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新) (1)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新) (1)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新) (1)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新) (1)

计量经济学课程上机实验指导书

淮海工学院商学院

2009年12月

实验一 eviews 操作基础

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eviews 的基本功能,熟悉eviews 的界面。

实验内容:

(一)建立一个workfile

步骤( 冒号后面为eviews 操作步骤提示):

1、打开eviews.

2、新建workfile 并命名。

3、新建series 并命名为x 。

4、数据输入到workfile,改变数据范围。

5、保存workfile.

6、打开你的workfile 。

7、打开你的series.

(二)观察series

1、打开series。

2、(1)观察x 的统计性质: view—descriptive statistics---histogram and stats, 判断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2)view-spreadsheet/line graph 线图/bar graph 条图,并把表和两种图复制到一个word 文档并命名。

3、简单分析你的数据,把分析结果写入你的文档。

4、对序列进行简单的变换:

对序列取对数形成新的序列名为logs:procs-generate by equation----logx=@log(x)

对序列取倒数形成新的序列名为invs:proc-generate by equation----invx=@inv(x)

5、观察你的新序列。

(三)根据上述数据的分析,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上机练习

实验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1、打开workfile ,从讲义中拷贝数据。

2、新建group 中包含Y、X1、X2、X

3、X

4、X5并命名group1。

3、打开group1,观察group member (组中的变量)/spreadsheet (表)/graph (图)/multiple

graph (多元图形)/descriptive statistics (描述性统计)/correlation (相关系数)/covariance (协方差).

4、将spreadsheet 复制到一个word 文档.

5、在group 窗口,找到proc 菜单下面的make equation.

6、建立Y 对X1、X2 的回归模型。

7、根据的习题要求回答问题。

8、把你的分析结果写成报告,其中包括表、图、回归方程及参数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总体显著性检验,并对回归方程的经济意义简单分析。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上机练习

实验三 异方差检验问题

实验目的和要求:

用几种方法检验异方差是否存在以及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的应用。

实验内容:

(一)图示法观察异方差

1、在eviews 中建立习题数据中的表。

2、生成新序列lnY 、lnx1: lnY=@log(Y),lnx1=@log(x)。

估计lnY 对lnX1 的回归模型:lnY =a+blnX1+u ,回归方程命名为 eq0。

3、生成新序列名为abs_e : abs_e=@abs(resid)

生成新序列名为sqr_e: sqr_e=resid^2

4、分别作abs_e 、sqr_e 对lnX1 的散点图,观察是否存在异方差。

将图复制到一个word 文档形式的报告。

(二)戈特菲尔德-匡特检验(样本分段比较法)

1、打开习题数据中的表

2、对X1 从大到小排序:在workfile 窗口-----procs-----sort series-----x1.

3、作lnY 对lnX1 的回归,样本范围从1 到9,将此回归方程命名为 eq1.

作lnY 对lnX1 的回归,样本范围从10 到 18,将此回归方程命名为 eq2.

4、在 eq1 和 eq2 的回归结果中找到较大的残差平方和记为RSS1,较小的残差平方和记为RSS2。

)

/()/(2211k n RSS k n RSS F --= 5、计算F 值:),(21

k n k n F --α ,其中 n1 为较大残差平方和样本的容量,n2 为较小残差平方和样本的容量。

6、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

7、将主要过程和结果写入word 文档形式的报告。

(三)怀特检验

1、打开eq0.

2、view----residual test---white heteroskadasticity(no cross terms/cross terms) 。

3、根据2 的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

Obs*R squared(即2nR 服从一个2χ分布。

H0:不存在异方差。P <α时拒绝原假设 H0, 认为存在异方差。

4、将主要过程和结果写入word 文档形式的报告。

(四)对异方差进行处理,并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教师指导下学生上机。

实验四自相关检验及处理

实验目的和要求:

检验及处理自相关问题,广义差分法。

实验内容:

(一)图示法和DW 检验自相关

1、打开数据表。

2、作出回归分析,根据DW 值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

3、打开序列resid,观察它的线图或条形图。

4、新序列res_1: res_1=resid(-1),即残差的滞后一期值。

5、将res_1 与resid 作为group(组)数据打开,并观察散点图。

6、将回归分析结果、条形图和组数据中散点图复制到word文档形成你的报告。

(二)广义差分法

1、打开数据表。

2、Y 对X 回归。

3、用序列resid(残差)估计ρ的值(1)et= ρet-1 +vt 或(2 )DW 值估计ρ。

4、任选一个ρ的估计值作广义差分变换:新建序列gdy::gdy=y- ρ^y(-1)

新建序列gdx::gdx=x- ρ^x(-1)

5、作广义差分回归:gdy c gdx

6、给出截距项和斜率估计值。

如果结果不令人满意,可重复上述步骤3-6 以得到新的ρ的估计值及新的残差序列。

7、整理分析结果,形成报告。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教师指导下学生上机。

实验五多重共线性问题

实验目的和要求: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了解多重共线性对参数估计的影响。

实验内容:

(一)检验多重共线性

1、打开数据表。

2、作Y 对X1 、X2 、X3 、X24、X5的回归,观察结果。

可能存在什么问题?你怎样检测你的结论?

(二)逐步回归法

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处理,每步结果形成报告。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

教师指导下学生上机

计量经济学实训指导书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1课时) 1. 实验目的 了解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对象,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 2.实验要求 掌握EViews软件的各种基本操作。 3.实验条件(硬件、软件、教材等) EViews计量分析软件、课程实验(赵卫亚编著:计量经济学教程)。 4. 实验内容 (1)EViews软件的安装; (2)数据的输入、编辑与序列生成; (3)图形分析与描述统计分析; (4)数据文件的存贮、调用与转换。 实验内容中后三步以表1所列出的税收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资料为例进行操作。表1 我国税收与GDP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5. 实验操作指南 (1)安装EViews软件 ①EViews对系统环境的要求 a. 运行Windows9X、Windows2000、WindowsNT或WindowsXP操作系统; b. 至少4MB内存; c. VGA、Super VGA显示器; d. 标、轨迹球或写字板; e. 至少10MB以上的硬盘空间。 ②安装步骤 a. 点击“网上邻居”,进入服务器;

b. 在服务器上查找“计量经济软件”文件夹,双击其中的setup.exe,会出现安装界面,直接点击next按钮即可继续安装; c. 指定安装EViews软件的目录(默认为C:\EViews3,),点击OK按钮后,一直点击next 按钮即可; d. 安装完毕之后,将EViews的启动设置成桌面快捷方式。 (2)数据的输入、编辑与序列生成 ①创建工作文件 a. 菜单方式 启动EViews软件之后,进入EViews主窗口。 在主菜单上依次点击File/New/Workfile,即选择新建对象的类型为工作文件,将弹出一个对话框,由用户选择数据的时间频率(frequency)、起始期和终止期。 b. 命令方式 在EViews软件的命令窗口中直接键入CREATE命令,也可以建立工作文件。 ②输入Y、X的数据 a. DATA命令方式; b. 鼠标图形界面方式。 ③生成log(Y)、log(X)、X^2、1/X、时间变量T等序列; ④选择若干变量构成数组,在数组中增加、更名和删除变量; ⑤在工作文件窗口中删除、更名变量。 (3)图形分析与描述统计分析 ①利用PLOT命令绘制趋势图; ②利用SCAT命令绘制X、Y的相关图; ③观察图形参数的设置情况; ④在序列和数组窗口观察变量的描述统计量。 (4)数据文件的存贮、调用与转换 ①存贮并调用工作文件; ②存贮若干个变量,并在另一个工作文件中调用存贮的变量; ③将工作文件分别存贮成文本文件和Excel文件; ④在工作文件中分别调用文本文件和Excel文件; ⑤在对象窗口中点击Name按钮,将对象存贮于工作文件。 6.实验结果 掌握EViews软件的各种基本操作。 实验二一元回归模型(1课时) 1.实验目的 掌握一元线性、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模方法。

计量经济学实训

经济计量建模实训课程设计 服务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发展,服务业同样保持快速发展。20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3%,同比提高四个百分点。同时指导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要将提高服务业比重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第一目标;服务业的发展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服务业“走出去”战略等等。 当前中国正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而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重之重。在此情况下对我国服务行业的研究分析和预测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无论是对我国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国民经济还是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都有深远的意义,也有利于服务各行业的人员把握服务业的理论及其发展方向,从而能利用有关服务业的各种理论对我国的服务业结构升级和我国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尝试运用宏观定量的实证分析方法,并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的数据,应用Eviews分析工具,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经济数据进行经济计量分析,估计确定国民经济发展与第三产业状况、服务业吸纳社会就业方面、服务贸易赚取外汇的显著性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从而帮助分析宏观主体以及个体面对服务业发展及创业作出相应决策。并结合中国实际的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对服务业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揭示服务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构建相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服务业不同因素对于国民经济的关系。同时根据模型,分析出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1 服务业发展情况概述及相关理论 1.1服务业发展历程 服务业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继商业之后产生的一个行业。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扩大了人们的经济交往。为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人的食宿、货物的运输和存放等问题,出现了饮食、旅店等服务业。服务业最早主要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随着城市的繁荣,居民的日益增多,不仅在经济活动中离不开服务业,而且服务业也逐渐转向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为主。社会化大生产创造的较高的生产率和发达的社会分工,促使生产企业中的某些为生产服务的劳动从生产过程中逐渐分离出来(如工厂的维修车间逐渐变成修理企业),加入服务业的行列,成为为生产服务的独立行业。 服务业从为流通服务到为生活服务,进一步扩展到为生产服务,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服务业的社会性质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为奴隶主和封建主服务,大多由小生产者经营,因而具有小商品经济性质。资本主义服务业以盈利为目的,资本家和服务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社会主义服务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为目的,是真正为全社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服务的行业。 “十一五”时期,我国金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仓储等主要服务 1

实验指导书-1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2009.9

实验一以太网组网初步 第一部分双绞线电缆制作 【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2.熟悉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及其使用 3.掌握双绞线连接器压接方法 4.掌握双绞线模块的打线方法 5.掌握简单的物理网络维护知识 【实验要求】 1.预习网络设备工作原理方面的知识 2.预习背景知识 3.实验前熟悉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4.在使用Rj45接头压接工具时,应十分注意安全 【实验原理】 一.以太网简介 典型的局域网主要有:以太网、令牌环、FDDI、ATM、优先权局域网(即100VG-AnyLAN)。其中以以太网使用最为普遍。按数据传输率,以太网分为三类: 1.标准以太网 由IEEE802.3标准所规范,对于拓扑结构、传输介质、数据编码方式、数据传输速率、数据帧的长度以及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等均有详细的描述。 按使用的传输介质不同,可分为四种: 10Base-5:粗同轴电缆,最大传输距离500m 10Base-2:细同轴电缆,最大传输距离185m 10Base-T: 双绞线,最大传输距离100m 10Base-FL: 长波多模光纤,最大传输距离2000m 2.快速以太网 由IEEE802.3u标准所规范 按使用的传输介质或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 100Base-TX: 五类UTP或STP双绞线(只用两对),最大传输距离100m 100Base-T4: 3、4或5类UTP或STP双绞线(4对线全用),最大传输距离100m 100Base-FX: 单模或多模光纤,最大传输距离2~20km 3.千兆位以太网 由IEEE 802.3z和802.3ab标准所规范。 按使用的传输介质或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七种: 1000Base-T: 5类UTP双绞线(4对线全用),最大传输距离100m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3.3 3.3 经调查研究发现,家庭书刊消费受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的影响,表 3.6为对某地区部分家庭抽样调查得到的样本数据。 (1T )的多 元线性回归:123i i i i u Y X T βββ=+++ 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模型的参数,对模型加以检验,分析所估计模型的经济意义和 作用。 步骤: 1.打开EViews6,点“File ”“New ”“Workfile ”。选择 “Unstructured/Unda=ted ”在Observations 后输入18,点击ok 。 2. 在命令行输入:DATA Y X T ,回车。将数据复制粘贴到Group 中的表格中。 3. 建立数据关系图为初步观察数据的关系,在命令行输入命令:sort Y ,从而实现数据Y 的递增排序。 4. 在数据表“group ”中点“view/graph/line ”,最后点击确定,出现序列Y 、X 、T 的线性图。 5. OLS 估计参数,点击主界面菜单Quick\Estimate Equation ,弹出对话框,如下图。在其中输入Y c X T ,点确定即可得到回归结果。

经济意义:家庭月平均收入每增加1元,家庭书刊消费将增加0.08645元。户主受教育年数每增加1年,家庭书刊消费平均将增加52.3703元。 作用:显示出各解释变量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情况。 (2)作家庭书刊消费(Y )对户主受教育年数(T )的一元回归,获得残差E1;再作家庭月平均收入(X )对户主受教育年数(T )的一元回归,并获得残差E2。 Y 对T 的一元回归: 步骤: 1. 打开EViews6,点“File ”“New ”“Workfile ”。选择 “Unstructured/undated”,在Observations 后输入样本容量个数:18。 2. 在命令行输入:DATA Y T ,回车,将数据复制粘贴到Group 中的表格中。 3. 作散点图在命令行输入命令:SCAT T Y 。 4. 在主菜单中点“Quick ”“Estimate Equation ”,在 Specification 中输入 Y C T ,点“确定”。 E1=resid X 对T 的一元回归: 步骤: 1. 打开EViews6,点“File ”“New ”“Workfile ”。选择 “Unstructured/undated”,在Observations 后输入样本容量个数:18。 2. 在命令行输入:DATA X T ,回车,将数据复制粘贴到Group 中的表格中。 3. 作散点图在命令行输入命令:SCAT T X 。 4. 在主菜单中点“Quick ”“Estimate Equation ”,在 Specification 中输入 X C T ,点“确定”。 E2=resid (3)作残差E1对残差E2的无截距项的回归:212i E E v α=+ ,估计其参数。 步骤1.打开EViews6,点“File ”“New ”“Workfile ”。选择 “Unstructured/Unda=ted ”在Observations 后输入18,点击ok 。 2. 在命令行输入:DATA E1 E2,回车。将数据复制粘贴到Group 中的表格 中。 3. 采用OLS 估计参数在主界面命令框栏中输入 ls E1 E2,然后回车,即可得到参数的估计结果。 由结果可知1=-6.3351+0.08645*2E E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实验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 学时:14学时 二、课程简介 计量经济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等经济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为思考和描述经济问题和政策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实验教学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同时必须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分析能力,掌握一至两种计量经济学软件的应用。使学生能通过学习软件的运用,达到应用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比较简单的经济问题的目的。同时,实验课程的开设也有利于学生立足于实际工作和社会需要,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 三、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实验课程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对现实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预测。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

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要求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按实验内容,认真严肃地对待实验,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设法解决,或与老师、同学商讨,每个实验项目结束后写好实验报告。 (2)学生的实验报告要反映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总结等内容。 四、实验项目设置和内容

五、实验指导、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实验指导及评价体系 1.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实验指导教师可作个别解答;对多数学生都有的问题,在课堂上演示说明。 2.实验评分(100分)的70%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报告评定。其余的30%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到课情况、课堂抽查、学生做实验认真和规范化程度给予综合评分。 (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该课程考核包括由平时与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平时成绩由实验考勤情况、及实验报告撰写二部分构成,所占分值分别为30%和70%。 六、实验指导(参考)书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1)

图3.1P1口输出实验原理图 六、实验程序 1.8个发光二极管循环闪亮,间隔时间为1秒。 ORG0000H LJMP MAIN ORG0100H MAIN:MOV SP,#60H MOV A,#01H; LOOP:MOV P1,A; LCALL DELAY; RL A; SJMP LOOP; DELAY:MOV R0,#10; DELY0:MOV R7,#100; DELY1:MOV R6,#250; DJNZ R6,$ DJNZ R7,DELY1 DJNZ R0,DELY0 RET END 2.8个发光二极管同时亮、灭,间隔时间为1秒。 ORG0000H LJMP MAIN ORG0100H MAIN:MOV SP,#60H MOV A,#0FFH; LOOP:MOV P1,A; LCALL DELAY;

CPL A; SJMP LOOP; DELAY:MOV R0,#10; DELY0:MOV R7,#100; DELY1:MOV R6,#250; DJNZ R6,$ DJNZ R7,DELY1 DJNZ R0,DELY0 RET END 2.P2口输入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51单片机的32根I/O口的基本输入功能,以P2口为例,P0,P1,P3口均同理。 二、实验条件 TMD-2模块化单片机实验仪主机一台,串口线一条,PC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如图3.2所示,将16个短路帽(DZ1组和DZ2组)全部都短接上,8个拨动开关(SW0~SW7)接P2口,8个发光二极管(LD0~LD7)接P1口。 图3.2P2口输入、P1口输出实验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与要求 拨动8个开关,单片机通过P2口读入其状态数据,然后输出到P1口控制8个LED指 示灯。 五、实验步骤

计量经济学实验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以经济事实表现的经济数据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随机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计量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经济类的各个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计量经济实验分析在现代经济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经验解释的理论验证、经济发展规律的总结以及经济冲击效果的预测等工作的主要方式。计量经济学的工具类课程性质、软件依赖特征使得实验教学成为理解计量经济理论和掌握其应用方法的有效方式。课程的重点是讲授常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的基本操作,使学生熟悉软件界面,熟悉了解常用的菜单项和工具栏的操作,通过分步骤讲解的上机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关于计量经济分析的理论和应用问题的研究过程。 Econometrics is a comprehensive fringe subject that combines economics,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It is an economic discipline based on economic theory, economic data and economic facts. It uses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o establish econometric models to study the random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and laws between economic variables. Econometrics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for economics majors stip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t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economics majors. It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teaching of economics majors. Econometric experimental analysis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It is the main method of theoretical verification of empirical interpretation,

eviews实验指导书

计量经济学 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Eviews的基本操作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 (1) 实验目的: (1) 实验内容: (1) 实验二:Eviews的常用函数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6) 实验目的 (6) 实验内容 (6) 实验三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 (8) 实验目的 (8) 实验内容 (8) 实验四序列相关的检验与修正 (13) 实验目的 (13) 实验内容 (13) 实验五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修正 (18) 实验目的 (18) 实验内容 (18) 实验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求解 (22) 实验目的 (22) 实验内容 (22)

实验一 Eviews 的基本操作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 实验目的: 1、熟悉Eviews 的窗口与界面 2、掌握Eviews 的命令与菜单的操作 3、掌握用Eviews 估计与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实验内容: 1、启动Eviews 双击Eviews 图标,出现Eviews 窗口,它由以下部分组成:标题栏“Eviews”、主菜单“File ,Edit ,…,Help”、命令窗口(空白处)和工作区域。 图1-1 2、产生文件 Eviews 的操作在工作文件中进行,故首先要有工作文件,然后进行数据输入、分析等等操作。 (1) 读已存在文件:File →Open →Workfile 。 (2) 新建文件:File →New →Workfile ,出现对话框“工作文件范围”,选取或填上数据类型、 起止时间。OK 后,得到一个无名字的工作文件,其中有:时间范围、当前工作文件样本范围、filter 、默认方程、系数向量C 、序列RESID 。 在主菜单上依次点击File/New/Workfile ,即选择新建对象的类型为工作文件,将弹出一个对话框(如图所示),由用户选择数据的时间频率(frequency )、起始期 工作区域

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1

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1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 高电压专业实验室 2007-4-12

安全规则 1.实验前必须熟悉试验内容,并检查设备及仪表是否正常。 2.在合电源之前,务必有两人以上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接地是否可靠,做好分工,专人记录。 3.在高压电源和带有高压的设备周围围以遮栏,以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实验时应站在遮栏之外,不得向遮栏内探头或伸手。 4.在实验进行中不允许交谈或议论,有问题需要讨论时,要切断电源。 5.实验完毕,应先用接地棒使设备放电,尤其是在做完电容器或者电缆等大电容试品实验后,务必仔细放电,同时须将试验场地恢复整齐。 6.在未亲眼看到设备接地之前,不得接近或触摸高压设备。 7.使用升压设备时,升压必须从零开始,使用完毕后,要退回零位。 8.实验中发生事故或异常现象时,应立刻拉闸切断电源,放电后检查线路和设备,如果发生人身事故应立刻进行抢救。 凡在本高压实验室进行试验之人员必须遵守本规则,并保持实验室整洁及良好的工作秩序。

冲击电压放电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结构、产生冲击电压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了解用分压器与示波器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 3.观察气体间隙放电、击穿现象; 4.观察在均匀电场和不均匀电场下的气体间隙击穿电压以及不同幅值冲击电压作用下击穿电压波形中放电时延的变化。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测量冲击电压波形,了解用分压器与示波器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 2.观察在均匀电场和不均匀电场下的气体间隙击穿电压及电压波形,不 同电压下放电时延的变化,了解冲击电压下的放电时延特性。 3.回答思考题。 三、实验装置及接线图: 冲击电压发生器接线原理图如下图: 冲击电压发生器原理接线图 图中: T:高压试验变压器 D:高压硅堆 C:主电容 R b:充电回路保护电阻 R:充电电阻 g0:点火球隙 g1~g3:中间球隙 g4:隔离球隙 R g:阻尼电阻 R t:波尾电阻 R f :波头电阻 C f :包括负荷电容和电容分压器的电容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程 实验七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检验和处理

目录 R值和t值检验 (4) 一、2 二、解释变量相关系数检验 (5) 三、辅助回归检验 (6) 四、CS对GDP1、GDP2、GDP3回归多重共线性的处理 (8) 五、TZG对ZJ、YY和CZ回归多重共线性的处理 (9)

实验七多重共线性模型的检验和处理 实验目的:掌握多重共线性模型的检验和处理方法。 R值和t值检验及解释变量相关系数检验,实验要求:了解辅助回归检验和掌握2 了解变量变换法和掌握先验信息法。 R值和t值检验、解释变量相关系数检验和辅助回归检验,先验信实验原理:2 息法和变量变换法。 实验步骤: 一、2R值和t值检验 在实验二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中,根据广东数据把CS作为应变量,GDPS作为解释变量,进行了一元线性回归,得到结果为 CS=0.0802959511276*GDPS+12.5096023259 其含义是国内生产总值GDPS每增加一个单位,财政收入CS将增加0.0830个单位。实际上三个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是不同的,那么就应该把上述回归改为财政收入CS对三个产业增加值GDP1、GDP2、GDP3进行回归。进行这个三元回归,得结果为: 从结果看判定系数2R很高,方程很显著,但3个参数t检验值两个不显著,有一个较显著,其中一个参数估计值还是负的,不符合经济理论。显然,出现了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在实验三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中,根据广东数据,建立了固定

资产投资模型,固定资产投资TZG取决于固定资产折旧ZJ、营业盈余YY和财政支出CZ,进行三元线性回归如下: 估计方程的判定系数2R很高,方程显著性F检验也显著,但只有两个参数显著性t检验比较显著,这与很高的判定系数不相称,出现了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二、解释变量相关系数检验 根据广东数据,CS对GDP1、GDP2和GDP3的回归中,解释变量GDP1、GDP2和GDP3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可以看出三个解释变量GDP1、GDP2和GDP3之间高度相关,必然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根据广东数据,TZG对ZJ、YY、CZ的回归中,解释变量ZJ、YY、CZ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可以看出三个解释变量ZJ、YY、CZ之间也高度相关,特别是ZJ和CZ之间高度相关,必然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精编)计量经济学(文科)实验指导书

(精编)计量经济学(文科)实验指导书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Eviews软件的基础知识1 实验二数据处理6 实验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与预测12 实验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28

实验一Eviews 软件的基础知识 【实验目的】 了解Eviews 软件的基本知识及操作对象,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1.了解Eviews 软件的安装; 2.熟悉Eviews 软件窗口和菜单的基本功能; 3.学会建立、保存和调用Eviews 的工作文件。 【实验要求】 在完成实验报告时,全班必须使用统一来源的数据资料。 【实验步骤】 一、Eviews 软件的安装 方法一 1 准备好Eviews 的安装盘,确保第一张盘没有写保护。 2 运行Window 程序,将其他应用程序关闭。 3 在光驱中插入安装盘。 4 在提示下依次点击“下一步”,安装完成,最后给出安装成功的信息: 方法二 1 由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端发送Eviews3软件至学生端 2 接收到后,解压缩至当前文件夹 3 双击setup ,重复点击 next 二、Eviews 窗口简介 1.Eviews 1.1)。 图1.1 2.主菜单说明: File:有关文件的创立(New )打开(Open ),保存(Save/Saveas ),关闭(Close ),程序

运行(Run)等,选择下拉菜单中的Exit将退出Eviews软件。 ●Edit:通常情况下仅提供复制(Copy)功能,应与粘帖(Paste)配合使用,对某些特定窗口,如查看模型估计结果的表达式时,可对窗口中的内容进行剪切(Cut),删除(delete)等工作选择(Undo)表示撤消上步操作。 ●View和procs:两者的下拉菜单的项目,随着当前的窗口不同而改变,功能也随之变化,主要涉及变量的多种查看方式和运算过程。 ●Quick:提供快速分析过程,包括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以及各种重要的检验。 ●Options:系统参数设定选项。与一般应用软件相同,Eviews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如窗口的显示模式,字体,图象,电子表格等都有默认的格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Optios下拉菜单中的项目对一些默认格式进行修改 三、工作文件的创建、保存及调用 (一)工作文件的创建: Eviews要求数据的分析处理过程必须在特定的工作文件(Workfile)中进行,所以在录入和分析数据之前,应创建一个工作文件。 1.菜单方式 (1)在主菜单中选择File/New/Workfile(图1.2)。 图1.2 出现下面窗口(图1.3) 图1.3 注:各种时间频率对应的日期格式 ●Annual1990,2000 ●semi-annual1990:1,2000:2 ●quarterly1990:1,2000:3 ●monthly1990:1,2000:6,2000:12 ●weekly/daily月:日:年(美国格式) ●undatedorirregular1,50

[整理]15数字逻辑实验指导书1

-------------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实验指导书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巨春民 2015年3月

------------- 实验报告要求 本课程实验报告要求用电子版。每位同学用自己的学号+班级+姓名建一个文件夹(如2014xxxxxxx计算机X班张三),再在其中以“实验x”作为子文件夹,子文件夹中包括WORD 文档实验报告(名称为“实验x实验报告”,格式为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中的电路图用Multisim中电路图复制粘贴)和实验中完成的各Multisim文件、VerilogHDL源文件、电路图和波形图(以其实验内容命名)。

实验一电子电路仿真方法与门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安装与使用方法。 2.验证常用集成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3.掌握各种门电路的逻辑符号。 4.了解集成电路的外引线排列及其使用方法。 5. 学会用Multisim设计子电路。 二、实验内容 1.用逻辑门电路库中的集成逻辑门电路分别验证二输入与门、或非门、异或门和反相器的逻辑功能,将验证结果填入表1.1中。 注:与门型号7408,或门7432,与非门7400,或非门7402,异或门7486,反相器7404. 2.用 L=ABCDEFGH,写出逻辑表达式,给出逻辑电路图,并验证逻辑功能填入表1.2中。 ()' 三、实验总结 四、心得与体会

实验二门电路基础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CMOS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2. 熟悉CMOS传输门的使用方法。 3. 了解漏极开路的门电路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用一个NMOS和一个PMOS构成一个CMOS反相器,实现Y=A’。给出电路图,分析其工作原理,测试其逻辑功能填入表2-1。 表2-1 CMOS反相器逻辑功能表 2. 用2个NMOS和2个PMOS构成一个CMOS与非门,实现Y=(AB)’。给出电路图,分析其工作原理,测试其逻辑功能填入表2-2。 3. 用2个NMOS和2个PMOS构成一个CMOS或非门,实现Y=(A+B)’。给出电路图,分析其工作原理,测试其逻辑功能填入表2-3。 表2-3 CMOS或非门逻辑功能表 4. 用CMOS传输门和反相器构成异或门,实现Y=A B 。给出电路图,测试其逻辑功能填入表2-4。

《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答案过程步骤

实2:我国1978-2001年的财政收入(y )和国民生产总值(x )的数据资料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1978-2001年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数据 试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给出模型t t t u x b b y ++=10的回归报告和正态性检验,并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 (2)求置信度为95%的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 (3)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包括估计标准误差评价、拟合优度检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4)若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亿元,求2002年财政收入预测值及预测区间(05.0=α)。 参考答案:

(1) t t x y 133561.06844.324?+= =)?(i b s =)?(i b t 941946.02 =R 056.1065?==σ SE 30991.0=DW 9607.356=F 133561.0?1 =b ,说明GNP 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将平均增加万元。 (2))?()2(?02/00b s n t b b ?-±=α=±? )?()2(?1 2/11b s n t b b ?-±=α=±? (3)①经济意义检验:从经济意义上看,0133561.0?1 ?=b ,符合经济理论中财政收入随着GNP 增加而增加,表明GNP 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将平均增加万元。 ②估计标准误差评价: 056.1065?==σ SE ,即估计标准误差为亿元,它代表我国财政收入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亿元。 ③拟合优度检验:941946.02 =R ,这说明样本回归直线的解释能力为%,它代表我国财政收入变动中,由解释变量GNP 解释的部分占%,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④参数显著性检验:=)?(1b t ?0739.2)22(025 .0=t ,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 (4)6.1035532002=x , 41.141556.103553133561.06844.324?2002=?+=y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大纲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 课程负责人: 课程分类:专业基础课修读要求: 必修 课程类型:综合型 适用专业:经济类各本科专业 课程总学时:56学时课程总学分:2.5学分 实验学时:16学时实验学分: 0.5学分 开课单位:财经学院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性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更深理解和融会贯通,使学生对经济计量建模过程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并对现代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如:EViews 的实际操作流程有所了解,且能初步运用到实际的经济分析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科研打下基础。 具体目的是: 1.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理论知识; 3.锻炼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通过训练,掌握和提高对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 实验教学任务及要求: 根据教学目的,必须完成下列实验任务: 1.学会应用计量经济学教学软件; 2.根据提供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和分析; 3.对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分析。 二、实验课程内容(项目)及学时分配

三、教材(讲义、指导书): (一)教科书:李子奈.计量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二)参考书:孙敬水,《计量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指导书:EViews User Guide 及《计量经济学上机指导手册》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体现计量经济建模的四个主要步骤: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论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模型中参数估计值进行结构分析,利用通过检验的模型进行简单的经济预测。 (2)考核方式 a.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根据上机操作结果以及写出的实验报告进行考核。 b.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五、使用说明: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EViews、SAS、SPSS等。 大纲制定人:任晓红 大纲审核人:

物流工程实验指导书1

物流工程实验指导书 一、物流系统规划与分析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了解物流系统规划与分析的原理、方法、步骤,掌握物流系统的建模技巧,并熟悉物流仿真系统的基本功能与操作。 2 实验要求 1)了解物流系统规划理论 2)了解物流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 3)掌握物流系统分析流程和物流系统规划与分析的方法 4)通过分析,学会对物流系统的建模 5)学会物流系统仿真软件Flexsim的基本操作 3 实验所需装置 投影仪 1台 电脑 20台 话筒 1个 播放器 1个 Flexsim物流仿真系统 1套 4 实验内容 4.1某物流系统的规划分析 在第一个物流系统模型中,我们将研究三种产品离开一个生产线进行检验的过程。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临时实体将按照正态分布间隔到达。临时实体的类型在类型1、2、3三个类型之间均匀分布。当临时实体到达时,它们将进入暂存区并等待检验。有三个检验台用来检验。一个用于检验类型1,另一个检验类型2,第三个检验类型3。检验后的临时实体放到输送机上。在输送机终端再被送到吸收器中,从而退出模型。图1-1是流程的框图。

图1-1 模型1流程框图 4.2 物流系统模型的建立 步骤1:从库里拖出一个发生器放到正投影视图中,如图1-2所示: 图 1-2

步骤2:把其余的实体拖到正投影视图视窗中,如图1-3所示: 图1-3 完成后,将看到这样的一个模型。模型中有1个发生器、1个暂存区、 3个处理器、3个输送机和1个吸收器。 步骤3:连接端口 下一步是根据临时实体的路径连接端口。连接过程是:按住“A”键,然后用鼠标左键点击发生器并拖曳到暂存区,再释放鼠标键。拖曳时你将看到一条黄线,释放时变为黑线。。 连接每个处理器到暂存区,连接每个处理器到输送机,连接每个输送机到吸收器,这样就完成了连接过程。 详细定义模型 每个实体都有其特有的图形用户界面(GUI),通过此界面可将数据与逻辑加入模型中。双击实体可打开叫做参数视窗的GUI。 对于这一模型,我们想要有三种不同的产品类型进入系统。为此,将应用发生器的“离开触发器”为每个临时实体指定一个1到3 之间的均匀分布的整数值,来作为实体类型。 步骤4:指定到达速率 双击发生器键打开其参数视窗。 所有的Flexsim实体都有一些分页或标签页,提供一些变量和信息,建模人员可根据模型的需求来进行修改。在这个模型中我们需要改变到达时间间隔和实体类型来产生3种实体。根据模型描述,我们要设定到达时间间隔为normal(10,2)。现在,按下到达时间间隔下拉菜单中的箭头,选择“正态分布”选项 该选项将出现在视窗里。如果要改变分布的参数,则选择模板按钮,之后可以改变模板中任何灰褐色的值。 选择模板按钮,将看到这一视窗 可以使用模板改变数值来调整分布,甚至可以插入一个表达式。在本模型中改变10为20。按确定键返回到参数视窗。 下面我们需要为临时实体指定一个实体类型,使进入系统临时实体的类型服从以1到3之间的均匀分布。最好的做法是在发生器的“离开触发器”中改变实体类型。 步骤5:设定临时实体类型和颜色 选择发生器触发器分页。在“离开触发器”框中,选择“Set Itemtype and Color (设定临时实体类型和颜色)”以改变临时实体类型和颜色。 在选定改变临时实体类型和颜色的选项后,按模板键。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

第一节 EViews基本操作 1、什么是EViews EViews是Econometric Eviews(计量经济学视图)的缩写,通常称为计量经济学软件包,是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的工具,在科学数据分析与评价、金融分析、经济预测、销售预测和成本分析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EViews引入了流行的对象概念,操作灵活简便,可在菜单式窗口和编程窗口两种方式下运行,可直接而不需要编程解决绝大部分计量经济学问题。 2、EViews安装 3、EViews使用参考书 1)、《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张晓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计量经济学试验教程》,李国柱,刘德智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认识EViews 主菜单包含九个主菜单,每个主菜单下包含若干菜单项。 File(文件) Edit(编辑) Object(对象):主菜单下有:New Object(新建对象)、Fetch from DB(从数据库导入)、Update selected from DB(从数据库更新对象)、store selected to DB(把选定的对象存储到数据库)、copy selected(复制所选定的对象)、rename (重命名)、 freeze output (冻结当前输入) Qucik提供快速分析过程,即一些频繁使用的功能。主要菜单有:sample(改编样本范围)、generate series(生成序列)、show(打开已选择的对象,或将多个序列合成一个群对象)、graph(画图)、empty group(打开一个空群)、series statics(产生序列统计量)、group statistics(进行群统计)、estimate equation (估计方程)、 estimate VAR(估计向量回归方程)。 5、数据操作 常用函数:abs(x),exp(x),inv(x),log(x),log10(x),log10(x,b),sqrt(x) 常用描述统计函数: cor(x,y),cov(x,y),mean(x),medan(x),min(x),stdev(x),var(x),sum(x) 描述性统计常用的量: 偏度(skewness)计算公式为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 对称分布的偏度为零;当偏度大于零时,序列的分布为正偏;当偏度小于零时,序列的分布为负偏;如果偏度等于零,则序列呈正态分布。 峰度(kurtosis)的计算公式为k=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正态分布的峰度为3。当序列的峰度大于3时,表示与正态分布相比,序列的分布为尖崤峰;当序列的峰度小于3时,表示与正态分布相比,序列的分布为平缓峰。 雅克-贝拉统计量(Jarque-bera statistic)用来检验序列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计算公式J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原假设为序列服从正态分布时,JB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2的卡方分布。只需要比较P值与显著性水平的大小。 第二节简单线形回归

计量经济学实验操作指导(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试验 (完整版) - —李子奈 ?目录 实验一一元线性回归5? 一实验目得.................................................... 5二实验要求. (5) 三实验原理5? 四预备知识5? 五实验内容5? 六实验步骤 (5) 1、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5) 2、数据得描述性统计与图形统计:............................. 7 3、设定模型,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8? 4、模型检验:.............................................. 8 5、应用:回归预测:9? 实验二可化为线性得非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受约束回归检验及参数稳定性检验 (12) 一实验目得:12? 二实验要求 (12) 三实验原理 (12) 四预备知识.................................................. 12五实验内容12? 六实验步骤13? 实验三多元线性回归 (14) 一实验目得................................................... 14三实验原理15? 四预备知识.................................................. 15五实验内容................................................... 15六实验步骤15? 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全部数据15? 6、2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15? 6、3 结果得分析与检验16? 6、4参数得置信区间16? 6、5回归预测 (17) 6、6 置信区间得预测18?

实验指导书1

实验一液压传动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功用。 5 二、实验内容: 参观并操作QCS001实验台,其液压系统如图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把节流阀和溢流阀开口打到最大,并 检查系统的管路连结情况; 2.启动电动机; 3.操作换向阀,观察液流运动方向 和油缸活塞动作方向; 4.调节节流阀,观察活塞杆动作速度; 5.调节溢流阀,观察压力表读数,活塞杆 动作情况。 6.停止电动机。 四、实验结果与记录: 1、操作换向阀,液压缸活塞怎样动作?图1-1 QCS001实验台液压系统图 2、调节节流阀,若节流阀开口增大,活塞杆动作速度将____,反之,活塞杆的动作速度将____. 3、调节溢流阀,若压力表读数增大,活塞杆的运动速度将____,反之,活塞杆的运动速度将____. 4、绘制液压传动系统图。 五、思考题: 1、什么叫液压传动?结合本系统图说明它是怎样实现能量传递的? 2、液压传动系统一般有哪几部分组成? 3、液压传动系统的压力和工作机构的运动速度分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注:该实验也可用BIBB液压实验装置作,实验方法同上。

实验二、液压系统中压力形成 一、实验目的: 验证液压系统中液体的压力决定于外负载。 二、实验内容: 液压缸外加负载(重物)变化,对液压缸压力形成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 1、实验装置与原理 ⑴ 实验装置: QCS014实验台,实验前可根据图2-1在 实验台上搭接实验系统。 ⑵实验原理:图2-1液压缸6,其活塞 杆腔活塞有效面积为A ,阻力负载(重块) 7重力为F ,当下腔由泵1供液时,由于F 力的存在,将阻止液压缸6的下腔密封容 积的增大,从而使泵1排出的油液不断被压 缩,因而导致油压不断上升,当压力上升 到能克服阻力F 时,活塞就被推动上升,这 时,若活塞腔的压力近似为零则有A F p = 2。 如F 不变,2p 也不变,继续推动活塞上移。 如果0=F ,略去活塞自重和其它阻力时, 02=p 。 这说明,在容积式液压系统中,液压缸的压 力决定于外负载,即决定于油液运动时受到 的阻力。 图2-1液压系统压力形成图 2、实验方案 由于液压缸垂直安装,在托盘上加挂不同砝码(重块)作为外加负载可以获得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变化值。由重块重量,即液压缸的有效负载,可得; A nG A F p = = 有效有效 由此,可有: 无效有效无效有效p A F p p p += +=2 (1)实验中设定参数:为(重块)重量,即nG F =有效。建议:=n 0、1、2、3、4作5次。待测参数为液压缸有杆腔的工作压力2p 。泵的工作压力1p ,一般取 MPa p 21≤。节流阀6的开口不能太大,应调到适当位置,以防液压缸活塞下降时速 度过快,产生拉空和冲击。 (2)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