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区域划分方法

中国区域划分方法

中国区域划分方法
中国区域划分方法

中国区域划分方法

中国区域划分方法

转贴前言:

区域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华北到底包括哪个省份? 每个企业用的标准都不一样, 这里做个参考.

帮大家在做区域划分, 市场管理的时候有个参考标准.

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区、市)。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厦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区、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区、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厦、新疆(5个省、区)。

国有资产年报统计分类的具体规定(试行)

1997年7月3日

------------------------------------------------------

为规范国有资产年报统计分析工作,深入开发国有资产年报数据,为国有资产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国有资产年报统计分类作如下规定:

一、基本分类

本规定以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的基本分类为依据,参照国家经济管理工作习惯用法,对国有资产年报统计初步分为六

类。

(一)按产业特性划分:分为垄断性产业、竞争性产业、公益性产业。

(二)按产业结构划分: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三)按产业管理部门划分:分为农业、林业、工业、建筑业、地质勘查及水利业、交通运用业、邮电通信业、贸易及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其中:工业产业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冶金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森林工业、食品工业、烟草工业、纺织工业、石化工业、医药工业、机械工业、军工工业、电子工业、电力工业、市政公用工业及其他工业。

(四)按具体行业划分: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棧梗矗┲械拇罄唷⒅欣嗪托±啾晔痘 帧?

(五)按经济带划分: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远地区。

(六)按行政区域划分: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

二、具体划分

(一)按产业特性划分

(二)按产业结构划分

(三)按产业管理部门划分

(四)按具体行业划分

(五)按经济带划分

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

(六)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市、区)。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夏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

三、适用范围

(一)国有资产年报数据,国有资产季度监测数据汇总、分析。

(二)清产核资数据汇总、分析。

(三)各省、区、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国有资产年报数据测算评价指标标准值。

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区、市)。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厦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区、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区、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厦、新疆(5个省、区)。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

1 三大地带

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

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

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2 八区域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本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2019万。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863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3085万。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4611万。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大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总面积39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5800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以上内容转摘自这里https://www.doczj.com/doc/ac11787805.html,/Article.asp?TempNum=24624

国(大陆)区域的划分

--------------------------------------------------------------------------------

发表日期:2003年8月14日出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作者:周红已经有5927位读者读过此文

鉴于目前关于中国区域的各种划分方法存在众多弊端,不便于深入分析地区差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课题报告《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提出了划分中国(大

陆)区域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把中国分为八大区域,即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地区。报告指出,各地区在地域范围、人口规模和富裕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大西北地区地域最为宽阔,西南地区人口最为众多,东部沿海地区最为富庶。综合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最强,市场前景最大,是中国21世纪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广阔,陆上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达12.8亿。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如2001年,上海市人均GDP高达37382元,而贵州省人均GDP只有2895元,两者相差10倍以上。因此,研究中国的区域问题,必须把中国分成若干不同的区域。

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沿海和内地;60年代,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主要有:

(1)三大地带。这一方法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但不同的时期,每个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不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逐渐被确定了下来。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

(2)六大综合经济区。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3)七大经济区。包括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4)九大经济区。这里有两种划分方法。第一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黄河中游流域、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第二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北部内陆、东部沿海、东部内陆、中部内陆、南部沿海、西部内陆和西南内陆等。

(5)九个“大都市经济圈”。包括沈大(沈阳、大连)、京津冀(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济青(济南、青岛、烟台)、大上海(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宁波、杭州)、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吉黑(长春、哈尔滨)、湘鄂赣(武汉、长沙、南昌)、成渝(成都、重庆)等。

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区域的划分方法比较零乱。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官方比较接受的是“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法。

区域划分既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方便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和区域政策的分析。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为适应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之需要,中国区域的划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空间上相互毗邻;(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3)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5)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5)社会结构相仿;(6)区块规模适度;(7)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8)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型;(9)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

对照以上原则,可以发现,前面提到的各种划分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的区块过大,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有的没有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不便于搜集整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数据;有的没有考虑历史延续性,提出的概念与常识不符;有的覆盖的区域不全,不是完整的区域划分。

根据以上原则,考虑到目前各种划法的种种弊端,我们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如下八大区域: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2)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两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3)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358 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源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4)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2019万。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5)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863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6)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总面积68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23 085万。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7)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134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24611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8)大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总面积398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5800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李孝聪著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

李孝聪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ISBN 7-301-07802-1/k 0348

530千字

定价38.00元

目录

前言:区域历史地理的理论思维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西北地区:甘、宁、青、新

1.中国内陆与亚洲腹地

2.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

3.区域经济开发、人地关系与城镇分布的地带性4.西北内陆的多元民族文化

第二章西南地区:川、滇、黔、藏

1."盆底"与"屋脊"

2.川陕交通、"藏彝孔道"与西南边陲之路

3.西南经济开发、中心城市与政区之变

4.阶梯式的居住景观与民族文化区

第三章中原地区:陕、晋、冀、鲁、豫1.黄土的侵蚀与堆积

2.崤函之险、"太行八陉"、中原的陆驿与运河3.帝都之薮

4.中原文化的地带性

第四章长江中下游地区:鄂、湘、苏、皖1."九曲回肠"与"吴头楚尾":长江中下游自然地理

2."南襄隘道"与"义阳三关":中原通江南之路

3.横看成岭侧成峰:长江中下游流域城市经济发展的轨迹

4.经济与文化的重合:江南的民居与园林

第五章东南沿海地带:浙、闽、台

1.陆架与潮汐

2.舟船的世界:大陆、内洋与外海的交通

3.中国沿海港口城市的选址与经济腹地

4.大围和小围:浙闽文化景观

第六章岭南地区:粤、桂、海南

1.红土、桑基鱼田:岭南的自然环境与地缘政治

2.中原下岭南之路:珠矶巷与移民迁徙的路线

3.得风气之先的岭南城市风格和影响

4.岭南民系与岭南文化

第七章东北地区:辽、吉、黑

1.松、辽与白山黑水

2.蓟辽走廊和"中东铁路"

3.开埠与移民,东北的城镇体系

4.东北亚文化圈

第八章北亚草原地区:内、外蒙古

1.逐水草而生:北亚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与地缘政治结构

2."草原之路"及其过客

3.长城的分布和影响

4.塞外风情

前言:区域历史地理的理论思维与研究方法

本书是为北京大学课程《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开发和文化景观》编写的教材。以中国区域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为视角,阐述大地域、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形成发展进程中

的历史地缘政治结构,在区域地理环境制约下,水陆交通线与城市的分布,地区开发的模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中国文化区域的划分,文化扩散与融合,区域民间文化的特征。本教材与多媒体讲授相结合,按中国黄土高原、河西走廊、西北内陆、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淮海平原、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岭南地区、东北平原与山地、内、外蒙古草原等大自然区的划分来讲授区域历史地理。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从区域的角度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区自然环境、经济与文化历史地理的综合性认识,适应学术研究和经济文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区域性研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是对以往的整体性、概括性描述之不能自圆其说的批评和补充,也是学术研究与现实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接口"。因此,我们期望这门课程和教材的内容能够对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有些新的启发。

传统地理学就其研究主题:地理本体(geographic substance)的性质,分为部门地理(topical geo graphy)与区域地理(regional geography)的研究,也有将地理学分为"系统的"(systematic geograph y)和"区域的"的地理学。其实这只是地理学观察世界的角度、研究和表达方法的差别,不应当将其视为"两分"(或二元),部门与区域有着紧密的关联和不同的表述。美国地理学家R.哈特向(Richard Hartsh orne)极力主张地理学的焦点是区域差异,即地球表面上各个景观的嵌合。因此,他强调对区域差异的事实做出解释,这种区域差异不仅仅是某些事物在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差异,而且包括每个地方地理现象的总体组合与任何其他地方地理现象总体组合之间的差异。

关于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曾受到前辈学者的关注,并提出了他们的见解:

侯仁之先生说:"在区域历史地理的写作中,根据纵向研究或地理演进的方法论,如何通过一系列的不同时代的地理剖面,来有效地进行区域描述,在我国还是一个有待验证的问题。" 按照侯仁之先生的思路,通过区域性的专题研究,提供地理学上的透视,与政区沿革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一系列历史地图来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剖面,就能够建立一种完全可能的框架结构。

谭其骧先生认为:"以中国疆域之辽阔,要想一动手就写好一部完整、全面的中国历史地理,大概是不可能的。只有先从区域历史地理入手,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先做好具体而细致的研究,才有可能再综合概括成为一部有系统有理论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谭其骧先生更加明确了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在整体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体系中应当是研究的基础。

从事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工作的起点应当首先确定所要研究区域的界线,然而区域的界定则是最复杂、最困难的。读者不难发现我们在这部教材里的区域划分也不尽合理。为什么呢?因为区域本身意味着综合性与可比性。区域本来应当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为地事先划定的。可是,在人文地理研究中(无论历史的或现代的)"区域"往往是由研究者来划定。其界线的划分,既有按综合自然区划,也有按现代行政区划,或者按现代经济区划。例如:以现代省区界线来描述古代的农业地理或文化地理,不能说这样的区域界定没有道理,因为现代省区界线的形成有着历史演进的规律性与合理性,与历史上的经济区或文化区有相当

密切的关系,无论农业区界线、文化区界线与行政区界线吻合与否,都值得研究。但是,按现代省区来研究专题性部门历史地理问题,容易人为地割裂长期自然形成的区划。或者说不是从事物的本源出发,使读者不易体察在发展与流动中是否逐渐形成了某种区划,是否体现出地理学家强调的区域间的差异。

从现代地理学的理论来看,区域是地理学的基本分析范畴。"区域是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区域往往有具体的地方所指。本质上讲,区域是地理空间的一种分化,分化出来的区域一般具有结构上的一致性或整体性。这里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城乡结构、资源环境结构乃至于行政结构、文化结构等。区域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理现象,有其本质的而非人为赋予的性质。

区域包含若干景观单元,景观单元在空间相互配合形成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数学形式通常称为空间格局,区域的结构特性或称为区域的差异性。区域结构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区域的层次性。由于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区域内可以划分为自然带、亚地带、自然大区、自然区,以及不同的水热结构单元或土地类型单元,形成一个层次系列。地域分异中,层次性的存在使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来划分区域的层次。区域在自然状态或物理结构方面是稳定的,而在人文状态或结构方面是不断演化的。

区域存在中心--腹地结构或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划分。中心的意义在于它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比腹地更占有优势,从而将区域按一定的层次和规模等级关系组织起来。不同的地理类型区,如文化区、经济区,可以具有不同的中心--腹地结构,而政治、文化对经济又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使许多不同性质的中心--腹地结构有重合性,核心区与边缘地带是互动的。

地理属性的一致性,使空间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区域;依据属性的不同,又可以把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区域,例如:自然区、经济区、行政区、文化区、气候区、农业类型区、地貌区、生态区等,其基础是地域分异性。各类型的区域可能有不同的边界,也可能有相同的边界,依地域分异的性质而定。不同类型的区界一般不重合,但是也有可能相重合。将地球表层划分出若干区划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城市是历史上形成的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的高度聚集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的社会物质系统"(周一星)。古代社会的城市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现代城市的判识条件,可是至少在某一方面成为一个区域内的核心。城市的自然、生态、经济和文化过程,构成了一个综合的地理环境。城市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城市拥有山丘、河流、阶地、海滨等自然景观,也体现在城市的建筑、园林、服饰、饮食、习俗、语言等人文景观方面。

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关联是从一套独特而综合的视角产生的,地理学家通过这种视角观察他们周围的世界,这种独特而综合的视角也可以应用于观察古代的历史与社会。正像所有的现象都在时间中存在而有其历史一样,它们也在空间中存在而有其地理。因此地理和历史就成为了解世界的核心。地理学的视角包括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地方、空间和尺度来观察世界;其二,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

系统联系起来的综合性研究;其三,应用图像的、语言的、数学的、数字的和认知的方法来进行空间表述。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现代空间表述技术手段:

观测对现象与事件的观测是地理学精确表述真实世界所关心的中心问题。传统观测方法是地理学家通过野外观测和探查,对对象进行直接的现场接触。野外工作对微尺度和中尺度观测尤其有效。

遥感地理学家在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所得数据进行地区性和全球性土被(land cover)调查和监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尺度是用遥感法收集资料时会遇到的问题,影响所收集的资料的质量和可用性。

地图地理学与地图学之间传统的紧密联系赋予了本专业对空间和地方的关注。对地理学家来说,地图不只是导向的助手,地理学更看中对地图的使用,强调对地图的解释。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区域地理研究将更加注重自动汇编、处理和分析野外观测资料。电子地图与多媒体的结合将比传统印刷版地图更有包容性。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切入点

从中国现代自然地理区划入手,按现代大区域复原历史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景观,阐述区域地理的历史变化过程。注意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把握历史政区与现代政区的划分异同,分析界线不相吻合的原由,阐述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将现代区域地理学理论与对历史时期的分析描述相结合,指出各区域的特征,重点强调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由差异性出发可将大区域分为地区、地方与地点等不同层次的亚区域。描述和解释地区差异,是区域地理学的重要任务,而划分地理区的目的,则在于了解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域组合,认识地区差异,分析区域发展规律。我们可以从地方、空间和时间尺度对某一时代的宏观大区进行研究。行政区划是自然、人文综合条件的产物,其形成以后,特别是形成相对稳定的层级区划后,往往对文化区的空间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府,往往是区域文化亚区的地域划分标志,在其所统辖次级政区内,例如:厅、州、县,则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一致性。

"地缘政治"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曾经因为被片面地理解而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长期被打入冷宫,因而使该领域的研究在中国大陆显得相对薄弱。"地缘政治结构"指的是受政治制度与政治环境等要素制约而形成的地理空间结构,反之,这种地缘结构又对地区政治的动向有着重要的影响。习惯上"地缘"一词专指全球问题,我们在教材中将其引申为区域内部的行政区划结构,表述为"区域的地缘政治结构"。对于古代中国社会来说,地缘政治结构是受地方行政制度与自然环境双重约束下所形成的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地缘政治结构最主要的政治因素就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翻开从古到今的中国历史,没有一个时代能够摆脱这个"地缘政治结构"的影子。怎样建立合理的地缘政治结构,化解集权与分权的矛盾?从行政区与监察区的划分,行政区的层级与管辖幅度,可以透视历代王朝如何既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能给予地方一定的权力,妥善地处理"地缘政治结构"能够保证王朝的繁荣兴盛。

既然区域研究是地理学最基本的视角,每个区域都可以分为"核心"与"边缘"两大部分。那么在古代的农

业社会中,最主要的资源为可耕地,因此,区域的核心部分大都位于河谷或低平地带,边缘地带则位于区域周边的高地、沼泽、盐碱滩或绵亘的山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不同,导致了核心区与边缘地带的差异。任何中国历史时期的区域研究,必然有"核心"与"边缘"之分,可以是全国疆域范围的尺度,从京、都所在的畿辅核心区到地方一级的审视;也可以缩小到某个范围较大的宏观大区(macro-region)的考察;或者将视角缩至更小的次一级区域来研究。对一个时代文明的认知应当具有区域研究的眼光,从比较中发现真实,看出差异。

从研究意义上看,由于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城市经济反映一个国家、民族或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也可以体现出文化传统和政治思想。所以研究城市空间以及城市经济,对区域研究和历史研究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按照现代地理学的理论,城市是兼有经济、行政和自然性质的一种综合性区域,城市作为地球表面的一种地理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位置和分布的特征,二是城市内部地域差异的特征。因此,以城市为线索的历史区域地理研究也应当兼顾城市在上述两方面的特征。既要把历史上的城市放在一定的区域里,研究城市位置的选择、城市分布及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城市体系;也要把城市自身当作一个空间(区域),研究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前者所谈的区域可以理解为在相对较广阔的地域(面),诸多城市在地域空间中作为"点"或以"线"联系的群体来研究;后者是将一座城市的建成区看作一个区域"面"来分析其选址、城址转移、街道布局等城市外貌的形态特征与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揭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规模、形态、布局与职能组织配置关系怎样形成和变化。中国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是城市文明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适应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种种需要而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双重影响下的塑造。

将区域的描述与部门地理的研究相结合。文化有着很强的地域色彩和地域差异。从文化特征的地域差异分析入手,进而划分出文化区,是区域文化历史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对历史时期文化地理的研究,应尽量利用反映当时人的认知的史料,而不是依据今人观察到的一种分区方案。因为关于文化研究的理论、分区模式都是现代感知的产物,未必能够真实地反映过去时代人们感觉中的文化区。另外,文化会随着人的流动而扩散,因此要注意原生地域文化的地缘色彩,与传播地文化的流变。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始终离不开地球表层,离不开人与地理环境这一主题,地理学家始终关注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地理学研究对象兼具自然与人文的特点,使地理学成为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关注全新世以来地球表层与人地系统的调控研究,无疑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但是,作为大学教材的内容,还是应当首先将中国各个区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地理特征讲述出来,使学生们能够从区域差异中发现有关人地系统演变的问题。

本教材的结构与体例

本书以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宏观大区与现代中国的行政区划相结合,同时照顾到历史上一些已经习惯的划区原则。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频率比人类社会的演替要缓慢得多,所以尽管今天的地理环境与历

史时期不能相比,我们也还是可以借助于当代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空间分布来描述历史区域地理的情况。

本书根据导致地域分异性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把全国分为8个宏观大区:

西北地区,含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

西南地区,含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等省市区及陕甘之秦岭以南地区;

中原地区,含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含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区;

东南沿海地区,含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

岭南地区,含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省区;

东北地区,含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内、外蒙古地区,含历史上长城以北的内蒙古和外蒙古地区。

历史区域的划分是最棘手的问题,因为我们祖国的疆域和政区在历史时期多有变更,很难确定以哪个时代的疆域政区为本书叙述的空间结构。因此,我们基本上是以今天中国的疆域政区作为区域划分的基础,同时照应历史上曾经是属于我们祖国的疆域而现在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之内的地区。严格地讲,以现代疆域政区划分区域并不合理,但却是最容易为广大读者从地理方位上所理解。尽管如此,我们在叙述中也对分区做了适当的调整。

我们也没有完全按照当代综合自然地理区划划分的标准,即按热量差异、植被、土壤等要素的不同来划分区域。虽然看起来不很合理,但是我们也尽可能地考虑到现代自然地理区划的划分原则和要素。本书8个宏观区划主要参照自然地理的分异,基本上以当前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省区为纲,为的是学生们可以用熟悉的当代行政区划对过去的历史政区进行对比,发现演变的规律,同时又能够处处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色去理解,所以有些地区又打破了现时的省界。譬如:秦岭以南的汉水上游,本书没有放在陕西省来讨论。实际上,将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与当前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嵌合在一起很困难,也是不尽科学的事情,何况我们讲述的内容又是历史时期的区域地理,更使人无从下手。以第三章中原为例,我们本想以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两大区域为纲,但是在编写过程中,还是发现自然区划与人文地理不易整合,特别是作为教材,难以令当代大学生从地理空间上有清晰明确的感知。所以,最终我们还是采用大宏观区域与现代省区的结合,这只是退而求其次的不明智之法,我们希望获得不同意见的反馈以后,或许能够在再版时完全以历史自然区划来统合。

鉴于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从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学科分得过细,学生的知识结构过于狭窄。理工科学生对历史人文知识的了解只有中学,甚至是初中学到的那么一点;文科学生则上不懂天文,下不知地理,对祖国的自然地理环境还很陌生。岂不知,古人一向以"史地不分家"来看待前哲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所以才使历史地理学成为中国传统学科里最具本土性的学科之一。关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经过

20世纪长达一个世纪的科学地辩析,已经无可争辩地划属地理学科,所以,这部区域历史地理教材也必然应当更多地侧重于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相结合的诠释。

本书的章节体例。每章的结构按照自然与人文分为四节,即历史自然地理环境、水陆交通、区域经济开发与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我们用概况性的关键词或短语来提示各个区划的特点,以避免统一标题的单调乏味。

各节的内容和所占权重如下:

第一节、历史自然地理概况(权重20%),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河湖水系、自然地理分区,目的是对大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总体的认知。其中的自然地理分区是根据地貌单元将区域内再细分成若干亚区,并与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整合起来;阐述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历史时期有重大标志性的环境景观变化(如河流、湖泊、绿洲);每个区域末尾都点评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与历史地缘政治结构。

第二节、历史交通地理(权重25%),介绍历代陆路和水运交通线的分布和走向,重要的关节点(山口、津渡、分叉路口等),环境变迁对交通选线的制约,适当穿插发生在交通道路上的历史人物事迹。

第三节、区域经济开发与城市(权重35%),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开发与人地关系的相关分析,地区开发与历史政区分合的关系,区域中心城市的选址与发展历程,城市分布的地带性和城市形态特征,导致城市兴盛或衰落的因素分析。

第四节、历史文化景观(权重20%),阐述历史文化景观形成的地理背景,历史文化区域的划分,文化的扩散与融合,以环境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为标志的区域文化景观特征。

每一章节都必须考虑地理对象在历史时期的区域状况,这种区域划分是建立在对历史的追溯基础之上,是四个特定研究视角下,一定历史阶段的区域地理形态。

由于区域地理本身意味着差异和比较,譬如:山地河谷地形,有明显的气候与植被的垂直分异,而平原地区则不突出。因此,每一章节的内容不会统一,也不求平衡一致。

本来每个章节的开始应当介绍有关该地区历史地理研究的学术史,历代政区沿革也是传统篇目中不能或缺的内容,考虑到本书是作为"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的姊妹篇,上述内容已经在《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中述及,为避免重复,故不再赘言。教师可以在课堂讲授时随机介绍。

本教材以阐述为主,不拘泥于细节考证。章节末尾,列出相关参考书目和问答参考题。书中某些段落引用历史文献与摘引当代研究论著,未能一一注明出处,有掠美之嫌,敬请谅解。

总体来讲,本教材的主导思想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强的制约性,人类始终在保持生存发展与社会完善中寻找适应自然环境的最佳途径;同时,人类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

中国具体区域的划分

具体行政区划单位 华北 北京市,简称京,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人口1262万人。共有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4个市辖区、2个县),322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40个街道、144个镇、33个乡、5个民族乡)。市政府驻东城区正义路2号,邮编100001。行政区划代码110000。 天津市,简称津,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人口990万人。共有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3个市辖区、3个县),244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10个街道、123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市政府驻和平区大沽路167号,邮编300040。行政区划代码120000。 河北省,别称冀,面积约19万平方千米,人口7298万人。共有1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1个地级市),17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36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108个县、6个自治县),2233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个区公所、273个街道、1013个镇、894个乡、52个民族乡)。省会石家庄市,省政府驻维明街10号,邮编050052。行政区划代码130000。 山西省,别称晋,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人口3474万人。共有1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1397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01个街道、564个镇、632个乡)。省会太原市,省政府驻府东街101号,邮编030072。行政区划代码140000。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面积约118万平方千米,人口2470万人。共有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9个地级市、3个盟),10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1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909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40个街道、477个镇、68个乡、17个民族乡、106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首府呼和浩特市,自治区政府驻新华大街63号,邮编010055。行政区划代码150000。 东北 辽宁省,简称辽,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人口4252万人。共有14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4个地级市),10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15087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611个街道、6071个镇、221个乡、69个民族乡)。省会沈阳市,省政府驻皇姑区北陵大街45号,邮编110032。行政区划代码210000。 吉林省,简称吉,面积约19万平方千米,人口2724万人。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6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17个县、3个自治县),898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80个街道、428个镇、162个乡、28个民族乡)。省会长春市,省政府驻新发路329号,邮编130051。行政区划代码220000。 黑龙江省,简称黑,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人口3843万人。共有1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2个地级市、1个地区),12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1278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383个街道、478个镇、276个乡、58个民族乡)。省会哈尔滨市,省政府驻南岗区中山路202号,邮编150001。行政区划代码230000。 华东

中国区域划分

中国区域划分 一、按行政区域划分: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大连市; 2、西北地区:指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西北”,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及内蒙古部分; 3、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的部分; 4、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湖北、湖南、河南; 5、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华东六省一市指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上海及宁波、厦门、青岛; 6、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7、西南地区:指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大西南); 注释:传统的西南——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注释: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区、市) 二、八大区域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2、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两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3、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源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4、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2019万。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5、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863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

中国省份简称及地理的区域划分

华北: 是指中国地理上位于中国北部的一片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华北地区的中心是华北平原。 华北地区位于北纬32°—42°之间,西邻青藏高原,东濒黄、渤二海。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相接。大致以≥10℃积温3200℃(西北段为3000℃)等值线、1月平均气温-10℃(西北段为-8℃)等值线为界。从丹东、阜新、彰武、围场、张北、右玉、榆林、定边,中宁至乌鞘岭一线,此线以南大部分属暖温带,作物二年三熟,黄土广泛分布。华北地区的西界,自乌鞘岭以南沿祁连山东麓、洮河以西至白龙江,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与青藏高原相接。南界为著名的秦岭淮河线,相当于≥10℃积温4500℃、1月平均气温O℃等值线。夏季长达6---9个月,具体界线为秦岭北麓,经伏牛山,淮河至苏北灌溉总渠。亚热带作物逾越此线则不能正常生长,各种自然现象在这条线的两侧都有显著差异,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华北地区包括四个自然地理单元:东部的辽东山东低山丘陵,中部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 辽东、山东半岛以犄角之势环抱渤海。这两个半岛上的山地丘陵海拔大多在500米左右,只有少数山峰超过1000米,山势虽不高,但对海洋季风的运行却有一定的影响,构成华北地区海陆间的第一道地形屏障。中部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一般不超过50米,黄淮海平原北缘的冀北山地和西缘的太行山海拔600—1000米,构成华北地区第二道地形屏障,进一步阻挡海洋湿润气流的向西延伸,加强了华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华北地区是我国古代文化中心,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使自然面貌发生很大的改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的危害,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华东简介】 地区名。按照地理区域划分一般指中国东部6省1市所在的区域,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和上海市。如按照经济区域划分,则一般指中国东部5省1市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和上海市。1950~1954年曾为一级行政区域。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为主,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面积79.47万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3.32亿,占全国29.0%。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5681.98亿元,占全国32.2%;国民收入4888.19亿元,占全国33.9%(以上数字均不包括台湾省)。全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讨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四.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我国的区域划分

中国共分为哪几个区域?每个区域所包含的省市都有哪些? 中国区域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区域按经济带划分: 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 八区域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获奖教案

【课题】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2.在图中指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说说自己对家乡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首先,我们看看下列几幅 图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 教师引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 异显著,从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到麦 浪滚滚的华北平原,从牛羊成群的内蒙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日 常所见所闻试着说出图中的 四个地区: 依次是西北地区、华北平原、 南方地区、内蒙古高原。 仔细阅读教学目标,快速浏 览本节内容。 图片直 观性强, 学生在 观察图 片的同 时体会 祖国大 地的姿 态万千。1.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 试着评价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

合作探究古高原到浩瀚无垠的新疆沙漠、戈壁 滩,祖国大地姿态万千,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 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的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 据。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观察分析:1、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是 如何确定的?(在下面的图中找出秦岭 -淮河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青藏 高原边缘线,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 对应起来) 读图分析,找出找出秦岭- 淮河一线、400毫米等降水 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与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作一 比较。 组内交流,学生代表回答观 察的结果:秦岭-淮河一线基 本与1月0℃等温线、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 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基本 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一致;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 线基本与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一致。 学会读 图是学 好地理 的关键, 等温线 图和等 降水量 线图以 及分层 设色地 形图,都 是以往 所学,学 生可以 将新旧 知识结 合,增强 知识的 联系性。

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可编辑版】

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 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 6月中旬,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提出了新的综合经济区域划分设想,把内地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域。在新的区域划分设想中,中部被一分为二,这是否会影响刚刚聚拢的中部的合力?新的区域划分设想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将会为重新洗牌的区域带来哪些影响?为此,《经济视点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制订该区域划分方案的主要参与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锋博士。经济视点报:新的区域划分设想将内地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并细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这与以往的“东、中、西”划分方法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次提出综合经济区域重新划分的背景是什么?刘锋: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条件和水平的巨大差异。迄今为止,就区域划分而言,官方和学者提出了不下几十种的方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七五”计划时划分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提法。目前,这种划分方法显得过于粗略,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和制定区域政策,难免产生政策上的“大而统”和“一刀切”。“十一五”期间,为配合我国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层级体系和框架,以便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经济视点报:在旧有的划分中,国家实行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优先,带动中、西部发展的战略。重新划分后的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同以往区域间的合作有什么不同?刘锋:总体上

来说,有了大的经济区以后,在经济区内部,可以对经济区内的经济联合起到比较强的推进。传统的三大地带差异比较大,现在就是考虑能不能有更具有分类指导意义的划分,更具有可操作性,像东北三省,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江苏等区域,要对整个区域的区域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规划。经济视点报:八大综合经济区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刘锋:考虑到中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地区差异性大,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级多类型的体系和框架,既有一级的经济区划,还有层次分明的次级区域,这将有利于政府统筹安排,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从“十一五”规划的需要出发,为适应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之需,进行区域划分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空间上相互毗邻;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社会结构相仿;区块规模适度;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经济视点报:黄河中下游综合经济区域的定位主要是能源开采和奶业基地,但河南在这一地区内的农业大省的现实却没有考虑进去。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在省内,甚至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影响。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是否会影响某些未被列入规划的产业的发展?刘锋:目前的报告还只是一个很简要的定位,它并没有面面俱到地对一个区域进行较全面的阐述。比如,河南和山西划在了一个区域,但它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一个是农业大省,一个是能源大省,要想使国家的某项具体政策在这一区域完全具有互通性还是比较难的,但总的来说,这比三大经济带的针对性更强一些。鉴于科学划分经济区域需要做深入系统的综合性研究,本

中国市场的区域划分

共享中国市场2015/1/22 目前中国市场的区域划分 七大经济区。包括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中国区域的划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空间上相互毗邻;(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3)经济发展水平接近;(5)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5)社会结构相仿;(6)区块规模适度;(7)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8)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型;(9)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 ★华北 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邢台邯郸沧州衡水内蒙古呼和浩特通辽赤峰呼伦贝尔包头山西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城忻州晋中临汾运城吕梁 ★华东 上海浙江杭州绍兴宁波湖州嘉兴金华丽水温州台州衢州舟山山东济南聊城烟台威海青岛泰安莱芜济宁临沂德州淄博潍坊日照东营滨州枣庄菏泽福建福州莆田南平厦门泉州漳州三明龙岩宁德江西南昌九江鹰潭宜春新余上饶萍乡景德镇吉安赣州抚州江苏南京徐州盐城扬州泰州镇江南通常州无锡苏州淮安宿迁连云港安徽合肥芜湖黄山淮北淮南阜阳蚌埠滁州宣城安庆池州铜陵六安巢湖亳州宿州马鞍山 ★华中 河南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南阳驻马店周口商丘开封新乡三门峡濮阳信阳鹤壁安阳焦作漯河湖北武汉荆门荆州十堰随州襄樊宜昌孝感咸宁黄石黄冈鄂州仙桃潜江天门湖南长沙张家界株洲岳阳郴州常德衡阳邵阳湘潭益阳湘西永州娄底怀化 ★华南 广东广州清远深圳佛山肇庆中山东莞韶关汕头顺德珠海揭阳潮州惠州江门茂名湛江梅州河源汕尾阳江云浮海南海口三亚琼海文昌香港澳门 ★西北 宁夏银川吴忠石嘴山固原中卫青海西宁甘肃兰州张掖武威天水庆阳平凉酒泉金昌嘉峪关定西白银陇南新疆乌鲁木齐陕西西安咸阳榆林延安渭南铜川商洛汉中宝鸡安康 ★东北 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鹤岗绥化双鸭山七台河佳木斯鸡西黑河吉林长春吉林通化松原四平辽源白山白城辽宁沈阳阜新盘锦抚顺营口大连鞍山葫芦岛丹东铁岭辽阳锦州朝阳本溪 ★西南 重庆云南昆明玉溪楚雄德宏迪庆个旧临沧怒江曲靖思茅昭通普洱丽江保山西藏拉萨贵州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四川成都泸州达州广安广元乐山内江遂宁宜宾攀枝花自贡绵阳雅安南充眉山德阳巴中广西南宁桂林百色玉林梧州钦州柳州贺州河池贵港防城港北海来宾崇左 真心感恩衣食父母诚信牵手健康生活QQ:XXXXXXX

最新中国大区划分方法及区域销售布局知识分享

中国大区划分方法及区域销售布局 A.省份方式划分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2、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河南); 4、华东地区(包括上海、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山东); 5、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6、西南地区(包括重庆、云南、贵州、四川、西藏); 7、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B.重点城市经济板块划分 东北大区:中心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 环渤海大区:中心城市:北京,天津,大连,烟台,青岛,唐山,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中原大区:中心城市:郑州,济南,洛阳,西安,徐州,淄博 长江中游大区: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芜湖 长三角大区:中心城市:上海,合肥,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温州 珠三角大区: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 西南大区:中心城市: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南宁 西北大区:中心城市:兰州,乌鲁木齐,银川,西宁 东南大区:中心城市:台北,高雄,厦门,福州,泉州 共9个大区, 每个大区的核心地区分别是沈阳,北京,西安,武汉,广州,上海,成都,乌鲁木齐,台北;其他省份没有列入的城市暂时属于自己的小区,主要包括,西藏,海南等。

目前,IT厂商划分销售区域,基本上是按我国行政区域来划分,由此来确定渠道的架构。因此,销售区域的划分是否合理,对厂商的销售会有很大影响。 一般在大区划分上,主要是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六个大区,有的厂商又增加华中大区,当地的分销商不管是独家还是多家,就设立在这些大区的中心城市。总的来看,这样的划分不错,如华北以北京为中心,华南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因为这些区域的分销商能够有效覆盖到各个省份。然而,也有一些区域,厂商的分销商的设立就不合适,如在华东,把分销商集中在上海,对上海、浙江市场能够很好覆盖,但在江苏、安徽等地,市场占有率却很低;同样,一些厂商在西南大区的分销商集中在成都,但这些分销商在云南、贵州却影响不大。因为虽然都是华东或者西南区域,不同的省份的消费能力、习惯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不同的分销商的有效势力范围也是不同的,有些省份很强,有些省份却很弱,这些大区分销商要覆盖到自己弱势的省份,不仅成本大,而且不容易被当地渠道接受。一些厂商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更细化销售区域的划分,比如把华东划为两个区域,上海、浙江是一个区域,江苏、安徽是一个区域。 而对那些已经深入到省一级市场的厂商,是不是就合理划分好了销售区域了?其实不然,因为不同省份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省会城市的分销商能够影响到该省所有的地市,有的只能覆盖到部分地市。因此,根据各地情况合理划分销售区域就尤为重要。比如江苏,南京的辐射力是很强,但像苏州、无锡等城市本身的内需很大,当地渠道更愿意和厂商打交道,而如果通过南京的分销商去覆盖的话,当地大的渠道商的积极性就不高。清华同方在江苏的成功,就是在苏南有分销商,能够对当地的客户做出及时响应,比别的厂商反应更快。像福建,福州虽然是省会,但厦门在闽南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如果厂商只在福州设立分销商,销售量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山东的济南和青岛也是同样的情况,青岛因为自身的需求量大,对胶东半岛的辐射力很强,所以青岛的渠道不太买济南公司的账,在济南、青岛各设一家总代理或者分销商的厂商的销售情况要远远好于只在济南设立分销商的同类厂商。 还有那些夹在两个省份甚至是几个省份的区域,在考虑市场归属的时候,更是需要考虑到实际的情况,而不能简单处理。比如安徽的马鞍山,因为离南京很近,有不少人甚至直接到南京购买,因此,当地渠道受到南京公司的影响比较大,简单把马鞍山划归合肥的分销商不合适;如果划归南京的分销商管,一些行业单,可能又需要在合肥做关系,合肥的分销商又能起到作用,也不合适。 因此,合理划分销售区域需要厂商根据当地市场特点、渠道合作伙伴实力等综合考虑。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对领土进行分级分区域划分,进行有效的分级管理,把国家疆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行政区域。古往今来,我国各个朝代都有不同层次,不同区域范围和不同行政区划的名称。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郡(后增至郡),郡下设县。汉时设州,唐时初设州、县,后又在州上加设道,全国分道(后增至道)。宋时改道为路,全国分路(后增至路)。元朝是建省的开始,直隶中央的一级政区称中书省,其他地区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以下设路、府、州、县。明时行省又称布政使司。清时沿用了省级行政区划,并简称为省,年新设新疆省,年将福建省的台湾府改设为台湾省。民国时期沿袭清代省制,区划数量多次调整,并增设直辖市建制。年抗战胜利后,台湾省回归祖国版图,东北三省改划省。至民国末期,全国共个省,个院辖市,地方。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曾按不同方位,设立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大行政区,代表中央管辖所属的省级行政单位。年撤销大行政区。多年来,在沿袭民国时期省级行政单位基础上,也有不少调整变化。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等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年设立海南省,年设立重庆直辖市,年和年分别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现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目前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级、地级、县级、乡级四级,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 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年设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年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也是与邻国陆地边界最长的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年设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僮族自治区(年僮更名为壮);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西藏通往尼泊尔的樟木口岸是我国著名的一级边境口岸。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对原英国占领的香港和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但仍然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一级行政区,是国家版图的一部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相邻。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及多个岛屿和附近海域,陆地总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多万。使用汉语和英语,通行广东话和客家话。香港在秦朝时已纳入中国版图。年鸦片战争后,英国以五个不平等条约逐步占领香港。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年月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岸,北与广东省珠海市接壤,东与香港隔海相望。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及附近海域组成。陆地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使用汉语和葡萄牙语。年在澳门海域活动的葡萄牙人以货物受潮需要晾晒为由,贿赂当地官员,登陆取得居住权。年葡萄牙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占领了澳门地区。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

中国地理省区域划分及具体的直辖市、省、市、县

一、中国地理省区域划分: 1、东北地区(3个):黑龙江、吉林、辽宁 2、华北地区(5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3、华中地区(3个):河南、湖北、湖南 4、华东地区(8个):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湾 5、华南地区(5个):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6、西北地区(5个):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 7、西南地区(5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二、各直辖市、省、市、县: 1北京市: 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大兴区、昌平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 2上海市: 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县 3天津市: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区、静海区、蓟县 4重庆市: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綦江区、、大足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5辽宁省: 沈阳市: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浑南区、沈北新区、于洪区、新民市、辽中区、康平县、法库县 大连市:西岗区、中山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 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抚顺市: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顺城区、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 本溪市: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

中国地区划分

中国地区区域划分: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台港澳地区中国具体的区域划分: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西北"。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一、中国有23个省 1、河北省(冀) 2、山西省(晋) 3、辽宁省(辽) 4、吉林省(吉) 5、黑龙江省(黑) 6、江苏省(苏) 7、浙江省(浙) 8、安徽省(皖) 9、福建省(闽) 10、江西省(赣) 11、山东省(鲁) 12、河南省(豫) 13、湖北省(鄂) 14、湖南省(湘)

中国区域划分的不同划分方法

中国区域划分的不同划分方法: 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区、市)。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厦门、青岛(10个省、市)。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区、市)。 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区、市)。 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厦、新疆(5个省、区)。 为规范国有资产年报统计分析工作,深入开发国有资产年报数据,为国有资产管理和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国有资产年报统计分类作如下规定: 一、基本分类 本规定以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的基本分类为依据,参照国家经济管理工作习惯用法,对国有资产年报统计初步分为六类。 (一)按产业特性划分:分为垄断性产业、竞争性产业、公益性产业。字串5 (二)按产业结构划分: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三)按产业管理部门划分:分为农业、林业、工业、建筑业、地质勘查及水利业、交通运用业、邮电通信业、贸易及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其中:工业产业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冶金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森林工业、食品工业、烟草工业、纺织工业、石化工业、医药工业、机械工业、军工工业、电子工业、电力工业、市政公用工业及其他工业。 (四)按具体行业划分: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棧梗矗┲械拇罄唷⒅欣嗪托±啾晔痘?帧? (五)按经济带划分: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远地区。字串8 (六)按行政区域划分: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区。 二、具体划分 (一)按产业特性划分字串9 (二)按产业结构划分 (三)按产业管理部门划分字串7 (四)按具体行业划分 (五)按经济带划分 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

八(下)地理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1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0o C ________ 河流封冻状况________ 不封冻 年降水量<800毫米________ 植被类型_________________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玉米________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____________ 公路、铁路、水运 1、AB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该线是() A.青藏高原边缘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下图中能反映丙.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3、读右图,图中秦岭-淮河线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不.属于该线的是()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o C等温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旱地、水田分界线 4、下列数据中,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A. 5o C B. 8o C C. -4o C D. 16o C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限的划分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夏季风的影响 C.地形地势 D.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6、下列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秦岭-淮河 线以北的是() 7、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 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地势 8.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上所显示的地理景 点,两处景点所在地理区域分别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青藏地 区C.西北地区、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青 藏地区 9.下列山脉不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巫山 B.南岭 C.武夷山D.太行山 10.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按行政区域划分全国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研究 按行政区域划分: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西北”。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按经济带划分 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 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 4.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5.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本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6.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2019万。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7.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863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8.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3085万。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9.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4611万。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 10.大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总面积39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5800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

浅谈中国的几种区域划分

浅谈中国的几种区域划分 中国疆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以某一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差异为指标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笔者结合近几年广东地理高考对区域地理的基本要求,将几种常见的中国区域划分总结如下: 一、以自然地理要素划分的区域 1.以地形地势差异划分——地势三级阶梯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段分布,如下图。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如下图。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 按照河川径流的最终归宿和循环形式,我国河流可分为两种: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供给外流河径流的地区叫外流区;不流入海洋,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戈壁中的河流叫内流河,为内流河提供径流的区域叫内流区。

综合地形和气候这两个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可把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如下图:

二、以人文地理要素划分的区域 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差异,将我国区域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如下图: 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范围 沿海辽、冀、京、津、 鲁、苏、沪、浙、闽、 粤、桂、琼12个省级行 政单位 黑、吉、内蒙古、晋、 豫、皖、赣、鄂、湘 9个省级行政区 甘、青、宁、陕、新、 川、渝、贵、滇、藏 10个省级行政区 经济 差异 发展速度最快较快较慢 发展水平最发达较发达较落后 地带特征和优势主要问题发展方向 东部 经济 地带 ①主要的农业基地;②最主 要的工业区;③交通便利, 海运独具优势;④经济国际 化程度高;⑤科技文化水平 最高;⑥城市分布最密集 ①能源、原材料不 足;②北方各省区淡 水短缺;③环境污染 严重;④江河下游的 涝年汛期防洪问题 突出 ①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建设人 才、信息、外贸、国际金融、 海洋开发基地;②大力发展第 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③充分 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传 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革,大力 拓展新兴产业 中、 西部 经济 地带 ①面积广阔;②能源和矿产 丰富;③我国主要的牧区和 粮食、棉花、油、糖的重要 产区;④中部地带有色金属 工业和重工业较发达;⑤中 西部边境贸易有较大优势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 低;②基础设施落 后;③生态环境问题 比较突出 ①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②改 善生态环境;③大力发展基础 设施建设;④巩固和发展农业 基础 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如下图: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得出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 学生观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 学生得出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势因素。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我

[教师点拨]: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还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因此在它的南北两侧,地形、水文、农业生产、传统文化存在明显的区别。学生:秦岭是高大而雄伟的山脉,其南北两侧景观差异明显。北侧树木落叶种植苹果,南侧树木常绿可以种植茶叶。学生思考:说说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依据! 秦岭—淮河 1月 等温线 毫米年 等降水线 带 与带 地区 与地区 流域 与流域 橘生淮南则为橘淮河南北橘树的差异

讨论:为了把我们伟大祖国四大区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请你提点小建议? 。 。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优点主要有:1.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教师重视了地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生成。注重了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引导推理,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地理知识,顺理成章的去记忆地理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演示,图文配合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2.本节课教师强化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力争去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形成适合学生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学习思路,便于今后的教学与学习。 针对本课的不足或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1.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指导,力争全面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关爱照顾最不会学习的学生。让他们在地理学习中也能产生乐趣,分享地理学习的成果,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优秀率和合格率。2.尽可能的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学贴近现实生活,用生活的知识来学习地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