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次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第五次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第五次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第五次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学生动物学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生科院生化楼603 2014年10月10日

[实验原理]

动物机体总是以整体的形式存在,不仅以整体的形式与外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而且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不断改变和协调各器官系统(如循环、呼吸系统)的活动,以适应内环境的变化,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心血管活动受神经、体液和自身机制的调节。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心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内兴奋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心迷走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在神经调节中以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的减压反射尤为重要,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增加,通过中枢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下降、血管舒张和外周阻力降低,使血压降低。反之,当动脉压下降时,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减少,神经调节过程又使血压回升。支配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家兔的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在颈部从迷走神经分出,自成一支,称为减压神经,其传入冲动随血压变化而变化。心血管活动还受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的调节。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关键取决于心、血管壁上哪一种受体占优势。肾上腺素对α与β受体均有激活作用,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α受体而对β受体作用很小,因而使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对心脏的作用要比肾上腺素弱。

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呼吸中枢的活动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影响,可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或通过不同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其中较重要的有呼吸中枢、牵张反射和各种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

[实验对象]

健康成年家兔1只

[实验药品]

25%氨基甲酸乙酯、4%柠檬酸钠、1∶5000去甲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3%乳酸、5% NaHCO3、钠石灰、CaCO3、HCl。

[仪器与器械]

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夹、注射器(1ml、5ml、50ml)、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计滴器、刺激电极、压力换能器、张力换能器、气管插管、橡皮管,动脉插管、铁支架、丝线。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的准备

(1)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5%氨基甲酸乙酯(4 ml·kg-1)进行麻醉。当动物四肢松软,呼吸变深变慢,角膜反射迟钝时,表明动物已被麻醉,即可停止注射。将麻醉的家兔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颈部手术:①行常规气管插管术;②行右侧颈总动脉插管术,并连接压力换能器,记录血压。

分离颈部气管、神经、血管:颈部剪毛,沿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5-7 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浅层肌肉,暴露和分离气管;分离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尽量分离长些,以做动脉插管用。);分离右侧的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在分离的气管、颈总动脉及神经下方各穿一不同颜色的线备用。并在减压神经下放一钩状记录电极,实验过程中将电极悬空(但不要拉得过紧)。

插动脉插管:取适当长度的塑料管,插入端剪一斜面,另一端连接于装有抗凝溶液的血压换能器上,让导管内充满溶液。给动物静脉注射肝素(300 U/kg),分离出一段颈总动脉,在其下穿两根线备用。将动脉远心端的线结扎,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两端间的距离尽可能长。用眼科剪在靠远心端结扎线处的动脉上呈45o度剪一小口,约为管径的1/3,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导管,用近心端的备用线,在插入口处将导管与血管结扎在一起,其松紧以开放动脉夹后不致出血为度。小心缓慢放开动脉夹,如有出血,即将线再扎紧些,但仍以导管能抽动为宜。操作完毕后将血管放回原处。

气管插管:暴露、游离出气管,并在气管下穿一较粗的线。用剪刀于喉头下2~3 cm处的两软骨环之间,横向切开气管前壁约1/3的气管直径,再于切口上缘向头侧剪开约0.5 cm长的纵向切口,整个切口呈”┴”。若气管内有分泌物或血液要用小干棉球拭净。然后一手提起气管下面的缚线,一手将一适当口径的“Y”气管插管斜口朝下,由切口向肺插入气管腔内,再转动插管使其斜口面朝上,用线镈结于套管的分叉处,加以固定。

2.连接实验装置

分别将压力换能器、呼吸换能器和记滴器与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连,选定各信号输入的通道,调整好波宽、增益、刺激强度、时间常数等实验参数,调整动脉血压波形、呼吸波形,以便获得良好的观察效果。

3.实验项目:

(1) 记录一段正常的动脉血压曲线、呼吸曲线

(2) 吸入CO2气体:用碳酸钙和盐酸制CO2,将管口对准气管插管,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3) 缺氧:将气管插管的一侧管与装有钠石灰的密封袋相连,动物呼出的CO2可被钠石灰吸收,随着呼吸的进行,气囊里的O2逐渐减少,可造成缺氧。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4) 改变血液的酸碱度:①由耳缘静脉较快的注入3% 乳酸2 ml观察H+增多时对血压、呼吸的影响。②由耳缘静脉较快的注入5% NaHCO3 6 ml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5) 夹闭颈总动脉:待血压稳定后,用动脉夹夹住左侧颈总动脉,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出现明显变化后去除夹闭。

(6) 电刺激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将保护电极与刺激输出线(通道)连结,待血压恢复后,分别将右侧迷走神经、减压神经轻轻搭在保护电极上,选择刺激强度6V,刺激频率40~50 次·s-1,刺激15~20 s,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7)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待血压恢复后,由耳缘静脉注射1∶5000去甲肾上腺素0.15 ml·kg-1,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8) 静脉注射乙酰胆碱(ACh):待血压恢复后,由耳缘静脉注射1∶10000乙酰胆碱0.15 ml·kg-1,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9) 动脉放血:待血压恢复后,调节三通管使动脉插管与50ml注射器(内有肝素)相通,放血30 ml (分3次,每次放10ml,放血后立即用肝素生理盐水将插管内血液冲回兔体内,以防凝血),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10) 回输血液:于放血后5 min,经动脉插管将放出的血液分3次全部回输入兔体内,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实验结果]

实验因素收缩压变化(%)舒张压变化(%)呼吸频率变化(%)呼吸幅度变化(%)

吸入二氧化碳-5% -5% - +350% 缺氧-5% -5% +20% +100% 注射乳酸-10% -10% +20% +100% 注射碳酸氢钠-10% -10% -10% -20% 夹闭颈总动脉+30% +66% +10% 10% 刺激迷走神经+5% +5% +10% -20% 刺激减压神经-10% -14% - - 注射去甲肾上腺素+30% +30% +20% +66% 注射乙酰胆碱-110% -80% - 66%

图1 CO2对血压、呼吸的变化

分析:当增加CO2的气体后,呼吸幅度变化较大,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图2 缺O2对血压、呼吸的变化

分析:血压变化不大,呼吸频率和呼吸强度均有增加。减少吸入氧气造成肺泡中氧分压降低,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性作用,但轻、中度缺氧时,兴奋作用大于抑制作用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加强。重度缺氧时抑制作用为主,出现呼吸抑制。

图3 注入3% 乳酸观察H+增多时对血压、呼吸及尿量的影响

分析:处理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所下降;呼吸频率和幅度增加比较明显。乳酸酸中毒(血液中H+增高)呼吸加深加快。静脉注射乳酸后,改变了血液中的PH值,血液[H+]↑,H+是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它可以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也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后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起作用。

图4注入5% NaHCO3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分析:血压变化不大,呼吸幅度和呼吸频率有所下降。注入5% NaHCO3中和了上一步所加的H+,恢复[NaHCO3]/[H2CO3]的正常比值。最终导致呼吸恢复正常。

图5夹闭颈总动脉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分析:处理后,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都比较大,呼吸频率和幅度稍微有增加。实验中夹闭右颈总动脉血后血压显着升高,呼吸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

图6 电刺激迷走神经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分析: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所上升,呼吸频率稍微有上升,呼吸幅度下降明显。然而,理论结果应该是刺激迷走神经后平均动脉血压明显下降,呼吸幅度加深、频率变小。造成该不准确的结果尚不清楚。

图6 电刺激减压神经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分析:电刺激减压神经过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所下降,呼吸方面变化不大。理论结果应当是,实验中刺激减压神经后平均动脉血压明显下降,呼吸与之前对相比差异不明显。

图7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

分析:注射过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大幅度明显的上升,呼吸幅度和频率与之前比较也有增加。

图8注射乙酰胆碱观察血压、呼吸的变化(借用)

分析:不幸的是,家兔在完成上一步NE注射过后,由于失血过多而死亡了,对此我深表遗憾。最后的Ach也未能完成,只能借用别的小组的实验结果,尽请谅解。根据此图的结果,注射乙酰胆碱过后,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有着明显的下降,呼吸幅度和频率都有所上升。

[实验结果分析]

(1)吸入增加CO2观察血压、呼吸变化的分析:

呼吸频率加快是由于吸入空气中CO2增加,使得血液中CO2增加,CO2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溶于水,

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分解成HCO3- 和 H+ , 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呼吸肌的作用使呼吸加强。PCO2增加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使呼吸加深加快。

(2)通过缺氧观察血压、呼吸变化的分析:

吸入氧气减少造成肺泡气中氧分压降低,而由于CO2扩散快,故肺泡CO2基本不变,血液中氧分压下降,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性作用,但轻、中度缺氧时,兴奋作用大于抑制作用使呼吸中枢兴奋,表现在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幅度得到加强。重度缺氧时抑制作用为主,出现呼吸抑制。

(3)夹闭颈总动脉观察血压、呼吸变化的分析:

是因为当夹闭右颈总动脉时,心室射出的血液不能流经该侧颈动脉窦,使窦内压力降低,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减弱,经窦神经上传中枢的冲动减少,降压反射活动减弱,因而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

(4)注射乳酸改变血液中pH的分析:

静脉注乳酸后,理论上可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因为乳酸改变了血液PH,提高了血中H+浓度。H+是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H+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也可直接通过血脑屏障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但因血中H+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因此,血中H+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作用不大,也较缓慢。代谢性酸中毒动物呼吸加深加快,是由血液内H+浓度增加,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及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所致。

注入5% NaHCO3中和了上一步所加的H+,恢复[NaHCO3]/[H2CO3]的正常比值,导致呼吸恢复正常。最终使呼吸频率和呼吸强度恢复正常,借此便显出了静脉注射乳酸对循环、呼吸及泌尿的影响。

(5)刺激减压神经对循环、呼吸影响的分析:

这是因为减压神经是单纯的传入神经,具有稳定动脉血压的作用。当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时,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也随之增多或减少,使减压反射相应地增加或减弱,以保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当电刺激减压神经时,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增多,使心迷走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抑制、缩血管中枢抑制,使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减少,而至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小静脉舒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小动脉舒张,外周阻力降低,最终导致血压下降。

(6)刺激迷走神经分析:

迷走神经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这些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ACh),ACh 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 胆碱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即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效应。一般说,右侧迷走神经以支配窦房结为主,而左侧迷走神经则主要支配房室传导系统。在实验中,刺激外右侧迷走神经,其末梢释放的ACh,一方面使窦房结细胞在复

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结果使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另一方面,使自动去极速度减慢。这两种因素均使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因而减慢,血压降低。刺激强度加大时,甚至可出现窦性停搏,使血压迅速下降的情况。

迷走神经是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纤维。连续电脉冲刺激迷走神引起肺牵张反射中的肺扩张反射(亦称吸气抑制反射),其生理作用在于阻抑吸气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转入呼气,从而加速了吸气和呼气活动的交替,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迷走神经属于传入神经,刺激其时,使更多的冲动沿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延髓,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吸气切断机制更加兴奋,延长切断吸气和转入呼气的时间,使呼吸深度加深、频率变小。(7)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观察血压、呼吸变化的分析:

注射NE 对循环、呼吸及泌尿的影响。理论上去甲肾上腺素对α受体具有强大激动作用,对心脏β1 受体作用较弱,对β2 受体无作用。首先,它可以激动血管的α1受体,使血管收缩。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此外,脑、肝、肠系膜,甚至骨骼肌的血管也都呈收缩反应,从而增大外周血管阻力,使舒张压增大。另外,它可以激动心脏的β1 受体,使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排出量增加,导致收缩压增大。

(8)注射乙酰胆碱观察血压、呼吸变化的分析: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但其作用广泛,选择性不高。在组织内迅速被胆碱酯酶破坏,其作用广泛,选择性不高。乙酰胆碱主要与心脏的M 受体结合,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使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故血压下降。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实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目录 编写说明 (2) 总论 (3) 一、绪言 (3) 二、常用仪器介绍 (4) 三、生理学实验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17) 四、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9) 实验一反射弧分析 (30) 刺激与反应,兴奋与兴奋性 实验二 (30) 实验三 (31)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实验四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4) 实验五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试验 (34) 实验六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5) 实验七 ABO血型鉴定 (36) 实验八蛙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 (37)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九 (38) 实验十蛙心灌流 (41) 实验十一人体心电图、心音图、动脉搏动图同步描记 (43) 实验十二兔减压神经放电 (44) 实验十三蛙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 (45) 实验十四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46) 实验十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47) (49) 实验十六、胸内负压的测定 实验十七兔膈肌放电 (49) 实验十八胃肠运动的观察 (51) 实验十九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52) 实验二十损毁小鼠小脑的观察 (54) 实验二十一小白鼠脊髓半横切的观察 (55) 实验二十二人体脑电观察 (55) 实验二十三自行设计实验 (56)

编写说明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实验课是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生理 学实验教学除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外,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通过实 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理学实验指导》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生理学教学 大纲》而编写的。编写中既注意突出中医特色,也注意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逻 辑性及内容的先进性等基本原则。实验内容既有人体功能的检测,也有各种动物 实验。实验项目包括了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既有微观 分析,又有宏观综合。实验技术既保留传统的研究方法,更加强电生理技术,尤 其是注重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指导》还增 加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 《指导》的实验项目共23项,教师应根据七年制和五年制本科生理教学计 划,尽量安排实施。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指导》若有不足之处,亟盼教师们和同学们提 出宝贵意见。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2001.12

实验报告标准模板

实验报告标准模板 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实验报告具有情报交流的作用和保留资料的作用。以下是整理的实验报告标准模板,欢迎阅读! 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 一、开题背景: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为我们创办书法特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我校决定从学校的写字教学入手,争创特色,全面落实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校在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规定课程外,开设了写字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我们认识到写好汉字不仅是书法家的事,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事。书写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形成良好习惯、优秀品格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多个层面分析,说明加强写字教学对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及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的重大意义。二、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素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是学生自身之需,是基础教育之需,是社会发展之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写字教育观念,促进

教师形成“学写字即学做人”的教育意识,让学生成为写字主体,成为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体;更新写字教育目标,让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学会了写字,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更新写字教育方法,即根据写字教材特点,寻找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优化写字教育资源,力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学生写字的自主化,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民主化,达到写字教育个性化、特色化,从而为培养学生写字素质服务,为学校写字特色建设服务。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从教育论角度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国内不少专家研究表明,汉字的书写有利于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写字教育要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创造各种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获得多种心理上的体验,进而提高其写字素质。写字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素质教育活动。要找到合理的写字教育途径,运用恰当的写字教育手段,以渐变为指导,从传统中捕捉精神,在创新中融进自我,急躁不得,虚伪不得。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巨量的实践和闪光灵感,以透悟艺术规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进而才能培养学生具有汉字书写所需的多种写字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等)和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素质(主要是经过有选择后提取的有关技法论述),达到健身怡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既为学生在日后的书法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又使一些将要从事其他研究与工作的学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新陈代谢适应性正反馈负反馈 二、问答: 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从那几个水平进行的,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2.生命现象的基本生理特征有哪些? 3.人体及动物的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如何?其各自的特点如何? 4.简述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第二章神经肌肉生理 一、名词解释: 时值、超射、阈值、阈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兴奋性、兴奋和抑制、局部反应、易化扩散、终板电位、刺激和反应、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简述刺激的特征? 2.阈电位的实质是什么? 3.电刺激神经时,为什么兴奋首先发生在阴极下? 4.电刺激神经干时,引发动作电位前,神经纤维膜先要产生局部反应,这种局部反应有何生理意义?其特点有哪些? 5.神经纤维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是怎样的? 6.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是什么? 7.简述易化扩散及其特点。 8.在神经纤维膜产生动作电位时,怎样理解Na+呈现再生式内流? 9.动作电位的组成,各组分持续时间及产生原理是什么? 10.怎样理解动作产生和传导的“全或无”性质? 11.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是什么? 12.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是什么? 13.跳跃式传导是怎样发生的? 14.怎样利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来将神经纤维进行分类?这种方法一般将神经纤维分为几类? 15.神经干双动作电位是如何纪录到的?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纪录到的动作电位波形是不对称的? 16.如何区别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 17.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如何?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上是怎样传递的? 18.怎样理解兴奋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过程中,乙酰胆碱是量子性释放的? 19.在神经肌肉接点中,胆碱酯酶的生理作用是什么?去极阻滞是如何引起的? 20.三联体的结构和机能是什么? 21.简述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班级:09级生物技术本一班 小组成员:李水琴姚燕兵罗泉清龙伟雄 实验设计内容 一、课题名称:静脉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对小白鼠尿量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小白鼠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了解尿液生 成过程,进一步熟悉掌握肾小管的功能。 三、基本原理: 生理盐水对尿液的影响:加大了血液中水的含量,冲淡了血 液,增加人体的排尿量.肾脏为了维持体内水的平衡,通过生 成尿液来实现.尿的生成来源于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 小管的吸收,肾小管的徘汇和分泌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在这 三个过程中,除了生成尿液外,肾脏同时根据体内水分的多 少对尿量进行调节,而保持水的平衡,维持人的正常生活.

四、材料与用品:小白鼠数只、生理盐水200ml、25%氨基甲酸乙酯 溶液、纱布、棉线、注射器、试管、试管夹等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给小白鼠多喂些食物,或用导尿管向小白鼠胃中灌入40—50ml 清水,以增加其基础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应从耳缘静脉远端开始,逐步移近耳根。手术的创口不宜过大,防止动物的体温下 降,影响实验; 3.输尿管手术的难度较大,应注意防止导管被血凝块堵塞,或被扭曲而阻断尿液的流通。 六、方法与步骤: 1、小白鼠抓取、称重、麻醉:抓取3只体型相近、健康指数大致 一致的小白鼠称重,然后用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1g/kg 或4ml/kg用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小白鼠麻醉成功后,使其仰卧并用绳固定在兔台上备用,并标号、记录数据; 2、分别对上述上三只小白鼠进行注射、口服30ml等量生理盐水 和空白对照处理;

3、在胱底部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用细线 结扎,另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略等片刻,待输尿管充盈后,提起结扎细线,在管壁上用眼科剪剪一小斜口,从斜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口径适当的预先充满生理盐水的输尿管插管,结扎固定,用试管收集尿液。 4、三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观察小白鼠尿量变化(滴/分),做 好记录,并绘制成曲线图观察。

动物生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作业)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对起。 2反射弧是由,,,,和五个部分组成。 3体液包括和。 4反射活动包括和两大类。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 6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对刺激的敏感性。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种实验中,何种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B狗食管瘘假饲实验 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 D血液常规检查 2.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 体液调节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 2稳态 3反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控制信息加强作用 2、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4、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持久 6、局限较小 二、选择题 1、A 2、B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迅速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的组织 被称作可兴奋组织。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的将 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 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之为反馈。 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 部分的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者称正反馈,与此相反, 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静息电位是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称超极化。 2.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使终板膜主要对的通透性增加。3.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的钙离子升高,其主要来源于。4.横桥具有ATP酶的作用,当它与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5.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由中释放,而钙离子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肌浆网结构中活动的结果。 6.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7.肌肉收缩是肌丝向肌丝滑行的结果。 8.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中介物质是。 9.钠离子泵是一种酶,它能分ATP解释出能量以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分布状态。 10.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开放时,可允许和同时通过,结果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11.第二信使物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细胞功能:一是通过直接激活各种,引起磷酸化反应,二是提高胞浆中浓度。 12.如果化学信号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膜内的促速G 蛋白(Gs),则Gs与GTP的复合物可以增强的活性,后者可使胞浆中的ATP 迅速转化为。 13.细胞内的cAMP 可以激活一种依赖于cAMP 的,后者进而使多种功能蛋白质发生反应。 14.与cAMP 生成相关的G 蛋白有两种: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减弱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二、选择题: 1.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超极化2.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化学性突触传递 B局部电流 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 D 非突性传递 E电传递 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 A.NE B. Ach C.5-HT D.多巴胺 E.血管活性肠肽4.骨骼肌的肌质网终末池可储存:() A钠离子 B钾离子 C钙离子D镁离子E、Ach 5.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因子是:() A钙离子B钠离子C镁离子D钾离子ENE 6.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顺浓度梯度差转运B不消耗生物能 C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D是水溶性物质跨膜扩散的主要方式E是离子扩散的主要方式 7.常用的钠通道阻断剂是:() A同箭毒碱 B阿托品 C 四乙胺 D异搏定 E 河豚毒素8.常用的钾通道阻断剂是:() A河豚毒素 B 四乙胺 C 哇巴因 D 锰离子 E 异搏定 9.判断组织兴奋性的高低的常用指标是:()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毁坏脑颅----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 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 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的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 0—— 比重瓶的质重,g ; m s ——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 m sl ——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 ; ρl —— 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 3; ρ—— 粉体的真密度,g/cm 3; 三.实验器材: l s sl l s m m m m m m ρρ) ()(00----=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篇一: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

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2、生理仪器:生物信 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 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实验题目】 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1、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和最大幅度的测定 2、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传导速度的测定 3、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的 1、临界值和最大值 2、传导速度 3、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实验原理】 神经系统对维持机体稳态起着重要作用,动作电位(AP)是神经系统进行通信联系所采用的信号。多个神经元的轴突集结成束形成神经,APs沿感觉神经经外周传向中枢或沿运动神经由中枢传向外周。坐骨神经干由上百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组成,分别联系腿部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骨骼肌)。如果电刺激一根离体的坐骨神经干,通过细胞外引导方式,就能记录到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一个CAP是一系列具有不同兴奋性的神经纤维产生的多个AP的总和。刺激强度越大,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就越多,CAP的幅度也就越大。与胞内引导得到的单细胞AP相比,CAP是双相电位,逐级递增(非全或无),并且幅度较小。 阈电位是指一个刚刚能观测到的CAP,所对应的刺激为阈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CAP幅度相应增大。最大CAP所对应的最小刺激电位即最大刺激。 动作电位可以沿神经以一定的速度不衰减地传导,传导速度的快慢基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生物体对其坏境的适应性。它们包括神经的直径、有无髓鞘、温度等等。

神经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将发生一个周期性的变化,最终恢复正常。兴奋的周期性变化,依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等等。绝对不应期内,无论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神经再一次兴奋;相对不应期内,神经兴奋性较低,较大的刺激能够引起兴奋。绝对不应期决定了神经发放冲动(动作电位)的最高频率,保证了动作电位不能叠加(区别于局部电位),以及单向传导(只能有受刺激部位向远端传导,不能返回)的特性。不应期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上特定离子通道的特点,如钠、钾离子通道。 【实验方法】 1、制作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干及其下行到小腿的两个分支:胫神经和腓神经,三段结扎,剪去无关分支后离体。注意保持神经湿润。 (2)将神经搭于标本盒内,保证神经与电极充分接触,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外周端接触记录电极R1-R5,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RM6240的刺激输出插口;信号输入倒显得红色和绿色夹子分别连接记录电极(绿色夹子在前,引导出正向波形,即出现的第一个波峰向上),黑色夹子连接接地电极,插头接通道A、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临界和最大幅度的确定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神经干动作电位”,出现自动设置的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界面中只有一个采集通道,对应仪器面板上的通道1(因此信号输入线应连接在通道1)。 (2)检查装置链接正确,确定装置是否正常工作,以及神经是否具有活性。采用刺激强度1V,刺激时程0.2ms,延时5ms,刺激模式为单刺激。选择“同步触发”,按下“开始刺激”后,正常情况下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双相电位即CAP。 (3)降低刺激强度,确定CAP的阈电位。记录刺激阈值及CAP幅度(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差值)。 (4)以0.05V或更小的间隔,逐渐增大刺激强度,观察CAP幅度的变化,同时,记录刺激电位及对应的CAP幅度,直到CAP达到稳定,即最大值(神经标本在正常生理活性时,1V 以内的刺激强度即可引起最大的CAP)。

2020年C语言第二次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四学时) 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 控制结构程序设计 成绩 专业班级 15级新能源1班 学号 2153154117 批阅日期 姓名 罗鑫 实验日期 216/3/24 指导教师 第一部分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1—基础题】 要求从键盘上输入x 要求从键盘上输入x的值,按下式计算y 的值。

2xx<11 2x x<1 1 x<1 3x11x 1 3x 11 x 1 并把实验结果抓图到相应位置 目的掌握选择结构if语句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果: 盧输同 wait osix I* iftB* 閒龍⑥ znai ■□avi 輕打t!- C 闻 jlI科 1 衍 |Ail ipikibil viiE!mfeeE& * mton 3 * 凶£3 ! iJ -ft tT cJn*Eii EE TEST. c tHjKli*e<3itdi.v .b> mrftKFpM aria

ifCMfl] y=M 1iF(h lu> u a*ji - ii; prlnIFClrUf; pejT M=9*i Pre-s JMny kwy t* CjjlFIIrVleJ 【实验2-基础题】 要求编写一个程序,要求用户输入 24小时制的时间,然后显示12小时制的格式,并把实验结果抓图到相应位置 例如 输入二十四小时制时间 21: :11 对应十二小时制时间为 9 11 PM 或 输入二十四小时制时间 9 11 对应十二小时制时间为 9 11 AM 目的掌握选择结构if语句的使用方法实验结果

【实验3—基础题】要求编写计算器程序,要求如下 从屏幕获取两个变量的值和一个算术运算符(+、-、*、/、%,对这两个变量进行相应的算术运 算,输出计算结果,对于其他运算符给出错误信息。 用switch语句实现 目的掌握选择结构switch语句的使用方法实验结果 彷 || I PJ -m* W C ■ F 之件±1慕£丄岂若|丄|助』lf=£j瑁轻出二包二童匚咆聲知三 简目H 申為;: - II吧區曽召 il此I | (Glob对刮▼ (All §1 Dbal me mberf 工| *rmflin 〒虱瘩邑!日也 <1 ^GVClfi ^,Debug\rE m.cie' B TEST: tine iuue<5t)dio n> iuLri( > ^TESTR davun 巨亘n ini ildtdl ,dj(j2; Chlr Op; printfC'PJeaie enter an HpniHiia-]; EcanFf"t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 2、生理仪器:生物信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 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3、举例5种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持握方法和用途。 4、举例3种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主要用途。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二

实验题目:骨骼肌生理姓名:王超杰 合作者: 唐用 组别:第一组 日期:5月8日 室温:24.5℃

【实验目的】: 确定肌肉收缩的 A、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B、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C、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 1、双毁髓法处死蟾蜍,剥离神经干保留腓肠肌和膝关节。结扎,保持湿润。将标本放入标 本盒内,连接张力换能器。在试验过程中注意标本休息,连接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2、选择菜单栏刺激强度对骨骼肌的收缩的影响,更改相应数据,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 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1)连接通道一,检查神经的活性,测试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开始记录,可适当调零,开始刺激 3)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4)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和其对应的最小刺激强度,记录下收 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3、测量肌肉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1)展开上一实验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测量三个时期 2)复至少三次 3)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4、测量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 和4,保留通道1 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号和肌 肉动作电位信号。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 张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 (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 设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 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刺激模式为串单单刺激,波宽1ms, 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 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的刺激)和刺激 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逐渐减小刺激间隔,直到第二个CAP开始 减小,进入相对不应期 2)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3)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观察肌肉动作电位 与收缩的关系,测量并记录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见附图一:Physiology Lab #4 Skeletal Muscle Physiology 实验A: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台号: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 1 B R和 2 B R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的基极电流 B I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 B1 B1 B U R R R U + ≈U CE=U CC-I C(R C+R F1 +R E) 电压放大倍数: 1 ) 1( // F R β + + - = be L C V r R R β A其中r be=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R B1 // R B2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R C 四、实验法与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电源、调节R W,使U E=2.0V,测量U B、U E、U C、R B2值。记入表1.2.1。 表1.2.1 U E=2.0V C E BE B E I R U U I≈ + - ≈ 1 F R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判断: 1.只要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组织一定会发生反应。 2.组织兴奋性越高,其所需的刺激阈值越大。 3.组织对刺激反应越快,其兴奋性越高。 选择:1 以下关于兴奋性的概念,哪一项正确? A 兴奋性可分为兴奋和抑制 B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C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能兴奋的特性。 D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的能力。 2 .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指标是 A 引起动作电位所需刺激的强度 B 动作电位的大小 C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3 . 组织器官的活动加强称为: A 兴奋性 B 兴奋 C 紧张 4. 阈刺激是:A 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B能引起反应的最大刺激强度 C能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填空:1.刺激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和(),才能引起反应。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3.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阈值越小,其兴奋性()。 4.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和()两类。 5.急性实验可分为()和()两类。 6.一次刺激后,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阶段依次为()、()、()和()。 思考题:1、*简述细胞兴奋性的变化。 2、简述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1)过程: 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复活。③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复活。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 (2)生理意义: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会融合。 作业: 判断:1.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细。 2.机体机能的稳定状态是正反馈的调节结果。 3. 机体最重要最完善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填空:1.凡是反馈信息抑制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的称为()反馈;反之,称为()反馈。2.机体功能的调节有()、()和()三种方式,其中()是最重要最完善的

动物生理学实验

?麻醉注意事项 ?1、麻醉前应正确选用麻醉药品、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 ?2、密切观察动物麻醉状态及反应,以便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3、如麻醉较浅,动物出现挣扎或呼吸急促等,需补充麻醉药以维持适当的麻醉。一次补充药量不宜超过原总用药量的五分之一。 ?4、麻醉过程中,应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温。 ?5、在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实验时间较长或麻醉深度不理想等情况下,可配合局部浸润麻醉或基础麻醉。 ?6、实验中注意液体的输入量及排出量,维持体液平衡,防止酸中毒及肺水肿的发生。 实验一血液的组成 [实验原理] 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 成。血细胞占全血的体积比称为红细胞 压积,又叫红细胞比容。 要求与思考题 1.血浆与血清有哪些区别?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不含纤维蛋白原,某些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释放因子 实验二血红蛋白的测定 [实验原理] 由于血红蛋白的颜色,常随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改变,因而不利于比 色,但血红蛋白与稀盐酸作用后,能使亚铁血红素变成不易变色的棕色

的高铁血红蛋白,用水稀释后可与标准比色板比色,从而测得血红蛋白含量。 [注意事项] 1.血液和盐酸作用的时间不可少于10分钟,否则,血红蛋白 不能充分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结果偏低。 2.加蒸馏水时,开始可以稍多加几滴,随后则不能过快,以 防稀释过头。 3.比色时最好在自然光下,而不应在黄色光下进行,以免影 响结果。 4.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应注意避免起泡 实验三红细胞的脆性试验 [实验原理]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破裂, 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 定的抵抗力,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在 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即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 凡上层溶液开始微呈淡红色,而极大部分红细胞下沉,称开始溶血或最小抗力(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凡液体呈均匀红色,管底无红细胞下沉,则称完全溶血或最大抗力(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注意事项]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得制作 1、毁坏脑颅---—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得m 影响。 3、完整得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得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与磷酸二氢根等等.维 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得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她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通 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得保本不可与皮肤,赃物接触 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与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得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得指标. 强度小于阈值得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就是刺激导致得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得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就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得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得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得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得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得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就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与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得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得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得刺激称为阈刺激。单一细胞得兴奋性就是恒定得,但就是不同细胞得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得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得关系.坐骨神经与腓肠肌就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得收缩,这时引起得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得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得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得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得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得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引起得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得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得大小取决于刺激得强度,这就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得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得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得重叠,称为收缩得总与。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得收缩期,各自得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得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5注意事项:为保持机能稳定,制作好标本后要在任氏液中浸泡10分钟,试验过程中要不断滴加任氏液为避免肌肉过度疲劳,刺激要有间隔时间。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判断:1.只要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组织一定会发生反应。 2.组织兴奋性越高,其所需的刺激阈值越大。3.组织对刺激反应越快,其兴奋性越高。选择:1 以下关于兴奋性的概念,哪一项正确? A 兴奋性可分为兴奋和抑制 B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C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能兴奋的特性。 D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的能力。 2 .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指标是 A 引起动作电位所需刺激的强度 B 动作电位的大小C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3 . 组织器官的活动加强称为: A 兴奋性B 兴奋 C 紧张4. 阈刺激是:A 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B 能引起反应的最大刺激强度 C 能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填空:1.刺激必

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和,才能引起反应。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3.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阈值越小,其兴奋性。 4.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和两类。 5.急性实验可分为和两类。 6.一次刺激后,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阶段依次为、、和。思考题:1、*简述细胞兴奋性的变化。2、简述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1) 过程: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 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复活。③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复活。 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2)生理意义: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生院)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张素华编 动物科技学院生理实验室

第一部分实验总论 第一节绪论 一、实验目标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理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学会检查人体功能活动的一些测试方法,验证和巩固某些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增强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为此要求: 1.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标、原理、步骤等,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 2.实验时要按照实验指导及教师的指示进行操作和观察,客观、及时地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并联系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3.实验后须及时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按照规定格式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交负责教师评阅。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因实验内容不同,可以填表、叙述等形式写出报告。书写要整洁,文字应简练、通顺。首先注明班级、组别、姓名、实验日期,写出实验题目、实验目标等项目,然后着重书写实验结果以及分析和讨论。并要求: 1.实验结果必须凭自己观察,随时记录,如实填写。有曲线记录的,经必要注明后,剪贴在实验报告上。 2.分析和结论实验结果的分析,是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如果出现非预期的结果时,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判断,即本次实验所验证的理论概要。

三、生理实验室规则 1.须携带实验指导、记录本等文具准时进实验室,并穿戴实验衣帽。 2.遵守学习纪律,保持实验室安静;严肃、认真、安全地进行实验,不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情。 3.实验室的一切物品,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擅自取用或带出。 4.各组应用的实验器材、物品,在使用前应查点清楚,不得随意与别组调换;如遇机件不灵或损坏时,应报告教师,以便及时修理或更换。 5.节约水电及一切消耗性物品,爱护仪器和用具。损坏物品应赔偿。 6.保持实验室整洁。公共器材和药品用毕后立即归还原处,动物尸体和废弃物应放到指定地点。 7.实验完毕,应将实验器材、用品和实验台收拾干净,查点清楚,放还原处。各小组轮流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关好窗户、水电,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