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

在安全工作领域著名的海恩法则与墨菲定律之欧阳家百创编

在安全工作领域著名的海恩法则与 墨菲定律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墨菲定律主要内容表述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表述“只要存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就一定会发生”,而且“不管其可能性多么小,但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损失”。墨菲定律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启示:1、不能忽视小概率危险事件。由于小概率事件在一次生产或活动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麻痹了人们的安全意识,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事故可能频繁发生。“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是导致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根本原因。对任何事故隐患都不能有丝毫大意,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或对事故苗头和隐患遮遮掩掩,而要想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加以消除,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2、只要客观上存在危险,那么危险迟早会变成为不安全的现实状态。所以,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要辨识人们活动领域里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并告诫人们预防什么,并如何去控制。要求人们不仅要重视已有的危险,还要主动地去识别新的危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与事后管理相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二、海恩法则的定义: 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

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事故案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其实是各种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任何重大事故都是有端倪可查的,其发生都是经过萌芽、发展到发生这样一个过程。如果每次事故的隐患或苗头都能受到重视,那么每一次事故都可以避免。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法则提醒人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即使有一些小事故发生,可能是避免不了或者经常发生,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及时排除。“海恩法则”实际上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安全生产中,哪怕提前防控和治理了999起事故隐患,但只要有一起被忽略,就有可能诱发严重事故。对于生产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海恩法则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种生产安全管理的方法,即发现并控制征兆。具体怎么做:1、事前评估风险——岗位分析评估,提前发现和评估岗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培养员工提前感知事故先兆的敏感性,主动消除安全隐患和提前根据风险防范措施规避安全风险; 2、事中检查监督——开展检查和监督,一方面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理事故隐患,另一方面通过现场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 3、事后总结反思——本单位发生事故后,要分析总结事故原因,举一反三查找类似事故隐患,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其他单位发生事

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

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 2014-04-10 18:05 来源:证劵投资论文有 108人参与在线咨询 一、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成因 (一)理论原因 基金业目前是证券市场上较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因此中国基金业的羊群行为主要还是来自于理性羊群效应。基于理性羊群行为的研究模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信息串联模型、基于委托—代理关系模型、收益外部性模型。1999年Wermers对这些理论模型进行了归纳,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经理人对自己的名声很看重,他们在决策时会忽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反而会跟随大多数的投资者采取行动;二是不同的投资经理可能从之前的具有更多信息的经理人的投资行为获得同样的私人信息,从而导致他们的投资行为趋于相同;三是不同经理人的投资行为表现出趋同性,可能是因为都得到相同或相关的私人信息,或者都采用同样的指标来进行分析等;四是不同机构投资者可能具有相同的风险偏好从而导致一致的投资行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之所以产生羊群效应,一方面是由于上述理论因素,更主要的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原因。 (二)中国所特有原因 第一,中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和监管制度不完善。缺乏充分有效的投资信息,使得投资者倾向于选择相同的投资策略。另外在中国的基金行业,由于与投资基金有关的法律制度不是很健全,很多投基金会投向高成长的国有企业,以期获得高额的报酬。这两点也有助于羊群效应的发生。第二,股票市场“高收益股短缺”以及股市的“高投机性”现象。中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使得一些高成长性、收益较好的国有企业备受投资基金)的亲睐,从而助长了羊群行为。第三,大多基金投资者持有短期投资理念。中国的投资者都很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利,而不会把投资基金当作长期获利的工具。一旦投资基金投资失败,各投资主体的短期持有心理又立马高涨,他们会要求基金公司还他们一个公道,迫于公司形象、舆论媒体的压力,基金公司会改变原有的投资策略,跟随主流的投资策略,造成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第四,中国的证券市场缺乏卖空机制。卖空机制能对冲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从而保证在一定风险水平上有高的收益。但是缺乏卖空机制,限制了投资基金的操作空间,致使投资基金在证券市场上选择相同的投资策略,导致了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发生。 二、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解决对策 (一)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丰富基金投资品种 尽管金融衍生工具给了投资基金更多的投资选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风险,避免投资策略的趋同性,尽量减少羊群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但是中国现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制度基础不够健全,还有待完善。 (二)加大投资基金监管和信息披露的完善工作 加强基金监管有助于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监管主体应该主要从基金发行、基金日常运作、基金公司的审批几个方面来实施。信息对于进行投资决策时至关重要,对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能够督促基金管理公司向公众提供真实、有效信息。

墨菲定律简介

墨菲定律简介 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减速超重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墨菲发现,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装反了。由此,他得出的教训是: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墨菲定律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 根据“墨菲定律”: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的演化版本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到今天,它已经派生出以下的版本:1.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 2.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3.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6.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7.有能力的——让他做;没能力的──教他做;做不来的──管理他。 8.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就是迟了。 9.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10.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11.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 12.东西越好,越不中用。 13.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出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14.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15.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16.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17.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 18.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19.一分钟有多长?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墨菲定律的内容并不复杂,道理也不深奥,关键在于它揭示了在安全管理中人们为什么不能忽视小概率事件的科学道理;揭示了安全管理必须发挥警示职能,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对于人们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股票市场羊群效应文献综述

股票市场羊群效应文献综述 一理论说明 羊群行为本义指动物成群移动、觅食。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以后,这个概念被经济学家借用来描述金融市场中的一种非理性行为。 目前,关于羊群行为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的定义如下: Banerjee(1992)定义:在自己私人信息和其他人决策的基础上,个人决策者模仿 或追随其他人的决定而不管自身的私人信息。 Bikhchandani(2000)定义: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和模仿现象,从而导致 他们在某段时间内买入和卖出相同的股票。 IMFWorkingPaper (2000) 定义:当个人决策者在了解其他人的决策后,改变自己 的决策,采取与其他人一致的决策。 二国外股市羊群行为实证研究 由于羊群行为对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国学者、投资部门和政府监管部门纷纷围绕本国金融市场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当前国外股市羊群行为实证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类是以特定类型的投 资基金为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交易情况来检验其交易行为中是否存在羊群行为,由于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受到监管而必须定期公开持仓和交易信息,因此研究人员经常是以这类机构投资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另一类就是根据公开的市场数据,例如个股和市场收益率等,研究股市价格波动时股市整体是否存在羊群行为。 2.1 特定类型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 这里的特定类型投资者主要指的是以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通过分析他们的投资组合变动和交易情况来检验其是,Lakonishok是型模 验检证实的性表代有较比中。其为行群羊在存否. Shieifer和Vishny (1992)提出的LSV模型和Wermers(1995)提出的PCM模型。 (1)LSV模型 Lakonishok,Shieifer和Vishny (1992)(以下简称LSV)在研究美国免税权 益基金时提出LSV方法,他们使用一组基金经理同时买(卖)特定股票的一般倾向来测度羊群行为。 Lakonishoketal(1992)研究发现基金羊群行为不明显,但是他们同时发现在小公司股票中的羊群行为要比大公司股票更加明显,原因可能是小公司股票信息披露相对较少,因而基金经理在进行决策时特别留意其他机构的投资行为。 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运用LSV模型检验了1974年末至1984年末274家共同基金组成的投资组合数据,同样没有发现明显的羊群行为,但是发现基金经理在买入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时的羊群行为倾向要比卖出过去表现 不佳的股票时更加明显。该结论与其他研究成果一致,即基金一般都是动量交易投资者。 在此基础上,Wermers( 1994) 在研究美国股市共同基金交易方式的规律性时,

墨菲定律的经典故事

一、别试图教猪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猪不高兴! 二、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三、别太祟拜别人,因为他跟他老婆做爱的姿势跟一般人没两样! 四、不要以为自已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开宗明义 墨非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墨非哲学;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墨非准则;东西越好,越不中用。 ●开始 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 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人 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 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领导人 愚人居高位,正如一个人置身山顶,他会小看每个人。 每个人也会小看他。 ●智愚之间 有能力的——让他做。 没能力的——教他做。 做不来的——管理他。

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 ●早到与晚到 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 你准时到,却还要等。 迟到,就是迟了。 ●质量保证 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东西 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 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寻找失物 你丢掉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精彩 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 ●排队 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 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 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失事报导

失事的地点越远,伤亡的人数就得越多,否则写不成一则故事。

羊群效应的初步研究

羊群效应的初步研究 08051045 投资一班徐天一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综合使用CSSD和CSAD两个个股收益率偏离度指标建模分别对沪、深股市的羊群效应进行了独立和联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沪、深股市及中国股市整体上都存在显著的羊群效应,且市场下降时的羊群效应比市场上升时强。股市系统风险较大是诱发羊群效应的重要因素。最后我们为消除非理性羊群效应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羊群效应;行为金融学;规模效应;系统风险 引言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Herd effect; herd behavior; herding) 是近年来金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金融管理当局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最近20多年来,随着人们对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不断深入的认识,再加上蓬勃发展的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引发的对于投资者行为模式的深层次思考,使得对金融市场中羊群效应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我们把它定义为投资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 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羊群行为是在证券交易中极其普遍的行为,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不成熟的证券市场中更为多见。过度的羊群行为可能会导致巨大的股价泡沫, 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 增大市场系统风险。本文基于此推断运用CCK模型对沪市股指进行回归分析。 一、文献综述 目前很多学者都对证券市场中羊群效应进行了研究。Scharfstein和Stein(1990),从委托代理的角度提出了解释基金羊群行为的声誉羊群模型,指出两个风险中立的基金经理先后投资于两个相同的投资项目。聪明的基金经理有更高的概率得到正确的信号,判断项目的好坏。平庸的基金经理只能得到噪音信号,没能力判断投资项目的好坏。平庸的基金经理为了不被投资者发现就会跟随聪明的基金经理的决策,这就产生了羊群效应。蒋学雷、陈敏和吴国富(2003)利用沪深两市公开的价格数据建立ARCH模型,通过检验个股截面收益的绝对偏差(CSAD)与市场收益的非线性关系证明了沪深两市存在着羊群效应。梅国平和聂

《墨菲定律》读后感

《墨菲定律》读后感 《墨菲定律》读后感 篇一 认识自我,了解对手,影响他人。读了《墨菲定律》之后,我受益匪浅,里面讲的是关于怎么驾驭人生,比如:人性定律,人际定律等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是:人微则言轻,人贵则言重。这是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一句话,说明了人卑微,说出的话就没什么影响,人高贵,说出的话就会有影响力。 自信是突围负面“权威效应”的利器。只要我们有自信就能不怕权威。与之类似,我想到了下面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真实故事:一位导师,每天晚饭后都要去散步,散步之前,他会给一位学生留一道题。这天,这位学生发现老师留的两道题,他很快就做完了,后来他在老师的书上发现了一道题:“如何用一支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画一个正十七边形?”到深夜时,他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答案。之后,老师看到答案后非常惊讶,因为那道题是非常难的。那位学生就是高斯。 试想,如果高斯当时知道是数学界一道难题的话,也许不会这么快找到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害怕权威,要自信!比如:我在学习炒菜时,不要觉得很难,就这样自我提醒,认真地做,最终完成了这道菜——小炒牛肉。

生活中就是要自信,挺起胸膛,不要害怕权威,权威是不可怕的,只要你认真,努力,脑海不去想那个好难,这个好难,就放弃了。 做事就要充满自信,不要害怕权威。 篇二 《墨菲定律》列举的200多个经典定律,书中总结了管理、经济、心理、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方面最经典的定律、法则和效应,全方位地扫描人生的全过程,交给我们一把又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点亮一盏又一盏指路的明灯。你也可以利用这些神奇的法则、定理来驾驭你的一生,改变你的命运。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主要内容: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一句本无恶意的玩笑话最初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含义,只是说出了坏运气带给人的无奈。或许是这世界不走运的人太多,或许是人们总会犯这样那样错误的缘故,这句话被迅速扩散,最后竟然演绎成: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墨菲定律”的根本内容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

我国股市羊群效应存在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股市羊群效应存在性的实证分析 ■梅国平,聂高辉 本文根据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构建了方差AR(p)和标准差AR(p)两个波动模型,同时,基于上证指数日收盘价的数据,采用Eviews软件对两模型做了估计和检验。结果成功地证明了我国股市存在羊群效应,进而说明了我国股票市场缺乏有效性。为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降低股市的主观风险,本文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羊群效应;存在性;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69X(2009)9-0048-03 梅国平,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数学与经济计量;聂高辉,江西财经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数学与经济计量。(江西南昌330013) 一、引言 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增长与高度易变的投资有着重要的关联,而投资很大程度上又受到资本市场的约束。作为资本市场之一的股票市场,其波动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冲击作用。因此,股票市场波动行为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问题。认识股票市场的波动和股市的风险客观性对投资双方以及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对国家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对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与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已有不少文献,Nelson(1989)利用EGARCH模型分析了时间序列Standard90指数日收益率的波动性;刘金全等(2006)使用多种非对称性GARCH模型检验了沪市股票日收益率序列,发现条件波动性和波动中的条件非对称性;Fornari和Mele(1993)利用漂移GARCH模型对一些国家的股票市场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国家的股票市场存在条件异方差性,这种异方差的波动呈现非对称性。 股票市场存在很大的风险,但因其本身报酬结构的特点,收益也是颇丰的。正是源于此,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出现聚集现象,表现为上扬“慎追”,下跌“慌逃”的行为,即所谓的“羊群行为”(herding behavior),又称羊群效应。近年来,Wermers(1995);Christie和Huang(1995);Chang等(2000)等应用LSV、PCM、CH以及CSAD等方法对羊群效应进行了实证与检验;宋军、吴冲锋(2001)运用CASD模型得出我国股市存在羊群效应;孙培源、施东晖(2002)使用CAPM模型发现我国股市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效应。用ARCH模型做羊群效应检验的文献国内并不多,蒋学雷等(2003)借用截面收益偏差(CSAD)构建ARCH(3)模型发现中国股市存在羊群效应;杨洋、支晓津(2006)使用截面收益标准差构建ARCH模型对沪深两个股市做了计量经济分析,得出我国股市存在羊群效应,他们的研究都是基于资产收益率,并未针对上证指数日收盘价做出分析。 因此,本文用2004年2月2日至2008年10月10日上证指数日收盘价的数据进行描述并提出方差AR(p)和标准差AR(p)模型;利用数据对模型做出估计并检验其结果;最后对结论做些分析。 二、数据描述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描述 为了对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是否存在做出检验,我们采用了2002年2月2日至2008年10月10日上证指数日收盘价的数据。这样做一是为了便利,二是上海股市不仅具有高市值的特征,而且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所具有的历史特性致使市场更敏于各种冲击的反映。现用{szp t}表示2002年2月2日至2008年10月10日上证 F INANCE AND ECONOMY 金融与经济2009.9 48 JRYJJ

《海恩法则》心得

海恩法则心得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一个在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他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1:29:300:1000这是一组非常令人警醒的数字。从大量的安全事故本身原因来看,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安全事故多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而且,许多安全问题的根源就是质量问题。如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违反生产工艺规程、检验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这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有些员工对发生的质量问题处置不当,这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海恩法则”这篇文章,我从中联想到。如果我们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去认识质量安全问题,用“海恩法则”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监控质量,将会更加有效地避免一些质量事故的发生。”海恩法则”中指出“问题成堆”与”墨菲定律”中指出的“差错难免”相辅相成共同制定安全生产方案,共同保障安全生产。 一、首先要加强人员的质量意识,要从环节上下功夫。再完美的流程,再完善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操作者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这就需要每一个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对于自己所用的辅助材料性质怎么样?机组运行情况如何?成本怎样算都应该去

了解,这样,才知道应该怎样去控制,从哪个方面去控制,鼓励持续改进,不断对所有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改进。以循环兼治,环环相扣的制度体系去监管,才能在生产过程中有效的减少质量事故。也能相对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样也能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应当站在一个高的起点,去看待每一个细小的隐患和漏洞。全面导入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理念,建立独立于生产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在解决产量、成本、质量发生冲突时,从根本上杜绝牺牲质量的思想痼疾。实现质量管理理念的转变,从而提高质量。 二、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问题的处理应具备由“堵”向“疏”的转变。由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和结果考核,向原因分析、持续推行质量改进的转变。质量问题的发生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如果一味追究责任和进行经济处罚,会导致隐瞒小问题,最终集结成大质量事故,为此倡导提出问题,商讨改进和预防措施,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采用不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的方式。通过分析,对产生的或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并制定出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以此来解决一些反复出现的,重复性质量事故。 古人云:“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以此反思我们的工作,就是提醒我们牢

投资者“羊群效应”试验.pdf

中国股市投资者“羊群效应”试验模块 “羊群行为”是指交易者根据其他交易者的买卖行为采取相互模仿的交易行为,在股票市场上体现为投资者扎堆买卖股票从而影响资产价格。长期以来机构投资者由于其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和相对理性的投资理念被认为能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然而由于基金管理者投资自决策信息来源的一致性以及对声誉和行业排名的关注造成机构投者调整投资者组合的行为存在高度相似性,也会产生扎堆买卖股票的行为,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本模块以基金羊群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及其如何影响股票波动,寻找机构投资者影响市场稳定的行为模式。 一、实验设计 1、变量选择 (1)基金羊群行为的测量 对于机构投者羊群行为研究的检验方法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Lakonishok,Shleifer 和Vishny(1992)检验提供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个股净买入基金占交易该股票基金数量的比例来测量机构投资者羊群交易的程度。本文采用Wermers(1999)修正后的LSV法进行检验。用HM i,t表示t季度投资基金买卖股票i的羊群行为程度,BHM i,t表示t季度投资基金扎堆买入股票i的程度,SHM i,t表示t季度投资基金扎堆卖出股票i的程度 则有: HM i,t=|P i,t?E[P i,t]|? F(i,t) BHM i,t=H i,t if P i,t> E[P i,t] SHM i,t=H i,t if P i,t< E[P i,t] 其中: P i,t= B(i,t) B i,t+S i,t E[P i,t]= ∑B(i,t) n i=1 ∑B(i,t) n i=1 +∑S(i,t) n i=1 F(i,t)=|P i,t?E[P i,t]| B(i,t)为季度t买入股票i基金数;S(i,t)为季度t卖出股票i的基金数,P i,t为季度t 买入股票i的基金个数占买卖股票i的所有基金个数的比例,E[P i,t]为季度t买入股票i的基金个数占买卖股票i的所有基金个数的比例的期望,F(i,t)是调整因子,表示在各个基金的交易都是随机的、独立的,即某只股票的B(i,t)服从二项分布B(B(i,t)+S(i,t),E[P i,t])的情况下 |P i,t?E[P i,t]|的预期值。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如果有3家基金对某个股票进行了交易,其中2家买入, 1家卖出,那么很难判断基金经理存在羊群行为。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因此本文在使用指标时,将在t季度买卖股票i的投资基金个数限定为不少于4个。 (2)其他变量选择

墨菲定律原理

墨菲定律原理 By Josh Clark 在八车道头尾相连的车流中,你正坐在一辆车里,急着想要回家。但是令人极为沮丧的是,你注意到其他所有车道上的车流似乎都在前进,于是你换了个道。但是,你马上发现这个新的车道上的车流又停滞不前了。在阻滞中,你看到公路上除了你自己的车道以外,其他的车流又都开始向前行驶了。 欢迎来到恼人的墨菲定律的世界。所谓墨菲定律,就是指“任何事情只要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这也许是对的。但这并不是由于这条定律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事实上,是我们赋予了墨菲定律这种重要性。因为当生活正常进行的时候,我们都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毕竟我们本来就希望事情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向发展。但是出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要找出原因。 来设想一下走路的例子。有多少次你会走到某个地点然后想:"哇,我走得真不错"?但是,如果你从人行道上跌下来蹭破了膝盖,十有八九你会琢磨: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墨菲定律实际上是利用了我们重视负面因素而忽略正面因素的倾向。它似乎在嘲笑我们头脑发热,而且也利用了概率论的法则-- 就是某件事情发生的数学概率-- 来对其

本身进行支持。 这一法则俘获了我们的想象力。墨菲定律和它的分支理论在书籍和网络上屡见不鲜。好几个品牌都是以墨菲定律命名的,全世界的爱尔兰酒吧和客栈也常常以它命名。墨菲定律还是一部动作片的名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墨菲定律及其结果以及对我们的世界的影响。下面的部分中,我们先看看墨菲定律后面的故事。 小爱德华·A.·墨菲上尉是谁? 无论你相信与否,墨菲确有其人,直到1990年去世,他都一直居住在美国。小爱德华·A.·墨菲上尉是空军的工程师。尽管在整个军旅生涯和作为平民的工作中,他也参与过其他的工程设计测试,但是其中只有一个测试- 几乎是侥幸成功- 才产生了墨菲定律。 1949年,在加州的爱德华空军基地,军官们正在进行MX981项目测试,以最终确定一个人能够承受多少个G - 即重力。他们希望这个发现可以用于未来的飞机设计。 墨菲参与了其中一次测试,他带来了一个礼物:同把斯塔普博士固定在火箭滑车上的保护带相连接的一套传 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衡量滑车骤然停止的时候承受的确切重力单位,这样,数据就更为可靠。

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

证券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及其博弈分析 摘要羊群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种异象,它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在国外的研究中,信息不对称、经理人之间名声与报酬的竞争是羊群行为的主要原因,文章对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理论、博弈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揭示这一异象的原因与影响。 关键词行为金融羊群效应投资者行为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 be?鄄haviors)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是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羊群行为引起了学术界、投资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1 羊群效应的原因研究 关于羊群行为的形成有以下几种解释。哲学家认为是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类的从众心理,社会学家认为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而经济学家则从信息不完全、委托代理等角度来解释羊群行为,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1.1由于信息相似性产生的类羊群效应 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2)指出,机构投资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他们通常关注同样的市场信息,采用相似的经济模型、信息处理技术、组合及对冲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可能对盈

利预警或证券分析师的建议等相同外部信息作出相似反应,在交易活动中则表现为羊群行为。 1.2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羊群效应 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投资者获得准确、及时和有效的信息就意味着可以获得高额利润或者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在现实市场中,信息的获得需要支付经济成本,不同投资者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各不相同,机构投资者拥有资金、技术、人才的规模优势,个体投资者在信息成本的支付上远远不能同机构投资者相比。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机构投资者比个体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个体投资者在获取有效信息和获得投资收益时处于不利地位。个体投资者为了趋利避险、获得更多的真实经济信号,将可能四处打探庄家的“内幕消息”,或是津津乐道于“莫须有”的空穴来风,在更大程度上助长了市场的追风倾向。 而实际上即便是机构投资者,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假设每个投资者都拥有某个股票的私有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投资者自己研究的结果或是通过私下渠道所获得;另一方面,即使与该股票有关的公开信息已经完全披露,投资者还是不能确定这些信息的质量。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无法直接获得别人的私有信息,但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买卖行为来推测其私有信息时,就容易产生羊群行为。尽管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处于信息强势,但是由于机构投资者相互之间更多地了解同行的买卖情况,并且具有较高的信息推断能力,他们反倒比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发生羊群行

股市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与惊慌心理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羊群行为也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股市中的羊群效应 在资本市场上,“羊群效应”是指在一个投资群体中,单个投资者总是根据其他同类投资者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导致出现“羊群效应”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一些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人更具有信

息优势。“羊群效应”也可能由系统机制引发。例如,当资产价格突然下跌造成亏损时,为了满足追加保证金的要求或者遵守交易规则的限制,一些投资者不得不将其持有的资产割仓卖出。在目前投资股票积极性大增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能量迅速积聚,极易形成趋同性的羊群效应,追涨时信心百倍蜂拥而致,大盘跳水时,恐慌心理也开始连锁反应,纷纷恐慌出逃,这样跳水时量能放大也属正常。只是在这时容易将股票杀在地板价上。这就是为什么牛市中慢涨快跌,而杀跌又往往一次到位的根本原因。但,一般情况下急速杀跌不是出局的时候。 在股市中,有买就有卖,永远存在多空双方,有人看多就必然会有人看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有些投资者一到市场上就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没有了主意,随大流而行。见别人纷纷买入,深恐自己落后,也不管是否是自己熟悉的股票,盲目跟着买入;反过来,见别人都在抛出某种股票时,也不问缘由,跟着出售。这种盲目从众、随大流的心理在广大散户中是最为普遍的。通过研究中国证券投资者的行为,我们发现,从众行为是深入到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潜意识行为。表现于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上的从众行为,则是完全非理性的跟风,追涨杀跌或者无所适从。股价受社会心理,尤其是投资者潮流的广泛影响。投资者潮流不但影响到投机性强的市场狂热情形,也影响到相对正常、平缓的市场运行。这在中国股市中表现十分明显。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的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齐涨齐跌”特征,投资者

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

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羊群效应分析 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形成羊群效应的主要原因,只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市场的透明度,才能使投资者及时掌握真实有效并且全面的信息,市场才能够逐渐变得公平。那么,行为金融学下股票市场如何预防羊群效应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的研究进入金融领域,行为金融学理论在对一系列不同于有效市场假设的异常现象的研究中不断发 展壮大;其中羊群行为作为行为金融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备受学者关注。羊群行为是股票市场异象之一,它难以用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之上的传统金融理论进行合理解释。它的概念动物界,意指动物们群居生活、成群移动等行为;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思考、感官和行动,采取跟大多数人一致的策略,以期降低决策失败的风险,减少行动成本,尽可能地增加收益。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这一概念被进一步引人金融市场,用以表达在信息不确定下,投资者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出现“羊群效应”、“聚集效应”,导致股票价格就出现系统性的偏差。本文主要针对股票市场上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探讨。 1羊群效应的概念及特征 羊群行为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的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金融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有限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不完全信息的环境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

己得到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具有传染性,因此把存在于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羊群行为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主要研究信息传递和行为主体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信息传递速度和充分性的 作用。羊群行为的特征包括:(1)先做出决定的投资者的行为对后面 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常常会导致投资 者形成错误的投资决策;(3)当投资者发现决策错误之后,会根据更新的信息或已有的经验做出相反的决策,从而开始新一轮方向相反的从众。从羊群行为的特征可以看出,羊群行为的出现有两个条件:首先,别人的决策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否则无法模仿;其次,所有决策并 不是同时做出的,而是有先后次序发生的。行为金融学是通过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心理偏差的系统分析来描述羊群行为的。当证券市场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心理因素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人类固有的行为模式会不知不觉地主宰着投资者的行为。每一个投资者开始总是试图进行理性投资,并希望规避风险。初始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强化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扩散和放大。 2羊群效应的形成原因 机构投资者的特点是既有个体的行为特征又有群体的行为特征。在股票市场中,一方面投资基金的投资决策主要由基金经理做出,因而基金的投资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行为特征;另一 方面,投资基金由于是群体性的研究,其信息比一般个体投资者要广

老板不可不知的管理定律

老板不可不知的管理定律 有些管理法则看似简单平常,往往被忽视,但它们确是企业提高凝聚力、拓展商机、增加效益的法宝。 马特莱法则 马特莱法则又称80:20法则,它的涵义是把80:20作为确定比值,主张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企业不必面面俱到,而应侧重抓关键的20%。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经营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占职工总数20%的业务骨干的管理上,抓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再以这20%的少数带动占80%的多数,以提高企业效率。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企业经营者应抓住总数20%的重点商品、重点用户,渗透经营,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融资角度来看,企业经营者要将有限的资金投放到生产经营中占总数20%的重点项目上,不断优化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达维多定律 达维多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的名字命名的。达维多认为,一家企业要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它就要永远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 这一定律的基点是着眼于市场开发和利益分割的成效。人们在市场竞争中无时无刻不在抢占先机,因为只有先入市场,才能更容易获得较大的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英特尔公司在产品开发和推广上奉行达维多定律,始终是微处理器的开发者和倡导者。他们的产品不一定是性能最好的和速度最快的,但他们一定做到是最新的。为此,他们不惜淘汰自己哪怕是市场正卖的好的产品。 达维多定律揭示了以下取得成功的真谛:不断创造新产品,及时淘汰老产品,使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并以自己成功的产品形成新的市场和产品标准;进而形成大规模生产,取得高额利润。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源于美国空军1949年进行的关于“急剧减速对飞行员的影响”的研究。实验的志愿者们被绑在火箭驱动的雪橇上,当飞速行驶的雪橇突然停止时,实验人员会监控他们的状况。监控器具是一种由空军上尉工程师爱德华·默菲所设计的甲胄,甲胄里面装有电极。有一天,在通常认为无误的测试过程中,甲胄确没有记录任何数据,这使技术人员感到非常吃惊。默菲后来发现了甲胄里面的电极每一个都放错了,于是他即席说道:如果某一事情可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来实现,而其中有一种会导致灾难性的错误,而这一错误往往就会发生。 默菲的这一说法后来得到广泛的流传并被总结成默菲定律: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那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可能引起更大的损失。 凡勃伦效应 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8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要卖到几百元,确总有人愿意买。1.66万元的眼镜架、6.88万元的纪念表、168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商品流通,往往也能在市场上走俏。 其实,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里上的满足。这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即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这一现象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度到追求

海恩法则与墨菲定律修订稿

海恩法则与墨菲定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海恩法则与墨菲定律 在安全工作领域,有个着名的“海恩法则”,它是由德国飞行员帕布斯·海恩对多起航空事故深入分析研究后得出的。海恩认为,任何严重事故都是有征兆的,一起特别重大事故背后有30起事故,每个事故背后,还有300次左右的事故苗头,以及上千个事故隐患,要消除一次严重事故,就必须敏锐而及时地发现这些事故征兆和隐患并果断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或消除。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事故案件的发生看似偶然,其实是各种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任何重大事故都是有端倪可查的,其发生都是经过萌芽、发展到发生这样一个过程。如果每次事故的隐患或苗头都能受到重视,那么每一次事故都可以避免。 “墨菲定律”,源自一个名叫“墨菲”的美国上尉,他认为“只要存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就一定会发生”,而且“不管其可能性多么小,但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损失”。墨菲定律的另一种描述是,“人们做某件事情,如果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迟早会有人按照这种错误的做法去做。”这就告诉我们,对任何事故隐患都不能有丝毫大意,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或对事故苗头和隐患遮遮掩掩,而要想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加以消除,把事故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现实中,人们往往等到出了问题之后才忙于做处理事故、案件的“事后”工作,召开各种会议进行反思,总结教训,最后得出“惨痛结论”。亡羊补牢,加强防范,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安全工作最好的办法还是将着力点和重心前

移,在找事故的源头上下功夫,见微知着,明察秋毫,及时发现事故征兆,立即消除事故隐患。

墨菲定律三大定律

墨菲定律三大定律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是著名的西方管理学三大定律。小伙伴们对于这三大定律有没有了解呢?墨菲定律三大定律分别是什么意思呢?墨菲定律三大定律对我们的生活而言有什么意义呢?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就将为大家科普墨菲定律三大定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墨菲定律 实际上,“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爱德华·墨菲提出。墨菲定律的原句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根据墨菲定律,我们可以知道①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②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③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④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2、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源于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 帕金森定律要产生作用,必须满足一些条件:①必须要有一个组织,其中该组织的内部管理要占有一定的地位;②这个组织中存在能力平庸的管理者,他在组织中的角色扮演不称职; ③组织中不称职的管理者本身不具有对权力的垄断性;④这个组织一定是一个不断自我要求完善的、发展中的组织。 在满足以上条件后,帕金森定律对组织发展的经典描述是: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的效率越来越低下。 3、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管理心理学的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怎么样,看完乔布简历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现在小伙伴们清楚墨菲定律三大定律是什么了吗~ 本文来源简历https://www.doczj.com/doc/a411693252.html,/knowledge/articles/562de3880cf2fbc9ea3b9ff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