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讲义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讲义

第一讲课程概述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从事专业研究所必须的

?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中现在将来都是必备的一项技能

?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村官、调查/评估公司

教学目的:

?掌握社会研究的原理、过程和基本程序

?掌握基本的社会研究方法和技能(设计、调查、写报告)

?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技能

总论/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Research

?什么是研究?

?什么是社会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社会研究发展史?

讨论:请大家给出一个自己研究的例子说明研究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研究从哪种意义上看是科学研究?

一、科学与社会研究

知识来源

常识: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所形成的认识的一种聚合体。往往存在偏误和自相矛盾,并不是知识的可靠来源。

传统:每个社会和文化都有其传统,其中不乏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认识,但时代特征十分明显,不一定是事物所具有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权威:古代——圣贤、智者、巫师、宗教领袖;现代——专家学者、教授、政府首脑、媒介。权威知识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但要注意其中也存在错误的成份。

经验:个人的经历和感受。经验来自于现实,但有较大的局限性,会出现以偏概全、主观武断等推理错误。

思辨:依靠直觉、洞察和逻辑推理来获取知识,如哲学家的“顿悟”。缺陷在于它无法证明“公理”是真实的,因为“公理”是超验的,无法被经验证实。

科学:更可靠、更客观。

二、科学

1. 科学的含义:

人们借以获得知识的系统的、符合逻辑的方法以及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知识本身。科学区别于其他知识来源的标准——一是有关知识的形式或逻辑结构(法则),二是作为知识基础的证据(事实)。

2. 科学的程序:

建立假设: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做尝试性的回答,它一般是来自对某一理论的演绎推理。如由于“劳动分工是阶级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假设“劳动分工程度越高,则社会阶层的分化程度越高。”

操作化:是指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说明如何测量概念、如何检验假设等。——重要环节,连接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经验现象。

经验观察:依据一定的研究方案,采用各种方法去收集经验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这些资料是对研究假设的实际验证。

得出结论:结论一般是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归纳推理得到的,它可能证实原假设,也可能与假设不一致。结论可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从而形成抽象的理论。科学就是这种由抽象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即演绎与归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3.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语言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任务是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我国上海版《辞海》

4. 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是有关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学科,原专指对古罗马希腊文学作品的研究,现扩展到对一切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和哲学的研究,如建筑学、美术、舞蹈、戏剧、历史、语言文学、音乐、哲学等等都归于人文科学

三、社会研究

1. 概念

研究:一个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社会研究: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调查研究:是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社会调查研究包括两部分或两个阶段的内容:

社会调查——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搜集事实和数据,它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研究——目的在于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科学地解释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由此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2. 社会研究的特征

社会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形成和产生有关社会世界的系统的知识,增加人类对自身以及所生存的世界的理解。

社会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探究活动,同时也是形成和产生这种有关社会世界知识的一种过程。

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四、社会研究方法

是一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认识社会现象的方法论、基本方式和具体方法技术进行具体研究的学科。

1. 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的区别:

社会调查不能等同于社会研究,它只是社会研究的一种方式,当然是很重要的一种研究方式。

2.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

从感性认识入手来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

客观描述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过程和特点

解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预测与控制社会现象的发展

3. 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建立科学的社会理论,指导社会实践

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解决社会问题

在实践中检验政策、计划和理论

讨论:同样是对社会现象进行报告,那么研究者的工作和媒体记者的工作有什么不同?

4. 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1)社会作为整体来研究

社会是以人和人群共同体为活动主体,以生产方式我物质基础的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在研究任何社会问题时,都要把它放到整个社会中,不能单独的看问题。

(2)研究范围和方法上的综合性

研究任何一个社会现象时,总是研究、考虑与之相联系的多种社会因素,以至于自然环境。

社会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形形色色的,所以决定了它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3)社会价值

社会变化——人的行为——价值观念,所以决定人们的行为趋向。

了解人们的价值趋向,才能够掌握人们社会行为的规律;

了解价值产生的根源,才能预测和指导人们的行为。

(4)现实性强、重实证

社会学是与实际结合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对现实社会的反映较敏感、尖锐与生活息息相关、注重用事实说话。

5. 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

2)研究的干扰性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第二讲方法体系

社会调查研究既是一项科学活动,也是一种研究社会的科学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际上是由不同层次的方法组成的一套方法体系。

?方法论

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是人们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一般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体现和应用,它提供了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是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基本方式也称研究方式

基本方式表明贯穿于调查研究全过程的程序、步骤与操作方式,它说明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

基本方式可以从各种角度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在具体操作上都具有与其他类型不同的特点。

?具体方法

定义:是在调查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方法、技术、工具等。

如:在收集资料阶段使用访问法,在分析资料阶段使用统计分析法以及资料整理方法、计算机技术等。

?三者关系

一、西方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不同观点

对社会科学方法论做出较大贡献的西方学者:

孔德——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1798-1857)

杜尔克姆——法国社会学家(1858-1917)

韦伯——德国社会学家(1864-1920)西方

社会学家在方法论问题上的不同认识,可归结为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

介绍一些主要观点:

(一)关于社会规律性

自然科学的基本假设是:任何现象都有其内在规律性。

1、人文主义者否认社会现象的规律性,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狄尔泰(1833-1911),他认为:社会现象不等于自然现象,人们的行为不等于物体运动,人是有自由意志,因此无法对人的行为做出预测。

此外社会历史事件是独特的、非重复性的,因而无规律可循。

2、实证主义者,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反驳说:

社会科学不是研究个人或个别事件,而是研究普遍的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是在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下产生的客观事实,它们是受一定社会规律支配的。

3、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综合:

社会现象都是与人的行动和人的主观动机有关的,它们与自然现象有区别。

但是人们的行为是理智的、有目的的,这种理性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动机的分析,就可以发现社会现象的规律。

韦伯的上述观点目前为止被大多数西方社会学家所接受。

(二)如何认识社会现象

两种观点所侧重的角度、方法和观点不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对立

实证主义主张:在宏观层次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调查和统计来研究社会现象。

人文主义者主张:在微观层次上通过实地调查来直接了解具体的社会生活状况。

认为:统计分析所得到的“社会事实”忽略了具体个人的具体行为,因而它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的社会现象。

2.整体认识与个体认识的对立

实证主义认为: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是要说明社会整体的特征,如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地理条件等。是这些因素不是个人特征决定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人文主义者认为:社会是由人所构成的,任何社会现象都可以还原为个人活动,因此,不了解人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就无法认识社会现象。

这两种观点也称为整体主义方法论与个体主义方法论。

3、在检验真理的标准上,客观检验与主观判断的对立。

实证主义主张:以经验为客观标准。

人文主义者主张:只能依靠主观判断。

(三)如何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

解释——是对现象为什么会产生或为什么会变化,所做的说明。

主观理解法的特点是:

研究者要设身处地地体验被调查者的处境,由此来理解他为什么采取这一种行为而不是另一种行为。这种说明只适用特定场合,而能揭示某一种现象的个性和特殊性。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论的演进

1. 德国社会学家狄尔泰(1833—1911)向实证主义发起进攻。

认为:由于人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人的行为是无规律的,且是无法预测的。

2. 社会学现象学派也否定了实证主义的许多假设。

反实证主义学派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观点,且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动摇了孔德的实证体系,但未能改变社会学的实证传统。

3.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社会研究方法和方法论随着科学的发展获得相当大的突破。

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在方法论领域修正与改造了孔德的实证主义的研究逻辑。

假设检验法:P1 →TT →EE →P2…

库恩的“范式”概念:指研究问题、观察问题时的角度、视野和参照框架。

库恩的“科学发展阶段论”:

前科学阶段→常规科学阶段→科学革命阶段→新的常规科学阶段…

4.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1)实证精神的引入

社会研究的精髓…实证精神…孔德“观察优于想象”。从而使社会学独立为一门科学。为其研究手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前提。

在哲学家对实证方法不屑一顾的时候,自然科学家已经成熟地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手段了。

列宁:“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19世纪思辨的社会哲学在科学的、实证的研究思潮的冲击下分化。

孔德“实证”的特定含义:

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

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孔德提出的社会研究方法:观察是社会学的主要方法;其次是实验;再次是比较法。

孔德为社会学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原则,马克思则为科学的社会研究提供了范例。

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1858—1917)

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59)书中制定了社会研究方法论的细则。

最基本的规则是: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

2)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观点

问题的焦点是:人类社会有着不同于自然界的特殊性。

首先人有意识

其次人有差异性——人和人不同。

第三讲社会调查简史

社会调查在17世纪以后得到广泛开展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一方面是由于近代科学的成熟。

一、近代社会调查(17世纪末——20世纪初)

1、17世纪下半叶,欧洲的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意识到,要想有效地进行社会管理或社会改良,就必须客观地、准确地了解社会经济状况。

英国的威廉·配弟(1623——1687)

在《政治算术》中指出:对任何社会现象都应当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说明并加以比较。他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

法国的柯尔柏(1619——1683)

在当政期间倡导和主持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为以后的行政统计调查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2、18世纪初期到末期,随着人口统计学的建立和国家行政管理的完善,欧洲各国的行政统计调查盛行于世,并逐步制度化。

第四节社会调查简史

3、19世纪以来:

(1)社会问题调查得到广泛开展,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行政管理、为医治社会弊病、为社会改良服务。

(2)社会调查也进入了社会政治领域。

(3)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法籍比利时学者凯特勒(1796—1874年)和英国学者布恩(1840—1916年)。他们被称为“经验社会学之父”。

4、19世纪和20世纪初是社会调查快速发展时期,社会调查在各个国家、各个领域广泛开展。

其中著名的调查有:

法国黎普莱的家庭调查、杜卡特列的妓女调查、英国辛克莱的乡村调查、霍华德的监狱调查、夏特沃斯的纺织工人调查、德国恩格尔的家计调查、美国20世纪初的匹兹堡调查、春田调查。

小结:上述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中的尖锐问题,所以这些调查对于了解社会现实、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这些调查一般都缺乏理论指导,调查结果很难上升到理论高度。

二、现代社会调查(20世纪——)

1、20世纪以来,经验社会调查开始与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密切结合。

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的〈自杀论〉(1897年)标志着社会研究进入实证化阶段。

杜尔克姆创立了社会调查研究的实证程序,即研究假设——经验检验——理论结论。

美国的经验社会调查迅速发展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应经济、政治之需,舆论调查和市场调查大行于世。

民意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费希尔1928年创立的抽样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斯托福创立了目前仍广泛应用的统计调查模式。

在以拉扎斯菲尔德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的努力下,社会调查的多变量分析方法也得以成熟。

现代调查方法与技术的进展表现为:

?抽样调查的广泛应用

?问卷法和访问法的精密化

?态度测量方法的精密化

?社会计量法,即人际关系测量方法的精密化

?多变量统计分析和统计检验的普及

?实验法和心理测验方法引入

?内容分析方法的发展

?结构式观察法的发展

?计算机及其他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

?研究程序的标准化

?综合运用以上调查方法和技术的情况增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以现场观察和主观洞察为手段的实地洞察方法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民俗方法学”——主张考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规则,通过对交往过程中的方式、姿势、语言、动作的细致观察与分析来理解真实社会行为。

小结:当代的社会调查已不仅仅是提供经验材料和统计数据,而更多地、更直接地担负起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功能。

三、中国社会调查简史

1、我国在几千年前就开始进行人口调查。

2、在我国,较系统的社会调查是在20世纪初开始发展的。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我国学术界社会调查发展最快的时期。

4、中国共产党人在其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调查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毛泽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问题,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和农村土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党中央作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动员全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毛泽东在长期的调查实践中总结出:“深入实地”、“召开座谈会”、“典型调查”、“解剖麻雀”;“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观点。

5、抗日战争期间,学术界的调查研究受到很大影响,但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西南地区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

6、建国以后,我国社会调查事业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建立了全国性的行政统计机构。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间,我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政策性调查得到广泛开展。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策性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了很大提高,学术性调查研究也开始恢复和发展。

第四讲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全面调查

一、定义:是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列外逐个进行调查。

普查的两种方式:

1、报表形式

2、组织专门普查机构

二、特点:

(1)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和有利的组织。

(2)调查全面、准确。

(3)高度的集中统一。

三、局限性:

(1)工作量大,花费大,组织工作复杂。

(2)调查内容有限。

(3)易产生重复和遗漏现象。

快速普查-普查的一种方式

第二节典型调查

一、定义:在众多调查对象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调查

二、特点:

(1)少数典型可以代表事物和现象。

(2)方法灵活多样,资料深入细致。

(3)节省人力、时间、经费。

三、局限性:

(1)典型的选择易受主观意志影响。

(2)很难用科学手段准确测定典型与一般。

(3)是定性调查。

?从一滴水中可以看到太阳的光辉,研究一个细胞可以深知生命的奥秘。

?先尝一个“饺子”—典型调查的作用

为什么通过一个村庄、甚至一个家庭的调查能够回答千家万户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呢?这是因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统一。特别是同类事物,了解了个别,就能够了解一般。要知道一锅饺子煮熟了没有,从锅中取出一个尝一尝就行了。解剖一只麻雀,就知道所有麻雀的生理构造。

四、典型调查有几个好处:

首先,典型调查可以用生动活泼的第一手材料,描绘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通过这一个休,可以具体而形象地了解整个同类。

其次,典型调查以深入见长。

第三,典型调查机动灵活,不必耗费巨大的资金和人力,一个人可以单独进行,方法也可以灵活多样。

周恩来的一次典型调查

(l)解散公共食堂,让社员回家做饭,

(2)社员不赞成供给制;

(3)社员要求记好工分,按劳取酬,实行包产到生产队,以产定分,分活到组,

(4)最主要的是恢复社员的体力和恢复畜力。

第一点意见是针对“人民公社万岁”、“公共食堂万岁”的;

第二和第三点意见是针对当时大刮共产风,提倡取消按劳取酬,实行供给制的,

第四点意见指社员挨饿体质普遍下降,不少地方牲畜被杀作充饥的状况的。

周恩来从一个公社里得出了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五、代表性问题

与典型的选择、与社会状况有关。

改革以后,我国的体制状况发生了变化。农村简单的社会结构已被打破,人民公社这种政社合一的体制结构已经解体,在商品经济海洋中,各种农民组织十分活跃。城市和工厂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处在进一步变动之中。“体制同构”的状况已被打破,这一个个体很难在其它单位找到自己的“相似形”。

这并不是说典型调查的方法已经过时。如前所述,典型调查有很多其它调查方法无法取代的优点,它至今以至今后仍不失为一种定性调查的一种好方法。

在其应用和结论推广上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典型可以适当多选几个。

第二,典型调查和抽样技术,问卷调查等其它调查方法同时运用。

第三,典型调查结论的推广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千万不能不顾条件的生搬硬套。

第三节个案调查

一、定义:

(1)是以某个人、某单位、某一事件为对象,进行深入调查的方法。

(2)主要作用是要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

(3)与典型调查的区别:对象的特点不同;具体目的不同。

二、类型:

(1)各类人员个案:对社会生活中的个人或按一定标志分类的人群所做的个案研究。

(2)各类生活单位或社会团体个案:对社会生活中按不同标志区分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或娱乐活动共同体所做的调查。

(3)各类社会问题个案: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障碍或产生较大影响的现象、事件的调查研究。

三、程序:

1.搜集各种资料,即取得社会凭证。

2.进行分析研究,做出社会诊断。

3.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

四、局限性:

(1)材料范围窄,结论带有条件性。

(2)观察和分析过程不易精确,有较多的主观色彩。

(3)结论只能是定性的。

日本社会学家在对“家庭困难户”进行个案研究时,对一个丧失了丈夫的母子家庭作了深入的、细致的调查,然后用图表来分析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各种原因。

第四节专家调查(特尔斐法)

最初应用于技术预测,后来推广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预测。

一、定义:

通过邀请专家,向专家咨询的调查。即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的专家意见更可靠。

二、专家的选择

1、从学术论文中选专家。

2、专家推荐专家

3、组织推荐

三、一般程序

第五节跟踪调查

一、定义:对调查对象向前运动的状态、过程做持续地调查,以便在变化过程中把握被调查者的变化发展。

二、类型:

1、与事物发展进程的紧密程度分为:同步跟踪、间歇跟踪。

2、按内容分为:全部跟踪、部分跟踪。

3、从时间角度分为:长期跟踪、短期跟踪。

三、应注意的问题:

1、目的性要明确,每项调查有周密计划。

2、指标体系要经过严密设计。

3、要选择发展过程比较稳定的对象。

4、可设计固定的登记表、统计卡。

第六节抽样调查

一、抽样调查的产生

二、特点:

1、抽样的随机性。

2、样本推断总体准确性高。

3、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4、节省人力、经费、时间。

三、抽样调查的原理

1、基本概念

定义: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个体:是收集信息的单位,它提供分析的基础。

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定义的个体的集合体。即研究的所有对象。

样本、大样本、小样本

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

2、样本大小的确定

考虑总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

考虑调查要求达到的精确和可信程度

考虑调查所容许的时间

考虑调查的项目和任务的要求情况

考虑调查的项目和任务的要求情况

第五讲实地研究(Field Study)

第一节实地研究的概念与特点

一. 什么是实地研究?

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

实地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是参与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访谈

实地研究的案例

脱离与融入:近代都市社会街头艺人身份的构建- 以北京天桥艺人为例

最著名的有“天桥八大怪”,因身怀绝技和言行怪异而得名。“八大怪”在不同时期各有所指

早期为穷不怕、醋溺高、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孙丑子、鼻嗡子、常傻子8人,活动于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

中期有耍蛤蟆的老头、老云里飞、花狗熊、耍金钟的、傻王、百鸟张、志真和尚、程傻子8人,活动于民国初年

晚期有小云里飞、大金牙、焦德海、大兵黄、沈三、蹭油的崔巴儿、曹麻子、赛活驴8人,活动于30~40年代。名演员如京剧女须生孟小冬、李桂芬,“坤伶三杰”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芬,久在天乐戏院演出的张宝华、梁益鸣及新凤霞(评剧)、侯宝林(相声)、宝善林(摔跤)等,都曾在天桥演出。

天桥的位置和功能,空间上是穷人住的地方,是贫穷的,下贱的,赃的,邪恶的代名词天桥艺人的来源,落魄的旗人,失去职业的清朝廷武士,京津唐一带的破产者,(脱离原有的社会)

拜师---学艺---(融入学艺行业)摆知(出师)(脱离)---盘道- --艺名与绰号的获得(融入社会)这是

另类社会的社会化(这个过程中的知识技能应用到主流社会中谋生)

每个过程都是结构性的限制与个人能动性互动的过程

同时这个过程是在主流社会对街头艺人惯性认知和角色期以及街头艺人群体对这些认知期待的回应下发生和传承的。

士农工商等良民的优势和街头艺人的劣势,内部师傅的优势和徒弟的劣势,不同行当之间艺人的优势和劣势对一位到天挢谋生的新人产生影响,同时新人也回应这些影响并使与之相关联的观念和身分发生变化

二、实地研究的特点

以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亲自要去做,才能找到感觉,还要看非语言的东西:语气、语调,是真的还是假的)

在自然情境下,去观察,不去干扰,不去操纵。

采用多种资料搜集方法,问卷,访谈,文献法等

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或理论,而不是去验证理论

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进行解释性理解

三、适合实地研究的课题

实地调查能够给研究者提供全面系统的观点,对研究的对象了解得较为深入和透彻,适合那些不宜简单定量的社会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宗教组织,乞丐群体)

适合在自然情境下研究态度和行为(异常行为)

适合跨越时间的社会过程研究,如政策的实施,项目评估研究等

四、实地研究的过程

选择调查点或调查对象

进入现场

与当地人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访谈和观察收集和分析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

五、实地研究主要的手段

观察

访谈

第二节观察的方法与技术

巴浦洛夫生理研究所的建筑物上,醒目地写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题词:观察、观察再观察。

观察法:是指带有明确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的特点

优点:

(1)环境是自然的、真实的

(2)是收集非语言资料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3)有助于补充其它研究方法的不足

缺点:

(1)对环境无法控制,影响观察效果。如突发性事件

(2)小样本

(3)人际关系影响观察的准确性

(4)容易形成主观、片面的看法

二、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1、完全参与者

完全融入观察对象的活动中,观察对象不了解你的真实身份,可获得非常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完全参与观察——举例

“撒旦教堂”的研究撒旦教堂总部设于旧金山,这个教派信奉魔鬼撒旦而不是上帝,属于带有秘密性质的教派,外界对之了解甚少。

加州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阿尔弗莱德为了研究这个教派,假称自己也信奉“撒旦”,混入了该教派。入教后屡次获得提升,最后被任命为该教派正式的历史学家。阿尔弗莱德利用一切机会搜集资料,写成一本大爆“撒旦教堂”内幕的书。

在研究将要结束之前,阿尔弗莱德告诉了教堂首脑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加入教堂的动机。出乎意料,教堂首脑并没有发怒,反而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撒旦教徒,因为像他这样用欺骗的手段获得资料的做法正是撒旦教徒才会干的勾当。

2、完全观察者

对于被观察对象的行为与实践的发展不施加任何影响,也获得非常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由于完全观察者只进行观察而不加以参与,被观察者的行为或事件发展的一部分可能会处于观察者的视线之外,因此获取资料可能缺乏整体性。举例

完全观察者——举例

以完全观察者的身份对街头卖盗版和黄色光盘的小贩进行研究,可以观察你所能看到的所有小贩的兜售过程,但真正的交易却不一定在街头发生。

可以假扮买主进行进一步观察,这样就从完全观察者转化成了完全参与观察者。

3、参与观察者

透露身份,积极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过程

4、观察不参与者

透露身份,不参与被观察者活动,采取被动观察的姿态

由于观察者透露身份,被观察者可能会在活动过程中掩藏其某些方面,如对养老院护理人员的观察

伦理性与科学性

不透露身份有助于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的获得,但有时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

透露身份,可能会影响获得资料的真实性

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必须根据观察对象的情况与自己对情况的判断作出采用何种观察角色的选择。

三、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选准观察的时间和场合

2、努力减少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的影响

四、产生观察误差的原因

1、思想因素:立场、观点、方法不同观察结果不同。

2、知识因素

3、心理因素:兴趣、需要、情绪

4、由于观察活动引起被观察者的反应心理和行为

5、人为假象

五、观察训练

观察是每一个人都不可缺少的技能,而这种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当做一个观察者,体验不同的角色

第六讲访谈的方法与技术

一、访谈的概念与类型

1.访谈法:

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研究者通过有计划地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获取社会信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

?讨论:研究访谈与日常谈话有什么不同?

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形式不同(开始、结尾、语言轮换规则)

交流双方的地位不同

研究访谈要求对问题有深度,花费的时间要长

2、特点

优点:

信息是双向的;

环境是可控制的;

回收率有保证;

回答有效、深刻;

方式方法较灵活。

缺点:

费时间、人力、物力;

受调查员的影响较大;

被访人缺乏思考的机会;

匿名性差

3、访谈的类型:

1)根据访谈人数多少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

2)根据访谈的形式分为:

?结构性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访问表,提问方式,记录方式都是统一的

?半结构性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除了提纲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问题。

事先把问题和提纲都设计出来,在访谈的过程中基本上按照访谈提纲重点和顺序发

问,但也可在提纲之外提供问题。

半结构提纲一般设计小于或等于10个问题,1 个半小时到2个小时

每个问题底下设计几个小问题。被访者不一定是按照提纲的顺序进行。

半结构访谈——举例

1.由于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给您带来的劳动负担的变化及困难

2.由于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给您带来的其他方面的变化

3.监护的感受(侧重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对孩子的生活与教育方面带来的困难、

建议等)

4.孩子在父/母亲外出务工前后有无变化?

5.您对外出务工的人员(儿童的父/母亲)有什么要求?

半结构访谈的特点:

问题是事先部分准备的(半结构的)要通过访谈员进行大量改进

要有深度,深入事实内部

好处:

弹性很大,能更彻底地讨论问题

问题是开放式的,被访谈者有充分地回答。所以问题的设计很重要的

探讨的问题更深入,也更集中

可以观察被访者的非语言行为,从而评估其反应的正确性。所以其动作、迟疑、困惑等状态都应该记录在册,反映了他的状态

劣势:

费时又费钱

样本较小(一般10-30例,写博士论文),

不太有量化的资料,不易将所获得的数据加以分析

缺乏标准化和比较性

更容易带入访谈者的偏见。

无结构性访谈(unstructured interview or open interview)(漫谈,事后记录)优势:

问题是完全开放式的,更像是一种会话。倾听的时候要一定非常敏感,在听的时候再抓问的问题

回答者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有可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谈得也更深

可以探究敏感性问题,比如收入等

适合了解一些复杂和抽象的问题

劣势:

访谈的无结构性很易于带入访谈者的偏见

访谈者的性别、年龄、外表、着装、态度、语言及语气等都会影响访谈结果

同结构性访谈相比,比较耗费时间和经费

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比较性,分析和解释起来难度也很大

二、访谈成功的因素

1、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访谈提纲或问卷

事先通知被访谈者

了解被访人,决定访谈人选及谈话方式

熟悉问卷/访谈提纲

2、访谈技巧

要了解访谈双方的角色和关系。

顺利进门是成功的一半。

3、谈话的技巧:

消除紧张情绪,拉近双方距离

问题明确、具体

不要轻易下断语

用卡片、图画等辅助用品降低敏感性

控制话题

选择谈话场合

如何追问答案?

如何转换题目?

谈话态度

学会倾听——听也是一门学问

4、访谈记录

全面

简练

有条理

速记练习

三、谈话中的非语言交流

1、人体语言

研究人体的行为,目的是通过行为观察,知己知彼,更好地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

2. 面部语言

语气

表情

目光

四、技巧——追问

追问的时机与度:

追问不要在访谈开始的时候频繁进行

有些想知道的细节可以先记下来,后期再问

问题比较尖锐注意从侧面追问(留守妇女)

追问的具体策略:

复述问题

复述回答

表示理解和关心(言语和非言语行为)

停顿

直接寻问

举例

你可否进一步解释一下?

请您举一个例子可以吗?

请您你多讲一些这方面的事情吗?

还有别的事情吗?

请描述一下你刚才说的意思。

我不是很理解你刚才说的,请再解释一下。

别有有不同的经历吗?

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吗?

别人有没有相同或者不同的经历?

我们可否回到你刚才说的事情上?

题目转换:

使用过渡性语句(没错,刚才你说了农民式工回流的情况,很详细,那再说说政府这边的举措吧)

归纳(你说的是这些意思吧,那我想知道。。)

应用动作(请喝水,递烟)

五、注意事项:

(1) 平等

(2) 不要议论和评论(你这样做是不是为。。。这样好。

(3) 不要当救世主

(4) 始终让访谈对象充分表现(健谈者,不善言谈者及跑题者)

(5) 注意选择合适的地点

(6) 注意衣著打扮和面部表情(面带微笑和充满自信)

(7) 时间不要太长

第七讲问卷调查

问卷法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

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它的形式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它的用途主要是用来测量被调查者的多种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问卷调查的特点:标准化、间接的、书面的。

一、问卷调查的种类:

1、由于调查者的调查目的、内容、方式,所用的问卷也不是完全相同,通常可以把问卷分为两种,即自填问卷和代填问卷,分别用于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

自填问卷——直接面对被调查者

代填问卷——直接面对访问员

2、按问卷的传递方式不同,可分为:

报刊问卷

邮政问卷

送发问卷

访问问卷

二、问卷的基本结构

各种问卷往往都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

1.封面信:给被调查者的短信。它的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内容、调查的目的、意义等等。一般印在问卷表的封面或封二,200字左右。

2.指导语: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它的作用与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相似。

如:填表说明

3.问题和答案: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

1)问题从形式上看,可分成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和半封闭式三类;

开放式问题(open-ended question)就是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填答的问题。

封闭式问题(closed-ended question)就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答案,要求被调查者选择一个作为回答。

2)从内容上看,可分成有关行为的问题、有关态度的问题和有关个人背景资料的问题等。

4.编码及其他资料

在较大规模的统计调查中,研究者常常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为了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换成数字,以便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往往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

所谓编码就是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除了编码以外,有些问卷还需要在封面上印上访问员姓名、访问日期、审核员姓名、被

调查者住地等有关资料。

三、问卷设计的原则

1.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2.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

主观上的障碍——即由被调查者心里上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所形成的障碍。

客观上的障碍——即由被调查者自身的能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所形成的障碍。

3.明确问卷设计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

一份问卷设计工作远远不止是列出一组问题,它还涉及到许多在问卷上看不到的因素,并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调查的内容也是影响设计问卷工作的一个因素。

样本的性质即样本的构成情况,对问卷设计工作同样有着较大的影响。

设计问卷时还应该考虑到资料处理和分析方法和问卷的使用方法等因素。

四、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

1.探索性工作

2.设计问卷的初稿

3.试用和修改

试用这一步在问卷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时间再紧也不能不做。

试用问卷初稿具体方法:

①客观检验法:检查和分析的方面有: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填写错误、填答不全

②主观评价法

五、问题形式的设计

(一)封闭式问题包括问题及答案两部分,其形式主要有:

1. 填空式——即在问题后面划一短线,让回答者填写。

例如:

①请问您家有几口人?____口

②您的年龄多大?——周岁

③您有几个孩子?——个

④您每天上班的路上需要多少时间?____分钟

填写形式一般只用于那些对回答者来说既容易回答、又容易填写的问题,通常只需填写数字。

2. 否定式——即问题的答案只有是和不是(或其他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两种。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

例如:

①您是共青团员吗?是□不是□

②您是否住在本市?是□不是□

③您家有电视吗?有□没有□

④您是否赞成民主选举厂长?赞成□不赞成□

在民意测验中常用,答案简单明确,但难分态度层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