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子的生死时间不是谜

老子的生死时间不是谜

老子的生死时间不是谜
老子的生死时间不是谜

老子的生死时间不是谜

老子的具体生死时间问题,在学界至今似乎还是一个谜,成为一个学术空白。尤其是道教和民间对老子赋予了神话色彩,造成老子给人的感觉是“来无影去无踪”,于是有

的学者甚至质疑老子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身为老子后裔,我在李氏族谱上看到了老子的出生时间的记载,引起了我对老子生死时间问题的关注,后来发现多个文献验证了族谱的记载。

一、老子生于公元前604年(周定王三年)

《李火德族谱》中《珠公遗墨》记载:“……耳,字伯阳,称老聃,为老子。生于周定王三年……。”(珠公即李珠,是宋代人,系李火德之父,老子第六十六代世孙。)但仅凭这一处记载,还很难断定老子的出生时间。于是,我开始寻找新的证据,果然找到了多处相一致的文献。

永安《陇西李氏族谱》记载:“耳,名聃,号伯阳,又名老子……生于春秋时期周定王三年……。”也是说老子生于周定王三年……。

《北山录》中的“圣人生第二”记载:“老氏生于定王”。(宋)慧宝注为:“老子,周定王三年……生于楚国陈郡赖乡曲仁里。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也。”(《北

山录》,(唐)神清撰;(宋)慧宝注;(宋)德珪注解;富世平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5月第1版第62页。)

《佛祖统纪》中的“卷第五十五·历代会要志十九之四”记载:“周定王三年(前604)……,老子生于楚陈郡。简王四年(前582),老子为周守藏吏,十三年(前573)为柱下史。敬王元年(前519),入函谷关,为尹令著《道德经》……。”(《佛祖统纪》,(宋)志磐撰;释道法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11月第1版第1286页。)

明代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中的《老子传》记载:“按《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生周定王三年。”也是说老子生于周定王三年。(《老子道德经解》,光绪十二年春二月金陵刻经处。)憨山大师说的《史记》应为古本《史记》,故与今本史记有差异。

《续高僧传》和《佛祖纲目》也提到了“老子生于周定王三年”。

多处文献互相验证,所以可以确定老子的出生时间为周定王三年,即老子生于公元前604年。老子大孔子53岁,当时的思想家中,老子年龄大出了很多,所以尊称李耳为“老子”。孔子之所以要向老子问礼,其中重要的原因也不外乎是老子作为收藏室之史,对历史了解得更多,并亲历了孔子之前半个世纪的历史。

二、老子死于公元前439年

老子成仙升天、老子化胡等传说,都不在常理之中。对于老子死亡的事实,文献也有记载。《庄子·养生主》记

载:“老聃死,秦失(佚)吊之,三号而出。”《弘明集》记载:老子“生于赖乡,死就槐里。”另外,还有老子墓的古迹,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300米。

今本《史记》中的“老子列传”记载,“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即明确记载老子活了一百六十余岁。说二百岁时,前边加了一个“或”字,即并不肯定。平常人也有活一百多岁的,老子修道养寿,活一百六十余岁也在常理之中。结合民间的关于老子寿命的流传,老子的准确寿命应为一百六十五岁。知道了老子的出生时间,也就可以推算出老子的死亡时间。

老子生于公元前604年,活了一百六十五岁,即老子死亡时间为公元前439年。老子生于春秋,死于战国。《庄子》中的“天运”篇记载:“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孔子51岁时,老子还在,老子时

年已104岁。(老子大孔子53岁)这也说明老子的寿命超过了一百岁。

老子升仙台:楚国陈郡赖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

老子论语今读尔雅答案修订无错版

*********************************************************** 老子论语今谈 道经(一) 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 A、庄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和王阳明 2、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 A、先秦子学 B、两汉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3、“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这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A、《金刚经》 B、《论语》 C、《道德经》 D、《南华经》 4、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儒家文化。√ 5、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

道经(二) 1、“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2、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最高经典:() A、《古兰经》 B、《玉皇经》 C、《南华真经》 D、《道德经》 3、“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 A、一种哲学思想 B、动词、说 C、道路 D、道德 4、《道德经》的前37章称为《道经》;第38章到81章称为《德经》。√ 5、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 道经(三) 1、《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

B、无名和有名 C、又常和无常 D、有和无 2、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 A、《道经》一章 B、《道经》二章 C、《道经》三章 D、《道经》四章 3“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 A、神秘性 B、复杂性 C、哲学性 D、科学性 4、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5、“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道经(四) 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言的意思是:() A、说话 B、言语 C、发号施令

品读老子道德经感受心得体会

品读老子道德经感受心得体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起我国著名文化经典《道德经》里的句子,相信不少人都耳熟能详,但你可知道这些句子背后的含义?由中共开封市委党校讲师苑志钢带来的题为“《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专题文化讲座在开封市图书馆举办,为市民诠释了如何解读《道德经》,并与在场的市民朋友进行了交流。 “很多人认为《道德经》代表着一种消极的思想,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道德经》缺乏了解。”讲座刚刚开始,苑老师就指出大众对《道德经》的误解。在他看来,作为反映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道德经不仅不消极,其中的很多观点对后世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由此可见,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从小了说,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从大了说,对自然、对社会、对国家的整体建设,具有非常久远的指导性。

现在全球环境灾难的普遍,就是人们不注重自然规律的发展,人为地破坏环境所造成的。 苑老师还讲到,人生是由阴阳组成的,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注重“阳”,即总是选好的、大的,喜欢荣誉,讨厌耻辱等,这是人的本性。而从道家的理论来讲,我们要注重“阴”,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们应全面、健康、运动地看待事物。这也是道对我们人生的启发。我们一生都在矛盾中度过,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有无、得失、强弱、荣辱……我们经常都太过重视我们所谓的“好”的一方面,而忽略了“无”、“无用”的东西,其实,虽然是“无”,但是其大有用处。就像常被认为无用的人体部分阑尾、智齿、毛发竖立肌、尾骨等一样,既然其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这就是道之所在。 接着,苑老师又从道家理论出发,讲了人生中“苟得”与“应得”的联系与区别,启示我们对财富不要苟得,应得的部分不用刻意不惜一切地去追求,付出太多,肉体上会招来疼痛,得到太多,生活中会招来嫉恨。因此应像《道德经》第44章讲的那样,“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次主题讲座,虽然只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但带给现场读者的感悟却很深远。品读道德经典,学习人生智慧,通过苑老师的讲解,读者们得以进一步了解得失、强弱、有无、进退之道,有利于领悟人生处事之道。

老子论语今读“2020期末考试答案

老子论语今读陈怡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中病是指()。1.0分A、生病B、缺点C、做不到D、弊端我的答案:C 2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与老子的下列那个观点相一致:()1.0分A、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B、绝圣弃智,民利百倍C、其政察察,其民缺缺D、欲将弱之,必固强之我的答案:C 3孔子云“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且“以其子妻之”。此人是:()1.0分A、子贱B、子路C、公冶长D、子贡我的答案:C 4“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1.0分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我的答案:A 5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1.0分A、教之B、富之C、养之D、治之我的答案:B 6“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句话中“意”的意思是:()1.0分A、大意B、表意C、意思D、猜测我的答案:D 7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1.0分A、先秦子学B、两汉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我的答案:A 8“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这句话指的是:()1.0分A、颜回B、颜路C、季路D、子游我的答案:A 9“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是()针对信而言。1.0分A、老子B、孟子C、孔子D、曾子我的答案:C 10下列哪项不是西周的封建制度:()1.0分A、分封制B、禅让制C、宗法制D、礼乐制我的答案:B 11在《论语》中孔子把人的一生分为()个阶段。1.0分A、4 B、5 C、6 D、7 我的答案:C 12在中国,产生过历史影响的思想范式创建者是()。1.0分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我的答案:A 13孔子对季康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说明孔子认为季康:()1.0分A、有前途B、没有以身作则C、能做到以身作则D、可教我的答案:B 1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这句话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不包括()。1.0分A、知命B、知理C、知言D、知仁我的答案:D 15“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句话是指()。1.0分A、老子B、孟子C、庄子D、孔子我的答案:D 16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抑”的意思是()。1.0分A、压制B、只不过是C、郁闷D、文言文连词我的答案:B 17“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指的是《诗经》中的:()1.0分A、《氓》B、《木瓜》C、《关雎》D、《蒹葭》我的答案:C 18“举一反三”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中的()1.0分A、《述而》篇B、《为政》篇C、《八佾》篇D、《学而》篇我的答案:A 19“不迁怒,不贰过”中“贰”的意思是:()1.0分A、2 B、两个C、第二次,再次D、第二个我的答案:C 20子曰:“子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中“为”是指()。1.0分A、行为B、无为C、作为D、为了我的答案:C 21下列哪位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1.0分A、孟子B、荀子C、朱熹D、孔

雅尔 《老子论语今读》期末考试 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孔子认为人生的第一要务是:()
1.0 分
?
A、
从政
?
B、
育人
?
C、
教书
?
D、
学习
我的答案:D
2
下列哪位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1.0 分
?
A、
孟子
?
B、
荀子
?
C、
朱熹
?
D、
孔子
我的答案:D

3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抑”的意思是()。
1.0 分
?
A、
压制
?
B、
只不过是
?
C、
郁闷
?
D、
文言文连词
我的答案:B
4
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
1.0 分
?
A、
先秦子学
?
B、
两汉经学
?
C、
隋唐佛学
?
D、
宋明理学
我的答案:A
5

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其中“亡”的意思是:()
1.0 分
?
A、
死亡
?
B、
灭亡
?
C、
忘记
?
D、
消亡
我的答案:C
6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这句话向君子 提出三点要求不包括()。
1.0 分
?
A、
知命
?
B、
知理
?
C、
知言
?
D、
知仁
我的答案:D
7

教师读书心得读《道德经》的感受

教师读书心得读《道德经》的感受 本学期开学初,我们全校师生开启了诵读《道德经》一书的启动仪式。每天清晨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品悟经典。晚上,看着同学们的在读书群里的语音打卡,我也不甘落后,每天坚持读书打卡。今天的读书感受从两个方面来分享: 一、《道德经》是什么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道德经》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二、我最喜欢的句子及感受 《道德经》中我喜欢的句子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初读可理解为最完

美的善就像水品性一样,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上善若水,多指为人处世时能像水一样滋润万物,尽己所能地帮助别人却从不争名逐利,或者具有坚忍负重、谦卑居下的品格。 最近观看了《榜样》,我对“骑行天使守护健康”的乡村医生贺星龙印象深刻。作为一名80后,成绩优异的贺星龙主动放弃留城机会,回到村里当了一名医生。近20年来,因为那句“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他没有拒绝过一次出诊,风里雨里,随叫随到;他看病只开最便宜的药,大多时候还免收出诊费和医药费,还主动关怀照顾村里的五保户和留守老人;当同学们纷纷进城发展时,他却“逆行”至农村服务乡亲们。 贺星龙扎根“众人之所恶”的农村,以“不争”的心“若水”般服务于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生动地阐释着“上善若水”的人生最高智慧。

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

读书心得体会(通用5篇) 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读书心得体会1 自古以来中国不变的传统文化就是读书,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那么一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无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便会对思想有害。可想而知,古人们早已将读书读到‘精’,明白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关系,也讲久了学习方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人类从远古到今日的辉煌,从粗鲁到文明经历了多少?书籍它记载了历史,留下了先辈们的生活经验,经过后人的不断总结和积累,并以此得到合理的利用,最终的结果,那肯定就是人类的发展。 读书有许多益处,而我认为,读书也是一种享受,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一间安静的书房里,手里捧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桌边有一杯香浓的茶,岂不一种享受? 读书其实并不枯燥无味,只要你细心去读,读懂这本书蕴含的真理,“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慢慢的,你也会喜

欢上读书,因为它不仅让你增长知识,也让你增长见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读多了,自然也会‘用’了我们不仅要学习书的内涵,也要学习书的‘写法’像一些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等,我们要学会用,用到自己的文章去。读书就是这样,要懂,也要会用。 “习惯铸造人格”,若养成良好的习惯便可铸造品德高尚的人格。我喜欢读书,现读书已成为我养成的良好习惯。 我喜欢读书获得的快乐。因为读好书就像与名人圣贤促膝谈心,聆听教诲,何不充实?读书如与知音闲聊神侃,心不设防,口无遮拦,何不舒畅?与作者思想碰撞,偶有灵感之花,茅塞顿开,何不惊喜?俗话说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博览群书如得知音无数,有知音的理解与共鸣,何不满足?读书者足不出户,天下大事无一不晓,如何不聪? 如何读书才能乐?必须是不为功名利禄而读,若你是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定是无乐可言。快乐的读书应是“乘其兴之所适”。古人云:“读书太乐则散漫,太苦则枯燥乏味。”这两者都可能导致精神偏枯如痴,失去读书的真乐。读书不能尽信书,也不能沉迷于书中不能自拔。书,各有其趣,各有不足。作者的认识,情绪各有偏颇。如有的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谈阔论、天马行空。如果长期沉迷于某一类书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书能移性情,故君子应博览群书、相互参照,以免偏听不明。情志误谴。读书若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有乐必有苦,正所谓好书难觅、知音难求。这何尝不是一种

2019年度尔雅《老子》《论语》今读

老子论语今读 道经(一) 【单选题】关于老子的记载最权威的一部书是()。A A、《史记》 B、《道德经》 C、《资治通鉴》 D、《吕氏春秋》 2 【多选题】从纵向来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说法正确的是()。A A、先秦子学 B、两汉儒学 C、隋唐佛学 D、清朝新学 3 【判断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为根,道为干。()错误 4 【判断题】《道德经》这本书可以称为似难实玄。()正确 5 【判断题】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正确 道经(二) 1 【单选题】孔子到()找老子请教问题。B A、齐国 B、周朝 C、秦国 D、楚国 2 【单选题】()把老子比作一条龙,称其深不可测。D A、曾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3 【单选题】《道德经》的通行本出自()。B A、汉代 B、晋代 C、唐代 D、清代 4 【多选题】以下()皇帝为《道德经》做了注。AB A、唐玄宗 B、明太祖 C、汉武帝 D、康熙 5 【判断题】《道德经》被奉为道德最高经典。()正确 6 【判断题】在湖南长沙的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是写在竹简上。()错误 道经(三) 1 【单选题】下面选项中()属于道论之纲的内容。C A、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B、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C、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D、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 【多选题】关于“道”一系列特性中说法正确的是()。ABD A、具有至高无上性 B、不可言说性 C、道是永远不变的 D、不可命名性 3 【判断题】“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中的“此两者”指的是道和名。()错误4

【判断题】在道教思想中天是高于道的。()错误 5 【判断题】“玄之又玄”这句话体现了道的深奥性。()正确 道经(四) 1 【单选题】“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中的“盈”的意思是()。D A、空 B、满 C、亏 D、尽 2 【多选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圣人如何治理国家?()ABD A、让臣民不要想太多 B、让臣民不饿肚子 C、让臣民身体强壮 D、让臣民树立远大志向 3 【判断题】老子提出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的意思是圣人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要掺杂自己的私心杂念去做事情。()正确 4 【判断题】“常使民无知无欲”提倡的是一种愚民的思想。()错误 道经(五) 1 【单选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刍狗”的意思是()。B A、小狗 B、祭祀时草扎的狗 C、黑狗 D、用于祭祀的狗 2 【单选题】“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不属于通行的解释的是()。C

[VIP专享]老子道德经-人生感悟

老子道德经-人生感悟 道德道理 道-- 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 德--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 万有真原 圆 在广阔无迹的宙宇间,众生对月光总有一种神奇的向往。翻开世间的各大经典,都可以查到月光带有神灵的启示。月光 圆月不只是在南海上的月亮才圆 明月也不是只在黑天的时候才明

星月在永恒之光的作用下才明亮 明亮 在迷人的月色之中 梦中情人相依相偎 海誓山盟吐露真情 在启迪的月光之下 意会光尘与尔和同 心光交融月光明亮 道家之士,自然无为,就是月光 天主教者,圣母之心,就是月光 清真教徒,真主教悔,就是月光 佛教佛法,平常之心,就是月光 愿用其光,复归其明,和谐玄同 愿使此情,奉献与爱,善良守中 慧眼 一根镇海针!一颗火红心!珍珠镶日月!明圆你我心!老君炼火炉!火眼成金睛!望君多磨难!日久见真心!海底针

海底针、海底针,尖锋无刃; 海底针、海底针,奇正在身; 海底针、海底针,动静之神; 海底针、海底针,棉里藏针; 海底针、海底针,守中深沉; 海底针、海底针,收之于心; 什么是海?海是宽容!什么是底?底是情怀! 什么是针?针指真心 感触 闻之悠然心慰,问之奇缘相会。触之感叹乾坤,望之不见首尾。

圆融` 朴真` 无为 大鹏展翅长空寂,俯撼天地本物齐。有起有落本怀双,无穷无富只抱一。有虑有他有凡恨,无念无我无圣喜。世事如风随鼓荡,人生似云任卷舒。

微明奉爱诚信 穷象不可宏清,至明好似微尘;贪欲只因妙理,奉爱是为精深; 下狱回首渊窗,上天去返玄门;孤魂迷拜八仙,静心不求百神。 不染 莲妙根深水秀清风吹草动花不倾

净心观望沉浮景流水不腐是人情 仰观俯察明平衡思索道 观天道理透, 懂日月谓明;常年祸富生, 每日阴阳行;规矩本有法, 方圆自然成;获理问良师, 得道求自冥。 黑天鹅

读老子道德经体会

读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是一部思想深奥、内涵丰富的哲学著作,贯穿历史数千年,流传至今,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今日,我抽空读了老子《道德经》一书,受益匪浅。 《道德经》第二章,“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老子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不妄为,不去干扰事物发展的规律。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圣人用“无为”的自然法则来对待世事,警戒自己,他不是用空洞的语言来教训别人。这就像天地一样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他滋养了万物并且不横加干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夸自傲,万物靠它生长但它并不据为己有它为世间万物立下显著功勋却不自局其功。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由此引申出“无为”的重要,它能使人获得永久的成功,刻意的追求和占有,结果只能是失去。

朴素的辩证法,是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份。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这种变化,他把它认为是自然的根本性质。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能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老子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老子认为,唯有做到不争名、不争功、不争利,才不会有任何过失和过错,也不会有任何忧患。水的特性近于道的特性,而圣人的特性就是水的特性,圣人与世无争不主观妄为,其结果是能获得别人

老子论语今读版本三尔雅满分答案

道经(一) 1 下面哪一项是宋明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处的阶段。(D) A、4 B、3 C、6 D、5 2 下面哪一本著作可以用“似难实玄”来形容?(D) A、《论语》 B、《金刚经》 C、《南华经》 D、《道德经》 3 老子在哪里写作了《道德经》?(B) A、潼关 B、函谷关 C、雁门关 D、大散关 4 儒道释三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纵向上的呈现。儒道两家双峰对峙,

兼济互补。(×) 5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道家为主流的多元的文化。(×) 道经(二) 1 在哪个国家,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C) A、长安 B、鲁国 C、洛阳 D、楚国 2 孔子向老子问礼后,用什么来比喻老子?(B) A、凤凰 B、犹龙 C、麒麟 D、神仙 3 下面哪一项是“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词性?(A)A、动词

C、代词 D、形容词 4 我们现在阅读的《道德经》一般是唐代王弼注释过的通行本。(×)5 《道德经》的前38章称为《道经》;第39章到81章称为《德经》。(×) 道经(三) 1 “两者”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一句中是什么意思?(C) A、无名和有名 B、道和明 C、有和无 D、有常和无常 2 道是客观存在的,而非虚无缥缈的,这是由道的什么特性决定的?(A)A、本原性

C、不可命名性 D、哲学性 3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道论之纲的内容的是(ACD)。 A、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B、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C、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 陈怡老师认为“有名、无名”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句强调的重点。(×) 5 永远存在即是道的恒常性。(√) 道经(四) 1 从“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提倡圣人应该(D)。

尔雅老子论语今读答案

道经(一) 1 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 ?A、先秦子学 ?B、两汉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我的答案:A 2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 ?A、庄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和王阳明 我的答案:D 3 “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这其中的“文字” 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A、《金刚经》

?C、《道德经》 ?D、《南华经》 我的答案:C 4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我的答案:× 道经(二) 1 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商务最高经典:() ?A、《古兰经》 ?B、《玉皇经》 ?C、《南华真经》 ?D、《道德经》 我的答案:D 2 “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

?B、说 ?C、道路 ?D、道德 我的答案:B 3 “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我的答案:A 4 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我的答案:√ 道经(三) 1 “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

?B、复杂性 ?C、哲学性 ?D、科学性 我的答案:C 2 《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 ?A、道和明 ?B、无名和有名 ?C、又常和无常 ?D、有和无 我的答案:D 3 “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我的答案:× 4 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我的答案:√

读蔡志忠漫画《老子说》有感

人生的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于西周末年诞生于粗过苦县厉乡曲仁里。周朝曾召唤他做守藏室的史官。在这里,他更潜心于书籍之中,所习得鉴往知来的历史,使他对人世有更深切的体认。就这样,老子的智慧一日一日增长着。 曾经孔子来拜访老子,老子对门生说先把路打扫干净,他自己去迎接孔子。于是老子便骑着牛去郊外迎接。孔子也依照当时的礼节,从车上下来,捧着作为见面礼的大雁,送给老子。孔子在洛阳住了几天,并向老子请教了很多事。孔子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了洛阳,回到鲁国后常这样赞美老子:‘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兽,我知道他会走;但是龙,它在云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像龙一样啊!’ 老子看到周市逐渐削弱,便离开洛阳,西出函谷关。遇到守门将领,希望老子为他写些东西,好指导自己有所依循出事。于是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为上下篇,共有五千多字。老子写好以后,就出关走了,从此就没有人指导他的下落。” 这是《老子说》第一章的内容。 其实随着科学的发展,哲学也在不断变化。慢慢地我们的世界观也在随之变化,渐渐越来越科学,但是先辈的智慧却是不容置疑的值得我们去学习认知。或者有人认为这些没有必要,我们的哲学已经进步了,老旧的已经不能起什么作用。是如果我们不去了解那些根源,就没有办法认识到哲学发展的过程。有句话说:我们应该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吸取先贤的智慧,才能真正地正确地了解哲学,了解世界。 从蔡志忠的漫画《老子说》里,我看到了许多他对人生的想,也慢慢明白了许多。 老子说,人要表现柔弱,不要刚强!人要表现愚鲁,不要聪明!人要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这与自古的教诲不同。芦苇柔韧,强风来时能弯腰,大树刚强,暴风来时只能折腰。人也是一样,如果太过逞强,结果可能会与预想中大有出入。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为吴王当车夫,最后才保存实力,得以复国;韩信年少受辱,从人胯下爬过而没有出手伤人性命,如果他不弄忍受,出刀杀人,那么刘邦就不会得到一员大将。就像水虽柔弱却能环绕群山,风虽柔弱却能掀翻房屋,刚强未必是真正的强,柔弱才是真正的强。因为变现出柔弱并不是真正的软弱,表现出愚鲁并不是真正的愚鲁,而是一种谦让,自己有这种能力才能谦让。圣人处处谨谦,退让,反而能够得到爱戴,是一样的道理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能滋养万物,正如人施德而不求回报。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吧,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助人的同时自己的心也会感受到温暖,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礼物了。水本性柔弱,顺其自然,能方能圆,却处于底下的位子。这和生长的谷子不是一样么?结满穗子的谷子总是低头的,而空谷子竟是向着天空自鸣得意的,有分量的人和事总是谦逊不争,而没有实力夸夸其谈的人才需要用语言来填充自己的空虚感。所以做人应如水,不失本性,谦下不争,或许这样才能真正的利人利己。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承载任何容器中的水,太多了会溢出,刀剑锋芒太露,就会容易折断,一个人的金银太多,最后总不能守住。老子提倡功成身退,在得到自己需要的以后就不要贪心想得到更多,不然适得其反。这让我想起曹操身边的一个人,他很聪明,曹操说什么他都能理解并猜到主子的用意,曹操也常常夸赞他的才华,可是有一天,他却被曹操杀死,他或者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主子为何会突然翻脸。其实理由很简单,曹操疑心重,要面子,他出谜题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你却事事都猜到了,这让主子的面子往哪搁?这就是锋芒太露而被折断的例子。现代社会很复杂,人的相处之道显得极为重要。居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在杨勇老师的建议下,我认真地拜读了老子的《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只有区区的五千多字,却表述了自然之理,令人茅塞顿开,意义深刻。 《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二是意识。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了两重秩序:一是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这种秩序表明人要尊敬、理解、学习自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爱。脱离了爱,这种秩序将不复存在。 一、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源于道,道是世界的本体,是唯一的真,唯一的存在,即道就是世界。没胡道就没有世界,世界因道而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述道之理,而道之理应效法自然,而人、地、天也亦效法道。效法道应循道而行,利用自然之理,为自己所用,从而造福人类,使人类社会"天长地久"。倘若我们不依道而行,抱着"人定胜天"的心态,斗天、斗地、斗自然,最终的苦果还是自食。 "天之道,不争而善,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天有其规律,不是人所能左右的,但我们可以利用其规律,在实践中实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理想,因为"天不负有心人"。但是,功成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身退。"树在招风",我们应顺应天意,适时而止,方能自保,安享天下太平,而免遭杀身之祸,这也涉及到后面所写的"知足"。 二、人与人之间的秩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要想成为圣人实非易事,要想成为圣人,应该有一颗谦虚的心,不耻下问,努力地用知识与道德来充实自己。,同时,要忌空无实际的志向,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结合自身实际,去实现符合自己能力的理想与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这些,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强健的体魄。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不应

读老子《道德经》片段之感悟

读老子《道德经》片段之感悟 我不怎么读书,还有点迷信,我命中属水,听家里人讲我刚出生的时候,爸爸给我起名字叫“汶”,后来爷爷说你老家在永济荷叶塘,又姓陈,陈字里面有个东,一江春水向东流。一生不会缺水,就叫“文”吧。我现在又在水电站上班,平时不怎么看书的我也就把《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仔细的看了看,有点心得和感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是老子《道德经》第八章的原文,“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友善,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还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但同时也诱发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加强品行修养。在人际交往中,讲究与人为善。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对于机关干事而言,要充分传递领导干部的善。主动友助于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不苛求于人,也不强加于人,而是主动友助于人。对待社会心存善良,“不以善小而不为”,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相

互尊重,真诚合作的氛围,是密切同事关系的成功法宝,也是社会生活的辩证法。善意地对待与自己意见不同或是反对过自己的人,包容他人的不足,并及时检讨自己,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职责上到位不越位,在工作上补台不拆台,真正做到仁爱他人,从善如流。亲善弱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乐善好施,同情弱者,善待困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机关干事应具备的良好品德。对待弱者,应该多一些真诚,少一点虚伪;多一些尊重,少一点歧视;多一些同情,少一点麻木;助人以解难,扶弱救贫;济人以脱危,挺身而出;扶人以作为,授之以渔,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友爱、生活的温暖与美好,这既是党务干事善良之心的体现,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 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老子借用水的无形无体的特征来比喻人的心法也应该达到无形无体的境界。我想我命中属水,与水有缘,应该以水为德加强自身修养,清澈如水,晶莹剔透;心静如水,无欲无求。更应该像厚德载物的耒河水,清洗尘埃、滋养万物、流而不腐、遇寒不成冰,碧波荡漾不事张扬缓缓东去。(韶能集团耒阳电力实业有限公司陈文)

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精选3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精选3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整理的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道德经心得体会1 每个人都有私有欲,面对私欲,必须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可以算是得道。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达到道德最高境界。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心情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谦虚就是虚伪,我觉得谦虚有两层意思,谦是谦卑,是一种处事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虚就是虚心学习,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 当别人夸奖你时,你完全可以说声“谢谢”,因为这是别人对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说你就此停滞不前了,还需要虚心求教,找出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心态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仅如此,平和的心态还可以帮助处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之变得融洽。观看《道德经》后,我觉得接受老子的思想是一种愉悦,是一种洗礼,是一种灵魂的滋养。 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道德自应继承光大。而我们呢?我们应做些什么呢?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无为而治,任何时候做到宽容、向善、谦卑、知足常乐 道德经心得体会2 早时,寻找一种书味,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句子能带给我这种味道,企盼着?? 一种机缘巧合,我接触了瑜伽,于是又为其寻找理论指导,无意

读老子的感悟

读老子感悟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始祖,唐高宗亲临鹿邑拜谒,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苦县因为老子被皇帝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相信这些内容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就是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字句。多次拜读,感悟颇深。下面就浅谈一下我自己对道德经的些许理解吧! 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灵,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渺小。也许是为了掩饰心理上的自卑感,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为自己攫取更多的东西:房子、车子、票子……,似乎只有从别人仰视的目光中才能得到些许安慰与满足。随之而来的则是人性中种种丑恶现象的出现和泛滥;自私、贪婪、虚伪……于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了一些人巧取豪夺的借口;“人性本恶”成了某些哲学家对现实不满而又无可奈何的解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成了许多人信奉的为

人处世的金玉良言;而那些正直善良的人也只能抱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信条无奈地生活。虽然是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但人与间人之似乎除了漠不关心以外,就只剩下日益激烈的尔虞我诈。 我也不例外。一方面,虽然我一直坚守“与人为善”的信念,可严酷的现实却常提醒我不要丢了“防人之心”;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激烈的竞争逼得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永无休止的课本,参考书和作业。为此,我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我想改变现状,可又不知从何入手,彷徨、困惑,使我的神经逐渐变得麻木起来,昔日的快乐,梦想已被封存在遥远的记忆中,以冷漠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与事成了我自然的选择。这种冷漠逐渐形成一层厚厚的“壳”,将我与外界隔绝开来,而壳中的我也只能望“壳”兴叹。理智告诉我,这种近乎封闭的生活并不是我需要的,但我却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打 破它。 在我接触到老子《道德经》后,我的思想终于开始转变。

关于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关于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3篇) 关于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1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传统教育讲座,并阅读了《道德经》这本书,对与老子阐述的思想已有了大概的了解,并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道的理解和认识 书中的第一章,老子就提出了“道”这个特有的名词,阐述了他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应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二、无为的思想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去干扰事物发展的规律。老子在第二章首次提出无为的思想,并指出“是以圣人处无为只事,

行不言之教”。这里老子指出圣人要能够依照客观规律,处理事情要不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第三章进一步阐述无为,他既不讲人性恶,也不讲人性善,而说人本来是一张白纸,是纯洁质朴的。不要去贵难得之货,不去尚贤,不见可欲,保持人们的本性。 三、以无私来成就“自私” 老子在第七章提出了“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我把这种无私精神理解为“不争而善胜”。遇到事情退让无争,将自己置与度外,反而能保全身。这与第八章讲水的特性又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第八章,老子用水来比喻人,来教导人。完善的人格要具备水的特性,要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夺名利,这就是老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 联系到现实生活,我们在集体工作时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都一心为工作。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团队精神,正是团队成员的无私精神,才能成就我们的事业,我们个人的财富也会增加,这不正是“以其无私成其私”吗? 这与我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我要怎么做?从一开始,我的生活就面临很多选择,在没有考虑清楚的时候,就去胡乱选择,导致事情的发展一步步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果在一开始,就能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也许事情就不会到进退两难的地步。 学习了《道德经》,能体会到的道理很多,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去。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老子的思想,而是

2016老子论语今读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孔子认为人生的第一要务是:()1.0 分 A、 从政 B、 育人 C、 教书 D、 学习 我的答案:D 2下列哪位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1.0 分 A、 孟子 B、 荀子 C、 朱熹 D、 孔子 我的答案:D 3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抑”的意思是()。1.0 分 A、 压制 B、 只不过是 C、 郁闷 D、 文言文连词 我的答案:B 4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1.0 分A、 先秦子学 B、 两汉经学 C、 隋唐佛学 D、 宋明理学 我的答案:A 5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其中“亡”的意思是:()1.0 分 A、

B、 灭亡 C、 忘记 D、 消亡 我的答案:C 6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这句话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不包括()。1.0 分 A、 知命 B、 知理 C、 知言 D、 知仁 我的答案:D 7孔子在《论语》里有云:“吾道一以贯之。”这句话中“一”指的是:()1.0 分 A、 信 B、 忠 C、 仁 D、 礼 我的答案:C 8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1.0 分 A、 教之 B、 富之 C、 养之 D、 治之 我的答案:B 9“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这句话出自:()1.0 分 A、 《道德经》 B、 《论语》

《为学》 D、 《学记》 我的答案:D 10“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指的是《诗经》中的:()1.0 分 A、 《氓》 B、 《木瓜》 C、 《关雎》 D、 《蒹葭》 我的答案:C 11“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1.0 分 A、 老子 B、 孔子 C、 庄子 D、 墨子 我的答案:A 12“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这句话中“阙”的意思是:()1.0 分A、 保留 B、 去除 C、 提出 D、 解决 我的答案:B 1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用的修辞方法是:()1.0 分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D、 借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