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质蛋白_重要的分子伴侣

核质蛋白_重要的分子伴侣

核质蛋白_重要的分子伴侣
核质蛋白_重要的分子伴侣

分子伴侣

分子伴侣:分子伴侣(chaperon):细胞一类保守蛋白质,能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通过与疏水肽段“结合和释放”(需要消耗ATP),防止蛋白质不正确的叠折,简化正确折叠途径或提供折叠的微环境。 超二级结构的概念:指蛋白质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及无规卷曲)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辩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又称为花样或模体称为基元。超二级结构在结构层次上高于二级结构,但没有聚集成具有功能的结构域 米氏常数Km的意义:①物理意义: 当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单位:mol·L-1或mmol·L-1 ②Km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一般只与酶的性质、底物种类及反应条件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对于专一性不强的酶来说对于每一个底物都有一个相应的Km值. 半不连续复制:DNA聚合酶只能按5…—3?方向催化合成DNA不能催化3…—5?方向合成, 这样一条链连续合成和另一条链不连续合成的复制方式,称为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操纵子:原核生物中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成簇串联排列组成的一个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DNA序列).一个操纵子只含有一个启动序列,但转录的产物为一条mRNA分子,带有编码几种蛋白质的信息。 TRNA的结构特点: 一级结构:70-90b,分子量在25kd左右,沉降系数4S左右(分子量三种主要RNA中最小)有较多稀有碱基(DHU 、T、ψ、mG和mA等) 3?末端为…CCA-OH 5?末端大多为pG…或pC… t RNA二级结构:三叶草形四环:二氢尿嘧啶环(D环)、反密码环、额外环、TψC环 四臂:氨基酸臂、二氢尿嘧啶臂、反密码臂、TψC臂(1)tRNA的二级结构由四臂、四环组成。已配对的片断称为臂,未配对的片断称为环。 (2)叶柄是氨基酸臂。其上含有CCA-OH3’,此结构是接受氨基酸的位置。 (3)氨基酸臂对面是反密码子环。在它的中部含有三个相邻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 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 (4)左环是二氢尿嘧啶环(D环),它与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结合有关。 (5)右环是假尿嘧啶环(TψC环),它与核糖体的结合有关。TψC环中GTψC与核糖体中5S rRNA相应区段有碱基互补关系; (6)在反密码子与假尿嘧啶环之间的是可变环,它的大小决定着tRNA分子大小。

分子筛原理

多孔材料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微孔分子筛作为主要的催化材料、吸附分离材料和离子交换材料,在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以及日用化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分子筛原理是什么?为此,安徽天普克环保吸附材料有限公司为大家总结了相关信息,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吸附功能:分子筛对物质的吸附来源于物理吸附(范德华力),其晶体孔穴内部有很强的极性和库仑场,对极性分子(如水)和不饱和分子表现出强烈的吸附能力。 筛分功能:分子筛的孔径分布非常均一,只有分子直径小于孔穴直径的物质才可能进入分子筛的晶穴内部。 通过吸附的优先顺序和尺寸大小来区分不同物质的分子,所以被形象的称为“分子筛”。

安徽天普克环保吸附材料有限公司是原上海摩力克分子筛有限公司直属公司,本公司成立于2004年,由于生产量扩增,本公司在安徽合肥空港寿县新桥产业园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公司目前拥有年产2000吨分子筛、1500吨活性氧化铝生产线各一条。 二期工程将建成4000吨分子筛生产线。公司全面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和质量控制中心。现有工程技术人员20人,其中工程师8人。 产品系列化、经营多元化,这些都是企业的发展方针,而OEM----更是公司多年的经营模式,并且得到广泛好评。我们的用户涉及石油、化工、冶金、汽车、空调、电子仪表等行业,我们的客户群不仅是在国内而且遍及东南亚、欧美等地。公司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与我们真诚合作。我们将以精美的产品、可靠的技术、精益求精的服务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 分子筛广泛用于制氧、炼油、化工化肥、医药、钢铁、冶金、酒

精、玻璃行业,是气体、液体纯制、分离干燥的好的产品。安徽天普克环保吸附材料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已有18多年历史,产品有分子筛系列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lOX分子筛、13x 分子筛、K13X中空玻璃专用分子筛、变压吸附、富氧专用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瓷球等塔填料。 近期开发研制的CM6-5A脱腊分子筛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和超过规定标准,并获得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由于我厂产品质量上乘,价格适中,已批量销往缅甸、日本等国,是我国型号导弹和神州系列载人飞船定点供货厂家。 安徽天普克环保吸附材料有限公司周边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我们热忱欢迎新老客户来厂洽谈业务,我们将以优良的产品、合理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批发,零售来料交工等服务。

(推荐)分子筛吸附原理

分子筛吸附原理 吸附是一种把气态和液态物质(吸附质)固定在固体表面(吸附剂)上的物理现象,这种固体(吸附剂)具有大量微孔的活性表面,吸附质的分子受到吸附剂表面引力的作用,从而固定在上面。引力的大小取决于: -吸附剂表面的构造(微孔率); -吸附质的分压; -温度。 吸附伴随着放热,是一种可逆的现象。类似于凝结: -如果增加压力。吸附能力增加; -降低温度,吸附能力增加。 因此,在吸附时,要使压力升到最高,温度降到最低。解吸时,则要使压力降到最低,温度升到最高。

带有吸附床的净化工艺 也叫空气净化的“干燥-脱除CO 2 ”工艺。 为使空气获得较低的净化前温度,常用制冷机组或空气水冷塔 对其进行降温。(图中的“X10”表示预冷设备。) 净化装置位于空气压缩机、空气预冷系统之后,为了保持净化 器工作的连续性,需要使用两台吸附器。当一台工作时(即正在脱除H 2 O 与CO 2 ),另一台处于再生状态。 吸附阶段 由于氧化铝吸附CO 2的效果很差,故它主要用于吸附H 2 O,而位于 其后的分子筛则处理干燥后含有 CO 2 的空气。 注:分子筛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因此,在吸附和再生期间绝不 能让分子筛与水份接触而降低其吸附CO 2 的能力。如果有意外情况发生使

水份带入了分子筛,惟有高温特殊再生(见10 章)才能够使其恢复原有的吸附性能。

下图显示了吸附质在临近穿透的时刻(在吸附阶段结束),CO 2 O在两种吸附床层中及给定时间内的含量分布图。 与H 2 吸附器必须在吸附质的前锋抵达吸附出口之前进行再生(即在穿透之前)。 再生阶段: 再生就是利用压力和温度两方面的因素,将吸附器里的吸附质排出去。 首先,将吸附器降压至较低的压力(大气压力)。用加热的干燥气体,解吸并带走所吸附的吸附质。然后,用未加热的干燥气体,将热端面推向铝胶床层,直至其出口,这样。吸附剂又恢复到随之而来的吸附阶段时的正常温度。 过程见图示:

SDS-PAGE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报告

SDS-PAGE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一、前言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常用电泳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由单体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聚合过程由自由基催化完成。催化聚合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化学聚合法和光聚合法。化学聚合以过硫酸铵(APS)为催化剂,以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加速剂。在聚合过程中,TEMED催化过硫酸铵产生自由基,后者引发丙烯酰胺单体聚合,同时甲叉双丙烯酰胺与丙烯酰胺链间产生甲叉键交联,从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PAGE根据其有无浓缩效应,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不连续系统中由于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不连续体系由电极缓冲液、浓缩胶及分离胶所组成。浓缩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大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6.7的Tris-HCl。分离胶是由AP催化聚合而成的小孔胶,凝胶缓冲液为pH8.9 Tris-HCl。电极缓冲液是pH8.3 Tris-甘氨酸缓冲液。2种孔径的凝胶、2种缓冲体系、3种pH值使不连续体系形成了凝胶孔径、pH值、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这是样品浓缩的主要因素。

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糖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 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 SDS-PAGE一般采用的是不连续缓冲系统,与连续缓冲系统相比,能够有较高的分辨率。 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一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此鉴定方法中,蛋白质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与所带电荷和分子形状无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作用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为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

分子名词解释

.核小体(nucleosome):线性的DNA分子被折叠盘曲而包装的第一层次,数种真核细胞间期染色质经松解处理后呈现串珠样结构。 增强子(enhancer)指真核生物的一段DNA序列,不具有方向性,距离结构基因可远可近(甚至可以位于内含子)。它与某些蛋白质因子结合后,通常能够增强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有时也可以抑制转录 核酶(ribozyme)指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其作用底物是RNA,主要参与RNA的加工成熟。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帮助新生多肽链折叠成天然空间构象的一类保守蛋白质(如热休克蛋白),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分子伴侣:它是细胞中一类能够识别并结合到不完全折叠或装配的蛋白质上以帮助这些多肽正确折叠、转运或防止他们聚集的蛋白质,其本身不参与终产物的形成 模板链:在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以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 对原则合成RNA,这条作为模板的DNA链,就叫模板链。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使用DNA或者RNA探针来检测与其互补的另一条链在细菌或其他真核细胞中的位置。 基因家族(Families of genes):同一物种中结构与功能相似,进化起源上密切相关的一组基因。 转座子: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增强子(Enhancer)包括启动子上游或下游的一段DNA序列,可以增强启动子发动转录,提高转录效率。指能使与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 RNA的编辑(RNA editing)是指转录后的RNA在编码区发生碱基的突变、添加或缺失等现象。 RNA的再编码(RNA recoding)把RNA编码和读码方式的改变称为RNA的再编码 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功能的RNA为核酶 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大约200bp 的DNA和组蛋白质八聚体及外围H1蛋白所组成 转座子(transposon,Tn):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细胞中一类能够识别并结合到不完全折叠或装配的蛋白质上以帮助这些多肽正确折叠、转运或防止它们聚集的蛋白质,其本身不参与终产物的形成。基因家族(gene family)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有很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将这些基因称为基因家族。

蛋白质,分子伴侣定义及运用

分子伴侣是一种引导蛋白质正确折叠的蛋白质。当蛋白质折叠时,它们能保护蛋白质 分子免受其它蛋白质的干扰。很多分子伴侣属于热休克蛋白(例如HSP-60),它们在细胞受热时大量合成。热激可导致蛋白质稳定性降低,增加错误折叠的几率,因此在受到热刺 激时,细胞中的蛋白质需要更多热休克蛋白的帮助。 目录 1基本简介 分子伴侣是细胞中一大类蛋白质, 是由不相关的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家系,它们介导其 它蛋白质的正确装配,但自己不成为最后功能结构中的组分。分子伴侣的概念有三个特点: ①凡具有这种功能的蛋白,都称为分子伴侣,尽管是完全不同的蛋白质。 ②作用机理是不清楚的,故用了“介导”二字,以含糊其辞,“帮助”二字可理解为:通过催 化的或非催化的方式,加速或减缓组装的过程,传递组装所需要的空间信息,也可能抑制 组装过程中不正确的副反应。 ③分子伴侣一定不是最终组装完成的结构的组成部分,但不一定是一个分离的实体。如一些蛋白水解酶的前序列,以及一些核糖核蛋白体的加工前的部分,若具分子伴侣的作用,也称为分子伴侣。组装的涵意比较广,主要指:帮助新生肽的折叠、帮助新生肽成熟为 活性蛋白、帮助蛋白质跨膜定位、亚基组装等。 2发现历程 分子伴侣1987 年Lasky首先提出了分子伴侣的概念。他将细胞核内能与组蛋白结合并能介导核小体有序组装的核质素称为分子伴侣。根据 Ellis 的定义,这一概念延伸为“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 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热休克蛋白就是一大类分子伴侣。1987年,Ikemura发现枯草 杆菌素的折叠需要前肽的帮助。这类前肽常位于信号肽与成熟多肽之间,在蛋白质合成过 程中与其介导的蛋白质多肽链是一前一后合成出来的,并以共价键相连接,是成熟多肽正 确折叠所必需的,成熟多肽完成折叠后即通过水解作用与前肽脱离。Shinde和Inouye将 这类前肽称为分子内伴侣。

TRiC 分子伴侣系统

TRiC分子伴侣系统 王莺综述 摘要:综述了TRiC分子伴侣系统的结构、功能及作用底物方面的研究进展。TRiC 分子伴侣能够特异地帮助细胞内新生的肌动蛋白、微管蛋白、周期蛋白E等折叠。 分子伴侣是一类能特异地结合和释放底物蛋白的蛋白分子,它们帮助底物蛋白实现正确折叠、寡聚体组装、向特定细胞器转运或变换活化/去活化构象等(1-4)。分子伴侣既可以与未折叠的蛋白结合使其在获得正确折叠之前维持未折叠的可溶状态,又可以通过与错误折叠的蛋白结合使其重新回到未折叠状态并进一步正确折叠。需要指出的是,分子伴侣本身并不含有有关正确折叠的任何特定信息,它们只是通过疏水键阻止非天然状态的蛋白分子间或分子内的不正确相互作用,从而增加正确折叠的产率(5)。 分子伴侣这个概念是从功能上定义的,凡是具有上述功能的蛋白质都可以称为分子伴侣,但是它们的结构可以完全不相同.目前鉴定出来的分子伴侣主要是几类进化高度保守、结构各不相同的蛋白质家族(见表1),其中研究最清楚的是热休克蛋白HSP70/DnaK和分子伴侣素TRiC/GroES家族(6-10)。本文主要综述TRiC的结构、功能和作用底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表1 分子伴侣家族的主要成员(摘自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2年,第二期)

1. TRiC分子伴侣系统简介 TRiC分子伴侣系统属于分子伴侣素(chaperonin)家族。分子伴侣素是进化上最为保守的蛋白之一,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见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器,以GroEL和HSP60为代表,另一类见于古细菌和真核细胞,以thermosome 和TRiC为代表(3,11,12)。TRiC(TCP-1 ring complex)又称为CCT (chaperonin containing TCP-1),是存在于真核细胞胞质中重要的分子伴侣系统。 2.TRiC分子伴侣系统的结构 分子伴侣素是中空圆柱形的蛋白复合物,由两个背对背的环堆叠而成,每个环有7-9个同源或异源亚单位。晶体结构研究表明I类和II类分子伴侣素有相似的结构域排列方式(11-14)。以GroEL为例,一个GroEL亚单位由三个结构域组成:赤道结构域(Equatorial domain),包含ATP结合位点及大部分环内、环与环之间的相互作用位点;顶端结构域(Apical domain),位于中空圆柱的两端开口处,包含底物蛋白和辅助分子(cochaperonin)结合位点;中间结构域(Intermediate domain),在顶端结构域结合ATP前后发生构象变化时象铰链一样连接顶端结构域和赤道结构域(图1)。底物蛋白主要依靠暴露的疏水侧链和GroEL顶端结构域的疏水残基相互作用,进而多种非天然形式的底物在GroEL的中央空腔完成正确折叠过程。此外,GroEL介导的蛋白质折叠需要辅助分子GroES 的协助,GroES是由相对分子量为1.0 X103的七个亚基组成的聚环,象“盖子”一样连在GroEL的一端,保证底物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完成折叠过程(13-16)。 图1 GroEL-GroES分子伴侣系统结构示意图(摘自Science 2002, 295:1852-1858)与I类分子伴侣素相比,II类分子伴侣素TRiC的结构相对复杂(17)。I类分子伴侣素GroEL的环是由七个同源亚单位构成,II类分子伴侣素中古细菌thermosome的环由2-3种不同的亚单位组成包含8-9个亚单位的异源聚环,

分子筛作用机理

分子筛催化剂及其作用机理 1.分子筛的概念 分子筛是结晶型的硅铝酸盐,具有均匀的孔隙结构。分子筛中含有大量的结晶水,加热时可汽化除去,故又称沸石。自然界存在的常称沸石,人工合成的称为分子筛。它们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Mx/n[(AlO2)x?(SiO2)y] ?ZH2O 式中M是金属阳离子,n是它的价数,x是AlO2的分子数,y是SiO2分子数,Z是水分子数,因为AlO2带负电荷,金属阳离子的存在可使分子筛保持电中性。当金属离子的化合价n = 1时,M 的原子数等于Al的原子数;若n = 2,M的原子数为Al原子数的一半。 常用的分子筛主要有:方钠型沸石,如A型分子筛;八面型沸石,如X-型,Y-型分子筛;丝光型沸石(-M型);高硅型沸石,如ZSM-5等。分子筛在各种不同的酸性催化剂中能够提供很高的活性和不寻常的选择性,且绝大多数反应是由分子筛的酸性引起的,也属于固体酸类。近20年来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炼油工业和石油化工中作为工业催化剂占有重要地位。 2.分子筛的结构特征(1)四个方面、三种层次: 分子筛的结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三种不同的结构层次。第一个结构层次也就是最基本的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SiO4)和铝氧四面体(AlO4),它们构成分子筛的骨架。相邻的四面体由氧桥连结成环。环是分子筛结构的第二个层次,按成环的氧原子数划分,有四元氧环、五元氧环、六元氧环、八元氧环、十元氧环和十二元氧环等。环是分子筛的通道孔口,对通过分子起着筛分作用。氧环通过氧桥相互联结,形成具有三维空间的多面体。各种各样的多面体是分子筛结构的第三个层次。多面体有中空的笼,笼是分子筛结构的重要特征。笼分为α笼,八面沸石笼,β笼和γ笼等。(2)分子筛的笼: α笼:是A型分子筛骨架结构的主要孔穴,它是由12个四元环,8个六元环及6个八元环组成的二十六面体。笼的平均孔径为1.14nm,空腔体积为760[Å]3。α笼的最大窗孔为八元环,孔径0.41nm。 八面沸石笼:是构成X-型和Y-型分子筛骨架的主要孔穴,由18个四元环、4个六元环和4个十二元环组成的二十六面体,笼的平均孔径为1.25nm,空腔体积为850[Å]3。最大孔窗为十

分子伴侣

课程论文 题目分子伴侣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专业水产养殖 年级2012级 学号21217059 姓名彭超 指导教师龚兴国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 年10 月17 日

分子伴侣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彭超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 310000 摘要:分子伴侣是一类能够稳定另一种蛋白质的不稳定构象和协助其它多肽进行正常折叠、组装、跨膜转位、降解错误折叠蛋白质的蛋白质, 并在DNA的复制、转录、细胞信号转导、微管的形成和修复、免疫调控、抗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抗衰老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自分子伴侣发现以来,对其功能和作用机理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分子伴侣的概念、类型及功能,作用机理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分子伴侣生物学功能作用机理 1 分子伴侣的概念及其发展 随着X-射线衍射技术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 已有几百种蛋白质三维结构研究得比较清楚。但对于这些蛋白质是如何折叠成天然构象的机制和途径还知之甚少。一般认为, 蛋白质分子的三级和四级结构完全决定于多肽的氨基酸顺序。Anfinsen提出的“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包含了形成其热力学上稳定的天然构象所必需的全部信息”的理论表明,在体外变性伸展的多肽链或在细胞内合成的新生肽链,应该可以自发地折叠并形成有功能的构象,而不需要其他分子的帮助和外加能量的补充[1]。但人们已经发现许多蛋白质在体外并不能自发折叠。而生物体活细胞内蛋白质的浓度非常高,在高等生物体温下十分容易聚合。事实上这种聚合在生物体内并未发生,这表明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克服这种危险聚合的机制。因此,经典的蛋白质折叠的“自组装学说”受到了有力的挑战。而新的“有帮助的组装”的观点认为,新生肽链折叠并组装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并非都是自发进行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需要其他蛋白质的帮助。而帮助蛋白就是分子伴侣[2]。自从分子伴侣被确认以来,人们发现几乎在细胞代谢的所有过程中都有分子伴侣发挥作用[3]。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很多蛋白质的折叠与装配有其它蛋白或酶的参与, 其中分子伴侣就是研究得最多的一种。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s)是一类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质, 能与结构、大小、定位和最终功能都不相同的多肽链非特异性结合, 催化介导蛋白质特定构象的形成, 参与体内蛋白质的折叠、装配与转运[4]。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体现生物功能的基础, 蛋白质的折叠则是形成空间结构的过程。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分子伴侣的概念提出的过程。 早在1961年, Anfinsen提出的“多肤链的氨基酸顺序包含了形成其热力学上稳定的天然构象所必需的全部信息”理论为人们广泛接受。 1962年,Ritossa首先在果蝇体内发现HSP[5]。 1974年,Tisseres从热激果蝇幼虫的唾液腺等部位分离到了6种新的蛋白质, 即HSP[6]。 1978年,Laskey等首先开始使用分子伴侣这一概念。他们在研究非洲爪蟾核小体形成时发现一种酸性核蛋白-nucleoplasmin。实验表明它在DNA与组蛋白装配成核小体时是必需的。在生理离子强度下, 体外把DNA与组蛋白混合在一起, 不能自我组装, 而是形成沉淀。如果把组蛋白与过量nucleoplasmin混合,再加入DNA, 则可形成核小体结构, 而且最终形成的核小体中没有nucleoplasmin。现在认为nucleoplasmin的作用可能是避免带负电的DNA 与带正电的组蛋白之间强静电吸引而形成非特异结合的不溶聚合物[4]。

分子伴侣

分子伴侣 定义 第一个分子伴侣(Molecula chaperone)-核质素是Laskey等于1978年在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卵的浸出液中发现的[1]。1980年,R.J.ELLis 在研究叶绿体内的核酮糖 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l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时发现了继核质素之后的第二个分子伴侣。1993年Ellis对分子伴侣做了确切的定义:即分子伴侣是一类帮助其他含多肽结构的物质在体内进行正确的非共价的组装,但并不构成被帮助的蛋白质的组成部分的相互之间有关系的蛋白质[2]。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分子伴侣的概念已经扩展到是一类能帮助其他蛋白进行正确折叠、组装、转运、介导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进行降解、参与抗原的加工呈递和染色体的复制[3],并作用于一些信息转导分子以调节生长发育的蛋白质。 作用及作用机制 分子伴侣能够识别并调节细胞内多肽的折叠,除了能介导新生肽链的折叠、装配这一广为人知的功能外,还具有介导蛋白跨质膜转运[4]、调控信息传递通路和转录复制[3]、参与微管形成与修复和防止未折叠的蛋白质变性、免疫调控、抗肿瘤和病毒感染、促进细胞具有无限分裂潜能而抗衰老[5]等多重功能。 分子伴侣的多重功能大多是通过多肽链的正确折叠和协助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的形成来实现的。大部分蛋白的形成是在核糖体结合因子(ribosome-bound factors) -Hsp70- 伴侣素(chaperonins)三个分子伴侣组件的介导下折叠完成的。核糖体结合因子是与多肽链最早结合的一类分子伴侣,主要通过结合多肽链的疏水区域来保持多肽的可溶性,且与Hsp70相互协作完成多肽的初步折叠[6]。Hsp70能识别短序列的疏水残基,在Hsp40和NEFs的调控下,同时伴随着 ATP 的结合与水解,Hsp70的构象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完成与底物的结合和释放循环。被释放的底物可能重新与Dna K结合并继续折叠,或者过渡到下游的分子伴侣伴侣素中,进一步完成折叠[7]。伴侣素是一类特殊的分子伴侣,位于折叠途径的最下游,通过把底物包裹在内部的空腔内阻止底物与其它多肽发生作用,最终使得底物在密闭空间中完成折叠[6]。

分子筛制氮机原理及条件

分子筛制氮机原理及条件 一、分子筛制氮机的原理 磐安恒远制氮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分子筛制氮机是利用分子筛变压吸附原理(PSA)从空气中分离制取氮气。分子筛对空气中的氧和氮的分离作用主要是基于这两种气体在碳分子筛表面上的扩散速率不同。直径较小的气体分子(O2)扩散速率较快,较多的进入分子筛微孔。直径较大的气体分子(N2)扩散速率较慢,进入分子筛微孔较少,这样在气相中可以得到氮的富集成分。因此,利用分子筛对氧和氮在某一时间内吸附量的差别这一特性,由全自动控制系统按特定可编程序施以加压吸附,常压解析的循环过程,完成氮氧分离,获得所需高纯度的氮气。 二、分子筛制氮机控制的条件 1、空气压缩纯化过程 纯原料空气进入分子筛吸附塔,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颗粒及有机气体进入吸附塔会堵塞碳分子筛的微孔,并逐渐使碳分子筛的分离性能降低。纯化原料空气的方法有:1、使空压机的进气口远离有、油雾、有机气体的场所;2、通过冷干机、吸附剂净化系统等,最后经处理后的原料空气进入碳分子筛吸附塔。 2、产品氮气的浓度和产气量 分子筛制取氮气,其N2浓度和产气量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任意调节,在产气时间及操作压力确定时,调低产气量,N2浓度将提高,反之,N2浓度则下降。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3、均压时间 分子筛制氮过程,当一个吸附塔吸附结束时,可将此吸附塔内的有压气体从上下两个方向注入另一个已再生好的吸附塔中,并使两塔气体压力相同,此一过程称为吸附塔的均压,选择适当的均压时间,即可回收能量,也可以减缓吸附塔内的分子筛受到冲击,从而达到延长碳分子筛的使用寿命。参考阀门的切换速度一般选择均压时间为1-3秒。 4、产气时间 根据分子筛对氧和氮的吸扩散速率不同,其吸附O2在短时间内就达到平衡,此时,N2的吸附量很少,较短的产气时间,可有效的提高碳分子筛的产气率,但同时也增加了阀门的动作频率,因此阀门的性能也很重要。一般选择吸附时间为30-120秒。小型高纯制氮机推荐使用短的产气时间,大型低浓度推荐使用长的产气时间。 5、操作压力 分子筛在动力学效应的同时,又具有平衡吸附效应,吸附质分压高,吸附容量也高,因此加压器吸附是有利的,但吸附压力太高,对空压机的造型要求也增高,另外常压再生与真空再生两个流程对吸附压力要求也不同,综合各项因素,建议常压再生流程的吸附压力选为5-8kg/cm2为宜;真空再生流程的吸附压力选择为3-5Kg/cm2为宜。 6、使用温度 作为吸附剂选择较低的吸附温度有利于碳分子筛性能的发挥,制氮机工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降低吸附温度是有利的。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SDS法)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一、实验原理 蛋白质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巯基乙醇的作用下,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氢键等打开,形成按1.4gSDS/1g蛋白质比例的SDS-蛋白质多肽复合物,该复合物带负电,故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向正极迁移,且主要由于凝胶的分子筛作用,迁移速率与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有关,因此可以浓缩和分离蛋白质多肽。 聚丙烯酰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多数采用一种不连续的缓冲系统,主要分为较低浓度的成层胶和较高浓度的分离胶,配制凝胶的缓冲液,其pH值和离子强度也相应不同,故电泳时,样品中的SDS-多肽复合物沿移动的界面移动,在分离胶表面形成了一个极薄的层面,大大浓缩了样品的体积,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浓缩效应。 二、仪器及器材 垂直电泳槽及附件、直流稳压稳流电泳仪、移液器等。 三、试剂 1、凝胶贮备液:称取30g 丙烯酰胺(Acr)和0.8g 甲叉-双丙烯酰胺(Bis),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滤纸过滤贮存。 2、10% SDS:称取SDS 10g 加蒸馏水至100ml。 3、10%过硫酸胺(AP),用时现配。 4、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 5、电极缓冲液:3.03g Tris、14.14g甘氨酸、1.0g SDS溶于水,混匀后用HCL调节pH至8.3,加蒸馏水至1 000ml。 6、样品溶解(缓冲)液:0.6gTris、5mL甘油(丙三醇)1.0g SDS溶于水,混匀后用HCL调节pH至8.0,再加0.1g溴酚蓝、2.5mL巯基乙醇,定容至100mL。 7、下层胶(分离胶)缓冲液:18.17g Tris、0.4gSDS溶于水,混匀后用1mol/L HCL 调节pH至8.8,加蒸馏水至100ml。 8、上层胶(浓缩胶)缓冲液:6.06g Tris、0.4gSDS溶于水,混匀后用1mol/L HCL 调节pH至6.8,加蒸馏水至100ml。 9、固定液:25%异丙醇,10%乙酸。 10、染色液:0.125g考马斯亮蓝R-250加固定液250ml。 11、脱色液:冰乙酸75ml、甲醇50ml,加水定容至1000ml。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与肿瘤的关系及前景展望

响[J]畅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2):253‐256.[42]莫汉有,王丽芳,周润华,等.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 血IL‐17、MMP‐3及MMP‐9的影响[J]畅重庆医学,2011,40(7):628‐630. [43]侯晓强,崔向军,潘蕾.青蒿琥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 膜细胞周期及细胞形态的影响[J]畅四川中医,2009,27(6):13‐14. [44]张长城,潘蕾,崔向军.青蒿琥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 膜细胞增殖及TNF‐α和IL‐1β分泌的影响[J]畅广东医学,2009,30(7):1048‐1049. [45]马超,朴惠善.白花蛇舌草的研究进展[J]畅时珍国医国药, 2006,2(17):269‐270. [46]张良,邢国胜,白人骁.白花蛇舌草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 增殖的影响[J]畅江西中医药,2008,5(1):64. [47]解雪峰,李俊,陈镇,等.野菊花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 滑膜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J]畅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3):2838‐2841. [48]陈晓宇,李俊,程文明,等.野菊花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 鼠滑膜细胞超微结构及分泌功能的影响[J]畅解剖学杂志,2008,31(4):504‐507. [49]陈晓宇,李俊,解雪峰,等.野菊花总黄酮诱导佐剂性关节炎 大鼠滑膜细胞凋亡[J]畅解剖学报,2007,38(5):569‐571. (收稿日期:2014‐04‐16) 作者单位: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与肿瘤的关系及前景展望 解世洋 自噬作为一种介导溶酶体中胞质蛋白和细胞 器降解的分解过程,对于细胞应对各种外界刺激和 维持稳态至关重要[1] 。在正常条件下,细胞正是通过蛋白生成与降解之间协调的平衡来维持自身稳态并持续更新细胞内的蛋白质组和细胞器。事实上,无论是基于对动物模型亦或是特定病理条件的研究,都表明自噬系统失常会导致不正常蛋白的显著堆积和细胞器的明显缺陷,从而导致细胞功能失常甚至于细胞死亡。而这也解释了为何自噬会参与到诸如细胞生长、分化、发展以及细胞对外来异 物的抵抗等过程中[2] 。 根据胞质蛋白被运送进入溶酶体方式的不同,自噬被划分为大自噬、小自噬以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3种形式。而近年来,CMA逐渐引起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CMA的分子机制以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成为了关注的重点,而基于抑制肿瘤细胞CMA途径的实验研究则为未来的抗肿瘤治疗指明了一个崭新的方向。1 自噬的定义与分类 自噬是细胞消化掉自身的一部分,是细胞内的物质成分利用溶酶体被降解过程的统称,它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自噬是细胞对内外界环境压力的一种反应,在某些情况下自噬还可以导致细胞死亡,被认为是区别于细胞凋亡(Ⅰ型程序性死亡)的 另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Ⅱ型程序性死亡)。 事实上,细胞正常情况下很少发生自噬,除非有诱发因素的存在。而由于这些来自细胞内外的诱发因素长期存在,因此,细胞保持了一种很低的、基础的自噬活性以维持自稳。所以说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生物在其发育、老化过程中都存在的一个清除自身多余或受损细胞器的共同机制。生命体借此维持蛋白代谢平衡及细胞环境稳定,这一过程在细胞清除废物、结构重建、 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3] 。 根据细胞内底物运送到溶酶体腔内方式的不同,自噬可分为3种主要方式:大自噬(macroauto‐phagy)、小自噬(microautophagy)和CMA。大自噬是最具有特征的自噬过程并且可能也是细胞内最普遍的溶酶体降解方式。在大自噬中通过自噬体(autophagosome)与溶酶体(lysosome)的融合,底物蛋白进入溶酶体腔并被溶酶体中的酶水解,这种吞噬了细胞内成分的溶酶体被称为自噬溶酶体(autophagosome)[3]。相比之下,小自噬则是直接通过溶酶体膜的直接内陷,包裹吞噬细胞质中的底物。大、小自噬均可以通过选择或者非选择机制来吞饮大的细胞结构[4]。而CMA又区别于其他自噬途径,是一种独特的具有选择性的细胞自噬机制。事实上,将CMA与其他2种自噬区别开来的正是其特有的通过胞质中的分子伴侣对底物蛋白的选择作用。因此,在CMA中,底物蛋白并不是通过“吞饮”方式,而是通过溶酶体膜上的受体进入

分子筛的设计吸附原理与应用

2016级环境工程硕士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分子筛吸附剂的设计、吸附原理和应用课程:吸附科学原理和应用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104754160909 姓名:徐俊

分子筛吸附剂的设计、吸附原理和应用 徐俊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分子筛吸附剂吸附原理和设计的进一步的研究,分子筛吸附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子筛吸附剂因其独特的晶体结构、高的表面积、吸附性和催化性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境保护、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也因此分子筛吸附剂的应用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字:分子筛吸附剂;吸附;应用 Molecular sieve adsorbent design, adsorpti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XU Ju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molecular sieve adsorbent's adsorption principle and design, molecular sieve adsorbent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Molecular siev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region of etrochemical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ew materials and biomedicine due to their unique crystal structure, high surface area, adsorption, catalytic and other excellent performances. The use of adsorption separation has enormous economic and great value. Keywords: zeolite adsorbent; adsorption; application 引言 分子筛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多孔介质,由系列不同规则的孔道或笼构成,是硅铝酸盐的晶体[1]。常见的不同型号分子筛有:A型、X型等[2,3]。经高温活化沸石失结晶水后,晶体内形成许多孔穴,其孔径大小与气体分子直径相近,且非常均匀,依据晶体内部孔穴大小吸附或排斥不同的物质分子,同时根据不同物质分子极性或可极化度而决定吸附的次序,达到分离的效果[4]。分子筛的孔径分布是非常均一的,结构和组成变化明显,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水热稳定性、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等性能[5]。沸石分子筛较大的表面积、孔体积以及较强的静电场决定了它对吸附质尤其是对极性分子,在低分压或低浓度及较高温度的吸附情况下

分子伴侣的研究进展

分子伴侣的研究进展 1、分子伴侣的发现和定义 第一个分子伴侣-核质蛋白,是英国的laskey于1978年发现的。他在研究DNA和组蛋白在体外生理离子强度条件下重组时,发现必须有细胞核内一种酸性蛋白-核质素存在时才能成功组装成核小体,否则就会发生沉淀[2]。 1980年,英国的R.J.Ellis在研究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时,发现在叶绿体中合成的八个大亚基和在细胞质中合成的八个小亚基都必须先于一种蛋白结合后,才能在叶绿体内组装成有活性的Rubisco酶分子。 1986年,Ellis在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一个讨论会上提出“Rubisco结合蛋白“可能是核质素之后的第二个分子伴侣。同年,Pelham讨论了热休克蛋白家族(Hsp70)在细胞受到刺激时以及在正常细胞活动中对核内、细胞质内、内质网内蛋白质的组装和拆卸所起的各种作用,提出分子伴侣的作用可能是很广泛的。 1987年,Ellis在英国的《NA TURE》杂志上正式提出分子蛋白(molecular chaperone)的概念。 经过几度修正,1997年,Ellis对“分子伴侣”下了一个功能意义上的定义:分子伴侣使一大类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的蛋白,它们具有的共同功能是帮助其他含蛋白的结构在体内进行非共价的组装或卸装,但不是这些结构在发挥其正常的生物功能是的永久组成成分。也就是说,凡是具有此功能的大分子都可以称之为分子伴侣,它们的序列和结构可以完全不同。 分子伴侣的发现使新生肽链自发折叠和组装的传统概念受到冲击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自组装”到“有帮助的组装”使新生肽链折叠研究在概念上的一个深刻的转变。 2、分子伴侣的分布和种类 分子伴侣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主要是进化上比较保守的热休克蛋白。目前所研究的主要有Hsp28家族、Hsp40(Dnal)家族、Hsp60(GroEL)家族、Hsp70(Dnak)家族、Hsp90(HtpG)家族、Hsp100(CIp)家族,此外还有核浆素、伴侣素等[2]。其中,Hsp70s和chaperonins是在真核和原核生物中研究的最多、理解的最透彻的两大类分子伴侣. 当它们结合和释放底物时, 都需要有ATP和其它辅助因子的参与[3]。 3、分子伴侣的功能 现阶段,关于分子伴侣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对分子伴侣促进生物大分子折叠、组装、转运及降解等机制也有了一些突破。特别是对热休克蛋白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的研究。 3.1 分子伴侣在蛋白质折叠中的作用 所有的分子伴侣家族都具有帮助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折叠和组装的功能,体外合成的蛋白质不能正确的折叠和组装,或者是折叠和组装的速度很慢[1]。而在生物机体内,因为有分子伴侣的参与,折叠

沸石分子筛原理

沸石分子筛原理 什么是沸石分子筛 沸石分子筛具有晶体的结构和特征,表面为固体骨架,内部的孔穴可起到吸附分子的作用。孔穴之间有孔道相互连接,分子由孔道经过。由于孔穴的结晶性质,分子筛的孔径分布非常均一。分子筛依据其晶体内部孔穴的大小对分子进行选择性吸附,也就是吸附一定大小的分子而排斥较大物质的分子,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分子筛"。 分子筛吸附或排斥的功能受分子的电性影响。合成沸石具有根据分子的大小和极性而进行选择性吸附的特殊功能,因而可以对气体或液体进行干燥或纯化,这也是分子筛可以进行分离的基础。合成沸石可以满足工业界对吸附和选择特性产品的广泛需求,在工业分离中也大量应用到合成沸石分子筛。UOP分子筛的优越性 自从四十年代末UCC的科学家们发明了第一代合成分子筛以来,UOP的分子筛技术日新月异。今天,UO P的分子筛以高效、低耗和可靠著称于世。 借助UOP分子筛的高吸附容量,用户可能降低分子筛的装填量,延长吸附周期,更重要的是,借助此优越性,用户可以显著降低其投资和操作费用,降低能耗。这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格外引人注目。 高度的可靠性使用户不再为意外停车而困扰,这是UOP分子筛带给他们的信心。 传统的分子筛可用做干燥剂、吸附剂以及离子交换剂,UOP还为非传统应用领域提供高硅沸石系列分子筛, 包括去除影响食物及饮料的口味或造成异味的有机体的分子筛。UOP分子筛的种类上海环球分子筛有限公司拥有: 最先进的分子筛合成装备 最全面的分子筛制造手段三条成型的生产线: AF球型分子筛生产线 NF球型分子筛生产线 条型分子筛生产线上海环球分子筛有限公司能够生产: 最完全的分子筛种类 -- 3A 4A 5A 13X 最齐全的分子筛形状 -- 球型: AF 球型 NF 球型 最广泛的分子筛尺寸 -- 3x5目 4x8目 6x8目 8x12目 10x20目 20x32目1/4英寸 1/8英寸 1/16英寸

沸石分子筛的晶化机理

沸石分子筛的晶化机理 正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需要和应用领域的发展,不断的推动着沸石分子筛的发展。从天然沸石到人工合成沸石、从低硅沸石到高硅沸石;从硅铝分子筛到磷铝分子筛;从超大微孔到介孔材料的出现;从无机多孔骨架发展到MOFs,以及近期正在兴起的大孔材料等等,有效的提高了产率,降低了合成成本和环境污染。期望本文能为沸石分子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沸石分子筛的晶化机理 1、液相转变机理 zhdanov 认为沸石晶核是在液相中或在凝胶的界面上形成的,晶核生长消耗溶液中的硅酸根水合离子;溶液提供了沸石晶体生长所需要的可溶结构单元;晶化过程中液相组分的消耗导致了凝胶固相的继续溶解。原料混合以后,首先生成初始的硅铝酸盐凝胶,这种凝胶是无序状态的,但它们可能含有某些简单的初级结构单元,如四元环、六元环等。当凝胶和液相建立了溶解平衡,硅铝酸根离子的溶度积依赖于凝胶的结构和温度,当升温晶化时建立起新的凝胶和溶液的平衡。液相中硅铝酸根浓度的增加导致晶核的形成,相继为晶体的生长。成核和晶体的生长消耗了液相中的硅酸根离子,并引起无定形凝胶的继续溶解,最终凝胶完全溶解,沸石晶体完全生长。 2、固相转变机理 固相机理认为,在晶化过程中既无凝胶固相的溶解,也无液相直接参与沸石的成核及晶体的生长。当原料混合时,硅酸根和铝酸根聚合生成硅铝酸盐初始凝胶。虽然产生了凝胶间液相,但液相部分不参加晶化,并且液相在整个晶化过程中恒定不变。初始凝胶在OH 一离子的作用下解聚重排,形成某些沸石所需要的初级结构单元,这些初级结构单元围绕水合阳离子

重排构成多面体,这些多面体再进一步聚合、连接形成沸石晶体。 3、双相转变机理 双相转变机理,认为沸石晶化的固相机理及液相机理都存在,他们可以分别发生在两种体系,也可以在同一种体系中发生。例如,Gabelica发现采用不同的反应物配比和反应条件,ZSM-5 合成体系中固相转变和液相转变两种方式均可能发生。 综上所述,关于沸石分子筛生成机理的研究己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目前仍处于发展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