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

遥感地质学

1.主动遥感:指传感器带有能发射讯号(电磁波)的辐射源,能主动发射电磁波,同时

接收目标物发射或者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以此所进行的探测。

2.被动遥感:指传感器没有发射讯号(电磁波)的辐射源,不能主动发射电磁波,仅可

以利用传感器被动的接收来自地物目标物发射或者散射自然辐射源的电磁波或者自身发出的电磁波,以此所进行的探测。

3.热惯性:是物体对环境温度变化反应灵敏性的一种量度。对地物表面温度的影响与比

热容类似。热惯量的应用:地物的鉴别-热红外遥感最佳探测时间是在黎明前后和中午,热红外遥感广泛用于环境监测。

4.黑体:在任何温度条件下,对任何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率恒为1的物体。

热辐射——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内都存在分子运动,能产生电磁辐射。由物体内部粒子的热运动所引起的电磁辐射称为热辐射。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任何物体都有如下关系:ρ+α+τ=100%。

ρ:反射电磁波能量占入射电磁波能量的百

分比,称反射率。

α:吸收电磁波能量占入射电磁波能量的百

分比,称吸收率。

τ:透射电磁波能量占入射电磁波能量的百

分比,称透射率。

5.像点位移:由投影中心造成,在地面上平

面坐标相同但高程不同的点在相片面的像

点坐标不同,这种像点位的移动(投影差)。

6.立体像对:必须是连续拍摄的具有一定重叠的两张图像,两张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

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获得的具有重叠区域。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专业仪器或者肉眼可以看到立体影像,通过立体影像可以进行包括测量,生成DEM。

观察立体像对的条件:角度不小于6度,影像沿拍摄顺序从左到右放置(放反了会成为反地形),其中左手边的为左片,右手边为右片,左眼看左片,右眼看右片(如果不行可以使用仪器辅助,比如立体镜),当两张影片上的同一地物重合后则可以看到立体影像。

7.岩层三角面遥感影像特征

直线状分布的陡崖(断层三角面)。

沟谷一侧出现连续陡崖。

若干与一沟谷相交的山脊在沟谷处突然中断。

沿沟谷一侧构成一排坡度大体一致的陡崖。

断层崖成因—正断层、高角度逆断层、逆掩断层。

注:正断层形成的断层崖,经长期风化剥蚀坡度会变缓。

8.各个电磁波是由什么激发的

9.大气对电磁波的影响

答:1大气对电磁辐射传输的影响:

大气的透射率公式,透射率与路径、大气的吸收、散射有关。

大气物质与太阳辐射相互作用,是太阳辐射衰减的重要原因。

2大气的散射作用:各种大小的微粒散射现象,包括瑞利散射,改变了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干扰了传感器的接收,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影像模糊,影响判读。散射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3非选择性散射(米氏散射):发生在粒子的直径比散射的波长大得多的时候,A》波长。

4大气的吸收作用:主要是氧气、臭氧、水、二氧化碳的吸收辐射。

5大气的反射作用:电磁波传播过程中的反射现象,发生在云层顶面取决于云量,波段不同影响不同,削弱了太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度。

10.彩色三要素

色:由光的光谱能量分布不同引起的可辨认性质差异的视觉特性。

1.色别(色调色相):彼此相区分的彩色类别,色彩给予人的视觉上某种特定的色彩感觉。物体的色别取决于:

⑴物体的反射光谱特性:物体只具有对不同波长光波,固定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的光学特性,而没有固定的颜色。

⑵光源的光谱成分。

2.亮度(明亮度): 颜色在视觉上引起的亮暗感觉,将判断物体表面反射率大小的感觉属性量化后得到的数值。消色明度顺序—白灰黑,同色别明度—颜色深浅—明绿绿暗绿。

3.饱和度 (彩度纯度): 色彩的纯洁程度。颜色感觉的鲜艳程度对于无彩色偏离的感觉属性量化后的数值。色彩饱和度高—鲜明突出—易感单调刺眼。色彩饱和度低—柔和协调、浅淡乏力。

对于同一色调的彩色光,饱和度越深,颜色越鲜明或说越纯,相反则越淡。在饱和的彩色光中增加白光成分,相当于增加了光能,变得更亮,但饱和度却降低了。若增加黑色光的成分,相当于降低了光能,因而变得更暗,其饱和度也降低了。

11.构造解译基本原则

答:构造解译基本原则是有目的地服务于遥感的地质解译。

(1)从已知到未知。

(2)从易到难,先从标志最清晰地段到较模糊地段。

(3)先整体后局部。

(4)先目视预解释到其他方法。

(5)先从构造解译入手。

(6)图像解译与野外调查相结合。

12.遥感地学分析的主要方法

●遥感资料的相关分析法

●交叉分析法

●环境本底法

●信息复合法

●地理信息系统

●系列制图法

●历史对比法

13.岩性解译特征

岩性解译:依据遥感资料波谱与空间信息特征判定出露地表岩石物性和产出特点。岩性解译内容:1.建立岩性解译标志。

2.解译岩石的物性与类型、产出状态。

3.圈定不同岩性的界线。

4.分析各种岩性展布状况、变化及相互关系。

中酸性岩体解译

1、色调: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高,色调浅,色调和暗色矿物含量、粒度、风化程度、含水性、植被与第四纪破残疾物厚度有关。

2、形态和花纹特征

大型侵入体(岩基)—圆、椭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

中小型侵入体(岩株、岩枝)—卵圆形、透镜状、串珠状。

节理系统被后期岩脉充填—尤为清晰(花岗岩)。

3、地貌标志:中酸性侵入体,抗风化能力强,形成正地形。如岩基山地、丘陵、岩脉形成垅岗,地形高凸。

4、水系特征:由于球形风化和节理对冲沟、小水系发育的控制,钳状——树枝状水系,环状——放射状水系发育。

5、影纹图案:粗斑状、姜块状、鸡爪状。

基性、超基性岩解译

基性、超基性岩体规模一般较小,在大比例尺图像上解译较好。

1、色调:新鲜的辉长岩、橄榄岩反射率较低,在黑白图像上呈现暗色调。铁镁质矿物极易遭受风化而颜色变浅。

2、形态特征:团块状、链状,大脉状沿区域性深大断裂、强烈褶皱带、板内构造缝合带呈条带状产出。

3、地貌标志:易风化,形成洼地,不易与围岩分开。

脉岩解译

岩脉是分布较广的浅成小侵入体。重要的解译标志:

1、岩脉常成群、定向,以平行、雁列、共轭、环形、放射状等组合形式产出,单条岩脉多成长条状、链状和透镜状。

2、成群脉岩受区域断裂控制、沿某些区域断裂方向展布。

3、花岗斑岩,伟晶岩等长英质岩脉色调浅、抗风化能力强,常构成线性垅岗、陡壁,辉绿岩,煌斑岩脉色调常较围岩稍深,易风化成狭长沟谷,线性槽地。

火山岩类解译

大比例尺图像

锥状(火山锥)、舌状(熔岩流),年轻的熔岩可见绳状流动构造(五大莲池),

可见寄生火山口、破火山口、火山口湖、熔岩被、熔岩穹丘(白头山天池)。

古老火山:长期风化剥蚀,可见残留平台、阶坎或放射状火山机构,伴随断裂活动,可以据区域断裂解译,用热红外图像解译效果好,可以解译火山喷发期次。

小比例尺图像:有一定规律排列的点、斑。

沉积岩解译的主要标志

1、形态和花纹特征,可用层理构造所形成独有的图像特征进行解译。

条纹影像的清晰程度取决下列因素:

(1)该沉积岩与相邻岩层颜色差异是否明显:

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大—条带、条纹清晰。

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小—条带、条纹隐晦模糊。

(2)岩层差异风化形成的微地貌是否显著。

(3)地面植被和表土掩盖程度(与岩层的含水性、坡残积物成分有关)。

(4)成像地段岩层产出状况、地形、光照条件与成像照射角度。

2、构造、地貌标志

方山、尖山:水平岩层。

单面山、猪背岭:倾斜岩层。

褶皱地貌:褶皱岩层。

由于沉积岩的差异侵蚀,形成高低不同的垅岗状微地貌。

3、色调

(1)岩石的本色与铁和粘土含量有关,含暗色、杂色碎屑矿物多,含有机质、三价铁、锰的氧化物高,孔隙和裂隙多,湿度或含水量大。

本色深—ρ低—色调深。

本色浅—ρ高—色调浅。

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是变质岩类中分布最广的岩石,是遥感解译的主要对象。接触变质岩与动力变质岩分布规模小,并只在某些特定地质构造地段内出现。

区域变质岩在遥感图像上基本特点,主要看其原岩特点、变质程度、矿物成分,一般:

原岩是岩浆岩的波谱特性及色调与岩浆岩相似。

原岩是沉积岩的波谱特性及色调与沉积岩相似。

14.水系特征:山区,平原

1、树枝状水系

特点:各级支流自由发展,无明显方向性,支流与次级支流锐角相交。

发育区:构造简单、岩性单一、产状平缓、地形坡度不大。

密集型树枝状—黄土、页岩、泥岩等细粒结构岩石区。

粗疏型树枝状—不易风化,裂隙发育的侵入岩、变质岩、砂岩区。

2.角状水系

特点:主流常呈尖锐的角状,弯曲—受断裂构造控制。

角度大小和方向与岩性有关。

3.格状水系

特点:主要支流与次级支流成一定角度相交,呈格状或菱格状。

发育区:坚硬岩石受共轭裂隙或断裂控制。变种—“丰”字形。

4.平行状水系

特点:多条支流相互平行,并以近似的角度与主流交汇,形似马尾。

发育区:大面积玄武岩流倾斜地表、单面山层面坡、滨海平原、大冲积扇、掀斜构造

的倾斜面。

5.放射状及环状水系

特点:水流从中心向四周流的离心型水系,放射状—车轮辐条状。

发育区:火山锥小的浑圆形侵入体。

环状水系由放射状水系发育而成,支流环绕中心呈环状,形似年轮。

发育区:沉积岩层构成的构造穹隆。

6.向心状水系

特点:放射状支流由四周向中心汇集。

发育区:构造盆地、局部沉降区、洼地。

7.倒钩状水系

特点:支流以钝角汇入主流且与主流流向相反。

发育区:断裂控制或河流袭夺。

8.星状水系

特点:地表水流无完整格局,许多大大小小的集水盆地彼此分立,似群星散落地表,呈星点状,地表河有时突然潜入地下成为潜流,有时潜流又以泉或河的形式出露地表。

发育区:气候湿热区的石灰岩、白云岩区落水洞、溶蚀漏斗、溶蚀洼地、溶洞等对流水起控制作用。

9.羽状水系

特点:小冲沟密集,与支流近直交,形似羽毛。

发育区:均匀细粒结构岩石(片麻岩),层理、片理、劈理、板理极发育区。

15.河流三角洲水系有什么形状

16.岩性解译要领

(1)目视解译是岩性解译的基本方法。航空像片是目视解译基本资料。

(2)充分利用对比来提高解译能力。

(3)正确选择岩性解译典型样区。

(4)充分利用地物波谱资料。

(5)利用多波段、多平台遥感资料识别岩性。

17.岩性解译的特点

(1)受成像条件的影响,导致岩性解译标志的变化。

(2)需要解译的某一种岩性,常因为出露面积较小,难以在图像上反映其物性的影像特征。

(3)岩性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横向变化,或者后期岩浆活动、蚀变、叠加变质作用,风化作用引起的变化,都会引起解译标志的该表,影响解译效果。

18.水系分析

1、水系密度分析:指在一定范围内各级水系(主要指1、

2、3级水系)发育的数量。但也有用相邻两条水系之间的间隔表示水系的密度。

2、水系的均匀性、对称性、和方向性分析。

3、冲沟形态分析。

19.遥感目前特点及发展趋势

答:目前特点:

1空间特征:宏观性,综合性。主要是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

2光谱特征:多波段性。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

3时间特征:多时相性。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4经济特征:经济性: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5技术特征:视域宽广,信息丰富,定时定位观测,资料的可处理性。

发展趋势:

1高波谱分辨率,高光谱遥感的发展,波谱利用范围扩大。

2遥感平台多样化。特别是卫星的发展,使得不同的卫星相互协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形成互补序列。

3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新型传感器的研制,使得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

4处理方法及算法的发展。

5遥感从定性走向定量。

6遥感信息提取的自动化。

20.SPERE LAND 卫星有几个传感器

21.成像雷达的空间特征

答:(1)近距离压缩,斜距显示图像上, 原来等长度的地面目标长度将被压缩,且近距离端>远距离端,造成距离向的几何失真这种现象称近距离压缩。

(2)透视收缩,雷达波照射到地面斜坡的时间长短 --影响到斜坡在雷达图像上的影像长短。所有面对雷达的斜坡,其雷达影像长度都比实际长度短这种现象称为雷达的透视收缩。

(3)雷达叠掩,一些坡度很大的目标,如陡峭山峰,在大俯角时,可能山顶比山脚离天线更近顶部先于底部成像产生目标倒置这种现象称雷达叠掩。

(4)雷达阴影,雷达波沿直线传播, 当受到高大目标阻挡时, 目标背面会有雷达波照射不到的盲区,而不会有回波返回雷达,在图像相应位置形成黑色调暗区--这种暗区称雷达阴影。阴影大小--与目标在雷达波束中所处的俯角范围及后坡的坡度角(α)有关。22.多普勒效应及特征

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当运动在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应用于合成孔径侧视雷达。

23.阴影有几种P86本影,落影

24.河流地貌解译

在遥感图像上,河流均具有其独特的线(带)状影像,尤其在近红外波段图像上,水体与非水体的深浅色调分界更加明显易辨。

形态:直线型、曲线型、折线型反映河流的弯曲状态。

色调:水深而清,色调深,反正色调浅;判断河水的浑浊度、悬移泥沙和水污染。

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研究河流演变的动态变化和古河道的分布等。

(一)河谷

由谷坡和谷底组成。在航片上,山区河谷的河床平直,河谷深切,冲积物不发育,立体镜下呈“V”形谷;平原区或山间盆地,河床弯曲,呈曲流河或蜿蜒型,常见牛轭湖;上升区呈线状弯曲,下降区河谷弯曲呈辫状。

(二)河漫滩

它是谷底的一部分,河漫滩在山区相对不发育。解译标志:

1、伴随着河床的弯曲摆动,河漫滩在凸岸发育。

2、据人类活动遗迹,河漫滩无耕地、村庄和道路。

3、据其上的牛轭湖、古河道、曲流痕解译。

4、色调和花纹色调和含水多少有关,花纹山区河漫滩砂、砾石堆积为主(大比例尺上斑点状花纹)。

(三)阶地解译标志:

1、分布于谷坡上。

2、根据阶地上的村庄、耕地、道路分析。

村庄:密集的斑点状花纹。

耕地:网格状花纹图案水田深,旱田浅,植被不同。

3、阶地陡坎有阴影。

4、无植被色调浅,反之色调深。

(四)河流三角洲解译标志:

1、分布于河流入海、入湖处。

2、据其形态类型:扇形、三角形、尖头形、鸟爪形、岛弧形。

3、据其上的人类活动进行解译。

4、动态观测和解译。

25.不同岩层(水平,直立)在影像上的解译标志

⑴.地面平坦区倾斜岩层、地形起伏区直立岩层—直线状条带。

⒈陡倾:地貌—猪背岭—山脊两侧坡度近似,山脊上一般没有覆盖物,平面形态受地形影响小。立体观察—条带状山脊、形似栅栏。岩层三角面各点高程不同但大体在同一直线上。

⒉直立:一组平行直线状条带

注:

①.若直线发生弯转—岩层走向变化—直立褶皱。

②.航片边缘,受中心投影影响—可有倾斜变缓或倒转假象。

⑵.地形起伏区水平岩层—封闭曲线、云朵状环带。

⑶.地形起伏区倾斜岩层—折线或曲线状条带(岩层三角面)。

不同地貌的影像解译

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

地貌类型:方山、尖山、构造阶地。

解译标志:沉积岩,环形的条带花纹图案,鸡爪状的水系特征(方山)。

2、单斜构造地貌

地貌类型:单面山、猪背岭。

解译标志:沉积岩,岩层三角面和折线状的花纹图案,单面山就有一坡陡一坡缓,猪背岭两坡近于对称,两坡的不同类型组成不同的花纹图案。

3、褶皱构造地貌

地貌类型: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穹窿、盆地。

解译标志:沉积岩,据岩层三角面指向确定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据褶皱地貌的形态表现。

4、断块地貌

地貌类型:断层三角面、断层崖、断层谷、断陷平原、断陷盆地、断块山地、地垒山、地堑谷。

解译标志:各种岩类中,首先是断层构造解译,例如断层呈线性影像特,断层和地貌的关系,断层是不是控制因素及地貌形态的边界。

26.了解地质构造解译中“入”用来解释什么断层

27.岩层三角面可测岩层倾向,倾角,倾角不准确受什么影响

㈠.单张图像岩层产状目估法

⒈走向

大比例尺航空像片

①.解译出单个岩层三角面。

②.立体观察,任选岩层三角面上同高度两点。

③.连接此两点的直线—走向。

④.直线状露头线—直立岩层走向。

⒉倾向根据三角面尖端指向近似判断

⒊倾角,主要借助岩层三角面形状随地形和岩层倾角变化规律确定。

山脊点夹角大小:大—陡,小—缓。

28.影响处理步骤(校正包括哪几种)

数字图像处理主要内容

1.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

2.增强处理:增强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利于识别分析。包括彩色增强、直方图增强、图像运算、邻域增强、频率域增强等。

3.图像变换:消除干扰和滤掉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4.图像镶嵌和融合。

5.信息提取:图像分类(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神经网络分类、模糊分类)、空间信息提取、光谱信息提取。

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一般过程与步骤:

(1) 按照识别目标,选择相应传感器图像,确定特征波段。

(2) 收集并分析相关地面参考信息(相关图件)。

(3) 按照识别目标和相关标准,建立分类体系(类别数)。

(4) 特征波段预处理---- 信息增强处理。

(5) 分析各个类别在特征波段中的统计特征。

(6) 确定判别函数,逐像元进行分类识别。

(7) 分类精度验证---- 实地验证、间接验证。

(8) 修改判别函数,最后分类,结果统计,完成报告。

29.岩石反射波谱特征

随着波段数增加,波段间隔增大,反射波谱曲线形态变得越来越精细,从而对矿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反映越灵敏。这就是高光谱遥感之所以可以用于岩矿识别的原理。

30.不同岩石为什么会有不同波谱特征,受什么因素影响。

1.岩石成分、结构、构造

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内因。

结构、构造—同类岩石颗粒细的反射率比粗的高。

原生构造、层理、岩层产状、破裂亦影响岩石反射率。

2.岩石的理化性质,颜色、可溶性、表面粗糙度、湿度(ρ干>ρ湿。

3.岩石所处自然地理条件

物理风化为主ρ干冷>ρ湿热。

化学风化为主ρ干冷<ρ湿热。

地物的波谱特征:地物的辐射能量(反射、透射、吸收)随波长改变而改变的特性。

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波谱曲线,同类地物具有相似的波谱曲线,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具有不同的波谱曲线。

反射波谱-是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

反射波谱曲线-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

地物的发射波谱:用曲线表示某物体的辐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

地物的发射率取决于地物的物质成分、表面的粗糙度、颜色、形态。

通常通过测定物体的温度来区分物体的发射率。而温度又和物体的热惯量密切相关。

地物的透射波谱:地物的光谱透射率随波长而变化的关系。在可见光波段,绝大多数地物不能透射,只有透明物体(如水、冰、玻璃)。红外线只对半导体地物有一定的透射能力;微波对云、雾、冰、干沙、干土和植被等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对岩石也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但不难穿透金属和水。

31.断层,褶皱构造解译一般有哪几种标志(结合经历)

⒈图形标志

褶皱构造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色调、地貌、水系、植被、综合景观等解译标志显示岩层褶皱后呈现的:

图形—同心环状、横跨主要构造线的弧形、“之”字形折线、随风飘舞的绸带状影像地形—长条形、弧形、“之”字形延伸的岭脊。

⒉岩层分布的对称性,岩层对称重复出现—褶皱构造另一重要标志,影像为:

不同色调条带形成的纹形对称重复,地形、地貌特征构成的纹形图案对称重复。

注:褶皱两翼地形坡度相近时,由褶皱两翼同一岩层的出露宽度变化—间接推断判断岩层在两翼产状的相对陡缓:宽度大—缓,宽度小—陡。

⒊岩层三角面分布特征

确定背、向斜—岩层新老顺序、岩层产状。

岩层三角面可确定岩层产状—确定褶皱形态类型(背形、向形)。

解译出地层新老关系—再定背斜、向斜。

褶皱构造的遥感分析

一般规律:两翼岩层三角面在褶皱轴两侧对称分布。

背斜:两翼岩层产状陡缓相近—。

两翼岩层三角面山脊点尖端在分水岭相向。

岩层三角面相背而倾。

地形上切层陡坡相向而倾(背斜谷)。

两翼岩层产状陡缓不同—。

陡翼三角面山脊点尖端夹角相对要钝(直线)。

向斜:与背斜相反。

⒋色调、图形,不同色调、微地貌的平行条带,呈—圆、椭圆、长条、弧形、三角形、马蹄形、菱形等。

⒌特殊的水系

向心状水系—向斜盆地

放射状水系—穹隆短轴背斜

直接标志:⒈短轴平缓褶皱⒉长轴褶皱⒊线状褶皱⒋褶皱的平面组合形态。

三.确定背、向斜的解译标志

⒈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背—背斜相向—向斜。

⒉转折端处岩层产状:外倾—背斜内倾—向斜。

⒊地貌(倒置地形):谷—背斜山—向斜。

⒋转折端处水系:向外撒开—背斜,向内收敛—向斜。

⒌转折端处单层影像出露宽度:外层<内层—背斜,外层>内层—向斜。

⒍岩层新老顺序:核部两侧相同影像特征岩层,对称出现,若能确定地层时代,

那么两侧老中间新—背斜,那么两侧新中间老—向斜。

33. 断裂构造解译

一.断裂构造直接解译标志

⒈岩石或地层发生位移(水平或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沿走向追索某一岩层、岩脉、矿体或侵入接触界线,影像突然中断,位错—导致与不同色调、地形等特征另一组地层相接。

垂直方向—立体观察,若近水平岩层在河谷两侧的空间自然延伸后相接不上—上下错位。

⒉构造发生位错,某些构造线(褶皱、断裂、不整合面等)露头线影像突然中断、位错。

⒊地层的重复或缺失,具有一定层序的地层,沿倾斜方向出现突然的重复或缺失。色调、地貌、水系、纹形等的重复或缺失。

⒋直线状分布的陡崖(断层三角面)

沟谷一侧出现连续陡崖。

若干与一沟谷相交的山脊在沟谷处突然中断。

沿沟谷一侧构成一排坡度大体一致的陡崖。

断层崖成因—正断层、高角度逆断层、逆掩断层。

注:正断层形成的断层崖,经长期风化剥蚀坡度会变缓。

二.断裂构造间接解译标志

⒈山脊、湖泊、沼泽位错,若干平行山脊沿一直线位错(扭动。

⒉对头沟(对头河)的出现,山脊或沟谷两侧的沟谷与山脊相对,沿同一直线发育山脊处形成的较深垭口(鞍部)呈线状排列,且非某一软岩层。

⒊直线状沟谷、洼地

①.直线状沟谷,山间一些狭长沟谷,沿一定方向逢山穿山遇谷过谷,延伸很远,且与该地水系格局不协调—这些沟谷不是岩性控制而是断层沟—且这样的沟谷往往不止一条而是多条成组出现。

②.直线状洼地,具一定宽度的宽谷洼地。

沿一定方向呈:直线状、舒缓波状、波浪状、锯齿状洼地两侧常有倒石堆。

山谷中冲出的洪积扇,顶端沿山脚线状排列

注:多为较大规模断裂带

⒋不同地貌区沿直线相接(山前断裂)不同地貌区—剥蚀区与沉积区沿较长的直线相接。

⒌水系特征和地表水体异常,水系多沿断裂(软硬相间岩层层理)发育。

⑴.显示断裂存在的水系异常

⑵.显示断裂存在的水体异常

①.多股泉水沿直线出露。

②.湖泊、沼泽呈长条状分布。

③.直线状、折线状延伸的湖岸、海岸。

④.沿直线串珠状排列的若干湖泊、沼泽、岩溶漏斗。

㈠. 压性断裂解译标志(舒缓波状)

⒈断裂面露头线呈舒缓波状,有时伴有飞来峰或构造窗。

⒉断裂带内的断裂面大致平行分布且常有:

*分支复合现象。

*易风化剥蚀成的较宽沟谷、洼地。

*所夹构造透镜体在宽谷中构成平行的山脊群或丘包,并伴有串珠状盆地。

⒊规模较大的压性结构面

两侧岩层常有:变陡、直立、倒转等复杂产状。

平行构造带的线性褶皱。

⒋大比例尺图像,可见沿断裂带一定宽度有平行断裂带的细小条纹(劈理带或片理带)。

⒌沿断裂带贯入的侵入体多宽窄不均或夹灭再现。

⒍伴生的扭性及张性断裂,可有与主要断裂带近垂直或斜交的冲沟、支沟。

⒎沿断裂面的硅化带多成与主要构造线平行的舒缓波状山脊。

⒏压性断裂多与主构造线方向大致平行。

㈡.张性断裂解译标志(折线状、锯齿状)

⒈露头线呈不规则折线状或锯齿状延伸,且一般延伸不远即迅速消失,宽窄变化大。

⒉折线状、锯齿状延伸的沟谷、洼地。

⒊有串珠状盆地、湖泊及泉眼。

⒋张断裂一般与主构造线大致垂直。

㈢.扭性断裂解译标志(直、长)

⒈延伸较远、窄而深的直线沟谷,多成组出现。

⒉多条扭断裂成组出现,彼此平行近于等间距,有时呈斜列状。

⒊共轭扭断裂同时发育—棋盘格状或菱格状。

⒋主断裂两侧有时有次级构造—羽状断裂、拖拉褶皱。

注:扭断裂在图像上影像—直、长且规则易发现。

㈣.压扭性及张扭性断裂解译标志

既有与扭断裂相似的特点,又含压性或张性断裂的性质。

多成组出现—组成各种弧形线或曲线形扭动构造。

帚状断裂“入”字形断裂“歹”字形断裂。

莲花状断裂涡轮状断裂

第一章

1.遥感(狭义):

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2.遥感地质学: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地球表面影像特征的获取、处理、分析和解译,来探测研究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的技术学科。

3.遥感地质学的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学的电磁辐射与地质体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基础之上的。

4.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

5.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①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

②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

③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

④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

6.遥感技术的特点:

第一、大面积同步观测。

第二、时效性--可在短时间内进行重复观测。

第三、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可以通过不同分辨率的影像,综合反映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等丰富的地表信息。

第四、经济性。

第五、对信息的获取不只局限在有限的电磁波波段内,信息量和代表性不受到限制。

第二章

7.电磁辐射:是电磁波通过空间或媒质传递能量的物理现象,即电磁能量以波的形式发射的过程。包括发射、发射、折射、投射等。

8.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两方面的特征。

波动性就是它的时空周期性,可以用波长、速度周期和频率来表征,它主要表现为电磁波有干涉、衍射、偏振、散射等现象。粒子性是指电磁波是由密集的光子微粒流组成的。电磁波实质上是光子微粒流的有规律运动,主要表现为电磁辐射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等。波长短粒子性明显,波长长波动性明显。

9.遥感技术主要应用的波段: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

10.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画成的图表,称这个图表为电磁波谱。

11.电磁波谱各波段波长范围:

紫外线:0.01-0.38μm(碳酸盐岩分布,水面油污染)

可见光:0.38-0.76μm(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

红外线:0.76-1000μm(监测热污染、火山、森林火灾)

微波:1mm-1m(全天候遥感,具有穿透力,发展潜力大)

12.热辐射:由物体内部粒子的热运动所引起的电磁辐射叫做热辐射。

13.物体按其发射辐射的特性分为:黑体、灰体、选择性辐射体。

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的物体。

灰体:其发射率与波长无关,但它的发射辐射比黑体小。

选择性辐射体:其发射率随波长而改变,这是原子和分子的辐射吸收效果都比较强的物体(如水银灯)。

14.热惯量:是物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热反灵敏性的一种量度,热惯量越大,对环境温度变化的热反应越迟钝。

15.大气窗口:指地球大气对电磁波传输不产生强烈吸收作用的一些特定的电磁波段,即大气吸收相对弱的波段。

16.反射波谱:是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用一曲线来表示,此曲线即为该物体的反射波谱。

17.发射波谱:是某物体的辐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用一曲线来表示,主要应用于热红外波段。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

时间效应:由于时间推移而导致的地物电磁波谱特征的变化,称为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空间效应:由于空间位置不同导致同类地物之间波谱特征的变化,叫做地物波谱特征的空间效应。

18.反射辐射:地物体太阳电磁波的反射辐射。

发射辐射:地球作为辐射源、人工辐射。

19.颜色:消色(黑白)(消色体、彩色体)、彩色(三要素:色调、饱和度、明亮度)。

20.消色体:对入射光各种波长的单色光都是非选择性吸收与反射的物体称消色体。

21.彩色体:对入射光进行选择性吸收与反射的物体称彩色体。

22.灰度(灰阶):地物电磁波辐射强度表现在黑白影像上的色调深浅的等级。

23.三基色:红蓝绿三色为三基色,任何一种颜色均可由三基色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称为三原色。

24.三间色:红(R)绿(G)蓝(B)色光两两相加即可合成三间色,R+G=Y(黄色)G+B=C

(青)B+R=M(品红)。

25.不同比例三原色光合成无数彩色的原理。

26.三基色原理:色混合三定律:现代色度学基础,彩色合成理论根据。

补色律每一种颜色都可以与另一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黑色

中间色律当两种不互补的颜色混合时会产生一种新的彩色

代替律不同颜色混合后产生相同颜色,可以互相代替,只要感觉上颜色相似即可27.热辐射三大定律:普朗克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书P8)。

第三章

28.遥感器是远距离收集检测和记录电磁波信息的工具。

遥感器的组成:1.收集系统;2.探测系统;3.信号转换系统;4.记录系统。

29.遥感器的特性参数:

空间分辨率:表示按地物几何特征(尺寸和形状)和空间分布,即在形态学基础上识别目标的能力。

⑴.遥感器的技术鉴别能力即能把两相邻目标作为两个清晰实体记录下来的两目

标间的最小距离。

⑵.遥感器观察地面特征所需要的有效探测和分析的分辨率。

波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即遥感器的工作波段数目、波长及波长间隔(波带宽度)。

高--意味着:

⑴.区分具有微小波谱特征差异地物的能力强。

⑵.数据量大,传输、处理难度大。

⑶.各波段间数据的相关性大。

应服从应用目的--结合地物特征波谱选择能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最佳波段和多波段组合。

辐射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指遥感器探测元件在接收波谱辐射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辐射分辨率指遥感器探测元件在接收波谱辐射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即把遥感器输出信号的总范围,从黑到白,分解成大量刚好能辨别的灰度等级。

反映地物在波谱辐射度或反射率上的微细差异。

辐射分辨率高--识别两同等空间分辨率目标的能力强。

时间分辨率:遥感器须对目标的运动(变化)进行连续均匀、不间断地探测,遥感器成像间隔的性能指标。为分析、识别目标所必须具有的最小时间间隔,称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目标遥感器重复成像的周期。

30.遥感图像的基本属性:

波谱特性:波谱特性差异在遥感图像上即为影像灰度或色彩的差异。各种遥感图像的灰度或色彩都是其响应波段内电磁辐射能量大小的反映:

对应不同的波段灰度和彩色的含义:

黑白全色像片天然彩色像片反映地物对可见光(0.38—0.76um)的反射能量。

黑白红外像片彩色红外像片反映的是地物在部分可见光和摄影红外波段(0.38—

1.3um)的反射能量。

热红外图像反映地物在热红外波段(8—14um)的热辐射能量。

成像雷达图像反映地物对人工发射微波(0.8—100cm)后向散射回波的强弱。

多波段超多波段图像灰度则是其各自响应波段辐射能量大小的反映。

遥感图像的波谱特性分析包括遥感器的波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

空间特性(几何特征):遥感图像的空间特性,是从形态学方面识别地物、测绘地图、建立解释标志、图像几何纠正及增强处理等的重要依据。主要有遥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图像投影性质、比例尺、几何畸变等。

(1)空间分辨率:指图像能分辨具有不同反差相距一定距离相邻目标的能力。

a.影像分辨率:指用显微镜观察影像时,1mm宽度内所能分辨出的相间排列的黑白对数。

b.地面分辨率:指遥感影像上能分辨的两个地物间的最小距离。

(2)影像比例尺:指影像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离的比值。

(3)投影性质与影像几何畸变:中心投影、一维中心投影、多中心投影、旋转斜距

投影。畸变有:全景畸变、扫描位置畸变、像移补偿畸变。

时间特性:遥感图像是成像瞬间地物地磁辐射能量的记录,而地物都具有时相变化,一是自然变化过程,二是节律。

31.多波段效应:不同波段图像识别和区分地物的能力不同,具有各自的波段效应。

可见光波段主要反映地物的颜色和亮度差别。

近红外波段可反映氧化铁、粘土矿物及其它含OH-矿物、碳酸盐岩、土壤湿度等特征。

热红外波段除反映地面辐射温度进而揭示地物的热特性外,还可区分不同的硅酸盐矿物和矿石。

32.可见光遥感:利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波进行航空摄影。

33.红外遥感:探测目标物的红外波段。

34.多波段遥感: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同一目标物进行多波段同步成像。

第四章

35.遥感图像处理:

在遥感技术中,通常把由遥感器接受到的原始遥感信息作适当的技术加工,制作成有一定精度和质量的图像,以及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

36.假彩色图像:遥感影像采用截止滤光技术、假彩色胶片摄影或经彩色合成后形成颜色,它并非该物体的天然颜色。

生成原理:对多波段遥感影像的图像处理通常是将两个或三个波段的黑白图像分别赋以红、绿、蓝三原色或黄、品红、青三补色并使之精确叠合,从而从而产生色彩丰富的彩色图像。

生成过程:在照相机的透镜上分别加红、绿、蓝滤镜,装上黑白底片,摄取景物照片,将三张相片冲洗出来,并把底片印成正片,然后再观察屏幕上将三张正片的影响再合成。方法如下:将三张正片分别放在三个投影仪中,在投影仪的光源分别放置红绿蓝三种滤镜,调整三个投影仪,使屏幕上的三个投影图像严格重合,按照颜色的稼穑再现原理,三张正片影像通过投影组合,使原景物的颜色再现。

●黑白全色像片可见光反射能量大小。

●黑白红外像片摄影红外反射强弱。

●多波段图像相应通道响应波段辐射能量大小。

●热红外图像地物温度差异。

●雷达图像后向散射回波强弱。

37.地物波谱测试目的:

①遥感识别地物。

②选择遥感器最佳工作波段。

③校正大气传输过程中遥感信息的失真。

④指导数字图像识别与处理。

38.多波段遥感:指用多波段遥感器(传感器)对同一地物进行的多波段成像。

第五章

39.地质解译的概念:(P84)根据地质工作的要求,用解译标志和实际经验,应用各种

解译技术和方法,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特点,测算某种数量指标过程,也可简单解释为从遥感图像上获取地学遥感信息的过程。

40.地质解译的内容

⑴.判明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形态特征与属性,展布和延伸方向,并确定其边界。

⑵.量测地质体有关参数,如:岩层产状、厚度,断层产状及长度,地质体出露面积,线性构造密度等。

⑶.推测和分析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在时间、空间、成因上的相互关系。

⑷.编制各种解译图件,如:地质解译图、地质构造解译图。

41.地质解译的标志:指能识别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并能说明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

征。有:

1.色调与彩色

2.形态

3.阴影

4.水系类型

5.影纹图案

6.地貌形态

7.其他解译标志:①土壤和植被②水文标志③人类活动遗迹

42.岩浆岩解译(中性、基性)的标志

岩浆岩总解译标志

1.形态标志:圆形椭圆形纺锤形长条形透镜状分支状。

2.花纹形态:不具备条带的花纹图案。

3.水系特征:有放射状水系环状水系环状—放射状钳状沟头状水系。

4.色调:色调变化很大,由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岩变化较大,与岩浆中的二氧化硅有关,二氧化硅含量高,色调浅,反射率高;与羟基有关;铁离子有关,在0.9微米和1微米处有Fe2+Fe3+的吸收谷,在1.4,1.9,2.2和2.5微米的吸收谷由羟基决定,在热红外波段吸收谷的位置从9.8—11微米。

中酸性岩解译:

1色调:在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高,色调浅,和暗色矿物有关。

2.形态和花纹特征:大型侵入体呈圆形、椭圆形,小型侵入体呈团块状、树枝状。

3.地貌标志:中酸性侵入体抗风化能力强形成正地形。

4.水系:环状—放射状水系、钳状—树枝状水系。

5.图案花纹:斑状、鸡爪状、姜块状。

基性和超基性解译:

1.基性和超基性岩体规模一般较小,在大比例尺上图像上,解译效果好。

2.基性和超基性岩体来自岩石圈深部,常和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

3.易风化形成负地形,暗色矿物多,易吸热。

4.在黑白相片上成深色调。

5.风化以后色调变浅。

6.可以伴随航磁资料解译。

43.沉积岩的解译标志是什么?

1.沉积岩解译的重要标志

可以用它独有的层理构造所形成的图像特征来解译在图像上呈

朵状(水平岩层)。

条带状(直立岩层或地表平坦的倾斜岩层)。

折线状(地表被切割的倾斜岩层)。

●可以根据一些地质构造地貌解译

水平岩层构成方山,尖山。

倾斜岩层构成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岩层呈褶皱地貌。

●由于沉积岩抗风化的能力的差异,造成差异性的风化剥蚀,形成高低不同的垅岗状

地貌。

●沉积岩的色调变化很大,影响因素很多,是因为沉积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及粒

度成分变化大而引起的。

●沉积岩的反射率还与所含的水分有关,水分越大色调越深。

●沉积岩的反射率还与和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的多少有关。

2.粗碎屑岩的解译

砾石、沙砾石、常见的砂岩,含砾砂岩,抗风化的能力强,脆性岩石,坚硬成层性好,形成正地形,节理、断层发育。。透水性好,水系不发育,密度小,岩层三角面不发育,易崩塌兴城崩塌崖和倒石锥,倒石锥有斑状花纹。

3.细碎屑岩的解译

抗风化的能力低,形成馒头状的山体和浑圆形的山头。

水系密度大,透水性差。

含水色调深暗。

煤系地层可以用热图像来解译,需要弄清成像的时间,白天对煤系地层成像

温度高,色调浅。

4.石灰岩解译

1)首先根据岩溶地貌解译。

2)据水系的类型。

3)色调呈灰色调。

4)石灰岩表面在北方,植被稀疏,在南方植被茂密,林木显示斑点状花纹图

案,色调暗。

5.松散堆积物解译

1)空间分布:分布在低凹的地带或山麓地区。

2)在内地多被用做耕地,村镇用地,耕地有田格状花纹,色调由于含水多,

色调暗,并且据色调可以解译出旱田和水稻田。

6.不同成因松散堆积物的解译,主要根据其空间分布的特点、规律去解译。

例如冲积物伴随着河流解译,洪积物伴随着冲沟解译。

44.断层型构造解译标志是什么?

a)色调标志:表现为色调异常

<1>色调异常线,表现为与背景色调不同的异常色调。

<2>色调异常带,破碎带透镜体。

<3>不同色调的分界线:活断层发育断层走向次成河。

b)岩性地层标志:地层沿走向中断,在图像上表现为条带状花纹,色调中断。

c)构造地层标志

1)断裂破碎带及其中的断续出现的折线花纹褶曲构造(透镜体可以很大)。

2)构造不连续。

3)岩体呈直线状分布有基性侵入岩说明有断层存在,基性侵入眼来自地幔。

d)地层和地形标志

●断层三角面

●脊垅状地形:常是由于酸性的脉岩形成,酸性的脉岩沿断裂侵入。

●线状分布的凹地如沼泽、峡谷、湖泊,岩溶漏斗、泉水岀露,洪积扇的线

状排列是断层。

e)水系标志

水系的类型:格状水系、倒钩状水系,水系的异常点段,湖岸呈折线状有断层存在。

f)土壤和植被标志

断层两侧的土壤类型不一样。

植被发育不同,常常有断层存在。

断层两盘地下水位高度不同。

g)不同的岩性接触,有断层存在。

h)火山的分布呈线性或网络状,常常收到断裂控制。

45.地貌解译的原则是什么?

遥感地貌解译:从遥感影像上识别出地貌类型,并对其空间位置、形态、大小和变化展开分析和描述的遥感解译过程。

a)遥感图像是不同形态、不同级别、不同规模、不同成因、不同组成物质的

地貌形态显示或图形显示,它以不同的色调、形态、大小、水系等表现出来,构成地貌的解译标志。

b)地貌解译先从构造入手:先解译构造地貌,再解译外动力地貌(外动力地

貌是叠加构造地貌上的次级地貌,地貌是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外在表现)。

c)地貌解译要与多种资料想结合:

<1>剥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相结合。

<2>断块、断层地貌等与构造相结合。

<3>单一地貌与组合地貌相结合(如:河流的河床的解译与边滩、河漫滩、

阶地相结合)。

<4>不同比例尺、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相结合。

<5>室内室外相结合。

<6>地貌的解译和地质岩性相结合。

遥感地质学(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遥感地质学(高起专) 一、判断题 1. 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5分) 参考答案:正确 2. 微波辐射计属于非成像遥感。(5分) 参考答案:正确 3. 高光谱遥感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5分) 参考答案:正确 4.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投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参考答案:正确 5. 把各种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画成图表,这个图表就叫电磁波谱。参考答案:正确 6. 能完全吸收入射辐射能量并具有最大发射率的地物叫绝对黑体。(5分) 参考答案:正确 7. 地面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5分) 参考答案:正确 8. 空间分辨率是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5分) 参考答案:正确 9. 辐射传播过程中,碰到小粒子,由于各种作用无特定方向的同时发生,使辐射向四面八方散去,电磁波在强度和方向上发生各种变化,这种现象是散射。(5分) 参考答案:正确 10. 辐射亮度是指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5分) 参考答案:正确 二、填空题 1.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遥感可以分为___(1)___ 和___(2)___ 遥感。(5分) (1). 参考答案: 主动式 (2). 参考答案: 被动式 2. 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___(3)___ 、___(4)___ 、___(5)___ 、___(6)___ 、和___(7)___ 的全过程。(5分) (1). 参考答案: 获取 (2). 参考答案: 传输 (3). 参考答案: 处理 (4). 参考答案: 分析 (5). 参考答案: 应用 3. 搭载传感器的载体称作___(8)___ 。(5分) (1). 参考答案: 遥感平台 4. 大气的散射现象发生时的物理规律与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为例的直径及辐射波长的长短密切相关。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___(9)___ 、___(10)___ 、___(11)___ 。(5分) (1). 参考答案: 瑞利散射 (2). 参考答案: 米氏散射 (3). 参考答案: 无选择性散射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政治经济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初出现的,是由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____________ 在他的著作______________ 一书中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 个名称的。 2. 资本主义生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 了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3. 预付资本总周转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的平均周转构成。 4. 年剩余价值率是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的比率。 5. 利息率是____________ 对 __________ 的比率。 6. 级差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对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8.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就是 和______________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0.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性,价值是商品的 属性。 11. 个别资本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两种形式增大的。

12.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两个条件。 13.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4.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现象则表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 前提。 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相结合的资本 主义。 17.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政治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其统治。 18. 生产价格就是_______________ 加_____________ 。 19.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2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调节经济主要手段是国家财政调 节___________________ 、、 21.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目的的经济 形式,括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_________ 成正比,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反比。 23.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二、单项选择题 1. 布料与缝纫机在服装厂的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

遥感地质学考试题1

遥感地质学考试题 姓名学号专业 (一)填空题(20分) 1、页岩、砂岩、千枚岩和灰岩水系密度从大至小依次为、 、、。 2、可见光波长范围为μm,红外线波长范围为μm。 3、岩浆岩的影像特征为,等。 4、专业制图仪TM最高分辨率为 m,QUICKBIRD最高分辨率为m。 5、沉积岩与岩浆岩在影像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沉积岩有。 6、断裂的解译标志有、、、 、、、。 7、遥感图像上,常见的水系图形有树枝状水系、、、 、、。 8、遥感器的特性参数有、、、 。 9、切断新生代地层或岩体的断层为。 10、酸性岩浆岩在图像上为色调,基性岩浆岩在图像上为色调。 11、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 12、油气的烃类渗露造成的晕有、、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遥感地层单位实质上是一种岩石地层单位。() 2、花岗岩在黑白航片上常呈均一的暗色调。() 3、倒钩状水系往往呈由火山作用形成。() 4、遥感影像上挤压断层延伸较长,分叉较多。() 5、遥感图像上可以根据河流图形初步估计岩性透水性。() 6、利用陆地卫星TM,能够判断小型滑坡。() 7、水平地区倾斜岩层在遥感上的影像类似于直立岩层。() 8、一景QUICKBIRD遥感图像大小为185km×185km。() 9、“入”字型断层主断裂与支断裂间的锐角指向支断裂的移动方向。() 10、遥感图像上,黄土地区水系常梳状。() 三、名词解释(20分) 1、表面反射率 2、大气窗口

3、岩层三角面 4、立体像对 从不同摄站摄取的具有重叠影像的一对像片。 两张同一地区的遥感影像,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获得的具有重叠区域,在一定条件下,使用专业仪器或者肉眼可以看到立体影像,通过立体影像可以进行包括测量,生成DEM。 观察立体像对的条件:角度不小于6度,影像沿拍摄顺序从左到右放置(放反了会成为反地形),其中左手边的为左片,右手边为右片,左眼看左片,右眼看右片(如果不行可以使用仪器辅助,比如立体镜),当两张影片上的同一地物重合后则可以看到立体影像。 5、遥感地层单位 四、简答题(30分) 1、遥感应用的不足与原因 2、航空遥感图像上如何识别和河流阶地 3、遥感图像上如何识别滑坡 4、遥感地质解译原则 5、解释“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五、论述题(20) 1、如何在影像上确定褶皱类型及其类型判断。 2、固体矿产找矿中遥感图像如何应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绪论 1. 遥感过程 2.遥感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3.遥感地质学研究对象及容 4.遥感地质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数据源及反射率反演 1. 数据源 2. 反射率反演 第三节遥感图像地质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 (2)解译标志 (3)解译的可变性与局限性 (4)解译方法 (5)解译原则 (6)解译程序 第四节主要地貌类型判译 1.概述 2.流水地貌解译 3.海岸及湖泊地貌解译 4.岩溶地貌解译 5.冰川及冻土地貌解译 6.风蚀地貌解译 7.黄土地貌解译 8.构造地貌 9.遥感地貌分区 第五节不良地质灾害 1.滑坡解译 2.泥石流解译 3.崩塌解译 4.岩堆解译 第六节遥感图像岩性及地层解译(1)概述 (2)岩浆岩解译 (3)沉积岩解译 (4)变质岩解译 (5)遥感地层单位 (6)小结 第七节遥感图像构造解译 (1)概述 (2)岩层产状的判断及量测 (3)褶皱构造判译 (4)断裂构造判译 第八节矿产资源勘查中的遥感技术(1)概述

(2)沉积矿产勘查遥感应用 (3)生矿产遥感勘查方法 第九节油气资源遥感 第一节绪论 思考问题 (1)遥感的局限? (2)遥感地质学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容和研究方法? (3)遥感在地质上有什么用? 1遥感过程 (1)能源 (2)在大气中传播:部分被大气中微粒(大气分子-CO2,O3,H2O等,气溶胶-水汽,烟)散射和吸收,能量衰减.----大气窗口 (3)到达地表的能量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地表物质由生物、地质、水文、地貌等多因素组成,即自然和人文经济景观。这些因素大小、形状、排列等随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波谱反映不同。例如:植被和岩石。 (4)再次的大气传播。 地表反射或发射的能量,再次进入大气,能量再次衰减。此时,能量包含不同地表特征波谱响应,大气效应对遥感影像影响大,不仅使遥感器接收的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而且散射产生的天空散射光使遥感影像反差降低,引起辐射,几何畸变,图像模糊等。 (5)遥感系统指不同遥感平台和遥感器组合。 (6)遥感图像产品。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两者转换:模数变换(A/D)或(D/A) (7)数据处理、分析与解译 处理过程中非遥感数据的结合,即辅助数据,包括野外站点采集和调查数据,实验室数据,以及各种专题图如土壤、土地利用、水文、地貌、行政规划图等,各类统计资料,如人口统计,作物统计等。 数据解译、分析主要由两种方式: A:目视解译或模拟图像处理,指通过不同观测、解译设备,如立体镜、彩色合成仪、密度分割仪,根据解译标志,识别提取信息。 B: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指运用数理统计等多种数学方法,自动提取信息。 (8)信息产品:包括各种图形,图像,专题图,表格,地学参数(湿度、温度、生物量、植被覆盖度、叶面指数等),这些数据可进一步借助GIS进行分析。 (9)多目标用户:如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全球研究等等。遥感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应用核心在于“人”。 总结起来,遥感应用涉及三个环节。 (1)数据获取:涉及物理学、大气学、电子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方面容。 (2)数据处理、分析:广泛应用到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 (3)数据应用:以专业为基础。 2遥感发展 目前遥感应用不足: (1)实时监测与处理能力尚不能满足如灾害监测、渔情预报、精细农业等所要求的同步、准同步的完成数据获取、分析处理,快速提供连续不断的实用信息。 (2)遥感图像自动识别、专题特征提取,特别是遥感数据定量反演地学参数的能力和精度,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2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 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C社会分工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 5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 A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7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 8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 A工人出卖劳动所得到的货币额 B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 C工人购买到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货币额 D工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实现的货币额【】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 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2年剩余价值率是 A年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之比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

遥感: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遥感按电磁辐射源的性质不同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基本方式,前者如雷达,使用人工电磁辐射源;后者如摄影,使用太阳等自然辐射源。遥感分类:按辐射源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按电磁波波段分(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可见光-红外(多波段));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获取资料类别分(城乡方式遥感、非成像方式遥感);按成像方式分(摄影成像遥感、扫描成像遥感) 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磁波辐射特性,从遥感资料中提取地质信息,识别和量测地质体和地质现象。 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①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生等)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②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③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④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估计遥感地质学研究方法:(1)地质体波谱测试;(2)遥感图像的光学处理和数字处理;(3)遥感图像地质解译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①视域宽广②信息丰富③定时、定位监测④遥感资料的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 遥感信息:利用安装在遥感平台上的各种电子和光学遥感器, 在高空或远距离处接收到的, 来自地面或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地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 遥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电磁辐射信息识别地物属性的原因: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和所处环境条件不同,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辐射特性。遥感的基本出发点:根据遥感器所接收到的电磁波特征的差异识别不同的物体。 遥感的物理基础:电磁辐射与地物相互作用机理(反射/吸收/透射/发射) 遥感地质学的发展趋势:主要目标3W(what、where、when);主要性能:3全(全天候、全天时、全球);发展趋势3高(高空间、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综合观测趋势:3个结合(大-小卫星,航空-航天,技术-应用) 电磁波: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电场又洗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电磁波在传播中遵循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吸收、散射等传播规律。 电磁波波谱:宇宙射线:这是来自天体具有很大能量和贯穿能力的电磁波,人工还无法产生它,在遥感上也未能用上的波段。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波段。航空物探放射性测量所记录的就是由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所辐射出来的γ射线。X-射线:宇宙中来的X-射线,被大气层全部吸收,不能用于遥感工作。紫外线:波长在0.01~0.38微米。波长小于0.28微米的紫外线,在通过大气层时被臭氧层及其它成分吸收。只有波长0.28~0.38微米的紫外线,部分能穿过大气层,但散射严重,只有部分投射到地面,可以作为遥感的辐射源,称为摄影紫外。用于环境监测。可见光:波长在0.38~0.76微米,是人们视觉能见到的电磁波,可以用棱镜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当前分辨能力最好的遥感资料,仍然是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红外线:红外线波段细分为近红外波段(0.76~3微米)、中红外(3~6微米)、远红外(6~15微米)、超红外(15~1000微米)。近红外是地球表层反射太阳的红外辐射,故又称反射红外。其中靠近可见光的0.76~1.3微米波段可以使胶片感光,又称摄影红外。远红外是地表物体发射的红外线,故称热红外。热红外只能用扫描方式,经过光电信号的转换才能成像。红外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遥感的波段。微波:波长1mm~1m。是一个很宽的波段。微波波长较长,能穿透云雾而不受天气、昼夜的影响,可以主动或被动方式成像 黑体:是一种具有最大辐射能力的物体,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吸收系数很等于1。 彩色三要素:色调、明亮度、饱和度。三基色:(红绿蓝)。三种间色光(黄、青、品红)三对互补色:(红、青)(蓝、黄)(绿、品红) 颜色分消色与彩色。消色体:物体对白光没有分解能力,不能进行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只能对固定比例的太阳光作全吸收、全反射或部分吸收、部分反射而呈现黑—灰—白。彩色体:物体对入射的白光有分解能力,并对不同波长的色光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反射什么色光,物体就呈现什么颜色。 地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反射、发射、吸收和透射几种形式。 地物波谱:物体在同一时间、空间条件下,其反射、发射、吸收和透射电磁波的特性是波长的函数。当我们将这种函数关系用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形成了地物电磁波波谱。 反射波谱曲线(反射波谱特征):地物的波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特性。某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称为该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 散射实质上是电磁波穿过大气层时,遇到各种微粒时所发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散射有由较小的空气分之引起的瑞利散射;和由较粗大的微粒所引起的米氏散射。 米氏散射是大气中粒径比波长大得多的颗粒所引起,其散射能力与波长无关,因此它对各种波长的色都发生散射,而使天空中呈现一片灰蒙蒙的颜色。天空中有薄云时,米氏散射最明显。这种散射使所形成的图像反差小,图像模糊。瑞利散射是由比光波波长还要小的气体分子质点引起的。散射能力与光波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愈短的电磁波,散射愈强烈;如雨过天晴或秋高气爽时,就因空中较粗微粒比较少,青蓝色光散射显得更为突出,天空一片蔚蓝。瑞利散射的结果,减弱了太阳投射到地表的能量,使地面的紫外线极弱而不能作为遥感可用波段;使到达地表可见光的辐射波长峰值向波长较长的一侧移动,当电磁波波长大于1毫米时,瑞利散射可以忽略不计。 地球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的短波辐射、地球的内部热能,而与地球辐射直接相关联的是地表热平衡。(8-14μm)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习题> 1.遥感和遥感地质学的定义是什么? 2.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哪些组成部分? 3.什么是遥感信息? 4.为什么遥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电磁辐射信息识别地物属性? 5.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6.针对不同的电磁辐射源,相应的遥感方式是什么? 7.什么是多波段遥感? 8.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习题> 1.发射率(比辐射率)的定义是什么? 2.黑体和黑色物体有何区别? 3.由《遥感地质学》P4图1-3,说明太阳光谱的光谱分布及能量分布特点。 4.大地辐射的能量来源主要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波长区? 5.大气对电磁辐射有哪些影响?对遥感有何影响? 6.大气中气体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什么特点? H2O↑、CO2、O3的主要吸收带有哪些? 7.什么叫大气窗口?表列常用大气窗口及其应用条件、成像方式、成像遥感器。 8.什么是地物波谱特性?什么是地物反射波谱特性?如何表示? 9.试分析《遥感地质学》P9图1-7植物、图1-8水体的反射波谱曲线。 10.何谓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 11.什么是原色光?什么是三原色光和三原色光原理? 12.什么是间色光?什么是三原间色光? 13.什么是补色光?三对典型互补色光是什么? 14.彩色三要素是什么? 15.简述色光混合的方法及主要的应用领域。 16.消色与彩色如何互相转化? <第三章习题> ⒈什么是成像遥感技术系统?其主要组成是什么? ⒉什么是太阳同步轨道?资源遥感卫星为什么多采用太阳同步轨道? ⒊遥感器的基本组成包括哪四个分系统? ⒋什么是成像遥感器?其基本收集元件有哪些?主要探测元件是什么? ⒌遥感器的遥感能力以哪些特性参数进行衡量?它们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⒍什么是摄影方式遥感器?主要的优缺点是什么? ⒎典型的摄影方式遥感器有哪些类型? ⒏光机扫描遥感器如何完成地面覆盖? ⒐简述固体自扫描遥感器的成像过程? ⒑成像波谱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免费下载】 遥感地质学实验题答案

非线性拉伸的作用是什么? 地物的光谱特性一般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地面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地球大气到达遥感传感器,传感器根据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强度以不同的亮度表示在遥感图像上。遥感传感器记录地物电磁波的形式有两种:—种以胶片或其他的光学成像载体的形式.另一种以数字形式记录下来,也就是所谓的光学图像和数字图像的方式记录地物的遥感信息。 遥感图像处理大概有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和辐射处理,几何处理包括图像的粗加工和精 纠正,图像间的自动配准和数字镶嵌等等;辐射处理包括图像的辐射定标、辐射校正,辐射增强,图像平滑、锐化,图像融合等等。 分段线性拉伸属于图像增强,是为了突出感兴趣的目标或灰度区间,相对抑制那些不感 兴趣的灰度区间。常用是三段线性变换,即对一个灰度区间进行线性拉伸,其他的区间被压缩。 直方图匹配的作用是什么? 直方图匹配就是修改一幅图像的直方图,使得它与另一幅图像的直方图匹配或具有一种预先规定的函数形状,目的突出我们感兴趣的灰度范围,使图像质量改善。 直方图匹配的目标 :①图像镶嵌中图像的灰度调节,通过直方图匹配使相邻两幅图像的色调和反差趋于相同。②多时相图像处理中以一个时相的图像为标准,调节另一幅图像的色调与反差,以便作进一步的运算。③以一幅增强后色调和反差比较满意的图像为标准,对另一幅图 像作处理,期望得到类似的结果。 主成分变换的作用是什么? 是基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尽量不丢失信息前提下的一种线性变换的方法,主要用于数据压缩和信息增强。在遥感软件中,主成分变换常被称为K-L变换对多波段遥感影像处理过程中具有降维、压缩、影像增强的作用,也可利用其对多时相数据进行处理以自动发现精度不错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IHS变换的作用是什么? HIS彩色变换:通过构建H(色调)、I(强度)、S(饱和度)模型来进行的彩色变换 1)进行不同分辨率的图像的融合:HIS中,I成分控制着图像的亮度。将低分辨率图像变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

1.遥感的定义: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通过摄影或扫描方式,对电子辐射能量的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 面物体的性质和动力状态的现代化系统。 2.遥感地质学: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地球表面影像特征的获取、处理、分析和解译,来探测研究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的技术学科。 3.请简述遥感地质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遥感地质学是一门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边缘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地质体(如岩石、断裂)、地质 现象(火山喷发)的电磁辐射的各种特性;研究内容包括遥感物理基础、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方法、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地学应用及研究进展等;任务是培养掌握21世纪遥感地质学知识的高级地质勘查专业人才,为地质科学研究、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察、环境和灾害地质调查监测等工作服务。 4.遥感有何特点?:第一,大面积同步观测;第二,时效性--可在短时间内进行重复观测;第三,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可以通过不同分辨率的影像,综合反映地质、 地貌、土壤、水文等丰富的地表信息;第四,经济性;第五,对信息的获取只局限在有限的电磁波波段内,信息量和代表性不受到限制。 5.多普勒效应:由观察者和辐射源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地磁辐射的频率改变。 6.在真空中,电磁波速为3×108m/s。已知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从约3.8×10-7m/s(紫色光)到 7.6×10-7m/s的红光,计算其对应的频率范围。解:紫色光频率:3×108/3.8 ×10-7=0.7895×1015(赫兹);红色光频率:3×108/7.6×10-7=0.3947×1015(赫兹)。 7.物体按其发射辐射特性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何特点?答: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黑体,它的发射辐射最大,发射率与波长无关;第二种是灰体,其发射率与 波长无关,但它的发射辐射比黑体小;第三种是选择性辐射体,七发射率随波长而改变。 8.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9.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大小,即传感器成像的瞬间视场。 10.遥感图像的波普分辨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普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1.什么是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的可见、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12.不同散射类型对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有何影响?微波具有穿透能力的原理?:由于可见光都是短波电磁波,故由于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其穿透效果要受到大气中 的云层、烟雾影像,即当有云层覆盖情况下,可见光遥感将失去作用。而微波遥感是采用波长1mm~1m的电磁波作为信息载体的遥感,是主动遥感,不仅不需要太阳光就可以遥感成像,而且还可以穿透各种大气粒子—包括云层遥感成像,具有全天候的遥感能力。 13.引起遥感图像变形的因素: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地形起伏、地球表面曲率、大气折射和地球自转五个方面。 14.解释辐射校正作用,有哪些消除大气影响的粗略校正方法?: 辐射校正的作用是消除大气影响造成的太阳光电磁辐射畸 变。--方法有直方图最小去除法和回归分析法。 15.波普特性差异是识别地和现象的基本出发点。其在遥感图像 上即为影像灰度(明暗程度)或色彩的差异。 16.遥感图像解译: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信息的过程,包括人 工目视解译和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 17.遥感地质解译:根据地质工作的要求,用解译标志和实际经 验,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 物性和特点,测算某种数量指标过程,也可简单解释为从遥 感图像上获取地学遥感信息的过程。 18.遥感构造解译包括:褶皱构造解译、断裂与线性构造解译、 环形构造解译、隐伏构造解译和活动构造解译。 19.遥感地貌解译:从遥感影像上识别出地貌类型,并对其空间位置、形态、大小和变化展开分析和描述的遥感解译过程。 20.简述岩溶峰丛地貌和岩溶峰林地貌的遥感影像特征:在空间特征方面,岩溶峰丛地貌在中等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上,反应为连片分布的具密集网格纹理结构特征的区域; 在高分辨率影像上,则反映为成片分布的连座陡立群山。而岩溶峰林早中等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上反应为不同疏密程度散布的、具有立体感的孤立图斑群;在高分辨率影像上反映为单个陡立的孤峰。至于波普特征(色调),岩溶峰丛和峰林区在黑白影像上一般都反映为相对均匀的浅灰色调区域,在彩色影像上则根据植物覆盖程度的不同和假彩色合成波段的不同,显示为不同的相对单一彩色区域,具体为何种颜色要根据采用何种彩色方案而定,没有颜色固定模式。因此,在遥感影像上区分岩溶峰丛和峰林地貌,主要依靠空间特征信息,而波普特征只能作为解译的辅助信息。 21.影像地层剖面:利用航片立体像或高分辨率遥感提供的影像底层识别标识信息,将地层、岩石单元界线和接触关系等信息以剖面图方式反映出来,即为影像地层剖面。 22.岩性-地层反射波普剖面图:以地层单位的宽度为横坐标、地层反射波普幅度值为纵坐标所绘制的剖面图。 23.为何岩性遥感解译难度大于断裂构造遥感解译的难度:遥感岩性解译主要依赖于对地表岩性遥感波普特征差异分区的识别。但要有效进行这种识别,受到许多条件的 限制。首先是“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的限制,也就是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相同岩性的岩层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地物反射波谱,反之,不同岩性的岩层可能具有相同的地物反射波普。这就使得遥感岩性识别具有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另外,植被和第四系掩盖、岩石表面风化破坏、地形影响和阴影遮挡等,都会增加地表岩性反射波普识别的难度。而断裂构造在宏观遥感影像上反应为线性构造—线性体或线性特征,这种遥感线性影像特征由于贯穿延伸尺度大和色调与背景差异明显,比较好识别。因而相对比较而言,岩性遥感解译的难度要大于断裂构造解译的难度。 24.遥感岩性解译及其包括的内容:依据遥感资料的波普与空间信息特征来识别判定出露地面岩石的类型、分布、产状及相邻关系等,就是遥感岩性解译。其内容包括: 1.建立岩性解译标志。 2.岩石的物性与类型、产出状况。 3.尽可能解译不同岩性的分界。 4.分析各种岩性展布状况、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等。 25.影像标志层:可以被用作地层识别标志的层状遥感影像特征区/带,为影响标志层。影响标志层必须满足上下岩层的影响色调/色彩反差明显、空间延续性好、地形地貌 差异显著和具有清晰的影像特征等条件。 26.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碳酸盐岩反射率教高。泥岩尤其含有机质的泥质岩反射率就较低。沉积岩中含暗色或杂色碎屑矿物多,含有机质,三价铁、锰的氧化物较 高,空隙和裂隙较多,温度或含水较大,其反色率就较低,在黑白遥感图像上色调偏暗。 27.岩性识别可以从五方面入手:利用多波谱遥感资料识别岩性、利用岩石热惯量识别岩性、利用高光谱分辨数据资料识别岩性、利用图像的影纹特征结构记忆岩性和利 用多源地学信息资料识别岩性。 28.对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用遥感图像识别岩性的试验研究,有下面几项主要工作内容:影像地层单位可分程度的评价、影像标志层的选择、影像地层剖面的编制、岩 性—地层反射波谱剖面的测制。 29.请简述遥感岩性识别的主要方法及其原理:遥感岩性识别的主要方法有:1.用多光谱遥感资料识别岩性。不同的岩石由于矿物成分和结构不同,波皮特征不同,通常 这可以通过多光谱影像的波谱特征差异的形式反映出来,如灰度深浅或颜色不同,而这样的影像特征差异易于区分识别。2.利用岩石热惯量识别岩性。热惯量是物体阻止温度变化的热反应的一种量度。岩石的热惯量与岩石矿物成分和岩石结构构造密切相关,故可以通过热惯量图像来区分识别岩性。3.利用高光谱分辨力多通道或成像波谱识别岩性。原理比“1”精细得多。4.用图像的纹理结构识别岩性。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遥感影像纹理特征,固可通过对遥感影像纹理特征识别来推断或识别岩性。 30.酸性岩体有哪些主要的遥感影像特征?为什么?:酸性岩体的遥感影像特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波普特征方面,具有较高反射率,即在遥感影像上反映的色调偏浅。

遥感地质学复习题(完整版)

遥感: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主动遥感:指从遥感台上的人工辐射源,向目标物发射一定形式的电磁波,再由传感器接收和 记录其反射波的遥感系统。 的不同,主动选择电磁波的波长和发射方式。主动遥感一般使用的电磁波是微波波段和激光,多用 被动遥感:被动接收自然辐射源发射电磁波信息,然后通过处理来据此判断地物的属性。 遥感按电磁辐射源的性质不同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基本方式,前者如雷达,使用人工电磁辐射源;后者如摄影,使用太阳等自然辐射源。遥感分类:按辐射源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按电磁波波段分(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可见光-红外(多波段));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获取资料类别分(城乡方式遥感、非成像方式遥感);按成像方式分(摄影成像遥感、扫描成像遥感) 多波段遥感:又称多光谱遥感,是利用具有两个以上波谱通道的传感器对地物进行同步成 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容:①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生等)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②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③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④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估计 电磁波: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电场又洗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电磁波在传播中遵循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吸收、散射等传播规律。 假彩色合成又称彩色合成:根据加色法或减色法,将多波段单色影像合成为假彩色影像的一种彩色增强技术。 像点位移:根据中心投影的原理,由于地形起伏,任何高于或低于基准面的地面点投影在水平像片上的像点,相对于在基准面上垂直投影的像点,都有位置移动。由中心投影造成,在地面上平面坐标相同但高程不同的点,在像片面上的像点坐标不同,这种像点位置的移动,称像点位移(投影差)。 高光谱遥感:光谱分辨率在10-2λ的遥感信息称为高光谱遥感。 岩层三角面:遥感图像上,同一岩层面的露头线上任一山脊点和其相邻两河谷点之间用直线相连所形成的三角面,是遥感图像上判断和量测岩层产状的最佳标志。

遥感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一、影响岩性影像特征的主要因素 (一)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因素 (二)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因素 1、岩石的颜色 2、岩石的可溶性和粗糙度 3、岩石的湿度 4、岩石的透水性 5、岩石抗侵蚀性 (三)岩石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地形和水系类型因素 (五)植被和表土覆盖情况 ①灰岩、白云岩风化后,残留的粘土层较薄,且重酸性,植物 不甚发育 ②砂岩风化后形成砂土,多生长灌木和针树 ③页岩风化后形成粘土,植被发育,有利于阔叶树生长 ④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土壤贫瘠,加之含有较多的稀有元素,植被一般不发育 ⑤中酸性岩浆岩风化后形成亚粘土或粘土,土壤肥沃,植物茂盛 二、沉积岩的解译 (一)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对于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岩石风化面的颜色 是最关键的因素。一般情况下,以浅色矿物为主,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浅的岩石,其反射率偏高,色调较浅;以暗色和杂色矿物成分为主,三价铁胶结物较多,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深的岩石,其反射率偏低,色调较深。 (二)沉积岩的图形特征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征是成层性,具有层理,因而在各种遥 感图像上,普遍呈现为条带状、条纹状。即为深浅不同的色调、水系、地貌的直线形-曲线形的相似(平行)形条带。 (三)沉积岩岩性解译 PDF 三、岩浆岩的解译 (一)岩浆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岩浆岩岩石的波谱特征有明显规律可循。 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碱性 暗色矿物多少 浅色矿物少多 岩石反射率低高

像片上色调深浅 黑色深灰灰浅灰灰白白 (二)岩浆岩的图形特征 侵入体的形态,主要有圆形、椭圆形、环形、似长方形、团块形、透镜状、串珠状、分枝状、不规则块状、脉状等。 时代较新的火山岩,由于火山机构保存比较完整,它们往往以 醒目的图形:锥形、舌形、放射状、环状、桌状和平台状等类型展现在图像上。熔岩面上还可见到绳状流动构造和纵向、横向冷却裂沟。 (三)岩浆岩岩性解译 PDF 文 四、变质岩的解译 (一)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一般情况下,正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岩浆 岩相近,副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沉积岩和部分火山 岩接近。决定变质岩波谱特征的主要是矿物成分。 (二)变质岩的图形特征 正变质岩在图像上具备岩浆岩和变质作用产物的双重影像 特征。例如:侵入岩体的块状图形背景上叠加了许多细断续线 纹或肠状线纹,这些线纹往往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它们和围岩 的断续线纹走向一致。 副变质岩在遥感图像上具备沉积岩和火山岩与变质作用 产物的双重影纹特征,即沉积岩的图形类型加细断续条纹条带 ,或复杂的回曲状条纹条带。 (三)变质岩岩性解译 五、地层分析 (一)地层解译的工作程序 1、在前人资料或野外踏勘基础上,选择标准解译地层剖面 ①层序完整、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表性并少覆盖的地段 ②影像清晰,解译标志明显 ③有航空像片像对,以便进行立体观察。建立影像地层单位时,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分层、立体观察 ④尽量有野外实测剖面资料。最好所选择的影像地层剖面位置,与野外测制的地层剖面位置一致,减少野外地层剖面测制的工作量 2、室内建立地层影像标志 3、野外验证,反复对比,进行修正 4、进行区域地层解译,最后勾绘地层界线,完成区域地层解译图 (二)影像地层划分依据 1、影像地层层位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