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语浅说

丹语浅说

丹语浅说
丹语浅说

丹语浅说

丹语浅说序

何谓丹,丹就是金丹大道。须用语详细谈谈。若以文言深论,无文化的人费解不懂,恐坠入文字障里;不如直捷了当,以浅言之,使一般人通俗易知,故曰:“丹语浅说”。吕祖纯阳真人诗中说到:“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神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那么这首诗,就说明了,金丹大道在何处去求?分明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中。那么世界上的一切万物,都是空的。因为无论什东西,有它的生,就有它的死这是科学上一定道理。因此,把世界上的一切,都要看空。世上就是一个大舞台。人活百年后,把眼一闭,什么都成了空的,连自己这个假窍,成了个臭皮囊,自己身子是假。何况身外之物呢?吕祖他老又说:“万物皆空性不空”。我们这点天理灵性不是空的。性既然不空,我们的神气自然住在我身。又说:“气归元海寿无穷”(元海就是人的下丹田)。那么寿无穷呢?就是长生久视之大道,都在我们身中。为什么还不好好的在自己身中求呢?太上老君道祖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他老人家说的更简便,多说一些话没有用,气数有穷有尽,不如守着这个中字。中说是天地之正中,也就是人之正中。中就是天地根、玄牝之门。中字当中一直左为玄,右为牝。玄牝之门就是天地根。得此天地根,就是得着玄关大道。玄为雄,牝为雌;换句话说就是阴阳性命。如把当中一直画左右点上两点就是中字(此字暂以中字代)。此母乃是先天无极老母。就是道德经第二十章云:“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就是吃先天无极老母亲的乳。也就是食元始无极之祖气。人常食元始祖气。金丹大道得之矣。所以守中之道大矣哉。既欲得守中之无极金丹大道。请把某作的这本《丹语浅说》仔细熟读参悟,此乃大□天机矣。金丹大道不必外求,丹在身中自得之矣。

丹语浅说

初学参禅打坐之功。先要懂得降龙伏虎之事。何谓降龙?龙比作人之心神,人心好动不好静。人心不死,一念未了,又生一念,连连续续接连不断,无有静时;欲要清静,必须先降伏人心,使人心死。人心死,道心活。常使人心沉入下丹田,这就是指玄篇所谓:“青龙驾火游莲池”。青龙比东方木。木能生火,火即离火。离属心经。这就说明将人心之正念。收藏于下丹田气。静而又静,把下丹田照的暖煦煦的。“白虎兴波出洞房”。白虎比作人的真情,它的洞房深居肾脏,被青龙驾火游它的莲池。莲池比作下丹田,把下丹田照的暖煦煦的,感动白虎的真情,兴波乘浪来会青龙,龙虎相抱而不离。能捉得此二物牵上昆仑顶,过鹊桥(舌顶上颚即鹊桥也)下降重楼(即咽喉管也)后归入气,此即为降龙伏虎也,也就是神相抱,又曰性命双修。龙即性,虎即命也;神即性,气即命。受此丹诀,当诚心密炼久而久之自见功效。此法先守明堂,先守明堂少时,待明堂发暖,似有虫爬蠕动,此即人之真意的感觉。即从此门户(印堂内也)而入,将正念收归土釜(即黄庭中宫也)恍恍惚惚若存若亡守中。清净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却除万虑(即除掉一切思虑染念)。以元神、真意、目光,此叁者统称为性,为离火,返照此中宫。而主要的是不沾不脱;沾则执着,脱则龙飞。温照守中,不一时而气调息定,是名胎息,此即无极时矣,比时则为未,比日则为叁十,比年则为十月,比之卦爻为重坤。迨至虚极静笃,忽然一动。此动比卦爻则为复,即地雷复卦,此动即是真机。此时则任督二脉,由会阴处接通

此二脉。二脉一通,浑身的经络皆通,而情舒意畅,百脉流通。但此时未可贫恋持久,恐漏走丹,马上运转河车,此则本身之活子时也,名曰子进阳火。须用阳九,诀云:“用吸不用呼”,非不用呼也,只是呼时不用意,顺乎自然。吸时用意往上提,就是意存尾闾,往上行之。易曰:“艮其背”,艮者止也;止去妄念,用正念随其真阳之气感向上运行。阳气则随之行,气住随之而止住。用阳九,乃是用意吸九口气自上进行。吸气时用之以鼻吸。如此外肾之阳举逐渐回缩。如不回缩再用二九或叁九,顶多不到四九,自然金龟缩首矣。由尾闾过夹脊,通过玉枕,直至昆仑顶,此即至乾鼎矣。向下至泥丸宫稍停即午沐浴也。阳气至此即化为甘露,长生酒也。以下即午退阴符。得此甘露与平素之津液大不相同,其味不可名状。只有功夫得到真功实行之士,始能体验尝之。此则玉液金丹。内经图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此之舌顶上颚,正是紧关接要,过鹊桥抵玄膺,下降十二重楼即喉嗓也,(中有酉之沐浴)送归土釜。那麽土釜之名义何以得之。以坎纳六戊。就是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此戊属曰阳土。坎卦中陷如釜,故曰土釜。其实并无此物,不过虚譬之。也就是意想如釜。那麽封炉呢?也是人之其意把采来的真阳气感之土归入炉内封固,勿使走,以真意守之。以我的目光照此坤,坤比之腹也。其实土釜也好,坤炉也好都是无形之物,以真意而形成之。虽则目光照此,也不要死钉的死守。先存後忘,似有而无,合乎自然,这就叫作封炉的要诀。由是每逢(药)生,就是真情阳动,则意采之入炉封炼。以至生无可生,采无可采。如此则内阴自缩,外阳不举,即停运而止火。此则止火有时也。那麽不到其时止之,则漏尽未澄,火躁丹老仍难成就。但止火之後,漏尽已证,内丹已成。此时应当静观,文火温照,否则大药不生;故静观温照,为采大药之至要口诀也。那麽大药出炉是什麽情况呢?真意感觉上冲下撞,其势汹汹,故有两肾汤煎,耳後生风。鼻搐身涌之效,此其时也。更有一道白光,发现内脏,自下丹田至明堂。但是如见此景,未达到真漏尽通,虽见此光,亦莫止火,千万谨记。及至大药过关,有五龙捧圣之喻。此秘密天机,自古保密,非人勿示,余不惜苦口,再为修士细言之。何谓五龙?五者土数,龙比真阳真意。圣比大药,概言之,即以真意采取大药,捧过叁关九窍,上至乾顶,降下中田。正所谓:“乾坤交罢後,一点落黄庭”也。从此守中下二田为一,存养十月,身外始有身矣。然大药上升时,虽用意领,勿着于意,应顺其自然之机。机动随之而动。机静则随之而静。以定静守,以温照候,自有当动当静之机。此机一来,则随其机而已。“不沾不脱”是为其诀。昔者比喻达摩老祖踏芦过江,而不沉溺者。正是不沾不脱之用也。沾之则沉,脱之则离,既无舱舵,又无桧桨,一芦浮水,能不任其行动自如乎,故芦行吾行,芦住吾住,然芦之行性,究谁使之行住,自莫行也。不能自行,必待水势流动。而後顺之行也。亦不能自住。必待水势平静,而後随之住。亦如大药不能自行,必待真意宰之,呼吸吹之,大药始能过得叁关。过关时有两处危险,即上下鹊桥是也。大药至尾闾欲从便道出,而吾当以真意抵之。药至明堂,欲走鼻孔而之。吾则用真意注上颚以舌顶之。药无走失,由玄膺而下降十二重楼,入黄庭中宫封固以文火煦煦温养圣胎。(注释达摩喻真意,芦喻大药,江喻叁关。至於养胎脱化,在後两步,参看问答自能贯通。

诗云:荣祜自古不曾差,全在人心定正斜。死後怕为双角兽,生前莫作两头舌。

凶星只照无良辈,吉曜常临积善家。不信试看秋圃叟,豆得豆来瓜得瓜。

丹语诗云:大药原是坎离精,功夫先後莫纷更。登高自卑君须记,一步岂能朝玉京。

夫《道》者一阴一阳也,只知有阴而不知有阳者,终不免坠於枯寂也;然道既是阴阳二气,必知此二气之由来。这阴气属於性,属於离卦叁乃中虚,虚而明也,外阳而内阴,藏之於人心发之於叁目及於脑海。故阴符经曰:“机在目”,始知目为心之先锋,目至而心随之也。亦曰:“目击道存”,所以一部全功只在慧光返照。故曰:“道在眼前,何求诸远乎”,妄为解说之徒,指明堂为玄关者误矣。殊不知明堂乃道之门户,既为门户,则不能指为玄关。如吾人一身皆属於阴,只有先天一点祖属阳,这一点阳精,末生身前,是一点乾金,即乾卦叁之中阳落坤卦六断之中变坤为坎象,所以叫作水中金。这一点真金之气,乃我受之於父母,故又称之曰祖气。自小婴孩时叨的一声落地,先天胎息间断,即剪断脐带之时,能动不能言。修道之士,能将此一点祖气,还归本源,此即取坎填离,又谓之还丹,也就叫作七返九转大还丹之义。离卦得此乾金,遂成乾健之体,此即“一迁功”,长生久视之道得矣。那麽坎卦抽出中间之阳爻,变成坤柔之象,此即成马阴藏象,亦名金龟缩首。从此移炉换鼎,迁入黄庭中宫,此即“二迁功”之时也。黄即真意,真意守中,为善养圣胎之所。静观十月,气化神全,六脉呼吸亦绝,此乃八脉停此六脉,只任督尚存也。此时再迁泥丸,“叁迁功”也。叁千功德满,百行圆,须行乳哺之功。即叁年乳哺,以俟白毫光现;行炼调神出壳之功,一出一收,慎勿放纵,或出一步二步即收,或五步六步便返回,或一星期一出,或二七再出,或四七。出时要少,出路要近。仙经云:“一步二步,且宜回头。”即此之意也。能炼到变化不测,自然神境无所不通矣。尚须末後九年磨炼性功。方是最最上乘。所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那麽今之学者,初下手即学上乘,命不归性,性光到底不圆,古仙云:“只知修性不修命。便是修行第一病。”旨哉斯言也。

太上至尊训云:道德传来数千秋,腐儒反说无来由。谁知一字如珠贵,踏破铁鞋不易求。

吾道工夫得一忘一,自然圆融,非有强制强行之处。不明自然之道,妄自调息,不知息不用调,但能将汝之心目,隐藏於气,息自调也。但心目所在,须不沾不脱,沾则执着,脱则顽空,执着气息不顺,脱则气顽空而无依,只有不沾不脱,乃入於佳境。於平素,心不宜太窄。事过把心放宽,常若观境无心,要心平气和,不可存速成之心,心目内观,神凝气,无思无虑,顺其自然。但能如此,息自调而药自生。此即不传之秘密,果能依此,自入妙境玄之又玄也。

丹语云:问君下手欲何之,养悟生身受命时。漫笑三春间花柳,凡根情种是仙基。

大天机在此诗悟之悟之。

修道之士,立刚志而虔修,应持之以恒,虽暂守无所得,但能不懈厥志,丹成自不远矣。能静观守中,一小时不起妄念,即能入静。既能入静,虚极静笃,即动之渐也。惟此一动,万古密而不传,此即所谓活子时,入手采药之始。何谓采药?采药就是神气相抱,也就是静观守中。守之既久,周身阳气自然充足,真种自能发现。采此真种,运行周天,方是作外丹的功用。什么叫外丹?外丹就是肾气,命也。也就是真种发自肾气的充足。丹经上的丹语,叫它为外丹,并不是其他五金八石之外丹。乃是自己身中的肾气之真阳,比卦比之为

坎卦,就是坎中一点真阳,为彼为戊土,为真种为命。那么内丹呢?就是自己心中元神、真意和目光,叁者为我们之天性,比卦为离卦,为己为丹。内丹外

丹合在一块,为性命双修,也就是神气相抱。取坎填离返成先天乾健之体,长生之道得之矣。炼成乾健纯阳之体离不开六候炼丹,此六候为:

一、静观守中。

二、一阳发动。

三、河东运转即後升前降,即任督二脉被真种阳气冲开。

四、采药归炉。

五、温养大丹。

六、神化通灵。

功行圆满,金仙可证。

口诀真传:

静观守中,一阳发运,河车运转,任督脉通。采药归炉,温养丹成,功行圆满,神化通灵。

诗云:药产采炼运周天,四大沐浴在其间,认得真切辨得透,行此六候结大丹。

又云:静观入定贵守中,一阳震动周身通,采药归炉养丹体,功行圆满大道成。

以上二首皆具六候炼丹口诀谨记之。

人生在世岁月如流,既逢大道而得诀,应下手速修,独悔迟也,岂敢自暇自逸,虚度大好光阴乎。果是缘人,早应打破情关,超出欲界,切勿因因循循纷纷扰扰。自应死心塌地,悟此不生不死关头,急求养生保命之术;否则油乾灯未有不灭者。修士须识了添油密法。夫油者,精也。灯光,性也,以精合性就是添油之法也。入手初修第一要保精为至要之道,大都难以保守。或有人曰:“精是后天渣滓之物。之又生,保它何益?”岂知保此后天之精使之不,此所以固先天也。故西游记,悟空得水廉洞后先盗水晶宫武庠之金,即金箍棒也。得此真宝,可以面后天也,使花果山(比人之身)水廉洞(比坎卦外阴,水廉比内肾宫)成为铜墙铁壁,称侯称王亦无不可也。《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盖言后天精足最易漏之虞,久而保之精返化气,与神合为一体。故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此则一语道破,毫无馀义矣。要知道最简易,除却保精养气、静观凝神,别无可言矣。那么修道之士对此静观凝神四字,有明白的,也有糊涂的。明白的即使明白,而不能常观照,常凝神,亦与糊涂者等。故道贵实践也,闻道而不能行,亦与未闻者何异。而今而后,总要常观常照,行动如一,坐卧不二,不到个月,自获大效。一部玄功,以观为主体,一离乎观,即妖魔矣。故玄奘取经,一遇妖魔,即有观音解救。盖观音者,即静观也也。一经正观,万魔即退,观之义大矣哉。《阴符经》云:“机在目”,诚然。

诗云:窃取乾坤日月精,炼成大药片刻灵,其机鬼神难窥测,妙在静观一卷经。

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明明道破天机。昔惟邵康节先生,识数理道味,故有“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之句,分明说破玄机,而后学仍未之悟,可发一叹。夫一阳初动即冬至之子半也;此之在人身,即阳气初动,也叫作活子时也。如复卦一阳生於五阴之下,阴极阳复,故曰地雷复卦。修道之士,如此时静坐凝神,以合乎动机,就是自身阴阳交,气血周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美矣乐哉空。何为天心?即天地之正中也。《道德经》第五章,太上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守此正中也。第六章又曰:“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皆指此处。譬如悟空,人皆以为心猿,非血肉之心,乃为

天心也。是悟字之心,识此通天彻地之心,即识悟空。否则认内心为道,岂有不愤事者。如水廉洞,外面以水为廉,即坎卦之外阴为水也,中有乾阳之金,现成家当,即玄窍也。悟空树旗称王,居然主人翁矣,故指悟空为水中金,恰确无疑也。人欲得其玄穷,亦必如悟空,溯流以寻其源,方有着落也。字字如珠玑,望学者共识之。

诗云:饥餐渴饮倦且眠,二六时中莫离观。凝神调息待阴动,性命双修自结丹。

每岁冬至阳气融融,阴极阳复,势所必然,人当效法天地。人用静功,能坐到虚极静笃,阳气亦自旋动。人天一理,道无二致。而傍门左道节外生枝,违乎生生不已之道,作不论不类之事,以为捷径也,乃终自误耳。岂知大道不离阴阳,离则非道。故易曰:“一阴一阳之为道”,此何等明显之语也。而庸人不悟,盲修瞎炼,到底无成。特别是命功,老年最要之图。如不能保命,性亦不足以存。如无根之树,转瞬即枯矣;无根树插入土内,常以肥水灌溉,久而生根,勃然活矣。故我道以凝神气为惟一无二之妙旨。神不凝,则元气不生,那麽元气不生,独修一物,近乎危殆!岂知造化生於阴阳;阴阳成乎造化。举凡昆虫草木无不赖阴阳而生也。我道法天象地,抛却阴阳,将何以尽天地之妙哉。如牝鸡生卵,无雄鸡者,而不育雉。此所以孤阴不生之明证。如虫蚊微物,亦有阴阳,况我人乎。先天大道,至精至微,至大至刚,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其吉凶,离乎阴阳,不能一朝而立也。今之学者,动则为最上一乘,为不二法门,误矣。夫“登高自卑;行远自迩”,不依次序超拔而行,为躐等,躐等而进,容有济乎?《太上道德经》首章之义,便自了然。如有欲观窍,无欲观妙八字,已将修身要道,和盘托出,而後学者忽略过去,不知真机,固在此矣。然无欲观妙,即虚极静笃,无为之妙也。那麽有欲观窍呢?即回风混合,有作之时也。神仙不传之秘,即在於此矣。“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即言阳气发生万物皆藉以生,观复後,即是遇此阳生。以神光紧对此玄窍,此即所谓神气自回(神即性气即命也),也就是神气相抱,性命双修之义。此亦上所云,有欲观窍之神巧也。亦不必问其何处是玄关,能将虚灵不昧之神,凝於气机动处,即是配合阴阳,两不相离,我之真息,亦随之伏矣。凝聚既久,精气充足,真种发生,冲关荡窍,皆是自然之机,有一点勉强,便碍天机矣。“道”原不难,惟守之不易耳,故古仙於基一事,非常谨慎。遇机一动,即可起坐,否则当面错过,後悔莫及。常自静观,即是保精化气之要道。一离观照,火(药即是火)即散矣。火散炉寒,炉寒丹耗。如能叁月不问人事,基成矣。基成阳缩,此亦必然之势。阳稍有不缩,精未尽化成气,仍须继续炼之必俟阳缩尽,其基始完全成立。此即六通之一,所谓漏尽通者是也,亦即金龟缩首,如童子体,得此一通,即入人仙之境。那麽彭祖八百遐龄,不过得此人仙之道。有此基础,继而修大药,而後可以移炉换鼎,迁入中宫(中丹田)行十月之功,即可气化为神,胎圆亲为金仙,到此六通俱足,变化无穷。叁丰游戏市曹,承济世人疾苦;采和赤臂卧雪,而神通变化,未可思议。此等景况,有何难哉?惟恐学者,不能心死神活,发大志愿,竭力行之,年馀之功,便见神妙,不可测之奇效,请君等试之。余不汝欺也。

诗云:大□天机付凡流,广积至德道易求,真师指破玄关窍,龙降虎伏列仙寿。

天下世事,本来就中庸平易,这很好,如果过於夸张离奇,反致使人侮谤,那么吾出家清修之士,以道为本,如稍得趋避之术,亦是道之一助耳。能修到身外有身,自得玄中之妙。我与太虚合体,我亦太虚也。我行天德之所行,我即替

天行道;我作神仙所为之事,我亦神仙也;我行圣贤所行之事,我亦圣贤人也。细想没什麽了不起的。古云:“尧何人也,舜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故天眼难瞒,我与天合,天眼即我眼也。天高声卑,我与天同体,天耳即我耳。所以不能者,道未修成也,如勤之谈道者,皆口头叁味;考其道行,均是空谈无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太上爷说过,大道至简至易。毫无杂伪其间。学道者,不能死心行去,终难成就。况道成神化,亲为大罗金仙,中间奥妙,诚有不可思议者。如初步功夫,只在静观凝神。试问名山大川,逸叟高贵,谁成不漏之体呢?哈哈,道不远人,人自远之耳,如果常常凝神观照,此即入手初修之要诀。吾屡言之矣,天机在目,目到心亦随之,亦即目击道存之义。心目之所在,息亦定此。胎息经云:“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息定於中即伏气也,也就是静观守中之道,并非勉强。如勉强强制使之定伏,反而不能入定,不能伏气矣。须不急不躁。伏定既久,待其机之自动,此乃真阳之情感也。我即以神探其动处,识得此气根之动,方是得着玄关矣。然得无所得,须温煦照之,以免元气之外耗耳。一切玄妙皆基於此,此即配合自身之阴阳,为不传之秘密。初目光温照气,就是以神就气,使神气相抱。观照既久,其机发现,我又以神寻觅气根动处。气返回本,与神相依,阴阳配合之妙法也。阴阳不合,不生真神,如凡人夫妇不合,不生婴儿,同一理也。神气凝聚既久,神气充足,真神发现,再行周天自然而然。经所谓三十六,二十四者,虚比也。气周一天,即如人间一日经十二时也。学人苟拘于三百息之句,真不堪教悔也。至隐微处,后再述。

积精累气乃丹道有成之关键——作者:田光林

积精累气乃丹道有成之关键——作者:田光林 在丹功修炼中,用的是先天精气神,乃无形无象之物;后天有形有象之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均弃置不用。所谓“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也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丹功修炼的重点,也是难点、关键。因为丹道修炼之精气神均不是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而是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在修炼中要掌握积精累气之法,就必须有“捉雾拿云”的手段,“于恍惚中求,杳冥内寻,庶几近焉”。此乃丹道有成之关键,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从细微之处入手,日积月累,自然增长 古今凡修炼有成之人,均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少到多,从微至著,日积月累而成。《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其关键之处,就是要抓住气机微动之时,随采随炼,随时积累,久则成真矣。有人对于微阳初动,漠不关心,认为无足轻重,任其丧失。而不知“一星之火,可以焚山,一涓之水,可以成渠”。所以总要人看穿此道,处处提防、在在保护,日积月累,长久坚持,自可由量到质而生变化矣。 《道德经》在论述难易、大小时讲:“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黄元吉注释云:“夫易为难之基,故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细为大之本,故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况道为万事万物之根,可不由易而难、自细而大乎?不然进之锐者,退之必速矣。又安望几于神化之域哉?”“是以古之圣人,知道有由阶,学有由进,不思远大之图,惟期切近之旨,淘汰渣滓,涵养本源。如水之浸灌草木,自然日变月化,不见其长而日长,所以自微之著,由粗之精,从有为有事中,而至无为无事”。故“圣人终不为大,而能成其大矣”。不为大而能成其大,皆由于从细小之事入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自然变化矣。所以结论就是“惟有坚固耐烦,矢以恒久不息之心,庶几易者易而难 者亦易,细者细而大者亦细耳”。 《道德经》在六十四章中又进一步阐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均是讲的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这个原理运用于丹功修炼,就是当一阳初动之时,其机甚微,不宜采取,及至二阳、三阳“神凝气聚,真精自动,浩浩如潮生,溶溶似冰泮。要堵自微而著,由小到大,自近及远,以至进火退符,河车搬运,阳铅再生,阴汞交合,时烹时炼,渐结渐凝,神圆气壮,药熟丹圆,皆自玄关一动始也”。所以

屈原的丹道养生思想

屈原的丹道养生思想 萧志才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大约生于公元前339年,卒于公元前 278年,即战国后期。屈原生活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大约生于公元前339年,卒于公元前278年,即战国后期。屈原生活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楚国当时处在政治上腐败,外 侮内患之中。屈原不仅是学识渊博品格出众的诗人,也是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一生 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度过。他曾担任过参与内政以及外交的大官,后黜为三闾大夫。 屈原想通过楚怀王来实现自己“举贤授能”、国家法治的政治理想。他的进步治国主张触 犯了楚国反动贵族的势力,他受到了卑鄙的诬陷和残酷的迫害,被长期放逐在楚国的南方。当楚国都城郢被秦攻破时,他深感救国无望,遂投汩罗江而亡。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 新诗人。历史上人们对屈原《楚辞》的评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对屈原诗歌中深寓的丹道养 生理论,却无专论述评。愚人乎其内,通读屈原《天问》、《远游》诗之后,深受启迪。 屈原在这两篇诗歌中,论述了深邃的丹道养生思想,根据鄙人对屈原诗人的破释性理解, 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秘。一家之言,奉献同道,敬请指教。 一、提出“审一气之和德”,“一气孔神兮”,是讲丹道周天功气通经络的机理 屈原在《远游》诗中提出,“审一气之和德”。“一气孔神兮”。“审一气之和德”,可破释为“中和”之气。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屈原诗文中所讲的“和德”二字。“和”,

可理解为“中和”;“德”,修炼气功一定要修德,德高才能功高。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审一气之和德”之“审”字,可理解为掌握好人体“中和”平衡气机。气机平衡,乃丹道玄要。“一气孔神兮”之“神”字,不能认为迷信之神,而应释为“通”。我们将“审一气之和德”、“一气孔神兮”这两句诗连贯起来理解,就 是气行经脉通关开窍,通贯周天。也就是人体小宇宙与大宇宙相互摄取能量,交换信息同 步共振的通道。屈原讲了气行通道,又进一步讲了人体摄取宇宙能量的“天门”。《远游》诗中讲:“命天阍其开关兮”。(意即我让守门人把门打开。)屈原讲的“天阍”,即是 天门。《道德经》云:“天门开阖,明白四达。”人体“天门”在哪一个部位呢?实则人 体之“天门”,乃人头顶心之“百会穴”。“百会穴”是人体任督二脉的交会穴。任脉是 阴脉之海。督脉乃阳脉之海。灵动百会任督通,任督通,百脉通,人体气机实现自头顶心 百会穴到脚心涌泉穴,顶天立地大循环。 现在将屈原在《远游》诗中讲的“审一气之和德”、“一气孔神兮”、“命天阍其开 关兮”这三句综合分析,其讲明了修丹道周天功气通经脉的通道。换句话说,也就是讲明 了人体小宇宙与大宇宙相互交换信息、摄取能量的通道。即“天人合一”的通道。 二、提出“阴阳三合”的丹道“气化”原理 屈原在《天问》诗中又提出了“阴阳三合”的丹道炼气之气化基本原理。为了让朋友 们更明白地理解屈原提出“阴阳三合”气化理论的深邃性,我拟用胡孚琛教授著《道学通论》封面上,载有一幅黑红白三色三条鱼旋转的太极图,形象地说明屈原所讲“阴阳三合”的气化理论。自《道学通论》出版发行以后,有不少读者对《道学通论》封面上黑红白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思想 姓名郑晴 院系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学 班级 1202班 学号 1213010246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思想 一、魏晋南北朝养生思想发展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的三百余年间,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战争频繁、政权更迭的动乱时期。战乱和灾祸接踵而至的现实生活,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使得当时人的寿命十分短暂。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出于一种生命本能的需要,极力推崇养生之道;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们崇尚老庄之学,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在具体的养生实践上,则由重视导引吐纳转向炼丹服食,进而形成了一系列颇具道学色彩的养生方法。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学的代表人物 1、嵇康(224~263年),字叔夜,三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魏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县)人。嵇康出生在儒学世家,曾做过曹魏的郎中、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由于不满司马氏政权而退隐。嵇康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诗文之中多见老庄典故,老庄思想也是其养生学思想的主要来源,养生著作是《养生论》。 2、葛洪(283~363年,一说卒于343年),字稚川,号抱朴子,晋代著名的思想家、医药学家,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葛氏自幼好学,精通医药,崇推神仙导引之术,晚年精研炼丹,一生著述繁富,最能反映其养生思想的代表作是《抱朴子·内篇》。他主张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3、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居隐,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弘景为上清经之重要传人,并开创了对后世道教发展有深远影响的茅山宗,著有《养性延命录》,分为上下两卷,卷各三篇:第一为教诫篇,以精、气、神为核心,从理论上论述了养生之道;第二为食诫篇,从饮食角度论述养生祛病之理;第三为杂诫忌禳害祈善篇,论及生活起居,言行善恶,并及存想静养;第四为服气疗病篇;第五为导引按摩篇;第六为御女损益篇。《养性延命录》是陶弘景系统总结归纳前人养生理论和方法的一部重要道教养生著作。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思想的特点 1、修身养性,性命双修。 所谓养性,指的是人生观,思想观,性格等方面的修养,属于养生范畴的一个具体内容。养生不但要注重外在形体的修养,更要注意内在精神等方面的修养。《养生论》列举出“修性”达到的最高境界应是:“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总结出“十二少”与“十二多”的养性宜忌,指出:“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性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陶弘景指出的十二个方面,较全面地包括了养性的内容,对养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静以养神,形神共养。 形与神的关系密切,形是神的载体,神是形的主宰。这一时期的养生家认识

性修炼密法(好文)

性修炼密法 第一章固精术 第一节介绍几个日用固精术 第一则咬牙固齿固精法 凡遇大小便时,舌舐上腭,把牙齿咬紧,两手握拳。两脚趾抓地,闭气提肛, 目视顶门,然后小便。便完后,缓缓放松即可。此法能固精强肾,健骨固齿,确 有神效。若能在年轻之时或牙齿完好之前起炼,即年过八九十岁,牙齿也不蛀虫 脱落,继续可咬炒豆硬物。实例甚多,拙著无派功诀泄密中已有介绍,恕不再举。 第二则闭精仙法 每当小便时,深吸一口气,纳入丹田,而后闭息,把气由丹田引入会阴,沿 督脉上百会,即守住百会穴,复想此穴有一绿色“水”字,始排小便,便完,念 “嘘”字音将气缓缓呼出,同时想象绿色“水”字随嘘气下行至丹田。此功闭精 甚严,即使再行房事,亦无经常精子排出。否则须开精门,开精门时,去掉一切 杂念,念“呵”字音微微吐气即可。本功法能排除梦遗漏精,并能炼通大小周天。 第三则通便固齿功 每遇排便时,咬紧牙关,两脚趾用力扣地就是。功效,能使腹壁肌和膈肌收 缩,提高腹腔内的压力,促使排便通畅,日久形成条件反射,到老不会闭结。同时起固精强肾作用,至老牙齿不松动脱落。 第四则提收功 每遇小便时,不要把尿一次性撒完,而是撒撒停停,分九次左右撒出。即在 尿撒出一部份后,收提会阴与尿道,将尿收住一回再撒,第一次要特别收严密, 要将尿收断一回再撒,以后各次可依收放收放节奏进行。越是尿急,第一次越要 收紧。此法能提高肾功能卷放能力,把人训练成活机器,底盘炼到像自来水龙头 一样,要关就关,要放就放,做到能随心所欲的控制射精量,是一部至关重要的 功法。 第五则综合混炼固精术 此术是笔者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上述四法一起结合炼,可取得面面俱到的 综合效应。每次大小便时,先深吸一口气到丹田,然后意念沿会阴督脉上行至头 顶百会穴,意想穴中有一绿色“水”字,同时舌舐上腭,牙齿咬紧,两手握拳, 脚趾抓地,闭气提肛,目视顶门“水”字,始行小便,并撒撒停停,第一次要特 别收紧,分九次以上撒完,再念“嘘”字音微微呼气,同时想百会穴绿色“水”

穿越时空的无为智慧与超越生死的逍遥洒脱

慧空居士《我的气功修炼之路》《金丹大道五步功法》之后经典文章 --转自百度贴吧-气功吧 穿越时空的无为智慧与超越生死的逍遥洒脱 数年来陆续在腾讯空间、博客、贴吧、论坛以及国学养生群发表了十数篇或长或短的涉及国学、丹道、修心养生方面的感悟、体会、心得文章,在读者当中也有一些良性反响,大体包含儒释道诸家的譬如丹道次第、入静、四禅八定、中道、本源、实相、修炼目的、无为之法、先天智慧、转识成智,林林总总不一而论,自己有时候回头拈来一读也觉大致内容差池不大,也还勉强可供国学爱好者闲来茶余饭后一读。 但有时候,随着亲身实证的深入和对义理的深入体悟,也常常在扪心自问,真正的修心修身乃至养生养性的根本之道真的找到了么? 有人曾经问我:“修行如果修到一定程度身体会很健康,充满生机,应该会大大延长人的寿命,为什么近代一些大师也如常人一般不过百岁甚至更短年岁就寿终了呢?” 如果从常理来分析,那么原因有如下几种: 1、性功和命功不相匹配,思想精神境界层面的开悟与身体的健康并非成正比,这也是古人反复强调性命双修的原因所在,有吕祖之言为证:“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但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2、许多修身养性有成的大德,往往是从幼年时期乃至成年以后身体虚弱、疾病缠身,为了摆脱身体的病痛疾苦开始养生修炼,虽不

能过百岁而终,但已经是极大地延长和突破了自身身体的寿命限度,也是一种修炼的成就和收获之明证; 3、佛家讲求涅槃泥洹之道,追求肉体的解脱,出离三界六道轮回,不以肉体长生为修炼目的; 4、随着年代的久远,正宗传统的所谓“仙学”,长生久视之道已经随着后人的演绎变化,派生出众多修炼养生门派,其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很多功法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本源之道,实为一大憾事; 很多养生修炼之人,在初窥门径之后,也曾一日千里,进步神速,每日每时都会有种种神奇的体证体感,自我感觉身心确实起了一些显著的变化,诸如精力充足了、旧疾改善乃至痊愈了、体质明显变好了,所谓的自身阳气得到了生发,先天元气得到了弥补,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到了一定阶段,就不再有实质性的进步和体证的变化,最终各种体感体证都烟消云散,甚至有人从此渐渐远离了养生修炼,淡出了曾经热衷和爱好的领域,复归于常人之态; 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单单就一个“勤”字,讲的是行住坐卧皆能让自己保持正念,时时刻刻让身心处在清净平和的状态之下,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了了分明智慧现前,这种身心状态和坚持养生修炼需要持续很多年乃至一生,试问有几人能够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终生不离不辍呢? 还有的人,在练功过程中,自我体证很丰富,如身体的冷热酸麻胀、通络的电流感、水流感,真气发动时的体内六根震动、深入禅定中肉体的虚无感、融化感,月满金蟾的性光、混沌云雾感、身体高大和收缩乃至真气能量与意识结合的一部分离开身体等等神奇感受,让人留连忘返,沉溺功态之中不愿出定,成为一种“执着”; 所以有时候,也有人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都练到还虚次

西游记中真经的内丹学含义

《西游记》中“真经”的内丹学含义 郭健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同时还是一部阐述“金丹大道”(即内丹术)的“丹经”,这在文坛上至今虽仍知之甚少,但对于道教内丹研究者来说,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不少研究者都公认:《西游记》是借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来阐述“金丹大道”的。但作者具体是怎样把取经故事和“金丹大道”融为一体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却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西游记》是借故事中的一些角色或物品来指代内丹术语,因此比一般丹经更复杂、更隐晦,更难看懂。 在《西游记》中,有的角色或物品的内丹学含义作者有明确提示,如“孙悟空”这个角色主要是指代“人心”的,如书中第7回提示:“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①。而对于有的角色或物品,作者的提示就显得较为含糊,如第31回书中对“真经”的提示:“经乃修行之总径,佛配自己的元神”——从这一提示中我们虽可看出故事中的“佛”是指内丹术中的“元神”,但却看不出所谓的“经”有什么具体含义:什么是“修行之总径”呢? 仔细考察佛教史我们发现,《西游记》中唐僧(玄奘)所取的“真经”与历史上唐僧所取的“真经”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据佛史记载,在唐朝以前,中国早已有了从印度传入的大乘佛经;唐太宗时期,唐玄奘历时十七年,又从印度带回大小乘经律共657部②。而《西游记》则称唐僧取经前中国还没有大乘佛经,后来唐僧经历了14年零8天(5048天),才从西天取得大乘真经共5048卷,并称这正合“一藏之数”,是“大藏真经”③——“5048”这个“一藏之数”实际上是唐玄宗时期和尚智升撰的《开元释教录》中所记录的汉文“大藏经”的卷数(宋朝也沿用这一数字)。“大藏经”是佛教典籍的总称,5048卷汉文“大藏经”绝不仅仅是唐僧所取回的佛经,而是指唐玄宗时期中国所收藏的汉文佛经,它包括汉代以来传人中国的大小乘经建论及圣贤集传共1076部,合5048卷。可以肯定,历史上唐僧所取回的佛经绝不可能是“一藏之数”——5048卷。 那么《西游记》作者这样写是因为他不懂佛教常识而随意编造么?并非如此,这我们从书中作者对原唐太宗所作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的改动即可看出。《西游记》第100回作者引用了唐太宗所作的《大唐三藏圣教序》,但却把原文中的“十有七年”改为“十有四年”,把“八藏三箧”改为“一藏百箧”,把“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改为“总得大乘妙文凡三十五部,计五千四十八卷”④。这种明显的有意篡改表明,《西游记》作者对历史上有关唐僧取经的基本事实是清楚的。但作者为什么还是要故意强调唐僧取经所经历的时间是“5048”天,所取得的都是“大乘”真经,其数目也正好是一部“大藏经”之数——“5048”卷呢?这个问题我们仅从佛教和历史的角度去考察是无法知道答案的,但如果我们看过道教内丹家吕洞宾所作的一首内丹诗,便可从中得到圆满的答复,这首内丹诗名为《真经歌》,全文如下:真经歌,真经歌,不识真经尽着魔,人人纸上寻文义,喃喃不住诵者多。 持经咒,念法科,排定纸上望超脱,若是这般超生死,遍地释子成佛罗。 得真经,出洪波,不得真经莫奈何,要知真经端的处,先天造化别无他。 顺则死,逆来活,往往教君寻不着,真经原来无一字,能度众生出大罗。 要真经,度自己,除非同类两相和,生天生地与生人,岂离阴阳造化窝。 说真经,不脱空,西川涧底产黄金,五千四十归黄道,正合一部大藏经。 日满足,气候通,地应潮兮天应星,初祖达摩亲口授,大乘妙法莲华经。 初三日,震出庚,曲江上,月华莹,花蕊初开含珠露,虎穴龙潭探浊清。 水生二,药真正,若待其三不可进。壬水初来癸未来,须当急采定浮沉。 金鼎炼,玉炉烹,温温文火暖烘烘,真经一射玄关透,恰似准箭中红心。 遍体热,似蒸笼,回光返照入中庭,一得真经如酒醉,呼吸百脉尽归根。 精入气,气入神,混沌七日又还魂,这般造化真消息,料得世上少人论。 活中死,死中活,自古仙佛赖此经,这般造化能收得,度尽阎浮世上人。

小周天修练心得(转)

小周天修练心得(转) 我来说下小周天,虽然我还只是个学徒,但我也高兴把我的所知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所谓小周天功是指练功者体内生成和聚集的真气、冲关破隘,。达到沿督脉、任脉运行,从而祛病健身的功法。在人体的经络中,督脉、任脉是最主要,也是脉道最宽阔的两条经脉。督脉总督一身阳经,俗称“阳脉之海”;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俗称“阴脉之海”。督脉较长,且两端回弯,呈环抱任脉之势,督脉和任脉之间的沟通协调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体的阴阳平衡和健康水平。 一般打通小周天的功法,从现在来说大概可分为3种:丹道周天,破关法和意通周天。丹道周天是道家的古老内功法,道理深懊,很多都运用打比俞,如:采药,练药,封炉等,多步过程,一般人难以理解,而且功法很多,各门派的都不同,练此法需得师父传程,自我修练很难,一不小心还有生命危险,道理之深,我也不敢多打狂语,但就我知简单说来就是垒基成丹,运金丹来通任督2脉;破关法可以说是丹道周天的副产品,就是垒基完毕以后,一气破关,打通人体4大穴位和任督2脉各个关卡,过程是:丹田--会阴--命门--脊骨--玉枕--天门(百会)--玄关(上丹田)--中丹田--气回丹田。在破关的锻炼过程中,真气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并环绕督脉、任脉完成一个周天循环,要经历气生下丹田、气冲关隘、气上百会穴、气聚上丹田、气落中丹田、回归气海六个阶段。完成了这六个阶段的练功,督脉、任脉便被打通,阳脉之气与阴脉之气交感融和。每当进入恬静状态时,在上、下丹田之间会形成一个类似太极图式的阳气与阴气交揉合抱的真气团,这个真气团的运行,可以促进全身气血通畅、脏腑协调、阴阳平衡、情志舒和,以此祛病健身,调神美容。练成小周天之后,只要经常稍加习练就可保持住真气团的周天运转。对身体来说等于保持了一个精锐的近卫军团,一旦有病邪产生或侵入,召之即来,来自能战,战之能胜。可以使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定向导引,即成特异功能;最后一个就是现在流行的意通周天,此法简单易懂,而且初步入手,就有明显的功效,所以比教受欢迎就是以意念带动“气”来运行任督2脉,气从无到有。但是就功效来说,丹道周天为上乘,破关卡为中乘,下乘为意通周天。可是从修练过程来说丹道周天的所用时间最长,而且不少人半途而废,因为要垒基成“丹”的过程很长,而且初步修练时感觉并不明现。再来就是破关法和意通法了。破关法每破一关所需时间都难定,依个人而言;意通法虽然功效明现,但是也会常出现假像,就是“假通周天”,虽然感觉体内任督2 脉很流畅,可是实际上是自己的意念所成,并没体会到真的小周天的感觉。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真实经验和知识,西望有错之处,道友可指出。 我练功心德:记得每次我练时,全身如处在一股不明的气场之中,头顶和玄关上似有风吹动,2耳的感觉似被拉得很大,20分钟左右身子发热。。。。。。 气每到一个关时,那里的感觉就像是一股热流在那里打转,成太极壮,肌肉会变嘛,好像塞进了一块东西。还就是,自练功已来,就能明显感觉到一股神奇的力量----磁场力 无论是在练功时,全身对万物磁场的感觉,还是平时把双手靠近时/把手靠近身子任何一个部位时,都感觉到一股如2个同极磁铁间的排坼力(有时会是吸力),不只身子,把手靠近任何一件物品也有同样感觉。若是靠开过光的东西,特别是贴着护法坛界的符的墙时,这感觉更强。不知大家现在懂得怎么运用这股力了

积精累气乃丹道有成之关键

积精累气乃丹道有成之关键 在丹功修炼中,用的是先天精气神,乃无形无象之物;后天有形有象之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均弃置不用。所谓“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也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丹功修炼的重点,也是难点、关键。因为丹道修炼之精气神均不是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而是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在修炼中要掌握积精累气之法,就必须有“捉雾拿云”的手段,“于恍惚中求,杳冥内寻,庶几近焉”。此乃丹道有成之关键,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从细微之处入手,日积月累,自然增长 古今凡修炼有成之人,均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少到多,从微至着,日积月累而成。 《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其关键之处,就是要抓住气机微动之时,随采随炼,随时积累,久则成真矣。有人对于微阳初动,漠不关心,认为无足轻重,任其丧失。而不知“一星之火,可以焚山,一涓之水,可以成渠”。所以总要人看穿此道,处处提防、在在保护,日积月累,长久坚持,自可由量到质而生变化矣。 《道德经》在论述难易、大小时讲:“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黄元吉注释云:“夫易为难之基,故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细为大之本,故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况道为万事万物之根,可不由易而难、自细而大乎?不然进之锐者,退之必速矣。又安望几于神化之域哉?”“是以古之圣人,知道有由阶,学有由进,不思远大之图,惟期切近之旨,淘汰渣滓,涵养本源。如水之浸灌草木,自然日变月化,不见其长而日长,所以自微之着,由粗之精,从有为有事中,而至无为无事”。故“圣人终不为大,而能成其大矣”。不为大而能成其大,皆由于从细小之事入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自然变化矣。所以结论就是“惟有坚固耐烦,矢以恒久不息之心,庶几易者易而难者亦易,细者细而大者亦细耳”。 《道德经》在六十四章中又进一步阐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均是讲的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这个原理运用于丹功修炼,就是当一阳初动之时,其机甚微,不宜采取,及至二阳、三阳“神凝气聚,真精自动,浩浩如潮生,溶溶似冰泮。要堵自微而着,由小到大,自近及远,以至进火退符,河车搬运,阳铅再生,阴汞交合,时烹时炼,渐结渐凝,神圆气壮,药熟丹圆,皆自玄关一动始也”。所以炼丹就其始基言之,实由一汞一铅,点滴积累而成。在修炼中忽视细小精气的积累,则圆明之金丹就无法炼成了。 二、筑基阶段的精气积累 筑基一词是丹经的比喻,如修房造屋,必先筑基,使基础稳固、结构坚实,然后才能竖柱安梁,砌砖盖瓦。炼内丹也是同样的道理。丹法以身为基,在内丹入手修炼中,必须将此身体条件补足,符合初步的练功要求,然后才能进入正式的练功阶段。 这里讲的身体条件,主要是指人身的精、气、神三大生命要素而言,丹经称为三宝。 丹道功夫中所称的炼丹,实质就是炼此三宝。翁象川注《悟真篇》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荣卫一身,莫大于此。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则少病。内则五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耳目聪明”。 实际上,筑基阶段的任务,就这么三个:一是保精气神三宝圆满无亏;二是补三宝充盈旺盛;三是炼三宝凝化成重返青春的源泉——内丹。所以说内炼的基础,就是炼精气神的凝化。炼丹所用的精气神三宝本系一个整体,三者不能截然分开。但筑基阶段

关于看到有关修炼气功会引来邪灵附体的文章而不得不说的话

关于看到有关修炼气功会引来邪灵附体的文章而不得不说的话---(浅谈佛、道、儒 修行方法与基督教修行方法并无冲突) 一年多前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气功修炼在灵界的属性上是邪灵,修炼气功是引邪灵附体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在文章中现身说法,说修炼气功不但不会给修行者带来身体的健康,反而会给修行者和其家人带来灾难等。。。。。。有关言论,说只有信奉基督教引圣灵入体才能得到神的保佑,战胜邪灵,使得修行者和其家人获得真正的幸福。 初看这篇文章后,我首先是哈哈一笑,这都是哪跟哪啊!气功怎么就被莫名其妙地卷入了宗教纷争里去了呢?再仔细看下去,文章中还含有诽谤、诋毁我中国文化的内容在里面,使得我在笑过之后就不得不怒了!笑过、怒过之后,通观全篇文章荒诞不经,实无多少可取之处,可古人说“开卷有益”,尽管是荒诞不经的文章我认为也可以权且把这篇文章作为反面教材,“使自己有益”,并且我认为象这种文章错误百出,实不值一驳,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会收其影响的。所以也就不把他当一回事了! 不料,在这一年多来我不断在网上看到有朋友说他们看到了这篇文章,或者是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并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中,不知道是真是假,气功是不是文章中所说气功修炼在灵界的属性上是邪灵,修炼气功是引邪灵附体,最后吓得都不敢炼气功了。开始我认为是个别的现象,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直到今天,我无意中看到一位叫“静悄悄的心思”的网友有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时,我认为问题很严重了,“三人市虎”的道路谁都懂,假话如果说上一百遍就会变成真话了!所以为了以正视听,肃清这篇文章的流毒,是到了该对其批驳的时候了! 在我看来宗教家借助气功、冥思、禅定、体育锻炼等现实生活中朴素的修身养性、锻炼身心的修行方法辅助他的神学修养是有的,而且各个宗教都是这样做的,比如道家学者在修道的过程中,借助气功、丹道的修行方法帮助修行者悟道、证道;佛家借助瑜伽、禅定等方法证悟真如佛性;基督教徒采用祈祷、冥思、体育锻炼等方法以期能达到与神的沟通,但毕竟气功是气功,宗教神学是宗教神学,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换句话说,在宗教形成之前,这些气功、丹道、冥思、禅定、体育锻炼、瑜伽等现实生活中朴素的修身养性、锻炼身心的修行方法,就已经被我们人类总结出来,并至今一直在完善的过程中。有了宗教之后,各种宗教都在积极地继承、吸收和设法改造这份“人类的遗产”并加以利用。才使得这些原本朴素的修行方法,逐渐地沦落并依附于宗教! 我说这些话有没有根据呢? 有的! 禅宗五祖在点化懒融禅师修行时,看懒融禅师整天修习禅定的功夫,就问懒融禅师:“学禅定可以成佛么?”懒融禅师想了想若有所悟地说:“不能。”,五祖就此认为孺子可教,并进一步开导他说:“学禅等于磨砖做镜,怎么能成佛呢?只有靠般若智慧对佛法的领悟才能证悟佛道。”,也就是说成佛是靠智慧而不是靠禅定,禅定只是辅助方法,用逻辑学术语说就是禅定是成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是辅助而不是必然! 现代道家大师陈撄宁先生一生积极地致力于把黄老之学、丹道从道教文化中分离出来,也是看出了不应该把传统的修养方法依附于宗教神学的门户之下。应该让其积极、正常、自由地发展! 现在让我们先撇开宗教神学之间,和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纷争不谈,先回到我们今天问题的主体上来,炼气功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会不会引来邪灵附体?!,即使引来了邪灵可不可怕?! 稍微对中国气功、丹道、禅定的修行方法有一点了解的人就应该知道修习正确的修行方法,立心仁善、中正,是不会引来邪灵的。即使引来邪灵也不可怕!佛、道、儒、三家的修行方法中都有对治的方法,所谓境由心生,魔由心生,伏魔者先伏自心,其实在修行的过程中修

真传丹道小周天功【摘录养气入门】

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正确修习十多天后,即可“入静”,产生元阳真气;练功百曰后,可打通“小周天”;大约经过三百曰,真气便会凝结成“内丹”,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下丹田。至此,可得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之效。 功法在每曰子时(晚11∶00~凌晨1∶00)和卯时(凌晨5∶00~7∶00)(如无此条件,早晚练功即可),择一安静地方,盘膝而坐,头正身直,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掌相叠置于小腹处或抚于双膝上均可。摆好姿势后,双目内视下丹田(脐内一寸三分处),摒弃一切思虑、欲望、杂念,用自然顺腹式呼吸法,以鼻吸气,要求做到深、缓、匀、细,但不能勉力而行,须顺其自然。以意将吸入的气微微送入下丹田内,与先天而存、潜伏于下丹田处的元阳真气相接相合,融为一体。吸气后,稍作停闭,不用意力;自然地将气从鼻中轻轻呼出(以耳内无闻其声为准),呼气时,意念不要离开下丹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反复习练。开始可先练十多分钟,以后随功力进展,逐渐延长。功法要领在功法锻炼中,随着意、息的高度协调统一,当思绪已完全平息,身心进入完全松静的状态时,忽然会觉得下丹田一动,随之再动又渐温热,仿佛一团模糊之物从中超然而出,身心内外,有一股氤氤氲氲的虚无恍惚气象。如此情况,即是先天元阳真气产生,古气功术语称作“道自虚无生一气”。此时,练功者须守住心神,心不攀缘,亦不着相。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既不欢喜,也不惊疑,更不要用思维去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之,应保持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无论功中境界如何玄妙,皆以平常心待之,本来如此,没什么好希奇的。可以说,练内丹功,即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练功者要不断磨去自己的执著心,千万不要去妄求速成。须知修习静功之事,实是半分勉强不得,越是心烦气躁,越不容易取得功效。所谓“欲速则不达”,诚为至理。 不断练功,入静境界曰渐稳定,下丹田中的温热感,便缓缓弥漫开来,此时形神合一,仿佛全身都融入虚空之中。如能保持心性不为诸缘所动,意念达到如明镜,如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时,习者会感到下丹田气动,接着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真气从下丹田开始流注循环,先达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再到百会,顺前额下至面颊,过“鹊桥”(指舌),接入任脉,仍然回到下丹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气通小周天”。气通小周天后,真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自动运转,愈炼愈纯,久之凝结成丹。习练丹道小周天功,有一个采“小药”的过程。精神虚极静笃后,则元神显现;元神显现,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元精,即是炼就内丹的重要“药物”。元精产出后,阳气振作,丹田处会有一种温热、舒泰、畅美难言的感觉,同时外肾兴起。此时即闭目以意内视下丹田,呼吸的气息要深入该处,吸气时加意念,意随息而行,与元阳真气打成一片;呼气时不管它,随其自然。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意念集中于丹田。值得注意的是,吸气时意虽随息而行,但切不可执著于呼吸。大约十至数十息,外肾即会完全软缩,恢复常态。元精就被采回,归还于下丹田之中,复化为气态。此步功法,道家亦称为“炼精化气”。唯真气充足至一定程度,才会自动循小周天路线运行,打通三关,完成筑基之功。在气通小周天的过程中,若真气充足,循经而行时,神意要随着真气走;若真气不足而停下来时,则神意也要停下来,继续温养下丹田,待真气力量充实了,再顺其自然而行。此种情况,古气功术语称作是“彼是主来我为宾”,即让识神退位,元神主事,虚静无为,在真气的自动运行中,体悟自然之理。打通小周天,对修炼内丹功者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标志着本身功力取得了质变性的突破。功至此境,可保身无疾病。祖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阴阳失调,乃百病之源。而小周天一旦打通,水火既济,达到高度的“阴平阳秘”,病源消除了,各种沉疴痼疾自会霍然而愈。如笔者自幼因先天不足,患了肺炎、肠胃炎等多种疾病,体质

武当太乙(纯阳)内丹术(站桩)

武当太乙(纯阳)内丹术(站桩) 育丹功 第一节预备功 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宽.两膝微曲。腹微收。身直,头正。微收下腭。上下齿轻轻扣拢,口微合,眼微闭。松肩,两手臂自然下垂。整个姿势要以舒适自然为度。此为无极桩。 呼吸:自然呼吸。 功法: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排除杂念,意守两手心劳宫穴,静站三分钟。 【说明】:意守劳宫有定心安神之作用, 比意守其他穴位更易于入静。乃太乙门秘法。 第二节放松法 (一)三面放松法:所谓三面即身体的前面、背面和侧面(两侧,包括手在内)。炼功时,先放松前面,意想从头顶百会松,面部松、胸腹部松、两脚前面松、一直松到脚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再松背面,由头顶百会经脑的后面、背、脚的后面,一直松到脚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最后放松两侧,还是从头顶松到脚心,同时默念“松”字。按前面、后面、侧面的顺序,三面各放松一次为一遍,共八遍。 (二)整体放松法:炼功时,意想整个身体从头松到脚,同时默念“松”字。反复做八遍。 【说明】:一、以上两种功法,初炼时不管呼吸。待功法熟练后,再配合呼吸,即呼气时,意想放松,并默念“松”字。二、功法熟练后,可直接炼整体放松法。 炼功时,要求全身柔和,一点不用劲。三面放松,主要炼肌肉的放松。整体放松,不仅炼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炼身体内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系统的放松。五脏六腑,经络血管,里里外外,无一不轻松柔和。越轻松柔和全身气血就越通泰,周身气血畅通,全身细胞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同时还可顺利排除人体内的废物,有利于新陈代谢,增强全身各细胞的生命活力,从而延长人体寿命。 放松法分两层炼:一从体外到体内,无处不放松,不柔和。使周身气血通泰,利于排除病气,对治疗慢性病,有良好的功效;二从头

从丹道看从性功入手者当从“止念”到“止息”

[转载]从丹道看从性功入手者当从“止念”到“止息” 从丹道看从性功入手者当从“止念”到“止息” 钱俊时(教授)(《益生文化》秋季卷稿件) 唐末五代·吕洞宾:“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敲爻歌》) 元明间·张三丰:“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常存。性存命固,息念俱消,即性命双修之第一步功也。”(《证道仙经》)《性命圭旨》:“吕知常曰:‘一息暂停,方可夺天地造化。’程伊川曰:‘若非窃造化之机,安能长生?’翁葆光曰:‘一刻之工夫,可夺天地一年之气数。’此三老者岂虚语哉?” 如何修性,如何修命,如何性命双修,这是丹道的头等大事。谈一点粗浅认识:从性功入手者当从“止念”到“止息”,这就能避免“只修性,不修命”而踏上了性命双修之坦途。 1、金元间·丘长春论“止念”与“心定”、“慧光生”和生“慧”的关系 丘长春指出:“学者急须止念,念止则心定,心定则慧光生。慧既生矣,还须自涵于不睹不闻,无声无臭之中,久之方返于虚无真境。” 修“止念”即修静功,即修性。修止念修到念止,则“心定”,即

修清静之功达到高层次——入定。此际必“慧光生”。“慧光”者,即本性(元性、元神)之光,此光有多种称谓,除“慧光”外,还有“性光”、“灵光”、“神光”、“天光”、“圆光”等。慧光生必生“慧”(获得智慧、大智慧和这样那样的功能)。 丘长春的这条语录将“止念”与“心定”(入定)、“慧光”和“慧” 的关系讲透了。从修性入手修炼者走的都是这一条路:修止念→念止(慧光生,入定)→生慧。识神让位于元神,丹家谓之“心死神活”。 这就是一条规律。世界上办好任何一件事都要摸清规律,按规律办事,修仙、修丹、修真或者笼统地说修行、修持,也绝不因其特殊而例外。 对丹道有深入研究的胡孚琛也讲明了这个观点,讲得很精彩:“丹道修持最要害的步骤是‘入定’,入定以见‘五彩神光’为效验。”“先师尝云:‘光通阴阳界’,就是说人体修炼到见五彩神光,就可以打通色身和法身的界线,人的意念也就可以激发潜能了。当人的意念可以对色身和法身产生实际作用时,便是‘神通阴阳界’,至此则可天人合一,参赞天地之化育。”(《性命法诀十二讲》)” 2、丘长春上条语录之后还隐藏着一位尊敬的客人 这位客人就是“元气”,也称“先天炁”(还有其它一些称谓)。当修持者“慧光生”,见到那“园陀陀、光烁烁”的慧光时,这位尊敬的客人即姗姗来迟:元神不可见,见之于元神之光——

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周天功, 真传 内家“浑元门”一代宗师萧天义老先生传下来的正宗内丹功的筑基灋门,承钟吕一脉,属大道功灋,易学易练。正确修习十多天后,即可“入静”,産生元阳真气;练功百日后,可打通“小周天”;大约经过三百日,真气便会凝结成“内丹”,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下丹田。至此,可得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之效。 功灋在每日子时(晚11∶00~凌晨1∶00)和卯时(凌晨5∶00~7∶00)(如无此条件,早晚练功即可),择一安静地方,盘膝而坐,头正身直,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掌相叠置于小腹处或抚于双膝上均可。摆好姿势后,双目内视下丹田(脐内一寸三分处),摒弃一切思虑、欲望、杂念,用自然顺腹式呼吸灋,以鼻吸气,要求做到深、缓、匀、细,但不能勉力而行,须顺其自然。以意将吸入的气微微送入下丹田内,与先天而存、潜伏于下丹田处的元阳真气相接相閤,融为一体。吸气后,稍作停闭,不用意力;自然地将气从鼻ф轻轻呼出(以耳内无闻其声为准),呼气时,意念不要离开下丹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反复习练。开始可先练十多分钟,以后随功力进展,逐渐延长。 功灋要领在功灋锻炼ф,随着意、息的高度协调统一,当思绪已完全平息,身心进入完全松静的状态时,忽然会觉得下丹田一动,随之再动又渐温热,仿佛一团模糊之物从ф超然而出,身心内外,有一股氤氤氲氲的虚无恍惚气象。如此情况,即是先天元阳

真气産生,古气功术语称作“道自虚无生一气”。此时,练功者须守住心神,心不攀缘,亦不着相。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既不欢喜,也不惊疑,更不要用思维去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之,应保持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无论功ф境界如何玄妙,皆以平常心待之,本来如此,没什么好希奇的。可以说,练内丹功,即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练功者要不断磨去自己的执著心,千万不要去妄求速成。须知修习静功之事,实是半分勉强不得,越是心烦气躁,越不容易取得功效。所谓“欲速则不达”,诚为至理。 不断练功,入静境界日渐稳定,下丹田ф的温热感,便缓缓弥漫开来,此时形神閤一,仿佛全身都融入虚空之ф。如能保持心性不为诸缘所动,意念达到如明镜,如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ф时,习者会感到下丹田气动,接着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真气从下丹田开始流注循环,先达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再到百会,顺前额下至面颊,过“鹊桥”(指舌),接入任脉,仍然回到下丹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气通小周天”。气通小周天后,真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自动运转,愈炼愈纯,久之凝结成丹。 习练丹道小周天功,有一个采“小药”的过程。精神虚极静笃后,则元神显现;元神显现,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産。元精,即是炼就内丹的重要“药物”。元精産出后,阳气振作,丹田处会有一种温热、舒泰、畅美难言的感觉,同时外肾兴起。此时即闭目以意内视下丹田,呼吸的气息要深入该处,吸气时加意念,意随息

千古内丹谜 一朝揭奥秘

千古内丹谜一朝揭奥秘 *导读:内丹术的健身、祛病、长寿之效验,正日益受到气功爱好者的重视,然而,作为一种流传千年、至今不衰的功法,其健身祛病的机理究竟是怎样的 *千古内丹谜一朝揭奥秘 (裘正堂) 内丹术的健身、祛病、长寿之效验,正日益受到气功爱好者的重视,然而,作为一种流传千年、至今不衰的功法,其健身祛病的机理究竟是怎样的? 内丹的本质又是什么 ? 这些问题至今没有满意的答案。笔者试图透过其外部表象,去芜存著,探究其真气发生之源,健身祛病之秘。 内丹是什么 ? 对此众说不一。是一粒玄珠吗 ? 的确,当元气发生,元性显现时,先天一点灵光圆陀陀,光灼灼,活泼泼地不断显现。若排除后天的识念,一点灵光常湛然,出现次数越多,

则状态越佳。若以后天求之,则倏然逝去。这,的确是有丹的表现,然这仅是内丹的表象,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内丹应当是具有物质性的,有实证可验的。 内丹是能量流吗 ? 是药与火的体验吗 ? 确实,内丹术*修炼到一定层次,体内有如热汤倾注,这是一种存在于体内的生命能量。当内丹修炼达较高层次时,体内自有真气频频发生,中、下丹田温热之自然真火左旋右回,浑身酥软,美快无比,腹内如活龙动转升降。丹家谓此卯酉周天。凡炼内丹得验者,命门之火常燃,丹田火炽,两肾如汤煎,此谓得大药之效验,有了这种体验就说明你真正人门了。凡此时,往往口中真水如潮,不断灌人下丹田及脏腑,身如沐浴之方起,春意融融,尤其在寒冷的季节,如阵阵春风在体内微微吹过,每日身轻体健,神清气爽,这一切确实是有丹的体验,对于健身有着无限的意义。但是如果把这些说成是内丹的话,也仅仅是罗列现象,不能概括为本质。因为只有探究真气发生之源,才能把握内丹术的健身奥秘。 真气发生在何处 ? 我们观察各类气功功法,发现其都注意人体的下丹田,即脐下 3 寸之处,认为该处乃真气产生之源。命门为后丹田的标志,是肾精所藏之处。明张景岳云:命门为原

奇人赵巧芝现象

奇人赵巧芝现象 钱俊时 说明:钱先生这篇文章在2006年曾经全文寄我,那时我尚任武当副主编,但因全文太长建议钱先生删节后发表,但钱先生本人似感觉不好删节,建议我删节,奈因工作量太大我也无法完成,致使这篇文章搁置许久,又因主编持不同意见,故最终未能发表,实为遗憾。后来钱先生这篇文章在益生文化陆续刋登,总算找到了出路。而愚创建武当道家养生网后一直惦念于此事,有了自已的网站,全文推出这篇文章就很方便了。本月中旬我到北京办事,专程安排时间赶到全林那里,从他的益生文化中把钱俊时先生这篇文章下载下来带回,今特稍作题目的更改和文章的编辑,以了心愿,以飨读者。 孔德2008年10日25日于蛰龙居 目录 开篇献词 (2) 前言 (3) 第一章赵巧芝由辟谷之门跨进内丹术之门 (4) &1.1 赵巧芝不知不觉间跨进辟谷之门 (4) &1.2 赵巧芝不知不觉间跨进内丹术之门 (5) &1.3 介绍赵巧芝现象的极好素材 (5) 第二章赵巧芝证得了中关炼炁化神绝食景验 (6) &2.1 中关炼炁化神绝食景验 (6) &2.2 具有五大特征的高层次辟谷 (7) &2.3 赵巧芝以特殊方式采得厚满的先天炁并打通先天炁运行通道 (9) &2.4 在辟谷者辟谷期间先天炁如何从无到有,从微薄到厚满 (11) &2.5 赵巧芝的辟谷并非特异现象 (16) &2.6 不是辟谷能治病,而是辟谷产生先天炁,先天炁能治病 (20) &2.7 辟谷采炁机制和机理探索 (23) &2.8 赵巧芝何以能五年九个月如此长久地辟谷 (27) 第三章赵巧芝证得了初关炼精(血)化炁无漏景验 (28) &3.1 何谓“无漏”?无漏在修丹中处于何种位置?起何作用 (28) &3.2 实现了无漏在修命上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进展,值得梦寐以求? (29) &3.3 何以证明赵巧芝证得了具有“三无”特征的无漏? (30) &3.4 赵巧芝证得初关无漏景验的两个主要原因 (32) 第四章赵巧芝证得了中关炼炁化神高层次入定景验 (33)

解密丹道仙学

解密丹道仙学 小周天是体内小循环,大周天是宇宙大循环。并非十二经络,任督二脉。一阳初始不是阳物兴起,是引来纯净的阳性的道炁。精不是津液,是精炁,肉身的精华之炁。玄关打开才能使先天沟通后天,玄关又叫百门穴,一个玄关百门穴就难倒了许多人。玄关打开就是沟通先天道炁,就是道炁与肉身融合。玄关是人的心性决定的,看不见的开关啊,玄乎。而丹的原料是药物,又叫真铅真汞等,有人误以为是什么性激素了。没有药物空烧锅,有害无益,药物来自阴阳先后天,丹道炼的道炁不是空气。金丹的原料会聚在丹田中凝聚,融合,浓缩,炼化成金丹,丹田就如同鼎炉一样。禁欲不是绝欲。什么斩赤龙,绝欲,有时还能把人憋出病,肉身的精华转变成金丹的原料之后,自然的就会减少,但是也不是绝对的,这只是表象,不是目的。只要把玄关打开,修心如道,行走坐卧均可。 阴阳平衡是丹道修真修炼时要注意的。阴阳的范围很广,鬼是阴性的,神仙是阳性的,能量也有阴阳。如果不注意就会带来麻烦。心性德性也有阴阳。清静如道的是阳性的,意念意识杂乱的,欲望很多的是阴性的。把阴性的元神修炼成阳性的阳神的过程就是炼阴转阳。阴神阳神元神是一个东西。人的三魂七魄都有魔性,要把他们清净,以元神为主合成一体,就是抱元守一,人神合一。 一年当中正月是寅月,是阳气最盛月,所以,中国人的春节在寅,多敬神,七八月阴气最盛。所以,7月15敬鬼祭祖。一天当中早晨的寅卯辰时阳气盛,下午申酉戌时阴气盛,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子时是阳气初生之时,午时是阴气初生之时,古人强调子午卯酉时练功就是要阴阳平衡。否则身体反而不好。 除了阴阳还有五行,体内的五行,体外的五行,五行化炁,聚集融合。五行不调配好,相对应的内脏功能就不平衡,气机就会紊乱。五行之炁是混杂的,利用先天的道炁修炼成清净的精炁,就是炼精化炁。 如果自己停留在门派上,停留在方法上,就说明自己的心性是处在阴阳的状态。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练功,有时候是对身体有好处的有时候是对身体有坏处的。因为阴阳的能量是不一样的,需要什么样的就对自己好处。只要自己的心性达到了虚无无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