。膜与膜间不留空隙,相接覆盖,相接处必须在小垄中间垄脊处,在相接处用细土压住地膜,覆膜时地膜要与垄面、垄沟贴紧,两边地膜拉直压实,每隔2~3米压一土腰带。覆膜后一周左右,待地膜紧贴垄面或降雨后,在垄沟内每隔50cm打微孔,使垄沟内的集水能及时渗入土壤。主推秋覆膜和顶凌覆膜。

(六)适时播种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在播种孔点播,深3~5cm。每穴2粒种子,用细砂或草木灰封孔口。种植密度3500~4000株/亩(株距×行距=22~40厘米×55厘米)。

(七)田间管理苗期管理的重点是保全苗,促壮苗。出苗前,雨后由于降水集中于种子周围,易形成板结,需人工及时破除。出苗后要及时放苗,发现缺苗时要及时催芽补种或结合间苗

移苗补栽。3~4叶期间苗,4~5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及时掰叉、锄草。

中期管理以促壮秆、增大穗为主,大喇叭口期在降水前后追施1次攻穗肥,一般追施尿素8kg/亩。并及时防治病虫害。

后期应重视防早衰、增粒重。若发现植株发黄,在降水前后再追1次攻穗肥,一般追肥尿素5kg/亩。在雄穗抽出2/3时要隔行隔株去雄,但地块四周不去雄。成熟后及时收获。

牧草栽培学经典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 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 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 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 若干时期。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 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 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 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由根茎上可产生新 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16、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的组合比率(各级土粒相互组合的百分数),又称土壤的 机械组成。 17、免耕:指不对土地施加耕作措施直接播种或者栽种作物的方法。 二填空题 1、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环境――措施三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2、牧草的起源中心有:欧洲中心、地中海盆地和近东中心、非洲萨瓦纳中心、热带美洲中 心。 3、影响牧草分布的因素:栽培史、牧草的适应性、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社会需求。 4、禾本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期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 开花期、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5、豆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和 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6、种子的预处理:破除休眠、清选去杂、包衣拌种。 7、一般而言,确定混播牧草组成配比时应主要根据利用年限、利用方式、成分类别和种数 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8、影响牧草生长发育的因素:温度、水分、光照、气体、土壤。

苜蓿种植管理技术

优质牧草——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一、紫花苜蓿栽培技术 1、选择适宜地块 尽管苜蓿的适应性很广,适合在各类土壤中种植,但要想优质高产,就应按苜蓿的生长习性和适应性去选择理想地块。要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杂草少、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或微碱性、含盐分不超过0.3%、集中连片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地块上种植。要旱能浇,涝能排,特别是要防止积水,因苜蓿连续浸泡24小时将成片死亡。不能重茬种植。2、精细整地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较弱,早期生长缓慢,整地要精细,要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出苗。针对我县南部洼地土壤特点,上茬作物收获后要进行深耕、旋耕,深度20-25厘米,耕后要进行晾晒,然后耥平无土垡,再用钉耙耙平地面,播前要进行一次镇压,以便播种时能够控制播深。在播种之前还要镇压,以便在播种之后容易控制覆土深度。 3、选择适宜品种 在土壤条件好,9月上中旬播种的水浇地上,建议选择金皇后、皇冠、爱菲尼特、牧歌等美国品种,这几个品种生长快,一年可以割四到五茬,但是对水肥要求都比较高;水肥条件较差,播期较晚的地块建议选择阿尔冈金等加拿大品种。建议选用进口

种子,进口种子纯度高、成熟度好,经过检疫,没有检疫性病虫害。 4、搞好种子处理 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最简单的办法是白天摊开暴晒,夜间再将种子转到阴凉处,并经常加一些水使种子保持湿润,2~3天后种皮开裂就可以种植了。另一种方法是变温处理,将苜蓿种子置于60℃的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晒干备用。 一般豆科作物根系中有一些棕黑色的瘤状物,这是它们同根瘤菌共生而形成的根瘤,能够将空气中的氮素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物质,但在没种过苜蓿的土地上往往数量很少,需要接种,接种后苜蓿产草量明显提高,并可以提高苜蓿的质量,增产效果可持续两年。接种方法很简单,每公斤苜蓿种子用10克根瘤菌剂充分混合,尽可能使每粒种子都均匀粘到菌剂就行。应当注意的是根瘤菌因为是活菌,不能同杀菌剂同用,存放时避免阳光直射。机械播种的种子,播前每公斤种子加7~10公斤过筛细砂,混匀待播。 5、施足底肥 苜蓿一次播种多年收获,因此在种植苜蓿之前应该施足底肥。首先要施足有机肥,但必须是腐熟的有机肥,没有腐熟,不能使用。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其次要施足速效性化肥,一般亩施纯氮4~6kg,速效磷6kg以上,速效钾6kg以上。另外在我县

十种优质牧草和栽培技术

十种优质牧草及其栽培技术 前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产业的发展,种草养畜已成为广大农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的重要容之一,种优质草,养优质畜也已成为广大养殖户的共识,那么具体应该种什么草?如何种植?如何管理利用便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结合近几年我市种草的情况,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择优汰劣,汇总编印了这本小册子,向大家推荐10种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限于篇幅,材料中对牧草的植物学特性未作说明,重点介绍了其生产特性、栽培、管理、利用技术要点,以便大家参考,由于时间和我们的水平所限,材料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 ) 白三叶为多年生豆科牧草。原产欧洲,目前广泛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其主要特点是(一)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高温,能抗-20℃以下低温。(二)在贫嵴的新垦土地上是很好的先锋牧草,能生长在粉砂壤和粘壤土上。(三)能耐阴、耐淹、不耐盐碱。(四)繁殖力和竞争力很强。是建立放牧草场和补播改良草地的最优良草种。此外,还是优良的草坪植物和蜜源植物。(五)草质柔嫩,适口性好,粗蛋白含量20%以上。(六)四季青绿,可常年补充青绿饲草。 栽培技术要点: 1、春播秋播均可。春播宜早,秋播更好。 2、单播时可条播,行距20-30厘米,混播时条播撒播均可。 3、整地宜精细,覆土不超过1厘米。 4、新垦的贫嵴土地,播种时应每亩施用厩肥1000公斤或磷肥 20-25公斤。 5、第一次播种的土壤,有条件应接种根瘤菌或用种过三叶草地的 土壤拌种。 6、建立白三叶放牧草地,可与优良禾草如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等 混播。

紫云英栽培技术

紫云英栽培技术 紫云英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为15—20°C。耐湿,播种至发芽前不能缺水,生长发育期忌积水。耐旱性弱,久旱能促使紫云英提早开花,降低产量。紫云英喜砂壤土或粘壤土。耐瘠性弱,在粘土和排水不良的低洼湿田,或保肥保水性差的砂性土壤均生长不良。 高产栽培措施 1、种子处理。紫云英在播种前,应进行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使出苗整齐粗壮,为高产打基础。 ①晒种:在播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晒时要摊匀勤翻,做到晒种程度一致。 ②擦种:按每10公斤种子掺1.5—2公斤细砂,用碾米机打1—2次,以种子稍微发热为度,这样做可使种皮上腊质层被擦破,有利播后吸水发芽。已精选的种子可不进行擦种。 2、开挖“三沟”。稻田渍害是紫云英高产的重要障碍之一。一般在中稻沥黄谷沟时灌浆后期结合晒田,沥好黄谷沟(围沟和腰沟),然后播种,水稻收获后按标准开好厢沟。厢宽 2. 7—3米,厢沟宽7寸左右,沟深9寸;围沟和主沟宽9寸,沟深要破犁底层。 3、适时播种。紫云英适宜播期,稻田套播的, 8月底至9月上旬,在稻田沥黄谷沟时播种为宜,翻耕播种的,9月20日以前,抢墒播种。紫云英,每亩用种量4斤左右,留种田和新绿肥区每亩播量加大到5斤左右。 紫云英播种前,要结合稻田沥黄谷沟,起好腰沟和围沟、待水稻收获后,及时起好厢沟,厢宽3米为宜,确保排灌方便。稻田套种紫云英的,要采用细沙、细土杂肥或磷肥拌种,在稻田沥沟排水后抢时抢墒撒播,翻耕播种的可拌细土杂肥播种。磷肥每亩用量15斤左右。 4、田间管理。田间管理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是防渍防旱。紫云英喜湿润,忌渍水。稻田套种的紫云英,要开好三沟,做到腰沟、围沟、厢沟沟沟相通,雨后要及时清沟排水,做到田间不积水。播种后粘性土壤应适当晒田,达到土软而不烂,以免陷种烂芽。砂质土壤为避免种子发芽后土壤过干而焦芽,应采取湿润播种,待种子萌芽后注意排水。在土壤耕性好、排灌方便的地区,可掌握发芽出苗时以土面湿润无水层为标准。紫云英发芽后,在套种期间不能积水。水稻收获后,如遇干旱应及时灌跑马水,以保持田间湿润,春季要注意清沟防渍。二是防寒保暖:最适宜紫云英生长的温度是15-25℃,冬前增施猪牛栏粪或草木灰对紫云英防寒抗冻有较好效果。三是防治病虫害:紫云英的主要害虫有蚜虫、潜叶蝇、蓟马和秆柱蝇等,都可用10%吡虫啉1000倍稀释液喷洒。水源方便的地方,苗期发现蚜虫或秆柱蝇,可灌水浸过叶顶3小时后排干,可浸死大量虫蝇。紫云英的主要病虫害白粉病和菌核病,可用36%丙唑.多菌灵500—800倍液防治。四是防止牲畜践踏。 5、留种。选排水好、土质带砂、肥力中等、非连作的田块作留种用。留种田不宜施氮肥,每亩增施10公斤左右磷肥和10—15公斤的草木灰,可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紫云英荚果的成熟期不一致,一般以种荚有80%变黑时收获最好。通常每亩可收种子50一60公斤。 对有机水稻基地紫云英高产栽培的几点认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有机稻米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水稻是一种需肥量较大的作物,每生产100kg稻谷需要吸收N 2.0~2.4kg、P2O5 0.9~1.4kg、K2O 2.5~2.9kg,按一季稻谷产量300~400kg/亩计算(每亩为667m2),需吸收 N 6.0~9.6kg/亩、P2O5 2.7~5.6kg/亩、K2O 7.5~11.6kg/亩。有机稻米生产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倡导用地养地结合,强调有机生产单元内养分的循环利用,尽量减少外部物质投

十种优质牧草及其栽培技术

十种优质牧草及其栽培 技术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十种优质牧草及其栽培技术 前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产业的发展,种草养畜已成为广大农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的重要内容之一,种优质草,养优质畜也已成为广大养殖户的共识,那么具体应该种什么草如何种植如何管理利用便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结合近几年我市种草的情况,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择优汰劣,汇总编印了这本小册子,向大家推荐10种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限于篇幅,材料中对牧草的植物学特性未作说明,重点介绍了其生产特性、栽培、管理、利用技术要点,以便大家参考,由于时间和我们的水平所限,材料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 ) 白三叶为多年生豆科牧草。原产欧洲,目前广泛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其主要特点是(一)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高温,能抗-20℃以下低温。(二)在贫嵴的新垦土地上是很好的先锋牧草,能生长在粉砂壤和粘壤土上。(三)能耐阴、耐淹、不耐盐碱。(四)繁殖力和竞争力很强。是建立放牧草场和补播改良草地的最优良草种。此外,还是优良的草坪植物和蜜源植物。(五)草质柔嫩,适口性好,粗蛋白含量20%以上。(六)四季青绿,可常年补充青绿饲草。 栽培技术要点:

1、春播秋播均可。春播宜早,秋播更好。 2、单播时可条播,行距20-30厘米,混播时条播撒播均可。 3、整地宜精细,覆土不超过1厘米。 4、新垦的贫嵴土地,播种时应每亩施用厩肥1000公斤或磷肥 20-25公斤。 5、第一次播种的土壤,有条件应接种根瘤菌或用种过三叶草地的 土壤拌种。 6、建立白三叶放牧草地,可与优良禾草如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等 混播。 收获与利用: 1、放牧或刈割均可,每亩可收鲜草3000-5000公斤。亦可青贮、 晒制干草。 2、为各类草食家畜所喜食,放牧高产奶牛可获得营养的65%,饲 喂肉牛、肉羊不需补饲即可达肥育之目的。 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 L) 红三叶为豆科三叶草属植物,原产小亚西亚及西欧。现广泛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和中亚热带地区。为短期多年生豆科牧草,平均寿命6-10年。其主要特点是:(一)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地区生长最为适宜。(二)种植在土质肥沃、富含钙质的粘壤土壤最为相宜,喜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三)耐湿不耐旱,不耐盐碱。(四)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16%以上。(五)四季青绿,刈牧均可,以刈割为佳。

牧草栽培学实习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 实习报告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草业科学 年级:2010级 学生学号:2010310903 学生姓名:赵武冠 指导教师:罗富成 实习地点:云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认知中心日期:2013年7月10日

实习报告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赵武冠 2010310903)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教学实习是本科生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生产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科研、生产、推广等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牧草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从课堂到田间,由田间再回到课堂的循环往复学习方式,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通过实习,掌握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人工草地的建植技术,后期田间管理技术等。 二、实习时间 2013年7月1日——2013年7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云南农业大学草业认知中心 四、实习内容 1、主要栽培牧草及饲料作物形态特征及饲用价值 本实习通过老师对草业基地牧草资源圃种植的牧草及饲料作物的介绍,以及同学们观察室内保存的牧草及饲料作物标本,并进行鉴定,让同学们了解和认识本地最常见、最重要的栽培牧草的科、属、种,掌握豆科、禾本科及莎草科等植物的识别要点和栽培牧草及饲料作物的形态特征和饲用价值。 2、牧草生育期的观测 牧草生育期是指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上发生显著变化的各个时

期。进行生育期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各种牧草,在一定地区内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进程及其环境条件的关系,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二获得丰产,同时便于进一步掌握牧草的特征特性,为选育和引种优良品种以及制定正确的农业技术措施等提供必要的资料。 此次观测的目的在于,了解牧草生育时期鉴定与观测的意义,熟悉并掌握主要栽培牧草进入每一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的鉴定标准,以及摸清集中栽培牧草在本地区的生育规律。 生育期观察的方法: (1)目测法:在牧草田内选择出有代表性的1m2植株,进行目测估计。 (2)定株法:在牧草田选择出有代表性的四个小区,小区长一公尺,宽2-3行,在每小区选出25株植株,四个小区共100株,用标记标出。后观察有多少株进入某一生育期的植株数,然后计算成百要率。 某一生育期(%)=×100 3、饲料作物的垄作技术 垄作栽培地面呈波浪形起伏状,地表面积比平作增加25%—30%,增大了接纳太阳辐射量,白天垄上温度比平作高2—3℃,夜间垄作散热面积大,土壤湿度比平作低,增大了土温日较差,有利于作物生育;在雨水集种季节,垄台与垄沟位差,便于排水防涝;地势低洼地区,垄作可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垄作还因地面呈波状起伏,增加了阻力,能降低风速,减少风蚀;垄作在作物基部培土,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此次实习利用垄作技术所种植的是聚合草和甘薯,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对所要种植的植物进行栽培管理,熟练掌握垄作技术的程序和方法。 4、人工草地的建植——单播试验 建植人工草地,需要了解当地的具体条件和自然状况,包括气温、降水、土壤状况等。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各有一块30平米左右的土地,需要进行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地面清理、翻耕、平整、土壤改良等,然后选择单播草种,确定播种量,计算施肥用量,混个均匀,即可以进行撒播,最后覆土,定期进行浇水管理。

优良牧草种植要点须知

优良牧草种植要点须知 在我国传统农业区,大力种植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发展养牛业,对于推动耗粮型畜牧业向节粮型畜牧业转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材料及土壤耕作准备 ①播种材料播种牧草时要备好种子材料,如粒种、果实、块根、块茎等。种子要求纯净度高,粒大饱满,整齐一致,生活力强,健康而无病虫害。休眠的种子需要打破休眠。禾本科种子芒多则需去芒,豆科牧草需要时应进行根瘤菌接种。 栽培牧草的病虫害多由牧草传播,所以种子播前还需要消毒处理。苜蓿等牧草的菌核病、冤丝子病以及禾草的麦角病等,可通过盐水渍选或筛除。豆科草的叶斑病,禾草的根瘤病、赤霉病、秆黑穗病、散黑穗病等,可用1%的石灰水浸种。苜蓿的轮纹病、玉米的干瘤病等可用福尔马林浸种。三叶草的花霉病、禾草的秆黑粉病、豆草的轮纹病等可用菲醌拌种。福美双、萎锈灵等药物也适于拌种。利用温水浸种也可防治很多病害。 ②土壤耕作凡是种植农作物采用的各种普通措施,在种植牧草时一般都是必要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牧草种子一般很细小,苗期的生长又很缓慢,所以播种牧草的苗床更应精耕细作,施足底肥,以利促苗。同时,在苗期可能侵染的杂草,应尽量消灭在播种之前。 2.播种时间、播种量及播种方法 ①播种时间可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具体确定在什么时候播种,主要根据温度、水分、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田间杂草危害程度和利用目的等因素而定。一般而言,当土壤温度上升到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墒情好,杂草少,病虫害危害轻的时期播种较适宜。干旱地区主要考虑土壤墒情,寒冷地区重点考虑牧草的越冬性。 ②播种量一般粒大种子播种量多于粒小种子;收草地播量多于收种草地;撒播用种量多于条播,而条播多于穴播;早春气温低或干旱地区播种,播量应高于早春气温回升快或湿润地区;种子质量差、土壤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均应加大播种量。

种植什么牧草品种最好

种植什么牧草品种最好 目前的可以人工种植的牧草较常见的有二十余种。同样是牧草,不同的牧草它的营养成分和可消化吸收率是悬殊很大的,比如皇竹草的营养(粗蛋白、精蛋白等)是野生牧草狗尾草、油草等的约10倍,消化率也比其高两倍以上。因此要选择种植的牧草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消化吸收率高、用途广、容易种植、病虫害少的牧草品种就很难选了。如鲁梅克斯、奇可利营养较高,但种植技术难度较大、病虫害较多、存储难度大、牛羊兔等动物不爱吃;象草、桂牧一号适宜饲喂牛羊马等反刍动物;紫花苜蓿、苏丹草、沙打旺、籽粒苋聚合草、白三叶、红三叶等对种植条件要求相对较高,病虫害也多,且有的牧草能饲喂反刍家畜,而非反刍家畜、家禽就不爱吃……。那么有没有种植容易、产草量高、病虫害少、营养价值高、反刍家畜与非反刍家畜、家禽都喜吃的牧草品种呢?根据多年对牧草的种植经验,我们推荐给大家的品种是: 新型皇竹草和特高宽叶一年生黑麦草的组合种植。 (一)新型皇竹草 新型皇竹草其茎杆似竹,且属草本,植株特别高大。新型皇竹草系多年生禾本科直立丛生型植物,它是由象草和美州狼尾草杂交育成,广西全州县生物技术开发实验场在2003-2004年对其进行了改良(因此我们称之为新型皇竹草),是一种高产优质牧草,其叶片宽阔、柔软,茎脆嫩,家畜适口性好,是饲养各种草食牲畜、禽类和鱼类的好饲料。其实,早在2002年皇竹草已被国家农业部、中国农科院、全国牧草评定委员会一致看好,并誉为“草中之王”。 1.开发前景 (1)皇竹草营养丰富,汁多口感好,是各种食草性牲畜、家禽和鱼类的最佳饲料。据有关科研部门测定,其营养丰富,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维他命,鲜草粗蛋白 4.6%,精蛋白3%,糖 3.02%;干草粗蛋白质含量达 18.46%,精蛋白质含量达

浅谈种草养畜主要技术措施.

浅谈种草养畜主要技术措施 论文关键词种草养畜;复种轮作;混播;种养结合论文摘要种草养畜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利用牧草发展草食型畜牧业。总结了种草养畜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根据畜禽品种选择牧草;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种;牧草的复种轮作和混播;适时播种,精心管理,合理利用;种养结合,兼顾养殖和生态效益。近几年来,种草养畜事业发展很快,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既增加了土壤的植被覆盖率,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能发展畜牧业,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现将种草养畜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根据畜禽品种选种牧 草应根据畜禽的采食习惯和消化特点,选种适宜的牧草,一般来说,反刍家畜喜食植株高大、粗纤维含量相对较多的牧草,如饲用玉米、黑麦草、苏丹草、皇竹草、苇状羊茅、串叶松香草、披碱草等;猪为杂食性动物,喜食菊科、旋花科等多汁牧草,如菊苣、籽粒苋、苦荬菜、串叶松香草等;兔、鹅、鸡则喜食蛋白质含量较高、叶多柔嫩的牧草,如菊苣、聚合草、白三叶、红三叶等。论文百事通2因地制宜选择牧草品 种不同品种的牧草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地质状况,应合理选择优良牧草种植,如温暖湿润地区可种植黑麦草、饲用玉米、三叶草、串叶松香草、苦荬菜等;干旱地区种植耐旱的紫花苜蓿、苏丹草、籽粒苋、沙打旺、披碱草等;25°以上的坡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等,用于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寒冷地区可选种耐寒的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草木樨、无芒雀麦、串叶松香草、沙打旺等;炎热地区可种植串叶松香草、苏丹草、三叶草、聚合草等。3牧草的复种轮作和混 播根据不同品种牧草的播种期和生长特性,合理复种轮作和混播,来提高牧草产量。如2种牧草的播种期基本相同,种植时可按一定的宽度或行数划为条带相间种植,如苏丹草与紫云英间种;不同季节生长的2种牧草,可利用后种牧草苗期生长慢、占空间小的特点,在先种牧草生长期间将其播种于先种牧草的行间,如墨西哥玉米与冬牧-70黑麦套种、苜蓿与墨西哥玉米套种、苏丹草与红三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草木樨与黑麦草套种等;农作物与牧草轮作,如一季稻一季草或双季稻一季草,一季草为秋播牧草,如黑麦草;经济作物与牧草轮作,如油菜—皖草2号,豆类和夏玉米—秋播牧草,山芋—秋播牧草;各地也可利用经果林与牧草间种、套种。4适时播种,精心管理,合理利用种植牧草与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一样,有适宜的播种季节,籽粒苋、苏丹草、墨西哥玉米、皇竹草为春播牧草,其他大多数牧草为秋播牧草。播种前要精心整地,施足底肥,选好种子并适当处理,如紫花苜蓿、红三叶、草木樨等有芒或颖片及种皮坚硬的要去芒去壳和浸种消毒,当大部分种子略有膨胀时才播种,这样可提高出苗率和减少牧草病虫害。平时要加强管理,防止旱涝和病虫害。根据不同牧草的最佳收割期要做到适时收割,有效利用,如豆科牧草应在初花期、禾本科牧草应在初穗期收割,这样既能提高产量,同时营养也较丰富,当使用不完时,可以进行青贮或晒干,以满足淡季牧草的供应。刈割后可直接饲喂畜禽。若以风干物饲喂,生长猪日粮中黑麦草可达15%~25%;加工草粉饲喂豆科牧草要风干,其他牧草可晒干,粉碎备用在畜禽日粮中,生长猪可添加10%~15%;青贮饲喂按饲料青贮技术操作,豆科牧草和其他牧草或作物秸秆混合青贮。5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牧草栽培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牧草:广义:泛指能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包括草本型、藤本型、小灌木、半灌木、灌木以及部分乔木的枝叶。 狭义:仅指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用的作物。 牧草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牧草的生长发育。 人工草地建植:人们有计划开垦一部分土地,采用翻耕、播种的方法,因地制宜的人工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饲用灌木或半灌木,从而获得优质丰富的饲草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牧草混播:在同一地块,同期混后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草田轮作:以粮棉油为主要任务的轮作中加入多年生牧草的轮作方式。 多年生牧草保护播种: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土壤耕作:是指在牧草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调节土壤耕作层和表层状况,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的关系得到改善,为牧草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二、各章重点 绪论 1、栽培种与野生种在适应性和外部性状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1)株体及各器官变大 2)可利用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变大 3)生育期和成熟期变得整齐集中 4)种子休眠性减弱或缩短 5)防护功能减弱 6)自行传播繁衍的功能减弱 7)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变窄 第一章 1、牧草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要有哪些 一株完整的植物通常具有根、茎、叶、花、果、种子六大部分。植株的各个部分称为器官,各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根纵横延伸,适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株,向其他器官输送养分和水分;叶平展,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花色不同,其鲜艳程度也各异,以吸引昆虫传粉授粉,等等。其中,根、茎、叶以吸收和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为主,被称为营养器官。它们是植物产生花、果、种子的基础。花、果、种子主要与繁衍后代有关,称为繁殖器官。 2、牧草根的主要生理功能 ?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 ?贮藏养分的作用 ?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

牧草种植技术

牧草种植技术 一、粮饲兼用的经济作物新秀----益丰菊苣菊苣原产欧洲,国外广泛用作饲料、蔬菜和制糖原料,八十年代我国引进后又培育出大叶型品种益丰菊苣,由于它品质优良,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饲料和经济作物新品种。1、主要特点(一)适应性强益丰菊苣喜温暖湿 润气候,耐热力 极强、在炎热的 南方生长旺盛, 在寒冷的北方 气温零下8C时 仍青枝绿叶。在 荒地、大草原、 大田、坡地均能 生长,全国各地 都适合种植。 (二)利用期长 由于春季返春 早、冬季休眠 晚,作为饲料其 利用期比一般青饲料为长,每年的4-11月均可刈割,其利用期长达8个月之久,且一次播种可连续利用15年。(三)抗病无虫益丰菊苣抗病力特别强,它在低洼易涝地区易发生烂根,但只要按时排除积水也易于预防,特别是它的抗虫害性能有独到之处。它最大的优点:益丰菊苣至今尚未发现有传染性病害。(四)益丰菊苣用途甚广,用于养殖业,因适口性极佳,所有的家畜家禽及草鱼都爱吃;用于菜蓝子,其叶片鲜嫩,又是高营养蔬菜;它还是生产食用菌优质基料:可从根茎中提取丰富的菊糖和香料;它5月份开紫蓝色花,花期长达四个月,景色秀丽是良好的蜜源和绿化与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植物。(五)饲草骄子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牧草品种繁多,加上国内的优良品种,形成百草争艳之势,但若从产量、营养、生长期、病虫害等诸要素综合衡量,益丰菊苣不愧为其中的佼佼者。2、营养价值与利用益丰菊苣干物质中粗蛋白质为15-32%,莲座期粗蛋白含量22.9%(干物质),粗脂肪5%,粗纤维13%,粗灰粉16%,无氮浸出物质30%,钙1.5%,磷0.24%各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也很丰富。植株40cm高时即可刈割,留荐2-3cm,亩产鲜草2-3万斤,可鲜喂、青贮或制成干粉,喂牛、羊、猪、鸡、兔、鹅等动物35公斤可转化一公斤肉。3、栽培技术(1)整地施肥菊苣对土质要求不严,喜中性偏酸土壤。因种子细小,故深耕后应耕细整平,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2)栽培不受季节限制,最低气温在5℃以上均可播种,有条播、育苗、切根三种方法繁殖。①条播亩用种子200克,播前先用细砂土将种子拌匀,播种深度为1-2cm,播后立即填压保墒(要保证土壤潮湿、防止覆土太厚、影响出苗)。②育苗每亩用种子100克,先将苗床灌水,待水全部下渗后将与细砂土拌匀的种子撒在苗床上,然后在上面撒上1-2cm厚草木灰。经常保持苗床湿润,待幼苗长出6叶左右时,即可选择在下午进行移栽,移栽时将叶片切掉五分之四,栽后立即浇水。③切根将肉质根切成2cm长的小段,粗的根可切成数片,然后催芽移栽,行株距为30×l5cm。(3)田间管理播种后一般5天可出齐苗,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出苗后应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13公斤,以促使幼苗快速生长杂草竞争不过菊苣,不需除草。如地里有积水应及时排除,因菊苣怕涝;要保持10年以上连续高产不衰退的关键措施是:每次刈割后都要及时浇水和施肥。

红花草高产栽培技术

红花草种植栽培技术 红花草,又名紫云英,是我地广泛种植利用的高产、优质绿肥。它能补充土壤养分,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增强;它能均衡提供作物养分,提高粮食产量;它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对美化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绿肥高产优质生产,提出以下种植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产量高的红花草品种,如戈江种、余江大叶籽、安徽大叶青等。 二、种子处理 1、播种日期。一般在晚稻收割前半月播种,在当地是9月下旬至10月初,紫云英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 2、种子处理。每亩用种2—2.5公斤为宜,播前要抢晴天晒种1-2天,以利于种子发芽整齐。播种前还要用10%的食盐水选种,捞去上浮的秕粒、菌核和杂质,然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并要进行擦种,即每10公斤种子掺细砂2公斤,擦破种皮上的蜡质,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用常温清水浸种则浸泡12-24小时,换水1-2次,洗净粘质。但土壤太干燥时不易浸种。 3、播种方法。一般套种在中晚稻后期行间套种。在播种前,田块四周要开沟排水,保持中沟与围沟要相通。播种紫云英时保持土壤湿润或有1-2厘米薄水层。大部分种子萌发后,保持田间湿润,切忌积水超过24小时以上。水稻收获前10天保持土壤干

爽,防止烂田收割,踏坏紫云英幼苗。针对单季稻地区,可以采用机械免耕直播,机械免耕直播采取条播,在中稻收割后2-3天内用机械直播,直播机械可选择油菜直播机械,集开沟、播种、覆盖一体化。 4、用菌肥接种。红花草种子播前用菌肥接种,有利于早形成根瘤,早发挥固氮作用,对绿肥高产有很大作用,方法是首先是将根瘤菌剂配成水溶液,使其能吸附在种子上,不要用干菌剂直接拌种,200-300克根瘤菌菌剂可拌一亩地紫云英种子。 5、科学施肥。紫云英要施用磷肥(过磷酸钙),要求早施。在磷肥的施用方式以基肥为宜。一般每亩用过磷酸钙使用量15-20公斤;如果稻田土壤肥力偏低,可是当再追施少量氮肥,可以促进根瘤的形成和紫云英生长发育。在紫云英第一片真叶期施用每亩施用尿素1.5公斤。2月中旬到3月上旬紫云英开始旺盛生长时每亩用尿素2.5—5公斤。看田间苗情可喷施硼砂(硼酸)溶液促进其生长。 6、水分管理冬绿肥喜湿润,但不耐涝。不论苗期还是生长期,过多的水分不利于绿肥根系的生长,并易诱发多种病害,特别是在湿度较大的水稻田栽培,更忌田间渍水。因此,种绿肥的稻田,在播种前均要开好每条中沟以及田边的围沟,达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播种后遇干旱天气,要灌1次跑马水,保持田间湿润,既可满足种子对水分的需要,也能满足晚稻后期对水、

牧草种植实施方案

清源镇牧草种植实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WTO的加入、“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农村养殖业的兴起,饲用牧草的种植、开发、利用也随之发展起来。但目前尚处于不完善的发展阶段,多以个体农户、养殖户种植为主,仅限于自给自足,还没有形成集约化、产业化的大规模生产,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种好牧草是发展畜禽饲养业的物质基础。在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种植牧草饲料作物的热潮正在掀起,在繁多的牧草饲料作物中选择最适合的牧草品种是种好、用好牧草饲料的前提条件,是养殖户最关心的首要问题。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发展优质牧草产业和设施畜牧业为手段,已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遵循草原生态规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各类资源,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我国目前人工草地面积约占草地总面积的3%左右,数量和质量都有待于提高。退耕还草既是进行生态建设、恢复植被的需要,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具体安排

(一)部署启动阶段(3月20日-3月10日)。 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起早《清源镇2011年牧草种植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讨论和修订,方案确定后全面启动清源镇2011年的牧草种植工作。 (二)健全机制阶段(3月11日-4月10日)。 建立“国家投入为导向,地方投入作补贴,个人投入为主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完成牧草种植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 (三)实施推进阶段(4月11日-4月底)。 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开展牧草种植的各项活动,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分阶段、有重点地完成各项工作计划。要充分做好在我镇“退跟还林还草”基础的池坪、红蚬、里仁三村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800亩,在年家河、七圣、聂家山、马家窑四村种植一年生优质牧草1625亩的工作任务,并做好花名册的填写工作。 (四)技术指导阶段(5月-10月底)。 按照专业技术干部亲自指导,农户实地学习的原则,在优质牧草的种植、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上下功夫,确保优质牧草的产量和数量。 (五)全年总结(11月份)。 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2013年工作计划。在做好优质牧草种植工作的同时,组织、引导更多农户种植优质

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问题回答

一、概念 1、饲草:牧草和饲料作物统称饲草。 2、牧草:广义上,泛指可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3、饲料作物:指人们有意识培育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 4、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 5、直根系:根系中有一条较粗壮的主根,在主根上着生各级侧根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6、匍匐茎:茎匍匐于地面生长,并在于地面接触的节上生出不定根,如甘薯、白三叶等 7、根状茎:茎蔓生于土壤中,节上有小而退化的鳞片叶,腋芽能向上长出新的植株并产生不定根,如无芒雀麦等的茎的根状茎。 8、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小叶的叶片称为复叶。 9、植物学上的种子:指高等植物(种子植物)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10、农业上的种子:可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只要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统称为种子。 11、原种:指新品种刚推广时,由育种单位提供的原始种子(育成品种的原种)经过1次繁殖的种子,或已经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现有良种,经过去杂去劣保纯后,与该品种原有性状一致、典型性和丰产性

等方面比较优良,符合原种性质要求的种子。 12、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 13、发芽势: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14、种子的纯净度:指被检验的种子剔去杂质及其他种子后剩余的真实纯净种子的百分率。 15、种子的后熟:禾本科种子新收获的,给予适宜条件不萌发,经储一段时间才发芽,胚已成熟,甚至种熟,但没有达到生理上成熟,而需一段时间可储藏完成生理生化变化。 16、硬实种子:有许多豆科牧草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由于种皮不透水性,不能吸水膨胀,而使种子长期处于干燥坚实的状态。这样的种子称为硬实种子。 17、种子用价:也叫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种子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验样品的百分率。 18、植物的生长发育: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植物的生长发育。19.土壤肥力:土壤不断提供植物生长期间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水分、养分、空气的综合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20.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21、土壤耕作:在作物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

牧草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分蘖:禾本科牧草在生长到一定时期距离表较近的几个节上向上发出新枝、向下生根成为分蘖。 2.硬实:一些植物的种子由于其种皮的不透水、不透气的特性使其在遇到适宜的发芽条件时仍不能萌发,这种特性称为硬实。 3.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 4.种子活力:种子所具有的成长为正常植株的内在潜力,一般以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的树木来表示。 5.发芽势: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验种子数的百分率。 6.疏丛型禾草:分蘖节埋于地下,形成的株丛比较松散的牧草。 7.密丛型禾草:分蘖节接近地表,形成的株丛比较紧密的牧草。 8.上繁草:植株上部分枝较多而下部较少,适合于刈割的牧草。 9.下繁草:植株下部分枝较多而上部较少,适合于放牧的牧草。 10. 速效养分: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11.总状花序:花有梗,排列在一个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花轴能不断向上生长。如紫花苜蓿等。 12.穗状花序 13.圆锥花序: 14.返青:多年生植物在夏季或冬季枯黄后在秋季或来年春季恢复生长现出绿色成为返青。 15基肥:播种前随整地施入土壤的肥料。 16.追肥 17 光周期现象:一些植物,如冬小麦、晚稻等,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一定的光周期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18.种子用价: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种子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验样品的百分率。 19.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某一时期对肥料特别敏感,这是肥料缺乏会使产量大幅

度降低,这一时期成为营养临界期。 20.水分临界期: 21. 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指秋季在北纬地区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导致苜蓿形态类型和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的现象。 22.青贮 23.青贮饲料 24.干草调制 二、 1.适时刈割的原则? 2.试述优质青贮饲料调制原理及关键技术? 3. 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的差异? 4. 以你熟悉的一种牧草为例,试述其栽培技术 5.区划 6.青饲轮供计划方案的制定 7.能够区分一年生牧草与多年生牧草,并了解主要牧草的重要特征 8.青贮发酵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9.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方法? 10.禾本科牧草刈割期?豆科牧草刈割期? 11.试述混播的原理及其优势 12.种子发芽的条件?

牧草栽培技术经验要点

精心整理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要点 紫花苜蓿是我区饲养家畜的主要青干草、青饲草,也是农田进行倒茬肥田的主要栽培型多年生豆科牧草,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地方品种丰富。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 1、土壤耕作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纤细,顶土能力甚差,苗期生长缓慢;为了 2钙。 12~323、播种量收草田每亩种1.0~1.5公斤;干旱或高寒地区,下种量可以略高,以增加20%到50%为宜。播种深度视土壤水分状况而定,土湿宜浅,土干则深,一般播深2厘米左右。 4、播种时期 春播春季土壤解冻后与春播作物同时进行播种,适宜播期4月中下旬至5月初。春播苜蓿当年生长发育好,产量高。 夏播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可在夏季雨后抢墒播种,采

用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收草田可单播、条播,行距30厘米,利于当年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秋播在我区冬小麦种植区,秋季也可播种,但最迟不能超过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越冬率。 播种深度视土壤墒情和质地而定,土干宜深,土湿则浅,轻壤土宜深,重粘土则浅,一般1cm-2.5cm。 播种方法紫花苜蓿常用播种方法有条播、撒播和穴播三种;播种方式有单播、混播和保护播种三种,但在干旱地区应实行单播、条播。 或 。的作用。 秋季最后一次刈割应在生长季结束前20-30天,过迟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茎部营养物质积累。 种子田在开花期要借助人工辅助授粉或利用蜜蜂授粉,以提高结籽率。 四、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地使用化学防治。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

紫云英研究现状及其栽培利用(合二为一)

紫云英研究进展及其利用 何春梅,钟少杰,王飞,林新坚*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13) 摘要:围绕当前紫云英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阐述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栽培品种、种质资源和分子辅助育种、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固氮富硒、节能减排以及当前紫云英综合利用的新进展。提出了今后要进一步研究紫云英绿肥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生产条件和作物类型,选择适宜的紫云英种植利用方式并探索新的模式。旨在确保紫云英稳步快速发展,并推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关键词:紫云英;研究进展;综合利用; Progress in studies and utilization of Astragalus sinicus L.in Fujian HE Chun-mei,ZHONG Shao-jie,WANG Fei,LIN Xin-jian* (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Agricul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entr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13)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current study status of Astragalus sinicus L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Astragalus sinicus L’cultivated varieties,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marker assisted breeding. This paper also states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structure, fertil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nitrogen fixation selenium rich,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urrent new progres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stragalus sinicus L. 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further study about the function of Astragalus sinicus L on improving agroecological system is required. Based on local nature, society condition, production condition and crop type, we should select appropriate Astragalus sinicus L’planting pattern and develop new pattern. This is designed to ensure the rapid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Astragalus sinicus L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yield, good-quality, effective, ecological and safe modern agriculture. Keywords:Astragalus sinicus L.;Research progress;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豆科黄芪属的植物,俗名花草、红花草、草子,一些地方又 作者简介:何春梅(1979-),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肥料。E-mail:fzhcm@https://www.doczj.com/doc/a94362194.html, 通讯作者简介:林新坚(1955-),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微生物与土壤培肥研究。E-mail:xinjianlin@https://www.doczj.com/doc/a94362194.html,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5),国家绿肥种质资源平台(2012-019),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项目(NB2013-2130135-34)资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