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文化中心建筑声学和扩声系统测量报告

某文化中心建筑声学和扩声系统测量报告

某文化中心建筑声学和扩声系统测量报告
某文化中心建筑声学和扩声系统测量报告

××××文化中心

建筑声学和扩声系统测量报告

测量场地:深圳警察文化中心 测量类别:建筑声学和扩声系统测量 委托单位:×××××××××××××× 测量单位:广东中南声像灯光设计研究院计量检测中心 完成时间:2013年5月10日

报 告 编 号 20130503WHZ 总 页 数

共 26 页

目录

一、测量项目.......................................................................................................................................................... 4

二、测量及评价依据.............................................................................................................................................. 4

三、场馆概况.......................................................................................................................................................... 5

3.1场地情况.................................................................................................................................................... 5

3.2场地平面图................................................................................................................................................ 6

四、测量条件.......................................................................................................................................................... 7

五、测量使用器材.................................................................................................................................................. 7

六、标准指标要求及测量记录.............................................................................................................................. 8

6.1混响时间.................................................................................................................................................... 8

6.1.1混响时间取点依据及取点位置................................................................................................... 8

6.1.2测量方法....................................................................................................................................... 8

6.1.3测量记录................................................................................................................................... 10

6.1.4测量结果................................................................................................................................... 10

6.2背景噪声................................................................................................................................................ 11

6.2.1背景噪声取点依据及取点位置............................................................................................... 11

6.2.2测量方法................................................................................................................................... 12

6.2.3测量记录................................................................................................................................... 14

6.2.4测量结果................................................................................................................................... 14

6.3传输频率特性:.................................................................................................................................... 15

6.3.1传输频率特性取点依据及取点位置....................................................................................... 15

6.3.2测量方法................................................................................................................................... 15

6.3.3测量记录................................................................................................................................... 16

6.3.4测量结果................................................................................................................................... 17

6.4传声增益................................................................................................................................................ 18

6.4.1传声增益取点依据及取点位置............................................................................................... 18

6.4.2测量方法................................................................................................................................... 18

6.4.3测量记录................................................................................................................................... 19

6.4.4测量结果................................................................................................................................... 19

6.5最大声压级............................................................................................................................................ 19

6.5.1最大声压级取点依据及取点位置........................................................................................... 19

6.5.2测量方法................................................................................................................................... 19

6.5.3测量记录................................................................................................................................... 20

6.5.4测量结果................................................................................................................................... 20

6.6声场不均匀度........................................................................................................................................ 21

6.6.1声场不均匀度取点依据及取点位置....................................................................................... 21

6.6.2测量方法................................................................................................................................... 21

6.6.3测量记录................................................................................................................................... 22

6.6.4测量结果................................................................................................................................... 22

6.7系统噪声................................................................................................................................................ 23

6.7.1系统噪声取点依据及取点位置............................................................................................... 23

6.7.2测量方法................................................................................................................................... 23

6.7.3测量结果................................................................................................................................... 23

6.8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TIPA) ..................................................................................................... 23

6.8.1取点依据及取点位置............................................................................................................... 23

6.8.2测量方法................................................................................................................................... 23

6.8.3测量记录................................................................................................................................... 24

6.8.4测量结果................................................................................................................................... 24

七、测量结论...................................................................................................................................................... 25

7.1建筑声学................................................................................................................................................ 25

7.2扩声系统................................................................................................................................................ 25

八、检测人员...................................................................................................................................................... 26

一、测量项目

1.1混响时间

1.2背景噪声

1.3传输频率特性

1.4传声增益

1.5最大声压级

1.6声场不均匀度

1.7系统噪声

1.8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TIPA)

二、测量及评价依据

1、GB/T 28049-2011《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2、GB/T 28048-2011《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验收规范》

3、GB/T 28047-2011《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听音评价方法》

4、GB/T 4959-2011《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测量方法》

5、GB/T 15508-1995《声学语言清晰度测试方法》

6、GB 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7、JGJ 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8、GBJ 76-19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9、GB 50356-2005《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10、GB 50635-2010《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三、场馆概况

3.1场地情况

名称:××××文化中心

地点:××××××××××××

室内/外:室内

面积:约2000平方米

座位:约1000座

主要用途:会议、电影播放、中小型文艺演出

使用时间:2012年8月投入使用

场地情况:左右对称,扬声器吊装在声桥,有舞台返送和后场补声。音响及灯光控制室在观众区后方。

3.2场地平面图

四、测量条件

测量日期:2013年5月3日

室内温度:19℃测量状况:空场测量相对湿度:87%

五、测量使用器材

1、美国 Ivie IE-45 音频分析系统

2、英国 DN-6000 实时频谱分析仪

3、加拿大 NTI-Audio ML1 音频分析仪

4、加拿大 NTI-Audio MR1模拟音频信号发生器

5、加拿大 NTI-Audio Talkbox声学信号发生器

6、加拿大 MiniSPL 测试专用电容话筒

7、国营四三八0厂嘉兴分厂 HS6020型声校准器

8、台湾 AZ 8703 温湿度表

9、奥地利 Leica DISTO TM A6 测距仪

10、手提电脑

11、数码相机

12、万用表

13、优质线材及接插件一批

六、标准指标要求及测量记录

6.1混响时间

6.1.1混响时间取点依据及取点位置

测点的选取根据国家标准GB/T 4959-2011《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中相关条文规定,选取10点进行测量。

6.1.2测量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T 4959-2011《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测量,测量点方框图如下:

测点选点位置见下图:

6.1.3测量记录

测点频率

1

(s)

2

(s)

3

(s)

4

(s)

5

(s)

6

(s)

7

(s)

8

(s)

9

(s)

10

(s)

平均

值(s)

125Hz 2.73 3.07 1.87 1.93 2.42 2.47 2.33 2.47 2.86 2.27 2.41 250Hz 1.89 2.01 1.26 1.62 1.53 1.89 1.31 1.80 1.65 1.79 1.66 500Hz 1.70 2.04 1.48 1.45 1.53 1.45 1.50 1.61 1.57 1.30 1.59 1000Hz 1.88 1.77 1.40 1.56 1.44 1.56 1.39 1.30 1.57 1.55 1.54 2000Hz 1.80 1.70 1.41 1.47 1.43 1.48 1.42 1.42 1.51 1.61 1.52 4000Hz 1.79 1.74 1.40 1.49 1.44 1.56 1.48 1.46 1.50 1.59 1.55

6.1.4测量结果

6.1.4.1参考标准

按GB/T 50356-2005标准:

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的观众厅满场500~1000Hz混响时间如图:

各频率混响时间相对于500~1000H Z混响时间的比值:

频率(Hz)125 250 2000 4000

比值 1.0~1.3 1.0~1.15 0.9~1.0 0.8~1.0

按本多功能厅容积约30000立方米,混响时间参考中频500~1000 Hz值为1.2~

1.6秒。此处按1.6秒作各频率点混响时间参考值。 6.1.4.2实测与标准对比表

频率(Hz ) 125 250 500 1k 2k 4k 满场标准参考值(s ) 2.08

1.84

1.6

1.6

1.6

1.6

本场空场测量结果(s ) 1.66 1.59 1.54 1.52 1.55 1.57

6.1.4.3实测与标准曲线对比图

混响时间曲线图T60

0.0

0.51.01.52.0

2.5125

250

5001k 2k 4k

混响时间(s)

频率(H z )

本馆空场测量结果(s)

满场标准参考值(s)

6.1.4.4结论:混响时间达标。

6.2背景噪声

6.2.1背景噪声取点依据及取点位置

测点的选取根据国家标准GB/T 4959-2011《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中相关条文规定,选取7点进行测量。

6.2.2测量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T 4959-2011《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测量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测量,采用电输入法测量方框图如下:

测点选点位置见下图:

6.2.3测量记录

测点 频率 1 (dB) 2 (dB) 3 (dB) 4 (dB) 5 (dB) 6 (dB) 7 (dB) 平均值

(dB) 63Hz 46.5 44.8 39.4 41.3 41.3 40.3 40.3 42.27 125Hz 31.8 32.1 37.7 38.7 37.7 33.1 30.6 35.20 250Hz 30.1 28.3 29.8 30.5 30.3 27.4 25.5 29.40 500Hz 25.4 24.3 26.0 27.6 26.7 25.3 25.4 25.89 1000Hz 23.9 31.8 24.0 26.0 25.0 24.0 22.9 25.77 2000Hz 23.0 32.4 24.8 24.9 25.7 22.6 22.8 25.58 4000Hz 24.2 27.1 25.4 24.0 23.3 24.4 23.1 24.72 8000Hz

24.1

24.0

25.3

25.0

24.5

24.3

24.2

24.53

6.2.4测量结果 6.2.4.1参考标准

按GB/T 50356-2005标准:

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背景噪声限值为NR35。 6.2.4.2实测与标准对比表 频率(Hz )

63

125

250

500

1K

2K

4K

8K

标准值NR35 63 52 45 39 35 32 30 28 实测值 42.27 35.20 29.40 25.89 25.77 25.58 24.72 24.53 6.2.4.3实际与标准对比图

背景噪声曲线

0.00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

63

125

250

500

1K

2K

4K 8K

频率(Hz)

声压级(d B )

实测值标准值NR35

6.2.4.4结论:背景噪声达标。

6.3传输频率特性:

6.3.1传输频率特性取点依据及取点位置

测点的选取根据国家标准GB/T 4959-2011《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中相关条文规定,选取10点进行测量。

6.3.2测量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T 4959-2011《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测量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测量,采用电输入法测量方框图如下:

测点选点位置同混响时间。

6.3.3测量记录

测点频率

1

(dB)

2

(dB)

3

(dB)

4

(dB)

5

(dB)

6

(dB)

7

(dB)

8

(dB)

9

(dB)

10

(dB)

平均值

(dB)

63 73.0 73.3 78.7 79.2 80.6 80.2 81.3 76.7 70.6 79.1 77.3 80 72.7 73.6 80.0 80.4 82.9 82.1 83.4 74.8 72.2 74.4 77.7 100 77.7 71.0 80.5 80.4 84.0 82.3 84.8 74.9 77.5 74.4 78.8 125 75.5 68.9 82.1 82.8 78.0 83.3 70.9 76.2 75.7 77.0 77.0 160 71.3 68.1 84.4 78.3 71.6 76.7 76.4 75.3 81.5 75.7 75.9 200 73.2 70.3 82.4 81.1 73.5 77.6 75.1 73.0 75.0 78.0 75.9 250 69.1 70.8 81.2 84.1 76.8 77.8 80.6 77.1 73.7 83.0 77.4 315 70.2 69.3 77.2 77.5 75.7 72.0 73.2 71.5 75.4 76.2 73.8 400 70.9 69.2 83.3 78.9 80.2 74.9 77.4 77.6 78.6 74.0 76.5 500 71.7 69.8 81.4 80.0 78.3 76.9 79.4 77.2 79.0 77.6 77.1 630 68.0 69.3 81.6 73.4 77.3 77.1 76.1 77.1 77.7 75.1 75.3 800 67.2 67.9 77.1 75.5 75.0 73.7 74.1 75.0 74.1 74.4 73.4 1000 65.0 65.7 76.4 76.1 75.1 74.5 75.7 74.7 72.7 71.7 72.8 1250 63.2 64.5 73.1 75.9 75.3 71.9 75.0 75.3 72.0 72.3 71.8 1600 63.1 64.5 72.8 75.2 74.2 71.5 74.1 79.7 77.0 72.6 72.5 2000 63.1 62.3 72.9 70.3 73.3 69.7 71.3 73.8 71.6 69.2 69.7 2500 62.2 63.8 72.7 73.3 70.9 69.8 70.2 74.1 70.4 69.8 69.7 3150 64.9 66.5 74.0 74.0 71.2 70.0 73.8 74.4 71.3 71.8 71.2 4000 65.5 65.0 74.6 73.4 72.1 70.3 71.7 75.4 69.2 72.3 71.0 5000 62.1 65.2 73.3 75.5 67.6 69.9 72.1 72.5 65.1 69.7 69.3 6300 55.6 60.2 68.9 70.7 64.7 65.9 69.3 71.1 63.7 66.0 65.6 8000 51.5 55.8 65.5 67.0 62.9 63.8 66.5 66.4 62.9 64.2 62.7

6.3.4测量结果

6.3.4.1参考GB/T 4959-2011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多用途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一级:以100~6000Hz 的平均声压级为OdB ,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4dB ~+4dB :50~100Hz 和6000~12500Hz 的允许范围见下图。

6.3.4.2实测与标准对比图

传输频率特性对照图

-14.0

-12.0-10.0-8.0-6.0-4.0-2.00.0

2.04.06.063

80

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31504000500063008000

频率(Hz)

声压(d B )

实测频率曲线

6.3.4.3结论:传输频率特性基本达到一级标准。

6.4传声增益

6.4.1传声增益取点依据及取点位置

测点的选取根据国家标准GB/T 4959-2011《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中相关条文规定,选取10点进行测量。

6.4.2测量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T 4959-2011 《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测量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测量,采用声输入法测量方框图如下:

测点选点位置同混响时间。

6.4.3测量记录

传声点90(dB)

测试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声压级(dB) 75.4 74.2 84.8 87 85.6 83.8 83.8 85.8 81.2 81.2

测点与传声

-14.6 -15.8 -5.2 -3.0 -4.4 -6.2 -6.2 -4.2 -8.8 -8.8 点的差值(dB)

平均值(dB) 82.3

差值平均值(dB) -7.7

6.4.4测量结果

6.4.4.1参考GB/T 4959-2011 《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测量方法》标准:

多用途类扩声系统一级: 125~6300Hz的平均值≥-8 dB

6.4.4.2测得传声增益平均值为-

7.7 dB。

6.4.4.3结论:传声增益达到一级标准。

6.5最大声压级

6.5.1最大声压级取点依据及取点位置

测点的选取根据国家标准GB/T 4959-2011《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中相关条文规定,选取10点进行测量。

6.5.2测量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T 4959-2011《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测量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测量,采用电输入法测量方框图如下:

测点选点位置同混响时间。

6.5.3测量记录

测试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声压级

93.0 91.2 101.1 102.9 101.6 100.1 100.4 100.3 99.1 97.8 (dB)

平均值

98.8

(dB)

6.5.4测量结果

6.5.4.1按GB/T 28049-2011《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规范》标准:

多用途类扩声系统一级:最大声压级≥103 dB

多用途类扩声系统二级:最大声压级≥98 dB

6.5.4.2实测最大声压级平均值98.8 dB

6.5.4.3结论:最大声压级达到二级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5篇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5篇 在为期五天的工程测量学实习中,我们要完成野外闭合导线的测量工作,其包括导线外业测量与内业计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测量实习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测量实习报告1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建筑工程专业,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感到了自身的不足,我需要更多的实习来补充我的知识,在实习中找到更多的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情,这些只有在不断的实习中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我期望自己的实习过程中能够做到这样: (一)实习目的 (1)透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潜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2)熟悉水准仪、经纬仪的工作原理。 (3)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资料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4)透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5)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二)前言 自6月16日起,我们进行了为期14天的工程测量实习。这次实习的资料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到达基本掌握的程度。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资料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完全从控制测量生产实际出发,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是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潜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组织管理潜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在实习的第一天,由刘国栋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动员。在动员会上,刘老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地理条件较复杂及建筑物密集等因素给本次实习带来的困难。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本次实习。还讲解了

声学测量概述

声学测量概述 维也纳声学 (1)声源特性测量和传声途径声学特性测量 声学测量是使用声学仪器对声传输系统的声学特性进行测量了解。一个声传输系统,包括产生声音的声源、声音传输的途径和声音的接收者。在建筑声学测量中,通常需要了解的是声源特性和声传输途径的特性。前者包括声源的频谱、指向性、声功率及其时间分布特性等,后者是指材料、结构和建筑空间的声学特性,如吸声特性、隔声特性、衰减过程和混响时间等。 对于声源特性的测量,声音由被测对象发出,测量时通常只需要配置声接收系统。为了排除各种不同传输途径的影响,以便于不同声源的相互比较,通常要规定标准的传输途径,最常用的是自由场和混响场,即把待测声源置于标准化的消声室或混响室中进行测量。但有时因为声源体积和重量很大或搬移安装困难等原因,不能把声源移置到试验室中测量,或者声源的特性需要结合现场环境来了解,如厅堂扩声系统、交通噪声和环境噪声等,就需要在现场进行测量。在现场测量中有时为了得到声源“本身”的特性,即相当于放置在自由场中的特性,需要从测量结果中“去除”现场环境的影响,这有时是很困难的。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的测量技术,如相关测量、声强测量等,有助于这方面问题的解决。 对于声传输途径特性的测量,即材料、结构和建筑空间的声学特性的测量,被测对象本身不产生声音,测试时需要配置声源系统,并对所用的声源和声信号作出标准化的规定。当然,接收系统总是需要的。对于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性测量,为了便于不同个体和种类间的比较,也要规定一定的传输条件。然后把标准化了的试件按规定的方式纳入传输系统进行测量。这种测量通常也在试验室中进行。对建筑空间的声学特性的测量通常是在现场进行。(2)声学测量的仪器设备 声学测量用的声源系统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电子设备的声源,例如用于产生脉冲声的发令枪、爆竹、汽球(爆裂发声)、电火花发生器和产生宽带稳态噪声的气流噪声源、

建筑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工程测量 实验报告 专业建筑学 年级13级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5年月日

目录 第一部分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第二部分实验报告 第三部分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第一部分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第二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日期2015.10.10 班组第六组学号*号姓名**** ㈠完成下列填空 1.安置仪器后,转动三个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转动 目镜对光螺旋看清十字丝,通过镜筒上方的缺口和准星瞄准水准尺,转动水平微动螺旋精确照准水准尺,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消除视差,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居中,最后读数。 2.消除视差的步骤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转动 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分划像清晰。 ㈡实验记录和计算 1.记录水准尺上读数填入表2-1-1中。

表2-1-1 2.计算(基于黑红面读数的平均值) ⑴A点比C点低0.199 m。 ⑵B点比D点高0.388 m。 ⑶C点比E点高0.154 m。 ⑷假设C点的高程H C=158.936 m,求A点、B点、C点、D点、E点的高程,即:A A= 158.737 m,H B= 159.070 m,H C= 158.936m,H D= 158.682 m,H E= 158.782 m,水准仪的视线高程 H I= 160.458 m。 ㈢出图2-1-1中水准仪各部件的名称

图2-1-1 1)目镜对光螺旋;2)望远镜; 3)水准管;4)水平微动螺旋; 5)圆水准器;6)校正螺旋; 7)水平制动螺旋;8)准星; 9)脚螺旋;10)微倾螺旋; 11)水平微动螺旋;12)物镜对光螺旋; 13)缺口;14)三脚架。 实验报告二水准测量 日期2015.10.10 班组第六组学号*号姓名*** ㈠水准测量的外业记录及其高程计算 实验数据记入表2-2-1,进行高程的计算,并进行验算,以确保各项计算准确无误。 表2-2-1 水准测量的外业记录及其高程计算

录音室建筑声学设计

录音室建筑声学设计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声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普及到基层广播电视媒体,改善技术用房的声学环境已成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语言录音室是制作节目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设施之一,对音质要求更为严格,进行声学设计尤显必要。 录音室的声学环境要求达到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录音室内的音响效果、混响系数、本底噪音、声响均匀度进行综合设计,以求达到一个具有专业化的多功能数字录音室。整体设计中,既要考虑节目制作中的各种专业要求,也要考虑令人舒适的视觉效果,尽可能地提供最佳的音乐录制作条件,此外还要兼顾制作场地有效使用面积、合理的工艺流程以及工作的安全性,从而保证节目制作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参与的观众在安全、宜人的环境中得到精神享受。 分类 按性质可分:个人录音室、商业录音室、行业录音室。 技术指标 声学设计规范要求录音棚的音质主要是"语言清晰、可懂度高,其次是良好的丰满度",在主要使用条件下,具有相应于拾音要求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抑制影响拾音音质的声缺陷,如回声、颤动回声、低频嗡声等。录音棚宜用短混响,根据室内容积选择合适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要求平直。 声学技术指标 房间名称混响时间 T60(秒)噪声评价 曲线(NR)隔声门隔声量(插入损失dB)隔声窗隔声量(传声损失dB)快速语言传递

指数(RASTI) 录音室0.4+0.1SNR-30 35 50 0.65 噪声源 录音室的噪声来自多方面。既有来自录音室外的噪声,主要可分为二类,一类来自录音室建筑之外,例如过往车辆、飞机等所产生的交通噪声;另一类来自建筑物之内,但又在录音室之外的噪声,例如大声交谈声、上下班时的喧哗声;也有来自录音室的内部噪声主要来自空调系统,灯光控制系统和录音室工作时,摄像机的移动噪声和工作人员的走动噪声等。 噪声的传播: 噪声传入录音室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噪声作用于墙壁、地板、天花板而产生振动,把声能辐射进录音室;二是通过施工时留下的缝隙、没有密封的洞孔等经过空气传声传入录音室;三是通过录音室的墙面、顶面、或地面与外界的钢性联接通过固体传声而进入录音室。 声学设计 混响时间:我们有大量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数据,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基础和较大的选择空间,这样既能保证满足混响时间要求,又能在样式上有较多的选择,在声学和视觉上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背景噪声:无论是听音环境还是录音环境都需要静,保证静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不要让外面的噪声进来;第二是室内不能有噪声源。这就要求既要保证隔声量又要对空凋系统进行全方面的处理。我们有大量的空调噪声治理经验也有众多的录音棚空调施工经验,完全可以应对这类的问题。 隔声问题:上面讲到了要保证一个比较好的听音环境,首先要求较低的背景噪声,这就要求尽量不受外界的干扰,而不受干扰就要做好隔声。隔声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空气声通俗地讲就是整个墙体的隔声问题,我们有大量的轻质板材组合墙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4篇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4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报告4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实习目的 1、联系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能够测量出任意两点的高差,掌握水准仪的操作使用及保养方法,熟悉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掌握水平角与竖直角的测量,掌握经纬仪的操作使用及保养方法; 3、通过实习,熟练地掌握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4、掌握钢尺量距的方法; 5、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绘地形图 6、熟练地掌握小区域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布设及测算方法,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7、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8、培养热爱专业、热爱集体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逐步形成严谨务实、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 二、实习设备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dj6型光学经纬仪、水准尺、30m钢尺、标杆、绘图纸、铅笔、橡皮等。 三、实习任务 1. 控制点高程测量 2. 竖直角度测量

3. 水平角度测量 4. 导线长度测量 5. 闭合导线业内测量 6. 数据的整理、计算 7. 地形图的测绘 四、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1. 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一般采用闭合导线。 (1)踏勘选点:根据测图的目的目的和测区的地形情况,拟定导线的布置形式,实地选定导线点并设立标志。踏勘选点时注意 l 相邻点间要通视,方便测角和量边; l 点位要土质坚实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l 导线边长要大致相等,以使测角的精度均匀; l 导线点应选择周围地势开阔的地点,以便于测图时充分发挥控制点的作用; l 导线点的数量要足够,密度要均匀,以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2)水平角观测:导线转角用经纬仪测2个测回。 (3)边长测量:导线边长可用经纬仪视距法测量,要求进行往返测量。 (4)导线成果计算:首先件检核外业测量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调整,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个控制点的坐标。 (5)注意事项:照准目标要消除视差,观测水平角用纵丝照准目标,观测竖直角用横丝照准目标。 读取竖盘读数时,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必须居中。 2、高程控制测量

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摘要:建筑声学设计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辅助音质设计,市场上也有许多应用软件,如丹麦的ODEON,意大利的RAMSETE,德国的EASE等等。声模拟软件可以预测室内声学参数,评价调整声学方案,计算机辅助音质设计将是未来趋势。由于声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计算机的局限性,目前的辅助建筑声学设计软件研究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代替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因此,深入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原理,强调其参考价值和局限性并重,注重与建筑声学实践经验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论文参考了国外有关文献,阐述了计算机辅助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希望研究成果对建筑声学设计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声线追踪法;虚声源法;声线束追踪法;有限元法 准确地预测房间的音质效果一直是建筑声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谁不想在设计音乐厅图纸时就能听到她的声音效果呢?一百多年来,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物理指标,并揭示了它们与房间主观音质的关系,包括混响时间RT60、早期衰减时间EDT、脉冲声响应、清晰度指数等等。音质参量预估是室内声学设计的关键。目前,人们采用经典公式、缩尺比例模型、计算机模拟来预测这些参数。 室内声学的复杂性源于声音的波动性,任何一种模拟方法目前都不能获得绝对真实的结果。本文在参考研究国外计算机音质模拟文献的基础上,对室内声学的主要模拟方法进行汇编和总结,以便深入地了解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适用性和局限性。 1、比例缩尺模型模拟和计算机声场模拟 自塞宾时代起,比例缩尺模型就在室内声学中获得应用,但模型比较简单,无法得到定量结果。20世纪60年代,模拟理论、测试技术等逐渐发展完善,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后,比例模型在客观指标的测量方面已经基本达到了实用化。现在,声源、麦克风、模拟声学材料已经可以和实物对应,仪器的频带也扩展了,在模拟混响时间、声压级分布、脉冲响应等常用指标已经达到实用的精度。 比例模型的原理是相似性原理,根据库特鲁夫的推导,对于1:10的模型来讲,房间尺度缩 小10倍后,如果波长同样缩短10倍,即频率提高10倍时,若模型界面上的吸声系数与实际相同,那么对应位置的声压级参量不变,时间参量缩短10倍。如10倍频率的混响时间为实际频率混响时间的1/10。然而,很难依靠物理的手段完全满足相似性的要求。空气吸收、表面吸收相似性的处理是保证模拟测量精度的关键。比例模型是现阶段所知唯一能够较好模拟室内声场波动特性的实用方法,可是由于模型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利用充氮气或干燥空气法降低高频空气吸收、模拟材料吸声特性难于控制的因素,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声音的传播由波动方程,即由Helmholtz 方程所描述。理论上,从声源到接收点的声脉冲响应可以通过求解波动方程来获得。但是,当室内几何结构和界面声学属性非常复杂时,人们根本无法获得精确的方程形式和边界条件,也不能得到有价值的解析解。如果对方程进行简化处理,所得到的结果极不精确,不能实用,完全利用波动方程通过计算机求解室内声场是不可行的。实用角度讲,

最新建筑测量实习报告

建筑测量实习报告 7.2收获体会 在实习中,我在项目部测量科的前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测量科的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测量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到的施工放样及其测量经验验证理论知识,探求施工测量及其施工放样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顶岗实习工作,既紧张,又新奇,收获颇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测量日常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回顾我的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测量这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各种不同的施工放样的特点、方式。 7.3经验教训 1)展点很重要,展点的好坏与实验仪器的架设及其整平决定了测量的速度; 实验仪器的架设及其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通过这次实际的测量顶岗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识图能力的显著提升,施工测量及其放样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事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工作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多人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工作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7.4个人意见 1)课任老师在开展测量教学的时候,不应该只在那平整的水泥地面上展开,而应到那相对比较符合施工现场的环境底下展开; 2)课任老师在开展测量教学的时候,不应该只把水准仪和经纬仪的使用教给学生,当今各工程局、各施工单位基本上使用全站仪进行工作的展开。由于全站仪的广泛使用,平面位置放样主要采用极坐标法。高程放样主要采用水准测量法(金结安装中更普遍),三角高程法(日常放样)。由于全站仪的广泛使用,平面位置放样主要采用极坐标法。高程放样主要采用水准测量法(金结安装中更普遍),三角高程法(日常放样)。现在我们所学的水准仪和经纬仪已经落后了,以当今局面脱轨,造成毕业生走出学院,应聘工作的时候造成不便,更甚着让毕业生与工作的磨合期无形中的加长,造成招聘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不满意,以至影响到学

多功能厅建筑声学设计方案

多功能厅建声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设计思路 一、工程建声要素概况 大厅有效容积为1020m3,有效表面积为523m2。满场观众数为200人,每人所占的有效容积为5.1㎡; 二、建声方案构思要述 建声方案设计是在理解和把握该会议室的功能定位和建声设 计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 到各种建声要素,利用有效表面和空间,合理选择、优化设计和 配置吸声材料,对必要和适当的部位进行恰当的声学装修处理, 以此来调控混响时间,消除音质缺陷,使本会议室获得高性价比 的理想音质效果。 第二部分设计依据 一、标准规范及其他依据 1、《厅堂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 2、《场馆建筑设计规范》 3、甲方的要求。 二、建声设计指标的选择 1、厅堂功能:本会议室的主要功能就是开会或者进行文艺演出, 因此,会议室对声环境的要求主要就是要有足够清晰度和可懂

度,同时也应有一定的丰满度。所以室内的混响时间长短要适 度。 2、混响时间设计值选择:会议室大厅满场与舞台的全频混响时 间设计标准值T60确定如下: 第三部分建声方案设计 一、体形分析 本会议室的平面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比较规则的矩形。这种体形的多功能厅的最突出声学缺陷就是有回声产生;观众在大厅内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回声。 所以必须进行一系列声学处理来使会议室达到良好的建筑声学 效果。 二、声学处理概要 1、多功能厅恻墙与后墙2.8米以下墙面处理意见: (1)多功能大厅恻墙与后墙2.8米以下区域:建议使用木质穿孔板59-5型后空腔50毫米、木质穿孔板后紧贴50毫米厚、32K玻璃棉安装,共需要安装100㎡(按照装饰单位的设计位置安装); (2)说明:材料施工技术参数经过计算得出,未经声学设计与工程师同

建筑测量实习报告范本

建筑测量实习报告范本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疑难,也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对整个测量进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不少的教训和体会。 测量也是一项务实求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在测量实习中必须保持数据的原始性,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为了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可有效性,我们得反复校对各个测点的数据是否正确。我们在测量中不可避免地犯下一些错误,比如读数时估读不够准确,水准尺或花杆放得不垂直就读数,读数时间间隔过长,等等,都会引起一些误差,因此,我们在测量中内业计算要和测量同时进行,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错误,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由于这是一项历史性工作,很多数据在以后都可能用到,我们就要力种树各个数据的有效性,保留原始数据也利于以后的查证,这也体现了务实求真的精神,不仅在这次实验中,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到这一点。 数据计算整理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整理计算的时候要格外认真小心。同时,也有很多方法和技巧也是可以用来避免因为整理计算而出现结果的错误。首先在数据记录中要做到清晰、清楚,因为我们数据的整理是在一天的工作完成后进行的,由于数据量很大,如果记得不够清晰往

往找不到数据或者分辨不清楚记录的数字。另外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核数据是否可用,免得再最后整理时发现误差过大而耽误工程进度。在计算数据时可以通过多种数学手段来边计算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先由一个人计算数据再由另外一个人来检核。 全部任务的完成都倾注了我们小组的大量心血,一次测量实习做完整做好,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实习过程中协同问题也常发,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更快,更强”,所以最终站在一条战线上破城斩将,得以全线突破。所以只要我们精诚合作,相互交流切磋以及相互配合理解,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测量期间有时候回来很晚,食堂吃饭赶不上,只有吃泡面等;白天外页测量劳累,晚上回来处理数据。累中有甜,苦中有乐,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激情满怀,完成任务收获丰硕成果。 这次的实习也是一次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工作能力的一次机会,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都要去想一想如何地去设点,怎样去测量,要测哪一些数据,如何才能够确保所测的数据有效性,然后一起讨论解决。我们都没有很丰富的经验,也没有测绘的天才,这就是要启发我们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自己给自己一次发挥的机会。不过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

建筑声学测量方案

建筑声学测量方案 适用范围 1、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 1)概述:隔声测量主要测量发声室和受声室两侧不同中心频率下的声压级差。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 A、建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测量; B、楼板撞击声隔声测量。 (2)相关标准: GB/T50121-2005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19889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1~10 部分) 第 1 部分:侧向传声受抑制的实验室测试设施要求 ; 第 2 部分:数据精密度的确定、验证和应 用 ; 第 3 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 第 4 部分: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 场测量 ; 第 5 部分:外墙构件和外墙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 ; 第 6 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 的实验室测量 ; 第 7 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 ; 第 8 部分:重质标准楼板覆面层 撞击声改善量的实验室测量; 第9 部分:吊顶上空相通的两室之间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第 10 部分:小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2、室内混响时间测量 (1)概述:声音达到稳态后停止发声,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减 60 dB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混 响时间,记做 T60,单位为秒(s)。 中断声源法是声源发声达到稳态后,突然切断声源停止发声,直接记录室内声压级 衰减曲线的方法。 ( 2 ) 相关标准: GBJ 76-84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ISO 3382-2 : 2008 声学房间声学参数的测量一般房间混响时间测量新的《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 3、混响室吸声测量 ( 1) 概述:在混响室内测量用于处理墙壁或顶部等界面的声学材料的吸声系数,或诸如家具、人、空间吸声体等的吸声量的方法。 按混响室放入吸声材料前和放入吸声材料后混响时间的差异,计算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这里吸声系数是指试件吸声量与试件面积的比值。用于测量声音无规入 射时的吸声系数,即声音由四面八方入射材料时能量损失的比例。 ( 2) 相关标准: GB/T 20247-2006 声学混响室吸声测量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费钱、费工的事,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标准把噪声控制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规范,关于噪声控制是剧场建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剧场的静态噪声往往达不到NR30曲线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 1、剧场的xx的隔声量不达标。 2、空调盘管风机噪声过高。 3、消防机械排烟风道未做隔声降噪处理。 4、规划布局不合理,离主要街道过近,未利用走道等过渡降噪。 这些是老问题了,但国内的大量多功能剧场就是很难达标,这应该引起设计者、业主等的共同重视。 当然,建声设计离不开工艺设计,工艺设计的达标合理与否也可以影响到剧场的声学环境,作为声学专家,应该熟读标准,多跟装修设计其他工种的设计人员多沟通,选取最合理的方式,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剧场的建声设计中,舞台的声学处理往往被忽略,结果舞台上的混响时间太长,大大超过观众厅而影响到观众席的听音效果。舞台上的布景等装置并非固定,设计者就要对舞台空间及固定装置(如大幕、侧幕、天幕、等)作一估计,根据选取的材质,确保不要比观众厅的混响时间更长,标准中只提供舞台中频混响时间是因为低频部分较难达到,而高频部分往往影响不大。关于乐池的声学设计主要为乐队人员提供良好听闻条件作考虑,不要有强反射声存在即可。这里还要注意的是有关音箱的摆位,看似是电声系统的问题,其实与建声设计的声场分布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音箱的位置、投射角度、音箱外的装修网罩等,都要与电声系统技术人员沟通才能合理解决,获得满意的声场分布效果,这也是目前建声设计中的普遍未予重视的方面。 GB/T50356—2005的提出,为剧场建筑声学设计提出了明确可行的依据,问题是如何逐条的加以落实,这是对声学设计者理论、实际、沟通能力的考验。

建筑测量实训报告

建筑测量实训报告

建筑测量实训报告 姓名韩似锋 学号 75 省级电大江西 专业建筑施工与管理指导教师李立群

经过实习测量实训结束了,风风雨雨中我们小组圆满的完成了本次实训。 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完全从控制测量生产实际出发,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是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经过这次为期一周的测量实训,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很好的巩固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实训是我们教学中一个与理论相结合的桥梁,使得我们与所学专业相联系,增强我们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到工作岗位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的实训目的主要是: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经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4.经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5.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实训是对每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要想做好任何事,除了自己平时要有一定的功底外,我们还需要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其二、此次实训,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俗话说:“要想为事业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我对此话深有感触。因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注意知识的积累,还有要学着去灵活的再实践中应用知识。 其三、经过本次实训,我明白一个人和整个团队的关系,那些因为个人原因造成的不良因素,我应该努力去克服,团队协作时要保持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尊重她人的不同意见,经过沟通,说明把意见消除。还有就是个人要服从领导的统一安排。律己律人 再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训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可能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用到实践中

建筑工程混凝土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 院校学号: 学习中心: _______________ 层次:专升本 专业:土木工程 实验一:混凝土实验 一、实验目的:1、熟悉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和成型养护方法;2、掌握砼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定方法;3、通过检验砼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掌握有关强度的评定方法。 二、配合比信息: 1 .基本设计指标 (1)设计强度等级C30 (2)设计砼坍落度30-50mm 2.原材料 (1)水泥:种类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C32.5 (2)砂子:种类河砂细度模数 2.6 (3)石子:种类碎石粒级5-31.5mm

(4)水:洁净的淡水或蒸馏水

3.配合比:(kg/m3)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价 1、实验仪器、设备:电子秤、量筒、坍落度筒、拌铲、小铲、捣棒(直径16mm、长600mm, 端部呈半球形的捣棒)、拌合板、金属底板等。 2、实验数据及结果

第2部分: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 1、实验仪器、设备:标准试模:150mm X 150mm X 150 mm 、振动台、压力试验机(测量精度为土1%,时间破坏荷载应大于压力机全量程的20%;且小于压力机全量程的80%。、压力试验机控制面板、标准养护室(温度20C±2C,相对湿度不低于95%。 2、实验数据及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满足设计要求。实验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30—50mm,而此次实验结果中塌落度 为40mm, 符合要求;捣棒在已塌落的拌合物锥体侧面轻轻敲打,锥体逐渐下沉表示粘聚 性良好;塌落度筒提起后仅有少量稀浆从底部析出表示保水性良好。

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

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 目录 1简介 2类型 3技术要求 4声学设计 1简介 在电视台中,除了在声音制作环节需要提高技术之外,作为制作声音节目源的硬件环境,演播室的声学条件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演播室 一个具有良好声环境的演播室,完善的设计不只是几个专业用房的处理,而应从设计一开始就要为满足使用功能创造一定的声学条件。实践证明:室混响是容易实现其预期效果的,而室的频率传递特性和噪声控制因受先天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现。为此,平面布局应首先考虑:选择安静建造地址,地址无条件选择,就得利用群体本身,避闹求静;为了排除噪声的干扰,小型演播室、录音室及其辅助用房,最好与建筑群体相分离,若受条件限制要求置于群体中时,应布置在楼群的端头、底层或顶层;平面布局时应按功能归类划区,专业用房集中,相对独立,并人流分道,形成群体安静的演播区;风机、水泵,空气调节机等设备均属噪声源,布置时应置于楼群外。若受条件限制而进楼,也应集中控制,专业技术用具远离噪声源;声学设计要与结构。暧通密切配合,相互依托,平面布局要有利于送回风时消声降噪,构造节点要有利于控制固体传声。 2类型 ⒈按面积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型:800~1000平米中型:150~600平米小型:30~150平米

⒉按类型可分综合文艺演播室、新闻演播室、电视剧演播室及电教中心教学用演播室。 3技术要求 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辐射以后声能下降60dB所需要的时间为混响时间。它的大小与房间容积、墙壁、地板和顶棚等界面的吸声系数有关,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设计在0.6秒左右,电视台建造的中小型演播室为了减少混响时间只有加强吸声措施入手。通常的做法是:室墙壁和顶棚全部用吸音材料,装饰无需华丽,注意各个频段的吸声要均匀,颜色也以灰暗色无反光为宜。常用的材料有空心砖、岩棉板、岩面袋、穿孔石膏板、钙塑板和防火绝缘板等。按照声学要求,除了吸声外,还要有反射,扩散声场和利用腔体共振吸收相关的低频声能的装置。为达到防火性能的要求,制作上述装饰体时,选材一定要符合防火规。 混响时间测量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执行。隔声 建筑隔声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两种。空气声是指建筑物中经过空气传播的噪声。如门缝、穿线孔和通风管道等透过的声音。由环境噪声构成的背景噪声称为底噪声。隔声性能差,本底噪声必然高。正常情况下,演播室本底噪声应该低于40dB。撞击声是指在固体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尤其是楼板下的室噪声、脚步声是最常听到的撞击声。需采取措施以减少以上声音。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5篇)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5篇) 工程测量额实习报告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关于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一一.实习时间: xxxxxx 二.实习地点: xxxxxx 三.小组成员: 组长:xxx;组员:xxx 四.指导教师: xxx 五.实习目的: 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通过控制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实习设备: DS3型微倾式水准仪,DJ6型光学经纬仪,塔尺,三脚架,盘尺,半圆仪,测钎,直尺,50*50图纸等。 七.实习内容

1. 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量其他水准点的高程; 2. 导线测量:通过测角和量距,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3. 碎步测量:根据控制点,测定碎步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4. 绘图。 八.实习步骤: 1. 水准测量: (1)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A至B,A称为后视点,a为后视读数;B称为前视点,b称为前视读数。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为: HB=HA+hab HA+a=HB+b HA=HB+ab B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来计算,即Hi=HA+a HB=Hib (2)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

1)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程的点。 2)当预测高程的水准点与已知水准点相距较远或高差太大时,两点之间安置一次仪器九无法测出其高差。这时需要连续多次设站,进行复合水准测量。每测站高差之和即可得预测水准点到已知水准点的高差,从而可得其高程。 3)水准测量的检核 计算检核:闭合导线的高差和等于个转点之间高差之和,又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因此利用该式可进行计算正确性的检核。 测站检核:对每一测站上的每一读数,进行检核,用变更仪器法进行检核。变更仪器法要求变更的高度应该大于10cm,两次高差之差不应超过规定的容许值,即6mm。 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测:理论上各测段高差之和应等于零,实际上上不会,存在高差闭合差,其不应该大于你容许值,即,若高差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4)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检查水准测量手簿;填写已知和观测数据;计算高差闭合差及其限差;最终结果见附表。 2.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几个点,又回到起始

什么是建筑声学分析

什么是建筑声学?? 建筑声学是研究建筑中声学环境问题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室内音质和建筑环境的噪声控制。有关建筑声学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写的《建筑十书》。书中记述了古希腊剧场中的音响调节方法,如利用共鸣缸和反射面以增加演出的音量等。在中世纪,欧洲教堂采用大的内部空间和吸声系数低的墙面,以产生长混响声,造成神秘的宗教气氛。当时也曾使用吸收低频声的共振器,用以改善剧场的声音效果。 15~17世纪,欧洲修建的一些剧院,大多有环形包厢和排列至接近顶棚的台阶式座位,同时由于听众和衣着对声能的吸收,以及建筑物内部繁复的凹凸装饰对声音的散射作用,使混响时间适中,声场分布也比较均匀。剧场或其他建筑物的这种设计,当初可能只求解决视线问题,但无意中却取得了较好的听闻效果。 16世纪,中国建成著名的北京天坛皇穹宇,建有直径65米的回音壁,可使微弱的声音沿壁传播一二百米。在皇穹宇的台阶前,还有可以听到几次回声的三音石。 18~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理论声学的发展。到19世纪末,古典理论声学发展到最高峰。20世纪初,美国赛宾提出了著名的混响理论,使建筑声学进入利学范畴。从20年代开始,由于电子管的出现和放大器的应用,使非常微小的声学量的测量得以实现,这就为现代建筑声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

路。建筑声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室内声波传输的物理条件和声学处理方法,以保证室内具有良好听闻条件;研究控制建筑物内部和外部一定空间内的噪声干扰和危害。 声学与声音系统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良好的声音效果对于许多建筑物都是重要的,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初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声学效果。在实际操作中,这意味着声学专家和声音系统设计师应在一开始就被邀请加入设计队伍,最好是在构思阶段就加入,以便确保声学和扩声在基础规划阶段就能得到加强。所以,一个好的建筑音效设计离不开对声学和声音的理解以及一个好的设计团队。 声学概念 坚固且平直的墙面,如戏院包厢的正面墙等,可能会产生反射。如果包厢位于剧院或礼堂的后部,反馈回观众席的声音会使坐在舞台和包厢之间的观众难以听清台上的说话声,因为这部分观众会既听到原始声音,也听到回声,后者抵达耳部的时间会稍晚些。从而造成观众听不清或听到的声音杂乱无章。

建筑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建筑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江西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测量 实验报告 专业建筑学 年级13级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2015年月日 目录 第一部分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第二部分实验报告 第三部分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实验报告一 日期班组第六组学号 *号姓名**** ㈠完成下列填空 1.安置仪器后,转动三个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转动 目镜对光螺旋看清十字丝,通过镜筒上方的缺口和准星瞄准水准尺,转动水平微动螺旋精确照准水准尺,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消除视差,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居中,最后读数。 2.消除视差的步骤是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再转动 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分划像清晰。 ㈡实验记录和计算 1.记录水准尺上读数填入表2-1-1中。 表2-1-1

2.计算(基于黑红面读数的平均值) ⑴ A点比C点低 m。 ⑵ B点比D点高 m。 ⑶ C点比E点高 m。 ⑷假设C点的高程H C= m,求A点、B点、C点、D点、E点的高程,即: A A= m,H B= m,H C= ,H D= m,H E= m,水准仪的视线高程 H I= m。 ㈢出图2-1-1中水准仪各部件的名称 图2-1-1 1)目镜对光螺旋; 2)望远镜; 3)水准管; 4)水平微动螺旋; 5)圆水准器; 6)校正螺旋; 7)水平制动螺旋; 8)准星; 9)脚螺旋; 10)微倾螺旋; 11)水平微动螺旋; 12)物镜对光螺旋; 13)缺口; 14)三脚架。 实验报告二水准测量 日期班组第六组学号 *号姓名 *** ㈠水准测量的外业记录及其高程计算 实验数据记入表2-2-1,进行高程的计算,并进行验算,以确保各项计算准确无误。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一)前言 在2020至2020学年第二学期末,自2020年12月1日起,我们进行了为期14天的工程 测量实习。 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 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 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完全从控制测量生产实际出发,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是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在实习的第一天,由常允燕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动员。在动员会上,常老师强调了本次 实习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水电校地理条件较复杂及建筑物密集等因素给本次实习带来的困难。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本次实习。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 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自行保管实习备品。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 水准尺、脚架、经纬仪。当天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室外的测量工作。 (二)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 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 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4)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5)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四)实习心得 为期两个星期的工程测量学习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 的重要性。测区是我们重庆市永川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区,虽然测区比较大,基本 上是整个学校,测绘图也是我们整个学校的平面图,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星 期六、星期天加班进行测量,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也并不感到累,也没有感到辛苦,反而 还能自得其乐。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 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 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 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 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 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 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 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

建筑声学测量方案

建筑声学测量方案

适用范围 1、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1)概述:隔声测量主要测量发声室和受声室两侧不同中心频率下的声压级差。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 A、建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测量; B、楼板撞击声隔声测量。 (2)相关标准: GB/T50121-2005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GB/T19889 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1~10部分) 第1部分:侧向传声受抑制的实验室测试设施要求; 第2部分:数据精密度的确定、验证和应用; 第3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第4部分: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 第5部分:外墙构件和外墙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 第6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第7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的现场测量; 第8部分:重质标准楼板覆面层撞击声改善量的实验室测量; 第9部分:吊顶上空相通的两室之间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第10部分:小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2、室内混响时间测量 (1)概述:声音达到稳态后停止发声,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减60 dB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混响时间,记做T60,单位为秒(s)。 中断声源法是声源发声达到稳态后,突然切断声源停止发声,直接记录 室内声压级衰减曲线的方法。 (2)相关标准: GBJ 76-84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ISO 3382-2:2008 声学房间声学参数的测量一般房间混响时间测量 新的《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 3、混响室吸声测量 (1)概述:在混响室内测量用于处理墙壁或顶部等界面的声学材料的吸声系数,或诸如家具、人、空间吸声体等的吸声量的方法。 按混响室放入吸声材料前和放入吸声材料后混响时间的差异,计算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这里吸声系数是指试件吸声量与试件面积的比值。用 于测量声音无规入射时的吸声系数,即声音由四面八方入射材料时能量损 失的比例。 (2)相关标准: GB/T 20247-2006 声学混响室吸声测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