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性学习论文3.0

研究性学习论文3.0

研究性学习论文3.0
研究性学习论文3.0

《简论中国历代人口南迁对萧山文化发展的影响及其意义》

摘要: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国人口迁移运动的发展波澜壮阔,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于萧山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推动了萧山经济水平与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萧山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战乱;人口迁移;南迁高峰;经济重心南移;文化影响

目录

一.人口迁移概况及原因

二.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的时间与背景

三.人口南迁对萧山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政治地位提高、文化融合加快的影响(一)经济水平发展

1.北方移民

2.水利建设

3.生产进步

(二)政治地位提高

1.人才辈出

(三)文化融合加快

1.地方民俗

2.性格转变

3.南迁大姓

4.方言改变

四.人口南迁对萧山的重要意义

五.参考文献

一.人口迁移概况及原因

所谓“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口分布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这种变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动。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中国人口口最初生活和繁衍在这一片地区。引起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战乱、移民支边和自然灾害等,但战乱往往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们为逃避战乱地区而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二.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的时间与背景

我国历史上几次影响深远的人口大迁移几乎均是由战乱造成的。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和经济重心,也是战乱的多发地带,因而每当这一地区陷入大规模战乱状态,就会有大量人口被迫迁离逃向江淮以南、四川盆地或河西走廊等较为安定的边远地区。因为南方地区较之容纳量有限的北部边疆在自然和社会条件方面更为优越,所以历史上以逃避战乱为目的人口迁移往往将江南各地作为首选目标。这类以逃避战乱为目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以两晋之际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和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后的人口南迁最为典型。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人口南迁高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特别是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和西晋的“永嘉之乱”,黄河流域战火连绵,长时间的战乱造成了重大的灾难,严重的破坏了人们经济生产,北方人民为逃避战乱不得举族南迁,对于第一次的南迁描述,史称“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2)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第二次人口南迁高峰

在安史之乱前,唐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国力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后达到鼎盛,在这段鼎盛时期内唐朝的土地制度——均田制和军事制度——府兵制逐渐遭到破坏,由于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逐渐被日益盛行的募兵制取代,募兵制的形成,使军队开始变为私人武装,很快发展成为强大的地方割据力量——节度使,致使唐朝的军事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形成条件,“安史之乱”致使黄河流域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被迫南迁,对于战乱后的人口迁移的描述,史称“四海南奔似永嘉”。(3)宋代靖康之乱时期——第三次人口南迁高峰

宋代“靖康之乱”前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混战,人们纷纷南迁,但这一时期的南迁规模不及“靖康之乱”后人口迁移规模。由于宋代统治者实行的是“守内虚外”的政策,同时宋朝国内的冗官、冗兵、冗费,以及由此带来的积贫、积弱,是焕然一新。构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靖康之乱”的

重要因素之一。“靖康之乱”后,金兵大肆劫掠,中原战乱又起,随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南迁高峰,对于这次南迁的描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也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史称“高宗南渡,民从之者如归市”。

三.南迁对萧山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政治地位提高、文化融合加快影响

(一)经济水平发展

南迁为萧山带来了大量的北方移民、更多的政治关注、高水平的劳动技术。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官员,为萧山的水利工程建设与开发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经济发展随之带动的萧山的政治影响力的提升与商业城市的形成,与人口南迁是分不开的。

1.北方移民

西晋的“永嘉之乱”,黄河流域战火连绵,长时间的战乱造成了重大的灾难,严重的破坏了人们经济生产,北方人民为逃避战乱不得举族南迁。虽然萧山地区因为战火的影响人口数量也有所下降,但是相比于全国人口大量下降的趋势而言,萧山的相对人口不降反升,这无疑与北方移民大量涌入有关。

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全国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受战乱影响,至东晋初南方人口达1050万人。全国地区的人口数量下降十分明显。

相比于全国,萧山地区的人口下降数量则十分有限。据萧山县志记载,晋太康年间,萧山地区“户凡二千三百三十有三”,这一数字在南迁前后并没有大量变化,由此反映出北方移民大量涌入对萧山人口的维持产生的重要影响。

2.水利建设

(1)湘湖开发。

据记载,早在北宋熙宁年间,县民殷庆等就奏请废田筑湖,但因县内士绅意见不一,在加上朝廷对南方小城的不够重视,未能实现。但是自靖康之变后,南宋朝廷南迁,地处首都临安附近的萧山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仅有据可查的维护纪录就至少有五次。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大旱,九乡农民争水,县丞赵善济出“均水法”,引九乡之民有序引湘湖之水灌溉;南宋淳熙七年,大旱,靠湘湖水解救九乡旱情;淳熙九年,县令顾冲鉴于供水不足,修改“均水法”,并订立了“湘湖均水约束记”:可见当时官员已经意识到保护湘湖、退湖还田,旱时用以灌溉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湘湖建成后,主禁主垦之争不断,期间还不断发生冲突。南宋乾道二年,湖民徐彦明私下献恩于恩平郡王,请废湖为田。县丞赵善济得悉,晓以利害,

力争维护湖面,才得以免废。淳熙九年,县令顾冲也曾两次处治私占湘湖的行为。嘉定六年,县令郭渊明以黄青土为界,又处治了一次私占湘湖的行为。随着人口的逐步南迁,经济中心的转移,萧山从一个南方无名小城摇身一变成了临安身边的重镇,对于水利的也更为的重视,湘湖的开发也缘此而起。这恰恰也说明了人口大量南迁使萧山的政治地位有所改变。

(2)塘坝建造

自古以来,萧山人就与水力结下了不解之缘。萧山内有湘湖,外处钱江大潮冲击。因此,萧山人既有水利之便,也有水患之忧。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人口迁移,不仅为萧山带来湘湖用水之便,也为萧山的塘坝建设带来了长足的发展。

①萧绍运河:

两晋交替之际,受“五胡乱华”的影响,中原大批人口南迁,为解决萧山的用水问题,永康年间,司空贺循再会稽主持凿渠(今萧绍运河一段)后又延伸,西至西陵,东与上虞曹娥江合流。到了唐朝,运河的渡、河、塘、站四项工程均纳入官办范畴,呼名为官渡(浙江渡)、官河(运河)、官塘(纤道)、官站(驿站)。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为农业与漕运需要,曾多次整治、疏浚西兴至萧山县城段河道,乾道元年(1165)又开挖西兴至江边段新河,因有北海塘相隔,未与钱塘江接通,现与北塘河相连;乾道三年(1167),又募人疏西兴至大江沙河20里,浚闸内运河13里;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萧山县令汪纲主持西兴通江段工程的疏浚,并在通江口建了节制闸,又在萧山西门外“创庐一所,名曰施水”。此后,运河又经过多次疏浚,其主干河道一直基本稳定。

沿浙东运河两岸,古有多处老街、集市。从西至东有西兴、县城、衙前等老街,街内店铺林立,前店后宅,甚是兴旺。元代张招的“古市直通南北路,官河不断利民船”(《萧山四咏》诗),说得就是萧山自南至北古有街市,市心桥南称南街,桥北称北街。运河两岸从东而西有古街,南面的称城河上街,北面的称城河下街,均临水而筑,“东西开水市”(清·朱彝尊《萧山道中》诗)。萧绍一带为水网地带,百姓出行、运货多用船载,因此河中各种商船、货船、客船往来不断,非常繁忙。

从反复疏浚和开通的历史以及繁忙的航运与集市中我们可以看出,萧绍运河对于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而这,与人口南迁带来的萧山经济、政治地位提高是分不开的。

②北海塘:

无独有偶,据民国《萧山县志稿》记载,南宋建立后,西兴东经长山至瓜沥,有江塘称作北海塘,塘为风潮所啮,尽圮于海,时有越帅刘良贵主持重建,此后一直到明代才又大规模重修,可见当时水利建设质量之高。

3.生产进步

至两晋时期,北方精耕细作旱作农业技术体系臻于成熟,《齐民要术》的出现即是例证。此后随着大规模的北人南迁,精耕细作的技术思想也在江南各地得到了广泛传播,在有效结合南方水田实际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呈现出后出转精的发展特色。

深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深耕是精耕细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继承前人总结的基础上,《齐民要术》更是提出了“秋耕欲深,春夏欲浅”、“初耕欲深,转地欲浅”等一系列经验。至唐中叶,这种深耕思想在南方水田耕作中也有所体现。如陆龟蒙在《象耕鸟耘辨》一文中,对传说中象耕鸟耘进行自己的诠释。他认为所谓的“耕如象行”,即要求耕田必须象大象行走一样“既端且深”:深,即深耕;端,则是要求平直,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深耕疾耘”的原则。可以看出,陆龟蒙这些认识的形成既有继承前世农学家基本理念的成分,也有结合水田生产实际经验的成分,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南地区水田耕作中重视深耕的实际。

集约化程度的提升。劳动集约是精耕细作的重要特征,即投入较多的劳动量。战国中期《孟子》所谓的“深耕宜耨”、“百亩之粪”就是提倡向土地多投入劳力,多投入肥料,深耕细做。《吕氏春秋·上农》也说:“敬时爱日,埒实课功。非劳不休,非病不息。一人勤之,十人食之。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料师旅。男不出御,女不外嫁。”就是要求人们珍惜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实行精耕细作,提出了农之道关键在于劳力的投入。在唐代以前,南方一直处于“水耕火耨”的粗放经营阶段,即以火烧草,不用牛耕;直播水稻,不用插秧,不追施肥料;以水淹草,不用中耕进行田间管理。可见,这是一种粗放的水稻栽培方法,省去了水稻生产中人工最多的几道工序——插秧、中耕除草等。到隋唐时,随着水田农具的完备,水稻移植技术、中耕技术的应用,每亩稻田人工总投入量显著增加。

此外,以江南农业发展为主体的农书——《山居要术》、《耒耜经》、《茶经》等的相继出现,也是这一时期江南农业技术精细化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政治地位提高

1.人才辈出

萧山经济在南迁影响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悄然带动了萧山本地“软实力”的发展。据史料记载,有宋一代,比较南宋和北宋录取的进士数量,萧山本地就多出了将近二十位,其中不乏有高级官员,如:绍兴二年进士张震,官至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宝庆二年进士华洪卿,就任江西袁州府知府;咸淳年间进士何执中,官至太宰,封荥国公;咸淳年间进士钟名隆,官至四川节度使。这客观上表明,萧山,以及萧山人,正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侧面反映了萧山经济地位的提高。

同时,萧山地区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坚贞高洁、志向高远、能力出众的爱国之士。如:张孝伯,曾任待制学士、知枢密院事,不畏强权,逼韩佗胄解除党禁,召回遭贬斥的正直官员。张叔桩,官至殿中侍御史,直言敢谏,不避斧钺,一时权贵皆惮之,有廉能之声。这些仁人志士,让萧山的政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萧山地区在两宋期间名人辈出,反映了萧山在全国的名气的提升。这与萧山在人口南迁的过程中,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分不开的。

(三)文化融合加快

南迁对萧山的地方民俗与萧山人的性格特点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南迁大大丰富了萧山地方民俗的多元性,带来了本地文化水平的提高。南迁带来的文化碰撞,客观上也为萧山人的性格增加了风流、文雅的一面。

1.地方民俗

萧山地处浙江南北要冲,临江近海,而地形多样,以平原为主。因此在经济有所欠缺的过去,小农经济一直也是萧山的主体经济。因此寄托者老百姓的希望,各种各样带有萧山本土气息的风俗就由此形成。风俗以舟楫为车马。《越绝书》不以奢侈华丽为事。《会稽志》其君子质直而拙于奔竞,其小人安于劳苦。市井之民,多便慧而或失之诈;乡遂之民,多简实而或失之愚;依山之民,尚气而失之战兢;依水之民,尚谋而失之讦;东土之民,多敦朴而失之鄙琐;西土之民,多缛礼而或失之虚文。治生惟务稼,而少营商贾;联姻或尚门第,而亦重财货。服舍器用,不务工巧;宦民编民,不自悬别。好品藻而善讥评,喜生事而信浮言。另外,据史料记载,萧山人在迎春日会竞看土牛“老稚集于街衢,户以米栗撒于芒神、土牛之身,以祈丰年”。

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更为久远的风土民俗已不再出现,但历代的人口迁移,使得萧山又出现了许多非本土的民俗。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人口迁移,由于连年的战乱,大量北人南迁,带来的除了先进的技术,也有许多原本属于北方的民俗。而南宋、元代时的人口南迁,对萧山的影响尤为巨大。

主要如下:

河上办龙,南宋时由北方传入萧山。河上、楼塔、义桥、长河等地流传较广,制作板龙须运用“拗”“结”“扎”“刻”“画”“糊”“裱”等技法。板龙分3部分制作:龙头、龙身和龙尾。龙头、龙尾原由“老龙胜会”(民间组织)扎制。龙身各段木板按统一尺寸由参加者自制,要求精制彩扎,龙段(板)上装置各色彩灯。参加龙段越多,龙身灸越长(民国35年(1946)段义桥板龙长达500多节,约1000年)。)龙头龙尾用竹篾和纱布包扎成骨架,糊上桃花纸。鳞片用红、金、白3色油光纸剪成扇形、三角形粘贴。头上插上八仙,安上灯珠等,再贴上吉祥之意的莲花,制作十分讲究。龙头和龙尾制毕后安置在长2米、宽0.8米的木板上,每块木板前后凿2个洞,用凳柱锁牢,锁牢后两板仍可左右活

动。制作材料为:木板、毛竹、灯珠、纱布、彩纸、铁丝、红穗等。起舞时,引者挥动灯珠,合着粗犷的锣鼓节奏,引人侧目

东山陈马灯,元代从蒙古族传入,主要活动地在闻堰镇东山陈村一带故名。马灯原比较单一,现在已出现群体表演。表演阵式由10多个发展成72个,主要但有龙门阵、五梅花阵、八卦阵、剪刀阵、夹进夹背阵等。乐曲由原来的锣鼓经又配合音乐曲谱。制作时,用竹篾扎上骨架,糊以桃花纸,又红、白等色,分马头和马臀前后两截,马头和马尾分别点上蜡烛,中间由年龄在12~14岁点男女孩童各8人(称娜子、娜婆)扮成古装剧人物或草原姐妹,前后两截系在每个表演者腰上,形如骑马状。另外还有帅旗、红旗前2道锣鼓队和4个吹鼓手,活动时有40余人参加。所着服装以红绿为主,表演时根据节奏变换各种马灯阵势,动作轻快活泼、热情奔放,所到之处热闹非凡。云石乡顾家溪,河上镇桥头黄、魏塔,大桥乡板桥,临浦镇横山傅等村均有扎马灯习俗。

背炉子,南宋时传入萧山,有背毛铁炉、纸扎炉之分,皆因形似香炉而得名。昔时曾有纸炉内点燃油灯,背着飞旋。夜观特妙。毛铁炉子炉膛的八角栏板,木雕精制,挑角挂彩、内装毛铁、鼎足而立。背时是一贴背,手托两足,四人手持棍柱相随,起背与歇下由棍柱顶托。按力气大小,添减毛铁,力大为“王”。转动且能飞旋,卸掉出露毛贴而抢走炉子算有本事。制作时先用2厘米厚的木板锯成八角形的底盘(80厘米见方),中间放直径30厘米的圆盘,上面制作3层70厘米见方的塔顶。八角形周围用50厘米宽度的竹片做栏板,在栏板上插上8根拱形的竹竿,每根竹竿挂1盏西瓜灯,塔但中间挂1盏走马灯。栏板上有切纸,跳角上有彩球和纸花。戴村、河上、楼塔等地在元宵节时盛行,延续至今。

狮子灯,南宋时传入萧山,流传于戴村、云石、楼塔、义桥、长河等地。制作时,先用毛竹片分4部分扎:一事扎头;二是用直径35厘米多竹圈扎身;三十用竹竿扎成脚;四是用竹篾扎尾巴和屁股。狮子高1.50米,身子可伸缩。造型后,再再每个毛竹圈上粘由皱纹纸切层呢段细纸丝做狮毛,装裱后头上安装灯泡,系上杨梅球和铃铛。制作材料为:毛竹、皱纹纸、灯泡、大绣球和铃铛。狮舞有文武之分,文狮温驯,武狮勇猛。舞动时有搔痒、舔毛、打滚等动作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美好的风俗由于时间久远,暂无确切资料考证年限。

因此随着北人的南迁,不同的文化碰撞,创造了这些别样的民俗,南迁前以祈来年风调雨顺为主,南迁后以文艺娱乐与欣赏为主,这反映了南迁带来的南方文化水平的提高。

2.性格转变

萧山,周围有着丰富又发达的水网系统,一方面造就了秀丽的山川、丰富的资源、肥沃的土地,另一方面这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萧山人独特的个性气质。《十三经注疏》中云“大抵人性类其土风。”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萧山人世代生活于气候温和、色彩斑斓的自然环境中,难免自中形成了性格活泼、情感外表

的性格。但另一方面,如《吴越春秋》中所载“吾国偏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湿润,又有江海之害”频繁的水患时刻威胁着原住民的生命安全。为此萧山的先民们同其他三江五湖的人民一样,“剪发文身,灿然成章,以像蛟龙,将避水神也”,通过这些手段,来凭自己的力量去征服自然,就在与凶猛的水患相搏击,相抗争的过程中,培养起了勇敢、凶悍、冒险的性格。这种性格,依然在现代萧山的许多人中有所体现,这不仅仅是人们世代与大自然抗争的结果,更是社会矛盾激烈的结果。

然而,秦汉之后,萧山人的个性,却逐渐发生了变化。其主要原因,就是本次调查的课题,人口南迁。大量的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汉武帝时,为了防止强宗大户威胁中央集权,将北方一些大族强制迁到江南,于是大量人口南迁。迁到萧山的,自然也不在少数。东汉末年,北人为避战乱纷纷南下。三国时,江淮间有数十万人背井离乡逃亡东吴。西晋“永嘉之乱”,晋室南渡,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民族大迁移。其规模之大,彻底影响了萧山的社会结构。一方面推广了先进了耕作技术,生产力的发展,使原本的穷乡僻壤一跃成为了““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的鱼米之乡。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激增,使原本萧山人的性格个性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与此同时,大批文人学士的举族搬迁,大大活跃了萧山当地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富庶的士族阶级。士族总是不得志的,在受到政治上的压制,个人遭遇的不幸时,往往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满腹情感。这也大大影响到了萧山当地社会风尚的变化由“尚武”到“尚文”。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一变,文人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虽然当年的文身逐浪的行为依然存在,但在这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年代,文艺的繁荣是时代的潮流。

以两晋之际大规模人口南迁为例,人口南迁造成了萧山地区文化快速发展局面的形成。例如:许询,玄度,号征君,东晋高阳(今属河北)人,后居萧山,为萧山许姓人的始祖。询父名许归,字仲仁,从晋元帝司马睿过长江,任会稽内史。有四子,许询排行第二;江淹,南朝文学家,萧山江寺和梦笔桥的建造者。祖籍济阳兰考,(今河南兰考)祖父南朝宋时任县令。父江康之南沙县令。江淹自幼聪颖,6岁能诗,少志以汉时司马相如为榜样,勤学上进。十三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以养母,孝闻乡里,且文章自成一家。

等到唐代,萧山地区文化发展空前繁荣,距今1260多年前,在浙江杭州萧山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名贯古今,声扬海外,他就是贺知章。在这个过程中,萧山人的个性也由勇敢转向了风流。

正如唐代诗人杜牧所言“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旷达与风流也许就是文化精神改变的最贴切写照吧。

3.南迁大姓

人口南迁,为原本并不发达的江南地区,带了崭新的一切,其中就包括现在的

各类姓。

(1)永嘉之乱,晋室南迁,中原汉族南下江南。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希望躲避战乱的难民南迁,为南迁的队伍带来了主体,

同时,不愿自己的生活受到损失的汉族大小地主们,也加入了南迁的队伍。

据考证,在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迁入萧山的姓氏中,有记载可查询的有:

孙姓:东汉末期,孙策、孙权在富春发迹。自南宋起,先后从富春龙门迁来萧山的有6支,分别定居于欢潭乡涂川、泥桥头村,临浦镇塘郎孙村,闻堰镇燕斗孙村,河上镇璇山下村,浦阳镇小湖孙村及城厢镇湘湖村。全市有孙姓2.93万人。楼姓:祖籍河南杞县。东汉,楼氏从北方迁居义乌。吴越钱镠时,其祖先任黄岭镇守使,由义乌定居楼塔村,今已遍布楼塔全镇。1994年,全市1.5万人的楼

姓中,楼塔即有近万人。

魏晋南北朝时的人口大量南迁,带来的是民族融合,而南北宋时期,由于外敌入侵,国家的衰弱,越来越多的人,朝着当时正成为经济中心的南方而来。

(2)靖康之耻,天子蒙尘,金兵南下,高宗南渡,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

关于这次大逃亡,很多明清小说、戏曲中都有记载。累计南下移民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当然最高度集中是在杭州城里。对于人口的大动乱,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这加剧了宋王朝的覆灭,也有人认为这掀开了南方经济繁荣的序幕,更有人认为这一次的人口南迁带来的影响超过了有史以来所有人口变动。

但无法否认的是,南北宋时期的人口南迁,的确给萧山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在那时进入萧山的姓氏,便是不胜枚举。下面是萧山的第一、第二大姓王、陈来历。

王姓:自南宋起,先后从外地迁居萧山的王氏主要有8支:一支在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7)由山西太原移居余姚,后于南宋初迁入所前镇三泉王村;随宋室南渡,有两支从山西太原分别迁入临浦镇大庄村、西兴镇湫上王村,一支从山东华县迁居浦阳镇舜湖村;南宋时,有三支从海宁、绍兴、诸暨迁来,分别定居坎山镇孙家弄村,进化镇石门王、城厢镇凤里王、坎山镇王家村,进化镇墅上王村;另有一支于明初从山西太原迁居衙前镇南庄王村。全市有王姓6.72万人,为萧山第一大姓。

陈姓:祖籍河南颍川。南宋初,有陈氏从河南迁居义乌、诸暨、东阳一带。后从义乌大陈乡迁居萧山的有5支:定居在戴村镇马谷村,临浦镇柏山陈、高田陈村,进化镇郗坞、傅墩村,许贤乡里陈、俞家村,进化镇东山村;从诸暨迁入的有4支:定居在楼塔镇大同坞村,城东涝湖村,浦阳镇纪家汇村,新街街道陈家园村。从东阳迁入的一支定居于新塘街道塘里陈村。另外,尚有一支随宋室南

渡,从河南迁居西兴镇湖头陈村;一支于元初南渡,迁居城厢街道娄下陈村;另一支明正德年间,从海宁迁居浦沿镇杨家墩村。陈姓是萧山第二大姓。

由此可见,两次人口南迁,对萧山人的姓氏构成,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4.方言改变

中国历史上的各次人口南迁,对萧山文化发展确实意义重大。连深入萧山每一个大街小巷的萧山话,都和历史上的人口南迁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据《萧山县志》,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萧山话,有临绍小片鼻化韵丰富的特点,除萧山话外,临绍小片还包括临安、绍兴、诸暨、余姚等地的方言。萧山话以原萧山长河一带(现杭州市滨江区)语音为标准。

但这与人口南迁有什么关系吗?自然是有的,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北方人,为了便于沟通,南宋官话,应运而生,当时的南宋官话,更接近于现在的杭州话。而当时杭州本土的杭州人,嘴里却也是一口地地道道的地方吴语,怎么办呢。为了顺应朝廷,当时这些讲吴语的人,只能继续向南到了萧山。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现在的杭州话与萧山话依然有着极大的差别。其中缘由,如果不了解这一段人口南迁的历史,恐怕也无法解释这短短的一江之隔,却有如此大的口音差别。

因此人口南迁也对地方方言的改变、迁移、变更,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人口南迁对萧山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及其带来的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以萧山为

代表的南方地区逐步走向了开发与发展。

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地区摆脱了“荆棘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飞跃发展,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使全国的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人口的南迁也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相互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产生;另外,南北方在人口南迁中文化上的交流,使我国多元的文化得以沟通与发展。

以萧山为例,可见三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对古代中国南方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政治地位提高、文化融合加快的深远影响与重要意义。

五.参考文献: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萧山市志》(一、二、四、五册,浙江人民出版社);《萧山县志稿》(南开大学出版社);《萧山土地志》(萧山市土地管理局编);《萧山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明清萧山县志》(上海远东出版社);《简明中国移民史》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福建人民出版社);《唐后期的人口南迁与长江下游的经济发展》陈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论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下降与迁移——兼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开端问题》马强(《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若干问题探讨》郑学檬、陈衍德(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王大建、刘德增(《文史哲》);《<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经济》沈大鹰(《中州今古》);《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的商业广告》彭景荣、肖红(《史学月刊》);《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商品经济》吕长生(《博览群书》);《南宋临安文化市场初探》王仲尧(《商业经济与管理》);《南宋临安的娱乐市场》龙登高(《历史研究》);《南宋都城临安的商业》林正秋(《史学月刊》);《从天地生综合研究角度看中华文明东移南迁的原因》蓝勇(《新华文摘》);《试论古代人口南迁浪潮与中国文明的整合》张冠梓(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两宋时期中原文化的南移北渐》姚兆余(《甘肃社会科学》);《简论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及其意义》刘铮、刘德平;《汉唐间北方农业技术的南传及在江南地区的本土化发展》朱宏斌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共9篇)

篇一: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及格式要求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的要求及格式 1、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⑴调查报告:在对研究问题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对信息的科学分析、缜密归纳,进而揭示事物本质、得出结论,由此形成的书面报告。结构一般分为四部分:①标题,②前言,③主体,④结语。 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①题目,②署名(注明研究小组成员的班级和姓名及指导教师的姓名),③正文。 结构一般分为七部分:①题目,②摘要,③关键词,④署名(注明研究小组成员的班级和姓名及指导教师的姓名),⑤正文,⑥参考文献,⑦附录。 2、要求: 3、格式: 文档: word [original 原始文档] 页边距:左3.17cm 右、上、下均为为2.54cm 行距:1.5倍 段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 字体与字码:标题四号黑体(不加粗);副标题小四宋体(不加粗);班级小四楷体(不加粗);正文小四宋体。 页码:要有[常有忘记加页码的]。 制图:建议先在ppt上做,然后整个拷贝到文档。 存档:word 97-2003 document(*.doc) 页面:b5 教导处 篇二: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标明课题名称、研究时间、班级、指导老师、组长、小组成员。 内容摘要、关键词请用五号楷体,并注明[内容摘要]、[关键词]字样;正文下方请标明页码 果的一些原始文字材料,原始文字材料的形式以活动记录册为宜(或活动笔记本),附件以

1、2010年研究性学习信息表 2、封面格式:课题名称研究时间班级指导老师组长小组成员: 3、正文格式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一、结题报告的一般格式 同小异,具体撰写时的一般格式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标题标题是对研究报告的高度概括,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常用一个动宾词组去表 论述范围。 (二)署名署名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表明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价;二是表示作者要对文 章负责;三是便于同行或读者与作者联系。 是个人写作的,署个人的姓名;是集体的成果,署集体的名字,也可以在集体的名义下,分 打上括号,在括号里写上作者的单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的籍贯,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单位 (四)摘要摘要是研究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研究报告的简单介绍,是浓缩了的情报信息, 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 (七)正文正文又称本论,即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它是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八)结论结论是研究报告的结束部分,即解决问题的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 起来,思索判断,逻辑推理,形成总体论点。结论是去粗存精、由表及里、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规律,它与正文紧密衔接,与前言相呼应,使研究报告首尾呼应。

研究性马哲小论文

研究性马哲小论文 导读:研究性马哲小论文 经过一学期短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特别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何为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 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能够指导现实学习、生活,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是一个长智慧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领略其博大精深,在生活中运用马克思理论,使自己生活在高品质中。 【研究性马哲小论文】 1.马哲思想小论文 2.写学术研究性小论文的方法 3.初中生研究性小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格式

研究性学习论文统一格式 标题(黑体;小二号) 组长及课题组成员名单(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指导老师(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一、课题背景(黑体;四号)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二、课题目的(黑体;四号)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黑体;四号)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四、课题研究过程(黑体;四号)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五、课题研究结果(论文)(黑体;四号)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六、研究体会(黑体;四号)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七、参考文献(黑体;四号) 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补充注意事项: 一、论文的标题、内容不要太大、太广,以小见大的手法最好。 二、论文的观点客观平和,不要偏激。 三、为便于编辑出版,论文结构一定要与统一格式相一致。 四、字体的颜色统一

研究性课题活动的指导实践说明,学生活动效果具有明显的成果化。撰写研究论文既是学生活动的目的,也是实现活动的有力措施。学生的研究论文内容缺乏个性体验的事实和思考,是自主活动不够充分或研究课题活动不够成功的表现。强调研究论文撰写的内容和形式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真正地实现活动。 研究性课题论文的形式与内容要求: 形式内容 1、课题的标题自选课题、自拟标题、简明扼要突出研究内容 2、班级、小组成员姓名 3、开头介绍为什么选本研究课题,本研究课题的意义、研究方法、内容简介 4、正文介绍研究课题有关知识和自己所做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并进行论证 5、结尾总结研究课题的结果和不足,唤醒大家的共识和责任等 6、参考文献索引标明参考文献:名称、作者、年月日等 7、附件说明附件指说明或表现课题成果的内容(例:像片、图画、实物标本、实验装置、模型或作品等)

研究性学习论文

关于流行歌曲与诗词文化的研究 班级:高一(2)班 组员:孙雅洁郑越王海若陈至纯 组长:郑越 指导老师:时彬彬 研究背景:流行歌曲发展到今天,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在人们眼中,中国古典诗词属于高雅文化,而流行歌曲则似乎属于通俗文化,其间泾渭甚是分明。 但事实上,纵观中国文学史,《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现在的古典诗词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是无法将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两者对立起来的。而中国流行歌曲诞生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等大都市,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从当初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发展到如今的“风风火火闯九州”的迅猛之势,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更好地满足大众的需要,无疑可谓多元化发展,古典风就是其中的一种发展趋势。可以这样说,它已经为一种词曲交辉、诗乐合璧的音乐体裁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所以,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 可是直至今日,流行歌曲却在走向诗词文化的同时又涌现了一大波神曲,诸如筷子兄弟的小苹果,、我的滑板鞋(表演者约翰瑟庞麦郎)走向了大众的生活。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 先进的文化手段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为商品交换原则在文化领域的无限扩张创造了条件。文化艺术不再是独立的艺术创造,它不得不受市场供求的制约。”流行歌曲得以流行就是市场的产物,为满足市场而生的流行歌曲,自然市场是首先要关注的,使它们大多过度地炒作和商业化。许多歌曲只考虑到了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如何获得金钱上的收益,却忽略了音乐的本身。有流行歌曲无病呻吟,有流行歌曲单纯地模仿外国音乐,其实就连古典风的流行歌曲其中诗词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研究目的:

高中生命的意义议论文【三篇】

高中生命的意义议论文【三篇】 我的生命从零开始到现在,人生的时间过得很快,真的很快,你 要去怎么感悟他都来不及。在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思想,不同 的思想支撑你去做不同的事。生命一出来就要接触到社会,可是社会 真的很现实,人们也被社会染色了。 可是我更注重的是亲情,因为我爱我的家人,想到父母辛辛苦苦 把我养大,我理想都围绕着我将来父母生活而起伏澎湃,因为有了你 们的辛苦工作才有了今天给我的生活,用自己的青春换你们子女现在 的幸福生活,你们为事情奋斗而使我们有了更美好的生活。现在的我 生活过得很幸福。真的很满足,是你们不顾辛苦换来的,所以我感激 你们,除了感激我更爱你们。我会爱你们,永久爱你们。而对于爱情,我知道有了经济才有稳定的爱情,没有事业和经济的爱情,是像还未 成熟的果子,品尝起来是苦涩的。所以我会把事业摆在爱情前面。每 次回到家都很快乐能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每次回家都看到父母的一 天一天的苍老。我却一天一天的长大。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孝顺你们。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你们在我心里的位置,你们永久是我心里的第 一位。 生活就是那么惊奇,假如你给不起爱情的幸福就得放手,让她往 更幸福的地方飞去。这样才是爱她的表现。因为你们在错的时间遇到 的人,是不适合的。因为爱情是两个成熟的果子,这样的爱情品尝起 来才是甜蜜的。一个成熟了,另一个还为成熟。那个成熟去等那个还 没成熟的是一场赌注,真的,是一场很大的赌注。因为你在等他同时 你自己慢慢地衰老,有可能到最后会成熟到糜烂了。所以我才说是在 错的时间遇到的人,是不适合的。 家里,往往是你最幸福的港湾,因为是给你生命,给你一切,所 以我爱我的家人,现在的我在外面读书,无奈中跟你分开一段时间, 无奈中让自己像弹簧一样让自己跌到深谷,最后让自己充好电,最后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课题:浅论中国神话史 研究小组成员:张文睿、高寒新、李明昊、翟羽佳、李卓、 李炎、马钰吉、孙杨 作者班级:高2013级18班 作者姓名:李明昊 指导老师:_______

近几年的神话故事的再度兴起,让我们开始对神秘而拥有悠久历史的神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的小组成员开始一起探究神话发展的历程,得出我们自己对于神话发展的见解。经过查阅资料和初步分析,得出了我们的结论。神话的发展历程与宗族的关系尤为密切,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宗族观念促进了神话的诞生。再者就是皇权与神权的复杂的关系,既矛盾又彼此相依存。 然后就是社会的压抑束缚和人们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对与神话发展产生的影响,神话可以充分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的发展状况。最后发现了神话的地域性特色,神话的特色与它所存在和诞生的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后得出结论:对总结出的宗族、社会、人类思想的出现对于神话的影响做了大体概述,对神话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初步分类。还就时代特色选取了明清时期神话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粗略的分析。最后针对地域性,做出总结。完成此论文。 关键词:宗族、社会、人类思想发展、地域性、神话发展历程、时代特色

第1章引言 (3) 1.1概述 (3) 1.2中国神话发展历程 (4) 第2章细化说明 (5) 2.1 神话发展历程中皇权与神权的交织 (5) 2.2 明清时期神话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6) 2.3 神话的地域性特色 (7) 第3章总结与概括 (8)

第1章引言 1.1 概述 从小我们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其中中国神话占大多数,也最富有乐趣与内涵。这些神话伴随着我们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慢慢勾起了我们的疑问。这些神话的起源是什么,是谁记录下来的?或是谁编纂的?它们的发展历程又是什么对于这些神话故事的起源,社会上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所以身为当代高中生的我们,怀着对于神话起源与发展历程的好奇,开始自己的探寻,希望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经查阅资料我们知道关于中国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山海经》、《水经注》、《尚书》、《史记》、《礼记》、《楚辞》、《吕氏春秋》、《国语》、《左传》、《淮南子》等古老典籍中发现(摘自维基百科)。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神话大也确实都来自于此,但我们只能知道神话的内容,却往往不能明确的知晓其反映的社会意义和文学内涵,这就引起了我们对于神话的作用与思考。 其实在我们原本的认知中,神话是用来寄托一种感情的,或是对于统治者的崇拜或是对于伟人的纪念而将这些人物赋予神的特性。将这些身边的东西变成神话,在古代那个神权与皇权交织的岁月里,或许更容易流传开来,也更容易为人们所认同。这或许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如果去深挖时代背景,就会发现神话与当时的思想和文化形态是密不可分的。 实际上,中国国古代神话中可以说是比较明确的反映了宗族体系的观念,形成了不同的以自己的宗族为中心的“神话圈”。后来周人对殷人的神话体

高中作文-高中议论文范文:活着的意义_800字

高中议论文范文:活着的意义_800字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r\n \r\n为了寻找那种被世人所定义着的幸福,我在通往梦想的旅途中寻寻觅觅,错过了无数美丽的风景与停泊的驿站。但始终坚信只要能拥有一次轰轰烈烈、举世无双的成功,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直到身心俱疲,直到蓦然发现人性也有丑恶的一面,直到忽然明白我所追求的东西并非是我向往的,我才真正开始去思考—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工作、生活、责任、义务、亲情之类的吗?我陷入了一度的迷茫和绝望之中。 直到我品读了余华的大作《活着》,居然产生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我才意识到我开始明白活着的真谛了。 《活着》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位叫福贵的富家少爷,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气恨而亡;接着他不幸被国民党捉壮丁历经死难而幸免于世,但母亲却因病去世;在接着儿子有庆被抽血至干而死,女儿凤霞产后的败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继而女婿二喜工伤而亡,外孙子苦根因吃豆子被撑死了;最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当生命中异常珍贵的温情随时间的流淌被死亡一点点撕得粉碎,福贵自始至终选择坚持与忍受。虽然他无力拒绝生活赐给他的每一个苦难,但他能够把他们看成检验灵魂深度的考验,他能够凭借自己生命的韧性和顽强去坚持努力地活着。这让我想起了美国民歌《老黑奴》中的老黑奴,他一样也承受着家人都先离他而去的巨大悲痛,但他依旧让自己的生命站立着,没有倒下。人生在世难免会有或大或小的挫折与苦难,选择勇敢面对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毕竟,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或着。 余华在书中告诉我们,生命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静静地活着,为了活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篇一:环境研究性学习报告(2294字) XXX: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 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 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下午约2~4时折 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有安全隐患。 在深圳也存有此种问题,特别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所以,本小组在深圳市的蔡屋围等繁华地段实行调查研究,展开了 “光污染”的课题研究。课题目的: 1.理解和了解光污染的相关知识。 2.调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相关建议。 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オ 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1)光污染分为人造光与自然光,这些光照对人体有害处。 (2)人对光的色彩有何反应。 (3)光污染对各种人群的危害。 2.实地调查 (1)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2)采用拍照,实行实情记录。 3.总结整理

(1)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2)制作网页。 研究结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 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 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有着极端的光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 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因为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日 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 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 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 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严重者起水疱, 患部有灼热,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 恶心及心跳加速,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长期照射阳光,紫 外线能诱发皮肤癌。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阳光 反射太阳光,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 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是很美观,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它 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如:使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 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还能够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生命的意义大学论文

生命的意义大学论文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生命的意义文前摘要: 人的一生,漫长或短暂,或重于泰山或轻若鸿毛。首当其冲的就是你实现的人生价值,为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你给这个世界带来了那些值得的意义。生命是何尝的渺小同样它又是那样的独特,充满智慧,让这世界绚丽多彩。当我们走在路上感受到一切的美好都归结于生命的组合与创造,伴随着生命的出现,我们也慢慢融入到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中去。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生命,我们都应该去尊重,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能感受到众生带来的美好,而作为我们自己,也会成为别的生命中的独特风景。 然而,生命是有限的,也正是因为生命有限才会愈显得珍贵,在我们有生之年,如果在最后弥留之际没有遗憾的话,那么这边是完美的生命历程。不同的岗位上,我们都不断创造着人生价值,也不断用自己所创造的价值来美丽这个世界,充实的人生即使忙碌也同样可贵,创造人生的价值便是生命意义之所在,同时学会去爱,学会点燃自己内心深处的蜡烛去照耀别人,有爱的人生才是没有缺陷的生命。总而言之,对于我们而言,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在世界上享受了多少,索取了多少,而是在于我们创造了多少价值,给予了别人多少爱。 ①过去的我 指尖流逝最多的也恐怕只有时 间了,过去的自己是彷徨的。从来 都不会去想,不会去憧憬将来,不 会去规划,永远都在自己的那个世 界循循渐进。在初中接触了太多的 东西,我的第一个手机就是初一买 的,当时欣喜若狂。然而却不知道 如何控制自己去把玩的程度,只知道自己开心就好,没有想过一个手机里面是有多少沉甸甸的汗水换来的。过去始终都是伴随父母严厉的呵斥中长大,时而不时还会与父母争吵。根本都没有懂什么叫做爱,什么叫被爱,什么叫责任。现在才慢慢熟知,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时常都被爱着。他们将我们的成

高二研究性学习报告论文

班级:高二( 13)班 指导老师: XXX 小组成员: 组长: XXX 组员: XX XXX XXX 中学生使用网络情况调 研究性学习课题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 ,18岁以下 的占2 .4% 。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 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 也有其消极的、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 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采取相应的措施, 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让每位同学了解网络的利与弊,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网络的心态,合理利用网络。提 高中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不迷恋网络,能以学业为目前学习生活的中心。 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1 .向目标人群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实际情况 2. 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3. 邀请同学进行班级采访,结合课题提出相关问题,作好记录工作 4. 小组汇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结果 5. 小组成员讨论总结研究成果、发表研究看法心得,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6. 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分享交流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分工: 1. 调查问卷的设计、整理(XX、XXX) 2. 资料查找、整理(XX、XXX) 3. 调查访谈、记录(XXX、XX、XXX、XXX) 4. 撰写研究性学习总结论文(XXX) 5. 活动过程的拍摄工作(XXX)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调查问卷分析 1 .平均上网次数:A 每周一两次(40%)B 每天都上网(5%)C 不一定(25%)D 很少 (30%) 2. 每次上网多久:A半个小是或一个小时(20% B几个小时(75% C十个小时以上或通宵 (5%) 3. 上网的原因:A学习需要(25% B缓解学习压力(50% C无聊呗(25% (选1 项最主要的原 因) 4.上网干些什么:A 玩游戏(40%)B 聊天(25%)C 看电影(50%)D 查资料或下载资源(15%)E 其他[请说明](选1~2项主要的)

高三作文(议论文)寻找生命的意义

寻找生命的意义 寻找生命的意义_写生命的作文900字 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成了这世间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你高矮胖瘦,贫穷或是富有,也不必在意,因为每个生命的降临必然有它的意义和价值。正所谓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其价值。”飞蛾扑火,只是为了追求瞬间的光和热,为了追求心中的目标,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毅然不顾一切,甚至与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昙花一现般的消失,从而找到自己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所在,实现了自身的伟大理想和远大抱负。昆虫都能做到的事情,何况是我们人类呢?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革命时期,周恩来总理夫妇为了革命事业,坚决不要孩子。如此艰难的抉择,一定需要很大的决心。但是,他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因为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亲眼目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该有多骄傲,自豪啊!当亲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的那一刻,全中国人民的心都伤痛无比,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感人的一幕;甚至与外国有些国家也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降下国旗。由此看出周总理是多么受人爱戴啊!虽然他离开了,但他留下的那种为国家而舍小家的精神,仍被后

人所称赞;虽然他离开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像周总理这样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如,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当年不为美国的金钱和地位所利诱,毅然逃回国,一生都在为中国科学事业献身。不幸的是,这位伟人走完了近百年的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它仍然是我们心中一颗闪烁的星星,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实现了报国的理想,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他的精神值得学习! 世事变迁,唯有精神是永远的!为着他们的精神,品质,多少年后,我们依然对他们深怀敬意!那么是不是只有像周总理,钱学森他们这样的人,才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到生命的意义所在呢?答案是否定的。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又如;董淑猛和徐娜。他们为麻风病人所挥洒的青春和汗水,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仍记得董淑猛说的那句话:“到更需要自己的地方去,从而找到自己生命意义,实现自身的价值。”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目标,探寻生命的意义所在。只要找准了那个目标,就会找到生命的意义。这时,你就会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到这个世界的荣幸!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2110-67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内容提要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 动,将“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 生生活与情感体验”与学生作文时“主动搜集、积累 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统 一;将“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 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过程与“主动作文运用 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相统一;使“作文”成 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 探究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写作 真实的交际 课题的提出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作文教学观念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文学性写作”倾向,“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原载《课程.教材.教法》2001.3p21)。在对待作文的态度上,我们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种“为写而写”的层面,教师的教学为了学生“写好作文”;学生的“写”──包括观察、实践、体会生活、文字表达、读书学习等,都是为了一个“写好”的目的。作文教学没有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学生的“作文”也没有真正成为“交际的工具”──用语言文字的表达来交际、学习的工具。 课题假设 “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能够切实为小学生创设真实的、需要书面交际的情境,激发起学生书面表达

有关生命的意义话题的议论文作文

有关生命的意义话题的议论文作文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大家自己有去思考过吗?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定义都是不同的。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生命的意义话题的议论文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生命的意义 保尔的话犹在耳旁回响: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段关于生命的意义的话语,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去拼搏,去奋斗,让自我的生命更灿烂! 生命在于坚持!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里,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败和打击,但遇到这些并不能就此放下自我的目标。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战胜它们!世界着名的科学家霍金,21岁时便被确诊患有罕见的、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性疾病!医生预言他只能活两年半。不久,霍金便完全瘫痪了。但他并没有就此放下自我宝贵的生命,他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选取了坚持活下去。1985年,霍金因肺炎进行了气管穿刺手术,使他失去了说话的潜力,这对全身瘫痪的他来说又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他又一次坚持了下来,霍金不仅仅坚持活了下来,还向世界证明了他的存在,他提出的宇宙黑洞理论轰动了全世界! 生命在于勤奋! 海伦凯勒便是一个利用勤奋与不屈创造出奇迹的人。出生仅十九个月时,突如其来的猩红热引发的高烧夺走了海伦的一切,使她成了集聋盲哑为一身的残疾人,这其中的任一个降临到普通人的身上都是

毁灭性的,许多人认为这又聋又哑又盲的人是生不如死的,活在世上已没有了意义。但是海伦没有放下,她用自我的勤奋证明了自我仍有存在的价值,她整日不知疲倦地从书中吸取养分来丰富自我,利用自我仅有的勤奋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她一生出版的十四部着作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 霍金的坚持,海伦的勤奋,都让他们的生命充满了意义。他们并不比别人多拥有什么,相反,他们比正常人缺少了健康,但是他们用坚持,用勤奋让自我本已残缺的生命比健康人更丰满,他们的生命是真正完整的,充满意义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实际上已拥有了很多东西,他们的生命本该是充实的,但却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竟然放下了他们的生命!这样的例子也时见报端。 成都某13岁的少年,仅因与父母就学习问题发生了争执,竟纵身跳下了七楼,结束了自我的生命! 河南省高三一考生,仅因估分成绩不理想,就在家中自杀,而高考成绩揭榜后,他的真实成绩竟高出了本一录取线33分。 他们自认为这是自尊心强的表现,但实际上这是懦夫的表现,对自我的宝贵生命毫不负责,他们的出生有何意义?每个人的生命仅有一次,该怎样度过呢?我们就应认真选取。让我们透过坚持、勤奋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生命的价值不可贵,但可贵的是生命!因为人生只有一次,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握生命的每个精彩瞬间,让人生过得美满,充实!

高二研究性学习报告论文

中学生使用网络情况调查 研究性学习课题 班级:高二(5)班 指导老师:王明华 成员:王海锋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让每位同学了解网络的利与弊,正确引导中学生使用网络的心态,合理利用网络。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不迷恋网络,能以学业为目前学习生活的中心。 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1.向目标人群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实际情况 2.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3.邀请同学进行班级采访,结合课题提出相关问题,作好记录工作 4.小组汇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结果 5.小组成员讨论总结研究成果、发表研究看法心得,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6.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分享交流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分工: 1.调查问卷的设计、整理(王海锋) 2.资料查找、整理(王海锋) 3.调查访谈、记录(王海锋) 4. 撰写研究性学习总结论文(王海锋) 5.活动过程的拍摄工作(王海锋)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调查问卷分析 1.平均上网次数:A每周一两次(40%) B每天都上网(5%) C不一定(25%) D 很少(30%) 2.每次上网多久:A半个小是或一个小时(20%) B几个小时(75%) C十个小时以上或通宵(5%) 3.上网的原因:A学习需要(25%) B缓解学习压力(50%) C无聊呗(25%)(选1项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性学习论文

中国传统节日研究性学习论文 翻开日历,总能看到一些传统节日,但又有多少人去留意,并加以重视。而如今人们格外热衷一些外来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特别是青少年。针对这一现象,本小组各成员对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态度进行了研究与调查。我们对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咋舌。调查表明,对于中国传统节日,55%的青少年对部分传统节日已遗忘,全部了解的更是只占38.3%,而外来节日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更热衷过外来节日。由此可见,青少年不重视甚至遗忘中国传统节日而热衷于外来节日,对其情有独钟。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经研究调查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些原因如下:其一,调查中40.8%的同学认为外来节日新奇好玩,这一新鲜感,促使青少年的好奇心,而且有节日气氛,能收到礼物,赶得上时代潮流。其二,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许多传统节日多为地域节日,地域文化差异性很大。而西方节日是宗教文化发展的产物,覆盖所有基督教地区,可以跨国家、跨地区同时举行,相比之下更易于传播,西方文化与工业文明相接轨,与现代经济融合度高,更容易包装,更适应现代社会。其三,外来节日代表的是一种新生文化,契合当代生活,更有吸引力,加上国家的不太重视、中国对外来文化保有兼收并蓄的态度以及一些人的崇洋媚外心理,使得外来节日更受青少年的热衷。 作为祖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重视传统节日,珍惜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呢?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如,端午节,吃粽子是这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展示的是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本质上蕴含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中秋节,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尊敬,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几千年来,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就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期盼。中秋团圆,家园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永恒追求;春节,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从过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通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这样的节日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揭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传统的力量。所以说,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我们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重视,弘扬中华传统节日。 那么,应该怎样做呢?首先,要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第二,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识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东西。第三,国家和民间力量要齐心协力鼓励、赞助传统文化事业,把优秀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受到严峻挑战,如在外来节日文化冲击下,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文化被青少年所遗忘。虽然我们要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开放,但在吸收外来节日文化的同时,我们不应该迷失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作为文化代表之一的传统节日,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学习,弘扬,而不是遗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生命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与价值取向的实证分析* 梅萍 1.调查呈现: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能较理性地对待生命, 注重生命的责任, 关注生命的意义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但现实、功利的价值观消解了大学生的生活满足感和精神信仰, 出现了信仰迷失和心理危机, 相当多的大学生把世俗的幸福和内心的宁静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 对“如何而生”的生存关心已超出对“为何而生”的价值关心所以引导大学生主动探索生命的真义和内在的幸福, 建立明确和谐的人生目标, 投身于实现目标的有价值感的活动, 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命价值感和幸福感。 2. 生命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对有关生命及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人生理想、人生信仰和人生态度等重大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3.人首先是一个实体的存在, 生命赋予每个人只有一次, 所以生命是最宝贵的。几乎80%的被调查的学生对待生命的座右铭是“珍惜生命, 热爱生活, 善待自己”。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主要源于三点: 一是认为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为了父母而活。二是注重生命的唯一性、神圣性, 把生命视为宝贵的东西。在过去人们一向推崇的“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的名言中,有41.3%的大学生持“反对”和“坚决反对”意见。在“过马路遇到红灯时”时, 85.8%的学生“认为闯红灯很危险, 一般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或“即使没有任何车辆通行, 红灯时也不穿行”。在“对社会上报道的有些先进人物宁愿牺自己的生命, 也不向歹徒交出国家公款的行为”的评价中, 27.3%的人认为“很伟大, 但不值得提倡,因为命是无价的, 此时更应以生命为重”, 49.6%的人认为“精神崇高, 但应该智取”, 也就是说76.9%的大学生在选择利国利他行为时, 仍强调了生命的无价性和珍贵 性, 强调社会价值与生命价值的统一。同样, 对“许多中 青年知识分子身体多病甚至因病英年早逝”, 绝大部分 ( 90%) 的大学生持不认同的态度, 73.0%的大学生强调 “追求人生理想的同时要注重锻炼身体, 力求保持两方面 的平衡”, 12.3%的大学生强调应该“适当降低目标, 保持身 心健康”。三是注重生命的责任性。在回答“您认为人有自由 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吗”的问题中, 47.9%的人认为 “没有, 生命是权利, 也是一种责任, 自由选择死亡等于放弃 了自己的责任”。所以, 即使“遇到某种重大压力或严重挫 折”, 一多半( 62.6%) 的大学生“从没有过自杀的念头”, 20.4%的大学生“很少有自杀的念头”, 即使有的学生曾经 有过自杀的念头, 但其中78.6%的大学生“这个念头不强 烈, 一会儿就没事了”, 9.9%的大学生“极强烈, 过了一段 时间才缓解”, 8.1%的大学生“很强烈, 但最终未实行”, 只 有3.5%的大学生“很强烈, 并曾经实施过”。也就是说, 绝大 多数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控能力, 不会轻易放弃生命。 4.成功与幸福是人们一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 是最直接 的人生理想。调查发现, 当代大学生对成功与幸福的理解 与追求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追求现实( 世俗) 的幸福生活。调查发现, 当代 大学生在进行人生目标、人生幸福的规划时, 定位更加现 实、具体。在选择“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时, 40.9% 的人选择的是“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 其中女生比男生 更注重这一点, 高16.1 个百分点) , 14.9%的人选择的是

研究性学习报告个人总结

篇一: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这是我们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在刘老师的策划组织下,我们组员参与调查研究了刘克祥老师的研究课题。 下面我们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遇到研究学习的困难的时候,刘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地为我们进行指导。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研究性学习任务。 二、团队精神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体会其中的好处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

研究性学习报告论文

篇一:研究性学习论文范例 关于高中生上网的利与弊的调查研究 班级:高二五班组员:吴婧文黄敏叶晓菲陈惠清陈声聪张少华黄仕炜李时萌组长:吴婧文 指导老师:陈衍庄 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我们已进入网络时代。而网络又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上网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可目前,对自控力、善恶辩别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网络的社会管理不规范,学校网络课程内容还欠完善的情况下,“上网”造成了一部分人心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价值观错位,给学校的德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许多人对此忧心忡忡。 为了弄清学生“上网”处与弊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300名学生进行调查。我们想通过这次的调查和研究来了解目前我校学生上网的情况,以客观、公开的态度审视当前上网对中学生的利与弊,并研究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上网。 研究目的: 了解中学生上网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现状产生的原因,针对现状、问题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 研究方法: 1、发放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在校中学生。 2、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 3、咨询老师、专家等专业人士。 一、调查的情况 (一)上网地点:35.5%的人回答是在外上网,不让家长知道。 (二)上网时间:每天上网1小时以上的占21.3%。 (三)假期安排:53.4%的学生利用上网来消磨假期时间。 (四)上网计划:被调查人中53%的人上网无计划。 (五)上网目的:66%的人上网是交友、聊天和寻刺激。 (六)上不良网站:29.4%的人接触过黄色或暴力不良网站,其中6.3%的人承认经常点击,10.8%的人曾参与赌博。 (七)网上心术:87.5%的学生说对网友不讲真话,网友的话他也不全信。 (八)网恋情况:19%的人曾经有网恋。 (九)上网影响:47.1%的人感到上网视力下降;50.5%的人承认学习成绩下降,而只有36%人认为上网有帮助,成绩有提高。 (十)上网看法:在答卷学生中,对无计划、无正确的上网的行为视为是“不正确现象”的只有8.5%,其余90%的人认为无所谓,是人家的自由。 (十一)17.3%的家长对小孩经常上网吧只是随便说说。 (十二)8.6%的学生放学就去上网吧。 (十三)54%的学生承认老师有引导他们如何对待网络。 (十四)监管看法:被调查者中只有38.3%的学生希望学校、家庭、社会要对学生上网和社会网站加强疏导和管理,而不希望和无所谓的占61%。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已经开始改变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生活方式。但是当前,中学生上网无计划,无明确的目的,有的家长极力反对孩子上网;有的学生却上网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