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名词解释(英文)、简答、论述题

病理学名词解释(英文)、简答、论述题

病理学名词解释(英文)、简答、论述题
病理学名词解释(英文)、简答、论述题

病理学常用名词解释(自行补充英文名称)

1.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

2.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3.增生(hyperplasia)由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

5.变性(degeneration)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增多。

6.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细胞内水分增多,造成细胞水肿。

7.脂肪变性(fatty change OR steatosis)除脂肪细胞外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8.玻璃样变(hyalinization)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透明变性)

9.纤维素样变(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为间质胶元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病变处组织结构消失,成为一堆颗粒状、细丝状、红染无结构的物质,状似纤维素。

10.粘液样变性(mucoid degernation)组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积聚。

11.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12.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含较多的脂质,外观呈淡黄色,松软,均匀细腻,似奶酪,称之。常见于结核病。

13.坏疽(gangrene)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较大范围的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呈黑色改变。

14.机化(organization)由新生肉芽组织逐渐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其它异物等)的过程。

15.完全再生:再生的细胞和组织完全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16.不完全再生:组织损伤后,由肉芽组织增生所代替,最后形成疤痕。

17.充血(hyperemia)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含量增多。

18.淤血(静脉性充血)(congestion)静脉回流受阻而发生的充血。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19.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s)慢性肺淤血或左心衰时,在肺组织中出现的,胞浆内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吞噬细胞。

20.槟榔肝(nutmegliver)慢性肝淤血合并脂肪变性时,肝小叶中央充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部因脂肪变性而呈淡黄色,形成红黄相间的花纹,似槟榔切面。

21.血栓形成(thrombosis)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凝固或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

22.栓塞(embolism)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性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腔的过程。

23.梗死(infarction)局部组织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坏死。

24.炎症(inflammation)机体对致炎因子损伤作用而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局部反应。

25.变质(alteration)在致炎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

26.渗出(prolif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血液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或体腔的过程。

27.炎症增生(inflammation proliferation)炎症局部的细胞再生与增殖。

28.趋化作用(chemotaxis)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单一定向的移动。

29.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中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30.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入血,但全身无中毒症状。

31.毒血症(toxemia)细菌的毒素或毒性产物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细菌无入血)

32.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入血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33.脓毒血症(pyemia)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除败血症外,还在一些器官形成多个小脓肿。

34.肉芽肿(granulomaous)炎症局部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35.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炎症局部粘膜上皮、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出于粘模表面的肉芽肿块。

36.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 r)由于局部组织的炎症增生形成的一个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37.假膜性炎(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称假膜性炎。

38.化脓性炎症(suppurative or purulent inflammation)中性白细胞大量渗出,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

39.化脓(suppurate)炎区内大量中性白细胞破坏崩解,释放溶酶体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称为化脓。所形成的液状物称为脓液。

40.脓球(p y o c y t e)变性坏死的中性白细胞称为脓球。

41.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发生在疏松组织中(如皮肤、肌肉和阑尾)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42.脓肿(abscess)局限性的化脓性炎症,伴组织的坏死溶解形成脓腔,称脓肿。

43.表面化脓和积脓指发生在粘膜或浆膜的化脓性炎症。

44.溃疡(u l c e r)皮肤或粘膜的凹陷性缺损称溃疡。

45.窦道(sinus)位于深部的脓肿向体表穿破,形成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称窦道。

46.瘘管(fistula)位于深部的脓肿一端向体表或体腔穿破,另一端向有腔脏器穿破,形成有两个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瘘管。

47.肿瘤(tumor,neoplasm)机体在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48.异型性(a t y p i a)肿瘤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的差异。

49.间变(anaplasia)指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的状态。

50.间变细胞:指失去正常结构与功能的恶性肿瘤细胞。

51.肿瘤的直接蔓延(direct spreading)指肿瘤细胞连续不断地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正常邻近组织或器官,并继续生长。

52.肿瘤的转移(neoplasm metastasis)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它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过程称为转移。

53.恶病质(cachexia)指病人严重的贫血、消瘦、全身衰竭的状态。

54.癌(carcinoma)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55.肉瘤(sarcoma)指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软骨组织等)的恶性肿瘤。

56.癌症(c a n c e r)是指一切恶性肿瘤的统称。

57.乳头状瘤(papilloma)是覆盖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呈乳头状。

58.畸胎瘤(teratoma)含有三个胚层分化来的多种组织成分构成的肿瘤。

59.APUD瘤由APUD细胞增生所形成的肿瘤称APUD瘤。(APUD系统在发生学上来源于神经嵴的一系内分泌细胞系统,APUD细胞能摄取胺的前体,脱羧,产生相应的胺和多肽类激素)例如:类癌;燕麦细胞癌。

60.癌肉瘤(carcinosarcoma)指一个肿瘤中既有癌又有肉瘤的成分。

61.单纯癌(实体癌)(carcinoma simplex)属低分化腺癌,癌巢为实体性,无腺腔样结构。

62.癌前病变(precocious lesion)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

63.原位癌(CIS,carcinoma in situ)上皮全层癌变,尚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者,称原位癌。

64.早期癌(earlycancer)包括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65.风湿小结(aschoff body)是对风湿病有诊断意义的病变。镜下,病灶中央有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成堆的风湿细胞,少量的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构成境界较清楚的结节状病灶。风湿细胞胞体较大,胞浆嗜硷性,核一个或多个,染色质浓集成枭眼状或毛虫状。

66.McCallum斑: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致心壁内膜增厚、粗糙和皱缩,尤以左心房后更为显著,称为McCallum。

67.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绒毛心(corvillosum)纤维素性心外膜炎梨形心见于二尖瓣狭窄球形心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68.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由狭窄性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心脏病称冠心病。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69.动脉瘤(aneurysm)动脉管壁的病理性局限性扩张。

70.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心肌梗死时,由于梗死区坏死组织或瘢痕组织在室内血液压力作用下,局部组织向外膨出而成。

71.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 cardiomyopathy)指原因不明而又非继发于全身或其它器官系统疾病的心肌

72.肺气肿(pulmonary emphysema)末梢肺组织过度充气、膨胀、弹性降低,称肺气肿。

73.肺心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由于肺部疾病、胸廓畸形、肺血管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担加重引起的心脏病。(主要病变为右心室肥大)

74.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因肺泡腔内的渗出物不能很好地溶解吸收,而逐渐被机化,使病变部呈红褐色,肉样,而称之。

75.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常见于肺尖部肺癌时,压迫或侵蚀了颈交感神经及颈神经根,引起同侧的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皮肤无汗。

76.矽结节(silicotic nodule)早期,由吞噬了矽尘颗粒的巨噬细胞组成,往后,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镜下,典型的矽结节由呈同心层状或漩涡状排列的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

77.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指除肿瘤及其转移灶直接引起的症状之外,伴随发生的由肿瘤引起的一系列异位激素性和代谢性症状综合征。

78.溃疡病(peptic ulcer disease)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的一种慢性溃疡。

79.早期胃癌(或早期食管癌)(early carcinoma of esophagus)癌组织浸润局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未达肌层)淋巴结无转移。

80.革囊胃(Linitis Plastica)指弥漫浸润型胃癌。胃肉眼观似皮革制成的囊袋。

81.印戒细胞(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粘液癌的癌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粘液,常将胞核挤压于癌细胞浆之一侧,形似戒指而称之。

82.气球样变(ballooning degeneration)肝细胞高度水变性时,细胞肿大,呈园球形,胞浆透亮,而称之。

83.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散在的肝细胞坏死,每个坏死灶仅累及一至数个肝细胞。

84.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肝小叶周边界板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

伴炎细胞浸润。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特征性病变.。

85.桥接坏死(bridgingnecrosis)连接肝小叶中央静脉与门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的肝细胞坏死带。

86.毛玻璃样肝细胞(ground-glass hepatocyte)多见于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中。因肝细胞中含有大量HBsAg,光

镜下HE染色切片上,肝细胞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毛玻璃样肝细胞。

87.急性黄(红)色肝萎缩(即急性重型肝炎。由于肝细胞广泛大片坏死,肝体积显著缩小,重量减轻,质地柔软,表面被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红色。

88.肝硬变(l i v e rcirrhosis)由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替进行,造成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肝内血循环途径改变,使肝脏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变。

89.假小叶(pseudo-lobule)肝硬变时,由广泛的纤维组织增生将原有的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中央静脉。

90.小肝癌(早期肝癌)指瘤体直径在3CM以下,不超过2个瘤结节的原发性肝癌。

91.恶性淋巴瘤(lymphoid neoplasms,ML)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92.镜影细胞(mirror image cell)即双核的R-S细胞,细胞内两核并列,都有大而嗜酸性核仁,形似镜中之影,故称镜影细胞。

93.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细胞的恶性肿瘤。特征是骨髓内异常白细胞弥漫增生取代正常骨髓组织;周围血内白细胞出现量和质改变;异常的白细胞可广泛浸润于肝、脾、淋巴结等全身组织和脏器。

94.绿色瘤(chlorom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有时大量瘤细胞在骨组织或骨膜下浸润,可形成肿块,呈绿色,称绿色瘤。

95.新月体(crescent)常见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多层的细胞团块,在切面上呈新月形或环状小体。

96.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 syndrome)肺出血合并肾小球肾炎,主要见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引起的原发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与肺泡毛细血管有交叉反应引起肺出血。97.颗粒性固缩肾(granular contracted kidney)见于高血压病后期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脏萎缩变小、变硬,表面高低不平,呈弥漫性细颗粒状,称颗粒性固缩肾。

98.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但不足以诊断为癌的病变。(属癌前病变)

99.甲状腺肿(单纯甲状腺肿,simplegoiter)是由于缺碘或某些致甲状腺肿因子引起的甲状腺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

100.筛状软化灶多见于乙型脑炎时,神经组织的灶性坏死、液化形成的软化灶,镜下,呈疏松的筛网状,淡染病灶,称筛状软化灶。

101.胶质结节(小胶质细胞结节,microglial nodule)由小胶质细胞和(或)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的结节状病灶。

102华-弗氏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见于暴发型流脑,两侧肾上腺严重出血,引起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和皮肤大片紫癜。脑膜病变轻微。103.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征阳性、角弓反张。

104.颅内压增高三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05.脑疝(herniation)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局部脑组织的膨出,嵌入颅腔内的分隔(

如小脑天幕)和颅骨孔道(如枕骨大孔)形成脑疝

106.结核结节(tubercle)对结核病有诊断意义的病变。镜下,结节中央常见干酪样坏死,

周围有大量的类上皮细胞、一些郎罕氏巨细胞,外围少量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所构成。

107.肺结核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由肺内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部分病变构成。

108.结核球(瘤)(tuberculoma)是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清楚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直径>2CM。109.干酪性肺炎(caseous pneumonia or cheesy pneumonia)为继发性肺结核的一个类型,肺组织较大范围的渗出性及干酪样坏死病变。

110.伤寒小结(肉芽肿typhoid granuloma)(typhoid nodule)伤寒病时,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吞噬活跃,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为伤寒小结。

111.硬下疳(hardchancre)为Ⅰ期梅毒的病变特点,在苍白螺旋体侵入的局部,先形成水疱,水疱溃破形成质硬、基底洁净、边缘耸起的溃疡,称硬下疳。

112.树胶肿(gumma)见于Ⅲ期梅毒,病变类似结核的肉芽肿。肉眼,色灰白,质韧有弹性,质地如树胶,故称树胶肿。

113.象皮肿(elephantiasis)为晚期丝虫病最突出的病变。病变皮肤明显增厚、粗糙、皮皱加深,似大象的皮肤。部位多在下肢、阴囊和女阴等处。

114.阿米巴肝脓肿(amoebic liver abscess)是习惯叫法,而非真性脓肿,内容物为非一般的脓液,而是阿米巴溶组织酶所致的液化性坏死物质和陈旧性血液混合而成的果酱样物,

炎症反应不明显。

病理学简答论述题

1试述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各类型的发生机制和形态特点。

答: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性,泛指细胞内、结缔组织间质和血管壁壁出现均质、红染、无结构的半透明毛玻璃样物质,成为玻璃样变。

(1)血管壁的玻璃样变,即细动脉硬化,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主要是由于细动脉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凝固成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物质。使细动脉的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狭,甚至闭塞。

(2)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是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见于纤维结缔组织的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增(机化、纤维化等)。

(3)细胞内玻璃样变,是指蓄积于细胞内的异常蛋白质形成均质、红染的近圆形小体,如酒精中毒时肝细胞内的Mallory小体。

2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什么?

答:细胞核的改变,形态学表现为,核固缩(pyknosis),染色变深,核的体积缩小;

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染色质碎片分散在胞浆中;核溶解(karyolysis),在酶的作用下,染色质的DNA分解,因而染色质变淡,只能见到、甚至不见核的轮廓。

3什么叫机化?哪些情况下可出现机化?

答:坏死组织如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周围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等组成肉芽组

织,长入和取代坏死组织。这种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如血栓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4什么是肉芽组织?说说它的形态特点及在创伤愈合中的意义?

答: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伴有多少不等炎细胞浸润。肉眼观呈颗粒状,鲜红色,湿润,柔嫩,似新鲜肉芽,故名肉芽组织。在创伤愈合中的意义是肉芽组织能够:1填补缺损;2保护创面;3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物质。

5创伤的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有何不同?

答:一期愈合:组织破坏少,创缘整齐,无感染,创口对合严密,无异物的创口。

二期愈合:组织创伤大,坏死组织较多,创缘不整,无法整齐对合,伴有感染的创口。

6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

答: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淤血,肺泡腔内可出现水肿液,甚至出血。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吞噬细胞被称为心力衰竭细胞。慢性肺淤血引起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肺褐色硬变。

7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答:镜下课件肝小叶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细胞发生萎缩变性消失,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此种变化使肝脏肉眼观察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边缘变钝,包膜紧张。切面观—红黄相间状似槟榔,故称槟榔肝。

8梗死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其后果如何?

答;任何引起血管管腔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血,而侧枝循环未能有效的建立的情况下,

均可引起梗死。常见的原因有:

(1)血栓形成是梗死的最常见原因。

(2)动脉栓塞多为血栓栓塞。

(3)血管受压闭塞(肠扭转,肠套叠)。

(4)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脑动脉)

9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答:(1)心血管内皮损伤——心血管内皮损伤,内皮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或脱落,内皮下胶原暴露,激活血小板和活化凝血椅子12,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从而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2)血流缓慢或形成——当血流缓慢或血流产生漩涡时,①血小板得以进入边流,增加了和血管内膜接触并粘连于内膜的机会;②由于血流缓慢,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能在局部达到凝血过程所必需的浓度。③血流缓慢缺氧,内皮细胞容易变性坏死脱落,暴露胶原——启动凝血系统。(3)血液凝固性增高——指血液的凝固系统和抗凝系统的平衡被破坏,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升高,而纤维溶解系统活性降低,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而易发生血栓(见于某些遗传病);创伤,产后,大手术后等,血液中补充了大量幼稚的血小板,其粘性增加;血液粘度增加如大面积烧伤;组织因子入血,如某些恶性肿瘤,胎盘早剥等可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血栓形成往往是综合因素作用

10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形成的血栓栓子,其运行途径如何?

答:体循环静脉和右心内的栓子沿血流方向流动,常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形成肺动脉栓塞。

11贫血性梗死好发于哪些脏器,其发生的条件和机制如何?

答:贫血性梗死好发生于组织结构比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器官,如肾、脾、心肌。

由于组织致密,血流断绝,局部血液流出,组织缺血坏死,呈贫血状态,故梗死灶呈灰白色。

12出血性梗死常见于哪些脏器,其发生的条件和机制如何

答:出血性梗死常见肺和肠,发生的条件是严重淤血和组织疏松。由于肠和肺的组织较疏松,梗死初起时在组织间隙内可容多量出血,当组织坏死而膨胀时,也不能把漏出的血液挤出梗死灶外,因而梗死灶为出血性。

13何谓肉芽肿性炎?有几种常见类型及各型的主要形态特点?

答:以肉芽肿形成为基本特征的慢性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

可分为:1感染性肉芽肿:由细菌或病毒形成特殊的细胞性结节;2异物肉芽肿:由异物引起,异物周围有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形成结节状病灶。

答:肉芽肿是炎症局部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其类型有:①感染性

肉芽肿,如结核病引起的结核性肉芽肿;②异物性肉芽肿,如手术缝线引起的异物性肉芽肿;③原因不明的肉芽肿,如结节病。

举出至少五种常见的肉芽肿性炎,并分别说明它们的病变特点。

(1)结核病(2)风湿性心肌炎(3)肠伤寒(4)异物肉芽肿(5)结节病

14常见渗出性炎症有哪些?

答:1浆液性炎;2纤维素性炎;3化脓性炎;4出血性炎

15化脓性炎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答:根据化脓性炎症发生的原因和部位的不同,分为三类: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1)表面化脓和积脓是指浆膜,粘膜或脑膜发生的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主要向浆膜,粘膜和脑膜表面渗出。如化脓性尿道炎或化脓性支气管炎,渗出的脓液可通过尿道、气管而排出体外。当浆膜或胆囊、输卵管的粘膜化脓时,脓液则在浆膜腔或胆囊、输卵管腔内蓄积,称为积脓(empyema)。(2)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称为蜂窝织炎。常见部位:皮肤、肌肉和阑尾。病原菌: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链球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降解结缔组织基质的透明质酸;分泌链激酶,溶解纤维素。因此,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蔓延扩散造成弥漫性浸润。(3)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伴有脓腔形成。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葡球菌,能产生血浆凝固酶激活纤维蛋白原产生纤维素,限制细菌扩散,形成脓汁和腔。

16比较急、慢性炎症的病理特点。

答:性炎症起病急,病程短,一般数天到一个月,症状明显。病变以变质、渗出为主,炎细胞浸润以中型粒细胞为主,而增生比较轻微;慢性炎症起病慢,病程长,数月至数年,病变是以增生为主,而渗出、变质轻微。

17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哪两个显著特点?

肿瘤细胞是正常细胞变化来的,与正常细胞相比有两个特点:1肿瘤细胞失去分化为成熟细胞的能力,是一种异常增生;2肿瘤细胞的增生失去了控制,即使致瘤因素已不存在,仍能持续性生长。

18怎样区别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

肿瘤性增生非肿瘤性增生

引发原因环境致瘤因素或内在致瘤因素生理性更新、炎症、组织损伤

分化能力细胞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增生细胞分化成熟,增生的细胞具有

的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正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

和功能

增生形式失控性增生,细胞增生旺盛,并增生过程始终处于机体的精确调控

具有相对的自主性,致瘤因素的之下,一旦原因消除,细胞便可停止

作用消失后,细胞仍能持续增生生长

19试述异型性、分化程度与良、恶性肿瘤的关系。

异型性大、分化程度低、与其起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差异大、恶性程度高(恶性肿瘤)

异型性小、分化程度高、与其起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差异大、恶性程度低(良性肿瘤)

20何谓转移?不同恶性肿瘤转移的方式有何特点?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metastasis)。

常见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淋巴道转移: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流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

1瘤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而累及整个淋巴结,形成淋巴结转移瘤;

2局部淋巴结发生转移后,可继续转移至下一站的其他淋巴结,最后可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再继发血道转移。

二、血道转移:瘤细胞侵入血管后可随血流到达远隔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瘤细胞多经小静脉入血。血道转移的运行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同。血道转移最常见的器官是肺,其次是肝、骨。一般的规律是:胃癌肝转移,肝癌肺转移,肺癌脑转移。

三、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到器官外浆膜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并象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和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瘤,称为种植性转移。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

(如胃癌突破浆膜种植腹腔脏器表面)。

21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病变,如不及时治愈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常见的癌前病变有:(1)粘膜白斑、(2)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3)纤维囊性乳腺病、(4)结直肠的腺瘤性息肉、(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如出现癌前病变,应提高警惕、定期复查、注意观察。22常见的肿瘤扩散方式有几种?

一、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

二、转移:1.淋巴道转移;2.血道转移;3.种植性转移

23列表说明怎样区别良、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

的织的形态相似形态差别大

核分裂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缓慢较快

生长方式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

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

分界清楚,常可推动常不能推动,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

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

转移不转移常转移

复发手术后很少复发手术等治疗后较多复发

对机体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

作用。如发生在重要器官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

可引起严重后果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24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可引起哪些继发性变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变分以下几个阶段:

1脂纹期泡沫细胞聚集于内膜下而成;肉眼观:在动脉内膜表面可见长短不一的微隆起、黄色的条纹(宽约1~2mm,针头帽大小)。镜下观: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2纤维斑块期肉眼观:脂纹扩大形成黄色斑块,表层由大量胶原纤维为主构成纤维帽,覆盖在斑块表面。镜下观:表层是一层纤维帽,由大量胶原纤维、平滑肌、弹性纤维等构成,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其下方为不等量的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外脂质及炎症细胞等。

3粥样斑块(粥瘤)肉眼观:动脉内膜上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纤维帽下方有黄色粥糜样物质。镜下(1)表层纤维帽玻璃样变(2)深部见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其中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及钙化(3)底部和边缘可见肉芽组织、泡沫细胞(少量)、淋巴细胞浸润。(4)中膜受压、萎缩变薄。

继发病变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

25什么是冠心病?哪些因素可导致冠心病?为什么?有何临床表现?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而引起的心脏病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为: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继发的复合性病变等原因所致,其他如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也使原处于危险状态的冠状动脉供血下降后加重。2.心肌耗氧量剧增,当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肌负荷增加,如血压骤升、情绪激动等,使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

临床表现为:1.心绞痛,2.心肌梗死,3.心肌纤维化

26高血压后期的器官损害及其后果是什么?

主要病变后果

心左心室肥大(向心性肥大)左心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

肾原发性颗粒型固缩肾肾功能不全、晚期尿毒症

脑水肿、出血、微梗死灶脑出血、颅内高压

视网膜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

27试述风湿性心脏炎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心外膜炎

病变部位二尖瓣及其他瓣膜心肌间质血管附近心外膜脏层

主要病变早期赘生物形成,晚成人为风湿小体,儿童浆液或浆液纤维素

期赘生物机化为间质性心肌炎渗出

后果心瓣膜口狭窄或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力渗出性心包炎、如机化

关闭不全衰竭、心律失常等形成心包粘连或缩窄

性心包炎

28试述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表现。

1左心房代偿性扩张和肥大

临床听诊心尖部可闻及隆隆样杂音,X线照相检查见左心房扩大。

2左心房失代偿扩张—肺淤血水肿出血—临床有心悸,呼吸困难,发绀,咳漱,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3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代偿性肥大和扩张

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右室肥大扩张—失代偿—体循环淤血。

临床:下肢浮肿,肝肿大等。X线检查:“三大一小”——”倒梨心”

29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是呼吸道粘膜慢性增生性炎症,病变累及各级支气管,受累的细支气管愈多,病变愈重。

1粘膜上皮的损伤,粘膜上皮纤毛粘连、倒伏、减少甚至消失,纤毛—黏液排送系统受损,上皮C 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脱落。

2腺体增生、肥大、黏液化和退变,粘液分泌增多→粘液栓形成,可阻塞气管。

3支气管管壁病变早期支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血管充血、水肿、淋巴C和浆C浸润。反复发作,支气管壁平滑肌、弹性纤维及软骨破坏,结缔组织增生,管壁塌陷。

30小叶性肺炎的主要肉眼病理变化特点

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累及两肺下叶。病灶常呈散在性分布,大小不等,多数病灶直径约1CM左右,形状不规则,呈灰红或灰黄色,质地变实。切面可见灰黄色实变灶。略隆起,病灶中央常见有细支气管断面,挤压时可见脓性渗出物流出。

31大叶性肺炎的常见并发症

少数大叶性肺炎患者由于感染重,抵抗力低,发生以下并发症:

a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引起毒血症——休克。

b肺肉质变:是因深渗出的白细胞少或功能欠缺,或肺内纤维蛋白渗出过多,不能完全吸收,病程延长而由肉芽组织取代渗出物机化,病变肺组织变成纤维肉芽组织称肺肉质变。

c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细菌侵入血流中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d肺脓肿、脓胸或脓气胸~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当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病变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液化形成肺脓肿等。

32大叶性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什么?

典型临床表现为患者起病急、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并有胸痛、肺实变体征及WBC升高。

33小叶性肺炎的常见并发症

其常见的并发症有:(1)呼吸衰竭;(2)心力衰竭;(3)肺脓肿;(4)支气管扩张症。

34试列表区分大小叶肺炎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病因95%肺炎球菌肺炎球菌和其他混合

年龄青壮年儿童老人体弱者

病变范围肺大叶肺小叶

炎症性质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

肺组织破坏(—)(+)

并发胸膜炎(+)(—)

临床体征实变一般无

35溃疡病的肉眼形态变化特点有哪些?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侧,愈近幽门处愈多见,尤以胃窦部多见。溃疡呈圆形或椭

圆形,直径多在2.0cm以内。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黏膜皱襞从溃疡向周围呈放射状

排列。溃疡底部平坦,通常穿越黏膜下层。十二指肠溃疡位于球部,形态特点与胃溃疡相似。常见并发症为: 1.溃疡出血最常见(呕血或柏油便)2.穿孔十二指肠更容易发生,引起腹膜炎——急腹症;

3.幽门狭窄,梗阻;

4.癌变小于1%。十二指肠溃疡不癌变。

36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变化有哪两个特点?

①肝C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点状、碎片状和桥接坏死,这是判断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和预后的重要形态指标。②间质的纤维化:指的是针对坏死而进行的纤维增生和汇管区周围组织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可以连接起来将正常肝组织改建,这是早期肝硬化的病变趋势。

37说出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门脉高压症:脾肿大、胃肠道淤血、腹水形成、侧枝循环形成(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痣静脉丛曲张、腹壁及脐周静脉曲张)二、肝功能不全:血浆蛋白变化(白球倒置)、内分泌紊乱(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女性月经不调)、出血倾向、黄疸、肝性脑病

38用病理变化来说明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临床出现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及高血压的机制。

1.血尿、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引起。

2.少尿甚至无尿:由于肾小球内细胞肿胀增生、压迫毛细血管,致管腔狭窄,肾血流减少,肾小球率过滤降低,而肾小管重吸收无明显障碍,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3.水肿:原因为钠水潴留和变态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4.高血压:钠水潴留引起的血容量增加。

39肾盂肾炎有哪些感染途径和诱因?为什么女性多于男性?

(一)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与诱因:1血源性感染(又称下行性感染):少见,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多见。2上行性感染:最多见的感染途径,下泌尿道感染上行到肾盂、肾盏和肾间质引起化脓性炎症。病变可累及一侧或双侧肾脏。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3尿路完全或不完全的阻塞—是诱发肾盂肾炎的主要因素,阻塞引起尿液潴留、细菌生长繁殖而引起肾盂肾炎,如: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肥大等。4医源性因素—导尿、膀胱镜检等将细菌带入膀胱。因此护理工作中应严格执行灭菌和操作规程。

(二)女性尿道短,上行感染机会较多;妊娠子宫压迫输尿管使之阻塞等,故女性肾盂肾炎发病率比男性高。

40简述慢性子宫颈炎的病理类型及各型的特点。

1.子宫颈糜烂:子宫颈黏膜充血、肿胀、呈颗粒状或糜烂状。

2.子宫颈息肉:息肉可呈单发或多发,红色,大小多在1cm之内。

3.子宫颈肥大:子宫颈结缔组织和腺体明显增生致子宫颈肥大。

4.子宫颈腺囊肿:囊肿常为多个突出宫颈的小囊泡,内含无色黏液,若囊肿感染,则为黏液脓性小囊泡。

5.子宫颈白斑:病变通常累及子宫颈阴道部,亦可累计子宫颈管,呈灰白色大小不一的斑块,属癌前病变。

41列表比较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的病理变化。

特点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

良恶性良介于良恶性之间恶性

是否转移否部分病人出现转移有转移

病变特点绒毛水肿,形成子宫肌壁内可见侵入无水泡状结构,肿瘤

葡萄状囊泡水泡状胎块,子宫腔呈出血性坏死改变,深藏

内可见水泡状组织在子宫壁内,也可突入到子宫腔

42简述乳腺癌的扩散与转移途径有哪些?

1.直接蔓延癌细胞沿导管直接蔓延,可累及相应的乳腺小叶腺泡,或沿导管周围组织间隙扩散到周围脂肪组织,甚至累及胸大肌和胸壁。

2.淋巴结转移最常见。向腋窝、锁骨上下、乳内动脉旁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3.血道转移晚期乳腺癌可侵入体静脉淋巴途径入静脉,转移到肺、肝、骨骼等。

43子宫颈癌的扩散途径及其后果。

1.直接蔓延:向上破坏整个子宫颈、向下破坏阴道穹隆和阴道壁,向两侧侵及宫旁及盆壁组织,向

前侵犯膀胱,向后侵犯直肠。

2.淋巴道转移:由子宫颈旁淋巴结至闭孔、髂外淋巴结,然后至髂总、深腹股沟或骶前淋巴结,晚期可致锁骨上淋巴结。

3.血道转移:较少见,主要是肺、肝、骨。

44什么是原发性肺结核?简述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机体初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多见于儿童,故称儿童型肺结核病。

病变特点:

(1)原发性病灶通常为一个,直径约1cm,位于右上叶下部或下叶的上部靠近胸膜处,称局灶肺结核(2)病变开始为渗出性病变,继之中央发生干酪样坏死,周围形成结核结节

(3)结核杆菌很快侵入淋巴管,引起肺门淋巴结结核而明显肿大。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原发综合征。

45列出继发性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①局灶型肺结核、②浸润型肺结核、③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④干酪样肺炎、⑤结核球、⑥结核性胸膜炎

46比较原发肺结核与继发肺结核病变有何不同点?

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

发病年龄儿童成人

起病原因初次感染结核杆菌再次感染结核杆菌

病变部位右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肺尖

靠近胸膜

病变特点开始为渗出性病变,继而由于变态反应,病变发展迅速

中央发生干酪样坏死易发生干酪样坏死

特征性病变原发综合症病灶新旧不一

47简述伤寒的病理特点及其常见的并发症。

病变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吞噬功能增强,尤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显著。

常见并发症为:

1.心肌变性坏死,收缩力下降

2.毒素引起小血管内膜炎,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

3.皮肤出现水样变性,膈肌、腹直肌、股内收肌发生蜡样坏死

48比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脑炎的不同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原体脑膜炎奈瑟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途径呼吸道虫媒

流行季节冬春夏秋

病理特点脑脊髓化脓性炎脑实质变质性炎

临床特点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嗜睡、昏迷等脑实质损害症状

为主

⒈请各举一例:心、肺、肝、肠、脑、胰坏死的疾病,分别说明其坏死属于哪种类型?

答:心脏心肌缺血(凝固性坏死)、脑软化(液化性坏死)、肝衰竭(凝固性坏死)、坏疽性阑尾炎(坏疽)、急性胰腺炎(液化性坏死)、肺结核(凝固性坏死)。

⒉什么是肉芽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肉芽组织是由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及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有: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⒊何谓化生?支气管黏膜上皮常在何种情况下出现化生?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答:化生就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现象;气管支气管上皮在反复受化学性刺激性气体或慢性炎症损害而反复再生时,就有可能发生鳞状上皮化生;它会削弱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易受感染。

⒋坏死的主要结局有哪些?请分别加以叙述。

答:①溶解吸收(较小的坏死灶可由来自坏死组织本身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水解酶将坏死物质进一步分解液化,然后由淋巴管或血管吸收,不能吸收的碎片则由巨噬细胞加以吞噬消化,留下的组织缺损,则由细胞再生或肉芽组织予以修复)②分离排出(较大坏死灶不易完全吸收,其周围发生炎症反应,白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加速坏死边缘坏死组织的溶解吸收,使坏死灶与健康组织分离)③机化(坏死组织如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周围组织的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等组成肉芽组织长入并逐渐将其取代,最后变成瘢痕组织)④包绕、钙化(坏死组织范围较大,或坏死组织难以溶解吸收,或不能完全机化,则由周围新生结缔组织加以包围)。

⒌血栓的结局有哪些?

答:①软化、溶解和吸收②机化与再通③钙化。

⒍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答:①心、血管内膜损伤②血流改变变慢③血液性质改变。

⒎何谓梗死?有哪些类型?简述其区别。

答:任何原因出现的血流中断,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①贫血性梗死②出血性梗死;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肌和脑组织,出血性梗死,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组织结构疏松伴严重淤血的情况下。

⒏简述炎症的结局。

答:一方面损伤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组织和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以稀释、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

⒐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答: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所渗出的液体和细胞总称为渗出物或渗出液;漏出液是非炎性积液。

⒑试述肿瘤的生长方式。

答:肿瘤可以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⒒简述肿瘤的扩散途径有哪几种?

答:①直接蔓延②转移。

⒓列表说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

答:(1)组织分化程度:良性肿瘤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恶性肿瘤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2)核分裂像:良性肿瘤核分裂像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像;恶性肿瘤核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3)生长速度:良性肿瘤缓慢;恶性肿瘤较快。(4)生长方式:良性肿瘤多见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恶性肿瘤为浸润性和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不清楚,故通常不能推动,后者伴有浸润性生长。(5)继发改变:良性肿瘤很少发生坏死和出血;恶性肿瘤常发生坏死、出血和溃疡形成。(6)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恶性肿瘤常有转移。(7)复发:良性肿瘤手术后很少复发;恶性肿瘤手术等治疗后经常复发。(8)对机体影响:良性肿瘤较小,主要引起局部压迫或阻塞,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恶性肿瘤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病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蜂窝织炎: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慢性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0.5~2mm。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乳头状瘤呈外生性向体表或体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好发于中老年人…… 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绒毛心: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 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和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硅肺的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燕麦细胞癌: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 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

病理学名词解释1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因: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诱因:是指在疾病的条件中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原因或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者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脑死亡: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萎缩:因患病或其他因素作用,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现象。变性:是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功能下降),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非生理性物质或生理性物质过度堆集。 脂肪变性:实质细胞胞质内脂滴量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或原不含脂肪的细胞出现游离性脂滴的现象。 坏死:指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溃疡:发生于皮肤黏膜表面,因坏死脱落而形成的缺损溃烂。 充血: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扩张,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称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梗死:因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氧坏死现象。 出血性梗死: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梗死,又称为红色梗死。 贫血性梗死:当梗死灶形成时,病灶边缘侧支血管内血液进入坏死组织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称为贫血性梗死(又称为白色梗死)。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指在严重感染失血创伤或休克过程中,在短时间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临床表现。 高渗性脱水: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低渗性脱水: 是指水钠等比例丢失,血Na+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一310mmo1/L的脱水。 等渗性脱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同一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内源性致热原:产热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源性致热原。原位癌:癌细胞占据上皮全层,但基膜完整,无间质浸润的油。 乳腺癌:是乳腺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多数来源于导管上皮,少数来源于腺上皮。 绒毛膜癌: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生比率约为2:1:1,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少数发生于绝经以后,这是因为滋养细胞可隐匿(处于不增殖状态)多年,以后才开始活跃,原因不明。 畸胎癌: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或具有可分化为三胚层各种组织潜能的裂球错位所产生的恶性肿瘤。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尿道周围的粘膜和粘膜下腺体;外层为前列腺体。后者构成前列腺的主体,两层之间有纤维膜隔开。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内层,在膀胱颈至精阜一段后尿道的腺体间质中,现称该部分为移行带镜检可见。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属免疫系统的实体性恶性肿瘤。 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其特点为:①临床上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由邻近的淋巴结向远处扩散。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的少见。②瘤组织成分多样,但都含有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位于免疫系统的包括淋巴结,骨髓,脾脏和消化道的淋巴样细胞。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

病理学题库名词解释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为适应环境的改变而转化为另一种性质相似并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变性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最显著的发生部位是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缩小。; 酶解性组织坏死急性胰腺炎时细胞释放胰酶分解脂肪酸,乳房创伤时脂肪细胞破裂,可分别引起酶解性或创伤性脂肪坏死,属于液化坏死范畴;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毛细血管以及增生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有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瘢痕组织(iscar tissue); 坏疽大片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使其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的颜色和气味。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三种。; 水变性细胞损伤后钠水的过多积聚; 肥大与增生: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可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增加。;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再生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修复缺损; Mallory小体肝细胞内出现的红染玻璃样物质,是由中间丝的前角蛋白堆积成的; 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细胞微细胞坏消失,组织结构轮廓尚存; 干酪样坏死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坏死彻底,不见组织结构轮廓。; 核碎裂(karyopyknosis)由于核染色质崩解和核膜破裂,细胞核发生碎裂,使核物质分散于细胞质中,也可有核固缩裂解城碎片而来; 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肝细胞受损后,细胞浆水分增多,多角形细胞变大变圆,胞浆透明淡染; 肉芽肿是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栓塞性脓肿由栓塞于毛细血管的化脓菌引起的脓肿; 脓性卡他粘膜化脓性炎又称脓性卡他。此时,中性粒细胞主要向粘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 化脓;嗜中性粒细胞破坏、崩解后释放出的蛋白水解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 炎性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病理学名词解释

第五章:肿瘤 1.单纯癌:或称实性癌,属低分化的腺癌,恶性程度较高,多发生于乳腺,少数可发生于胃及甲状腺。 癌巢为实体性无腺腔样结构,癌细胞异型性高,核分裂像多见。 2.转移癌: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 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叫做转移。通过转移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瘤。 3.间变:在现代病理学中,间变指的是恶性肿瘤缺乏分化,异型性显着。 4.非典型性增生: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镜下表现为增 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 5.癌肉瘤:如一个肿瘤中既有癌的结构,又有肉瘤的结构,则称为癌肉瘤。 6.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 种差异称为异形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7.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癌。 8.原位癌:原位癌一般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 层(上皮内瘤变Ⅲ级)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9.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间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乎二者 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 10.畸胎瘤:是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发生的肿瘤,多发于性腺,一般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成 分,结构混乱,分为良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两类。 11.恶病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机体严重的消瘦、贫血、厌食、全身衰弱的状态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1.疣状心内膜炎:单个疣状赘生物大小如粟粒(1~3mm),灰白色,半透明,常成串珠状单行排列于瓣 膜闭锁缘,与瓣膜粘连紧密,不易掊落,故称疣状心内膜炎。 2.阿少夫小体(Aschoff 小体):指在风湿病的增生期或肉芽肿期,出现在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 结缔组织中,特别是在胶原纤维之间水肿,基质内蛋白多糖增多,纤维素样坏死的基础上,出现巨噬细胞的增生、聚集,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而形成风湿细胞或阿少夫细胞。也称阿少夫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改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3.高血压脑病:由于脑小动脉病变和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临床表 现为颅内高压、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有时血压急剧升高,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称为高血压危象。 4.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的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可因心肌耗氧量 暂时增加,超出了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所能提供的氧而发生,也可因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供氧不足而引起。 5.冠心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而引起,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 6.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又称细动脉性肾硬化,由于入球小动脉的玻璃样变及肌型小动脉硬化,管壁增 厚,管腔狭窄,病变严重区域的肾小球因缺血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因缺血而萎缩、消失。间质则有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肾小球及增生的间质纤维结缔组织收缩,使表面凹陷。病变较轻区域健存的肾小球因功能代偿而肥大,所属肾小管相应地代偿性扩张,向肾表面突起。 从而形成肉眼所见肾表面的小颗粒。肉眼观:双侧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单侧肾可小于100g(正常成人约150g),质地变硬,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切面,肾皮质变薄,(≤2mm,正常厚3~5mm),髓质变化较少,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填充性增生。具有以上特点的肾被称为细动脉性肾硬化或原发性颗粒固缩肾。 7.室壁瘤:冠心病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出现室壁扩张、变薄、心肌全层坏死,坏死的心肌逐 渐被纤维疤痕组织所替代,病变区薄层的心室壁向外膨出,心脏收缩时丧失活动能力或呈现反常运动,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常见于左心室。 8.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 出现相应的后果

病理学考试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0.1.01病理学(pathology) 0.1.0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 0.1.03病因学(etiology) 0.1.04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0.1.0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 0.1.06尸体解剖(autopsy) 0.1.0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0.1.08细胞学(cytology) 0.1.09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 0.1.10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 0.1.11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 0.1.1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0.1.13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 四、问答题 0.4.01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0.4.02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0.4.03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0.1.01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0.1.08①病理检查方法;②黏膜或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的或深部穿刺所得的细胞;③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 0.1.09①常用的研究技术;②体外条件下;③疾病(病变)的发生发展。 0.1.10①能与组织细胞某些化学成分特异结合的显色试剂;②病变组织细胞内的化学成分; ③认识形态和代谢改变;④疾病诊断。 0.1.11①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化学的结合;②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0.1.12①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②未知抗原或抗体;③肿瘤病理诊断 0.1.13①DNA或RNA中碱基序列;②内源性基因的异常和外源性基因的存在;③生物性病原因子、遗传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个体基因的识别和诊断。

病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应用、损伤、修复 第三节复习思考题 1、A样选择题 (1)、水样变性是细胞损伤最常见的一种早期的表现,请指出下列因 素中那一项与水样变性的发生无关?() A. 脂蛋白合成障碍 B.ATP产生减少 C.细 胞膜钠泵功能障 碍 D.线粒体损伤 E.细胞内钾离子外逸 (2)、下列关于“营养不良性钙化”的陈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钙盐主要沉淀在组织内 B. 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钙盐主要沉淀在变性、坏死组织内 C. 体内的钙磷代谢正常,钙磷主要沉淀在正常组织内 D. 体内的钙磷代谢正常,钙盐只要沉淀在变性、坏死组织内 E. 由全身钙、磷代谢失调所致 (3))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 织的过程,称之为() A. 转化 B.分化 C.退化 D.化生 E.再生

(4)、位于皮肤或黏膜的坏死灶,脱落后可形成缺损。若缺损深达皮 肤下或黏膜下,则称之为()

A. 肝脂肪变性 B.高脂血压 C.急性胰腺炎 D.糖尿病E 脂肪心 (6) 、肠上皮化生是指() A. 呼吸道上皮转变为肠粘膜上皮 B. 肠上皮转变为胃粘膜上皮 C. 肠粘膜上皮转变为其他上皮 D. 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粘膜上皮 E. 原来无上皮的部位出现肠粘膜上皮 (7) 、细胞坏死主要表现在()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器 E.核仁 (8) 、急性肠扭转最可能引起() A.干性坏死疽 B.湿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脂肪坏死 E.钙化 (9) 、Mallory小体形成与下列哪种细胞器有关() A.核蛋白体 B.线粒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E.以上皆不是 (10) 、组织创伤由结缔组织取代的过程称() A.优化 B.完全性再生 C.不典型增值 D.不完全性再生 E. 异性增生 (11) 、肉芽组织中一般没有()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神经纤维 D.胶原纤维 E.外源性异物

病理学名词解释、填空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凋亡: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 细胞主动性死亡,其发生机制、生化特征及形态学变化都与细胞坏死不同。 2.交界性肿瘤: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3.肺褐色硬化: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心衰细胞,故 肺组织质地变硬,肉眼观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 4.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 湿细胞及伴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 5.软化灶: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 6.假小叶: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 肝细胞团,为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7.大红肾(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双侧肾脏肿大,肾表面充血, 有的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 8.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常见于肝细胞。 9.结核瘤: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于肺上叶。 10.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是由趋化因子引起的。 11.鳞状细胞化生:非鳞状上皮细胞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转化为鳞状上皮,增强局部抵抗力。 12.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刺激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13.早期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 肝癌。 14.膨胀性生长:肿瘤生长推挤但不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的可形成纤 维包膜,多为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15.细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为细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管壁增厚, 僵硬,官腔缩小。 16.Primary complex:肺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由原发病灶,淋巴管 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17.Spotty necrosis:点状坏死,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18.Granuloma: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 节状病灶。 19.Nephrotic syndrome: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明显水肿和高脂 血症。 20.Pseudoutubercle:假结核结节,血吸虫感染时形成的慢性虫卵结节,由坏死物质、类 上皮细胞及异物巨细胞等组成,形态上类似结核性肉芽肿,称为假结核结节。 21.红色梗死:常见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 官,并伴有严重淤血的基础上发生,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呈红色,故称出血性梗死,又称红色梗死。 22.渗出物:验证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 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叫做渗出,而这些渗出的成分称为渗出物。 23.肿瘤的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血道或体腔等途径,到达其他部 位继续生长,称为肿瘤的转移。 24.角化珠: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中,镜下可在癌巢中央见层状角化物,称角化珠或爱 珠。 25.向心性肥大:高血压病时,左心室壁肥厚,心脏体积增大,但心腔扩大不明显。 26.脑软化:类似软化灶。

病理学名词解释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乳头状瘤呈外生性向体表或体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好发于中老年人…… 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绒毛心: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 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和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硅肺的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燕麦细胞癌: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 早期肺癌:发生于支气管以上较大支气管者(中央型),是指癌组织仅局限于管壁内生长,未突破支气管外膜累及肺实质,且无淋巴结转移者;发生于小支气管者(周围型),是指癌组织直径<2cm,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 第2/4页

病理学 名词解释

biopsy 活体组织检查从病人身上可疑的病变组织上,取下一小块组织,送病理科惊醒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一种诊断方法。 pathology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hypertrophy 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anemic infarct 贫血性梗死组织结构较致密的脏器发生动脉阻塞时,因侧支血管细而小,梗死形成时从侧支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血量少,梗死区呈灰白色 henmorrhagic infarct 出血性梗死组织结构疏松且侧支血管丰富的脏器,单纯动脉阻塞一般不引起梗死,往往静脉淤血而有效侧支循环不能建立时才会发生,此时梗死区有明显的出血,呈红色 atrophy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细胞浆内甘油三酯(中性脂肪)的蓄积。 官体积缩小。 metaplasia 化生是指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degeneration 变性指细胞受损伤后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过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并伴有功能下降。 hydropic degeneration 水样变性肿胀的线粒体、内质网破裂,胞浆内水分越来越多,胞浆呈疏松网状。 fatty degeneration 脂肪变性细胞浆内甘油三酯(中性脂肪)的蓄积。 lipofuscin 脂褐素又称老年素。沉积于神经、心肌、肝脏等组织衰老细胞中的黄褐色不规则小体,内容物为电子密度不等的物质、脂滴、小泡等,是溶酶体作用后剩下不再能被消化的物质而形成的残余体。 coagulation necrosis 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的状态 caseous necrosis 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 liquefaction necrosis 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太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 hyaline degeneration 玻璃样变性血管壁、结缔组织、细胞内均质、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 metastatic calcification 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性的钙、磷代谢障碍,引起机体血钙或血磷升高,导致钙盐在未受损伤的组织内沉积 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病理性钙化除骨和牙齿外,在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钙盐沉着的现象 fibrinoid necrosis 纤维素样坏死发生在间质、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光镜下,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境界不甚清晰的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似纤维蛋白,有时纤维蛋白染色呈阳性 dry gangrene 干性坏疽大多是坏疽的一种, 常见为肢端组织缺血坏死,干枯变黑并向躯干发展,直到血液循环足以防止坏死的地方停止。 moist gangrene 湿性坏疽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肠、子宫、肺等),也可见于四肢(伴有淤血水肿时)。此时由于坏死组织含水分较多,故腐败菌感染严重,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病理名词解释 1. 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体积的缩小,实质是细胞数减少,细胞体积缩小。 2. 肥大:实质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引起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3. 化生(metaplasia):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4. 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鳞状上皮。 5.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时,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原因,造成心肌内不同部位缺氧程度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不一样,重者呈黄色。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称虎斑心。 6.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着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7. 透明变性:玻璃样变性,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8. 坏死: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9. 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灰黄色比较结实的凝固体,称为凝固性坏死。 10. 液化性坏死:有些坏死组织被酶分解成液体状态,并可形成液体囊腔称为液化性坏死。 11. 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菌引起的坏死,由于组织分解较彻底,并含较多脂质,因此坏死组织微黄色,质软似奶酪,不易吸收。 12. 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13. 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由新生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异物的过程。 14. 凋亡(apoptosia):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不发生质膜崩解,结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15 . Mallory小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浆内的红染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 16 . 水变性: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的实质细胞胞浆。表现弥漫性细胞肿大,胞浆淡染,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成囊泡状。 17. 脂肪变性:脂肪组织外的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18. 修复(repair):当组织细胞出现“损耗”时,机体进行吸收清除,并以实质细胞再生和(或)纤维结缔组织的方式加以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19. 再生(regeneration):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后, 为修复“损耗”的实质细胞,而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增生加以修复的过程。 20. 不稳定细胞:细胞总在不断地增值,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再生能力强。 21. 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增殖现象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 22. 包裹:是一种不完全的机化。即在失活组织或异物不能完全被机化时,在其周围增生的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包膜,将其与正常组织隔离开。 23.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构成,并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的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呈鲜红色似嫩肉状。

病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心血管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风湿小体:是一种特殊的肉芽肿性病变,对风湿病有病理诊断意义。它的中心为纤维蛋白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周围有风湿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 2、动脉瘤:病变较严重的动脉壁,由于中膜平滑肌萎缩而变薄,在血管内血压的作用下局部扩张膨出,形成动脉瘤 3、室壁瘤:梗死区坏死组织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血液压力作用下,局部向外膨出而形成。可发生于心肌梗死的急性期,更常见于愈合期。 ◆问答题 1、简述动脉周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和继发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分为3期 1. 脂纹期 (1) 肉眼:淡黄色条纹,位于主A分枝开口处,呈帽针头大小,稍隆起 (2) 镜下 ①泡沫细胞(foamy cells) 多为巨噬C源性, 少量肌源性②SMC及较多细胞外基质③少量TC、WBC 2. 纤维斑块期 (1) 肉眼:灰黄色,蜡滴样,隆起斑块 (2) 镜下:①表面:纤维帽(SMC+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 ②深层: 脂质+增生SMC、Mφ、泡沫C+基质 3. 粥样斑块期 (1) 肉眼: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

(2) 镜下①表面:纤维帽(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 ②深层: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脂质、胆固醇结晶) 底部及边源:肉芽组织 外周:淋巴细胞+ 泡沫细胞 ③中膜:不同程度萎缩→变薄 4. 复合性改变及后果 (1)斑块内出血:大量→动脉急性完全闭塞(如冠状A→心肌梗塞) (2)斑块破裂:常见于腹主A下段、髂A、股A 后果:血栓形成、梗死(3)血栓形成:动脉腔阻塞→相应器官梗死 (4)钙化:动脉壁变硬、脆 (5)动脉瘤形成:破裂→大出血 (6)血管管腔狭窄缺血性病变 继发病变 1. 主动脉粥样硬化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3.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脑软化脑出血(小动脉瘤) 4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2、何谓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常见部位、病变特点及其并发症有哪些? 概念:心肌梗死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区的持续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病理学的名词解释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萎缩:是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分为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虎斑心:是心肌脂肪变性时,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处可见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 坏死:以酶溶性的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 坏疽: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包括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的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包括再生(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纤维性修复(纤维结缔组织来修补)。 再生:是指由损生周围的同种细胞进行修补缺损的过程。 机化:由新生的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不稳定细胞:生理状态下,再生能力最强能不断地增生,以代替衰亡和破会的细胞,常见于皮肤、淋巴。 ~稳定细胞(静止细胞):生理状态下,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常见于腺体、平滑肌细胞。~永久性细胞:再生能力较弱或无再生能力。常见于骨骼、心肌细胞。 肉芽组织:有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伴有不等量的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瘢痕组织:由肉芽组织改建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上呈收缩状态,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镜下为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 创伤愈合: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 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 淤血:器官或局部的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心力衰竭细胞: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所致慢性肺淤血晚期,会引起肺间质纤维化,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的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肺呈棕褐色。 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的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血栓形成:在活体未破裂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凝集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血栓: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分为白色血栓(血小板)、红色血栓(红细胞)、混合血栓(血细胞,血小板)、透明血栓(纤维蛋白)。 再通:在血栓机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被吸收,血栓干燥收缩或部分溶解而出现了裂隙,周围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于裂隙表面形成新的血管,并相互吻合沟通,使被阻塞的血管部分地重建血流。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液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炎症: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而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包括变质、渗出、增生。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病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解 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构成,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去除淤血外,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而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这种淤血和脂肪变的改变,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形似槟榔,故有槟榔肝之称。 原位癌:指限于上皮层内的癌,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常见于鳞状上皮或异性细胞被覆的部位。 肉芽肿:是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和以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可分为异性肉芽肿和感染性肉芽肿。以肉芽肿形成为基本特点的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 细胞因子:主要是由激活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也可来自内皮、上皮和结缔组织,细胞因子介入,调整其他细胞的功能,参与免疫反应。 桥接坏死: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或汇管区之间出现相互连接的肝细胞坏死带称为桥接坏死。 R-S细胞:霍奇金病的诊断性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双色或嗜酸性,核大,双核或多核,核内有一大而嗜酸性的核仁,周围有一透明空晕。

噬神经细胞现象:乙型脑炎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包围、吞噬神经元,这种现象被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结核结节: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类上皮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围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典型者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肾病综合症: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性水肿、高脂血症和脂质尿为特征的综合症,病理基础为基地膜理化性质改变所致的通透性增高。 肺气肿:末梢肺组织因含气量过多伴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膨大。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状态,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最常见的合并症。 新月体: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体积增大,增大呈多层并有巨噬细胞浸润,在肾球囊内形成新月体或环状体。早期为细胞性新月体,以后赠生的细胞之间发生纤维化。逐渐演变为纤维素性新月体和纤维性新月体。 粉刺癌:属于导管内癌,是乳腺癌,一半以上位于乳腺中央部位,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灰黄色软膏样坏死物质,挤压时可由导管内溢出,状如皮肤粉刺,故称为粉刺癌。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导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

病理学名词解释

。 abscess脓肿acidophilic body 嗜酸性小体acute inflammation急性炎症acute nephritic syndrome 急性肾炎综合症adenocarcinorma腺癌adenoma腺瘤 air embolism气体栓塞alteration变质amoebiasis 阿米巴病 amruotie fluia embolism羊水栓塞anemic infarct贫血性梗死angina pectoris心绞痛 apoptosis凋亡arterial hyperemia动脉性充血arteriolosclerosis细动脉硬化症 aschoff body阿少夫小体atherosclerosis动脉粥样硬化atrophy萎缩atypia异型性 bacillary dysentery菌痢bacteremia菌血症ballooning degeneration气球样变性 bronchiectasis支气管扩张bridging necrosis桥接坏死carcinoid类癌 carcinoma in situ原位癌carcinoma of breast乳腺癌carcinoma of esophegus食道癌carcinoma of stomach胃癌carcinoma of thyroid甲状腺癌casepis necrosis干酪性坏死 cervical carcinoma子宫颈癌chemotaxis趋化作用choriocarcinoma绒癌chronic bronchitis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cor pulmonale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慢性肉芽肿性炎 chronic inflammation慢性炎症chronic peptic ucler慢性消化性溃疡coagulative necrosis凝固 性坏死concentric hypertophy向心性肥大 congestion淤血cor villosum绒毛心coronary heart disease冠心病 decompression sickness 减压病degeneration变性 dysplasia非典型增生 edema水肿embolic abscess栓塞性脓肿 embolism栓塞embolus栓 子 emigration游出epidemic enecphalitis乙型脑炎 ethiology病因学exudation 渗出 fat embolism脂肪栓塞fatty degeneration脂肪变性 fibrinous inflammation纤维 素性炎 fistula瘘管gangrene坏疽 gastritis胃炎 glomerulonephritis肾小球 肾炎 goodpasture syndrome肺 出血肾炎综合征 granulation tissue肉芽组 织 healing first intention一期 愈合healing second intention二期愈合 heart failure cell心衰细胞 hemorrhage出血 hemorrhagic infarct出血性 梗死 hodgkin disease霍奇金病 hyaline thrombus透明血栓 hydatidiform mole葡萄胎 hydropic degeneration水 变性hyperemia充血 hyperplasia增生 hypertension高血压 hypertrophy肥大infarction 梗死inflammation炎症 inflammatory mediator炎 症介质 invasive mole侵蚀性葡萄 胎karyolysis核溶解 karyorrhexis核碎裂keratin pearl角化珠 lipoid nephrosis慢性肾炎 lipoma脂肪瘤liquefactive necrosis液化性坏死 liver cirrhosis肝硬化lobar pneumonia大叶性肺炎 lobular pneumonia小叶性 肺炎 malignant lymphoma恶性 淋巴癌medullary carcinoma髓样癌 meningitis脑膜炎 metaplasia 化生 metastasis转移mixed thrombus混合血栓 molecular pathology分子 病理学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 myxedema粘液性水肿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鼻咽癌necrosis 坏死 nephritic syndrome肾病综 合症nontoxic goiter单纯性 甲状腺肿nutmeg liver槟榔 肝 oncogene癌基因 organization机化 osteosarcoma骨肉瘤 pale thrombus白色血栓 papilloma乳头状瘤 pathogenesis发病学 pathological changes病变 pathology病理学 phlegmonous inflammation蜂窝织炎 piecemeal necrosis碎片状 坏死pipe stem cirrhosis干 线型肝硬化 pleomorphism多形性 polyp息肉portal cirrhosis 门脉性肝硬化 post necrotic cirrhosis坏死 后肝硬化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原发性 肝癌 primary complex原发综合 症proliferation增生 pulmonary emphysema肺 气肿 pyelonephritis肾盂肾炎 pyemia脓毒血症pyknosi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