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教师与学生练习题附答案汇编

教育学-教师与学生练习题附答案汇编

教育学-教师与学生练习题附答案汇编
教育学-教师与学生练习题附答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一、选择题

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是()

A.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B.教育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C.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

D.教育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2.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D.教书育人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进行科学的发现

D.探索未知领域

4.教师的“楷模”、“榜样”、“引路人”的角色,都充分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长期性引导性创造性 B.示范性 C. D.A. )5.人才培养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长期性示范性 C.复杂性 D.A.创造性 B. 6.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 A.

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成C. )7.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B.A.教师的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自我

C.教师的专业能力

D. 8.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指() D.价值性知识条件性知识A.本体性知识 B. C.实践性知识 9.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指()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A.

B. C. D.价值性知识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10.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指()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价值性知识

11. 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12.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指()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13.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是()

A.“虚拟关注”阶段

B.“生存关注”阶段

C.“任务关注”阶段

D.“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1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A.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认识发展的主体

B.是教育的客体

C.是认识的主体

D.是学习的主人

15.195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保护公约》

C.《儿童权利宣言》

D.《儿童利益公约》

16.1989年,为保护儿童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

A.《儿童权利公约》

B.《儿童保护公约》

C.《儿童权利宣言》

D.《儿童利益公约》

17.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

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

B.入职教育

C.自我教育

D.包括以上三者

18.师生关系的特点表现在()

A.尊师爱生,民主平等

B.相互启发,合作对话

C.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D.包括以上三者

19.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是()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A.心理关系

B.教育关系

C.伦理关系

D.社会关系

20.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

A.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主动与学生沟通

D.热爱尊重学生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___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承担者,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体现者。

2.__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____________三类。

4.____________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5.教师的专业情意具体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____________。

三、简单题

1.简述教师在教育中有哪些角色?

2.试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3.简述教师的专业技能。

4.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5.简述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哪些。

6.简述现代学生观的观点。

四、论述题

(一)试述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

(二)试述如何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B 5D 6A 7C 8A 9B 10C

11B 12D 13B 14A 15C 16A 17D 18D 19C 20B

二、填空题

1.教师

2.教师个体专业化

3.实践性知识

4.师生关系 5专业自我

三、简答题

1、答:

(1)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角色

(2)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角色

(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角色

(4)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角色

(6)专业发展的自我促进者角色

2、答:

(1)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复杂的;教师的劳动任务是复杂的;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教师的劳动手段是复杂的。

(2)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育机智上。(3)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4)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教师劳动的成果是人的成长或精神生命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的变化;教师劳动的长期性还表现为教师劳动成果显效的时间长。

(5)教师的劳动具有合作性。在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性;在教师之间的分工中体现出合作性。

3、答:

(1)教学技巧。

(2)教学能力。

(3)交往能力。

(4)组织与管理能力。

(5)课程开发与创生能力。

(6)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

4、答:

(1)师范教育。职前师范教育阶段是师范生进行专业准备与学习,初步形成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的关键时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始和奠基阶段。

(2)入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一是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思想业务方面的素质,二是进行具体教学指导;还有的学校在新教师中以研究问题的方式实施岗前培训,使新教师在联系中小学教育实际问题、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和能力。

(3)在职学习。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结合的方式进行,可以是业余进修,也可以是校本培训(如集体观摩、相互评课、相互研讨)。

(4)自我教育。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5、答:

第一,师生之间存在代际关系。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第二,师生之间存在政治关系。

第三,师生之间存在文化的授受关系。

第四,师生之间存在道德关系。

第五,师生之间存在法律关系。

6、答案:

第一,学生是独立、完整的生命体。

第二,学生是未成年人。

第三,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

第四,学生是有差异性的人。

第五,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

四、论述题

(一)答: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由不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到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通过学习与探究不断拓展专业内涵以及提高专业素养,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而这一过程又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1.“非关注”阶段

这是进入正式教师教育之前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经验对今后真正从教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不可忽视。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前科学”的教育教学知识、观念甚至一直迁延到教师的正式执教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该阶段时限一般是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该阶段专业发展的主体的身份是学生,至多只是“准教师”。

3.“生存关注”阶段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新任教师一般处于这一阶段。其特征表现为:在“现实的冲击”下,教师产生了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技能,专业发展集中在专业态度和动机方面。4.“任务关注”阶段

在度过了初任期之后,决定留任的教师逐渐步人“任务关注”阶段。这是教师专业结构诸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同时教师已经可以自觉依照教师发展的一般路线和自己目前的发展条件,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

(二)答:

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更主要地取决于教师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来自教师向学生的学习和对自我的反思。

2.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它包括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教师还要注意和学生的心理交往,多和学生谈心、讨论问题,这样才能沟通思想,了解真实情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往不断深化而得来的。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更多精品文档.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田忠琪 本人认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实现师生平等众所周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必须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符合知识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创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要做到科学使用新教材,课堂上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处理教材,大胆地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人文关怀,从教学垄断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老师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使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活动,而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 根据这种指导思想,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老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这些亮点,创设问

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需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淡化学习结果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指导。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四、转变评价观念,实行多元评价。 在衡量学生上,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智力的高低,成绩的好坏,按照一种智力类型去要求一群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在评价学生的品质上,往往以“听话”、“老实厚道”为好学生的标准。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就应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重

《教育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 一、填空题 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本体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 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___智育__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这种课程就是______学科课程____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___素质_____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条教学原则是___因材施教___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___教学模式___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_教学评价_____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__卫生___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课程计划______。 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__创新____教育。 16.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__班级__教学。 17.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统称为___教学方法__。 18. 在教育研究中,表示研究方法、资料、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__信度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D ) A.一般因素 B.基本因素 C.组成因素 D.构成要素 2. 狭义的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C ) A.传授方法 B.传授手段 C.传授进程 D.传授技术 3. 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就是 ( C ) A.课堂作业 B.课外作业 C课外活动 D.课外参观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 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 命。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 1、非职业化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 的萌芽——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奴隶时期——学在官府、以吏为师。西方——僧侣为师。 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 现二产生。 3、专门化阶段:一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 现为标志。 4、专门化阶段:从量的急需到质的转化。“师范教 育”扩充为“教师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 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表现在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表现在: ①因材施教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2、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课堂内外、校内外等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长期性指培养人才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2、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间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四、教师威信 (一)教师威信概述 1、概念: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2、分类: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3、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 4、形成过程:一般说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以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链接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四)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浅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教案资料

浅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

浅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我们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成果。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但由于受一些历史或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极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与深化。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并研究其策略。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背景意义 当今社会,知识不断更新,并迅速传播,加之新教材的使用、“普九”教育的推行和素质教育的开展,给新形势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此同时,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共性,而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和解惑”,更重要的是育人,这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当处于和教师良好的关系之中时,学生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胜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如何讲学生就如何记。学生掌握了老师讲的知识,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代代相传,形成了“老师死教 ,学生死学”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有很强的“对立性”,对立的双方

很难交流,老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而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心理健康教师很少考虑,因此师生关系较为疏远,甚至关系紧张 ,学生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新课本的改变、实验教科书的试行、新的教育内容的注入及素质教育的提出,均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发展,并不断深入。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的迅猛发展,都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甚至已超过老师。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今天的教师不能再用传统“教”教材的方式来面对信息来源广阔、思维方式灵活的学生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动力。 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从这个方面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经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中心”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都是片面的,都不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之下,由它的需要和变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是迫在眉睫,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而且也是教师彰显自我人格魅力的需要所在。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的阐述 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课改的推进,师生关系在现今条件下面临并呈现出各种新情况需要重新审视与研究。

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给教学带来了生机 在新课改全面深入开展的新形势下,我校在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深入进行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深层教学效益、探讨学生评价的新思路,我校承担了“十一五”课题实验,以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重点实施此项课题实验,以骨干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按学科内容,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讨,在探讨中研究,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给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教育理念从传统走向创新 实施素质教育,把教育引向现代化优质化的道路,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教育观念。因此,实施新课程标准,首要的是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使师生尤其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适应现代教育和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求。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以学习、实践交互探索,不断从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1、学生主体观。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 潜能,鼓励学生从实践和创造中培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和谐师生观。我们认为教师学学生都是共同学习的伙伴, 随着学习化社会与住处技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有了新的扩展,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发展成为学生学习上的知道者和学习合作伙伴。尤其是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合作的要求更为重要。教师角色定位的变化,促进师生和谐合作的教育理念的进一步确立,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化,师生互动,师生合作是我们课程改革的新时尚。 3、教学效能观。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学从“会教”到“会 学”转变,注重教学的效能。我们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课堂中,强调从教师教会了什么向学生学到了什么的转变。教学观的转变影响和改变了教师们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设计上已由过去的“备教材”发

浅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

浅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我们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成果。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但由于受一些历史或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极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与深化。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并研究其策略。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背景意义 当今社会,知识不断更新,并迅速传播,加之新教材的使用、“普九”教育的推行和素质教育的开展,给新形势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此同时,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共性,而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和解惑”,更重要的是育人,这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当处于和教师良好的关系之中时,学生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胜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如何讲学生就如何记。学生掌握了老师讲的知识,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代代相传,形成了“老师死教 ,学生死学”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有很强的“对立性”,对立的双方很难交流,老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而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心理健康教师很少考虑,因此师生关系较为疏远,甚至关系紧张 ,学生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新课本的改变、实验教科书的试行、新的教育内容的注入及素质教育的提出,均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发展,并不断深入。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的迅猛发展,都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甚至已超过老师。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今天的教师不能再用传统“教”教材的方式来面对信息来源广阔、思维方式灵活的学生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动力。 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从这个方面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经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中心”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都是片面的,都不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之下,由它的需要和变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是迫在眉睫,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而且也是教师彰显自我人格魅力的需要所在。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的阐述 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课改的推进,师生关系在现今条件下面临并呈现出各种新情况需要重新审视与研究。

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相处

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相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教育将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 1宽容、普待学生是新世纪教师的从教之德 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一样,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特别是双困生(学习困难、纪律困难),由于经常遭到老师的歧视,家长的责骂,同学的嘲弄,对于表扬则成了奢侈品,这样,使得他们的人是需求降低,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挫,学生难免要犯错误,惩罚虽然可能起到即可的效果,但是以学生身心的伤害为代价,这是不可取的,对犯错误的学生,宽容比惩罚更有效,被列为“双困生”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其实他们并不缺少优点,真正缺少的则是来自教师的公正的态度和赏识的目光。教师应该视学生为朋友,为亲人,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为着学生,为着学生的一切。 2求真是新世纪教师的立教之本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是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真经。他一语道破了教育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教科书,只有这个带有生命色彩的真,才能真正消除师生间的心理屏障,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理解与理解的交流。教育不仅在于能告诉学生一个真理,更在于教会学生应该怎么样去发现真理。只有这样才能触摸到教育的真灵魂,领略到教育活动中那种春潮涌动的真情景。 3创新是新世纪教师的优教之举 教育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教师如何与学生做好互动

教师如何与学生做好互动 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应做到: 一、民主平等是互动的前提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活动中,一味的只是教师讲,学生答,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只有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摒弃“师道尊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学生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放松的环境地中,消除了心理戒备,才能敢说敢做,思维的火花才能蹦发出来。课堂上多用“请你大胆说出来你的想法”,“谁愿意说”,“谁来和和老师一起合作”等,老师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打成一片,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来,也更愿意表露自己的想法。二、创设情景是互动的保证在课堂上只有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必须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学习,有着身临其境的体验,很快融入了学习生活中,枯燥无味的知识突然间变得丰富有趣,学生求知的渴望也能成功的激发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了学

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情感,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了《购物策略》时,将讲台布置成商店,讲桌当柜台,然后,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扮演“小小采购员”,每组推举1名数学学得好且口算能力强的学生当售货员,其余学生充当顾客,先从买文具开始,练习模拟购物,再“买”日常用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怎样购物更实惠。三、激励评价是互动的动力“良言一句三冬暖”,不用说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给自己鼓励,对自己的赞美。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围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四、角色变换是互动的必要传统教学“一张嘴巴,一只粉笔;三十五分钟讲到尾,最后留点时间写作业”,教师一人在唱主角津津有味,当观众的学生却索然无味。新课标中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讨论权利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适时的请学生来当“小老师”,学生学起知识来才有劲。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拉,猜一猜等多活动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与异

教育学原理(整理考题)

教育学原理 1.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力。 2学生观:是对教育环境中的学生的认识,是对“人”的研究在教育环境中的具体化。 3教学评价:是指收集某个教学状况或某个侧面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对教学效果作出客观衡量和判断的过程。 4.内容型策略: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程度和内在逻辑结构安排教学活动的策略。 5.隐形课程:? 6.交往起源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起源说。该说从教育产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教育的起源问题。即生产劳动和交往活动。 7.实验教育学:从十九世纪下半叶,由欧洲开始发展形成,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 8.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以人的成长需要为基础,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 9.教师职业倦怠 --1、何谓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的压力而产生的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2、教师倦怠的层级水平 若以倦怠的性质和强度为标志,教师职业倦怠在心理上的膨胀发展一般存在三个层次水平:初级倦怠、中级倦怠和高级倦怠。 ---3、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1)生理耗竭(2)才智枯竭(3)情绪衰竭(4)人格解体(5)低成就感(6)价值衰落(7)去人性化(8)攻击行为 --4、教师职业倦怠的一般过程(1)狂热期(2)能量耗竭期(3)停滞期(4)挫折期(5)冷漠期(6)受创期 ---5、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 (1)精疲力尽型(2)狂热投入型(3)能力富裕型 ---6、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教师职业倦怠就是因教师在日常教学情境中遭遇到逆境时,由于外部条件限制,或者教师主观的原因而无法克服逆境而产生的负性情绪。 ---7、教师性格类型与倦怠(1)依赖型性格与教师倦怠(2)偏执型性格与教师职业倦怠(3)抑郁型性格与教师倦怠(4)攻击型性格与教师倦怠(5)强迫型性格与教师倦怠 ---8、教师生涯周期与倦怠8个阶段: 职前期——职业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职业消退期——职业离岗期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会出现在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和职业消退期三个阶段。 ---9、倦怠感的具体表现 (1)在工作中经常有挫折感(2)人际关系不融洽(3)刻意回避各种社交活动,有自闭倾向(4)周期性的激动、焦虑、恐惧、沮丧,甚至绝望(5)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小毛病不断(6)对工作毫无热情(7)通过抽烟、酗酒、暴饮暴食等方式来回避现实(8)感到自己的工作毫无实质意义,十分无聊(9)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得过且过(10)导致亚健康状态,甚至生命早衰 ---10、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第一,教师要树立克服重重困难,恪尽职守的动力源泉,也是教师缓解职业倦怠最好的“解毒剂”。第二,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第三,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不要过高.第四,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第五,丰富生活,放松自己。

2015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4章第2节:学生

学生一、学生的特点(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1.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2.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1)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2)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为对教师的依赖心理。(3)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依据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他们不是盲目、机械、被动地接受作用于他们的影响,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2.表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它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参与活动,课下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帮助同学等等。(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有超越意识,如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己和群体等。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满足于书上的现成结论,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解题方法,倾向于提出新颖或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不是成人,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不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第三,学生有发展的需要。★二、现代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学生观将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受体、教师塑造与控制的对象,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对学生的教育是规范、预设的。现代学生观主要观点如下:(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人们经常用僵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教育的价值追求,要求人们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看待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这是经过现代科学和教育实践证实的。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客观上要求教师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开展教育活动。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往往从学生的现实表现推断学生没有出息,没有潜力。不少人坚持僵化的潜能观,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教育对此无能为力。其实,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智力水平可以明显提高,这已为科学研究如裂脑研究、左右脑研究等所证实。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求全责备。其实,作为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并不符合实际。没有缺陷,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传统教育重视智力教育,把系统知识的传授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

《教育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原理》作业及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教育学》作业 一、填空题 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本体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 础上进行思考,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 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___智育__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 习时数和期限,这种课程就是______学科课程____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___素质_____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条教学原则是___因材施教___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___教学模式___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_教学评价 _____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__卫生___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课程计划______。 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__创新____教育。 16.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__班级__教学。 17.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统称为___教学方法__。 18. 在教育研究中,表示研究方法、资料、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__信度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D ) A.一般因素 B.基本因素 C.组成因素 D.构成要素 2. 狭义的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C ) A.传授方法 B.传授手段 C.传授进程 D.传授技术

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答案

第五章课后题答案 1 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2 简述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那些角色 一般角色:(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榜样(4)管理者(5)朋友 新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老目的和劳动过程复杂性以及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局定的。 (2)示范性,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且极具模仿力的青少年。 (3)系统系,教育的系统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 5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净胜(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附:1997年8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6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那些专业知识素养 (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精深的学科知识(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 7 教师应具有哪些专业能力素养 (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在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制(7)教育科研能力 8 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素养 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风趣,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公平客观等 9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1)国家和政府从政策、法律和资金上的支持是客观条件 (2)教师的努力是主观条件,教师要善于学习、恒宇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10 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2)学生是具有发展可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1 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属性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学习 12 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有哪些法律规定的

教师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的定义: 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 二、现代教师的角色主要有:1.设计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设计者,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 2.指导者。指导者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另一种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为主动。 3.促进者。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深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支持逐渐减少。 4.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5.伙伴。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有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6.反思者和研究者。 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另外,教师还要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 (一)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表明,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衡量当今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之一。新课改所倡导的科学的发展观即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应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研究性学习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精神,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更离不开教师的教研意识,而研究性学习正是一种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有助于教师专业

叶澜《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详解 学校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圣才出品】

8.2课后习题详解 1.谈谈自己原先对老师角色的理解,本章相关内容的学习对你在哪些方面有所启发?或者你对教师角色理想的建构有何建议? 答:(1)教师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教师就是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对老师认识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即是“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代老师的职责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搞好教学。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明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遵循教育与教学规律,在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主要通过学习教材逐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 ②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室等多种途径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尤其应在学科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与观点、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使教学内容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功效。 ③关心学生的健康。这一职责要求教师保护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体力,合理安排学

教育学整理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 (导论版)从广义讲,教师是对教育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的总称;从狭义讲,教师则专指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山香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广义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狭义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之成为社会的一员。教师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搞好教学工作,做好思想品德的工作,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 三、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2、(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四、教师职业的特点: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的角色: 1、教师的一般角色: ①传道者。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使命,并引导和示范学生的做人、为业和治学之道。 ②授业解惑者(或知识传授者)。教师要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③榜样(或示范者)。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④管理者。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 ⑤朋友。学生希望教师把自己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并分担痛苦、分享欢乐。 注:(山香版)⑥学者和学习者。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新角色: ①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的引路人。 ②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中把握新变化,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规律,进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③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还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 五、教师劳动的特点:(山香版) 1、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来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2、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限制,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教师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很深的影响。用一颗“爱心”去塑造那小小的心灵,用一双“大手”去紧握那稚嫩的小手,那么,这个世界将充满浓浓的师生情。 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教师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希望教师能够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如果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健康成长。师爱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教学中,学生帮我积累了许多的教学经验,他们一次次的做错题,让我知道了教学的难点,引起我的重视,令我设法来突破,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见解,令我也令其他同学耳目一新,让我积累素材。他们给我带来了快乐,他们给了我教育教学的自信,他们给了我成就感,他们给了我幸福,是学生造就了我,是学生帮我在成长,学生也是我的老师。长期以来,我与学生朝夕相处,荣辱与共,我教他们学,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形成一个和谐的不可分割的集体。我是老师,与他们分享知识;我也可以做学生,分享他们的快乐。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学生的心灵最需要的是呵护,学生的个性最需要的是宽容与矫治。教育事业是一曲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如此顺利,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智力还未开发,就像是一块未进行雕磨的玉。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启蒙人,如果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必须下番功夫。 我认为课堂就该属于学生,是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我的空间。所以,课上我不苛求学生去做什么,必须怎么做,而是给他们选择的空间。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想象、概括、动手等能力。 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我们的学生有许多独特的想法,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是不受拘束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去接触多元化的艺术熏陶。我与学生共成长,这既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改善,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社会对学生的关注远远高于对教师的关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方法上追求创新,在与学生的沟通上要做他们心灵的导师。我们要维护教师的尊严,同时也要与学生做真正的交流,师生共进是如今校园的潮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人师的幸福所在。 作为教师,我们同样要不断探究,不仅要探究知识,我们还要探究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去挖掘他们各个方面的个性潜能,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在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同时,提高自我能力,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在教与学的路上与学生共成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