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判例法: 商业秘密价值性的确定与证明

美国判例法: 商业秘密价值性的确定与证明

美国判例法: 商业秘密价值性的确定与证明
美国判例法: 商业秘密价值性的确定与证明

87

美国判例法:

商业秘密价值性的确定与证明

摘 要

商业秘密的价值,乃是判断某保密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以及他人行为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权利(或财产)的必备要素。商业秘密的价值,又有两层含义。首先便是对保密信息价值的定性判断,即某信息是否具有价值。其次便是保密信息价值量大小的判断,即对商业秘密价值的定量分析。只有通过了第一层含义检视的保密信息,才需要进入第二层含义即价值量大小的判断。笔者搜索了我国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件的判决书,发现法院极少对商业秘密是否具有价值性进行分析和说

理,而是武断地给出具有或不具有价值性的结论性观点。至于价值量的大小,则基本上是根据受托机构的评估结论来直接认定。

总而言之,我国法院对商业秘密价值性和价值量所做出的认定缺乏系统理论

支撑,难以让人信服。作者在研究了大量美国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案件的判例后发现,美国商业秘密判例法已经在商业秘密价值性的分析和认定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经验规则,可以为我国司法实践所借鉴。限于篇幅的原因,本文将主要阐述美国判例法对价值性认定的判例规则。从美国判例法实践来看,要确定和证明商业秘密是否具有价值性,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一、证明被告是否使用了商业秘密

尽管诸如为研发商业秘密的投入、所涉商业秘密的许可使用费、为保密而采取的措施等都可以用来证明商业秘密的价值性,但这些属于间接证据[1],而被告使用了原告商业秘密的证据,则属于证明效力最强的直接证据。只要被告使用了原告

的商业秘密,法院就可以直接认定所涉保密信息具有价值性。然而,“使用”一词的内涵,却存在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

(一)以商业运行为使用条件的阶段

1939年出炉的美国《侵权法重述(第一版)》并未对“使用”进行界定。在以《侵权法重述(第一版)》观念为主导的年代,就曾出现过“使用”须以投入“商业运行”为前提的观念。Metallurgical

Industries Inc. v. Fourtek, Inc.案[2]便是这种意义上“使用”的典型判例。1981年11月,原告以侵犯商业秘密等为由,起诉Smith公司、比勒费尔特、TOV公司的三个前雇员和Fourtek公司。一审法院认为,依《侵权法重述(第一版)》第757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主要指“披

文 / 黄武双

商业秘密价值性乃是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以及判断侵权行为成立与否的要素。对此,美国判例法已经形成被告使用了商业秘密、原告因商业秘密而产生了收入、商业秘密对被告具有价值和原告为研发商业秘密投入了精力、时间和金钱这四个主要判断要素。在规则阙如之际,美国判例法所形成的这些规则,可以为我国司法实践所借鉴。

关键词

商业秘密 研发投入 价值性证明

露或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由于缺乏被告比勒费尔特实际使用或披露原告商业秘密的证据,一审法院没有全部支持原告的请求。二审法院更加充分地关注了一审被告Smith公司的抗辩理由,即“从未使用所获得的商业秘密,因为尚无法获得足以使Fourtek公司所提供的回收炉能够商业运行的硬质合金废料”。二审法院认为,“使用”应该采用其日常生活含义(everyday meaning of the term),即将使用解释为“投入商业运行的使用”。如果Smith公司没有将回收炉投入商业运行来生产硬质合金粉,则商业使用并未发生。由于原告未能提供Smith公司已经从任何侵权行为中获利的证据,一审法院所作出的有利于Smith公司的指示性裁决并无不当。法院没有采纳一审原告提出的“任何伴随着控制和支配的侵占行为……都构成商业使用”的理由。

(二)现行判例法规则不以商业运行为条件

1995年《反不正当竞争法重述(第三版)》则对“使用”进行了较宽的定义,抛弃了将投入商业运行作为“使用”条件的观点。依据该《重述》第40条评论C之描述,对可能构成“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性质并无任何技术性限制。凡是可能造成商业秘密所有人损害或导致被告获益的任何利用商业秘密的行为,都属于“使用”。因而,销售包含商业秘密的产品、在制造或生产产品时采用商业秘密、依靠商业秘密来辅助或提升研究或开发,或者通过使用商业秘密信息引诱客户,都构成“使用”[3]。

从美国判例法来看,不管是完整地、原封不动地“直接”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还是“间接”利用他人商业秘密来加速自己的研发,节约自己研发成本的行为,都可以构成对商业秘密的使用。在判断是否构成对商业秘密的使用时,美

国判例法现行规则不仅不以实际销售产

品为条件,甚至还认定了那些没有产生成

功结果的研究构成对商业秘密的“使用”

(实质来源关系)。例如,Merck & Co.,

Inc. v. SmithKline Beecham Pharmaceu-

ticals Co.案[4]之被告,将原告的新种子用

作大量实验制造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几次

大批量实验以及数次其他实验。法院认定

即便商业秘密被当做研发某项工艺流程的

起点或指引,也构成侵权。此外还认定将

商业秘密用来“避免陷阱”的行为构成侵

权。该案的直接和间接证据表明,被告已

经使用了原告的技术诀窍来指引自己工艺

流程的研发。被告负责开发工艺流程的人

员熟悉原告技术秘密的事实,“让我们得

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推论,被告的工艺流程

实质上来源于原告的商业秘密。”[5]

二、证明保密信息对原告具有价值

证明保密信息对原告的价值,主要

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原告已利用保密信息获取收

投入研发商业秘密的最终目的就

是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为自己创造经济

价值,因而,商业秘密所有权人自己使

用商业秘密而获利乃是证明其具有经济

价值的直接方法。这在美国判例法上已

经成为了一项普遍接受的规则。例如,

CMAX/Cleveland, Inc. v. UCR, Inc.案[6]

之原告诉称,通过复制原告的RMAX远

程储存系统、许可他人使用被告的UCR

系统、允许非许可方进入RMAX系统以

及使用UCR系统,被告侵犯了原告的

RMAX远程储存系统和RMAX系统的商

业秘密。在认定原告的保密信息是否具有

经济价值时,法院认为,原告许可用户使

用RMAX系统从而获得了使用费,即原

告从中获得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原告的主

要业务就是为“先租后买”业务开发这一

系统,因而RMAX系统乃是原告主要的

收入来源。法院基于已经产生收入的事实

认定了商业秘密的价值性。

(二)保密信息为原告不可或缺的

技术手段

在Plant Industries, Inc. v. Coleman案[7]

中,原告主张的商业秘密包括:(1)包

括确定柑橘皮厚度和反照率在内的无菌生

产并长期储存柑橘皮的整个工艺;(2)

清除柑橘皮的毛刺、污点以及其它不需

要的柑橘皮的技术;(3)通过机械装置

传送柑橘皮,并分离出那些不需要的柑橘

皮碎片;(4)通过冲洗方法去除柑橘皮

汁;(5)决定柑橘皮厚度并清除苦涩味

的切片机运行方式、速度以及切片过程中

水的使用方法;(6)通过装置将水与果

皮分离并进一步将合格果皮与不需要的果

皮碎片分离的方法;(7)包含添加柠檬

酸等物质、加热、以5加仑为单位包装等

程序在内的特殊烘制工艺。

经过审理,法院认定:原告的商业

秘密对原告自己及其竞争者都具有重大

经济价值,因为证据显示,缺失这些工

艺和技术,原告是无法生产出现在这样

的产品。为了能够制造出这样的产品,原

告购买了第三方(Cal Citrus)工艺、设备和

技术。此外,被告之一的贝尔克(Belk)还

诚实地承认,他是知道第三方使用的工艺

具有保密性质的,他之所以雇用其中一个

被告(Coleman)就是因为他参与了切片机

的制造。这种切片机所使用的水辅助系统

能够在正常水压环境下运行。在商业秘密

构成的前提下,被告有接触原告的商业秘

密且生产工艺、技术和运行的设备实质相

似,以及原告商业秘密具有价值性等,在

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后,法院最终认定被告

侵犯了原告的商业秘密。

88

三、证明保密信息对被告具有潜在价值

前面阐述的对保密信息的使用乃是证明保密信息具有现实价值的直接证据。然而,在保密信息尚未通过使用而获得现实价值的情况下,原告仍可通过证明其具有潜在价值的方式来完成价值性的证明责任。

MAI Systems Corp. v. Peak Computer, Inc.案[8]的原告称,客户数据库是自己花了数年时间收集的有价值的数据,使得原告自己可以基于客户的特别需求,为客户专门定制服务合同和价格,因而构成商业秘密。二审法院支持了上诉人(一审原告)关于客户数据库构成商业秘密的观点。其主要理由为,客户数据库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因为它可以指导诸如被上诉人(一审被告)这样的竞争者针对那些已经使用上诉人(一审原告)计算机系统的潜在客户制定销售策略。

类似地,Trandes Corp. v. Guy F. Atkinson Co.案[9]的二审法院也认为,如果得到目标代码的复制件,任何人都可以提供与原告几乎相同的工程服务。由于“其他人可能从目标代码的披露中获得经济价值”,理智的陪审团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标代码基于尚未被普遍知悉,……而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10]价值性要求商业秘密不仅必须对所有权人具有价值,而且对竞争者或其他可能基于使用而受益之人具有商业价值。例如,Diamond v. T. Rowe Price Assocs.案[11]之被告诉称雇员占有Diamond的文件属于商业秘密,因为这些信息构成“保密投资研究、保密客户名单和律师-客户之间的保密通讯”。然而,法院并未支持这一观点。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雇员所占有的文件对被告具有一些实用价值,但并无证据表明这些文件对任何他人具有经济价值,因为这些客户过于特殊而其他竞争者

无法加以利用。

四、原告证明研发投入的精力、时间和金

在无法适用前述三种方式的情况

下,原告尚可以采取最为间接的方式来证

明自己保密信息的价值性。这种证据通常

被称之为间接证据或环境证据。而且,通

常是在没有前述三种方法适用条件的情况

下才能采取的。尽管受到质疑,但仍为美

国判例法实践中运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Gates Rubber Co. v.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案[12]的原告Gates是一家制

造用于工业机械的橡胶皮带的科罗拉多

州公司,而且引领了工业机械皮带的销

售。为了给特定机器配上合适的橡胶皮

带,必须完成复杂的有诸多变数的计算。

这些复杂的计算,原先通常是由一位工

程师完成的,而且计算结果常常还会出

现较大的差异。为了帮助选择有效的、

精确的皮带,提升产品的销售,Gates开

发了“Design Flex 4.0”计算机程序。

使用这一程序,销售员只要输入一些变

量,就可以计算出某一机器合适的皮带

参数。这一程序使用已经公开的公式,

外加由Gates开发的特定数学常数,就可

以确定皮带的参数。Gates获得了这一计

算机程序的版权证书。被告Bando是一家

与原告竞争的同样生产和销售工业皮带的

日本公司的分公司,它的很多雇员都曾

经是原告的雇员,其中包括被告的总裁

Allen hanano,以及Ron Newman和Steven

Piderit。证据证明,被告Steven Piderit在

原告单位工作期间,接触了涉诉的计算机

程序,包括组件、设计和接入密码。1988

年,被告Bando雇佣了Piderit,指派其开

发帮助准确选择工业皮带的计算机程序。

1989年6月,被告Bando完成了与原告程

序类似的“Chauffeur”程序的演示版。

“Chauffeur”程序于1990年3月投放市

场。Piderit宣称自己是“Chauffeur”程序

的独立作者。

原告于1992年1月4日在联邦法院科

罗拉多州地区法院起诉被告,其中包括了

商业秘密侵权的诉请。一审法院认定,

被告Bando侵犯了Gates的商业秘密,责

令Bando“返还所有使用于Chauffer程序

中的常数信息和所有原告Design Flex程

序的信息……禁止被告继续使用这些常

数。”[13]Bando不服前述判决以及对商业

秘密侵权行为的认定,提起上诉。其中的

一项上诉理由为,涉诉常数不具有竞争价

值,不应认定为商业秘密。上诉人Bando

认为,一审法院并未就法律规定的商业秘

密每项构成要素进行审查。如果法院严格

执行这一标准,就会发现涉诉常数将因缺

乏竞争经济价值而不构成商业秘密。

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对涉诉常

数构成商业秘密和被告侵权的认定并无不

当。因为证据表明:Gates为开发和升级

Design Flex程序投入了25,000人小时和50

万美元;该程序被认为是同类程序中最好

的程序之一,是有效的应用和营销工具;

为保护这一程序,尤其是保护涉诉常数,

Gates采取了大量措施。尽管有些证据表

明,这些常数可以通过数学试错而被反向

推算出来,但仅有这些事实并不能否认这

些常数的商业秘密的本质。试错反向本身

并非易事,也要付出巨大成本。

前面阐述的是保密信息价值性的主

要几种方法。价值性的判断与证明乃是商

业秘密案件能够成立的一个前提,也是颁

发禁令的条件。对于赔偿诉求而言,原告

尚须证明构成商业秘密之保密信息的价值

量的大小。这乃是法院支持某一具体赔偿

额的依据。在美国判例法实践中,并不像

我国法院那样基本依靠评估机构的评估结

89

产生,或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发明创造的经济效益显著下降,都不可避免地减损该专利权的经济价值,从而缩短其经济寿命。对此风险,我国《物权法》第217条规定:因不能归责于质权人的事由可能使质押财产毁损或者价值明显减少,足以危害质权人权利的,质权人有权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出质人不提供的,质权人可以拍卖、变卖质押财产,并与出质人通过协议将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由此可见,即使在设定质权时对该专利权进行了充分的价值评估,质权人也不应在其后对该专利权的价值掉以轻心。应当随时监控出质专利权的价值走向,一旦发现权利贬值的情况,质权人有权要求增加担保物权利,若出质人拒绝增加担保则质权人可以进行拍卖、变卖质押财产,并与出质人通过协议将拍卖、变

卖所得的价款提前清偿或者提存【3】。为

确保此项请求权的实现,质权人最好将其

明确体现在质押合同中,以避免不必要的

纠纷。

(二)约定质权受侵害时的起诉权

当质权设定之后,作为质权标的的

专利权同样会面临遭受侵权的情形,如果

出质人行使了诉权并获得了损害赔偿,则

按照我国《担保法》的规定,可将属于专

利质押担保范围的损害赔偿金清偿出质人

的债务,可使质权人的利益得以保全。但

是如果出质人不积极行使诉权又将如何保

护质权人的利益呢?我国现行法律在这一

方面的规定是缺失的,为了解决这一问

题,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司法判例中的“质

权人起诉权制度”。质权人可以在专利权

【1】李军.专利权质押的法律问题[J],人民司法,

2005(5).

【2】王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解读[M],中

国法制出版社,2007;489.

【3】乔生,班小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现状

与完善[J],法律适用,2009(8).

质押合同中约定当质权受到侵害时可以单

独行使起诉权,而专利权人承担配合的义

务,这样一来,质权人于事前获得了对专

利侵权的起诉权,即可通过自身提起诉讼

程序以保护其利益,且可不依赖专利权人

采取行动或诉讼后获得的赔偿金来实现质

权,这无疑加大了对质权人权力保障的力

度,可以大大降低质权受到侵害时质权人

的风险。

[1] See Restatement (Third) of Unfair Competition S

39 cmt. e (商业秘密的价值可以通过间接证据来证

明。例如,为开发商业秘密所耗费的信息、为商业

秘密所采取的保密措施、其他人为获得信息而付钱

的意愿).

[2] 790 F.2d 1195, 55 USLW 2040, 229 U.S.P.Q.

945(1986).

[3] Restatement (Third) of Unfair Competition§ 40,

comment c.

[4] 1999 WL 669354 (Del.Ch.)(1999).

[5] General Electric, 843 F.Supp. at 779; see also USM

Corp. v. Marson Fastener Corp., 467 N.E.2d 1271,

1284 (Mass.1984).

[6] 804 F. Supp. 337, 26 U.S.P.Q.2d (BNA) 1001

(M.D. Ga. 1992).

[7] 287 F.Supp. 636, 159 U.S.P.Q. 651(D.C.Cal.

1968).

[8] 991 F.2d 511, 61 USLW 2633, 1993 Copr.L.Dec. P

27,096, 26 U.S.P.Q.2d 1458.

[9] 996 F.2d 655, 1993 Copr.L.Dec. P 27,112, 27

U.S.P.Q.2d 1014.

[10] ISC-Bunker Ramo Corp. v. Altech, Inc., 765

F.Supp. 1310, 1323-26, 1333 (N.D.Ill.1990) (目标

代码属于商业秘密), later proceeding, 765 F.Supp.

1340 (N.D.Ill.1990); Robert C. Scheinfeld & Gary M.

Butter, Using Trade Secret Law to Protect Computer

Software, 17 Rutgers Computer & Tech.L.J. 381, 383

(1991) (目标代码属于商业秘密).

[11] 852 F. Supp. 372, 412 (D. Md. 1994).

[12] 9 F.3d 823, 28 U.S.P.Q.2d (BNA) 1503 (10th Cir.

1993).

[13] Gates Rubber, 798 F.Supp. at 1523.

[14] See Stephen B. Fink, Sticky Fingers: Managing the

Global Risk of Economic Espionage 212 (Dearborn

Trade Press 2002).

论来确定价值量的多少,原告所提交的证据将起到关键作用。法院通常会直接依据证据来认定商业秘密的价值量。当然,由原告提交的商业价值评估专家(诸如司法会计)的证词证言,也是认定价值量多少非常重要的一种证据形式。专家用以确定商业秘密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市场方法(market approach)、成本方法(cost approach)和收入方法(income approach)。由于市场方法需要比较类似财产的价值,且商业秘密通常又是独特的,很难找到可以用以比较的财产,因而市场方法被认为是最难运用的方法。与市场方法相比,成本方法更为可行。这种方法要求诸如替代成本(cost of replacement)等技术要素,要了解创造一项商业秘密究竟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投入多少金钱。收入方法,主要考察来自商业秘密的预期收入和未来的经济利益。在运用合理的经济模型进行分析时,收入方法比市场方法更受青睐[1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站、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90

上接86页

商业机密的定义及泄露商业机密的相关法律规定

商业机密的定义及泄露商业机密的相关法律规定 什么是商业机密: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中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作为商业机密的两个重要前提是:必须证明资讯所有人已经提交保密申请并该信息具有商业价值或潜在的商业价值,第二是申请者已经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防止信息的泄露,收购和未经同意的使用。 商业机密的法律特征: 秘密性(不为公众所知悉) 商业秘密首先必须是处于秘密状态的信息,必须具有秘密的一般特性,不特定人不可能从公开的渠道所获悉,不为公众所知悉,这是商业秘密的首要构成要件,也是商业秘密的核心特征。 价值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价值性是指商业秘密能通过现在或将来的使用给权利人带来经济价值和竞争价值。价值包括现实的价值和潜在的价值。不管是现实的可直接使用的商业秘密,还是正在研究、试制、开发中而具有潜在的、可预期的价值的信息,都可以构成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 实用性(具有现实的或者潜在的使用价值) 商业秘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有很密切的联系,但实用性有其自己的特殊内涵,就是说商业秘密必须是一种现在或者将来能够应用于生产经营或者对生产经营有用的具体的技术方案和经营策略。法律并不保护单纯的构想和抽象的理论、概念,抽象的、模糊的原理或观念的覆盖范围极其广泛,尚处于探索阶段而无法具体化,如果给予保护,就会束缚他人手脚,妨碍他人的商业机会,不利于社会进步。 管理性(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 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除了要求具备上述的三项客观特征外,权利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保密意图。权利人对其所产生的符合商业秘密客观特征的信息,必

商业秘密考试试题答案 2003版文档

商业秘密培训考试试卷 一、下列这些行为是否可取,请进行筛选。(可取则在后面括号里填“√”,反之则填写“×”)(每题3分) 1、将接触到的集团公司的中长期规划、财务信息等重要资料私自交由其他人不相关人员传 阅。(×) 2、对于一些公司的内部重要资料,使用完后未进行删除或保密,而将其放置到网络上进行 共享。(×) 3、将重要资料设置专门的资料柜,进行专员管理。(√) 4、在他人办公室打印公司的机密性信息,并且长时间未拿取。(×) 5、掌握经营信息的人员的电脑长时间离开时未进行设置密码或关机等必要的保护。(×) 6、印有公司年度经营信息的纸张在作废后直接丢到垃圾桶里,未对其进行碎纸机处理。(×) 7、随便进入一些与自己本职工作无关的实验室、研究室等设计商业秘密的被采取隔离措施的机构。 二、判断对错题(正确填“√”,反之则填写“×)。(每题3分) 1、爱玛电动车的烤漆工序;未投产的新电动除车的图纸;财务报表;各无锡、泰美等分公 司的经营信息;爱玛公司对外的宣传手册的内容等都属于爱玛公司的商业秘密。(×)2、对从合法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分解、剖析和研究,从而推知产品技术秘密,这种商业秘 密的取得方式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种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有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 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可以不给予劳动者经济补 偿。(×) 5、用人单位为了保护本企业的商业秘密可以与本单位员工签订内部人员保密协议。(√) 6、爱玛员工跳槽到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后,可以立即将在爱玛掌握的客户名单、经 营信息交由竞争企业使用。(×) 三、简答题 1、商业秘密的定义。(6分) 答:商业秘密的定义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3款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

美国殡葬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美国殡葬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来源:一零一研究所时间: 2010-10-08 08:37 一、基本情况 美国人口普查局于2003年12月31日宣布,到2004年1月1日,美国的总人口将达到2.92亿。美国人口普查局说,“在今年1月份,美国每8秒钟将有一人出生,每13秒钟将有一人死亡。同时,国际移民活动将使美国每25秒钟增加一人。其综合结果是,大约每12秒内美国的总人口将增加一人。”据此,在美国,一年死亡人口达260多万。 美国的殡葬服务业很发达,这表现在殡葬服务场所的数量和布局的科学化合理化、殡葬设备设施的科技现代化、殡葬专业教育的高度发展、殡葬服务的人性化专业化、殡葬工作者的专业化执业化、殡葬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市场化等等方面的程度和水平都很高。 在美国,殡葬的方式主要有土葬和火葬两种,人们可自由选择,美国的平均火化率近30%,但在一些大城市,高达70%。美国50个州,几乎每个州都有2-3所殡葬专科学院或在大学设立殡葬系,欲从事殡葬服务业者,须参加专门考试,取得执业资格,且每年要经过资格审查方可继续从事殡葬服务。美国共有殡仪馆27000多家,平均每一万人就有一家殡仪馆,且这些殡仪馆都位于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城区,殡仪馆的建筑设计既普通又独特,规模不大,但功能齐全;公墓的数量更是数以千计,从规模宏大的国家公墓,到小巧精致的乡村家族墓地,可谓难计其数。 在美国,殡葬服务业是商业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殡葬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经营管理采用的是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私有化的企业管理方式,即使是在国家公墓的建设与管理方面也处处可见市场机制的影子,这与其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相适应的。 二、美国的法律体系介绍 在了解美国殡葬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美国的法律渊源和法律体系。 美国是一个联邦国家,立法权力分别由联邦和州行使。联邦的法律效力最高,州的一切法律包括州的宪法在内,不能违背联邦的法律。联邦和州的任何立法不能违背联邦宪法。 美国属典型的英美法系(普通法系)国家,其法律渊源主要有英国法、立法、判例法。 1、美国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属于普通法体系,和欧洲大陆国家的民法体系不同,美国在殖民地时期已经接受英国的法律传统,美国独立以后,英国法律不能再为美国法院援引作为法律根据,直到十九世纪下半期才摆脱英国法的影响。然而相同的文化背景和长期的历史结合,英国法律传统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决定了美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概念和特征。 2、当代美国法律最主要的渊源是立法。联邦政府的立法机关是国会,各州也有民选的立法机关。他们制定的普遍适用的规则是狭义的立法。近现代,国家机关所适用的成文的具有约束力的普遍性规则,绝

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的理解与认定

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的理解与认定 内容摘要:根据现行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重大损失”应限于给权利人经济上造成的损失。在计算“重大损失”时,通常以权利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损失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在损失数额难以计算的情况下,以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实际利润计算权利人的损失数额;必要时可以以合理的商业秘密的许可使用费作为权利人的损失。 关键词: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计算方法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修订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根据刑法第219条的规定,行为人除了非法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外,还必须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 一、关于“重大损失”的基本含义 有的学者认为,侵犯商业秘密造成的损失是对权利人竞争优势及这种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损失。对竞争优势的损害体现在经济上包括三个部分:商业秘密的开发成本、现实的优势和未来的优势。开发成本是指产出这种竞争优势的商业秘密的研制开发所投入的成本,包括投入的资金、人员

和时间投入等;现实的优势是指生产和销售中的优势,如生产的低成本、销售的高利润和供求关系。这部分比较容易计算,在排除物价因素后,可以看价格是否下跌、销售量增加或减少及其比率(考虑市场供求关系);未来的优势是权利人所预期的那部分,即由于侵权而使预期的优势所产生的收益损失、减少。这部分较难计算,实践中一般将商业秘密的利用周期长短、使用和转让情况、市场供求关系作为计算参数。此外,还应考虑保密成本,这部分较难计算,这部分投入也因侵权而遭受损害,理应获得赔偿。[1]另有学者认为,这里的损失一般指经济利益的重大损失,主要包括经营活动受到严重损害、经济损失严重、商品滞销、严重积压、营利性服务严重受挫,等等。在没有明确的立法与司法解释的情况下,需要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下列情况应认定为给权利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1)侵犯他人商业秘密造成他人重大经济损失的;(2)侵犯他人商业秘密致使权利人丧失竞争优势,倒闭、破产的;(3)侵犯商业秘密致使权利人声誉、信誉严重受到影响的;(4)侵犯商业秘密致使权利人死亡的;(5)侵犯他人商业秘密势必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的。等等。[2]还有学者认为,重大损失的范围应以经济利益的丧失为核心,其他一些与之相关的危害结果也可以归结为经济利益的丧失,如丧失竞争优势就直接表现为利润的减少甚至巨额亏损,所谓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也是

商业秘密管理规定

商业秘密管理规定

商业秘密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司商业秘密管理,防止商业秘密泄露、流失,保护公司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维护公司商业秘密的积极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具体包括: 1、技术信息,是指一切与企业生产、研发有关的,公司现有的或正在开发或者构思之中的或经过技术创新的产品设计、制造方法、工艺过程、材料配方、实验数据、经验公式、计算机软件、手机数据及其算法以及产品开发计划等。它可以资料、图纸、样品、手册文档、工装夹具、模具、软件等形式存在。 2、经营信息,是指一切与企业管理、营销有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投资计划、市场营销方案、广告宣传方案、销售及采购渠道、供应商及客户名单、财务资料、合作协议、招投标中

的标底及标书,以及公司现有的或正在开发的、构思之中的经营项目等信息。 3、依据法律或有关协议,对第三方负有保密责任的第三方商业秘密。 第三条保护商业秘密的工作,遵循积极防范、层级管理、既确保商业秘密之安全又便利于各项工作的原则。 第四条商业秘密是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保护公司商业秘密是每一位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任何人不得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或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二章商业秘密的管理机构 第五条商业秘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即以各部门为基本单位,以总经办为监督管理机构,统分结合、执行与监督并重的管理体制。 第六条总经理负责: 1、审核或决定商业秘密管理的重大决策; 2、审核并批准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和保护措施; 3、认定、解除绝密级商业秘密; 4、保密奖惩的审批。 第七条总经办职责:

商业秘密的范围及分类

一、商业秘密的范围及分类 (一)商业秘密的范围 依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商业秘密指一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且权利人已采取了保密措施的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其范围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在既没有申请专利,又未投放市场之前,是企业的商业秘密;有些产品即便公开面市,但是产品的组成方式也可能是商业秘密。 2、配方。工业配方、化学配方、药品配方等是商业秘密常见的形式,包括化妆品配方,其中各种含量的比例也属于商业秘密。 3、工艺程序。产品由于投放市场可能完全公开,但生产产品的工艺程序,特别是生产操作的知识和经验,是重要的商业秘密。许多技术诀窍即是这类典型的商业秘密。 4、改进的机器设备。在公开的市场上购买的机器设备不是商业秘密,但企业提出特殊设计而定制的设备,或设备购买后企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改进之处,也属企业的商业秘密。 5、图纸。产品图纸、模具图纸以及设计草图等,都是重要的商业秘密。 6研究开发的文件。纪录新技术研制开发活动内容的各类文件,比如会议纪要、实验结果、技术改进通知、检验方法等,都是商业秘密。 7、客户情报。客户名单是商业秘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若被竞争对手知悉,可能危及公司的生存。 8、其他资料。其他与竞争和效益有关的商业信息,如采购计划、供货渠道、销售计划、会计财务报表、价格方案、分配方案、计算机软件、重要的管理方法等。这些信息能使企业在竞争中有一定优势。经企业有意进行保密的信息,都应当是商业秘密。 (二)商业秘密的分类 制定管理商业方案的第一步就是把企业所有情报资料进行分类,以鉴定哪些是商业秘密,哪些仅是一般性情报资料。 鉴定人员。如何确定企业的商业秘密,最好的选择还是由企业本身鉴别,以减少商业秘密的知悉范围。企业应当由管理者、技术人员和法律人士组成专门的鉴定小组,来对企业所有情报资料进行分析鉴定,在涉及相关部门时,鉴定小组还必须首先进行咨询。 鉴定标准。企业鉴定商业秘密,可以直接运用商业秘密的要件;价值性、实用性、新颖性、秘密性,保密性来进行评价,企业应当分析一定区域本行业的形势,以正确估计竞争地位,从

侵犯商业秘密案例分析 宋丽

侵犯商业秘密案例分析宋丽 点击数:日期:2006-12-27 作者:管理员文章来源:宝安检察院 【提要】 本案是我院审结的首起运用刑事法律保护商业秘密的案件,主要涉及商业秘密权利人使用公开的技术原理、采取口头保密措施,是否影响对商业秘密的认定等问题。作者在评析中提出了以“相对秘密性”作为评判是否符合“不为公众所知悉”标准的观点,供参考。 【主要案情】 公诉机关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 1994年12月潘某某在深圳某区开办了某五金首饰厂(以下简称某首饰厂)生产各种型号的平底和圆底爪链。潘某某所

生产爪链产品投入市场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保护自身利益,潘曾多次要求该厂的技术工人对其掌握的技术保密,不准将该厂的技术外传,并采取了产品图纸专门管理、设立谢绝参观的警示牌以及门卫制度等措施防止其技术外泄。 上海某饰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饰品公司)是以被告人方某某为法人代表的独资公司,以爪链为主要配件,制造、加工首饰。1997年7、8月份,方某某与被告人林某某等人合股开始生产爪链产品,并将生产车间挂靠到饰品公司成为该公司的一配件厂,直至2000年3月该配件厂才独立注册成为上海某五金饰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金公司),由方某某控股。爪链的模具生产及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是生产该产品的关键。股东之一的被告人林某某因某首饰厂生产爪链的技术较好,遂起意挖走该厂的技术工人。1998年初,林赶到深圳经介绍先后联系上了被告人向某某、黄某某、李某兵、李某润等人,当林了解到以上四人分别是某首饰厂生产、维修圆底、平底爪链模具的技术工人时,就许以高薪,请以上被告人去饰品公司打工,负责生产同某首饰厂同样的模具生产同样的产品。向某某、黄某某、李某兵、李某润先后到饰品公司后,被告人方某某、林某某再次以高薪、分红等方式利诱以上四被告人,要求他们开发出与某首饰厂同样的模具

国外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贾西津) 中国的非营利部门正在发展之中。近年来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社会化及社区建设的展开,以及庞大的事业单位改革的开始,使得非营利组织作为公共治理结构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这个阶段的非营利部门需要大力扶持、发展、培育,也更需要澄清认识,规范管理,建立配套可行的法律政策体制和监督机制,使之走上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这样它们才能真正承接政府职能转换转移出的功能,完成治理结构的变革。西方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中有一些较为共通的东西和成熟的经验,是中国在进行非营利部门管理改革时应该注意的。本文从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和法律管理体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内外部监督管理体制等三个方面简要阐述。 一、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和法律管理体系 依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非营利组织主要指以下三类组织: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依据《基金会管理办法》(1988)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基金会,和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中前两种获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后一种视不同情况获得法人、合伙或者个体的行为主体资格。按照现行《民法通则》的规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四种法人具有民法中的法人地位。没有经过民政部批准!登记取得法人地位的社会组织,被视为非法组织。 国际上对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法律框架有不同的模式。在美国,根据联邦税法501C3,在宗教、慈善、教育、科学、公共安全实验、文学、促进业余体育竞争或防止虐待儿童或动物等七个方面,从事非营利性、非政治性活动的组织可以申请成为慈善组织,获得税收优惠。除此以外,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统一规定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多种多样的志愿活动已经渗透在整个社会的运作机制之中。英国非营利组织的传统主要源于志愿互助和民间慈善,它们被称为“志愿部门”,比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非营利部门”的概念要窄,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几个世纪以前,英国1601年出台的《慈善法》和《救济法》,是世界上较早的专门规范非营利组织和非营利行为的法规。另外,有些国家针对非营利部门设有专门的基本法律,用以促进这类组织的发展和规范其活动,如日本的《非营利组织法》,南非的《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德国的《结社法》,匈牙利的《公益组织法》,捷克的《公益法人法》等等,侧重点各不一样,但其作用地位均是使非营利组织纳入到整个法律制度体系之中。 总结国际上对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法律制度框架,主要可以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借鉴意义: 第一,对公民自组织的合法性的认可。在倡导结社自由的许多国家,非营利组织进行登记和取得法人地位是其获得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条件,但登记与否并不是组织合法性的前提。如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公民自组织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注册与否则是可以选择的。不过,组织要获得税收优惠,则需要经过复杂的申请、验证,只有在经过批准取得相应的资格后才能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日本的《民法典》及一系列细致的法律规范严格定义了各类法人的设立程序,但同时也允许未经任何登记注册的“任意团体”的存在,它们不具法人资格,但同样具有组织合法性,日本众多的非营利组织都以“任意团体”的形式长期存在和开展活动。1998年日本颁布了《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旨在为大量以“任意团体”形式存在的非营利组织提供一个易于获得法人资格的申请和认证机制,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非营利组织采取任意团体的形式。

侵犯商业秘密罪司法认定中的几个疑难问题.doc

侵犯商业秘密罪司法认定中的几个疑难问题作者:何柏松 来源:《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版》2011年第06期 本文案例启示:涉及技术信息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要依赖专业的技术鉴定,在技术鉴定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的情况下,应当依据最为普遍、易于让人接受的鉴定方法来确定商业秘密是否被侵犯。对于计算机程序这一特定的技术信息而言,应当通过对比构成该程序的源代码相似度来认定是否存在抄袭。避免从功能性的角度进行鉴定,证据采信上必要时可以采取专家和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方式。避免轻率。 [基本案情]被告人王永喜、王卫刚原系北京科诺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担任董事长、副总经理。2005年12月,因与股东、总经理张秀传经营策略产生分歧。二王将所持股份以现金形成转让予张秀传,并约定二王退出公司后不得利用科诺华公司现有的技术秘密、专利技术生产、制造产品。 2006年2月。王卫刚、王永喜等人注册成立北京国诺喷码科技有限公司,王卫刚为法人、总经理,王永喜为大股东。国诺公司筹备期间,王永喜和王卫刚对科诺华公司软件工程师王彦明许以高薪。并承诺让其入股。被告人王彦明在科诺华公司未允许其离职的情况下,违反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及保密条款约定。在为国诺公司研发G100、G200型喷码机过程中,使用科诺华公司研发的、应用于多种型号喷码机的技术秘密——Zh,CPU软件程序。 2006年9月,科诺华公司向海淀分局报案称:国诺公司上述三被告人侵犯其公司的商业秘密。经审计,至案发。国诺公司销售G100、G200型喷码机所得共计人民币160余万元。 在公安机关侦查期间,王卫刚、王永喜让王彦明重新编写喷码机从程序软件。要求区别于科诺华公司的软件。王彦明编写新软件后,国诺公司委托北京九州世初鉴定中心(以下简称九州世初),对其前后两个版本的软件程序G100AS03.ASM与G100AS.ASM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上述两个软件不构成实质性相似。后国诺公司利用新编的软件G100AS.ASM再次生产 G100A、G200A型喷码机,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间销售所得为人民币470万元。 科诺华公司继续举报国诺公司再次侵犯其商业秘密,公安机关对国诺公司重新开发的软件程序与科诺华公司的软件程序委托网协鉴定中心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上述软件源代码的功能相似度达到90%以上。 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单位国诺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被告人王彦明、王卫刚、王永喜在经营活动中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损失,其中被告人王彦明系违反约定及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使用其本人所掌握的商业秘密;被告人王卫刚系明知王彦明具有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被告人王永喜系应知王彦明具有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而仍允许其使用,并从中牟利,故上述被告单位及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

美国判例法一则

美国判例法一则——非登记股东无公司帐簿和记录的查阅权 原告:KAREN SHAW and FORREST FOSTER 被告:AGRI-MARK, INC. 特拉华州最高法院 1995年7月6日移送,1995年8月2日裁定 概要:本案股份公司成员特指非股东身份的公司实际出资者。本案股份公司仅董事是登记股东并限于董事任期期间。股份公司成员根据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第220条向公司提出查阅该股份公司帐簿和记录的请求遭拒后提起诉讼请求查阅。地区法院作出有利公司成员的裁定,认为公司成员是公司衡平法意义上的所有人并证明了查阅的正当目的。公司提起上诉,上诉法院概括了本争议的法律问题。法院作出结论指出根据特拉华州法律公司成员不是公司的登记股东无权查阅公司的帐簿和记录。法院认为股份公司的股东名册是认定登记股东的依据,只有登记股东才有要求查阅公司帐簿和记录的权利,股份公司成员的权利限于公司成员之间的协议。 结论:上诉法院裁定根据特拉华州法律,公司成员须是公司的登记股东才有权查阅公司的帐簿和记录。 代理人: Noel E. Primos, Esquire, Schmittinger and Rodriguez, Dover, Delaware and Robert A. Gensburg, Esquire (argued), St. Johnsbury, Vermont, for appellants. Jesse A. Finkelstein, Esquire (argued) and Lisa A. Schmidt, Esquire, Richards, Layton & Finger, Wilmington, Delaware and Robert B. Hemley, Esquire and Dennis R. Pearson, Esquire, Gravel and Shea, Burlington, Vermont, for appellee. 法官: WALSH, HOLLAND, and BERGER 裁判理由(W ALSH法官发表): 摆在法院面前的是两个法律问题。这两个法律问题的产生根据是特拉华州宪法第四部分第11(9)条和特拉华州最高法院41号规则。法律问题由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确认并为本法院1995年3月10日的决定所接受。这两个法律问题如下: (1)作为公司的实际出资者并直接参与选举了公司董事,非股份公司的登记股东是否享有特拉华州普通法查阅公司帐簿和记录的权利? (2)对于问题如果是肯定回答,那么根据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第8篇第220条,这种查阅权是否得以继续存在?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作为股份公司的实际出资者,非公司的登记股东无根据特拉华州普通法查阅公司的帐簿和记录的权利。因此,我们对于第一个法律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n1 n1 我们认为第一个法律问题和第二个法律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本裁定中我们合并这两个法律问题作一分析。 一. 以下无争议的事实由第二巡回法院向本法院提交的法律问题确认书记载。n2 被告Agri-Mark, Inc.系依照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第8篇第101条设立的股份公司,以麻州

商业秘密的概念及界定

遇到知识产权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ae13968360.html, 商业秘密的概念及界定 商业秘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有时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现在人才流动很普遍,技术人员有时会带走技术资料,销售人员会带走客户名单,如果这些流失到竞争对手手里,原企业就丧失了竞争优势,赢利能力和生存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一、商业秘密概念及构成要件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包括市场策略、计算成本的方式、检测报告、样品模型、计算机程序、计算机软件、数据库改良方案和其他技术文档等技术信息。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商业秘密的四个构成要件: A、秘密性,不为公众所知悉; B、经济性,能为权胡燕来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C、保密性,采取保密措施; D、实用性,具有实用价值,能实施利用。国外没有这一规定,即使只是阶段性的成果也受保护。 二、常见情形下商业秘密的界定与运用 1、客户名单在何种情况下会成为商业秘密?

客户名单是一个特殊的商业秘密,并不是所有的客户名单都是商业秘密,只有企业花了时间、金钱和劳动,经过独特积累、搜集、加工和整理,得出的客户保单才能成为企业的商业秘密.所以有独特性的客户 名单才是商业秘密。 2、个人经验、知识、技能是不是商业秘密? 员工即掌握了商业秘密,也掌握了工作经验、知识和技能,有时这两点很难区分。如果员工在进入企业后,通过学习和工作,掌握了行业的一般知识、经验和技能,这是员工的正常积累,已成为员工人身权的一部分,不是商业秘密。 劳动部原来规定有脱密期不超过6个月,但新《劳动合同法》出来后,合同中就不能再约定脱密期了,因为员工提前30天通知就可以离职了,没法履行。

商业秘密论文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论文: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商业秘密论文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论文: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摘要:商业秘密的经济价值和对经营者形成的竞争优势,使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越发猖獗。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就要求从历史上,概念界定上,权利法理基础上,正确的界定商业秘密的性质特征,并吸取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各个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对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充分的完善的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 商业秘密;历史发展;概念;法理基础;现状;完善建议 1 商业秘密概述 1.1 商业秘密的概念、构成要件和保护范围比较 (1)英美法系。 目前各国对商业秘密的界定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列举的方式和归纳的方式。 英美法系的国家主要是判例法,而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也更多的体现在判例当中,英美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商业秘密的界定。英美法系国家认为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有其新颖性,价值性,还有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即秘密性。新颖性,即创新性。价值性,即对于商业秘密的经营者,该商业秘密有着潜在的或实际的独立的经济价值或者竞争优势。 (2)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德国未对商业秘密做出定义式界

定,但是按照联邦法院及学说见解,商业秘密是指所有人有保密的意思、具有正当的经济利益的一切与经营有关的尚未公开的信息。 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制造方法、销售方式或者其他任何技术或经营信息,该信息作为秘密进行保持,且不为公众所知悉。” (3)我国。 我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第10条第3款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热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构成要件有信息性,保密性,实用性,未公开性。 这里,对比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国际公约和我国对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不同,笔者认为,商业秘密作为一种信息,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保护商业秘密的初衷在于其价值性,及对于经营者有着独立的经济价值,所以,价值性是不可或缺,其次,商业秘密之所以为之秘密,就在于商业秘密的秘密性。 1.2 商业秘密保护的法理基础 (1)合同理论。 无论是在明示的合同还是默示的保护商业秘密的合同都限定了商业秘密的使用范围和时间,保护商业秘密的合同理论的实质在于权利人行使权利超越了这一使用范围和时间即为违约,但是合同理论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陷,它无法对抗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法行为,

美国法律制度以复杂为特点

第二课美国法律制度的双轨制 美国法律制度以复杂为特点,而这种复杂形势有美国的联邦制造成的,在联邦的构架内,每个州都保持相当的自治权,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宪法,议会通过的法规。以及州法院产生的一整套判例法,所以说美国有五十一套法律,而不是只有一套统一的法律,五十个州各有一套法律,联邦又有一套法律。 这种双轨制产生了一种错中复杂的情况,那就是,在跨州的交易和事件中,经常产生法律选择问题,如果纠纷涉及发生在不同州的一系列活动或者发生在不同州的公民之间,而这些州对所争议的实体权利又有不同的界定,则选择适用的法律就成了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这种选择要受不同州的法律选择规则支配。 统一法规的趋势已有助于减少这种复杂情况,但法律冲突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在学习美国法律时,学生必须注意不同的州对特定的法律争议可能会有不同的实体法和不同的法律选择规则,其结果是对法院的选择有可能影响到当事人的实体权利,选择法院也增加了在美国诉讼的复杂性,因为美国的法院系统同样存在双轨制。美国没有统一的法院系统,而是五十一个法院体系,而每一个系统都独立于其他系统而运行,每一个系统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一套初审和上诉法院。 州法院是通常审理争端的法院,他的初审法院包括有限管辖权法院和普通管辖权法院,大多数州都具有有限管辖权的初审法院。这些低级法院有权审理和决定涉及小额金钱或特定案情的案件,各州的有限管辖权法院的名称和权限往往各不相同, 所有的州都有可以审理所有类型案件的法院,这些法院通常按县建立,受理案件不受案情和争议金额限制。这些法院被称为具有普遍管辖权的初审法院,普通管辖权法院的名称各州有所不同,在加州被成为高级法院,在纽约州被称为最高法院,在许多其他州被称为巡回法院;在另外一些州被称为区法院,县法院,普通法院,等等,不论叫什么名称,这些法院将审理所有未在其他法院提起的诉讼。 大多数周度允许对有限管辖权法院作出的判决提出上诉,在某些州,诉讼当事人如果对低级大院作出的判决不满意,可以要求普通管辖权法院重新审理,在某些州,向普通管辖权法院提出的上诉时最后上诉,而在另一些州,可以向更高级的法院提出上诉,要求复审普通管辖权法院判决。

商业秘密专题讲义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第一,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涉及诸多法律部门,交叉性强,不限于经济法学的研习范围。第二,商业秘密法是竞争法、知识产权法的重要内容和热点问题:①《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在修改,《商业秘密法》亦有可能成为专门立法;②2007年2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总共19条,就有9条专门针对商业秘密;③以商业秘密法作为法学本科教学的一门专门课程,在一些法学院校已有先例。 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商业秘密概述;第二部分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类型及其法律责任;第三部分是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列举。 一、商业秘密概述 商业秘密法律制度最初起源于外国。远在古罗马时期,古罗马法就禁止第三人诱使奴隶泄露所属奴隶主有关商业事务的秘密。商业秘密法律制度作为现代意义的法律制度,则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衡平法。商业秘密(Trade Secret)的概念,也是由英国率先提出。 当然,商业秘密的概念指称远未做到完全统一。在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中,使用了“未披露的信息”(Undisclosed Information)术语。尽管单从字义上理解,“未披露的信息”似乎不限于商业领域,还可能包括个人隐私等传统的非商业信息,但由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规范的信息必须具有商业价值,该术语实际上与商业秘密并无本质区别。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商业秘密法律制度最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常与专有技术(Know-how,直译为知道怎么做)相混淆。专有技术(Know-how)在国际商会、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英美国家的相关文件、判例中经常出现,但严格讲,专有技术(Know-how)仅可能成为商业秘密之一种,大致可以等同于商业秘密中的技术信息。由于专有技术(Know-how)未能形成固定的含义和明确的范围,在我国现行法上趋向使用“商业秘密”这个含义更为确定、包容性更强的概念。 在大多数国家,保护商业秘密实际上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部分,这在大陆法系国家尤为如此。同专利一样,商业秘密同样可以作为技术转让或其他贸易活动的标的,而不仅限于被动接受侵权法的救济。在国际贸易领域,商业秘密的财产权属性毋庸置疑,至少对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应当如此。我国刑法就将“侵犯商业秘密罪”放在“侵犯知识产权罪”专节,

对商业秘密新颖性认定

遇到产权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ae13968360.html, 对商业秘密新颖性认定 一、关于商业秘密新颖性”的界定 在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中,首要的前提就是按照有关法律关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规定,判断诉争的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在目前的审判实践中,认定是否构成商业秘密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即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于以上定义性规范非常笼统、抽象,因此导致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以及每一构成要件的具体含义产生了争议,[1]尤其表现在对不为公众所知悉”的理解上。有的认为,不为公众所知悉就是商业秘密的新颖性;有的则认为,不为公众所知悉指的是秘密性;而还有的则认为,不为公众所知悉同时包含了新颖性与秘密性两重含义,其中更重要的是新颖性,而秘密性还与采取保密措施有关。 [2] 笔者认为,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包括新颖性、实用性、价值性和秘密性。虽然不同的知识产权法律对新颖性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为了保持同一法律术语在不同的法律中的内涵一致性,在界定商业秘密新颖性的含义时,必须充分考虑已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中关于新颖性的

定义。关于新颖性,目前在我国的《专利法》以及《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中均有规定,其中专利法规定: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新颖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日前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1年;在中国境外销售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6年,销售其他植物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借鉴以上法律法规关于新颖性的定义,笔者认为,可将商业秘密的新颖性界定为构成商业秘密的信息必须是在一定的时间界限之前相关公众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信息。 应当注意的是,新颖性并不要求商业秘密具有创造性。有人认为,商业秘密的新颖性主要是指技术水准,即商业秘密必须与普通水平的信息保持最低限度的不同性。[3]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要求商业秘密具有创造性。首先,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虽然可以对技术信息的技术水准作出评定,但对经营信息则无法作出技术水准的认定;其次,新颖性是指诉争信息本身是否公开,而创造性是诉争信息与其他公开信息相比较后表现出的特性,因此,如果新颖性中包含创造性要求,那么在认定是否构成商业秘密时,就应将诉争信息与现有技术和信息进行比较,看其是否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权利人

美国法律的演进及现状概要

美国法律的演进及现状 一个完整与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形成及建立,不是一蹴即就的,它必须经过漫长的演进、酝酿与成长而逐渐形成。特别重要一点是在法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有不同时代的明理人士及法律_丁作维护者对法治重要的坚持,同时也具有前瞻性的眼光,预见国家经济及社会未来发展需要而作未雨绸缪前瞻l生的因应法律案件的判决,或因应经济、社会及人口增加的需要而制定不同时期的法规加以规范。从余年的美国法律演进历史中,我们看到一个现代化法治国家其法治建立的种种演变情形,其中很多法律的演变具有重大启发性,也对一些追求现代化法治国家具有某种程度的示范作用。在数年前阅读.Friedman教授于2002年所着一本小书Laws in/Mnerica后即想写一篇介绍文章,笔者在写作这一篇文章过程中,从该书中看到一些美国法院对某一案件的判决而引导国家社会走向进步繁荣的情怀深为动容,因而得到解惑的答案,何以美国今会成为一个现代化法治国家的理由。 本文的目的,即在鉴古知今,从美国的法律演进过程中得到启发或借鉴,从而在追求现代法治化国家的过程中有所依循。同时从美国过去法律演进变化过程中,预见美国法律在21世纪的可能发展方向,在这一方面,我们又可扮演什么角色?此事值得吾人一思。导引法律乃集体透过一个政府的运作行为。 美国法是继受英国而来,也就是继受英围普通法(Conmlon Law)。经过一二百年的演变及运作,目前的美国法律制度与英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已有若干不同之处,本文不拟讨论英、美法律的差异性,主要在介绍及讨论美国法律制度过去的演进及发展情况,以及目前的现状。特别是美国法制文化(American Legal Culture)的特质。 大陆法乃以法典及其条文为主,英、美国家的普通法是以案例(cases)及法官判决为主的造法活动而形成的判例法,大陆法与普通法的差异极大,但由于世界趋向全球化,两大法系的互相观摩

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对我国构建判例制度的启示

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对我国构建判例制度之启示 摘要: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是以制定法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国家,但制定法有僵化、滞后弊端,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情况的小断涌现,法律漏洞小断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法律的适用,司法的公正。本文主要介绍了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以及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对判例的态度,探讨我国了构建判例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判例制度的构建。 关键词:判例可行性必要性构建 一、英美法系中的判例法 判例法是英美法系国家重要的法律渊源。判例法是一种法律制度,是以判例作为法律的表现形式,是创制、遵循判例的法律体系。判例法同制定法一样是一种法律渊源,它追求的精神实质是同样情况或同样案件在今后能得到相同的处理,具有规范效力。与制定法相比较,判例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判例法是不成文法,不是制定法、法典法,缺乏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判例法没有明确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其法律规则或原则存在于法院的个案判决之中。判例法没有很系统的理论阐述,虽以文字符号表现,但判例法不是由这些词语构成,而是包含在判例中的权威性的原则。由一系列判例形成的法律规则,是法官们在日积月累的审判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从体系上来讲,它显得灵活、随意、散漫。 第二,判例法是法官创制法律的产物,体现了司法权和立法权的高度结合。判例法不是由立法机关通过专门的程序以民主表决的方式制定,而是在法官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产生。在西方法学专著中,判例法往往被称之为“法官创造的法律”(judge-made law)或简称为“法官法”。法官对判例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创制法律的模式,对法官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 第三,判例法具有开放性。由于判例法的创制修改不需要立法机关的专门程序,当法律无法跟上现实社会复杂多变的脚步时,法官可以灵活地根据当前情况,本着公平、正义的原则对新型的、疑难的或法律未规定的案件,用判决对法律进行补充、解释、发展、创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法律与现实的脱节。判例法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官在适用判例的过程中,针对社会发展现状,基于正义要求,通过对过时判例的规避,或创制新的判例使其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英美法系的判例与它最初产生时的状况相比,已发生了重大改变。 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对判例法的态度 按照传统理论,制定法是大陆法系的基本法律渊源。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承认“遵循先例”的原则,判例不是法律渊源。这也是两大法系的区别之一。19世纪以来,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判例在大陆法系的作用开始加强。 法国的判例发展了劳动法、家庭法和继承法以及过错推定理论等方面的规定。法国的行政法基本上是在判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国的行政法院自成体系,早期的行政制定法规有限,使得法官在许多情况下无法可依,只能在判决中决定案件依据的原则。 德国的法院通过判例创设了许多新规则,如交易基础、情势变更、滥用权利等影响很大的理论。这些判例由联邦最高法院以裁判的形式定期出版,在实务中引用的比例较大。虽然德国没有明确采用遵循先例原则,但判例在德国具有事实上的拘束力,而非法律上的拘束力。 二战后日本受美国法制的影响,开始借鉴判例法,最高法院出版的“判例集”具有一定的拘束力。日本《裁判所构成法》第49条规定,下级法院必须遵循上级法院的判决。就同一法律问题,有与先前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庭所为判决相反的意见时,该庭应向大审院长报告,大审院长因该报告,依事件之性质,命联合民事总庭、刑事总庭或民事及刑事总庭再予审问及裁判。 三、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可行性 (一)中国存在判例制度的历史积淀 考证我国法制发展历史,早在奴隶制时代我国就有判例法。商代“有咎比于罚”的规定最早体现了比照先例予以处罚的思想,此外,史籍中“五刑之属二千”和“夏刑二千条”,所指的名目繁多的判例,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左传》、《国语》中的有关记载等,都证明了我国在制定法历史渊源之前,就己经形成了“遵循先例”的裁判方式。进入封建时期后,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制定法逐步兴盛起米,由此我国才形成了“混合法”体系,但就是在这种情况卜,判例仍然是我国古代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甚至又出现了

商业秘密界定的四个必要特征

商业秘密是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对象,案件所争议的是否构成商业秘密,决定是否以本罪认定立案;而商业秘密的界定是查办这类案件的一个难点。 根据刑法第219条的规定,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据此可以分解出商业秘密应当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商业秘密的界定以该四个特征的必备为要件,有一项欠缺的,不能认定为商业秘密,也就不能作为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管辖: (一)秘密性 商业秘密的秘密性是指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尚未公开的特点。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2条第2款,“不为公众所知悉,是指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如果公众皆知,则非为秘密。这是商业秘密与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的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即商业秘密主要是以秘密状态维持其经济价值,一旦公开,其经济价值就会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对可乐饮料的配方、我国景德镇陶瓷的配方和烧制技术等都是商业秘密。而其他的知识产权都不以秘密为必要,专利更是以公开为必要、为获取独占权利的代价。

但商业秘密作为一种以秘密状态保守的知识产权,无法以一个硬性的、绝对的标准衡量其秘密性,因此,我们对其秘密性的理解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种相对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种情形中,换句话说,在以下四种情形中,尽管从形式上,该信息为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人知悉,但并不能由此否认该信息是商业秘密,侵权方以此作为非罪的抗辩理由的,不能成立。这四种情形是: 其一,独立多重发明。由于商业秘密的特殊性,会出现权利人和他人各自都以为自己是该商业秘密的唯一权利人,或者相互之间发生横向关系共同采取保密措施的,这种情形通常被称为“独立多重发明”。 其二,反向工程。根据商业秘密权利人投入市场的产品,有人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该产品的商业秘密,并且同样作为秘密管理,即为“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 其三,商业秘密的使用与管理中,一定限度的公开。在商业秘密的使用与管理中,一定限度的公开是无法避免的,如一个厂商在使用某商业秘密时,不可避免要有一些工厂中的员工接近、掌握该秘密。 其四,为其他行业、专业领域知悉。商业秘密的秘密性是在同一知识水平、同一专业技术知识领域内而言的,因为一种经营信息或技术信息,可能对于一个外行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也不会利用它实现某种利益目的。例如,一个出版商的客户名单,对于竞争对手如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