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男轻女的制度经济学探析

重男轻女的制度经济学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511055686.html,

重男轻女的制度经济学探析

作者:王悦

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1期

摘要:重男轻女现象历史已久,其关乎文化传统,但更是个经济现象。在子女私产化的父系社会中,重男轻女无可避免,而效率等其他因素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经济学分析可以帮助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推进男女平权进程、促进社会平衡发展。

关键词:重男轻女;产权制度;父系社会

自金一发表《女界钟》,首次喊出“女权万岁”始,男女平权运动在中国已有百余年。时至近年,不少人已观察到中国女性在职场中越发活跃,在媒体中发声频繁,故认为中国女性已经有和男性相当甚至更高的社会地位。如此,重男轻女在中国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伪问题。

然而,实际上重男轻女在中国依然是个真问题: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The 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17从经济、教育、健康与政治四个方面给各国男女平等状况排名,在纳入统计的145个国家中,中国居世界第100名,在24个亚太国家中位居第12名,总排名自2008年(第57名)至今逐年下降,而教育、健康和政治方面的排名下滑明显。可见,中国在男女平等方面做得并不能算得上领先,而且不平等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伴随女性的生老病死。

一、有限资源的倾斜分配是重男轻女现象的核心

重男轻女在人的生命之初表现为性别选择。中国的性别选择从过去的溺杀女婴演变为了今天的选择性流产。为保持社会平衡、稳定再生,国家曾通过各种手段遏制重男轻女思想,其中“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标语令人再印象深刻不过。但从过去的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出生性别比就超过国际红线107并保持上升,并在近年超过120,远远高于日本(106)、印度(108)和韩国(110)。

国家说教式的宣传和微薄的补贴,没能扭转家庭对男孩的偏好。政策失败的原因在于很少重男轻女当作经济现象调整。尽管政治与文化力量的确可以在重男轻女制度产生后对其加强、成为路径依赖的因素,但以政治、文化原因解释重男轻女,难以触及这个制度的初始设定——为什么是重男轻女而不是重女轻男?换句话说,若一个文明是重女轻男的,那么自会演变出配套的政治制度和宣传手段来固化,所以政治、文化因素毋宁说是原因,不如说是结果。

一个家庭生男还是生女,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也要考虑相应的产出,如同农民选择耕种何种作物一样,是经济问题。而在经济决策上,“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正因为老百姓明白生男生女的经济后果大不一样,所以如果男女平等政策没有触动家庭的经济考量,就无法避免地要失败。当一个家庭只能生育有限的孩子时,生命权就成了有限的资源。重男轻女问题总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