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秋新课堂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习题:课时分层作业 1 正弦定理(1)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秋新课堂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习题:课时分层作业 1 正弦定理(1)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秋新课堂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习题:课时分层作业 1 正弦定理(1)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秋新课堂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习题:课时分层作业 1 正弦定理(1) Word版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一) 正弦定理(1)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练]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a =4,A =45°,B =60°,则边b 的值为( ) A.3+1 B .23+1 C .2 6

D .2+2 3

C [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4sin 45°=b sin 60°, ∴b =4sin 60°sin 45°=4×3

2

2

2

=2 6.]

2.在△ABC 中,A =60°,a =43,b =42,则B 等于( )

【导学号:91432007】

A .45°或135°

B .135°

C .45°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C [∵sin B =b sin A a =42×3

2

43=2

2,

∴B =45°或135°.

但当B =135°时,不符合题意, ∴B =45°,故选C.]

3.在△ABC 中,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 .sin A >sin B B .cos A sin 2A

D .cos 2A

C [A >B ?a >b ?sin A >sin B ,A 正确.由于(0,π)上,y =cos x 单调递减, ∴cos A

∵sin A >sin B >0,∴sin 2A >sin 2B , ∴cos 2A

4.在△ABC 中,A ∶B ∶C =4∶1∶1,则a ∶b ∶c 等于( )

【导学号:91432008】

A .4∶1∶1

B .2∶1∶1 C.2∶1∶1

D.3∶1∶1

D [∵A +B +C =180°,A ∶B ∶C =4∶1∶1, ∴A =120°,B =30°,C =30°.

由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得a ∶b ∶c =sin A ∶sin B ∶sin C =sin 120°∶sin 30°∶sin 30°=32∶12∶12=3∶1∶1.]

5.在△ABC 中,a =b sin A ,则△ABC 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B [∵a =b sin A ,∴a b =sin A =sin A sin B ,∴sin B =1,又∵B ∈(0,π),∴B =π

2,即△ABC 为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

6.在△ABC 中,B =45°,C =60°,c =1,则最短边的边长等________.

【导学号:91432009】

6

3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A =75°,由边角关系知B 所对的边b 为最小边,由正弦定理b sin B =c sin C 得b =c sin B sin C =1×22

32

=6

3.]

7.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3,sin B =12,C =π

6,则b =________.

1 [在△ABC 中,∵sin B =12,0

6π. 又∵B +C <π,C =π6,∴B =π

6, ∴A =π-π6-π6=2

3π.

∵a sin A =b sin B ,∴b =a sin B

sin A =1.]

8.在△ABC 中,AB =6,∠A =75°,∠B =45°,则AC =________.

【导学号:91432010】

2 [由正弦定理可知AB sin[180°-(75°+45°)]=AC sin 45°,即6sin 60°=AC sin 45°,解得AC

=2.]

三、解答题

9.在△ABC 中,已知a cos A =b cos B =c

cos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 令a

sin A =k ,

由正弦定理得a =k sin A ,b =k sin B ,c =k sin C . 代入已知条件,得sin A cos A =sin B cos B =sin C

cos C , 即tan A =tan B =tan C . 又A ,B ,C ∈(0,π),

∴A =B =C ,∴△ABC 为等边三角形.

10.在△ABC 中,A =60°,sin B =1

2,a =3,求三角形中其它边与角的大小.

【导学号:91432011】

[解]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 即b =a ·sin B

sin A =3×12

sin 60°= 3. 由于A =60°,则B <120°, 即B =30°,则C =90°, ∴c =a 2+b 2=9+3=2 3.

综上,b =3,c =23,B =30°,C =90°.

[冲A 挑战练]

1.在△ABC 中,已知B =60°,最大边与最小边的比为3+1

2,则三角形的最大

角为( )

【导学号:91432012】

A .60°

B .75°

C .90°

D .115°

B [不妨设a 为最大边,c 为最小边, 由题意有a c =sin A

sin C =3+12, 即sin A

sin (120°-A )

=3+12. 整理得(3-3)sin A =(3+3)cos A . ∴tan A =2+3,

又∵A ∈(0°,120°),∴A =75°,故选B.]

2.在△ABC 中,a =4,b =5

2,5cos(B +C )+3=0,则B 的大小为( ) A.π6 B.π4 C.π3

D.56π

A [由5cos(

B +

C )+3=0得cos A =3

5,

∵A ∈? ?

???0,π2,∴sin A =45,

由正弦定理得445=5

2sin B ,∴sin B =1

2.

又∵a >b ,∴A >B ,且A ∈? ?

???0,π2,

∴B 必为锐角,∴B =π

6

.]

3.已知在△ABC 中,A ∶B ∶C =1∶2∶3,a =1,则a -2b +c

sin A -2sin B +sin C =

________.

【导学号:91432013】

2 [∵A ∶B ∶C =1∶2∶3, ∴A =30°,B =60°,C =90°.

∵a sin A =b sin B =c sin C =1sin 30°=2, ∴a =2sin A ,b =2sin B ,c =2sin C , ∴a -2b +c sin A -2sin B +sin C

=2.] 4.在△ABC 中, A =π

3,BC =3,AB =6,则C =________. π

4 [由正弦定理, 得sin C =sin A ·AB BC =2

2.

因为BC >AB ,所以A >C , 则0

4

.]

5.已知方程x 2-b cos Ax +a cos B =0的两根之积等于两根之和,且a ,b 为△ABC 的两边,A ,B 为a ,b 的对角,试判断△ABC 的形状.

【导学号:91432014】

[解] 设方程的两根为x 1,x 2,由根与系数关系得x 1+x 2=b cos A ,x 1x 2=a cos B ,由题意得b cos A =a cos B .

由正弦定理得2R sin B cos A =2R sin A cos B ,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0,即sin(A -B )=0. 在△ABC 中,0

2018版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学案:第一单元 习题课 集合及其运算 含答案

习题课集合及其运算 学习目标 1.理解集合的相关概念,会判断集合间的关系(难点、重点).2.会进行集合间的运算. 1.设集合A={x|-1

答案{a|a<-1 2 } 类型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1)设集合A={1,2,4},集合B={x|x=a+b,a∈A,b∈A},则集合B中有________个元素. A.4 B.5 C.6 D.7 (2)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 A.1 B.3 C.5 D.9 解析(1)∵a∈A,b∈A,x=a+b,所以x=2,3,4,5,6,8,∴B中有6个元素,故选C. (2)当x=0,y=0时,x-y=0;当x=0,y=1时,x-y=-1; 当x=0,y=2时,x-y=-2;当x=1,y=0时,x-y=1; 当x=1,y=1时,x-y=0;当x=1,y=2时,x-y=-1; 当x=2,y=0时,x-y=2;当x=2,y=1时,x-y=1; 当x=2,y=2时,x-y=0.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B中元素有0,-1,-2,1,2,共5个. 答案(1)C (2)C 规律方法与集合中的元素有关问题的求解策略 (1)确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即集合是数集还是点集. (2)看这些元素满足什么限制条件. (3)根据限制条件列式求参数的值或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但要注意检验集

【有关高中数学教学的】高中数学经典大题150道

【有关高中数学教学的】高中数学经典大题150道 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和教学时间紧迫等客观因素决定了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一篇:民族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学 1.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和分析 ①不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从初中到高中的知识跨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做到让学生吸收。 而现在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的更多,没节制的拓宽知识面,不断地补充一些公式或者特殊的解题方法,这些在高中生的高三复习阶段屡见不鲜,导致学生的负担过重不能更好的发挥。 ②因材施教没有落到实处:一些高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把握不到位,教法单一。 只讲”范式”,不讲”变式”,只要求记结论、套题型,多数学生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学生学习毫无兴致,导致两级分化严重。 2. 教学新思路探索 2.1注重生源状况研究,实施因材施教依据少数民族地区生源质量较差的实际情况,

教师需要对其因材施教。 结合班级里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传统的一些僵化教法根本无法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无法推进后进生的转化。 教师需要根据生源状况,将其分为差、中、好三个档次,对后进生在知识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梯度小一点,采取”小步子、慢速度”的原则。 2.2掌握新课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旨在构建学生发展和学习的良好基础,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把信息技术和课程化作一体,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体系。 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实现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跨越。 2.3注重知识传授的循序渐进以及改进方法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就是循序渐进,只有完成这个环节,才能顺利的开展教学。 有的老师眼中只有成绩,一味赶进度,形成”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但事实上这样会适得其反,数学学科肩负着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它的特点就是很抽象,对能力的要求很高。 所以如果不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那么必然会形成很多学生的掉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其成绩。 所以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一定要活,因材施教,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和合作者。 考虑学生的自身状况以及学习需要,辅以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做到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现有概念和技能,还能独立思考学习,要充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2018年高中数学会考题

2018年高中数学会考题

2018届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模拟考试(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籍号、科考号、试卷科目等项目填写或涂在答题卡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本试题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试卷满分为120分。答题时间为100分钟。 3.第Ⅰ卷的选择题答案都必须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选择题答案写试卷上无效。 4.第Ⅱ卷的答案直接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第1-10每小题3分,第11-15 每小题4分,共50分) 1.已知集合{0,2},{|02}M N x x ==≤<,则M ∩N 等于 ( ) A .{0,1,2} B .{0,1} C .{0,2} D .{0}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若 ac>bc , 则 a>b B .若a 2>b 2,则a>b C .若a>b,c<0,则 a+c

C .65π D .32π 4.已知奇函数()f x 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 最小值为5,那么函数()f x 在区间 [-7,-3]上( ) A .是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B .是减 函数且最大值为-5 C .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D .是增 函数且最大值为-5 5. 函数2 ()1log f x x =-的零点是( ) A. 1 B. (1,1) C. 2 D. (2,0) 6.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3 2 a =,则12345 a a a a a = ( ) A. 8 B. 16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练习(第5页) 1.用符号“∈”或“?”填空: (1)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___A ,美国_______A , 印度_______A ,英国_______A ; (2)若2 {|}A x x x ==,则1-_______A ; (3)若2{|60}B x x x =+-=,则3_______B ; (4)若{|110}C x N x =∈≤≤,则8_______C ,9.1_______C . 1.(1)中国∈A ,美国?A ,印度∈A ,英国?A ; 中国和印度是属于亚洲的国家,美国在北美洲,英国在欧洲. (2)1-?A 2 {|}{0,1}A x x x ===. (3)3?B 2{|60}{3,2}B x x x =+-==-. (4)8∈C ,9.1?C 9.1N ?. 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 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3)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4)不等式453x -<的解集. 2.解:(1)因为方程2 90x -=的实数根为123,3x x =-=, 所以由方程2 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3,3}-; (2)因为小于8的素数为2,3,5,7, 所以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2,3,5,7}; (3)由326y x y x =+??=-+?,得14x y =??=? , 即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为(1,4),

高中数学椭圆超经典知识点+典型例题讲解

学生姓名性别男年级高二学科数学 授课教师 上课时 间2014年12月13 日 第()次课 共()次课 课时:课时 教学课题椭圆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选修2-1椭圆 知识点一: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注意:若,则动点的轨迹为线段; 若,则动点的轨迹无图形.

讲练结合一.椭圆的定义 1.方程()()10222222=++++-y x y x 化简的结果是 2.若ABC ?的两个顶点()()4,0,4,0A B -,ABC ?的周长为18,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3.已知椭圆22 169 x y +=1上的一点P 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 到另一焦点距离为 知识点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1.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其中; 2.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其中; 注意: 1.只有当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才能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 2.在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中,都有 和 ; 3.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 ; 当焦点在轴上时,椭圆的焦点坐标为 ,。

圆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三: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椭圆的的简单几何性质 (1)对称性 对于椭圆标准方程,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 成―x、―y,方程都不变,所以椭圆是以x轴、y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且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对称中心称为椭圆的中心。 (2)范围 椭圆上所有的点都位于直线x=±a和y=±b所围成的矩形内,所以椭圆上点的坐标满足|x|≤a,|y|≤b。

2018年吉林省高中会考(数学)模拟考试题

2018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科考号、试卷科目等项目填写或涂 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本试题分两卷.第1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试卷满分为 120分。答题时间为100分钟。 3.第1卷选择题的答案都必须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4.第Ⅱ卷的答案直接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参考公式: 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 V= 31S 底·h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V=s.h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S= 2 4R π V=3 43 R π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V 为体积 .R 为球的半径 第1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第1-10小题每 小题3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4分.共50分) 1.设集合M={- 2.0.2}.N={0}.则( ). A .N 为空集 B. N∈M C. N M D. M N 2.已知向量(3,1)=a .(2,5)=-b .那么2+a b 等于( ) A (1,11)- B (4,7) C (1,6) D (5,4)- 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L

3.函数2log (1)y x =+的定义域是( ) A (0,)+∞ B (1,)-+∞ C (1,)+∞ D [1,)-+∞ 4.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可以看做是把函数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1 2 倍而得到的.那么ω的值为( ) A 14 B 1 2 C 4 D 2 5.在函数3y x =.2x y =.2log y x = .y =中.奇函数是( ) A 3y x = B 2x y = C 2log y x = D y = 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3π B 8π C 12π D 14π 7.11sin 6 π的值为( ) A 12- B 2- C 1 2 D 2 8.不等式2320x x -+<的解集为( ) A {}2x x > B {}1x x > C {}12x x << D {}12x x x <>或 9.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a =.24a =.那么5a 等于( ) A .6 B .8 C .10 D .16 俯视图 左(侧)视图 主(正)视图2 2

高中数学会考习题精选

高中数学会考练习题集 练习一 集合与函数(一) 1. 已知S ={1,2,3,4,5},A ={1,2},B ={2,3,6}, 则______=B A I ,______=B A Y ,______)(=B A C S Y . 2. 已知},31|{},21|{<<=<<-=x x B x x A 则______=B A I ,______=B A Y . 3. 集合},,,{d c b a 的所有子集个数是_____,含有2个元素子集个数是_____. 4. 图中阴影部分的集合表示正确的有________. (1))(B A C U Y (2))(B A C U I (3))()(B C A C U U Y (4))()(B C A C U U I 5. 已知 },6|),{(},4|),{(=+==-=y x y x B y x y x A ________B A =则I . 6. 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有__________. (1)A B A B A =??I (2)B A A B A ??=Y (3)A A C A U =)(I (4)U A C A U =)(Y 7. 若}2,1{≠?}4,3,2,1{?A ,则满足A 集合的个数为____. 8. 下列函数可以表示同一函数的有________. (1)2)()(,)(x x g x x f == (2)2)(,)(x x g x x f == (3)x x x g x x f 0 )(,1)(== (4))1()(,1)(+=+?=x x x g x x x f 9. 函数x x x f -+-=32)(的定义域为________. 10. 函数291 )(x x f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11. 若函数_____)1(,)(2=+=x f x x f 则.

高中数学集合典型例题教学文案

高中数学集合典型例 题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集 合 1.集合概念 元素: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 2.集合运算 全集U :如U=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I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B A B B A B A A B A ??=??=Y I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即韦恩图、Venn 图)、数轴 典型例题 1. 集合(){}0,=+=y x y x A ,(){}2,=-=y x y x B ,则=B A I 2. 已知集合{}R x x y y P ∈+-==,22,{}R x x y x Q ∈+-==,2,那么Q P I 等于 3. 设(){}R b b x b x x A ∈=++++=,0122,求A 中所有元素之和. 4. 已知集合{}24,3,22++=a a A ,{}a a a B --+=2,24,7,02,且{}7,3=B A I ,求a 的值. 5. 已知(){}011=+-=x m x A ,{}0322=--=x x x B ,若B A ?,则m 的值为 6. 已知{}121-≤≤+=m x m x A ,{}52≤≤-=x x B ,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7. 设全集{}32,3,22-+=a a S ,{}2,12-=a A ,{}5=A C S ,求a 的值. 8. 若{}Z n n x x A ∈==,2,{}Z n n x x B ∈-==,22,试问B A ,是否相等. 9. 已知(){}a x y y x M +==,,(){}2,22=+=y x y x N ,求使得φ=N M I 成立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0. 设集合{}R x x x x A ∈=+=,042,(){}R x R a a x a x x B ∈∈=-+++=,,011222,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018-2019年山东高二水平数学会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2019年山东高二水平数学会考真题及答案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条件,条件,则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四种条件的判定. 2.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满足( ) A.B.C.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又,所以,那么. 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下列函数中,在x=0处的导数不等于零的是() A.B.C.y=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所以,在x=0处的导数为1, 故选A。

考点:导数计算。 点评:简单题,利用导数公式加以验证。 4.设,若,则等于() A.e2B.e C.D.ln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所以,解得 考点: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计算. 点评:导数计算主要依据是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其中乘法和除法运算比较麻烦,要套准公式,仔细计算. 5.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A.B.C.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化为 考点:极坐标方程 点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为 6.是虚数单位,复数( ) A.B.C.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复数运算 点评:复数运算中 7.关于直线与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且,则; ②若且,则; ③若且,则;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必修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练习(P5) 1、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一个正实数r . 第二步,计算以r 为半径的圆的面积2S r π=. 第三步,得到圆的面积S . 2、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n . 第二步,令1i =. 第三步,用i 除n ,等到余数r . 第四步,判断“0r =”是否成立. 若是,则i 是n 的因数;否 则,i 不是n 的因数. 第五步,使i 的值增加1,仍用i 表示. 第六步,判断“i n >”是否成立. 若是,则结束算法;否则, 返回第三步. 练习(P19) 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精确度d ,令1i =. 的到小数点后第i 位的不足近似值,赋给a ; 的到小数点后第i 位的过剩近似值,赋给b . 第三步,计算55b a m =-. 第四步,若m d <,则得到5a ;否则,将i 的值 增加1,仍用i 表示.返回第二步. 第五步,输出5a .

程序框图:

习题1.1 A组(P20) 1、下面是关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收费的问题. 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某市制订了以下生活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用水未超过7 m3时,每立方米收费1.0元,并加收0.2元的城市污水处理费;超过7m3的部分,每立方收费1.5元,并加收 0.4元的城市污水处理费. 设某户每月用水量为x m3,应交纳水费y元, 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1.2,07 1.9 4.9,7 x x y x x ≤≤? =? -> ? 我们设计一个算法来求上述分段函数的值. 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用户每月用水量x. 第二步:判断输入的x是否不超过7. 若是,则计算 1.2 y x =; 若不是,则计算 1.9 4.9 y x =-. 第三步:输出用户应交纳的水费y. 程序框图: 2、算法步骤:第一步,令i=1,S=0. 第二步:若i≤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出S. 第三步:计算S=S+i2.

高三数学会考试卷(模拟卷)

浙江省丽水市附属高中高三数学会考试卷(模拟卷)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1-20小题每题2分,21-26小题每题3分,共58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设集合{|1}X x x =>-,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为 ( ) A .0X ? B .{}0X ∈ C .X φ∈ D .{}0X ? 2. 函数x y sin =是 ( ) A .增函数 B .减函数 C .偶函数 D .周期函数 3. 椭圆2 2 1916x y +=的离心率是 ( ) A .45 B .35 C D 4. 已知锐角α的终边经过点(1,1),那么角α为 ( ) A .30 B . 90 C . 60 D . 45 5. 直线21y x =-+在y 轴上的截距是 ( ) A .0 B .1 C .-1 D .21 6. lg1lg10+ = ( ) A .1 B .11 C .10 D .0 7.已知集合{}2|4M x x =<,{}2|230N x x x =--<,则集合M N 等于 ( ) A .{}|2x x <- B .{}|3x x > C .{}|12x x -<< D .{}|23x x << 8. 函数x y =的定义域是 ( ) A .(,)-∞+∞ B . [0,)+∞ C .(0,)+∞ D .(1,)+∞ 9.“1x >”是“21x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10.已知平面向量(1,2)a =,(2,)b m =-,且a //b ,则23a b += ( ) A .(5,10)-- B .(4,8)-- C .(3,6)-- D .(2,4)-- 11. 已知命题:①过与平面α平行的直线a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平行; ②过与平面α垂直的直线a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则上述命题中( ) A .①正确,②不正确 B .①不正确,②正确 C .①②都正确 D .①②都不正确 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成立的是 ( ) A .AB = B . AB = C .A D = D .AD = 13. 根据下面的流程图操作,使得当成绩 不低于60分时,输出“及格”,当成绩 低于60分时,输出“不及格”,则 ( A .1框中填“Y ”,2框中填“N ” B .1框中填“N ”,2框中填“Y ” C .1框中填“Y ”,2框中可以不填 D .2框中填“N ”,1框中可以不填 14. 已知53()8f x x ax bx =++-,且(2)10f -=,那么(2)f 等于 ( ) A .-26 B .-18 C .-10 D .10 15. 计算:2(2)i += ( ) A .3 B .3+2i C .3+4i D .5+4i 16. 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354a a =,则26a a = ( ) A .-2 B .2 C .-4 D .4 17.一条直线若同时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的位置 关系是 ( ) A .异面 B .相交 C .平行 D .不能确定 (第12题图) A B C D

论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

论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 发表时间:2014-04-14T11:10:10.810Z 来源:《教育与管理》2014年1月供稿作者:贾丽霞 [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笙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贾丽霞 【摘要】上好习题课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是“目标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先学后教的“学案导学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但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内容的同时,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则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习题课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专家、教师们对于如何上好一节新授课讨论的很多,而对于如何上好一节习题课讨论的相对较少。然而,习题课在数学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习题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习题课能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理论完整化、具体化。习题课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另外,通过问题创设了一种适合学生思维的情境,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等技能和能力。从此也可看出学生的解题过程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活动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还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1.1 例题和习题的安排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技能目标,要通过本节学习,巩固哪些知识,扩展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理解和体验哪些思想方法,形成什么技能,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如何没有明确的目标,将成为简单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使学习内容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难以很好地沟通和联系。例题的安排难以达到示范性,习题的安排也缺少典型性,揭示习题的规律性也有困难。所以缺少目标的习题课有盲目性,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1.2 例题的安排要有非常强的示范性。首先要让某些例题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体现通法通解,以起到加强双基的示范性,再通过适当的变式引申、变式训练,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例题的安排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便例题的学习更自然、更轻松。 2 精心选题 2.1 选题要有针对性,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现状。教师在编选题前,对近一段的教学情况做些回顾和小结,很有必要,做到对教学情况心中有数,不能凭感觉和“经验”随意挑选几个题目,这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小结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对于教而言,要冷静,客观的分析前面所学知识到位了没有,教学情况如何,教学方法是否暴露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而言,要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了解到什么层次,难点消化到什么程度,思维训练的效果如何,针对这些来编选题。 2.2 选题要有可行性。选题要把握好度,作为平时的习题课,题目的综合性不要过强,这是因为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接触的时间不长,有的学生尚未完全理解和掌握。如果题目背景较深,信息量较大,涉及到的新知识较多,学生的思维可能跟不上,这会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丧失信心,若要选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一般采取分步设问的方式给出,这样做学生易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有助于学生把问题搞懂。 2.3 例题选择要有研究性。选题要精,要有典型性。通过对问题分析,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联想、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参与到研究问题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3 重视问题分析第一,树立正确的解题观: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总结。第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分解目标,进行知识点定位,寻找问题突破点,选择解题方法。第三,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强化等价转化与化归思想,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第四,注重思维方法和品质的培养,如逆向思维,正难则反,类比思想等,要求思维严谨,逻辑严密,切忌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4 例题的处理要得当对例题的学习要注意师生互动。教师重要的是及时地点拨,学生重要的是始终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精讲,但对学习易犯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对学生困难的解题思路要及时点拨,对方法技巧要引导学生总结。先学后教的“学案导学”教学方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按照这种方式提前把学案发到学生手里,让学生予习,教师在上课前利用班空时间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其他内容,并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在上课时有的放矢地学习,讲解更能击中要害,学生能会的就不要讲,学生能代老师讲的尽量让学生讲,尽量多给学生点空间和时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1,,那么等于 A.B.C.D.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交集定义直接求解. 【详解】 集合,1,,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交集的概念与运算,属于基础题. 2.平面向量,满足,如果,那么等于 A.B.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数乘向量运算法则直接求解. 【详解】 平面向量,满足,,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的求法,考查数乘向量运算法则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3.如果直线与直线平行,那么实数k的值为 A.B.C.D.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充要条件即可得出. 【详解】 直线与直线平行, ,经过验证满足两条直线平行.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充要条件,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4.如图,给出了奇函数的局部图象,那么等于 A.B.C.2 D.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由函数的图象可得f(﹣1)的值,结合函数的奇偶性可得f(1)的值,即可得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由函数的图象可得, 又由函数为奇函数,则,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5.如果函数,且的图象经过点,那么实数a等于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代入点的坐标,即可求出a的值. 【详解】 指数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 解得,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的定义,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6.某中学现有学生1800人,其中初中学生1200人,高中学生600人为了解学生在“阅读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校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80的样本,那么应从高中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为 A.60 B.90 C.100 D.11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和题意知,抽样比例是,根据样本的人数求出应抽取的人数【详解】 根据分层抽样的定义和题意,则高中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人. 故选:A. 【点睛】 本题的考点是分层抽样方法,根据样本结构和总体结构保持一致,求出抽样比,再求出在所求的层中抽取的个体数目. 7.已知直线l经过点,且与直线垂直,那么直线l的方程是

高中会考数学考试

高中会考数学考试

————————————————————————————————作者:————————————————————————————————日期: 2

2011级高中数学毕业会考试题 命题: 二高高二数学组 2012.11.10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所选答案涂在“机读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13,25A x x B x x A B =-≤<=<≤=U ,则( ) A. ( 2, 3 ) B. [-1,5] C. (-1,5) D. (-1,5] 2.sin 3π4cos 6π5tan ?? ? ??3π4-=( ).A .-433 B .433 C .- 43 D .4 3 3.奇函数)(x f 在区间[]a b --,上单调递减,且)0(0)(b a x f <<>,那么)(x f 在区间[]b a ,上( ) A .单调递减 B .单调递增 C .先增后减 D .先减后增 4.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的内壁底面半径为5,两个直径为5的玻璃小球都浸没于水中,若取出这两个小 球,则水面将下降的高度为( )A 、53 B 、3 C 、2 D 、 4 3 5.已知关于某设备的使用年限x 与所支出的维修费用y(元)有如下表统计资料:若y 对x 呈线性相关关系,则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表示的直线一定过定点( ) A (3,4) B (4,6) C (4,5) D (5,7) 6.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32a =,则12345a a a a a = ( ) (A )8 (B )16 (C )32 (D )42 7.在某次测量中得到的A 样本数据如下:82,84,84,86,86,86,88,88,88,88.若B 样本数据恰好是A 样本 数据都加2后所得数据,则A ,B 两样本的下列数字特征对应相同的是( ) A .众数 B .平均数 C .中位数 D .标准差 8.已知点()0,0O 与点()0,2A 分别在直线y x m =+的两侧,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0m -<< (B )02m << (C )0m <或2m > (D )0m >或2m <- 9.函数sin 26y x π?? =+ ?? ? 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 ) (A )(,0)12 π - (B )(,0)6 π - (C )(,0)6 π (D )(,0)3 π 10.已知0a >且1a ≠,且23a a >,那么函数()x f x a =的图像可能是( ) 使用年限x 2 3 4 5 6 维修费用y 2.2 3.8 5.5 6.5 7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汇编

高中数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练习(第5页) 1.用符号“∈”或“?”填空: (1)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_______A ,美国_______A , 印度_______A ,英国_______A ; (2)若2 {|}A x x x ==,则1-_______A ; (3)若2{|60}B x x x =+-=,则3_______B ; (4)若{|110}C x N x =∈≤≤,则8_______C ,9.1_______C . 1.(1)中国∈A ,美国?A ,印度∈A ,英国?A ; 中国和印度是属于亚洲的国家,美国在北美洲,英国在欧洲. (2)1-?A 2 {|}{0,1}A x x x ===. (3)3?B 2{|60}{3,2} B x x x =+-==-. (4)8∈ C ,9.1?C 9.1N ?. 2.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3)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4)不等式453x -<的解集. 2.解:(1)因为方程290x -=的实数根为123,3x x =-=, 所以由方程2 9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3,3}-; (2)因为小于8的素数为2,3,5,7, 所以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为{2,3,5,7}; (3)由326y x y x =+??=-+?,得14x y =??=? , 即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为(1,4), 所以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为{(1,4)};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反思 进贤一中叶志勇 波利亚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 “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形式.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教学占有较大的比例.在习题课教学中,师生通过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及其运用有进一步的理解,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在对例题解题策略的思考和解题方法的探求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挑选例题: 1.例题选择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技能目标,要通过本节学习,巩固哪些知识,扩展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理解和体验哪些思想方法,形成什么技能,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将成为简单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训练,使学习内容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难以很好地沟通和联系.例题的安排难以达到示范性,习题的安排也缺少典型性,揭示习题的规律性也有困难.所以缺少目标的习题课不仅有盲目性,还会降低教学效率,因此要有明确的教学目

标. 2.例题选择要注意可行性,即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选择,不宜过易也不宜过难,要把握好“度”。要注意题型的划分,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级与级之间的“缓冲”习题,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利于学生“步步登高”,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我们坚决反对把难题放在前面,坚决反对把整套习题安排得太难,要避免打击学生做题的积极性。适当安排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应用型习题,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习题的安排,既要体现知识与方法,也要体现能力培养与积极性调动. 3.例题选择要有研究性,典型性,要克服贪多、贪全,既要注意到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选择例题要精,要有丰富内涵,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质量,以期“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挖掘共性;多题归一,归纳规律” 。首先要让某些例题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体现通法通解,以起到加强双基的示范性,再通过适当的变式引申、变式训练,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例题的安排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

高中数学会考题

2018届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模拟考试(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籍号、科考号、试卷科目等项目填写或涂在答题卡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本试题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试卷满分为120分。答题时间为100分钟。 3.第Ⅰ卷的选择题答案都必须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选择题答案写试卷上无效。 4.第Ⅱ卷的答案直接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第1-10每小题3分,第11-15 每小题4分,共50分) 1.已知集合{0,2},{|02}M N x x ==≤<,则M ∩N 等于 ( ) A .{0,1,2} B .{0,1} C .{0,2} D .{0}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若ac>bc ,则a>b B .若a 2>b 2,则a>b C .若a>b,c<0,则 a+c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会考模拟试题(A).doc

高中数学会考模拟试题( A ) 一选择题(共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按要求填在相应的位置上1.满足条件M {1} {1,2,3} 的集合M的个数是 A4 B3 C 2 D 1 2.sin 6000的值为 A 3 3 1 D 1 2 B C 2 2 2 3." m 1 " 是“直线(m+2)x+3my+1=0 与直线 (m-2)x+(m+2)y-3=0 相互垂直的2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设函数f ( x) log a x( a 0, a 1) 的图象过点(1 ,– 3),则 a 的值8 A2 B – 2 C 1 D 1 – 2 2 ∥ 5.直线 a 平面 M, 直线 a⊥直线 b,则直线 b 与平面 M 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 B 在面内 C 相交 D 平行或相交或在面内 6.下列函数是奇函数的是 A y x 2 1 B y sin x C y log 2 ( x 5) D y 2x 3 7.点( 2,5)关于直线x y 1 0 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A ( 6, 3)B( -6, -3)C(3, 6)D( -3, -6) 8.1 cos2 值为 12 6 3 2 3 C 3 D 7 A 4 B 4 4 4 9.已知等差数列{ a n}中,a2 a8 8,则该数列前9 项和S9等于 A 18 B 27 C 3 6 D 45 10.甲、乙两个人投篮,他们投进蓝的概率分别为 2 , 1 ,现甲、乙两人各投篮 1 次 5 2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例题辨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例题辨析 发表时间:2012-04-27T08:44:40.32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李贵真[导读] 数学例题是为解释数学概念,原理和命题的本质而创设的,对数学知识的产生、生成、发展其先导性的作用作者:李贵真地址:陕西省咸阳武功县五七零二完全中学数学例题是为解释数学概念,原理和命题的本质而创设的,对数学知识的产生、生成、发展其先导性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深化对一些数学事实、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数学例题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我认为例题的选择和作用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对例题的教学,很多老师认为例题都大致相同,不值得花费时间在其他参考书上找来的例题,或是概括性强的就可以。事实上,这正是教师对课程、教材研究不深入的表现。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例题的用意,充分挖掘例题的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引申和拓展,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学的要求。下面是我对例题选择与作用的一点意见。 一注意例题的选择 1.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例题的选择更是力求与生活实际接近,许多情景甚至完全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表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搞好例题教学,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的多种形式教学,不仅能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2.要有可行性:即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选择,不宜过易也不宜过难,要把握好“度”。选择的例题可分步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掌握新东西,提高解题能力。 例题的配备要有阶梯性.要注意题型的划分,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级与级之间的“缓冲”习题,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利于学生“步步登高”,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我们坚决反对把难题放在前面,坚决反对把整套习题安排得太难,要避免打击学生做题的积极性。适当安排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应用型习题,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和提高.习题的安排,既要体现知识与方法,也要体现能力培养与积极性调动. 3.要有典型性:例题的安排要有非常强的示范性.首先要让某些例题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体现通法通解,以起到加强示范性,再通过适当的变式引申、变式训练,达到夯实基础的效果。例题的安排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法,以便例题的学习更自然、更轻松.选题要克服贪多、贪全,既要注意到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二、正确认识例题的作用 1.例题是解题规范参照的最佳样本: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解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语言(包括数学语言)叙述是表达解题程式的过程,是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因此,语言叙述必须规范。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数学本身有一套规范的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让人不知所云。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有些题目的解答过程是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的,比如函数单调性的证明,立体几何证明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照课本上该例题的解题过程来“回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强调凡是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必须严格按照这个解题规范来解答。通过这个例题,可以让学生明白,用定义解题,回扣课本,才是体现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 2.例题是将设问引申的最理想起点: 例题的最大特点是针对性强,基础性强,但大多数例题是一题一问,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小。所以在部分例题解答后面安排“思考”这个环节,对例题进行了一些挖掘,但大多数例题仍缺乏纵向和横向的引申。为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课本例题的设问进行引申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例题的解决过程并不困难,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答案。但若在教学过程中就题讲题,不再引申,就会丧失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大好时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例题是一题多解的最佳展示台: 有些例题是一题一解,目标明确,且解法的基础性强,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要求。但这样做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也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一题多解的思想具有对所学知识加以融会贯通的作用,不仅体现了解题能力的强弱,更重要的是其具有开放式思维特点,是一种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思维方法。因此,一题多解应当成为教师和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探索数学思维规律的重要手段。 老师可以在教学中介绍除书本解法外的其他解法。这样做,使学生既加深了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又找到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了研究问题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与意识。这样,即可暴露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增加教学透明度,又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4例题是变式教学的最丰富源泉变式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解答某些数学题之后,进行观察、联想、判断、猜想,对数学题的内容、形式、条件和结论作进一步的探索,从不同的侧面深入思考数学题的各种变化,并对这些“变式题”进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灵活、深刻、广阔、发散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若将课本例题充分挖掘,注重对例题进行变式教学,不但可以抓好基础知识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提高创新能力;不仅能让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更加深入,对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把握更加准确,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逐渐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