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明清北京城看“礼制”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

从明清北京城看“礼制”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211351569.html,

从明清北京城看“礼制”思想在建筑中的体现作者:沈奕彤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9期

摘要:本文以明清北京城平面布局、明清故宫建筑布局及北京传统四合院空间布局为

例,分析了中国老北京传统建筑布局折射的礼制的思想及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礼制;故宫;四合院;明清北京城

1 明清北京城空间布局体现的礼制思想

《周礼·考工记》中记述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其中营国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是营国制度的精华。解释为:匠人设计建造都城,九里见方,每边开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陵,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这项制度反映了中国早期王城布局和都城设计制度,古代许多大城市的布局都遵循这些制度,尤其是明清的北京城。

明清北京城是利用元大都原有的城市建设的,元大都是自长安以后,平地起家建设的最大都城,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伟的城市之一。城市布局以宫城为核心,居全城中心,前为朝后为市,左为宗庙右为社稷陵。这种以宫城为全城中心的布局就体现了礼制思想在建筑布局上的体现。宫廷内前为朝后为寝,以三朝五门为中轴线,是全城规划的中轴线,全城建筑以中轴对称,通过高低错落突出主建筑。这些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城墙及城门无不反映《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

2 明清故宫的布局特点体现的礼制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在儒家宗法伦理制度的影响下,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构建起一系列“分尊卑”、“别贵贱”的建筑等级制度,从群体到单体,由造型到色彩,从室内到室外都有严格的等级秩序,不仅有实用功能,也有象征性功能,是封建等级关系重要的标志。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两个家:一个是显贵的皇家;另一个是普通的百姓之家。

故宫建筑的总体布局和设计思想严格遵循了“周礼”的要求。整个故宫由前朝和后宫两部分组成,前朝是帝王办公的场所,后宫是帝王日常生活的场所。故宫庭院建筑组群是按照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有规律地排列着,所有主要的建筑都排列在中轴线上,其他建筑按中心对称的原则分布在中轴线两边。中轴部分是故宫的中心,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三大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前门、天安门等重要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位于中轴线前部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重大仪式、朝见文武百官的重要礼仪场所;位于中轴线后部的乾清、交泰、坤宁三大后宫是皇帝皇后生活起居、处理日常公务以及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