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

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

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
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

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分析与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运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口头,二是书面。小学作文是训练书面表达的重要形式。可是一提起作文,有不少小学生便喊头痛。问其究竟,无非是"没有兴趣"、"没话说,写不来"等。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受作文时心理障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焦虑失度:焦虑是指人的动机行为遇到实际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消极不安的情绪。焦虑一般分为低度焦虑,适度焦虑和高度焦虑。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适度焦虑对学生作文是有利的,而低度和高度焦虑则相反,对学生作文是有害的。低度焦虑的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心理压抑,反应迟缓,即说不出,又写不来,因而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高度焦虑的学生,精神过于兴奋,心理紧张,以致无法完成写作任务。低度焦虑和高度焦虑,造成学生作文难写的心理负担,导致思维活动闭合,产生厌弃作文的心理情绪。

2、习惯懒惰:一个学生一旦养成某一方面的行为习惯,就会成为他们心理品质中稳固的因素。差生大多有懒于思考、意志薄弱、兴趣淡漠、信心不足等心理缺陷,这就造成了作文教学中的障碍。习惯懒惰的学生,有一种想写而又写不出来的矛盾心理。其原因首先是"无米之炊",即没材料写。这是由平时不写日记,懒于观察、思考所致;其次是"有米不会炊",即有话写不出和不懂得怎样写。加之有些老师不善于指导,使其中的大部分学生打好草稿后,懒于修改,作文本发下后,只是看一下分数了事。

3、情绪对抗:学生写不好作文而失去信心,产生对抗情绪。调查发现,有对抗情绪的学生,94%是在作文方面没有得到过语文老师的表扬;96%是因作文差而常受到老师的批评;76%是不喜欢语文老师,有的甚至公开说:"我就不替他(语文老师)作文!"。由于教师与学生在感情上形成了一道沟壑,因而老师对作文的指导,他们听而不闻,老师的批改,他们视而不见;作文本上不及格的分数与满篇的批改,常使他们对老师产生对抗情绪。

4、心理封闭:一些学生由于开始作文效果不好而常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歧视,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作文时写一页、撕一页,揉一页,却还是不愿请人给自己加以指导或提出修改意见。勉强写出的作文,往往缺乏自己的心里话,尽是一些空话、套话或假话。

5、认识模糊:有些学生因在知识掌握和思想认识方面有欠缺,而难以理解作文对于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于是对待作文常表现出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有的认为自己将来又不当作家,有的认为作文是为老师而作,因而缺乏兴趣,难以写好作文。

如何矫正以上几种作文的心理障碍?可根据小学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活动、接受能力和优秀的教学经验,采取如下方法:

1、寻求契机,融洽情感。"感人心者,莫选乎情"。作文教学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配合默契,学生才能放松情绪,学有所获。心理学研究证明,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教学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高,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设法寻求契机,融洽差生的情感。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1)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聊天,有意识地"逗"他们说话,消除他们的焦虑感。

(2)作文前,可将作文题目、要求等透露给差生,提前指导,让他们有心

理准备。

(3)作文课上与课后,多给差生个别指导;介绍读物,揭示写作方法。

(4)差生的作文草稿或提纲拟好后,就及时给予"初评",避免成文后再作"大手术"。

(5)允许差生写自己爱写的事物,不一定要按老师的命题去写。以达到"我口写我心,我手作我文。"

(6)把命令改为建议。严厉的命令往往会招致对立情绪的产生。因此,教师在纠正差生作文中的错误时,尽量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要求他们怎样做,而要用商量的口气给他们提出建议。

(7)经常开展作文咨询活动,为差生质疑解惑提供方便。

(8)广泛听取差生对教师作文教学的意见。可采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递"小纸条"等形式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

(9)经常与差生的家庭保持联系,力求得到家长的多方面支持。

(10)努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建立同学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差生能得到全班同学的关心和帮助

2、强化刺激,诱发动机。兴趣是一种内在动机。学生乐于表达时,就会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的全部语汇下笔成文,一气呵成。反之,不但写不好,而且会产生厌烦情绪。为此,应强调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起点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1)循循善诱,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有一位教师在上作文课时,先不急于出示作文题,而是先问学生:"今天我很想了解一下你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情?什么活动?"接着让学生说说感兴趣的原因,再引导他们回忆在这些事情和活动中,哪一场面或情景给人的印象最深刻。这样,就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一次写作指导。在此基础上,才出示作文题目《这件事真有趣》,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消除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

(2)顺应学生心理特点,引发他们写作的真情实感。学生好奇心强。作文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才能引起兴趣。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画面、游戏和表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写作。例如在黑板上挂一幅"小蝌蚪找妈妈"图,让学生蒙上眼睛找青蛙妈妈然后指导学生写下游戏的场面。大家兴致很高,文章也会写得生动活泼。

(4)及时表扬鼓励,形成乐于作文的好风气。对于写得好的学生作文,应该先给全体同学朗读一遍,然后指出这篇作文好在哪里,最后再报出作者姓名,或让学生猜一猜是谁写的。每次讲评好的作文时,要使选出的作文一篇更比一篇精采,使学生越听越爱听。不仅要表扬"尖子"生;也要表扬有进步的学生,介绍其中的一段或某些写得好的词句,使他们对写好作文充满希望和信心。

3、启发想象,培养能力。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维,达到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

⑴词语描述。就是通过描述情境,表达出指定词傲"一词后,要求学生用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述一个自高自大的人的神态。

(2)续写开头。教师拟出开头,以揭示作文内容,让学生接着写下文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3)推测结局。给学生提供事情的前因,让其推测后果;或讲述一个故事,介绍一个人物,让其预见后来的发展变化。让学生各抒已见。

(4)扩充情节。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某个情节,想象事情发展的整个轮廓,写出一个具体、完整的故事来。

(5)译写古诗。如学习《山行》后,让学生按诗中所描述的五种景物的色彩,想象描写出一幅远近映衬、错落有致、色彩斑斓的秋色图。

(6)新编故事。以流传较广的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或课文为对象,指导学生写出与原文有一定联系的新童话、新寓言或新故事。如学完《狼和小羊》后,让学生写《小羊的故事》、《凶残的狼》等。

(7)创设情境。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场面,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受到形象化的感染,进而想象作文

(8)借物联想。教师准备一个"彩袋",装入玩具、画片、文具、标本等等,让学生摸到一件之后,借物进行联想和描写。如《口袋里冰棍不见了》、《不断吹胀的气球》。

(9)听乐作文。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播放富有情趣的乐曲,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展开想象,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10)假想作文。让学生根据假设的情境进行想象作文。如《假如我是县长》、《青蛙跳出井口以后》《我飞上了月球》。指导学生想象作文时,要尽量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但要注意作文内容的合理性

农村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的解读(摘要)小学作文课,实际上是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的表述,是学生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态。我们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中发现,小学作文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单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对作文有着畏惧、厌倦和失望的压抑心理,一句“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口头语则是他们这些习作心理障碍的外露。学生一旦产生了习作心理障碍,将会制约了作文能力的提高,使作文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由此可见,研究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及制定对策,是值得探究的

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原因;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但不可否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还常

缺少作文素材,作文成了无米之炊。当今的小学生,生活日趋安逸,大多父母骄惯。他们对生活的感受程度、敏锐程度也正日趋下降,生活往往不能进入小学生的心灵世界。试想,一个认识肤浅、缺乏体验的人,能有智慧的流泻?能发现生活中的鲜活,平常处的不平常?

2、语言滋养不足,——缺乏言语经验的积累

由于学生文字作品阅读数量的严重不足,导致缺乏大量的、本该从书籍中积淀下来的好词佳句,动起笔来自然是辞穷意短,缺失慧性、灵性、个性的展露,即使搜肠刮肚,也难以有言语智慧的表露。

3、驭材布局困难——缺乏可效之法的蓝本

有时学生懂得了如何确立主题,也学会了如何进行选材,但要把这些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就十分困难,往往无从下手。学生常犯的毛病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所以文章很松散,结构乱七八糟,材料

也不能用到恰当的地方。

教师方面:

1、缺乏科学的作文指导。无论是记事、写人、壮物,既不联系相关课文,因为不调动学生的活动、生活,写作指导不注意学生的心理,只以写作要求为本,大讲写作知识,要怎么样,不引导学生进行选材、观察、表达。有的干脆放任自流,还自谓“百花齐放”。

2、作文要求缺乏因人而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不注意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常常用同一目标地去要求学生。甚至盲目地加大训练量,给学生的心理和课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学生当然也

就不能文随心动了。

3、习作评价不切实际、缺乏激励。教师以挑剔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看到的只是这样那样的不是,评语批注也是字正词严,从而无法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因而,学生也只是将写作看成是完成教

师的一项令人头痛的任务而已。

4、教学过程读写脱节。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虽各有自己的目的任务,但在学习实践中两者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的缺限就是单一地把阅读教学的任务局限于阅读范围之内,认为它只是阅读本身的事情,忽视了与之密切相关的写作方面。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方式造成读归读,写归写,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

四、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策略研究

基于前文中的归因分析,化解学生习作的心理障碍,改变学生厌倦、恐惧习作的现状,需从以下角度寻找突破口。

(一)、寻找语言素材活源头

学生视作文为苦事,无非是因为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丰富写作素材,让每个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是克服学生作文畏惧心理的重要措施。

(1)、拓宽视野,注重素材积累

把作文融入儿童的生活,让孩子把习作看成是一桩乐事,是自己快乐童年的组成部分。街头巷尾、电视网络中看到的,家庭、校园的亲友、伙伴中听到的,小实验、小制作获得的成功,同伴交往中有过的苦涩,身边生活的新奇和异味,大千世界里观察到无穷无尽的人、事、景、物,这些都是极佳的习作素材,占有了这些素材,学生自会用笔来描绘这个五彩世界。他们的习作视角宽了,习作内容多了,独

立习作的能力自然就有了。

(2)、多读精背,注重语言积累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知识单薄,仅靠生活的积累是不行的,还必须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读书如蜜蜂酿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为此,我为学生精心地挑选了一些适合他们的书如童话故事、伟人故事、甚至唐诗宋词,有时还根据时令季节进行推荐:冬天,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雪的文章,春天到

来时,我就会让他们在阅读的书里找到一些关于春天的内容,希望他们能真正体会和感悟到文字的魅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有生命的文字,与文字产生亲近感。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每位学生配备写作素材本,把好词好句分门别类记下来或剪贴下来,形成知识的贮藏库,学习语言表达技巧。语言积累量越大,表达起来越会得心应手。到作文的时候,这些好词好句就会发挥它应有

的作用,令文章更生动、具体。

(3)、坚持日记,素材语言双丰收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把一天所发生事情中最有意义或印象最深的写出来。并且要求每篇日记必须是一篇百字短文,在日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家庭情况——得到反映。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完以后还要尽力给这篇短文加个标题。写完后,学生把日记交上来,我每天都细心地阅读批改,在好的语句下用红笔划上波浪线,并在旁边画上个笑脸或一颗星星,对学生反映在日记中的喜悦、忧伤、迷茫一一回笔进行心灵沟通。我还经常对学生日记进行讲评,鼓励进步,督促他们讲究日记质量。坚持一段时间以后,现在同学们都能做得很好。渐渐地,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他们把写日记当成了习惯,当成了乐趣,“每天不写日记就好像少吃一顿饭那样失落。”(摘自一学生日记的原话)。更重要的是,为他们课堂上的作文积攒

下了第一手资料。

(二)、重视教师因素,为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1、巧用典型病文,让学生迷途知返

根据我们多年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作文有以下“多发病”:

(1)、“中心偏离”现象学生在开始写作时由于审题没有把握好,写出的文章不符合题目,游离了主题,这样的现象很普遍。

(2)、“浅尝辄止”现象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在构思时不精细,所以学生写习作时还经常会出现要详写的部分不够具体。

(3)、“颠三倒四”现象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往往不够严密,表现在作文中往往颠三倒四,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根据一定的逻辑

顺序来表情达意。

(4)、“头重脚轻”现象除了以上的毛病,还有在写游记文章时学生经常会犯的“头重脚轻”的毛病。写作文集中在前面的一二自然段,开头、中间部分写的很多,而发现已经写了很多或者篇幅不够接下来就戛然而止,形成了头重脚轻的局面。

(5)、“画蛇添足”现象学生在习作结尾时还会出现“画蛇添足”现象,当断不断,意尽而言不止,絮絮叨叨,拖泥带水,形成“蛇

足”。

针对作文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教师应列举例文分门别类地进行详察细诊,指点瑕疵,并对症下药,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以指导学生

能扬长避短,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2、活用教材,学生习作有法可循。

“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写作特点,进而指导他们模仿课文进行写作。比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全文未使用一个“穷”字,通过对桑娜、西蒙生活状况、桑娜抱回孩子后矛盾心理等的生动描绘,就将穷人的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使人感同身受;以此为范例,让同学们同样通过对周边环境以及人物心理、动作的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冷”,写起来得心应手。学了《灯光》我指导学生应用前后照应、

插叙的写法,通过回忆曾经震撼、影响过自己一句话来写人;这样仿写,从文章选材、构思、立意和写法方面,对学生都有启发。何其芳也说过:“初学写作是要经过有意或无意的模仿阶段,从中学会写作技巧。”因此,有选择地分别从各类文体中选取典型课文,进行仿写训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重拾写作信

心是很有帮助的。

3、命题要切中学生心理,触发文思兴奋点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触发文思兴奋点的引子。好的作文命题,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如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要指导学生写一篇“我的自述”时,他给学生出的题目是《(嗬,哈,嘿,嗨)我这个人》,让学生从中选出不同的语气词与“我这个人”搭配成题目,写成文章。这种新颖、有趣的题目能唤起学生兴奋、激动、惊诧等情感,能满足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有利于学生展开思路。因此在给学生命题时可以用关注的热点问题来命题,比如《我的双休日》、《家中的笑声》、《我的零用钱》、《校园一角》、《考卷发下来了》等,这些题目都是学生熟悉的人、事、景,或者是他们参加过的活动,或者是接触过的人和事,学生写起来也就顺手了;也可以用《夸夸家乡的……》《一堂……的课》《假如我是……》半命题的作文题目,写出自己的所悟所感;更可以自由命题,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生活、选取题材、开拓主题的能力,同时,又给予了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能写好作

文的信心。

4、从最低要求法开始,让学生品尝写作的成果与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在批改习作时,我因人而异,实行同文不同分,尤其对于

中下水平学生,要给他们以更多的鼓励和赞扬。鼓励他们如果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以及用错的标点符号,都可以得一个满分,这是学生稍作努力就可以做到的。这样,成功离那些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不再那么遥远,他们只需踮一踮脚就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他们对习作不再畏惧,反而期待着这一次的习作能不能获得一个满分,这样他们也就会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习作。对习作基础好的学生作文,我把他们成功的作文在班上、校内传阅,收录到班级作文集,向有关刊物投稿,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诱发心理的兴奋,激起喜悦之情。比如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广播站或一些期刊的小学生园地发表,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感,一年来,我的学生有十余篇作文已在报刊上发表。

五、效果检测方法

借鉴目前对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作文能力的指标分解为两项:①作文兴趣,即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②作文成绩,包含作文中心、作文

素材、作文结构、语言等方面。

学生作文能力的检测工具,目前尚无成熟的量表。本研究在参照国内大量的作文测试工具的基础之上,编制了“学生作文兴趣调查表”、“学生作文能力等级测试表”。效果检测方法采用比较评价法,即经过近一年实验后,对同一班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判定实验后是否显著优于实验前,从而推断研究假设的真伪。

(表二)学生作文兴趣调查表

b、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得

到提高。

c、构建了小学作文教学模式。

当然,学生的写作能力,决非一日之功就能提高,也不是单凭某种方法即可奏效。我们的学生毕竟初入写作之门,只要我们本着面向全体,共同提高的目标去探索,去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成功的“自我意识”,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3)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课下,与同事们在一起交流,发现现在的问题孩子比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教师、学校对孩子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才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甚至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 一、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缺乏合作意识。 2、性格孤僻,整日沉默寡言; 3、意志薄弱,胆小怕事,缺乏信心。 4、爱玩网络游戏 5、对学习没兴趣。 (一)家庭原因 1、亲人的溺爱 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父母从小娇惯,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从一些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干脆寄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孩子的生活缺乏严格的管理,使他们养成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或者欺骗爷爷奶奶,问他们要钱出去上网。有的孩子父母离异或者自己身体有残疾,给他们的心理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形成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 4、家长的素质水平有限。

(完整版)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 1、消极放纵

后进生往往在成绩生与其他同学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知识断层使得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放弃心理。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完全参与到日常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常有出人意料的异常举动,以引起别人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伺机放纵自己,或者借机起哄捣乱。 2、内向自卑 后进生由于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又缺少老师对其的重视,从而觉得自己怎么“处处不如人,难有如人处”,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常见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使得学生做事缺乏自信,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容易封闭自己,一些胆小学生更是心有余悸,三缄其口。 3紧张焦虑 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对于其表现经常是加以批评,因此在一次次学习失败的体验后或者在考试不及格后,就产生了忧虑、烦躁、精神紧张等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 4、抑郁孤独 这类学生往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他们不喜欢同别人交往,朋友很少,对人比较冷漠,平时寡言少语,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不合群,基本属于孤独型。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课堂问答,有时甚至还产生躲避心理。存在这种抑郁心理的学生,往往到一定程度后,学

写作指导小学生写作方法指导(完整版)

【写作指导】小学生写作方法指导(完整版)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

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

如何引导学生课堂积极发言

如何引导学生课堂积极发言 摘要:《语文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着重使学生在倾听,表达和应对等能力方面有所发展,提升学生人与人之间友好交际的素养。”纵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发言的现状,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落实有效的课堂发言策略已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发言;积极性 课堂发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堂发言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从本质上说,每个人都有显示其存在价值的基本需要和自我表现的动机,而课堂发言可以使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得以及时显现。另外,学生的发言还起到了反馈的作用。一来,孩子对所教的知识是否理解了,要靠他们的发言反馈给教师,我们通过孩子的发言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及时地调整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其次,课堂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很多教学环节的完成,需要学生全身心的

参与,学生的发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正确的回答,教师应加以赞同肯定。对不正确或片面的回答,教师应进行补充和修正。这样,课堂就会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营造轻松课堂氛围,鼓舞学生积极发言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时期,教师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小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要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以此指导自己形成正确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在与教师接触时有安全感而不是害怕的感觉,争取和学生形成朋友关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此建立师生互动平台。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平台,带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修养,以博学、宽厚、自信、敬业的形象感染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对知识产生厌倦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播放图片、音乐和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可通过设立一些演讲活动鼓舞学生发言。通过上台演讲,锻炼学生的勇气,克服害羞害怕心理,从而使其在正常课堂教学中养成爱发言的好习

如何预防小学生心理问题

如何预防小学生心理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4、智力正常; 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而我们身边的孩子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问题: 1.自闭症: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兴趣和实际行动,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 2.多动症:我一直对活动量过大的孩子感到头疼。因为要让他们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简直比登天还难,他们经常因为上课时注意不集中,做小动作或影响别人而受到批评。放学后他们也到处乱跑,想干什么马上就干什么,在家里翻箱倒柜,对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毫不爱惜。 3、易愤怒:学校中经常看到部分学生因为一句话或一个小碰撞而大发脾气、激烈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生气、发怒是人的正常情绪,适度发怒可以宣泄内心的委屈和积虑,利于健康,但是愤怒过度和容易暴怒就是一种危害健康的心理疾病了。 4、厌学与逃学: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学校应该采取的策略 学校若通过各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育活动,而且遵循教育规律,方法得当,小学生就会健康成长。 1,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人都喜欢轻松,在轻松的环境中,可以放下心中的防御,在一定的时候也会流露出真实情感,思维也会更加自由、活跃。特别是在课堂上,老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地位,形成和谐,求知的师生关系,培养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具体措施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 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学校教育显然十分重要,我们的家长不该轻视,必须重视孩子发展,就必须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今天的发展,遇到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必须去疏导他们不应负有的心理障碍,小学生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1、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进行情感疏导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对父母存有戒备心理,使之出现无形的隔膜,父母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应知道孩子的这些变化,假如不去沟通,不就此建立真挚的友谊,势必造成孩子那“朽木不可雕也”。古人云:“生不教,父之过”,孩子发展到今天,教诲引导时不容半点虚假,也不能再去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正面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以“一切从头再来,好坏看今后表现”的精神激励,使孩子会看到希望。 2、学习动机的疏导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并不意味着责任全在教师,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当孩子入学后学习困难或没有学习动机,成绩老是落在别人后面,难以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对此情况学校老师会通过一定途径告诉家长,家长要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一起商讨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策略,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对孩子在变化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表彰激励。 3、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父

母要对孩子观其颜、察其色,采取有效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1)关心孩子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通过谈心、做朋友形成更密切关系,从解决矛盾着手,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2)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家长可以通过媒体有益的故事、电影、电视的某些片段,分析情节中蕴含的道理,使他们能看到现实社会真实的一面,提高他们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准备,发展心理平衡感,增强心理承受力。 (3)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让孩子树立勇敢、坚韧、百折不挠解决问题的情景,从中使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或失败和挫折的痛苦,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疏其心,导其行,家长需要多多了解小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除具备细微耐心外,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孩子经得起风雨的参天大树。

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与写作

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与写作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本人在教学中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以朗读促语言文字的积累。 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而不是理性分析。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让他们大量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作品,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的。许多精彩的课文及片断,小学生尽管理解还不能达到透彻的程度,还没有能力去欣赏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要求他熟读成诵并不困难。如能熟读成诵,课文的语言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笔端,大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理解,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海德格尔说:“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可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再现作品的人文想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词句积累,同时为学生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识字不多,词汇量也较少,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有意识地对一些有特点的词语进行积累。比

如,《小溪》一文中的“滑溜溜”和“亮晶晶”,我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积累。老师说:“冬天到了,小溪就变成了溜冰场。这时候你来到山里会干什么?”学生回答:“我会溜冰。”老师说:“是呀,小朋友们可以溜冰啦!多开心啊!来读好这两个词。” 到了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以积累常用词语为主,但在教学文本中如遇到一些文字比较优美的书面化的语言也不妨让学生积累一下。如《人间仙境九寨沟》一文中就有许多好词,“色彩斑斓、五彩缤纷、憨态可掬、古木参天、异兽珍禽、诗情画意”等。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看着色彩鲜艳的图片进行理解性的朗读,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读、游戏读)帮助学生建立词语的初步概念。然后让学生用其中理解得最清楚的词来说一句话。从朗读到运用,学生的积累可谓扎实到位。《石榴》一文对石榴的外形做了细致地描写,石榴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水果,但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对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划出描写石榴的句子读读、议议,课后再背背、记记。这样当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看见了石榴,他就会用课堂上积累的句子来进行介绍,同时也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以随文练笔促语言文字的吸收消化。 随文练笔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紧随阅读教学且形式多样。但是一节课内,教师没有必要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

小学生课堂发言不主动的问题归因及解决策略

中年段小学生课堂沉默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一) ——课堂发言不主动的问题归因及解决策略一、课堂主动发言的必要性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有被动和主动之分。被动发言通常是指学生在被点名或因为轮流到的情况下,而不得不做的发言;主动发言则是指学生由于发现了问题或是为了抢答问题,自己觉得有话要说,并自觉寻找发言机会的发言。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可见,在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发言很重要。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发言,不仅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显现,个性的表现,创造力的解放,还体现了教与学之间真正实现了交往与互动,师生间真正实现了相互交流和沟通。 二、学生不主动发言问题归因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觉主动的举手发言,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观点,抢答老师或同学的提问,评述他人观点或作业的优缺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表露自己对学习过程的情感和体验,使课堂形成一种研究探讨、交流合作、发挥个性的自觉主动学习氛围。课实际的情况是,“课堂沉默”现象仍然普遍且长期地存在着,使该进行探讨的问题难以解决。据本人多方面的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发言的原因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五类,有一定的代表性,有解读的必要。 第一类学生不主动发言的原因是“不知该说什么”。在不久前的一次课上,学生分组在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有位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既不发言,也不象在认真听,神色特别。我便走过去抚着他的头说:“你也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好吗?”他似惊醒一般,一会才说:“老师,你要我说什么?”我只好给他解释小组正在讨论的问题,并提醒他上课要专心。课后了解,原来该生在课前不慎丢了一样东西,导致上课思想走神。这类学生不知自己该说什么,显然并非是智力上的问题,而是上课不专心,原因是多样的。可能是被什么事情吸引分散了注意力;也可能是碰到了不顺心的事,情绪不稳定;要么是身体累、困或不适,无法集中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zhp66999 10级被浏览2787次 2013.03.06 maaoye 采纳率:59% 10级 2013.03.06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三)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李岚清曾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生群体,来介绍一下常见的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1、优秀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品学兼优或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往往把他们列为优秀生。他们主要表现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习刻苦、成绩突出、遵守纪律,还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等工作。这些学生深得教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羡慕。由于其经常被奖励和赞赏所包围,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被看成是比较有个性或者是“可爱的小毛病”。如果对这些“小毛病”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影响优秀生的健康成长。 (1)争强好胜。优秀生往往都比较争强好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之一。但是物极必反,如果优秀生好胜心过强,凡事总要比高低,论输赢,又缺乏虚怀若谷的气度,听不得反对意见,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不让人、不容人,那样对自身的发展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2)心高气傲。优秀生由于他们自身条件的优越,在某种程度上总感觉自己高人一等,盛气凌人,处处唯我独尊,支配欲极强,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处处显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 (3)猜疑嫉妒。优秀生往往在意自己的表现,凡事总想抢个“先”,超过别人,虚荣心较强。但一旦被人超越,就容易产生嫉妒情绪,嫉妒心理的产生就使得他们变得抑郁多疑、神经过敏、推卸责任,或是想方设法把排在自己前面的“拖下来”。 (4)恐慌脆弱。优秀生一般都是“温室的花朵”,一贯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宠爱,很少遇到困难,更不知受挫的滋味。因而,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意志变得薄弱,心理上也难以承受,不知如何接受眼前的挫折和挑战。脆弱心理使他们变得心理恐慌,精神萎靡等。 (5)消沉失落。俗话说:“爬的越高,摔的越疼”。优秀生往往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激烈的竞争使部分优秀生丧失了优越的地位,失落感也就油然而生,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 2、后进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差,比较懒散,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一般被列为后进生。他们的顽劣表现常常会让别人甚至他们自己忽视和低估了他们的潜能和已有的能力,长此以往,后进生的心理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恶性循环更加导致学生产生

最全小学作文辅导教(学)案(含范文)

小学作文辅导教案(含范文) 第一讲写好作文的诀窍 1、有理想、不怕难,敢于争强好胜”。 每个人从小都有对未来理想的向往,谁都想长大了,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那就离不开表达,表达就是作文呀!比如,你当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国内外先进的设备,总得让人家知道设备的原理、功能、构造和用途吧!如果你不会说也不会写,怎么能让人家认可并大批量生产使用?你总得通过书面文字来阐述吧?为此,你必须打好作文基础,争做强者、胜利者、成功者。 2,在课内外阅读中培养兴趣。 当你读了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或一篇文章,当你观看了一部激动人心的电视电影,你都会被故事波澜起伏的情节和特色鲜明的人物所感染、所吸引的时候,你在羡慕和欣赏之余,不妨问一问自己:人家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假如我也能用手中的笔,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好书,那该多好啊!别看现在不行,但只要肯努力,一定能行!” 3、多说多写多练,品尝成功的喜悦。 开始作文写不好,没关系,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多说多写多练,总会越写越好的。写作文总会有一个从不好”到较好”再到好”、很好”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你写出了一篇老师说好、在同学面前交流的文章时,你就成功了。 第二讲作文入门 写作文要从哪开始入手呀? 要从学会语文开始。语文拆开来讲就是语”和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就是语文” 的真正含义。口头说话,不管说什么,只要张嘴说话或者说从你呀呀”学语,叫爸、妈”的时候, 语”就开始了,这实际上是口头作文”了。而在纸上写文章,就是书面作文。所以,作文是从口头说话开始的。 不要以为写在作文本上才是作文,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口头说话,包括课堂发言、与同学、家长说话聊天等等。所以,我们学作文就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一条腿”是书面作文,可以按老师平时指导训练的要求,郑重其事地学习写作文。另一条腿” 就是口头说话、口头作文了。我们可以在说话过程中,逐步体会、感受语言,在自然而然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学会语言。 不相信?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放学回家,妈妈问你:孩子,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学什么了?高兴吗?”你总得回答她吧?会说的同学一定说得头头是道,有头有尾。可能他会这样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可高兴了,因为我呀,学了不少知识,收获可大了!数学课学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语文课学习的是怎样概括段意。最有意思的是科学课上,做了一个氧气燃烧’的实验,我学会了怎样在空气

浅论课堂发言

学生课堂发言在高效课堂中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006哈佛中美学生峰会发生了惊人一幕:为创造轻松活跃的气氛,组织者——哈佛大学的一位学生踢掉鞋子进入课堂,但这仍没有激起中国学生踊跃发言,冷场之余,哈佛学生不得不说:“我求你们了,请举手。” 不举手发言、不质疑提问,这应该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老问题了。孩子们从小就习惯于教师的“满堂灌”。笔者从教的20年里,头疼地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举手发言的学生人数却是越来越少。不仅是学困生不举手,就连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上课也总是闭口不言,见不到他们高举的手。近年来,在“学生提问重要”、“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鼎沸声里,笔者愈发觉得“学生不举手”的现象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2.理论意义: 研究课堂发言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对于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成长,使他们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要求,培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丰富高效课堂改革及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体制改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 3.实践意义: 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而且课堂积极主动的发言有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课堂发言又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途径。学生发言能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学反馈情况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学生课堂发言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挖掘出制约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要素,用整体的观点审视学生的关键性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来看待和研判。它的实践价值在于摒弃了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做法,可操作性强,易为广大师生们共同接受。有利于广大教师革新传统的教学思想理念,有利于教师改变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的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思考和自主质疑,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中积极、快乐地学习。学生的天质可以得到启蒙发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以得到统筹提高。总之,学生课堂发言是育人实践和学生成才的最佳契合点。学生课堂发言的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和科教兴国具有无法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二.核心概念界定: 1、发言:这里指学生围绕教育教学中正在进行或已经发生出现的现象、命题、观点等发表的评论、意见、观点、建议等口述性言论。 2、课堂发言:这里指学生在正在进行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发表的口述性言论。 3、高效课堂:这里指以实现育人教学现代化为目标的内容丰富,过程紧凑,方法科学,氛围融洽的学生参与度高且充满激情和互动,效果和效益相统一的教学行为活动。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教育心理学在最近半个多世纪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构造与组织一种完形。韦特墨倡导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苛勒解释了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迁移现象的"顿悟说"。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提倡采取发现学习的教学方式。奥苏贝尔提出

小学生作文指导-最新范文

小学生作文指导 摘要:作文是一种高难度的脑力劳动,而写作过程又是一种极其抽象的难以解说的思维过程,何况是小学生。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词:指导作文欲望写作提高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活动的环境不同、感受不同、思维的差异、表达事情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变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为五彩缤纷,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作文方面的个性来。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一、从指导学生写日记入手提倡学生写日记,开始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即使少数写,也多流于形式。针对这一实际,我采取试讲、读、写的方法,激发他们写日记的兴趣。讲,是有准备地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英雄人物,通过写日记而成长起来的过程。如:鲁迅、雷锋、王杰等。让学生认识到经常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都有好处。同时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写日记的方法。读,就是提供一些合适儿童知识水平的优秀日记,让他们认真阅读。从中吸取好的营养,逐步提高写日记的能力。写,则是人人动笔,把自己做过的,看到、听到、想到的人或事,景或物写出来。开始要求短小,真实,具体,然后逐步提高。为了解决少数学

生基础差,写作难的实际问题,允许摘抄与写作相结合。但摘抄必须注明,且不得超过总篇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动笔,而且可以天天坚持。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热情,这是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如教材要求训练:“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我就布置学生各人选择一种自己所喜爱、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连续观察活动,要求经常写观察日记,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还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要求,在“观察一物”后,鼓动大家开动脑筋,从内容想开去,自己拟写题目,使学生在两个多月的观察,练笔的过程中,始终充满高涨欢快的情绪。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写作的题材也很丰富,如写植物的有《大蒜》、《迎春花》、《玉米》等题目;写动物的有《可爱的大白鹅》、《金鱼》、《母猪和它的孩子们》等。开展这类活动,由于学生观察的对象是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感情要深了,要把观察到的这些东西用文字记下来的欲望也更强烈了。所以,学生在作文时普遍从过去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这样的作文内容就很具体、生动、富有情感。三、充分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指导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点”和“疏导“的作用。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水平要比学生高得多,那么,教师怎样把自己的高水平通过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来呢?这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任何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都是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具体措施

xx心理疏导方法 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学校教育显然十分重要,我们的家长不该轻视,必须重视孩子发展,就必须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今天的发展,遇到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必须去疏导他们不应负有的心理障碍,小学生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1、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进行情感疏导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对父母存有戒备心理,使之出现无形的隔膜,父母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应知道孩子的这些变化,假如不去沟通,不就此建立真挚的友谊,势必造成孩子那“朽木不可雕也”。 古人云:“生不教,父之过”,孩子发展到今天,教诲引导时不容半点虚假,也不能再去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正面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以“一切从头再来,好坏看今后表现”的精神激励,使孩子会看到希望。 2、学习动机的疏导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并不意味着责任全在教师,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当孩子入学后学习困难或没有学习动机,成绩老是落在别人后面,难以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对此情况学校老师会通过一定途径告诉家长,家长要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一起商讨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策略,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对孩子在变化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表彰激励。 3、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父母要对孩子观其颜、察其色,采取有效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1)关心孩子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通过谈心、做朋友形成更密切关系,从解决矛盾着手,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2)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家长可以通过媒体有益的故事、电影、电视的某些片段,分析情节中蕴含的道理,使他们能看到现实社会

真实的一面,提高他们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准备,发展心理平衡感,增强心理承受力。 (3)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让孩子树立勇敢、坚韧、百折不挠解决问题的情景,从中使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或失败和挫折的痛苦,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疏其心,导其行,家长需要多多了解小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除具备细微耐心外,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孩子经得起风雨的参天大树。

小学生写作技巧及方法大全精选

小学生写作技巧及方法大全精选 如何让孩子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教你五个好方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写作技巧及方法大全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写作素材仓库的建立,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所以同学们要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阅读笔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思考的随时记录下来,时间一长,自然是“仓库满满”。久而久之,语言就会丰富起来,写作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问题提示法 首先引导孩子根据图画或作文题目,提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等于找到了“写话”的内容,然后将内容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写作思路。为了让孩子有个样板可模仿,我按人、事、景、物四类文章分别编写了“问题提纲”,供孩子参考,让孩子在仿照中学会创新,能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使“写话”的内容丰富起来。 例:《我的妈妈》 (1)她是谁?(2)她长得怎样?(3)她干什么工作?(4)她最关心的是谁?(5)你喜欢她吗? 但这种方法有个弊端,孩子也许只会简单地对答,形成一些散装的零件,写出的话呆板、单一,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于是我又采用了下面一个方法。 词语连接法 为了让孩子说起话来有条有理,写起话来具有连贯性,我常根据“写话”内容适当提供一些连接词,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有时——有时——”等等。孩子可选择合适的词,将单个的“零件”串起来,很自然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话”说起来才通顺,读起来才合理。 语句扩充法 只搭好骨架,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做血肉,读起来就会涩涩的、不生动。如何引导孩子将“话”中的重点句子写得更详细、更具体、更有文采呢?我运用“语句扩充法”逐步让孩子在分析和思考中把“话”写得更丰满些。

小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导致农村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原因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200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新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制定解决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对策,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变革的要求。课堂为什么会如此沉寂?是什么造成不敢发言?寻找学生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的热情是实现“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有效保障。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在课堂上农村小学学生的发言不仅仅需要自由的空间和自信的心理,更加需要增加其自主性和自觉性。采用多种多样的灵活教学方法是激励学生自主发言的有效手段。多一些向课外延伸的实践案例,少一些呆板的题型讲解,立足课堂与知识,多方协作。 在成功教育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指导下,遵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确定三个研究内容: 1.调查农村地区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基本现状。 2.分析导致农村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原因。 3.提出解决农村地区小学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设想: 通过农村小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实践与研究,调查农村地区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基本现状。分析导致农村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原因。提出解决农村地区小学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在调查研究(访谈以及现场观察)的基础上,构建出农村小学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想要农村小学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举手发言,就要针对造成学生课堂不发言的心理障碍采取相关的对策。 1.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 很多农村小学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是因为存在心理障碍,缺乏自信,怕回答错了挨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心理障碍。教师要帮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帮助引导学生克服心里顾虑,用笑容、尊重、鼓励、表扬来来激励学生,真正克服发言时的心理障碍。 (2)鼓励学生“错”,树立自信。我们要鼓励学生“错”,不要怕学生说错。这样学生慢慢地就消除了心里障碍,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2.学习发言技巧与方法,培养发言能力 (1)多听:多听别人发言,学习发言方法与技巧。在一个班中,多向发言能力较强的同学学习,多听他们是怎样发言的,慢慢地自己也会了。

小学生写作方法指导(完整版)

小学生写作方法指导(完整版) 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

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有关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表现

分析出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八种类型及其主要表现 一、缺乏同理心 二、不能正向选择和关注 三、缺乏尊重和温情 四、缺乏具体性 五、逃避即刻性 六.充满对立性 七.缺乏一致性、真实性与可靠性 八.宾格被控 1、闭锁心理 此类心理表现为从不轻易向人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独来独往,更不愿意向教师说出心里话。即使努力改善其情境,仍然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活动经常受阻,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孤僻,沉默寡言,人际关系一般较差,也无知己。闭锁心理表现为对外界评价过于敏感,回避失败的意识较强,封闭内心世界,压抑情绪体验,孤独感强,行为表现为胆怯、退缩。如有的学生上课不敢发言,偶尔被教师叫起来便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另外,在升学竞争压力下同学之间互相戒备,学习情况彼此保密。闭锁心理阻断了学生和他人的交流,从而妨碍了学生智力和潜能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变态人格。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表现为在学习上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时感到无能为力,对成功不抱希望,伴随有沮丧、悲观、不安等消极情绪体验,自卑心理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表现较明显。这类学生自身成绩不太好,或者说能力不强,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怕与老师、同学说话,即使说话时也很勉强,显得局促不安,要么抓耳挠腮,要么满脸通红,要么手足无措。以至于遇事不能果断决定,对是非、正误不能及时抉择,常常犹豫再三也不能下定决心、采取行动。当然,这在一部分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身上同样也存在。 3、依赖心理 这类学生表现为依赖性强,习惯于求助他人,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一旦离开教师的辅助或别人的帮助,便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消极情绪。在家里,由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自愿当孩子的家庭“助教”,许多应该由孩子独立完成的内容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了,多年“保姆式”的教育使孩子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心理,结果出现了教育的负效应。 4、懒散心理 这类学生精神松懈,行动散漫。有的课堂上无精打采,或歪头,或趴在桌子上,不动脑筋,作业拖拉;有的学习缺乏热情和主动精神,推一推,动一动,应付差事;有的千方百计摆脱纪律的约束,借种种理由逃避集体活动,对老师撒谎,编造不完成作业的理由;有的在老师面前积极勤快,老师一走,他便自由散漫,外勤内懒。 5、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表现为对教学要求怀有对立和排斥情绪,以抵抗外界压力来满足自尊,导致抗拒的行为倾向。如有的学生受到教师的批评,便产生“你越让我学我越不学”的抵触情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