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考试说明(广东省)——历史

2013年考试说明(广东省)——历史

2013年考试说明(广东省)——历史
2013年考试说明(广东省)——历史

2013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整编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1专题1)

1. 西周的政治制度

(1) 知道夏朝与周朝的建立;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在禹之前,是禅让制;禹之后为世袭制。中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出现于夏朝。周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始称西周。

(2)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分封制

①内容:目的——巩固西周统治。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主要诸侯国——燕、鲁(武王)、宋(成王,商朝旧贵族)等。

②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后来造成了周后期

诸侯割据争霸,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社会动荡。

宗法制

①内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

周政治典型特征。

②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分封制。

(2)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4)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说明:夏朝建立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和?商朝的政治特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了解秦的统一;

①过程: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继续扩大帝国规模(1.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2.修灵渠湘江和漓江,平定岭南 3.平西南夷,修五尺道)。

②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国家一体格局的形成。

(2)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郡县制的建立:

①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始皇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行政)、郡尉(军事)、监御

史(监察)等职官,“县”隶属于“郡”。

③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是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特点:三权分立,位高权重,不得世袭,军权皇控

(3) 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其影响。形成:1.战国时初步形成 2.秦朝正式建立 3.西汉巩固

4.隋唐完善

5.宋元加强

6.明清达到顶峰并渐趋衰落

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如兴修水利;有利于各地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抵御外来

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

消极影响:君主专制下极易形成暴政;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专制,阻碍中国科学技术进步。

(4) 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说明: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条主线,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汉代中央?中朝?:

中朝,及中外朝制度,汉朝限制相权的措施。“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中朝”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以三公九卿为首的“外朝失去参与朝廷要政的决策机会。”.

唐代三省六部制:

唐代中央设中书省起草、门下省纠核和尚书省监督,尚书省设吏、工、礼、户、兵、刑六部。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宋朝分割相权:

宋是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太尉枢密使分割军权。还有一个三司是用来分割财权的.

(2)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汉代州的设置: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设置了州。

元朝行省制度:元朝开创,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路、州、县)

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①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①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

②史实:

汉代:汉武帝时,频繁更换宰相,并形成中外朝制,由中朝(内朝)作为决策机构。唐代:在中央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散相权。

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①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

②史实:

a、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

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b、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

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知道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权位。

察举制:由官吏查访合适的人才(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九品中正制度。

评价:1.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 2.选考具有封闭性,以官举士民意无从体现,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扩大统治基础。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隋唐时期兴起,各朝沿用,明清时八股取士科举制走向僵化。

进步性:1.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情形;

2.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4.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

局限性:1.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2.是最高掌权者诱导、控制读书人的手段。

(4)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主要是通过学习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些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法令出一?一目和?中央监察机构?等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

设立原因: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导致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设立时间:明成祖时期。目的: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职能:作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但职能不明朗,不能统领六部百司。

影响:加强了皇权,但后来宦官参政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

(2)了解清朝军机处设置及评价

设置时间: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立军机(房)处.

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特点: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

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评价:提高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其政治决策封闭性日趋明显。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3)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加强民族交流等。

消极: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利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4)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说明:本课是这一专题的最后一课,因此,除了学习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一些主要新变化之外,还可对本专题作总结性的学习,如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清朝的边疆政策?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必修2专题1)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曲辕犁特点:

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

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

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加强对岭南的管辖,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治理黄河:有利于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和政局的稳定。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产生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

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①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②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5)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耕作方式:精耕细作,小农户个体经营

生产目的:自给自足

经济形态:自然经济

说明:学习时应依据?农业是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这一总体目标来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神农’的传说、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手工业的发展

(1)知道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列举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纺织业

1、纺织原料

我国纺织原料出现的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我国古代最早的纺织原料是麻、葛,其次是蚕丝,而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在宋朝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明朝时期,棉花的种植面积普遍扩大,棉布已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

2、发展历程

距今四五千年前:最初的纺织品是麻和葛,后来出现蚕茧和丝织品。

商代: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女纺织生产为“国有六职”之一。

西周时期: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战国时期:棉、绢、罗、纱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汉代:纺织品的花色达20多种,丝织品轻柔优美,通过丝绸之路行销到欧洲。

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北方以来州、毫州最著名,南方以吴越、宣州出名;另外丝织品种类增多。

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明清:进入鼎盛时期。(1)丝织中心—苏州、杭州(2)民营丝织业兴盛(3)丝织品工艺精巧,妆花缎、金宝地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出现许多颜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为什么纺织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得到发展?

1、政府的重视

2、织女地位较高

3、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和发展

4、丝织品远销海外,深受欢迎

5、民间私营作坊兴盛

6、纺织业部门出现工场手工业,规模日益扩大

冶金业

我国古代的冶金业主要包括哪两个大的部门?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

1、青铜器

★什么叫青铜器?

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而得名。

2、冶铁业

冶铁业也是我国冶金业一个重要部门,正由于冶铁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

★冶铁技术进步和发展:

(1)由块炼铁到生铁的进步; (2)淬火工艺的出现; (3)煤的使用;

(4)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马排鼓风→东汉杜诗发明用水

力作为动力鼓风。

陶瓷业

1、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

2、从商朝到东汉:由陶向瓷过渡

3、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邢窑的白瓷(有“南青北白”之说)

4、宋代:瓷窑遍布各地,全国有几大名窑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5、清代: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

★我国古代陶瓷品种不断创新的原因

①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②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

③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④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和聪明智慧。

★中国古代制瓷业的世界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中国的制瓷技术高超,享誉世界;

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世界各地也开始生产瓷器;

中国的制瓷在世界上具有无可替代的独尊地位。

★宋、元、清三代瓷器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瓷器表面由色调单一到色彩绚丽;瓷器的功能由纯生活用品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工艺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3)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技术水平不断进步,规模逐渐扩大。

②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其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农业的附属地位。

③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④经营方式不断进步。明代中后期城市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是古

形态。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说明: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需适当拓展。?‘工官’和‘匠户’?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商业的发展

(1) 了解古代商业的出现;

1、商周:商业产生

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商人的积极作用,“商人”又是因何而来?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贩卖的物品为“商品”。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商业因商朝而得名的真正原因?

商朝商业发展水平较高,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商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出现了职业商人和商业

活动的交换媒介——货币。

战国后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农具,有的模仿各种工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2、秦汉:商业的初步发展

原因: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②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③汉文帝将抑商政策改为宽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实行“入粟拜爵”;

④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

3、唐代:商旅往来频繁

隋唐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业贸易、中外交流蓬勃发展;至宋元时期,古代商业的发展更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陆上丝路不通,造船业发达)

5、明代:会馆、商帮的出现

商人在古代最初只是个体分散式的经营,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商人群体。但到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竞争的加剧,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以地域为中心的商帮,商人开始以群体形象活跃在历史舞台。

山西商帮、徽州商帮、福建商帮、广东商帮、山东商帮、宁波商帮、龙游商帮、洞庭商帮、江西商帮、陕西商帮

(2) 概述“市”在历代的发展和商业都会崛起的史实;

“市”的发展

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当面交易

汉代: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9市,市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市、坊界限分明。六朝:草市形成,且由“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唐代:草市普遍,夜市繁荣,但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仍受官府严格控制,市、坊界限分明,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宋代:市首次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有夜市、晓市和定时一聚的庙会。

明清:商业区繁华

商业都会的掘起:

战国: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商业城市开始兴起

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

新朝: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

唐朝:长安、洛阳、扬州

宋朝:汴京(开封)

清代:苏州、四大名镇(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经济职能不断加强,直至出现专门的工商业中心;商业中心分布以北方为主→南方为主;农业、手工业发展;江南的开发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

(4)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征。

①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同时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②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1、相辅相成;

③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水平;

④政府将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城市逐渐增多,城市的商业性和经济能力逐渐加强。

⑤在明前期之前对外贸易兴盛,特别是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渠道的对

外贸易发达,并促成了沿途商业城市兴盛,但此后衰落。

⑥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出现实力雄厚的徽商、晋商等大商帮。

⑦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

★商业的繁荣与哪些因素有关?

政策支持、政治稳定、农工业发展、交通发达、市场开拓、城市建设、货币流通、经营理念……说明: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是课标要求,也是本课难点,学习时需要加以拓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重农抑商?: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积极影响: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

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消极影响: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海禁?: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影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原因:

①主要原因在于受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②农名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地主和大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他们富有以后,往往是把钱用来购田置地,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④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抑制工商业的政策。

⑤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征(以课后?自我测评?为例)

1、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2、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4、地位和影响上: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2)体会当今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3)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说明:?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要注意深入分析其作用和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本课难点,学习时要注意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工商业的管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3专题1)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

形成的重要意义;

儒家:

孔子(儒家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与“礼”;对鬼神敬而远之,民本思想。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编纂:《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

孟子:“亚圣”

①政治:仁政学说(思想核心)、民贵君轻

荀子:①天人关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

老子(李耳)

①哲学:核心“道”,事物具有相反的两面、“弱者道之用”(朴素辩证法);

②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社会。

庄子:道——乃世界最高原则、“齐物”、“逍遥”

《庄子》文章特点:想像丰富,善于用寓言讲道理,浪漫主义

墨家:墨子:

①“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俭等;

②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认识论“三表”法);

③逻辑学:“取实予名”、“察类明故”。

法家: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①李悝:“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

②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实行重农抑商、思想专制;

③韩非:“法”、“术”、“势”结合,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

变”、主张变法。

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

代文化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

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早期儒家思想内容。

(3)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

说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墨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贡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独尊儒术

(2)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

罢黜百家:

经过:汉武帝起贤良文学;董仲舒的文化体制改革(核心: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影响:①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太学的出现:

时间:汉武帝时。

影响: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太学生参政:“太学清议”,有较强的参政意识;

(3) 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

说明:?‘焚书坑儒’批判?和?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 宋明理学

(1)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朱熹: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它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

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开创者。

王守仁:明代思想家,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新学的集大成者。

(2)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程朱理学:

1.程颢、程颐: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2.朱熹:理比气更根本,理不能离开气,即唯心主义;区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

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

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他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

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

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

立民的准则。它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有一要将其剥落、

扫除。

2.王守仁:“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得出结论“心外无物,心外无

事,心外无理。”

(3)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北宋五子开创理学,朱熹建立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理学新的发展,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4)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说明:?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和?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知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三人思想进步的特点:①反对君主专制②反传统,反教条③带有一定民族色彩)

李贽

主张:反对盲从孔子,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其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具有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进步性。但局限性在于具有否定客观真理的相对倾向。

黄宗羲

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主张;学校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影响:①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②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顾炎武

主张:①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②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③对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

④提倡“经世致用”,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⑤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但他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著作:《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王夫之

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批判秦朝以来的暴政:

①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②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

③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历史观: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以厚重的哲学思想作为基础。)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时期儒学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藩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3)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说明:?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必修3专题2)

1.科技成就

(1)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

发明:考古表明,可能在西汉早期。在西汉,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并存。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影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指南针

发明:大约出现在战国。

应用: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

发明: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准备了条件。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使用:①唐末宋初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②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③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都是世界最先进的。

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雕版印刷

进步历程:①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③元代王祯成功

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字盘。④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的应用。影响: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①造纸术:纸的发明音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纸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利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②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西欧人开辟了地理发现的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提供便利。

④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3)体会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感受先民创造精神的价值。

说明:学习时要特别重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对文明进程的影响等问题的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概述汉字与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汉字:起源: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传说。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

小篆:创始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绘画:石器时代制陶匠在陶器上绘制绚丽的图形→先秦两汉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话”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2)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苏轼、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家

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

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②怀素、张旭则擅长狂草。

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以行书名世。元代:赵孟頫(赵体)明代:文征明、董其昌

(3)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王维等著名画家;

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在创作上强调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初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质。

王维,唐代诗人,以画入诗,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4)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说明:?金声玉振??宫廷舞和民间舞?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文学成就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诗经》:

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雅》主要是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与不满情绪。

《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歌颂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

楚辞:

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感情奔放,句中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离骚》

屈原代表作,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

影响:《离骚》著称于世,人民又称“楚辞”体为“骚体”。“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南齐沈约认为,汉魏以来诗文“莫不同祖风骚。

汉赋:

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东汉时期,班固、张衡的作品地位最高。

唐诗:

①“诗仙”李白(701-762):以激情与浪漫著称。他的诗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

学上的体现,透射出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

②“诗圣”杜甫(712-770):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笼

罩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代表作:七律《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等。杜诗被后人成为“诗史”。

宋词: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

元曲:

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去两大类,即通常所说的“剧曲”“散曲”。元杂

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出多部揭露黑暗现实、讴歌反抗精神是高水平剧目。如《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明清小说:

明代中叶(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吴承恩《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后唱片白话小说

创作盛况空前;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

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短片白话小说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

界的描绘更加精炼和精彩;

清代小说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在描摹人生世

情方面有更为成功的表现;晚清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

游记》、《孽海花》)创作与近代生活个关系非常密切。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体会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学价值,感受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

说明:要关注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曹雪芹等创造了祖国古代辉煌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家。体会文学现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4.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1)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形成:乾隆末年,为庆祝乾隆80寿辰,徽戏剧团的三庆班由高朗亭率领进京献艺,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相继进京,统称“四大徽班”。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剧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徽剧+汉剧+昆曲、秦腔、其他)

繁荣:中国京剧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在清同治、光绪年间,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期,在中国戏曲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地位:它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殿堂上也放着奇光异彩。

五、古代中国历史人物(选修4)

1.孔子(第2单元)

(1)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了解孔子的生平;

①少年立志,以传承礼乐文化。②三十而立:精通“六经”,办私学成功。

③涉足政坛:在鲁从政,先后任中都宰和鲁国司寇。

④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未被采纳,返回鲁国。

⑤晚年专修诗书:整理典籍,删修《春秋》,整编“六国”: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2)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仁、礼、中庸。

①?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②?仁?(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恋歌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通知。

③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①对中国:

⒈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孔子的

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传统

思想。

⒉古代文化: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

个人行为规范之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⒊古代教育:

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对世界:

⒈亚洲汉朝以后,儒学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⒉西方:明清以后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说明:教学时应与必修Ⅲ中?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的有关内容相联系。

2.秦始皇(第1单元)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①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条件:

客观条件:

⒈从经济方面看,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这位统一提供经济基础。

⒉战国时期,各诸侯大多实行郡县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战国七雄。

⒊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民族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关系,民族共同体。

⒋人民渴望统一。

主观条件:

1.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国力强盛。

2.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②统一的过程:

⒈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⒉方式:兼并战争;⒊过程:韩赵魏楚燕齐

③统一的意义: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颁布《秦律》;

②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桂林等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④文化上: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交流。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

①杰出的政治家:

⒈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乱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

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⒉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统一,促进了各地

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⒊通过统一战争,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灵渠,扩大疆域。是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世纪。

③残暴的皇帝:

为了稳固统治,他实行暴政,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制定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广建宫殿陵墓,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说明:教学本课应与必修I中?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内容相联系,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列表归纳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运用疆域图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注重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3.唐太宗(第1单元)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①政治:完善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布《唐律》;

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促进了唐初政治清明,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政治

基础。

②经济: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实行轻徭薄

赋,是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③文化: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文化发展。

④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⒈战而后和:唐太宗派李勣和李靖分别讨伐;

⒉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世袭。西突

厥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⒊册封首领:西北各族首领尊请唐太宗为“天可汗”,他们的后嗣有唐朝册封;

⒋和亲通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是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⑤外交: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树立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交易、居住、做官,与中

国人通婚;对外来文明采取开放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为

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也为世界文化做出重大贡献。

(2)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唐太宗在位期间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调整生产关系,使唐朝政策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大唐盛世的来临奠定基础;加强连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促使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阶段;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特别是其晚年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和典范,对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重要影响。

说明:教学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并从史实人手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4.康熙帝(第1单元)

(1)了解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抗击沙俄侵略等。增强维护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

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对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说明:教学时要史论结合,从具体的措施入手分析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少年皇帝?

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古代希腊、罗马

一、古代希腊、罗马(必修1专题6)

1.雅典民主政治

(1)了解希腊独特的海洋性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说明影响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自然地理环境:

①浩瀚的海域②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

③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④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

①小国寡民②独立自治③文化认同

④民主政治⑤商品经济发达⑥思想文化繁荣

希腊公民的素质

①参政素质普遍较高。②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于权威。

③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和平等。

④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公民不仅仅代表他自己,而且代表他所在的城邦。

说明影响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①独特的海洋性自然地理环境②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城邦)③公民素质比较高

(4) 体会古代希腊文明的灿烂辉煌,认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5) 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关系

古希腊政治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政治是间接民主,但两者都是民主,只是表现形式有了不同。

说明:学习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时要注意三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为重心,理解古代希腊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这一主题。

(3)知道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内容:

①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那些债务奴隶重获自由,并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

业的发展。

②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

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

以受理公民投诉。

作用: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4)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

克里斯提尼的民主改革

(5)知道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如“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等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④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6)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得: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是雅典古典时代辉煌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失:①就民主的范围而言,广大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制度之外。

②就其性质而言,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较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被滥用和误用。

(7)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

说明:本课第一、二目通过对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等典型事例的介绍,展示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第三目则专题讨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学习时要注意?论从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实际上就蕴藏在第一、二目的内容中。?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希波战争?等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罗马法

(1)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十二铜表法》:

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公民法:

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公民法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万民法:

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自然法:

它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认为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西塞罗—“自然法之父”)

作用:

①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的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②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

③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

(2)理解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体会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

①对罗马而言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促进罗马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②对世界而言,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3)理解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自然法体系

说明:罗马的法律制度既是罗马文明的代表性成就,也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传承关系,罗马法的分支之一自然法更是具有超越时空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学习罗马法主要内容时要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等四个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必修3专题6)

1、?人是万物的尺度?

(1)了解人文精神的起源;

起源于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价值的阐述。

(2)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智者学派:以认识社会为讨论重点,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运用,知识即美德。(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强调人类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3)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是一种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

(4)体会苏格拉底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说明:公元前5世纪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人文主义起源的重要原因,学习时要注意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人生而平等?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三、古代西方历史人物

1.亚里士多德(选修4第2单元)

(1)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

(2)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①哲学: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

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

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

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

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②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③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3)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必修3专题6)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拉丽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2)知道《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作者:马丁?路德

主要思想:

①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信仰得救)

②人人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与对话。(《圣经》

的平民化与普及化)

③《圣经》代表着理性与思想自由。

(3)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就是反对封建神学、神权、宗教束缚和等级观念;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注重人,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

(4).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说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主要作品?本课教材中没有涉及,学习中要予以补充。?古典文化的‘再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启蒙运动(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和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1)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促成了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

(2)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百科全书派、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伏尔泰:

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他认为,自然赋予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但他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这反映了他思想的局限性。

孟德斯鸠:

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则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而产生的临时机构,而不是集中于常设的委员会;司法权则应独立于行政之外。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

卢梭:

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3)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①把文艺复兴以来对人性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

②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类的自由和平等的要求。

③在反对基督教神权的基础上,反对整个封建制度,并为即将到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种种政治设想。

④在“人是万物的尺度”和人文主义等传统的人文精神之外,又为人文精神增加了人的感情、个性、尊重自然和宽容等新的内容。

⑤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更加全面、完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作了进一步的规范。

(4)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认识到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说明:?洛克限制‘公权’的设想?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运用比较法加深学生对启蒙运动思想家思想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必修2专题5)

1.新航路的开辟

(1)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①最根本的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对东方商品的需求。

③欧洲人对货币尤其是贵金属的狂人追求。

④土耳其人阻断了传统的通商道路,需要开辟一条直接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2)迪亚士和哥伦布开辟的航线及其影响;

①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远航到达美洲,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3)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①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有力地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新航路的开通,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②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又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

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新航路的开辟,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④新航路的开辟还极大地冲击了西欧思想文化领域。

从此,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各文明世界的相互交流与影响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4)体会探险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说明:?开辟航线?与?文明交往?是理解本课的两个关键词,前者主要是对事实的了解,后者则蕴含着对这一史实的基本评价,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分散的文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两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2.英国的殖民扩张

(1)列举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殖民地:

①16世纪末参与殖民,1607年在北美洲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在东方指向印度;

②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年),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③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英国获得西班牙向西属美洲贩卖奴隶的专卖权,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海外商品市场:

①建立奴隶制种植园——提供粮食和原料

②开设垄断性贸易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2)了解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①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②1652年至1674年,英国与荷兰之间进行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权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③1756—1763年之间英国发动对法国的七年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认识殖民扩展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4)感受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与文化,树立多元文化观,注意汲取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

说明:本课内容是第一课的延伸和拓展。?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出现,?殖民扩张?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产生和发展,并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学习时要注意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等多角度思考问题。?海上马车夫?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3.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力量)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②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这是英国工业革命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①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②173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③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④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发明联动蒸汽机

⑤1807年,富尔敦发明汽船⑥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3)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013年高考广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加强 B .宗法制的衰落 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井田制的推行 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 ……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 .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 .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 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陆九渊 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 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 .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 .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 .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 A .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 .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 .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 .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 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 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 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 .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 .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 .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20.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 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A .君主专制 B .君主立宪制 C .共和制 D .无产阶级专政 21.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

2015广东高考文综试题 答案整理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图1为某旅游区的数 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4、表1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表1 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1338 1155 82 307 比重(%)17 1.3 8 4.5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5、图2为2005年~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湛江 6、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该省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8.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9、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2013年广东高考数学标准答案详解

绝密★启用前?? ?? ?? 试卷类型:A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数学(理科) 参考公式:台体的体积公式 h S S S S V )(312121++=,其中S 1,S 2分别表示台体的上、下底面积,h 表示台体的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M={x |x2+2x=0,x∈R },N={x |x2-2x =0,x ∈R},则N M ?=( ) A.{0}?? B.{0,2} C.{-2,0} D .{-2,0,2} 2.定义域为R 的四个函数y =x 3,y =2x ,y=x 2+1,y =2si nx中,奇函数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 D.1 3.若复数z 满足iz=2+4i,则在复平面内,z 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A .(2,4) ? B .(2,-4)? C. (4,-2)? D.(4,2) 4.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如右表,则X 的数学期望E (X)=( ) A .23 ? B.2? C .2 5? D.3 5.某四棱台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则该四棱台的体积是( ) A.4 B .314 C.316 D.6 6.设m,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βαβα??⊥n m ,,,则n m ⊥ B.若βαβα??n m ,,//,则n m // C.若βα??⊥n m n m ,,,则βα⊥ D .若βα//,//,n n m m ⊥,则βα⊥ 7.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 的右焦点为F (3,0),离心率等于3 2 ,则C 的方程是( ) A.15422=-y x B.15422=-y x C.15222=-y x D.15 22 2=-y x 8.设整数n ≥4,集合X ={1,2,3…,n }.令集合S ={(x ,y,z )|x ,y ,z ∈X,且三条件x <y

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卷 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 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 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 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 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 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201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

201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 2.(3分)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 3.(3分)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4.(3分)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5.(3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6.(3分)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

2019高考地理大纲及考试说明

2019 高考地理大纲及考试说明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 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 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 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 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019届广东省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9届广东省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如楚国眼界宽了,才产生了“问鼎中原”的野心,因此说明了“中原”本无“故主”。材料表明 A. 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 B. 中原并非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C. 民族大融合催生出大一统观念 D. 天下观念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天下四方”是指一统,即统一天下。根据所学可知,“楚国”“问鼎中原”是在春秋时期,诸国混战促进民族交融催生大一统观念。故答案为C项。A项,天下四方观念起源于游牧民族的表述与材料中“有学者认为天下四方的观念来自于流动性很大的部落,一些居住在中原的土著部落不易产生这类宏观意识”相符,但概括材料意思不全面,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该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天下观念是否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与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关,不能一概而论,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201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最新Word版

((2015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 2.3分)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 3.(3分)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B.资本主义的萌芽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4.(3分)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5.3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6.(3分)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af12249096.html, 地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2015年高考广东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 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 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录美洲的意义20.“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下列文献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大抗议书》B.《权利法案》C.1787年美国宪法D.《人权宣言》21.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和例题示范 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 地理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部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 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2013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3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某航母跑道长200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 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5m/s B.10m/s C.15m/s D.20m/s (这题由式:vt2-v02=2as 即可求得答案。本题不难,知道此公式即可) 14.如图3,甲、乙两颗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半径分别绕质量为M 和2M 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向心加速度比乙的小 B.甲的运行周期比乙的小 C.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 D.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大 (做此类星体类选择题,我们要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即可,比如说卫星越高,能量越大、周期越大,线速度越小等即可,很少需要公式推理,此类题没难度,高考只有一题类是的选择题) 15.喷墨打印机的简化模型如图4所示,重力可 忽略的墨汁微滴,经带电室带负电后,以速度v 垂 直匀强电场飞入极板间,最终打在纸上,则微滴在 极板间电场中 A.向负极板偏转 B.电势能逐渐增大 C.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D.运动轨迹与带电量无关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是常考题,经带电室带负电后,粒子往异种电荷方向偏转;由于此过程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减小;粒子运动轨迹肯定与带电量有关,带电量越多,偏转的就越厉害,此类题目只需进行定性分析即可) 16.如图5,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 1:n 2 =2:1, 均为理想电表,灯光电阴R 1=6Ω,AB 端电压 u 1=sin100πt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频率为100HZ B 的读数为24V C 的读数为0.5A D 变压器输入功率为6W (此题考了变压器的原理,我们首先要知道这是一个降压变压器,而且匝数越少的图 4

2015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 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 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 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 【答案】B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应为不容置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否定不当,B成分残缺,D搭配不当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答案】A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①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卷超高清版内含问题详解

实用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I图1. 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风化作用.变质作用C .地壳运动D开心果耐旱怕涝。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2. 地区。这种现象表明.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A .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B C.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 D.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23.图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

广东省A.西藏自治区 B. 甘肃省 D.C.内蒙古自治区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4.文档. 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 A. 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 B. 局地气流下沉增温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 D. 暖锋过境释放热量 5.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表1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页2第 实用 6.北京时间2012年12曰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曰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7.图3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

广东省2021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2021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诗经》所记载的事件往往没有确切的地点、明确的时间,并缺乏严密的逻辑,但它依然可以反映出散落的历史真实。这表明《诗经》 A.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史学著作B.对战国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C.集中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观念D.源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 A.延续了西周的礼乐等级制度B.思想大一统趋势开始出现 C.西汉政权面临内忧外患局面D.地方势力削弱了中央王朝 3.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 4. 有学者在诗词库中对宋明时期的诗、词、风、曲、骚、偈、联等文学体裁的朝代关键字作品数量 农3640 宋 商3270 农2100 明 商2760 A.土地兼并日益加剧B.文化艺术逐渐衰落 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商品经济影响扩大 5. 清初大臣范文程说∶"治天下在于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基于上述认识,清朝

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B.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 C.实行轻徭薄赋政策D.延续议政王大臣会议 6. 19世纪70年代前后,苏伊士运河开通,欧洲与香港、上海的海底电缆连接,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完工,俄国黑海海滨港口与东亚开始通航。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C.引发了南方的农民起义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7. 1918年上海《妇女杂志》刊登了现实主义小说《理性之家庭预算》,作者张慧中在小说中制定了以下预算表(如表)。由此可推知,张慧中 A.倡导妇女自立与解放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反对北洋政府的统治D.重视提高妇女政治权利 8. 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提出,要"放弃一切陈腐不合时代之经济观念""对于人民经济活动,从生产过程以迄最后消费,应作有体系之计划统制,并逐渐加强,使能全盘控制,以配合军事之应用。"据此推断,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苏联大力支援中国革命B.北伐战争不断取得胜利 C.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D.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9. 1990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1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9%;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86%。引起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农村生活水平提升B.市场经济加快发展 C.第三产业发展较快D.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10. 恩格斯指出,雅典全盛时期,每个成年男性公民平均有18个奴隶,但是随着财富的集中,大批自由公民陷入贫困化,自由公民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与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也不会有成效,于是他们把整个雅典引向灭亡。恩格斯认为导致雅典灭亡的是 A.直接民主制度B.繁荣的工商业 C.发达的奴隶制D.公民的自尊心

2015年高考广东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年广东高考(历史部分)试题答案及解析 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秦统一中国后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因书写不方便,被隶书所取代。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D.反对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该朝臣认为,如果诏令不是出自中书省,就是乱政,由此可知他是希望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的,故该朝臣主张加强相权以限制王权。 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答案】A 【解析】材料描述了小农经济的特征之一,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现象。 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政府所在地在广州,而且还有“勾联俄国”、“广东共产”。结合所学知识,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广州政府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此可知为国民革命时期。 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答案】D 【解析】据“1961年”、“父子队”“兄弟队”判断答案为D。A项三大改造后土地所有制一直为土地公有制;B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C国民经济调整的是农轻重的比例,与材料无关。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表2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答案】B 【解析】由表格中数字信息可知:中苏贸易不断增加,而中美贸易急剧减少。可知当时中苏关系密切,中美关系紧张,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答案】C 【解析】由“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可知平民获得了立法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A、C、D三项与材料无关。 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录美洲的意义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的发现及其之后的殖民扩张,拉大了美洲与欧洲之间的差距。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C应是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D项错误,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发现美洲;其次该会议应该不仅讨论发现美洲的意义,还关注了消极影响。 20.“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下列文献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大抗议书》B.《权利法案》C.1787年美国宪法D.《人权宣言》 【答案】D 【解析】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A项《大抗议书》是1641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反对君主专制,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B项适用于君主立宪制,C项适用于民主共和制。 21.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 【答案】A 【解析】由“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可以分析出这

广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3.(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4.(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

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doc

2016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 2016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一) 考纲解读 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近年来没有本质差异和变化,2016年地理学科依然比较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考建议 1.熟悉考纲,梳理教材,构建知识体系。考生应根据考纲内容,首先全面梳理高考考查要求的内容和知识点,熟悉教材;其次要侧重于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构建知识体系。 2.专题复习,注重例题,掌握分析方法。考生应根据教材内容,区分专题,查漏补缺,学会从地理学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3.联系区域,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是近年来地理试题命题的重要形式。考生要以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地图为载体,以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多角度展开综合分析评价,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二) 考纲解读 近年来地理高考大纲没有本质的差异和变化。可以理解为高考的主导方向就是力求稳定。大纲中对于考生地理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尤为突出,即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建议

1.了解考纲,把握复习方向。考纲规定了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及考试范围,是确定高考命题范围、难度的基本依据。 2.梳理教材,构建知识体系。一轮复习阶段要全面梳理高考考查要求的内容和知识点,熟悉教材;二轮复习阶段要侧重于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构建知识体系。 3.专题复习,进行归类整合。整合教材内容,同类知识集中归类复习,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复习效果。 4.重视典例,掌握分析方法。通过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了解、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也是新课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要求。考生在复习中,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这方面的能力。 5.联系区域,学会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的复习要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相结合。 6.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地图(包括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是近年来地理试题命题的重要形式。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识记、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时要结合、运用相应的地图。 2016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三) 一、考纲解读 (一)大纲要求:1、学会从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2、联系区域,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 (二)与2015年考纲对比 1、从考试性质看,无任何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