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tm32串口间通信实验

stm32串口间通信实验

stm32串口间通信实验
stm32串口间通信实验

STM32串口间通信

该工程主要实现了两块实验板之间的通信以及接收实验板和PC间的通信,通过发送实验板串口1发送数据,然后由接受实验板串口3接收数据后再又串口1发送出去通过PC查看实验效果。

发送串口及子函数配置:

#include "sys.h"

#include "usart.h"

//////////////////////////////////////////////////////////////////////////////////

char USART_TX_BUF[12]={"0123456789\r\n"}; //发送缓冲

void uart_init(u32 bound)

{

//GPIO端口设置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RCC_APB2Periph_GPIOA|RCC _APB2Periph_AFIO, ENABLE);

//USART1_TX PA.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1_RX PA.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 TING;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1 NVIC 配置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USART1_IRQn;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3 ;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3; //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IRQ通道使能//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根据NVIC_InitStruct中指定的参数初始化外设NVIC寄存器USART1

//USART 初始化设置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BaudRate = bound;//一般设置为9600;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

USART_ITConfig(USART1, USART_IT_TXE, ENABLE);//开启中断

USART_Cmd(USART1, ENABLE); //使能串口

}

void Put_String(u8 *p)

{

while(*p)

{

USART_SendData(USART1, *p++);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TXE)== RESET){ }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1, USART_IT_TXE);

}

}

//这些函数很有用所以附上来了

void Uart_PutChar(u8 ch)

{

USART_SendData(USART1, (u8) ch);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TXE) == RESET){ }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1, USART_IT_TXE);

//return ch;

}

void Uart_PutString(u8* buf,u8 len)

{

u8 i;

for(i=0;i

{

Uart_PutChar(*buf++);

}

}

发送main函数:

#include "led.h"

#include "delay.h"

#include "sys.h"

#include "key.h"

#include "usart.h"

//串口实验

int main(void)

{

u8 i=0;

SystemInit();//系统时钟等初始化

delay_init(72); //延时初始化

NVIC_Configuration();//设置NVIC中断分组2:2位抢占优先级,2位响应优先级

uart_init(9600);//串口初始化为9600

LED_Init(); //LED端口初始化

while(1)

{

//if(flag==1)

Put_String((u8*)(USART_TX_BUF+i));

if(i>12)

i=0;

LED0=!LED0;

delay_ms(250);

}

}

接收端串口及子函数配置

#include "sys.h"

#include "usart.h"

/********************************串口试验********************************/

char USART_RX_BUF[12]; //接收缓冲,最大12个字节.

u8 Rx_Lenght;

u8 Rx_flg;

void uart_init(u32 bound)

{

//GPIO端口设置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RCC_APB2Periph_GPIOA|RCC _APB2Periph_AFIO, ENABLE);

//USART1_TX PA.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1_RX PA.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 TING;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1 NVIC 配置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USART1_IRQn;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3 ;

//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3; //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IRQ通道使能//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根据NVIC_InitStruct中指定的参数初始化外设NVIC寄存器USART1

//USART 初始化设置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BaudRate = bound;//一般设置为9600;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

USART_ITConfig(USART1, USART_IT_TXE, ENABLE);//开启中断

USART_Cmd(USART1, ENABLE); //使能串口

}

void uart3_init(u32 bound)

{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B|RCC_APB2Periph_AFIO, ENABLE);

RCC_APB1PeriphClockCmd(RCC_APB1Periph_USART3, ENABLE);

//USART1_TX PB.9 PB.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GPIO_Init(GPIOB,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1_RX PB11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1;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 TING;

GPIO_Init(GPIOB,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1 NVIC 配置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USART3_IRQn;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2 ;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1;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IRQ通道使能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根据NVIC_InitStruct中指定的参数初始化外设NVIC寄存器USART1

//USART 初始化设置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BaudRate = bound;//一般设置为9600;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USART_Init(USART3, &USART_InitStructure);

USART_ITConfig(USART3, USART_IT_RXNE, ENABLE);//开启中断串口3

USART_Cmd(USART3, ENABLE); //使能串口3

}

/*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 //串口1中断服务程序

{

//u8 i=0;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TXE) != RESET) //接收中断(接收到的数据必须是0x0d 0x0a结尾)

{

flag1=1;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1, USART_IT_TXE);

//USART_SendData(USART1, USART_RX_BUF[i++]);

}

else

{flag1=0;}

}*/

/*void USART3_IRQHandler(void) //串口3中断服务程序

{

//u8 i=0;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3, USART_IT_RXNE) != RESET) //接收中断(接收到的数据必须是0x0d 0x0a结尾)

{

flag3=1;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3,USART_IT_RXNE);

//USART_RX_BUF[i++]=USART_ReceiveData(USART3);

}

else{flag3=0;}

}*/

void USART3_IRQHandler(void)

{ u8 tmp;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3, USART_IT_RXNE) != RESET)

{

tmp=USART_ReceiveData(USART3);

if(tmp!='\0')

{

Rx_Lenght=0;

Rx_flg=1;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3, USART_IT_RXNE);

}

else {

USART_RX_BUF[Rx_Lenght]=tmp;

Rx_Lenght++;

}

}

}

void Put_String(u8 *p)

{

while(*p)

{

USART_SendData(USART1, *p++);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TXE)== RESET){ }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1, USART_IT_TXE);

}

}

这也是两个函数同上可以参考参考

/*void Uart_PutChar(u8 ch)

{

/* Write a character to the USART */

USART_SendData(USART1, (u8) ch);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 USART_FLAG_TXE) == RESET){ }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1, USART_IT_TXE);

//return ch;

}

void Uart_PutString(u8* buf,u8 len)

{

u8 i;

for(i=0;i

{

Uart_PutChar(*buf++);

}

}*/

接收端处理main函数:

#include "led.h"

#include "delay.h"

#include "sys.h"

#include "key.h"

#include "usart.h"

//ALIENTEK Mini STM32开发板范例代码3

//串口实验

//技术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

int main(void)

{

u8 i=0;

//u8 j;

SystemInit();//系统时钟等初始化

delay_init(72); //延时初始化

NVIC_Configuration();//设置NVIC中断分组2:2位抢占优先级,2位响应优先级uart_init(9600);//串口初始化为9600

uart3_init(9600);

LED_Init(); //LED端口初始化

while(1)

{

LED1=!LED1;

delay_ms(250);

Put_String((u8*)(USART_RX_BUF+i));

i++;

if(i>12)

i=0;

LED0=!LED0;

delay_ms(250);

//}

}

}

串口通信基本接线方法要点

串口通信基本接线方法 龚建伟2001.6.20 目次:1.DB9和DB25的常用信号脚说明 2.RS232C串口通信接线方法 3.串口调试中要注意的几点 目前较为常用的串口有9针串口(DB9)和25针串口(DB25),通信距离较近时(<12m),可以用电缆线直接连接标准RS232端口(RS422,RS485较远),若距离较远,需附加调制解调器(MODEM)。最为简单且常用的是三线制接法,即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三脚相连,本文只涉及到最为基本的接法,且直接用RS232相连,以回答前段网友的咨询。 1.DB9和DB25的常用信号脚说明 2.RS232C串口通信接线方法(三线制) 首先,串口传输数据只要有接收数据针脚和发送针脚就能实现:同一个串口的接收脚和发送脚直接用线相连,两个串口相连或一个串口和多个串口相连 ?同一个串口的接收脚和发送脚直接用线相连对9针串口和25针串口,均是2与3直接相连; ?两个不同串口(不论是同一台计算机的两个串口或分别是不同计算机的串口)

上面表格是对微机标准串行口而言的,还有许多非标准设备,如接收GPS数据或电子罗盘数据,只要记住一个原则:接收数据针脚(或线)与发送数据针脚(或线)相连,彼些交叉,信号地对应相接,就能百战 百胜。 3.串口调试中要注意的几点: ?不同编码机制不能混接,如RS232C不能直接与RS422接口相连,市面上专门的各种转换器卖,必须通过转换器才能连接; ?线路焊接要牢固,不然程序没问题,却因为接线问题误事; ?串口调试时,准备一个好用的调试工具,如串口调试助手、串口精灵等,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强烈建议不要带电插拨串口,插拨时至少有一端是断电的,否则串口易损坏。

基于STM32F103嵌入式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STM32的开发环境与简单工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TM32开发板的开发环境; 2、熟悉MDK创建和配置STM32工程项目的基本流程; 3、熟悉STM32官方库的应用; 4、规范编程格式。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配置MDK集成开发环境,新建一个简单的工程文件,添加STM32官方库并配置工程,编译运行这个工程文件。下载已经编译好的文件到开发板中运行。学会在程序中设置断点,观察系统内存和变量,为调试应用程序打下基础。 三、预备知识 基本单片机硬件知识、单片机软件编程语言、程序创建和调试的基本方法。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STM32开发平台 软件:STM32官方库;PC机操作系统Windows 98、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KEIL MDK 集成开发环境;串口转usb驱动。 五、实验步骤 1、在准备存放工程文件的目录下创建一新文件夹,命名为Proj_GPIO;在Proj_GPIO 文件夹里面分别再创建四个文件夹:CMSIS、USER、LIB、OBJ。如图1。 其中CMSIS(Cortex Microcontroller Software Interface Standard)用于存放Cortex-M 处理器系列的与供应商无关的软件抽象层和启动相关的代码文件; USER用于存放我们自己编写的代码文件(含自己移植的底层驱动),还有MDK工程; LIB存放所有的官方底层驱动库文件; OBJ用于工程输出的过程文件和最终的二进制文件。 图1

2、将官方库STM32F10x_StdPeriph_Lib_V3.5.0.rar解压。 1)把STM32F10x_StdPeriph_Lib_V3.5.0\Libraries\CMSIS\CM3\CoreSupport下的所有文件和STM32F10x_StdPeriph_Lib_V3.5.0\Libraries\CMSIS\CM3\DeviceSupport\ST\STM32F10x 下的所有文件都到第一步所创建的CMSIS文件夹中; 2)把STM32F10x_StdPeriph_Lib_V3.5.0\Libraries\STM32F10x_StdPeriph_Driver目录下的文件(目录inc和scr)复制到第一步创建的LIB文件夹中; 3)把STM32F10x_StdPeriph_Lib_V3.5.0\Project\STM32F10x_StdPeriph_Template目录下的stm32f10x_conf.h、stm32f10x_it.c、stm32f10x_it.h三个文件复制到USER文件夹中。 3、打开MDK软件,新建一个工程Proj_GPIO保存到Proj_GPIO/USER中。CPU选择STM32F103ZE,如图2; 图2 4、新建一个空文档main.c保存到USER中,然后根 据绝对路径将文件对应添加到工程中,如右图。 5、配置工程属性,右键点击工程文件中的Target 1选择Options for Target ‘Target 1’打开工程选项对话框。做如下修改: 1)Output选项勾选Create HEX File,然后点击Select Folder for Objects按钮定位输出文件保存目录到工程的OBJ文件; 2)Listing选项,同样点击Select Folder for Listings定位输出文件保存目录到工程的OBJ 文件; 3)C/C++选项,Define中填入 STM32F10X_HD, USE_STDPERIPH_DRIVER系统的两个基 本宏定义;配置Include Paths属性,加入工 程中包含头文件的目录;如右图

关于STM32串口空闲中断IDEL的问题

关于STM32串口空闲中断IDEL的问题 1.空闲中断是接受数据后出现一个byte 的高电平(空闲)状态,就会触发空闲 中断.并不是空闲就会一直中断,准确的说应该是上升沿(停止位)后一个 byte,如果一直是低电平是不会触发空闲中断的(会触发break 中断)。 2.关于第二点有要铺垫的三个情况,datasheet 中”当一空闲帧被检测到时,其处 理步骤和接收到普通数据帧一样,但如果IDLEIE 位被设置将产生一个中断”“空 闲符号被视为完全由'1'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数据帧,后面跟着包含了数 据的下一帧的开始位'1'的位数也包括了停止位的位数”空闲符号的 配图后面跟这一个低电平.有人理解为只有收到下一个数据的起始位才会触发中 断,这样理解是不对的,应该是数据后有空闲了一帧就会触发. 3.清中断的方式感觉奇怪,使用函数USART_ClearITPendingBit( USART1, USART_IT_IDLE )清除不了中断的.我用的是3.5 的库,查看函数说明,里面的 @param 参数并没有IDLE,后面的@note 中,这样说:”PE(Parity error),FE(Framing error),NE(Noise error),ORE(OverRun error) and IDLE(Idle line detected) pending bits are cleared by software sequence: a read operation to USART_SR register (USART_GetITStatus()) followed by a read operation to USART_DR register (USART_ReceiveData()).”我是通过语句”USART1->DR;”来清除IDLE 中断的. 现在有很多数据处理都要用到不定长数据,而单片机串口的RXNE 中断一次 只能接收一个字节的数据,没有缓冲区,无法接收一帧多个数据,现提供两种 利用串口IDLE 空闲中断的方式接收一帧数据,方法如下: 方法1:实现思路:采用STM32F103 的串口1,并配置成空闲中断IDLE 模 式且使能DMA 接收,并同时设置接收缓冲区和初始化DMA。那么初始化完成 之后,当外部给单片机发送数据的时候,假设这帧数据长度是200 个字节,那

C51单片机和电脑串口通信电路图

C51单片机和电脑串口通信电路图与源码 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我们采用了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虽然也可以用几个三极管进行模拟转换,但是还是用专用芯片更简单可靠。我们采用了三线制连接串口,也就是说和电脑的9针串口只连接其中的3根线:第5脚的GND、第2脚的RXD、第3脚的TXD。这是最简单的连接方法,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电路如下图所示,MAX232的第10脚和单片机的11脚连接,第9脚和单片机的10脚连接,第15脚和单片机的20脚连接。 串口通讯的硬件电路如上图所示 在制作电路前我们先来看看要用的MAX232,这里我们不去具体讨论它,只要知道它是TTL和RS232电平相互转换的芯片和基本的引脚接线功能就行了。通常我会用两个小功率晶体管加少量的电路去替换MAX232,可以省一点,效果也不错,下图就是MAX232的基本接线图。

按图7-3加上MAX232就可以了。这大热天的拿烙铁焊焊,还真的是热气迫人来呀:P串口座用DB9的母头,这样就可以用买来的PC串口延长线进行和电脑相连接,也可以直接接到电脑com口上。

为了能够在电脑端看到单片机发出的数据,我们必须借助一个WINDOWS软件进行观察,这里我们利用一个免费的电脑串口调试软件。本串口软件在本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a4189343.html,可以找到 软件界面如上图,我们先要设置一下串口通讯的参数,将波特率调整为4800,勾选十六进制显示。串口选择为COM1,当然将网站提供的51单片机实验板的串口也要和电脑的COM1连接,将烧写有以下程序的单片机插入单片机实验板的万能插座中,并接通51单片机实验板的电源。

串口通信的接线方法

目前较为常用的串口有9针串口(DB9)和25针串口(DB25),通信距离较近时(<12m),可以用电缆线直接连接标准RS232端口(RS422、RS485较远),若距离较远,需附加调制解调器(MODEM)。最为简单且常用的是三线制接法,即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三脚相连,本文只涉及到最为基本的接法,且直接用RS232相连。 1、DB9和DB25的常用信号脚说明 2、RS232C串口通信接线方法(三线制) 首先,串口传输数据只要有接收数据针脚和发送针脚就能实现:同一个串口的接收脚和发送脚直接用线相连,两个串口相连或一个串口和多个串口相连同一个串口的接收脚和发送脚直接用线相连对9针串口和25针串口,均是2与3直接相连; 两个不同串口(不论是同一台计算机的两个串口或分别是不同计算机的串口) 图2 上面表格是对微机标准串行口而言的,还有许多非标准设备,如接收GPS数据或电子罗盘数据,只要记住一个原则:接收数据针脚(或线)与发送数据针脚(或线)相连,彼些交叉,信号地对应相接,就能百战百胜。 3、串口调试中要注意的几点: 不同编码机制不能混接,如RS232C不能直接与RS422接口相连,市面上专门的各种转换器卖,必须通过转换器才能连接; 线路焊接要牢固,不然程序没问题,却因为接线问题误事;

串口调试时,准备一个好用的调试工具,如串口调试助手、串口精灵等,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强烈建议不要带电插拨串口,插拨时至少有一端是断电的,否则串口易损坏。 RS232C标准串口接线方法 (第二版) 检验仪器与微机的通讯主要是以RS232C标准接口为主,而串口的接线方法也有一定的标准,在此谈谈几种常用的串口接法,仅作参考: 一、标准接法 1、9对9(包括9针对9孔,9孔对9孔,9针对9针): 说明:以下的孔、针指串口线两端的串口,不过2、3有可能不交换 2-------------3 3-------------2 4-------------6 5-------------5 6-------------4 7-------------8 8-------------7 2、9对25(包括9孔对25孔,9孔对25针) 2-------------3 (备注:2、3有可能不交换) 3-------------2 4-------------6 5-------------7 6-------------20 7-------------5 8-------------4

TMS320F28335外部中断总结

TMS320F28335外部中断总结 作者:Free 文章来源:Free 点击数:93 更新时间:2010-8-26 在这里我们要十分清楚DSP的中断系统。C28XX一共有16个中断源,其中有2个不可屏蔽的中断RESET和NMI、定时器1和定时器2分别使用中断13 和14。这样还有12个中断都直接连接到外设中断扩展模块PIE上。说的简单一点就是PIE 通过12根线与28335核的12个中断线相连。而PIE的另外 一侧有12*8根线分别连接到外设,如AD、SPI、EXINT等等。这样PIE共管理12*8=96个外部中断。这12组大中断由28335核的中断寄存器IER来控 制,即IER确定每个中断到底属于哪一组大中断(如IER |= M_INT12;说明我们要用第12组的中断,但是第12组里面的什么中断CPU并不知道需 要再由PIEIER确定)。接下来再由PIE模块中的寄存器PIEIER中的低8确定该中断是这一组的第几个中断,这些配置都要告诉CPU(我们不难想 象到PIEIER共有12总即从PIEIER1-PIEIER12)。另外,PIE模块还有中断标志寄存器PIEIFR,同样它的低8位是来自外部中断的8个标志位,同 样CPU的IFR寄存器是中断组的标志寄存器。由此看来,CPU的所有中断寄存器控制12组的中断,PIE的所有中断寄存器控制每组内8个的中断。 除此之外,我们用到哪一个外部中断,相应的还有外部中断的寄存器,需要注意的就是外部中断的标志要自己通过软件来清零。而PIE和CPU的 中断标志寄存器由硬件来清零。 EALLOW; // This is needed to write to EALLOW protected registers PieVectTable.XINT2 = &ISRExint; //告诉中断入口地址 EDIS; // This is needed to disable write to EALLOW protected registers PieCtrlRegs.PIECTRL.bit.ENPIE = 1; // Enable the PIE block使能PIE PieCtrlRegs.PIEIER1.bit.INTx5= 1; //使能第一组中的中断5 IER |= M_INT1; // Enable CPU 第一组中断

串口通信的连线方法

转载:目前较为常用的串口有9针串口(DB9)和25针串口(DB25),通信距离较近时(<12m),可以用电缆线直接连接标准RS232端口(RS422,RS485较远),若距离较远,需附加调制解调器(MODEM)。最为简单且常用的是三线制接法,即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三脚相连,本文只涉及到最为基本的接法,且直接用RS232相连。 1.DB9和DB25的常用信号脚说明 9针串口(DB9) 25针串口(DB25[被屏蔽广告]) 针号功能说明缩写针号功能说明缩写 1 数据载波检测 DCD 8 数据载波检测 DCD 2 接收数据 RXD 3 接收数据 RXD 3 发送数据 TXD 2 发送数据 TXD 4 数据终端准备 DTR 20 数据终端准备 DTR 5 信号地 GND 7 信号地 GND 6 数据设备准备好 DSR 6 数据准备好 DSR 7 请求发送 RTS 4 请求发送 RTS 8 清除发送 CTS 5 清除发送 CTS 9 振铃指示 DELL 22 振铃指示 DELL 2.RS232C串口通信接线方法(三线制) 首先,串口传输数据只要有接收数据针脚和发送针脚就能实现:同一个串口的接收脚和发送脚直接用线相连,两个串口相连或一个串口和多个串口相连 · 同一个串口的接收脚和发送脚直接用线相连对9针串口和25针串口,均是2与3直接相连; · 两个不同串口(不论是同一台计算机的两个串口或分别是不同计算机的串口) 上面表格是对微机标准串行口而言的,还有许多非标准设备,如接收GPS数据或电子罗盘数据,只要记住一个原则:接收数据针脚(或线)与发送数据针脚(或线)相连,彼此交叉,信号地对应相接,就能百战百胜。 3.串口调试中要注意的几点: 串口调试时,准备一个好用的调试工具,如串口调试助手、串口精灵等,有事半功倍之效果;强烈建议不要带电插拨串口,插拨时至少有一端是断电的,否则串口易损坏。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的定义 如果在通信过程的任意时刻,信息只能由一方A传到另一方B,则称为单工。 如果在任意时刻,信息既可由A传到B,又能由B传A,但只能由一个方向上的传输存在,称为半双工传输。 如果在任意时刻,线路上存在A到B和B到A的双向信号传输,则称为全双工。 电话线就是二线全双工信道。由于采用了回波抵消技术,双向的传输信号不致混淆不清。双工信道有时也将收、发信道分开,采用分离的线路或频带传输相反方向的信号,如回线传输。 奇偶校验 串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干扰可能引起信息的出错,例如,传输字符‘E’,其各位为:0100,0101=45H D7 D0 由于干扰,可能使位变为1,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出现了“误码”。我们把如何发现传输中的错误,叫“检错”。发现错误后,如何消除错误,叫“纠错”。 最简单的检错方法是“奇偶校验”,即在传送字符的各位之外,再传送1位奇/偶校验位。可采用奇校验或偶校验。

单片机STM32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单片微机原理与车载系统 学生姓名蒋昭立 班级电科1601 学号16401700119 指导教师易吉良 成绩 2018年12月17日

实验1 GPIO实验 1.1 实验目的 1)熟悉MDK开发环境; 2)掌握STM32单片机的GPIO使用方法。 1.2 实验设备 1)一台装有Keil和串口调试软件的计算机; 2)一套STM32F103开发板; 3)STlink硬件仿真器。 1.3基本实验内容 1)熟悉MDK开发环境,参考《STM32F1开发指南(精英版)-寄存器版本_V1.0》第3章,安装MDK 并新建test工程,运行例程,在串口窗宽观察结果,并记录如下: 从图片可以看出,例程运行成功,没有错误。 2)按键输入实验,《STM32F1开发指南(精英版)-寄存器版本_V1.0》第8章。实现功能:3 个按钮(KEY_UP、KEY0和KEY1),来控制板上的2 个LED(DS0 和DS1)和蜂鸣器,其中KEY_UP 控制蜂鸣器,按一次叫,再按一次停;KEY1 控制DS1,按一次亮,再按一次灭;KEY0 则同时控制DS0 和DS1,按一次,他们的状态就翻转一次。 理解连续按概念及其实现代码。参数mode 为0 的时候,KEY_Scan 函数将不支持连续按,扫描某个按键,该按键按下之后必须要松开,才能第二次触发,否则不会再响应这个按键,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止按一次多次触发,而坏处就是在需要长按的时候比较不合适。当mode 为1 的时候,KEY_Scan 函数将支持连续按,如果某个按键一直按下,则会一直返回这个按键的键值,这样可以方便的实现长按检测。 寄存器方法实现不支持连续按的关键代码,以及程序运行后的效果。

最新stm32学习之串口usart复习进程

STM32学习之串口USART STM32 的串口是相当丰富的。最多可提供5路串口,有分数波特率发生器、支持单线光通信和半双工单线通讯、支持LIN、智能卡协议和IrDA SIR ENDEC 规范(仅串口3 支持)、具有DMA 等。串口最基本的设置,就是波特率的设置。STM32 的串口使用起来还是蛮简单的,只要你开启了串口时钟,并设置相应IO口的模式,然后配置一下波特率,数据位长度,奇偶校验位等信息,就可以使用了。 1、串口时钟使能。串口作为STM32 的一个外设,其时钟由外设始终使能寄存器控制,这里我们使用的串口1是在APB2ENR 寄存器的第14 位。除了串口1 的时钟使能在APB2ENR寄存器,其他串口的时钟使能位都在APB1ENR。 1、串口的作用:用在STM32板子和PC机通信的。我们调试的时候,无法知道是否正确,就可以用STM32的cpu,给串口输出一些信息给PC,我们通过屏幕(实际上是终端串口软件),可以看到这些信息,从而知道当前程序的错误可能出现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在PC的键盘敲打命令,让串口帮传递给STM32板子,来执行这些命令。 2、串口的工作模式一般有两种方式:查询和中断 (1)查询:串口程序不断地循环查询,看看当前有没有数据要它传,如果有,就帮助传送(可以从PC到STM32板子,也可以从STM32 板子到PC)。 (2)中断:平时串口只要打开中断即可。如果发现有一个中断来,则意味着要它帮助传输数据——它就马上进行数据的传送。同样,可以从PC到STM32板子,也可以从STM32板子到PC 。 步骤一从硬件开始学习。大家先打开芯达STM32开发板附带的原理图。找到串口部分。笔者把它截图如下。我们发现,串口模块的电路是这样的:STM32的CPU引脚,通过两个PA端口的引脚PA10和PA9(此两个引脚复用USART),连接到一个SP3232芯片,或者MAX232芯片。然后再连接到DB9串口座上。由于232芯片可以允许走两路信号,因此,我们扩展了一个串口COM2,请注意,如无特别说明,我们都将使用COM1。

STM32串口中断接收方式详细比较

本例程通过PC机的串口调试助手将数据发送至STM32,接收数据后将所接收的数据又发送至PC机,具体下面详谈。。。 实例一: void USART1_IRQHandler(u8 GetData) { u8 BackData;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RXNE) != RESET) //中断产生 {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1,USART_IT_RXNE); //清除中断标志. GetData = UART1_GetByte(BackData); //也行GetData=USART1->DR; USART1_SendByte(GetData); //发送数据 GPIO_SetBits(GPIOE, GPIO_Pin_8 ); //LED闪烁,接收成功发送完成 delay(1000); GPIO_ResetBits(GPIOE, GPIO_Pin_8 ); } } 这是最基本的,将数据接收完成后又发送出去,接收和发送在中断函数里执行,main函数里无其他要处理的。 优点:简单,适合很少量数据传输。 缺点:无缓存区,并且对数据的正确性没有判断,数据量稍大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实例二: void USART2_IRQHandler() {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2,USART_IT_RXNE) != RESET) //中断产生 {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2,USART_IT_RXNE); //清除中断标志 Uart2_Buffer[Uart2_Rx_Num] = USART_ReceiveData(USART2); Uart2_Rx_Num++; } if((Uart2_Buffer[0] == 0x5A)&&(Uart2_Buffer[Uart2_Rx_Num-1] == 0xA5)) //判断最后接收的数据是否为设定值,确定数据正确性 Uart2_Sta=1; if(USART_GetFlagStatus(USART2,USART_FLAG_ORE) == SET) //溢出 { USART_ClearFlag(USART2,USART_FLAG_ORE); //读SR USART_ReceiveData(USART2); //读DR } } if( Uart2_Sta ) { for(Uart2_Tx_Num=0;Uart2_Tx_Num < Uart2_Rx_Num;Uart2_Tx_Num++)

STM32 无中断串口代码

STM32 无中断串口代码2010-05-14 16:09 串口,是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一部分,刚开始做电子工程师的,基本都是从这个开始的,下面的代码是我使用STM32库编写的串口输出和读取的代码。 1、串口初始化函数:void USART_Ini(USART_TypeDef* USARTx,u16 buad) 2、串口中断开启和关闭:USART_IT(USART_TypeDef* USARTx,FunctionalState NewState) 3、串口接收:u16 Getch(USART_TypeDef* USARTx) 4、串口单个字符输出:void Putch(USART_TypeDef* USARTx,u16 ch) 5、串口输出字符串:void PutStr(USART_TypeDef* USARTx,u16 *SendBuf,u16 Length) #include "stm32f10x_lib.h" u16 RecDateBuffer[100]; u16 RecLen; u8 SendDateBuffer[100]; /************************************************************* ****************** * Function Name : Uart_Ini * Description : 串口初始化 * Input : * Output : None * Return : ************************************************************** *****************/ void USART_Ini(USART_TypeDef* USARTx,u16 buad) {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USART_ClockInitTypeDef USART_ClockIni;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 Configure USART1 Tx (PA.09) as alternate function push-pull */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5;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GPIOD, &GPIO_InitStructure); /* Configure USART1 Rx (PA.10) as input floating */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6;

RS232C标准9针串口接线方法

RS232C标准9针串口接线方法 RS232C标准串口接线方法 (第二版) 检验仪器与微机的通讯主要是以RS232C标准接口为主,而串口的接线方法也有一定的标准,在此谈谈几种常用的串口接法,仅作参考: 一、标准接法 1、9对9(包括9针对9孔,9孔对9孔,9针对9针): 说明:以下的孔、针指串口线两端的串口,不过2、3有可能不交换2-------------3 3-------------2 4-------------6 5-------------5 6-------------4 7-------------8 8-------------7

2、9对25(包括9孔对25孔,9孔对25针) 2-------------3 (备注:2、3有可能不交换) 3-------------2 4-------------6 5-------------7 6-------------20 7-------------5 8-------------4 二、特殊接法 关于串口的非标准接口一般需要参考仪器说明书或者咨询仪器厂家才能获知,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特殊接法(每台仪器的具体串口具体接法可参考LIS事业部“仪器设置”文档库): 1、9孔对9针(H100尿液分析仪) 2--------------2

5--------------5 2、9孔对9孔(4-channel半自动血凝仪) 9孔对9孔,一一对应,全接。 3、9对25(C100尿液分析仪) 2--------------2 3--------------3 5--------------7 25串口中,4和5短接,6和20短接, 25串和9串间另接一根线,均焊在两头的铁皮外壳上用做地线。 4、9孔对电话线接口(MEDICA EasyBloodGas血气分析仪端为电话线口) 电话线一端:线头向下,金属片面对自己从左向右分别是1,2,3,4,5 电话线口---9孔串口 1--------------5

串口信号定义和作用以及接线方法

串口、并口接口定义 并行口与串行口的区别是交换信息的方式不同,并行口能同时通过8条数据线传输信息,一次传输一个字节;而串行口只能用1条线传输一位数据,每次传输一个字节的一位。并行口由于同时传输更多的信息,速度明显高于串行口,但串行口可以用于比并行口更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1、25针并行口插口的针脚功能: 针脚功能针脚功能 1 选通(STROBE低电平) 10 确认(ACKNLG低电平) 2 数据位0 (DATAO) 11 忙(BUSY) 3 数据位1 (DATA1) 12 却纸(PE) 4 数据位2 (DATA2) 13 选择(SLCT) 5 数据位3 (DATA3) 14 自动换行(AUTOFEED低电平) 6 数据位4 (DATA4) 15 错误观点(ERROR低电平) 7 数据位5 (DATA5) 16 初始化成(INIT低电平) 8 数据位6 (DATA6) 17 选择输入(SLCTIN低电平) 9 数据位7 (DATA7) 18-25 地线路(GND) 2.串行口的典型代表是RS-232C及其兼容插口,有9针和25针两类。25针串行口具有20mA电 流环接口功能,用9、11、18、25针来实现。其针脚功能如下: 针脚功能针脚功能 1 未用 2 发出数据(TXD) 11 数据发送(一)

3 接受数据(RXD) 12-17 未用 4 请求发送(RTS) 18 数据接收( ) 5 清除发送(CTS) 19 未用 6 数据准备好(DSR) 20 数据终端准备好比(DTR) 7 信号地线路(SG) 21 未用 8 载波检测(DCD) 22 振铃指示精神(RI) 9 发送返回( ) 23-24 未用 10 未用25 接收返回(一) 9针串行口的针脚功能: 针脚功能针脚功能 1 载波检测(DCD) 6 数据准备好(DSR) 2 接受数据(RXD) 7 请求发送(RTS) 3 发出数据(TXD) 8 清除发送(CTS) 4 数据终端准备好(DTR) 9 振铃指示(RI) 5 信号地线(SG) 串口通信基本原理及接线方法 目前较为常用的串口有9针串口(DB9)和25针串口(DB25),通信距离较近时(<12m),可以用电缆线直接连接标准RS232端口(RS422,RS485较远),若距离较远,需附加调制解调器(MODEM)。最为简单

stm32 串口中断总结

本文以USART1为例,叙述串口中断的编程过程。 1、先来讲述一下在应用串口中断时涉及到的一些库文件。 首先对于STM32外设库文件的应用编程,misc.c和stm32f10x_rcc.c是肯定要添加到。 接下来就是我们要用到的相关外设了。毫无疑问,串口文件stm32f10x_usart.c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是对通用GPIO端口引脚的功能复用,所以还需要stm32f10x_gpio.c文件。另外,因为有中断的产生,所以中断文件stm32f10x_it.c也是必要的,当然这个文件一般和main.c 放在一个文件夹下(一般习惯为User文件夹),因为我们的中断响应函数是要在里面自己编写的。 当然还有其他的基本必须文件如系统配置文件等在这地方就不说了,这个是创建一个工程应该知道的。 2、初始化 对于串口通信的初始化,不仅仅只是对串口的初始化(这个地方是比较烦人的,不像别的芯片那样简洁明了)。 ●?首先时钟使能配置。STM32内部的时钟有很多,感兴趣的自己看看参考手册。此处 以USART1为例说明。有USART1时钟、GPIOA时钟、GPIO复用(AFIO)时钟。由于 此处USART1和GPIOA、AFIO均在APB2上,所以可以一次配置完成。如下: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RCC_APB2Periph_AFIO|RCC_APB 2Periph_USART1 ,ENABLE); ●?其次中断配置。主要有优先级组设定、USART1中断使能、该中断的优先级,中断初 始化。程序如下: void NVIC_Configuration(void) {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PriorityGroup_0);//选择分组方式0 /* 使能 USART1中断 */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USART1_IRQn;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0;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 ●?然后GPIO复用功能配置。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原始的外设和GPIO端口引脚的映射 关系,如果要改变其映射的话,请另外查看参考手册上关于GPIO重映射部分。对 于GPIO的复用,其引脚的输入与输出模式都有要求,在参考手册上有详细说明。 void GPIO_Configuration(void) {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 配置 USART1 Rx 作为浮空输入 */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TING; GPIO_Init(USARTy_GPIO, &GPIO_InitStructure); /* 配置 USART1 Tx 作为推挽输出 */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测试电脑的串口是否是好的 最完整最可靠的方法 就是 连接一个真实 的串口通信线路

测试电脑的串口是否是好的最完整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连接一个真实的串口通信线路,2 端用相应软件,如串口调试助手之类的,相互发送发送数据,看另外一端是否能正常接收! 当然,也可以简单的单台机器测试,即短接串口的2、3 两针,用相应软件,如串口调试助手,发送数据,看能否回显发送的数据 串口测试工具使用说明之一——串口调试工具 回复 6 | 人气1387 | 收藏 | 打印 | 推荐给版主 分享文章到: ye_w 个人主页给TA发消息加TA为好友发表于:2010-09-30 19:52:48 楼主 使用串口实现网络通讯,不仅仅需要熟悉控制双方的指令和相关的协议,而且还需要善于使用串口测试工具。在串口测试工具中,最常用的就是串口调试工具。这个串口调试工具网络上一大把,大家百度一下就能下载到(包括我逐步发布的调试工具,都不会提供资源,请大家直接去网络上查找),常用的包括:串口调试助手,串口精灵,Comm等。我也一直使用串口调试助手,下面就是用图形并茂的方式来介绍,请大家指出不足,以便共同进步。 串口调试助手,网络上的版本也有不少,我截2个不同版本的图,但本质没有区别 版本一 怎样测试串口和串口线是否正常 一步:把串口线或者USB转串口线插到计算机上。 二步:打开串口调试助手

接着选择串口,串口线和USB转串口的端口号查看路径: 电脑上--右键--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端口(COM和LPT),点 开端口前面的+号查看即可。 注释:1、USB-SERIAL CH340(COM4)就是USB转串口的端口号 2、通讯端口(COM1)是计算机原来自带的端口号 第三步:设置串口调试助手(见下图) 1、串口:COM4是和串口线或者USB转串口线在上述路径中查看到的端口号。 2、发送的字符/数据:图片上输入的是59,你可以随便输入2位数字。 3、其余设置按照下图。

STM32个人总结

基础入门编 1.搭建开发环境 详情看光盘资料,主要是软件安装和设置。 2.新建工程 可以直接用模板,了解每个文件的含义,会使用chm帮助。 3.STM32库 库的含义。 4.GPIO流水灯 认识RCC,GPIO的各种模式,寄存器的种类和作用。 5.POLLING按键 主要介绍了各种模式,实验通过不断读取GPIO的状态以达到判断按键的目的。 6.EXTI按键 使用了GPIO的EXTI中断来判断按键,记住EXTI要开AFIO(重映射也要开),另外SYSTICK不归NVIC管。注意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最多可以判断16种优先级,即16种中断,同一个中断入口的引脚引发的中断也算是同一种中断,同种种中断不能相互嵌套。(响应优先级是在抢占优先级相同时,同时发生才有用,其中一个发生后无用)。 7.SYSTICK 关键是SYSTICK的初始化函数,了解那几个寄存器的作用和特殊的宏定义(就是选择自己想选择的位),根据配置可以延时不同的时间,详情看代码。 8.串口通信 开启相应RCC,做好Iint,配置好中断(可选,主要用于接收),然后弄好fputc(),可以直接用printf()直接输出。 9.DMA 不经CPU处理直接相互传输,开启相应的DMA,配置好from..to..,字节大小等,用cmd 命令后可以开启传输。 10.ADC(DMA) 主要就是初始化好ADC,什么通道模式之类的,详情看代码,由于使用了DMA模式,要配置好DMA,有ADC_DMACmd()开始传输。 11..FSMC显示英文 用FSMC直接写入液晶的控制芯片的显存,注意使用的是16位的颜色,线的接法要注意(RGB为5:6:5)。 由于用的是模拟的方法,输入数据时用的都是宏,该地址线用来作为C/D,16位是往前移了一位的,因此要乘以2. 值得注意的是开窗的显示手法,在显示字符前先“开”一个窗,当一行数据写完时,自动换到下一行继续写。 在写数据的函数那里可以更换字的背景色,也可以修改该函数的.h的BACKGROUND 的宏定义。 FSMC的初始化暂时不清楚,应该是关于NOR FLASH的。控制代码是配好的,具体的设置看参考文档(有关定位坐标和扫描方式都与此有关)。 (NOR-FLASH 有4个bank,NE[3:0],区分不同的bank,实验用NE1;DataAddress_Mux 数据域地址线复用;8位地址线25:0->24:0 16位地址线25:1->24:0,宏定义是16位的地址线,对应的机内地址*2左移1位) 12.IIC-EEPROM

RS485接线的正确原理图

RS232 通讯原理 ? RS485通讯原理?RS422 是什么? RS485接线的正确原理图常见的RS485错误接线 RS-232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最初都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制订并发布的,RS-232在1962年发布,命名为EIA-232-E,作为工业标准,以保证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RS-422由RS-232发展而来,它是为弥补RS-232之不足而提出的。为改进RS-232通信距离短、速率低的缺点,RS-422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s,传输距离延长到4000英尺(速率低于100kb/s时),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10个接收器。RS-422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规范,被命名为 TIA/EIA-422-A标准。为扩展应用范围,EIA又于1983年在RS-422基础上制定了RS-485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由于EIA提出的建议标准都是以“RS”作为前缀,所以在通讯工业领域,仍然习惯将上述标准以RS作前缀称谓。 备注:以上是官方的专业描述,看不懂没有关系,大致有个印象就可以了,有兴趣的可以上网可以买一些专业书籍做深入研究,我再用通俗的语言补充描述一下。 RS232通讯的基础知识: RS232通讯又叫串口通讯方式。是指计算机通过RS232国际标准协议用串口连接线和单台设备(控制器)进行通讯的方式。 通讯距离:9600波特率下建议在13米以内。 通讯速率(波特率Baud Rate):缺省常用的是9600 bps,常见的还有1200 2400 4800 19200 38400等。波特率越大,传输速度越快,但稳定的传输距离越短,抗干扰能力越差。

串口通信测试方法

串口通信测试方法 1关于串口通信的一些知识: RS-232C就是目前最常用的串行接口标准,用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PC机系统中都装有异步通信适配器,利用它可以实现异步串行通信。而且MCS-51单片机本身具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接口,因此只要配以电平转换的驱动电路、隔离电路就可以组成一个简单可行的通信接口。 由于MCS-51单片机的输入与输出电平为TTL电平,而PC机配置的就是RS-232C标准串行接口,二者电气规范不一致,因此要完成PC机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必须进行电平转换。 注明:3)RS-232C上传送的数字量采用负逻辑,且与地对称 逻辑1:-3 ~-15V 逻辑0:+3~+15V 所以与单片机连接时常常需要加入电平转换芯片: 2 实现串口通信的三个步骤: (1) 硬件连接 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计算机的串口就是RS232电平的,而单片机的串口就是TTL电平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我们采用了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我们采用了三线制连接串口,也就就是说与计算机的9针串口只连接其中的3根线:第5脚的GND、第2脚

的RXD、第3脚的TXD。电路如下图所示,MAX232的第10脚与单片机的11脚连接,第9脚与单片机的10脚连接,第15脚与单片机的20脚连接。 使用MAX232串口通信电路图(9孔串口接头) (2)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①通信协议的使用 通信协议就是通信设备在通信前的约定。单片机、计算机有了协议这种约定,通信双方才能明白对方的意图,以进行下一步动作。假定我们需要在PC 机与单片机之间进行通信,在设计过程中,有如下约定: 0x31:PC机发送0x31,单片机回送0x01,表示选择本单片机; 0x**:PC机发送0x**,单片机回送0x**,表示选择单片机后发送数据通信正常; 在系统工作过程中,单片机接收到PC机数据信息后,便查找协议,完成相应的操作。 ②串行通信程序设计主要有微机发送接收程序与单片机发送接收程序,微机上的发送与接收程序主要采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如C语言,因为了能够在计算机端瞧到单片机发出的数据,我们必须借助一个WINDOWS软件进行观察,这里利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