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大学820微生物学14-16年(14-16回忆版)真题

东北大学820微生物学14-16年(14-16回忆版)真题

东北大学820微生物学14-16年(14-16回忆版)真题
东北大学820微生物学14-16年(14-16回忆版)真题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2014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微生物学》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生物化工专业和生物学专业硕士生入学初试专业基础课。考试对象为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及分数 术语解释25% 选择填空20% 简答题35% 设计及论述20% (四)参考书目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细菌、菌落、缺壁细菌、伴胞晶体、芽孢、支原体、衣原体、L 型细菌 2、细菌的繁殖 3、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 4、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酵母菌、霉菌、真菌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1、T4噬菌体、病毒、溶源性、温和噬菌体 2、病毒的繁殖 3、病毒的特性 4、病毒粒群体形态及其代表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组合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鉴定性培养基、EMB培养基、光 能营养型微生物、生长因子 2、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3、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1、Stickland反应、代谢物回补顺序、糖酵解、肽聚糖 2、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合成途径 3、生物固氮及生化机制 4、生物氧化的形式、过程、功能和类型 5、底物脱氢的4条途径及其产能效率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1、灭菌、抗生素、消毒、发酵罐、恒化式连续发酵、恒浊式连续发酵、高密度培养、间歇式灭菌 2、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改变的原因及调控 3、加压蒸气灭菌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4、湿热灭菌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微生物学

菌类 现有的菌类植物约有9000种。植物多不含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的生活是异养的。菌类不是一个纯一的类群,也是为着方便而设的。它们可分为: (一) 细菌门 (Schizomycophyta) (二)粘菌门 (Myxomycophyta) (三) 真菌门 (Eumycophyta) 细菌门 Schizomycophyta 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分布很广,水、空气、土壤和许多动植物的体内也都有细菌。它们是单细胞植物,没有具膜的核,一般无色素。 形态上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 球菌:球菌的细胞为球形或半球 形,直径0.5-2微米 (2) 杆菌:杆菌细胞呈杆棒状,长 1.5-10微米,宽0.5-1微米。 (3) 螺旋菌:螺旋菌细胞长而弯曲,略 略弯曲的称为弧菌。 另: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为异养,有的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有机物,称寄生细菌。寄生细菌能致人畜的疾病和植物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棉花角斑病、花生青枯病以及蔬菜软腐病。

有的是从动植物遗体或其它有机物取得有机物,称腐生细菌。腐生细菌常使食物腐烂,地球上的碳、氮循环,绿色植物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腐生细菌的腐烂方可吸收。 有的细菌,如根瘤菌能摄取大气中的氮,制成有机氮,供绿色植物生长,称为共生。 放线菌为细菌中的一类,细胞杆状,不游动,在某种生活情形下成分枝丝状体。有些属能产生抗菌素,常见的有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 粘菌门 Myxomycophyta 粘菌门是介于动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约有500种。它们的生活史中一般是动物性的,另一段是植物性的。 营养体是一团裸露的原生质体,多核,无叶绿体,能作变形虫式运动,与动物相似。生殖时能产生具纤维素壁的孢子,为植物性状。

微生物学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期末复习题集 (第一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2.O/F试验 3.七叶苷水解试验 4.甲基红试验 5.VP 试验 6.吲哚试验 7.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8.硫化氢试验 9.尿素酶试验 10.氧化酶试验 11.触酶试验 12.凝固酶试验 13.克氏双糖铁(KIA)试验 14.MIU 15.胆汁溶菌试验 16.奥普托欣敏感试验 17.协同凝集试验

二、问答题 1.简述临床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和标本的处理。 2.哪些细菌可用不染色标本动力检查而作出判断?主要依据是什么? 3.用于观察细菌动力及运动情况可用哪些方法? 4.常用染料有哪些?其中哪些常用于细菌的染色。 5.简述常用的染色方法,其中有哪些是鉴别染色法? 6.何为培养基,按性质和用途可分为哪几类?并举例说明。 7.细菌常用的分离培养基有哪些? 8.细菌接种方法有哪些?有何用途? 9.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有哪些? 10.如何检测细菌的内毒素和外毒素? 11.简述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常见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试验、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试验、碳源和 氮源利用试验及酶类试验有哪些? 第4章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s 一、名词解释 1. E试验 二、问答题 1.常见的药物敏感试验有哪些方法?简述其原理、方法及结果解释。 2.试述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所用培养基和细菌接种方法? 3.厌氧菌体外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和稀释法常用培养基是什么?孵育条件是什么?

第5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Classification and Gram Naming 1.细菌学名是如何命名的? 2.细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那两类?其主要依据主要是什么? 第6章革兰阳性球菌 Gram Positive Coccus 一、名词解释 1.SPA 2.血浆凝固酶 3.血浆凝固酶试验 4.玻片法凝固酶试验 5.试管法凝固酶试验 6.胆汁溶菌试验 7.optochin试验 8.M蛋白 9.链道酶 10.链激酶 二、问答题 1.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 2.简述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和抵抗力。 3.致病性葡萄球菌有哪些重要特点?如何鉴别?

东北大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06-11 年试题

东北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衣壳: 2.PHB: 3.SBR: 4.菌苔: 5.恒浊连续培养: 6.古菌: 7.无机营养性微生物: 8.硝化作用: 9.基因工程: 10.“土著”菌群: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污(废)水中微生物降解有机物速度的因素? 2.什么是微生物的胞外多聚物?它有什么作用? 3.重金属离子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机理? 4.为什么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出现不规则的形态,表现为多形性? 5.微生物除磷原理? 三.论述题 1.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有几种?试论述其差别? 2.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如何进行活性菌株的纯种分离?如何保存菌种? 3.说明氧化沟和氧化塘中的藻类和细菌的互生关系? 4.污废水的好氧微生物处理与厌氧微生物处理过程的比较?(从分解有机物速率、能量耗 用、污泥产量、主要最终产物、微生物种类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分析)

东北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菌毛: 2.DPA: 3.螺菌: 4.聚磷菌: 5.菌丝体: 6.消毒: 7.自养型微生物: 8.氨化作用: 9.细菌的发酵: 10.基因转移: 二.简答题 1.简述藻类的分类依据?藻类共分几个门? 2.什么是菌胶团?在污水处理工程中有什么作用? 3.处理污、废水时为什么要脱氮除磷? 4.阐述为什么在同样的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果比干热好? 5.为什么开发极端环境的微生物资源处理废水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论述题 1.微生物的培养基是如何分类的?如何配制培养基? 2.试述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3.微生物的好氧性处理污水的类型分几种?叙述它们之间主要微生物的区别? 4.举例说明如何从自然界中筛选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优势菌种?

微生物学

球菌 一、葡萄球菌属 球形或椭圆形,典型排列呈葡萄串状,革兰染色为阳性,无特殊结构。 易培养,“一滴漆”状菌落”,有些菌溶血产生溶血环。有色素(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生化反应:致病株能分解甘露醇。 致病物质:酶(凝固酶;耐热核酸酶);毒素(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致病机理:1、凝固酶: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使感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2、肠毒素: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临床表现:1、侵袭性疾病(脓肿):局部感染(毛囊炎、肺炎、尿路感染);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2、毒素性疾病(1)食物中毒:肠毒(2)假膜性肠炎:顽固性腹泻(3)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毒性休克综合征 免疫性:人类对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患病后,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强。 二、链球菌属 球形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培养早期(2~4h)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有菌毛,含型特异的M蛋白 营养要求较高,在血清肉汤中易形成长链,管底呈絮状沉淀,在血琼脂平板上,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小菌落 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链球菌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抗原构造:核蛋白抗原、多糖抗原、蛋白质抗原 根据溶血现象分类:草绿色溶血(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完全溶血(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不溶血(丙型链球菌)。 致病物质:1、细胞壁成分:脂磷壁酸(LTA)、M蛋白、肽聚糖、细胞壁受体;2、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胶原酶、链激酶、链道酶;3、外毒素: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 所致疾病:1、化脓性炎症;2、中毒性,猩红热(丹痧);3、超敏反应性: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 免疫性:猩红热患者能建立牢固的同型抗毒素免疫 血清学实验: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一种传统的体外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 ,即用SLO检测血清中的抗ASO。用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 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 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 式中:R-----分辨距离; λ------作用光的波长; 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

介质折射率 空气 水玻璃香柏油 1 13 55 1.56 三、实验内容 (一)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方法: 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 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滴一滴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然后眼睛从目镜观察(如光线不足,可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徐徐上旋粗调节器至看到模糊物像之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以使物像清晰。如镜头已离开油面还未看到物像,则再重新操作。 3、更换标本时应先提高油镜头,再更换玻片,切勿随意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4、油镜观察完毕后,按“显微镜保护”中(6)项处理。 5、最后将油镜各部分还原,聚光器下降,反光镜垂直于镜座,镜头转成八字形, 以免与聚光器发生碰撞。 四、思考题 1、使用显微镜时为何调节下列构造?反光镜,光圈,聚光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镜头回转器。 答:聚光器的位置之升降可影响视野的明亮度,上升则视野明亮,下降则光线减弱。光圈的放大或缩小也可控制视野明亮程度。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均是调节焦距的装置。镜头回转器为装置物镜和转换物镜之用。 2、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时,工作距离与光圈的关系。如何利用这一原理用好显微镜? 答: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为何要选用与玻璃折射率相似的香柏油作为油镜的介质?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答:香柏油只在使用油镜头时(100倍物镜)使用,因为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 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可见光的波长平均为0.55μm。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镜时,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0.42μm;而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

南开期末考试《微生物学》期末“作业考核(线上)【仅供参考】821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微生物学》 【摘要】: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作为激活免疫系统的抗原,疫苗具有不同的类型,而它们的免疫激活能力和身体对此的反应程度恰好是相反的。疫苗的作用主要是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产生可以长期存在的记忆细胞,在遭遇第二次感染的时候,可以立刻被唤醒,行使保护作用。 【关键词】:疫苗;发展简史;作用机制;人类健康 一、疫苗的发展简史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为了保护自身健康,人类一直在寻求摆脱各种瘟疫的方法。直到一百多年前,传染病的各种病原体被逐步确认以后,对传染病的控制才逐步被规范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部分,而接种疫苗,正是保护易感人群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 目前人类有文字记录的预防接种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我国宋真宗时期即有人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1742年刊印的《医宗金鉴》中详细记录了我国自1695年以来接种人后预防天花的方法。至17世纪,这一方法先后传入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使人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得以推广和验证。1798年,英国Jenner医生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将

牛痘接种于人体预防天花。牛痘苗弥补了人痘苗的不足,并可人工制备,这成为现代疫苗的开始。19世纪末,随着传染病病原体分离技术的发明,霍乱、伤寒、鼠疫等疫苗相继问世,并在参加第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中普遍使用。 20世纪是科技快速发展的一个世纪,与疫苗相关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突飞猛进,疫苗的发展也硕果累累,陆续有卡介苗、百白破等几十种疫苗上市使用。进入21世纪,疫苗的发展前景依然光明,已经有 7价肺炎结合疫苗等多种多糖一蛋白结合疫苗、HPV疫苗、H1N1流感N 织( WHO)的评估,疫苗等新型疫苗获得批准。 二、疫苗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一)弱毒疫苗 1、基本概念: 弱毒疫苗,是一种病原致病力减弱但仍具有活力的完整病原疫苗,也就是用人工致弱或自然筛选的弱毒株,经培养后制备的疫苗。 2、作用机制: 通过特殊途径致弱后,其致病力减弱且免疫原性保持不变,经过首免、二免甚至三免后,畜禽不产生明显损伤,却能被刺激产生明显的免疫保护力畜禽不再被感染。 (二)灭活疫苗

微生物学论文

微生物学论文 会计072 袁璐060712224 微生物(microorganism简称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在21世纪的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微生物更是发挥了无可争辩的关键作用。 在整个生物界中,各种生物体形的大小相差十分悬殊,微生物由于其形体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大共性特征:1. 体积小,面积大。这有效地增强了微生物的信息沟通能力,并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特征。2. 吸收多,转化快。这个特性为微生物的高速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3. 生长旺,繁殖快。它使得对生物学理论的研究周期大为缩短,空间减小,经费降低,效率提高。4. 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对地球上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堪称生物界之最,其有益的变异后代可以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5. 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的种类多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物种的多样性,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类型的多样性。微生物的分布广,种类多这一特点,为人类在新世纪中进一步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既然微生物有如此的五大共性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微生物必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常吃的酱腌菜,腐乳,米酒都是粮食用微生物加工后的产物;真菌类的灵芝,虫草可以治病,银耳、木耳、蘑菇、平菇是,美味佳肴,它们都属于微生物。再如微生物在工业上用于酿酒,生产调味品、酶制剂、有机酸等;在医药卫生上用微生物生产的抗菌素、生化药品,以及制成疫苗等等,在对人类的健康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农业上根瘤菌剂大大提高了豆科作物的产量,用微生物防止害虫,既杀虫又安全;在现在的能源开发,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上微生物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再到20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DNA功能的阐明,中心法则的提出,遗传工程的提出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微生物充当着重要的研究主角。由此可见,微生物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对人类有着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有许多微生物对人类产生着毒害作用,有害微生物在合适环境条件下会迅速生长繁殖,并通过接触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卫生

微生物学

1、帽子; 2、套索状; 3、编码链、反义链; 4、GT、AG; 5、连续、特殊; 6、TψC、反密码子; 7、氨基酸; 8、内含子的剪接; 9、简并性、同义密码子;10、复合型转座子;11、克隆、基因组文库;12、遗传位点;13、基因转录因子、共调节因子; 14、空载tRNA;15、D环型;16、1/2;17、3'端poly(A)尾巴;18、同义;19、基因扩增、基因重排、基因扩增;20、转座子、小RNA;21、冈崎;22、PCR 、免疫筛选;23、茎-环结构;24、正转录、负转录;25、正转录、负转录;26、DNA聚合酶、d 阐述Ⅱ类自剪接内含子的自我剪接过程(4分) 答:Ⅱ类内含子切除体系中,转酯反应无需游离鸟苷酸或鸟苷,而是由内含子本身的靠近3'端的腺苷酸2'-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的5'端的磷酸二酯键,从上游切开RNA后形成套索装结构。再由上游外显子的自由3'-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3'端核苷酸上的磷酸二酯键,使内含子被完全切开,上下游两个外显子通过新的磷酸二酯键重新连接。 试述PCR扩增的原理和步骤(4分) 答:PCR是一种体外DNA 扩增技术,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合反应,将待扩增的DNA片段与其两侧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引物经“变性—退火—延伸”三步反应的多次循环,使DNA片段在数量上呈指数增加,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我们所需的大量的特定基因片段。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2分)。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2分): (1)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分开,成为单链,以便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2)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之间互补配对; (3)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配对结合后,在TaqDNA聚合酶作用下,以dNTP 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照半保留复制的原则,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子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步骤,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 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到达平台期所需循环次数取决于样品中模板的拷贝。 简述ρ因子的“穷追模型”(4分) 答:ρ因子是一种分子量为46kDa的蛋白质,以六聚体为活性形式。依赖ρ因子的终止位点,未发现有特殊的DNA序列,但ρ因子能与转录中的RNA结合。ρ因子的六聚体被约70~80 nt的RNA包绕,激活ρ因子的ATP酶(ATPase)活性,并向RNA 的3'端滑动,滑至RNA聚合酶附近时,RNA聚合酶暂停聚合活性,使RNA∶DNA杂化链解链,转录的RNA释放出来而终止转录. 简述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5分)。 答:(1)、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和一个调节基因I(1分)。(2)、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没有乳糖存在时,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序列O处,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诱导阻遏蛋白变构,不能结合于操纵序列,乳糖操纵子被诱导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所以,乳糖操纵子的这种调控机制为可诱导的负调控(2分)。(3)、CAP的正性调节:在启动子上游有CAP 结合位点,当大肠杆菌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转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时,cAMP浓度升高,与CAP结合,使CAP发生变构,CAP结合于乳糖操纵子启动序列附近的CAP结合位点,激活RNA聚合酶活性,促进结构基因转录,调节蛋白结合于操纵子后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对乳糖操纵子实行正调控,加速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2分)。 试述色氨酸操纵子的弱化作用机制。 答:这个机制认为mRNA转录的终止是通过前导肽基因的翻译来调节的,因为在前导肽基因中有两个相邻的色氨酸密码子,所以翻译这个前导肽的能力必定对于tRNA Trp(携带有色氨酸)的浓度是敏感的。在前导序列中,1区与2区互补,2区与3区互补外,3区又和4区互补,这四个区在不同条件下配对情况不同(3分):(1)当培养基中色氨酸的浓度很低时,负载有色氨酸的tRNA Trp也就少,这样翻译通过两个并邻的色氨酸密码子的速度就会很慢。由于在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是偶联的,即mRNA一边转录,核糖体一边结合上去翻译出多肽,在这种情况下,在4区被转录完成时,核糖体才进行到1区(或停留在两个相邻的trp密码子处),这时的前导区结构是2-3配对,3-4不形成终止结构,所以转录可继续进行直到将色氨酸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全部转录完(2分)。(2)当培养基中色氨酸浓度高时,核糖体就到达2区,这样使2-3不能配对,而3-4则可以配对形成茎环结构(终止结构),使转录暂停,色氨酸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不被转录,因而不再合成色氨酸。实际上RNA聚合酶在弱化子处的活性依赖于前导肽翻译中核糖体所处的位置(2分)。 真核生物hn RNA前体是如何加工成为成熟的m RNA的? 答:真核生物hn RNA前体经过5'加帽和3'酶切加多腺苷酸,再经过RNA的剪接,编码蛋白质的外显子部分就连接成为一个连续的可读框,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基质,成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3分)。内含子主要有两种剪接方式: Ⅰ类自剪接内含子(2分): (1)自由鸟苷酸的3'-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5'端的磷酸二酯键,从上游切开RNA链; (2)上游外显子的自由3'-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3’位核苷酸上的磷酸二酯键,使内含子被完全切开; (3)上下游两个外显子通过新的磷酸二酯键相连。 Ⅱ类自剪接内含子(2分): (1)内含子本身的某个腺苷酸2'-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5'端的磷酸二酯键;(2)上游外显子的3'-OH端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3'位核苷酸上的磷酸二酯键,使套索状结构完全分离,上下游两个外显子通过新的磷酸二酯键相连。 假若大肠杆菌中腺苷酸环化酶基因发生突变,其乳糖操纵子基因调控会受到什么影响? 答:在乳糖操纵子的正调节中腺苷酸环化酶能将ATP转变成cAMP与代谢激活蛋白结合,形成cAMP-CAP复合物,作为Lac操纵子正调控因子(2分)。当cAMP-CAP 复合物二聚体插入到Lac特异启动子序列时,使DNA构型发生变化,而RNA聚合酶与该新构型的DNA结合紧密,转录效率高(1分)。当既有大量乳糖又有葡萄糖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导致ATP无法转变而成cAMP,不能形成cAMP-CAP复合物,RNA聚合酶无法结合在DNA上,基因不表达(2分)。因此,当腺苷酸环化酶基因发生突变时,腺苷酸环化酶在大肠杆菌的体内不表达,因而在乳糖操纵子的正调节中不能发挥作用。当大肠杆菌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转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时,分解乳糖的三种酶不能合成,那么大肠杆菌就会出现不能利用乳糖的状况(2分)。 1、ddA TP;ddGTP;ddCTP;ddTTP。 2、β;β`;ω。 3、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大小;构型。 4、变性;退火;延伸。 5、A;P;E;进位;移位;释放。 6、帽子。 7、套索状。 8、移位。9、GT;AG。10、mRNA加工成熟水平。11、肽酰-tRNA结合区。12、氨基酸。 13、内含子的剪接。14、简并性;同义密码子。15、克隆;基因组文库。16、基因 转录因子;共调节因子。17、1/4。18、转座子;小RNA。19、冈崎片段。20、物理图。 简述大肠杆菌DNA修复系统有哪几类(4分) 答:大肠杆菌DNA修复系统主要有错配修复(1分)、切除修复(1分)、重组修复(1分)、DNA直接修复和SOS系统(1分)等5种形式。 2. 依赖ρ因子的终止机制是什么?(5分) 答:根据终止作用是否需要ρ因子(释放因子,是实现终止作用的蛋白质辅助因子),可以分为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和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子。(1分) 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子:终止子也有回文区,但是不富含GC,回文结构后无寡聚U序列。ρ因子是六聚体蛋白,具有NTP酶活和解螺旋酶活,能水解各种核甘三磷酸促使新生RNA链从三元转录复合物中解离出来。(2分)ρ结合RNA之后激活 A TPase活性,水解A TP推动ρ因子六聚体沿RNA5-3方向靠近转录泡,速度比RNA POL快;当RNA聚合酶到达终止子区域,转录产物形成发夹结构,使RNA pol暂停延伸,ρ因子追上转录泡;终止子与ρ因子共同作用使转录终止。(2分) 3. 试述反式作用因子的结构特点(4分) 答:反式作用因子有DNA结合域和转录激活域。DNA结合域有螺旋-转角-螺旋(同源域)、锌指结构、碱性亮氨酸拉链、碱性螺旋-环-螺旋4种结构(2分),转录激活域有酸性结构域、富含谷氨酰胺结构、富含脯氨酸结构3种形式(2分)。 4、答:(1)上链是模板链(2分);(2)5’-AUGCUAUUACGUGUCUAG-3’ AUG是起始密码子,UAG是终止密码子(1分);(3)右端(1分) 六、论述题(3小题,每题7分,共21分) 1、详细说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Ⅱ的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 答: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 关于RNA聚合酶Ⅱ如何整合成为转录起始复合物,目前有两种假说: (1)一步结合学说:RNA聚合酶II先同大量的转录因子和转录相关蛋白结合成转录复合体,然后在TA TA区结合蛋白(TBP)帮助下结合到 DNA上,起始基因转录(1分)。 (2)分步结合学说: ①TFⅡD、TFⅡB和TFⅡF与RNA聚合酶Ⅱ可在启动子上形成最初级复 合物,开始转录(2分); ②加入TFⅡE和TFⅡH后形成完整的转录复合物并转录出长链RNA(1分); ③加入TFⅡA可进一步提高转录效率(1分); ④RNA聚合酶Ⅱ沿着模板滑动时,TFⅡD和TFⅡA滞留在转录起始位点上, 其它因子随着聚合酶向模板DNA的3’端移动,使得mRNA链不断延长 (2分)。 2、试阐述LexA蛋白阻遏的SOS DNA损伤修复系统操纵子的表达调控机制。 SOS反应的机理:由RecA 蛋白和LexA 阻遏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2分) LexA阻遏物:是SOS DNA修复系统所有基因的阻遏物。(1分) RecA蛋白:是SOS反应的最初的发动因子。在单链DNA和A TP存在时,RecA 蛋白被激活,表现出水解酶活性,分解LexA阻遏物。(2分) 当RecA水解LexA阻遏物后,导致SOS体系(包括recA基因)高效表达,DNA 得到修复。(2分) 3、假若大肠杆菌中腺苷酸环化酶基因发生突变,其乳糖操纵子基因调控会受到什 么影响? 答:cAMP和CRP是合成lac mRNA所必需的正调控因子。当cAMP结合到CRP 形成复合物时,CRP二聚体的构象发生改变,cAMP-CRP复合物才能特异性地结合到DNA上的CAP位点(2分)。cAMP-CRP复合物帮助RNA聚合酶结合到启动子区域,激活lac mRNA的转录(2分)。 当腺苷酸环化酶基因发生突变后,大肠杆菌中的腺苷酸环化酶就不能合成(1分);从而导致由A TP生成cAMP的步骤受到抑制,cAMP产物减少甚至不能合成(1分),cAMP-CRP复合物也因此减少甚至不能合成,导致乳糖操纵子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1分)。 4、简述蓝白斑实验原理 答:野生型大肠杆菌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可以将无色物质X-gal分解成半乳糖和深蓝色物质5-溴-4-靛蓝,即菌落成蓝色。而lac Z基因是编码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146个氨基酸α-肽,IPTG诱导该基因表达,所合成的β-半乳糖苷酶α-肽与宿主细胞编码的缺陷性β-半乳糖苷酶互补,产生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水解培养基的X-gal,产生蓝色物质。而若将DNA片段插入载体,即组成重组子,使lac Z基因不能正常编码β-半乳糖苷酶,即生成的菌落为白色。所以便可通过此现象来筛选重组子。 1

2021年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微生物学)

东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0;科目名称:微生物学 一、考试性质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生物化工专业硕士生入学初试专业基础课。考试对象为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及比例(均为约占): 术语解释(30%),简答题(40%),综合论述题(30%)。 (四)参考书目: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三、考查要点 绪论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微生物学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贡献及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1什么是微生物 2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3微生物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4微生物五大共性 5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掌握微生物的类群、原核生物的类群与种类;掌握细菌特殊构造及其实践意义。掌握细菌细胞壁的构造、缺壁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及典型放线菌的构造、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的特点;了解细菌、放线菌形态、繁殖及蓝细菌的特点及特化形式; 1细菌 1.1细菌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1.2 细菌的群体形态 2放线菌 2.1典型放线菌的形态和构造 2.2放线菌的繁殖与群体特征 3蓝细菌 4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掌握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霉菌的构造、蕈菌的发育过程;了解真核微生物的类群及酵母、霉菌的菌落特征; 1真核微生物概述 2酵母菌

2.1酵母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 2.2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2.3酵母菌的菌落 3 丝状真菌——霉菌 3.1霉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 3.2霉菌的菌落 4 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 4.1蕈菌的定义与分布 4.2蕈菌的发育过程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掌握亚病毒因子的种类与特征;掌握病毒的繁殖过程、噬菌体污染对发酵工业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了解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病毒的分类。 1病毒 1.1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1.2病毒的分类 1.3 4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2亚病毒因子 3病毒与实践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培养基的种类及其应用。了解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及其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