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一数学家教讲义

必修一数学家教讲义

必修一数学家教讲义
必修一数学家教讲义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各章节知识点与重难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知识要点】

1、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2、“属于”的概念

我们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 ……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 ……表示元素如: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如果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3、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4、集合的表示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公共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3)图示法(Venn图)

【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难点】运用集合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包含”关系——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2、“相等”关系

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A B B A

???

3、真子集

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4、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知识要点】

1、交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 交B”),即A∩B={x| x∈A,且x∈B}.

2、并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A∪B={x | 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

A∩A = A,A∩φ= φ, A∩B = B∩A,A∪A = A,A∪φ= A , A∪B = B∪A.

4、全集与补集

(1)全集

如果集合U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2)补集

设U是一个集合,A是U的一个子集(即A?U),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U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 U A ,即C S A ={x | x∈U且x?A} (3)性质

C U(C U A)=A,(C U A)∩A=Φ,(C U A)∪A=U;

(C U A)∩(C U B)=C U(A∪B),(C U A)∪(C U B)=C U(A∩B).

【重点】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

【难点】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与应用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知识要点】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而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很容易疏忽)

【如何求定义域】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如何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1)定义域一致;

(2)表达式相同(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4、常用的函数表示法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图象法、列表法

5、分段函数、复合函数y=f(u) u=g(x)

6、函数图象画法

A、描点法

B、图象变换法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对称变换和伸缩变换

(Ⅰ)对称变换

①将y= f(x)在x轴下方的图象向上翻得到y=∣f(x)∣的图象如:书上P21例5

②y= f(x)和y= 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如

1x x x

y a y a

a

-

??=== ?

??

(Ⅱ)平移变换

由f(x)得到f(x±a) 左加右减;由f(x)得到f(x)±a 上加下减

7、映射

定义: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B”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函数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知识要点】 1、函数的单调性定义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

如果对于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①任取x 1,x 2∈D ,且x 1

③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④定号(即判断差f(x 1)-f(x 2)的正负);

⑤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 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如下:同增异减

5、函数的最大(小)值定义

6、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方法 ○

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

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

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函数y=f(x)在区间[a ,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 ,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在x=b 处有最大值f(b); 函数y=f(x)在区间[a ,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 ,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在x=b 处有最小值f(b);

【习题传递】

一、选择题:

1.在区间(0,+∞)上不是增函数的函数是

( )

A .y =2x +1

B .y =3x 2+1

C .y =

x

2

D .y =2x 2+x +1

2.函数f (x )=4x 2-mx +5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则

f (1)等于 ( ) A .-7 B .1 C .17 D .25

3.函数f (x )在区间(-2,3)上是增函数,则y =f (x +5)的递增区间是 ( ) A .(3,8) B .(-7,-2) C .(-2,3) D .(0,5) 4.函数f (x )=21

++x ax 在区间(-2,+∞)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21)

B .( 2

1

,+∞)

C .(-2,+∞)

D .(-∞,-1)∪(1,+∞)

5.已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且f (a )f (b )<0,则方程f (x )=0在区间[a ,b ]内( ) A .至少有一实根 B .至多有一实根 C .没有实根 D .必有唯一的实根 6.已知函数f (x )=8+2x -x 2,如果g (x )=f ( 2-x 2 ),那么函数g (x ) ( ) A .在区间(-1,0)上是减函数 B .在区间(0,1)上是减函数 C .在区间(-2,0)上是增函数 D .在区间(0,2)上是增函数 7.已知函数f (x )是R 上的增函数,A(0,-1)、B(3,1)是其图象上的两点,那么不等式 |f (x

+1)|<1的解集的补集是 ( ) A .(-1,2) B .(1,4)

C .(-∞,-1)∪[4,+∞)

D .(-∞,-1)∪[2,+∞)

8.已知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 )在区间(-∞,5)上单调递减,对任意实数t ,都有f (5+t )=f (5-

t ),那么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 A .f (-1)<f (9)<f (13) B .f (13)<f (9)<f (-1) C .f (9)<f (-1)<f (13) D .f (13)<f (-1)<f (9) 9.函数)2()(||)(x x x g x x f -==和的递增区间依次是

( )

A .]1,(],0,(-∞-∞

B .),1[],0,(+∞-∞

C .]1,(),,0[-∞+∞

D ),1[),,0[+∞+∞

10.已知函数()()2212f x x a x =+-+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3 B .a ≥-3 C .a ≤5 D .a ≥3

11.定义在R 上的函数y =f (x )在(-∞,2)上是增函数,且y =f (x +2)图象的对称轴是x =0,则 ( ) A .f (-1)<f (3) B .f (0)>f (3) C .f (-1)=f (-3) D .f (2)<f (3)

12.函数f (x )=-x 3+1在R 上是否具有单调性?如果具有单调性,它在R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

数?试证明你的结论.

19.试讨论函数f (x )=21x -在区间[-1,1]上的单调性.

21.已知f (x )是定义在(-2,2)上的减函数,并且f (m -1)-f (1-2m )>0,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2.已知函数f (x )=x

a

x x ++22,x ∈[1,+∞]

(1)当a =2

1

时,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2)若对任意x ∈[1,+∞),f (x )>0恒成立,试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3.2 函数的奇偶性

【知识要点】

1、偶函数定义(关于y轴对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定义(关于原点对称(0)0

f .)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3、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①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这一步很重要)

②确定f(-x)与f(x)的关系;

③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f(-x)-f(x) = 0,则f(x)是偶函数;

若f(-x) =-f(x) 或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重点】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

【难点】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

【习题传递】

一、填空题

1.已知函数f(x)=1+m

ex-1

是奇函数,则m的值为________.

2.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f(x)=2x-3,则f(-2)=________.

3.已知函数f(x)=a-1

2x+1

,若f(x)为奇函数,则a=________.

4.已知f(x)是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f(x)=x3+x+1,求f(x)的解析式.

5.设函数f(x)在(-∞,+∞)上满足f(2-x)=f(2+x),f(7-x)=f(7+x),且在闭区间[0,7]上只有f(1)=f(3)=0.

(1)试判断函数y=f(x)的奇偶性;

(2)试求方程f(x)=0在闭区间[-2 005,2 005]上的根的个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2.1 指数函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知识要点】 1、根式的概念: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注意】

(1)n a =

(2)当 n a = ,当 n ,0

||,0a a a a a ≥?==?-

2、分数指数幂

(1)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0,,,1)m

n

a a m n N n *=>∈>且

(2)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_1(0,,,1)m n

m n

a

a m n N n a

*=

>∈>且

(3)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0,,)r s r s a a a a r s R +=>∈ (2)()(0,,)r s rs a a a r s R =>∈ (3)(b)(0,0,)r r r

a a

b a b r R =>>∈ 【注意】

在化简过程中,偶数不能轻易约分;如122

[(1]11≠

【重点】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之间的相互转化,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难点】根式的概念,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无理数指数幂.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知识要点】 1、指数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x y a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2

定义域R ,+∞) (1)过定点(0x=0时,y=1

(2)在R 上是增函数 (3)当x>0时,y>1;

【重点】指数函数的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指数函数的性质.

2.2 对数函数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知识要点】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x

a N =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 ( a — 底数, N — 真数,log a N — 对数式) 【注意】

(1)注意底数的限制,a>0且a ≠1; (2)真数N>0;

(3)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2、两个重要对数

(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10log lg N N 记为 ;

(2)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log ln e N N 记为.

3、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log x a x N a N =?=

对数式 指数式 对数底数← a → 幂底数 对数← x → 指数 真数← N → 幂 【结论】

(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2)log a a=1, log a 1=0,特别地,lg10=1, lg1=0 , lne=1, ln1=0 (3)对数恒等式:log N

a a N =

4、如果a > 0,a ≠ 1,M > 0,N > 0 有

(1)log M N log log a a a M N ?=+()

两个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和 (1)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差 (3)log log n n

a a M n M =∈(R )

一个正数的n 次方的对数等于这个正数的对数n 倍 【说明】

(1)简易语言表达:”积的对数=对数的和”…… (2)有时可逆向运用公式 (3)真数的取值必须是(0,+∞)

(4)特别注意: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5、换底公式

()log lg log 0,1,0,1,0log lg c a c b b

b a a

c c b a a

=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①a

b b a log 1log = ②log log log log a b

c a b c

d d =③log log m n

a a n

b b m =

【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换底公式的应用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知识要点】 1、

对数函数的概念

函数log a y x = (a>0,且a ≠1)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

(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log a

y =log 2a y x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2)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a>0,且a ≠1

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对数函数log

y x =(a>0,且a ≠1)

【重要结论】

在log a b 中,当a ,b 同在(0,1) 或(1,+∞)内时,有log a

b>0;

当a,b 不同在(0,1) 内,或不同在(1,+∞) 内时,有log a

b<0.

【口诀】底真同大于0(底真不同小于0).

(其中,底指底数,真指真数,大于0指log a

b 的值)

3、如图,底数 a 对函数x y a log = 的影响.

规律:底大枝头低, 头低尾巴翘 4考点

Ⅰ、log a b, 当a,b 在1的同侧时, log a b >0;当a,b 在1的异侧时, log a b <0

Ⅱ、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由底数决定的,底数不明确的时候要进行讨论。掌握利用单调性比较对数的大小,同底找对应的对数函数,底数不同真数也不同利用(1)的知识不能解决的插进1(=log a a)

进行传递.

Ⅲ、求指数型函数的定义域要求真数>0,值域求法用单调性.

Ⅳ、分辨不同底的对数函数图象利用1=log a a ,用y=1去截图象得到对应的底数。

Ⅴ、y=a x(a>0且a ≠1) 与y=log a x(a>0且a ≠1) 互为反函数,图象关于y=x对称。

5 比较两个幂的形式的数大小的方法

(1)对于底数相同指数不同的两个幂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来判断.

(2)对于底数不同指数相同的两个幂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比商法来判断.

(3)对于底数不同也指数不同的两个幂的大小比较,则应通过中间值来判断.常用1和0.

6 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函数单调性(同底数);(2)利用中间值(如:0,1.);(3)变形后比较;(4)作差比较

【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应用

2.3幂函数

【知识要点】 1、幂函数定义

一般地,形如y x α=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α为常

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α>0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0,+ ∞)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α>1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0<α<1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α<0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0,+∞)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x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y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y 轴正半轴,当x 趋于+∞时,图象在x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x 轴正半轴.

【重点】从五个具体幂函数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难点】画五个具体幂函数的图象并由图象概括其性质,体会图象的变化规律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知识要点】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使f(x)=0 的实数x叫做函数的零点。(实质上是函数y=f(x)

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的意义:方程f(x)=0 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

3、零点定理: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

在区间(a,b)至少有一个零点c,使得f( c)=0,此时c也是方程f(x)=0 的根。

4、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y=f(x)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f(x)=0 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5、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f(x)=ax2+bx+c(a≠0).

1)△>0,方程f(x)=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f(x)=0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f(x)=0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二、二分法

1、概念: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

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2、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⑴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ε;

⑵求区间(a,b)的中点c;

⑶计算f(c),

①若f(c)=0,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

②若f(a)f(c)<0,则令b=c(此时零点x0∈(a,c))

③若f(c)f(b)<0,则令a=c(此时零点x0∈(c,b))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a-b|<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为a(或b);否则重复⑵~⑷

三、函数的应用:

(1)评价模型:给定模型利用学过的知识解模型验证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几个增长函数模型:一次函数:y=ax+b(a>0)

指数函数:y=a x(a>1) 指数型函数:y=ka x(k>0,a>1)

幂函数:y=x n(n?N*) 对数函数:y=log a x(a>1)

二次函数:y=ax2+bx+c(a>0)

增长快慢:V(a x)>V(x n)>V(log a x)

解不等式(1) log2x< 2x < x2 (2) log2x< x2 < 2x

(3)分段函数的应用:注意端点不能重复取,求函数值先判断自变量所在的区间。

(4)二次函数模型:y=ax2+bx+c(a≠0) 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在求函数的对称轴,看它在不在定义域内,在的话代进求出最值,不在的话,将定义域内离对称轴最近的点代进求最值。(5)数学建模:

(6)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根的分布

【习题传递】

1、函数y=x2-2x-3的零点是( )

A、1,-3

B、3,-1

C、1,2

D、不存在

2、已知下列四个函数图象,其中能用“二分法”求出函数零点的是( )

3、f (x )=x 3

-3x -3有零点的区间是( )

A 、(-1,0)

B 、(0,1)

C 、(1,2)

D 、(2,3)

4、某产品的利润y (万元)与产量x (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3004022++-=x x y ,则利润y 取最大值时,产量x 等于( )

A 、10

B 、20

C 、30

D 、40

6、函数???>+-≤-+=0

,ln 20

,32)(2x x x x x x f 的零点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7、已知函数)(x f 在区间],[b a 上是单调函数,且0)()(

A 、至少有一实根

B 、至多有一实根

C 、没有实根

D 、必有唯一实根

8、函数x x f ln 2)(=的图象与函数54)(2

+-=x x x g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为( ) A 、3 B 、2 C 、1 D 、0

9、某商店将进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一件销售,一个月恰好卖500件,而价格每提高1元,就会少卖10个,商店为使该商品利润最大,应将每件商品定价为( ) A 、45元 B 、55元 C 、65元 D 、70元 10、已知10<

11、用二分法求方程x 3

-2x -5=0在区间(2,4)上的实数根时,取中点x 1=3,则下一个有根区间是________

12、若函数f (x )=x 2

+2x -a 的一个零点是-3,则f (x )的另一个零点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5、已知函数)(x f 图象是连续的,有如下表格:

16、设函数ab a x b ax x f ---+=)8()(2

的两个零点分别是-3和2 (1)求)(x f ;

(2)当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0,1]时,求函数)(x f 的值域

17、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是4 km 以内10元(含4 km),超过4 km 且不超过18 km 的部分1.2元/km ,超出18 km 的部分1.8元/km.

(1)如果不计等待时间的费用,建立车费与行车里程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某人乘车行驶了20 km ,他要付多少车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同步练习(含答案)

1.1 集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 50分) 1.若{1,2} ?A?{1,2,3,4,5},则这样的集合A 有()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2.设A={y|y=a2-6a+10,a∈N*},B={x|x=b2+1,b∈N*},则() A.A?B B.A∈B C.A=B D.B?A 3.设A={x|x=6m+1,m∈Z},B={y|y=3n+1,n∈Z},C={z|z=3p2,p∈Z},D={a|a=3q22,q∈Z},则四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D=B=C B.D?B=C C.D?A?B=C D.A?D?B=C 4.A={a,a+b,a+2b},B={a,ac,ac2},若A=B,则c的值为() A.1 B.1或 C. D.1 5.映射f:A→A满足f()≠,若A={1,2,3},则这样的映射有() A.8个 B.18个 C.26个 D.27个 6.50名同学参加跳远和铅球测验,跳远和铅球测验成绩分别为及格40人和31人,2项测验成绩均不及格的有4人,2项测验成绩都及格的人数 是() A.35B.25C.28D.15 7.设S={x||x2|>3},T={x|a1 8. 设全集U={(x,y)|x,y∈R},集合M={(x,y)| 3 2 y x - - =1},N={(x,y)|y≠x+1},那么 (U M)∩(U N)=( ) A. ? B.{(2,3)} C.(2,3) D.{(x,y)|y=x+1}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b,c }的真子集共有个()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的个数是()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M∪N)=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 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

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 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12x x <<,B=}{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a a ≥ B }{1a a ≤ C }{1a a ≥ D }{2a a ≤ 9、 满足条件M }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集合习题及答案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 1.下列选项中元素的全体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 A.学校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 B.校园中长的高大的树木 C.2007年所有的欧盟国家 D.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 3.已知集合A ={a ,b ,c },下列可以作为集合A 的子集的是 ( ) A. a B. {a ,c } C. {a ,e } D.{a ,b ,c ,d }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0{=? B. }0{?? C. }0{?? D. }0{∈? 7.集合A={x Z k k x ∈=,2} ,B={Z k k x x ∈+=,12} ,C={Z k k x x ∈+=,14} 又,,B b A a ∈∈则有 ( ) A.(a+b )∈ A B. (a+b) ∈B C.(a+b) ∈ C D. (a+b) ∈ A 、B 、C 任一个 9.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8 B . 7 C. 6 D. 5 11.设集合{|32}M m m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 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 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3、集合的表示:{…}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a,b,c……} b、描述法: 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 x-3>2} ,{x| x-3>2} 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1)—子集 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B A?(或B?A)注意: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以及习题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叫作集合,简 称集,其中各事物叫作集合的元素或简称元。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列举法:{a,b,c……}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 法。{x R| x-3>2} ,{x| x-3>2}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 B A) ③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④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教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本章教材分析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 2. 教材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并注意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种直观的数学思想,发挥图形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优质教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师) 三维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1)请第一组的全体同学站起来?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第一组的同学)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集合的有关概念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课本P2:例子(1)—(8),都构成一个集合。

2、集合的表示方法: (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X,Y,等;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等。 (2)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 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或a∈A)。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注意:0.是自然数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或N*。 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整数集,记作:Z; 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 学生练习:用符号∈或?填空: 1 N ,0 N, -3 N, 0.5 N, 1 Z , 0 Z, -3 Z, 0.5 Z, 1 Q , 0 Q, -3 Q, 0.5 Q, 1 R , 0 R, -3 R, 0.5 R, 4、集合的表示方法: 先介绍记号:大括号“{ }”,在集合里表示总体,而后提出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出大括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一般先在大括号内写上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划一条竖线,在竖线右面写上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公共属性。 例如:所有的奇数表示为:{x|x=2k+1,k∈Z}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优质教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针对具体实例,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加法运算引入了集合间“并”的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集合的“交”的运算和“补”的运算。类比方法的使用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类比方法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 2、Venn 图表达集合运算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通过集合运算的学习逐渐发展学生使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叫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2:关于子集、集合相等和空集,有哪些性质? (1) .A A ?; (2) 若A B ?,且B A ?,则.A B =; (3) 若,,A B B C ??则C A ?;

(4) A ??. 二、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问: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吗? (1){ }{}{}6,5,4,3,2,1,6,4,2,5,3,1===C B A ; (2){}是有理数x x A =,{}是无理数x x B =,{} 是实数x x C =. 学生讨论并引出新课题. 三、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 A ∪B={x|x ∈A ,或x ∈B} 例1:(1)设A={4,5,6,8},B={3,5,7,8},求:A ∪B 。 (2)设集合A={x|-1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以及习题

高一数学必修1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集合的含义: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叫作集合,简称集,其中各事物叫作集合的元素或简称元。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列举法:{a,b,c……}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AíB, BíC ,那么AíC ④如果AíB 同时Bí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以及习题

高一数学必修 1 第一章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 待,就叫作集合,简称集,其中各事物叫作集合的元素或简称元。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 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 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 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 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列举法:{a,b,c……}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 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 注意:B 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 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 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 集,记作A B(或B A)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讲义-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案 年级:上课次数: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课题《集合》全章复习巩固 课型□预习课□同步课■复习课□习题课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集合》全章复习巩固 【知识网络】

(3)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4)如果A B T,B C T,那么A C T。 3.包含的定义也可以表述成:如果由任一x ∈A ,可以推出x ∈B ,那么A B ?(或B A ?)。 不包含的定义也可以表述成: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存在至少一个元素不是集合B 的元素,那么A B ú(或B A ?)。 4.有限集合的子集个数: (1)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 个子集。 (2)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 -1个真子集。 (3)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 -1个非空子集。 (4)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 -2个非空真子集。 要点诠释: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换言之,任何集合至少有一个子集. 要点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1.用定义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时,要注意“或”“且”的意义,“或”是两个皆可的意思,“且”是两者都有的意思,在使用时不要混淆。 2.用维恩图表示交集与并集。 已知集合A 与B ,用阴影部分表示A ∩B ,A ∪B ,如下图所示。 3.关于交集、并集的有关性质及结论归结如下: (1)A ∩A=A ,A ∩?=?,A ∩B=(B ∩A)?A (或B ); A ∪A=A ,A ∪?=A ,A ∪B=( B ∪A)?A (或B )。 (2)()U A A =?I e;()U A A U =U e。 (3)德摩根定律:()()()U U U A B A B =I U 痧?;()()()U U U A B A B =U I 痧?。; (4)A B A A B =??I ;A B A B A =??U 。 4.全集与补集 (1)它们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两个概念。把我们所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看成是一个集合,则称之

人教版数学高一 集合间的关系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的: 让学生初步了解子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同时了解相等集合、真子集和空集的有关概念. 教学重难点:1、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空集的概念以及与一般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结合提问): 1.集合的概念、集合三要素 2.集合的表示、符号、常用数集、列举法、描述法 3.关于“属于”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 (一)子集的概念 1. 实例: A={1,2,3} B={1,2,3,4,5} 引导观察. 结论: 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或B?A),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 2.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 已 (或B?A) (二)空集的概念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φ,并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三)“相等”关系

1、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B (即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 2、 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② 真子集:如果A ?B ,且A ≠B 那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 集,记作A B ③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④ 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证明:设x 是A 的任一元素,则 x ∈A A ?B,∴x ∈ B 又 B ? C ∴x ∈C 从而 A ?C 同样;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三)例题与练习 例1、 设集合A={1,3,a},B={1,a2-a+1} A ? B ,求a 的值 练习1:写出集合A={a ,b ,c}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真子集? 有多少个? 例2 、 求满足{x|x 2+2=0} M ?{x|x2-1=0}的集合M. 例3、 若集合A={x|x 2+x-6=0},B={x|ax+1=0} 且B A ,求a 的值. 练习2: 集合M={x|x=1+a 2,a ∈N*}, P={x|x=a 2-4a+5,a ∈N*}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 ? ≠ ?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练习题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的正数 B .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 D .不等于0的偶数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A .}33|{=+x x B .},,|),{(22R y x x y y x ∈-= C .}0|{2≤x x D .},01|{2R x x x x ∈=+- 3.下列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是( ) A .()()A C B C B .()()A B A C C .()()A B B C D .()A B C 4.下面有四个命题: (1)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 (2)若a -不属于N ,则a 属于N ; (3)若,,N b N a ∈∈则b a +的最小值为2; (4)x x 212=+的解可表示为{}1,1;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若集合{},,M a b c =中的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 则△ABC 一定不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6.若全集{}{}0,1,2,32U U C A ==且,则集合A 的真子集共有( ) A .3个 B .5个 C .7个 D .8个 二、填空题 1.用符号“∈”或“?”填空 (1)0______N , 5______N , 16______N (2)1______,_______,______2 R Q Q e C Q π-(e 是个无理数) (3)2323-++________{} |6,,x x a b a Q b Q =+∈∈ 2. 若集合{}|6,A x x x N =≤∈,{|}B x x =是非质数,C A B = ,则C 的 非空子集的个数为 。 3.若集合{}|37A x x =≤<,{}|210B x x =<<,则A B = _____________. A B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