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统计学的视角看实验经济学

从统计学的视角看实验经济学

从统计学的视角看实验经济学
从统计学的视角看实验经济学

+生产力研究,No.15.2008

从统计学的视角看实验经济学

王维红,顾庆良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051)

【摘要】实验经济学将实验的方法引入经济问题研究,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一次重大变革,实验方法正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然而,由于实验经济学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对于经济实验的方法还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研究。文章指出,实验经济学虽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但经济实验本质上是一种统计实验,应遵循统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实验经济学可以借鉴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经济学;信度;效度;实验设计;统计检验

【中图分类号】F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8)15-0010-03

实验经济学将实验的方法引入经济问题研究,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一次重大变革,实验研究方法正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然而,由于实验经济学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对于经济实验的方法还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实验观测次数的问题、实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问题、实验结果的检验问题等。本文将从统计学的视角对这些问题做初步的思考。

一、实验方法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上的意义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大致可分为三个源头:一是在1931年,萨斯通(Thurstone)首次采用实验的方法来确定个体的无差异曲线;二是在1950年决瑟尔和弗鲁德用实验的方法模拟著名的“囚徒困境”问题并得到了与纳什均衡不一致的实验结果。三是哈佛大学的爱德华?张伯伦(EdwardH.Chamberlin)等人在1942年通过建立一个实验性市场来检验竞争性市场的均衡条件,也得到了与竞争性均衡结果不一致的实验结果。

随后,实验参加者之一史密斯采用双向口头拍卖的集中交易实验方式,发现即使在很少的信息及适度数量的参与者的情况下,市场也能很快地收敛到竞争性均衡,“大量的、具有完美信息的经济代理人”不是市场效率的必要条件。1962年史密斯将论文“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发表于权威杂志《政治经济学》,这篇论文被认为是实验经济学诞生的标志,弗农?史密斯也因此被尊称为实验经济学之父。

实验方法是任何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共有的研究方法,经济学也不例外。实验经济学就是用“受控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所谓“受控实验”,是指实验具有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虽然用实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可追溯至上百年前甚至更早,但是真正进行经济学“受控实验”距今只有几十年的时间。2002年,弗农?史密斯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表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已得到了各国学者的普遍认同。如今,实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行为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等许多方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实验方法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上的意义

实验是“科学”实证和发现的最基本也是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实验方法对于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在于:

1.它表明经济理论的环境和机制基础是可以再造或模拟的,经济理论完全具备实验检验的条件。之前,人们一直认为社会科学是不可实验的。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他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原理》中说:“经济学家在检验经济法则时,无法进行类似化学家或生物学家的受控实验,因为他们不容易控制其他重

【收稿日期】2007-01-22

【作者简介】王维红(1966-),女,山东济南人,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学,供应链管理;顾庆良(1949-),男,上海人,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

要因素。所以只能像天文学家或气象学家那样满足于观测。”实验经济学否认了这种观点。实验经济学就是要再造经济理论的环境和机制基础,用实验的观察结果来检验理论、发现新的经济规律或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2.经济学中许多重要的假定需要用实验去验证。经济学中许多很重要的假定需要用实验去验证,例如,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是“理性人”(经济人)假设,即假设所有人(或法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这个假定虽然给经济学研究带来许多方便,但也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现实中也有许多不符合该假设的现象。事实表明,人不仅有利己性,也有利他性。在现实中存在着纯粹的利他行为,即不期待别人的回报而将他人利益作为行动本身目的的行为。人不是纯粹的“经济动物”,人的行为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实验经济学认为将经济参与人定义为可犯错误的、有学习能力的行为者更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因为经济参与人在决策时并不经历与经济学家相同的思考和计算过程,比如鲁斯(Roth)的实验研究就表明参与人是低理性的,因此,在实验经济学中代之以实证命题,作为理论和实践探讨的出发点。

3.对传统的经济解释的方法进行了拓展。过去,经济学家一般运用逻辑演绎或构造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来解释经济现象。在构造的模型越来越高深复杂的同时,如何用实际经济数据来检验这些模型与经济现实是否相符却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实际观察数据具有不可重复性,即历史不可能重复,不可能重现与历史完全相同的环境;其次,实际观察数据是众多影响因素混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结果。我们无法将众多影响因素区分开,只研究一部分因素的影响结果。实验经济学则可以弥补这些缺陷。实验研究方法至少具有两个优点:一是利用标准化的实验方法可使实验具有可重复性,也就是说,在此条件下,无论谁去进行实验都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二是可控制性,将全部因素中一部分因素固定不变,来研究另一部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即通过控制某些条件来达到分离因素的目的。

(三)将实验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研究时存在的问题

1.实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问题。实验经济学继承了自然科学重视经验的实证传统,在思维和分析方式上都采用经验归纳的方法,认为:“在实验室中的微观经济中已被验证的关于个人行动以及制度执行的命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同样状况下,在离开实验室的微观经济中仍然适用”,史密斯将这种思想称为“并行原理(paral-lelism)”。

然而,从统计学角度看,实验的结果只是变量的全部取值中的一个样本,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只有一定程度的信度(可靠性)和效度(有效性)。人们在应用“并行原理”时,存在犯错误的可能性。事实上,在将实验结果应用于现实经济中时,应承认实验结果不是百分之百可靠,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2.没有根据信度和效度的要求来设计实验。同其它任何实验一样,为了保证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的信度和效度,经济实验也要根据研究目的来设计实验,包括样本容量的大小及样本抽取方法,试验过程如何进行(例如,将哪些变量相对固定)等。

然而我们注意到,在实验经济学中,有些经济实验,没有注意到样本的代表性问题;有些经济实验,样本容量不够,实验次数很少;也有些经济实验,实验方法值得商榷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例如,在早期的实验经济学文献中,几个经典的实验都是以学生为实验对象,因此有人质疑实验结果是否反映了客观现实。认为有处理大量资金经验的公司领导人与尚未接触社会的学生思考方式不同,假如以学生为实验对象来研究资本市场,实验结果缺乏可靠性。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说,这种质疑是有道理的。又如,对于Kahneman和Tversky在1979年的研究中所发现的“10个被试中有7个人选择以25%的概率损失6000元,而非以50%的概率同等可能地损失4000元或2000元(意即各25%),尽管两种选择的期望值完全相同,而前者有更大的风险”这个结论,我们就有理由怀疑:根据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所做出的结论可靠性有多大?

3.经济实验的结果也需要统计检验。经济实验结果也要进行统计检验,检验可控变量对实验结果影响是否显著。

二、经济实验的设计与统计处理

(一)经济实验应遵循一般统计实验的设计与检验方法

可控制性与可重复性是统计实验的基本前提。统计实验就是在控制某些变量的前提下,进行大量重复实验,观察实验结果,用样本推断总体。经济实验本质上是一种统计实验,应遵循一般统计实验的设计与检验方法。

1.样本选取。在经济实验中,被试者只是所研究的目标群体的一个样本,根据统计学理论,样本的选取必须具有代表性,样本的代表性直接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样本应从目标总体中抽取,并应满足样本的抽取原则——

—随机原则,可用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或系统抽样等组织方式,用重

!"

复抽样或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样本容量。根据统计学理论,要使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置信度),样本容量需要足够大。因此,实验前必须首先确定必要的样本容量。

3.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工作的核心环节。一般来说,应当根据实验目的来设计实验。实验设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实验设计按其复杂程度可分为单一处理设计、匹配处理设计和多重处理设计。单一处理设计研究单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一般用于对某种理论的适应性检验;匹配处理设计进行单个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实验结果的对照研究,一般用于对某种理论或政策的评价;多重处理设计可同时考察多个变量或一个变量不同水平下的变化效果,因而效率较高。例如,正交设计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多重处理设计方法,它借助预先设计好的“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大大减少实验次数。比如某问题受8个因素影响,若每个因素取5个水平,需要做58=390625次实验,但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实验次数不多就可以掌握其内在规律。

4.统计检验。统计检验的目的,是检验实验中可控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否显著。统计检验方法大致有两类:参数检验方法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参数检验方法一般用于服从正态分布的数值型变量。而在经济实验中,由于研究的往往是列名尺度或顺序尺度的变量,或者虽然研究的是数值型变量,但由于人的行为是受情感、心理、社会等众多因素影响的一个复杂过程,很难假定总体的分布形态,因此,常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如二项式检验、!2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Wilcoxon检验、Mann-Whitney检验以及随机化检验等,应根据检验目的来选择检验方法。当然,在适合使用参数检验方法时,应首选参数检验方法。

(二)经济实验的特殊设计规范

当然,经济实验毕竟有其特殊性,因此它有自己特殊的设计规范。比如,史密斯认为,为了使在实验室中所进行的实验能够反映现实经济情况,经济实验必须遵循以下实验设计规范:

1.报酬的单调性(Monotonicity):被试者(在实验经济学中实验参与者称为被试者:subjects)愿意接受报酬并做出真实的反映,同时,被试者认为报酬量越多越好。即:设P(m,u)表示被试的偏好函数,其中m是报酬量,

u是其他因素,则当m1>m2时,P(m1,u)>P(m2,u),当P对m可微时,有"P

>0。为满足这个条件,我们一般使用

#m

货币作为报酬手段。

2.报酬的显著性(Saliency):在实验中,被试者行为与其获得报酬有关,并足以向外界传递信息。也就是说,被试者的行为与报酬的关系,应当能突出显示实验主持者所希望的制度,被试者应理解这种制度。因此,假使给予每个被试者同样的报酬,就不满足报酬的显著性。在“市场实验”中,假使按照每个人在实验中的“利润”给予报酬,则可满足报酬的显著性。

3.报酬的优超性(Dominance):在实验中,被试者的效用变化来自实验报酬,除此之外的其它原因可以忽略不计。为满足这个条件,在实验中一般是在让报酬增加时,让比较明显的其它u中的因素固定不变。

4.实验的支配性:在实验中,被试者自己支配其做出行动所需的费用。

5.实验的隐私性:在实验中,作为实验者要避免表明实验的目的,而且在大部分实验中,应让被试者对其它被试者的报酬不了解或无法判断,仅根据他自己报酬做出决策。

6.实验的并行性:实验条件可以重复,其设计方法也可以用于类似实验。

上述实验设计规范主要是针对如何将各种因素对被试者的行为决策的真实影响测试出来而设计的。

总之,实验经济学虽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但经济实验本质上是一种统计实验,应遵循统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实验经济学可以借鉴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Friedman,D.&Sunder,S.ExperimentalMethods:APrimerforEconomistsM.CambridgeUniv.Press,1994.

[2]Weizsacker,G.IgnoringtheRationalityofOthers:EvidencefromExperimentalGames.HarvardBusinessSchoolworkingpaper.

[3]弗农?史密斯.经济学中的实验方法[A].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4]叶泽方,方齐云.实验经济学的方法论演进[J].经济学动态,2002,(9).

[5]唐盛明.实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6]蔡志明.经济学中的实验方法与技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1997,(3).

[7]李增刚.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基础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思想介评[J].经济评论,2002,(6).

(责任编辑:X校对:R)!"

统计学原理-计算公式

位值平均数计算公式 1、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组距式分组下限公式:002 110m m d L M ??+??+= 0m L :代表众数组下限; 1100--=?m m f f :代表众数组频数—众数组前一组频数 0m d :代表组距; 1200+-=?m m f f :代表众数组频数—众数组后一组频数 2、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顺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 中位数位置2 1+=n 分组向上累计公式:e e e e m m m m e d f S f L M ?-∑+=-12 e m L 代表中位数组下限; 1-e m S :代表中位数所在组之前各组的累计频数; e m f 代表中位数组频数; e m d 代表组距 3、四分位数:也称四分位点,它是通过三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四部分,其中每部分包含 25%,处在25%和75%分位点上的数值就是四分位数。 其公式为:4 11+=n Q 212+=n Q (中位数) 4)1(33+=n Q 实例 数据总量: 7, 15, 36, 39, 40, 41 一共6项 Q1 的位置=(6+1)/4=1.75 Q2 的位置=(6+1)/2=3.5 Q3的位置=3(6+1)/4=5.25 Q1 = 7+(15-7)×(1.75-1)=13, Q2 = 36+(39-36)×(3.5-3)=37.5, Q3 = 40+(41-40)×(5.25-5)=40.25 数值平均数计算公式 1、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将总体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除以总体单位。 其公式为:n x n x x x X n ∑=??++=21 2、加权算术平均数:受各组组中值及各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即权数f )大小的影响,

国民经济统计学一到三章习题

+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第一章到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A、国内生产总值 B、社会总产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社会最终产品 2、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 A、会计学 B、统计学 C、经济学 D、哲学 3、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A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4、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A、包括 B、不包括 C、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 D、以上都对 5、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常住单位 B、非常住单位 C、基层单位 D、机构单位 6、常住单位是指()。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 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 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7、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住户和法人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8、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 A.领土、领海、领空 B.具有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 C.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 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前者属于第二产业,后者属于第三产业 10、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是()。 A.住户和法人单位B.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C.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11、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 C.行业部门 D.综合部门

统计学第三版

1统计学:统计学(statistics)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其统计的数据不是指个别的单个数字,而是指同类的较数据,离开了数据统计方法那只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2中心极限定理:设均值为μ、方差为δ2(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δ2/n的正态分布。 3区间估计:是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范围,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是样本的统计量加减抽样误差得到的,区间估计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能对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接近程度给出一个概率度量。 4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95%的置信区间指用某种方法构造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5%的区间不包含总体参数的真值,该方法构造的区间称为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5设简单线性回归方程为:(1)采用OLS估 计:

回归系数经济意义:销售收入每增加1万元,销售成本会增加0.786万元。 (1)可决系数为: 回归标准误: (2)检验统计量为: 所以是显著不为零 (3)预测: 95/100的预测区间为: 即(664.579 ,674.153) 6 解(1)样本容量: (2) (3) (4),

(5)用F检验:, 整体对有显著影响,但不能确定单个对y的贡献。 1.理解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含义,并归纳常见的几种建立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原则. 答:原假设通常是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反对的假设;而备择假设通常是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建立两个假设的原则有: (1)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一个完备事件组。(2)一般先确定备择假设。再确定原假设。(3)等号“=”总是放在原假设上。(4)假设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5)假设检验的目的主要是收集证据来拒绝原假设。 2.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分别是指什么?它们发生的概率大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第I类错误指,当原假设为真时,作出拒绝原假设所犯的错误,其概率为。第II类错误指当原假设为假时,作出接受原假设所犯的错误,其概率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减小;增大,减小。 3.什么是显著性水平?它对于假设检验决策的意义是什么? 答:假设检验中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被称为显著性水平。显著性水平通常是人们事先给出的一个值,用于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度量,但确定了显著性水平等于控制了犯第一错误的概率,但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却是不确定的,因此作出“拒绝原假设”的结论,其可靠性是确定的,但作出“不拒绝原假设”的结论,其可靠性是难以控制的。 4.什么是p值?p值检验和统计量检验有什么不同? 答:p值是当原假设为真时,检验统计量小于或等于根据实际观测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检验统计量值的概率。P值常常作为观察到的数据与原假设不一致程度的度量。统计量检验采用事先确定显著性水平,来控制犯第一类错误的上限,p 值可以有效地补充提供地关于检验可靠性的有限信息。值检验的优点在于, 它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让人们可以选择一定的水平来评估结果是否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5.什么是统计上的显著性? 答:一项检验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拒绝原假设),是指这样的(样本)结果不是偶然得到的,或者说,不是靠机遇能够得到的。显著性的意义在于“非偶然的 1 1.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流程

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Economic Statistics 学科门类:经济学专业代码:020102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和数学素养,掌握现代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并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的应用型高级统计专门人才。能在金融保险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市场中介机构等其它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市场调查与分析、经济统计与分析、金融统计与管理、信息处理和数据挖掘等开发和应用性工作,或在科研机构、教育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本专业下设两个方向:“经济统计”方向、“金融统计”方向。“经济统计”方向侧重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数据搜集与整理、市场调查与分析的能力。“金融统计”方向强调统计方法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侧重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金融市场分析、投资与风险管理等金融领域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书育人,采取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厚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基本技能、宽阔的国际视野、高尚的人格情操。具体的专业培养要求是: (一)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 1.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关心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3.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面宽,对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新成果及其发展动态有一定了解; 4.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统计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 (二)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具有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3. 具有综合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4.掌握主要的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 三、课程设置

[经济学]统计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学了一个学期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统计学,确实发现了财务管理中会用到一些统计学的知识。 一.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收益 1.计算预期收益率 市场需求各类型(旺盛、正常、低迷)发生的概率不同,股票的收益率不同,因此,可以用统计学中求期望的方式计算每个公司预期能有多少收益,从而比较各个公司盈利的多少及其可能性。 2.作概率分布图 在财务管理中也需要做概率分布图。将收益率用图表示,可以了解各种可能结果的变动情况,如果是柱形图的话,各柱的高度表示给定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如果时间与精力允许找出每种可能的需求水平对应的概率,并找出每种需求水平下的股票收益率,则条目更多,且能得到一条描绘概率与结果近似关系的连续性曲线。 概率分布图越集中、越尖,那么实际结果接近预期值的可能性越大,背离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越小。由此,概率分布越集中,股票对应的风险越小。 3.计算标准差 为了能准确度量封信啊的大小,利用标准差这一度量概率分布密度的指标。

步骤: (1)计算预期收益率 (2)每个可能的收益率减去预期收益率得到离差 (3)求各离差平方,并将结果与该结果对应的发生概率相乘,然后将这些乘积相加,得到概率分布的方差。 (4)最后,秋初访查的平方根,即得到标准差 4.计算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度量了单位收益的风险,为项目的选择提供了更有意义的比较基础。由于变异系数同时反映了风险与收益,股在处理两个或多个具有显著不同预期收益的投资项目时,他是一个更好的风险度量指数。 二、证券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1.证券组合收益 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使之组合中单向证券预期收益的加权平均值,权重为整个组合中投入各项证券的资金占总投资额的比重。 2.证券组合的风险 不同于收益,组合风险通常并非组合内部单项资产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数,事实上,完全可能利用某些风险的单项资产组成一个完全无风险的投资组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用到统计中的计算相关系数和协方差的知识。 当股票收益完全负相关时,所有的风险都能被分散掉。而当股票收益完全正相关时,则风险无法分散。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公式

第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一、学习指导 统计学是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它几乎被应用到所有的学科检验领域。本章首先介绍统计学的含义和应用领域,然后介绍统计数据的类型及其来源,最后介绍统计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本章各节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如下表所示。 概念: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统计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的其他应用领域。 概念: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不同数据的特点。 概念:观测数据,实验数据。 概念: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二手数据的特点。 概念:抽样调查,普查。 数据的间接来源。 数据的收集方法。 调查方案的内容。 概念。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 统计数据的质量。 概念:总体,样本。 概念:参数,统计量。 概念:变量,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 型变量,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 二、主要术语 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4.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8.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9.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

1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 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12.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7.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21.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22.离散型变量: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 23.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 四、习题答案 1.D 2.D 3.A 4.B 5.A 6.D 7.C 8.B 9.A 10.A 11.C、12.C 13.B 14.A 15.C 16.D 17.C 18.A 19.C 20.D 21.A 22.C 23.C 24.B 25.D 26.C 27.B 28.D 29.A 30.D 31.A 32.B 33.C 34.A 35.A 36.A 37.D 38.B 39.B 40.C 41.C 42.D 43.C 44.D 45.A 46.B 47.C 48.A 49.C 50.D 51.A 52.C 53.D 54.A 55.B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doc

第一章总论 1 .如何正确理解统计的三种涵义? 答:统计是指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的活动,使人们对现象的数 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分析和推断 的一种计量活动。〃统计〃一词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即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 计科学。 ⑴.统计活动: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单位,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2).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指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⑶.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 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 的科学认识。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统计活动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艮"统计活动是取得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而统计资料则是统计活动的成果。 统计活动与统计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形成统计科学的实践 过程,统计科学是人们长期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 和理论概括。 2.为什么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答: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以 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 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一条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 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 计。同顾、了解统计科学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与社会经济 统计学的关系,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 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哲学的关系、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和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上。 ⑴.与哲学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 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辩证 关系、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 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实质性科学的内容和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 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 造世界,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因为:其一,这类科学对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论述和 剖析,为统计核算和分析如何入手,如何抓住主要方面描述其数量特征,如何就事物

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102)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正确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在大数据时代能熟练地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处理、数量分析、预测与决策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经济统计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统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统计学分析方法,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建模、数据分析以及应用统计软件操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科学的采集社会、经济和技术信息数据资料,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统计模型,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综合分析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统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 (2)掌握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数据的基本技术; (3)具备从事统计分析、应用与管理,市场调查与策划,统计教育与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 (4)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应用技能; (5)熟悉国家统计、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律、法规; (6)了解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7)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统计理念并具有较强的统计思维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72485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三章) 1 11 1k i i k i i k i k i i i f f f f ====?? ? ???? ? ? ?? ? ? ???? ?? ?∑ ∑ ∑ ∑ ∑ N i i=1i i 一、算术平x 简单x=N x 均数加权x=频数权数x=x 1i i H i i i i m m x m m x x = = ∑∑∑∑二、调和平均数 ? = ?? ? ? =?? G G 简单x 三、几何平均数加权x 11/2/2m e m m e m f S M L i f f S M U i f -+?-=+ ??? ? -?=-???∑∑下限公式四、中位数上限公式 1012 20 12d M L i d d d M U i d d ? =+??+?? ?=-??+? 下限公式五、众数上限公式

() ()x x x x f f AD AD ? -?? ? -??? ∑ ∑∑六、平均差简单=N 加权= σ σ σ σ ??? ???? ??? ??? ????? ??? 七、标准差简单加权 简捷公式 简单 加权 100%100% AD AD V x V x σσ ? ??? ? ???? 平均差系数=八、离散系数标准差系数=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五章) ( )( ) 11n n s s t t n αα α α αα σ σ μμμμμμ--?±±?? ?? ±±?? ? ?±±??22 22 22 一、参数估计(随机抽样)1.总体均值估计-单总体 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x z =x z 正态总体,方差未知=x =x 非正态总体,足够大=x z =x z

统计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职业规划对自我的意义 从专业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于我自身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有计划的规划自己的未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让我更加清晰的认清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让我更加明白这条路该如何走。 二、自我分析 1.兴趣爱好:自己的性格有时候比较活泼开朗,有时候又比较内向,不太善和同学交流;喜欢听歌,但不会唱歌;还是比较喜欢运动,比如篮球、足球都还挺喜欢的,但对于舞蹈不太感冒;平时就上上网啊,看看电影,玩玩游戏,时不时出去游玩;对于学习,通常是前半学期比较积极,后半学期就开始懒惰了,导致成绩总是不理想。 2.性格特征:具有双重性的,在做事方面通常都是很认真但不太积极,有时存在一定的惰性,在理智中又存在着盲目。现在来到学校我想主动去观察已经代替了过去在高中的那种被动的接受,自己在清醒的面对现实时又多少带有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长处,让自己变的更优秀。 3.学习方面:有点马虎不认真,造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以后这方面应该积极的改进,在以后我将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4. 自我潜能分析: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只是发挥没发挥出来的问题,我相信在后天的努力中,也是会充分发挥出来的。在高中里我的数学虽然不是名列前茅,也还是算不错的,我想我的逻辑思维有较好的潜能。

[经济学]统计学复习整理

1、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是研究如何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原理、原则与方式、方法的科学。 科学的定义: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统计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对不确定性进行量化,使其精确。 2、描述统计(P5):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3、推断统计(P6):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4、总体: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所形成的集合 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等特征 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体单位称总体单位。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要认识总体必须从总体单位开始。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相对性: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总体或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样本( P11):是总体的一部分单位。 6、标志:是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标志按性质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其中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在原始状态下无法量化,而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在原始状态下能够量化。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因此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 标志表现:即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如果说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是调查所得结果,标志的实际体现。 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之分。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述,因此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也称标志值。 标志按变异情况可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可变标志决定总体的差异性。不变标志决定总

《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题解答解析

2012年《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 陈正伟 2012-5-20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核算 p3 经济领土 p13 常住单位 p13 机构单位 p15 基层单位 p17 经济流量 p20 经济存量 p20 第二章 国内生产总值 p44 综合生产观 p35 中间产品 p42 最终产品 p42 生产者价格 p45 购买者价格 p45 基本价格 45 增加值 p54 工厂法 p49 产品法p50 第四章 资金流量 p135 非金融投资 p138/157/158 国民总收入 p149 国民可支配收入 p153 经常转移 p151 资本转移 p151 实物社会转移 p154 储蓄 pp156 第五章 金融交易 p179 金融资产 p175 货币黄金p176 通货 p176 净金融投资 p179 第六章 经济资产p198 积累核算 p218 永续盘存法 p208 重估价核算 p221 名义持有损益 p224 中性持有损益 p224

实际持有损益p225 第七章 对外经济核算 p237 国际收支核算表 p241 经常帐户 p243 离岸价格 p246 到岸价格 p246 二、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p3 2.SNA-1993显示出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p9 3.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原则是什么?p13-14 4.举例说明什么是机构单位?什么是基层单位?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和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P15-17 5.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对其构成部分进行简要说明。P29 6.简述三次产业划分的原则。见笔记 7.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整体性原则。见笔记 8.简述我国三次产业划分。 第二章 1.在核算中间投入时,应注意哪些要点?p52 2.为什么总增加值比净增加值在实践中应用得更加广泛?p80 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总收入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p80 4.比较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的定义及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p80 5.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p57-64 第四章 1、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如何确定?它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何联系?p135 2、说明资金流量核算中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的内容和特点。P135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总收入有何区别和联系?p150 4、结合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说明其包含的基本平衡关系。P165 5、如何通过资金流量核算度量一个机构单位或部门在非金融投资环节的资金余缺状况?结合具体机构部门,分析其资金余缺呈现何种格局?p160 第五章 1、理解金融交易和非金融交易的关系,其意义何在?p180 2、为什么说金融交易的净金融投资不是金融交易的平衡项,而是金融交易核算的起点?p181 3、试述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上的基本平衡关系。P190 第六章 1、简述资产负债存量核算的基本思路。P208 2、什么是国民财富?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度量国民财富?p213-214 3、根据国民资产负债表,说明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主要平衡关系是什么?p215 4、什么是资产物量的其它变化?具体包括哪几种类型?p219 5、从国民经济核算来看,正确理解持有损益概念应注意哪些要点?p222 第七章 1、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如何识别不同机构单位的常住性?p235-236

经济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经济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经济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经济统计学就业方向可以面向金融,统计,经济,会计这四个大方向。而经济统计学毕业生中大部分人成为了会计,其次是数学教师,然后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学最好的就业方向就是进入 事业单位,但这些单位往往很少招本科的学生,一般都是要求硕士 以上学历。因而,对于本科生来说,经济统计学由于所学范围宽广,知识涉及学科较多,学得广而不精,所以在就业的时候就存在一个 转向的问题。但数据处理是统计学的优势所在,是会计,经济等专 业都没有的优势,所以不必为就业的问题担心。 经济统计学专业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 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 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统计学不仅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结合,统计学自身在统计原理、统计技术、统计方法等领域也要谋求 创新和突破。 一直以来,政府统计、部门统计在统计学生的就业中占有较高的比重。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完善,随着中国全球化贸易的发展,民间统计越来越热。民间统计是政府统计之外的涉及市场调研、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等内容的`一系列统计活动,包括各类统计调 查公司、统计信息咨询中心、统计师事务所、统计研究所,以及把 统计方法运用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等,是介于市 场和企业、居民之间的一个桥梁,主要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市场微观 信息。民间统计机构,由于其服务的多样性、形式的灵活性,目前 在我国获得大幅度的发展,已经逐渐为广大统计学生提供广阔的就 业机会。随着民间统计机构的持续发展,民间统计机构必将成为统 计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三章)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五章) 010220102001001111221012221 22((((1,1)(1,1)(H H Z Z H H H Z Z H H H Z Z H H H F n n F F n n H S F S ααααασσσσχ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22220022222002222002222224.方差检验(正态总体) 单总体: :=:拒绝双侧)(n-1)S =:=:拒绝单侧):=:拒绝单侧) 两方差之比检验 :=:拒绝=011112001111210(1,1)((1,1)(H H F F n n H H H F F n n H αασσσσσσσσ-???>≥--??<≤--??222222222222双侧):=:拒绝单侧):=:拒绝单侧)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六章)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七章)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八章) d L d U 2 4-d U 4-d L d

01'201201101???????(1)(1)(1)t t t t t t t t t y y b b t y y b b t b t y ab b b y y a y a a a a -???=+???=++???=?? =++++=+-=-+-t t-1t t-1t-2t-n t+1t t 六、时间序列预测 一阶差分大致相同,趋势外推法模型测定二阶差分大致相同, (同回归模型)y 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y 自回归预测y (同回归模型) y y y 移动平均n 指数平滑y =ay y y 201(1)(1)n a a a a ++-++-t-1t-2t-n-1 y y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九章)

国民经济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国民经侨核算的收人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原始收人 C、国民可支配收人 D、社会总产出 2、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 A、机构部门 B、产业部门 C、行业部门 D、综合部门 3、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 ) A、基层单位 B、产业部门 C、常住单位 D、非常住单位 4、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 ) A、固定资产折旧 B、固定资产损耗 C、中间消耗 D、固定资产投资 5、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 )的数量。 A、最初投人 B、中间投人 C、最终产品 D、总产品 6、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人的是( ) A、金融资产 B、地下资产 C、版权I D、机器设备的租借 7、收人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流量属于( ) A、经常性收人 B、转移性收人 C、生产性收人_ D、分配性收人 8、按照非金融资产产生的情况,可将其归纳为( ) 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C、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D、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 9、下列各项中属于资本转移的是( ) A、某企业购人机器设备 B、某企业向灾区捐款 C、某企业向政府交纳所得税 D、某企业接受国外捐赠款项用于厂房的修建 10、资产负债流量核算反映的是( ) A、期初资产存量 B、期末资产存量 C、两个时点间资产负债变动 D、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总量 11、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 )划分的。 A、资产负债流动性 B、企业的经营过程 C、资产性质 D、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12、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国( )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 A、地理领土 B、经济领土

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经济领域中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统计学基础,掌握金融与贸易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和处理包含金融与贸易在内的各类经济数据的国际化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际组织、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咨询、信息管理等工作,以及相关数据的搜集、管理、数量分析的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可在国内外继续深造。 二、培养规格及标准 ⒈知识结构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⑴通识类知识:哲学与社会、文学与艺术、科学与创新、数学思维与经济分析、文化历史与国际视野等; ⑵基础知识:数学(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应用随机过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英语、计算机、经济学等; ⑶专业知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民经济统计学、贸易统计、金融统计、统计软件与应用SAS、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等; ⑷相关专业知识:会计学、国际贸易、中级计量经济学(英)、运筹学、国际金融、市场调查等;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⒉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⑴掌握经济统计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统计软件应用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⑵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实证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⑷熟练掌握英语,在听、说、读、写、译能力均达到较高水平,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 ⑸熟悉国内外统计、经济、金融、贸易等领域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趋势; ⑹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⒊素质

最新《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第一部分常用公式 第三章统计整理 a)组距=上限-下限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d)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第四章综合指标 i.相对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 象总量指标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ii.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或 iii.变异指标 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σ= 3.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抽样估计 1.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七章相关分析 1.相关系数 2.配合回归方程y=a+bx 3.估计标准误: 第八章指数分数 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相对数变动分析: = × 绝对值变动分析:

经济统计学专业是个啥东东 将来能干啥

当经济学遇见统计学,盛开了艳丽的花朵。 经济统计学在大数据的浪潮下成为了热门学科,在国内发展前景相当看好乐观。但研修这个专业是否能给自己一个高大上的人生呢?这需要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社会需求才能做出结论。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厚实的经济统计学理论方法与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创新与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既能胜任企业和政府的统计业务,又能从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经济预测、经济信息分析和其他管理工作。 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理论学习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培养应用能力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实务模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实习)、科研与论文写作。 培养规格——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统计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经济学与经济计量学基本原理,能够较好的运用紧急统计学分析思想与技术对实现经济问题进行数据测度与数据分析研究;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律; (5)了解经济统计学的理论前沿和中国统计实践的改革与发展,对经济统计学理论方法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中的应用有一定认识; (6)具有能初步从事宏观经济与微观管理统计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统计学理论研究的能力。 学制一般设置为4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根据以上权威信息,我们可以做出如下解读: (1)经济学专业人才从事的工作多为研究性和管理型,是“劳心者”而不是“劳力者”,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领。 (2)从事该类工作的人,需要自觉的培养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逻辑思维和数理统计分析能力,所以说学好数学是必要的。同时多读书,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否则写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时会很痛苦。 (3)该项工作有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经济金融和统计分析。经济金融方向更看重个人素质能力,经济金融类的专业都属于招聘范围,特别是银行、券商、保险等大型机构。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三章) 1 11 1k i i k i i k i k i i i f f f f ====?? ? ???? ? ? ?? ? ? ???? ?? ?∑ ∑ ∑ ∑ ∑ N i i=1i i 一、算术平x 简单x=N x 均数加权x=频数权数x=x 1i i H i i i i m m x m m x x = = ∑∑∑∑二、调和平均数 ? = ?? ? ? =?? G G 简单x 三、几何平均数加权x 11/2/2m e m m e m f S M L i f f S M U i f -+?-=+ ??? ? -?=-???∑∑下限公式四、中位数上限公式 1012 20 12d M L i d d d M U i d d ? =+??+?? ?=-??+? 下限公式五、众数上限公式

()()x x x x f f AD AD ? -?? ? -??? ∑∑∑六、平均差简单= N 加权= σ σ σ σ ??? ???? ??? ??? ????? ??? 七、标准差简单加权 简捷公式 简单 加权 100% 100% AD AD V x V x σσ ? ??? ? ???? 平均差系数=八、离散系数标准差系数= 统计学主要计算公式(第五章) ( ) ( ) 11n n t t n αα αα αα μμμμμμ--?±±?? ?? ±±?? ? ?±±??22 22 22 一、参数估计(随机抽样)1.总体均值估计-单总体 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x z =x z 正态总体,方差未知=x =x 非正态总体,足够大=x z =x z

国民经济统计学试题

1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将个体户归为: A、非金融部门 B、金融机构部门 C、政府部门 D、住户部门 ()2、商业、饮食业属于第三产业的: A、第一层次 B、第二层次 C、第三层次 D、第四层次 ()3、第一产业包括: A、工业 B、农业 C、建筑业 D、流通和服务部门 ()4、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部分是: A、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核算 B、投入产出核算 C、资金流量核算 D、资产负债核算 ()5、国民经济的“基本生产”和“基础结构”的划分是以什么为标志划分的? A、活动成果的属性 B、产品部门 C、机构部门 D、各种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6、在机构部门分类中,所有非常住部门放在一起,组成一个: A、非金融企业部门 B、政府部门 C、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D、国外部门 ()7、收付式平衡表是用来反映什么研究对象的收付平衡关系? A、两个 B、一个 C、两个以上 D、多个 ()8、国民经济核算计价原则是: A、出厂价格 B、生产者价格 C、含税价格 D、市场价格 ()9、在国民经济统计工作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 A、对比分析法 B、因素分析法 C、平衡法 D、试验法 ()10、由于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产生的失业是: A、结构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摩擦性失业 ()11、反映一个部门(或单位)的收支平衡关系的平衡表属: A、收付式平衡表 B、并列式平衡表 C、账户式平衡表 D、矩阵式平衡表()12、下列应计入劳动力资源增加数中的是: A、离退休人员 B、复员专业军人 C、迁出境外人员 D、劳改人员 ()13、资产负负债核算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它在核算机构部门资产负债基础上综合编制整个地区或国家的资产负债表。 A、产业单位 B、生产单位 C、机构单位 D、基层单位 ()14、我国资产负债表中,主要项目共分成多少大类? A、四 B、五 C、六 D、七 ()15、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等于: A、 劳动力资源总数就业人数 B、劳动力资源总数 失业人数 就业人数 C、劳动资源总数就业率 D、劳动资源总数失业率 ()16、就业成本的支出是以什么作为计算基础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